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煤集团矿庚一采区设计说明书

平煤集团矿庚一采区设计说明书

平煤集团矿庚一采区设计说明书
平煤集团矿庚一采区设计说明书

平煤集团**矿庚一采区设计说明书平煤集团**矿庚一采区设计说明书

**矿总办室

二00四年十月

庚一采区设计说明书

编制:沈五名王辉

杨洪宾祁幸娟

王校有朱建军

总办主任:沈五名

副总:寇爱民

总工程师:欧阳广斌

平煤集团**矿

二00四年十月

目录

第一篇采区设计

第一章矿井地质概况------------------------------------------1 第一节矿井概况---------------------------------------------1

第二节煤层特征及地质构-----------------------------------2 第二章一水平基本情况---------------------------------------3 第一节概述-------------------------------------------------3

第二节一水平各生产环节描述-----------------------------5 第三章二水平基本情况---------------------------------------8 第一节概述------------------------------------------------8

第二节二水平各生产环节描述-----------------------------9

第四章设计采区概况------------------------------------------11

第一节庚一采区的范围及井上下情况--------------------11

第二节庚一采区地质构造--------------------[换行]---------------12 第三节煤层赋存、煤质及储量-----------------------------12

第四节煤层顶底板特征--------------------------------------14

第五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4

第五章采区开拓方案及巷道布置---------------------------17

第一节庚一采区开拓方案选择-----------------------------17

第二节巷道布置-----------------------------------------------22

第六章采区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采掘关系------------24

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4

第二节采掘关系----------------------------------------------24

第七章采煤方法、采面装备及采区生产能力核算-----25

第一节采煤方法及采在布置-------------------------------25

第二节采面装备----------------------------------------------25

第三节采区生产能力核算----------------------------------26

第八章通风方案选择-----------------------------------------27

第一节二水平通风概况-------------------------------------27

第二节通风方案选择----------------------------------------27

第九章采区运输-----------------------------------------------31

第一节煤炭运输----------------------------------------------31

第二节辅助运输----------------------------------------------31

第三节采区主胶带运输机选型计算----------------------37

第十章采区排水----------------------------------------------42

第十一章庚一采区供电----------------------------------------44

第十二章采区压风与供水-------------------------------------45

第十三章采区开拓工程排队----------------------------------45 第十四章庚一采区投资估算及收益-------------------------45

第十五章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3 第二篇安全专篇

第一章矿井通风-----------------------------------------------55

第一节概况---------------------------------------------------55

第二节矿井风量和负压----------------------------------[换行]---56 第三节庚一采区投产后通风能力分析-------------------56

第二章瓦斯灾害防治------------------------------------------57

第一节概述----------------------------------------------------57

第二节防止瓦斯积聚的技术措施--------------------------58

第三节预防瓦斯爆炸的技术措施--------------------------62

第三章粉尘危害防治------------------------------------------65 第一节综合防尘设计----------------------------------------65

第二节减少煤尘产生、防止浮游煤层尘飞-------------69

第三节防止沉积煤尘重新飞扬并参与爆炸的

技术措施----------------------------------------------69

第四节防止产生引爆火源----------------------------------70

第五节防止煤尘爆炸事故扩大的措施-------------------70

第四章防灭火及灌浆-----------------------------------------71

第一节灌浆系统设计----------------------------------------71

第二节庚一采区内因火灾防治措施----------------------72

第三节庚一采区外因火灾防治及装备-------------------73

第五章防治水--------------------------------------------------81

第一节庚一采区水文安全条件分析----------------------81

第二节庚一采区排水能力----------------------------------81

第三节矿井排水能力----------------------------------------84

第四节防治水建议及措施----------------------------------85

第六章其它灾害的防治--------------------------------[换行]------87 第一节顶板灾害的防治-------------------------------------87

第二节提升运输事故防治措施及装备-------------------88

第三节电气事故防治措施及装备-------------------------90

第七章安全监测监控设计------------------------------------92

第一节概述-----------------------------------------------------92

第二节监测地点的确定--------------------------------------93

第三节庚一采区各类传感器装备--------------------------94

第四节安全监测监控和传输设备选择--------------------95

第五节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96

前言

**矿于五八年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经多次技术改造和生产布局优化调整,年生产能力已达260万吨以上,成为集团公司主力骨干矿井之一。因此**矿的稳产对集团公司的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全矿共有一水平丁九、戊九和二水平己一东翼、己三四个采区生产,其中丁九采区剩余4个工作面,圈定储量320.4万吨,由于受戊九采区戊8—19190面采动影响,3个工作面暂时无法回采。为了稳定全矿产量,根据**矿各煤层开采情况,考虑庚组煤煤质需和丁、戊组煤配采,经请示集团公司,同意**矿开采庚组煤,并将庚一采区作为丁九采区的接替采区。此次设计主要内容即是庚一采区设计。

**矿庚一采区东到一、二矿井田技术边界,西、南至三、**矿井田技术边界,北至工业广场北部煤柱线。全区走向长2000m,倾斜长1150m,面积2.3Km2,地面标高+180~+407m,回采标高-280m~-450m,回采深度460~825m,主采庚20煤层。在此范围内,工业储量650.9万吨,可采储量190万吨。

根椐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庚一采区属低瓦斯采区,通过通风网络解

算,经多个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庚一采区按两条下山开拓,一条皮带下山,一条轨道下山,轨道和皮带下山均位于庚20煤层中,皮带下山进风,轨道下山回风。

庚一采区总开拓工程量3200m,其中,煤巷2280m,岩巷920m。共布置4个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900多米,采长200米。

按**矿生产接替要求,庚一采区首采面必须在2005年3月移交投产,尽管庚一采区开拓工程量较少,要保证生产正常接替,工期已较为紧张,因此庚一采区工程必须及早开工。基于此,现将庚一采区设计呈报,垂盼公司领导及有关处室尽早批复,以便工程及早动工。

**矿[换行];二00四年十月二日

设计图纸目录

1、庚一采区开拓方案一平面图1∶2000

2、庚一采区开拓方案一剖面图1∶2000

3、庚一采区开拓方案二平面图1∶2000

4、庚一采区开拓方案二剖面图1∶2000

5、庚一采区巷道布置、储量圈定平面图1∶2000

6、庚一采区首采面布置图1∶2000

7、庚一采区煤、矸、料及行人综和能力图1∶2000

8、庚一采区机械设备配备图1∶2000

9、庚一采区通风系统图(容易时期)1∶2000

10、庚一采区通风系统图(困难时期)1∶2000

11、庚一采区供电系统示意图

12、庚一采区通讯系统示意图

13、庚一采区安全监测系统图1∶2000

14、庚一采区灌浆系统图1∶2000

15、工作面灌浆系统示意图

16、庚一采区避灾路线图1∶2000

第一篇采区设计

第一章矿井地质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一、交通位置

**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距市中心约6Km。矿区有专用铁路与国铁孟平、焦枝线相连,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二、自然地理

区内为低山丘岭地形,地面标高+160~+400m之间,最高点擂鼓台和井田外的龙山、落凫山、平顶山呈近东西方向分布,形成沙河与汝河的自然分水岭,区内无常年性河流,仅有一些垂直于地层走向的冲沟,雨季有水、旱季断流。

