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哲史复习提纲

中哲史复习提纲

中哲史复习提纲
中哲史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共5题,4分/题,共20分)

五服老子孟子三表说淮南子魏晋玄学抱朴子三法印四圣谛五蕴八正道张载朱熹王守仁颜元朴学

二、简答(共6题,8分/题,共48分)

三、材料分析(共1题,12分/题,共12分)

四、论述(共1题,20分/题,共20分)

简答、材料分析、论述复习重点

第一章三代思想

1.周易思想

第二章先秦哲学

1.孔子的“仁学”思想

2.孟子的“性善说”

3.墨子的“三表说”

4.老子的“道论”

5.庄子的“齐物论”

6.韩非的政治观

第三章两汉经学

1.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2.两汉经学的主要特点

3.两汉经学的影响

4.王充的认识论

第四章魏晋玄学

1.王弼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2.裴頠的“崇有论”

3.郭象的“独化于玄冥之境”

4.欧阳建的“言尽意”

第五章南北朝宗教哲学

1.僧肇的般若空宗

2.道教的思想渊源

第六章隋唐哲学

1.韩愈的哲学思想

2.刘禹锡的世界观

3.唯识宗的“万法唯识”

4.华严宗的“法界缘起”

5.李荃的哲学思想

第七章两宋理学

1.周敦颐及“濂学”

2.朱熹及“闽学”

3.陆九渊及“心学”

第八章明清哲学

1.王守仁的“心学”

2.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3.颜元的认识论

4.戴震的人性论和价值观

第九章近现代哲学

1.梁启超的“三世说”

2.严复对中西思想文化的比较

3.陈独秀对东西洋民族的比较

武术起源以及发展历程

武术起源以及发展历程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情况下,人类的社会主要以狩猎等原始的生产活动为生,并从中学会了徒手或使用木棒.石头等器具等击打野兽的方法.这些击打的方法多是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但这些击打技能却为武术的形成准备了一定的先决条件. 从原始的生产,生存活动中,逐步形成徒手或持械的格斗技术.从而演变成近代的体育运动,在世界各个地域的人类活动中都曾出现.如击剑,泰国拳等.但从原始格斗术发展成击舞一体,内外兼修的武术形式,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土壤孕育而成的 发展概况: 1.商周时期(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256年) 武舞不分,合二为一,成为"武舞". 它是将用于实战格杀的经验按照一定程式来演练,是古代武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武术的功能向多样化发展,武术理论开始形成.如<吴越春秋>记载的越女论剑,理法深奥,论述精辟. 武术体系逐步形成. 3.秦.汉.三国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80年) 这一时期有较多的武术著作问世.如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收入了<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武术流派雏形开始出现,如曹丕在<典论·自序>中谈到了剑术已有"法"而且各异. 刀已基本取代了剑再军事上的地位,而剑在非军事用途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汉代刀剑之术以及相扑,角抵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东穿日本(日狗看好了!!!!) 4.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年-公元589年) 武术在于文化的交融中逐渐与养生相结合.然而由于玄学盛行,追求炼丹于长生不老,其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发展. 5.隋唐时期 唐代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开始实行武举制,大大推进了武术的繁荣发展. 6.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 以民间结社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如"英略社"."弓箭社"."相扑社". 7.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 武术大发展时期,其繁荣的一个标志是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种和器械得到了大发展,武术作为军事技术.健身手段及表演技艺的多种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在清代,武术于道教养生,内丹术和引导术进一步结合.逐步发展成为武术内功(不得不承认= =.. 内功确实出现的很晚..当然不是说之前没有内功.只是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系统而已)

中国医学史(重点)

中国医学史 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 一、医药起源论 1、医源于圣人 伏羲尝百药、制九针、画八卦 神农尝百草 黄帝尝味百木、典主医药 2、医源于巫 3、医源于动物本能 4、医食同源 5、医易同源 6、医源于实践(广大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 二、医药知识 外治法: 1、砭石:我国最早的石质医疗工具,砭,以石刺病也,用来切割脓 包或浅刺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痛。 砭石或针灸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 2、灸法:对某一部位进行长时间固定温热刺激的方法 介质:艾叶(灸草) 夏~~春秋时期的医学 一、病因

对流行病最早的记录:疾年、降疾、雨疾、疾疫 医和:六七致病说(阴、阳、风、雨、晦、明) 二、预防医学 酒为百药之长(酒的作用):兴奋、麻醉、溶剂、消毒杀菌、驱寒、 散瘀、活血通络、挥发 汤药:伊尹,单味变复方 三、医事制度 《周礼·天官》医事分工: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战国~~东汉时期的医学 一、马王堆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涉及经脉学的文献 三、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1、作者:托名黄帝 2、成书年代:战国~~秦汉 3、篇幅:《素问》、《灵枢》:各9卷,81篇 4、基本内容(精神)和成就 (1)注重整体观念 A、人与天地、自然是统一的 B、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C人体自身是统一的 D人的身心是统一的 (2)重视脏腑经络 (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难经》 1、作者:传为秦越人,待考 2、成书年代:西汉末~~东汉 3、篇幅:3或5卷 4、主要内容和成就 脉诊诊脉独取寸口 脏腑七冲门 经络奇经八脉 针刺腧穴 疾病广义伤寒 《神农本草经》 1、作者:托名神农 2、篇幅:3或4卷 3、主要内容和成就 (1)创药物三品分类法,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2)概述中药学基本理论 A、论述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B、提出药物七情和合理论

