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艾里之歌

新艾里之歌

新艾里---我可爱的家乡

我的家乡新艾里,位于吉林省大安市的西北部,是大安市唯一的蒙古族乡,“新艾里”是一个蒙语名字,它的汉语意思是“新屯”我爱我的家乡,爱她的每寸土地,爱她的一草一木,更爱这里的纯朴、豪放的人们。

我爱我的家乡,热爱它的每一寸土地。新艾里,地处洮儿河右岸,广阔平坦,是由洮儿河冲积而成,土质肥沃,森林茂密,是大安市的重要产粮区。在我们生活着的这片土地上渗透着阿爸的汗水,阿妈的奶汁,珍藏着蒙古族人民的勤劳、朴实的灵魂,记着马背民族动人的传说。

早在300多年前,清五代至十三代札萨克镇国公的陵墓就修建在新艾里乡境内,称为“陵界”。陵界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当时包括爱力不起(大明屯)、新艾里、稍不利嘎(前岗子屯)、五家户等屯。

传说清康熙年间,札萨克奉旨进京朝拜皇帝,走至半路,看见上空盘旋一个形似老鹰的沙皇的飞机,他误以为是大鸟,举枪便把此物击中落地,此事传到康熙的耳朵里,不但没有责怪这位大臣,却下旨册封札萨克为“镇国公”。

据老人们讲,早在几十年之前,陵界之内,数目葱郁,鸟兽繁多,陵墓是由青砖砌成,坚固结实,并指派四人为守陵人,常年看护陵墓,现在新艾里还有守陵人得后代。

之所以被选为镇国公的墓地,就说明当时这里确实是一处物产丰

富,水肥草美的风水宝地。

几百年过去了,这里淡去了陵界的那种阴郁与凄凉,但增添了炊烟袅袅的生活气息,这里的人们正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去建设自己秀美的家园,正像人们所说的“密林深处新艾里,文明富裕小康村”。

我爱我的家乡,爱她的一草一木。无论春夏秋冬,她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愉悦,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新艾里的春天是温馨的,郁郁葱葱的松林映着茵茵的绿草;新艾里的夏天是多彩的,阵阵鸟语伴着花香,如诗如画,沁人心脾;新艾里的秋天是醉人的,微风轻拂,金灿灿的稻谷泛着迷人的芳香,绿树成行,满山牛羊,良田万顷,彰显着丰收的喜悦和希望。新艾里的冬天是深沉的,雪后的茫茫碧野,到处是洁白无瑕的,银装素裹,让人感觉冬天的新艾里更具一番风味,潇洒大方,美丽动人,那漫天瑞雪飘飘荡荡,如同飞舞的杨花,仿佛又会将你带回到春天。

我爱我的家乡,这里的人们纯朴、豪放,是值得留恋的地方。风光秀美的满都拉图广场;独具特色的巴特尔蒙古包;极具文化气息的农家书屋;豪情奔放的蒙古歌;优美动人的安代舞,处处表现了蒙古人的特色。清新的空气,明丽的阳光,晶莹的露水,给家乡人纯洁的心灵;苍茫的原野,狂暴的风雪,严峻的天气,塑造了家乡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家乡人的热情好客人所共知。如果你来到我们家乡,这里的人们会用香喷喷的奶茶、醇香的马奶酒款待您。喝着全羊汤、吃着手把羊肉和蒙族馅饼与主人一起拉家常,情至深处,会为您唱蒙古

歌、跳蒙古舞,表示对您到来的欢迎。使您会感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觉。

我的家乡虽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但是它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茁长成长,我们要立志成才去创造更加秀美的家乡。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和发展(一)

