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海洋文明

论海洋文明

论海洋文明
论海洋文明

海洋文明

刘一聪

海洋是指连绵不绝的盐水水域,分布於地表的巨大盆地之中。(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是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全球主要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即南极洲附近的海域),而很久以前,地球上只有一个大洋。海是洋的一部分。地球上有很多海,其中有地中海、白令海、加勒比海、黑海等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人们有时也把洋叫做海。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文明,则按《辞海》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的相对”。而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文化。具体的讲,海船、航海、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海洋科学等都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与海洋文明有着很大的区别。海洋文明的二个基本特征是:一是必须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必须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而不是其它文化。也就是说海洋文明是指在人类历上诸多方面领先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

但是,靠近海洋,不等于就有海洋文明。即使有较发达的海洋文化,也不一定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近海洋,但其文明主要得益于尼罗河文明。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主要得益于两河文明。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但也算不上海洋文明,而是地道的黄河文明,即大河文明。日本与海洋的关系密切。也不能算是海洋文明,只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在世界历史上,真正能算得上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希腊,够得上大河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代中国。其它国家都不具备条件。后来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等,从严格意义上讲都不具备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他们充其量是海洋大国,虽然也产生了辉煌的海洋文化,但不具备代表性的海洋文明的国家。海洋文明的刚性条件:一是社会必须是开放性的;二是必须是文明古国;三是各种文明可以相互转换;四是扩张是温和的人性化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殖民主义扩张和帝国主义的占领;五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方面有系统的成果以及与海洋有关的神话、海洋远航的手段等。本来中国可以具备海洋文明国家的条件,但海洋文明不连续。所以古希腊最具代表性。

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它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等。它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仅有若干个小块平原,但又多为关山所阻隔。土地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而适合种植葡萄和橄榄。海岸曲折、岛屿密布。海产资源比较丰富。

古希腊的气候纯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造就了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城邦”,也决定了古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

展,而这种贸易只能是海外贸易,这又决定了古希腊人工商航海业居主导地位的民族特性。

古希腊商业航海贸易遵循“以平等交换”为原则的商业行为。加之,商业贸易的发展要求自由的环境,进而又促使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古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意识,一旦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古希腊人就自然而然的到海外去拓展,开展频繁的航海贸易活动。航海使古希腊人练就了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性格。造就了开拓、求索的民族精神,同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并使希腊成为西方文明的旗帜和摇篮。这一切都与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希腊海洋文明,实际上是一种综合了古代东西方文明诸因素之后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海洋文明,它对以后地中海地区及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神话传说及航海技术和手段等方面。

政治方面。古希腊是西方的城邦体制与东方君主专制政治的结合。君主政治代替了城邦政治。在航海扩张的过程中,保留了西方的城邦体制积极的方面,也吸收了东方原有体系积极的方面。古希腊人在东方建立的自治城市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扩张而得来的新建的自治城市,等于把古希腊民主传统和商品经济引入到了东方,当时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自治城市”的做法是古希腊与其它殖民主义者的扩张占领有着本质的区别。

经济方面。通过航海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泛古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古希腊与古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古印度的商业贸易,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加之货币的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和东西方特色的新型经济体系,在古希腊化时代的经济繁荣中,古希腊的确是世界的经济中心。古希腊也是当时海洋扩张、征服的头号海洋大国。

文化方面。古希腊的征服文化,促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使得富于理性和逻辑的古希腊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丰富的数学、天文学知识相结合,使古希腊化时代的自然科学发生了突破性的飞跃发展,著名的伟大科学家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都产生于这个时代。东西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也相互影响,古希腊雕像的艺术风格甚至通过印度传到了古代中国。这些对人类社会文化有着跨时代影响。

思想方面。古希腊帝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胸怀,也是古希腊人走出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狭小的城邦界限,不再认为只有自己是文明人,还有其它文明。古希腊人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平和的目光看待世界和别人,那种强调人生而平等,充满世界主义精神的亚里斯多得哲学在这个时期诞生了。伟大的亚里斯多得哲学给世界以全新的认识和考量,也是人类看到了伟大哲学思想的光芒。

宗教神话,对古希腊人的思想、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的宗教教义,没有造成对文化的垄断和束缚,本身古希腊的宗教和神话就排斥权威,毫无禁忌。在这一点上开了思想自由之先河,同时排除了宗教禁区,使得古希腊人可以无所顾及地大胆探索,驰骋想象,这就是古希腊文化,尤其是哲学思想,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的特点。古希腊人主张“人神同形”宗教观念,消除了古希腊人对自然物质世界的神秘感和畏惧感,这样有助于理性的发展和科

学的产生。古希腊丰富多彩和极为生动的神话传说也为古希腊乃至整个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肥沃的土壤。

古希腊人的航海成功,大大的诱惑了西班牙人到海外去扩张领土。西班牙在与葡萄牙争夺非洲的斗争中处于劣势。初始西班牙取得了一些群岛。沿非洲大陆通往东方的海路被葡萄牙人所垄断,而同时,由陆地通往东方的道路也为穆斯林所封锁,西班牙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扩张领土、同葡萄牙争夺东方殖民地斗争中,西班牙人决定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道路。当时,西方人已开始认同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概念,认为由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可以到达马可·波罗曾由陆地到达过的印度大陆(包括中国、日本等地)。为此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与哥仑布签了合约。由哥伦布率领一只“探险队”去发现和占领汪洋大海中的无数岛屿和未发现的大陆。

对财富的贪欲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一个重要动因。由于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关于中国的财富有着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的无限遐想。哥伦布的首次远航探险,开始只发现了美洲东部印度群岛的两个大岛,即现在的古巴和海地及若干小岛,从而拉开了发现新大陆的帷幕,同时哥伦布又开辟了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并安全返回的新航路,从而把美洲和欧洲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把新大陆和旧大陆紧密地联系起来。

至此,由葡萄牙人开创的中世纪晚期以来的地理发现,从量变发展到质变,从渐进演化成飞跃,从而开始了地理大发现。所以说发现美洲在地理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跨时代意义。葡萄牙人此前发现的非洲西海岸、非洲南端,而不是新大陆、新大洲的边缘。因此非洲西海岸及其岛屿的发现,只是地理发现,而不是地理大发现。

哥伦布首次远航的成功,大大刺激了西欧国家的狂热,竞相远航探险,在全球掀起了远航、探险、发现、殖民地扩张的新高潮。如果说哥伦布是一个伟大的探险者,对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哥伦布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刽子手,他用无情的血腥杀戮使美洲土著居民鲜血撒满了美洲大地,也是人类历史最血腥的征服。哥伦布带去了文明,也毁灭了印地安和玛雅文明。

从哥伦布1492年首次航渡到美洲,到1504年他第四次远航探险结束之时,大西洋两岸间的航路迅速扩展,新大陆的轮廓逐渐呈现。这段时期对美洲发现的进展已不能归之于或主要归之于哥伦布一人。但没有哥伦布的首次远航,就没有其它人后继远航和对美洲的探险,就会使发现新大陆(美洲)的时间可能推迟十年。哥伦布应该是向欧洲殖民主义者与探险家们吹响了第一声号角的人,促使他们掀起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走向海洋的征服全球的新浪潮,从而开启了人类最早全球化的过程。

