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州粥食趣谈

高州粥食趣谈

粥,又名稀饭。这是尽人皆知的,但对粥食的文化底蕴,有些人则知之不多。

明代名医李时珍说:“煮米为糜,使糜烂也。粥浊于糜,育育然也,止消渴烦热。”粥的发明,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早在《周书》就有黄帝“始烹谷为粥”之说。明代高濂的《饮馔食笺》粥糜类载有粥88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粥54种。清末黄云鹤的《粥谱》,集粥品之大成,举出239种。可见,粥在我国真是贫富皆吃,老少咸宜的食物。至于文字记载,则在《礼记·月令》中明确写道:“仲秋之月……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从此,关于粥的诗文连篇累牍,多不胜数。

宋代陆游《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是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诗中的“宛丘平易法”的涵义即北宋文人张耒写的《粥记》中所阐述的食粥养生法:“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每将旦一粥,甚系利害。如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涸。盖粥能畅胃气,生津液也。大抵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饮食之间耳,故此劝人每日食粥,勿大笑也。”粥,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被古人誉为“神仙粥”、“天下第一补人之物”。

明代诗人张方贤写过一首《煮粥诗》:“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细商量,一升可作两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诗人从勤俭持家的角度,大谈食粥的好处,也入情入理。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有笔记:“夜甚饥,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所以,他给朋友徐十二写过一封信,力主他多吃八宝粥,可以延年益寿。并说“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

清代高州教谕李有祺(新会人)的《竹枝词》有云:“闲来旅食思坡老,粥煮黄鸡卖到明”,当时的高州,每晚深夜必有鸡粥、云吞、粽等食品担,通宵沿街叫卖。府城东、南、西、北四大城门都开有几间粥铺。高州的粥食,解放前最著名的要算大街一景的“咸湿鸡粥”。他的鸡粥,既不象省港粥那样糜糊,又不象潮州粥那样清水,稀稠度恰到好处,粥面无油镜,且每碗都有一小片“鸡红”。以这样鲜美的粥品,配搭特别制作的白切鸡,体现了粤西“高(州)雷(州)的特有风味”,因而食客无不赞许,生意十分火红。

现在,茶楼食肆虽然仍有粥食,但大都是“皮蛋瘦肉粥”、“柴鱼花生粥”之类,颇为单调。间或也有

些酒楼在餐末提供一盆“红糙米粥”,使人们勾起“穷人才吃糙米粥”的情怀。其实,过去不但穷人为生活所迫要食粥,而且不少达官巨富、公子小姐为养生也喜欢食粥。晋代富豪石崇曾“为客作豆粥”。《红楼梦》第八回,就写贾宝玉爱吃“碧粳粥”。四十五回写林黛玉患肺病,每天早上都吃“燕窝粥”,据说最滋阴补气。第五十五回写老祖宗贾母,是一位很懂得养生的老人。她绝少吃饭,所以每次酒筵上都为她备了各种高档的粥品。

两千多年前,我国最古的医籍《黄帝内经》,已经提出药粥治病的观点。后来,民间就将药粥用来防病治病。有一道《药疗歌》:“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若要皮肤好,米粥煮红枣;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淮山);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口渴又烦躁,粥加猕猴桃;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若要双目明,枸杞煮粥灵……”这些歌决,不应看作是金科玉律,但从中医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观点看来,注意饮食养生,就能增进身体健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