浅析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和发展(一) 摘要]随着中外电视文化交流日益扩大,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的越来越活跃,并接二连三地在国际上获奖。今天我们的纪录片更多的是如何尽快转换思路,建立和适应市场运作机制。关键词]纪录片中国纪录片未来和发展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不能虚构情节、不能用演员扮演、不能任意改换地点环境、不能变更生活进程为其基本特性。在人类影像发展史上,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试图寻求对现实世界的关照与摹写,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与自然的抗争以影像的形式再现或表现于世,它对于生活的逼真的批判性与尖锐性更给人类在高速发展的历程中以反思空间。 一、我国当代纪录片的发展回溯与现状 从中日合拍纪录片《丝绸之路》开始,给电视界带来了开放的意识。1982年拍摄的《话说长江》、1984年的《话说运河》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最早的高潮,直到1991年的《沙与海》和孙曾田导演的《最后的山神》,先后国内获得亚广联国际纪录片奖的片子。后来又有了像《望长城》这样的佳作,而1993年《生活空间》的推出,将中国纪录片放到了电视的最前沿。正是使传播的内容直接诉诸观感,使传播者全身心、以人的整体进行介入,在更大程度上,能够使得观众有很大的思考和参与空间。 文革时期是我国电影纪录片的盛产时期;1950年的《中华儿女》是新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63年李俊导演的《农奴》是第一部反映解放前西藏人民非人般苦难生活的影片,于1981年获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鸡奖。几十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单一,拍摄纪录片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进行宣传。但是,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中国独立纪录片文化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廉价、便捷的摄像设备的普及,商业电视台数量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中国人举起镜头,制作自己的纪录片。 湖北电视台导演张以庆拍摄的纪录片《幼儿园》,在2005年6月的上海第10届国际电视节上获得了“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创意奖”,又于同年12月在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上获得大奖。《幼儿园》的获奖至少向世人证实了,中国的人文纪录片还是可以与世界水平一比高下,特别是在艺术内涵方面,但如果要谈到纪录片的市场运作,以及制作的多样化方面,我国的纪录片整体上就明显存在很多的不足,可以概括为多样化的缺乏、市场化的滞后等问题。二、中国纪录片多样化的缺乏 我们参展纪录片基本都只是采用一些中规中矩的传统拍摄制作模式,与国外的同行相比较,我们在多样化制作方面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而且,制作形式的单一也使得国内的纪录片很难有很大的突破,所以,创造性地使用多元化的元素,是中国纪录片急待加强的工作。好的选题并不能保证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只有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一部好的纪录片才谈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纵观国内外优秀纪录片创作,在艺术表现上,一方面写实与表意共存。写实,重画面语言,造型艺术,构图精湛,剪辑考究,学院气浓重;写意,取前被众家之长,将文化、历史、社会变迁的理解通过各种技术艺术手段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多时空交错,创作类型多元化。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纪录片题材选择的多元化视角 近年来的国际获奖纪录片在题材选择上,呈现出创作出多元化的趋势,综观当代国际获奖纪录片从题材上至少可分为四类:发生在当今世界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纪录片、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科学文化类纪录片和人类学纪录片;而国际上比较畅销的题材则主要集中在人文、社会、自然与环境三大类型上,它们展示了丰富的各国文化,满足了部分观众追求知识性、趣味性、探秘性的心理需求,将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和社会性、教育性等有机地融入节目中。 (二)纪录片强化故事性

一年级《幸福拍手歌》教案

一年级《幸福拍手歌》教案 荆岩 一、教学目标: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2.学习仿编歌词,并能合拍地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活动准备:电子琴、投影机。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创编歌词.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幼儿做身体音阶歌的律动。进入教室。 老师:“今天这节音乐课秦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什么是幸福?你们能告诉我吗?幸福就是觉得开心、高兴的一种感觉。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他,让他感到开心、幸福,自己也就很开心、幸福。幸福就是让身边的人都开心。(学生答)老师:“在生活中,同学们有什么感到特别幸福的事情吗?谁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学生自由说)老师:“同学们,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学生回答)老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请告诉我这首。歌里是怎样表达幸福的”? 二、学习歌曲: 1、初听音乐,问:谁来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内容,他们唱到了哪些动作?(拍拍手、跺跺脚) 2、这些都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示的,对吗? 3、揭示课题:“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唱这首儿童歌曲《幸福拍手歌》。” 4、请同学们听一遍这首歌。要求:(可跟着歌曲的节拍随意做做动作,但是嘴巴不能发出声音) 5、学生跟录音范唱轻声唱一唱。 6、老师弹伴奏,学生跟唱全曲。要求: (1)学生听好前奏,听老师喊拍起唱 (2)解释弱起,开始的这一拍要唱的弱一点。重音在小节线的后面。 (3)这一遍歌唱中不做动作。 10、完整演唱歌曲 三、创编歌词 1、“同学们唱得真好,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自己幸福的情感与心情吗?”让我们自己当一回小小作词家,编一段歌词唱一唱好吗!(一段) 2、自由讨论。 3、学生上来唱,其他的同学配合做动作。 五、分组创编综合表演。 六、节奏练习(略) 七、课堂小结: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老师想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这节音乐课好吗?记得,要配合我的歌声做动作哦: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点点头,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跟我走。如果幸福的话一起说声再见吧,那么大家都一起说再见。

