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人计数》教案

《古人计数》教案

《古人计数》教案
《古人计数》教案

《古人计数》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74—76页“古人计数”教学目标:

1、会正确数、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组成。

2、在捆一捆、摆一摆的动手操作中,认识十位、个位,亲自经历

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电脑课件、投影仪、数字卡片。

学具: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老师拿出一把小棒,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的小棒有多少根?

师:小朋友们,谁来猜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根小棒?

(数一数)。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师生一起从1数到20。)

板书课题: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二、捆一捆

1、捆小棒

师: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0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自由摆,教师巡视。

师:这10根小棒有几个1根?

师:现在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这1捆小棒还是10根,这一捆有几个十?10个一捆成一捆变成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十。

1个十就是10个一。

板书:1个十就是10个一。

2、摆小棒比赛。

师:现在我们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先听清楚要求:摆11根小棒,看谁能摆的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来是11根小棒。同桌的小朋友可以互相小声地商量。

集体交流。

指名一个小朋友汇报。

师:请你上来演示你怎么摆的?和大家说一说。

师:他的方法好不好?谁来说说哪里好?

看着摆的结果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从而得出:10+1=11

师:我们再来第二次摆小棒比赛。看谁能摆得让我一看就知道是15颗小棒?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朋友们真棒,摆的真好,那20根小棒呢?

三、学习数位

1、讲解个位、十位。(课件出示1、

2、22、5、9、12、1

3、15、

20)

学生发言。

师小结:1、2、5、9都只有一个数字,是一位数,11、12、13、15、20有两个数字,是两位数。

课件出示数位表: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2、在计数器上拨出11。

师演示,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说,老师拨。

师生互练。

3、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数游戏。

课件出示:十位上师1,个位上师5,这个数是()。(用电脑验证)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

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

4、写数比赛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猜数猜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写数比赛。

老师报数,请你们写在本子上。

四、尝试应用,加深认识

师:请几个同学到前面站成一排,每个同学拿一张写有数字的卡片,我们来做个游戏,其他同学来当裁判,看看哪个同学反应快。

师: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站好。(学生按要求站好)

师:符合要求的同学把卡片举起来。听好口令:

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几?

比15大的数是几?

(符合要求的学生举起卡片)

师:谁也能给他们发一个口令?

指名学生发口令。

师:读一读

比大小:12○14

古人这样表示12,你能用这样的方式表示13吗?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11—20各数。其实,它们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数一数,看看谁是一个有心人,发现得多。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1个十就是10个一。

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10+1=11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七 加与减(二):古人计数》 公开课获奖教案_0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古人计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小棒和计数器,让学生认、读、写、拨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十位”、“个位“,了解进制,知道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正确认识11~20各数,并能准确掌握这些数的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数学模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这些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 教法与学法:创设情境与组织操作探究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具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师:先来读一首儿歌《数字歌》,这首儿歌里面有那些数字?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1-10这些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新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师手指着标题问:这11~20中间这条短线表示哪些数?(生口述) 师出示11~20的卡片:11~20中间的数都藏这张卡片中,大家仔细观察是不是刚才他说的这些数呢? 师将卡片贴在黑板上,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 二、情境引入,展示认知 师:大家读得可真好,看来,你们对这些数并不陌生。接下来老师也想给大家讲一个和数有关的小故事,你们愿意听吗?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时候,人们并不认识数,他们在记录物品的数量时,就摆一些小木棍或者是小石头。(课件演示主题图)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古人用小棒来记录羊的只数,好吗?为了方便大家记录,这些羊都关在羊圈

最新北师大版一上古人计数说课稿

学校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课题古人计数 作者年龄学历 职称小学高级骨干级别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指出“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建立数感有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在小学低年级,对于数的感悟是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开始建立的,这是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1、教材解读: 认识11~20的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点知识之一。从本课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一个数,而是以十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数一数,捆一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二是摆一摆,想一想,这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三是数的认识和拓展。 2、教材纵向梳理: 纵向梳理整套教材后,我们发现:对于10以内数的学习,学生是逐一计数的,这里应用了一一对应的思想,学生一个一个数计数器上的珠子,一根一根的数小棒,一个一个的数手指头等,到了2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将正式开始由逐一计数到按群计数,

