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江苏卷)答案解析版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江苏卷)答案解析版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江苏卷)答案解析版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江苏卷)答案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

C.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

答案:A

[解析]B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不同,D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

[评点]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有形近字(共四组)、同音字(共八组),而且以同音字考查为主导,这是比较少见的,这也体现了命题人的胆识;在读音不相同的选项中只设一组读音不同,做到了命题的规范,也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因而一上来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但是,同音字考查过多,并且同音字除了同音之外之间再没有其他任何联系,比如“嫁”与“假”,“帛”与“悖”,“昭”与“着”,等,并组考查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是两个同音字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已,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对人才选拔性的考查。所以从此题内容上说,命题有些低幼化,也间接地帮扶了不愿识记的当代中学生,而且还“促进”了当代中学生识记能力逐步退化的倾向。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评点]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似乎是成语考查的一种创新动作,但这种题型早已出现过,

并不“新”。但从成语的考查数量上看,这样的题型无疑比传统的成语题多了些考查的内容——传统考四个成语,这里考了六个成语。但这里考查的内容不是体现在成语的区别上,而是根据语境选填成语,所以此题仍然简单。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4分)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答案:人们的活动要懂得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

标准答案: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解析]这是一道语感题,考查的是“听”的能力。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意思对即可。

评点:听言外音、话中话,也就是所说的潜台词,这样的题考查的太少,江苏省能有这样的题目出现乃为中学生的大幸,因为当代的中学生“不会听话”了,因为他们失去了生活的根基。不过,这样的题出得再生活化就更好了。比如类似于这样的题目:某天一位领导与你相遇了,领导打趣地对你说:“打老远的地方,我都看见你了,你却没有看见我!”作为相遇的你,你怎么回答呢?你可以笑着说:“领导就是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岂是我能相比的!”当然这甚有拍马的嫌疑,但这不能不说你有超强的生活表达能力,不然,我们学语文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5分)

漫画内容:面对儿子哭闹着要去“非地”(儿子:“我要……”),爸爸只好答应着:“好好,爸听你的!”于是爸爸抱着儿子从“是地”踏向“非地”。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纵容、不能一味地满足,否则,孩子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会不明是非甚至会习非成是。

标准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题,漫画的意图很明显,并不隐晦,所以学生也不难答题。意思对即可。

[评点]解答这道题的考生,可能正是这种教育下的“孩子”,所以这道题出得很有现实性、生活性,这也是对他们的教育与警醒。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父墓表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益:有利

C.公复以循吏许之许:期望D.杖矫命者,逐之矫:假传

答案:B

[解析]益:动词,扩充,增强。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这道题难度不大。

[评点]实词解释题,已经考了多年,应该说这样的题型已经相当地成熟了,学生在此方面的训练也已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D)

①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②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③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④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

⑤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⑥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不能体现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

[评点]此题也是相当成熟的题型了,在于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每个选项置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

[评点]这篇文言文有许多删减的地方,跨度相当大,文后又没有注解,如“不危”,如果不是在选项里出现,考生还真不知这“不危”是什么。所以出题者尚要把考试用题目命制得更加人性一点。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3分)

译文:(王蒙正)知道您贤能,违背自己的意愿(或降低自己骄横的态度)拿礼节对待您,并把全郡的治事交付给您。

标准答案:(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解析]注意关键点:“屈意”“礼”“委”。

⑵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分)

译文: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贤能啊!

标准答案: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以”“此”“于”。

⑶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4分)

译文:你们的才能比不上别人,姑且效仿(或译为“学习”)我很少过错,也是可以的。

标准答案: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

[解析]注意关键点:“不逮”“姑”“师”“也”。

[评点]三道翻译小题,选得甚是精到,包含文言知识点较多,而且大部分的关键点都是在必修和选修文言文教材中学过,学以致用,考查的就是这个!可见命题人“为语文”的用心良苦,顶!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答案:“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解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天涯”(“天涯共此时”)“山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碧云”(“碧云天,黄叶地”)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

[评点]此诗鉴出得好,节省阅读时间,又包罗选修所学,学以致用,命题者实为有心人!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⑵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⑷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⑸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

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评点]此题以高中背诵内容为主,不涉及初中内容,课外一句两空,而又是《〈论语〉〈孟子〉选读》上的,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高中语文教材的兴趣。而且命题不刁钻,不拐弯抹角地默写,不难倒学生,这是一种命题心态,好!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邮差先生师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于是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全部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的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答案:寂静、祥和、安宁、舒缓、讲原则。

标准答案:平靜,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1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二处,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分析略)

标准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分)

答案:含意:这个小城正是晴天下的小城;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晴朗的好心情;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没有人打扰。作用:与上文三处写到的阳光相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有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标准答案: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

答案:①叙述舒缓,表现出小城人们的生活之态,祥和与安宁;

②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表现邮差先生常年如一日地这么工作这么送信,没有惊心动魄,以平凡的工作来表现他的人格美,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③展现在历史大背景(日本侵华战争)下的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

标准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解析]读小说尤其要有耐心,而尤其是这样的小说,还是老老实实地寻找小说的三要素吧,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11题的解答主要抓住环境的描写和背景特点,12题主要抓住人物的活动和心理,13题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表里分析,14题要揣摩写作主题。

[评点]这篇小说入眼很难,入心更难,初看很朦胧,细看有理趣,选文是很有特色的,可以看出命题者很有匠心,也很高妙,打破了以往命题的老路,也赞一个!

