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质雷达简介

地质雷达简介

地质雷达简介
地质雷达简介

学校:大连大学

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学号:11344004

姓名:赵阳豪

日期:2013年9月17日

地质雷达简介

地质雷达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工程地球物理方法,在工程质量检测、场地勘察中被广泛采用,近年来也被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地质雷达能发现掌子面前方地层的变化,对于断裂带特别是含水带、破碎带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在深埋隧道和富水地层以及溶洞发育地区,地质雷达是一个很好的预报手段。

1发展及现状

基于电磁反射原理解决各种地下目标的探测问题, 这种设想最初可追溯到1937 年4 月29 日公布的一个美国专“Electromagnetic prospecting method (电磁探测法) ”。该专利描述了一种地震探测法的电磁模拟系统。尽管这一专利当时并未付诸实用,但从发明的角度说, 它却开了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先河。因此可以讲, 利用电磁反射原理探测地下目标的设想几乎是和地对空雷达的发明同时出现的。只不过由于受社会、经济、技术等诸因素的制约, 二者在实用化进程方面存在显著差距。直到本世纪50 年代, 美国才率先开始地质雷达的可行性方案研究; 60年代进入实用性试验研究; 到70 年代, 地质雷达正式进入实用化阶段, 主要是用于地面解决各种工程地质问题, 如探测各种管线、混凝土钢筋等地下掩埋体, 以及地基浅部地质情况等。70 年代美国地球物理勘探公司(GSSI)开发出了第一个真正投入市场的地质雷达系列Subsurface Interface Radar system (地下界面雷达系统) , 简称SIR系列。这是地质雷达正式进入实用化阶段的主要标志。SIR系统曾获美国专利, 同时还在别的几个国家申请了专利, 一度成为地质雷达的主导产品。随后, 日本、加拿大等国纷纷在SIR技术的基础上, 开展对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研究。1983 年, 日本的原·坂山等人探讨了地质雷达在地基探测中的实用性, 继而将SIR产品改型为OAO系列产品。70 年代末, 加拿大A2Cube公司的 Annan和Davis等人, 针对SIR系统的局限性以及野外实际探测的具体要求, 在系统结构和探测方式上作了重大改进, 大胆采用了微计算机控制、数字信号处理以及光缆传输高新技术, 发展成了EKKO GroundPenet rating Radar系列产品, 简称EKKO GPR系列。EKKO系列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 系统结构紧凑轻便, 微机程控技术和地震数字处理技术的引入,使其终端信号处理能力较强。该系列产品的出现, 预示着地质雷达探测技术更加趋于成熟, 更加走向实用化。此外, 瑞典地质公司(Swedish Geological Company)的Clson等人在1982~ 1987年间, 开发出了称之为RAMAC系列的数字式钻孔雷达系统。该系统与EKKO相比, 除探测方式有所不同外, 其设计思想和系统组成几乎如出一辙。我国地质雷达的研究工作开始于70 年代中期。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高克德教授为首的地质雷达专题研究小组, 针对煤矿生产的特点, 独辟蹊径, 研

制开发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地质雷达系列产品——KDL系列矿井防爆地质雷达

仪, 为我国在地质雷达技术领域争得了一席之地。目前, KDL系列产品不仅在煤矿井下, 而且在公路隧道、市政建设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并开始推广使用, 角逐国内外市场。综上所述, 地质雷达技术发展至今, 国外可以美国的SIR系列和加拿大的EKKO系列为代表, 国内则唯以KDL系列为典型。这三大系列产品各有特色, 互有短长。

2主要应用领域

工程场地勘察

地质雷达最早用于工程场地勘查,解决松散层厚度分布,基岩风化层分布,以及节理带断裂带等问题。有时也用于研究地下水分布,普查地下溶洞、人工洞室等。在粘土补发育的地区,探查深度可达20m以上,效果很好。

地质雷达场地勘测剖面

埋设物与考古探察

考古是地质雷达应较早的领域,在欧洲有成功的实例,如意大利罗马遗址考古、中国长江三峡库区考古等项目都应用了雷达技术。利用雷达探测古建筑基础、地下洞室、金属物品等。在现今城市改造中,有时也需要了解地下管网,如电力管线、热力管线、上下水管线、输气管线、通信电缆等,这对于地质雷实是很容易的。目前地质雷达为地下管线探测发展了高分辨3D探测系统及软件,如PATHFINDER雷达、RIS-2K/S等雷达都可以胜任这类工作,不但可探测到水平位置分布,还可以确定其深度,得到三维分布图。

雷达考古雷达探测管道

工程质量检测

工程检测近年应用领域急速扩大,特别是在中国的重要工程项目中,质量检测广泛采用雷达技术。铁路公路隧道衬砌、高速公路路面、机场跑道等工程结构普遍采用地质雷达检测。用于检测衬砌厚度、脱空和空洞、渗漏带、回填欠实、围岩扰动等问题。检测厚度精度可达厘米级。

衬砌厚度检测 衬砌脱空区检测 金属矿化带勘查

对于浅表的金属矿化带、断层蚀变带以及掌子面附近的金属矿化带,可以用地质雷达探测。矿化带金属及氧化物、硫化物富集,电磁性质差异明显,电磁波反射清晰,可为找矿体供参考。以下是山东界诃金矿寻找断裂蚀变带金矿的例子。

地质雷达探测金属矿化带

隧道超前预报

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西部的公路、铁路、水电等建设项目增多,大部分建设在高山峡谷地区,隧道工程数量巨大。为保证隧道施工中的人员、设备安全,保证工期和质量,节约经济投资,需要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目前的超前预报是采用地震、雷达探测与地质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地震预报掌子面前100m 左右,地质雷达预报20-30m 范围内。目前阶段预报的准确率不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下边是公路隧道掌子面上地质雷达的探测预报纪录。

K 290+570 K

2

9

+

5

6

隧道超前预报探到的富水区

3国内外研究单位

国内:

①爱迪尔道路雷达

②青岛22所LTD-3型探地雷达

③骄鹏公司GEOPEN型地质雷达

④北京矿大研究生院煤矿地质雷达

国外:

①美国GSSI公司和美国劳雷工业公司

②英国雷迪公司和英国ERA公司SPRSCAN雷达

③意大利IDS公司RIS-2K/MF雷达

④加拿大探头与软件公司PLUSE-EKKO雷达

⑤日本OYO雷达

注:美国地球物理探测公司GSSI,创始于1969年,世界上第一家专业制造商业探地雷达的公司,全球销量超过3500套,市场80%,中国销量超过280套,中国60%。

