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复习

《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复习

《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复习
《行政组织学》期末考试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正式组织)。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强制性组织)。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组织)。

6.(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7.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8.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尔),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9.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10.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11.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成熟与不成熟理论”)。

12.(西蒙)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3.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14.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15.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

16.(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7.(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18.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组织环境)。

19.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20.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21.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22.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部门化)。

23.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管理幅度)。

24.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反比例关系)。

25.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或部门,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分权制)。

26.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集权制)。

27.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名为(《战略与组织结构》)。

28.国务院是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

29.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30.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31.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32.省级政府每届任期( 5年)。

33.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 4 )个层次。

34.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3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三级。

36.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

37.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需要)。

38.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39.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40.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综合作用。

41.根据群体的成因分类,可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42.群体凝聚力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43.(决策)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

44.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是一种(影响力)。

45.领导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为(领导素质理论)的研究。

46.管理方格论有( 5种)代表性的领导类型。

47.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

48.行政组织决策是以(行政权力)为后盾。

49.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

50.(发现问题)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

51.(中枢系统)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

52.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团体决策模型)。

53.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

54.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适度冲突)。

55.解决冲突的基本策略是(正视策略)。

56.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克制型)。

57.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正式沟通)。

58.信息的发讯者和受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意见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双向沟通)。

59.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这种沟通形式为(上行沟通)。

60.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如上级意见、文件。政策的下达等,此种沟通形式我们称之为(下行沟通)。

61.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平行沟通)。

62.20世纪90年代初(陈国权)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63.本课程教材第11章对于行政组织学习的分类是在(阿吉里斯)关于组织学习方式分类基础上提出的。

64.组织学习的研究开始于( 20世纪7O年代)。

65.行政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来源于(政治学)和组织文化研究的影响。

66.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行政领导文化),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67.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68.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它能把组织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把这种功能称为(目标导向功能)。

69.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强制性)的特

性。

70.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投

入)。

71.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结果)。

72.效率就是指投人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

心的是(手段)问题。

73.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按权力来划分

的组织变革模式)。

74.组织发展起源于ZO世纪SO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运动。它的先

驱是法国心理学家(烈文)。

75.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司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

实验室训练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后被称之为(“组织发展小组”)。

76.作为一套极有系统的组织发展方案。格道式发展模式的目的在于使组织达到一

种最佳状态。此模式创立者为(布莱克和默顿)。

77.系统变革模式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技术、结构、人员和任务四个因素

构成,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和引起系统的变化。系统变革模式的创始人

为(利维特)。

78.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适应性变革循

环模式)。

79.罗宾·斯特克兹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

能力的组合,提出了(情境变革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突)

1.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子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

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ABCD)。

2 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 BD正式组织\ 非正式

组织)。

3.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

将组织划分为(除D 集权性组织)。

4.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

关系,把组织划分为( ABCD )。

5.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除A“调节”

功能)

6.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除A职

务)。

7.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

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除A 建立法律基础)。

8.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除D 梅奥)。

9.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

合法权力,它们是(除A行政的权力)。

10.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

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11.西蒙指出,决策有(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两种极端的类型。

12.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除A 过渡性)。

13.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为(除D信息社会)

三种基本模式。

14.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

15.邓肯从组织环境的(简单与复杂)和(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

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人的分析。

16.依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 ABCD )等基本阶

段。

17.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为(机械式组织结构 / 有机式组织结构)。

18.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 ABCD )。

19.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他们都

不同程度地对组织的管理带来影响。

20.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

的环境状态分别是:( ABCD )。

21.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和机械的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ABCD )。

22.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组织的“显结构”/组织的“潜结构”)

两大类。

23.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 ABCD )。

24.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平行分化/ 垂直分化)。

25.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 ABCD )。

26.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序问题。一般来讲,组织设计的程序可有两

种(演绎设计/ 归纳设计)。

27.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在国家行政系统

中处于最高地位)。

28.我国省级政府包括(除A省级政府)。

29.县级政府包括(ABCD )政府。

30.乡级政府行使的职权有(除D制定行政规章权)。

3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除D自治乡)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2.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除A外交权)。

33.组织管理心理主要由(除D需要心理)组成。

34.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ABCD)。

35.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有(工作富有成就/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36.推行目标激励理论的主要困难是(除D目标的公平合理)。

