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Q/GDW 3761《主站跟采集终端通信协议》_0830无线扩展

Q/GDW 3761《主站跟采集终端通信协议》_0830无线扩展

Q/GDW 376.1《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_20100830无线扩展

本协议是针对微功率无线通信的特殊要求,对《Q/GDW 376.1-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的补充说明,该协议中对微功率无线通信的要求同样适用于载波通信通信,未述及部分参照该Q/GDW 376.1执行。

1 参数设置和查询(AFN=04H、AFN=0AH)

设置参数Fn定义

1.1 F33 终端抄表运行参数设置

——台区集中抄表运行控制字:

● D15~D13:抄表间隔,0~5分别表示1、2、4 、8、12、24小时;

● D12~D11:自动启动一次抄所有表,最长持续时间。0~2分别表示1、2、3、4 小时;

● D10~D8:重抄轮次,0表示不重抄,1~7分别表示重抄1~7轮;

● D7: 是否抄购电信息标志,“1”表示抄购电信息,“0”表示不抄购电信息;

● D6: “1”表示集中器每次启动抄表前发送“数据区初始化(节点侦听信息)”命令,master收到后将路由清除。“0”表示正常抄表;

● D5置“1”要求终端抄读“电表状态字”,置“0”不要求;

● D4置“1”要求终端搜寻新增或更换的电表,置“0”不要求;

● D3置“1”要求终端定时对电表广播校时,置“0”不要求;

● D2置“1”要求终端采用广播冻结抄表,置“0”不要求;

● D1置“1”要求终端只抄重点表,置“0”要求终端抄所有表;

● D0置“1”不允许自动抄表,置“0” 要求终端根据抄表时段自动抄表。

——抄表日包括日期和时间,其中“日期”由4字节的D0~D30按顺序对位表示每月1日~31日,置“1”为有效,置“0”为无效;“时间”不能与“允许抄表时段”冲突,即应落在允许抄表时段内。

——终端抄表间隔为终端实时抄表的时间间隔,取值范围为1~60分钟。

——对电表广播校时定时时间:当日=0时,表示每日校时。

1.2 F89设置无线通信参数(信道、发射功率、空中波特率等)

数据单元格式:

――主无线模块发射功率:编码表示主无线模块发射功率,0~7依次表示8个功率发射等级,0为最大发射功率等级,7为最小发射功率等级;出厂时默认为0;

――无线空中波特率:编码表示电能表、交流采样装置与终端的通信波特率,1~7依次表示1200、2400、4800、7200、9600、19200、38400;

――无线网络标识:一个集中器管理的下行无线Mesh网络的网络标识;一般默认为0,当多个集中器使用相同信道,且安装距离较近时,需要使用不同的网络标识,保证它们之间不互相转发。

――路由方式:0表示不使用路由,1表示使用固定路由,2表示使用实时自动路由,3表示使用源路由。要求只可选择“实时自动路由”或“源路由”,最好使用源路由。

――实时自动路由:每次都重新查找路由。

――源路由:自动查找到路由后,如路由有效,则将该路由保存,并在以后的通信中直接使用。路由失效后,再进行自动查找到路由。

2 控制命令(AFN=05H)

控制命令Fn定义

2.2 F49:命令指定通信端口暂停抄表

数据单元格式见表89:

表89命令指定通信端口暂停抄表数据单元格式

不启动抄表。在终端暂停使用该通信端口抄表后,仍可执行数据转发命令。

该命令有效期为当天,在以下情况下,终端恢复该通信端口抄表功能:收到恢复抄表、收到重新抄表命令、在终端本地手动启动抄表、终端跨0点。

2.3 F50:命令指定通信端口恢复抄表

数据单元格式见表89。

终端端口处于暂停抄表状态时,收到该命令后,终端恢复该通信端口抄表功能。

2.4 F51:命令指定通信端口重新抄表

数据单元格式见表89。

终端收到该命令后,恢复该通信端口抄表功能,并从该端口抄表接的第一块表开始启动抄表。

2.5 F59切换信道命令

数据单元格式:

——开始时间:

3 请求1类数据(AFN=0CH)

请求1类数据命令Fn定义

——所属终端通信端口号:数据范围1~31。

——中继路由个数n:数值范围0~255,为0表示直抄点无需中继路由。

——中继路由级数m n:数值范围1~255。

——中继路由信任度:数值范围0~255,为0表示失效路由,为255表示不可替代路由。

4 请求2类数据(AFN=0D)

请求2类数据命令Fn定义

5 文件传输(AFN=0FH)

在文件传输命令的基础上扩展部分FN,以支持断点续传等扩展功能。

5.1 程序文件的打包

下载程序文件特别强调下载的安全可靠性,为此将要下载的程序文件的版本、总长度、CRC校验等信息打包到文件中。这个打包的过程是终端厂家使用自己的工具来为自己的程序打包的。打包后交给主站升级的文件结构如下:F4

软件版本信息:

5.2 升级文件传输协议下行报文

无数据体

5.2.2 F3复位文件下载

无数据体,主要用来对之前失败的文件下载进行清除

5.3 升级文件传输协议上行报文

在下载过程中,终端以确认/否认帧回答主站的F1(文件传输方式1)命令。只有在主站以扩展的FN通信帧跟终端通信时,终端才用以下帧回答主站。

Fn和pn定义

5.3.1 F1文件下传

5.3.2 F2断点续传信息

5.3.3 F3复位文件下载

5.3.4 F4文件打包

文件下载工作方式

首先由主站进行F2讯问,根据终端返回需要断点续传的直接发F1 否则下发F4后在下发F1。最后下发F3。

2011-2-11加

请求2类数据命令Fn定义

请求1类数据(AFN=0C)请求2类数据命令Fn定义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505062.html,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作者:郭永刚路彬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年第19期 摘要 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促使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而且还有效改善了人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并在电力系统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特别是在电力通信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为我国电网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保障。安全有效的电力系统可以在各个方面合理地分配电能,遇到电力系统事故可以予以及时的解决。电力通信系统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促使电网调度工作达到自动化以及现代化的目的,并且从根本上保证电网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现代通信技术变得更加科学化以及数字化。由于当前信息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而且经济发展速度呈现高度上升趋势,使得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解决无线通信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必须要全面秉持创新理念,综合运用与之相关的技术手段来予以解决,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所提出的各项需求,并为其不断提供多方面的信息资源,为科学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推动无线通信技术蓬勃发展。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1.1 无线通信技术的联合化与集成化 全面结合我国当前资金状况、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将会采用融合方式来对目前的无线网络开展异构网络的联合工作,从而促使通信网络的形成,并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内容之一。现阶段,我国网络融合形式包括:接入网、核心网融合以及业务融合等,对于选择不同的网络来实现接入工作时,需要先对其开展协同工作,从而促使无线网络的使用者达到无线漫游的目的。在构建未来通信终端时,需要为其添加配置能力,并不断提升该项能力,便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进行全面的融合,而且在该种技术下通信终端便不会接收到用户的干预内容,同时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网络接入方式,便于其随时展开网络监控工作,及时更新升级与之相关的软件。除此之外,由于时代不断进步,人们需求水平不断提升,因此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构建要全面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以及全方位满足用户提出的各项需求,而且无线通信技术要保证能够实现多种功能集成的目的,例如语音、数据以及图像业务的综合、无线传输模块的综合等。 1.2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

煤矿井下无线通讯

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煤矿井下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因此,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不同于一般地面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本安型电气设备。煤矿井下具有瓦斯等可燃性气体和煤尘。因此,无线通信设备要求是安全性能好的本质安全型、防爆设备。 (2)传输衰耗大。煤矿井下空间狭小、巷道倾斜、有拐弯和分支、巷道表面粗糙,且有风站、机车等阻挡体,传输衰耗大。 (3)发射功率小。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的发射功率一般为10mW-40mW左右。 (4)抗干扰能力强。井下空间窄小、机电设备相对集中、功率大,电磁干扰严重,故设备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5)防护性能好。应有防尘、防水、防潮、防腐、耐机械冲击等性能。 (6)抗故障能力强。煤矿井下环境恶劣,设备故障率高,人为破坏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矿井无线通信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抗故障能力,当系统中某些设备发生故障时,其余非故障设备仍能继续工作。 (7)信道容量大。煤矿井下是一个移动的工作环境,现有有线调度电话受到局限。随着无线通信系统可靠性、通信质量的提高、功能的完善、成本的降低,它将在生产调度特别是抢险救灾中起到主要作用,故需具有较大的信道容量。 (8)移动速度慢。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中手持机的移动速度较慢,这主要是矿井人员及运输工具特性确定的。 2矿井无线通讯系统的建设原则 根据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炭工业局、煤矿安全监察局统一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我们形成了井下无线通讯系统的建设原则如下: (1)坚持以《煤矿安全规程》为依据来确定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技术方案的原则;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应用成熟的井下通讯产品的原则; (3)坚持新老兼顾,避免重复建设,力求少投入、高效益的原则; (4)坚持网络、数据资源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的原则。 3系统应用定位及建设思路 (1)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是当前有线调度通讯系统的有机补充,是安全生产调度通信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管理。因此,新建无线通讯系统要与原有有线调度通讯系统、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机、无缝结合,已经形成的系统要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逐步完成各个系统的集成。 (2)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作为调度通讯系统的有机补充,要充分考虑投资承受能力,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分析井下场点的重要程度,对信号覆盖点进行提前规划,并结合系统技术参数,提出信号覆盖率要求。 (3)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作为调度通信系统的一部分,要重点分析其专用调度功能的提供能力,保证与有线调度通讯系统的统一调度。已经形成无线通讯系统的单位,要统一到这个要求上来。(4)井下无线通讯系统的应用必须与GIS技术有机结合,并深入开发与地质测量、通风防尘等专业信息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井下自控系统的接口,为提高井下工作效率及应急处理能力奠定基础。 4现有系统 煤矿井下的特殊性,制约了矿井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在地面上广为应用的GSM、CDMA以及卫星电话等无线通讯方式,受其自身工作原理、发射功率、建设成本等方面影响,至少到目前来看,基本不适合煤矿井下应用。 截止到二十一世纪初,国内煤矿井下采用的主要有用于井筒、工作面、胶带输送、电机车等局部的无线通信系统,可用于全矿井的无线通信均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两项基础是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和双工(Multiplexing)。从1G到4G的无线通信系统演进史基本上就是在这两项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 多址接入技术为不同的用户同时接入无线通信网提供了可能性。给出了三种最典型的多址接入技术:FDMA、TDMA和CDMA的比较。 双工技术为用户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提供了可能性。两种最典型的双工技术:FDD模式和TDD模式。 中国无线通信科技发展史和未来走向范文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