药物化学复习提纲(自动保存的)

一、填空题(5*2分=10分) 1、巴比妥酸无催眠作用,当5位碳上的两个氢原子均被取代后,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2、吗啡结构中B/C环呈顺式,C/D环呈反式,C/E环呈顺式,环D为椅型构象,环C 呈半船式构象,镇痛活性与其分子构型密切相关。 3、根据局部麻醉药的特点,可将其化学结构概括为三部分,既包括亲脂性部分、中间部分和_亲水性部分_。 4、药物中的杂质主要来源有合成过程引入和贮存过程引入 5、阿托品的水解产物是莨菪醇和莨菪酸。 6、非甾体抗炎药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体内从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前体的一大类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这些药物都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其抗炎的作用的机制与甾类抗炎药如可的松不同。 7、左旋肾上腺素在pH 4以下的水溶液中能发生消旋化反应而使活性降低。 8、药物从进入人体到产生药效的过程,要经历药剂相、药代动力相、药效相三个重要相。P521 9、解热镇痛药按结构可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和吡唑酮类等。 10、去甲肾上腺素为 R构型,具有左旋性,结构上具有儿茶酚胺的结构 11、拟胆碱药物的受体有 M1受体,M2受体, M3受体,N受体 12、药物分子含有2个苯环,一般空间位阻较小的部位发生氧化代谢;若2个苯环取代基不同,则一般是电子云密度高的芳环易被氧化。 13、普鲁卡因作用时间较短的主要原因是_含有酯基,易水解分解。 14、先导化学物的发现和优化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可认为是从分子的多样性,分子的互补性和分子的相似性三方面考虑。 二、名词解释(5*4分=20分) 1.*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 chemistry):是一门将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手结合一体,并在短时间内将不同构建模块用巧妙构思,根据组合原理,系统反复连接,从而产生大批的分子多样性群体,形成化合物库,然后,运用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对库成分进行筛选优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标性能的化合物结构的科学。 2、*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指具有预期的治疗价值的生物活性,但又存在一些需通过开发类似物来克服的缺陷的化合物。先导物虽具有确定的药理作用,但因其存在的某些缺陷,如药效不够高,选择性作用不够强,药代动力学性质不合理,生物利用度不好,化学稳定性差,或毒性较大等,并非都能直接药用,但作为线索物质却为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前提。 3、*生物电子等排体(Bioisosterism):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并产生相似生物活性或相反生理效应的基团或分子,称为生物电子等排体。 4、*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在体内酶的作用下,药物结构发生变化,将药物转变成极性分子,再通过人体的正常系统排出体外。 5、*镇静催眠药(Sedtive-hypnotic drug):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能缓解机体的紧张、焦虑、烦躁、失眠等精神过度兴奋状态,从而进入平静和安宁,帮助机体进入类似正常的睡眠状态。 6、*硬药(hard drug): 是指具有发挥药物作用所必需的结构特征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不发生代谢或转化,可避免产生某些毒性代谢产物。 7、*软药(soft-drug) :是本身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后常转变成无活性和无毒性的化合物。由于硬药不能发生代谢失活,因此很难从生物体内消除而产生不良反应,很少直接应用,常将其进行化学改造而制成软药后使用。 8、麻醉药(anesthetic agents): 全身麻醉药: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受到可逆性抑制,从而使意识、感觉特别是痛觉消失和骨骼肌松弛 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可逆性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引起局部痛觉暂时消失,以便顺利进行外科手术。 9、脂水分配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P=C0/C w为化合物在脂相(o)和水相(w)间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值。通常是以化合物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分子,在水相中的浓度为分母。所以脂水分配系数可以简称脂溶性与水溶性的比值。在构效关系的研究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化学物的物理参数。它有助于说明有机化合物在体内的分配规律。