37.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 ABCD)。

38.群体意识主要包括(除D 群体抵触意识)。

39.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是(ABCD)。

40.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ABCD)。

41.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ABCD)。

42.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除D独裁)三种类型。

43.费德勒提出的情景因素有(除A关系结构)。

44.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决策可分为(除D经验决策)。

45.正确的决策目标应该具备的条件是(除B没有时间限制)。

46.西蒙的决策过程包括(ABCD)。

47.冲突的特性有(除D激烈性)。

48.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除B健康的组织中没有冲突)。

49.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将冲突分为(除D工作冲突)。

50.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除D妥协)。

51.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有(ABCD)。

52.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BCD)。

53.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依据和标准,组织信息沟通的形式和类型可划分为

以下几种:(除A正式沟通)。

54.根据沟通是否需要第三者中介传递,我们可将沟通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直

接沟通/ 间接沟通)。

55.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这便是沟通的网络,

一般来讲,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正式沟通网络/非正式沟通网络)。

56.戴维斯在《管理沟通与小道消息》一文中指出,口头传播方式的非正式信息交

流渠道或形式主要有(ABCD)。

57.在组织沟通中,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主要有(语言障碍/沟通方

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58.组织沟通中存在的客观性障碍主要有(除A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59.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分别是(除C组织目标的改变)。

60.行政组织学习的类型可分为(除A复环学习)。

61.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包括(ABCD)。

62.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持续性试验/示范性试验)。

63.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信息收集系统/信息交流系统)。

64.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除D多元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等观点。

65.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ABCD)方向迈进。

66.行政组织绩效的外延,除了内部的管理绩效,还包括:(除D文化绩效)。

67.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ABCD)。

68.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除C考评对象)。

69.在选择绩效评估指标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

70.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它是有原因的。组织变革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

可以把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

71.对组织管理和变革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因素/ 特殊工作环

境)。

72.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授利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些因素有:(ABCD)。

73.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

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除C

集权)。

74.罗宾·斯特克兹于 1972年提出情境变革模式。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方式取决

于组织成员的技术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组合。根据这种不同组合,他提出了以

下几种不同的变革型态:(ABCD〕。

75.组织变革要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遵循科学的、合理的变革步骤或程序。美国

学者凯利认为,组织变革需经过以下步骤或程序:(除A反馈)。

76.心理学家烈文从人的心理机制的变革角度,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革大致要

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除D“适应”)。

77.根据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为:(ABCD)。

78.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调查反馈法/职位期望技术)

79.组织中的工作和绩效,都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完成。以行为为中心的组织发展技

术主要有以下几种:(ABCD)。

80.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

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工作再设计的途径和方案为:(除A工作弹性化)。

81.由于团队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不同,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比较常用的

团从建设的方式或模式有:(ABCD)。

82.组织诊断是组织变革的重要步骤和必要环节。组织诊断一般着眼于以下几个层

面的问题:(ABCD)。

一、名词解释

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

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

有特定文化牲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

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

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

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

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

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

6.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代表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

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

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

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

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

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

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7.“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

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

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

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然实现的需

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8.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

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

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个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

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

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

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

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

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9.“成熟—不成熟理论”: 阿吉里斯创立的。他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

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

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但是,这一过

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

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

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

10.棱柱模式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

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

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

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

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

11.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

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12.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直接的

自然和社会因素。

13.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

社会因素。

14.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行政组织的环境分析,就是组织管理者对组织的环境

进行研究,感知和了解环境及其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应环境的变化,

乃至最终有效地创造有得组织发展的环境的过程。

15.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务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

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16.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就是交行政组织系统纵向划分若干个层级,每一层

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和管理权限从商到低逐级缩小。

17.行政组织的结构的分部化:就是将行政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活动范围横向

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但行政地位、管辖范

围和权限是平等和相同的。

18.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

19.组织的“潜结构”:我们把组织当中人的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

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组织的“潜结构”或“潜结构”因素。

20.管理层次:管理层次为组织系统中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额。

21.管理幅度:管理幅度为一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下

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

22.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机关的事权由本机关自行负

责处理,不设置或授权下级或派出机关的组织结构体系;或者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的组织结构体系。

23.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之中,为了完成一守的任务或使

命将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独立自主地处理事务;

或者为适应各地区的需要,分别在各地设立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处理其事务的债权并不受上级机关指挥与监督的组织结构体系。

