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

(1)固态:其特点是。(2)液态:其特点是。(3)气态:其特点是。

2、物态变化

叫物态变化

不同物态对应的属性可用下表表示:

二、温度的测量

1、叫温度。

2、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t)

①、规定:把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等分就是。

②、单位:;单位符号。

③、读法:-37℃读作。

二、温度计

1、原理: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常用温度计的基本构造有;;。

3、常用温度计的类型

(1)实验用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量程大至是。

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①、使用前应先观察温度计的和。

②、温度计的要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

④、读数时,玻璃泡要,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

表面。

(2)寒暑表:量程是;分度值是。

(3)体温计:量程是;分度值是。使用方法(见课本)。

例1、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是;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乙温度计可能是。

例2、某温度计的示数为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体温分别为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测量结果分别为()

A、37℃和39℃

B、38℃和39℃

C、37℃和38℃

D、37℃和37℃

三、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态变成态叫熔化,该过程需要热物质从态变成态叫凝固,该过程需要热(2)熔点和凝固点

①、根据固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的不同,把固体分为和。

它们的区是。

②、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

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例3、下列哪组物质具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

A、食盐、玻璃、石英、海波

B、食盐、石英、水晶、铁

C、水晶、玻璃、松香、沥青

D、铁、冰、蜂蜡、沥青

(3)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

①、晶体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

AB段物质处于态,该过程要热量,

温度。 BC段表示过程,物质处

于态,该过程要热量,温

度。 CD段物质处于态,该过程要热量,温度。B点物质处于态,C点物质处于态。

从图中可看出,该晶体熔点是t

0,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

2

-t

1

)。

②、晶体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

EF段物质处于态,该过程要热量,温度。 FG段表示过程,物质处于态,该过程要热量,温度。GH段物质处于态,该过程要热量,温度。F点物质处于态,G点物质处于态。从图中可看出,该晶体凝固点是t

凝固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

2-t

1

)。

③、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注意:①、晶体熔化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物体需要不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②、物体间发生热传递必须要有温度差,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

热传递。

例4、如图,当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块的

温度为,冰块(“会”或“不会”)熔化。

例5、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例6、如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根据图象可知:

(1)和段物质处于固态。

(2)BC段表示过程,EF段表示

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物质处于

状态。

(3)该物质熔化过程用了分钟。

(4)该物质是。

例7、上物理复习课时,老师写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出的共同特是。

2、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态变成态叫汽化,该过程需要热。

物质从态变成态叫液化,该过程需要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㈠、蒸发:

①、蒸发是在温度下,在液体的同时发生的一种

的汽化现象。蒸发过程要热量。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例8、夏天扇扇子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A、扇来的风是凉的。 B扇来的风能使室内的温度降低。

C、扇来的风能很快把人体的温度传给周围空气。

D、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的蒸发,从而加快从人体吸热。

例9、密封着的一杯酒精,放在室内较长时间,杯内酒精的温度室温;若打开杯盖,酒精不断蒸发,则杯内酒精的温度室温。

例10、把一支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的示数()

A、不变

B、一直下降

C、一直升高

D、先下降后又升高

例11、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干湿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着,两个温度计示数不同,湿泡温度计的示数较,这是由于水在时要,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的温度越。

㈡、沸腾:

①、沸腾是在温度下,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一种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要热量,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叫。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②、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见课本)

例12、如图,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水的温度

为。水(填“会”或“不会”)沸腾。

(3)液化的两种方式:

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例13、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

液态氦的沸点是-269℃,利用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降低而分离出来的

顺序是 , , 。

例14、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后,

装在钢罐里的。

例15、南极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到-88.3℃,在那里用的是

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这是因

为 。

例16、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

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和 。

例17、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剥去包装纸,冰棒“冒气”,属于汽化现象

B 、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会“流汗”,属于液化现象

C 、冰棒放入杯中,杯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

D 、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例18、吉林著名的“引松入长”工程采用的管道输水,从节水角度看,

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 。

例19、采用“分馏法”可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这种办法

是根据 的道理设计出来的。

例20、用三支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甲苯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做测量

温度的实验,请你根据给出的熔点表和沸点表回答下列问题:

几种物质的熔点(℃) 几种物质的沸点(℃)