最新医学史试题及答案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输液发生空气栓塞时患者应采取(A ) A、左侧卧位并头低足高位 B、右侧卧位并头高足低位C去枕平卧位 D、俯卧位 2、符合病人休养要求的环境是(B ) A、中暑病人室温保持在30C B、儿科病人室内温度宜23 E左右 C、气管切开的病人室内相对湿度40%左右 D、产妇病室应保温,不可开窗 3、小儿、昏迷及感觉迟钝的患者,用热水袋的水温为(C ) A、40 °C B、60 °C C、50 °C D、55 °C 4、采用被动卧位的病人是(C) A、心力衰竭 B、昏迷病人 C、支气管哮喘 D、胸膜炎病人 5、阿米巴痢疾病变在回盲部,药物灌肠时可采取(B ) A、左侧卧位,保留灌肠 B、右侧卧位,保留灌肠 C、右侧卧位,小量不保留灌肠 D、右侧卧位,大量不保留灌肠 &颈椎骨折患者需采用( C ) A、担架运送 B、平车3人搬运法 C、平车4人搬运法 D、轮椅运送 7、病人张某,因一氧化碳中毒急诊入院,护士用平车护送病区,途中输氧和输液应如何处理(D ) A、暂停输液,继续吸氧 B、暂停吸氧,继续输液 C、拔管,暂停输液 D、维持输液吸氧 8、取用无菌溶液时,正确的方法是( D ) A、打开瓶盖后,应立即倒入无菌容器中所需溶液 B、可直接在瓶中蘸取 C、倒后的溶液未用可及时倒回瓶中 D、已打开过的溶液瓶,可保存24小时 9、紫外线消毒空气时,每10 安装30瓦紫外线灯管及其有效距离和时间是(D ) A、<60cm,>15min B、<1.0m,>20min C、<1.5m,>25min D、<2m,>30min 10、如做纤维内镜消毒,合适的消毒溶液是(A ) A、2%碱性戊二醛 B、5%碘伏 C、1%f扎溴铵 D、0.2%过氧乙酸

中国古武术

中国古武术 篇一:中国历史上的各大武林门派!(有图) 少林少林是中国武林的泰斗,是 中国人从佛习武的代名词。 少林武功更是博大精深,藏 经阁内收集了三十六路拳脚 十八般兵器;少林武术,是 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功夫是中国武术中体系 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 达七百种以上,又因以禅入 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 之称。少林弟子皆入佛门, 由于天下武功出少林,所以 俗家少林弟子往往心系武学, 也学有所成。因此说少林是 中国的重要品牌,现在一些 武术流派和网络武打游戏都冠以少林。少林武术历史故事非常多。据史载和传说,世人皆知的有:隋末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紧那罗变形退红巾。少林寺僧兵为国立功最为人乐道的是在明朝,也是少林武术发展鼎盛时期。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少林寺僧

兵多次应诏出征,威猛骁勇,为国捐躯。朝廷为嘉其义烈,在少林寺山门前立旗旌表,遗石尚在,塔林有铭可考。 武当派 武当派为内家之宗,起于宋而兴于明。据明末清初黄宗羲 的,武当派为宋人张三丰所创。其功法 特点是强筋骨、运气功。强调内功修练,讲究以静制动, 以柔克刚,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以气运身, 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武当功法不主进攻,然而亦 不可轻易侵犯。开山祖师张三丰,本名通,字君宝,元季 儒者、道士。善书画,工诗词,中统元年,汉族,辽宁人。 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令。自称张天师后裔,为武当 派开山祖师。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 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张三丰所创的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 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 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武当是道教武林圣地,与 佛教的嵩山少林寺齐名,故江湖上有“北宗少林,南崇武当” 之说。武当派以“玄天上帝”和张三丰而显赫于世。武当派 弟子,以侠义名满天下,同门之间极重情义。虽然属于道 教全真一派,但却直属麻衣道人、陈抟、火龙真人一系。 天下武术出峨眉 (后因少林有名了,才叫“天下武术出少林”

中国医学史重点50505

中国医学史重点 1.最早的医疗工具——砭石 2.导引是中国古代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养生术。 3.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玄参,麦冬,温郁金,延胡索。 4.医学起源论:医源于动物本能(混淆了动物本能的救助行为与人类早期经验医学之间的 界限),医源于圣人(出于崇拜部落英雄,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贡献做出了无限夸大),医源于巫(否认了医与巫之间的本质区别) 5.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6.早期医疗卫生的逐步积累和提高主要表现在: ①随着人们对疾病知识的进一步提高,对不少疾病已经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出现了“六 气致病”学说,预示着早期医学已经开始摆脱鬼神迷信致病说。 ②春秋时期,在精气神、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下,早期医药学理论 开始萌芽。 ③药物和知识的逐步积累,药物品种,数量增多,出现了酒剂、汤液,是医药学史上的 重要发明。 ④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人们开始讲究卫生,积极预防疾病,早期的预防思 想出现。 ⑤随着医药卫生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逐渐扩大,宫廷医学出现了早期的分科,医事管理 制度初步建立。 7.商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 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8.王懿荣在龙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对人体部位的认识一般按照体表部位认识。甲骨文中的 “疾年”“降疾”“雨疾”是目前有关流行病和多发病的最早记录。记载的“疾小臣”一职是商代宫廷负责医疗的低级官员。 9.《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在西汉被称为儒家经典,出现肺结核记录。 出现最早的阴阳概念。 10.《山海经》是先秦的一部古籍,记载38种疾病名称,记药126种。药可分治疗类,预 防类和治疗、预防双重作用的药物。 11.《周礼》原名《周官》,汉代刘歆整理后改今名。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医学 分科的出现,是医学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国最早关于医学分科的记载。记载“酒正”官职。 12.《礼记》叙述了先秦社会的礼仪制度,有关于瘖、聋、侏儒的记载。 13.《左传》记载了骨折、远视、发秃、瘈咬伤、佝偻等。 14.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15.五味:醋、酒、饴、姜、盐。 16.五食:麻、黍、稷、麦、豆。 17.五药:草、木、虫、石、谷。 18.气最初的含义是指天空中的云气、呼吸之气即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大气。 19.《管子》最早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精气学说:凡物之精,此则为生。 20.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1.阴阳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交感,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 互相转化。 22.《尚书》中《甘誓》《洪范》两篇是最早出现“五行”字样的历史文献。 23.我国最晚在夏代已经掌握了人工酿酒技术。仪狄造酒、杜康造酒。