24.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

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25.总理负责制:是指总理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具有最后决策权,并对这

些决定以及其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全面责任。

26.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

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8.群体: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的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

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29.群体归属意识:群体归属意识是个体自学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各情感。

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及个群体规范为准则而活动,自学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

30.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程度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31.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标准。群体规范主要有风俗、文化、语言、

舆论、公约、时尚等行为规范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32.领导:领导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备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33.行政组织领导:就是指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

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

34.领导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有效改变和影响他人心理和行为的

一种能力或力量。

35.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

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的。

36.非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非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来源二领导者个人的人格

魅力,来源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

37.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为改选行政管理职能,就面临所要解决的

行政问题而制定和选择活动方案,做出各种决定的过程。

38.行政组织决策程序:是指行政组织在决策过程中所必须经过和遵循的工作次

序和工作步骤。

39.组织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

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40.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就是指进行行政组织决策的体系,宏观世界是用制度形

式固定了的承担行政组织决策任务的机构、人员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关系的模式。

41.冲突: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

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42.工作冲突:当人群和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相互依赖或者密切相关而出现职责分

歧和工作矛盾时,就可能产生工作冲突。

43.直线/职能冲突:主要发生在任务单位与职能部门间的冲突,焦点常在资源分

配上或职能部门干预任务系统的决策方面。

44.仲裁解决法:是指当冲突发生以后,通过协商已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第二

者或较高阶层的专家、领导出面调解,通过仲裁,使冲突得到解决。

45.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上下级之间凭借一定

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情感、观点和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实现组织和谐有序发展的行为和过程。

46.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47.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

选择沟通渠道。

48.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

论在评议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49.双向沟通:是批信息的发讯者经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对受讯者发出

信息之后,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发关和反馈可进行多次,直到双方共同

了解为止。

50.知识:知识是一种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以

及经过文字化的资讯;此外,也包含专家独特的见解,为新经验的评估、

事例与资讯等提供架构。

51.学习:学习是一个使相对持久的变化在经验引起的潜在行为中发生的过

程。

52.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

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

程。

53.行政组织学习:行政组织学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

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而进行的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行政组

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并创

造出新知识,从而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的多方面改善以及组织体系的不

断完善。

54.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

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55.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双环学习也被称

为“变革型学习”。

56.三环学习:是指组织应该学习如何学习,并将之命名为再学习或次级学

习。这是最深程度的学习。

57.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

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心理意识、行为规

范、活动准则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58.行政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

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

有持久影响力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

和。

59.示范法:示范法即通过总结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挥党员和干部

的模范带头作用、表彰先进人物等方法,使行政组织文化成为组织成员

行政行为的导向。

60.激励法:即运用精神与物质的鼓励或者两者相结合的鼓励,通过开展评

比、奖励、提口号、提目标、提要求等活动,给先进以荣誉、让先进得

实惠,激发全体组织成员的事业进取心,促使他们主动努力工作并把自

身的行政工作成就建立在有利于国家、社会和组织发展的基础之上。与

此同时,在科索沃方面关心他们,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61.绩效管理:就是通过对行政组织绩效标准的设定、实施和对完成情况的

评估、反馈来改进和优化管理。

62.标竿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竿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

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

63.绩效评估:就是用事先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徇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

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

64.组织变革: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

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

维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并借此提高组织效能的一个过程或行为。

65.组织发展:组织发展是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

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

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

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66.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

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

组织工作的效率。

67.斯坎隆制: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在斯坎隆的创

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

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各“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68.过程咨询:就是用一系列的顾问活动,来帮助变革人员认识、了解和处

理周围环境所发生的事件。

69.团队建设:就是依靠群体成员自己来提高群体群体效率的计划性活动其

目的在于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分析和处理群体内存在的问题,协调和

改进群体内部的关系,发挥群体效率,提高组织效率。

70.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

练方式。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

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

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71.调查反馈法:主要是利用问卷向一个组织来收集有关组织与成员的资料,

组织成员以这些具体资料为基础来共同诊断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拟定解决

问题的具体计划。

二、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

系;5制度规范;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

境。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下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

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

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

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

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宝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

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

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

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

是: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子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1组织能够创造一各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

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各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

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

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

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

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

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7.简述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要提

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

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4将组

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衽职能工长制;6衽组织控制的例外原

则。

8.简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原则:1实行专业分工;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3