4相关设备名称型号和图片参数

设备1

名称:双通道双频管线探测雷达(意大利)

型号:Detector DUO

用途:意大利IDS-Detector DUO双通道双频管线探测雷达采用新型的双频(250MHz+700MHz)天线阵,在一张雷达图上就能同时显示深部和浅部地下管线的探测数据,大大提高了探测结果的准确率

图片:

参数:

◆通过10MB/100MB网卡与笔记本连接

◆操作系统:Windows XP/2000

◆运行时间:>10 h

◆天线尺寸:60×35cm

◆重量:15kg

◆天线:250MHz+700MHz屏蔽

◆软件:全中文操作界面标定:自动

设备2

名称:探地雷达系统(英国)

型号:RD1000

用途:使用现代雷达技术,可为用户实时显示出包含地下管线埋深和位置的剖面图像,是定位和开挖行业的理想工具

图片:

参数:

◆ 250 MHz中心频率可获取最佳的探测深度

◆ 125to375 MHz 带宽高分辨率

◆防护等级:IP66

◆可在-40C 到50C 的操作环境下使用

◆增益调整、颜色设置深度设置、250 MHz中心频率标定

◆操作时的尺寸:97 x 110 x 70 cm

◆运输尺寸:46 x 81 x 71 cm

◆重量:23Kg

◆带保险丝的12V/9A标准电池,安全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常温环境下可使用6-8小时

设备3

名称:便携式透地雷达(美国)

型号:SIR-3000

用途:1)、混凝土测厚和缺陷检测;钢筋透视;2)、市政管道成图;3)、地质调查;4)、冰雪覆盖层厚度探测;5)、寻找地下埋设物、考古;6)、地下溶洞,坝体中空洞和裂缝调查;7)、公路路面、桥梁检测;8)、隧道衬砌厚度和缺陷调查;9)、隧道超前预报检测

图片:

参数:

◆单通道实时数字采集处理器探地雷达,操作平台为Windows CE

◆主机可适配所有高中低频雷达天线,频率范围从16MHz到2.2GHz

◆存储器:1G内存。可插标准CF闪烁内存卡

◆显示器:强光8.4”TFT 800X600分辨率,64K彩显

◆显示模式:线扫描、示波器式

◆显示方式:实时彩显,彩色/灰阶行扫描,变面积/波形显示,线性扫描方式中可使用256种色源来表示信号的幅度和极性

◆扫描速率:最高可达300线/秒

◆样点字节:8位或16位

◆扫描样点数:256/512/1024/2048/4096/8192

◆测量范围:0~8000ns自选

◆增益:手动或自动。1~5节点(-20~+800dB可调)

◆动态范围:120dB

◆尺寸:315 x 220 x 105mm左右,重量:4.1kg

◆电源:要求电池内置,外接电源10.8VDC,15VDC

◆迭加:2~32768个扫描

5使用方法

软件安装

◆计算机开机时,首先进入 BIOS 设置(如IBM 按F1 进入,其它参阅计算机使用手册)将并口设置为 ECP 方式,端口地址设为0378。

◆如果是 Windows XP 或2000 操作系统,应在控制面板中进入设备管理器,在并口属性中的端口设置栏:筛选源方案选择“使用指派给此端口的任何中断”,并选择“使用即插、即拔设备”;在资源栏:输入/输出范围选“0378-037F”。

◆使用软件安装光盘,点击“setup”进行安装,按照安装提示进行安装即可。

雷达操作使用

◆先将电池装到主机和天线上,将光纤分别与主机和天线相连,将并口数据线与主机和计算机相连。

◆打开主机和天线上的电源开关。

◆运行 Groundvision 软件。

◆当软件的 F5 为红点时,表明系统已经连接好,按F5 进入参数选择界面。

◆选择文件要保存的子目录,取文件名。选择使用的天线,触发方式,点击”setting”进行参数设置。

◆设置采样频率、样点数、迭加次数、采样间距等参数。

◆按“OK”,再按“Start measurement”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完成后,按 F6 或ESC 键结束数据采集,退出“Groundvision”软件。

◆关闭主机和天线的电源开关,关闭计算机,将光纤和数据线取下。

雷达的保养

◆雷达使用前,要对电池进行充电,充至充电器的指示灯为绿色即可

◆电池不要充电时间过长或完全用完再充电,随用随充即可

◆雷达使用时要注意保护光纤和光纤接口,用完后及时将光纤套和接口帽套上,以免进入灰尘,影响数据传输

◆雷达使用完后,要及时将电池取下

◆将电子单元与天线连接时或安装电池时,一定不要让接口处有水

◆雷达超过半年不用时,要将电池充满电,并将系统连接起来在室内采集一个小时

◆雷达在现场使用完毕后,要注意清点配件是否齐全,以保证下次能顺利使用

6相关案例

公路前期地质勘探实例

探测情况:由于云南省华宁—盘西国家一级公路的某地段为盘山路,当地技术设计部门为了改进设计方案,需要对该地段岩层中的断裂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于是我们应用探地雷达技术,使用40MHz半屏蔽天线对该地段进行了探测,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指导。由于设计方的要求,我们的最大检测深度设置较小。后处理软件使用的是数据绘图与分层分析软件IDSGRED/Layer。

公路地质勘探雷达图

上图为实测得到的雷达图,从雷达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断裂的走向,图中红线表示采集标记线,蓝色方框表示断裂的位置。

40MHz非屏蔽天线探测雷达图

在意大利一个采石场应用40Mhz天线,图中蓝圈内标示出一个断裂带。

附图:

地质雷达工作机理图

地质雷达测量技术

地质雷达测量技术 内容提要:本文在简述地质雷达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的工作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实际资料计算、实测效果等方面说明采用地质雷达技术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的必要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地质雷达测量技术 1 前言 地质雷达(Geological Radar)又称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是一项基于不破坏受检母体而获得各项检测数据的检测方法,在我国已在数百项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随着交通、水利、市政建设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大力发展,以及国家对工程质量的日益重视,工程实施过程中仍急需用物理勘探的手段解决大量的地质难题,因此,地质雷达极其探测技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地质雷达作为一项先进技术,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具有非破坏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采用便携微机控制,图象直观;工作周期短,快速高效。它不仅用于管线探测,还可用于工程建筑,地质灾害,隧道探测,不同地层划分,材料,公路工程质量的无损检测,考古等等。 2 地质雷达技术原理 地质雷达是运用瞬态电磁波的基本原理,通过宽带时域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窄脉冲电磁波,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电性介质界面时产生反射,由接收天线接收介质反射的回波信息,再由计算机将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和成像处理,即可识别不同层面反射体的空间形态和介质特性,并精确标定物体的深度(图1)。