【2019年整理】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编辑本段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蛰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露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 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编辑本段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一、考点梳理 一.经济建设 1.1950-1952年,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了土地主人,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准备条件。 2.1952-1957年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1953-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56-1966年,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5.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的活力;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 例:【浙江嘉兴卷】1956年,中国可能出现的景象有( ) A.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欢呼声中缓缓驶出工厂 B.收工后的农民在集体食堂里吃着“大锅饭” C.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到处能够看到大字报 D.全国城乡炼铁炉星罗棋布,炉火日夜不熄二.民主与法制建设 1.新中国成立之前,建立中国革命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这一科学构想的指导下,中国政府成功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三、祖国统一大业 1.1951年实现西藏和平解放。 2.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设立了各级少数民族自治机构。 3.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例:【内蒙古呼和浩特卷】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①三地的现状②三地的历史③三地与大陆的差异④大陆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四.国防建设 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从无到有发展起来,成为保卫祖国领海和领空的钢铁卫士。2.1966年,中国组建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不断发展壮大,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例:【四川乐山卷】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解放军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其目的是A.组建导弹部队B.进一步提高军队现代化程度C.永葆人民军队本色D.完善设立新兵种五.外交成就 1.20世纪50年代: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间关系基本准则。

中国纪录片创作的四个阶段

纪录片创作的起步期(1958—1978) 从1958年到1978年,纪录片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一是北京电视台创办后至文化大革命前的健康成长阶段 二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饱受挫折,在夹缝中生长阶段 纪录片创作初期的基本特征 一、起步期电视纪录片的典型特征之一是从拍摄方式到表现手法都与纪录电影相同,这种状况与当时的电视技术手段尚处于初级阶段密不可分。 二、由于当时苏联是我国各个行业学习的榜样,前苏联纪录电影中流行的创作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 三、以宣传、报道为己任的新闻式纪录片早期的电视纪录片与新闻片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早期的电视纪录片实际上是以宣传、报道为己任的长新闻片。 四、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客观纪录尽管这时期的纪录片创作以模仿为主,缺乏自身特点,但制作者们也开始发现并下意识地发挥电视纪录片的电视特性,注重题材的真实自然与质朴无华,注重细节描写。 总的来讲,这一时期,纪录片的题材面还十分狭窄,艺术形式和手法僵化,公式化、概念化以及形式主义之风在创作中有所体现。尤其是特殊时期,在错误路线的指导下,题材选取受到限制。 纪录片创作的发展期(1979—1990)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也给电视纪录片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过去遭到禁止的选题领域如今得到开放,公式化、模式化以及形式主义手法也得到批评和矫正,电视纪录片空前繁荣和发展。短短十余年,中国电视纪录片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发展高潮。 纪录片发展表现 一、纪录片创作发展期的总体特征这个时期的特征显著,较之起步期,纪录片从题材到品种,从作品风格到表现手法都面目一新,纪录片从小众传播走向大众传播。这个时期,纪录片创作突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题材禁区,形成以风光片和政论片为代表的新格局,主题先行成为突出特征。此外,还出现了《地方台30分钟》、《神州风采》、《人民子弟兵》、《动物世界》等播放纪录片的专栏。 1.以山水风光为代表的广阔题材这一时期的纪录片选材广泛,不断开拓出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等新的创作领域。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面貌的纪录片饱含激情,以抒情诗、风情画的手法,纵情歌颂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建设者, 2.以系列片为标志的丰富品类纪录片题材的扩展极大地丰富了纪录片的内容,随之而来的足纪录片体裁形式和品种门类的大发展。从内容上讲,有风光片,人物纪录片,政论片,军事片。从篇幅上看,有短小精悍微型片,也有长达几十集的系列片。从手法上讲,有“歌画配”或“乐画配”的电视音乐片 3.以《地方台50分钟》为代表的众多专栏栏目化播出是电视纪录片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随着电视制作技术的进步和电视覆盖面的日益扩大,电视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4,主题先行风格占据主导地位强烈的宣传意识,浓郁的政论色彩,鲜明的主体意识共同形成了纪录片创作发展期我国电视纪录片的主题先行的纪录风格。宣传教育成为纪录片的基本社会功能。 政论片的盛行是主题先行风格的一个重要表现。 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一1998) 背景: 经过前一时期的几次纪录片传播的轰动,加上“纪录片编辑室”、“生活空间”等栏目的开