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指导;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7理想的工

作报酬;8权力集中;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任期稳定;

13主动性;14团队精神。

9.简述韦伯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分工;2严格的层级节制;

3严明的组织纪律;4规范的录用制度;5实行任命制;6固定的薪俸制

度。

10.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1组织不公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

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2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不

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3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

式组织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响;4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

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结构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修正;5领导

不仅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才能,同时应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

11.简述行政组织环境的特点:1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环境的变化

和环境的变动性;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4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12.简述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因素: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法

律环境;4科学技术环境;5文化环境。

13.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1资源的提供者;2服务的对象;

3利益群体;4政府组织。

14.简述艾德奇关于组织环境维度的主要观点:艾德奇认为,每个组织的工

作环境,可能在以下六个方面发生变化。这六个方面分别是:1环境的容

纳力;2环境的同质性程度;3环境的稳定性;4环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

5组织领域的一致性程度;6环境的混乱程度。

15.简述组织结构的特征:1组织结构的稳定性;2组织结构的层级性;3组

织结构的相对性;4组织结构的开放性及变异性

16.简述组织结构的功能与作用:1整合功能;2效率功能;3控制功能;4

沟通功能;5心理需求功能。

17.简述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缺点:优点是:1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

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2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

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3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

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结构的层级化是

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缺点表现为:1过多的层级结构,容易带

来沟通和协调上的困难;2层级结构的存在形成了成员间微分与地位的高

低,这种差别容易加大相互间的行政距离,造成沟通上的障碍,这种差

距亦是形成“官本位”的一个根源。

18.促成组织结构分部化的动因有哪些:1组织活动的日趋复杂和组织规模的

扩张,促使组织必须交组织工作予以分析、划分和分类,以适应专业分

工和事业发展的需要;2通过分部化,,可使各部门皆具有明确的分工与

职责范围,使各部门能够专司其职并有效益和有效率地改选各自的职能;

3通过分部化,可以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确定下发人员的工作范畴,避

免因工作划分不当造成的困难;4分部化符合专业化的需要,能够适才适

用,专才专用,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5组织协调与控制的需要。

19.简述组织结构分部化应遵循的原则:1职掌明确,机能一致;2单一指

挥;3人性关系明确;4合理竞争;5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配合。

20.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下级的教育、训练和技

能;2工作性质与计划程度;3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4权力模式和授权

的程度;5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

21.简析组织结构事例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1目标手段;2政策手段;3

组织手段;4信息沟通手段

22.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骤:2明确组织目标;2决定达成目标所

需的计划与配置单位;3决定实施计划的作业与配置职位;4权责区分;

5制定组织堆积和规章制度。

23.简述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1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

2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3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

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4.简述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地位的具体表现:1国务院负责统

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2国务院统一领导

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和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

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

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

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

工作的统一和畅通。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

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

行。

25.简述国务院的职权内容:1行政立法权;2行政提案权;3行政领导与管

理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

26.简述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容:1行政立法权;2行政领导与管理权;3

地方行政立法权与制令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6行政保护权。

27.简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置原则:1坚持经民族聚居原则为基础;2

参酌现实条件和历史情况;3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

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4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28.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

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

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

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

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

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

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

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

出的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

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

的刑罚;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29.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

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30.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

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31.管理者申请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

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32.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

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33.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

3群体的促进意识

34.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

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标

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2)群体凝聚力

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

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3)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群体凝聚力对于个人的成

长而言也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

35.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1时代性;2权威性3综合性4执行性

36.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用人职能;

4协调职能;5监督职能;6教育职能

37.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领导影响力是整个领导活动

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2领导影响力影响着组织群体的凝聚力与团

结;3领导影响力可以改变和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38.简述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1政治素养;2道德素养;3能力素养;4知

识素养;5心理素养。

39.简述领导艺术的特点:1随机性;2创造性;3多样性;4科学性

40.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1扬长避短原则;2量

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3诚信不疑原则;4明责授权原则;5用养并重

原则。

41.简述行政组织决策的特征:1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组织

决策内容的特殊性;3行政组织决策决策的特殊性;4行政组织决策作

用方式的特殊性;5行政组织决策后果的特殊性。

42.简述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主要类型:1根据决策主体决策方式的不同,

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

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3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

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

度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43.拟定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2方案要有多样

