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

Liebig(1803-1873),德国化学家,植物营养学的奠基人。1840年出版的“化学在农业和生理上的应用”一书中提出了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两大著名学说,在1843年出版的“化学在农业和生理上的应用”一书第三版中提出了“最小养分率”。

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

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养分归还学说

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养分归还方式:一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二是通过施用无机肥料。二者各有优缺点,若能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

3、最小养分律(1843年)

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②而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李比希的功绩——

①确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建立了植物营养学科,从而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

②提出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对合理施肥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③把化学应用于农业,使化学融合于农业科学之中;

④推行新教学法,重视实践和人才培养;

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与局限性:

①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③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认识不够;

李比希是植物营养学科杰出的奠基人!

五、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查阅资料、调查座谈会、现场观察

?试验研究

1、生物田间试验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所得结果对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田间自然条件有时很难控制,不适合进行单因素试验。此法应与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2. 生物模拟法:盆栽试验:土培法、砂培法和水培法

培养试验:分根培养、流动培养和灭菌培养

运用特殊装置,给予特殊条件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有利于开展单因子

的研究,多用于田间条件下难以进行的探索性试验。所得结果往往带有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在田间试验中验证,然后再应用于生产。

3. 化学分析法:研究植物、土壤和肥料体系内营养物质含量、形态、分布与动态变化的必要手段,是进行植物营养诊断所不可少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此法应与其它方法结合运用,但手续繁多,工作量大。近十几年来,有各种自动化测试仪器相继问世,从而克服了这一缺点。

4.数理统计法:指导试验设计,检验试验数据;帮助试验者评定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作出正确的科学结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进行大量数据处理,可进行数学模拟,建立数学模型等

5. 核素技术法:利用放射性和稳定性同位素的示踪特性,揭示养分运动的规律;缩短试验进程,解决其它试验方法难以深入的问题。

6.酶学诊断法:通过酶活性的变化了解植物体内养分的丰缺状况,反应灵敏,能及时提供信息专一性较差,需累积经验。

第一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

第一节、植物的营养元素

一、植物体内元素的组成及含量

植物体由水和干物质两部分组成,一般新鲜植物含75~95%的水分和5~25%的干物质,干物质又分为:a.有机质(占90~95%):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果胶等;b.矿物质(5~10%):即灰分。现代分析技术表明,植物体内可检出的矿质元素达70余种,几乎自然界里存在的元素在植物体内都能找到。

二、植物营养元素的分类

1、植物体内元素可分两类: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

(1)必需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

(2)其它元素则是非必需营养元素。

(3)有益元素:非必需营养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

2、判断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

判断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1939年 Arnon和Stout)

(1)缺少时植物完不成生活史。

(2)不能被其它元素代替,有专一缺乏症

(3)直接参与植物代谢。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7种。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镍。

根据Arnon和Stout提出的三条标准,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共有17种。

(1)C、H、O、N、P、K。

大量营养元素(百分之几十——千分之几)

(2)Ca、Mg、S。

中量营养元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3)Fe、Mn、Cu、Zn、B、Cl、Mo、Ni。

微量营养元素(千分之几-千万分之几)

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根系吸收无机养料的机制

(一)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

1、截获:是指根系在土壤里伸展过程中吸收直接接触到的养分。截获吸收养分的多少取决于根系接触土壤的表面积和根的CEC。

2、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这种压力差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这种现象称之“质流”

3、扩散:当根系通过截获和质流作用所获得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求时,随着根系不断地吸收,根际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的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的梯度差,从而引起土体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二)植物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

植物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分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

主动吸收需要消耗能量,反之,称被动吸收。

1、养分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聚集养分穿过质外体

2、离子跨膜过程:养分的跨膜吸收分为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

矿质养分离子跨膜进入根细胞的方式有四种:即

(1)简单扩散

(2)离子通道

(3)离子载体

(4)离子泵运输

第三节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

植物吸收养分因外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光照、温度、水分、通气、反应、养分浓度和元素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一、光照:

作物根部吸收养分所消耗的能量,由呼吸过程供给,凡是能影响根部呼吸的外界因素,也都能影响根部对养分的吸收。根部呼吸作用是依靠分解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养分来释放能量的,而光照直接影响着光合作用的强弱,也就是说光照的充足与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根对养分的吸收。同时,根部对养分的吸收也直接影响着作物地上部分生长的好坏。一般根部吸收能力较强,地上部分生长也稳健,则能更多利用光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二、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增加,作物新陈代谢加快,呼吸作用加强,植物根吸收养分的能力也随着增加。在低温时,呼吸作用和代谢作用均较缓慢,而高温时又易引起体内酶的变性,从而影响养料的吸收。只有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而生长正常的,吸收养分才较多。

当温度不足,影响氧化磷酸化作用,A TP形成少,所以作物越冬时常须磷肥,以补偿低温吸收养分不足的影响。此外钾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性,所以冬作常多施磷钾肥。

各种作物所需要的温度不同,就水稻而言,其适宜水温为30-32℃。如温度低则影响根的好气呼吸,温度高,虽然呼吸旺盛,但消耗体内碳水化合物较多,CO2浓度相应增加,也妨碍根的正常呼吸。温度过高过低均要影响对养分的吸收。

三、水分:

水分对植物养分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加速肥料的溶解和有机肥料的矿化,促进养分的释放;另一方面稀释土壤中养分的浓度,并加速养分的流失。所以雨天不宜施肥。反之,如雨水不足,必然影响植物的生长。

四、通气

通气有利于有氧呼吸,所以也有利于养分吸收。因为有氧呼吸可形成较多的ATP,供阴、阳离子的吸收。反之,土壤排水不良,是嫌气状态,作物非但吸收养分少,甚至根部还有

外渗,严重造成烂根。

总之,作物生长在通气、透水性较好的土壤中,吸收养分常较多。所以施肥常结合中耕除草,促使作物更好的吸收养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五、反应(土壤溶液的pH反应)

溶液中的反应常影响植物吸收养分。植物生长要求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土壤pH过高或过低,植物都不能很好生长,若pH过低,H+浓度过高,能破坏质膜的透性。因为质膜中磷脂可以蛋白质中的羧基以Ca2+离子为桥梁而结合起来,可以质膜的透性,当溶液中H+离子浓度过高,Ca2+离子为H+离子所代替,质膜上的蛋白质及磷脂即分异。因而膜的透性大增,致使膜内离子态养分如K+等外渗,影响作物生长。相反若pH过高,土壤中OH-与养分中阴离子在载体结合部位要发生竞争,影响养分吸收,因此植物生长要求一定的土壤pH值范围。

在一定pH值范围内,在酸性反应中植物吸收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在碱性反应中,吸收阳离子多于阴离子。因为蛋白质是两性胶体,故能同时吸收养分中的阴、阳离子。但在酸性反应中,由于H+离子浓度增加,因而抑制了蛋白质分子中羧基的离解,但却促进了氨基的离解,这种情况下,蛋白质分子中所代的电荷以正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的阴离子。反之,则能增加蛋白质分子中羧基的离解,这时蛋白质分子以带负电荷为主,故能多吸收外界溶液中阳离子。

图解:

土壤pH值还直接影响微生物的活动及养分离子的有效形态,即影响土壤中有效养料的多寡(P23图1-20)

六、养分浓度:

养分浓度不同,植物吸收的机制也不同。(解说1,认为高低浓度下载体不同2,低浓度载体高浓度失去选择性,扩散通过,只有大量施肥才发生)在低浓度下,离子与载体间的亲和力大,据研究K+离子在0.2mmol/L以下,离子与载体的亲和力较大(Km=0.021mmol/L),选择吸收性较强。反之,在高浓度下(3-5mmol/L)离子对载体的亲和力较小(Km=11.4 mmol/L),选择吸收性弱。所以化肥施用不宜过多,宜多次施用,如果离子浓度过高,吸收极为缓慢,而且也影响对水分的吸收。

七、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拮抗作用:指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的吸收

{协助作用:指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

(1)拮抗作用:

离子间的拮抗作用主要表现在阳离子交换与阳离子之间或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据研究认为K+、Cs+、Rb+彼此间都有拮抗作用。以大麦、玉米为材料的试验表明Ca2+对Mg2+有抑制作用。水稻吸收K+能减少对Fe2+的吸收等。

离子间的拮抗作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离子水合半径看K+、Cs+、Rb+等比较接近,认为它们是在载体上同一个结合位的竞争,所以彼此间相互抑制。K+离子能增强水稻根系的氧化力,促使Fe2+氧化为Fe3+而沉淀,故可减轻亚铁过多的危害。另外,Ca2+影响膜上孔的大小,减少膜的透性,所以Ca2+存在影响水合半径较大的离子如Na+的吸收,而较小的离子K+、NH4+等能透过。

(2)协助作用:

Ca2+能通过影响质膜的透性来促进K+、Rb+、Br-等的吸收,但在高浓度时则表现出拮抗作用。氮通常能促进磷的吸收,因为蛋白质合成既需要能量,也需要核酸,而磷不仅是ATP 的组成成分,也是核酸的组成成分,生产上氮磷配合施用,其增产效果较好就是这原因。此外阴离子如NO3-、H2PO4-、SO42-均能促进阳离子的吸收,这是由于这些阴离子吸收后,促进了植物的代谢作用,形成各种有机化合物如:有机酸,故能促进大量阳离子吸收如:K+、Ca2+、Mg2+。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在一种浓度下是拮抗作用,另一种浓度下可能就是协助作用。此外,不同种作物的反应也不相同。P26图1-22

八、离子理化性状和根的代谢作用

(一)离子半径

吸收同价离子的速率与离子半径之间的关系通常呈负相关。

(二)离子价数

细胞膜组分中的磷脂、硫酸脂和蛋白质等都是带有电荷的基团,离子都能与这些基团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的强若顺序为:不带电荷的分子<一价的阴、阳离子<二价的阴、阳离子<三价的阴、阳离子。相反,吸收速率常常以此顺序递减。

(三)代谢活性

由于离子和其它溶质在很多情况下是逆浓度梯度的累积,所以需要直接或间接地消耗能量。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和组织中(包括根),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呼吸作用。因此,所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子都可能影响离子的累积。

九、苗龄和生育阶段

在植物整个生育期中,根据反应强弱和敏感性可以把植物对养分的反应分为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1、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2、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起最大效能的时期。

第四节植物叶部对养分的吸收

植物除可从根部吸收养分之外,还能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植物的根外营养

根外营养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作用

①叶面施肥可以弥补逆境下根系吸收的不足,如土壤水分过多、干旱、土壤过酸、过碱、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力衰退。