观新中国成立纪录片有感

观新中国成立纪录片有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进展。 一、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此期从1949年10月—1956年底,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或转变时期。包括新中国建立、巩固新政权、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为中心内容。此时期的社会形态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建立以来经历了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两次历史性转变。此时期又分为两个历史发展阶段: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底):此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政治上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面临首要任务是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新民主主义秩序初步建立。具体而言:(1)新中国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及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为此政治上、军事上,祖国大陆统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及镇反运动。其中后者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经济上为了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和政府又在经济战线上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没受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精简机构、整编军队,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年初—1957年底):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及超额完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但三大改造后期及“一五”计划后期出现急躁冒进倾向,为以后“左”倾思想、急于求成的错误埋下了伏笔,因如此的高速度给未有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中共党人尤其是毛泽东以错觉,因为他们要急于摆脱落后,在中国迅速建成社会主义,超英赶美,一旦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良好的心愿有可能发展成盲目冒进的“左”倾思想。 二、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底至今):分为三大时期: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秋之声

芦沟小学“秋之歌”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芦沟小学《秋之声经典诵读》活动现在开始!(男):秋天,没有春天的绚丽,却流淌着一份漫天落叶的浪漫; (女):秋天,没有夏天的火热,却深存着一份挥汗如雨的热烈; (男):秋天,没有冬天的冷酷,却展示着一份冰清玉洁的赤诚……(女):这就是可爱的秋天,一如我们可爱的老师; (男):这就是美丽的秋天,一如老师窗前那朵美丽的紫丁香…… 诗朗诵:《一株紫丁香》(4名学生) 二、 (女):嗅着紫丁香的芬芳,我们陶醉在爱的氛围; (男):带着老师的温情,我们徜徉在收获的港湾。 (女):秋天是忙碌的,那奔走的步履,那闪亮的汗滴; (男):秋天是幸福的,那甜蜜的歌声,那淳朴的笑容…… 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2名老师+10名学生)三、 (女):金秋的大地处处洋溢着梦想和收获的喜悦; (男):金秋的大地处处散发着努力和回报的温馨。 (女):透过这喜悦和温馨,总能体会到这背后的艰辛和汗水; (男):透过这喜悦和温馨,总能感受到热血的沸腾和希望的喷薄。 (女)瞧,一群可爱的孩子踩着金秋的节拍来了。 (男)听,一群欢乐的伙伴唱着秋天的赞歌来了。

歌伴舞《踩金秋》 (女):有人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男):有人说:一份汗水,一份收获。 (女):秋天是收获的日子! (男):秋天是希望的季节! (女):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片开阔的土地; (男):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把锋利的铁铧犁…… (男女):那么,就让我们在这片土地里播撒汗水,播撒希望,也播撒我们美好的未来吧!老师们、同学们,秋之歌经典诵读活动到此结束!感谢你们的光临,再见!

小学音乐《幸福拍手歌》教案1

《美满拍手歌》教案 活动目标: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美满拍手歌》。 2、创编新歌词,并合着音乐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能较确凿地演快唱持续的附点节奏,内心节奏感得到强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是谁?(出示小绵羊图片)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 活动目标: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美满拍手歌》。 2、创编新歌词,并合着音乐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能较确凿地演快唱持续的附点节奏,内心节奏感得到强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是谁?(出示小绵羊图片)。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放音乐《美满拍手歌》,让幼儿熟悉主要旋律。 2、节奏练习:让幼儿练习(气气、嘭嘭)为《美满拍手歌》的主要节奏型做准备。 3、物质准备:四张动作图画,在唱歌中模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以图片小羊引起幼儿的观赏兴趣,引出美满的话题。

老师:“今天老师请了一位好朋友,在好朋友出来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练习,跟着老师一起做。” 打气气气,放炮嘭嘭 让幼儿练习(气气、嘭嘭)为《美满拍手歌》的主要节奏型做准备。 老师:做完热身练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朋友是谁?教师出示小羊的图片。 小羊:小朋友们好。 幼儿:小羊好。 老师:小羊,你美满么? xx:我美满。 老师:那你的美满是什么? 小绵羊:我的美满就是天天闻到绿草的清香。 老师:小朋友,你们的美满是什么?(幼儿解放说) 老师:我请举手的小朋友回答。(被点名的小朋友回答,2个。老师要仔细听,合适重复小朋友的话或者添加一些话) 老师:A的美满是……说的真好请坐,谁还有例外的美满(老师举手示意),B你来说(把小朋友回答)。 老师:你的美满是……说的真好,你们认为A与B的美满好不好? 幼儿:好。 老师:当你感到美满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请告诉我这首歌里是怎样表达美满的?要认真听哦。 放美满拍手歌。

2019秋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周检测卷(古诗词三首 花之歌)