性;3方案要有完备性;4方案要有突破性;5方案要有尽可能定量化。

44.决策方案选择和优化时,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1要以目标为准绳;

2要坚持整体利益的原则;3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4要坚持民主集中制

的原则。

45.组织决策的理论模型的主要创始人有哪几位:1古力克;2巴纳德;3

斯坦恩;4西蒙。

46.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1冲突可能发生于个人之间,也可能发生于群体

之间;2冲突是在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目标和利益

完全一致,则不可能发生冲突;3冲突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只

有单方面的态度或行为,即使十分激烈和极端,也构不成冲突。

47.简述冲突的积极功能:1积极冲突对组织成员心理的影响是,使坚强者

从幻觉中清醒,从陶醉中震惊,从不能战胜对方中看到自己的弱点所在,

发愤图强;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不打不成交”,使人加强对对方的

注意,一旦发现对方的力量、智慧等令人敬畏的品质,就会增强相互之

间的吸引力,团体间的冲突促进各团体内成员一致对外,抑制内部冲突,

增强凝聚力;3对组织成员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发现与对方之间

的不平衡,激起竞争、优胜、取得平衡的工作动机,振奋创新精神,发

挥创造力;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使人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不协

调,发现对方的存在价值和需要,采取有利于各方的政策,加以协调,

使有利于组织的各项工作均得以开展;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反映出

认识的不正确、方案的不完善,要求人全面考虑问题,使决策更为周密;

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在于,冲突本身是利益分配不平衡的表现,它

迫使人通过互相妥协让步和互相制约监督。调节利益关系,使各方面在

可能的条件下均得到满足,维持内部的相对平衡,使组织在新的基础上

取得发展

48.简述冲突的消极功能:1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是,带来损害,引起紧

张、焦虑,使人消沉痛苦;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

排斥、对立、威胁、攻击,使组织涣散,削弱凝聚力;3对工作动机的

影响是,使成员情绪消极,心不在焉,不愿服从与之冲突的领导的指挥,

不愿与相冲突的同事配合,破坏团结愉快的心理气氛,减弱工作动机;

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互不配合,

互相封锁,互相拆台,破坏组织的协调统一和工作效率;5对组织效率

的影响是,互相扯皮,互相攻击,转移对工作的注意力,政出多门,降

低决策和工作效率,相互间争夺人、财,物,造成积压、浪费;6对组

织生存发展的影响是,冲突达到一定程度后,双方互不关心对方的整体

利益,有可能使组织在内乱中濒临解体。

49.简述冲突处理的模式:1回避型;2争斗型;3克制型;4妥协型;5协

作型

50.基本的冲突处理策略主要有哪几种:1回避策略;2缓解策略;3正视策

略。

51.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构成要素:1发讯者;2编码;3信息;4渠道或媒介;5

受讯者;6译码;7受讯者的反应;8反馈

52.简述组织沟通的特性:1沟通的动态性;2沟通的互动性;3沟通的不可逆性;

4沟通的环境制约性

53.简述非正式沟通及其优缺点:非正式沟通是指……。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

式沟通具有迅速、灵活、程序简便的特点,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通过

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反映了组织中成员较真实

的思想、态度、动机。其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意见易被歪曲,

各种小道消息及流言蜚语易于传播,容易导致小集团意识,如不加以有效的

诱导和控制,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瓦解组织的内聚力。

54.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优缺点:各有利弊:具体表现在:1单向沟通比

双向沟通速度快、迅速;2单向沟通的效果较差,而双向沟通比较准确,沟通

效果较好。3单向沟通比较严肃、呆板,由于往往采取下命令的方式,因此,

在受讯者不愿意接受意见时,易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沟通效果;双向沟通比

较灵活、自由,受讯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受讯者有参与感,能增强其自

信心,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双方的情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55.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1明确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需要原则;4计

划原则;5反馈原则;6在战略上使用非正式沟通原则。

56.如何理解组织学习的定义: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

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2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组织体系的改变;2组织学习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在京华的环境中保持健康和谐的发展;3组织学习体现了系统与持续的精神理念。

57.如何理解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区别: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是两个意义

不同的概念。从理论上说,对组织学习的研究要早于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

在概念的使用上,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经常被混为一谈,这与目前有关学习型组织理论厂家的尝试直接相关。马魁特认为,当讨论学习型组织时,应将焦点放在“What”,描述如同一个共同休般学习与生产的组织所上个月的系统、规则及其特征。而组织学习的焦点则放在“how”,即组织建立并且利用知识的技能与过程。这样,组织学习可以指称组织通过共享信息、知识和精神模式实现组织的团体学习以促使组织成员对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从而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地学习以获取创造能力和提升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应该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个核心理念。