(1)、要测量萘的熔点,应选用 或 温度计。

(2)、我国北部地区的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52.3℃,在这样的地区,测气

温应用 或 温度计。

(3)、要测量锡的熔点,应用 温度计。

3、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升华,该过程要 热量。

(2)、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叫凝华,该过程要 热量。

例21、说明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过程。

①吃冰棒解热;②湿衣服晒干;③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④冰棒周围冒“白气”;⑤、烧开水时冒“白气”;

⑥夏天,自来水管壁会“出汗”;⑦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蒙上一层小水珠;⑧露的形成;⑨霜的形成;⑩干冰制冷;⑾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干;⑿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灯泡壁变黑;⒀放久的卫生球变小;⒁北方冬天室内玻璃窗的内表面会出现冰花。

例22、小雨家住在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住在他家,这激发了他探究城乡温差的原因,某星期天,他请一些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于中午同一时刻测出各测试点气温,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1)图中气温最低区域是;简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2)请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气温的办法:

例23、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不断把手伸进去一会儿又拿出来,手却没被烫伤,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

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

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较低

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热。

四、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1、自然界中云、雨、露、雾、雪、霜、冰雹的形成:

云:

雨:

露:

雾:

雪:

霜:

雨:

冰雹:

2、高压锅:

高压锅是利用的道理工作,提高了锅内的温度,从而使食物易熟。

3、电冰箱:

家用冰箱内的制冷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所用的制冷物质是用容易和并且在

时能大量吸热的物质。其中在冰箱箱体内,在冰箱箱体外。

4、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见课本P

21

例24、在晴朗的早晨,小明去上学的路上发现路边池塘的荷叶上有水珠,中午放学回家时,那些水珠又都不见了,你能说明水珠是怎么形成的,中午为什么又不见了吗?

例25、天气预报说北方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福建中南部地区将会有一场小雨,气象台这样说的理由是()

A、徘徊在本地区的暖湿气流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南下的冷空气液化形成降雨。

B、冷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徘徊在本地区的暖湿气流,液化后形成降雨。

C、冷空气把北方的降雨团吹到南方

D、该地区本来就要下雨,与冷空气的到来无关。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一、物体尺度及其测量

1、长度测量

长度测量是最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常用的还有;;;;;。

(2)、长度单位换算关系:

1m= km, 1m= dm, 1m= cm

1m= mm 1m= μm, 1m= nm (3)、面积和体积单位换算关系:

1m2= dm2= cm2= mm2;

1m3= dm3= cm3;

1L= mL= m3= dm3= cm3

1mL= cm3.

例1、在下列数据后填上适当的单位;

(1)张华同学身高16.5 ;

(2)硬币的厚度2.0 ;

(3)人的头发直径70 ;

(4)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 ;

(5)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应观察刻度尺的;;。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①刻度尺要与被测的一边,不能歪斜。

②零刻线磨损的尺子,可以从量起。

③使用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被测物体。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

⑤在读取数据时,应估读到。

例2、用刻度尺测出一支铅笔的长度为20.45cm,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例3、如图,用刻度尺测某一物体

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所测物体的长度

是,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读值是

例4、小明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4次,读数分别为25.79cm; 25.80cm;

25.81cm; 25.82cm,则该物理课本的长应为。

3、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1)、替代法:如用丝线等物绕住物体,然后量出线的长度L,L即是待测物的周长

(2)、累积法:先测出几个同类物的总量,再除以同类物的个数。

(3)、滚轮法:让滚轮沿曲线滚动,然后再用周长乘以圈数,即得出总行程

长度。

(4)、辅助法:用其他测量工具辅助测量,如用两块三角板和一直尺测硬币直径。

例5、

(1)如何测一枚硬币的直径?

(2)如何测细铁丝的直径?

(3)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

(4)如何测一个乒乓球的直径?

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一)、质量

1、定义:叫质量,它的符号是。

2、单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符号是;除此之外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t= kg 1kg= t

1g= kg 1kg= g

1mg= g= kg

例1、(1)大头针质量约为8.0×10-5kg= g= mg (2)鲸的质量是1.5×105= t

例2、3×107mg可能是()

A、一头象的质量

B、一个小学生的质量

C、一只兔子的质量

D、一只蚂蚁的质量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的变化而变化。

例3、一个铁块经下列变化后质量发生变化的有()

A、把它带到南极去

B、加热后熔化成铁水

C、把它压成铁片

D、锈蚀后剩下的铁块

4、质量的测量

(1)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来称质量。

(2)使用方法:

①放置:把天平放在台上,把游码放在处。

②调节:调节横梁右端的使指针指在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盘,用向盘加减砝码,并调节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④读数:物体的质量等于加上。

注意点:

①在调节天平平衡后的称量过程中,绝不能移动平衡螺母。

②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从质量大的砝码开始加起。

③若调节或称量时,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左右两边摆动的格数相等,也可认

为天平平衡。

例4、某同学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若右图是对天平进行横梁平衡调节时指针的指示

情况,接下去应进行的操作是。

(1)若该图是称量过程中指针的指示情况,当向右盘加

一最小砝码(5g)时,指针则偏向右边,那么为了使横梁平衡,应进行的操作是。

(3)若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物体质量为。

例5、某同学用已调好的天平称一铁块的质量,但他把铁块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天平平衡时,左盘砝码总质量是30g,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是0.6g,那么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例6、某同学用天平测一张邮票的质量,他的操作是:(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3)把一张邮票放在右盘,向左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使横梁平衡。(4)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是一张邮票的质量。

问:该同学操作步骤中有哪些错误,应如何改正?

(二)、密度

1、定义: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是。

2、公式:。对于公式,应从下列四个方面理解:

(1)对同种物质,它的密度是定值,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例如:一桶水和一杯水密度是相同的。因此不能说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2)对同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当ρ

一定时,m

1:m

2

=V

1

:V

2

(3)同的物质,在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与它的密

度成正比,即当V一定时,m

1:m

2

1

:ρ

2

(4)对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同时,密度大的体积小。物体的体积与密度

成反比。即当m一定时,V

1:V

2

2

:ρ

1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常用的还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例7、水的密度是,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一杯水喝去一半,剩下的水的密度为

质量为。

例8、如图,四只相同的杯子里,各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汽油、植物油和硫酸,则A是;B是;C是;D是。

例9、甲、乙两个金属块,体积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3∶4,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例10、一个能装下1kg水的瓶子,也能装下1kg的()

A、煤油

B、汽油

C、海水

D、酒精

4、密度知识的应用

(1)求质量:由ρ=m/v,利用m=ρv,可求m。

(2)求体积:由ρ=m/v,利用v=m/ρ,可求v。

(3)求密度:可用于鉴别物质。

例11、市场上出售的一中“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质量为4.6kg,则该调和油的密度为。

例12、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的质量为kg

其体积约为 m3。

例13、1m3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多大?

例14、某实心铜雕的质量为445kg,现需要用蜡将其复制成一样大小的蜡像,求需要多少千克蜡?

例15、一节油罐车,装满30m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30cm3的石油,称得质量为24.6g,求所装的石油的只质量。

例16、体积为30cm3,质量为89g的空心铜球,若在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多大?

例17、质量为200g的瓶子,盛满水的总质量是1.2kg,若用这个瓶盛满另一中液体,液体和瓶的总质量是13.8kg,求液体的密度。

例18、一只瓶子,装满水的质量为32g,装满酒精的质量为28g,求瓶子的质量和容积。

例19、一个小瓶装满水,总质量是88g,若在瓶中先装16g的砂粒,再装满水,总质量是94g,求砂粒的密度。

例20、现在,许多建筑普遍采用空心砖来砌墙壁,人们常用孔洞率来表示砖的空心体积占其外表总体积的比例,右图为我市某砖厂生产的一种规格为250mm×120mm×100mm的长方体空心砖,其孔洞率为30%,每块砖重42N,问:(1)该砖块的质量是多少?(g=9.8N/kg) (2)该砖块材料的密度为多大?(3)生产同种规格的砖块,一块空心砖要比一块实心砖节省多少千克材料?

例21、一天,小明看到煤气公司价格牌上,冬季55元/瓶,夏季51元/瓶。他寻思着,为什么夏季价格低?他查找了煤气资料:煤气冬季的密度为0.88×103kg/m3,夏季为0.8×103kg/m3,煤气瓶容积为0.015m3。通过计算发现夏季价格比冬季价格(高或低)。若两季价格一样,夏季价格应标为元/瓶。如果按质量计价,煤气价格应为元/kg。

例22、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节水型洁具逐渐进入百姓家庭,所谓节水型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以内的洁具,某家庭新安装了一套耗水量为5L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次耗水量为9L。问:(1)1t的水可供这套节水型洁具冲洗多少次?