图1 地质雷达检测原理图 3 雷达的使用特性 3.1无损、连续探测,不破坏原有母体,避免了后期修补工作,可节约大量的时间和费用。 3.2 操作简便,使用者经过2-3天培训就能掌握。 探测时,主机显示器实时成像,操作人员可直接从屏幕上判读探测结果,现场打印成图,为及时掌握施工质量提供资料,提高了检测速度和科学水平。并且通过数据分析,还可以了解道路的结构情况,发现道路路基的变化和隐性灾害,使日常管理和维护更加简单。 3.3 测量精度高,测试速度快。在车载工作方式下,测试速度大大提高,当车速达80Km/h时,系统仍能正常工作。 3.4 收、发天线离地面的探测高度可以针对不同的埋地目标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探测能力和探测分辨率:同时还可以调节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寻找系统工作的最好效果。 3.5 测点密度不受限制,便于点测和普查。 工作方式的灵活使得用户可以连续普查某一段工程的质量,也可随时对异常区域进行重点探测 和分析。 3.6 便于维护与保养。 本系统采用了结构化设计,对于使用不当或其它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简单地更换接插件即可保证雷达的正常工作。 3.7 可扩充配置。 通过选择相应的发射源和收发天线,再配上相应的处理软件,就可以在中、深层探测范围,如地下管线、地基空洞、钢筋分布、堤坝密实程度等方面扩大应用。 4 地质雷达在检测隧道衬砌质量中的应用 新建隧道施工中为确保隧道衬砌质量,采用传统“钻、看”的检测方法显然已不能满足“多断面、全方位”的检测要求,业主和施工单位都在探索采用无损检测技术有效监控和确保隧道衬砌质量的新方法。 隧道衬砌的质量检测包括1)隧道衬砌厚度,2)隧道衬砌背后未回填的空区,3)隧道衬砌的密实程度,4)施工时坍方位置及坍方的处理情况。5)有时还可检测围岩中地下水向隧道侵入的位置。4.1 工作方法

地质雷达 原理

地质雷达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工程地球物理方法,在工程质量检测、场地勘察中被广泛采用,近年来也被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地质雷达能发现掌子面前方地层的变化,对于断裂带特别是含水带、破碎带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在深埋隧道和富水地层以及溶洞发育地区,地质雷达是一个很好的预报手段。 1、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情况的高频电磁技术,基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差异,探地雷达通过一个天线发射高频电磁波,另一个天线接收地下介质反射的电磁波,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解译。其详细工作过程是:由置于地面的天线向地下发射一高频电磁脉冲,当其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电性(主要是相对介电常数)界面时,电磁波一部分发生折射透过界面继续传播,另一部分发生反射折向地面,被接收天线接收,并由主机记录,在更深处的界面,电磁波同样发生反射与折射,直到能量被完全吸收为止。反射波从被发射天线发射到被接收天线接收的时间称为双程走时t,当求得地下介质的波速时,可根据测到的精确t值折半乘以波速求得目标体的位置或埋深,同时结合各反射波组的波幅与频率特征可以得到探地雷达的波形图像,从而了解场地内目标体的分布情况。

一般,岩体、混凝土等的物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为4—8,空气相对介电常数为1,而水体的相对介电常数高达81,差异较大,如在探测范围内存在水体、溶洞、断层破碎带,则会在雷达波形图中形成强烈的反射波信号,再经后期处理,能够得到较为清晰的波形异常图。 在众多地质超前预报手段中,使用探地雷达预报属于短期预报手段,预报距离与围岩电性参数、测试环境干扰强弱有关。一般,探地雷达预报距离在15~35米。 2、探地雷达在勘查中的基本参数 ①数电磁脉冲波旅行时

地质雷达记录的波相识别

7地质雷达记录的波相识别 地质雷达反射记录的波形比地震波复杂的多,一方面是由于地质雷达分辨率高记录的信号丰富,另一方面是由于电磁波的干扰因素多,此外还由于雷达发射的子波比较复杂,并非简单的脉冲。因而雷达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各种地层、目标体、干扰波的识别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7.1 地质雷达的波组特征 雷达天线发射的是子波而不是单脉冲,子波由几个震荡波形组成,占有一定的时间宽度,反射与折射波依然保持有原来子波的特点,只是幅值上有所变化。这里将雷达子波的周期、持续时间长度和衰减比三个参量作为子波的波阻特征。子波的频率成分与天线的主频相近,持续一个半到两个周期,后续振相略有衰减。例如对于100MHz天线的子波,持续时间可到15-20ns,对于1GHz的天线,持续时间约2ns。子波的波形的确定对于后期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小波处理的基础。有很多方法可以获得各种频率天线的子波,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金属板反射。将一块较大的金属板放置于地面上,发射与接受天线与金属板平行,相距为3个周期的时程,进行数据采集,即可获得子波记录。不同类型的雷达、不同型号的天线,雷达子波的形状是不同的。天线与介质的距离、介质的电导特性对子波的形态和特点也有一定的影响,应根据现场工作条件从记录中分离子波。从下边的记录中也可以辨认出子波的特征。表面反射波、内界面反射波都是近联各州其的衰减波形。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子波的波组特征 7.2 地质与工程介质结构及反射特征 雷达的探测对象通常是多界面结构,如各类地层、岩性,松散层、风化层等都是多层结构。隧道中的围岩、初衬、二衬等,也是多界面结构。雷达波向介质内传播时,被称为下行波,经反射回表面的波称为上形波。下行波每遇到一个界面就发生一次反射和折射,入射波能量即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经折射继续向下传播,另一部分经反射掉头向上,变成上行波。反射与折射能量的分配与反