②某些养料如P、Fe、Mn、Cu、Zn等在土壤中易被固定而影响其有效性,叶面施肥则不受土壤条件的影响。

③果树等深根系作物,传统施肥法难以施到根系吸收部位,因而肥效较慢,而叶面肥喷施可取得较好效果。

④叶面喷施用肥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

四、叶面施肥的局限性

叶面施肥的局限性在于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分总量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有些养分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其它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果不一定好。

第五节养分的运输和分配

1、短距离运输:根外介质中的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经皮层组织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

叫养分的横向运输。由于其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

2、长距离运输:养分从根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根的运输过程,称为养分的纵向运输。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又称为长距离运输。

第二章植物的氮素营养及氮肥

第一节氮的营养作用

一、植物体内氮的含量和分布

组成作物机体除C、H、O外,N是作物成分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一般作物含N量约占干物质重量的0.3-5%,含N量多的作物是豆科作物和豆科绿肥,非豆科作物一般含N量较少,禾本科一般干物质含N量在1%左右。

幼嫩器官和种子含蛋白质多,含N也多,而茎秆特别是衰老的茎秆含N量少,在作物一生中,氮的分布是变化的,也就是说N具有移动再利用性。一般说,在营养生长期,N素大部分在幼嫩器官中,而转入生殖生长期时,茎叶各部分的N则向贮藏器官如籽粒、果实等转移,到成熟时,全N70%左右转入并贮藏在生殖器官或贮藏器官中。因此果实成熟才采收,而茶叶在营养生长的不同时期可采收。

二、氮的营养功能

氮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也

是遗传物质的基础。

(一)蛋白质的重要组分(蛋白质中平均含氮16%-18%)

(二)核酸和核蛋白质的成分;

(三)叶绿素的组分元素;

(四)许多酶的组分(酶本身就是蛋质)

三、植物对氮的吸收、同化和运输

(一)NO3-N的吸收和同化(具体图表见课本)

1、 NO3-N的吸收

逆电化学势梯度的主动吸收;介质pH显著影响植物对NO3-N的吸收。pH值升高,吸收减少;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在根系中同化为氨基酸、蛋白质,也可直接通过木质部运往地上部;硝酸根在液泡中积累对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NO3-N的同化

硝酸还原成氨是由两种独立的酶分别进行催化的。硝酸还原酶可使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还原酶可使亚硝酸盐还原成氨。

(二)NH4+-N的吸收和同化(具体图表见课本)

NH4+-N的吸收

NH4+的吸收与H+的释放存在着相当严格的等摩尔关系 (K.Mengel et al, 1978) 。

(三)CO(NH2) 2-N的吸收和同化

目前关于尿素被同化的途径有两种见解:

其一、尿素在植物体内可由脲酶水解产生氨和二氧化碳;

其二、尿素是直接被吸收和同化的——(具体转化见课本)

四、植物缺氮症状与供氮过多的危害

(一)作物缺氮的外部特征

叶片黄化,植株生长过程迟缓。苗期植株生长受阻而显得矮小、瘦弱,叶片薄而小。禾本科作物表现为分蘖少,茎杆细长;双子叶则表现为分枝少。若继续缺氮,禾本科作物表现为穗小粒瘪早衰。

氮素是可以再利用的元素,作物缺氮的显著特征是下部叶片首先失绿黄化,然后逐渐向

上部叶片扩展。

第二节土壤中氮素含量与转化

二、土壤中氮的形态及转化

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1)有机态氮的氨化:

即土壤有机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的矿化过程,有

机态氮转变成无机的铵态氮。

(2)NH4+-N的硝化:旱地通气条件下,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

(3)NO3--N的反硝化:通气不良情况下,态氮转化为N2、N2O等,是土壤氮素的损失过程。

(4)无机态氮的生物固定和化学固定

第三节、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铵态、硝态、酰胺态和长效氮肥等。

一、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包括碳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等,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特性:

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

2、铵态氮易氧化为硝酸盐:

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

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作用,尤其对含碳水化合物少的种子。

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N对Ca、Mg、K的吸收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切勿不顾一切大量施用铵态氮肥,以免引起果树营养失调。

(一)碳酸氢铵:

简称碳铵 NH4HCO3 N17%

制造:它是用CO2通入浓氨水中,经碳化并干燥后的产物。

优点:制造简单,能量消耗低,投资省,建设速度快等,适合县级小化肥厂生产,产量占氮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性质:呈白色细粒结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反应,pH8.2~8.4,常温下易分解挥发,有强烈氨味,易潮解结块。但也有其优点,由于由氨、水、CO2构成,不含对植物土壤有害的副成分,长期施用对土壤性质无不良影响,较硫铵、氯化铵易被土壤吸附,不易淋失。施用:碳铵施入土壤后最初会增加土壤碱性,但在土壤中硝化之后,反而有提高土壤酸度趋势,这种影响都是暂时的。施入土壤后同其他氨态N肥一样易发生土壤吸附性固定,较硫铵、氯化铵易被土壤吸附,这也是碳铵深施不易淋失的原因。碳铵可作基肥和追肥,不宜做种肥及秧用肥,应尽量将其放在早春低温时作基肥施用。

(二)硫酸铵:简称硫铵(NH4)2SO4含N 20~21%

制造:通过用硫酸洗漂煤气中的氨制取

2NH3+H2SO4→→(NH4)2SO4

最早生产的含N、S的固体肥料

性质:白色结晶或微黄,易溶于水,具有较好的物理性、不易吸湿,贮存施用方便,化学性稳定,含S24%

施用:硫铵与碱性物混合或施入石灰性土表会引起NH3↑。①属生理酸性盐,②并含一定量游离酸,能增加土壤酸度,③好气条件下,还可以由硝化细菌作用而生成HNO3,H2SO4。这就是为什么施大量(NH4)2SO4时,应配合施用石灰及有机肥料(可提高土壤缓冲性能)。肥料中的SO42-一方面可提供S营养,另一方面在嫌气条件下可还原成H2S,引起水稻黑根

(可采用排水晒田措施来改善)。

硫铵是水溶性N肥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并适合于各种作物,在用量不大时做种肥或追肥效果较好。

(三)氯化铵 NH4Cl 含N24~26%

制造:氯化铵是制碱工业的副产品。

NH3+ CO2+NaCl+H2O→→NaHCO3+ NH4Cl

↓→Na2CO3+CO2↑+H2O

性质:白色结晶,易结块,易吸湿,其溶解度低于硫铵,水溶液呈弱酸性,属生理酸性肥

施用:氯化铵施入土壤其代换作用生成的氯化物比硫酸盐溶解度大,更易淋失,对土壤理化影响较大,特别表现在土壤酸度上,可降低土壤pH值。施入土壤后的转化与硫铵基本相似,①在石灰性土壤上:

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可引起脱Ca现象,造成土壤板结(若长期施用),CaCl2若在土壤中积累,增加土壤溶液浓度,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不利,所以NH4Cl最好施于水田。

②施入酸性土壤中:

使土壤酸化,若连续施用时,应注意配合石灰及有机肥料施用。

*氯化铵中含有65~66%Cl,氯对硝化细菌有抑制作用,使土中硝化作用进行较慢,可使铵离子较多保留于土壤中而不易流失,所以在水田施用氯化铵效果比硫铵好。

氯化铵可作基肥和追肥,而不宜作种肥和秧用肥,尤其应注意不能与种子接触。氯化铵对烟草、葡萄、柑桔等“忌氯作物”不宜施用。

(四)氨水:含N 12~17% NH4OH

性质:氨水是氨的水溶液,呈无色或淡黄色液体,碱性,pH=10,氨易挥发损失,有强烈的刺激性氨臭味,氨水浓度愈大,温度愈高,则挥发愈快。氨水还具有腐蚀作用,对铜、铝的腐蚀性强烈,对铁也有一定腐蚀性。

施用:氨水施用的关键在于防止氨的挥发,因氨的挥发除损失N外,还会灼伤作物,所以不论旱地、水田,氨水深施都可提高肥效。氨水施入土壤后,氨可被土壤吸附,随着氨被硝化,可随土壤溶液迁移。

氨水可作基肥及追肥不宜作种肥。氨水碱度大,腐蚀性强,一旦挥发会妨碍种子发芽。

二、硝态氮肥:

(一)共同特性:

1、硝态氮肥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水分充足时,可靠集流移向根部;水分少时也可靠扩散移向根部)

2、NO3-吸收为主动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吸收过多时对植株无毒害。

3、硝酸盐肥料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降雨过多易流失。

4、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

5、特别在土壤嫌气条件和碱性反应下,或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大量存在时,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NO,N2O)N2而损失。(反硝化作用的实质:异养型细菌利用硝酸盐中的氧去氧化碳水化合物或其它有机物从而获得能量。)

影响条件:存在硝酸盐、有机物、嫌气条件、碱性条件(pH)、温度、水分

反硝化作用需消耗H+从而pH升高,它是水田N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当然旱地通气不良时也会发生。

6、硝态氮肥吸湿性大,易燃易爆。

(一)硝酸钠

{天然硝石:主要分布在智利,一般含NaNO3 15~70%

{人工硝酸钠:制造:生产硝酸时的一种副产品,把NO、NO2气体通入碳酸钠溶液→硝酸钠、亚硝酸钠→(氧化)→硝酸钠

性质:含N15~16%,Na26%,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强,呈碱性,助燃性(因此贮存时应注意防潮防火)、生理碱性

施用:NaNO3施入土壤其Na易与土壤胶体上的Ca进行交换,代换性Na增多导致土粒分散,结构破坏,碱性增强,施用时应配合施用有机肥料和过磷酸钙。

NaNO3宜作追肥,少量多次施用(避免NO3-N淋失)。适施于中性、酸性土壤,不宜于盐性土及水田。南方茶树也不宜施用,可施于喜钠作物如甜菜等。

(二)硝酸铵:NH4NO3简称硝铵 NH3+HNO3== NH4NO3

性质:含N34%,白色结晶,中性弱酸性反应,吸湿性强,易结块,助燃性。(高温、高压、氧化物存在下,能引起硝铵爆炸)

施用:兼有铵态氮肥和硝态肥的特性。水田防止主流失及反硝化,旱地施用应深施覆土,防止挥发NH3

宜作追肥。在旱地施用的效果较水田好,少量分次施用。

三、酰胺态氮肥:-------尿素

CO(NH2)2 N 46%固体氮肥中含N量最高的肥料

制造:CO2+2NH3→(高温、高压)→CO(NH2)2+H2O

生产的副产物:缩二脲,对植物有毒害作用,国际上要求缩二脲含量不超过1%,水分≦0.5%

性质:白色结晶,吸湿性小,易溶于水

施用:

尿素水解为氨的速率受脲酶的影响很大,而脲酶的活性与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分、温度、酸碱度以及尿素施用量密切相关。

随着时间的进展铵会被硝化。

尿素可作基肥、深施可提高肥效,还可作根外追肥,效果好(属中性肥、是有机化合物、电离度小、不烧伤茎叶、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容易被叶片吸收),浓度0.5~2.0%

