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海明威的女性解读

对海明威的女性解读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

对海明威的女性解读

于冬云

提起美国文学和影视屏幕上的硬汉风格,人们很自然地想到海明威和他的冒险生涯,以及他作品中那些硬汉子的悲壮故事。事实上,如果我们把对海明威的解读放到西方父权文化历史的大背景中,用 女性阅读 和话语研究所提供的批评视角和方法来重新审视他,海明威和他的小说已构成一个典型的现代西方父权文化的隐喻。

一、现代父权文化的寓言

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认为,文学作品的叙事话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功能、运动和关系。他反对只把文本作为意义解读中心的理论,主张对叙事话语的研究应该结合其他话语系统如意识形态、历史等,才能洞察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运用福柯的话语理论来重读海明威的作品,就会发现其叙事话语所昭示出来的典型的男性权力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海明威叙事的文体风格。所谓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即赫 欧 贝茨所称道的简洁、干净、含蓄、凝炼。这是一种 绝不矫饰 、 平易粗放、街头硬汉般的文风 ,他尤其擅长用 那种公牛般的、出乎本能的、缺少思想的语言 来陈述他故事中的那些猎人、渔夫、斗牛士、士兵、拳击者的思想和行为。福柯认为,影响和控制话语运动的最根本因素是权力。现代社会语言学研究也发现男性语体和女性语体是有区别的,男性语体是一种有力语体,女性语体则是一种无力语体。以此标准来重新审视被贝茨一再称颂的海明威的文体风格,便不难发现在这种简洁粗硬的文风下掩盖的男性权力特征。从早期创作尼克的故事开始,海明威就有意识地选择了这样一种叙事文体,并坚持使用了一生。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海明威的叙事文体是一种典型的男性话语方式。

其次,叙事话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叙事作品的人物。综观海明威一生的创作,我们就会发现在其小说世界中活动的中心人物都是男人,从尼克的故事到 老人与海 ,甚至包括他死后由妻子玛丽整理出版的 不固定的圣节 、 湾流中的岛屿 、 伊甸园 ,几乎无一例外。在这个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中,海明威自始至终都在以典型的男性话语,向人们讲述着男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孤独、失败、痛苦以及他们为战胜孤独、失败

74

和痛苦而进行抗争的悲壮故事。用女性的眼光来审视这些故事,它们可以看作是对西方父权文化现状的一种寓意概括。

1 父权文化衰落的悲观主题

个体生命的孤独、失败和死亡是海明威创作中的恒定母题,这一主题透视出海明威对西方现代文明背景下父权文化衰落的痛苦反省。这种反省具体体现在那些失去了英雄气质、被称作 迷惘者 的男人们身上。

在海明威早期创作的 印第安人营地 这个短篇里,一个印第安妇女难产,医生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用一把大折刀为她做剖腹产。正当医生为手术的成功而得意时,却发现产妇的丈夫因忍受不了妻子生孩子的痛苦割破喉管自杀了。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故事,一个男人因无法承受太多的痛苦而通过自我毁灭来解脱。类似的男人逃避痛苦的故事,在海明威后来创作的被称作 迷惘的一代 的小说中被一再重复着。在这些作品中,海明威塑造了一系列迷惘的男人形象。他们大都经历过战争,在战争中或肉体受伤,或精神受伤,他们是邪恶世界的发现者。当邪恶的现代世界将痛苦降临到他们头上时,他们承受不了痛苦的折磨,于是就逃跑。他们从战争中逃跑,从社会中逃跑,从思想中逃跑,去找爱情,去酗酒、钓鱼、打猎、狂欢、看斗牛,去找一个使他们远离痛苦和孤独的避难所。结果他们找到的却是永远的孤独、失败和死亡。在这个结局面前,他们无能为力,只有迷惘和痛苦缠绕着他们。如 永别了,武器 中的亨利逃离战争去瑞士构筑爱巢,凯瑟琳和胎儿却死于难产; 太阳照样升起 中的杰克为逃避失败的折磨去纵酒、狂欢、看斗牛,得到的却是更沉重的幻灭感; 大双心河 中的尼克从战场上回来,独自去河畔钓鱼、吃饭、睡觉。他让身体不断地忙碌着,试图从流血和死亡缠绕的思想中逃跑出来。菲利普 扬曾形象地把尼克的举动比喻成 一个女人在丈夫突然死去的早晨把自己孤独地抛入家务劳动之中,或者像一个受了严重炮弹震动的老兵在神志尚清时在工厂里重复做一种简单工作时双手的劳动:做这,做那。再做这,做那。 透过尼克近乎本能的孤独活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死亡的强大压力下近乎绝望的男人。