SIR-3000作业指导书

GSSI公司SIR-3000仪器参数 顺序系统参数Parameters 1500MHz 900MHz 400MHz 270MHz 100MHz 1* 系统调用SYSTEM->SETUP->RECALL 1500GrayCart 1500BlueCart 900met 400mhzTime 400mhz623Cart 400mhz620SW 270_SW 100met 2 显示刻度(竖直方向) SYSTEM->UNITS->VSCALE Time/Depth Time/Depth Time/Depth Time/Depth Time/Depth 天线COLLECT->RADAR->ANTENNA 1500mhz 900mhz 400mhz 270mhz 100mhz 发射率COLLECT->RADAR->T_RA TE 100KHz 100KHz 100KHz 100KHz 50KHz 6 测量模式(水平方向) COLLECT->RADAR->MODE Time/Distance Time/Distance Time/Distance Time/Distance Time/Point GPS COLLECT->RADAR->GPS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采样点数COLLECT->SCAN->SAMPLES 512 512 512 512 512/1024 数据位COLLECT->SCAN->FORMA T(bits) 16 16 16 16 16 4* 记录长度(纳秒)COLLECT->SCAN->RANGE(ns) 12 15-20-25-30 40-50-80-100 50-80-100-120 100-200-300 介电常数COLLECT->SCAN->DIEL 6 6 6 6 6 7 扫描速度(扫描/秒) COLLECT->SCAN->RA TE 60-120 60-120 60-120 60-120 16 8 测点(扫描/单位)距离COLLECT->SCAN->SCN/UNIT 20-50-100-200 10-20-50-100 10-20-50 10-20-50 10 5* 增益:类型-点数COLLECT->GAIN->AUTO-POINTS Y-1 Y-2--3-4-5 Y-5 Y-5 Y-5 3-1 信号位置:模式COLLECT->POSTION->MODE MANUAL MANUAL MANUAL MANUAL MANUAL 3-2 信号位置:延时COLLECT->POSTION-> OFFSET 0 0 -14 3-3 信号位置:地面COLLECT->POSTION->SURFACE(%) 0 0 0 0 0 滤波COLLECT->FILTERS 低通-无限响应滤波器-> LP_IIR (mhz) 0 2500 800 700 300 高通-无限响应滤波器-> HP_IIR (mhz) 10 225 100 75 25 低通-有限响应滤波器-> LP_FIR (mhz) 3000 0 0 0 0 高通-有限响应滤波器-> HP_FIR (mhz) 250 0 0 0 0 叠加(扫描) COLLECT->FILTERS ->STACKING 0 0 0 0 3-64 背景去除(扫描) COLLECT->FILTERS->BGR_RMVL 0 0 0 0 0 9-1 颜色表OUTPUT->DISPLAY->C_TABLE 9-2 颜色变换表OUTPUT->DISPLAY->C_XFORM 10 保存参数SYSTEM->SETUP->SA VE SETUP15 SETUP09 SETUP04 Setup03 SETUP01 11* 数据采集RUN/SETUP 12* 数据传输OUTPUT->TRANSFER->FLASH Y Y Y Y Y

地质雷达操作规程

地质雷达法检测操作规程 1、地质雷达法适用范围 地质雷达法可用于地层划分、岩溶和不均匀体的探测、工程质量的检测,如检测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筋等分布,地下管线探查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 2、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 (1)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 (2)信噪比不低于60dB; (3)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A/D模数转换不低于16位; (4)计时误差小于1ns; (5)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64次/秒; (6)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时窗、增益、点测与连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功能; (7)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实时检测与显示功能,具有多种可选方式和现场数据处理能力。 3、地质雷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探测体的厚度大于天线有效波长的1/4,探测体的宽度或相邻被探测体可以分辨的最小间距大于探测天线有效波第一聂菲儿带半径。 (2)测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缓、无障碍、易于天线移动。 (3)避开高电导屏蔽层或大范围的金属构件。

4、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为: (1)具有屏蔽功能; (2)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 (3)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5、现场检测 (1)测线布置 1、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隧道底部各布置一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内容和要求布设线距。一般情况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6点。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2、隧道竣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一条;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5个点。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范围时,应加密测线和测点。 3、三线隧道应在隧道拱顶部位增加2条测线。 4、测线每5~10m应有一历程标记。 (2)介质参数的标定: 检测前应对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且每座隧道不少于一处,每处实测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为该隧道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当隧道长度大于3km、衬砌材料或含水率变化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标定点数。

地质雷达

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基本原理及其探测深度、精度,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地质雷达的工程应用。 关键词:地质雷达;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掌子面 引言 目前,我国修建大量穿越山岭的特长隧道。由于这些隧道大都处于地下各种复杂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体中。为了摸清和预知周围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隧道开挖掘进过程中,提前发现隧道前方的地质变化,为施工提供较为准确的地质资料,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减少和预防工程事故的发生非常重要。一、地质雷达基本原理及探测深度、精度 地质雷达(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简称GPR, 也称探地雷达) 是利用超高频(106Hz~109Hz)电磁脉冲波的反射探测地下目的体分布形态及特征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发射天线( T) 将信号送入地下,遇到地层界面或目的体反射后回到地面再由接收天线( R) 接收电磁波的反射信号,通过对电磁波反射信号的时域特征和振幅特征进行分析来了解地层或目的体特征(见图1)

图1 地质雷达反射探测原理图 根据波动理论,电磁波的波动方程为: P = │P│e-j(αx-αr)﹒e-βr(1)(1)式中第二个指数-βr是一个与时间无关的项,它表示电磁波在空间各点的场值随着离场源的距离增大而减小,β为吸收系数。式中第一个指数幂中αr表示电磁波传播时的相位项,α为相位系数,与电磁波传播速度V的关系为: V = ω/α(2)当电磁波的频率极高时,上式可简略为: V = c/ε1/2(3)式中c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ε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

地质雷达的应用

地质雷达的应用领域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又称地质雷达,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高效的浅层地球物理探测新技术,它利用主频为数十兆赫至千兆赫兹波段的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由地面通过天线发射器发送至地下,经地下目的体或地层的界面反射后返回地面,为雷达天线接受器所接受,通过对所接受的雷达信号进行处理和图像解译,达到探测前方目的体的目的。与传统的地球物理方法相比,探地雷达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快速便捷、探测精度高以及对原物体无破坏作用。因此,探地雷达在道路建设和公路质量检测领域已逐渐被认识到并广泛应用起来。 地质雷达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至今将近30年了,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在考古、建筑、铁路、公路、水利、电力、采矿、航空各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解决场地勘查、线路选择、工程质量检测、病害诊断、超前预报、地质构造研究等问题。在工程地球物理领域有多种探测方法,包括反射地震、地震CT、高密度电法、地震面波和地质雷达等,其中地质雷达的分辨率最高,而且图象直观,使用方便,所以很受工程界信赖和欢迎。 1.1 工程场地勘察 地质雷达最早用于工程场地勘查,解决松散层厚度分布,基岩风化层分布,以及节理带断裂带等问题。有时也用于研究地下水分布,普查地下溶洞、人工洞室等。在粘土补发育的地区,探查深度可达20m以上,效果很好。 1.2 埋设物与考古探察 考古是地质雷达应较早的领域,在欧洲有成功的实例,如意大利罗马遗址考古、中国长江三峡库区考古等项目都应用了雷达技术。利用雷达探测古建筑基础、地下洞室、金属物品等。在现今城市改造中,有时也需要了解地下管网,如电力管线、热力管线、上下水管线、输气管线、通信电缆等,这对于地质雷实是很容易的。目前地质雷达为地下管线探测发展了