58.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特点:1行政组织组织是一种集体学习;2行政组织学习

是一种系统化、持续的过程;3行政组织学习是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行政组织治理能力的学习过程;4行政组织学习可以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多方面改善;

5行政组织学习有助于促进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59.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功能:1提升行政组织成员素质;2促进学习型政府建设;

3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对行政组织环境的置换;4有利于创造面向民众、公务员和世界的“生态政府”;5促进行政组织系统开放化和行为的社会事例能力。

60.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1组织培训;2试验;3系统解决问题与经验学习;

4外部咨询。

61.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有哪些: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1民族性;2无形

性和潜在性;3稳定性和变革性;4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控制功能;

5阻抑功能

62.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

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身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63.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

行政组织文化;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64.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选取选取的途径:原则:1目标原则;

2价值原则;3创新原则;4参与原则;5以人为中心原则。途径:2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65.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1计划绩效;2监控绩效;3评价绩效;4反馈绩

效。

66.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指标有哪些:1经济;2效率;3效果;4公平。

67.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障碍有哪些:1行政组织目标性质的阻碍;2行政文化的

阻碍;3行政制度供给不足。

68.简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特征:1组织变革是有意识的变革;2是一个持续循环与

发展的变革;3是一个有计划的变革过程;4是一个克服阻力的过程。

69.简析组织的内部变革的征兆:1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以致无法把握良好的

机会,或者时常造成错误的决策;2沟通不良;3组织的机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效率低下;4缺乏创新精神,开发不出新产品,无法开拓新市场,组织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70.简述李皮特的“有计划的变革模式”:李皮特、瓦特森、威斯特于1958提出

的一种组织变革的模式。此模式将组织变革的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1变革需要的产生;2关系的确立;3问题诊断;4目标和计划的建立;5行动;6变革的普及与稳进;7终结关系。

71.简述格雷纳组织的变革模式: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

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分配可分成三种:独权、分权和授权。这三种权力分配可以有七种不同的变革方式。格雷纳变革模式的侧重点在变革的权力方式方面。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而不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72.简述组织发展的特点:1组织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2组织发展注重行

为科学理论的应用;3组织发展是通过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来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4组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5组织发展的目标性与计划性;6组织发展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73.简述组织诊断的步骤与方法:步骤:1组织结构层面;2组织程序层面;3信

息与控制层面;4组织行为层面。方法:1组织问卷;2职位说明;3组织图;

4组织手册;5调查研究法。

74.何谓斯坎隆制度,斯坎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张是什么:是以它的创始人斯

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各“民主化”的管理制度。它的核心内容是职工参与、集体奖励,这一一建立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问题;2重新研究管理思想;3计算资金比例;4教育与邀请;5建立委员会。

75.简述敏感性训练的目的:1使受训者能更了解到本身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

对别人的影响;2使受训者更能了解和感受到别人行为的含义;3使受训者更了解,更能知觉到群体内与群体之间的各种程序。这些过程或程序常常对群体的动作产生正或负的效果;4培养受训者对群体内及群体之之间间种种问题的诊断能力;5提高受训者学习转移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行为技巧移转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上去;6使受训者更有能力来分析本身的人际行为,并可以借这种能力来发送本身与同事们之间的耸关系,使之达到更令人满意的水平。

76.与传统的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1知识是组织根本的生

产要素;2符号商品增加;3生产的去密集化与协作;4虚拟工作场所;5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6即时性与变革的加速;7知识工作者的兴起。

77.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2民主保

证公民享有许许多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

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改选首先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78.简述新型组织结构的特点:1对环境保持更大的的性,能够接受环境的影响

和对付不稳定性;2权力结构更加分散化,而非集中化和等级化;3权力的来源更依赖于知识,而不仅仅是专门的职位;4更加重视横向之间的联系;5更加强调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而非控制;6更加强调知识决策的自主性,政策制定是分权的而且分散于整个组织;7虽然重视规则,但更加重视创新与变化,关注规则的适应性;8对个人需要和渴望的关注;9对内在的激励因素的重视,如今信息、参与、承诺的重视等;10强调持续的变革和创新。