三、气象

据平顶山气象站资料,平顶山地区平均年降雨量为810.8mm,雨季一般在6~9月份,年蒸发量为960.8~1361.5mm。干旱指数在1.5以上,属干旱性大陆季风气候,平均绝对湿度为13.5mb,平均相对湿

度为67%,年平均气温150C,最高气温为42.60C(1960年8月19日),最低气温-15.30C(1958年元月16日)。从12月至来年2月气温最低,风向多为北西和北东方向,以北西方向风速最大,可达24m/s,相当于九级大风,降雪时间一般在11月至来年3月,最大积雪厚度30cm,历年最早初冻时间[换行]为10月4日(1962年),最晚解冻时间为4月18日(1962年);冻土最大深度为22cm。

第二节煤层特征及地质构造

一、煤层特征

区内煤层分别贮藏于石炭系太原群,二迭系山西组及上下石盒子组,煤系地层总厚度780m,共含煤7组数十层,其中可采煤层自上而下分别为:丁5、丁6(或丁56合层),戊8、戊9、戊10(或戊910合层),己15、己16、己17(或己1617合层),庚20煤层,共9层,总厚度16.7~19m。丙3、丁4局部达可采厚度,只有浅部由小煤窖开采。煤的变质程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炭化程度逐渐增高,灰分、挥发分逐渐减少;从煤质牌号来分,丁、戊组煤为动力用煤,己组煤为炼焦用煤,庚组煤因含硫量高为非炼焦煤。

下面将本次设计所涉及的庚组煤介绍如下:

庚20煤层:庚20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一般为0.5~2.5m,平均厚度1.8m,煤层倾角60~170,平均120。庚20煤层上距己1617煤层46.29~65.14m,平均51.9m。

二、地质构造

本井田位于平顶山煤田李口集向斜之西南翼,诸葛庙背斜的东北翼,基本上是一个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平缓的单斜构造。

在一水平开采的范围内,根据开采过程中实际揭露的地质构造,丁戊组煤层中落差大于10m的断层仅二条,常见断层落差一般不超过5m,其中在丁七采区下山揭露的F1号正断层为最大,落差为28m,走向近北,倾角530。一水平中一般戊组煤中断层比丁组多,落差也比丁组大。

从二水平回采期间揭露的地质资料看,二水平近走向断层较多,二水平的断层比一水平多,落差也比一水平大,其中已一采区上部揭露的F5号正断层和F9号逆断层,落差分别达到34m和26m。

第二章一水平基本情况

第一节概述

**矿一水平原由武汉设计院设计,于1955年11月开始兴建,1958年8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一水平井底标高±0m。1975年开始对矿井进行环节改造,更换了一水平主井绞车及箕斗,井底增加了三个缓冲煤仓,扩大了一水平下边界,将大巷的列车运输方式全部改为皮带化运输。现在一水平的年生产能力约在120万吨/年左右。原设计一水平开发范围为:东以36勘探线与一矿为界,西以42勘探线西70m与六矿相邻,南至煤层风化带,北至-100m煤层底板等高线。75年对矿井改造时将一水平丁戊组下边界扩大到-265m标高,82年又将一水平丁戊组下边界扩大到-450m标高,96年又将丁、戊组煤下边界扩大到-520m标高。

一水平只开采丁、戊两个煤组、五个煤层。在上述范围内截止2003年底剩余工业储量2530万吨,其中丁九采区585.4万吨、戊九采区1944.6

万吨;可采储量1747.6万吨,其中丁九采区377.9万吨,戊九采区1369.7万吨。一水平按现在年生产能力120万吨计算,尚有服务年限11.6年。一水平的开拓方式为:一对中央立井,集中大巷,区内分组集中下山,采面走向长壁后退开采的开拓方式。

目前,一水平有丁九、戊九两个正规生产采区。

第二节一水平各生产环节描述

一、井筒提升

1.主井:一水平主井担负着丁戊组煤炭的提升任务,井筒直径5m,井口标高+203.1m,提升高度238m,提升绞车为XKT2×3.5×1.7B—20型提升机,配以EFUDQ日本产800千瓦电机,六吨箕斗,2003年核定提升能力155万吨

2.付井:付井担负着一、二水平辅助提升任务,井筒直径6m、井口标高+20

3.1m,一水平提升高度203m,二水平提升高度468m,井筒原安装一套两吨单车单层罐笼,采用2JK—4/10.5型绞车提升,配以YR143/49─16型630KW电机一台,九四年将原来的单层单车罐笼改换为双层单车罐笼,单层提物,双层提人。2003年核定提升能力365万吨/年。

3、东风井:原为一水平总回风斜井,九三年改为进风井,井口标高+197.0m,井底标高±0,倾角25°,斜长460m,采用半圆拱料石砌碹及锚喷支护,净断面13.8m2,东风井兼作一、二水平辅助提升之用,采用

JK—2.5/30型绞车提升,配以JR157—8型320KW电机一台。

二.通风:[换行]一水平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原为压入式,八四年六月改为抽出式,由东风井回风。九三年改为丁九风井回风,仍为抽出式,安装两台2AGF606—2.20—1.30—2型安全高效轴流式通风机,目前,一水平总进风量6722m3/min,负压为4600pa。

三.煤炭运输

一水平丁戊组煤经工作面机巷皮带转入采区下山皮带,再经采区煤仓装到集中下山皮带拉到一水平井底缓冲煤仓(煤仓3个总容量840吨),经主井箕斗提到地面外运。

四、材料、设备及矸石运输:

一水平生产中,所需各种材料、设备由付井下到二水平井底车场或由东风井下到一水平井底车场,由电机车经主要石门、大巷运到采区上车场,再由采区轨道下山绞车将材料设备送至各用料地点。矸石运输与材料运输方向相反。一水平综采设备主要由东风井上下。

五、排水

一水平的水都经丁戊组石门流入二水平井底水仓,由二水平井底直接排到地面。

六、压风

一水平压风由安装于地面压风机房的5台5L—40/8型空压机供风,最大风量160m3/min,压风通过铺设在付井井筒中的直径为8英寸的总压风管送至各用风地点。

七、供电

**矿地面建有一个35KV降压站,35KV架空线由一矿经**矿35KV降压站到谢庄降压站,形成两趟供电回路,**矿降压站装设两台8000KVA 变压器,全矿一水平的变压器在14000KVA左右,实际负荷为5400~6000KVA,地面变电所至一水平中央变电所为两条ZQD50—1502—400m×2和一条ZQD50—1852—560m共三条铜芯铠装电缆供电,从采区变电所到各综采工作面和综掘工作面移动变电站均采用6KV高压供电,从采区变电所到其它地点一般采用660V和127V供电。

第三章二水平基本情况

第一节概述

**矿二水平主要开采己组煤,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二水平井底标高为-265m,原设计划分为五个采区,后根据全区内的地质构造及开采情况,对原来的采区重新作了划分,将原来的五个采区划分为己一采区和己一采区扩大部分开采,扩大部分工程于86年初开工,88年完工,目前己一采区上山部分己经开采完毕,下山扩大部分西已回采结束,东翼正在回采。九七年设计开发二水平己三采区,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目前己三采区下部开拓工程尚未完工。