探地雷达操作规程

探地雷达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010) 共1页第1页版本/版次:D/ 0 生效日期:2016-01-01 1. 目的 为了使检测员更好地熟悉和掌握检测仪器的操作方法,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公正和准确性,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探地雷达仪器 3 操作步骤 3.1测试前的安装准备 检查所有部件是否带齐,包括:电池、雷达主机、数据线、处理器电源线、信号线、工具箱、备件、固定用绑扎带、记录本; 3.2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 (1)测试连接。将地质雷达天线通过支架安装。 (2)在扫描前调试主机并对主机进行参数设置。 (3)打开电源,控制天线移动的人员根据操作主机的人员口令,将天线紧贴待测界面上匀速移动。 (4)测试结束。按下stop结束测试点,保存文件并退出; (5)拆除信号线,拆除天线,支架。 3.3扫描之前的仪器调试和参数设置 (1)菜单系统—>设置—>调用,选择所用的天线。 (2)系统—>单位垂直刻度设为时间,单位为ns (3)测程:900M天线探测混凝土的量程约为15纳秒,为使所有有效信号完全显示,一般设置为20ns (4)采样点数:一般设为512或1024 采样点数越多,扫描曲线越光滑,垂直分辨率越好。但是采样点数增大,使得扫 描速率下降 (5)每秒扫描数:64 (6)增益点数:2 (7)垂向高通滤波器:225MHz

(8)垂向低通滤波器:2500MHz (9)数据位:16位 (10)发射率:100 KHz,发射功率越高,采集速度越快,但若采集过高,易损坏雷达系统 (11)信号位置设为手动 (12)表面设为0 (13)调出完整的直达波(首波),调整延时参数 若检测结构与上次相同,可不再次设置以上参数,系统默认上次检测参数。 (14)增益设置为自动,增益函数手动设置,可以改变增益点数多少、并且可以调整各增益点的函数大小,进而调整信号强度。增益函数调整过大,在探测资料中可能 人为造成假象。设置方法为先设为手动,再设为自动。 编制/日期:批准/日期:

地质雷达报告

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 南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地质雷达) 编号:BG-CQYB-A16-001 合同段:A16合同段 施工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探测范围:右线出口LYK8+335~LYK8+310 编制: 校核: 检测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检测日期:2013年12月27日 报告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一、工作概况 2013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对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A16合同段南峰隧道出口右洞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采用GSSI 公司生产的SIR-20地质雷达进行数据采集,配属100MHZ 的屏蔽天线进行了探测。本次探测范围为右线出口LYK8+335~LYK8+310,共25m 。 二.预报的方法技术 (一) 地质雷达超前预报的基本原理 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简称GPR)是近年来应用于浅层地质构造、岩性检测的一项新技术,其特点是快速、无损、连续检测,并以实时成象方式显示地下结构剖面,使探测结果一目了然,分析、判读直观方便。因探测精度高、样点密、工作效率高而倍受关注。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隧道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隧道掌子面前方介质分布变化的广谱电磁波技术。如图1所示,利用一个天线向掌子面前方发射无载波电磁脉冲,另一个天线接收由岩体中不同介质界面反射的回波,利用电磁波在岩体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 质(如介电常数Er) 及几何形态的变化差异,根据接收到的回波旅行时间、幅度和波形等信息,来探测掌子面前方介质的地层结构与异常地质体。 理论研究与实验室模拟试验证明,电磁波在物体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走时t 、与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Er 有如下关系: v x z t 2 24+= r c v ε=

地质超前预报作业指导书

地质超前预报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质量,根据设计提供的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地质超前预报,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完整的施工技术方案。做好技术、物质、机械设备的储备,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使之达到施工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及工期目标的实现,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二、使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隧道黄土Ⅴ级围岩洞身段开挖施工。 三、依据 1、双线客运专线施工技术指南(报批搞); 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及验收规范《铁建设【2005】160号》; 3、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4、甬台温铁路施工图; 5、《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6、《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 四、加强隧道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测量 山后隧道穿越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主要为粉质粘土、角砾土、粉砂岩及硅质岩层,隧道安全问题为隧道工程施工的重点。为此成立

专门的地质预报小组,工程施工中采用超前TSP-203型地质预报仪及BK2000型地质雷达进行探测预报不良地质,严格按新奥法原则进行施工,采用CRD、CD、台阶法进行施工,并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体系,确保施工安全。 五、超前地质预报 山后隧道根据地质特点,本着以“早预报、早预防”的原则组织施工,本隧道采用地质调查、TSP-203超前地质预报、钻孔超前探测、开挖面及其附近的地质观测素描和地质作用等综合手段,预测不良地质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对施工的影响程度。 针对本隧有断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地质和设计阶段地质勘测异常区,采用超前地质预测方法主要有: 地质素描法进行预报;TSP203超前地质预报仪进行距离100m~200m的超前预报;采用地质雷达、红外探水仪、HSP水平声波反射法和超前地质钻孔进行距离在30m~50m的预报。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内容及方法分别见图5-1“主要地质预报工作范围图”和表5-2“各不良地质段采取的地质预报方法”。 图5-1 主要地质预报工作范围图

地质雷达

探地雷达使用提纲 1、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 2、设计规范及收费标准 3、不同地质情况的雷达波形特征 1、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 1.1适用范围: 探地雷达法适用于基岩深度、水位深度、软土层厚度与深度,断裂构造等地质工程探查,城市路面塌陷、岩溶塌陷、土洞、滑坡面等地质灾害调查,地下水污染带监测,地基加固效果评价,路面、机场跑道、洞室衬砌检测,堤坝隐患,地下泄露,地下管线及其他埋设物探测,考古探查等。 1.2适用条件: (1)探测目的体与周边介质之间应存在明显介电常数差异,电性稳定,电磁波发射信号明显; (2)目的体在探测深度或距离范围内,其尺寸应满足探测分辨率的要求; (3)测线上天线经过的表面应相对平缓,无障碍,且易于天线移动; (4)测区内不应存在大范围金属构件、无线电发射频源等较强的电磁波干扰,或通过处理无法消除的干扰; (5)不应存在极低阻屏蔽层; (6)单孔或跨孔检测时不得有金属套管; 2地质雷达测线测点设计规范及收费标准 2.1测线测点设计规范 2.1.1工程物探应根据任务要求、探测方法、目的物的规模与埋深等因素综合确定工作比例尺,测网布置应与工作比例尺一致,测网密度应能保证异常的连续、完整和便于追踪; 2.1.2布置测线时,测线方向宜避开地形及其它干扰的影响,应垂直于或大角度相交于目的物或已知异常的走向,岩溶、采空区、防空洞等走向多变体的探测宜布设两组相互正交的测线; 2.1.3测线长度应保证异常的完整和具有足够的异常背景; 2.1.4探测范围内有已知点时,测线应通过或靠近该已知点的布设;