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 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采用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组建的模拟蜂窝网也被称为第一代(First Generation,下称1G)无线通信系统。这些系统中,话务是主要的通信方式。由于采用模拟调制,这些

WiFi环境下矿井无线通信网络结构研究

WiFi环境下矿井无线通信网络结构研究 【摘要】基于WiFi环境下的矿井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是一种新的技术,在性能上较现有的矿井无线通信系统有较大的改进,能实现通信的全方位进行。该系统通过信号线连接,形成通信配套设施,在矿井下能够进行语音和视频传输,随时监控数据,在碰到危险时还能自动呼救,这无疑是矿井作业的一种值得运用的通信方式。 【关键词】WiFi环境;矿井无线通信;网络结构 引言 矿井作业的危险性决定了其通信技术必须及时跟进,要确保在最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矿井下工作人员的情况,从而做出急救。我国在矿井通信上大致经历了从有线到局部无线再到现在全部无线三个阶段。正因为无线技术的不够先进,又受到矿井环境下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早期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矿井有线网络通信仍然是煤矿企业所依赖的通信方式。但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新型WiFi环境下的矿井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有可能带来全新的局面。 1 矿井无线通信的特殊性 煤矿井下地质环境和大气环境都比较特殊,再加上井下作业生产环节复杂性和生产系统的多样化,通信环境易受到空间粉尘、温度、湿和噪音的严重干扰,相比地面可控制的可见的无线通信环境复杂了很多,因此在井下运用无线通信技术还要充分考虑电磁波的传播干扰因素。 首先在传播条件上,矿井空间狭窄,巷道弯曲、分支现象比较普遍,巷道内的作业设备,空气中的粉尘及巷道表面的粗糙程度都可能影响电磁波的传播。另外,无线通信设备通常放置在一些环境比较恶劣,地形比较复杂,有各种危险气体释放的区域内,再加上这些区域是开采挖掘的重点,有许多机电设备,存在工业干扰,使得井下无线通信损耗非常大。因此对这些环境影响因素做出全面的分析和预测,才能使电磁波的传播不受干扰。 其次在设备要求上也是有条件的。因为煤矿井下含有大量瓦斯和煤尘等可燃性气体的存在,易发生爆炸事故。故矿井下的通信设备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最好能防爆和隔爆。考虑到矿井下空间的狭窄,所用的通信设备不能体积过大。因为无线通信设备安装的地方通常是井下作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各种电力设备的电磁干扰严重,因此无线通信设备又必须具有防干扰的性质。还要具备一定的电力备用能力,维持正常的工作时间。无线通线设备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还要承担一些监测和预警的功能,因此必须具备较大的信息容量。 2 WiFi环境下矿井无线通信网络系统的工作方式

浅谈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也可以实现更加快速的信息传递,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本文以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本研究对象,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未来的无线通信发展。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现状发展前景 现代通信技术正朝着高效和绿色的方向不断发展,非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也有很大的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变,人们不断提升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更新和速度,我国无线通信技术也日益完善和成熟,实现了更加高速的通信事业的发展。 一、无线通信的发展特点 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两个基本的特点,首先,我国移动通信的使用量不断的增加,人们对无线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通信技术正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近年来,更加科学的无线通信技术不断的投入使用,使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其次,无线通信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为无线通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无线通信技术另一个特点就是移动通信的公众使

用数量正在急剧上升,同时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速度和普及率都在不断的增加,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给运营商带来更多的财富。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无线通信技术是当前通信事业发展的,核心,无线通信技术正在不断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2.1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快速发展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具有其优点,因为他网络速度快,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被人们广泛的使用和推广,也为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基础,但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其技术到目前为止还不太成熟,也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而导致网络不佳的情况。为了更加突出地反映宽带固定无线技术的优点,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扬长避短。 2.2蓝牙技术的不断发展 蓝牙技术的使用主要解决了无线通信技术短距离内的通信问题,另一方面蓝牙技术的使用也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短距离传送,通过蓝牙设备进行连接,这是无线通信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3 Wimax技术的发展 Wimax技术能够提高无线覆盖率,因此是目前无线通信

全矿井无线覆盖通讯系统

全矿井无线覆盖通讯系统 一、概述: 由于新建矿井一般地处山区,通讯不畅,再加上煤矿生产设备特殊性,部分设备在生产中出于移动状态,位置变换给电缆敷设和接线造成很多不便,所以建立一套无线覆盖的局域网络就变得尤为必要。 以有线网络为骨干与无线网络相配合,系统采用统一标准的工业以太网络架构,通过设立基站,实现无线局域网覆盖,提供了一个共用的网络平台,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的三网合一,井上、井下网络一体化,有线无线相兼容,用户井上、井下漫游无死角。实现与矿井上下信息化数据网络的互联互通并接受统一管理,方便、灵活的无线通讯,为现场调度指挥提供可靠保障。无线分布式系统架构由多个接入点无线桥接组成。网络架构可以一对多进行桥接,拓展无线覆盖区域。