考研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_提纲式_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提纲式) 一、基本概况 一)起止时间;(识记) 二)都城:(识记) 三)疆域:(识记) 四)重要君主:(总结,见附文) 二、政治状况 一)制度(魏晋南北朝除外) 1、官制(分为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 1)先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略) 2)秦汉:皇帝、三公诸卿、郡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皇帝独尊,大权总揽 ②丞相(行政,出将入相,万担)、太尉(军事,秦虚位,万担)、御史大夫(掌奏令、监察,副相,五千担) 诸卿(分掌政务:奉常—礼仪,廷尉—刑法,典客—少数民族)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君臣共治天下”、“有封驳、谏争之权”,能开府、有属官机构“十三曹”(长官的奉禄千担,相当于县令,而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台”六百担)。隋朝前,权臣篡位史不绝书。] ③郡县长官(郡守、县令/县长),皇帝直接任免;县下设乡、里。 刺史制度(行监察权,“州”作为监察区;东汉增加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变为“州、郡、县”三级制)3)隋唐三省六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①尚书省(执行,下辖六部)、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 吏部(官员考选任免)、户部(户口、财税)、礼部(礼仪、教育)、兵部(军政)、工部(建设)、刑部(刑法) [六部长官为“尚书”] ——独相→群相、分权制衡。唐初左、右仆射(尚书省)及中书令、侍中(门下省)并为真宰相,左仆射居首;政事堂为宰相议政之处(三省长官合署办公),先设在门下省后设在中书省。“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皇帝加授的,便于从中级官吏中选拔亲信以分相权,不受资历限制;后来尚书仆射也需加授后才能进政事堂议政、成为真宰相。中唐始置枢密使,宦官为之。 4)宋朝两府三司、漕宪帅仓诸监司——铲除藩镇割据,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①中书门下(政事堂,“政府”,民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院(“枢府”,军政、调兵,枢密使)(集中军权、“强干弱枝”)、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财政,三司使“计相”) ②(节度使成虚衔)知州由京遣(朝官)文官担任、通判牵制,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使、安抚使、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 1、医学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 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 1、甲骨文中对人体部位的认识,心是甲骨文中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内脏器官 2、甲骨文中是世界医学史上有关龋齿的最早记载 3、《左传》记载“六气致病说“(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 4、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 5、《尚书》中《甘誓》、《洪范》两篇,是最早出现“五行”字样的文献。 6、酒在医疗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7、汤液的发明:商代以前,人们习用单味药,且用重剂。汤液的出现人们由用生药转变为熟药,由重剂量使用单味药改变为适量混用复味药。 8、周代宫廷医生出现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食医主管帝王饮食卫生,疾医相当于内科医生职责是施治万民之疾病。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 9、周代开始重视对病历的记录和死亡原因的报告,并形成制度。 ?周代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对医生的考核制度。 第三章??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目前发现的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 3、《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4、《却谷食气》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着。 5、《胎产书》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妇产科专着。 6、《脉书》是现存最早的疾病症候专论。 7、《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笔。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8卷162篇。

8、《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注重整体观念,注重脏腑经络。 9、《黄帝内经》价值及其影响: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积累阶段上升至理论总结阶段,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0、《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首次提出奇经八脉的说法,指出了无形三焦的部位,提出肾与命门的关系。 11、《神农本草经》(《本经》《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药物学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标志着我国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2、《神农本草经》主要内容:载药365种,首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提出七情和合的理论,论述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论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方法,阐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论述了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 13、《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名机,仲景乃其字,南阳郡涅阳人,又名张长沙。 14、《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经络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范例,使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石。 15、《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原着散佚,书中伤寒部分经晋代王叔和收集整理而成《伤寒论》;杂病部分后整理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要略》《金匮》)。 16、《伤寒论》提出了伤寒六经辩证体系。 17、《金匮要略》以病症分篇,主要论述内科疾病,兼及妇科和外科。 18、《金匮要略》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提出以脏腑经络为中心,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辩证体系。 19、《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贡献:提出了较为严密完整的组方原则,将治疗八法运用于方剂之中,剂型多样,煎服法严格,被誉为方书之组。 第四章??医药学的全面发展