不宜作种肥(原因是其含有缩二脲,及NH3毒害)

第三节 N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一、氮肥的合理分配:

N肥肥效受雨量、温度、光照等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一般干旱地区、年份,N肥的肥效较差,可多施些N肥,而在湿润的地区和年份肥效较好,可充分利用这种关系少施N肥。1、根据气候条件:

北方以分配硝态氮肥更适宜,因北方气候干旱缺雨,而南方气候湿润,年降雨量大,水田占重要地位,因此应分配铵态氮肥,施用时硝态氮肥尽可能施在旱作,铵态氮肥施于水田。

2、根据土壤肥力条件:

3、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特性

禾本科作物需N多可多施;甜菜、甘蔗等糖料作物发育初期需要充足N素以供应其营养生长,而到后期N施多会影响淀粉和糖的合成;烟草后期施N多、烟碱含量过高,糖分低味道变差;果树和浆果作物对氮肥非常敏感,需平衡的N素,氮素营养过多,容易引起营养生长过旺,影响座果率。

4、根据肥料特性:

铵态N能被土壤吸附,不易淋失,可作基肥深施;硝态N移动性大,宜作旱田追肥(水田追肥可用铵态N或尿素);尿素、碳铵、氨水不宜作种肥。

二、氮肥施用量:

决定于植物种类、土壤肥力及环境条件的影响,确定某一作

物的氮肥施用量主要应根据多点多年的田间试验。目前也有采用推算法确定施肥用量:

三、氮肥深施:

意义:1、减少氨挥发,N的硝化淋失及反硝化脱氮

2、肥效持久,克服表施造成前期苗徒长,后期脱肥早衰

3、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对养分吸收能力

四、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

1、与OM肥配合

化学肥料一般不能提高土壤的OM或N素含量水平,多数可造成OM及N的亏缺。

2、N与P、K配合施用

第三章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第一节植物的磷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的含量与分布:

植物体内P2O5一般为植物干重的0.2~1.1%其中85%为有机态P(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15%无机态P(以Ca、Mg、K的磷酸盐存在)

P在作物种子中含量较高,其中油料作物种子含P量最高。作物生长发育中,P比较集中在幼嫩组织里,如幼叶、顶芽、根尖等器官,随着器官的老化,P又转移到幼嫩组织。P在作物体内再分配、再利用的能力强,因此,缺P首先在老叶或老的器官上出现。

二、磷的营养作用

㈠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核酸与核蛋白充足的磷营养,能加速细胞的分裂与繁殖。

?磷脂类化合物原生质和生物膜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三磷腺苷(A TP) 高能键

㈡磷在作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磷在作物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磷构成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分而在代谢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磷本身也是代谢过程的调节剂

㈢磷与作物的抗逆性

?磷能增强作物的抗寒性

?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使细胞原生质的冰点降低,提高磷脂的含量,使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

?磷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性

?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和细胞结构的充水度。

?磷能提高作物的缓冲作用

?作物体内的磷主要是以(K2HPO4,KH2PO4)的形态存在,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

三、作物对磷的吸收与利用

㈠作物吸收利用磷的形态

?作物吸收与利用磷的形态: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两类:

?无机磷有正磷酸盐(H3PO4)、偏磷酸盐(HPO3)和焦磷酸盐磷(H4P2O7)。

?H2PO4-最易被作物吸收,土壤的pH值在6.0~7.0之间,有利于作

物吸收H2PO4--。

四、磷素缺乏与过多症状

1、缺磷症状

?缺磷时植株生长矮小、茎细直立,分枝或分蘖较少,根系发育差,叶片呈暗绿或灰绿色而无光泽,茎叶常因积累花青苷而带紫红色

?缺磷症状从老叶开始向上扩展。缺磷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少而小。成熟延迟。产量和品质降低

第三节磷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

一、我国P矿资源及利用:

当前利用天然P矿石制造P肥的方法有三种:

1、机械法:由P矿石经机械磨碎后直接利用,例磷矿粉

2、酸制法:用硫酸、硝酸、盐酸、磷酸等处理P矿粉而成,例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

3、热制法:借电力或燃料而产生的高温分解P矿粉而得,如钙镁磷肥

由于制造方法不同,对磷矿的质量要求也不一样,酸制要求P矿的质量较高,而热制法生产的P肥对矿要求较低

二、常用P肥性质及施用:

各种P肥按其中所含的磷酸盐溶解度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难溶性磷肥、水溶性磷肥及弱酸性磷肥。

(一)难溶性磷肥:磷矿粉

磷矿粉:

1、性质:

磷矿粉是由中、低品位天然磷矿石直接磨成粉体而制成。一般呈灰色、灰黄色、灰褐色粉未状,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不吸湿。其P2O5不同地区含量差别大,10~30%,多数在20~27%,其成分复杂,有含氟、氯、羟基、锰、锶等各种磷矿粉,是一种难溶性的迟效性磷肥。

2、磷矿粉直接施用条件:磷矿粉直接施用是有一定条件的

①磷矿的结晶性质及细度:

非晶质结构的磷矿粉其有效P易释放,直接施用效果较好。一般磷矿粉中有效P量和枸溶率(2%柠檬酸溶液浸提的有效P量占全P的百分率)可以衡量磷矿粉中磷酸盐的可给性和其直接施用的肥料价值。枸溶率在15%以上的磷矿粉一般可直接作肥料施用,若枸溶率低于5%而全P量高的磷矿粉只能作加工P肥的原料。

磷矿粉的细度也影响其肥效,颗粒细,比表面积大,与土壤及作物根系接触的机率大,有利于P的溶解,一般要求直接施用的磷矿粉90%通过100目的筛(孔径0.149mm)。

②土壤条件:

土壤pH低,有利于P矿粉溶解,但若pH太低<5.4,土壤中活性Fe、Al结合,生成磷酸铁、磷酸铝,磷矿粉施用于pH5.5~5.8效果较好。

(pH太低的土壤施用P肥利用率为什么偏低?)

交换量大的酸性粘土,由于其代换性酸多,能促进P的溶解,施磷矿粉效果较好;含蒙脱石为主的粘土矿物上施磷矿粉比含高岭石为主的粘土矿物的效果好,由于高岭石对P

的固定强,风化度低的土壤施磷矿粉也较风化度高的土壤效果好。福建酸性红壤上施用效果也较好。

③作物特性:

作物种类不同,对磷矿粉的吸收能力差别很大,多年生经济林木和果树,如茶树,柑桔,苹果等通常对磷矿粉的利用能力都较强,这些作物上,磷矿粉宜作基肥施用。

④与其它肥料的配合

磷矿粉与酸性肥料(如过磷酸钙)或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等)混合施用可提高磷肥的肥效。磷矿粉与有机肥料共用堆腐,施于酸性土壤有稳定的增产效果。

3、磷矿粉施用及后效

宜作基肥,不宜作追肥及种肥,因其肥效缓慢,作基肥施于果树或经济林木上,可采用环形施肥法,即按树冠大小,开一环形沟,将磷矿粉施下,沟深15~25cm,或与OM肥配合作基肥施用。利用分解OM产生的有机酸来溶解难溶性磷酸盐;还可与酸性肥料混合施用,例过磷酸钙,不但可以弥补磷矿粉强度不足的缺陷,还可借助肥料酸性来溶解磷矿粉。磷矿粉用量应参考其P2O5%及其可给性大小,磷矿粉施用后效较长,并且不易流失,因此连续施用二、三年后可停施一段时间(一、二年)

(二)水溶性P肥:

凡能溶于水的磷肥称水溶性磷肥,其中的P易被植物吸收利用,肥效快,是速效性磷肥。

1、过磷酸钙:

(1)性质:又称普钙,由高品位磷矿粉或磷灰石粉碎,加浓硫酸制成。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的磷酸一钙[Ca(H2PO4)2·2H2O 30~50%]及难溶于水的硫酸钙(占肥料重量的40%),含3~5%游离酸,因而有酸味。

含P2O5%为14-20%,灰白色粉未,呈强酸性反应,PH2-3,具有腐蚀性及吸湿性,易结块,同时可发生磷酸退化作用。

磷酸退化作用:当磷酸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会与制造时生成的硫酸铁、铝等杂质起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降低过钙中有效P含量。

因此贮藏过程中,注意防潮,生产过钙要求水分<14%,游离酸<5%。

(2)施入土壤后的转化:化学、生物固定(微生物把无机态P转化为有机态P)或吸附

化学固定:当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不断从周围向施肥点汇集,过钙水解成磷酸二钙及磷酸,这时肥料颗粒附近的土壤溶液中的磷酸离子浓度高达10-20ppm与周围溶液构成浓度梯度,同时会引起微域土壤酸度下降至pH1-1.5,能把土壤中Fe、Al、Mn、Ca等成分溶解出来形成各种不同的难溶性磷酸盐被固定下来,因此过钙利用率只有10-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难溶性P向磷矿石、粉红磷铁矿类的结晶化合物转化,即所谓P的老化,其对作物有效性变差。如土壤中富含铁、铝氧化物,磷酸盐可被氧化铁、铝所包蔽,形成所谓闭蓄态P,这种P作物很难吸收利用。

P肥利用率低于N肥35%,是由于南方红黄壤固P强烈,往往需一次大量施P,对多年生果树、茶树可在定植时一次大量施用磷矿粉或钙镁磷肥。

吸附:过钙施入土壤后,部分水溶性P可被土壤固相所吸附。

(3)过钙施用:

为了提高过磷酸钙的利用率,针对其易固定的特点,尽量减少其与土壤的接触面,增加其与根系接触面的原则,合理施用。

①集中施用:+.

