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正文1:施小惩罚,收大效果

正文1:施小惩罚,收大效果

正文1:施小惩罚,收大效果
正文1:施小惩罚,收大效果

施小惩罚,收大效果

摘要:现时,成功教育、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大行其道,惩罚教育仿佛已无立锥之地。却不知完整的教育必须包括惩罚教育。本文从辨清惩罚教育本质、认清惩罚教育重要性、艺术施行惩罚教育三方面进行阐述,只为陈一己之见,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惩罚教育本质重要性艺术地惩罚

在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激励教育”的东风劲吹,惩罚教育作为管理学生的一种正当有效的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部分教育工作者谈“罚色变。在“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坏孩子是‘嫌’出来的。”“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在对赏识教育大加赞赏的同时,却对惩罚教育投去了批评、责难的目光。笔者认为通过赏识、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在迎向成功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固然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但采取适当惩罚的方式,及时有效地遏制、纠正学生错误行为的蔓延,同样十分重要。当前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导致其规则意识淡薄,责任感缺失,甚至有些学生犯了错误还意识不到自己的思想偏差和行为不妥,这时如果不给予学生适当的惩罚,他们就无法产生正确的认识也就无法改正错误。

再尊贵的花苗也需要园丁修剪枝叶,我们又怎能不适当使用惩罚而让孩子了解错综复杂的社会呢?如果只是“一边倒”地把教育行为异化为赏识和激励,实质是对人本教育的背离。教育离不开赏识,也离不开惩罚。合理的惩罚是一种教育策略,教师应该有惩罚权,也应该合理运用惩罚权。作为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该如何去施行艺术的小惩罚,以获取最大化的效果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一、辨清惩罚教育本质

既然要艺术地施行惩罚教育,那么我们就应该先明确什么是惩罚教育。心理学上给惩罚的定义是:当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以后,随即呈现一个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之为惩罚。惩罚教育就是对违纪学生心理或生理实施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少或遏制不良思想行为的再次出现,是一种强制性的纠正和规范行为的措施。

这里要明确的是,惩罚跟体罚(变相体罚)、心理虐待等不同。现在有很多人存在着一个误解,认为“惩罚=体罚”。体罚是对学生给予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它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即“体”罚和“心”罚(心理虐待)。体罚是我国现行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而惩罚以“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它的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后果上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其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是否伤害被罚者的身心健康。

惩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它的出发点是爱,不是为惩罚而惩罚。我们教师在施行惩罚教育时应以师爱为基础,以尊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为支点,以规章制度为准绳,以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重点,以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为终极目标。马卡连柯曾指出:“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

务。”由此可见,惩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了它,教育这条长链便会脱节。

二、认识惩罚教育重要性

教师要巧妙地施行惩罚教育,始终把惩罚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就必须认识到惩罚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树立对自己言行负责的观念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正常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就必须承担因自己的错误所带来的各种后果。严格地说,一个不懂得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还不能算作一个正式的社会人。作为教育机构,学校对培养学生树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观念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也是教师的责任。

(二)促进学生坚强性格和抗挫折能力的形成

施行惩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和承受挫折、委屈的能力。人活在社会上,不可能不经风雨,不经历挫折,生活不可能永远都对你微笑,如果一点小委屈都承受不了,怎么去经历以后的大风大浪?承受得起批评、指责、委屈和苦难也是一种素质。施行惩罚教育,有利于孩子们从小就学会坚强。孩子们一遇到什么问题,家长马上就出面揽着,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温室里面的花朵”。作为一个老师,如果他教出来的学生成绩很好,但心理素质脆弱,这也是教育的失败。

(三)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园丁的主要工作是为花草树木修枝剪叶,使之成材,而在修枝剪叶时,幼苗定然要承受一定的痛苦,这一点,园丁心里是清楚的。园丁之所以决心这样做,因为他懂得自己如此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幼苗更好地生长、成材。许多人把教师比做园丁是因为教师是在给学生修枝剪叶,剔除成长过程中的某些不良习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惩罚,是不姑息学生所犯错误,否则它就会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之难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关于对孩子的惩罚教育记载了这么一个事例:美国的婴儿如果抓父母的眼睛或扯父母的头发,父母就会说:“不,这样会伤害到爸爸、妈妈。”把孩子暂时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父母暂时离开孩子的视线,给孩子一点惩罚,让孩子有所意识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并慢慢改正。

综上所述,惩罚教育在让学生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无法替代的。

三、艺术施行惩罚教育

惩罚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它会起到激励性的作用,可以改变一个人,益其一生;用得不好,会伤及一个人的自尊心,令人消沉,一蹶不振,产生“破罐子破摔”心态,误其一生。要想让惩罚教育收到良好效果,务必让惩罚变得艺术些,再艺术些,让惩罚如春风化雨般,不着痕迹地遏止、纠正学生的错误。那么,我们该如何艺术地施行惩罚教育呢?笔者认为,不妨做到以下几点:(一)惩罚教育,爱心先行

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钟梁先生曾说:教育成功的秘诀——爱心。惩罚的根本宗旨在于“治病救人”,其出发点和终结点都应出于爱。当教师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切记要心存有爱。罚以爱为中心,它不是讽刺、挖苦,让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它犹如春风,催人奋进,它要求以情动人;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罚得无奈,老师也正为他着急、不安、难过。罚不仅仅是指出不足,更要给学生以希望,

应该避免说这样的话:“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对你缺少信心……”这些话犹如利剑,会刺伤学生的自信心。罚中要多这样的勉励和期望:“努力一下,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你能改正,老师相信你……”这些话能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振奋精神,激发自尊自强,奋发向上的情感。罚的目的是为了矫治学生的缺点错误,而不能打击,甚至是伤害学生的自尊。

(二)惩罚教育,有理有据

如果迫不得已要对学生施行惩罚时,一定要有理有据,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真的是犯了错误,呈出他犯错误的证据,而且要让他清楚,自己该为这个错误负上责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犯错时,其内心会自然产生一种准备接受惩罚的心态——我不对,我甘愿受罚。这种心态,往往是实施惩罚教育的绝好时机,此时明白的道理往往会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三)惩罚教育,注意方式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三思而后罚”,同时更应该精心设计处罚方式。要做到罚之有方。古人云:“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惩罚一定要讲究艺术,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公正无私,奖惩结合。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十分讲究惩罚的艺术,他规定了五种惩罚方式:唱歌、做好事、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写个人“法院”审判程序等。这些惩罚方式无一不是教育家们精心设计的结果。它所起的作用比简单粗暴的罚抄罚跑罚打扫卫生要有成效得多。

(四)惩罚教育,因人而异

惩罚教育是一门艺术,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要求其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按常理来说,简单粗暴的方法难以奏效,所以惩罚的前提是老师必须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胆子小,耐挫能力相对弱些,惩罚应轻些,言语措词上讲究些,并随时根据教育对象的情绪的变化及时调整惩罚的“度”。一般而言,对于外向,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惩罚可略微重些。

