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综合地球物理--重点总结

综合地球物理--重点总结

综合地球物理--重点总结
综合地球物理--重点总结

1、能够正确区分普通的水平叠加剖面、偏移剖面与波阻抗反演剖面,并分析说明3种剖面的各自特点及其主要差异。

(1)水平叠加剖面特点:

1、在测线上同一点,根据钻井资料得到的地质剖面上的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的

反射波同相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常常不是一一对应的。

2、时间剖面的纵坐标是双程旅行时t0 ,而地质剖面或测井资料是以铅垂深度表示的,

两者需经时深转换。

3、反射波振幅、同相轴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下地层的构造和岩性信息。

4、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是由多个地层分界面上振幅有大有小、极性有正有负、到达

时间有先有后的反射子波叠加、复合的结果

5、水平叠加剖面上常出现各种特殊如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2)偏移剖面特点:

正确进行DMO处理及选择最佳的叠加速度下偏移归位的时间剖面。相对于水平叠加剖面而言,信噪比提高,断层现象清楚,绕射波收敛,反射波归位。是地下构造形态以及层位信息比较真实的反应。

(3)波阻抗反演剖面

波阻抗反演剖面主要反映了波阻抗反演得到的密度、速度信息。将界面信息转化为层内信息,用以推测地下岩层结构和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

差异:水平叠加剖面和偏移剖面均反映了界面信息,纵轴均为时间轴,而波阻抗反演剖面反映了层内信息,剖面中色谱的信息反映的速度或密度或波阻抗的信息。水平叠加剖面和偏移剖面比较而言,存在回转波,断面波,绕射波等现象。

6.获取地震数据的主要途径

CSP

CMP

一、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CRP CIP,CFP,A VO

CO

LANDMARK

褶积模型GEOFRAME

EPOS

二、正演模拟波动方程

专业软件

三、物理模型技术

四、各种变换、反演、特殊处理另类数据

付氏变换(大)

(1)小波变换

(小尺度)S变换、广义S变换(中)(2)曲波变换

C1---互相关

(3)相干分析C2---协方差矩阵

C3---特征向量

AI--波阻抗:s(t)=r(t)*w(t),不使用叠前数据(除零偏移距);

(4)反演井-震联合反演

A.佐普利兹方程近似解

EI--弹性阻抗 B.佐普利兹方程精确解

C.波形反演

.

(5)各种属性体

3D VSP

开发地震

TLS----时移地震

(6)特殊处理成果数据

CWS

1-3

三个角度、三个深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偏移剖面经时深转换后所得的深度是什么深度?有何前提条件?

(2)当测线平行于地层走向时,即α=90°,此时可得:视倾角=0,表明反射波同向轴是水平的。但反射平面是倾斜的,它垂直于界面,不垂直于地面。因此在沿地层走向时间剖面上只有法向深度h,而真深度并不在这个射线平面内。这时在过测线的剖面内由地面上一点O作垂直向下的垂线与界面相交得到的是界面的视铅垂深度,且等于法线深度h。

(a)如果采用的是2D偏移,偏移剖面转换的是视铅垂深度。偏移速度是与倾角没有关系的,2D偏移是针对一条测线而言的,测线的方向就有可能与构造倾向有偏差,所以是视铅垂深度。

(b)如果是采用的3D偏移,偏移剖面转换的就是真深度。

第二章答案

(答案可能有少许差错,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

1.给定一张构造图你会分析解释吗?(具体图的分析)(可自我扩展)

(1)首先判断构造图的类型,等t0图或其他,注意坐标系及图例。

(2)根据图,判断其中的构造,并会分析。(走向/倾向/倾角/背斜/向斜/断层性质等)

2.古潜山、盐丘、火山岩、砂砾岩的地球物理特征有哪些?使用什么方法勘探或检测这些特殊岩性体?(可自我扩展)

1)古潜山、盐丘、火山岩、砂砾岩的地球物理特征

古潜山:在重、磁、电等普通物探资料上表现为明显的异常

地震剖面上识别古潜山的标志

(1)古潜山的顶面是一个不整合面,物性差异大且变化也大,反射能量强,具有不整合面反射波特点,其外形如常见的山、丘陵。

(2)低频相位较多,相邻道时差大(地层倾角大所致)。

(3)水平叠加剖面上常伴有大量的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特殊波的出现,剖面特征比较复杂。

(4)如果潜山内部地层相对稳定且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则其内部反射特征也比较明显,

可有标准反射层出现,且与潜山两侧地层的反射同相轴呈明显的角度接触。但大部分地

古潜山内部难得追踪到品质较好的反射同相轴。

火山岩、砂砾岩:产生高密度、强磁性等物性异常

盐丘:地震剖面,剖面上礁块表现出顶部为强反射,内部弱振或空白,两侧有上超,顶

部见弯曲,侧翼底部有绕射,速度有异常及外形呈丘状的特征。另外,根据礁块左右反射、

同相轴的连续性、振幅的强弱等反射特征来确定前礁块和后礁块带。

2)使用什么方法勘探或检测这些特殊岩性体?

(1)潜山油藏的勘探方法:主要靠地震方法,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可得到复杂构造比较精确的成像效果。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研究潜山油藏中得到了很好地应用。由于潜山油藏的特殊性,人们也采用下列一些辅助方法:重力勘探、放射性勘探、电磁勘探、地震勘探。

(2)盐丘勘探方法:先做重力观测,根据重力异常确定盐丘空间位置;再用折射波法测定盐丘表面的起伏;用电法勘探研究盐岩表面起伏;用地震方法研究盐丘空间分布及接触关系,如相干体技术等;有利情况下可采用深井钻探法,作VSP或反VSP或井间地震观测。

(3)火山岩的勘探方法:以地震勘探为主,重磁电方法为副,先查明基底褶皱、断裂带及火山岩分别情况;然后再使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研究火山岩油气藏的几何形态和内部结构。对于火山岩油气藏一般采取综合研究的方法,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和钻采等资料,解决复杂的火山岩油气藏的目标预测问题。

(4)砂砾岩体的勘探方法:认真细致地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砂砾岩的地质、地球物理特点,应作为砂砾岩体预测方法研究的基础;应用标准电位测井曲线判别岩性法;应用多种测井响应交汇法判别岩性;数字处理法。