2019年秋人教版(RJ)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周检测:古诗词三首花之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练习。(6分) 我在原野上摇曳.( ),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 )郁。我徽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棵亮晶品晶的眼睛对我查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庞然大物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2.从语段中找出三个错别字,并改正。(3分) 改为;改为;改为; 3.给横线上选填恰当的成语。(1分) 二、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3分) ǔìs q ch z 烟渚.苏轼.吹散.喜鹊.鸣蝉.酒醉.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9分) 一( )明月一( )喜鹊一( )清风 一( )蛙声一( )茅舍一( )溪桥 七八( )星两三( )雨一( )小鸟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1.形容无比的大。() 2.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3.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 4.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五、写出下面句子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6分) 1.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2.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 3.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 六、补充下列名句,并选择合适的填空。(填序号)(6分) A. 移舟泊烟渚,。 B. ,望湖楼下水如天。 C. 旧时茅店社林边,。 D. 绿树村边合,。 1.运用对比的描写方式写景,同时也暗含了诗人淡淡的哀愁的诗句是。 2.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蕴相似的诗句是。 七、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呜蝉”以动衬静,表现夏夜的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是丰收后人们尽情畅谈的情景。 C.“七八个星”是说星星稀少,“两三点雨”是说雨点稀疏,表现出夜行乡间的乐趣。 D.这首词通过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八、读句子,回答问题。(6分) 1.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A.这句话将大自然比作人,让它可以说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新中国的建设

一、新中国的成立(政权建设) 1.准备: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在北平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2)内容: ①主要任务——讨论建立新中国的事宜 ②通过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性质 ③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规定了新政协的性质和地位、规定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五星红旗国旗。 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答: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规定了国家各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2.开国大典: (1)时间:1949.10.1 (2)内容: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3.新政权:新政权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后改为国务院)负责人包括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法律建设)) 1.目的:为了保证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2.时间:195 3.1,中国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 1954.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投票方式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3.内容(了解就好,因为政治有背诵):共106条,分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微和首都;确立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原则、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 4.性质: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意义:①它的颁布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成果; ②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③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 6.逐渐完善: ①1956年,随着阶级上和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 ②1956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发展生产力,国家必须系制定完备的法律,保障民主法制.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确立:(1)初步形成:《共同纲领》 (2)正式确立:1954年宪法 2.内容: (1)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人大的职能:立法权,任免权,监督权,决定权 (3)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人民普选产生

秋之歌作文600字

秋之歌作文600字 篇一:秋之歌 秋天是一首歌,一首无字的歌,尽管旋律如此苦短,乐曲却优美动听,有欢乐,也有悲伤。 秋天是一首歌,秋雨便是这首歌的前奏,轻快而活泼。夏天刚过,秋雨便滴滴嗒嗒的下了起来,雨点是柔密的。蒙蒙的细雨织成轻纱般的帷幕,这帷幕散去了夏日的炎热,带来一丝凉爽。打开窗户,顿时会让你感到神清气爽。 秋天是一首歌,秋天的花草树木便是这首歌的歌词。春华秋实,春天是华丽的,五彩缤纷的,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的花枝招展,却也并不单一。你瞧,那满堂金菊,亭亭玉立,金光闪闪;那一望无际的棉海,银花朵朵,白絮如雪;那娇小簇拥的丹桂,朴素淡雅,黄白交融。而那满山的野草,被染得红艳艳的,简直像满山的杜鹃。树也不肯落后,换上了新衣,还绿着的叶子,变红的叶子,发黄,发黑的叶子把树点缀得更好看了。 秋天是一首歌,丰收便是这首歌的高潮,热情而奔放,田野里,瓜果飘香,硕果累累。成片的谷子黄了,挺立的高粮红了。玉米拖着胡顺,像位老人似的;辣椒穿着红衣,像跳舞的小姑娘。这时候的农民伯伯们,像打仗冲锋似的,有的摔掉了草帽,有的脱去了布衫,所有的镰刀都闪着银光,田野里像起了旋风,把稻