中华武术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华武术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摘要]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承千载,在数千年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逐步成为世界武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本文就武术的起源发展、技术理论、文化及影响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武术文化遗产继承发展 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以踢、打、摔、拿、击、制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在实战中,其主要目的在于杀伤、约束对方,通过徒手或借助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出的技击格斗技能,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在运动形式上,既有套路的,又有散手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离的;在演练方法上,注重内外合一,体现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华武术的一大特点,所谓内,指心神意志活动和气的总和;所谓外,即手眼身法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这个特点主要是通过武术的功法来实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门派武功的准则,如少林拳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太极拳讲究身心合修,要求“以心修气,以气运身”,形意拳注重“内三合,外三合”。同时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相结合,做到“心动随形”“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此来锻炼身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武术所蕴藏的中医学术、孙子兵法、儒家思想和中国古哲学之阴阳辩证法等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华武术的起源可追溯至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已经学会使用棍棒猎取食物和防御侵袭,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食物和利益,进一步制造了更有杀伤力的武器,并且在人与自然的竞争中,人们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防御格斗功能的技击技能,武术初具雏形。随着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在隋唐五代时期,武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无论是人们将技击格斗招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武术套路,还是行走江湖的卖艺者,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就此看丰富的武术生活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因此唐文宗时把“裴旻剑舞”与“李白歌诗”、“张旭草书”并称为“唐代三绝”。到了现代,随着火器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告别了冷兵器,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阻碍,其技击格斗功能也逐渐被其表演功能所替代。

中国医学史(重点)

中国医学史 原始社会得医疗活动 一、医药起源论 1、医源于圣人 伏羲尝百药、制九针、画八卦 神农尝百草 黄帝尝味百木、典主医药 2、医源于巫 3、医源于动物本能 4、医食同源 5、医易同源 6、医源于实践(广大人民长期得智慧结晶) 二、医药知识 外治法: 1、砭石:我国最早得石质医疗工具,砭,以石刺病也,用来切割脓 包或浅刺身体得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病痛。 砭石或针灸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 2、灸法:对某一部位进行长时间固定温热刺激得方法 介质:艾叶(灸草) 夏~~春秋时期得医学 一、病因 对流行病最早得记录:疾年、降疾、雨疾、疾疫

医与:六七致病说(阴、阳、风、雨、晦、明) 二、预防医学 酒为百药之长(酒得作用):兴奋、麻醉、溶剂、消毒杀菌、驱寒、 散瘀、活血通络、挥发 汤药:伊尹,单味变复方 三、医事制度 《周礼·天官》医事分工: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战国~~东汉时期得医学 一、马王堆 《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涉及经脉学得文献 三、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1、作者:托名黄帝 2、成书年代:战国~~秦汉 3、篇幅:《素问》、《灵枢》:各9卷,81篇 4、基本内容(精神)与成就 (1)注重整体观念 A、人与天地、自然就是统一得 B、人与社会就是统一得 C人体自身就是统一得 D人得身心就是统一得

(2)重视脏腑经络 (3)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难经》 1、作者:传为秦越人,待考 2、成书年代:西汉末~~东汉 3、篇幅:3或5卷 4、主要内容与成就 脉诊诊脉独取寸口 脏腑七冲门 经络奇经八脉 针刺腧穴 疾病广义伤寒 《神农本草经》 1、作者:托名神农 2、篇幅:3或4卷 3、主要内容与成就 (1)创药物三品分类法,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2)概述中药学基本理论 A、论述方剂君臣佐使得组方原则 B、提出药物七情与合理论 C、完整提出四气五味得药性理论 D、阐述药物采集、加工、炮制与制剂

中国医学史大纲

《中国医学史》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运动医学、公共卫生管理学本科教学用 ) 前言 《中国医学史》是研究中国医学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论述中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理清中医学的历史成就,揭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理解中医学特色形成的原因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在怎样对待历史遗产、如何把握医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联系,以及医药实践与医药理论的辩证关系等问题上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揭示中医学的发展规律。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中医学历史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巩固专业思想。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端正科学态度,深化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方面受到应有的训练,为提高素质,学好其他各门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明确《中国医学史》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 掌握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的概貌。 【教学内容】 概括介绍中医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并由此决定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简要叙述中医学不同时代的主要历史成就。第一章医学的起源 (远古 - 公元前 21 世纪) 【目的要求】 掌握医学起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史实,确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批判各种错误的医学起源论。

【教学内容】 重点叙述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医药经验和知识;评述医学起源问题的不同观点。 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 (夏 - 春秋公元前 22 世纪 - 公元前 476 年) 【目的要求】 掌握早期医药卫生实践和逐步总结积累起来的医药知识,认识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哲学思想对中医学术方向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内容】 1. 重点讲解各方面医药知识; (l) 介绍各种史籍记载的有关对疾病认识的知识,如对病因的探索,对流行病的观察,对疾病的诊断方法,对疾病的治疗方法等; (2) 介绍史籍记载的有关药物知识,重点介绍《诗经》和《山海经》的药物记载; (3) 介绍酒和汤液的发明、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 介绍当时卫生保健和医事制度成就。 2. 简介医学理论的萌芽 (1) 介绍当时相关的哲学思想及其对中医理论形成的影响; (2) 分析中医学各方面理论萌芽的学术方向特点及其原因。第三章中医学术体系的形成 (战国 - 三国公元前 475 - 公元 265 年) 【目的要求】 了解中医学术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相关因素;理解"四大经典"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掌握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和辨证论治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 1. 简介诸汉墓出土医书的内容和价值;

中外医学史考试重点...!