3.层位自动追踪对比主要有哪些方法?(可自我扩展)

(1)自动拾取(也称自动追踪)技术

(2)体元追踪技术

(3)层面切片技术

2.相干体及其在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中的具体应用。(可自我扩展)

(1)展示断层发育细节

(2)研究礁体结构

(3)检测裂缝发育带

(4)控制三维资料处理质量

(5)估计偏移速度场

(6)展示可能含气砂岩位置

(7)地质灾害预测

5.分析说明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过程中二维解释与三维解释的主要差异。

(可自我扩展)

从以下方面进行对比:

(1)方法上:

二维解释是面向测线,通过一条条二维剖面进行构造解释

三维解释是针对三维空间进行构造解释

(2)追踪对比上:

三维解释相比二维解释追踪对比的约束多,即精度高

(3)精度上:三维解释的精度较二维好。但是二维解释的工作量比三维解释少

(4)实际应用上:

二维解释应用于勘探程度低的工区,三维勘探应用于勘探程度相对高,以及开发的区域

(5)构造上:

三维勘探可应用于小幅度的构造解释,小断块的解释。这是二维勘探所不能达到的。

(6)岩性解释上:

二维解释所不能达到的。(二维解释的缺陷)。三维勘探可进行岩性解释工作,提高解释的精度。

(7)地震相以及储层参数上:

三维勘探较二维勘探可以在地震相以及储层参数上得到很好解释。

课后题第七题:

§3-1 地震波速度资料的岩性解释

3、一个基本概念:砂泥岩压实曲线、岩性指数图版、岩性速度量版;其制作方法与主要用途;

概念:纯砂岩和纯泥岩的速度,一般随埋深变化而变化所以也称为压实曲线

用途:实际地层,地震波速度与砂泥岩含量/埋深有关,故利用层速度信息作砂泥岩岩性解释时,必须进行埋深/压实校正,砂泥岩压实曲线用来做该校正.

做法:(数学统计法(大量数据分析)/散点法(测井资料较少,采用地震谱资料求得层速度制作压实曲线.对划分层序计算层速度按中点深度把层速度展布在坐标中,作数据拐点分区包络线,下限100%泥岩)/对应取值法(声波测井/录井资料)

4.利用速度资料估计砂岩百分含量的方法步骤

基本原理:根据砂泥岩体积物理模型可得岩性的整体速度与其中的砂、泥成分之间的关系为1/V=Ps/Vs+(1-Ps)/Vm,所以通过建立砂泥岩百分比与地震波速的关系(或量板),即可利用地震速度资料预测砂岩百分含量。

步骤:

(1)作测井岩性解释得到工区的砂泥岩压实曲线(岩性指数图板)

由于砂泥岩的波速不仅与砂泥岩含量有关,也与其埋藏深度有密切关系。同样的砂泥岩比在不同埋深,会有不同的速度值,如用层速度来作砂泥岩的岩性估算,必须校正埋深(压实)的影响。砂泥岩压实曲线(岩性指数图板)就是作这种校正用。

(2)根据地震速度谱资料得到层速度与埋藏深度平面图

包括解释速度谱,计算层速度,计算层深度,层速度平面数据的平滑。

(3)系统校正,包括由测井资料和地震速度谱求取的速度校正、海水深度校正由声波测井资料获得的速度岩性量板,不能直接用于地震层速度岩性解释。通常的做法是将地震层速度量板与声波层速度量板进行比较,采用平移法消除误差,即可使地震层速度量板适应于层速度-岩性转换。

(4)用迭代法作Vn与Ps换得到砂泥百分含量的平面分布图

有了岩性指数图板,又作出了同一层位的速度-深度平面图,就可以把后者转换成砂泥岩百分比,并绘制砂岩百分含量平面分布图,再根据划分出的10%,20%,……,50%砂岩与泥岩的含量确定砂岩横向分布和相带。

6.利用Vp/Vs资料预测气藏的方法原理

孔隙性岩石中的Vp与岩石骨架孔隙度、孔隙中流体性质等有关,当孔隙中含油特别是含气时,Vp会明显下降,但Vs只与骨架速度有关而与孔隙中流体性质无关,也就是说,当孔隙中含气时,Vs不发生明显的变化。这样含气层的Vp/Vs相对于非含气层的就要变小,所以对于同一地层来说,如果横向Vp/Vs下降,则可能显示该地区含气。Vp/Vs的这一特点可用来帮助鉴别真假亮点。我们知道,当地层含气时,对地震反射纵波来说,其传播速度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进而导致波阻抗明显的差异而产生地震剖面上的亮点。而相对横波勘探来说,含含气层在横波剖面上不产生亮点,即对含气层来说,纵波亮而横波不亮;而纵波亮横波也亮的地层则可能是煤层。

8.在各种速度概念中,层速度具有明确的地质解释含义,分析说明获取层速度的具体方法以及可能的应用。

层速度是指在层状地层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岩性的速度值不同,所以层速度可以直接反映地层的岩性。

层速度的计算:

对大量的由速度谱解释得到的速度曲线使用Dix公式来计算相应的层速度,即:

v=

n

由于Dix公式只适用于水平层状介质,所以在由速度谱解释出的均方根速度计算层速度时,需要注意倾斜层的倾角时差。

层速度的应用((1)和(2)是书中详细讲解的部分):

(1)利用速度信息划分岩性

由于各种岩性具有不同的速度值,这为我们利用速度来划分岩性提供了可能性,步骤如下:

a.制作工区的岩性-速度图版;

b.利用地震速度谱资料估算出一些主要层的层速度和

层埋深,再利用该数据在岩性-速度图版上查找对应

的岩层;

c.速度资料划分岩性的特点。

(2)利用速度资料估算砂泥岩百分比

a.砂泥岩体积物理模型的建立

b.砂泥岩压实曲线的制作

c.速度谱的解释和层速度平面图的绘制

d.层速度~砂泥岩百分比的转换

层速度的相关应用:变速构造成图,地层、岩性解释,砂泥岩百分比估计,体积密度、孔隙度及含流体性等。

§3-2 厚层反射波振幅信息的利用

2.两种基本技术:亮点与AVO技术的方法原理;亮点与AVO技术的主要特征;亮点与AVO 技术的本质区别。

一、方法原理:

1、亮点:

所谓亮点,狭义地说就是指在地震剖面上,由于地下气藏的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点”,它与其上下左右的反射振幅相比,更为突出明显。

界面的反射系数对反射波振幅有直接的影响,其大小决定于界面两侧的波阻抗差,即决定于界面两侧的速度V和密度ρ,而速度和密度又与岩石的孔隙度及孔隙中流体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由时间平均方程给出。

时间平均方程给出了岩石中的波速V与孔隙度φ以及孔隙中流体波速、岩石基质波速之间的关系:

(1)岩石孔隙中含有流体时,将使岩石的波速降低,其原因是地震波在流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岩石基质中的速度要小。

(2)岩石孔隙中含油特别是含气时,岩石的波速将明显降低。

(3)岩石的孔隙度增加,波速降低。

此外砂岩含气与否对砂岩—页岩界面的反射系数影响很大,油气界面、气水界面也会产生强反射;气与顶界围岩之间的强反射更明显,且可能产生极性反转;油与水之间的速度、密度差异不大,油水界面的反射振幅较弱。这些结论就是亮点技术的理论基础。

2、AVO 技术:

所谓AVO 技术,就是利用CMP 道集资料,分析反射波振幅随偏移距(也即入射角)的变化规律,估算界面两侧的弹性参数泊松比,进一步推断地层的岩性和含油气性。

用位移振幅表示的反射、透射系数方程,即佐普里兹(Zoeppritz)方程的矩阵表示为:

其中 Rpp 、Rps 、Tpp 、Tps 分别为位移振幅表示的反射P 波、反射SV 波、透射P 波和透射SV 波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根据反射系数定义:Rpp=App / Ap=f (α,1ρ, 2ρ,Vp1,Vp2,Vs1,Vs2),表明反射系数Rpp 与众多变量有关。AVO 的实质就是得到Rpp 与入射角 的简明关系式,为此必须设法减少变量个数。

二、亮点与AVO 技术的主要特征

1、亮点:

(1)振幅异常(亮点)含油砂岩特别是含气砂岩在地震剖面上以亮点形式出现。

(2)极性反转——含气(油、水)砂岩与顶界围岩(页 岩)之间的界面反射系数可能出现负值,因而使其顶界的反射波极性反转。其范围指示了含气砂岩的边界。同样的道理,含油或含水界面若与顶界围岩接触,其接触带亦可能出现极性反转,只不过含气砂岩与围岩之间的极性反转更明显

(3)水平反射同相轴的出现(平点)——在砂岩储集层中,由于油气水的重力分异作用,使油、气、水之间的流体接触面保持水平,并有较大的反射系数,因而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呈水平“产状”的反射波同相轴。特别是上覆层倾斜时,在倾斜界面层之间出现的这种强水平反射界面更能说明含流体的存在。

(4)速度下降——在含气及含油层及含水层以下均见有明显的同相轴下拉现象,其原因是地震波通过含油、含气及含水砂岩时,因为其传播速度的明显降低,造成通过流体砂岩时所需的时间增大,使其下各反射层同相轴均产生下拉现象。实际的地层介质中,含油与含水时速度、密度的差异并不大,因此地层介质中含油时不像含气那样出现亮点、平点及明显的速度下降。

(5)吸收衰减——岩石中含油特别是含气时,高频成分遭受吸收衰减,因而在油气聚集部位地震波的主频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地震波通过含气砂岩时,其振幅由于强烈的吸收作用而发生显著衰减,从而使含气砂岩之下的反射波振幅比其两侧明显降低。吸收衰减的直接结果是亮点下部出现低频弱振幅,形成暗点。

AVO 技术:

(1)AVO 技术直接利用CMP 道集资料进行分析,即充分利用多次覆盖得到的丰富原始信息。

(2)AVO 技术对岩性的解释比亮点技术更可靠,这是由AVO 技术的方法所决定。甚至亮点剖面中某些假象也可以用AVO 技术加以鉴别。

(3)AVO 技术严格来说虽然还不能算是一种利用波动方程进行岩性反演的方法,但它的思路、理论基础已经是对波动方程得到的结果,能够比较精确的直接利用。

(4)AVO 技术是一种比较细致的、利用地震波振幅信息研究岩性的方法,需要有地质、钻

井、测井资料的配合,在油田开发阶段使用比较适合。它是在地质构造形态比较清楚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地层的含油气情况。

三、亮点与AVO技术的本质区别

AVO技术对岩性的解释比亮点技术更可靠,这是由AVO技术的方法所决定。亮点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平面波垂直入射情况下得出的有关反射系数的结论,即只利用了入射角这一特殊情况下曲线的一个数值,而AVO技术是利用整条曲线的特点,这也是亮点技术与AVO技的本质区别。所以其效果必然更佳,甚至亮点剖面中某些假象也可以用AVO技术加以鉴别。

§3-3 薄层反射振幅信息的利用

1.三个名词:调谐厚度、薄层解释原理和时间~振幅解释量版;薄层定量解释的工作步骤。调谐厚度

通过Widess模型的分析可知,当层厚进一步减小的时候,两个反射波开始重叠形成一个复波,每个反射独立的信息越来越少,顶底反射波合成的信息越来越多,当层厚为λ/4时,即双程时差为T/2,合成振幅达到最大。此时的地层厚度就是所谓的调谐厚度。

薄层解释原理

在时间~振幅曲线上,当Δh<λ/4时,时差关系无法区分薄层顶底,但合成波形的振幅与时间厚度Δ近似成正比,确定其线性函数关系,并经已知井厚度信息的标定,实现薄层厚度估计。

时间~振幅解释量版

时间~振幅解释量版是在研究调谐厚度是引入的一种图版。它是利用合成记录做出的视厚度(最大波峰和最大波谷之间的差值)与实际厚度生成的曲线和相对振幅与实际厚度做出的曲线。