磷在土壤中移动极小,将磷肥集中施用于根际附近,既可减少P肥和土壤的接触面而减少固定,又有利于吸收利用。

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水稻施用可作蘸秧根。每亩过钙3~5Kg 2~3倍腐熟有机肥混合,

再加泥浆拌成糊状,栽前蘸根,随蘸随插。

为了协调P在土壤中移动性不而作物根系又不断扩展的矛盾,可将2/3的P肥作基肥,1/3在种植时作表面肥或种肥施于表层土壤中,以改善作物生长初期时P素营养条件。

②与OM肥混合施:由于有机胶体和粗有机质能够保护水溶性磷酸盐,防止其与Fe、Al 离子接触,加之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能形成多种有机酸,具有强烈络合Fe、Al、Ca等金属离子的作用,使之成为稳定络合物,可避免固定水溶性磷酸盐,同时还能络合磷酸铁、磷酸铝中的Fe、Al而释放出磷酸来,因此与有机肥混合施用是提高过磷酸钙施用效果的重要措施。

在酸性土壤上与石灰配合施用,使土壤pH提高到中性,要减少Fe、Al对P的固定。

③根外追肥:过钙作根外追肥,不仅可避免P肥在土壤中的固定,而且用量省,见效快,尤其在作物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根外追肥具有良好效果,果树等单子叶作物喷施浓度可用1~2%

2、重过磷酸钙:

主要成分磷酸一钙,P2O5%为40-50%,游离酸4-8%,不含硫酸钙,吸湿性及腐蚀性强于过钙,深灰色颗粒或粉末,吸湿后不致有磷酸退化现象。

施用方法同过钙,它是一种高浓度磷肥,含磷量双倍或三倍于过钙

(三)枸溶性磷肥:

能溶于2%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为枸溶性P肥或弱酸溶性P肥。属于这一类的磷肥有钙镁磷肥、钢渣磷肥、偏磷酸钙等。

钙镁磷肥:

性质:一般为黑绿色或灰棕色粉末,碱性pH8-8.5,不溶于水,能溶于弱酸,无腐蚀性,不吸潮,不结块,易包装、贮藏、运输,主成分为弱酸溶性Ca3(PO4)2,易被作物吸收,P2O5%为14-20%、SiO240%、CaO25-30%、MgO10-15%,是一种以P为主的多元素肥料。施用:

其移动性小,土壤pH<6.5时,可逐渐转化为易溶性磷酸盐,加之它可以中和土壤酸度,降低土壤中活性铁、铝危害。最适宜施在酸性土壤中,并且90%通过80目的钙镁磷肥肥效较好。

多用于基肥,作追肥时应在苗期早施,由于其移动性比过钙更小,必须深施,因其溶于弱酸,故与有机肥混合堆沤后施用的肥效较单独施用更显著。

第三节磷肥合理分配及施用

一、土壤供P状况与磷肥分配:

我国土壤含P0.05~0.25%,含P在0.08~0.10%以下的土壤施P可表现出增产效果。土壤供P状况是磷肥合理分配的依据,应把磷肥优先分配于有效磷含量低的低产土壤上施用。二、作物需P特性与轮作中P肥的分配:

不同作物对P的需求及吸收能力不同,一般果树、茶树、桑树、豆科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对P的需要较多,施P肥效果较好,表现为豆科、十字花科>糖料、瓜、果、茶>小麦>早稻>晚稻。豆科、十字花科根CEC大,分泌有机酸多,对P吸收能力强。

在同一种土壤上,磷肥应首先考虑施在对P需要较多,磷肥效果较好的作物上,对不敏感的晚稻可少施或不施,利用P肥后效。冬季作物,微生物活动弱,土壤供P弱,气温低,P的释放不易,可施P肥,还可以提高作物抗寒性。

(一)水旱轮作的P肥施用:

福建水旱轮作,一年三熟,大小麦-早稻-晚稻,油茶(绿肥)-早稻-晚稻,越冬甘薯-早稻-晚稻,施用P肥采用“旱重水轻”的原则,因为水旱轮作,干湿交替有利于土壤中P释放,旱地淹水土壤pH值趋于中性,若酸性土pH升高,Eh下降,释放有效态P

(二)旱作轮作的P肥施用:

福建:豆科-薯类小麦-甘薯 P肥可在冬季用于豆科、小麦

三、P肥品种与其合理分配、施用:

1、难溶性P肥:

分配需P量大,对P吸收强的豆科、十字花科及果、茶,施于酸性土较经济。

2、水溶性P肥:

分配对P比较敏感,P吸收较差的蔬菜、小麦、水稻。适于碱性(石灰)土壤施用。作物苗期是P的敏感期,特别小粒种作物,例,油菜、芝麻等种子含植素少,土壤供P不足时应及时补加P肥。作物需P最大效率期时,水溶性P肥追肥效果较好(果树在其开花结果期)

3、弱酸性P肥:

适用于作物,在酸性土壤上施枸溶性P效果较好。

四、氮、磷配合施用:

提高施肥增产效果。

五、合理施用磷肥的两个问题

1. 深施与浅施

2. 集中施用与撒施

第四章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

第一节植物的钾营养

1、含量:钾含量一般为0.3~5%。钾的含量同样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异,如豆科作物、马铃薯、烟草等喜K作物含钾量都比较高。

2、分布:钾主要分布在代谢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如生长点、芽、幼叶等部位,它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大,可由老组织向新生幼嫩部位转移,故缺钾出现在老叶上。

3、形态:以离子、水溶性盐类等方式存在。

二、钾的营养功能

(一)钾与光合作用

(二)钾能促进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

(三)钾与蛋白质合成

(四)钾对细胞渗透作用的调节

(五)钾与气孔运动

(六)促进酶的活化

(七)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三、植物缺钾的一般症状

钾在作物体内流动性很强,缺钾症状通常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中后期才表现出来;严重缺钾时,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出现症状:双子叶植物叶脉间先失绿,沿叶缘开始出现黄化或有褐色的条纹或斑点,并逐渐向叶脉间蔓延,最后发展为坏死组织;

单子叶植物叶尖先黄化,随后逐渐坏死。坏死组织形成与腐胺积累有关。

第三节钾肥

一、氯化钾、硫酸钾:

1、性质:

KCl K2SO4

白色、淡黄色细结晶 K2O 60%白色、淡黄色结晶,K2O 50-52%

水溶性速效钾肥化学中性生理酸性水溶性速效钾肥化学中性生理酸性

宜施于碱性土壤,若施入酸性土壤配宜施于碱性土壤,若施入酸性土壤配合施用石

施用石灰灰;比KCl吸湿性小、物理性质好

2、土壤中转化:

施入土壤中的K能立即溶于土壤溶液中,呈离子态,一部分可为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另一部分则被土壤胶体所吸附固定。

①生物固定:指微生物吸收的K 对作物仍有效

②吸附固定:土壤溶液中的钾离子与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进行代换,形成代换性K吸附固定在土壤胶体上,减少流失,对作物仍有效。如K+与土壤胶体上Ca2+交换,多雨地区造成Ca2+流失,如不配施钙质肥料,土壤造成板结。

③晶格固定:常发生在云母粘土矿物层间,如蒙脱石2:1型,即上下均为硅层,层内有较大空间,层间又有膨胀及收缩的特性,当吸水膨胀后,层间距离加大,钾离子能随水分进入层间,当水分蒸发后,层间距缩短,由于K+被晶格固定,很难为当季作物吸收。

另一方面,由于K+移动性很强,被吸附的K及土壤溶液中的K很容易在雨季发生淋失现象,因此多雨地区特别是吵质土壤上,钾肥一次用量不宜过多。

3、施用:

KCl K2SO4

可做基肥、追肥、不宜种肥、根外追肥基肥、追肥、种肥、根外追肥

含氯离子会伤害幼苗。

酸性土施用KCl、K2SO4应配合石灰,KCl对忌氯作物(例烟草、甘蔗、柑桔、茶)不宜多用。多用于纤维作物,Cl可抑制碳水化合物向根部移动,碳水化合物累积于茎部可增强纤维强度及拉力,K2SO4适用于各种作物。

二、草木灰:

是我国农村广泛施用的农家钾肥

1、成分及性质:植物燃烧后的残灰,除有机质及N燃烧大量损失外,植物体内含有的灰分元素草木灰都有,以K、Ca为主,其次P,故称K肥。植物种类,燃烧方法不同,K2O 含量差别较大,K2O5~10%左右,一般文火熏烧灰黑色的草木灰质量较好,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K2O含量高,阔叶高于针叶。

2、形态:主要以K2CO3形态存在。其次为硫酸钾和氯化钾,其中草本植物中含Si多,高温燃烧会产生K2SO4,P大部分属枸溶态,由于草木灰中含CaO、K2CO3,所以呈碱性,施于酸性土壤较好。

3、施用:可施用于多种作物,除基肥、追肥、种肥、外还可用1%草木灰浸出液作根外追肥。常以粪土等有机肥混合穴施、条施。种肥可做盖种肥,能吸收热能,提高土壤温度,冬季可防冻也可防治蚜虫,但注意不能与腐熟的有机肥、氨态N肥混施,防止造成氨的挥发损失。

第三节钾肥的合理分配、施用

一、土壤供钾能力与钾肥肥效:

土壤供钾能力决定于速效钾、缓效钾的含量及缓效钾的释放。施K应先施于土壤缺K的地区,即土壤供钾能力弱的土壤。

钾肥施于砂质土壤比施于粘质土壤效果好,因为K主要靠扩散被植物吸收,砂质土对K 的缚束力弱,易于扩散,但注意分次少量施用,以免淋失。

二、肥料性质:草木灰施于酸性土效果较好,KCl,K2SO4施于碱性土较好,若施于酸性土壤应配合施用石灰。钾肥应深施(防止流失)、相对集中施用(减少固定及流失)、早施(K营养临界期多在苗期)。

三、作物种类:油料作物、糖用作物、豆科、烟草、茶、桑等叶用植物需K量较多,果树

需钾亦较多,尤以香蕉需钾量大。禾谷作物需K量较少。

四、N、P、K肥料配合施用

二、含钙肥料的种类与性质:

石灰是最主要的钙肥,包括生石灰、熟石灰、碳酸石灰三种。

1、生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CaO)是我国农用石灰的主要形态,是石灰肥料中碱性最强的一种,中和土壤酸性作用大,但应注意施用过量易造成烧苗。此外它还有杀虫、灭草和土壤消毒作用。

用石灰石锻烧制成的生石灰含CaO 90-96%

生石灰在高温及水的参与下生成熟石灰[Ca(OH)2],而生石灰在长期放置后易吸收CO2形成CaCO3(碳酸石灰)

2、熟石灰:又称消石灰。主要成分Ca(OH)2含CaO 70%呈强碱性较易溶解,它对中和土壤酸性比生石灰弱。

3、碳酸石灰:石灰岩用机械磨碎而制成。主要成分CaCO3一般含CaO 55%,由于溶解度较小,对中和土壤酸性的作用比较和缓,但后效较长。

1、石灰对土壤有何改造作用?