二、矿用无线通讯系统可以在不改变当前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与井上井下以太环网无缝对接,实现与矿井上下信息化数据通讯、语音通讯和视频通讯。 2.1数据信号的无线接入 在无线覆盖的区域,可以通过笔迹本无线上网,也可以通过以太网无线客户机模块将一个带有以太网接口的移动设备无线连接到无线网络。以太网客户机模块可以自动、透明地从一个网络接入点切换到另一个网络接入点。所以对于移动车辆的监控具有明显优势,如下图所示: 2.2视频信号的无线接入 通过可视化终端,调度员可以监控现场图像。视频监控终端还可以和语音设备进行联动,可进行同步的语音视频通话,每个无线通讯带宽:54M,视频经过压缩之后可以同时传输多路视频。 2.3 语音信号的无线接入

WiFi语音是VoIP与WLAN的有机结合,使低成本与移动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IP数据网络传输语音信号,具有通信资费低廉的优点;而WLAN具有拥有移动性、自由性的优势。WiFi语音利用WLAN 网络实现无线的VoIP通话能力,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网络利用效率并降低了通话成本。802.11协议中定义了客户端漫游功能,使WiFi终端能够在不同AP之间进行自动切换和移动。系统如下图所示: 通过WiFi手机终端和语音系统、WLAN系统的结合,不但可以实现基本的WiFi语音通话,还可以通过在语音系统上对WiFi手机号码和用户手机号码的一对一绑定,当用户离开WiFi覆盖区域且有人呼入时,语音服务器可自动把呼叫转接到用户的私人手机号码上。对方无需重新拨号,即可实现呼叫自动转接。无线定位、无线对讲、视频通话、短信等增值功能。 2.4应急预案 目前WiFi无线网络部署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其拥有高带宽、安装方便、易于部署、良好的网络兼容性等

矿井通信系统

一、矿井通信的分类及特点 1. 矿井通信的分类 (2)调度通信 固定通信是指通信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主要通过电缆或光缆等线路固定连接起来,进而实现的用户间相互通信,其主要特征是终端的不可移动性或有限移动性,如普通电话机、IP电话终端、传真机、无绳电话机、联网计算机等电话网和数据网终端设备。 矿井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地面监控系统、井下分站和移动通信终端组成。地面监控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管理与控制,通过地面监控系统可以对井下人员以及相应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地面监控系统任务可由一台多功能计算机并配有相应数据库管理软件完成。井下分站为整个系统的关键部分并负责多项功能。系统应满足:(1)在矿井事故前后,地面监控系统能得知井下工人所在的位置; (2)井下工人与地面监控系统以及井下工人之间能随时进行双向数据通信; (3)地面监控系统能随时、直接与任何井下工人进行双向数据/语音通信; (4)井下工人之间能进行双向窄带语音通信; (5)井下通信网为由若干个分站组成的网状网络; (6)分站能收发无线电信号,为了有较强的穿透能力,采用适合矿井传输的波长。 目前国内外矿井无线通信方式主要有漏泄通信、感应通信、透地通信、PHS(小灵通)通信、3G(大灵通)通信系统等。 泄漏同轴电缆通信”说白了就是以同轴电缆作无线电台的天线,用它进行通信,可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均匀的信号场强,而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通信可靠性高,也不存在通信盲区,接收电平稳定,不容易受到外来信号干扰。 感应通信是借助于感应体(沿井筒或巷道敷设的导线、金属管道或其他导体)对电磁波传播的导行作用实现的通信。 透地通信借助于甚低频以下的电磁波透过地层来实现地面和井下的通信 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与Wi-Fi最明显的区别是覆盖范围存在很大差别,WiMAX通常可以覆盖3~5km,而且WiMAX的安全系数更高,但是WiMAX的组网成本要比Wi-Fi大的多。考虑到矿井下的特殊性和经济性,还是选用Wi-Fi更适合井下局域网的环境。