薄层定量解释的工作步骤

1.用已知的地质、钻井、测井资料,选用合适的零相位子波,制作高精度的合成地震记录,定性地确认地震剖面上用于定量解释的目标薄层的地震响应。这是薄层厚度定量估算的基础工作。

2.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使薄层反射在地震剖面上有较好的显示。如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及子波整形处理等。这是薄层厚度定量估算不可缺少且非常重要的工作。子波处理可以说有这么两个目的:一是使薄层反射易于识别;二是借助于调整子波主频的过程,帮助我们建立薄层的调谐厚度对应的值,进一步估算薄层的实际厚度。

3.利用选好的子波以及地质、钻井、测井资料中估算的薄层顶底的反射系数,制作薄层模型的合成地震剖面,再制作本工区的时间-振幅解释图版。图版中振幅值的比例尺,应当考虑用井旁地震道的实际振幅值与合成地震剖面上对应道的振幅值的比例作为标定因子,对图版上的振幅值进行标定,这样进行振幅~层厚度的定量解释才有较高的精度。

④从实际地震剖面上检测出要解释的薄层反射的时差值和相对振幅值,利用时间-振幅解释图版,换算出薄层厚度。最后,利用沿测线网得出的砂岩体的厚度值,进行适当的解释和整理,就可以做出砂岩体平面分布的等厚图了。

一、地震属性的类型与提取地震属性的分析方法

地震属性类型:(1)建立在运动学、动力学基础上的地震属性类型,包括振幅、波形、频率、衰减特性、相位、相关分析、能量、比率等。

(2)以油藏特征为基础的地震属性类型,包括表征亮点、暗点、AVO特性、不整合圈闭或断块隆起异常、含油气异常、薄层油藏、地层间断、构造不连续、岩性尖灭、特殊岩性体等的地震属性。

(3)不同数据对象的地震属性类型,包括①以剖面为基础的属性,如传统的瞬时类属性,或经速度、声阻抗等特殊处理后的剖面;②以同相轴为基础的属性,提供了在地质分界面上或分界面之间的地震属性的变化信息③以数据体为基础的属性

提取地震属性的分析方法:

1、自相关分析

2、傅立叶谱、功率谱分析

3、振幅特征分析

4、复地震道分析

5、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分析

6、地震记录的相对分辨率分析

7、地震记录的自回归分析

8、地层平均吸收衰减特性分析

9、相干体分析

10、AVO分析

11、各种变换和反演方法等

二、油气藏地震异常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振幅异常—亮点,暗点,平点及AVO特征等;

(2) 能量异常—含油气储层与围岩相比具有较高的吸收系数,导致能量的变化;

(3) 频率异常—油气藏存在使地层频率响应发生变化,表现为低频趋势;

(4) 速度异常—储层岩石弹性性质的改变引起油藏部位出现速度异常和纵横波速度比的改变;

(5)时间厚度异常—储层部位速度的降低导致油藏底面反射波旅行时的延长;

(6)地震记录特征异常—与油藏物性复杂分布相联系,在油藏部位可能出现记录面貌和反射特征的异常。

三、储层横向预测的主要内容。

从总体上讲,储层横向预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研究储层或油藏的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2)研究油藏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封堵条件;

(3)研究储层的岩性、砂岩百分含量、砂体分布等;

(4)研究油藏的几何形态及

空间分布,以构造图方式展现;

(5)研究油藏的有效厚度及分布;

(6)研究烃类物质聚集范围;

(7)确定水层分布,即油水边界;

(8)估算油气储量,评价油田开发的经济价值。

此外,储层参数预测属于油藏描述技术中的参数表征范畴。

以地震资料为主的储层横向预测研究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有利储层的横向预测(三角洲、沉积体等);其二是储层含油气面积的横向预测与储量估算。显然,后者的研究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上的。

四、储层横向预测的条件与影响预测效果的主要因素。

储层横向预测的条件

1、基本的地质条件分析——这是地震资料储层解释的基础。必须了解研究工区的构造格局,纵向上地层的分布,沉积顺序、岩性特征及厚度变化等;测井资料所揭示的岩性特征等;钻井揭示的油层厚度、储层岩性、含量等。

2、储层横向预测条件分析——这是进行储层横向预测的关键,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资料条件——主要包括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

考查地震剖面上的地震反射特征是否清晰,储层顶底的反射特征是否清晰,横向连续性、可追踪性是否清楚,整套储层的基本特征是否明显等。

(2)地震剖面上目标层的标定条件分析——层位的正确标定是储层研究的关键一步。

(3)储层含油层段的反射特征分析——同一储层的振幅和速度等反射特征在其含油层区和不含油层区是有一定差异的。

影响预测效果的主要因素

(1)储层埋藏深度

随着储层埋藏深度的增加,研究储层的难度也将增大,精度相对较差。

(2)纵向上地层组合的影响

研究目的层夹在大套泥岩中,且储层厚度又大于地震垂向分辨率的极限时,或研究目的层的厚度虽小于地震垂向分辨率的极限,但其所处的地层环境能形成相应的反射波时,均能获得精度较高的地质结论。

(3)地震垂向分辨率的影响

地震勘探的分辨率越高,它所揭示的研究目标的特征就越细微,预测的精度亦越高。(4)地震资料多解性的影响

只有通过多种信息的全面分析,综合各种资料才能减少多解性,提高解释和预测的精度。(5)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方法的影响

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应尽量获取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原始地震信息

(6)地震资料处理对储层预测精度的影响

地震资料处理不但影响研究结论的精度,而且也决定了储层预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没有相应的资料处理手段,就无法准确地获得所需的地震信息,更谈不上储层预测的高精度。(7)研究目标层的标定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目标层的标定是储层横向预测研究的基础,没有正确的标定,就无法开展相应的储层研究工作。

五、储层横向预测的方法。

1、常用的基本方法

(1)标定、对比作图法——利用声波测井及研究区内的相关地质资料进行地震层位标定,再作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2)地震构造图经井标定圈定油气藏范围——利用地震构造图,根据油水井位置及地震构造图的圈闭线、走向等,圈定油气藏范围。