当然,充满睿智的惩罚是其最高层次了。惩罚决不是简单粗暴地“暴打一顿”,如果我们能在不伤及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人格,艺术地实施惩罚教育,因人而异地适时适度的实施惩罚教育,那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惩罚教育,因事而异

教育惩罚要因事而异。根据错误的性质或所犯事情的大小采用不同的惩罚。惩罚的度与错误的严重程度相适应,让学生在承受惩罚时也能明白所犯错误的严重程度。否则,惩罚过轻会让学生误认为犯错误无所谓,惩罚过重则易伤害学生的自尊,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一旦惩罚不当。可能会在学生原有错误的基础上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无法挽回。

(六)惩罚教育,有度可量

惩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凡事都有一个“度”,把握好惩罚的度至关重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学生是人,只有我们的惩罚合情合理,轻重有度,孩子才会心悦诚服,真正改正错误。

有些家长平素很少关心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更不对头,孩子犯了错误,轻则冷嘲热讽、骂声一片,重则罚跪罚站甚至开打,从来不会耐心倾听和告诉孩子该如何去改正错误。这种教育方法往往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很明显,这些家长没有掌握惩罚的度,惩罚变成了心理虐待,变成了体罚,使孩子们身心皆受重创,伤口难以愈合。

作为教师,不能像某些家长那样,我们一定要知道,惩罚是在关爱的前提下

教育学生的方法,一定要适度处理,不可感情用事。否则带来严重后果,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七)惩罚教育,善于善后

对学生处于一定惩罚之后,教师不能马上丢手不管。要继续跟进,看被罚者是否心悦诚服地受罚;看惩罚是否起到效果,受罚者是否已经改正之前的错误;看受罚者过几天后是否会出现反弹,出现类似的错误。只有这样,我们的惩罚才能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

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语出惊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何尝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多少年来压在心里一直想说而又不敢说的一句话呢?事实上,在充分尊重与信任学生的前提下,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罚,则会与成功教育、赏识教育一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同时,我们要紧记,惩罚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作家毕淑敏曾说:“教师不慎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是难以用时间的橡皮擦去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惩罚的艺术,让教育惩罚像春雨,既滋润枝叶,又不伤根系,让“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惩罚教育合情合法,有理有度,真正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龙永干.惩罚何妨艺术些【J】师道,2005.12.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

【3】李虹.对儿童的惩罚【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3).

【4】王呈祥.表扬与批评的外显意叉、内隐意叉及其对学生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1,(2).

形容惩罚的句子说说心情

形容惩罚的句子说说心情 1.每经历一次惩罚后,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都会得到深刻的教训,使自己铭记在心,才会保证自己从错误中清醒过来,笔直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2.有失才有得,经历了错误,才知道正确,然而在其中充当媒介的,是一次次犯错之后受到的惩罚。 3.美貌是上帝赐给女人最好的礼物,不对,是惩罚男人最厉害的武器,男人徘徊在女人的美貌给我们的震撼和能谈笑风生的才女,带给我们的愉悦中,女人唯一记得的是,那个对你不好的有钱的男人曾经是用钱这样地对你好过。 4.当你忍不住生气了,那是你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当你感觉很烦燥,那是你与你自己过不去;当你做过后马上感觉后悔了,那是你在摧残自己;当你感觉很孤独,那是你用自制的枷锁禁锢自己;当你感觉很自卑,那是你用别人的长处抵毁你自己。莫让坏心情干扰自己,出去走走放飞心情,你会抛却一切不如意。 5.不给予惩罚,就没有成绩;不给予苦难,就不懂甘甜,惩罚是金。

6.人生是一个大舞台,当我们在舞台上不停挪步,探寻那个最佳位置时,不可避免的,会时不时跳离自己的舞台,找不到方向。这时,我们就需要一条鞭子,把我们驱赶回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条鞭子,正是惩罚。 7.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创造一番风采,不但要走自己的路,还需要明确自己的缺憾,虚心接受必要的惩罚和指导。 8.女人不要用男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伤人不到,反而伤了自己。男人也不要总拿别人的一个错误反反复复的惩罚,因为再深的爱,也会被磨灭。与其因为爱而相互惩罚,还不如因为爱而相互宽恕。——陆琪 9.凡事都要受到惩罚才可以提高自己。 10.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忧虑,是用虚拟的风险惊吓自己;孤独,是用自制的牢房禁锢自己;自卑,是用别人的长处抵毁自己。摒弃这些,你就会轻松许多 11.惩罚是金,可以让人在骄傲自满之后,清楚地认识自己虚心地向他人学习;惩罚是金,可以让人在错过之后,真切地认识到原来事物的可贵,并珍惜现在的拥有;惩罚是金,可以让人在马虎浮躁之后,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并认真加以改正。

10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惩罚

10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惩罚 10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惩罚在大部分国家,肉体惩罚已经成为过去式了,但是有些地区,如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c),仍在频繁使用这些残忍的身体惩罚。几天前有则新闻报道称:沙特阿拉伯的印度仆人被砍断了一只手。使用身体惩罚并不是剥夺受刑者的自由,而是让受刑者在身体上感到痛苦,并令其残疾,这种惩罚方式现在基本消失在人们的视眼中了,但有些社会黑暗地区仍然热衷于此种刑罚。贯穿人类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令人最痛苦的刑罚。以下就是历史中一些最残酷的刑罚。10.足枷式脚链历史早期,人们喜欢对犯人进行公开羞辱,使用某些特定的刑具羞辱犯人,贬低其社会地位。足枷式脚链跟戴在脚踝上的脚链很像,不同的是,足枷式脚链是由固态钢做成的,行刑时,让犯人戴上脚链,再将其倒立绑在柱子上。 为了进一步羞辱犯人,行刑时犯人必须光脚,代表犯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这种身体惩罚过去在英国和美国的殖民地最受欢迎。后来,大西洋上的奴隶贩运也用过足枷式脚链,尤其是一些比较强壮的奴隶,整个运输过程中都会用足枷式脚链捆住双脚。9.马桶椅和浸水椅多数情况下,社会底层人民会成为残酷刑罚的牺牲品。在过去,女人遭受了各种残忍的刑罚,其中就包括马桶椅和浸水椅