但是不能单以命题人的理解而否定了他人有道理的见解!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笑的价值[英]伍尔芙

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

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喜庆;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

15.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笑可化解惊惧与恐怖从而与动物区别开;笑可体现人的才智和反映人们身上的瑕疵和怪癖(或本来面目);笑可帮助人类保持平衡感和现实感以及看事会成比例。

标准答案:笑可以使人与动物相区别;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笑可以揭示人的本来面目。

[解析]“笑的价值”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第三段也有涉及,但都被第二段内容覆盖了,进行筛选,考生应该能完全答出来,这里要注意的是“笑”的两种表现形式——幽默与喜剧——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也就是“笑的作用”。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先提出论点——“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接着论述如何从人的本来面目来看人,一是不要为“表面的积累”蒙蔽,二是要具有孩子的慧眼和妇女的洞察力;然后进一步从正反两面来论述为什么孩子和妇女的嘲笑具有强大的作用。

标准答案:首先提出就本来面目看人是嘲笑的前提;接着阐述妇女和儿童能看清人的本来面目的原因;最后阐述妇女和儿童的嘲笑具有令人惧怕的力量。

[评点]这道题是有些难度的,因为本段的层次不甚明显,而且还是选自外国的作家作品,他们的思维和表达习惯多少与中国人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所以用来考查层次,是有些不妥的。

17.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作者的看法:认为笑比哭更有价值,更具有美德,更具有精神安慰,而哭会掩饰一切,会是虚伪的。

作用:具有反衬的作用,更加突出笑的可贵,同时升华主题。

标准答案:人们通常认为悲伤是更可贵的情感,但作者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这段话反证了笑更难做到也更可贵。

[解析]这句话是拿“哭”来与“笑”对比,解答上也比较简单。

[评点]这道题设为6分,总觉有答不全的感觉,这说明人人的理解是不同的,语文的答案不应该唯一,更不能以命题人的单方面理解来代替人们的理解。上面的小说也是这种情况。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命题解析]

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与以往相比,而过渡到关系命题上,这似乎也是在创新改变以往的形式。既然是关系性命题,就得从其关系入手写作,而不能只写其关系中的一方,否则就视为偏题了,因为这个“忧”与“爱”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性。

二者的联系是:“爱”是“忧”的前提,“忧”是“爱”的表现,只有“爱”,才会“忧”,世上没有只“忧”的“爱”,也没有只“爱”的“忧”,爱了,便有忧,忧了,便含爱。

适用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

深度挖掘:世上有忧的,但不能爱的;世上有爱的,但不允许忧的;世上更有为不能爱而忧的,亦有为不能忧而爱的;世上还有为不能忧而忧的,为不能爱而爱的;……

[评点]作文题开放度很大,让学生有话好写,也有立意可定,也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不错的命题。

[整卷评点]

江苏省的语文试题有以下特点:

①前易后难,呈梯度设置;

②与教材联系紧密,这是多年来的语文试题所不能做到的,而今年做到了,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③命题人有一定的心胸,那就是不想着法子难为学生,语文试题就是老老实实的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这一点今年做得也相当不错。

④但两篇现代文阅读选得有些失当,小说离学生较远而且还朦胧了些,论述类文本是外国作品,不适宜考查层次等问题,因为与中国人的思维有差异。

⑤有些试题不具有广泛的认可性,也就是说,命题者个人的理解会强奸了广大师生的理解,这是我在做题过程中的感受,真诚希望今后能够避免。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卷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I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

2012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题(详解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2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题(详解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A. 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 B.人寰(huán)攫取(ju?)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a) C.抵牾(yǔ)横亘(ga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 D.鞭挞(tà)骨骼(g?)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 【解析】A项“悚”读作sǒng;C项“牾”读作wǔ;D项“辗”读作zhǎ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 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全国 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但是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高考语文全国卷3真题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

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学科#网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