原设计二水平开采范围为:东以36勘探线与一矿为界,西以42勘探线西690m与六矿为界,南以-55m底板等高线为界,北以-450m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九七年将二水平下部开采标高延深到-600m。目前二水平实际回采下部标高为-590米。

二水平开采己组煤三个煤层,在上述范围内截止2003年底剩余工业储量3159.3万吨,其中己一东翼713.5万吨,己三采区2445.8万吨;可采储量2180.4万吨,其中己一东翼501.5万吨,己三采区1678.9万吨;二水平生产能力按120万吨/年计算,尚可服务18.2年。

二水平的开拓方式为:中央一对主付井,边界集中风井,采区上下山开拓。

第二节二水平各生产环节描述

一、井筒提升

1、主井:二水平主井为新作主井,井筒直径5.1m,井深478m,提升高度456.5m,采用6吨双箕斗多绳摩擦轮提升,2003年核定提升能力137万吨/年。

2.付井:二水平付井是将一水平付井延深到-265m,提升高度468m。

3.南风井:南风井原为二水平回风井,2000年改为进风井,井筒直径

4.5m,井深220m。

4己三风井:位于工业广场煤柱北部,担负二水平回风,井筒直径5m,井深580m,安装两台BDK—8—NO.30—2&t[换行]imes;500型风机。二、通风

二水平采用抽出式通风,新风从主付井进入井下,经二水平井底车场,大巷和采区上下山到各用风地点,乏风由采区的回风上下山到己三风井,经己三风井排至地面。目前二水平总风量为7300m3/min,负压2800pa。

三、煤炭运输

煤由工作面机巷皮带转入采区下山皮带,分别经己三皮带暗斜井和东翼皮带平巷到二水平主井底煤仓,由二水平主井提到地面。

四、材料、设备及矸石运输

二水平生产所需各种材料设备由付井下到二水平井底车场,经运输平

巷或斜巷到采区上下车场,由采区轨道上下山绞车将材料、设备送到所需地点,二水平综采设备主要由东风井上下。

五、排水

二水平采用一级排水,选用200D—65×9型水泵五台,配850KW电机,排水管选用Φ273×10无缝钢管三趟,从二水平井底中央水泵房直接排到地面,采区水直接排到二水平井底中央水仓。

六、供电

**矿二水平的用电来源于地面工业广场的35KV降压站,二水平的供电共有三条线路,其中两条ZQD50—1502—670m×2和一条ZGD42—1502—700m铜芯铠装电缆。二水平中央变电所至采区变电所采用6KV高压供电。

弘利煤矿东采区设计说明书

弘利煤矿东采区设计说明书 前言 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位于阿克地区拜城县城北24km处。距阿克市163km,距库车县城116km,距南疆铁路库车站110km,矿井有柏油路与拜城县城直接相连,交通便利。 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为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十五”规划9万吨/年生产能力改扩建矿井,2005年1月矿井委托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了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并通过专家审查。目前矿井已通过验收,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生产矿井。 矿井采用混合斜井开拓,目前矿井生产水平为一水平,井底水平标高为+1915m,生产采区为中央采区,共布置有两条井筒,即混合斜井和中央采区回风斜井。混合斜井采用单钩串车提升,主要承担煤炭、矸石提升、运送设备、材料和人员任务,作矿井进风井,并兼作矿井一个安全出口。中央采区回风斜井作矿井回风井,并兼作矿井一个安全出口。目前矿井各大生产系统完善,中央采区即将回采完毕,为保证矿井采掘接续,决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东采区设计。 受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委托,我院承担该矿东采区设计的编制工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定》及相关法律法律要求进行本次采区设计。设计要求矿井合理安排东采区工程施工进度,以保证采区接续要求;中央采区回采完毕后,东采区方可进行回采,严禁矿井两个采区同时生产,严禁矿井超通风能力生产。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1、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第八地质大队2002年6月编制的《拜城县温巴什煤矿东竖井生产地质报告》及国土资源厅新国土资储认[2002]116号对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新国土资储评审[2002]060号对该报告评审意见书; 2、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2005年1月18日对《拜城县温巴什煤矿东竖井生产地质报告》资源储量重新分割的说明; 3、《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代可研)》、《安全专篇》、《设计变更》; 4、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分院2007年8月编制完成的《国际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弘利煤矿开采煤层瓦斯抽放设计》; 5、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下发的采矿许可证; 6、《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 7、现场收集的有关资料。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提高矿井机械化开采水平,改善井下工人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2、为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针对井下煤层开采条件及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3、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各项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4、贯彻改革精神,在公共设施方面,本着高能低耗,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环保的原则。 5、优化井下开拓布署,减少井巷工程量,多做煤巷,少做岩巷。力求低投入高产出。 6、尽量利用矿井现有生产、生活系统及设施。

应用文之平煤八矿多网融合通信与应急广播系统研究与应用

平煤八矿多网融合通信与应急广播系统 研究与应用 摘要:为解决平煤八矿现有通信联络系统相互独立,关键时刻 不能互通和联络,缺乏统一调度指挥,各生产系统数据不能联动的 问题,设计了基于程控调度台的煤矿多网融合通信与应急广播系统,通过统一的软件开发平台,实现了矿井程控电话网、无线通信网、 人员定位网、安全监测网、应急扩播网统一集成和互联互通,提高 了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多网融合;语音联动;ivr数据查询;应急救援;互联 互通;煤矿开采文献标识码:a 平煤八矿目前已经建成了多个煤矿通信联络子系统,如无线通 信系统、扩音广播系统、程控电话系统。这些通信联络子系统由于 建设时间不一,使用的技术方式不同,加之建设时实际存在的种种 原因,导致每个系统自成一派,成为“孤岛”,系统之间没有相互联 络和互动,使用操作繁琐。安装在皮带和工作面沿线的扩音广播系 统不能实现井上下的通话和扩播,没有实现井上下扩播系统的覆盖,井上下联络主要依靠程控电话,发生紧急情况时不能广播通知,缺 乏统一调度指挥,和人员定位、安全监测、自动化监控等系统不能 进行联动。 基于以上现状和问题开发和建立一套基于程控调度台的覆盖煤 矿有线、无线相结合的煤矿多网融合通信与应急广播系统势在必行。 1 多网融合系统技术优点 (1)大大简化了控制网的布线,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与标准 化程度;(2)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克服控制系统延续下来 的原模式的一些缺点;(3)采用基于ip技术的智能终端,可以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促进产业化。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结构 煤矿多网融合通信与应急广播系统的设计重点在于实现“多网” 的互联互通。从系统设计上看,煤矿多网融合通信与应急广播系统 包括程控电话调度台、程控交换机、sip服务器、自动应答平台、voip电话网关、程控免提电话等部分。各通信子系统之间均通过基 于工业以太网的tcp/ip体系连接。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2 硬件部分的设计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和采区设计说明

煤矿矿井初步、采区设计 一、设计原则 ㈠遵循国家发布的与煤矿建设项目有关的政策、规程、规。 ㈡遵循上一阶段设计中所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及标准。 ㈢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使设计的矿井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二、设计的主要依据 ㈠已批准的煤矿矿井地质报告。 ㈡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规程和规等。 ㈢其他有关支撑性文件及材料,如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自燃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等。 三、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步骤 ㈠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程序 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其他专项设计,如瓦斯抽采工程初步设计、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施工图设计。 ㈡煤矿矿井设计的主要步骤