(Cucking&Ducking Stool)。马桶椅和浸水椅作为另一种公开羞辱的刑罚方式,最早可追溯到13世纪。其中大部分都是用来惩罚顶嘴、骂人的泼妇,或者就只是男人觉得脾气不好的妇女。 这种椅子跟跷跷板相似,首先把受刑者绑在椅子上,然后抬高椅子,把人同椅子一起浸入冷水中,这是为了冷化受刑者身上过高的温度。后来,到中世纪时,人们使用浸水椅来判断该妇女是否是女巫。妇女受到指控,就会用绳子把腰绑住,扔到河流里或池塘中。如果该妇女浮在水面上,那她就是有罪的女巫,跟邪恶有关。如果她沉入水底,就代表她是无罪的。8.毒舌钩另一个惩罚妇女身体的恐怖刑罚叫毒舌钩。它和马桶椅与浸水椅一样,也是用来惩罚那些粗鲁、爱唠叨、喜欢传播谣言的英国妇女。行刑时,用一块尖的金属板将受刑者的整个头颅都罩住,或者是将一块扁平的铁舌头塞入口中,让犯人无法说话或发出尖锐的惨叫。 为了进一步羞辱犯人,人们会把妇女绑在标杆上,或者推着她绕着小镇游行。这时候,妇女会被系在公共广场的柱子上。她们也会经常遭受毒打,身上会被涂上粪便和尿液。更严重的是,有时她们身上还会遭受到致命的伤害,尤其是胸部和阴部。7. 枷锁示众公开羞辱犯人是早期的一种刑罚主题,颈手枷是一个木制或铁制的框架,行刑时,用它将犯人的头和手一起锁在一根直杆上。17世纪到19世纪早期,人们就用

惩罚之后作文范文

惩罚之后作文范文 妈妈这才展开笑容,自从这次“惩罚”之后,我在也没有做过任何过分的错事!因为,妈妈的爱,妈妈的那几鞭子,已刻在了我的心扉!以下内容是为您精心的惩罚之后作文,欢迎参考! 今天中午,我被老师惩罚了。不过,我罪有应得,一点也不值得同情。 中午吃完饭,见到教室里只有三个人,而后面的顾龙煜也快来了,便招呼人赶紧关上了门,不让他进来。看他在外面焦急万分的样子,我们开心得哈哈大笑,然后打开门,让他先进来,再等下一个倒霉的家伙。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玩得不亦乐乎。 这时候,冯子怡来了,她在门外大声叫喊着开门,又走到前门,看看能不能进来。 可是,前门立刻被封锁了。她走前门,我们开后门;她冲到后门,我们关上后门,打开前门。每个想要进来的人,只要走她相反的一个门,我们就一定会开门,因为大家约好了:只关冯子怡。看着她来回奔跑就是进不了教室的着急样子,我们在偷偷乐! 不一会儿,老师来了,而冯子怡还在门外,于是,我就惨了。 老师一个一个寻问,而我也不想撒谎(会被拆穿的),然后就被老师打入了“黑名单”,最后老师宣布:周江育靠墙站5分钟;我和张育嘉各开关门100次;严于枫开关门200次! 别急,事情还没完呢。等我们受完了罚,严宇枫却不干了。他把白的说成黑的,非说自己是开门的。老师就问我:“严宇枫参与了

没有?”“有!”我略加思考,肯定地回答。老师又说:“好,我相信你!” 于是,严宇枫只好乖乖受罚,只是一个下午也没有理过我,一句话都不说,像个木头人似的。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后悔呀!!! 五年级余老师班上有个小淘气,调皮捣蛋不说,还不爱完成作业,不管余老师怎么劝导他都我行我素,余老师对此伤透了脑筋。 这一天于小不但没完成家庭作业,还在课堂上大声喧哗,余老师被他气的满脸通红。刚想责罚他时,于小看了余老师一眼,四目相对的时候,余老师发现孩子的眼中明显充满着不屑。好像在说:“切!你除了罚我出去站着,还能有什么办法,出去罚站更好……” 余老师忍下了怒火,陷入了深思,半晌后他说道:“于小同学请你上讲台上来。” 于小慢悠悠神情极度傲慢的走上讲台,一上台就冲着同学们做鬼脸,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课堂立刻乱成了一团。 余老师不怒反笑,乐呵呵地说:“鉴于于小同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特批他做一个月的班长,主管课堂纪律和帮助老师检查家庭作业。”说完带头鼓起掌来,淅淅沥沥的只有几位同学鼓着掌,不过眼睛里对于小全是嘲笑。更多同学交头接耳,对老师这一决定很不满。甚至有些同学指出,他都不完成作业,怎么检查我们的。 余老师阻止了同学们的议论,意味深长地说:“同学们安静,我相信于小同学一定能做好一个月的班长。”

关于惩罚的作文

关于惩罚的作文 篇一:惩罚大地剧烈地抖动着,高耸的楼房开始崩塌,崩塌时的灰尘笼罩着整座城市,人们惊恐万分。“快逃呐!”惊慌的人群如鸟兽般四散而逃,“是地震!但不用惊慌,赶紧找一块空地就好!”一名外貌好似博士的人慢条斯里地说道。“不,不……是地震。”一位老者用颤抖的音调回答了他,“地球正在脱离它的轨道,将会离开太陽系,到时候,没有人能活下来的!谁也无法逃离这场深筑于血脉之中的罪孽!”那名老者说的话,成为了这个世界最后的一句。深邃寂静的宇宙中,一枚蓝色的陨星,打破了它的寂寥。伊尔丝揉了揉眼睛,在狱门口开始了她的春秋大梦。伊尔丝是个战斗力极强的女神,曾带领过无数勇猛的军队保卫过神殿,得到神王的重用,可惜,好景不长,神殿就很快和平了下来。军队不需要她的带领,于是,她便被派来看守天狱,这是个苦差事,必须随时绷紧了神经。开始时还好,但过了一段时间,她就支撑不住了。这天,她趁着四下无人,偷偷地闲了一下。醒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身上是重重的枷锁,面前是威严的天帝,正用愤怒的目光俯视着她,“伊尔丝!这次,因为你的失职,有多少犯人逃了出去,那些可都是重犯!现在,你将成为宇宙之子,承受世界上最高的刑罚!”伊尔丝低下了头,不语,只是默默地等待着她的刑罚。她思考着,那种最高的刑罚,是终日被烈火焚烧,还是永远地被禁锢在寒冰中?她的心中涌动着不安,可未等她思索完毕,自己就成为了粉末,孤单地飘荡在一个黑色的空间中,身旁是一颗巨大明亮的星,它吞吐着灼热的火焰,似乎随时都可以把自己吞噬,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最后刑罚。但她想错了,这不是她的惩罚。她不断地聚合散开,渐渐形成了一个流淌着蓝色液体的球状物,她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上,似乎有什么生命体在繁衍生息,在她的身体上过着欢娱的生活。日子如水一般流过,在她的身体上,有过长长毛发的大象,也有过巨大无比的恐龙,她感到快乐极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刑罚,而是一种享受。而她,错了,这只不过是惩罚之前的一点点甜头。一个叫“人”的物种,降临了这个世界,起初,她认为这种生物很有趣,他们的情绪千变万化,或一会儿大统天下,或一会儿焚书坑儒,最奇妙的是,他们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送给了她一条用石头组成的项链,她喜爱极了,把这条项链叫做万里长城。日子过了几千年,人们开始了工业革命,她的惩罚,终于降临了。黑烟从高高的烟囱中吐出,染黑了她美丽的纱衣,她想想,也算了,换了颜色也没什么的,可后来,就再也无法成为“想想就算了”的事了。生长在她身上的树木被不断砍伐,绿绿的衬衣开始泛出黄斑,最后完全变成了沙一般的颜色。海洋亦或是被垃圾污染,亦或是被土壤填满。她愤怒了,用地震和火山喷发惩罚着人类,而人类却不丝毫悔过,更是因为自然灾害变本加厉。她痛苦极了。工业磨着她的皮肤,她剧痛无比;石油流淌入她的血液,使她总是抽搐着,但却无法更换她的血液。黑烟呛得她泪流满面,黄沙迷了她的双眼……她终于领略到了那种惩罚,无比痛苦,她惧怕,她想早日逃离这折磨。她的愿望实现了,她的无力使她无法再在轨道上运转下去,她带着这个星球的生物,坠入了深渊。终于解脱了,她万分激动,可她却无法流出激动的泪水。她摸了摸

