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学原理读书报告

经济学原理读书报告

经济学原理读书报告
经济学原理读书报告

《经济学原理》读书报告

题目:《经济学原理》读书报告

姓名:周江

专业:金融学

班级:2016级金融一班

学号:201626802044

二零一七年九月

摘要

摘要内容:19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他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这样写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物的学问。”虽然自从马歇尔那个时代以来,我们对经济了解的更多了,但对经济学的这一定义在今天依然如同在1890年他的教科书第1版时一样正确。

作为21世纪初的学生,从事经济学的学习原因有三个:一是它有助于你廖既然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二是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学习经济本身不会使你富有,但它将做一些有助于你努力致富的工具;三是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因此,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以后你阅读报纸、管理企业还是坐在白宫椭圆形的办公室中,你都将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关键词】经济学、工具、参与经济、致富、经济政策

目录

1导言 (1)

1.1目的介绍 (1)

1.1.1书名 (1)

1.1.2著作责任者 (1)

1.1.3出版发行 (1)

1.2作者介绍 (1)

1.3主要内容 (1)

2经济学十大原理 (1)

2.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

2.1.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1)

2 .1.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2)

2.1.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2)

2.1.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映 (2)

2.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2)

2.2.1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非常好 (2)

2.2.2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2)

2.2.3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2)

2.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3)

2.3.1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3)

2.3.2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3)

3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 (3)

3.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 (3)

3.1.1赞成: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 (3)

3.1.2反对: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 (4)

3.2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 (4)

3.2.1赞成: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 (4)

3.2.2反对:货币政策不应该按规则 (4)

3.3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 (5)

3.3.1赞成;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5)

3.3.2反对:中央银行不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5)

3.4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 (6)

3.4.1赞成: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说法 (6)

3.4.2反对: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说法 (6)

3.5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 (7)

3.5.1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7)

3.5.2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8)

4论述与批判 (8)

5总结 (9)

6参考书 (10)

1导言

1.1书目的介绍

1.1.1书名经济学原理(第5版)

1.1.2著作责任者

[美]N.格里高利·曼昆(N.Gregory Mankiw)所著梁小民梁硕译

1.1.3出版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1.1.4经销者新华书店,2009年4月第1版.2011年11月第9次印刷

1.2作者介绍

N.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作为学生,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作为教师,他讲授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多年前他甚至还在长滩岛当过一个夏天的帆船运动教练。

曼昆教授是一位高产的学者和一位学术与政治争论的经常参与者。他的著作发表在许多学术杂志上,例如《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和《经济学季刊》,以及更具普及性的报刊上,例如《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他也是最畅销的中级经济教科书《宏观经济学》的作者。除了教学、研究和写作之外,曼昆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合作研究人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以及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学高阶水平考试委员会成员。从2003年到2005年,他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曼昆教授现在与妻子Deborah,三个孩子Catherine、Nicholas、Peter,以及宠物狗Tobin住在麻省的威尔斯利。

1.3主要内容

包括微观和宏观经济部分,具体有经济学十大原理;市场如何运行;市场和福利;公共部门经济学;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劳动市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数据;长期中的真实数据;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短经济波动等。

2经济学十大原理

2.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2.1.1面临权衡取舍

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人们只有了解他们面临的选择,才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2 .1.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为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2.1.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有理性的。理性人知道,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而往往是介于其间。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这个原理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愿意为钻石支付比水高的价格。

2.1.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映

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映。在分析任何一种决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它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产生的不太明显的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2.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2.2.1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非常好

贸易会影响我们的家庭,换句话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在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国家和家庭一样,可以从相互交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与劳务。日本人和法国人、巴西人一样,在世界经济中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又是我们的伙伴。

2.2.2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每一个人所盘算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下,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不是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2.2.3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我们需要政府的原因之一是:只有在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其魔力。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需要实施产权的制度,以便个人可以占有和控制稀缺资源。我们需要政府的另一个原因是: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但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人们自己选择的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这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是既要把经济蛋糕做大,又要改变这个蛋糕的分割方式。

2.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2.3.1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几乎所有甚或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确是深远的。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以及获取最好的技术,来提高生产率。

2.3.2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是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当一国政府发行了大量的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由于高通货膨胀会让社会付出各种代价,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保持低通货膨胀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

2.3.3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树叶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短期权衡取舍关系在分析经济周期中起着关键作用。经济周期是用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或雇佣的人数来衡量的,经济活动中无规律的、大部分无法预测的波动。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这种短期权衡取舍关系。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在短期中的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结合。

3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

3.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

3.1.1赞成: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

如果放任不管,经济就倾向于发生波动。例如,当家庭和企业变得悲观时,他们就削减支出,这就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总需求减少进而又使物品与劳务的生产减少。企业解雇工人,失业率上升。因而,真实GDP和其他收入衡量指标下降。失业上升和收入下降又加强了最初引起经济下降的悲观主义。

社会没有理由受到经济周期高涨与低落的折磨。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表明了决策者可以如何减轻经济波动的严重程度。通过“逆经济变动的风向行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稳定总需求,从而稳定生产和就业。当总需求不足以确保充分就业时,决策者应该刺激政府支出、减税并扩大货币供给。当总需求过大,有引起更高通货膨胀的风险时,决策者应该削减政府支出、增税并减少货币供给。这些政策行为通过引起一个更稳定的经济,并使每一个人从中受益而使宏观经济理论得到最好的运用。

3.1.2反对: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

虽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理论上可以用来稳定经济,但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政策有重大障碍。但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经济,其发生作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滞。许多研究表明,在做出货币政策变动的6个月之内,这种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很小。

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变动从提出、通过到实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由于长时间的时滞,使得经济预测极为不准确,这部分是因为宏观经济学是极为原始的科学,部分是因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冲击在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因此这一切都使得试图稳定经济的决策者正好起了反作用。在一种政策开始实施到它发生作用的这段时间内,经济状况很容易发生变动。由于这个原因,决策者可能无形中加剧了而不是减轻了经济波动的程度。如果决策者可以消除所有经济被动,这样做会是合意的,但是由于宏观经济只是有限和世界事件固有的不可预测性,消除所有经济波动是一个不现实的目标。经济决策者应该避免经常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干预只要他们不伤害经济就足够了。