谷一片片吹倒又吹成捆,稻谷一堆一堆的垒起来,就像座小山。人们忙碌着,动物们也没闲着,松鼠忙着储存粮食。天上,一队整齐的大雁排成人字形,掠过淡淡的云层…… 秋天是一首歌,思念便是这首歌的结尾,催人泪下,秋天是个诗情画意的季节。不是有句诗是这么说的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此时,我也很想念远在老家的爷爷。 秋天,是优美动听的乐曲,是大自然的杰作! 篇二:秋之歌 秋天,是夹在夏冬之间,缓解夏日之炎热,预兆冬日之严寒的季节。秋天就像品尝食品一样,让我们从色香味三方面品析这个令人著迷的季节。(中国作文网 ) 色 不用多说,秋天是一片金黄色的世界。放眼望去,那若金色海洋般的麦田,正随着清风摇摆;一片片金黄的叶子,如孤舟一般,随风飞舞,缓慢地落到大地的怀抱。就连那些蝗虫也披上一身金色“战衣”,寻机对麦田展开“大规模扫荡”。从色的方面看,秋天,是一个金色的季节。 香 秋天的香,赶得上春天百花之香,抵得过夏日清莲之香,花之香也不能与秋天之香相比,因为秋天的香是果实之香,是丰收之香,是农民用一年的辛勤汗水换来的香。不信你闭上眼睛问一问,从远处传来的果实之香,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美丽与迷人,

新中国的伟大建设

新中国的建设 一、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l·1949~1956年(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的经济就其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其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①1949~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主要措施有:没收官僚资本,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开展土地改革,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打击投机倒把,稳定全国物价,统一财经,实现财政收支、物资供求、现金出纳平衡;合理调整工商业,精简整编国家机构;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引导农民组织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对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②1953~1956年,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虽然屡遭挫折,但从总体上看,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9~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最严重困难,但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3.1966~1976年(“文革”时期) 这一时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由于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的努力和广大干群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 4.1978年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这一时期,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逐步实行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提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程昭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按客观经济规律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制定经济政策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适应本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过分地夸大入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必然使经济建设遭到破坏。 二.建国后的城乡经济结构调整 1.农村经济结构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2)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底 (3)人民公社化:1958~1978年底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底到现在 2.城市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到1956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①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急于完成工业化。 ②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③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现状研究 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电视纪录片的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新闻纪录、专题纪录、创新纪录、媒 介融合。从研究历史出发通过对当下纪录片生态环境、市场化问题、 话语权三大问题的现状分析归纳出体制内外纪录片发展中共同面临 的问题。世纪在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语境下中国当下的电视纪录片依 托传播学的理念从自身改造突破问题寻找出路。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市场化问题话语权传播过程引言引言研究缘起在年第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名单中华人女导演杨紫烨凭借执导的环保题材纪录短片《仇岗卫士》成功入围最佳纪录短片提名。杨紫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是中国纪录片最好的时代。与“最好时代”不相称的是纪录片现状的尴尬局面翻阅电视报几乎找不到它的身影即使找到了也被安排在午夜等非黄 金时段相亲节目选秀节目竟猜节目……充斥于荧屏成为了老百姓茶 余饭后的谈资。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辉煌相比电视纪录片节目渐渐 冷清甚至已淡出人们的视线。纪录片遇到了怎样的困境把电视台的资源拱手让于其他节目电视纪录片在中国为何会有此境遇它的出路又 在哪里这就是笔者写作的缘起也是重点研究的问题。纪录得益于电 影。年月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开创了电影的先河,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婴儿进餐》等影片的公开收费放映使得电影真正走入了人类世 界展示出独有的光影魅力。这些影片就像一幅幅活动的相片带有很大程度的纪实性质。而就在年电影很快登陆中国。上海、北京、香港、

台湾陆续出现电影但放映的都是外国人的影片。直到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以著名京剧艺术家谭鑫培作为拍摄对象拍下了他表 演定军山》的几个片断观众反响热烈。这预示了中国纪录片的萌芽。 而国际上公认的第一部纪录电影是罗伯特?弗拉哈迪在年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这也是他的第一部电影。直到今天这部电影仍然充满着无穷的魔力被热爱纪录片的专家学者作为研究欣赏图本。原因就在于他开创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纪录片依托电影发展壮大在电影和电视界闯下了一番天地被全世界人民所认同。从年电视发明以后人们就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界新闻、博览社会百态。影视合流成了趋势。电视 纪录片应电视技术的成熟、媒体力量的聚合诞生了。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依托纪录片而崛起、发展英国的日本的在世界上在纪录片的专属领域中享有美誉。中国的电视杨紫烨现在是中国纪录片最好时代新浪网? 引言纪录片发从年起步至今已走过了五十三年的历史 现状又是如何呢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选择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现状作为 论文的研究对象其目的和意义在于第一新千年已进入第十一个年头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国电视纪录片自身在承载内容和外在形式上都 表现出个性化、丰富化的特点通过回顾半个世纪的电视纪录史分析出每个时期电视纪录片的共性站在历史的肩头才能更好的审视现在展 望未来。第二电视生态环境与纪录片发展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时代纪 录片面临着哪些问题又该如何把握自己的话语权这些问题的探讨是 纪录片现状生存必须面对的课题。第三电视纪录片是一个复杂动态的