中外医学史考试重点 第一章 1.周朝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这是最早的医学分科。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2.纸草文”—古埃及医学史料:①史密斯(Edwin Smith)纸草文,外科知识②埃伯斯(Ebers)纸草文,医学通论③伊姆荷泰普-医神,“平安到来的人” 3.印度医学:①《妙闻集》-意为苏斯拉他,为阿输吠陀的外科学代表性典籍(外科妙闻);②《阇罗迦集》,为阿输吠陀的内科学代表性典籍,作者阇罗迦,古印度内科学的奠基人。 4.最早提出六气病因学说的是春秋时秦国的名医医和,开创了外感病因学说的先河,是后世“六淫”病因论的滥觞。 第二章 1.战国到秦汉,中医药学出现了发展高潮,中医学术体系建立! 2.马王堆汉墓医书:①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②《五十二病方》-反映了西汉以前的医学水平,现存最早方书。③帛画《导引图》-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④竹简本:《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杂禁芳》。

3.《黄帝内经》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初步确立,其后中医学发展均是以其为理论基础,这是中医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本著作。 4.《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首载于梁代阮孝绪的《七录》,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5.张机,字仲景,中国临证医学、辨证论治奠基人,现代个体化治疗方案运用的第一人。 6.扁鹊:一专多能,内外妇儿兼长。撰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提出“医有六不治” 7.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外科之祖”,著有:“麻沸散”,“五禽戏” 8.阿尔克迈翁,将哲学引入医学。 9.希腊哲学家中,出色的还有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和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10.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11.希洛菲利——记述解剖学第一人。十二指肠、前列腺、眼部构造、脑与脊髓、神经解剖。 12.爱拉吉斯拉特:命名三尖瓣,观察脉搏搏动。否认体液病理说,是西方精气学说的创始人。 13.塞尔萨斯(Celsus,公元1世纪) ,百科全书学派,最早用拉丁文写医书。《论医学》炎症特点:红肿热痛。 14.西方的植物学之父——西奥夫拉斯塔斯。

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

中国医学史重点整理 简述《内经》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主要学术精神、成就和影响是什么 1历史背景:先秦哲学的发展。尤其是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为《黄帝内经》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2主要学术精神:注重整体观念;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重视脏腑经络;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3成就和影响:1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2反映了中医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生理病理学说、诊断治疗学说、疾病预防及养生学说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3《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了系统的理论总结新阶段。 晋唐时期临证各科的主要著作有哪些答案:针灸科-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外科-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妇科-唐?昝殷《经效产宝》儿科-唐?《颅囟经》骨伤科-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王叔和在医学史上留下的两大业绩:整理了《伤寒杂病论》和著述《脉经》。 《千金方》主要主要提倡的医德表现在精与诚两个方面,其中?精-专业精;?诚-诚心诚意、忠于职业、忠于患者。确立仁爱救人的原则。具体表现为以下8点:要立济世救人,仁爱为怀之大志;要有无欲无求的品质;要无畏艰难;要悉心施治,一丝不苟;举止端庄;尊重同行;要精勤不倦,虚心好学;(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简述《肘后方》的成就。:《肘后方》为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其主要成就表现在:1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最早描述天花病; ?最早认识沙虱病(恙虫病); ?最早发 2创造了“以毒攻毒”的防治疾病方法,比如首创用狂犬脑组织敷帖在被咬伤的创现“疥虫”;

中外医学史考试题

中外医学史考试题 一、选择题 1、用羊肝占卜是何地区的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方法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 2、纸草文献记录了哪个地区的医学知识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中国 3、以下医术哪种是中古发明的 A穿颅术 B断肢术 C截石术 D针灸术 4、你认为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医源于巫 B药食同源 C疾病与人类共生 D医源于劳动5、近代自然科学是何时宣告独立的 A1543年 B1640年 C1840年 D1949年 6、河北医科大学的前身始建于哪一年 A1894年 B1915年 C1958年 D1995年 7、“医学上的发现,唯有熟悉历史者始能成功”是谁提出的 A柏拉图 B巴普洛夫 C雷内克 D培根 8、人工免疫的先驱是 A人痘接种 B牛痘接种 C发现细菌 D治疗狂犬病 9、易水学派的创始人 A危亦林 B张从政 C张元素 D李杲 10、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 A纽伦堡药典 B佛罗伦萨药典 C新修本草 D和剂局方

11、下面与扁鹊相关的内容是 A六气治病说B六不治 C坐堂 D麻沸散 12、下面哪一位不是河北的医家 A王好古 B张元素 C张锡纯 D张从政 13、下面与奥恩布鲁格相关的内容是 A听诊法 B叩诊法 CX射线 D消毒防腐法 14、亚里士多德提出了 A四元素说 B理念论 C原子论 D生物自然发生说15、下面那个是中医学的代名词 A和缓之术 B起死回生 C讳疾忌医 D病入膏肓 16、下面那一项不是恩格斯所说的三大发现 A细胞 B牛顿力学 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D生物进化论 17、中世纪时的外科医生多由哪种职业的人担任 A教士 B僧侣 C理发匠 D圣徒 18、下面哪项不是困扰外科技术发展的难关 A疼痛 B失血 C感染 D手术器械 19、自然哲学兴起于那个时期 A古代(公元前8——5世纪)B中世纪 C近代 D 现代 20、现代医学的哲学基础是 A自然哲学 B朴素的辩证法 C机械唯物论 D辩证唯