2、应用地震波运动学、动力学参数的一些方法

(1)利用速度变化规律解释油藏—含油气地层通常表现为低速,利用速度谱资料沿测线分

析速度变化规律实现油藏边界的圈定。

(2)利用层间速度差异常圈定油气藏范围—储层一旦含油气后,致使速度梯度发生变化,利用这一特点圈定油气藏范围的方法称为层间速度差分析方法

(3)地震参数平面图经标定后圈定油气藏轮廓——沿层提取一定时窗内的各种地震参数,绘制相应的平面图,圈定油气藏的范围。

3、利用经特殊处理后的资料圈定油藏的一些方法

(1)使用伪速度测井或波阻抗剖面圈定油藏的方法。

(2)利用SLIM或联合反演等技术解释油藏。

(3)利用HCI标志解释油藏。

(4)利用亮点、AVO技术解释油气藏。

4、数学物理的分析方法—模式识别方法

(1)多元数理统计方法,如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等;

(2)灰色理论算法;

(3)综合参数法-最大能量输出滤波器;

(4)神经网络方法

六、油藏参数转换中的统计拟合方法、克里金方法、相关滤波方法、协克里金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储层参数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

各种方法基本原理:

一、统计拟合方法

1.统计性方法

具体方法是:整理出研究区块中所有井位处的孔隙度参数和相应的地震参数,组成(H,Fi) 数据集合,并绘制在H~Fi 坐标下,再按一定准则获取算子A。

2.多元逐步回归方法

基本思想是在回归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引入回归方程中的变量逐个检验,及时剔除不显著的变量。

二、克里金方法

设Z为预测点坐标,在相关半径范围内,有n个已知点,它们的坐标分别为x1 ,x2,…,xn,用n个已知的区域变量值P(xi)的加权平均值来Z点的区域变量

关键的问题是求取加权因子ai ,为此给出两个约束条件,其目的是把克里金方法预测区域变量的过程归结为一个最小平方误差滤波的过程。

三、相关滤波方法

地震参数预测储层参数可归结为一个随机过程的线性滤波问题。随机过程x(n)为滤波器的输入,通过滤波器an,得到输出y^(n),为储层参数y(n)的估计值。选择滤波因子a,使在

最小平方意义上储层参数估计值与参数真值误差为最小。作为滤波器的输出

四、协克里金方法

建立在地质统计学理论基础上的协克里金方法,就是综合少量不规则分布的井点数据和规则密集网格分布的地震参数来重建储层参数空间分布的参数预测方法。

五、神经网络方法

将很多个神经元组合成一个网络,并将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模型化就构成神经网络模型。

有如下几种典型的结合形式:

(1)分层网络模型(2)互连网络模型(3)B-P算法

影响储层参数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

(1)参数预测使用的输入信息与预测目标间的相关性;(2)已知井位点地质参数的准确性、平面分布特点、储层厚薄等因素;(3)预测方法本身的优劣、适应性等。

第五章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释

§5-1 开展综合解释的必要性

3.地球物理资料具有哪些特点?

(1)地球物理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

(2)用物探解决地质任务时,需要两个转化;

(3)物探的观测数据结果存在多解性;

(4)每种物探方法都有适用的条件与范围;

(5)每种物探方法都需要资料观测与采集,数据整理与处理,资料分析与解释三大环节;(6)地球物理资料具有丰富的地质信息,也包含干扰因素与观测误差。

§5-2 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应用

地球物理综合应用方法与应用方式。

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包括方法内和方法间两种方式。

应用方法:

方法间的综合应用通常由在整个探区使用的基本方法和在局部范围内应用的辅助方法组成,在解决具体的勘查对象时,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同时应用。

方法内的综合应用是指应用同一种物探方法的不同变种,它可扩大基本方法的能力,如电剖面与电测深相配合;地面磁测与航空磁测相配合;折射波法、透射波法和反射波法地震勘探相配合;重力勘探中使用重力仪和重力梯度仪相配合等。

应用方式:①水平综合应用-观测平面位于同一海拔高程的各种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②垂向综合应用-通常以地面观测为主,以宇宙测量、航空测量、地下测量为辅的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③多目标的调查-既包括一般的地质测量,也包括专门的构造、地貌、工程地质测

量以及多种类型矿产的普查与勘探的、任务范围十分广泛的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

§5-3 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的综合解释

1.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综合解释的思路。

2.自行总结三种资料的各自特点。

1)地质资料:包括前人的文献资料、露头与地下岩心、录井资料等,这是第一手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的,通常由野外露头观测或钻井岩心剖面的研究,分析和总结研究区的地质规律及特点。通过实验室对对研究区内所有井的岩心、录井资料进行面积和空间上的分析研究,可得到研究区内第一手的地质成果,其准确度和可靠性取决于研究区的资料积累、研究程度、资料源的丰富程度以及研究人员的经验与水平等。

2)测井资料-地球物理测井方法有很多种类,常用的测井曲线有声波、密度、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玛、井径、补偿中子,以及地层倾角测井、全波列测井、成像测井等的相应图像。测井资料的作用:①是设计和控制储层模型的重要数据来源;②是具有良好的垂向分辨率和深度控制;③各种测井曲线是垂向分层和井间地层岩性对比的基础;④提供了储层单元的烃类、水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储层参数的精确数值;⑤经分析和处理可作出单井或井间有关构造及地层等方面的地质上的定量解释;⑥钻井地质与测井资料虽然真实细致地反映了井柱的地质特点和地层物性参数,但在整个研究区的三维空间只是“一孔之见”,缺少剖面、平面、三维体的信息。

3)①地震资料-资料的获取需要较长的周期、较大的工作量、大量的费用。②它可比较精确地反映覆盖区地下地质情况,具有很好的剖面、平面和三维空间的控制作用;对于三维地震数据体而言,利用人机交互解释系统中三维可视化显示技术,可让解释人员身临其景的研究任何复杂的地质问题;③三维地震数据体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地震属性参数,便于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与研究;④地震资料与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如VSP、井间地震、四维地震、声波

测井等)相结合,可以减少地震反演问题的多解性,大大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⑤地震资料虽然具有很好的空间地质格局的控制作用,但由于当今地震勘探技术的制约,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远没有测井资料的高。

3.什么是广义标定?标定的基本分析步骤有哪些?