学生操作小棒,把10根小棒捆在一起,当做一个十。 3、新旧版本比较: 修改点: 1.设计了古人计数的情境,既体现了需要10以上计数的必要性,又体现了数字的文化价值。 2.增加了试一试的内容,补充了20以内比较大小的内容,这并不是作为这一课的提升出现的,而是将这一课拆成两课,成为另外一个要研究的内容。 4、横向对比: 相同点:教学中借助小棒,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不同点:更注重直观模型,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11-20以内数的认识,体现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感。 5、学情分析 学生入学前就认识了11—20的数字,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何提升? 学生认识数,能真正理解数的含义吗? 学生是否真正将情境中的数与抽象的数字符号建立了联系? 在入学前,绝大多数孩子都认识了11—20这些数,而且基本具备了正确数出图中数量的能力。但我估计学生对一一对应的数数方法应该还是较多的使用,按群体计数的方法还没有形成,如何渗透十个作为一个整体的新的按群数数的方法?怎么样使学生充分感受“按群计数”的必要性? “数的概念的形成可以粗略的分成:计数的数,数量的数和计算的数。”数的表示不仅仅是数的读写,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这样表示”背后的道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此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细化,引领学生一起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过程,是我要尽心尝试的。 大部分学生数位和位值观念很模糊或者几乎没有。怎样利用直观模型让学生,经历位值制建构过程? 我的定位: (1)借助数数活动,经历计数单位“十”的产生,体会位值 一些学生能直接数数与读数,但却不能很清晰的解释数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现在的认知状态,应把重点放在数的意义理解上,就20以内数的认识,应重点放在十进位值制的初步建立上。

(完整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加与减教案古人计数(一)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第一课时古人计数(一) 【教学内容】 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 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二、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一数,有几只羊,用小棒代表羊的只数,需要几根小棒?(课件:主 题图)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古人计数教案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店塔第一小学尹利娜教学内容: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认识数位:十位与各位。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2、理解“各位”“十位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10加几”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板书课题《古人计数》 三、出示学习目标 老师读,学生理解。 三、自学指导一 数一数,有几只羊,用小棒代表羊的只数,需要几根小棒?

自学指导二 1、数小棒。 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四、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老师拨学生认。 五、做一做,说一说。 六、练一练。 七、布置作业。 八、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0+1=11 10+9=19 10+10=20

《古人计数》说课稿

《古人计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人计数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第一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在整个数的学习系统中存在比较主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连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算理基础。可以说这一节在整册教材中不仅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在全部学习阶段乃至今后的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11-20各数的认识”这局部教材是在学生把握10以内数的基本上,通过操作实际,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辅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筹备。教材支配了一幅主题图和3个例题。分辨从数数,数的涵义,数的组成,数的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加减法六个方面对教学进行了细化。第一,是先创设一幅老师带学生过马路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并且通过这个情境图向学生进行遵照交通规矩和留神保险的教导。第二,是让学生通

过动手操作、视察思考,建破十根小棒绑成一捆的观点,进而赞助学生树立11~20各数的表象。二是摆一摆,想一想。这部门内容的着重点是数的组合,让学生知道11--20的数分离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三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部署了在直尺上读数的运动,其目标一方面拓展学生对数认识的范畴,另一方面也能形象地让学生看到20以内数的排列,为他们认识数的大小、数的顺序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A》常识技巧目的:通过《11-20各数的意识》的教养,学生应当取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1~20”之间物体的数目;充足懂得“10个一组成1个十,1个十里有10个一”;晓得11~20这些数都是由1个十和多少个一组成的,并懂得各数的意思;控制数位顺序,能按11-20各数的大小次序数数,并能根据尺子能够比拟各数的大小。B》进程与方式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与配合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就是1个十,造就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1-20,能够准确认、读、写11~20各数,并掌握11-20各数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了解“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通过操作数学模型,学生能够养成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提高数学感知。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运用计数单位“一”和“十”。 2.能够明白为什么用“十”计数及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过程古人计数 一、情境引入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字数宝宝还没有发明出来,古人还不会用数? 那他们是用什么办法数东西的呢?请看黑板,想想古人计数的方法是什么? 你能说说牧羊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计数的吗?(一块石头代表一只羊) 两块石头呢? 十块呢? 二十块呢? 师:大家想一想一大堆的石块摆起来方不方便?那怎么办呢? 师:聪明的古人就想出了一种办法,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十块小石头变成一块大石头。 师:一块大石头表示多少只羊?