武术专业书文献综述

论文 武术专业书籍文献综述 姓名:李长英 单位:寿县大店初级中学 日期: 2 0 1 4 年 4 月1 0 日

武术专业书籍文献综述 摘要:近30年武术专业书籍整体呈现数量多,分布广,但层次结构不太合理的特征。其中武术专业书籍以内家拳著作为多,外家拳为少;以技战术为多,传统武术文化类为少;以地域中部多,边远少数民族为少;著书者以体育学院教师以及武术名家为多,文化大家为少。出版社主要是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其结果是学者少研究者少,大量的书籍都是“枝叶繁茂,却同属一根”,缺乏“独树一帜”的创意。 关键词:武术书籍综述 前言 本文以近30年我国武术专业书籍的数量,分布及其主要呈现的特征为研究理论的出发点,把收集的到的太极拳类书籍424册、八卦掌类书籍47册、形意拳类书籍41册、少林拳类书籍33册、八极拳类书籍14册、剑术21册刀术12册、棍术8册、枪术11册、武术史类书籍9册、武术文化类书籍5册、武术教程3册、武术概论1册经过整理、归类、删繁就简、去同存异,运用统计、归纳等方法对武术类书籍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拙见,以利于武术书籍的编撰、出版、研究之借鉴。 1 武术专业书籍的分类结构 1.1 近30年武术专业书籍丰产的原因 武术的发展在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欧洲主要以近代的拳击为发展前沿;在日本以相扑、柔道、空手道、合气道以及剑道为武术的运动形式;法国、巴西以腿拳道、柔术为武术的外显趋向;在韩国、泰国主要是以礼节为著称的跆拳道和以肘、膝为搏杀技的泰拳为运动形式。然而,如果要论及武术,世界各国的武术爱好者都会想到中国武术,意识流的把中国武术确定为世界武术的代名词。这是什么原因呢?其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中国武术是有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内涵,中国武术是在悠久的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等含有哲学道理的理论体系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中国武术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要使武术有文化底蕴就必须

中国医学史重点考题复习进程

中国医学史重点考题

1.火的发明和使用在人类保健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P2)火的使用推动了人类由生食转向熟食,熟食使肉类中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使人的身体和大脑得到的营养增加,提高了人类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素质;火还可以取暖御寒,改善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减少因久居寒冷潮湿的洞穴引发的疾病;火的使用还是一些原始治疗方法。 2药物是如何被发现并用于疾病治疗的? (P6)原始人类在采集各种野果、种子或挖取植物根茎来获取更多食物中,往往会误食某些植物而中毒,出现呕吐、腹泻甚至死亡等意外情况,有时也会因食用了某些植物使身体原有的痛楚不适减轻甚至消失;或同食一种植物,因摄入量的多少而出现不同效果,从而逐渐认识了各种植物对人体的不同作用,趋利避害。 3.婚姻制度的演变对人类的繁衍的影响如何? (P4)由野合到血缘群婚再到对偶婚,这种婚姻形态的演变和进步,减少了因近亲婚配导致的遗传疾病,非常有利于人类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繁衍。 4.应该怎样看待医药起源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P10)各种观点都从不同的层面揭示出医学起源的内涵,但似乎远未洞悉事物的全貌,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并非单一因素所为。 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 1.“六气致病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成就?

(P16)“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①以四时、五节、六气等季节、气候变化为主要病因的观念已经形成②从阳淫热疾、阴淫寒疾的记载来分析,“阳盛则热,阴虚则寒”的病理学说已基本确立,并且“风淫末疾,雨淫腹疾”之说与中医学说风病四肢痛、湿病有腹泻的理论有密切关系③五味、五色、五声的概念,对后世中医诊断学及药理学具有启发作用④实物病因开始出现,鬼神致病之说开始动摇。它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是基于对自然界气候环境的变化与人体发病关系的认识而形成的。 3.简述周代医政制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P27)医师为众医之长,负责王室与卿大夫的治疗并掌管国家医药政令,同时还要负责对应各地出现的疫情,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预防和治疗。医师之下设有士、府、史、徒,各有专任。“士”协助医师管理医政;“府”管理药物;“史”掌管宫廷文书和病案;“徒”供职役使,看护病人。在宫廷医生的管理措施中还建立有严格的考核制度,由医师负责对医生的年终考核,并据诊疗病人疗效的优劣,来评价并制定其俸禄等级。 促进了医生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医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如何理解《黄帝内经》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P35-40)《内经》历经魏晋隋唐医家的补充发挥,宋金医家的整理校正,也经历了两千年历史的反复验证,证明它确实能够反映人体本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