所谓的标定是指利用井资料所揭示的地质意义(如储层埋深、岩性、厚度、含油气性、孔渗饱等)与其地震响应特征(如地震旅行时、波形、振幅、频率、相位、层速度等)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判别或预测远离井、缺少井控制区域内地震信息的地质含义,它是一种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方法。

标定的基本分析步骤包括:

(1) 地质和测井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确立先验的地质信息或数理统计关系;

(2) 层位追踪对比;

(3) 地震属性分析,形成若干种沿层属性参数数据文件;形成研究区内所有井的井旁地震属性参数文件;

(4) 建立井内先验信息和井旁地震信息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或判别模式;

(5) 判别与综合解释,包括编制相应的图件;

(6) 检验。

4.模式识别的主要步骤。

(1)确立已知模式;

(2) 提取特征参数;

(3) 对黑箱式映射的模拟或进行标准样本学习;

(4) 根据模拟或学习得到的推理规则,对其它样本作判别分类;

(5) 对判别分类结果作地质解释并验证。

§5-4 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处理方法

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处理的主要工作步骤。

如下图所示:

综合参数法基本原理与工作步骤。

基本原理:多项信息的综合参数分析方法就是拾取构成地球物理场能量贡献最大的过程,所得的综合参数与地球物理场背景值对应,受整体地质因素控制。它代表了多项参数共性的变化,能够比较可靠地反映产生这些变化的地质因素。

工作步骤:

(1)提取地震属性参数,并形成最佳地震属性参数矩阵;

(2)考虑到各个参数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和量纲,在计算协方差矩阵之前,应对各参数作归一化处理,可用均方根值作为归一化因子。再计算归一化后的地震属性参数的自相关矩阵;

(3)求解本征方程组,取最大本征值λmax 所对应的本征向量就是所求的加权因子;

(4)按公式∑==L

l l kl k h x S 1处理,得到综合参数Sk ;

(5)作出统计判定:Sk ≥T 为有信号H1判定;Sk

4.判别分析法基本原理与主要工作步骤。

基本原理:判别分析就是根据观测数据的某些特征 , 对它们分门别类 , 以分辨研究对象的类别。寻求判别因子c ,在同类地质目标内,判别函数y 之间的差别尽量小,而在不同地质目标间,判别函数y 之间的差别尽量大,也就是说要求组内判别函数均匀,两组间判别函数对比度要大。

工作步骤:

设计概论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10年10月自学考试设计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88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864年以后______的兴起,企图唤起社会对手工艺的关怀,同时也揭开了______的序幕。 2.设计的本质存在有其功能性、______、______的不同作用。 3.设计的过程包括市场调研、______、构思方案和______几个步骤。 4.传统广告四大媒介:报纸、杂志、______、______在现代社会仍发挥主要作用。 5.对于设计家来说,______、______的设计活动是设计创意的主要范畴。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制瓷业在______出现了以景德镇为制瓷中心的庞大规模。( ) A.明代 B.宋代 C.元代 D.清代 2.中世纪时期______的代表是德国的科隆教堂和法国的巴黎圣母院。( ) A.哥特式建筑 B.拜占庭式建筑 C.罗马式建筑 D.洛可可式建筑 3.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______”与抽象主义雕塑相呼应,对诸多现代材料的运用,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 A.现代主义 B.新功能主义 C.有机功能主义 D.后现代主义 4.巴黎的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像一个炼油厂,这个外观不明确的建筑设计遵循了美感特征中的( ) A.美的距离感 B.美的模糊感 C.美的审视感 D.美的材料质感 5.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设计属于一种______设计形态。( ) 1 浙江省2010年10月自学考试设计概论试题

【题库】地球物理测井试题库汇编

二、填空 1、 储集层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孔隙性和_含可动油气_,描述储集层的基本参数有岩性,孔隙度,含油气孔隙度,有效厚度等。 2、 地层三要素倾角,走向,倾向 3、 岩石中主要的放射性核素有铀,钍,钾等。沉积岩的自然放射性主要与岩石的_泥质含量含量有关。 4、 声波时差Δt 的单位是微秒/英尺、微秒/米,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 5、 渗透层在微电极曲线上有基本特征是_微梯度与微电位两条电阻率曲线不重合_。 6、 在高矿化度地层水条件下,中子-伽马测井曲线上,水层的中子伽马计数率_大于油层的中子伽马计数率;在热中子寿命曲线上,油层的热中子寿命长于_水层的热中子寿命。 7、 A2.25M0.5N 电极系称为_底部梯度电极系,电极距L=2.5米。 8、 视地层水电阻率定义为Rwa= Rt/F ,当Rwa ≈Rw 时,该储层为水层。 9、 1- Sxo ﹦Shr ,Sxo-Sw ﹦Smo ,1-Sw ﹦Sh 。 10、 对泥岩基线而言,渗透性地层的SP 可以向正或负方向偏转,它主要取决于地层水和泥浆滤液的相对矿化度。在Rw ﹤Rmf 时,SP 曲线出现负异常。 11、 应用SP 曲线识别水淹层的条件为注入水与原始地层水的矿化度不同。 12、 储层泥质含量越高,其绝对渗透率越低。 13、 在砂泥岩剖面,当渗透层SP 曲线为正异常时,井眼泥浆为盐水泥浆_,水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低侵。 14、 地层中的主要放射性核素分别是铀,钍,钾。沉积岩的泥质含量越高,地层放射性越高。 15、 电极系A2.25M0.5N 的名称底部梯度电极系,电极距2.5米。 16、 套管波幅度低_,一界面胶结好。 17、 在砂泥岩剖面,油层深侧向电阻率_大于_浅侧向电阻率。 18、 裂缝型灰岩地层的声波时差_大于_致密灰岩的声波时差。 19、 微电极曲线主要用于划分渗透层,确定地层有效厚度。 20、 气层声波时差_高,密度值_低,中子孔隙度_低,深电阻率_高,中子伽马计数率_高_。 21、 如果某地层的地层压力大于_正常地层压力,则此地层为高压异常。 22、 油层的中子伽马计数率低于地层水矿化度比较高的水层的中子伽马计数率,油层电阻率大于地层水矿化度比较高的水层电阻率。 23、 地层三要素_倾角,倾向,走向。 24、 单位体积地层中的含氯量越高,其热中子寿命越短。 25、 h s φ=_________,t R F =_________。 一、填空题 26、 以泥岩为基线,渗透性地层的SP 曲线的偏转(异常)方向主要取决于_泥浆滤液_和 地层水的相对矿化度。 当R w >R mf 时,SP 曲线出现__正_异常,R w