古希腊开创的海洋文明和海洋文化,鼓舞着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以及荷兰等国扩张主义者和疯狂的探险家,很快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整个新大陆和全球各大洲。其中追随哥伦布足迹的麦哲伦于1522年9月7日完成绕地球航行一周伟大壮举,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美洲是另一个大陆。不幸的是麦哲伦于1522年抵菲律宾被杀,但麦哲伦的功绩是无与伦比的。西方诸国在这一时期之后,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殖民主义扩张与占领。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有了航海活动。当时中国大陆制造的一些物品在台湾岛、大洋洲,以至厄瓜多尔等地均有发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航海家皮忒阿斯就驾驶舟船从马赛出发,由海上到达易北河口,(易北河是中欧主要航运水道之一,它流向西北,发源于捷克共和国,穿过德国,注入北海).成为西方最早的海上远航纪录。公元前 490年在古波斯与古希腊的海战中,古希腊就曾以上百英尺长的战舰参战,使对方望而生威,不战自败。

中国远在秦代就有出海考察的记录和传说,最著名的传说是徐福“东海求仙”的故事。汉代曾远航至印度等地区,把当时罗马帝国与中国联系起来。唐代为扩大海外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船舶远航到亚丁湾附近。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航海初期是靠山形水势及地物为导航标志,尔后以日月星辰为航行标志的,则属天文航海技术。指南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发明,宋代将其应用到航海上,解决了海上航行的定向问题,开创了仪器导航的先例。

宋代以前的航海一般是凭天象、天体识别方向,夜以星星指路,日倚太阳辨向,到北宋时期,航海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利用指南针航行。而指南针的广泛应用,在南宋时期又发展成罗盘,随着精确度不断提高,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远比北宋时期更为进步。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大大发展,也促进了中外海上贸易和文化的发展。

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是世界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突破,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现代船上使用的磁罗经,是12世纪船用磁罗经传入欧洲后,英国人开尔文改进了的海军的磁罗经。他们都是采用中国指南针的原理的改进型。公元前280年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建造了高60多米的灯塔。1732年在泰晤士河设置了灯塔。1767年有了浮标灯塔。这些都是航海技术手段大大的丰富而有多采,大大促进了海洋文明的发展。

1405~1433年,中国伟大的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舰队七下西洋,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航行到非洲东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也有学者研究郑和曾到过美洲,欧洲探险家的航海图就是郑和时期绘制的,也就是说发现新大陆不一定是哥伦布,极大可能是中国的郑和。不论怎样讲中国郑和的远洋航行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也不论怎样描述,六百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舰队(舟师)七下西洋,是地地道道拉开了人类波澜壮阔的走向远洋航行的序幕。郑和庞大舰队当属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舰队。如果郑和或明朝皇帝想要征服世界的话,易如反掌,可以占领半个多世界,远比成吉思汗征战要辉煌多。

中国明朝初期,应该是中国难得的一次短暂的真正意义上的海洋时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之久、规模之大、航程之远与抵达国家和地区之多,舰队技术装备之先进、积累的航海知识之丰富、舰队的战斗力之强,是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比拟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敌舰队”。就是现在听起来都是人望而生威,佩服的五体投地。可惜只是一种布道和做了些生意而已。

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早了87年,比达伽马的远洋航行早了半个多世纪。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才航海到非洲最南端地方,命名该地为

好望角。1497年伽马率船队从里斯本出发绕好望角到印度。此后葡萄牙人到达中国、日本。1492年10月航海家哥伦布才发现了美洲大陆。1499~1500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两次登上美洲大陆考察,证实是新发现的陆地。而郑和舰队的航海历史纪录远远比他们壮观而丰富的多。

当代美国史学家路易斯·利瓦塞斯这样评论:郑和舰队在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没有可以与之相匹敌。英国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博士则写道:世界上第一个远洋舰队由郑和率领,27800名汉人分乘208艘船舰,驶向三大洋。郑和远洋的最大舰船有6层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1000多人,航行于世界各地,令世界各国的人民惊叹不已。郑和七下西洋的意义还在于把中国和东南亚及非洲各国的政治经济交往推向了高峰,为东南亚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实际上郑和的远洋远远不仅是贸易交往,更重要的是政治、文化和东方价值观交流,这在当时没有充分认识到,用现在的话说是一种软实力,即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远远高于军事的征服和殖民扩张,是一种不自觉的温和的文化软实力效果。军事的征服和扩张只是时间阶段性的纪录,而文化的软实力是历史时间的长久纪录。许多人遗憾郑和当时为什么不征服占领,现在看来郑和当时作对了,符合孔子的一贯思想,也符合当今历史潮流。当今世界国与国的较量,说穿了是不同文化的较量,也就是软实力的较量,而不是其它的较量。军事征服只能积累历史的怨恨和没完没了的仇恨及民族心理隔阂。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不能有效的征服伊拉克和阿富汗,就是这个道理。

东南亚许和非洲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纪念郑和的活动,世界许多学者在研究“郑和现象”,以寻找当今世界不好解释的现实问题,或许在郑和的历史遗产中找到答案。实际上是500多年前郑和撒播的文化软实力遗产,是一笔宝贵的世界财富。马来西亚在大马首度发行以郑和事迹为题材的纪念邮票,以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旅游局还举办了“郑和文化村”活动。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就不认为中国是个威胁,他认为如果中国是个威胁的话,600年前就把我们占领了。

郑和远航代表了中国的文化,体现的中国人民的善行。不过并没有感化西方列强。西方列强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和借助郑和的航海实践及航海资料,不厌其烦的找中国的麻烦,在近代给中国人民制造许许多多的了无情灾难,西方列强除了全球殖民主义扩张外,对中国进行残酷和无耻的侵略,输入鸦片、火烧圆明园、占领台湾、攻占北京、瓜分领土、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历史不一定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泱泱大国经历的这种羞辱始终是挥之不去的伤痛。

如果说14世纪是东方人航海事业的大发展时期的话,那么15世纪则是东西方航海事业大发展的时代,而16世纪初是航海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1569年地理学家墨卡托发明的投影成为现代海图绘制的基础。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航海事业真正的落后于了西方,随后的鸦片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进入了列强蹂躏的的时期。伟大的中华民族辉煌了几乎18个多世纪,只有后几个世纪才真正的落后于他人。进入20世纪后,现代航海技术取得重大成就,60年代出现了奥米加导航

系统,随后又出现和应用了卫星导航系统、自动标绘雷达等,使海洋文明进入现代文明时期。

所以说海洋文明不是海洋文化的另一种提法,海洋文明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科学、技术、人文精神、社会环境的集合体,它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中国尽管又宋代辉煌的农业经济和发达的国际贸易,以及资本主义的初期萌芽,特别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而且有着独一无二的造船术和航海术,但都没有造就了海洋文明,正如上文提到只是海洋文化。西方殖民主义全球征服战争,也只能是海洋文化而已,也够不上海洋文明。古希腊造就的海洋文明和郑和七下西洋才是真正的海洋文明。

欧洲的海洋文化,本质就是征服、扩张、占领,表面上是贸易,实际是在掠夺财富,同时输出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当然也会带去他们的物质技术及某些文明的成果,除古希腊较文明的海洋开拓外,其它都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性质,而且一个比一个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就是说欧洲海洋文化,即征服和扩张文化,恰恰与古希腊、郑和航海所传播的海洋文明意识相反。

这里不能忘记欧洲一位伟大的政治和军事强人,他就是斯拉夫民族的杰出代表沙皇彼得大帝,其人是欧洲扩张主义者最杰出的代表,是后来者居上。斯拉夫民族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几个领土和自然资源既得利益者,恐怕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比不上斯拉夫民族。八百年前还是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大公国,经过几代沙皇的艰苦卓绝的征服和扩张,成了横跨欧亚的俄罗斯大帝国,如果当时不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人,其领土横跨欧亚美三大洲。