对公平正义的一点感悟

对公平正义的一点感悟 09中医卢幼然暑假社会实践在学院的安排下,我们来到了承载着我们很多梦想的地方。虽然此时此刻的我们还没有能力去当大夫,但是这个能进入北京中医医院体会和实践的机会可谓是难能可贵的。指导我这十天实践的是特需药房的一位老师傅,他在中医院已经很多年头了,识别药材的精准,分药的准确,甚至是脸上的皱纹,都印证了这位老师傅在这里工作的岁月。我们知道这位师傅是特需药房的领导也是这里资格最老的党员。我很好奇的问过老师傅,老党员在医药岗位上领导新人,栽培下一代有什么不同。原本以为老师傅会长篇大论,但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傅说就是无论何时,无论对待谁,无论有何种利益,就是要做到这四个字“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从初中政治或者是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就从老师那里知道要做到公平正义,可是却一直没深入思考,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者有什么不同呢?老师傅的四个字,让我思索很久。 很多先进个人对公平正义的解释是认为它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取向。的确,人类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私有制剥削和压迫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极大的不平等。作为还在校园阶段的我,还处在一个单纯的环境里,可能很少去体会到来自社会的这种不平等。就今天充满压力的社会,贫富差距,打工子弟这些字眼都显得格外的刺耳。人们总是充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期待和设计,贯穿着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追求。但有时候却事与愿违,由于历史和阶级的限制,往往这种美好的向往变成了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大二的马哲课本上,我看到马克思的观点,他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指明社会不公的根源在于建立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制度。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看到这句名言时,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实,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一项奋斗目标。学过近代史的我们都知道,从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再到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是为了最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建设也都包含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不得不说,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之中。后来,江泽民同志也强调了要把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作为涉及全社会的重要战略问题加以解决。我们更加熟悉的是,胡锦涛总书记的和谐社会,这个和谐社会中明确把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老师傅几十年的党龄,给我启发的虽然仅有这四个字“公平正义”,却承载着岁月中参透的道理。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深信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那种人与人平等,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的日子不会久远。“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也会到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定能看到公平正义的社会!

惩罚后的反思

惩罚后的反思 上一周处罚了两位学生,拿这个案例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们学校从五月一号到十月一号中午都要进行午睡,趴在桌子上的那种,时长一个半小时,虽然时间不长,但管理还是比较规范,凡是在午睡期间干除睡觉外的其他事情都要被扣分。由于是七年级刚进校的小孩子,在第一天午睡前我还特意强调睡觉一定要认真,即使睡不着也要趴在桌子上,不要影响其他同学。 我班两位同学在午睡第二天就因为不认真而被公布在学校公布栏,也有可能没有听到新的规定。我当时正在外面,非常气愤,正好这两位同学开学以来纪律观念不是很强,时常会犯点小错误,所以我决定惩罚一下他们,决定当天就让他们的留校,将午睡补上,请他们家长把他们接回去。 一位家长很配合,没有说什么。另外一位家长正好准备过来接孩子。可能心里想着自己孩子刚升入初中,过来了解一下情况,准备接回去一家人享受一顿有天伦之乐的晚餐。谁知道班主任一个电话打过来,全家人如浇了一盆凉水,气氛立刻变得凝重起来。 父亲打电话向我求情,看我能不能给孩子一个机会,批评批评他就算了。但我当时确实想好了要给他们一个惩罚,狠下心来想给她们留个记性,所以没有答应那位父亲。 我跟家长说,您千万不要向我求情。您一求情,我可能就心软了。我一心软,就可能会放过您的孩子。就可能会给您的孩子造成一个错觉,发现犯了错误,原来可以通过求情来减轻处罚,而不是自己去承担。我建议您陪伴着您的孩子,千万不要额外地去批评她,而是鼓励她去认真承担自己犯下错误所带来的自然后果。我知道您很心疼,但放过她们,您就丢失了一次很好地陪伴她们经历挫折的机会。 家长被我说服了,决定陪孩子补完午睡再接回家去。对于刚入学不久的新同学被老师留校是一件非常大的处罚。家长在旁边看着真心疼啊,但老师给家长交代过,叫家长一定要忍住,坚持和善而坚定的陪伴原则。 我记得学生向我求情的情况,我当时真想原谅他们算了。但狠下心来还是拒绝了他们。我说,我建议你们最好不要向我求情,因为你们犯了错误,要学会自己承担。犯了错误,承担责任,天经地义。下次犯错误,继续承担。谁不犯错误?