《地球物理测井》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可动油气饱和度地层可动油气体积占地层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w xo mo S S S -=有效渗透率地层含有多相流体时,对其中一种流体测量的渗透率。 地层压力 指地层孔隙流体压力。?=H f f gdh h P 0 )(ρ康普顿效应 中等能量的伽马光子穿过介质时,把部分能量传递给原子的外层电子,使电子脱离轨道,成为散射的自由电子,而损失部分能量的伽马光子从另一方向射出。此效应为康普顿效应。 热中子寿命 热中子自产生到被介质的原子核俘获所经历的时间。 1、在砂泥岩剖面,当渗透层SP 曲线为_负异常_,则井眼泥浆为_淡水泥浆,此时,水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___泥浆高侵__,油气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___泥浆低侵__。反之,若渗透层的SP 曲线为_正异常_,则井眼泥浆为_盐水泥浆_,此时,水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 泥浆低侵__,油气层的泥浆侵入特征是__泥浆低侵。 2、地层天然放射性取决于地层的___岩性__和_沉积环境____。对于沉积岩,一般随地层__泥质含量___增大,地层的放射性_ 增强___。 而在岩性相同时,还原环境下沉积的地层放射性___高于_氧化环境下沉积的地层。 3、底部梯度电阻率曲线在_高阻层底部__出现极大值,而顶部梯度电阻率曲线在___高阻层底顶部__出现极大值。由此,用两条曲线可以确定_高阻层的顶、底界面深度_。 4、电极系B2.5A0.5M 的名称__电位电极系___,电极距0.5米_______。 5、电极系A3.75M0.5N 的名称___底部梯度电极系 ,电极距_4米______。 6、在灰岩剖面,渗透层的深、浅双侧向曲线幅度_低___,且_二者不重合_;而致密灰岩的深、浅双侧向曲线幅度_____高__,且_二者基本重合_。 7、感应测井仪的横向积分几何因子反映仪器的_横向探测特性__,若半径相同,横向积分几何因子_越大_,说明感应测井仪的___横向探测深度越浅___。同理,感应测井仪的纵向积分几何因子反映仪器的__纵向探测特性_,若地层厚度相同,纵向积分几何因子_越大_,说明感应测井仪的__纵向分层能力越强_。 8、渗透层的微电极曲线_不重合_,泥岩微电极曲线__重合__,且_幅度低___;高阻致密层微电极曲线__重合___,且__幅度高____。 9、气层自然伽马曲线数值__低__,声波时差曲线___大(周波跳跃)_,密度曲线 低 ,中子孔隙度曲线__低__,深电阻率曲线_高__,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曲线在气层底部__出现极大值___。用密度或中子孔隙度曲线求地层孔隙度时,应对曲线做 轻质油气___校正。 10、根据地层压力与正常地层压力的关系,可把地层划分为_正常压力地层_____、低压异常地层、_高压异常地层______。如果某地层的地层压力_大于(小于)____正常地层压力,则此地层为_高压(低压)异常地层___。 11、伽马射线与物质的作用分别为___光电效应___、_康普顿效应___、___电子对效应__。伽马射线穿过一定厚度的介质后,其强度 减弱___, 其程度与介质的_密度__有关,介质_密度___越大,其__减弱程度____越大。 12、根据中子能量,把中子分为___快中子__、__中等能量中子__和慢中子;慢中子又分为____超热中子__、___热中子__。它们与介质的作用分别为_ 快中子的非弹性散射__、_快中子的弹性散射_____、__快中子对原子核的活化_、___热中子俘获___。 13、单位体积介质中所含__氢_越高,介质对快中子的减速能力_越强__,其补偿中子孔隙度__越大__。 14、单位体积介质中所含__氯___越高,介质对热中子的俘获能力_越强_,其热中子寿命__越短_,俘获中子伽马射线强度__越强__。 15、地层三要素__倾角、_倾向、_走向,其中,_倾向_与__走向_相差_90o_。 16、蝌蚪图的四种模式__红模式_、___蓝模式_、__绿模式_、__乱模式__。 17、描述储集层的四个基本参数_岩性 、_孔隙度_、_渗透率_、含油饱和度__。 18、 =-w xo S S _ mo S ______, =-xo S 1_ hr S , =-w S 1_ h S 。 xo xo S =φφ,=mo S φmo φ,=h S φh φ_____。地层总孔隙度与次 生孔隙度、原生孔隙度的关系_21φφφ+=_。

地质物探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xxxxxxxxxxxxxxx xx 自08年参加工作以来,共参与过三个野外项目一个地质报告,分别是: xxxxxx项目 xxxxx项目 xxxxxx项目 xxxxxxx报告 因为我在野外只做过电法操作和测量,而且基本都是实际的操作和施工,没有深入的学习物探的知识所以我将自己所学到的一点电法的皮毛汇报一下: 我从事的野外的电法工作主要是V5-2000的操作及其数据的简单处理。 首先是野外的数据采集,按照测量的正确的点位布点,电极坑、磁棒坑要达到标准30公分以上,电极线、磁棒线埋好以防止晃动,因为晃动会影响所采数据的质量,接好线,量一下电阻,如果电阻率太大要重埋,等等这些细节要注意,野外工作的严谨态度对最终成果的准确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是学地质的,更明白这一点。 在达到甲方要求的采集时间到达后,将所采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主要进行罗伯特处理,看一下曲线质量如何,如果不好,就做好返工的准备(其实这是野外的数据处理人员的工作,我们只是做一些了解)。 资料没有问题了压缩传输到野外分队,由专门的处理人员处理。 因为我是地质人员,现在正在学习报告,所以有必要将我此方面的学习情况向领导汇报一下。此次青海之行,学到了很多东西,参加了资料的收集工作和野外地质情况的实地考察,让我对昆仑山前的地层状况、构造特点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同时跟xxx的一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地震解释软件的操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最近xx安排我做测井数据的处理,用Grapher 做了几十个图以后,对该软件运用的也比较熟练了。 在以上的所有项目中,我以极强的责任心,吃苦耐劳的精神,取得了比较好的资料以及工作上的一些进步,也学到了很多实际工作的经验,主要有:野外测量方法,电法V5仪器的操作,简单数据处理的方法,岩心物性测定,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等。在工作中,不怕吃苦,有责任心是我最大的特点,我会继续把这些优点保持下去,但工作中也有很多不足,因为不熟练,或是粗心而犯的一些错误,都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引以为戒。