答:(1)中和土壤酸性,消除毒害:

但由于Al3+与土壤胶体间的结合很强,石灰对铝的交换过程较缓慢,所以,施用

灰后,反应往往需要2天以上才能达到平衡。

不同作物对铝毒忍耐力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a大麦、甜菜、蕃茄-----极敏感;b 燕麦、高梁------敏感;c茶树、菠萝------忍耐力强(茶树忍铝强的原因是体内含有机酸和酚)。此外,施用石灰还能促使活性铁、锰沉淀,消除其毒害。可中和有机质分解时产生的大量有机酸,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以消除毒害。

(2)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

①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常能促进有机质矿质化和生物固氮

②可使固P作用减弱,促进无机P的释放

③增加土壤中Mo的有效性

(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

(4)能减轻病虫危害

第五章中量元素

植物对钙的需求与缺钙症状

在缺钙时,植株生长受阻,节间较短,因而一般较正常生长的植株矮小,而且组织柔软。缺钙植株的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首先出现缺素症,易腐烂死亡;幼叶卷曲畸形,叶缘变黄逐渐坏死。

甘蓝、莴苣和白菜出现叶焦病;番茄、辣椒和西瓜出现脐腐病;苹果出现苦痘病和水心病;植物对镁的需求与缺镁症状

由于镁在韧皮部中的移动性较强,缺镁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当植物缺镁时,其突出表现是叶绿素含量下降,并出现失绿症。

缺镁典型症状

1、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双子叶植物脉间失绿,并逐渐有淡绿色转变为黄色或白色,还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褐色或紫红色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坏死。禾本科植物缺镁时,叶基部叶绿

素积累出现暗绿色斑点,严重缺镁时,叶尖出现坏死斑点

植物对硫的需求与缺硫症状

十字花科植物需硫量较多,豆科植物次之,禾本科植物很少。一般认为,当植物的硫含量(干重)低于0.2%时,植物会出现缺硫症状。

缺硫时蛋白质合成受阻导致失绿症,其外观症状与缺氮很相似,但缺硫症状往往先出现于幼叶。而在供氮不足时,缺硫症状发生在老叶(缺氮加速老叶的衰老,使硫得以再转移)。

第六章微量元素营养与肥料

一、植物的硼营养

(1)部分植物缺硼的典型症状:

甜菜“腐心病”油菜“花而不实”

棉花“蕾而不花”花椰菜“褐心病”

芹菜“茎折病”苹果“缩果病”

(2)植物硼中毒症:

老叶尖端和边缘干枯。植物体内B含量>200mg/kg时表现出硼中毒症。盐碱土、硼污染土壤上经常出现。

硼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明显受蒸腾作用的影响,硼中毒的症状多表现在成熟叶片的尖端和边缘。先是叶间或叶缘褪绿,接着出现坏死斑点,最后全叶枯萎,过早脱落。

二、植物的锌营养

(1)参与生长素的代谢

锌能促进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而色氨酸是生长素的前身。缺锌时,作物体内吲哚乙酸合成锐减。作物生长发育停滞,叶片变小,节间缩短(“小叶病”或“簇叶病”)。

植物缺锌症状:生长受阻、节间不能伸长,叶片脉间失绿或白化。

(2)苹果枝顶叶小并呈簇状“小叶病”,芽苞形成减少,树皮粗糙易碎。

锌中毒:植物含锌量>400mg/kg。

三、植物的钼营养

(1)植物钼素营养失调症状

植物缺钼的共同症状是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片失绿,且有大小不一的黄色和橙黄色斑点,严重缺钼时叶缘萎蔫,有时叶片扭曲呈杯状,老叶变厚、焦枯,以致死亡。

缺钼发生在酸性土壤上,常常伴生锰和铝的毒害。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可防止缺钼。(2)典型症状:花椰菜、烟草“鞭尾状叶”,柑橘“黄斑病”,豆科“杯状叶”、不结或少结根瘤。

豆科作物缺钼的症状与缺氮相似,但严重缺钼的叶片因有积累而致使叶缘出现坏死组织,且缺钼症状最先出现在老叶或茎中部的叶片,并向幼叶及生长点发展。

植物耐钼能力很强,>100mg/kg的情况下,大多数植物并无不良反应。

四、植物的锰营养

植物缺锰与锰中毒症状

植物缺锰症:叶片失绿并出现杂色斑点,而叶脉仍为绿色。燕麦“灰斑病”、豌豆“杂斑病”。

植物缺锰临界水平:10-20 mg/kg。锰中毒水平:600 mg/kg,并引起缺铁失绿。五、植物铁素营养

植物缺铁症及其对缺铁的反应

植物缺铁从新叶开始,叶片叶脉间失绿,叶脉仍为绿色。严重时叶片出现坏死斑点,叶片逐渐枯死。根伸长受阻,根直径增加,并产生大量根毛。

六、植物的铜营养

果树缺铜,叶和果实褪色,顶梢枯死——顶枯病

植物缺铜时花的颜色发生褪色——白瘟病

三、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施用

土壤施用固体微肥会出现什么问题?

(1)有效性降低

在pH高、含有碳酸钙的土壤中,由于碳酸钙对锌的吸附,会影响锌肥的有效性。(2)施用不均匀

与微肥用量少,不易施得均匀,使得局部土壤中微肥浓度过高而造成危害。因为许多微量元素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浓度范围相当狭窄,而使作物中毒。

(3)易污染环境

许多微量元素既是营养元素,又是重金属。如锌、铜、锰,一旦施肥过量,极易污染环境。有碍人畜健康。只有在土壤酸度缺乏时才采取土施基肥的方法。

为什么叶面喷施微肥的效果好?

(1)用量少,比较经济

(2)避免固定叶面喷施微肥,养分可以从叶片角质层和气孔进入,不和土壤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土壤固定,降低有效性。

(3)养分吸收快,效率高

(4)易于控制浓度叶面喷施微肥,浓度容易控制,不会发生中毒,比较安全。

(5)减少污染叶面喷施微肥浓度低,用量少,不会污染环境。

影响阳离子型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

1.土壤酸碱度

土壤PH值的正常高幅范围内,其有效性随着PH的值下降而升高,在酸性很强的土壤中甚至使植物中毒或影响其他养料的有效性。

2.土壤氧化还原状况

在同样PH值条件下,还原态(低价)的溶解度大于氧化态(高价),即还原态有效性高于氧化态。

3.固定作用

阳离子型微量元素会被土壤固定

4.有机质

简单的有机质络合态微量元素仍可被植物吸收,复杂的有机质络合的微量元素有效性低。如泥炭土易出现缺Cu。

5.土壤质地

粘质土壤所含有效微量元素高于砂土

一些常见的缺素表现

第七章复混肥料

第一节复混肥料的概念、分类与特点

一、概念

复混肥料系指化学肥料成分中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养分的肥料。

二元复混肥料:同时含氮磷钾三种养分中两种养分如氮磷二元复混肥料

三元复混肥料:同时含氮磷钾三种养分

多元复混肥料:除三种养分外同时还含有微量营养元素等。

多功能复混肥料:除养分外,还掺有农药或生长素类物质。

肥料混合的原则

1、混合后不会产生不良的物理性状:尿素与普钙混合后易潮解

2、肥料中养分不受损失: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易引起氨的挥发损失

3、肥料在运输和机施过程中不发生分离:粒径大小不一样的不能相混

二、复合肥料的发展动向:

正是由于复合肥料与单元肥料相比,有着养分种类多,含量高;可以大量节省包装、贮存、运输及施用等费用;肥料副成分少等优点,成为近代化肥品种发展的主要方向。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1981-1982年度化肥总消费量中,复肥平均占70%以上,而我国复合肥的生产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力开发和生产复合肥,以满足农业生产不断增长的需要,是当前我国化肥工业战线紧迫的任务。

国内外发展复肥总的趋势是朝着高效化、液体化、多成分和多功能方向发展。(化学肥料则是高浓度、复合化、颗粒化。缓效化)

三、我国肥料养分表示方法(N—P2O5-K2O)

根据养分浓度分类

低浓度:N + P2O5 + K2O >=25% 中浓度:N + P2O5 + K2O >=30%

高浓度:N + P2O5 + K2O >=40% 超高浓度:N + P2O5 + K2O >= 80%

12-12-12 表示:N :P2O5 :K2O =12% :12% : 12%

12-12-12-3(Zn)表示

12-12-12(s)表示

四、计算混合肥料的配制(省略)

第八章有机肥料

第一节有机肥料概述

一、有机肥料的分类

1. 粪尿肥:人粪尿、畜粪尿、禽粪、厩肥等

2. 堆沤肥:秸秆还田、堆肥、沤肥和沼气池肥

3. 绿肥:野生绿肥和栽培绿肥

4. 杂肥:城市垃圾、泥炭、腐殖酸类肥料、油粕类肥料、污水污泥等

二、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提供作物所需的各种养分

有机肥料的分解是通过矿化作用,将迟效性的养分逐步释放出来,供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2.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3. 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

三、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关系

配合施用可以取长补短,缓急相济,充分发挥其效益。

(1)促进作物增产、化肥增效

(2)改善作物品质

(3)培肥地力,用养结合

第二节有机肥料的主要类型

一、堆沤肥

利用秸杆、杂草、绿肥、泥炭、垃圾和人畜粪尿等各种废弃物混合后,按一定方式进行堆制或沤制的肥料。

?北方地区以堆肥为主,

堆积过程中主要是好气微生物分解,发酵温度较高;

?南方地区则以沤肥为主,

沤制过程主要是嫌气微生物分解,常温下发酵

(一)腐熟的目的

1.原料

(1)不易分解的物质如秸杆、杂草等。

(2)促进分解的物质如人粪尿、污水、污泥和适量的化肥。

(3)吸收性强的物质如粉碎的黏土、草炭或锯末.

2.腐熟的目的

释放养分;

实现无害化;

缩小体积,便于运输和施用, 节约成本。

A.堆肥

是秸杆等有机废物或其他植物残体在好气条件下堆腐而成的有机肥料。

堆制原理

使粗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矿化和腐殖化过程而成为优质肥料。

前期以矿化为主,后期以腐殖化为主。

1.堆肥的积制

(1)备料

Ⅰ粪引物如人、畜、禽粪尿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营养元素、肥料?二、回答题 1、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 2、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3、植物营养学得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植物得营养成分 一、回答题 1、判断必需营养元素得依据就是什么??2、目前发现得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按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可划分为哪几类? 3、肥料三要素指哪些元素?为什么? 4、什么就是营养元素得同等重要性与不可替代律?对生产有什么指导作用? 5、什么就是有益元素与有毒元素?? 第三章植物对养分得吸收与运输 一、概念 1、自由空间2、生物膜3、截获4、质流5、扩散6、主动吸收7、被动吸收8、根外营养9、根外追肥10、短距离运输11、长距离运输1 2、养分得再分配与再利用1 3、养分协助作用1 4、养分拮抗作用 二、填空题 1、植物吸收养分得器官有( )、()。 2、植物根系吸收养分得途径就是( )→( )→( )→( )。 3、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最活跃得部位就是( ),吸收养分最多得部位就是( )。 4、根系可吸收利用得养分形态有( )、()与( )。 5、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 )、( )与( ),其中( )就是长距离内补充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就是短距离内运输养分得主要方式,其动力就是( )。 6、根系吸收无机养分得方式有( )与( )。 7、根系吸收有机养分得机理有( )、( )与( )。 8、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环境条件有()、()、()、( )、( )、()与( )。