3.2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

3.2.1赞成: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

货币政策运用中的相机抉择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没有限制缺乏能力及滥用能力。第二个,也更为微妙的问题是,它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会高于合意的水平。由于知道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长期的权衡取舍,中央银行领导人通常宣布他们的目标是零通货膨胀。然而,他们很少实现物价的稳定。直接导致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要高于货币政策决策者宣布他们要实现的通货膨胀。更高的通货膨胀预期又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这就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比不存在这种情况时更为有利。

避免与相机决策有关的这两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要中央银行服从于政策规则。货币政策的另一些规则可能也有助于避免与相机抉择有关的这两个问题。一种较为积极的规则允许美联储根据经济状况的反馈来改变货币政策。无论规则的准确形式是什么,让美联储服从于某种规则可以通过限制缺乏能力、滥用权力和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前后不一致性而得到好处。

3.2.2反对:货币政策不应该按规则

虽然相机决策的货币政策可能有一些缺点,但它也有一个重要的优点:灵活性。政策规则的设计者不可能考虑到所有意外情况,并提前详细说明正确的政策反应。更好的做法是任命优秀人才实施货币政策,并给他们自由以使其尽可能做得最好。

此外,所谓的相机决策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假想的,而且前后不一致性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也很不明显。任何一种以规则代替相机决策的努力都必然面临详细说明准确规则的艰难任务。。尽管有许多研究考察了可供选择的不同规则的成本与收益,但经济学家们对于什么是好规则并没有达成共识。在没有达成这种共识之前,社会除了让中央领导人相机决策地实施他们认为合适的货币政策之外别无选择。

3.3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

3.3.1赞成;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通货膨胀并没有给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却引起了一些实际成本。经济学家确定了六种通货膨胀成本: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与频繁地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性提高;由于税法非指数化引起的意想不到的税收义务变动;改变计价单位引起的混乱与不方便;与用美元表示的债务相关的财富任意再分配。

当然,必须根据达到零通货膨胀的成本评价零通货膨胀的好处。正如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降低通货膨胀通常有要有一个高失业和低产量的时期。但这种反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衰退仅仅是暂时的。一旦人们明白了决策者的目标是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预期就会下降,这会改善菲利普斯曲线的短期权衡取舍。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调整,在长期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在权衡取舍。因此,通货膨胀杀死一项暂时有成本但长期有好处的政策。一旦反通货膨胀引起的衰退结束,零通货膨胀的好处就会持续到来。如果决策者有远见卓识,他们就应该原以为持久利益而付出暂时的成本。零通货膨胀目标的另一个优点是,零给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比任何其他数字都更自然的聚焦点。

3.3.2反对:中央银行不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虽然物价稳定是合意的,但与温和通货膨胀相比,零通货膨胀的好处并不大,然而实现零通货膨胀的成本是很大的。希胜率的估算表明,减少1%的通货膨胀

要求放弃一年产量的5%左右。反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甚至比这一数值还要大,因为损失的收入并不是平均分摊到每个人的身上。当经济进入衰退时,所有的收入并不是同比例地减少。相反,总收入的减少集中在那些失去工作的人身上。

实际上,反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衰退在经济中会潜在地留下持久性的印记。在衰退期间,所有行业的企业都大幅度减少他们对新工厂和新设备的支出,这使投资成为GDP中变动最大的一个部分。既是在衰退过去以后,资本存量的减少也使生产率、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到其原本能够达到的水平之下。此外,当工人在衰退中成为失业者时,他们失去了有价值的工作技能,这永久地降低了他们作为工人的价值。

3.4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

3.4.1赞成: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说法

政府债务最直接的影响是把负担加在了子孙后代纳税人身上。当这些债务和累积的利息到期时,未来的纳税人就将面临一个困难的选择。为了把资源用于偿还债务和累积的利息,他们可以选择某种较高税收和较少政府支出的组合。或者,他们也可以通过再借新债来偿还旧债务和利息以延迟偿还的日期,使政府陷入更深的债务中。实际上,当政府有预算赤字并发行债券是,它就允许这一代纳税人把某些政府支出的账单转移给下一代纳税人。继承这样的巨额债务,只能是降低子孙后代的生活水平。

除了这种直接影响以外,预算赤字还有各种宏观经济影响。由于预算赤字代表负的公共储蓄,因而它降低了国民储蓄(私人储蓄与公共储蓄之和)。国民储蓄减少引起真实利率上升和投资减少。投资减少引起一定时期内资本存量的减少。资本存量减少又降低了劳动生产率、真实工资和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因此,当政府增加其债务时,子孙后代就会出生在一个低收入和高税收的经济中。与一直存在的预算赤字的其他可能选择相比,平衡预算意味着更大的国民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也意味着未来的大学毕业生将进入一个更为繁荣的经济。

3.4.2反对: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说法

政府债务问题往往被夸大了。虽然政府债务确实代表对年轻一代的税收负担,但与平均每个人一生的收入相比它并不算多。此外,孤立地看待预算赤字的影响是会令人误解的。预算赤字只是政府如何选择筹集并支出资金的整体情况的一部分。在做出这些有关财政政策的决策时,决策者要以许多方式来影响各代纳税人。

人们应该把政府的预算赤字或盈余与这些其他政策放在一起来考虑。

仅仅关注预算赤字也是危险的,因为它转移了人们对其他各种在各代人中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政策的注意力。预算赤字的批评者有时候断言,政府债务不能永远持续下去,但实际上它可以永远持续下去。正如银行评价一个贷款申请人时可以比较这个人的债务与收入一样,我们也应该评价相对于国民收入规模的政府债务负担。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使美国经济的总收入一直在增长。因此,美国支付政府债务利息的能力也一直在增长。只要政府债务的增长慢于国民收入,就没有什么能阻止政府债务一直增长。