秋天的田野

秋天的田野 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我来到田野边,低处的田野里,稻谷熟了,金黄金黄的,好像是谁在地里铺上一层厚厚的金子。秋波摇晃着稻谷,使沉甸甸的稻穗有节奏地波动着,好像金山在滑坡。风声稻浪,好似一曲动人的乐章。 稻田旁边还有一块玉米地。啊!玉米长得真好。一个个玉米棒子打扮得像活泼可爱的胖娃娃似的。它们脱去了绿袄,换上了黄色棉袍,还争先恐后地探出那黄色的小脑袋,仿佛在对我微笑呢。 这边的大豆也成熟了,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有的豆荚裂开了,大豆从里面蹦了出来。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秋天的菜园又是一番景象。我来到菜园,走进一看,真是品种齐全。有西红柿,有辣椒,有茄子……西红柿披上了红纱,个个像羞红脸的小姑娘。呦!你看,那些可爱的小辣椒;红得似火,藏在碧绿的枝叶下,像一个个漂亮的少女拿着扇子在遮挡太阳呢。紫色的茄子穿着大紫袍挂在枝干上,远远望去,多像一位傲气的学者呀! 啊!秋天的田野真迷人! 秋天的田野 星期天的早晨,秋高气爽、凉风习习,湛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白云。妈妈就带着我到外婆家那边的田野游玩,观赏秋天美丽的景色。 走在崎岖蜿蜒的田间小径上,极目了望,一眼望不到头的稻田金灿灿的,像铺了一地黄金。我仔细一看,成熟的稻谷都弯下腰来,好似一把把金钩,谷粒饱胀像要裂开似的,还散发出一阵谷香。才没走几步,又来到玉米地里。玉米们彬彬有礼地欢迎我,但它们十分害羞,只露出半张脸和我打招呼,可能是因为有点怕生的缘故吧!又往前走,来到高梁地里,一节节高梁涨红了脸,像喝醉酒似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高梁更红了高梁米好似淘气的娃娃一样,一粒粒争着往外蹦!今年的农作物大丰收,一行一行的大白菜又绿又嫩,好像这就是它们丰富多彩,富有活力的青春年华! 树林里,有一位牧羊人正在放羊。他的羊很乖,他喊:“头羊过来!”那头羊就立刻跑了过来。我们有的喂羊吃草,有的小心地接近它,抚摸它,还和它拍照呢!它快成了大明星了!一路上,我们收获了许多果实,有在辣椒园摘的辣椒,在马路旁摘的枸杞,从瓜藤上摘下的瓜! 我爱秋天,但我更爱秋天的田野,因为田间的农作物正在合奏一曲深情的金秋之歌! 秋天的田野 在我的印象中,秋天的田野是这样的:秋,一个果实累累的名字。秋天是丰收的景象,充满了果实的浓香,充满了人们欢乐的笑声。 一个星期的早晨,爸爸带着我,朝田野走去。今天我们父女俩要去看看田野里那美丽的景色。

四季之歌(诗歌)四篇

四季之歌(诗歌)四篇 四季之歌(诗歌)四篇 (一) 春, 紫陌,芳尘。 云习习,燕纷纷。 青山滴翠,碧水披鳞。 夭桃红万里,细柳绿三分。 鹤梦姚黄国色,时和世泰新村。 晴光丽日花千簇,无限风光铸画魂。 夏, 荷清,花发。 雨沙沙,云沓沓。 杨柳翩翩,河风飒飒。 炎炎白昼长,荫凉槐树下。 繁花织锦芬芳,万里江山风雅。 撩人美景染尧天,白桦树上画白桦。 秋, 气爽,风柔。 林蔼蔼,蝶悠悠。 莺啼翠柳,水抱村陬。

萋萋芳草醉,滚滚碧水流。 黛染千峰竞秀。镰飞五谷丰收。 苍山不老铺云锦,好雨知时润沃畴。冬, 刺骨,冰泓。 云绰绰,景重重。 青山郁郁,碧水淙淙。 严寒侵丽色,绿意自难浓。 远眺飞流激浪,近撩迷雾仙踪。 凌霜傲雪梅花峭,烟抹斜阳枫叶红。(二) 春之声 它从不吝啬自己的笑容, 全身透露出丁香般的淡雅。 它乘着清风翩翩而来, 张开双臂,舞动着纤细的手, 把碧绿撒向大地,把百花插上枝头,染红了桃花的腮, 染白了梨花的脸, 染黄了迎春花的发辫。 夏之梦 它披着一身绿叶儿来了, 带着欢乐,带着清凉。