9、离子间得相互作用有( )与( )。 三、回答问题 1、根系主要靠什么部位吸收养分?在生产实践将肥料施在什么位置较好?为什么?? 2、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 3、根系吸收养分得方式有哪些?其特点与区别就是什么? 4、植物茎叶吸收养分得途径有哪些? 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得外界条件有哪些?生产实践中应如何调控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对养分得吸收? 6、根系吸收得养分有哪些去向? 7、根外营养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它只能作为根部施肥得一种补充? 8、养分在植物体内得运输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就是什么? 9、论述养分在植物体内循环、再分配得意义? 10、根据养分在植物体内再分配与再利用能力可将植物营养元素分为哪几类?分别与缺素部位有什么关系? ?第四章植物营养特性 一、概念?1、植物营养性状2、基因3、基因型4、表现型?5、基因型差异6、植物养分效率7、肥料农艺效率 8、肥料生理效率9、相对产量10、施肥增产率 11、养分吸收效率12、养分运转效率 13、养分利用效率14、植物营养期 15、作物营养阶段性16、作物营养连续性?17、作物营养临界期 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9、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 20、根际21、菌根22、根长23、根密度24根/冠比25、根际效应26、高效植物与耐性植物27、遗传力 28、根系活力 二、简答论述?1、试述研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得意义。 2、简述植物营养性状基因型差异得表现形式。 3、试述衡量植物养分效率高低得指标。? 4、植物根系得哪些特性会影响养分吸收速率? 5、根系分泌物有什么作用? 6、结合生产实践试述肥料应重点分配在植物营养得哪两个关键时期?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及其答案

植物营养学 名词接受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的矿化铵和施入的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用的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的产量受土壤中含量最少的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螯合剂和微量元素一起螯合所制成的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5.离子间的协助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8、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即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9、绿肥的激发效应;新鲜绿肥施入土壤后能促进原有有机质矿化 10、玻璃微量元素肥料;将玻璃和微量元素熔融,然后研磨的粉末物 11、掺混肥;几种单质肥按一定的比例掺混而成的复合肥料 12、根际;距植物根表面一厘米以内的根区土壤,其生物活性较高被 13、闭蓄态磷;被铁铝膜包庇起来的磷酸盐 14、土壤养分容量因素;土壤养分的总量,表示土壤能够供应养分能力的大小 15、作物营养临界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16、交换性钾;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可以与溶液中交换性的钾。 17、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 18、活性锰;指高价Mn的氧化物中易被还原成Mn2+的那一部分。 19、;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论多少,对植物的生长是同等重要的。 20、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21、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部吸收养分进行营养的叫做根外营养 22. 归还学说:为保持地力,应向土壤中归还被植物吸收的元素; 23. 根际:根周受植物生长、吸收、分泌显著影响的微域土壤; 24. 硝化作用:铵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 25. 质外体:细胞膜以外的植物组织的连续体; 26. 作物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失调最为敏感的时期。 27.有效养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28. 29.交换吸附:带电粒子被带相反电荷的土壤胶体可逆吸附的过程 30.养分再利用:早期吸收进入植物体的养分可以被其后生长的器官或组织利用 31.生理酸性肥料: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 四、简答题:(计26分) 1、铵态氮肥深施为什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抚州市2020-2021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抚州市2020-2021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B . 流放的人们在饱尝世事沧桑之后,对生死的问题已看得很淡了。 C . 他们已经成为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的至交,他们的友谊,已经成为了文坛的佳话。 D .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2. (2分)(2018·南山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根据杭州出台的国内首部网络交易政府规章,卖家如果骚扰、威胁消费者,使其违背意愿作出或修改交易评价,将对其处以最高两万元的罚款。 B .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人也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驱壳,能不能创作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取决于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 C . 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数量安全,而且对粮食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D . 国务院近日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的相关政策,对国内消费者需求的大部分进口日用消费品,于今年6月底前确定降低进口关税试点,扩大降税商品范围。 3. (2分)下列公共标语,表达不太好的一项是() A . (某候车室)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 B . (某企业)今天您工作不努力,明天您努力找工作。 C . (某游点)禁止乱写乱画,违者重罚! D . (某建筑工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植物营养学复习材料.doc

一、植物营养学 1. 含义: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二、肥料(fertilizers):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钾对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充足,不但能使植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植物品质,女口: 1. 油料植物的含油量增加 2. 纤维植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 3. 淀粉植物的淀粉含量增加 4. 糖料植物的含糖量增加 5. 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髙,果实风味增加 6. 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 钾一一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 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一、植物营养研究的早期探索 1. 尼古拉斯(Nicholas)——15世纪,首位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人(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2. 海尔蒙特(Wn Helmont)——1643年一1648年,柳条试验 3. 渥特沃(John Woodward) ----- 土和盐都有营养作用 4. 格鲁伯(J. R. Glauber)一一硝有营养作用 5. 泰伊;j<(Von Thaer)一一19世纪初期,“腐殖质营养学说” 该学说认为: 土壤肥力决定于腐殖质的含量,因此腐殖质是土壤中植物养分的唯一来源,矿物质不过起间接作用,以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之成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Liebiz)的工作 1.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 (1840年,《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 19世纪中、后期,磷肥和钾肥生产先后建立并得到发展; 20世纪初合成氨生产出现,氮肥生产迅速发展。 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养分归还学说 要点:①随着植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小取走人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养分归还方式:一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二是通过施用无机肥料。二者各有优缺点,若能配合施用则可取长补短,增进肥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Z路。 在未来农业发展过程屮,养分归还的主要方式是“合理施用化肥二而不是“只需施用有机肥料”。因为,施用化肥是提高植物单产和扩大物质循环的保证,目前,农植物所需氮素的70% 是靠化肥提供的,因而合理施用化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国几千年传统农业的特点就是有机农业,其特征是植物单产低,因此不符合人口增长的需求。考虑到有机肥料所含养分全而兼有培肥改土的独特功效,充分利用当地一切有机肥源,不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而且也是减少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需要。 3?最小养分律(1843年)

植物营养学期末卷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养分归还学说 2. 作物营养临界期 3. 生理酸性肥料 4. 化成复合肥料 5. 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 6. 堆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 1.植物的有益元素中,对水稻、对大豆、对甜菜有好处。 2. 土壤溶液中养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和。其中前者主要表现在之间,如 和之间。 3.矿质养分在的运输是单向的,而在的运输是双向的。两部分之间的养分主要靠来沟通。 4. 在磷肥鉴定中,pH值是常用指标之一,过磷酸钙一般呈性,钙镁磷肥呈性,而磷矿粉呈性。 5. 某一复合肥料含N 20%、含K2O 15%、含B 2%,那么它的表达式为,它属于(二元、三元或多元)复合肥料。 6. 指出下列营养病害是缺乏何种营养元素:水稻缩苗病,苹果苦痘病,花菜褐心病,茶树茶黄病。 7. 有机肥料的种类主要有、、和等四类。 8. 施肥技术中,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施肥方法主要有、 和三种。复混肥料或有机肥料施用时主要用作。 9. 人粪尿含氮物质分解最终都产生,容易,故贮藏期间要防止养分损失。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2小题5分,第3、4小题6分,共22分)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是什么?已确定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包括哪些? 2.石灰性土壤上作物缺钙的原因是什么? 可采取哪些措施调控钙素营养水平? 3.试分析土壤条件与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关系。 4.叶面施肥有何优点? 它能否取代根部施肥? 为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比较钙和磷在根部吸收的部位、横向运输、纵向运输、再利用程度和缺素症出现的部位等方面的特点。 2.我国的钾矿资源极其贫乏,农业生产中所用的钾肥绝大部分依靠进口。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入手解决我国钾矿资源不足与农业生产需要大量钾肥之间的矛盾? 3.试述酸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途径。 4.分别说明氮肥在旱地施用时,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有哪些?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人类在土地上种植作物并把这些产物拿走,就必然会使地力逐渐下降,

植物营养学(上、下)复习题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归还学说 21 作物营养临界期 41 氨的挥发 2 矿质营养学说 2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42 腐殖化系数 3 最小养分律 23 短距离运输 43 土壤速效钾 4 必需营养元素 24 长距离运输 44 土壤缓效钾 5 有益元素 25 共质体 45 易还原态锰 6 微量元素 26 质外体 46 氮肥利用率 7 肥料三要素 27 养分再利用 47 生理酸性肥料 8 根部营养 28 质流 48 生理碱性肥料 9 根外营养 29 扩散 49 长效氮肥 10 自由空间 30 截获 50 包膜肥料 11 水分自由空间 31 根际 51 合成有机长效氮肥 12 杜南自由空间 32 根际养分亏缺区 52 过磷酸钙的退化 13 主动吸收 33 根分泌物 53 磷的固定作用 14 被动吸收 34 专一性根分泌物 54 枸溶性磷肥 15 离子拮抗作用 35 菌根 55 难溶性磷肥 16 离子相助作用 36 强度因素 56 高品位磷矿 17 维茨效应 37 容量因素 57 异成分溶解 18 离子通道 38 有机氮的矿化 58 闭蓄态磷 19 载体学说 39 硝化作用 59 忌氯作物 20 离子泵学说 40 反硝化作用 60 复合肥料 61 高浓度复合肥料 68 厩肥 75 化成复合肥料 62 二元复合肥料 69 绿肥 76 混成复合肥料 63 多功能复合肥料 70 以磷增氮 77 绿肥 64 多元复合肥料 71 胞饮作用 78 缓冲容量 65 中和值 72 鞭尾病 79 灰分 66 热性肥料 73 花而不实 80 灰分元素 67 冷性肥料 74 激发效应 81 养分化学有效性 82 养分空间有效性 83 养分生物有效性 84 逆境土壤 85 单盐毒害 86 耐盐机理 87 泌盐机理 88 避盐机理 89 基因型 90 养分利用效率 91 生物肥料 92 铵态氮肥 93 硝态氮肥 94 酰胺态氮肥 95 碳/氮 96 铵的晶格固定 97 堆肥 98 生理性缺钙 99 再吸收 100 释放 101交换吸附 102 基肥 103 追肥 104 种肥 105 钙镁磷肥 106 掺和肥料 二、填空题 1、在固体氮肥中易挥发的是________,?吸湿性强的是________?,?宜作追肥的是_______,最适于作根外追肥的是_________。 2、钼在植物体中是________和_______酶的组成成分,所以_______?作物缺钼受影响最为明显。 3、矿质养分在_______的运输是单向的,而在________的运输是双向的。两部分之间的养分主要靠__________来勾通。 4、人粪尿腐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它不宜与__________肥料混合施用。 5、植物能直接同化____态氮素,_____态氮素则需经过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后才能被同化,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微量元素_____和_____。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学考博复习试题

1 铁有哪些主要营养功能? 2 铁与叶绿素含量有何关系? 3 铁是哪些酶的组成分? 4 硼有哪些营养功能? 5 缺硼植物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6 对硼敏感的植物有哪些? 7 锰与植物生长素的含量有何关系? 8 植物缺锰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9 锰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10 铜有哪些主要营养功能? 11 铜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12 铜是哪些酶的激活剂? 13 锌有哪些主要营养功能? 14 锌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15 锌是哪些酶的激活剂? 16 对锌敏感的植物有哪些? 17 碳酸酐酶有何作用? 锌与它的活性有何关系? 19 钼有哪些营养功能? 20 钼与豆科植物固氮有何关系? 21 钼与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有何关系? 22 哪些植物对钼敏感? 23 大麦灰斑病、番茄脐腐病、苹果小叶病分别是缺乏什么元素引起的?