3.5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

3.5.1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一国的储蓄率是其长期经济繁荣的关键决定因素。当储蓄率较高时,更多的资源用于新工厂和设备的投资。工厂和设备的较大存量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资和收入。因此,毫不奇怪,国际数据表明国民储蓄率和经济福利衡量指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如果一国的法律是储蓄有吸引力,人们就会把收入中更多的部分用于储蓄,而这种较高的储蓄将使未来的经济更繁荣。税法通过某些形式的资本收入繁荣双重征税进一步抑制了储蓄。假设一个人用他的一些储蓄购买了一家公司的股票。当这家公司从其资本投资中赚得利润是,它首先要以公司所得税的形式致富这一利润的税收。如果这家公司以红利的形式把剩下的利润支付给股东,股东还要以个人所得税的形式第二次为这一收入纳税。这种双重税收大大减少了股东的收益,从而减少了对储蓄的激励。税法可以用各种方法为储蓄提供激励,或者至少减少家庭现在面临的障碍。更全面的方法因该是重新考虑政府征税的整个基础。在消费税下,家庭只对它所支出的部分纳税,用于储蓄的收入在以后提取储蓄并用于消费品支出之前免税。实际上,消费税使所有储蓄都自动成为和个人退休金账户一样的税收优惠储蓄账户。从所得税转向消费税会极大地提高对储蓄的激励。

3.5.2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增加储蓄可能是合意的,但这并不是税收政策的唯一目标。决策者还必须保证税收负担公平地分配。提高对储蓄的激励的建议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增加了那些承受能力最弱的人的税收负担。经济理论对高收益率能否增加储蓄并没有给出明确的预测,结果取决于两种相互冲突的效应的相对大小,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方面,较高的收益率提高了储蓄的利益:现在储蓄的每美元能带来未来更多的消费。这种替代效应应倾向于增加储蓄。另一方面,较高的收益率降低了储蓄的必要:家庭储蓄少一些也能达到未来任何一种目标消费水平。这种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储蓄。如果正如一些研究表明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率接近于相互抵销,那么当较低的资本收入税提高了收益率时,储蓄将不会改变。

实际上,一旦考虑到公共储蓄,鼓励储蓄的税法就会自食其果。减少资本收入税的税收变动减少了政府收入,从而引起了较大的预算赤字。为了增加国民储蓄,这种税法的变动所刺激的私人储蓄增加必须大于公共储蓄的减少。如果情况不是这样,所谓的储蓄激励有可能是问题恶化

4论述与批判

国际经济学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人们通过共同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进行借贷。虽然对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是有价值的,但我们应该注意不要夸大它的重要性。经济学家通常认为这些问题是内生的,政治家在讨论时往往把外国竞争视为对美国生活水平的威胁,而经济学家则更可能将其归因于国民储蓄的低水平。无论经济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低储蓄都抑制了资本、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国人成为很容易被政治家们利用的一个靶子,因为归咎于外国人可以逃避责任,而又不会激怒任何国内选民。

在建立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时。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理论来解释利率的决定因素。物价水平上升增加了货币需求,提高了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由于利率代表借款的成本,所以较高的利率减少了投资,从而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决策者可以用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货币供给的增加降低了物价水平既定时的均衡利率;决策者还可以运用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政府购买增加或减税可以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积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支持者认为,经济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并相信政府可以管理总需求,以便抵消内在的不稳定性。积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批评者强调,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时滞,而且我们预期未来经济状况的能力是很差的。因此,稳定经济的努力可能以使经济不稳定而告终。货币政策规则的支持者认为,相机决策的政策会饱受缺乏能力、滥用权利和政策前后不一致性之苦。货币政策规则的批评者认为,相机决策的政策在对变化着的经济环境做出反应时较为灵活。

零通货膨胀目标的支持者强调,通货膨胀有许多成本,而且即使有好处也很少。此外,消除通货膨胀的代价——压低产量和就业——只是暂时的。如果中央银行宣布一项可信的降低通货膨胀的计划,从而直接降低通货膨胀预期,那么甚至连这种代价也可以减少。零通货膨胀目标的批评者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给社会只带来很小的成本,而降低通货膨胀所必需的衰退则代价高昂。批评者也指出了集中可以有助于经济的缓和通货膨胀的方法。平衡政府预算的支持者认为,预算赤字通过增加子孙后代的税收并减少他们的收入而把不公正的负担加在他们身上。平衡政府预算的批评者认为,赤字只是财政政策的一小部分。一些头脑简单的人则担心,预算赤字很可能会使得政府支出等政策对不同代人利益的印象变得难以评估。

税收激励储蓄观点的支持者指出,我们的社会用许多方法抑制储蓄,例如对资本收入征收重税和减少那些积累了财富的人享有的补助。他们提出修改税法以鼓励储蓄,比如把所得税改为消费税。税收激励储蓄观点的反对者认为,许多刺激储蓄的变动主要是使富人受益,而这些富人并不需要减税。。他们还认为,这种变化对私人储蓄只有微小的影响。通过降低政府预算赤字来增加公共储蓄可以提供更直接、更平等地增加国民储蓄的方法。

5总结

经济学分为两个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由于整体经济只是在许多市场上相互交易的许多家庭和企业的集合,所以,微观经济

学和宏观经济学密切相关。经济学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经济活动是经济学的具体体现,经济活动每年都有波动。在大多数年份,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是增长的。由于劳动力增加、资本存量增加以及技术知识进步,经济能生产的东西就会一直越来越多。这种增长使每一个人都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我们必须得清楚的明白:经济波动是无规律且不可预测的;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不利的供给攻击,例如世界石油价格的上升,给了决策者一个较为不利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在不利的供给冲击之后,决策者不得不在失业率即定时接受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或者在通货膨胀率既定时接受较高的失业率。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学好经济学。它有助于我们很好地做出经济决策,一旦当我们参加了工作,我们可以决定把多少收入用于支出,多少用于储蓄,以及如何将自己的储蓄用于投资。学习经济学本身并不会使我们致富,但它将提供一些有助于我们努力致富的工具。

6参考书

经济学原理(第5版)[美]N.格里高利·曼昆所著2011年11月第9次印刷

最新 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之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发展-精品