2.1.5点测时,测点布设位置、测量应满足资料解释推断的需要; 2.1.6工作比例尺确定后,宜参照表1选择测网密度。 表1 工作比例尺与测网密度 比例尺线距(m)点距(m)点测(点/km2)1∶25000 250 25-50 10-20 1∶10000 100 10-20 80-120 1∶5000 50 10-20 300-400 1∶2000 20 5-10 2000-2500 1∶1000 10 1-5 -- 1∶500 5 0.5-2 -- 2.2收费标准 地质雷达探测收费参见《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第7章——工程物探,收费标准见表2 表2 地质雷达收费标准 地质雷达 工作方式工程勘探路面质量点测点20 (元/点)20(元/点) 连续km 13500(元/km)6300(元/km)探淤深度>10m,附加调整系数为1.3;不足4个组日按4个组日计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标段隧道工程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标段×××段范围内隧道及×××隧道洞口地段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具体内容包括:预报内容、预报分级、预报流程及要点。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掌握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所有仪器已经到位,经过校验并在使用有效期限内。 3、技术要求 明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重要性,指导、规范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保障隧道安全掘进。施工过程中必须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管理,做到先探测、后施工,不探测不施工。 所使用的仪器具有合格的出厂证明及使用期限,并按相关要求进行质

量验收,有验收记录,并在有效使用期内。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预报内容 (1)地层岩性,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土的预测预报。 (2)地质构造,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山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不良地质,特别是溶洞、暗河、人为坑洞、放射性、有气体及高地应力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4)地下水,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等的预测预报。 4.2 预报方法 (1)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按预报原理可分为地质分析法、钻探法、物探法和超前导坑法。 ①地质分析法,包括地层分界线、构造线,地下和地表相关全分析、地质作图等。 ②钻探法,包括深水水平钻探、5~8m加深炮孔探测及孔内摄影。 ③物探法,包括地震波反射法、声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红外探测法等。 ④超前导坑法,包括平行超前导坑法、正洞超前导坑法。 (2)超前地质预报按长度可分为长距离预报(大于200m)、中长距离预报(30~200m)和短距离预报(小于30m)。

地质雷达使用与操作2

地质雷达仪的操作与保养 0.0前言:作为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地球物理高新技术方法,地质雷达以其分辨率高、定位准确、快速经济、灵活方便、剖面直观、实时图象显示等优点,备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工程质量无损检测、水文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研究、生态环境检测、城市地下管网普查、文物及考古探测等众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探测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并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在工程探测领域应用不断被拓宽。 就目前市场上而言,地质雷达厂家主要有加拿大ERROR,美国SIR系列,瑞典MALA,国产青岛中科院光电所等等,其设备主要部件都是操作平台,仪器主机,以及配套雷达三大块。目前国内各种地质雷达使用研发已相当成熟,不同厂家的仪器性能不断改善和优化。相信在以后工程实践中,地质雷达会应用越来越光,且越来越适应各类不同的现场条件。 我公司引进的是瑞典MALA公司生产的RAMAC/GPR地质雷达,现主要介绍该仪器的使用及其小知识。 首先仪器硬件部分,仪器操作平台为IBM笔记本电脑,分采集软件GROUND VISION和分析处理软件REFLAXW软件;雷达主机为同步采集系统和高频模块;雷达的发射和采集天线为集成天线,目前购置了1.2GHZ 屏蔽天线,500MHZ屏蔽天线,100MHZ屏蔽天线,50MHZ非屏蔽天线共四种。通过在不同的工作领域合理调配不同的天线,再辅以不同的辅助设备,(比如隧道中的脚架,提升车,公路上的拖车,水上物探上的木船,或者防水密闭管等等),使工作更便捷,应用效果更准确。 雷达的基本操作应当说比较傻瓜型,使用起来应该说比较容易上手,在实践中应当遵循《城市工程地球物理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以及仪器本身操作指南,使测试工作安排,测线布置,采样方式,测试精度,测试效果,以及测试成果等等满足工程技术要求。 1.0 基础篇 一、软件安装 1、计算机开机时,首先进入 BIOS 设置(如IBM 按F1 进入,其它参阅计算机使用手册) 将并口设置为 ECP 方式,端口地址设为0378。 2、如果是 Windows XP 或2000 操作系统,应在控制面板中进入设备管理器,在并口属性中 的端口设置栏:筛选源方案选择“使用指派给此端口的任何中断”,并选择“使用即插 即拔设备”;在资源栏:输入/输出范围选“0378-037F” 3、使用软件安装光盘,点击“setup”进行安装,按照安装提示进行安装即可。 二、雷达操作使用

地质雷达操作手册

第一篇SIR-3000操作探讨 1.GSSI简介 便携式透地雷达美国GSSI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生产地质雷达的厂家,它的产品遍布全球,目前超过1800套,占全球销量80%以上,在中国200余套,占中国市场份额的75%以上。创始于1969年的美国地球物理探测公司(GSSI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专业研制探地雷达的公司,其前身为美国宇航局。随着60年代末期美国宇航局专门为阿波罗计划所研制的专用仪器,成功地探测到月球表面尘埃之后,世界上第一台进入民用的商用探地雷达得以在美国推出,它就是美国GSSI公司生产的SIR系列探地雷达的前身。它用电磁波为地质勘察服务,为勘察方法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注释:不要使用Windex或其它脱氨的玻璃清洁器来清洁显示屏,因为这会损坏涂层。只需使用一个清洁的、轻微潮湿的布来轻柔地擦洗屏幕。位于该部件前部的电池槽接收10.8伏的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完全充电电池的测量时间近似为3小时。电池是可以再充电的,方法是采用任选的电池充电器来充电,或通过简单地把电池留在该部件内,把该部件与标准交流源连接起来,然后把系统放在备用模式下进行。给一个电池再充电的时间近似为4 到5小时。务必保持电池槽遮盖在该部件上,在使用中保证没有灰尘或污垢进入该部件内部。 2.探测原理 H=vf 3.硬件连接 在该部件的背部,SIR-3000有六个连接器和一个用于记忆卡的槽。顶排五个连接器从左到右依次是:交流电源,串行输入/输出( RS232),以太网,USB-B,USB-A。