从上述迷惘者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野蛮、邪恶、混乱的现代文明把海明威的男主人公们抛进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困境里。在这个困境里,他们身为男儿在肉体和精神上备受挫伤却无能为力。世界将太多的痛苦降临到他们头上,孤独、失败和死亡的压力吞噬着他们的勇气和信心,在迷惘中他们试图逃离痛苦,但痛苦却像恶魔一样始终追随着他们。在他们身上,我们再也找不到昔日英雄的壮志豪情。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我们看到宙斯在奥林波斯山上奠定的西方父权文化在走向衰落,传统意义上男人专有的权威、尊严和荣誉的光晕在消失。

2 再振男子汉雄风,挽救父权文化

意识到父权文化在现代文明背景下不可避免的衰落趋向,海明威并没有像 迷惘者 们那样逃离痛苦,而是勇敢地直面这一残酷的现实,在向读者述说父权文化衰落的悲哀的同时,他也在努力探求一种挽回父权文化尊严的生存方式,即硬汉子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具体体现在海明威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子的生命历程中。他们面对注定了的孤独、失败和死亡的宿命压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邪恶的现实世界,在不可测度的人生厄运中百折不挠地战斗到底,保持着一种人的理性和风度。

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子形象有猎人、渔夫、军人、斗牛士等等,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命运总要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设置各种障碍。斗牛士曼奴埃尔面临的是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的障碍。 战地钟声 中乔丹的障碍是一座必须炸毁的桥。 老人与

75

对海明威的女性解读

海 中桑提亚哥的障碍则是84天捕不到鱼的厄运。命运使他们处于劣势,以期他们屈服或毁灭。然而,他们之所以成为硬汉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在宿命的强大压力面前勇敢地选择抗争。他们大多有勇敢顽强、临危不惧、与厄运斗争到底的强烈个性,是凭着个人的坚忍勇气、生命的全部力量与命运抗争的个人主义英雄。这些个人奋斗的英雄们,在充满扭曲和痛苦的现代世界里,在为自己开拓的孤立奋斗场所中(这些场所诸如各种运动和战争等等),成功地保持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在逆境中显示出一种打不垮的风度。斗牛场上的曼奴埃尔,身体受伤,观众起哄,他却决不肯退出场地。当他被人抬上手术台时,他欣慰地说: 我干得好,我干得出色。 因为他最终战胜了公牛,战胜了厄运,当他倒下时,他是一个胜利者,保住了一个杰出的斗牛士的荣誉和尊严。战场上的乔丹把炸桥看作是自己生命途程中必须逾越的一个障碍。他不喜欢父亲的自杀,认为那是一种逃避,他也不愿像亨利那样逃离战场。面对种种阻挠,他作出的是一种永不服输的选择 冷静勇敢地走上前去,迎接死神的挑战。他用自己的勃勃生命,向世界显示出硬汉子性格的悲壮之美。

桑提亚哥是硬汉子性格的集中体现者。面对84天捕不到鱼的厄运,老人既不唉声叹气,也不怨天忧人。在第85天的早晨,老人独自驾一叶小舟,又来到了茫茫的大海上。在这寓言般的场景上,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开始了。大鱼拖着老人的小船游了两天两夜,老人双手鲜血淋漓,肩背疼痛难熬,饿得头昏眼花。但他却不断提醒自己, 要保持头脑清楚,要懂得怎么才能受苦也像个男子汉的样子。 他以顽强的毅力跟大鱼较量着。在同鲨鱼的搏斗中,他明知打也没用,他的大鱼注定要被吃掉,但他还是拚命地打。他要向世界证明,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桑提亚哥这段独白,是对硬汉子精神的高度概括。