政治经济学读书报告之浅谈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宏观发展 正文: 读书报告之浅谈市场经济宏观发展 ---------《经济改革与经济发论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之我见 本人通过学校发放的教材《经济改革与经济发论纲》,结合网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进行研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发现这本学科其实一点也不枯燥,相反充满了很多值得钻研的地方。讲:事物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课程的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从宏观上讲,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也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提出了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的思想,并接纳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将实现社会主义看作是无产阶级追求的目标。但是实现真正社会主义,是一个长远而艰难的过程,与前苏联相比,中国是在经济非常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代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前苏联基础上实行农村、城市各有全民与集体的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各有侧重,这在当时是适应中国国情,但是,无论是从接下来的1958年大跃进,还是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来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现实生产力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就会犯急躁冒进的错误,这种损失,则是巨大的。另外,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违背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片面希望生产力加快发展来巩固生产关系,否定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有益探索,结果反而使生产力停滞不前。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邓小平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即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题,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实现共同富裕;三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利益,运用掌握的生产资料和国家政权,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发展中大起大落和经济危机的产生。接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了中国市场的经济地位,从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其中之一即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目的是为了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使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看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接下来党的十五大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江泽民在十五大中提出了几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指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些观点在十六大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十六大还特别强调了坚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统一性,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的报告不仅重申和肯定了上述观点,并且为非公有制经济享受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报告还指出要深化国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储层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储集岩 2、储层 3、储层地质学 第二章储层的基本特征 一、名词解释 1、孔隙度 2、有效孔隙度 3、流动孔隙度 4、绝对渗透率 5、相渗透率 6、相对渗透率 7、原始含油饱和度 8、残余油饱和度 9、达西定律 二、简答题 1、简述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2、简述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3、简述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第三章储层的分布特征

一、简答题 1、简述储层的岩性分类? 2、简述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 3、简述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 4、简述火山碎屑岩储层岩石类型? 5、风化壳储层的结构 6、泥质岩储层的形成条件 二、论述题 1、简述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湖盆中的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要点:重点针对河流相、三角洲、扇三角洲、滩坝、浊积岩等砂体分析其平面及剖面展布特征) 第四章储层孔隙成岩演化及其模型 一、名词解释 1、成岩作用 2、同生成岩阶段 3、表生成岩阶段 二、简答题 1、次生孔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有哪些? 3、如何识别次次生孔隙。 三、论述题 1、简述成岩阶段划分依据及各成岩阶段标志

2、论述碎屑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3、论述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第五章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一、名词解释 1、孔隙结构 2、原生孔隙 3、次生孔隙 4、喉道 5、排驱压力 二、简答题 1、简述砂岩碎屑岩储层的孔隙与喉道类型。 2、简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与喉道类型。 三、论述题 试述毛管压力曲线的作用?并分析下列毛管压力曲线所代表的含义 第六章储层非均质性 一、名词解释 1、储层非均质性 2、层内非均质性 3、层间非均质性 4、平面非均质性 二、简答题 1、请指出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 2、如何表征层内非均质性?

《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范文

《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范文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 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几篇经济学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当初拿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时,手捧着这样一本凝聚着大师无数心血与人类 智慧结晶的厚重的书,我想,一定是内容错综复杂而让我学生绞尽脑汁才能看懂其冰山一 角的教科书,担心自己无法认真地从头到尾看完这本巨著而对心中的偶像有所不恭。在放 假期间里我终于鼓起许久以来都难得一见的勇气翻开了《经济学》的第一页,我下定决心要把它看完。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比我上学期的课本更简单,越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 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是当代新古典经综合派领袖人物,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 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他从小就被誉为“才华横溢的神童”。他比较出 名的文章中就有我们经常听到的《乘数分析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1970年萨缪尔森 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标志着他为世界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了世人的肯定。我正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 小节里单独安排。第一编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第二编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编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 以上两篇也是我们在任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题。第四篇从微观的角度主 要讨论了下国际贸易、政府以及环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讲述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读此书没有特别明显的吃力而泛味地看普通教科书的感觉,简单的文字,甚至有时略带幽默的语言,仿佛是在阅读剧情引人入胜的小说一样让人有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的冲动,对理论的讲述间或会结合实际加入些许评价,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在我看到有关效用论及产品市场的篇章时,我没有想要把关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 的各个公式、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图、MC曲线与AC曲线之间关系的数 学推导过程、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规模报酬递增的定义等全部记 下来的愿望,取而代之的是在书本中举出的大量实例的情况下我能更加清晰的知道P&G、Unilever在中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的基础上还将不断扩大它们的市场。

储层地质学

第七章储层地质模型 在油气田的勘探评价阶段和开发阶段,储层研究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目标,这是油气开发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储层研究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体现。 现代油藏管理(Reservoir Management)的两大支柱是油藏描述和油藏模拟。油藏描述的最终结果是油藏地质模型,而油藏地质模型的核心是储层地质模型。这也是油藏描述所建立的各类模型中最难的一部分。三维定量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是国外近十年来的热门研究课题,无论是在模型的分类及建模方法方面都发展很快。这类模型的建立在我国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 储层地质模型主要是为油藏模拟服务的。油藏数值模拟要求一个把油藏各项特征参数在三维空间上的分布定量表征出来的地质模型。实际的油藏数值模拟还要求把储层网块化,并对各个网块赋以各自的参数值来反映储层参数的三维变化。因此,在油藏描述中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时,也抛弃了传统的以等值线图来反映储层参数的办法,同样把储层网块化,设法得出每个网块的参数值,即建成三维的、定量的储层地质模型。网块尺寸越小,标志着模型越细;每个网块上参数值与实际误差愈小,标志着模型的精度愈高。 第一节储层地质模型的分类 储层地质模型的研究在近十年来发展很快,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储层模型类型。 一、按开发阶段及模型精度的分类 在不同的开发阶段,资料占有程度不同,因而所建模型的精度也不同,作用亦不同。据此,可将储层地质模型分为三大类,即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静态模型(Static model)和预测模型(Predictable model)(裘亦楠,1991),体现了不同开发阶段不同开发研究任务所要求的不同精细程度的储层地质模型。 1.概念模型 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或成因类型的储层,把它具代表性的储层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地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即所谓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并不是一个或一套具体储层的地质模型,而是代表某一地区某一类储层的基本面貌,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与沉积模式类同,但加入了油田开发所需要的地质特征。图7-1为点坝砂体的储层概念模型——半连通体模式。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是近代英国十分着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其着作《经济学原理》是19世纪之前经济学理论之集大成,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经济学原理》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正如马歇尔书中写到“市场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同时起作用”,对于《经济学原理》的内容我主要有四点认识 一、均衡价格理论 马歇尔把牛顿力学的均衡概念应用到经济学中提出了“均衡价格论”,不得不说这是伟大的创举,这也为经济学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开创了先河。马歇尔的在《经济学原理》中确立了均衡概念在经济学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这就等于确立了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与资源配置中的中心地位,即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商品稀缺程度的变化,并进一步调节着供求水平使其最终达到平衡。那么什么是均衡价格呢马歇尔认为,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形成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需求直接决定的,其交叉点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但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并不仅仅局限于供求决定论。马歇尔认为,价格与供求是相互作用的连锁反映,价格会影响供求,供求也会影响价格。他的论证是这样的:假设价格水平一定,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升到当前价格以上,生产也会随之增加。与此相反,假如需求小于供给,那么价格就要下降到当前价格一下,生产也会因之减少。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从这种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供给、