读《奖励的惩罚》后感

我读《奖励的惩罚》(PUNISHED BY REWARDS) 河北平山中学马进东作为一名教师,不要轻易地使用奖励,也不要轻易地使用惩罚。不然,显得我们没有水平。奖励和惩罚,其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控制,能很有效地让他人顺从。 奖励和惩罚,都能轻而易举地让你的学生达到你所期望的效果。如果你拿出一叠百元大钞并给你的学生承诺:假如你把所有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和分布都熟记于心,我就把这些钱送给你。学生可能立即开始背诵。如果你用一把上堂的枪顶住学生的脑袋,告诉他如果不立刻把所有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和分布背下来,你就会扣动扳机。结果一样,学生立即开始背诵。也就是说,如果奖励足够让人心跳,或者惩罚足够让人心惊,没有什么指令会被他(或我)拒绝。这就是为什么好多老师和家长坚信奖励和惩罚对孩子有效的原因。 通俗行为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做此就能得彼。如果要让学生学习更努力,我们就用“优”、“A”或小红花来诱惑他们。奖励本身在一些情况下是无害的,在有些情况下是不可或缺的。 奖励不但有效,而且特别好用。如果发现学生上课时吵吵闹闹而为此大动肝火,能扪心自问,让他们乖乖地坐那么长时间是否合理,或者自问,问题是否归结于自己对噪音的烦躁,都还是需要一点勇气和思量的。能用尊敬的口吻给那些6岁的孩子解释自己要求的理由是需要努力和耐心的。帮助他们养成自控能力并求举止有责,也是需要才能和时间的。但仅宣布“孩子们,安静下来,你能就能得到…”却是无需勇气、无需思量、无需努力、无需耐心、无需才能或时间就可以办到的。一言以蔽之,通俗行为主义很有市场的原因:简单好用,欲罢不休。 惩罚被定义为企图用令人不愉快的手段迫使某人改变行为,对于惩罚已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和老师认为是坏消息。我们应该停止惩罚和批评,而应努力发现“人们良好或正确的表现”并奖之,在教育领域,这已成为公开的事实。 在现实中,我们很难不碰到这样的劝告和建议,他们都基于一个这样的假设:存在着非此即彼的选择,即大棒或者胡萝卜,“挨巴掌或者吃糖”。很显然,除了虐待狂和傻瓜,没人会不选奖励或者胡萝卜。然而,令人不安的事实是:奖励完全不是惩罚的对立面,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这枚硬币没有多少购买力。 奖励破坏人际关系。合作,不仅使任务更愉快,在许多时候还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然而,无论如何,奖励没能促进合作或培养集体意识,还经常有碍实现目标:任何时候人们为了诱人的玩意儿你争我夺,就会产生“冲突和嫉妒”。奖励,只能给某些达到指标的人,而不是所有的人。这里面,就隐藏着一个危险:奖励机制使人们互为对手。可以预料的是,每个人以其地位或实力不同,或蔑视或羡慕,把他人看作是妨碍自己通往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此外,认为自己无望获得奖励的人灰心丧气,干脆放弃了努力,除了打败同伴,他们没有理由全身心投入,而他们确信打败同伴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些人明显缺乏动力。个人奖励带来敌对,那我们不妨换一种奖励方式——集体奖励。老师语气庄重地说:“如果大家一直表现良好,今晚自习课我们就看一场电影!”教室里随即一片兴奋的嗡嗡声,但很快又归于安静,因为他们意识到,任何一个捣蛋鬼都会是这个看电影的机会泡了汤。这一招对老师来说很实用,学生们互相监督,尽力来实现老师所说的“良好”。“同学们,我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因为某某被学校通报了,晚上的…取消了”,接下来,教室里的学生会把怒气撒向那个被老师点名的调皮鬼。如此一来,调皮鬼在某称程度上被“集体”教育了,但这种方式并没能教会同学之间相互鼓励和真正的关心。 奖励还忽视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当孩子的表现不如我们所愿,学生缺乏动力时,我们往往会轻而易举地搬出奖惩手段,原因很简单:奖励根部不需要人们关注问题产生背后的原因,你不会探究孩子为什么尖叫,学生为什么不做作业。你做的只是奖励或惩罚,使其顺从,这

关于惩罚的句子

关于惩罚的句子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惩罚的句子 1、每经历一次惩罚后,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都会得到深刻的教训,使自己铭记在心,才会保证自己从错误中清醒过来,笔直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2、人生是一个大舞台,当我们在舞台上不停挪步,探寻那个最佳位置时,不可避免的,会时不时跳离自己的舞台,找不到方向。这时,我们就需要一条鞭子,把我们驱赶回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条鞭子,正是惩罚。 3、惩罚是人生难得的一次经历,有时也是一笔财富。 4、不给予惩罚,就没有成绩;不给予苦难,就不懂甘甜,惩罚是金。 5、惩罚是父亲恨铁不成钢的一种表达;惩罚是老师痛之不能的一种体现;惩罚是国家设在犯罪之路上的一道关卡。惩罚可以让迷失的人变得清醒,惩罚可以让偷闲的人变得勤快。惩罚是金,它可以换来无尽的财富与业绩。 6、凡事都要受到惩罚才可以提高自己。 7、有失才有得,经历了错误,才知道正确,然而在其中充当媒介的,是一次次犯错之后受到的惩罚。

8、应该感谢这次惩罚,是这次惩罚使他有了内动力,调动起了他的积极性,他才获得了成功。因此,惩罚是一个人的内动力。 9、惩罚是金,可以让人在骄傲自满之后,清楚地认识自己虚心地向他人学习;惩罚是金,可以让人在错过之后,真切地认识到原来事物的可贵,并珍惜现在的拥有;惩罚是金,可以让人在马虎浮躁之后,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并认真加以改正。 10、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创造一番风采,不但要走自己的路,还需要明确自己的缺憾,虚心接受必要的惩罚和指导。 11、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忧虑——是用虚拟的风险惊吓自己;孤独——是用自制的牢房禁锢自己;自卑——是用别人的长处抵毁自己。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浅谈对惩罚教育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惩罚教育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小学施学山224034 摘要:惩罚教育是教育不能回避和躲闪的一个课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它是广泛存在的,并且是一直困惑着学校老师的。惩罚教育的理论研究一直存在,但是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的重视,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上进行一些肤浅的研究。 关键词:惩罚教育学生体罚 关于惩罚教育的研究在目前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理论探讨的禁区。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线教育工作者就会发现惩罚是教育必须和不可或缺的。对此完全回避肯定是不当的想法和做法。本文就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惩罚教育进行一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对惩罚教育理论的再回顾 中国古代《易经》认为,在对儿童的教育上,适度的“小惩”即可“大戒”。以达到教 育的目的。禅宗中的“当头棒喝”更是说明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态度鲜明——“赏时当赏,罚时当罚”。他认为,奖赏和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力,剥夺教师的专业权力是不理性的。就如同我们不能剥夺医生开处方、动手术的权力一样,教师的奖惩权也不能剥夺。“学生犯错误,教师去惩罚,是教师的岗位职责。当罚不罚的老师是‘缺德’的老师。” 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也对惩罚作了精辟的论述。他在反对过度惩罚的同时,认为不能放弃惩罚,而且在特殊的情况下,还要借助棍棒惩罚。什么是特殊情况呢?他说:“有一种过错,也只有这种过错,我认为是应当受到棍棒惩罚的,那就是顽固,或者反抗。”而“一旦发现了顽固即公然地反抗时,我们便不能假装不知道或不予理会,而必须在它初次出现时就去加以克服与控制,只是必须小心,不要弄错,必须看准它的确是顽固而不是别的东西”。 早在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的天性,但是并不排除使用惩罚。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专门用一章来论述惩罚。夸美纽斯认为: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的,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他以“树木如果不去常加修剪,它们便会回复到它们的野生状态”做例子,强调惩罚的重要性。他又拿渔夫捕鱼做比喻,论述惩罚的艺术性,一方面教师通过惩罚使犯错误的学生产生畏惧感,同时要运用温和与情爱的方法使之乐于接受,犹如“渔夫用网到深水里去捞鱼,他不独用铅块悬在网上,使它沉下去,而且把橡木系在网的另一端,使它能够浮到水面。”同样,教育工作者若想把青年“捞入德行之网”就必须将这两种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 20世纪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其共产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中,对惩罚教育作了深入的全面的论述。他对当时有一些人认为的“惩罚有害无益,惩罚只能培养出奴隶”,“纵然可以使用惩罚,但如果你惩罚了学生,那你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凡是不用惩罚的教师,才是良好的教师”的理论进行了严肃的驳论。他指出,所谓“惩罚是培养奴隶”的观点,实际上只是单纯从生