沙皇时期和中国清朝初处在同一时期,说具体点沙皇和康熙是同一代人。斯拉夫民族对领土有如饥似渴的嗜好,其中沙皇彼得大帝就是这一嗜好的其中的一位代表。沙皇设计的国家目标就是海洋,始终以占领出海口和走向海洋为最大目标。沙皇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波罗的海边,在一片烂泥滩上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新首都即圣彼得堡,有了进入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出海口。接着南下扩张到里海、黑海,进而可以自由进出地中海。继续向东扩张,占领中国东北部贝加尔湖东部和黑龙江流域,有了进入太平洋的出海口。70年代苏联帝国集团出兵阿富汗,企图打通进入印度洋的出海口。斯拉夫民族不论那位执政都是在完成彼得大帝设计的没有完成的宏图遗愿。斯拉夫民族原本是个弱小的游牧民族,短短几百年的扩张成为世界国土第一大超级大国。当然斯拉夫民族肆无忌惮的扩张不能算海洋文明,最多只能算海洋扩张文化和军事征服文化。不过斯拉夫民族的强烈的扩张和战斗意识不能不令人敬佩。他和中华民族孔老二设计的中庸之道,本质上是完全两码事。

《全球通史》记载,把中国的宋王朝称之为商业的黄金时代,其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50%,当时宋王朝经济百分比超过当今世界强国美国占全球的百分比,并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结果还是被落后的游牧民族政权所灭亡。南宋王朝绝不是积贫积弱,而是政治制度的腐败和军事制度的落后所致。蒙古铁骑摧毁的不仅仅是南宋王朝,而是摧毁的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经济体,摧毁的是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摧毁的是大河文明上千年积累的物质文明成果。宋王朝从960年赵匡胤建都东京(开封)开始,历经三百多年,被北方游牧民族

无情的毁灭了,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东方先进文明,从此逐渐转向衰弱,并最终没落于世界主流舞台之后。

虽然,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过辉煌的王朝版图,也有过开拓海洋的辉煌业绩,但实际上古代中国文明得益于海洋的不多,尽管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大陆海岸线18000公里,岛屿海岸线14000公里。远在秦朝就有出海考察的记录和传说,在宋朝尤其是南宋时期,由于耕种土地减少与陆地丝绸之路的阻断,被迫转向以商业经济尤其是远洋贸易为主的商业经济模式,商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的解放,并最终取得了商业经济的大繁荣。南宋时期,最大的城市临安(现在的杭州)的人口已经突破了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清明上河图》就是最好的例证。而此时欧洲还处在中世纪黑暗的统治下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

宋代指南针使航海技术跨入了海洋时代。海洋文化一般伴随着其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均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其他文明。只所以海洋文化不能称之为海洋文明,在一定意义上海洋文明必须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海洋文明可以得益于海洋文化,但绝对代替不了海洋文明。只要海洋扩张代有“野蛮性”,就不具备海洋文明的资格。

重述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各自特点:一是海洋文明有其开放性,而大河文明则是封闭的。二是海洋文明国家代表是古希腊,而大河文明的代表是古代中国,她们都是文明古国,其它国家都不具备。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都是非常古老的文明。三是古文明就在于是“文明”二字。征服和扩张最多只能产生的海洋文化。四是在一定情况下,两种文明可以相互转化。

大河文明,主要是发生在大江大河附近,诸如四大文明(黄河、尼罗河、两河、印度河恒河),都是在大河流域创造的文明。大河文明即农耕农业文明,由于是人口增加,收入稳定,人们可以用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去发展文化。缺点就是很容易固步自封,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印度、希腊),其中三个文明古国全被外来文化所毁灭或整合,也是其中三个是大河文明。只有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保存了下来。但大河文明造就的中华文明从某种程度上推迟了中华海洋文明的历史进程,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遗憾。

草原文明,由于生存环境的艰苦,人们逐水草而居,过着漂泊的生活。这种文明的强大,势必会侵略其他文明,具有很强的侵略性和破坏性,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草原文明,只能算一种草原征战文化。草原文明与海洋文明相比较,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草原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主要区别,前者地域性的后者是全球性的。

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草原文明主要不同点,由于所处地域狭小,所有具备海洋文明和海洋文化特征的国家,均有很强的向海洋扩张精神和生存危机意识。正是这种精神和生存意识造就了海洋文明和海洋文化。

当然,海洋文明也造就了现代社会文明。如今全球化就是海洋文明的现代表现形式。全球化是人类共同进步的灯塔,是人类走向和谐世界,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理想的目标。

论述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

论述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 的 差异 姓名 学号 院系(部所) 专业 任课教师

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 摘要:事实上海洋文明或许在经济上很强,但是无论经济基础还是政治基础都不会很稳定。一方面,商业活动很容易受到战争啊、政权变动之类事情的影响,经济好但是极不稳定易受破坏;另一方面,海洋文明下国民缺乏向心力缺乏对国家的认同感,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海洋文明中很难得到认同,如果国家受到重大打击很难恢复。农耕文明相比海洋文明更为稳定,也更易在乱世中生存下来。工业革命以前真正完全纯粹的海洋文明大多都衰落到只剩下遗迹了,而人们还是一直在借用农耕民族的文化、制度在生活。 关键词:海洋文明农耕文明差异原因 一、什么是海洋文明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人们从远古时代起就开始与海洋打交道,创造了与海洋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就是海洋文化,它是人类与海洋有关的创造,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创造。具体说来,海船,航海,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海洋科学等都是海洋文化。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一种文明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海洋,甚至有比较发达的海洋文化,并不一定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海,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尼罗河;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河;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得益于海洋的不多,尽管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也算不上海洋文明。古代日本文明与海洋的关系远比中国文明与海洋的关系密切,然而其文明程度却远不如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华文明,所以也不能算是海洋文明。太平洋诸岛的土著文化,其文化与海洋的关系虽然十分密切,也创造了一些海洋文化,但却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当然更算不上海洋文明。所以,靠近海洋,有海洋文化不一定就能发展成海洋文明。从这样一种思路出发,我们首先要确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海洋文明,分析这种文明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寻找后来海洋文明的发展,最后总结出海洋文明的根本特点和优势,以使我们对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的认识有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 海洋文明国家代表是古罗马、古希腊。 二、什么是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

“海洋文明”是吃多了撑出来的伪概念——扯淡出来的西方文明(十三)