(2)该家庭每月可节约用水多少kg?(设平均每天使用10次,每月30天)

(3)该家庭月初和月底的水表如图所示,则该家庭本月用水多少t?

实验:密度的测量

1、实验原理:根据ρ=m/v,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和。

2、实验器材:

3、量筒(或量杯)的使用:

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液体体积的仪器,

利用排液法也可以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使用

量筒测固体体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排液法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要使

被测固体不溶于液体,通常利用水,也

可以利用其他液体。

(2)往量筒中倒液体时,倒入的液体要适量,

不能少得淹不没固体,也不能多得溢出

量筒。

(3)如果被测固体是漂浮在液面上,可采取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把物体和重物用细线栓在一起,利用重物把固体浸没在液体中;二是用针压法,用一细针刺入物体,把物体压入水中。

例23、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

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乙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出余下的烧杯和盐水的质量。

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为什么?

例24、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求测出石蜡的密度,还要哪些辅助器材,简述实验步骤,并写出石蜡的密度计算式。

例25、给你一个玻璃瓶,一架天平(含砝码)足量的水和待测液体,你如何测出待测液体的密度?写出测量步骤和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例26、有一只玻璃杯、水和天平,怎样测出小石块的密度?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密度表达式。

例27、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入下表。

(1)把上表空格填写完整。

(2)比较1、2(或3、4)可得出结论。

(3)比较2、3可得出结论。

(4)比较1、4可得出结论。

三、新材料及其应用(见课本)

1、纳米材料

2、“绿色”能源

3、记忆合金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机械运动

1、物理学里把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我们在研究物体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要看是以另外哪个物体做参照物。

注意: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②、参照物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把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参照物

③、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

为参照物。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其结果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1、“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弛”这句话中,认为云向西行是以

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弛是以为参照物。

例2、“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的物理知识。

例3、在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内的宇航员以下列哪个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飞船

例4、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运用了物理学的原理,后一句选择的参照物是。

例5、观察如图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于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简单说明。

例6、黎明同学第一次乘火车旅行,他妈妈上车送行,正谈着,忽听到一声长鸣,黎明只见并列的另一辆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催妈妈快下车。他妈妈朝窗外站台看了一眼,又看了看表说:“别着急,我们的车还没开呢”,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3、匀速直线运动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在任何时刻的速度都相等

(2)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例7、一个运动物体,第1s内通过2m,第2s内也通过2m,则物体()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

1、速度

(1)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等于。

(3)公式:v= 。

(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常用的还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例8、单位换算:54km/h= m/s

8m/s= km/h

例9、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我们在观看百米赛跑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运动得快,这是用上述第种方法,而裁判员认定,到达终点计时少的运动员运动得快,这是采用上述第种方法。

例10、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0m/s。(1)鲸鱼的尾巴被鲨鱼咬一口后大约经过0.3s能感觉到被咬,那么这只鲸鱼的身长大约为m (2)身高1.75的小于在足球比赛中被对方球员踢到了脚,大约经过s 时间他能感觉到脚的疼痛。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是: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或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除于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

(2)公式:v=s/t。

例11、某同学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20km/h,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10km/h,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15km/h

B.30km/h

C.13.3km/h

D.10km/h

注意:平均速度不能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

例12、一辆摩托车做直线运动,第1s内走1m,第2s内走2m,第3s内走3m,则汽车在3s内的平均速度为。

例13、寓言《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出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快到终点,再追已来不及了,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例14、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cm 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m/s。

例15、为了研究苹果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频闪照相机对下落的苹果进行拍照,记录苹果下落时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由此看出苹果下落时做(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下述四个“速度—时间”图象能正确反映苹果下落的是。

3、实验:测平均速度(见课本)

例16、夏天的傍晚,小米为了驱蚊,点燃一盘蚊香,他琢磨着测量一下蚊香的燃烧速度,看看一的晚上点一盘蚊香够不够。

(1)写出他需要的实验器材;

(2)写出测量的步骤;

(3)蚊香燃烧速度的表达式。

三、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它的变形公式,对于S、V、t,只要任意知道其中的两个物理量,就可求出另一个物理量。

例17、2003年元月25日,50多年来首架飞临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客机飞经香港在上海浦东机场着陆后,载运200多名台商及眷属从上海飞经香港返回台北。如果飞机的平均飞行速度为500km/h,香港至台北760km,香港至上海1140km,上海至台北的直线距离为550km。问:

(1)飞机从上海飞经香港回到台北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如果台湾当局同意直航,飞机从上海直飞台北,可节约多长时间?