注:如果你没有使用测量轮的话,用户标记对记录所通过的距离是有帮助的。对记录诸如圆柱,树,凹坑等障碍物的位置来说,用户标记也是有帮助的。 3. 启动和屏幕显示 第一个是TerraSIRch。用TerraSIRch模式可以对所有数据采集参数进行完全控制。QuickStart 引导是对每个其他模式都有用的。按TerraSIRch按钮。过一会儿,你将看到屏幕被分成了三个窗口,并且有一个条运行穿过屏幕底部,该条带有上面六个功能键的命令。 按Mark 按钮将改变你要求的单位,从英制的到米制的。 在进入六个数据采集模式之一后,你可以通过点击Power (电源)按钮两次来返回该屏幕,或去掉电源再把它插入进行启动来返回该屏幕。 4. 基于时间数据采集的设置 时基数据剖面的扫描间距(水平分辨率)是系统采集数据的速度和天线移过测量界面的速率的函数。你设置的速率(每秒扫描数)越高,并且你移动天线越慢,则数据将越稠密。 时基数据没有实际距离的标记,因此软件不知道你实际要测量旅行多远。特别重要的是以常数速度移动天线,并以一致的间隔增加用户标记(点击标记按钮)。时基数据需要在RADAN中做附加处理,以创建三维图象。如果三维图象是你的目标,你应该用测量轮采集基于距离的数据。 第一步: 在系统启动后,按TerraSIRch 功能键。几秒钟后,你将看到一个分区的屏幕,右边是波形曲线,左边是参数选择树,中央是主要数据显示窗。如果你有一个已连接的天线,一个兰色的“等待”条将两

地质雷达原理

地质雷达就是目前分辨率最高得工程地球物理方法,在工程质量检测、场地勘察中被广泛采用,近年来也被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地质雷达能发现掌子面前方地层得变化,对于断裂带特别就是含水带、破碎带有较高得识别能力。在深埋隧道与富水地层以及溶洞发育地区,地质雷达就是—个很好得预报手段。 1.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就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情况得高频电磁技术, 基于地下介质得电性差异,探地雷达通过一个天线发射高频电磁波,另_ 个天线接收地下介质反射得电磁波,并对接收到得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解译。其详细工作过程就是:由置于地面得天线向地下发射一高频电磁脉冲,当其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电性(主要就是相对介电常数)界面时,电磁波一部分发生折射透过界面继续传播,另一部分发生反射折向地面,被接收天线接收,并由主机记录,在更深处得界面,电磁波同样发生反射与折射,直到能量被完全吸收为止。反射波从被发射天线发射到被接收天线接收得时间称为双程走时t,当求得地下介质得波速时,可根据测到得精确t值折半乘以波速求得目标体得位置或埋深,同时结合各反射波组得波幅与频率特征可以得到探地雷达得波形图像,从而了解场地内目标体得分布情况。

图1探地雷这电磁波传播示意图亠 —般,岩体、混凝土等得物质得相对介电常数为4—8,空气相对介电常数为1,而水体得相对介电常数高达81,差异较大,如在探测范围内存在水体、溶洞、断层破碎带,则会在雷达波形图中形成强烈得反射波信号,再经后期处理,能够得到较为清晰得波形异常图。 在众多地质超前预报手段中,使用探地雷达预报属于短期预报手段,预报距离与围岩电性参数、测试环境干扰强弱有关。一般,探地雷达预报距离在15?35米。 ①数电磁脉冲波旅行时

地下管线探测作业指导书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勘测设计研究院 地下管线探测施工 编制 审核 接受人 日期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一二年十二月

地下管线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工法可广泛适用于市政工程和其他工程中由水泥、陶瓷和塑料材料构成的非金属管线、由铸铁、钢材构成的金属管线、由铜、铝材料构成的电缆等各种地下管线的探测。 2 参考文件 (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规程》 CJJ61-2003/J271-2003 (2)《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 (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97。 3 资源配置 3.1 设备配置 (1)地质雷达PROEX型l套,配备250MHz、500MHz屏蔽天线; (2)管线探测仪l套; (3)全站仪1台; (4)GPS接收机1台。 3.2 人力资源 管线探测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因此该项工作宜委托给具备专业资质的合作队伍实施。现场配备技术人员和普通劳工协助实施。人力配置如下:检测工程师2人,技术工程师1人,测量工程师2名,普通劳工 2人。 4 地下管线探测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地下管线探测工艺流程

确定工作范围,工作对象 搜集原始资料 现场踏勘,验证搜集的资 现场踏勘,记录已知管线 探测方法验证 编写施工方案 现场探测 资料汇总 图1 地下管线探测工艺流程图 4.2 确定工作范围,工作对象 4.2.1 确定工作范围 施工场地地下管线探测应在工程施工开挖前进行,其范围应包括开挖以及可能受开挖影响的地下管线安全的区域,探测以上场地的管线走向、位置、深度,避免开挖或非开挖作业时,破坏地下管线,造成严重的后果。 4.2.2 确定工作对象 地下管线探测前,需搞清楚所测区域地下管线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地下管线种类以便选用合适的探测方法,地下管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别: (1)由水泥、陶瓷和塑料材料构成的非金属管线,如排水管(雨水、污水、雨污合流)、工业管线或某些给水管线(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等; (2)由铸铁、钢材构成的金属管线,如给水,燃气(煤气、液化气、天然气)、供热等工业管线; (3)由铜、铝材料构成的电缆(其外用钢铠、铝或塑料包装),如电力电缆(供电、路灯、电车)、通讯电缆(军用光缆、通信光缆)等和有线电视电缆等。

地质雷达操作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

地质雷达操作注意事项及日常维护 1.出工前检查仪器及其配件是否齐全。 2.出工前先检查仪器工作正常与否,电池电量是否充足。 3.电源12伏特直流电源,红正黑负。采用220伏特交流稳压电源充 电,详见《电池使用注意事项》。SIR-20充电器在国内使用时应置于230VAC档。 4.仪器电板装入后,仪器即处于待机或工作状态,因此仪器长时间 不用或处于运输过程中,应把仪器电池取出。 5.电池或电瓶,要做定期维护。建议每个月做充电放电。 6.先连接系统各个部件,主机+电缆+天线+标记杆+测距轮,再接通 电源开机;先关机再拆设备附件。 7.更换设备部件(如电缆、天线、打标器、测距轮等等)要求无电 操作。即关闭主机电源后再拆或连接安装。 8.发现仪器信号不好或怀疑仪器工作不正常,先关闭主机电源再检 查电缆两端接头(电缆与主机的接头、电缆与天线的接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完毕确认无误再接通电源开机。 9.电缆线应绕圈收放,不能折叠。 10.在工地现场注意保护仪器,轻拿、轻放,避免人为损坏。电缆线 应避免机械轧、拉,重物压损等现象造成断裂,避免长期在地面磨损。 11.如发现没有接收到雷达信号,应联系检查雷达电源电池是否连接、