最新正确认识奖励与惩罚资料

第九讲:奖励与惩罚的正确认识 学生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奖励和惩罚是调节、规范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两种基本手段。它体现着老师对于学生思想行为的是非善恶的一种最基本的价值判断。学生表现出的符合老师主流价值观念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就要对其进行奖励,从而有效的引导和促进学生后续行为的发生强度和频率,从这一点上讲,奖励是一种激发校园正能量的方式,强化学校正向价值观念的有效方式。当学生的思想、行为语言等不符合学校的正向价值观念的时候,学校就会在教育行为中,采取惩罚的措施进行制止。总的来看,老师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升、错误行为的修正、正确行为和思想的推广等都是通过奖励与惩罚两种手段来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方向,来调节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这一点上来讲,没有奖励和惩罚就没有直接和持久的动力。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奖励和惩罚也是如此。对青少年来说,奖惩还可能对心理发展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形成关于个人的行为和结果的关系的信念,进一步形成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负责的行为模式。但奖惩的实施是非常复杂的,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心理效应。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奖励的负面心理效应 奖励是在行为发生后为维持和增强其行为倾向给予的一种报酬。 奖励的积极作用表现在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器重,由此产生信赖教师的情感,使学生自尊、自信,积极向上,奖励还可以产生深远的心理影响,激发潜力,成为良好行为的导向,使学生继续追求新目标。但不恰当的使用奖励会产生负面的心理效应,即消极的作用。 (一)过多的奖励使学生产生对奖励的依赖心理 有的教师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凡事必有奖励: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有奖,作业工整有奖,取得好成绩有奖,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有奖……,教师的本意是用奖励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好的行为,但结果却使学生对奖励产生依赖心理,被奖励所左右,在行为上越来越不自觉。

关于惩罚的作文

关于惩罚的作文 在我记忆最深刻度那一页,一直藏着一件事。那年夏天我才八岁,我姑姑的女儿在我家玩。 小孩子总是有点任性、调皮的,不过大人说那是可爱的表现。但是有一天,我们调皮过了头,惹爸爸生气了。 那天快要吃午饭的时候,我和姐姐每人拿了一个面包,到房间里去吃面包了。奶奶把饭端了出来,让爸爸叫我们俩吃饭,听到爸爸叫吃饭的声音,我和姐姐把吃了一半的面包扔到了垃圾桶里,可就在这时却被爸爸看见了。他把我们叫到了客厅,严厉的批评我们:“你们两个好的不学学坏的,浪费粮食是不应该的,难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们没读过吗?今天你们给我去好好体验生活,捡可乐瓶去,卖掉的钱就是你们的午饭钱!”我和姐姐听了爸爸的话很吃惊,赶紧拿上装瓶子的袋子出发了。 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不一会儿就热得满头大汗,我热得停下了脚步,停在原地,突然姐姐说:“快看呀,前面有一个瓶子!”我赶紧跑到前面捡起那个瓶子,把它当成宝一样拿着。继续走,我们来到了一个面馆前,我上前问老板:“请问您这里有塑料瓶吗? 老板说:“我这有很多,你为什么要瓶子?” “因为我浪费粮食被爸爸罚的。” “原来是这样啊,那这些瓶子你们都拿走。” 我和姐姐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把瓶子装进袋子继续往前走,姐姐看见前面有一位大哥哥在喝饮料,连忙跑过去问:“大哥哥,你能把这个瓶子给我吗?”大哥哥说:“可以啊。”说完一口气就把饮料喝完了。不知不觉,我和姐姐来到了一个垃圾桶边,发现里面有一个特别大的可乐瓶,可是垃圾桶里有好多苍蝇,我对姐姐说:“我们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去捡,怎么样?”“好”姐姐爽快的答应了。“哈哈,我赢了!”我高兴地喊着。姐姐飞快的捞出了瓶子。路人看了对我们指指点点,嘴里还嘟囔着,我仔细一听,原来他们在说:“这两个小孩子不像是捡垃圾的呀,父母真狠心呀!”哎,他们哪里知道啊。 之后我们又捡了好多瓶子,回到家开始数瓶子,我心想这回总有四十个瓶子吧,一、二、三、四......二十,怎么只有二十个,满满一袋子呢?爸爸看了说:“应该可以卖两块钱,但是大热天的给你们三块好了。”于是我和姐姐只能吃啃几块饼干充饥...... 从这一件事中,我体会到了爸爸对我们的爱,虽然他让我们去捡可乐瓶,也是为了教育我们,让我们知道了“一饭一菜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

浅谈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浅谈教育中的奖励与惩罚 安徽省固镇县连站中学刘习233700 Email:liuxi_lianzh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4569994.html, 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奖励与惩罚是教育者常用的两种控制被教育者行为的方法。此方法不但使教育者能控制学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它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形成关于个人的行为和结果的关系的信念,进一步形成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负责的模式。 奖惩法是以教育者为主导的广泛存在于不同领域的教育方法,它属于外加的激励作用。当受教育者对于努力学习工作和自我管理约束,没有自发的内在的动机时,教育者通常采用的便是利用表扬、奖励或批评、训斥。 奖励的方法包括一般的赞许、表扬、物质奖励等,惩罚的方法一般包括批评及较严重的处分和罚金等。 奖励作为一种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活动中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对别人的赞美是人际交往的润滑济,是情感勾通的需要”,它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的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可见奖励的重要性。“奖励” 意味着对学生正确认识与行为的肯定或较高的评价。适当的奖励可以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学习的动机,改善教育活动的氛围。在学校教育中,经常看到一些成绩一般甚至有某些缺点的学生,因为得到表扬等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了自主学习与探索求知的欲望,因“皮格巴利翁效应”而真正成为优等生的成功范例。 但是奖励如果要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而非一般的教育手段,就应该是一门教育的艺术。教育者在实施这个方法时要注意奖励的艺术性,包括以下几点要求:1、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即过程中表现的动机、态度、学习方式、意志力等。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频率指当奖则奖。不能无原则地乱用奖励,使之成为一种效应逐渐降低的手段。程度指奖励的级别应与成就的高低相当,过高或过低的奖励都会降低奖励的功效。3、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应注意奖励的时效性、针对性,实施奖励的最佳时间应在正确行为发生后不久,才能加深记忆,增强效力。在奖励对象上,一些胆小没有信心的学生特别需要鼓励,而一些自尊稳定,有骄躁表现的学生,过多的奖励反而对他们有害。所以奖励既要有统一和公平的性质,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此外奖励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从点头赞许到口头表扬,到用特定形式(奖状、奖品、奖金等)进行的奖励都应当恰当和灵活运用。4、无论何种形式的奖励,本质上都应是精神上的鼓励。作为鼓励的外在象征可以是奖品和奖金,但在学校教育中,除了要慎用物质奖励以外,就是要努力引导学生将奖励的象征意义而不是象征形式看成是第一位的。5、奖励应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以形成集体舆论,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也收到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6、奖励的标准要适中。奖励条件高了不容易做到,就会失去争取的信心,奖励也就没有意义;奖励条件太容易,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兴趣也就不高了,奖励的功效也不能持久。针对不同的对象,必要时可分层、分级实施,让每个人都有获胜的机会。