需求和价格的函数关系。《经济学原理》强调的是均衡价格的形成,马歇尔用坐标轴的方式表现了均衡价格,即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就是该商品的均衡价格(纵坐标表示)与均衡产销量(横坐标表示),这个产量点表示均衡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应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 二、经济学对象 经济科学的研究内容乃至它的命名,是在《经济学原理》问世后有所改变的。马歇尔认为,经济学不只是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主要研究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事物方面最有利、最坚定的那些动机和阻力。马歇尔改变了传统思路,不再像古典经济学家那样,仅仅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把研究的重心转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并且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啊。这一转变是经济学由一门主要研究整个国家如何致富的学问,转变为主要研究个别消费者行为、个别厂商行为以及这两方面行为对价值价格决定机制的学问。“经济学”一词正式取代“政治经济学”,而被广大西方经济学者所接受。 三、国民收益的分配 《经济学原理》主要是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的假设为先决条件,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把市场价格作为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导机制,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对物品与劳务进行供给与分配以及制定报酬。

《经济学原理》有感

《经济学原理》有感 最近,一直都在忙兼职班主任的事情,书,确实读少了不少,但是在与小师弟小师妹的交往中,我又对“经济学”这个词汇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华师经管院的招生是大类招生,我带的班级是经济学类1班。经济学类,别说对于他们,就是对于我这个理论上已经读了6年大学的人来说,都觉得十分不解。于是,他们带着很多疑问,很多困惑,很多迷茫迈入了大学校门,开始了大学的生活……作为兼班师姐,自然会面对很多来自他们的问题,比如说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要学哪些科目,学经济学以后有什么用。后面两个问题都还挺好回答的,但第一个问题,一个本源的问题真的把我给问倒了。于是,新生进入军训后,趁着一些空闲,我端起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希望能在这本经济学的里程碑和经济学入门教程中找到答案。 马歇尔是英国近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和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他生于英格兰,18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她在剑桥任教九年,然后又到了牛津大学,1885年,他又回到了母校执教,直到1905年退休。这样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而且他最有兴趣的哲学,但他最后还是选定经济学为专业。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马歇尔曾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忘却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 有人说,每一本经济学巨著,之所以流行或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主要原因在于其符合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态,符合各自历史条件的要求。亚当?斯密在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马歇尔继承了斯密的“看不见的理论”,反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他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特别是边际效用论,形成了“折衷的理论体系”。他在这本书里建立了静态经济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他的这一著作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这本经济学著作,在马歇尔在生之年就出版了8次之多。 马歇尔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相当严密的体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体系,一个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这本书分成了6篇。第一篇序论。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及人类需求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认为其目的在于解救贫困和增进福利。第二篇,说明财富、价值、土地、所得、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准租、生产、消费、劳动等若干基本概念。第三篇,需求及其满足,论述消费理论。第四篇,生产要素,论述生产理论,在这一部分,讲述了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第六篇,国民所得的分配,论述分配理论。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即微观经济学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运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均衡价格理论,这也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二者同时起作用的。而《经济学原理》这本著作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 好的经济学教科书能引导学生们去感受经济学家们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把握实质的判断力,以及他们恪守的自由信念和特有的乐观精神。坏的教科书却只能让学生们觉得:经济学无非就是那些画在黑板上的、不知所云的曲线。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无疑属于前者。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为什么你还应该学习经济学呢?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前言里列举了以下三个原因: 学习经济学的第一个原因是,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有许多经济问题会激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通过宏观经济学学习,了解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 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 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下面是WTT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篇1 我很喜欢经济。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想挣大钱的人 来说!没有什么途径能比这挣钱更快的了!所以我一开始还是很喜 欢关于经济之类的学科的! 在这个学科中,我起码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相关术 语,比如说:“GDP”,“GNP”,“NI”等术语!明白了在宏观经 济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知晓了什么叫“节俭悖论”知道了“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同时也知晓了什么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有怎么样的作用!虽说知道了这些,但在自己 去解释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觉得自己学得用处不是很大!记得自己大一学习网页制作时,老师告诉我们有用,可是在我们结业时,老师却告诉我们说:“你们 学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真的要有使用价值,还是要在大二学习 更深的理论才有用处!”当时,真的感到无语!顿时心情低落万丈!明白最后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学分罢了!并没有让我真的学到实用的!因为都是皮毛!就像我们数据库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我的教学任

务只是让你们知道这门课是怎么回事,带你们入门,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是你们的“F1”了!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主动的学习,但真的这样,中国的大学还有什么 用!?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就是这种心理: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老师您可能认为您上课给我们强调怎么怎么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统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我们学习宏观或者微观,我们却不是那么系统,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有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而且我们学完之后,如果非这门专业,我们也不会接受过多的系统教育,就会出现我之前出现的那种情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失去学习的激情,知道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贯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的明晓我们学得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老师您所左右的!这在可以解释为何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大学生,因为他们的大学真的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间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还有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宏观经济的考试模式,它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先说一下,我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学的不好,我是真的有点怀疑,这份题组合时是否真的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没有草稿纸的情况下做的玩,而且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其实我觉得这个试卷出的题有点多!就拿计算题来讲吧!虽说都是您给的类型题,但密密麻麻的试卷上翻一页,做一下题,我并不觉得真的是给我们考试的!也更不是考察我们知识点的掌握的!我