综上可知,在海明威笔下,面对世界的荒诞与邪恶,生命必然的失败和死亡,担负重振人的尊严这一历史使命的是男子汉们。他们的抗争显示出人性价值的全部美丽和辉煌,找回了被荒诞淹没的现代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美国颇有影响的批评家芭芭拉 约翰逊曾说, 从圣奥古斯丁到弗洛伊德,自我的概念和人类生活的具体化都是以男性为模特的。 如此看来,海明威也未能例外。他所追寻的人性价值,皆来自男子汉生命的力度(体力、耐苦力、坚强意志),人性价值即男子汉价值。在现代文明所造就的人类困境中,作为一个闻名世界的斗士,事实上海明威始终在为捍卫西方父权文化的尊严而战。或许,这也是西方的女性读者们对海明威又爱又恨又无奈的原因吧。

二、 爸爸 的女人们

既然海明威所追寻的人性价值是一种父权文化价值,那么我们怎么来看海明威的世界里那些女人们呢?

海明威一生中与很多女人有过亲密的关系,与他正式结过婚的女人就先后有四位,她们是哈德莱 理查逊、保琳 帕发弗、玛萨 盖尔荷恩、玛丽 威尔什。在海明威的男主人公身边也总有一两个与之关系密切的女人(桑提亚哥例外)。根据这些女性与海明威及其男主人公的关系状况以及海明威对她们的评判和描绘,我把她们分为两种类型:

(1)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女性,像海明威的第一个妻子哈德莱、第四个妻子玛丽、 永别了,武器 中的凯瑟琳、 战地钟声 中的玛丽亚等,都是这一类型的女性。她们是海明威和他的男主人公心目中的 天使 ,其存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她们是男人的审美对象。上帝创

76

外国文学评论 No.2,1997

造这个世界时,也创造了这些美丽的人间尤物,男人们站在主体的位置,把她们作为审美客体来欣赏她们的美丽,从而获得一种审美愉悦。作为男人的审美对象,这些女性都具备外表美丽和性格柔顺这两种女性专有的特点。 战地钟声 中玛丽亚的美发被法西斯分子剪成不男不女的样子,与乔丹相爱后她为自己的发式难看而深感不安。而乔丹也计划着将来带她到马德里去理发,好让她的头发长成电影里嘉宝式的齐肩长发。在现实生活中,男人似乎都欣赏女人留长发,这一细节反映了男人的这一审美需求。海明威在 永别了,武器 中也写了凯瑟琳的一头金发,亨利与她作爱时总喜欢让她的头发像瀑布似的垂下来。除此之外,这一类型的女性个性也纯洁透明、温柔可爱,小鸟依人般地依恋着男主人公,并甘愿为心爱的男人献出自己的一切。哈德莱在海明威为当作家而奋斗时,把自己继承遗产所得的钱拿出来维持家用,全力支持丈夫的文学创作。玛丽则在海明威成为世界名作家后,很好地担当起名作家的妻子这一角色,帮他安排好生活,处理好写作以外的一切杂务,甚至默默地承受他偶尔为之的胡闹行为。小说中的凯瑟琳、玛丽亚对男主人公更是百依百顺。玛丽亚对乔丹说, 如果我做你的女人,就该事事都叫你高兴。 难怪乔丹总爱称她为我的 小兔子 。总之,这一类女性,依照父权文化世界的女人标准来衡量,都是一些又美丽又善良又听话的好女人。她们的存在,永远只带给男人以审美愉悦和情感慰藉。

其二,她们是男人征服的对象,男人在对她们的征服过程中,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父权文化世界里,男人一直扮演着以权威、尊严、力量为标志的主体角色,而女人则居于依附于男人的客体地位。在整个以男权为轴心的西方文明发展历程中,除了为求得生存而进行的物质文明生产、创造活动和战争外,男人为维护自己的主体位置,最初要征服的对象就是女人的身体和精神。这种奠定男人在文明中的主体位置的征服活动从奥林波斯山上那位喜欢拈花惹草的天父宙斯就开始了。在海明威的女性观念里,也始终存在着这一男子主体意识。在他成名后,他特别喜欢别人称呼他 爸爸 ,这一称谓流露出海明威强烈的男权意识。在此意义上,海明威小说中的男主人公追求女人时的初衷绝非是欧洲中世纪传奇文学中骑士们所追寻的那种浪漫缠绵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个体生命价值的求证方式。像亨利,当他在战场上找不到自我存在价值时,便逃离战场去找凯瑟琳。跟凯瑟琳在一起,与其说他是找到了爱情,不如说他是找回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乔丹与玛丽亚的爱情也与此类似。正因为如此,海明威在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时,常用大量的笔墨来写他们的性爱。在他看来,男人的性能力是男人个体生命力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能让男人觉得自己在女人面前是强有力的征服者。如果男人的性能力一旦丧失,就意味着他再也不能征服女人。因此,当杰克因丧失性能力无法得到布莱特时,海明威借小说人物之口说 这是人间地狱般的痛苦。 海明威在自杀前的几年内身体多病,也曾因此而感到万分沮丧。