例18、一列长150m的列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桥,列车全部通过桥所用的时间为8min,求桥的长。

例19、一辆摩托车追赶在它前面2km处正以18km/h的速度同向行驶的自行车,若摩托车要在10min内追上自行车,则摩托车的速度至少应为多少?

例20、晓宇同学要乘火车从济南到北京,他从网上查到了济南到北京的路程是497km,经济南去北京的几辆特快列车的时刻表如下:

(1)这几辆特快列车中最快的是哪辆?它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几辆特快列车中,你认为从济南去北京乘哪辆最方便?

第四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由传播,包括,,,其中传播声音最快的是,传播声音最慢的是。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由传播。不能传声。

例1、某人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次声音,其中第一次是通过传来的,最后一次是通过传来的。

例2、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这现象表明。例3、如图所示,当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得越来越少时,

我们听见的铃声就会越来越小。当玻璃罩内接近真空时铃声将

几乎听不见,该实验表明。

例4、星期天,小明正在家中做作业,突然听到窗外有鼓声

传来,打开窗一看,原来是对面一家酒店正在举行开业典礼:

(1)鼓声是由产生的,通过传到小明

的耳朵里

(2)小明看到敲鼓者的动作与听到的鼓声不协调,这是由于;

(3)如果小明看到敲鼓者的动作与听到的鼓声相差0.2s,那么酒店离小明家 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6章知识点总复习.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 --6 章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用符号 m 表示。 1 纳米 =10-9 米 2、使刻度尺要注意观察它的 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读数时 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 3、长度测量 必须估读一位数字 ,要估读到 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若物体对齐最小刻度的 某一刻度,则 估读数为“ 0”。 测量结果由 数字和单位组成。 4、 测量值与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 时间测量工具 :钟表,实验室中用 停表 ,时间用字母 t 表示,单位:时( h )分( min ):秒( s )。 6、机械运动:物体的 位置发生变化 叫机械运动。 7、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选 地面为参照物。 8、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选参照物的方法: 若两个物体间 有位置变化 ,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 是运动的,若两个物体间 没有位置变化 ,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是 静止的。9、速度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匀速直线运动 是快慢和方向都不变 的运动。它在 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与 路程和时间 多少无关。 10、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11、速度的公式: v s ,v 表示速度 (m/s),s 表示路程 (m), t 表示时间 (s)。 t v s ,v 表示速度 (km/h ),s 表示路程 (km) ,t 表示时间 (h)。 t 速度主单位是米 /秒 (m/s),常用单位千米 /时(km/h ),1 m/s=3.6 km/h 。 求路程: s=vt ; 求时间: t s 1 km/h = 1 m/s v 3.6 12、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变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用 平均速度 描述物 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13、平均速度:用 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计算公式 v 平 s 总 t 总 饱含运动时间和停顿时间 . t 总 第二章声现象 1、声音产生:物体 振动 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立刻停止。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2、 声音传播 声音靠 介质 传播(介质:气体、液体、固体) ( V 固 >V 液>V 气 )真空 不能传声 . 3、通常听到的声音是从 空气 传入耳中,声音还可以通过头骨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方式叫 骨传导 。人通过 双耳效应 判断声源的方位。 4、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 ――声音的高低,发声体的振动 频率 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 ――声音的大小,发声体的 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 ――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由发声体 材料、结构 决定。 5、频率单位: 赫兹( Hz ),人听到声音频率范围: 20~ 20000Hz ,低于 20Hz 叫次声波 ,高于 20000Hz 叫超声波。 6、乐音:由物体 有规则振动 产生,是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复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值估读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和; 2.在测量时要进行,因此会产生,可减小误差。 3.时间测量工具常用,时间国际单位是。 4.物理学中把叫机械运动。 5.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一般也不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通常我们取地面为参照物。 6.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的常用单位有、。 7.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 (1)(2)。 8.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叫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中,我们用来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二章声现象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发声停止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声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15℃空气中 的声速是 m/s。 2、乐音特征有、、。声音的高低叫,声音的强弱叫,每个发声体独具有的声音的特征叫。 3、音调的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物理学里用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音调范围是。叫做超声波,叫做次声波。响度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有关。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来使声音更洪亮。 5、管乐器是靠发声的。长的空气柱产生( )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音。 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和。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性耳聋和性耳聋。 7、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 8、噪声是分贝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染一起,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四大公害,一些单位,噪声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害。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①;②;③。 9、声的作用包括和 10、根据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11、外科医生用超声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的性质。 第二章光现象 1.是光源。 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是m/s =km/s。光进入其他介质后,速度要变小,但在空气中减小得很少,所以一般认为光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速度是相等的。2.光年是单位,1光年= 千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 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 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 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 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及复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 册重点知识点及复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关系:1 m/s= km/h; 1 km/h= 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工具:、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练一练; 1,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 路段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1) AB40.0 2 __ BC___ ___ AC90.0 3 ___