思考:想想用一个大石头表示10只羊和十个小石头表示10只羊,你喜欢哪种方法呢?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一小块一小块摆太麻烦,用一大块表示10就很容易数出来。 古人聪不聪明?我们一起来学学古人的计数方法。 二、展开新知(11~20各数的组成,十进制计数法的开始) (一)摆一摆,数一数 师:请大家准备好小棒,一根小棒来表示一只羊。同学们在桌上摆一摆。 师:(摆完后)一共有几只羊呢?(11) 我们一起数一数吧。1 2 3 4 …10,比10还要多1是11 (二)捆一捆,认一认。 1、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我们知道古人很聪明,用1块大石头表示10只羊,这样很容易数出来。 我们这么多小棒放在一起,有没有办法很容易数出来有多少根。(捆起来)师:指着十根小棒:这刚好是10根小棒, 拿起1根问:几根?一根。(板书1个一) 拿起2根问: 2个一…… 拿起10根问: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板书10个一) 用皮套把10个一捆在一起!咦!这一捆是几根? (十根)十个一根是十根。捆在一起,几个十?1个十。一捆就是1个十十张一块是十块。拿出十块,几个十块? 师小结,10个一变成了一个十,10个一和1个十是相等的。(都是十根) 手指游戏10个一是1个十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杨晓旭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古人计数》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年级第七单元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抽象认识计数单位“十”比较困难。因此,我通过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摆小棒的活动来丰富他们的直观体验。直接感受10个一是1个十,体会十进位置制。通过对计数器的认识来了解数位及每个数位上的珠子所表示的意义,并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位。 3、学情分析 针对一年一班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刚刚入学的新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课堂纪律的遵守上都有一定的欠缺。但是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并且非常乐于发言。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自己获得知识。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2)过程与方法:结合摆小棒、数小棒、捆小棒和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依靠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识和发现知识。增强学生对学习

数学的兴趣。 5、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认、读、写11-20各数,并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 (2)教学难点:认识数位,理解每个数位的意义和掌握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6、教学方法 我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主要采用了:故事导入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并且采用了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等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发现知识,获得知识。 7、媒体资源 小棒、计数器、白板、多媒体课件等。 8、教学过程

一年级数学上册 古人计数教案 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填写算式。 3、在教学中渗透数的顺序,并进行社会秩序教育。 4、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数位计数器及40-50根小棒等。 教学方法:抓问题,用多种游戏,把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寻找关键问题 数学课研究数学问题,一些小棒会有什么数学问题。 (每张桌子发40-50根小棒,玩小棒时间为3-5分钟)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目的:练习20以内数的顺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发现十根捆一捆) 游戏,看谁的手小巧。 老师报数,学生用棒子表示,讨论:快的同学的诀窍。 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进行游戏,让学生习惯中把1捆当作10根用。 完成: ()个一()个十 试一试,在计数器拔出10 个位只有几颗珠子,怎么办?(10个一是1个10) 在个位拔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也表示10个一。 二、自主合作,解决数位顺序。 在解决了10是1个十也是10个一后,还能过度试一试在计数器上表示。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结合,理解11-20各数。

1、11-20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合P68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 (这儿注意11-20的表达多样,只要求至少一样,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应由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来确定。) 2、1个十,1个一是11 10+1=11 10和11,十位上是1,没有变,个位由0变成1,就是11。 3、15 、19 、20的数位可重点检查。 (20的数位可由10-20,也可19-20来描述。) 4、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1表示1个十,个位上1表示1个一。 5、练习:(口算)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9+10 8+10 7+10 6+10 5+10 4+10 3+10 三、实践应用,实现知识延伸 寻找粗心丢失的数。 游戏报数。(报数时丢一些中间数) 开火车顺数 游戏:数数(顺数和倒数) 拔珠游戏(师生――生生) 报数13,拔13并写出13,同时说13的含义,还可画珠。 P69 1-6 自己完成。 四、课外实践,拓展知识应用。 1、完成10-20各数数位图及小棒图。 2、和父母互说10-20各数组成。 五、作业:练一练4、5题

古人计数说课稿-党飞荣

《古人计数》说课稿 府谷县第四小学党飞荣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 一、说教材: 《古人计数》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认识11~20的各数,这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捆一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二是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在本部分的内容中又呈现了数的组成,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三是数的认识和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看图写数、猜数等活动。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10到20各数能数出来,但是对于他们的组成却一点也不了解。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说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方法:操作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小棒。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操作实践法,以实践促思维。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积累感性经验以动促思,形成“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概念。在活动中,不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而且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能,为理解和认识20以内数的组成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合作探究学习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互补。 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小组中交流摆法,互相启发,使认识得到深化,知识得到巩固,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捆一捆的活动,让学生具体感知10个一是一个十。为下步教学11到20的组成奠定基础。 第二个环节,介绍计数器。介绍计数器各部分的名称。重点介绍个位一个珠子表示多少,怎样写,十位一个珠子表示多少,怎样写。