WIFI技术在矿井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WIFI技术在矿井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WIFI的技术无线通信原理及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在矿井应用中实现方案,总结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该技术在矿井井下无线通信中的发展前景,相信不久的将来该技术在煤炭行业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标签:WIFI 无线通信 1 概述 由于煤炭矿井生产环境的特殊性,井下作业对生产管理有非常高的实时性要求,作为生产管理人员、电机车司机、皮带维护工和其它流动人员应能够与生产调度室及时取得联系,将生产一线的各种情况上报,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虽然煤炭企业对生产安全都非常重视,但事故的发生是不确定性的,事故发生后必须依据当时情况,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对井下人员进行紧急抢救。但井上对井下人员的监控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还很不完善,对于井下人员的情况不能及时反映,导致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准确的得到井下人员的信息,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以致会造成抢险不及时,有可能贻误对生命的抢救。因而对于现代化的各煤炭企业,实现下井作业人员与调度管理员的实时通讯,使井上人员及时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及作业情况,开发建设煤矿井下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已成为各煤炭企业实现煤炭安全生产调度和保障生产人员安全的迫切需要。 由于煤矿井下的特殊性,制约了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我国井下无线通信系统一直主要靠引进吸收国外的相关技术,但随着近年来地面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科技研发的不断投入,新型的无线技术越来越多的服务于煤矿井下。目前可用于煤矿井下的无线系统主要有:漏泄通信技术、透地通信技术、井下小灵通技术以及WiFi技术。 漏泄通信技术、透地通信技术信号技术陈旧,目前在井下无线通信系统中已经不再应用,小灵通技术发展时间长,系统成熟可靠,造价低,近年来许多矿井都采用了此类的矿用无线通信方案。然而今年2月工信部门发文,明确要求所有1900—1920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所使用的频段也将被收回用于3G使用,因而使用较多的基于小灵通技术的矿井无线通信系统将面临新技术的更新换代。今年来随着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通信的发展,以及适用于矿井防爆环境产品的出现,相信不久的将来,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通信将在矿井井下无线通信系统中必将占据重要的地位。 2 WiFi技术 WiFi,全稱wireless Fidlity,实际上WiFi是无线局域网联盟(wLANA)的一个商标,该商标仅保障使用该商标的商品互相之间可以合作,与标准本身实际上没有关系。但是后来人们逐渐习惯用WIFI来称呼802.11b协议。IEEE802.11规

煤矿井下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煤矿井下无线通讯系统设计方案 工程概况 1、概述: 针对矿区信息化建设需求,XX设备有限公司根据多项技术对比论证结果, 以及现场实地勘察,研制了基于统一标准的工业以太网结构的通讯系统。本系统以光纤有线网络为骨干,以无线网络为延伸,在井下设立若干基站,通过无线通讯手段,从而实现生产调度管理及信息交流等功能。并为实现位置监测与管理、数字化视频监控以及各种井下传感器数据的统一采集与综合处理,提供了一个共 用的平台,为实现语音、定位、视频、数据的多网合一,以及生产调度、应急救援、安全监控与督察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基础。 2、系统配置 根据要求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在井下、地面共计安装()套基站。其中()套井上基站。井下基站分布在各大巷重要入出口、采区的顺槽、皮巷、硐室等处。 主要工程数量 (一)、地面设备安装 (1)、井下电源、基站、交换机安装 (2)、光纤、电源线的铺设 (二)、井下设备安装 井下分站安装分布表

(三)、具体施工 1、井底主光纤的铺设 井下主交换机到机房的主光缆铺设 2、井下基站的安装 井下基站的安装固定 3、井下电源的安装 井下电源的安装固定 4、各基站到交换机光纤的铺设 主要敷设基站到交换机,交换机到交换机之间光纤的铺设。 5、井下电源的取电 主要敷设各个电源到取电点的电源线 (四)、施工细节 施工必须按照标准化矿井建设进行。 线缆施工:走线要分清层次,标准挂钩,过顶处特别注意美观、 双绞线缆过顶要用pvc 管穿,无挂钩处要亲自打线缆钩。 分站安装施工:分站按先期定好位置施工,连接线用pvc 管穿,在变电所内。固定要牢固、美观。 MHYVP1*2*7 电源尽量安装

浅析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

浅析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 势 (1) 由于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带宽需求和移动网络带宽不足的矛盾,用户地域分布和对应用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以及不同技术优势和不足共存的矛盾,因此,决定了发展无线通信网络需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全局和长远的眼光出发,采取一体化的思路规划和建设网络。发挥不同技术的个性,综合布局,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对带宽及业务的不同需求,达成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对此,我国政府管理部门也应该积极为运营商配备充足的频谱资源,为其综合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本文从市场分析的角度阐述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0 引言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 无线通信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表现在

穿透地层的矿井地下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探析解析

α 第 31卷第 1期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V o l 131 N o 11 2000 年 1月 JOU RNAL O F TA IYUAN UN I V ER S IT Y O F T ECHNOLO GY Jan . 2000 文章编号 :100729432(2000 0120039205 穿透地层的矿井地下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案探析 陶晋宜 ( 摘要 :, 术 , 。 关键词 :电导率 ; ; ; 本质安全 :85017文献标识码 :A 穿透地层的通讯属于无线通讯 , 但与我们常见的地面电视、广播、手持电话机的无线信号传送不同。在地面 , 电磁波传播是以空气为通讯媒质 , 它几乎没有损耗 , 并且电磁波的频率可选在高频段 , 因而其辐射效率高 , 天线物理尺寸短 , 体积小。 穿透地层通讯电磁波要在损耗较大的煤层及岩石层中传播 , 煤层及岩石属半导电煤质。从电磁波在半导电媒质中衰减常数Β的表达式 Β=f , (1 及集肤深度?表达式 ? = f