(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数据记录及处理。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__ __(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是在做运动。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 _; (3)斜面底部用金属片挡住,其设置的目的是; (4)斜面选择的坡度不能过大,以免,也不能过小,以免。 (5)实验需要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计时,会使所测AC段平均速度偏。 2, 24、一列火车以54km/h的速度通过一座桥用了1.5min。已知火车长 150m。桥长为多少?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 明。振动的物体叫。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 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 > > > ,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 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六章参考之前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考点及知识点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三、声速 (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2)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考点四、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误区警示:人们常根据声音来判定发声体有没有问题,如挑碗时用小石块敲一下来听声音,人们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但主要依据是音调。

考点五、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1)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联系: (2)等级和危害: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dB”表示,人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是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 dB,超过50 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突然暴露在150 dB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会完全失去听力。 (3)噪声的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止噪声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考点六、听不到的声音 由于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音。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考点七、声音的利用 声音在社会、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类 第一节:温度计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 0℃: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的温度为0摄氏度 100℃: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的种类:(如图甲、乙、丙。) 4.温度计的使用:①量程②分度值 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1节温度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a)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b)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 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c)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 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 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读数准确。 二、重、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

(一)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 1.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用手拿温度表的一端,可以避免手的温度影响表内液体的胀缩。如果温度 表的玻璃泡碰到容器的底或壁,测定的便不是水的温度;如果不等温度表内液柱停止升降就读数,或读数时拿出水面,所读的都不是水的真正温度。) 注意:在测温前千万不要甩( 二)临时测定室内外的温度时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端,等温度计内的液柱停止升降时,再读数; 2.读数时,视线也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3.如果长期测定室外的温度,要把温度计挂在背阴通风的地方。 四、知识拓展 ◇热力学温度:宇宙中温度的下限是—273℃,被叫做绝对零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K),所以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73K,沸水的温度为373K。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 体 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 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1)温度计除了可以测量温度外,有无其它用途?(做热敏报警器、制成工艺品等) (2)我们所学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性质制成的,那么,用其它原理能否制成温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试卷 一、选择题 1、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2.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1次的频率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用小锤敲音叉,音叉发生256Hz的振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只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所以丙是声源,其他不是声源 B.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和丙是声源,我们能看见振动或听到声音;乙不是声源,因为我们既看不见振动,也听不到声音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音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俗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5.潜望镜观察的像是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 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猴子看见水中的“月亮”,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B.利用照相机照相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C.幻灯机投影灯片时,银幕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焦距 D.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等于10cm。 8.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如图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A. B. C. D. 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 迎面走来的行人 B. 小红骑的自行车 C. 路旁的树木 D. 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3.娄底市的部分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风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 以电梯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下运动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向上运动的 D. 不论以什么为参照物,电梯都是运动的 4.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高成绩时,应选取的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A. 分度值是1cm的15m皮尺 B. 分度值是1mm的1.5m钢卷尺 C. 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D. 自制一根分度值是1cm的硬杆尺 5.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A. 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 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 课桌长4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 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6.卫星绕地球运行时的运动可看做是绕地心的匀速圆周运动,即相等时间内通过圆弧长度相等的运动,卫星绕地球完整一周所用时间叫做运行周期T.如图所示,A、B分别为地球人造卫星,周期分别为T1和T2(T1>T2),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O、B、A在同一直线上),O为地球中心,则A、B两卫星再一次相距最近至少需要经过的时间为() A. T1﹣T2 B. C. D. 7.小明和小红都骑车从家到学校,小明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小红骑车的平均速度是6m/s,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时候小明骑车都比小红慢 B. 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远 C. 小明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比小红到学校所用的时间长 D. 小明从家到学校所走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比小红的小 8.仔细观察图片,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刻度尺测量长度 B. 读取量筒示数