“海洋文明”是吃多了撑出来的伪概念——扯淡出来的西方文明(十三) 1、辉煌的中华航海史 天下的人都一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海边的人们会很自然地在海上讨生活。正如中国广东籍、福建籍的海外侨胞最多,英国想不产生“海洋文明”也不行。内陆的人们主要从土地里刨食。正如奥地利、瑞士、捷克、波兰等等内陆国家只会产生“农耕文明”,要求中国的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省份产生“海洋文明”,必然是头脑发昏。 欧洲有地中海、波罗的海、黑海等内海,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有洞庭湖、鄱阳湖等星罗棋布的湖泊,还有长江黄河等巨龙般的河流。著名的多瑙河,放在中国也得屈居中下游。我们祖先爱水并在水上都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并不奇怪。 早在春秋时期,也就是希腊古典文明早期,中国南方的吴国、越国、楚国之间,就没完没了地展开水上大战。各国有自己的船厂:“舟室者,勾践船宫也,去县五十里。”也建有自己军港:“防坞者,越所以遏吴兵也,去县四十里。”舟师是国家的主力军种之一,“大翼一艘,广一丈五尺三寸,长十丈。容战士二十六人,棹五十人,舳舻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四人,吏仆射长各一人,凡九十一人。当用长钩矛斧者各四,弩各三十二,矢之千三百,甲兜鍪各三十二。中翼一艘,广一丈三尺五寸,长九丈六尺。小翼一艘,广一丈二尺,长九丈。”据《国语》,吴、越两国之间,水战频繁而惨烈。据《左传》,吴国水师远征齐国,结果战败。 姑且不谈徐福海上取仙药、秦皇弯弓射大鱼的故事,我们祖先广泛使用船舶最直接的证据,便是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两条运河:吴国为称霸中原,修建了连通南北的邗沟;秦军取两广建造灵渠,打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古代中国,有河流的地方自不必说,没河的地方便挖出人工河,船运是最主要交通手段,乘船几乎可以驶达内地每个角落。 汉朝船舶载重量一般在二、三十吨,活跃于国内,往返于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地区,开辟出了海上丝绸之路。汉承秦制,保有“楼船士”这一专业兵种,多次承担海上远征任务。赤壁之战正是楼船士们的杰作。 及至唐朝,沿海地区呈现“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吴门持粟帛,汛海凌蓬莱”的繁忙景象。 唐朝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各国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关系,广州、明州(今宁波)、泉州已发展成为国际性商贸港口。唐朝不仅强盛,而且拥有包容四海的豪气。政府任由外国人自由行走于中国各地,接纳外国人侨居、定居,选拔不少“胡人”为官,确有才华者还当上了大官。首都长安是地道的国际化都市,胡人摩肩接踵,游览长安无异于参观一场世界食品和服装博览会。 仅仅引进来,不算开放。唐人的商船,远航至印度洋沿岸。进出中国的洋人,多是搭乘中国商船。汤普逊说:“进入远东的真正大门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海上。……波斯和中国间商业关系早已存在。在巴士拉港口,常见从中国经过马六甲海峡、锡兰和印度的马拉巴沿海而来的帆船。但是,如果中国帆船能冒险航行这么长距离的海路,阿拉伯帆船当然也能这样航行的。”法国学者安田朴证实了汤普逊的话:“在玄奘西游之后过了不长时间,阿拉伯人即将通过海路与中国建立经常性和持续的关系。因此,在黄海与地中海之间的陆路和海路交通从未长时间的完全断绝过。从公元7世纪起,一批穆斯林探险家便进入中国。……我们甚至应当承认,中国人为使阿拉伯人学会向远东航行而做出了贡献,波斯湾的商人是乘他们的帆船而在南海从事最早的几次远航。……唐代仅在广州市就生活着10万名阿拉伯人。……《中国印度见闻录》(生民无疆注:这时期一名阿拉伯商人撰写的游记)向我们提供了唐代中国的一种无疑是简单而又是忠实的形象。环地中海民族首次听到讲述瓷器和茶叶。……他们接着再次证明最高的文雅、文明、智慧和最后是真正的哲学都在中国人一方。” 唐朝军事实力的强大,也反映在海上。《剑桥中国隋唐史》说:“三个朝鲜王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高丽对中国的态度越来越敌对。……645年春(唐)太宗到达前线,进攻开

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区别讲解学习

精品文档 文明,则按《辞海》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的相对"。而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文化。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具体的讲,海船、航海、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海洋科学等都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与海洋文明有着很大的区别。海洋文明的二个基本特征是:一是必须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必须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而不是其它文化。 但是,靠近海洋,不等于就有海洋文明。即使有较发达的海洋文化,也不一定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近海洋,但其文明主要得益于尼罗河文明。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主要得益于两河文明。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但也算不上海洋文明,而是地道的黄河文明,即大河文明。日本与海洋的关系密切。也不能算是海洋文明,只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在世界历史上,真正能算得上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希腊,够得上大河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代中国。其它国家都不具备条件。 古希腊的气候纯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造就了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城邦",也决定了古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而这种贸易只能是海外贸易,这又决定了古希腊人工商航海业居主导地位的民族特性。 古希腊商业航海贸易遵循"以平等交换"为原则的商业行为。加之,商业贸易的发展要求自由的环境,进而又促使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古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意识,一旦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古希腊人就自然而然的到海外去拓展,开展频繁的航海贸易活动。航海使古希腊人练就了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性格。造就了开拓、求索的民族精神,同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并使希腊成为西方文明的旗帜和摇篮。这一切都与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精品文档

跨文化视角下的世界海洋文化

收稿日期:2010-04-25 作者简介:刘玉梅(1965-),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心理学硕士,海南医学院人文社科部心理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海南省教育厅资助课题:海南民俗文化心理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HJSK2010—45。 2010年第2期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No.2 总第39期Journal of Hainan Radio &TV University General Serial No.39 跨文化视角下的世界海洋文化 刘玉梅 (海南医学院人文社科部,海南海口571101) 摘要:海洋是一切生命之源,海洋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海洋以及与海洋接触的过程中所 产生的一切历史印记、物质遗产和观念意识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既像大海一样博大精深,也像人类自身一样源远流长。只有研究海洋文化,才能真正认识和了解海洋,并且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海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为世界海洋文化注入新的内容。 关键词:世界;海洋文化;中国;海南中图分类号:G 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43(2010)02-0020-04 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类再一次走向海洋。此时,我们已不再像过去一样简单地开发和利用 海洋,而是进一步深入和全面地认识海洋,亲近海洋并融入海洋,创造新的海洋文化,走向真正的蓝色文明。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不仅仅包含发达的海洋经济,还应该包含先进的海洋科技、健康的海洋环境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来说, 要从以内陆与黄河为基础的黄色文明走向以蔚蓝色大海为基础的蓝色文明,尤其需要高度重视研究和建设现代海洋文化。 一 世界海洋文化的形成 从全世界范围来说,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开发和利用都经历了从以海为食到以海为路再到 以海为家这样三个阶段,海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此密切相关。 (一)人类以海为食阶段起始于远古时期,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一些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地区,人们与海洋的 关系依然停留在“靠海吃海”状态。这些沿海地 区的居民通过捕鱼拾贝,直接向海洋索取食物。人们的活动区域局限在河海相交的河口、海边,充其量也只到达近海。以海为食的阶段仅仅是人类利用海洋的开始,人类对于海洋充满神往,同时也充满畏惧。这种生产与生活方式产生的海洋文化, 其核心内容是对海洋自然力的崇拜和恐惧, 许多关于海洋的神话和传说就产生于这一历史阶段。中国关于龙的图腾崇拜是这种原始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 (二)人类以海为路阶段是15—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在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载入史册的数次伟大的航海探险活动。它们分别是:公元1405—1433年,郑和率领中国由两万多人和二百多艘舰船组成的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七下 西洋。1415年, 葡萄牙大军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北非的休达,通常认为这是葡萄牙殖民扩张 的开端。1497年,达·伽马率领葡萄牙船队绕过 · 02·