24 果树黄叶病、甜菜心腐病、花叶菜鞭尾病分别是缺乏什么元素引起的? 25 简述根际的概念和范围 26 根际N、P、K养分的亏缺区宽度大小顺序如何? 27 化学有效性养分与生物有效性养分有何差异? 28 那些因素影响根系的生长? 29 什么是根分泌物? 有哪些种类? 举例说明造成根际pH值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1 何谓菌根? 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 32 菌根促进植物磷素吸收的主要机理是什么? 33 说明排根的形成条件及其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 34 什么是土壤养分的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 35 交换性钾含量相同的沙土和粘土在钾肥施用上有何区别? 36 根际pH值变化对养分有效性有何影响? 37 土壤A的全磷含量比土壤B高, 能否推断土壤A上植物生长一定比土壤B好? 38、试分析土壤条件与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关系。 39、列出土壤中养分向根表迁移的集中方式, 并说明氮磷钙各以那种方式为主? ?它们在根 际的分布各有何特点? 并分析其原因。 40、试比较钙和磷在根部吸收的部位、横向运输、纵向运输、?再利用程度和缺素症出现 的部位等方面的特点。 41、简述植物根分泌物的成分、性质,它对土壤微生物和植物营养有什么意义? 42、华北石灰性土壤上哪些微量元素容易缺乏? 为什么? 其主要症状表现有哪些? 43、说明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吸收、同化、运输、?贮存和利用方面各有什么差异? 44、试说明钾对增强作物抗病虫能力的原因。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8)

植物营养学练习题(8)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4分): 1. 生物有效性养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2. 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3.交换吸附:带电粒子被带相反电荷的土壤胶体可逆吸附的过程 4.养分再利用:早期吸收进入植物体的养分可以被其后生长的器官或组织利用 5.生理酸性肥料: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 二、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10分) 1、以NO3-形式主动吸收 2、经过硝酸还原作用分两步还原为NH4+,然后同化为氨基酸,再进一步同化。 3、影响因素:(1)硝酸盐供应水平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在根中还原;(2)植物种类木本植物还原能力>一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还原强度顺序为:油菜>大麦>向日葵>玉米>苍耳(3)、温度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高,所以也可提高根中还原NO3--N 的比例。(4)、植物的苗龄在根中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而提高; (5)、陪伴离子K+能促进NO3-向地上部转移,所以钾充足时,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Ca2+和Na+为陪伴离子时则相反; (6)、光照在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NO3-还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三、在小麦/玉米、小麦/水稻轮作体系中,磷肥应如何分配?为什么?(10分) 1、小麦/玉米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玉米、小麦生长期温度的,对磷的需要量高。 2、小麦/水稻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水稻、小麦在旱地,磷的有效性低于水稻季。 四、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10分) 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 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 五、什么是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什么?(10分) 1 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部分灰壤等。 2 主要障碍因子包括: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害、缺乏有效养分 六、双子叶植物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对缺铁的反应机理是什么?(20分) 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在缺铁时,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活性提高,增加对Fe3+的还原能力,质子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量加大,同时增加根毛生长和根转移细胞的形成,其适应机理称作机理Ⅰ。 1) Fe3+的还原作用机理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缺铁时植物根系表面三价铁的还原能力显著提高。 2) 质子分泌:机理Ⅰ类植物根细胞原生质膜上受ATP酶控制的质子泵受缺铁诱导得以激活,向膜外泵出的质子数量显著增加,使得根际pH值明显下降酸化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增加根际土壤和自由空间中铁的溶解度,提高其有效性;二是创造并维持根原生质膜上铁还原系统高效运转所需要的酸性环境。 3) 协调系统:对机理Ⅰ植物而言,缺铁不仅诱导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的形成与激活,而且诱导质子泵的激活,这两个过程之间不论是在发生的时间,还是在发生的部位上,都是密切配合、协同起作用的。这一协同系统保证了植物在缺铁时,特别是在高pH环境中,也能有效地还原Fe3+ 。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11农本) 题型:名词解释;10×2’、填空;7(20×1)、选择题;10×1’、简答题;6×5’、论述题和计算题;2×10’1、植物营养学 P1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土壤养分的化学有效性 P131 化学有效养分是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 3、土壤有效养分 P132 土壤有效养分是指那些能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无机态养分以及在植物生长期内由有机态释放出的无机态养分。 4、根际 P148 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5、被动运输 P167 被动运输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这一过程不需要能量。 6、主动运输 P167 主动运输是在消耗能量的条件下,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的运转。 7、植物的营养临界期 P186 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和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的那段时期。(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 8、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P186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在植物的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营养物质能对植物产生最大效能的那段时间) 9、矿质养分的再利用 P208 矿质养分的再利用是指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他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 10、肥料 P1 肥料是指人们用以调节植物营养与培肥改土的一类物质。 11、生理酸性肥料 P17 生理酸性肥料是指化学肥料中阴、阳离子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部分导致介质酸度提高的肥料。(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 12、生理碱性肥料 生理碱性肥料是指化学肥料中阴、阳离子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部分导致介质碱度提高的肥料。 13、氮肥利用率 P38 氮肥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氮肥中吸收氮素占施氮量的百分数。 14、闭蓄态磷(O-P) P58 闭蓄态磷是指酸性土壤中由于铁、铝含量较高,磷酸盐易被溶解度很小的无定形铁、铝等胶膜所包蔽,形成更难溶解的含磷化合物。 15、复混肥料 P159 复混肥料是指肥料成分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养分的化学肥料。

植物生理学2套模拟卷及答案讲解

第一套: 一、选择题 1、促进叶片气孔关闭的植物激素是(D)。 A.生长素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 2、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向地上部分运输时,主要通过(C)。 A.筛管B.共质体C.质外体D.胞间连丝 3、以下关保卫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保卫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体,黑暗时淀粉积累,而光照时淀粉减少B.气体通过气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气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气孔的周长成正比C.气孔完全关闭时,用无 CO2的空气处理可使气孔张开 D.不是所有的气孔外侧都有副卫细胞 4、下列关于细胞壁蛋白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伸展蛋白具有丝氨酸羟脯氨酸高度重复的基序 B.纤维素在细胞壁中是纤维素酶的主要底物 C.酸性环境有利于纤维素酶的水解活性 D.扩张蛋白对pH敏感,且具有高度专一性 5、C3、C4、CAM植物的碳固定的CO2受体分别是(A)。 A.RuBP PEP PEP B.RuBP RuBP PEP C.RuBP PEP RuBP D.PEP RuBP PEP 6、在光照弱、温度低的条件下,C4植物的光和速率(B)C3植物。 A.高于B.低于C.等于D.无法比较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C4植物在低温环境下仍可以很好地生长 B.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净光合产物的积累,所以北方生长的苹果比较甜 C.在高CO2浓度下,温度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 D.水分过多不利于植物生长 8、光呼吸碳氧化循环在以下哪三种细胞器中完成(C)。 A.叶绿体、核糖体、线粒体B.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液胞 C.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D.高尔基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 9、氨的同化作用中(A )植物多利用其绿色组织还原硝酸根。 A.热带B.温带C.寒带D.亚寒带 10、下列不是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是(C)。 A.土壤温度B.土壤pH C.土壤水分D.土壤通气情况 11、大部分硝酸还原酶在还原硝酸时的供氢体式(C)。 A.水B.NADPH C.NADH D.NADH 和NADPH 12、利用水泵将营养液循环利用的方法是(B)。 A.溶液培养法B.营养膜培养法C.有氧溶液培养法D.都不是13、下列属于生理酸性盐的是(AD )。 A.硫酸铵B.硫酸钠C.硝酸钾D.氯化铵 14、具有门控特性的离子跨膜运输蛋白是(A)。 A.离子通道B.离子载体C.致电离子泵D.中性离子泵 15、不属于植物细胞膜上H+-ATP酶的是(B)。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章绪论 、概念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营养元素、肥料 二、回答题 1.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何重要作用? 2.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3.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成分 一、回答题 1、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依据是什么? 2、目前发现的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按其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可划分为哪几类? 3、肥料三要素指哪些元素?为什么? 4、什么是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律?对生产有什么指导作用? 5、什么是有益元素和有毒元素? 第三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一、概念 1、自由空间 2、生物膜 3、截获 4、质流 5、扩散 6、主动吸收 7、被动吸收 8、根外营养 9、根外追肥10、短距离运输11、长距离运输12、养分的再分配和再利用13、养分协助作用14、养分拮抗作用 二、填空题 1、植物吸收养分的器官有( )、( )。 2、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途径是( )f( )f( )f()。 3、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最活跃的部位是( ),吸收养分最多的部位是( )。 4、根系可吸收利用的养分形态有( )、( )和( )。 5、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的方式有( )、( )和( ),其中( )是长 距离内补充养分的主要方式,其动力是( );( )是短距离内运输养 分的主要方式,其动力是( )。 6、根系吸收无机养分的方式有( )和( )。 7、根系吸收有机养分的机理有()、()和()。

8、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和()。 9、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和()。 三、回答问题 1、根系主要靠什么部位吸收养分?在生产实践将肥料施在什么位置较好?为什么? 2、土壤养分向根系迁移的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3、根系吸收养分的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4、植物茎叶吸收养分的途径有哪些? 5、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生产实践中应如何调控环境条件以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6、根系吸收的养分有哪些去向? 7、根外营养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它只能作为根部施肥的一种补充? 8、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有哪些?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9、论述养分在植物体内循环、再分配的意义? 10、根据养分在植物体内再分配和再利用能力可将植物营养元素分为哪几类?分别与缺素部位有什么关系? 第四章植物营养特性 一、概念 1、植物营养性状 2、基因 3、基因型 4、表现型 5、基因型差异 6、植物养分效率 7、肥料农艺效率 8、肥料生理效率9、相对产量10、施肥增产率 11、养分吸收效率12、养分运转效率 13、养分利用效率14、植物营养期 15、作物营养阶段性16、作物营养连续性 17、作物营养临界期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9、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20、根际21、菌根22、根长23、根密度24 根/冠比25、根际效应26、高效植物和耐性植物27、遗传力28、根系活力 二、简答论述 1、试述研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意义。 2、简述植物营养性状基因型差异的表现形式。