古人计数

古人计数 刘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2、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一一对应”的思想,以及用线段来表示的简便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前面我们都认识了那些数?谁能按顺序来说一说?说一说你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 生:(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倒数。总结:我们都是一个一个数的。 2、数第一组的人数。 师:和刚才你数的10以内的数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组的人数超过了10。 师: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1、“古人计数的故事” 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他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就在地上摆1个石子···我们来学学古人,用1根小棒代替1只羊,摆一摆,数一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羊。(不能一个个出声数出来,每出现1只羊,只能对应摆1根小棒。) 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用刚学过的数数的知识数一数。如:1根1根数;2根2根数···数到10根。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 介绍阿拉伯数字的来历:七世纪时,阿拉伯人征服了周围的民族,建立了东起印度,西经非洲到西班牙的撒拉逊大帝国。后来,这个伊斯兰大帝国家又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首都非常繁荣,尤其是东都巴格达,汇集了西来的希腊文化和东来的印度文化。阿拉伯人将两种文化吸引消化,从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西元七五○年后,有一位印度的天文学家拜访了巴格达王宫,他带来了印度制作的天文表,并把它献

《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教学设计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4-76页“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 课型:新授课(计算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CAI课件、小棒、尺子、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以前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谁能按顺序说一说? ①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 ②反过来让学生倒着数一次。 (2)数第一组人数。 教师:如果让你数一数第一组的人数,你会数吗?谁来试着数一数。 (学生那个数,数到10就开始出现了困难和疑惑。教师提问:再数多少呢?) (3)导入新课。 第一组的人数超过了10,我们只认识10以内的数是不够的,生活中经常会用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认数、读数。(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主题图) 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羊,你会数吗? ②如果用小棒代表小羊,这是几根小棒?(1根)现在呢?(2根)……(一直数到10根)比10多1,是多少呢? ③学生猜测,自己说一说。 (2)数的读法和写法。 ①出示教材第74页“捆一捆,认一认”第一行图。 a.这个数是由几个十组成的?(1个十) b.那么你知道这个数是什么吗?(10) c.你认识右边这个数学学具吗?它叫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在计数器上十位上是1就是表示一个十,个位数上是几个就是表示几。 如上图十位上是1,就是1个十;个位是0个就是0. d.你会读这个数吗? 学生读,教师板书:10,读作:10 ②分别出示“捆一捆,认一认“第2行图。 引导学生看图,先说数的组成,在读数。 a.这个数是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个十1个一)

古人计数说课稿

《古人计数》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 一、说教材: 《古人计数》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认识11~20各数,这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从本课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一个数,而是以十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摆一摆,数一数。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二是捆一捆,认一认。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10个1就是1个10 。同时,在本部分的内容中又呈现了数的组成,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让学生初步体会数位的概念。三是数的认识和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看图写数、猜数等活动。 二、说学情: 在入学前,绝大多数孩子都认识了11—20这些数,而且基本具备了正确数出图中数量的能力。但我估计学生对一一对应的数数方法应该还是较多的使用,按群体计数的方法还没有形成,大部分学生数位和位值观念很模糊或者几乎没有。所以如何渗透十个作为一个整体的新的按群计数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学生充分感受“按群计数”的必要性,利用直观模型让学生经历数位和位值概念的建构。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4、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理解 10 个一组成1个十。 五、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让学生读出11~20各数 【设计目的】尊重学生认知基础,从实际出发,通过读11~20各数,让学生感觉到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不陌生。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1课时古人计数1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1课时古人计数1 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1课时古人计数1教案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本单元是在本册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在编排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认识11~20各数;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观察图形等活动中,探索和交流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算法;针对不同层次认知的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课时古人计数(1) 教材第74页及相关练习题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重点:了解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难点:理解“数位”的含义。 课件、投影仪、小棒、计数器、橡皮筋若干 师: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主题图,板书课题:古人计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个人养了多少只羊,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课件演示“10只”,在第11只处打问号。)再往下数就是比10大的数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比10大的数。 1.摆一摆,数一数。 师: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用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牧羊人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牧羊人就在地上摆1个石子……我们也学着牧羊人的样子利用小棒来摆一摆吧。 课件动态演示,一一呈现从外面回到羊圈的羊的只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小棒一一对应地记录羊的只数,要提醒学生古人不会数数,所以不能一个个出声数出来,每出现1只羊,只能对应摆1根小棒,让学生理解“小棒的根数”就是“羊的只数”。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11—2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是重点; 难点对“数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学生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带入情境确立目标