中国医学史重点知识整理

中国医学史重点知识整理 简述《内经》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主要学术精神、成就和影响是什么1历史背景:先秦哲学的发展。尤其是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为《黄帝内经》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2主要学术精神:注重整体观念;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重视脏腑经络;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注重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3成就和影响:1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2反映了中医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天人相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生理病理学说、诊断治疗学说、疾病预防及养生学说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3《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进入了系统的理论总结新阶段。 晋唐时期临证各科的主要著作有哪些答案:针灸科-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外科-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妇科-唐·昝殷《经效产宝》儿科-唐·《颅囟经》骨伤科-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王叔和在医学史上留下的两大业绩:整理了《伤寒杂病论》和著述《脉经》。 《千金方》主要主要提倡的医德表现在精与诚两个方面,其中①精-专业精;②诚-诚心诚意、忠于职业、忠于患者。确立仁爱救人的原则。具体表现为以下8点:要立济世救人,仁爱为怀之大志;要有无欲无求的品质;要无畏艰难;要悉心施治,一丝不苟;举止端庄;尊重同行;要精勤不倦,虚心好学;(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简述《肘后方》的成就。:《肘后方》为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其主要成就表现在:1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①最早描述天花病;②最早认识沙虱病(恙虫病);③最早发现“疥虫”;2创造了“以毒攻毒”的防治疾病方法,比如首创用狂犬脑组织敷帖在被咬伤的创口上,以防治狂犬病等。3所载治法“简便廉验”。 宋代医政设施进步包括哪些内容:1改进医事管理。如将医政和医学教育分立,2开办国家药局,建立了一些有价值的制度,如:轮值制度、施药制度、检验制度等。3发展医学教育。宋代不仅专设太医局主管医学教育,同时还将“三舍法”引入于医学校,王惟一对针灸的两大贡献主要是研制了闻名国内外的“针灸”铜人,并著成《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5 金元四大家分别代表了哪些学术流派,各自的学术思想以及其代表作是什么? 戾气学说的主要观点:“戾气”学说是由吴有性提出,该学说的主要观点是:疫病是由“戾气”所引起;戾气是物质性的,可以采用药物制服;戾气从口鼻而入,致病与否取决于戾气的量、毒力与人体的抵抗力;戾气的种类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不同,侵犯脏器部位也不同;人类与禽兽的瘟疫是不同的;痘疹与疔疮等外科化脓感染也是戾气所致。 明清时期《内经》研究有哪些特点:明清医家研究《内经》,注释发挥等传统形式居于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分类编纂,尤其是简要节选的分类文献,成为这一时期一种新的研究形式。注释发挥经典著作是历代医家治学的基本方法,而明清独盛。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是两书最早全注本,也是现存《灵枢》最早的全注本。明吴昆《素问吴注》对《素问》全文通注,注文简明。清张志聪《素问集注》、《灵枢集注》论理较详,切近临床。清张琦《素问释义》,注释较为精炼。由滑寿原注,汪机续注的《读素问钞》是素问较早的节注本,分为12类。张介宾《类经》是现存分类注释《素问》、《灵枢》最完整者。其他如薛雪《医经原旨》,沈又彭《医经读》,陈念祖《灵枢素问节要浅注》等亦属此类。此外还有学习医经的心得记录类著作。 明清时期温补派和寒凉派代表医家:明清时期温补派代表医家有:薛己、张介宾、赵献可等。寒凉派代表医家是徐大椿、陈修园。

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 1、医学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 第二章医药卫生经验积累与医学理论萌芽 1、甲骨文中对人体部位的认识,心是甲骨文中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脏器官 2、甲骨文中是世界医学史上有关龋齿的最早记载 3、《左传》记载“六气致病说“(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病因学说) 4、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诗经》 5、《尚书》中《甘誓》、《洪》两篇,是最早出现“五行”字样的文献。 6、酒在医疗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7、汤液的发明:商代以前,人们习用单味药,且用重剂。汤液的出现人们由用生药转变为熟药,由重剂量使用单味药改变为适量混用复味药。 8、周代宫廷医生出现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食医主管帝王饮食卫生,疾医相当于科医生职责是施治万民之疾病。疡医相当于外科医生。兽医主要治疗家畜之疾病或疮疡 9、周代开始重视对病历的记录和死亡原因的报告,并形成制度。 周代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医政组织和对医生的考核制度。 第三章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目前发现的最早论述经脉的文献。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方书。 3、《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4、《却谷食气》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专著。 5、《胎产书》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妇产科专著。 6、《脉书》是现存最早的疾病症候专论。 7、《黄帝经》成书于战国至汉,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笔。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各为81篇,合计18卷162篇。 8、《黄帝经》的基本精神: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注重整体观念,注重脏腑经络。 9、《黄帝经》价值及其影响:标志着中医学由经验积累阶段上升至理论总结阶段,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0、《难经》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首次提出奇经八脉的说法,指出了无形三焦的部位,提出肾与命门的关系。 11、《神农本草经》(《本经》《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我国药物学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标志着我国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12、《神农本草经》主要容:载药365种,首创药物的三品分类法,提出七情和合的理论,论述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论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方法,阐述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论述了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 13、《伤寒杂病论》作者仲景,名机,仲景乃其字,郡涅阳人,又名。 14、《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经络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例,使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石。 15、《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原著散佚,书中伤寒部分经晋代王叔和收集整理而成《伤寒论》;杂病部分后整理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要略》《金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