初二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初二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 振幅、距离、分散水准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 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 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 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 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 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 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 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相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 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 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 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计划

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计划 期末复习时间大约2周时间,每周3节课,大概有9节课,八年级物理总共六章,26小节。复习时间还算比较匆忙。为了在期末复习时避免无效信息的重复传授、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的成绩,特制定复习方案: 一、复习目的: 1、查缺补漏,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 2、强化作图、计算题的规范训练 3、加强实验探究的练习。进行答题思路点拨、语言表述等集中训练。 3、利用综合练习题,进行整体训练。培养学生物理答题技巧。 二、复习方案 期末复习分三部分: 1、按章节对基础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根据测试题找出学生得分率较低的题,分析得分低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设计针对性练习) 2、按专题进行复习。作图、计算、简答、实验综合。以学案的形式,对专项知识进行总结。强化作图和计算题答题的规范性,对实验探究题加强答题思路和语言表述进行指导和集中训练。

3、综合复习。经综合试卷的形式进行整体训练,培养学生的答题技能。 三、重点知识梳理 (一)基础知识 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估测、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测量平均速度、速度计算。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声控制(用一节课梳理完两章内容) 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计的使用、固体熔化实验、水沸腾实验、汽化和液化、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各种物态变化的实例。 第四章:光现象----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实验、反射种类、平面镜成像、面镜的种类和应用、折射现象、红外线和紫外线。(用一节课梳理完两章内容)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三条特殊光线及作图、实像和虚像、凸透镜成像实验、近视眼和远视眼、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天平的使用、密度概念理解、密度计算、测量物质密度实验。(用一节课梳理完两章内容)(二)专项知识 1、画图题: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透镜。 2、计算题:速度、密度 3、简答题:物态变化、光现象和透镜、密度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第一部分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真空不能传声。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 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0.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word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强化训练练习题

一、时间的估测 1.下面各事件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钟的是() A.人的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脉跳动一次 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打一次哈欠 2.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均为() A.0.5s B.2s C.3s D.5s 3.下列时间段与1min最接近的是() A.百米赛跑所用的时间 B.成年人吃一顿饭的时间 C.步行80 m所用的时间 D.正常人呼吸一次的时间 4.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下列哪项运动是不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 A.人的脉搏 B.日出日落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人的生长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min时间只能读50个字 B.健康人的脉搏,1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min 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m 6.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7.小黄测得自己每分种的脉动次数为70次,他用脉搏作为计时工具,测得从跑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的脉动次数是140 次,则他用的时间约为秒. 二、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 A.日 B.小时 C.分 D.秒 2.走时准确的指针式手表的秒针,一昼夜内秒针转过的圈数是() A.24 B.1440 C.86400 D.43200 3.下列专门用来测定时间间隔的工具是() A.钟 B.表 C.停表 D.闹钟 4.一个石英钟的分针转1圈,则它的秒针转() A.5圈 B.60圈 C.100圈 D.3600圈 5.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我们称为() A.一夜 B.一月 C.一天 D.一星期 6.如图所示的秒表记录的时间是() A.2min10s B.34s C.1min34s D.4min1s 7.根据图,不用测算而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长度 B.速度 C.质量 D.时间间隔 8.如图所示的工具中,不能用来测量时间的是() A. B. C. D. 10.生活中的机械摆钟,都是根据其摆完成一次摆动的相等的原理制成的. 11.小刚从广州到深圳,乘座上午10时30分的汽车从广州准时出发,到深圳是上午12时42分,那么他所用的时间是 h= min.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 (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 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 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 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初二物理上学期总复习教案(DOC)

初二物理上学期复习教案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若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t 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 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

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v s = s 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 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 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_____的,这是以________ 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________的,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2.一只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 内通过的路程 是5m ,则它通过20m 路程后的速度是________m/s 。 3.作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 内通过的路程是20m ,接下来的15s 时间内作速度为5m/s 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 这20s 时间内作的是_______运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m/s ,合___________km/h 。 4.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 .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C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 .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3m 1mm=10-3m 1d m=0.1m 1μm =10-6m 1cm=10-2m 1nm=10-9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注意: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 B、测量时的方法: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 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会放)。 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读)。 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会记)。 4、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0.01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图1)(图2)(图3) 5.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的直径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6、时间的测量: ①: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②: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秒(S) 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 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学习一本功课最基础的就是有一个充足的睡眠和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有了这两样才能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与复习!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

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