2012全国卷高考语文卷及答案 (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

高起点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24 分,每小题4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来自 A. 乘载乘凉乘风破浪 B. 传媒传奇不见经传 C. 总括训诂沽名钓誉 D. 法度度量审时度势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际遇辑录风雨飘遥 B. 蒙昧迷惘处之泰然 C. 豁达墨契简明厄要 D. 料俏羁伴似无忌惮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远方山边的牧民帐篷上,升起了青烟,一群群牛羊如星星般在翠绿的草原上。我想象中的长江源头 无人区”并没有出现,反倒是田园牧歌的景象. A. 悠悠点缀一览 B. 袅袅连缀一派 C. 悠悠连缀一览 D. 袅袅点缀一派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来自 A. 可可西里这个昔日疮痍满目的盗猎场,如今动植物繁盛,已成为高原物种基因库。 B. 近日,由于强降雨的作用,这个瀑布水量大涨,湍流直下,声势浩大,气壮山河。 C. 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其智慧与经验颇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 D. 整个舞台空灵而富有诗意,充满时尚感,似行云流水,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5.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士者国之宝,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各地都争相延聘,呈现出越来越高的流动。 B. 这一报告显示,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持续走高,毕业生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颇大。 C. 改善民生是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D. 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又一次工业革命正席卷而来,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6.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独处(chǔ)悄声(qiǎo)交恶(è)平平仄仄(zè) B.夹板(jiā)着想(zháo)陪衬(chèn)虚与委蛇(yí) C.炽热(zhì)吱声(zī)占卜(zhān)终南捷径(jìng) D.压轴(zhòu)款识(zhì)蜷缩(quán)嗤之以鼻(ch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致蜕变大放厥词惩前毙后 B.给力独到责无旁贷浑浑噩噩 C.遨翔肄业各行其是骇人听闻 D.脉搏切蹉沧海一粟浅尝辄止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自改革开放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很多中国人生活_______,但缺少信仰,社会核心价值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2)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也成为损害我们身心健康、扼杀我们思考力的______。 (3)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中说,白人的自由和黑人的自由是_____的,所以也要信任一部分白人。 A.优裕要素休戚相关 B.充裕要素息息相关 C.优裕因素息息相关 D.充裕因素休戚相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官方希望日方就日本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漏报640千克钚一事作出解释,同时希望日方早日解决核材料供需失衡问题。 B.近日,市中区纪委监察局进一步明确了信访监督职能,采取了信访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了纪检信访监督作用。 C.为增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江市各校“三抓三促”活动,狠抓勤俭节约教育。 D.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不存在任何争议。中国最早开发经营、最早发现、最早管辖西沙群岛。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方位复兴之势。应该说,诸多文化复兴的现象代表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新自觉,深值嘉许。如果我们放宽视线,平心对待历史,而不仅仅以最近三四百年 的成效作为评估的尺度,便不能不承认,中国传统文化自有其不可 替代的价值,过去那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实应反省。 不过,我们也应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并不单一,而是充满了各种异质元素。朱维铮先生在1980年就反复强调:中国并不 存在一个“一贯的传统”。首先,不同时代留下的遗产并不一致, 既经累积,又常常混杂;其次,即使在某一特定时代中,不同人群的 行为和思考方式也自有特质。即以一个“善”字来说,其内涵固不 乏一些超时空的准则,具体表现却不免流动迁移,不但不同社群各 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取舍各异。因此,面对 “复兴传统”的呼声,我们也不能不慎重思考:要“复兴”的是什 么“传统”? 据我的观察,近年最受欢迎的一本传统读物似乎是《弟子规》。这本出现于清代早期的童蒙读物在不少人那里已成“中国传统文化”

2012年全国高考(湖南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A.顺遂.suì吉兆.zhào 歆.慕xīn 琼.楼玉宇qióng B.捕.获pǔ萌.动méng 清纯.chún 震古烁.今shuò C.菜畦.qí炫.目xuán 扶掖.yè耳濡.目染rú D.宫阙.què散.漫sǎn 积淀.dìng 宠.辱不惊chǒ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冀望建档捷足先登宁缺毋烂 B.抵御修葺玲珑剔透信马由缰 C.壁垒赎职心驰神往视如仇寇 D.缄默疏浚得垄望蜀望风响应 3.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C)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B)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自戒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高考全国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

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 案解析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7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3分)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

高考语文真题全国卷I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全国卷I适用地区: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山东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

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山东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山东卷) 答案参考版 注:本答案为参考版,不是考试中心的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星宿./乳臭.搭讪./赡.养费粗犷./旷.日持久 B.着.实/斟酌.砾.石/沥.青路鞭挞./纷至沓.来 C.呜咽./奖掖.瞋.目/撑.门面诘.难/殚精竭.虑 D.畜.养/体恤.锁钥./管弦乐.迸.发/屏.气凝神 2. 下列词语中,没有特别字的一组是 A. 镶嵌精萃休闲装轻描淡写 B.瑕疵鄙薄邀请赛赔礼道歉 C. 怃然琵琶和稀泥玲珑剔透 D. 推辞观摩元霄节伶牙俐齿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 ②人与人之间要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是非常重要的。 ③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就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A. 溶化沟通喧哗 B.溶化勾通喧闹 C. 融化勾通喧哗 D.融化沟通喧闹 【答案】D 【解析】融化:指固体(如冰、雪等)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的过程。溶化:指固体在液体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 ....,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 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 ....的田园生活。 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 ....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 ....,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 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付责任的。

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20全国新高考语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全国新高考语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是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 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巾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代社会陆续出如现了诸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绖济发展。(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双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 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敬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珠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滋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箱,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而科技黑箱,则至少它的设计者理解和掌握其中所含有的知识。 B.与黑箱不同,科技黑箱的操作是可控的,使用者不必透彻掌握其工作原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C.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D.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如电脑、手机,都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可以说,是科技造就了科技黑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