我读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感悟、读后感)

我读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多。俗话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反映出家庭、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状况,也深刻揭露了状况背后的规律和原理,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思考,也有助于我们培养缜密的思维和获得更加宽阔的视野。 我来谈谈自己对本书较为感兴趣的部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第一条就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是一个不管从经济学还是从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得出的理论。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你从生活中来看,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决定如何配置自己的时间,有一个小时,是用来学习,还是用来游玩?如果是用来学习,是做英语阅读,还是细读经济学课本?我们要做的选择很多,正如高考时选择要读的大学和专业,当大学时光走近尾声时,我们又面临着考研、直接工作、出国留学等多种选择。拓展到一个国家面临的选择,其实比个人的少不了多少,例如“大炮与黄油”之间的抉择,一个社会的支出,更多的是要用在保卫国土免受侵犯的国防上,还是要多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这并不易于得出结论。还有效率与公平间的抉择也是我们时常关注的话题。当然了,我们的每一种选择都要为此付出代价。这就引入了书中提出的机会

成本,即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还是拿我们自己来说,我们选择学习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如果我们把上学的时间用于其它事情,这又是另外一个局面。我们选择则做一件事而放弃做的另一件事可以说是我们投入的成本,所以在做一件事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这件事是否值得去做。 这本书讲的经济学十大原理通俗易懂,它很有效地联系我们周边生活讲述理论知识,不乏味的同时也不费力。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考虑边际利益可以使我们做出的决策更加明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这可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贸易可以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它既可以使我们享受更多品种的物品,还可以让我们自己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当然也不能忽略政府这双“看得见的手”对经济起的积极的调控作用。 经济学原理还讲了更为深入的理论,这在我们学习专业知识时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学习经济学,细读经济学的著作,其作用不仅仅在扩充我们的知识上,还在于培养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上。

发展经济学的的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的的研究对象 按照教学的惯例首先我们要把学习课程的的研究对象搞清楚。发展经济学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和可行性对策的比较探索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简言之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问题。要理解这一表述我们可能先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一个定义。也就是我们要搞清楚我们所研究的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国家或者说什么样的国家才是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定义全世界的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称为工业化国家也就是这些国家已经实现工业化过程当前公认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1。发展中国家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的。在有关经济发展的文献中存在着一些意思相近或相同的名词如“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第三世界”。这些名词有时相互通用但有时其意义又有差别。“欠发达国家”less developed countriesLDC包含比较的意思即有些国家是比较发达的有些国家是比较不发达的而且隐含着这些国家有潜在的、目前尚未开发的能力。“第三世界”the third world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来的。1952年法国人口统计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在一篇题为“三个世界一个星球”的文章中首先使用了“第三世界”这个名称。著名发展经济学家M·P·托

达罗在他的《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一书中这样解释“联合国143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会员国通常集体地将自己称为第三世界它们这样做基本上是为把它们自己与经济发达 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世界区分开。第三世界这个名称的准确由来虽不清楚但它已被经济贫穷 国家自己普遍接受和使用在它们与经济上的富裕国家就贸易、援助、能源、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世界粮食供给不断减少等紧迫的国际问题进行谈判时尤其如此。”如果你留意20世纪70-80年代的中国报纸“第三世界”这个概念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中国是不是第三世界1974年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卡翁达时也曾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观点他将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划分为第一世界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 二世界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含有正在发展的意思它与“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ies相对应。这一术语既体现了经济相对落后的特点也表明了正在发展和追赶的特点而且不含有贬低的意思因 此得到了所有贫穷国家的接受成为使用最普遍的术语。此外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处于赤道以北的北温带地区而发展 中国家则主要处于南半球所以有的文献中也把发展中国家 称为南方国家而把发达国家称为北方国家。不论是“欠发达国家”、“第三世界”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些称谓都反

经济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艺设091 许婷200911042026 《经济学原理》是马歇尔的著作,是19世纪之前经济学理论之集大成,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正如马歇尔书中写到的“市场取决于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同时起作用”,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了四点 一、均衡价格理论 马歇尔吧牛顿力学的均衡概念应用到经济学中提出了“均衡价格论”,为经济学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开创了先河。马歇尔在这本书中确立了均衡概念在经济学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这就等于确立了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于资源配置中的中心地位,就是价格的变动反应了商品稀缺程度的变化,并进一步调节者供求水平使其最终达到平衡。什么是均衡价格呢?在书中,商品的供给于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是所形成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他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需求直接决定的,起交叉点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但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并不仅仅局限于供给决定论。马歇尔认为,价格与供求是相互作用的连锁反映,价格会影响供求,供求也影响价格。他的论证是这样的:假设价格水平一定,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升到当前价格以上,生产也会随之增加。于此相反,加入需求小雨供给,那么价格就要下降到当前价格以下,生产也会影之减少。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从这种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供给、需求和价格的函数关系。 二、经济学对象 经济科学的研究内容乃至他的命名,是在他问世后有所改变的。主要研究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事物方面最有利最坚定的那些动机和阻力。马歇尔改变了传统思路,不再像古典经济学家那样,仅仅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把研究的重心转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并且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管评价。 三、国民收益的分配 《经济学原理》主要是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的假设为先决条件,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吧市场价格作为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导机制,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对物品与劳务惊醒供给于分配以及制定报酬。马歇尔的分配理论实质上是吧“三位一体的公式”,即劳动——工资,土地——地租,资本——利息与组织——利润,即吧利润归结于管理收益。 四、外部经济一内部经济 马歇尔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即劳动、资本与土地的理论上,增加了第四要素——工业组织,从而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产业组织的概念。马歇尔之所以吧“组织”作为生产的第四要素,是因为她触及了“规模经济”的问题。 马歇尔还进一步探讨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关系。马歇尔认为,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对于单个厂商来说,虽然是外部经济,但是,对某一个产业或者摸个产业集团来说,则是内部经济,甚至对于小厂商来说也是使用的,因为吧全部具有相同性质的中小厂商集合在一定的“工业区”内,而且对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就是实现了作为巨型企业特征的规模经济生产。这样,外部经济向内部经济的动态转化,就使得所有的制造业都表现为规模效益递增,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分配上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所以,规模效益递增于自由竞争是不可兼容的,二者的冲突就是规模经济与自由竞争的矛盾,这就是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中著名的“马歇尔冲突”。