. (2 其中 f 为电磁波的频率, Λ为媒质的磁导率 (与空气中的磁导率4Π×10-7H m 基本相等, Ρ为媒质的电导率。 可知 :电磁波在半导电媒质中的穿透能力与电磁波的频率 f 及媒质的电导率Ρ有关。电磁波的频率越高 , 衰减越严重 , 传播距离越短。矿井的地质条件不同 , 导致其电导率Ρ的不同。从而使得其穿透效果也不同。因此电磁波的工作频率必须选在音频 (V F 013k -3k 和甚低频 (VL F 3k — 30kH z 才能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另外 , 穿透地层的通讯设备工作在煤矿井下 , 必须符合矿井安全操作规程 , 要具备防爆性能和防水、防尘能力 , 发送功率不能很大 , 这样就限制了通信距离 , 只能在技术许可的范围。 1天线的设计 要想实现穿透地层的无线电可靠通信 , 有赖于在给定的信号传输条件下 , 选择一个最佳的发射和接收天线装置。在矿井低频无线信道中 , 一般是利用电磁波的近区到中间区的场实现信号传输。当天线装置的经典计算推广到半导电媒质时 , 会导致对天线装置效能估计的非单值性。这是由于天线的效率、方向系数或增益等电参数均和岩层的电导率Ρ有关。 在矿井穿透地层的无线电通讯中 , 由于不同地区地质构造的不同 , 电磁波穿透的地层各层的电导率Ρ及厚度都不尽相同。电磁波在每一层的传递中 , 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折射、反射。 111本设计穿透区的地质构造简介 本设计选择的穿透地点 , 岩层的大概分布如图 1所示 . 为了设计方便 , 计算出穿透区的等效电导率Ρ, 将穿透区的电参数简化为电导率为Ρ的均匀媒质的电磁波穿透模式。等效电导率Ρ的计算表达式为 : = d ∑ n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热点领域 近几年来,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两三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应用领域已经超过了固定通信技术,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蜂窝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也包括集群通信、卫星通信,以及手机视频业务与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业界正在研究面向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宽带无线接入也在全球不断升温,近几年来我国的宽带无线用户数增长势头强劲。宽带无线接入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个域网(WPAN)技术;模拟集群通信的应用开始得比较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集群通信技术越来越赢得大家的关注;卫星通信以其特殊的技术特性,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手机视频广播作为一种新的无线业务与技术,正在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无线应用之一。 无线通信技术演进路线 2.1 无线技术与业务发展趋势

无线技术与业务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网络覆盖的无缝化,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实现网络的接入。 (2)宽带化是未来通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窄带的、低速的网络会逐渐被宽带网络所取代。 (3)融合趋势明显加快,包括:技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 (4)数据速率越来越高,频谱带宽越来越宽,频段越来越高,覆盖距离越来越短。 (5)终端智能化越来越高,为各种新业务的提供创造了条件和实现手段。 (6)从两个方向相向发展—— ①移动网增加数据业务:1xEV-DO、HSDPA等技术的出现使移动网的数据速率逐渐增加,在原来的移动网上叠加,覆盖可以连续;另外,WiMAX的出现加速了新的3G增强型技术的发展;

矿井无线通讯系统管理制度

矿井无线通讯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管理和使用无线通讯系统,充分发挥其在矿井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可靠安全的通讯保障功能,创建本质安全型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生产最新技术与国家强制性标准推广系列—井下人员定位与无线通讯技术实用手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结合当地煤炭管理部门有关文件要求和公司系统使用管理实际,特制定本使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伊泰集团所有煤矿。 第三条各煤矿必须对装备的无线通讯系统加强管理,明确分管领导和科室,制定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制度和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正常运行。 第二章安装、使用与维护 第四条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煤矿安全生产最新技术与国家强制性标准推广系列—井下人员定位与无线通讯技术实用手册》的规定要求,煤矿装备的无线通讯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基本功能及要求: (一)基本语音业务:内部通信、主叫号码显示、无条件呼叫转移、用户忙转移、不可及转移、无应答转移、免打扰服务和呼叫等待等基本语音功能。 (二)提供系统内部话路交换功能并可与程控调度电话等其他交换机对接,实现井上井下通讯一体化、有线无线一体化、调度通讯行政通讯一

体化、语音和数据一体化。 (三)完善的信令跟踪和分析功能,实现一机双号、双机一号,在局网和公网之间自动漫游,跟踪、救助等定位功能和通知、广播、寻呼、短信以及盲区呼叫等业务功能。 (四)完善的调度和交换功能。可以提供排队、调度、会议功能;实现广播、调度紧急呼叫分机;调度群呼、组呼;强插、强拆;呼叫转接、保留、切换、代答等功能。 第五条无线通讯系统安装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系统必须具有“MA”标志准用证、产品合格证和本安或隔爆检验合格证;防爆设备应经检验合格并贴合格证后,方可下井使用。 (二)传输线缆应具有MA标志准用证,具有阻燃与抗静电性能;有一定的抗拉性和抗弯曲性。 (三)井下防爆型的通信、信号和控制等装置,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 (四)煤矿地面根据工业广场大小及人员活动范围安装一台或多台地面基站,煤矿井下以下位置应安设井下基站覆盖无线通讯信号:主副井巷道、皮带运输巷道、掘进工作面、综采工作面、中央变电所、水仓及煤矿认为重要经常需要通讯的地点。 (五)井下分站应设置在便于信号传输、调试检修、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的位置。 (六)井下各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敷设通讯电缆,要整齐、接头必须使用专用接线盒。