植物营养学复习终极版1

多功能复混肥料:除养分外,还含有农药或生长素类物质的复混肥料 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能产生有利的影响的元素 土壤速效氮:可以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氮 枸溶性磷肥:凡所含磷成分溶于弱酸的磷肥 磷的固定:水溶性P在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下被固定 复混肥料:肥料成分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养分的化学肥料生理酸性肥料: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 闭蓄态磷:被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 根外追肥:将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营养液借助喷雾器械喷洒于植物地上部的一种施肥方法。 异成分溶解:过磷酸钙在溶解过程中溶液中P/Ca比不断变化的现象。 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才出现的,而不是在植物出现以前,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 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 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高。 根际: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硝化作用:铵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激发效应:投入新鲜有机质或含氮物质而使土壤中原有机质的分解速率改变的现象。使分解速率增加的称正激发效应;降低的称负激发效应。 有机肥料:指含有较多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及人畜粪便等废弃物的肥料 肥料:凡能直接或间接补充环境养分供应不足的任何物质 肥料利用率: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率。绿肥:直接或堆沤后施入土壤用作肥料的栽培或野生的绿色植物体。 四、简单题 1“水旱轮作”时,磷肥合理分配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遵循“旱重水轻”的原则,即磷肥应重点施于旱作物,水田则应少施甚至可不施。原理:淹水条件下土壤磷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2水田中铵态氮肥强调深施,为什么? 水田水层以下有氧化层,氧化层以下为还原层。如果铵态氮肥表施,则铵离子在氧化层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的硝酸根渗漏至还原层并发生反硝化作用造成氮素的气态损失。所以,应将铵态氮肥直接深施至还原层。 3施肥包括哪些环节?各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基肥:培肥和改良土壤,供给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养分 种肥: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 追肥:及时补充植物在生育过程中所需的养分,以促进植物进一步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4有机肥和化肥各有哪些特点?

植物营养学复习

名词解释 1.硝化作用 2.最小养分定律: 3.生理酸性肥料: 4.复合肥料: 5.生理碱性肥料: 6.营养临界期: 7.土壤供肥强度: 8.矿质营养学说: 9.异成分溶解:12.反硝化作用: 11.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10.离子拮抗作用:13.磷酸退化作用:14.归还学说: 15.化成复肥:16.样品的代表性:18.掺合复合肥:19.作物营养诊断20 晶格固定态铵; 21、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22混成复合肥;23、离子间的拮抗作用;24、土壤缓效钾; 25、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26、绿肥的激发效应;27、掺混肥;28、根际;29、离子间的拮抗作用;30、闭蓄态磷;31、土壤养分容量因素;32、作物营养临界期 33、绿肥的激发效应 34、混成复合肥 35、土壤缓效性钾 36、离子间协助作用 37、土壤养分强度因素 38、磷在土壤中的化学固定39. 生物有效性养分 40 反硝化作用41.交换吸附 42.养分再利用 43. 生理酸性肥料 一、填空 1、目前国内研制的二大类缓效氮肥是()和()。 2、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 3、需硫元素较多的作物主要有()科和()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的主要营养元素是()和()。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和()。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为()并(),后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利于()和()。 8、新开垦的沼泽土最易缺乏的元素是(铜)。 9.叶面喷Zn2+ 时,溶液的pH应调到()性。 10.玉米白芽症是缺乏元素()。 11.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 12.影响作物根系从土壤吸收养分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和()。13.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和()等器官。 14.春季玉米出现紫苗症状是缺乏元素()。 15.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为()并(),后期要创造较为()的条件,利于()和()。 1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和()。 17.作物体内的钾是以()形态存在,充足的钾肥供应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增强作物的(),()和()。 18.微量元素肥料施用的主要方法有(),()和()。 19、石灰肥料的改土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0、复合肥料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1、作物缺钼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作物缺锌多发在pH_________性的土壤上。 22、土壤中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3、李比希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学说、__________________学说和__________________。 24、影响作物叶片吸收养分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5. 钼在植物体中是(1)和(2)酶的组成成分,所以(3)作物缺钼受影响最为明显。 26. 矿质养分在(4)的运输是单向的,而在(5)的运输是双向的。两部分之间的养分主要靠(6)来沟通。 27. 许多酶都含有微量元素,例如细胞色素氧化酶含有(7)和(8),抗坏血酸氧化酶含有(9),硝酸还原酶含有(10),而碳酸酐酶却需要(11)使之活化。

植物营养学复习题1

概念 一、概念 1 归还学说 21 作物营养临界期 41 氨的挥发 2 矿质营养学说 22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42 腐殖化系数 3 最小养分律 23 短距离运输 43 土壤速效钾 4 必需营养元素 24 长距离运输 44 土壤缓效钾 5 有益元素 25 共质体 45 易还原态锰 6 微量元素 26 质外体 46 氮肥利用率 7 肥料三要素 27 养分再利用 47 生理酸性肥 料 8 根部营养 28 质流 48 生理碱性肥 料

9 根外营养 29 扩散 49 长效氮肥 10 自由空间 30 截获 50 包膜肥料 11 质外体 31 根际 51 合成有机长 效氮肥 12 共质体 32 根际养分亏缺区 52 过磷酸钙的 退化 13 主动吸收 33 根分泌物 53 磷的固定作 用 14 被动吸收 34 专一性根分泌物 54 枸溶性磷肥 15 离子对抗作用 35 菌根 55 难溶性磷肥 16 离子相助作用 36 强度因素 56 高品位磷矿 17 维茨效应 37 容量因素 57 异成分溶解 18 离子通道 38 有机氮的矿化 58 闭蓄态磷

19 载体学说 39 硝化作用 59 忌氯作物 20 离子泵学说 40 生物反硝化 60 复混(合) 肥料

61 高浓度复混肥料 68 厩肥 75 复合肥料 62 二元复合肥料 69 绿肥 76 混配肥料 63 多功能复混肥料 70 以磷增氮 77 绿肥 64 多元复混肥料 71 胞饮作用 65 中和值 72 鞭尾病 66 热性肥料 73 花而不实 67 冷性肥料 74 激发效应

问答题 1 铁有哪些主要营养功能? 2 铁与叶绿素含量有何关系? 3 铁是哪些酶的组成分? 4 硼有哪些营养功能? 5 缺硼植物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6 对硼敏感的植物有哪些? 7 锰与植物生长素的含量有何关系? 8 植物缺锰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9 锰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10 铜有哪些主要营养功能? 11 铜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何关系?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李比希三个学说的要点和意义 (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 答: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意义:①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②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养分归还学说 要点: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②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③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 (3)最小养分律 要点:①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②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 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 考虑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和局限性: ①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 认识不足;③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作用认识不够。 第二章植物营养原理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定义)及种类 从必要性、专一性、直接性三方面来论述 标准:①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 ②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 ③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 种类(17种):C、H、O、N、P、K、Ca、Mg、S、Fe、Mn、Zn、Gu、B、Mo、Cl、Ni。 *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 ⑴同等重要律;⑵不可替代律。

植物营养学课堂笔记及期末复习参考

第一章 第一节:植物的组成 一、植物的组成 单宁、脂肪等(占15%) 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各种糖类(60%) 有机物质(占干重95%)蛋白质(占10%) (占鲜重25%)木质素(占25%) 植物体灰分(占5%):P、K、Ca、S、Si、Fe、Mn、B、Mo、Zn、Cu、 Na、Cl 水(占鲜重75%) 二、物质组成的差异 ⑴水分差异:①不同植物种类;②不同生育期;③不同器官 ⑵有机物种类差异:①糖类植物;②脂肪类植物;③纤维类植物 ⑶灰分的成分差异:①不同植物种类;②不同土壤条件;③不同器官 三、植物体的必需营养元素 ⒈必需营养元素判断标准: ⑴完成植物生命周期所不可缺少的; ⑵缺少后会呈现专一的缺乏症; ⑶在植物营养上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 大气影响营养元素:C、H、O ⒉必需营养大量必需营养元素:N、P、K 元素的种类必需矿质营养元素中量必需营养元素:Ca、Mg、S 微量必需营养元素:Fe、Mn、Zn、B、Mo、Cl ⒊有益元素(不具有普遍性,只作用于个别植物) Si 禾本科Co 豆科植物 Na C4植物Al 茶叶 四、⑴植物营养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被需求量多少,对植物的生长所 求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⑵植物营养不可替代律:一种必需营养元素的胜利功能不能被其他营养元素所完全替 代。 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一、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 ⒈离子态(主要吸收形式):NH4+、NO3-、H2PO4-(酸性)、HPO42-(碱性)、K+、Ca2+、Mg2+ ⒉分子态:Co(NH2)2(尿素) 二、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 ⒈根:根冠区吸收能力强土壤施肥主要部位 ⒉叶子叶面施肥次要部位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11农本) 题型:名词解释;10×2’、填空;7(20×1)、选择题;10×1’、简答题;6×5’、论述题与计算题;2×10’1、植物营养学 P1 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得吸收、运输、转化与利用得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与能量交换得科学。 2、土壤养分得化学有效性 P131 化学有效养分就是指土壤中存在得矿质态养分。 3、土壤有效养分 P132 土壤有效养分就是指那些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得无机态养分以及在植物生长期内由有机态释放出得无机态养分。 4、根际 P148 根际就是指受植物根系得影响,在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得那部分微域土区。 5、被动运输 P167 被动运输就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得扩散运动,这一过程不需要能量。 6、主动运输 P167 主动运输就是在消耗能量得条件下,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得运转。 7、植物得营养临界期 P186 植物营养临界期就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得某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与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得损失得那段时期。(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得那段时间) 8、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P186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就是指在植物得生长阶段中所吸收得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得时期。(营养物质能对植物产生最大效能得那段时间) 9、矿质养分得再利用 P208 矿质养分得再利用就是指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得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她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得现象。 10、肥料 P1 肥料就是指人们用以调节植物营养与培肥改土得一类物质。 11、生理酸性肥料 P17 生理酸性肥料就是指化学肥料中阴、阳离子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部分导致介质酸度提高得肥料。(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得肥料) 12、生理碱性肥料 生理碱性肥料就是指化学肥料中阴、阳离子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部分导致介质碱度提高得肥料。 13、氮肥利用率 P38 氮肥利用率就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氮肥中吸收氮素占施氮量得百分数。 14、闭蓄态磷(O-P) P58 闭蓄态磷就是指酸性土壤中由于铁、铝含量较高,磷酸盐易被溶解度很小得无定形铁、铝等胶膜所包蔽,形成更难溶解得含磷化合物。 15、复混肥料 P159 复混肥料就是指肥料成分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养分得化学肥料。1、李比希得主要贡献就是创立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