1、学习有关煤矿生产、建设的政策法规,收集有关地质和开采技术资料,掌握上级管理部门对设计的具体规定。 2、明确设计任务,掌握设计依据。 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4、研究方案,编制设计。 四、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容 初步、采区设计的主要容分为说明书、图纸、设备清册及概算书。 按照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煤炭工业局下发的《省小型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指导意见(试行)》、《煤炭工业五项设计编制容》及《煤炭工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GB/T50554-2010)等的要求,说明书主要容为前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开拓、大巷运输、采区布置及装备、矿井通风、矿井主要设备、地面生产系统、地面运输、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电气及通信、地面建筑、给排水、采暖及供热、节能减排、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建井工期、技术经济等18个章节。 图纸主要分为采用及新制图,其中新制的图纸主要有矿井开拓方式平剖面图、采区布置及主要机械设备布置平剖面图、巷道断面图册、矿井通风系统网络图、矿井反风系统图、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平面图、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平面图、矿井地面总布置平面图、井下消防及防尘洒水平面图、通信系统图、井上下供电系统图、传感器布置平面图、监测监控系统平面图、井下压风管路系统图、矿井运输线路系统图等。

煤矿采区设计样本

前言 主要叙述矿井概况、开拓方式、通风方式、开采状况及本采区设计依据。 (前言单独一页)

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采区概况 一、采区范围: 说明采区所在的水平,采区四周边界,采区走向长度、倾斜长度、采区面积、开采上、下限标高。 二、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说明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三、地面位置及建筑物: 采区对应的地面位置、区域、地形地貌、水系、地面积水范围及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开采后对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情况、破坏程度及应采取的措施。 四、区内钻孔情况: 概述区内钻孔的数量、封孔质量、可利用程度等。 区内钻孔特征表 第二节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特征 一、煤层赋存情况:

概述煤层赋存情况并填下表: 煤层赋存情况表 煤层特征表 煤层工业指标表 二、煤层顶底板特征: 分煤层详述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颜色、结构性质等。 第三节采区储量分析 分析计算采区及各煤层工业储量、可采储量等。

采区储量汇总表 第四节地质构造 分析采区范围内及其周围的构造分布情况,包括断层的产状、性质、揭露控制程度以及对开采的影响程度等。 断层特征表 第五节水文地质 一、实见水文地质: 叙述已开拓、开采的相邻采区、相同煤层实见水文地质及水害情况。 二、主要含水层及地质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1、说明主要含水层及其主要特征(指从第四系至奥灰对采区涌水有影响的含水层)。 2、主要构造水文地质特征

三、安全隔水层厚度: 计算受水威胁采区掘进巷道安全隔水层厚度。 四、突水系数计算: 采用公式:Ts=P/(M-Cp-Dg) 式中:Ts—突水系数(MPa/m); P—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 M—隔水层厚度(m); Cp—采矿对底板隔水层的扰动破坏深度(m); Dg—隔水层中危险导高(m); 矿压破坏深度Cp:七层煤按11m,正常块段八层暂按12m,九层暂按10m,十层暂按8m。 受多个含水层威胁的,要分别计算突水系数。 根据突水系数划分受水威胁块段范围,确定正常块段突水系数大于0.1 MPa/m和复杂块段突水系数大于0.06 MPa/m的上限标高。 五、断层防水煤柱: 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要符合《水文地质规程》的有关规定要求,需要计算的煤柱,要有计算过程(与采区地质说明书相符)。 六、采区涌水量: 采区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要与已经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提供的数据一致。最大涌水量要有计算过程。 七、防治水建议及措施: 包括整个采区防治水及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的防治水管理措

参考首采区设计说明书2

**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煤矿首采区开采设计 作者:***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概述 (3) 第一节矿井自然状况及资源条件 (4) 第二节矿井设计及生产概况 (7) 第二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0) 第一节采区概况 (10) 第二节采区地质情况 (10) 第三节采区煤层特征及储量 (12) 第四节采区水文地质情况 (13) 第三章采区设计方案 (16) 第一节采区设计方案 (16)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16) 第四章采区开拓 (19) 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采区工作面个数 (19) 第二节采区准备与回采 (19) 第五章采区各生产系统及主要设备 (25) 第一节采区运输与提升系统 (25) 第二节采区通风与降温系统 (32) 第三节采区排水系统 (37) 第四节采区供水、注浆及压风、注氮系统 (39) 第五节采区供电系统 (49) 第六节采区监测监控与通信 (51) 第七节避灾路线 (53) 第六章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4) 第七章采区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55) 第八章采区矿压及冲击地压观测设计方案 (60) 第九章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64) 第一节劳动定员 (64)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 (68)

前言 ****煤矿西约30km处,行政区划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镇管辖,是设计年产12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矿井与2009年9月1日动工建设,预计2011年9月1日正式投产,建设工期24个月。井田内含有可采煤层一层,即A1煤层,A1煤层平均厚度,南北走向,矿井共分两个水平,六个采区,即+1200m水平和+750m水平, 11、12、13、14、21、23采区,11采区是矿井首采区,首采区分南、北翼生产,片盘斜井开拓,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均可作为首采区内的三条上山使用,系统简单,投产快。 一、设计基础资料及依据 1、**煤矿首采区地质说明书及附图。 2、**煤矿勘探地质报告及三维地震地质报告。 3、**煤矿初步设计。 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煤矿设计和建设的规程规范文件。 二、设计指导思想 结合**煤矿周边现有煤矿的生产状况,在对矿井现有资料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并结合实际地质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力求实现采区高产、高效,体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矿井将来稳定高产高效打好基础。

河南省平顶山市境内平煤八矿勘察设计毕业论文

省市境平煤八矿勘察设计 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2) 1.1矿区概况 (2) 1.1.1地理位置与交通 (2) 1.1.2地形、地势 (2) 1.1.3河流 (3) 1.1.4气象 (3) 1.2井田地质特征 (3) 1.2.1井田的地层情况 (3) 1.2.2主要地质构造 (5) 1.2.3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特性 (5) 1.2.4水文地质特征 (6) 1.2.5瓦斯、煤尘及自燃 (7) 1.2.6地温 (7) 1.2.7煤质、煤的牌号与用途 (7)

1.3井田勘探程度 (8) 1.3.1勘探程度 (8) 1.3.2地质勘探程度及精查勘探地质报告的评价 (8) 2.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10) 2.1井田境界 (10) 2.2井田储量 (11) 2.2.1矿井工业储量 (11) 2.2.2矿井设计储量 (12) 2.2.3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12) 2.3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16) 2.3.1矿井工作制度 (16) 2.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6) 2.3.3矿井服务年限 (16) 3. 井田开拓 (18) 3.1概述 (18) 3.2井田开拓 (18) 3.2.1井田的划分 (18) 3.2.2立井方案比较 (19) 3.2.3方案比较 (20) 3.2.4 确定方案 (24) 3.3井筒特征 (24) 3.3.1井筒数目 (24) 3.3.2井筒特征的确定 (25) 3.3.3井底车场 (28) 3.4开采顺序及采区工作面的布置 (29) 3.4.1开采顺序 (29) 3.4.2同采区数目和回采工作面 (30) 3.5井巷工程和建井工程 (32)