在父权文化世界中,男人不仅要征服女人的身体,还要征服女人的思想,剥夺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自我意识,进而把其固定在客体的依附位置上。海明威小说中那些对男主人公忠贞顺从的女性形象证明了这一点。这些女性来到海明威的小说中就是为了把自己奉献给男主人公。凯瑟琳爱上亨利后对他说: 你是我的宗教。你是我的一切。 你就是我的信仰 , 我们的生活真美满 , 我现在对于别的都没有兴趣了。 从凯瑟琳这些话中,我们听到的是一个男人强有力的声音:女人,我就是你的一切,我就是你的信仰。这个男人就是海明威。

77

对海明威的女性解读

(2)有自我意识,要求与男人平等甚至竞争的女性。很显然,这一类型的女性已经逾越了父权文化的道德规范对女人的角色界定,因此,海明威在写到这一类女性时远不如对第一类女性那么欣赏喜爱,其态度也要复杂得多。如果详加分析,有自我意识的女性在海明威的世界中又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 魔女 。在父权文化世界中, 魔女 指称那些不道德、诱惑男人、对男人的主体位置起破坏作用的女人。她们的存在对男人的主体意识是一种直接的威胁,甚至使男人的境况变得更糟。这种类型的女性在海明威的小说中有 太阳照样升起 中的布莱特, 弗朗西斯 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中的玛格丽特, 伊甸园 中的凯瑟琳。在 太阳照样升起 中,布莱特与杰克相爱,但杰克却因丧失性爱能力无法与之结合。布莱特为满足自己的需要,便换了一个又一个男人,让杰克感到无比的痛苦。在这个故事中,杰克的痛苦已不仅仅源自战争的创伤,还来自布莱特。假如布莱特是一个没有性欲望的女人,或者说她虽有性欲望但却压抑着它完全不让它表露出来,而她又深爱着杰克,那么杰克也许就不会感到如此痛苦,他们的关系也许会演绎成一个柏拉图式的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但问题在于在父权文明走向衰落的现代文明世界中,性欲望的表现不再仅仅是男性的特权。布莱特是一个有着明确的性意识的女性,而且她也不愿为杰克放弃自己的性爱权。布莱特的存在时刻触动着杰克不能征服女人身体的失败感,让他处在痛苦中不能自拔。虽然海明威在小说中没有直接指斥布莱特是一个道德堕落的女性(只是有些放荡),但众多的海明威研究者和读者却普遍认为布莱特是一个丧失了女性气质的女人,她甚至不愿为男人留长头发。在 弗朗西斯 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中,麦康伯在打猎时见到猛狮因一时怯懦而逃跑,玛格丽特便公开蔑视自己的丈夫,并当着丈夫的面与向导调情,以此来污辱他,最后她失手用猎枪打死了麦康伯。麦康伯的死道出了海明威对 魔女 类型的女人的切齿痛恨,她们的所作所为不仅危及男人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再也抬不起头来,甚至极其恶毒地把男人置于死地。 伊甸园 中的凯瑟琳也是一个处处要和男人争高低的女人。她先是剪掉长发留男式短发,继而又在做爱时与丈夫调换角色,最后甚至毁掉了丈夫的手稿。总之,这一类女性的存在,加重了男人们主体意识丧失的痛苦,并且不时地提醒他们关注自己的痛楚,有时她们直接就是男人痛苦和失败的原因。这一类女性在小说中很难唤起读者的喜爱之情,有时甚至令人痛恨。所以,海明威在塑造硬汉子桑提亚哥这一典型时,就把女人排除在他的世界之外了。