三、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1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

趋扩大;2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张;3专业化和职业化趋

向;4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和加强;5法律限制和各式化;6重视社

会的目的;7国际影响和国际化和趋向。

2.试论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

维持者;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3.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

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2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3共有资源和

自然资源的保护;4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5社会收

入的公平分配。

4.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1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

运行的规律;2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3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

织体制;4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5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5.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1.传统的、古典的组织理论比较偏

重于对组织静态的研究,即从经济——技术的角度来观察组织。他们的

组织理论具有的特点是:(1)组织是一个分工的系统;(2)组织是一个

层级节制的系统;(3)组织是一个权责分配的系统;(4)组织是一套法

令和规章的体系;(5)组织是有目标的系统。从上述组织观念出发,他

们所强调和追求的组织管理原则为:(1)组织结构的体系化;(2)组织

工作的计划化;(3)组织运行的规范化;(4)组织管理的效率化。古典

管理理论所提出的这些观点,建构了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基石,提供了

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揭示了组织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传统的组

织理论,虽然有上述贡献,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们也有其不可避

免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

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面。(2)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

观念,强调组织的整体需求和利益,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忽视

了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需要和个体的利益。3)传统组织理

论过分强调组织法律、制度、规范、规则的作用,强凋对人进行监督和

控制,趋向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压抑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

在研究取向上,将组织当作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与外在

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6.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的

要点主要有:(1)组织是一个心理。社会系统;(2)组织是一个平衡系

统;(3)组织是一个提供合理决策的机构;(4)组织具有非正式的一面;

(5)组织是一个影响力系统;(6)组织是一个沟通系统;(7)组织是一

个人格整合系统;(8)组织是一个人一机配合的系统。/行为科学时期的

组织理论对于组织问题的研究和管理都是一场革命。在研究取向上,他

们面对现实,广泛收集资料,不困于偏见;从静态的研究转向动态的研

究,对组织实行行为的研究;从对组织原则的研究转向对组织本质的探

讨;从对正式组织的研究转向注意非正式组织,由此创造了极为丰富的

研究成果。他们将组织看成是心理系统、影响系统、平衡系统、人格系

统、沟通系统等,这些都引起了组织观念的变革。/行为科学的组织理

论的贡献还在于它引起了管理哲学的变革。他们促成了组织管理方式由

监督制裁走向人性激励,从专断领导走向民主领导,由唯我独尊到意见

沟通的转化。/但是,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研究也有其缺失,主要表现在:

(1)重视事实真相的研究,只求收集资料,使研究陷于支离破碎;(2)

过分偏重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研究,甚至根本否认组织结构与法令的重要

性;(3)行为科学家一味追求“客观性”,极力避免“价值判断”,并不

符合社会科学的研究精神;(4)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虽然是人,但未能

涉及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5)有轻视正式组织作用的倾向。

7.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组织应对环境不确

定性的内部策略主要包括:1资源的储备;2平衡策略;3预测和计划策

略;4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组织应对环境不

确定性的外部策略主要包括:1竞争策略;2合作策略;3参与管理;4

公共关系。

8.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集权式组织结构就是

指在……。其优点在于: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

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

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弊病在于:1组织目标、

替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

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服从上级机关没有决策机,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

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之工作作风,容易缺

乏积极创新精神;3上下控制严密,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

缺乏效率的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制而

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

端;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问题。

分权式组织结构是指在一个……。分权式组织结构在精神方面是符合民

主要求的,它的好处在于:1分工合作分权制衡,可以防止和避免上层专

断和个人独裁;2分级治事,分层负责,富于弹性;3尊重各层利益,收

因地制宜的功效可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工作作风。

从管理上看,分权式组织结构也有其固有的弊病,主要表现在:1单纯强

调分经,忽视合适的集权,这会损害统一,甚至会导致分裂;2过份分权

容易导致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不易达成组织目标;3过份分权致使各机

关彼此独立,无上级的监控可能引起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相互掣肘

与摩擦。

9.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分析:1组织的环境;2组织战略;3

组织的技术;4组织规模;5组织成员的因素。

10.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2分层管理,

分权治事;3职掌明确,权责一致;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5经济效能,

讲求效率;6适应环境,保持弹性;7顾及平衡,协调发展。

11.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

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它明确办公室了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

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人性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主各级国家行