读书心得体会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6336652.html,)/心得体会范文/读书心得体会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经济学原理》指的是一类书籍,中英皆有,是比较基础的经济类教材。阅读经济学原理,了解经济的运营。下面是带来的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篇一 经济学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管理一个家的人 在一个家庭面临许多决策时,它必需决定哪些家庭成员去做什么,以及回报每个家庭成员得到什么,谁做饭?谁洗衣服?而谁能在晚餐时多得一个甜筒?简而言之,家庭必须考虑每个成员的能力,努力和愿望,在各个成员中配置稀缺资源。 同样,一个社会也面临许多厥词,社会必须要一个人种粮,做衣一旦社会分配人们去做各种工作,也该分配他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动量。 由于资源稀缺,社会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稀缺性(scarcity)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个社会也不能给每个人他们向往的最高水平生活。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字节的稀缺资源。多数中,资源是由成千上万家庭和企业共同行为来配置的。 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去做出决策,他们工作多少,购买什么,储蓄多少,以及如何将这些储蓄用于投资。经济学家还研究人们互相交易。例如,经济学家探讨一种物众多的买着与卖者如何共同决定这种物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量。最后经济学家的工作就是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长,找不到工作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及价格上升的速度。 而以上这只是经济学所研究的一种方面。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1.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样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我们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之间取舍。 社会棉铃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和平等之间的。 效率(efficiency)是指实惠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平等(equity)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功公平的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配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时,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比如现在我们共同富裕这个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的分配经济福利政策。某

储层地质学

第六章储层非均质性 第一节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及分类 一、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 油气储集层由于在形成过程中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影响,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都存在不均匀的变化,这种变化就称为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地下油、气、水运动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储层的均质性是相对的,而非均质性是绝对的。在一个测量单元内(如岩心塞规模),由于只能把握储层的平均特性(如测定岩心孔隙度),可以认为储层在同一测量单元内是相对均质的,但从一个测量单元到另一个测量单元,储层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如两个岩心塞之间的孔隙度差异,这就是储层非均质的表现。测量单元具有规模和层次性,储层非均质性也具有规模和层次性。一个层次的非均质规模包含若干低一级层次的测量单元(如小层单元包括若干个岩心测量单元)。 另一方面,储层性质本身可以是各向同性的,也可以是各向异性的。有的储层参数是标量(如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其数值测量不存在方向性问题,即在同一测量单元内,沿三维空间任一方向测量,其数值大小相等,换句话说,对于呈标量性质的储层参数,非均质性仅是由参数数值空间分布的差异程度表现出来的,而与测量方向无关。有的储层参数为矢量(如渗透率),其数值测量涉及方向问题,即在同一测量单元内,沿三维空间任一方向测量,其数值大小不等,如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差别。因此,具有矢量性质的储层参数,其非均质性的表现不仅与参数值的空间分布有关,而且与测量方向有关。由此可见,矢量参数的非均质性表现得更为复杂。 二、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 1.Pettijohn (1973)的分类 Pettijohn (1973)对河流沉积储层按非均质性规模的大小提出了一个由大到小的非均质性分类谱图,划分了五种规模的储层非均质性(图6—1),即层系规模(100m级)、砂体规模(10m级)、层理规模(1~10m级)、纹层规模(10~100mm级)、孔隙规模(10~100μm级)。 2.Weber (1986)的分类 Weber(1986)根据Pettijohn 的思路,也提出了一种储层非均质性的分类体系(图6-2)。但在他的分类中,不仅考虑储层非均质性的规模,同时考虑了非均质性对流体渗流的影响。他将储层非均质性分为七类: (1)封闭、半封闭、未封闭断层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原理》指的是一类书籍,中英皆有,是比较基础的经济类教材。阅读经济学原理,了解经济的运营。下面是本人带来的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篇一经济学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意为“管理一个家的人” 在一个家庭面临许多决策时,它必需决定哪些家庭成员去做什么,以及回报每个家庭成员得到什么,谁做饭?谁洗衣服?而谁能在晚餐时多得一个甜筒?简而言之,家庭必须考虑每个成员的能力,努力和愿望,在各个成员中配置稀缺资源。 同样,一个社会也面临许多厥词,社会必须要一个人种粮,做衣……一旦社会分配人们去做各种工作,也该分配他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动量。 由于资源稀缺,社会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稀缺性(scarcity)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个社会也不能给每个人他们向往的最高水平生活。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字节的稀缺资源。 多数中,资源是由成千上万家庭和企业共同行为来配置的。 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去做出决策,他们工作多少,购买什么,储蓄多少,以及如何将这些储蓄用于投资。 经济学家还研究人们互相交易。例如,经济学家探讨一种物众多的买着与卖者如何共同决定这种物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量。最后经济学家的工作就是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长,找不到工作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及价格上升的速度。 而以上这只是经济学所研究的一种方面。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样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我们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之间取舍。 社会棉铃的另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和平等之间的。 效率(efficiency)是指实惠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平等(equity)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功公平的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配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时,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比如现在我们共同富裕这个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的分配经济福利政策。某些此类证词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而现在我国GDP数据如此好看就是块大蛋糕,而社会在于权衡取舍的天枰上就倾向于了效率,而稍稍忽视了平等。 另一方面,另一政策,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人士对政府给予比其他人更多的支持。虽然这些证词对于实现更大的平等有好处,但它一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需要的人时候,就减少了他们对于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的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 换句话说,当政府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的本身也就变小了。 或许,我单纯的认为,我们的社会将这两种政策换个位置,相同的权衡取舍,也许能取到更好的效果?去另一个角度增加蛋糕的大小,而我们不应该由于帮助了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那些成功的人。 所以说,认识到生活中的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在了解了他们所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篇二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分册》告诉我们,由于对于市场产品价格的话语权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要高于其边际收益,产生了超额垄断利润,这种利润是以抑制有效需求,减少社会福利、产生无谓损失为代价的,是一种市场不合意的行为。因此,一个讲公平负责任的政府应对于市场垄断进行必要的干预,维护公众利益,增进民众福祉。针对国内垄断行业目前存在的权责不清、企政不分、管理成本过高、名义亏损个人流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 心得体会)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07186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Reading experience of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经济学一直是我感兴趣的学科,大体是因为经济学可以让我清楚地看到一些社会现象的本质。经典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很多,如斯密的《国富论》,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等,但我想向大家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曾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书还未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本书特点鲜明,简明、有趣味、思路清晰且逻辑严谨,是一本绝对值得去细细品读的书!我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读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新鲜感。 通常认为,经济学是一门艰深的学科,常常需要运用大量深奥的数学知识,令人望而却步,但在读完本书后,却有了另一番感受。这主要因为曼昆从容易理解的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入手,循序渐进,旁征博引,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向读者展示经济学的无穷魅力。限于本人的专业知识与文字驾驭能力,就书中前三条基本原理浅显地谈谈我的一些读后体会。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书中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陌生,但能够时时做出正确取舍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这充分说明了取舍的痛苦,如何取舍,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曼昆在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被取舍中生活着。无论我们在找工作时,还是与他人合作时,甚至找女朋友时,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稀缺性资源,如高学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这样才可以发送有效的信号,才可以让他人权衡取舍时更多的考虑我们。当然,其信号的成本是昂贵的。 个人行为的取舍或许是简单的,当个人组成社会时,将会面临更多、更难的权衡取舍。对于社会,效率与公平永远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效率决定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匀时,就减少了人们做大蛋糕的热情,从而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