同学们,你们看在远古没有发明数字以前,古代人用什么方法来计数呀?(生看画面回答用石头子)这里有多少只羊呢?(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凭借情境解疑探究 一、数一数,有几只羊,用小棒代表羊的只数,需要几根小棒? 用代表摆一摆,数一数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 10个一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1个十和1个一 11 10+1=11 (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2)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5.让学生再拿出5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1个十5个一 15 (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2)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从算筹到计算器教学设计说明

《从算筹到计算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从算筹到计算器》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是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使用算筹、算盘、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三个片段,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初步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源于现实世界的各种需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感受到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提升自己的名族荣誉感。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初步了解中外数字发展的演变过程,感悟古人智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认一认,读一读等操作知道如何用算筹表示数,能看懂简单的算筹并学会运用算筹进行读数,记数,简单了解用算筹计算的过程; 3.通过观察,比较,体会算盘、计算器的产生是源于需要,激发探究精神和创造欲望。 重难点:知道算筹表示多位数的规则及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体会算盘、计算器的产生是源于需要。 二、说教法,学法 如今每个学生家里基本都有电脑或有相关书籍,因此课前让每个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古人计数和计算方法的发展演变资料,通过梳理,制作成一张小报。目的是让学生对古今中外计数方法和计算工具有初步的了解,学生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得到提升,在交流过程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搜集的资料是零散的,有1种或者有多种,在课上,教师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在课件上呈现,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能认清算筹表示的数。通过教师引导与学生观察,比较,体会算盘、计算器的产生是源于需要。让孩子了解从算筹到计算器经历的过程,脑中形成一条数的发展历史长河。 三、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主要说明课上四个重点环节设计意图。 1.尊重学生已有基础,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及运用算筹 由于课前有部分学生是搜集有关算筹的知识的,学生的理解和观察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通过课件上的图片,介绍,简单认识算筹的材料及历史。对学生来

一年级数学上册 古人计数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会读、会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难点: 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以及顺序和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寻找关键问题 1、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于发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 帮助学生人数2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数学课研究数学问题,一些小棒会有什么数学问题。 (每张桌子发40-50根小棒,玩小棒时间为3-5分钟) 2、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目的:练习20以内数的顺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发现十根捆一捆) 3、游戏,看谁的手小巧。 老师报数,学生用棒子表示,讨论:快的同学的诀窍。 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进行游戏,让学生习惯中把1捆当作10根用。 4、完成: ()个一()个十 10 个位只有几颗珠子,怎么办?(10个一是1个10) 在个位拔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也表示10个一。 二、自主合作,解决数位顺序。 在解决了10是1个十也是10个一后,还能过度试一试在计数器上表示。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结合,理解11-20各数。 1、11-20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合P68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

(这儿注意11-20的表达多样,只要求至少一样,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应由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来确定。) 2、 1个十,1个一是11 10+1=11 10和11,十位上是1,没有变,个位由0变成1,就是11。 3、15 、19 、20的数位可重点检查。 (20的数位可由10-20,也可19-20来描述。) 4、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1 表示1个十,个位上1表示1个一。 5、练习:(口算)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9+10 8+10 7+10 三、实践应用,实现知识延伸 1、寻找粗心丢失的数。 游戏报数。(报数时丢一些中间数) 2、开火车顺数 游戏:数数(顺数和倒数) 3、拔珠游戏(师生――生生) 报数13,拔13并写出13,同时说13的含义,还可画珠。 四、课外实践,拓展知识应用。 1、完成10-20各数数位图及小棒图。 2、和父母互说10-20各数组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74-75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活动,建立直观 模型,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 计数方法,体会11~20各数的意义。 3.在捆小棒的活动中,直观体会和认识10个一就 是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4.感悟数学文化,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制计数法 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 解,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掌握“10个一就是1个十”,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就是十几。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和抽象出数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引入新课 1.开火车数1-20的数 2.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数并不陌生,可是在古时候,人们并不认识数,他们在记录物品数量的时候就摆一些小木棍,或者