夏意正浓,微风轻抚着细聊。 在知了的叫声中,傍晚悄悄地走来。在村子外,守门的小狗在窝中睡着了,它经常从梦中醒来, 凝望着深蓝的夜空, 静静地,静静地望着··· 秋之韵 在这个季节, 最美的也许不是落叶。 最多的也许不是果实。 最香的也许不是桂花。 最亮的也许不是阳光。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 最美的是给予别人快乐; 最多的是带给别人清爽; 最香的是它的气息; 最亮的是它的心灵。 瓜果飘香、层林尽染。 最好的到底是谁? 它就是我们赏心悦目的“秋”。 冬之魂 它送来一片洁白的世界, 漫天飞雪、玉树银花,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是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创造经济奇迹的60年。60年间所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此前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的总和。60年的大发展,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时候,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作为一个见证60年发展史、特别是亲身参与30年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研究人员,内心深处充满着激动、兴奋、豪迈和自信。 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60年的经济奇迹是如何创造的?我想从纵向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以及经济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理出一个头绪。 60年的经济发展史明显可分为前后两个30年。前30年可以说是在曲折中探索发展道路、积蓄发展能量的时期;后30年则通过改革开放,进入快速增长的腾飞时期。 前30年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三年恢复到“一五”时期的8年,即正确起步和初战告捷的阶段。三年恢复时期实现了稳定物价、统一财政,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从1953年-1957年的五年,以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为重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一五”计划胜利完成,旗开得胜。 第二个阶段是从大跃进开始到三年困难和经济调整时期,即从1958年-1965年的8年,经历了曲折又回到正确发展道路,走了一个马鞍型。

第三个阶段是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进入“十年动乱”时期,这一时期的经济虽有发展,但最终陷于崩溃的边缘。1976年“文革”结束到1978年,是对前28年的发展道路进行冷静思考和深刻总结的两年,为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的历程进行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后30年的发展历程也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 第一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这一阶段是消费品生产高速发展时期,即农业和轻纺工业大发展时期,在农产品供给连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 第二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初步实现了小康目标。这一阶段发生了总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我们告别了长期困扰的商品匮乏,需求膨胀转变为需求不足,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也由抑制通胀转变为扩大内需。“九五”计划提出振兴电子机械、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四大支柱产业,标志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由发展轻纺工业为主转向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新阶段。 第三个阶段,从2000年至今,随着总供求关系大体趋于平衡,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出现了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局面,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直到2008年下半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大幅度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才有所下降。由于中央及时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今年上半年经济已出现回升势头。 奇迹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

幸福拍手歌优质课教案

《幸福拍手歌》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唱《幸福拍手歌》 教学目标:1. 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学习在弱起歌曲的强拍开始做动作,合拍地边唱边表演。 2.创编新歌词,并合着音乐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3.愉快地参与创编、表演活动,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幸福拍手歌》。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情绪。 教具准备:钢琴、《幸福拍手歌》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情境导入。 1.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您好,您好,老师您好! 2.谈话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认识黑板上的“幸福”这两个字吗?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学生答) 老师:“在生活中,有什么事情让我们感到幸福?说一说。”(学生自由说) 老师:“同学们,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学生回答)老师:“让我们来听一首歌,听完告诉老师,这首歌里是怎样表达幸福的?”(肢体表达) 二、发声练习。 师弹:1 2 3 4 | 5 5 5 ‖ 生唱:幸福幸福幸福 师弹:5 4 3 2 | 1 1 1 ‖ 生唱:幸福幸福幸福(要求:气息平稳而有支持,声音圆润连贯)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幸福拍手歌》 问:谁来告诉我?(拍拍手、跺跺脚、打打肩膀、握握手) 2.这些都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示的,对吗?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日本儿童歌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这首歌曲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幸福拍手歌》”。(板书课题) 4.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着书完整的听一遍这首歌曲。 要求:(可跟着歌曲的节拍随意做做动作,但是嘴巴不能发出声音) 问:这首歌的节奏怎样? 5.出示本首歌歌谱,解释并学习。 6.老师读第一段歌词,学生仔细看歌词。 7.老师:“同学们能不能按照节奏读歌词呢?” 要求:学生试一试。哪些句子读的不好,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8.学生跟录音范唱轻声唱一唱。 9.老师弹伴奏,学生跟唱全曲。 要求:(1)学生听好前奏,听老师喊拍起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