电池是否有电、网络电缆线是否连接、网络ip地址是否被修改、关闭再开机检查仪器是否有信号、用不同的天线比对、用不同的电缆比对信号等,如初步判断某处有问题或发现不到问题,请及时联系厂家。 12.电缆连接防止虚接。联机时注意电缆接口方向,电缆接头应与面 板垂直,拧紧,与主机端旋转至红线处。天线端旋转至三个小卡槽露出,同时注意固定电缆。电缆与天线应用环行扣连接。13.仪器使用、搬运转移过程中,主机与天线注意防震。避免设备内 部部件接触不良。仪器主机要装箱运输。 14.天线系统应该轻拿轻放,或者测试过程中,防止长时间剧烈震荡 破坏天线系统。 15.测试时,100兆天线的长轴方向与电缆线垂直,成90度角。电缆 不能与天线平行,不能在天线上面过,也不在天线下面过。主机系统测试期间,应放置在3-5米范围以外。电缆不能绕圈,防止线圈产生交变电磁场干扰。 16.整套雷达系统应尽量远离高压线缆,防止强电磁干扰对仪器系统 造成损伤。 17.测试过程中要避免照明电缆、表面金属障碍物。在无法避开照明 电缆时,建议关闭照明电以后再进行雷达测试。 18.避免雷雨天操作。 19.出工测试,要保护好天线、电缆接头,做好防水措施。 20.整套雷达仪器系统应注意防水防尘防震。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施工作业指导书

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铁路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法)施工作业。 2.作业准备 2.1施工前应充分掌握隧道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内容,并及时与现场进行核对,以确定合适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并配备相应机具设备。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技术交底。 2.2熟悉《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9217-2015)、业主下发有关超前地质预报的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 2.3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正常的施工工序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系统。 2.4熟悉了解已有勘察资料,掌握掌子面所处地段的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 2.5熟悉了解其他预报手段探测成果,分析判断掌子面所处地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可能出现的差异(与勘察成果比较)。 3.技术要求 3.1技术指标 3.1.1地层岩性预报,特别是针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及特殊岩土的预测预报。 3.1.2地质构造预报,特别是针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1.3不良地质预报,特别是针对瓦斯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1.4地下水预测预报,特别是针对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富水地层中的裂隙水等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3.2技术标准 3.2.1探明断层的性质、产状、富水情况、在隧道中的分布位置、断层破碎带的规模、物质组成等,并分析其对隧道的危害程度。 3.2.2测定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涌出量、瓦斯放散初速度等,评价隧道瓦斯严重程度及对工程的影响,提出技术措施建议等。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隧道地质复杂程度分级→超前地质预报设计→编制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超前地 质预报实施→地质综合分析→提交地质预报成果报告→隧道实施方案根据地质预报结论 变更设计或方案后实施。 4.2工艺流程 详见下页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5.1.1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技术交底。 5.1.2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前应熟悉相应隧道的设计图纸,核对地质资料。 5.1.3根据检测方法准备好各种施工机械和检测仪器,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 5.1.4检测之前对仪器进行检查,确保能正常运行。 5.1.5准备好预测使用的各种材料。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说明C.doc

减免税进口仪器、设备说明 今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进口Scintrex公司CG-5型重力仪一套。 一、仪器主要部分 1.灵敏系统:主要部件由一个矩形石英框架支撑着,用一个支杆固定在密封器顶盖上。灵敏系统的位移方式属角位移。 2.测量系统:由测读装置、测程调节装置及纵、横水准器等组成,测量出弹簧长度变化后经过电子系统转化成电流的大小,从而数字化将测量值显示到主机显示屏上。 二、仪器性能 相比较其他传统金属弹簧重力仪而言Scintrex公司生产的CG-5型重力仪不容易产生掉格现象从而保证了更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一)石英材料的滞后作用比金属材料小。对于悬挂承重的石英弹簧来说,一旦去掉承重,弹簧就会精确地恢复原状,而一个金属弹簧则会保持一定的记忆。Scintrex所制造的石英传感器是整体铸造,包括石英弹簧及其悬挂连接点是一个整体结构,它的滞后作用比类似的金属部件要小许多。

(二)传感器的所有联结点,象悬挂弹簧的支点和石英弹簧本身焊成一个整体。相反,金属弹簧重力仪的各种功能部件都是通过机械连接装配在一起的。所以整体熔凝的石英传感器不会出现部件之间的滑移或内部变形。这是使石英传感器不易产生掉格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也使它很少出现测试数据混乱的现象。 (三)石英弹簧比金属弹簧具有比较大的温度系数,并且石英弹簧传感器是垂直悬挂式弹簧,对于相同的重力值,它的弹簧伸长比金属弹簧重力仪中的金属弹簧小。三、仪器工作原理 Scintrex公司CG-5型重力仪采用无静电熔凝石英材料做为传感器,是基于一种垂直悬挂式石英弹簧,弹簧末端的重锤上悬挂一根测量弹簧。当作用在重锤上的重力发生变化时,可以伸缩测量弹簧,使摆杆改变原来的静平衡位置。这样通过测量弹簧的伸缩量来测定重力的变化。重力变化同弹簧的伸缩量成线性关系,从而勘探地表重力场变化的先进仪器。 通过测定地表各点上的重力加速度的值,对地下介质和地质体的分布做出推断。 四、仪器技术参数 传感器类型:无静电熔凝石英 测量范围:8000mGal,不用重置 自动修正:潮汐、仪器倾斜、温度、噪声、地震噪声 尺寸:30cmX21cmX22cm 重量(含电池):8kg 电池容量:2X6Ah(10.78V) 袖珍锂电池 功耗:25°C时4.5W 工作温度:-40~+45°C 环境温度修正:通常0.2microGal/°C 大气压力修正:通常0.15microGal/kPa 磁场修正:通常1microGal/Gauss(微伽/高斯) 五、仪器在教学中的应用 该仪器是我院“地球物理学”专业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勘探地质构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