海洋与古希腊文明之间的关系

海洋与古希腊文明之间的关系 编者按:欧洲古代文明是在大海中孕育出来的。在过去的500多年中,一个又一个欧洲强国先后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成为叱咤风云的主角:16世纪有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荷兰,19世纪有“日不落帝国”英国。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国家既是世界大国,更是海洋强国;一旦丧失了在海洋上的主导权,其大国地位也就衰落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也是中国人实现海洋梦想的世纪。当我们为建设海洋强国而奋斗的时候,应当看看欧洲人走向海洋的历程,以获得借鉴、经验及教训。 “大海!大海!”:希腊人的家园之感 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作家色诺芬在《长征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所率领的希腊雇佣军从波斯帝国的腹地撤回希腊,在陆地上行军多日,途中遇到了重重险阻和困难。终于有一天,当先锋部队来到一座山顶后,士兵们大叫起来。色诺芬和后卫部队听到后,以为是前面遭遇了敌人的攻击。当色诺芬带领骑兵前去增援时,才听清楚士兵们在喊——“大海!大海!”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互相拥抱。士兵们还立即搭起了一座大石坛来献祭。色诺芬的叙述所透露出的文化内涵显而易见:虽然雇佣军知道此地离希腊还有很远的距离,但大海对希腊人就意味着家园,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希望。 米诺斯迷宫和特洛伊远征:希腊文明的起源 在地理上,希腊不仅占据着巴尔干半岛南端的陆地区域,而且还包括周边的许多岛屿。希腊最初的青铜文化,就诞生在爱琴海南部的基克拉泽斯群岛上,时间约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600年左右,克里特岛进入了青铜时代,并产生了希腊乃至欧洲最早的文明:米诺斯文明。在古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国王米诺斯曾建造了一座巨大的迷宫。大海之中的米诺斯王宫,激起了后人无限的遐想。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在克里特中部的克诺索斯发现了古代宫殿,证实了米诺斯文明的存在。为了管理行政和经济活动,克里特人还发明了欧洲最早的

西方海洋文明的渊源知识讲解

西方海洋文明的渊源

西方海洋文明的渊源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文明,则按《辞海》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的相对”。而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文化。具体的讲,海船、航海、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海洋科学等都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与海洋文明有着很大的区别。海洋文明的二个基本特征是:一是必须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必须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而不是其它文化。也就是说海洋文明是指在人类历上诸多方面领先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但是,靠近海洋,不等于就有海洋文明。即使有较发达的海洋文化,也不一定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近海洋,但其文明主要得益于尼罗河文明。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主要得益于两河文明。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但也算不上海洋文明,而是地道的黄河文明,即大河文明。日本与海洋的关系密切。也不能算是海洋文明,只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在世界历史上,真正能算得上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希腊,够得上大河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代中国。其它国家都不具备条件。后来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

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等,从严格意义上讲都不具备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他们充其量是海洋大国,虽然也产生了辉煌的海洋文化,但不具备代表性的海洋文明的国家。海洋文明的刚性条件:一是社会必须是开放性的;二是必须是文明古国;三是各种文明可以相互转换;四是扩张是温和的人性化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殖民主义扩张和帝国主义的占领;五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方面有系统的成果以及与海洋有关的神话、海洋远航的手段等。本来中国可以具备海洋文明国家的条件,但海洋文明不连续。所以古希腊最具代表性。 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它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等。它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仅有若干个小块平原,但又多为关山所阻隔。土地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而适合种植葡萄和橄榄。海岸曲折、岛屿密布。海产资源比较丰富。 古希腊的气候纯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造就了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城邦”,也决定了古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而这种贸易只能是海外贸易,这又决定了古希腊人工商航海业居主导地位的民族特性。

海洋与人类文明...

宁波大学期末考试卷 (2014_—2015__学年第_1__学期) 课号:--------------- 课程名称:海洋与人类文明改卷教师:__________ 学号:126030067 姓名:江泽文得分:____________ 人类社会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摘要:海洋是人类生命的起源,是人类发展的最根本所在。海洋中有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绝大多数资源,所以,海洋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价值毋庸赘言。但是,当下由于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足迹早就开始探索海洋。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人类生活对海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然随着人类探索海洋的进程,海洋也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海洋人类文明资源影响 海洋、陆地、大气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地球。我们都知道,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可以说,不只是人类,海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 我们都知道,人类文明起源于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中最早形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再慢慢发展为真核生物。5.7亿年前,海洋中才渐渐的开始出现各种动植物。就这样又过了几亿年的衍化,动植物开始向陆地上迁移并且开始了进化。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将人体中的某些元素和海洋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做了对比,发现在人血液中和海水中,氯、钠、氧、钾、钙等元素的比例都什么的接近,说明海洋与人类的进化甚至是与一切生物的进化都息息相关的。 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人类文明发展与海洋之间的关系 提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海洋的关系,不得不提人类历史中对于大海的几次伟大的探索,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远古时期的文明大多发祥于几大河流域,而在此以后,人类文明的发展则呈现了鲜明的海洋特征。 公元前1600-1450年乃至更早的年代,位于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上的皮拉斯基人创造了程度较高的古代海洋文明,并使当时的克里特成为海上霸主。它很早就能建造高头低舷的快速远航船,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曾控制过爱琴海的海上贸易,强迫周围的民族向它称臣纳贡。 在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繁荣时期,地中海地区曾在人类文明史上大放异彩。以地中海为中心,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曾影响到广大的周边地区,南至撒哈拉、东南至红海地区、东北至黑海地区、西出直布罗陀海峡、北至高卢与英国,时间长达几个世纪,因此,被人们称为“地中海时代”。古代希腊的雅典由于拥有曲折的海岸线和比利犹斯等良港,为其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雅典的比利犹斯港是古代希腊最大的贸易集散地。 以大西洋为中心的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近代文明的突出代表,被称为“大西洋时代”。航海技术的进步、新航线的开辟是“大西洋时代”的发端。13世纪,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到14世纪,欧洲人已普遍使用。l5世

最新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区别

文明,则按《辞海》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的相对"。而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文化。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具体的讲,海船、航海、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海洋科学等都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与海洋文明有着很大的区别。海洋文明的二个基本特征是:一是必须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必须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而不是其它文化。 但是,靠近海洋,不等于就有海洋文明。即使有较发达的海洋文化,也不一定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近海洋,但其文明主要得益于尼罗河文明。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主要得益于两河文明。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但也算不上海洋文明,而是地道的黄河文明,即大河文明。日本与海洋的关系密切。也不能算是海洋文明,只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在世界历史上,真正能算得上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希腊,够得上大河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代中国。其它国家都不具备条件。 古希腊的气候纯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造就了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城邦",也决定了古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而这种贸易只能是海外贸易,这又决定了古希腊人工商航海业居主导地位的民族特性。 古希腊商业航海贸易遵循"以平等交换"为原则的商业行为。加之,商业贸易的发展要求自由的环境,进而又促使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古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意识,一旦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古希腊人就自然而然的到海外去拓展,开展频繁的航海贸易活动。航海使古希腊人练就了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性格。造就了开拓、求索的民族精神,同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并使希腊成为西方文明的旗帜和摇篮。这一切都与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岭南文化与海洋文明