无线通信技术的分类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的分类及发展 发表时间:2017-09-13T15:05:20.5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作者:聂向东冯治寰[导读] 指出了无线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河南耀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 摘要:近些年无线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系统,移动媒体终端系统融合越来越紧密,发展势头迅猛。基于其可移动的特点,无线通信技术给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以前人们想象中的移动办公,实时服务现在都在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持下成为了现实。对无线通信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将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无线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分类;发展引言 现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须的工具,因此作为网络应用基础的通信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无线通信技术是人们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技术,因为其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节省了有线网络通信中的很多硬件资源,能进一步的融合整合各类服务,因此对于今后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就是依靠电磁波信号能够随意的在三维空间内的任何方向进行传播,实现信息的传播和交换的一种信号传播方式。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了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最广的一项技术,在社会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在移动通信领域。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涉及的包括电磁波、卫星通信以及近场通信等等都是人民生活接触最为频繁的技术。同时,这项技术也能够实现远距离信息传送,从而实现人与人跨越距离的限制进行交流。 2 无线通信技术的分类 在无线通信技术当中,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其中分别是WLAN技术、WiMax技术、3G技术以及卫星通信等这几种类别。在每一种当中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在WLAN技术当中,属于一种有线网络,利用特殊的宽带来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在一定范围内的局域网当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黑客入侵的现象。在WiMax技术当中,推出的时间是相对较晚的,但是在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其用户的最大需求,保证在室内或者室外的环境当中都可以获得良好的通信信号,最终实现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在进行此种该技术的应用过程当中,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有效传输。在3G技术方面,被广泛的应用在了商业网络当中,并且在不断应用的过程当中也得到了充分完善的建设和优化。在卫星通信技术方面,主要是依托于卫星来作为信号数据的接入设备,从而实现良好的宽带信息数据的传输,在经济效益方面是相当良好的,并且在地面基站的建设成本方面也具有相当有利的条件,在带宽的限制基础上,会在经济上带来相当大的制约条件。 3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3.1 无线通信技术相融合 对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不同的领域场所的多种无线通信技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不过,目前,多种无线通信技术之间实现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彼此取长补短,同时,多种无线通信技术能够适应的方式和趋势也不断一致,多种无线通信技术之间也越来越接近融合,对于今后的无线技术的更加深层次的技术突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2 蓝牙技术将成为无线通信业发展的契机 蓝牙技术有着非常鲜明的优势和特点!其便捷性是非常突出的。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的注意。并且得到了充分的广泛的应用、在无线通信行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其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 3.3 无线通信系统不断融合 在此方面。主要包括三项内容:(1)多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不同适用标准有着相应的追求,朝着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的方向发展。(2)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了相应的磨合,在此过程中多种系统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3)无线通信系统和互联网之间也实现了相应的融合,对于IP业务的传输的透明化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3.4 高效频谱接入 无线频谱资源是固有的战略资源,各国都在争用无线频谱信道进行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如何高效的利用无线频谱是无线通信技术领域里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认知无线电技术特点是通过不断的训练学习构建应用系统模型,使之能够动态地认知并判断其工作环境,自适应地调整工作频率及其相关操作参数,以便更加高效地占用频谱信道,提高整个信道的利用率。 3.5 网络优化无线通信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此过程中,网络得到了充分的优化,大部分的移动运营商都凭借增量升级。在4G网络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网络的融合和对于目前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改革和完善,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于网络的完善是非常有利的。 3.6 通信与保密相融合 无线通信容易暴露出通信双方的信息,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要求在通信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保密手段。当前大多数保密机或保密卡依靠通信设备提供的通信链路实现保密通信,这种方法会带来较大的额外带宽开销,降低了通信效率,使无线频谱资源白白遭受损失。通过深入分析会发现战术电台中的通信与保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结合,降低无线信道的开销,在技术体制上,完全可以实现通信同步与保密同步二合一,跳频图案由保密算法导出等,一方面减少了通信频谱的开销,另一方面使得侦察和破译的概率大大降低,充分发挥出通信与保密相结合的优势。 3.7 跳频抗干扰

(完整word版)通信联络系统试题(A)卷

通讯联络系统(A卷) 一、填空题 1、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包括(矿用调度通信系统)、矿井语音广播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和矿井救灾通信系统。 2、应定期对通信系统备用电源进行测试,若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2)小时,应及时进行检修或更换。 3、通信联络系统按通信方式可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 4、井下通信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说明书进行调试,并在地面通电运行不小于(24)h,合格后方可安装使用。 5、我矿井下使用的防爆话机的类型为(KTH3)型。 6、目前我矿井下有三套无线通讯基站控制器,分别安装在(中央变电所)、第一联络巷与胶带巷交叉处、(一采区变电所)。 7、我矿井下使用的副音箱的型号是(KYXB-127Ⅱ)型。 8、采掘工作面的巷道长度大于(1000)m时,应在巷道中部安装电话。 9、我矿井下使用的主音箱的光纤接口类型为(SC)型。 10、调度台应具有通话、呼叫、(强插)、强拆、广播、(来电显示)等功能。 11、我矿井下工业以太网使用的防爆交换机的型号为(赫兹曼)。 二、判断题 1、井下电话应使用本质安全型。(√)