煤矿排水系统设计说明书

主排水泵选型计算设计 一、概述 本矿井采用主斜井、副立井、回风立井综合开拓方式,主斜井井口标高为+922m,副立井、回风立井井口标高均为+1195m,副立井、回风立井落底标高均为+220m,主斜井与暗主斜井斜交,暗主斜井落底标高为+206m,初期大巷最低点标高为+205m。 根据地质报告,本矿井正常涌水量807m3/h,最大涌水量为1234m3/h,正常涌水量大于120m3/h,最大涌水量大于600m3/h,对照现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属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按照现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及《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本矿井应当在井底车场周围设置防水闸门,或者在正常排水系统基础上安装配备排水能力不小于最大涌水量的潜水电泵排水系统。根据本矿井开拓方式,结合现有成熟的防水闸门产品参数,设置防水闸门抗灾暂无合适的设备,因此设计在正常排水系统基础上配备潜水电泵抗灾排水系统。 二、矿井主排水 (一)设计依据 地质报告提供矿井正常涌水量807m3/h,最大涌水量为1234m3/h,考虑矿井井下洒水和黄泥灌浆析出水增加50m3/h的排水量,因此在设备选型时按正常涌水量857m3/h,最大涌水量为1284m3/h计算;矿井水处理所需要增加15m扬程。 (二)排水系统方案 根据本矿井的开拓布置,矿井涌水量和排水高度等资料,设计对本矿井的排水系统方案进行了比较: 方案一:主排水泵房设置在初期大巷最低点,排水管路沿副立井井筒敷设,将矿井涌水排至地面副立井工业场地,在副立井工业场地设置水处理站。该方案虽然排水管路相对较短,降低了管路投资,但是由于副立井较主井井口标高高出约273m,年排水电费约增加560余万元,且送往井下的洒水管路水压大,需增加管路壁厚,管路投资增加约100万元,综合运营费用较高。 方案二:主排水泵房设置在初期大巷最低点,排水管路沿西大巷→主斜井井筒敷设,将矿井涌水排至主井场地。该方案虽然排水管路较长,管路损失较大,但主井较副立井井口低273m,排水设备工况扬程低,水泵级数少,设备投资省,电耗低。

平顶山煤业集团八矿“9·16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平顶山煤业集团八矿“9·16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9 月16 日12 时50 分,平煤集团公司八矿13160 综采工作面第22 架至第39 架处,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450t ,瓦斯涌出量22000 m3 ,无人员伤亡。 1、工作面概况 1316综采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西侧,南邻已回采的13141 采面,北至-430m 水平,东为采区轨道仁山,西为采区边界,走向长474m ,倾斜长101m ,采面标高-420 。埋藏深度为478m ,煤层平均厚度为3.3m ,倾角9 。,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和砂质泥岩,采面构造简单,风巷未发现断层机巷、切眼共揭露小断层十余条,其中落差大于0.5m 的有三条。断层之间顶板较为破碎,对回采有一定影响该采面属于突出煤层,在掘进施工过程中。一直执行“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即预测预报,防突技术措施,措施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具体做法是:采面采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进行预测,当实测q 值= 4L / min 时采用超前钻孔排放瓦斯的技术措施。措施实施后进行效果检验,如检验q < 41 L/min ,辅以安全防护措施;预测q 值不超标就直接辅以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施工。在掘进施工过程中。机巷1612~1616 点,打钻时有严重的喷孔、顶钻动力现象,回风流瓦斯经常超限,致使改综掘为炮掘,但从未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该采面自1991 年8 月26 日开始开采,到9 月16 日已回采44 m ,投产后由于工作面风量偏低(约在650m / min ),回风流瓦斯浓度有超限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加大风量,采面打42mm 的排放钻孔,沿采面隔0 .5m 打一孔深2.0m 三花眼布置,提前释放瓦斯的办法。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方面仍然执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具体做法是,沿采面每隔15m 打一个孔径42 mm 、孔深3.5m 的预测孔,如果预测q 值不超标,可以辅以安全防护措施进行生产;如果预测q 超标时,在超标处上下各打一个3 .5m 深的松动爆破孔,进行松动爆破,然后进行效果检验,经检验指标不超可以辅以安全措施进行生产,经检验仍然超标继续执行措施直至有效为止,才能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行生产。从8 月26 日至9 月14 日,预测q 值在0.8 ~3.61 L/ min ,均不超标。 二、突出前采面征兆及突出经过 该采面采至9 月13 口,顶板压力普遍增加,夜两点班50 ~60 架冒顶,处理冒顶达10 小时之久。9 月15 日,检修班按规定在采面共打瓦斯排放孔175m ,晚8 点班割煤一刀,16 日凌晨两点班接班后由20 号架向下割煤, 矿“ 9 ? 16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场示意图

青海煤业集团鱼卡煤矿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全)

青海煤业集团鱼卡煤矿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 2013年元月

目录 (一)、矿井概况 (3) (二)、确定矿井通风系统和通风方式 (5) (三)、矿井总风量计算与分配 (6) 1、矿井需风量计算 (6) 2、矿井总风量的分配 (13) (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14) 1、绘制通风网络图(附图1) 2、选择通风容易、困难时期线路 (15) 3、各段风阻计算(附表1) 4、总阻力计算 (15) 5、矿井等积孔计算 (15) (五)、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15) (六)、矿井通风费用概算 (18)

一、矿井概况 1、地理位置 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鱼卡公司属于国有制企业。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镇镜内,地界属于大柴旦镇管辖,距该镇50Km。青(海)—新(疆)公路(315国道)从鱼卡井田北侧通过,距矿井3.0Km;格(尔木)——柳(园)公路从井田东侧经过,距矿井约5.0Km;矿区东南距青藏铁路锡铁山火车站120Km (格尔木公路相通),交通比较便利。本区地理位置为东经94°52′40"—94°55′28",北纬38°00′36"—38°02′24"。 2、井田境界 鱼卡井田属于鱼卡矿区尕秀段区,位于绿梁山北侧的皱褶带中,该皱褶带是主要控制煤系地层的构造,为东西向较为平缓的复试断裂皱褶共存的构造,井田内两条逆断层F2和F4,处于井田的东部和背部,并作为井田的东部边界。区内钻孔揭露的底层从上而下有四系,第三系、侏罗系、石炭系、奥陶系、远古界地层。主要含煤层为侏罗系大煤沟地层,煤厚在70—130之间。共有七层,从上而下1—4为不可采煤层,5—6为局部可采煤层,只有7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 3、储量 井田面积4.15km2,区内原探明储量13230万吨,其中煤7:12153万吨,煤6:801万吨,煤5:276万吨。动用资源储量(2003年10月为准)25.8万吨。合计保有资源储量13204,2万吨。青煤鱼卡公司90万吨/年矿井建设项目于2007年5月竣工建成,5月22日投入试生产。 本区一井田90万吨/年矿井,经省发改委批准于2003年开工,2007年5月22日投入试生产,设计年产90万吨,2007年5月22日进入试生产阶段,在此期间,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规范要求。2008年5月22日经过竣工验收,顺利进入正常生产阶段,至目前按设计生产能力正常生产。 4、开拓及采煤方式