第二,女英雄。 战地钟声 中的比拉尔是海明威笔下唯一一个与男人并肩战斗的女英雄形象。表面看来,这一女英雄形象的塑造似乎意味着海明威超越了自己的男权意识。其实不然,理由有二:其一,海明威用男性修辞将比拉尔这一女性英雄统一在男性的价值体系中。小说中描写比拉尔 肩膀宽得和身高差不多 ,长着一双 粗壮的腿 , 褐色的脸蛋像座花岗石雕像 ,说话像男人一样直率粗硬,意志坚定,行为果敢。作为游击队长,比拉尔带领一群男人在敌占区勇敢地战斗着,赢得了游击队员的尊敬。当她的丈夫巴勃罗企图破坏乔丹的炸桥计划时,为了保证炸桥计划顺利实施,她甚至请求乔丹把巴勃罗杀死。从这些描绘中可以看出,比拉尔是作为一个雄性化的女人在海明威以男性价值模式为判断标准的世界中获得了英雄的称号。其二,比拉尔成为女英雄后却 意味着双重的负担和双重的失落:她必须同时是男人和女人却又同时不能被男人和女人接受 。乔丹认为比拉尔是一个丧失了女性气质的女人,她手下的男人则对她又

78

外国文学评论 No.2,1997

敬又畏,但独独没有一个人把她当作一个女人来爱她。当她作为一个女英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她已经失去了做女人的幸福。海明威在小说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乔丹和玛丽亚做爱后,比拉尔当着乔丹的面问玛丽亚有什么感觉。玛丽亚十分害羞不愿说,乔丹亦阻止她问这种纯属隐私性质的问题。但比拉尔却不理睬他,继续逼问玛丽亚,直到玛丽亚告诉她 当时地面动了 才罢休,并且故作自豪地说自己年青时每夜都有这样的情形。但毕竟那是过去,爱的幸福已经离她而去且一去不复返了,她只有暗自嫉妒玛丽亚,并且近乎变态地刺探别人的隐私来满足自己。在这里作为男性的海明威显得有几分刻薄甚至幸灾乐祸,他似乎是在提醒读者,女英雄固然可敬可畏,但作为女人失落至此又有什么值得骄傲和羡慕的呢?因此,将女英雄作如此雄性化的处理,说明海明威根本就无意放弃自己的男权意识,从女性意识出发塑造出一个真正的女性英雄来。

但是,海明威毕竟是20世纪文坛上的伟大作家。虽然他有强烈的男性主体意识,他的女性观念也受制于这种意识,但公正地说,在某种程度上海明威已经超越了自己的男性主体意识,尽管这种超越是有限的甚至是不情愿的。这体现在海明威对 天使 类型的女人的命运安排和对有自我意识的女性的复杂情感中。在他的小说中,依附男主人公的好女人无一能获得永远的幸福。 永别了,武器 中的凯瑟琳难产死去; 战地钟声 中的玛丽亚把对幸福的期望寄托在乔丹身上,乔丹却走向死神,留下她在一个混乱的世界里前途未卜。事实上她们的不幸命运从她们作出依附选择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注定了的。而对那些有自我意识的女性海明威虽然有些痛恨,但却不否认她们的独特魅力,甚至有几分欣赏她们。贝克在 海明威传 中谈到海明威一生最痛恨两个女人,那就是他的母亲和玛萨。海明威的母亲曾是一位优秀的女高音,做家庭主妇后一直不曾忘怀自己的梦想,并在很多问题上坚持己见,与丈夫发生争执。父亲自杀后,海明威认为母亲不是一个贤淑的好妻子,不肯原谅她。但他却万分感激母亲给予他的那种优秀的艺术修养。玛萨是一个漂亮迷人的金发女郎,同时也是很有才华的女记者。她与海明威结婚后,一直不肯牺牲自己的事业陪伴在丈夫身旁,海明威结识善解人意的玛丽后便和她离了婚。但他却一直认为她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女性,并在小说 湾流中的岛屿 中表述了他对玛萨又恨又爱的复杂情感。在 太阳照样升起 中,杰克一直深爱着有几分放荡的布莱特,并在她需要他时招之即来。 伊甸园 中,尽管凯瑟琳毁了大卫的手稿,但她离去后,大卫读着她的信发现自己 仍能而且也确实为她感动 。之所以如此,说明海明威对她们的自我意识还是有几分欣赏的,尽管他强烈的男性主体意识不容他把她们写得更可爱一些。因此,我认为海明威的女性观念在客观上还是超出了父权文化世界里所谓永恒女性的神话范畴的,而这也正是海明威的伟大和深刻之处。