2、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又称矿井通信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的重要工具。(√) 3、行政通信系统应与井下调度通信系统分开,且行政通信系统应与公共通信网络联网。(√) 4、通信系统的图纸、技术资料等应保存半年以上。(×) 5、矿井语音广播系统的扩音站(防爆喇叭)应当安设在巷道、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井下人员密集的场所。(√) 6、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应为防爆型电器设备,宜为本安型,防爆型设备应符合GB3836的规定。(√) 7、信号设备和固定式终端设备应设置在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围观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 8、在通信系统遇到异常情况或报警信息后,值班人员可以不必通知值班领导,自行处理。(×) 9、目前我矿通过井下工业以太网进行传输的通信系统是井下语音广播系统和井下无线通信系统。(×) 10、距离掘进工作面30~50m范围内,应安设电话。(√) 11、井下避难硐室的通信设备应铺设在专用的具有防损毁措施的信号传输管内。(√) 12、通信系统的有线通信距离应不小于5km。(×) 13、通信系统控制中心应实行24h有人值班,值班人员应认真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并由有关负责人审批签字。(√) 14、煤矿企业应建立专门的通信系统组织机构。(√)

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

无线通信技术 1、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就是连接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之间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就是信息传输的实际载体。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都就是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电磁波频谱的使用从根本上决定了通信过程的信息传输能力。 传输介质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有线通信,②无线通信,③光纤通信。 对于不同的传输介质,适宜使用不同的频率。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不同传输媒介可提供不同的通信的带宽。带宽即就是可供使用的频谱宽度,高带宽传输介质可以承载较高的比特率。 2无线信道简介 信道又指“通路”,两点之间用于收发的单向或双向通路。可分为有线、无线两大类。 无线信道相对于有线信道通信质量差很多。有限信道典型的信噪比约为46dB,(信号电平比噪声电平高4万倍)。无限信道信噪比波动通常不超过2dB,同时有多重因素会导致信号衰落(骤然降低)。引起衰落的因素有环境有关。

2、1无线信道的传播机制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机制如下: ①直射:即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②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反射一般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墙壁表面发生; ③绕射:当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锐的物体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 ④散射:当无线路径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这种障碍物体的数量较多的时候发生散射。散射发生在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上,一般树叶、灯柱等会引起散射。 2、2无线信道的指标 (1)传播损耗:包括以下三类。 ①路径损耗:电波弥散特性造成,反映在公里量级空间距离内,接收信号电平的衰减(也称为大尺度衰落); ②阴影衰落:即慢衰落,就是接收信号的场强在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一般由于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由于障碍物的电磁场阴影区所引起的; ③多径衰落:即快衰落,就是接收信号场强在整个波长内迅速的随机变化,一般主要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 (2)传播时延:包括传播时延的平均值、传播时延的最大值与传播时延的统计特性等; (3)时延扩展: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沿不同的方向到达接收端会引起时延扩展,时延扩展就是对信道色散效应的描述; (4)多普勒扩展:就是一种由于多普勒频移现象引起的衰落过程的频率扩散,又称时间选择性衰落,就是对信道时变效应的描述; (5)干扰:包括干扰的性质以及干扰的强度。 2、3无线信道模型 无线信道模型一般可分为室内传播模型与室外传播模型,后者又可以分为宏蜂窝模型与微蜂窝模型。 (1)室内传播模型:室内传播模型的主要特点就是覆盖范围小、环境变动较大、不受气候影响,但受建筑材料影响大。典型模型包括: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Ericsson多重断点模型等; (2)室外宏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架设较高、覆盖范围较大时所使用的一类模型。实际使用中一般就是几种宏蜂窝模型结合使用来完成网络规划; (3)室外微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的架设高度在3~6m时,多使用室外微蜂窝模型;其描述的损耗可分为视距损耗与非视距损耗。

无线通信发展史

无线通信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课程报告 题目无线通信概论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 学生姓名 学号

摘要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无线通信已经成为电信行业中最大的产业之一,并逐渐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在过去的十年中,蜂窝系统经历了指数型的快速增长,全球用户数已达20亿。无线通信爆炸式的增长以及笔记本电脑和掌上电脑的大量普及,充分显示出无线网络有着光明的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的起源与发展并简要介绍了与有线通信相比无线通信所面临的技术难题。然后详细介绍了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的蜂窝电话系统的概念提出与发展历程,以及在未来智能化社会中有巨大发展场景的无线自组织网络技术的特点与应用。最后,对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做出了总结,并思考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科学规律,以及对下一代无线通信做出展望。 关键词:无线通信蜂窝无线自组织网络

Abstract In the past ten year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has become one of the largest industries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nd gradually became the most promising industry in the 21st century. In the past decade, the cellular system has experienced rapid exponential growth and the global number of users has reached 2 billion.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the large number of laptops and handheld computer spreading among the people, show that the wireless network has a bright future clearly.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technical challenge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acing compared to wired communications. Then it describes the concept and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ellular phone system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ontemporary life,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d hoc wireless network which has tremendous development scenarios in the future intelligent society.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ink about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s well as make outlook the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ell Ad hoc Wireless Network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