岭南文化与海洋文明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江河湖海,山地高原,寒温气候,等等,都对文化产生影响,使其各具特色。文化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我们把它分门别类,是为了叙述的方便。 初始人群因居住地域不同,而且处于彼此隔绝的状态,其文化一开始就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大致说来可分为内陆农耕文化、高原游牧文化和海岸地带海洋文化等三大类文化。 内陆农耕文化,以封闭、保守、安土重迁为其特征,是一种有根的文化。发迹于黄河中下游的古老的中原文化即典型的农耕文化,在政治上表现为皇权专制和官僚政治。 高原游牧文化,以轻土重财、游荡成性,四野为家为特征,是一种无根的文化。其游牧常有一千公里以上的距离。具有弱肉强食的强权思想,以勇武掠夺杀戮为能事,血液即饮料,人头即酒杯。男人的天堂在马背上和女人的胸脯上。蒙古人之所以一度横扫欧亚大陆,正是源自这种骠悍尚武的文化。 海岸地带海洋文化,具有重商、冒险、开放、进取的特性。海是传播文化的桥梁,易于集纳各种文化,是一种杂交的文化。欧洲学者认为,自希腊半岛、意大利半岛、伊利比亚半岛、英伦诸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欧洲,其腹心地带距海岸线不超过500公里,本质上属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所孕育的重商、冒险、开放、扩张的精神,则是欧洲人自大航海时代以来能够称雄全球,并创造近代文明的原因。欧洲人因此而引以自豪。 三大类文化的划分,始自德国的哲人黑格尔。学术界多沿用此说。在黑格尔看来,处于南欧海岸地带的希腊、意大利是海洋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故乡。他也承认中国是一文明古国,是文明的摇篮,并向西边辐射。但中国的文明却停留在初始阶段。原因是中国是内陆文明,是保守的、封闭的、苟安的文化,没有海洋文化。 其实,黑格尔的这一看法,是傲慢的偏见。中国是一个半大陆、半海洋的国家。中国有漫长的曲折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良港纷呈,最适合于自南到北的沿海人群与海洋互动。其创造的海洋文化与其自身的存在一样悠远。南海沿岸的岭南地区尤其如此。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高栏岩画,已经记载了香山先民与海洋互动的情景。由于岭南处南海之滨,浮海可与对面环南海周边的弧形岛国作文化交流,进而与各大洋交通。岭南地缘的特点使其处于中国海洋文化的特殊地位。也正因为如此,岭南成为中国具有两千多年海上丝绸

东方大河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差异

东方大河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差异东方大河文明 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和 中国。西方海洋文明 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主要构成 纬度较低,普遍地势平坦, 靠近海岸,纬度较高,气候地理环境的 气候炎热湿润,以冲积平原地 相对寒冷,森林植被茂密,河形为主,适宜农作物生产。流众多,交通运输不便。 差异 文明特征稳定持重,与江河造成两岸 居民农耕生活的稳定性有关农 业文明最大的特征就是保守,易 固步自封,但其收容较强。这种 地理环境易产生集权的大一统 国家。诞生于两河的巴比伦、 亚述和波斯都是这种。而且这 些文明也都是农业文明。 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

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 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 的基本需要,所以农业很发达。 大河文明以农耕经济为基本 形态,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 较强。 发展情况 性格特征 制度吃勤劳勇敢、朴实敦厚、安 土重迁的农耕民族性格。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都经历了 奴隶社会,但中国等级森严, 实行世袭制,一般是长子继承 王位。 中国在古代就是一个大一统 的国家,出现了三皇五帝。有外向开拓精神,与大海为海洋民族提供的扬帆异域、纵横驰骋的条件有关。座落在爱琴海边的希腊半岛土地有限,商业活动成为生活的主要来源。而希腊的商业活动又主要依靠海上贸易,所以作为海洋文明代表的希腊文明比农业文明更加开放。 可耕地的面积较少,农耕文明发展空间小,陆路交通的不方便,所以便选择了海洋为文明发展的主要方向。滨海地区拥有渔盐之利和交通之便,工商业便应运而生。

地中海文明以外向发展和商品经济为基本特征。 酷爱自由、敢于冒险、善于想象、思绪如云彩变幻无穷的海洋民族性格。古希腊实行元老院制度,没有世袭制,带有民主共和的形式。 希腊是城邦制,各城邦之间无臣属关系。

海洋文明SDHS

海洋文明 海洋,生命的摇篮,创造了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地球。从太空俯瞰,我们所居住的行星是一个淡蓝色的水球,海洋占有近71%的面积,各大洲仅仅是浩瀚海洋中的一个个岛屿,地球的称谓原只是先人对自己家园的误解而已。 人类自诞生起,就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历史上有太多的文明建立在海洋之上,以海洋命名。从史前的“东亚三海文明”,到欧洲历史的源头——爱琴海文明;从郑和下西洋,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在诗人眼内,在哲人眉宇,在史家笔端,海洋孕育出生命、滋养着文明、促进了交流、掀动着波浪。大海,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共同的研究对象。在社会科学的视野下,大海同样有着说不尽的话题。 海洋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为人类保存着无数珍贵的历史遗产。从成功打捞“南海一号”,到正在展开的“南澳一号”打捞,中国展现给世人的不单单是“遗产和宝藏”,更多地是证明了中国人对海洋的关爱,验证着中国海洋历史的辉煌。 然而,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却说过这样一段话:“尽管中国靠海,并在古代可能有着发达的航海事业,但中国并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未影响于他们的文化。”一直以来,在学界都有人认为中国没有海洋文明。 其实,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开始了最初对海洋的探索。近代以前,中国古代航海科学技术远远领先于世界。隋唐至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远及红海、东非,航海事业极度繁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不仅对中国,更对世界航海业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至明代,郑和七下西洋,遍访亚非,在时间和规模上均令世界各国望尘莫及。 郑和不仅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推向顶峰,也在人类航海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尽管郑和的壮举并未开启中国的大航海时代,但无疑成就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辉煌。随着清朝政府的衰落和中国国力的下降,中国航海事业由盛转衰。即便如此,也不能够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中国没有分享到海洋文明。海洋史研究昭示:古代中国不仅拥有海洋文明,还为世界海洋文明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有海洋,就有海洋史研究。“大力开展海洋史研究,此其时也!”冯尔康教授的呼吁,是对中国海洋史研究现状的肯定,更是对其光明前景的展望。随着水下考古对丰厚水下文化遗产、中国辉煌航海史的追寻,踏着中华海洋文明的脚步,中华海洋文明的辉煌必将到来。2、海洋经济 海洋,还为人类成长提供了丰富资源。从最早人类捕鱼充饥,到现今海底石油开采、潮

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 海洋文化与所在区域的海洋环境、资源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密切有关,具有时代的特征、区域的特征,以及当代全球一体化发展的特征。 一、海洋是全球联通的,海洋文化的发展具有开放、传播以至全球交流的特点。世界海洋文化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1.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是海洋文化的始萌期,最初的人类从海岸地带捕捉鱼、虾、贝、蟹;以鱼骨为箭弩猎取禽兽为食;进而饲养与种植稻粟等。考古学家在太平洋两岸发现砖石质网坠、岩浆岩质石臼等;在我国周口店、辽宁、河北、浙江河姆渡以及海南岛、北部湾等处的古海岸阶地上均发现有绳纹瓦器皿的残片及早期以渔、猎、耕、稼活动为特点的古文化遗迹。 2. 发现新大陆、航海事业发展,对非洲掠夺及贩奴热、殖民地占领与土地分割,贸易与军事争夺,是封建时期及资本主义早期与海洋相关的活动,奴隶是经大洋贩至欧美,“鲁滨逊漂流记”,“基督山恩仇记”等著作,反映了当时海洋文化的特点。15世纪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的崛起,是海上争霸发家的。 3. 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展英国海洋经济的历程,经过约1个世纪,英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借助海洋,其势力、文化与宗教传播至世界各地。19世纪后,美国实现工业化,形成沿海与五大湖区工业化城市带:大西洋海岸的波士顿、纽约、巴尔的摩、华盛顿;太平洋沿岸的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与圣地亚哥。海外贸易带动海洋经济与区域发展,美国文化、美国生活方式,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亚洲、欧洲获得广泛的传播。 4. 20世纪50年代后,亚洲经济发展,日本发展海岸工业、海外贸易和海运事业,促进经济腾飞,形成东京—大阪—神户和名古屋的深水港群与大城市群。60年代~7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的香港与台湾)兴起,是借助于海港与海外商贸,发展海洋经济。 5. 21世纪,海洋经济高度发展,2000年世界海洋总产值超过15000亿美元。当代全球化战略,与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争夺,海疆与海峡通道的纷争等有关。北海油气资源开发,促进了荷兰、丹麦等北欧诸国的经济又一轮繁荣。俄、加、美对极地与北冰洋的争夺,核心是对导弹、潜艇活动基地的争夺,反映出全球化的海洋资源、环境、疆域纷争,构成当代海洋文化的新特点。