最新采区及采掘工作面防突设计编制题纲资料

一、采区防突专项设计 (一)采区瓦斯地质概况 1. 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 煤层赋存条件及其稳定性、煤的结构类型及工业分析、煤的坚固性系数、煤层围岩性质及厚度、水平(采区)煤层(附综合柱状图说明)、可采储量、地质构造类型及特征、断层与火成岩分布、水文地质情况。 2. 瓦斯赋存情况 分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成分、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速度等原始参数、钻孔穿过煤层时的瓦斯涌出动力现象、邻近区域瓦斯地质情况。 (二)采区设计说明 1. 采区巷道布置 2. 采区供电、运输、行人等生产系统 3. 煤层开采顺序、采煤工艺、工作面接替顺序等 (三)通风系统说明 通风系统必须独立可靠。 (四)防突设施(设备)设置 (五)防突设计 1. 区域综合防突设计 (1)区域预测情况 说明区域预测(开拓前预测)的方法、临界值及区域划分结果等。 (2)区域防突措施 ①开采保护层 保护层的选择、沿走向及倾斜的保护范围及抽采被保护层瓦斯的方式等。 ②预抽煤层瓦斯 预抽煤层瓦斯的方式选择、钻孔控制范围、钻孔参数设计、封孔要求等。

(3)确定区域效果检验的方法 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的效果检验方法的选取,临界值的确定,检验区域内钻孔分布设计。 (4)确定区域验证的方法 石门揭煤、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进行区域验证的方法的选取及临界值的确定。 2. 局部综合防突设计 (1)确定工作面预测方法 采用的临界值、最小预测超前距等。 (2)工作面防突措施工程设计 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穿突出煤层的专项防突设计、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的专项防突设计。 (3)确定工作面效果检验方法石门及其他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方法的选取及钻孔的布置及临界值的确定。 (4)安全防护措施 采区避难所设置、反向风门、挡栏、远距离爆破措施、压风自救系统等。 3. 首采面防突工程量 主要通风系统、瓦斯治理巷道工程量,各类钻孔工程量等。 (六)监控系统、传感器设置 (七)抽采系统设计(抽采系统、瓦斯计量安设) (八)附图 1. 瓦斯地质图 2. 采区巷道布置平、剖面图 标明瓦斯治理巷道,并要反映钻场、钻孔布置参数等。

最新吕沟煤矿采区设计说明

吕沟煤矿采区设计说 明

河南煤化集团 河南永锦能源有限公司吕沟矿 81采区设计说明书 编制人:曹远锋 总工程师:赵少亭 矿长:郭金旺

吕沟矿81采区设计审批审批意见

目录 第一章设计依据 (1) 第二章矿井概况 (2) 1、矿井现生产采区情况 2、新采区、新水平情况 3、开采81采区的必要性 第三章 81采区概况 (3) 第一节采区位置及范围、储量 (3) 1、采区位置及范围 2、地面情况及受生产影响程度 3、采区储量 第二节地质勘探情况 (4) 第三节地层及标志层 (4) 1、地层 2、主要标志层 第四节地质构造 (3) 第五节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 (3) 1、81采区水文特征 2、81采区主要充水因素 第六节煤层赋存特征 (6) 1、煤层赋存特征 2、瓦斯 3、煤尘 4、煤层自燃 5、地温 第七节地表特征 (7) 第八节煤质 (7) 第九节采区存在问题及建议 (7) 第四章采区设计方案的确定 (7) 第一节方案的提出、确定 (7)

1、设计方案 2、方案对比与确定 第二节设计方案 (13) 1、设计原则 2、巷道布置 3、主要巷道设计 第三节工程量、工期及初期投入预算 (17) 1、工程量 2、工期 3、初期投入预算 第五章采煤方法及工艺、设计能力、服务年限 (16) 1、采煤方法 2、采煤工艺 3、采区设计能力 第六章采区安全生产系统 (19) 第一节主运输系统 (19) 1、主运输路线 2、采区运煤设备选型: 第二节辅助运输系统 (24) 1、巷道原始参数 2、基本参数选择: 3、选型计算 第三节排水系统 (25) 第四节通风系统 (25) 1、矿井通风现状 2、通风线路、风量配备 3、81采区通风容易时期 4、81采区通风困难时期 第五节供电系统 (37) 1、采区基本情况

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

矿井概况 一、矿井位置与交通 渑池县九六八煤矿位于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村北500m,南距县城12km,有简易公路与县城相通,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陇海铁路、南闫公路从县城穿过,交通便利。本井田走向长2275m,倾斜宽约1570m,井田面积3.889km2。 二、煤层储量 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3月6备案的《河南省渑池县九六八煤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矿井资源储量 1438.4万t,累计动用资源储量97.9万t,保有资源储量1340.5万t,可采储量759万t.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煤层为:二1煤层,矿井服务年限为14.6年。 三、水文、地质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简单。 矿区地表迳流主要为洪流,由于排泄较畅,隔水层较厚,一般情况不会直接进入矿井。 开采二1煤层时进入矿井的地下水,主要来自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奥陶系灰岩水与太原组灰岩水在断层破碎带附近、底板隔水层厚度较薄等地段有可能涌入到矿坑,因此我矿对防治水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进行了物探和底板加固工作,矿井正常涌水量83m3/h,最大涌水量115 m3/h,井田内上部有老空区已通过中国地质总局瞬变

电磁查清,故在采掘过程中我矿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四、开采技术条件 我公司开采的二煤层经2014年2月27日洛阳正方圆重矿机械检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检验结果煤层不易自燃,自然倾向分类为Ⅲ级。 根据2013年4月义煤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瓦斯研究所编制完成的《渑池县九六八煤业有限公司二1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报告》,对九六八煤业公司二1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间接)、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吸附常数、煤的坚固性系数和工业分析等参数的测试结果,实测煤层瓦斯含量在2.72m3/t~4.17 m3/t之间,最大值为4.17 m3/t,煤样瓦斯含量的平均值为3.29 m3/t。根据河南省瓦斯治理研究院有限公司2013年9月3日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绝对涌出量 0.7 m3/min,相对涌出量3.78 m3/t. 五、矿井开拓开采系统 1、矿井井筒布置:矿井采用三立井上、下山开拓,即:主井、副井和风井。 2、井筒主要功能:主立井担负提煤、进风兼做安全出口;副立井担负升降人员、材料入井和提升矸石等任务,兼做安全出口;风井为专用回风井。 3、水平划分、采区布置 矿井设一个水平开采,标高为+340m;矿井划分二个采区,即:12采区和22采区。

