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化强国战略与中国梦

文化强国战略与中国梦

文化强国战略与中国梦

唐智飞

中国是千年文化古国,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坚守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前赴后继、上下求索的精神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中,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力量源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中国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中华民族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化力量,支撑“中国梦”。中国梦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崛起的中国需要精神旗帜,当代中国人需要健康向上的中国梦,而文化强国战略正是托举起这个梦想的大舞台。中国梦因有了文化力量推动而变得高远而磅礴,鼓舞着中华民族不懈努力、不断奋进。

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

文化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既不能改变地震,也不能改变金融危机,但是它可以改变的是,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态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思想,是我党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客观实际和新的时代要求而提出的新时期的文化发展战略思想,是基于我国有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及基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赢得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主动权而提出的战略目标。它的提出表明我党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使命感和民族复兴的责任感。

二、“中国梦”的提出及其基本内涵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近平在今年3月17日的讲话中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作了简要阐述。他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这就精辟地揭示了中国梦对于国家、民族、人民的意义,展示了共产党人对于国家、民族、人民的自觉责任。

三、文化强国助推“中国梦”

“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是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文化强国的梦想并不是少部分人编织的,而是每一个中国人梦想的叠加。文化部部长蔡武指出,“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城乡文化资源上互补、文化发展上互动,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推动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去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为城乡百姓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文化服务,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也有望被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个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民族是一个有远见、有希望的民族,要完成民族复兴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就应该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实现好、完成好,以文化的复兴为基础,引导民族的全面复兴。

当前,我们是文化资源的大国,还不是文化强国,在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形象。当中国不仅是以经济强国,而且是以文化强国的形象屹立在世界舞台的时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实现。

(一).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以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

(二)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努力建设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使用高效的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整合文化资源,畅通供给渠道,提高服务效能,推动建立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

(三)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努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建设政策支撑、公共服务、投资融资、贸易合作、人才培养五大平台。推进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等行业融合,提升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数字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业态。优化文化产业布局,规范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四).着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根基在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者是马克思主义,其根基在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国人立足于世的根和魂,是我们身份的识别码,这一点任谁都无法改变。所谓的“中国梦”就是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复兴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就是弘扬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加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实施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发挥其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城乡面貌、彰显地域魅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在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五).着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中国”新形象

十八大报告指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让文化走出去”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文化对外开放既包括“拿过来”,也蕴涵“走出去”。坚持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举,“走出去”与“请进来”并重,发挥政府和民间两方面作用,统筹中央和地方、国内和国外等多方面力量,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加强思想文化的交流对话,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等的了解和认识,促进文化相互借鉴。“文化走出去是东西方之间的差异性文化的魅力对话,走出去战略是可持续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走出去的实践是在全球化中传播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的中国文化新精神。”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其中关键一点是我们国人要有品牌意识,要实现中国文化从低端到高端、从杂牌到品牌的突破,这样“中国制造”才能站得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应体现时代的创意和精

神。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崛起的中国需要精神旗帜,当代中国人需要健康向上的中国梦,而文化强国战略正是托举起这个梦想的大舞台。随着中华文化的旗帜在世界的舞台上高高飘扬,文化强国的梦想正孕育出我们民族新的希望。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定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梦想,进而实现“中国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