南开大学海洋与人类文明作业3

海洋与人类文明作业 姓名:王斯羽 第一题:论述三种海水运动形式(海流、波浪、潮汐)对人类的影响。 海流的影响: 海洋环流是连续的,它把世界大洋联系在一起,使世界大洋的各种水文、化学要素及热盐状况得以保持长期稳定。 1)气候:海洋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对气候的作用中,海流是最活跃的因素。它调节了地球表面能量的分布,与大气环流的共同作用,稳定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温差,如果没有它的输送作用,热带地区的温度要比现在高10度,极地地区要低20度。海流可以改变全球热量的稳定,带来温差。暖流起到增温的作用,如北大西洋暖流给欧洲本部带来丰富降水,使温带海洋性气候一直延伸至高纬度地区。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加那利寒流使得北非西海岸干燥而使撒哈拉沙漠延伸至海边。比如,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全球的气候异常,就是由于海流的影响。海流对延安地区的降水和自然景观也有明显影响,寒流经过的大陆为荒漠,比如澳大利亚,而澳大利亚的东海岸,出现了森林景观。 2)生物:海洋生物的分布与海水的温度盐度和理化性质有关,海流通过影响海水的理化性质影响到海洋生物的分布,比如形成的海洋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如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补给流营养物质上浮也会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海流还对鱼类的回游和繁殖有作用,利于鱼类的繁殖。 3)航运:海流除了影响航速之外,还会改变航向。 4)军事:军事方面,日本偷袭珍珠港时正是借着北太平洋暖流带上升的水汽,而避免被美军提前发现。二战中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的时候,德国潜艇利用海流的力量躲过了英国人。 海浪的影响: 1)形成了多彩的地貌: 如:海蚀地貌(基岩海岸)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海蚀窗,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平台,海积阶地;海积地貌:泥沙横向运动,水下堆积阶地水下沙坝离岸堤、泻湖海滩、沿岸堤;泥沙纵向运动充填式海滩(海湾)沙嘴(含拦湾坝)连岛沙坝 2)海浪发电:最近,葡萄牙海域装置了一套海浪发电系统-Pelamis(借用希腊语中的“海蛇”)。我们有望利用这种装置进行海浪发电。 3)对海上航行:海浪对舰船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海浪能使舰艇摇摆,难以保持航向,影响编队航行和作战。大涌又会使在浅水区活动的舰艇抵触搁浅使受损舰艇加剧倾斜进水、加速其沉没。所以海浪是影响舰艇航行的最重要的自然现象,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综合分析,海浪可以对舰艇产生如下影响:海浪增加舰船航行阻力,降低航速。当舰船航行方向与波浪方向平行时,舰船将产生纵摇。当舰船航行方向与波浪方向垂直时,舰船将产生横摇。舰船摆动的大小除与波高的大小有关外,还与波浪的形状有关。舰船摇摆,不仅影响舰船自身的安全,还会使舰员晕船呕吐,难以安眠,直接削弱人员战斗力。在风大浪急的情况下,舰船武器也难以发挥作用。 4)军事:海浪对雷达和各种信号观测有影响,海浪对潜艇活动区域,海浪对潜艇隐蔽性,海浪对潜艇武器都有影响。海浪对登陆作战,对封锁战役,对反潜作战也有重大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海浪发展军事。 5)海浪灾难:海啸等灾难性的海浪对人类有重大的影响。灾害性海浪在海上主要给航海、海上施工、渔业捕捞和海上军事活动等带来灾害。例如灾害性海浪在海上会引起船舶横摇、纵摇和垂直运动。横摇的最大危险在于船舶自由摇摆周期与波浪周期相近时,会出现共振现象,使船舶倾覆。剧烈的纵摇使螺旋浆露出水面,使机器工作不正常而引起失控。海啸带来

浅析中外海洋文明

浅析中外海洋文明 摘要: 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大河文明,自古以来就不具备扩张、开放等海洋文明的典型特征。然而,史料表明,古老的中国并非绝对没有海洋文明。只是中国的海洋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而且几度被压制扼杀,没有真正发展起来。本文依据掌握的材料进行了客观分析,重点阐述了中国海洋文明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及影响,并对现代中国如何走海洋文明之路做了简要讨论。 关键词: 海洋,中华,开放,封闭,发展 现代史学界把古希腊古罗马的地中海文明视为典型的海洋文明。以地中海为中心,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曾影响到广大的周边地区,南至撒哈拉、东南至红海地区、东北至黑海地区、西出直布罗陀海峡、北至高卢与英国,时间长达几个世纪,成就了典型的商业文明。而古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被称作“大河文明”。尤其在中国,其绵延不绝的几千年发展过程中,竟一直忽视着它那漫长的海岸线,延续着内向的农耕文明。 古代中国人,尤其是统治者,有如何的海洋观呢?古中华的海洋 文明又是如何发展的呢?史料告诉我们,古代中国不但一直与海洋打 交道,而且还有深刻影响。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过6只独木舟的船桨,舟山群岛则出土过大量有关舟楫陶器,这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航海文物。这些文物不仅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六七千年前就造出了舟楫,而且证明他们在5 000年前就已开始航海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兴“渔盐之利”,成为富甲诸侯的“海王之国”,当时出现了专门进行水上战斗任务的古代海军部队——舟师。当时吴、越、齐、楚等各大诸侯国的造船业发达,并有战船征战在海河之上。据说吴、齐还在黄海进行了一次大海战。 秦始皇为寻长生不老灵药,派遣徐福东渡,最后到达日本,充分显示了当时不凡的航海技术。 汉代任命过“楼船将军”、“戈船将军”、“横海将军”和“下濑将军”等,楼船军成为中国古代的一大军种。 三国时期,吴国拥有风帆战船5 000艘。公元230年,吴国主帅孙权派卫温将军统率万人船队远航到台湾,吴国的使臣还曾远航至东南亚。 南北朝时期,惠琛和尚在得到皇帝恩准后,向东远航2万里到达美洲去普渡众生,并把华夏文明的种子播撒在美洲大陆。应当说他才是发现美洲的第一人。 唐代鉴真和尚东渡,又一次向日本带去了中华文明。唐代还组建