对责任的一点感悟

对责任的一点感悟 感悟一:在这个世界上,“责任”无处不在。 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又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角色饰演的最大成功就是尽责。正是责任,使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获得成功能保持冷静,面对绝望时懂得不放弃,因为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不仅仅是为了自已,还为了别人。每当我从媒体上得知一些用极端方式对自已造成伤害的人或事,在同情他们各自的不同遭遇外,更大的伤感是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和心态,他们自已或许得到自以为的解脱,但对社会、组织、家庭、亲朋好友都是极大的不负责任。以浪漫的思维看待自然界的春夏秋冬、日出日落、花开花落……何尝不是万事万物在尽自已的“责任”?正是它们的“尽责”,才有了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才有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感悟二:“责任”体现了一个人的心态和品德, 先说心态。责任可以使人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工作成绩。有句话说得好,“假如你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我们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确地认识到自已的责任,履行好自已的职责,发挥好自已的能力,克服困难完成工作,将工作由压力和被动的方式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而去享受工作乐趣和取得成绩后的快乐。再说品德。从某种意义上讲,责任,

已经成为人的一种立足之本,成为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自身的品德。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责任是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你缺乏责任,组织不会重用你,同事不愿意与你共事,朋友不愿与你往来,亲人不愿给你信任,你最终将会被这个社会抛弃。只有责任和能力共有的人,才是每个单位或部门发展最需要的人。努力工作,忠诚于你所热爱的事业,经过你和团队的努力,使所在单位得到荣誉时,一种美妙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这时你也获得了自已的荣誉,受到人们的尊敬,你自身的品德修养也会得到升华。 感悟三:责任要用心去做。 一个人是否有责任心不是先靠别人说出来的,是人们从平时与你接触的小事上积累起来的,如你的敬业精神、你的工作态度、你的待人接物,特别是当你出现错误时,是否有勇气承认,立刻弥补,还是力图狡赖,诿过别人,这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品德,也可看出一个人的未来。责任心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理想、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紧密相联,如果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是以奉献为乐,那么他就会有很强的责任,反之,则对人对事就会漠然置之。责任心以情感为基础,试想,一个对家庭没有情感的人,他能承担对家庭的责任吗?责任心的强弱通过行为来体现,每个人的岗位和能力是不一样的,从轰轰烈烈的全局性工作到默默无闻的基础资料的整理,从单项工作的到搞好部门工作,从领导到员工,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可能贡献有所不同,但只要是对工作有利,不论大小,都是责任心的体现。责任就是对自已所负使

惩罚的感想

惩罚的感想 我认为惩罚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教育方式。我支持他的可实施性以及教育性。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适当,不适量使用惩罚。怎么使用可以使之负面效果达到最小,正面效果达到最大是值得探究的。 我自己的经历惩罚方式还是有一些。记得一年级的时候听写词语,写不对或者读不对,等着我的就是,直尺鞭打手心,这是一个方式,但是可能在得到学生尽量减少错误的同时对他们心灵上的伤害更大。还有一次就是老师的书被撕烂了一页,老师就扇了我一耳光,我当时就哭了,后来我一直记恨这个老师,以前只是觉得很讨厌他,后来才有了道德意识上的认识,他是师德的缺失,并不是为了改正我的错误而做的体罚,纯粹是为了发泄。那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但愿现在没有那样的老师。任何指向学生的身体、尊严、人格、心灵的惩罚 都是反教育的。惩罚的对象是学生的违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 我国中小学教师所使用的教育惩罚手段不够科学,令学生反感,对学 生的伤害也比较大。 首先,惩罚和奖励是构成激励机制的两个方面。二者是不可分的。没有惩罚,奖励就不能充分显示其善功能;没有奖励,惩罚也不能发挥其惩恶作用。鉴对儿童的过失,应靠“自然后果法”去惩罚。对儿童的惩罚应是他们的过失的自然结果。”这样是一种指向过错原则。指向过错是指惩罚始终清晰地指向过错行为,不对过错人产生歧视。除了惩罚措施本身之外,过错人应享有与其他人同等的权利和待遇。同时应该履行及时与坚定原则。及时是指惩罚的决定一旦做出,

就要及时实施,这样做有利于将惩罚清晰地指向过错行为,而不是某一个人避免产生“放弃”和对立的情绪。我觉得更为重要的就是一视同仁,这些都应该是教师的必修课。罚前教育,罚后疏导给予关爱也通常会收到较良好的教育效果。我想这就是平衡惩罚的影响的较好方式。 处罚不是目的,而是学生改错的一种方式。

精选的关于惩罚的句子大全

精选的关于惩罚的句子大全 1、有失才有得,经历了错误,才知道正确,然而在其中充当媒介的,是一次次犯错之后受到的惩罚。 2、应该感谢这次惩罚,是这次惩罚使他有了内动力,调动起了他的积极性,他才获得了成功。因此,惩罚是一个人的内动力。 3、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创造一番风采,不但要走自己的路,还需要明确自己的缺憾,虚心接受必要的惩罚和指导。 4、不给予惩罚,就没有成绩;不给予苦难,就不懂甘甜,惩罚是金。 5、惩罚是父亲恨铁不成钢的一种表达;惩罚是老师痛之不能的一种体现;惩罚是国家设在犯罪之路上的一道关卡。惩罚可以让迷失的人变得清醒,惩罚可以让偷闲的人变得勤快。惩罚是金,它可以换来无尽的财富与业绩。 6、惩罚是金,可以让人在骄傲自满之后,清楚地认识自己虚心地向他人学习;惩罚是金,可以让人在错过之后,真切地认识到原来事物的可贵,并珍惜现在的拥有;惩罚是金,可以让人在马虎浮躁之后,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并认真加以改正。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7、凡事都要受到惩罚才可以提高自己。 8、每经历一次惩罚后,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都会得到深刻的教训,使自己铭记在心,才会保证自己从错误中清醒过来,笔直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9、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忧虑——是用虚拟的风险惊吓自己;孤独——是用自制的牢房禁锢自己;自卑——是用别人的长处抵毁自己。 10、人生是一个大舞台,当我们在舞台上不停挪步,探寻那个最佳位置时,不可避免的,会时不时跳离自己的舞台,找不到方向。这时,我们就需要一条鞭子,把我们驱赶回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条鞭子,正是惩罚。 11、惩罚是人生难得的一次经历,有时也是一笔财富。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关于惩罚的名人名言