三、海明威的启示

事实上,如果我们立足于现代西方文明背景来审视海明威和他的小说所构成的隐喻,应该看到父权文化的衰落和女性意识的觉醒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应仅仅归因于现代文化的堕落。现代文明是以高科技和高度物质文明为标志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方式不再以力度为主,而更重要的是智慧。在此意义上,男人和女人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愈来愈趋向平等,男人在体能和个性心理上的优势也变得微不足道。也正因为如此,海明威重振父权文化尊严的努力只能是一个永远不能再现的神话, 硬汉子 也只能在文学和艺术的

79

对海明威的女性解读

世界里再现其阳刚之美。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明威和他的 硬汉子 在读者的心目中才魅力永存。

赫 欧 贝茨 海明威的文体风格 , 海明威研究 (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第136页。

菲利普 扬 涅克 阿丹姆斯的历险 , 海明威研究 (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第186页。

海明威 老人与海 ,漓江出版社,1991年,第334、341页。 芭芭拉 约翰逊 我的怪物/我的自我 ,张京媛主编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98页。

海明威 战地钟声 ,程中瑞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第142、27页。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汤永宽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114页。

裘其拉 脑 想男女事 , 读书 ,1995年12期,第44页。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

责任编辑:刘莉莉

第五届俄语布克奖评选揭晓

据1996年俄罗斯 文学报 第52期报道,一年一度的俄罗斯小说布克奖经过几个月的紧张评选,于1996年12月16日揭晓。荣获第五届布克奖的是安德烈 谢尔盖耶夫的 集邮簿 。

安德烈 雅科夫列维奇 谢尔盖耶夫生于1933年,此前一直作为翻译家和诗人与读者见面,其获奖小说 集邮簿 的写作历时20多年,曾陆续发表在 泉 杂志上,后随该杂志的停刊而终止发表。1995年 民族友谊 第7、8期上重新全文刊出这位 新作家 的作品。 集邮簿 的副标题是 一些人、物、词语和观点的收集 (1936-1956),的确,这部所谓的小说其实更像是札记的汇总,其中有片言断语、一段回忆、若干细节等,通过这些反映了前苏联一个家庭在1936-1956年间经历过的政治风云和战争灾难。小说虽无完整的故事情节,但读者总会从那些互不相连的段落中嗅到鲜明的时代气息。

自苏联解体以来,在俄罗斯众多的官方和团体、企业所设的文学奖项中,英国布克兄弟公司设立的布克奖一枝独秀,越来越成为评论界和广大读者关注的中心。然而,每次的评选结果似乎都差强人意,争论不断,今年的评选结果更是出人意外。在本届布克奖评委主席伊琳娜 普罗霍罗娃宣布的6部候选作品中,彼得 阿列什科夫斯基的 弗拉基米尔 奇格林采夫 和安德烈 德米特里耶夫的 河流拐弯外 被评论界一致看好。 弗拉基米尔 奇格林采夫 通过讲述一个古老的荒诞故事,把历史与现实、神话传说与日常描述联系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 河流拐弯处 是一部传统作品,讲述了一位医生关心医学事业和救助病人 一个小男孩的感人故事。在96年10月 文学报 组织的96年布克奖的预测活动中,著名评论家阿拉 拉蒂宁娜和巴维尔 巴辛斯基一致推崇 弗拉基米尔 奇格林采夫 ,巴辛斯基直言,从思想意义上来讲,它更符合 布克奖原初的以及后来执行的郑重原则,即该奖授予年度中最优秀的俄罗斯小说 。

然而,评选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舆论哗然甚至报以一阵难堪的冷场。不过,经历了国家动荡的俄罗斯文学界几年来似乎也看惯了文坛上的秋月春风,有点见怪不怪、处之泰然了。许多人已经意识到:既然文学创作千姿百态,那么文学评论也必将会呈现出各执一方的局面。

(侯玮红)

80

外国文学评论 No.2,199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