海洋与文明 黑格尔

死象大海的无限的歌声,日夜冲击着生命的光明岛的四周。 ——泰戈尔 生命的光明岛,你这唯一栖息地啊,为什么将会被淹没?为什么大海是这般险恶? 海洋文明,竟是何物?古印度《唱赞奥义书》曰:“纵或奉此海水周环其土地,财富充斥其中,当思此道……。”但实际则相反!海洋,自从上古的爱琴文明起,便是西方人背“道”而驰的捷径(老子曰:“大道甚夷,而人好径”)。然而,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看来,唯有通过海洋才能迈向“文明”;他说: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限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黑格尔所说的外向的无限超越,实乃人的物化与文明的异化,它以牺牲外部世界与全球生态为代价,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之冲突无限化,此乃人类的厄运之根源!海洋再大,也是“有境”,绝非无限;如果地球饱和那又怎么办?反之,像东方那样在有限的生态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文明,这才是真正的超越!黑格尔可曾想过这些?老子《道德经》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黑格尔等西方学者把“有境”与“无境”割裂开来,让神专有后者,让人冲击前者,此乃现代人类的病症之所在! 海洋具有无限的魅力与诱惑,充满着浪漫与风险,而大海之子却在尽情玩耍,乃至放荡不羁。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诗这样写道: 孩子们在无边的世界的海滨聚会。 头上是静止的无垠的天空, 不宁的海波奔腾喧闹。 ………… 大海涌起了喧笑, 海岸闪烁着苍白的微笑。 致人死命的波涛,

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海洋

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海洋 人类文明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千百万年来人类都在对海洋进行探索。海洋的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洋只有5%,还有95%的海洋是未知的。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洋流,即海里的水总是依照有规律的明确形式流动,循环不息。它包括风海流、补偿流和密度流。盛行风是使海流运动不息的主要力量。海水密度不同,是海流成因之一。岛屿与大陆的海岸,对海流也有影响,不是使海流转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此外洋流还受到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其中暖流、寒流对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分别起增温、增湿和降温、减湿的作用。其中典型的厄尔尼诺现象,就是由于洋流异常造成的。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分布也有影响,四大渔场就由此形成。最重要的是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陆地上的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之后,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使污染范围扩大。但是,随着洋流的运动,污染物质会传到其他海域,加快净化速度。 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洋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助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它包括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型。潮汐是所有海洋现象中较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海水运动现象,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海港工程,

海洋文化演讲稿

晨会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海洋与海洋文化”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太平洋意为“平静的海洋”,由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命名,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也是离中国最近的海洋. 1513年,瓦斯科·努涅斯·巴尔波发现太平洋。太平洋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20年代,它是由大航海家麦哲伦及其船队首先叫开的。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270名水手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的塞维尔启航,西渡大西洋,他们要找到一条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12月13日船队到达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湾稍作休整后,便向南进发,1520年3月到达圣朱利安港。此后,船队发生了内讧。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麦哲伦镇压了西班牙船队发起了叛乱,船队继续南下。他们顶着惊涛骇浪,吃尽了苦头,到达了南美洲的南端,进入了一个海峡。这个后来以麦哲伦命名的海峡更为险恶,到处是狂风巨浪和险礁暗滩。又经过38天的艰苦奋战,船队终于到达了麦哲伦海峡的西端,然而此时船队仅剩下三条船了,队员也损失了一半。 又经过3个月的艰苦航行,船队从南美越过关岛,来到菲律宾群岛。这段航程再也没有遇到一次风浪,海面十分平静,原来船队已经进入赤道无风带。饱受了先前滔天巨浪之苦的船员高兴地说:“这真是一个太平洋啊!”从此,人们把美洲、亚洲、大洋洲之间的这片大洋称为“太平洋”。 世界上的海洋分为五部分,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北冰洋。现在太平洋是最大的洋。不过美洲大陆和亚洲大陆正在以每年 1-2厘米的速度靠近。所以太平洋正在变小,相应大西洋正在变大。 而海洋文化也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的。海洋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李二和《舟船的诞生》一文中,后被国内外学界陆续引用。 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中华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陆上的火与石斧创造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动又推动了大陆文化的发展。独木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体现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为人类海洋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人类的特性,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渴望。 人类对水的依赖是如此的强烈。只要有水流经过,人类就会逐水漂航。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及古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文明,莫不缘此而生。同样,在海洋上,只要有海岛(在人们的视野)出现,人们就会乘舟船逐岛而去,从而建立起陆海之间的文化交往。古代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被一步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海兴国强民富,海衰国弱民穷”。面临已经到来的海洋世纪,让我们共同了解海洋、关心海洋,建设和弘扬海洋文化,让海洋更好地造福人类。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主要指的是苏美尔和古埃及。苏美尔是现在的伊拉克、叙利亚两河流域那块地方。这两个地方的文明几乎是同时诞生的。苏美尔后来产生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古埃及是在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带来泥沙,形成肥沃的土地,便于种植,因而古埃及文明能够繁盛,此外,据说几何学最早正是在古埃及尼罗河流域诞生,因为尼罗河泛滥后划分土地催生了几何学。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和苏美尔都出现了城市国家、炼铜技术和文字。公元前3000年以前,印度出现了纸草,苏美尔出现了泥版文书。埃及出现了编年史,苏美尔出现了印章。公元前4241年,古埃及人把365天定为一年,并把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那天作为一年的开始。 古埃及及苏美尔人都是浅黑色皮肤的人种。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2500年前建造了狮身人面像。古埃及的权利体系是法老与祭司两个集团,两个集团经常争斗。古埃及统治集团近亲结婚严重,因而法老常短命。苏美尔文明出现在两河流域新月地带。公元2500年前,闪米特人(白人)进入苏美尔两河流域,消灭当地文明,建立新的文明。两河流域出土了前3000年前的黄金匕首和黄金头盔,据信是闪米特人的。 公元前2000年,海洋文明扩散到爱琴海希腊半岛(迈锡尼)和克里特岛(米诺斯),并波及到印度。公元前1700年,犹太人随喜克索斯人(闪米特人)进入埃及,并替喜克索斯人收税,而此时苏美尔文明则被巴比伦取代,当时产生了汉谟拉比法典。印度文明产生于印度河流域。公元前1500年,摩西率犹太人出埃及。埃及建成了鲁克索神庙和卡纳克神庙。此时,雅利安人(伊朗高原)入侵印度。公元前1000年,荷马时代,特洛伊战争。 大河文明主要指的是中国,公元前3000多年,炎黄二帝统治中原各部落。公元前2500年前唐尧虞舜统领中原各部落。公元前2000年,正是大禹治水之时。夏启建立夏朝,夏延续了400年。公元前1700年,成汤灭夏。公元前1500年,商朝盘庚迁殷(前1319年)。商朝延续了600年。商王武丁王后妇好墓出土了象牙杯、钺、爵、客器、装饰品、司母辛鼎等。此外,还有司母戊鼎(已出土最大青铜器)。 四川西部三星堆出土了铜面具、同人、铜鸟。 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周朝延续了800年。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后的文物流传下来很多,之前很少文明证据。商朝流传下来甲骨文。《尚书》即中央文件——是最古老文献。商汤建立商朝,由于王族内部经常发生内乱,以及黄河流域经常闹水灾。秦始皇焚书坑儒,但保留下来部分文献,如尚书。两晋,今文尚书失传;唐朝,古文尚书失传,伪古文尚书流传下来。编年史,比较可靠的年份是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分晋国,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史记,公元前841年,周召共和,是最早的确认年份。前四史: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司马彪《后汉书》、陈寿、裴松之《三国志》比较可靠。东汉大将军窦宪打败北匈奴。班昭——曹大姑,写完《汉书》。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