关于惩罚的名人名言 生活在没有的你的世界,比任何一种惩罚都要痛苦,你知道吗,对我而言,你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 不给予惩罚,就没有成绩;不给予苦难,就不懂甘甜,惩罚是金。 给胜者奖励,给败者惩罚。出处:BLooD-cTheLastDar 独自异地求学,要学着多和父母联系沟通,要学着多听长辈的话。要学着忍耐,没有什么是你忍不了的,别人再错,也犯不着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焦虑不安是指由于出现迫在眉睫的、惩罚的征兆而产生的情绪状况。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康德 人们向山要地,削山建房,引起了滑坡;居民沿山从事农业生产,使坡面直接裸露,破坏斜地天然平衡,引发了泥石流;人们过度采石造成地面塌陷;群众沿矿脉盗采矿石形成大裂缝,危及千家万户;公路建设引发山体滑坡;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数十个地区塌陷不计其数的事实,是人们破坏大自然所应得的惩罚。 就拿薛蟠来说,他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曾经惩罚过他,可事过以后,当薛蟠被人算计处于危险境地时,他还能不念旧恶,以直报怨。

惩罚犯错的学生不是因为他犯了错,而是为了预防他下次在犯错误。捷克 0、救赎寻一片林,开满桃花忏悔,迁诚的跪下把我的过、我的错、我的罪、我的恶毫不掩饰的对神说把自己缚在树下接受神的惩罚乞求用生命洗脱罪恶重新像婴儿般的活让神的鞭子高高扬起重重落下每一次挞我流一滴血消一宗罪桃树落瓣花让虱虻蚊蝇吮我的血等蛇蝎豺狼噬我的肉有一天树下露出了我的森森白骨青青的桃子却爬满了树于是我便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1、法律的效力在于命令、禁止、允许和惩罚。 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格老秀斯 3、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康德 不能慌……人是不可以逆转时间的……如果特意去扭转它的话,人类就会受到惩罚。出处:名侦探柯南我承认世界对我有点诱惑啊不该像叛逆期的孩子拼命耍我接受了惩罚只能说放得下失去资格怎么留的下薛之谦出处:薛之谦等我回家 幸福是看出来的,痛苦是悟出来的。我们总喜欢把别人表面的幸福和我们隐藏的痛苦做比较,结果我们的痛苦指数,在不当的对比中又创新高。我们羡慕鸟儿的翅膀能飞,

关于惩罚自己的说说心情句子

关于惩罚自己的说说心情句子 1.人生苦短,事难求全,哪怕位居总统国王也未必事事称心如意,我们凡人更何必自己与自己较真。追名逐利太累,斤斤计较太烦,患得患失太苦,怨天尤人太忙。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忧虑是用虚拟的未知惊吓自己。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不一定与别人相似。当你在一方面做得不够好时,那不代表你就比别人差,因为换另一个角度,别人未必能比你好。人生在世,不要长他人志气,不要拿别人的优点惩罚自己。无论成败,都要相信自己有别人不一定有的优点,学会永远为

自己活,挖掘属于自己的价值! 3.还能怎么办,也只能忍着了,要是跟她讲道理,跟她吵只会让寝室里个人更难堪,不要拿别人的“无知”来惩罚自己,也再别管那些破烂事儿了,心烦,不想说话。 4.喜欢你难道是为了惩罚我自己在宿舍我多难受难道你不清楚让我 搬到向另一个宿舍谢谢你这样如此的爱我! 5.谢谢来自学妹的关心。劝你也是劝我自己,不要拿过去,去折磨和惩罚现在得自己。 6.好人总是在被伤害,为什么?因为所谓的这种好人,他们受到伤害还不会报复。不会惩罚对自己行恶的人,其实在潜意识认同行恶者,甚至会以道德之名给自己绑上进一层枷锁。比如女德。这种对自我的

伤害,其实是双倍的。 7.平行世界里我品尝着你品尝的生活,痛苦着你感到的痛苦,想念着你同等分量的想念,选择着你惩罚自己的方式去自我折磨,窒息于缠住你的那款绳索。 8.走了就走了,转身后再也不见!何必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9.傻姑娘,为什么又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已经病成这样了,为什么还那么傻,你到底是为了什么??? 10.晚上的时间整段垮掉了,67个小时英语看完已经不行了,但还是有好多要看,惩罚自己明天晚上只能吃水果,可是真的好饿。 11.不要拿自己错误来惩罚自己。何谓好人?我们认为,如果交给他做

关于体罚的感想

12历本12105214101 陈佳飞 我认为适当的惩罚是需要的,不能称之为体罚,是教师对学生的合理管理。随着教育体制的完善,教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无论是社会舆论压力,还是来自学校的压力。同时学生所谓的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动不动就把体罚的帽子扣在老师的头上,以至于现在很多老师对于学生打不得,骂不得。现在的学生对于“体罚”这一词的理解不到位,只知道老师不能对他们打骂,完全忽视了自己也应承担的义务。大部分老师不会无缘无故的惩罚学生,可能学生扰乱了课堂秩序或者是没有完成规定的作业,老师出于责任作出一定的惩罚,这是对于学生的引导,让他不要忘记作为学生应遵守的义务和本分,而且这阶段的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完全,对于外界的诱惑没有抵抗力,老师适当的惩罚能够把学生引回正途。没有一个家长从不骂几句,打几下,那么对于老师来讲的话,不打不骂似乎有点不近人情。当然,我所说的打骂是适当的,不是恶意的。现在学校注重建设奖励制度,那么如果学生犯错了有用什么制度来约束和管教呢?不能单方面的奖励而忽视适当的惩罚吧!现在社会把体罚这个词咬的太紧并不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在我看来,老师有一定的教学素养和人格魅力,太过在意“体罚”反而会让教师的教育工作施展不开。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素质低下的老师对学生的恶意体罚,最近的事件是温岭蓝孔雀幼儿园教师体罚、虐待儿童。那如果仅仅围绕体罚这个词已经不够。这个已经关乎到教育体制的问题。幼儿园时期可以说是性格、智力等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我们国家体制却是由中专毕业的学生担当老师。那么这就导致很多虐童事件的发生。 那么,这个“体罚”与“惩罚”的分界限是在哪里呢?我认为出于责任和爱的惩罚不能称之为体罚,体罚是恶意的、发泄式的惩罚。体罚有很多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对身体的惩罚,肉体的体罚现在很少,但是引申开来的变相体罚仍存在不少,精神体罚、边缘性体罚都属于年变相体罚。一旦加上“变相”一词,那么这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可能更胜于肉体体罚。由于体罚的泛化和模糊化,有时候老师无意间的词也会伤害学生,那么这个无意和有意的区别又在哪里?这个都很难界定。光是抓住“体罚”这个词显得太不近人情,动不动就把体罚的帽子扣在老师头上,不见得是一种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所以这个惩罚的度得把握好。那这个“度”在哪里?怎么把握这个“度”,解决这个问题这才是最关键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