采区设计

萍乡市青山朝阳煤矿东441采区设计说明书 编制:廖水萍 总工程师:邹元江 矿长:邱灿群 编制日期:2017年3月

目录 第一章采区概况与地址特征 (3) 第一节采区概况 (3) 第二节采区煤层及其顶底板特征 (3) 第三节采区地质构造 (4) 第四节煤质、瓦斯、煤尘 (4) 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 (5) 第六节采区储量计算 (6) 第二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7) 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7)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7) 第三章采煤方法及采区参数的确定 (8) 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 (8) 第二节采区参数的确定 (9) 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10) 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初选及可行性方案确定 (10) 第二节采区工作面配备及生产能力验算 (11) 第五章采区运输系统 (12) 第一节采区运输系统 (12) 第二节通风系统 (12) 第三节供电系统 (14) 第四节排水系统 (14) 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 (15) 第七章采区技术经济指标 (17)

第一章 采区概况与地址特征 第一节采区概况 采区位置与邻近关系 本采区位于-240m(四水平)顶板运输大巷以东穿层石门处,西起本矿老塘边界,东至保安煤柱线,上至-200m(老四层)老塘区边界,下至-240水平(煤层大巷底板)。本采区走向长72米,倾向长40米。开采四煤层,煤层走向NE,倾向SE,倾角70°,采区四邻关系:采区西翼为本矿回采区,再其上(-75)为长旺煤矿已采区。东翼为铁路保安煤柱,-72以上为已采区,下部为未开拓区。采区地面状况: 地面为山岭地带,植被茂盛,地面标高+105至+150m,采区以东50米处有萍乡西站至青山矿铁路专用线,由东向西穿过,紧挨专用线,(位于柑子坡东段)有一小河由西向东南流入萍水河。 第二节采区煤层及其顶底板特征 一、煤层 采区主采四煤层,煤层黑色半亮型、半金属光泽、硬度中等,块煤断口呈阶梯状断口,并见呈丝状原生构造,煤层结构较简单,主要夹1-3层0.10~0.35米粉砂岩或泥岩夹矸,局部可见含菱铁质砂岩夹矸,厚0.15~0.25米,夹矸多呈层状分布,有时透镜状,连续性不强。

矿井建设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任务 为加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全面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矿井安全生产环境,进一步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做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已势在必行。根据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晋煤重组办发【2009】108文批复精神,由主体企业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县龙潭沟煤矿、####家村煤矿等二座煤矿及新增区兼并重组整合为一个矿井,整合后的矿井名称为############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家村煤矿整合后不在############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井田。2009年12月22日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C9873号采矿许可证,批采10号煤层,整合后生产能力为45万t/a,为了满足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的需求,矿方委托克瑞通实业补充勘探并编制《############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编制报告依据的有关文件及主要地质依据: 1、《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 2、《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3、《煤、泥炭地质勘查规》(DZ/T0215-2002); 4、晋煤规发[2010]177号文《省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 5、2009年9月2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颁发的《煤矿防治水规定》。 报告的主要地质任务、技术要求:

1、详细查明井田及周围较大的构造形态的发育情况,查明断层、褶曲的性质、延伸方向及长度,评价井田的构造复杂程度。 2、详细查明含煤地层特征,查明组及组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可采情况。 3、详细查明井田各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确定煤类、化学组成、工艺性能,评价其工业利用方向。 4、详细查明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评价水文地质条件类型,预计矿井涌水量。 5、详细查明井田工程地质岩组划分特征,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力学性质,说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6、查明老窑、采空区及生产矿井的开采情况,查明采(古)空区围及其积水量、积气、火区情况。 7、详细查明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地温等基本情况,并对整合后矿井的环境地质预测评价。 8、估算各可采号煤层资源/储量。 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一、位置与围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县川镇太寨、寺头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县川镇管辖。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1°31′50″-111°33′11″,北纬34°53′37″ -34 °54′58″。 2009年12月22日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C49873号采矿许可证批复############煤

平顶山天安煤业八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平顶山天安煤业八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平顶山天安煤业八矿采矿已历时50年,采矿对矿区及其周围地质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威胁着矿区及其附近的居民的生命生产安全。文章旨在对天安煤业八矿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并为接下来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标签:平顶山;煤矿;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估 Abstract:The mining of No. 8 Coal Mine of Tian’an Coal Mine in Pingdingshan has lasted for 50 years. The mining has caused great damage to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ining area and its surroundings,and also threatened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duction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mining area and its vicinit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 in No. 8 Coal Mine of Tian’an Coal Industry,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following treatment scheme. Keywords:Pingdingshan;coal mine;geological environment;risk assessment 引言 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估是指对已经发生的或者潜在的地质环境灾害进行一个清楚地认知,并对其发育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1]。此次的评估对象为平顶山天安煤业八矿(简称平煤八矿)。平煤八矿位于平顶山市卫东区东部,矿区范围内包括3个行政村,另有24个村庄的土地位于矿区内。经过数十年开采,已经对矿区内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故对平煤八矿的危险性评估势在必行。 1 矿区概况 地形地貌。八矿东部和南部为开阔的冲积~洪积平原及岗地,冲积层的厚度约为300~400m,地面标高为+75~+80m;北西部为丘陵及山地,有五节山、马棚山、焦赞山等由紫红色石千峰砂岩和灰白色平顶山砂岩组成的山地,总体呈NW-SE向延伸,其标高为+200~+399.5m,相对高差为130~305m,山脊平缓,山坡北缓南陡,坡角最大达35~40°。矿区沟谷发育,地形复杂,自山麓向平原过渡,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井田内虽地势平坦,但排水条件较差,低洼处雨季容易积水,形成暂时性内滞洼地。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 (1)评估范围

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下沟煤矿设计说明书

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下沟 煤矿设计说明书 第1章矿井地质概况 1.1 矿井位置及交通 1.1.1 交通位置 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下沟煤矿,位于彬县县城西偏北约5km处的水帘乡境,地理坐标:东经107°59′21″—108°03′00″,北纬35°03′10″—35°04′41″。东与火石咀煤矿相邻,西与大佛寺煤矿毗邻,北与官牌煤矿隔河相望,南与水帘洞煤矿相连,面积10.3Km2。下沟煤矿北面有西兰公路(312国道)、福—银高速公路、西(安)—平(凉)铁路通过,距省会市157km;向西至长武35km,与—庆阳公路相接,可通达、庆阳及陇东各县。

图1—1交通位置图 1.1.2地形地貌 下沟煤矿位于彬长矿区的东南,陇东黄土高原的东南部,属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塬梁沟壑区的一部分。南部呈典型的黄土高塬地貌,塬主要为巨家塬的东北缘,塬面狭窄破碎,多呈向河谷倾斜的梁峁地形,厚度一般为一百余米。北部为泾河台地与河川地貌,呈东西向展分布,河流切割深度达百米左右。塬面海拔1020—1040m,河川海拔840m,相对高差180—200m。 1.1.3 气象及水文情况 彬县年平均气温11.2℃,一月份最低,平均-2.16℃,极端最低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7℃。霜期一般在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年无霜期平均180天左右。冰冻期一般在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下旬,冻土最大厚度为36cm。彬县年平均降雨量516.4mm,