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1国务院是最高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最高

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使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

高地位。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

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

办等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

机关。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下令的畅通。

12.谈谈你对马斯洛层次论的理解:1需要层次论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需要

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等级式的系统,故称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鬼魂

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

现的需要等五个自低向高的需要层次。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应特别注意两点:首先是需要的满足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原则;其次是

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

13.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一般可以将群体发展展分为形

成、磨合、成长和成熟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专利侵权的工作中心不

同,管理方法也不同。1形成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确定目标和实

现目标的工作计划;明确群体内部的责权关系,分工设岗;创造群体成

员相互熟悉和接近的机会;初步建立基本的规章制度和信息沟通网络。2

磨合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进一步补充、细化和明确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规范各岗位的责权关系;鼓励合理化建议;完善沟通网络,鼓励和

提倡将矛盾摆到桌面上来,反对回避矛盾,反对放任自流;适当调整机

构和人员。3成长阶段管理的重点集中到了工作任务上,要注意充分发挥

成员的潜力和群体的整体优势;特别重视效率和决策优化;进一步完善沟

通网络,特别注意沟通网络中的反馈系统,加强沟通,特别是上下级的沟

通;注意研究成员的需要结构,建立合理的浩大机制。4成熟阶段管理工

作的重点主要是形成并稳定群体的工作方式与风格;注意成员高层次需

要的满足和成员个人的成长;强化评估机制;寻求新的兴奋点。

14.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1教育;2实践锻炼;3修持

15.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1“弹钢琴”艺术;2善于用人艺术;3运用

时间艺术

16.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1胸有全球化战略;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

平衡;3建立学习型组织;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

17.论述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方法特

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要实

现决策科学化:1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2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3提

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

18.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

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决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组织决策的过程,

在决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

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气氛。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目标民主化和决

策过程民主化的统一。要实现决策民主化:1把民主机制引入决策系统,

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2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3提高

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标的民主化。

19.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

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

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决策法制化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

战略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要

实现决策法制化:1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2决策程序法制

化;3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20.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1目标因素;2资源因素;3责权因素;

4信息沟通因素;5结构因素。

2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1谈判2设置超级目标3第三方介入4结

构调整

2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1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2

选派开明的领导者;3开辟多种信息渠道;4结构调整。

23.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1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

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2组织沟通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

段;3组织沟通是建立和发送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4组织沟通是改变组

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5组织沟通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

织效率。

24.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一、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1从

主观心理因素来看,个体的性格、气氛、态度、情绪、需要、品质的差

别者会成为沟通的障碍;2从知识和经验方面来扭,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

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3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

4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5知觉选择性。二、组织沟通的客观性障

碍:1空间距离所引起的障碍;2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3信息过量引起

的障碍。三、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进的障碍:1语言障碍;2选择沟

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25.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1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2正

确运用语言文字;3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4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

26.论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其改进方式:行政组织学习的主要障碍:1

组织结构缺陷;2盲目;3舍本逐末;4辅助设施不足;5缺乏合作;6传

播失效;7反馈失误;8组织记忆丧失。行政组织学习的改进:1创新理

念,推进行政组织学习,积极构造学习型政府的共同愿景;2突破官僚制,

创新行政组织结构;3促进行政组织学习,建立有利于学习的机制;4建

立完善的技术系统和有效的组织文化;5促进行政组织成员的自主管理;

6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文化;7领导者的新角色;8强调知识管理。

27.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

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

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3以“公民导向”为代

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

化。

28.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

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

29.结合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如何改进: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

2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

评估体制;4引入公民参与机制;5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

行政组织绩效。

30.试论有效组织变革的程序和步骤:1组织诊断;2变革方案的制订;3

组织变革的实施;4组织变革的评估。

31.试论组织变革的途径和策略:1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组织变革;2以技

术为中心的组织变革;3以组织成员为中心的组织变革;4通过调节和控

制外部环境实现组织变革;5以系统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32.试论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除:阻力:1心理上的抵制;2因经济原因

引起的抵制;3组织本身的阻力;4社会的原因。

33.试论当代行政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知识经济;2信息技术的

发展与网络社会;3民主的发展;4全球化的发展。

34.试论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1行政组织的环境将更为动荡和复

杂;2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3战略性管理的重要;4利用信息科技,

创新服务形态与治理形态;5更为弹性、有机式的组织结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