小石子。今天就让我们模仿古人,用小棒记录一下牧羊人家羊的只数。 学生摆小棒,一名学生到前面摆。 4.数小棒 数一数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生汇报。 比10多1的数是多少? 二、动手操作,建构知识 1.摆一摆,捆一捆 1根小棒就是1个一,2根小棒是2个一,3个一,4个一…10个一。板书:10个一 1个一是1,2个一是2,3个一是3,10个一是10,够10根小棒我们就可以把它们捆成一捆,这一捆小棒就表示1个十。板书:1个十 10个一是10,1个十也是10,那你知道10个一和1个十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10个一就是1个十并板书。 学生动手捆一捆,并说一说是怎么捆的。 先数够10根,再捆在一起。 2.认一认,拨一拨 出示计数器,知道它叫什么吗?计数器 为了计数方便,我们规定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个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4-45页。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初步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一”和“十”,学生对于数很熟悉,数位和计数单位对于学生而言就很抽象,学生需要通过“数一数”、“捆一捆”、“认一认”、等操作活动,来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一”和“十”,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价值和优越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数一数的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学生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4.学生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重点: 1.让学生在具体的数一数的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难点: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磁性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学生: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我们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数,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 (0,1,2,3,4,5,6,7,8,9,10) 小结:生活中的数其实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比10大的数。

二、探究新知。 1.听故事《古人计数》。 故事:学习之前我们来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古人计数》。 古时候,数学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还不会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 他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播放课件) 问:请你说说他是怎样记录羊的只数的。 预设:用1个石头代替一只羊。 师:我们来学学古人,用小棒代替小羊,摆一摆。 2.摆学具代替小羊计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优点。 提示:老师开始从羊圈里放小羊了,请你看清小羊,摆小棒,不出声。 数一数,牧羊人到底有多少羊?(11只。) 师:这密密麻麻的小棒看得我眼都花了,你怎样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呢? 预设:2个2个放、5个5个一放、10个放一起放等,重点问10个放一起。 问:你怎么想的? 预设:10个放一起看起来比较清楚,多1个就是11。 3.捆一捆,借助小棒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师:既然这个方法这么好,老师想让着10个小棒兄弟紧紧地抱在一起,想捆起来。 引导学生把10跟小棒捆成一捆。 小结:同学们,知道吗?你们刚才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数学家们也是这么做的,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计数方式。 介绍计数单位:在计数时,1跟小棒表示1个一,1捆小棒表示1个十。除了1个小棒可以表示1个一,咱们身边的1个石头,1个苹果,一根手指都可以表示1个一。 问:1个十是怎么来的?(预设:1个十是由10个一合起来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古人计数 |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出11~20各数,初步认识“十位”、“个位”,了解十进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数学模型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思维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数的起源以及数的符号化历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体验学有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十位”、“个位”,了解十进制,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读写各数。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含义,初步建立数位概念。 【教学准备】: 学生:小棒20根、计数器、尺子、橡皮筋2根 老师: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一)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3分钟) 谈话:1、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呀?(0—10) 2、你还能说出10后面的一些数吗?(11—20) 小结: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更深入地认识11—20各数,看看这些数还有哪些秘密是我们还不知道的。(板书认识11—20各数) (二)引导探究,建立模型(30分钟) 1、摆一摆,数一数 (1)师简介古人计数的方法。(板书古人计数) (2)演示课件:牧羊人是怎样来记录羊的只数的? (3)用小棒计数。 学生活动:根据课件演示,学生用小棒一一对应地记录羊的只数。 (4)数一数: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 学生活动:交流自己数小棒的方法。 2、捆一捆,感知10个一就是1个十 师:请你们想个办法,怎样能让老师一眼就看出你们摆的是11根小棒呢? 学生活动:充分思考、交流,并指名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引导优化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最简洁直观。 学生活动: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里面有几根小棒?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呢?( 10个一) 师:我们把这10个一捆成一捆就把它变成了几个十呢?(1个十) 师: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就是1个十。(学生跟读,老师板书) 3、做一做,说一说,体会数的组成 师:牧羊人养的羊的只数是11只,现在你能很快的摆出来吗? 师:你能拿着小棒说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吗?(板书:1个十,1个一是11)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10+1=11) 练习:师说数生摆小棒,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在练习中,重点让学生经历19—20的过渡,体会够10个就要捆成1捆) 4、认识计数器,建立数位概念 师:听计数器的自我介绍吧。(播放课件) (1)认识“个位” 师拨数3—9,生答 (2)认识“十位” 师:谁上来试一试在计数器上拨出10? 生1:个位上拨10个珠子。 生2:十位上拨1个珠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