年平均蒸发量1272.2mm,7、8、9三个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60%左右。彬县年平均风速1.14m/s,最大风速14.0m/s主导风向SE。 彬长矿区位于黄河二级支流泾河水系中流地段,区最大河流为北部边界的泾河,发源于六盘麓的省泾源,在矿区河谷总体上呈东西向分布,河谷两侧发育树枝状支沟。其多年均流量571.7 m3/s,宽度100—1300m;最高洪水位标高813.87m,枯水期最小流量1.0m3/s(1973年),洪水期最大流量15700 m3/s(1911年),含沙量多年平均155kg/s,平均输沙量为28300万吨/年。水帘河自南而北在矿井东部穿过,流量0.014—2.400m3/s,最高洪水位线宽一般为10—15m。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为地震烈度Ⅵ度区。 1.1.4 矿区概况 彬县位于市西北部,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全县总面积1183km2,总人口31.2万人。全县总耕地面积60万亩,水资源总量19亿m3。地下矿藏主要有煤炭、土、石英砂等10多种。县煤炭储量32.6亿t。 彬县是农业大县,主要种植小麦、水果。全县种植地膜小麦20万余亩,果园面积已发展到30万余亩。同时彬县还是全国秸秆养牛示县,养殖大户发展到了3000余户,特种养殖发展到了10余种,畜牧业生产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彬县工业主要以煤炭、医药、化工、电力企业为主。是国家重点产煤县,先后建成枣渠水电站、东关火电厂、朱家湾电厂、程家川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5.9万KW,被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命名为全国初级农村电气化县。 1.2矿井地层及地质构造 1.2.1 矿井地层 彬长矿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盆地分区。根据地质填图及钻孔揭露,矿 区地层由老到新有:三叠系中统组(T 2t )、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 1f )、侏罗系中统组(J 2 y)、 直罗组(J 2z)、安定组(J 2 a),白垩系下统宜君组(K 1 y)、洛河组(K 1l )、华池组(K 1h )、

采区设计说明书示例

目录 1.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 1.1采区概况 (1) 1.2采区地质概况 (1) 2. 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 (2) 2.1储量 (2) 2.2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 3.采区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的选择 (3) 3.1采准巷道布置方案的提出 (3) 3.2采准巷道布置方案比较 (3) 4、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5) 4.1采煤方法 (5) 4.2回采工艺 (6) 5、采区生产系统和主要机械设备选型 (8) 5.1、液压支架 (8) 5.2、采煤机 (8) 5.3、刮板输送 (8) 5.4、转载机 (9) 5.5、破碎机 (9) 5.6、可伸缩胶带输送机 (9) 5.7、乳化液泵 (9) 5.8、回柱绞车 (10) 5.9、水泵 (10) 5.10、移动变电站 (10) 6、通风与安全 (10) 6.1、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0) 6.2、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 (11) 6.3、硐室所需风量的计算 (12)

6.4、采区总需风量 (12) 7、巷道断面的选择 (14) 7.1、煤层运煤平巷 (14) 7.2、煤层运料平巷 (15) 7.3、阶段运输斜巷 (15) 7.4、阶段回风斜巷 (16) 7.5、采区煤仓 (17) 8、采区生产系统 (18) 9、采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劳动组织表 (19)

1.带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1采区概况 本带区为某矿的一个接替采区,采区走向长1520m,倾斜长度980m,其面积为2430000m2。 该带区东以井筒煤柱为界,西以平安二号断层为界,上部水平是+420m,下部水平为+300m。 1.2采区地质概况 1.2.1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简单,无褶曲、断层和火层岩侵入。煤层顶底板岩性稳定。该带区的煤层平均倾角为6°,为进水平煤层。 1.2.2煤层 本采区可采煤层为两层煤,第一层煤厚4.3米,顶板为砾页岩,底板为砂页岩;第二层煤厚4.2米,顶板为页岩,底板为中砂岩。两层煤均属于厚煤层,煤层在井田范围内是比较稳定的,变化较小,规律性强。如图:

水城矿业(集团)公司大河边煤矿矿井生产能力核定说明书

一、矿井概况 大河边煤矿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境内,地理位置为东 经104 ° 5「?104 ° 52 ',北纬26 ° 37’ ?26 ° 45 '之间,大河边煤矿是水城矿业(集团)公司的一个中型矿井,井田位于大河边耳状向斜西翼南端。水大铁路、水毕公路从矿区附近经过。 该矿于1966 年开工建设,设计生产能力60 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为100 年。1970 年底简易投产,1979 年达到设计能力,矿井通过1994 年至1997 年改扩建设,矿井为四采区生产,水平为+1100m ,设计能力为120 万吨/年,由于改扩建中,各系统未按设计进行完善,故矿井生产能力未达到设计要求。大河边煤矿为斜井开拓,每个区段所有煤层布置一条机轨合一巷道,中煤组布置集中瓦斯抽放巷道。井筒及主要开拓巷道布置在玄武岩层内,井筒采取逐区段往下延深。主斜井采用箕斗提升方式运输,副斜 井采用矿车串车提升方式。采用分区抽出式通风。+1317m 标高的水经 +1317m 水仓排至+1500m 水仓,然后由+1500m 水仓排至地面。第一水平+1500m 水平的一、二、三采区已于1997 年回采完毕,靠北部的两个采区由于受乡镇煤矿开采影响,煤层破坏严重,省煤炭工业局已下文划归钟山区开采;第二水平+1200m 水平为现生产水平。全矿现有一个生产采区即四采区,根据生产的需要现由南京设计院规划设计为为两个采区。即:南翼采区、北翼采区(正在设计报批中)。 全矿现有两个采煤工区,三个掘进工区,一个巷修工区。全矿 二OO三年末在册职工总数2251人,其中原煤生产人数1773人。 矿井东南+1500m 标高以上以F2-1 断层与红旗矿毗邻,+1500 m 标

年产100万吨煤矿西一煤采区设计说明书 精品

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红阳三矿西一七煤采区设计 说明书 设计能力:年产100万吨 矿长: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红阳三矿

参加设计人员

前言 红阳三矿于1991年12月26日破土动工,1997年5月投入试生产,2000年12月27日正式移交生产。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吨。 矿井为立井单水平开拓,现有的生产采区为北二上、下采区。准备采区为西一采区和南一采区。 本次的采区设计只作7煤层的设计,由于3煤层可采范围小,12煤层在本采区内以-1000米等高线为界,开采范围小,储量少,将来可以利用北二上、下采区系统联合开采,所以此次采区设计只作七煤的设计说明书。 本次设计主要依据: 1、原东煤公司煤田地质局一O三勘探队编制的《红阳煤田三井精查地质报告》; 2、红阳三矿地测科编制的《西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3、《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设计规范》及公司和矿有关指示精神。

目录 1.地质概况 (1) 1.1地层 (1) 1.2构造 (2) 1.3煤层与煤质 (3) 1.4水文地质 (5) 1.5瓦斯、煤尘、煤自燃倾向和地温 (6) 2.生产能力及工作制度 (8) 2.1储量 (8) 2.2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8) 2.3工作制度 (8) 3.开拓与开采 (9) 3.1开拓方式与开拓系统 (9) 3.2掘进方式 (9) 3.3采区布置及采煤方法...................................................................... 9· 4.设备选型及计算 (12) 4.1工作面设备选型 (14) 4.2采区运输设备能力校核 (15) 5.采区通风 (18) 5.1概况 (18) 5.2通风系统 (19) 5.3采区风量计算 (1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