《新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

《新发展经济学》读书笔记 近期拜读了张培刚教授的《新发展经济学》一书,颇有感触,现将张培刚教授的学术和主要背景,《新发展经济学》一书的主要观点,以及个人的一点感悟付之于笔端。 一、张培刚教授简介 1913年7月,张培刚出生在有“将军县”之称的湖北省红安县。16岁,他成为武汉大学招入的唯一一个文科预科生。在以经济系第一的成绩毕业后,张培刚被选送至由陶孟和先生主持的前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后又拿下3年一次的庚款留美考试全国第一。 1941年前往哈佛大学学习。张培刚在哈佛大学所学的,是哈佛大学最好的专业——工商管理。通过3个学期的学习,他感到仅利于个人,却无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和农民困苦的现状,于是转到经济系,苦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如何走上工业化和民富国强的可行路径。他师从熊彼特、张伯伦、布莱克、汉森、厄谢尔、哈伯勒等大师,投入农业国家工业化的学术研究中。 1945年,张培刚在哈佛大学图书馆不到6平方米的空间里完成在世界经济学界具有拓荒意义的《农业与工业化》这部20多万字的英文论文。同年冬天,他仅用1个小时就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这之前,世界上尚无一本系统著作,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 1947年,张培刚的《农业与工业化》被哈佛大学授予经济学科最佳论文奖,并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科最高荣誉奖—“大卫·威尔士奖”。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年才设立,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的威尔士奖就是世界经济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这个荣誉,是哈佛大学建校800多年来,第一次颁给中国人,也是第一次颁给亚洲人。张培刚,用《农业与工业化》一文撬开了发展经济学的大门,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 1946年,时任哈佛大学经济系主任的张伯伦教授邀请张培刚留校任教。而一心想把理论付诸实践的张培刚坚持回国,回国后,他应母校——武汉大学邀请担任该校经济系主任。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随之,当代西方经济学说陆续、系统地被引进来,国人逐渐对发展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掀起一股学习和研究的热潮。然而此时的西方学术界,包括一些发展经济学的领军人物,却对这门学科的前景持悲观的看法,有学者提出,发展经济学"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甚至认为发展经济学快要"死亡"了。对此,张培刚根据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尚未发展起来的现状,张培刚认为发展经济学大有可为,并锐意创新,全面提出了创立新发展经济学的思想。

储层地质学读书报告

储层地质学读书报告 储层和封盖是形成油气田(藏)必要的条件之一,是控制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无论在勘探油气过程中,还是开发油气的过程中,石油地质学家和石油工程技术人员都十分关注储集层(体)的研究。为了寻找更多的大油气田,研究者们在不断的加速提高储集层地质学的理论认识和研究方法。近十年来储集层(体)的理论认识和研究方法得到迅速的发展。、近期国内外皆召开过专门的会议,探讨储集层地质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概括起来储集层地质学的发展有如下方面。 1储层地质学理论和内容方面 1.1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深部都找到了孔隙带 研究者们认为存在二种模式:一种是次生孔隙模式(Mctunna,1979) ;另一种是原生孔隙模式(S.Apixon,1989)。这个进展为勘探家们寻找油气指出了方向。这对从事储集层地质学的研究者提出了明确的研究任务:寻找深部的孔隙带。关于深部次生孔隙带,是根据在碎屑岩深部找到的孔隙带提出的。关于它的成因解释,已出现两种理论,一种是广泛运用的由Schmidt和McDonald(1979)提出的,认为深部次生孔隙带的出现是由于有机质尚烃类转化时,在成熟阶段出现的脱梭基作用放出大量的co2,形成弱酸性溶液发生溶解作用而成。这就是说在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中,势必发生溶解作用,产生次生孔隙。这些孔隙必将储存油气。另一种理论是被人们忽视的挪威学者Kmiit(1984)提出的,他根据大量的盆地计算,认为深部有机物质向烃类转化、脱梭基作用放出的CO:不足以形成巨大的次生孔隙带,相反是地下水淋滤作用的结果。关于这两种理论,通过我们的实践,实际都是存在的。运用这些理论,关键取决于研究地区的本身特征,不能简单套用。 1.2微孔是储集油气的一个重要的场所 国内外一些盆地(阿巴拉契盆地、落基山地区的尤莫塔盆地、加利福尼亚州的文图拉盆地、墨西哥湾第三系、西伯利亚盆地、厄瓜多尔;我国柴达木盆地、江汉盆地、东营凹陷、沾化凹陷等)中都发现了泥岩油气藏及工业性油气藏。自然其中部分是裂缝起着作用。而有一些油气藏,研究证明是微孔储油。其孔径达1 m左右。这为寻找油气又揭开了新的领域。但这方面的研究仅仅开始。除此之外,90年代不少资料证明,缝合线是一种有意义的储集空间。不仅为实际观察所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