设计概论试题(一)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5 BDBDB 6—10 BAAA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结构、动作 2、实用、坚固 3、多利斯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4、意态、风神 5、巫术说、游戏说、模仿说 6、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者 7、情感性、创造性 8、罗丹 9、审美理知、审美共鸣 10、向日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创作者精神实践活动及其产品。(1分)艺术创作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1分)艺术创作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过程。(1分)作为人类精神实践活动之一,它不可避免的受到它由之产生的时代特定经济基础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1分)艺术创作又是行动着的、发展着的审美实践活动。(1分) 2、蒙太奇:蒙太奇一词源于法语,是建筑学中一个名词的音译,是装配和构成的意思,借用到影视中来就是实现画面、镜头、声音等电影元素的艺术组接,是影视艺术中特有的重要表现手段。(3分)蒙太奇以人们的联想和理解能力为依据,运用画面的分切与组合,能动地揭示对象的内在联系和意义。(2分) 3、艺术风格:艺术风格体现着艺术家的艺术个性,(1分)是一个艺术家艺术个性稳定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艺术面貌,(2分)它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1分)使艺术家具备独特的艺术个性的标志。(1分) 四、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再现论,是表述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和模仿,通过外部客观世界表达内部主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再现论、模仿轮、再现性艺术、模仿性艺术。(5分) 表现论,和再现论相对应或者相反对,也是表述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5分) 2、艺术的社会功用主要有审美功用、认识功用、社会组织功用。(4分) 审美功用: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物,艺术从生产劳动、巫术等活动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愈来愈强烈的审美需要。(2分) 认识功用:艺术反映生活这个命题,尽管有些简单笼统,却还是道出了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它终究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种特殊表现形式。(2分) 社会组织功用:这也是艺术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功用。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社会创作的。(2分) 3、(1)人的首要属性就是其社会性,艺术家当然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其成长、其创作无不受其所处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民族心理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可以说,艺术家是其所处社会因素在个人身上集中反映的综合体。(4分) (2)艺术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社会形态中的,而不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定时代

地球物理测井学习知识重点复习资料

1、 在扩散过程中,各种离子的迁移速度不同,这样在低浓度溶液一方富集负电荷,高浓度溶液富集正电荷,形成一 个静电场,电场的形成反过来影响离子的迁移速度,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如此在接触面附近的电动势保持一定值,这个电动势叫扩散电动势记为Ed 。 2、 泥岩薄膜离子扩散,但泥岩对负离子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部分氯离子,扩散的结果使浓度小的一方富集大 量的钠离子而带正电,浓度大的一方富集大量的氯离子而带负电,这样在泥岩薄膜形成扩散吸附电动势记为Eda 3、 当地层水矿化度大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低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负异常。 4、 当地层水矿化度小于泥浆滤液矿化度时,储集层自然电位曲线偏向高电位一方的异常称为正异常。 5、 在钻井过程中, 通常保持泥浆柱压力稍微大于地层压力,在压力差作用下,泥浆滤液向渗透层侵入,泥浆滤液 替换地层孔隙所含的液体而形成侵入带,同时泥浆中的颗粒附在井壁上形成泥饼,这种现象叫泥浆侵入. 6、 高侵:侵入带电阻率Ri 大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 7、 低侵:侵入带电阻率Ri 小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 8、 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距离小于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距离的电极系叫梯度电极系。 9、 标准测井:是一种最简单的综合测井,是各油田或油区为了粗略划分岩性和油气、水层,并进行井间地层对 比,对每口井从井口到井底都必须测量的一套综合测井方法。因它常用于地层对比,故又称对比测井。 10、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距离大于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距离的电极系叫电位电极系。 11、侧向测井:在电极上增加聚焦电极迫使供电电极发出的电流侧向地流入地层从而减小井的分流作用和围岩的影响,提高纵向分辨能力,这种测井叫侧向测井又称为聚焦测井 12、横向微分几何因子 : 横向积分几何因子 : 纵向微分几何因子: 纵向积分几何因子 : 13、声系:声波测井仪器中,声波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按一定要求形成的组合称为声波测井仪器的声系 14、深度误差:仪器记录点与实际传播路径中点不在同一深度上。 15、相位误差:时差记录产生的误差。 16、周波跳跃:在裂缝发育地层,滑行纵波首波幅度急剧减小,以致第二道接收探头接收到的首波不能触发记录波,而往往是首波以后第二个,甚至是第三或第四个续至波触发记录波.这样记录到到时差就急剧增大,而且是按声波信号的周期成倍增加,这种现象叫周波跳跃. 17、体积模型:把单位体积岩石传播时间分成几部分传播时间的体积加权值。 18、超压地层、欠压地层: 当地层压力大于相同深度的静水柱压力的层位,通常称为超压地层;反之,成为欠压地层。 19、放射性 放射性核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各种射线。 20.同位素 凡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核素 21..基态、激发态 基态—原子核可处于不同的能量状态,能量最低状态。 激发态—原子核处于比基态高的能量状态,即原子核被激发了 22.半衰期 原有的放射性核数衰变掉一半所需的时间。 23.α射线—由氦原子核 组成的粒子流。氦核又称α粒子,因而可以说是α粒子流。 24.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V=2C/3(C 为光速),对物质的电离作用较强,而贯穿物质的本领较小 25.γ射线—由γ光子组成的粒子流。γ光子是不带电的中性粒子,以光速运动。 26.含氢指数地层对快中子的减速能力主要决定于地层含氢量。中子源强度和源距一定时,慢中子计数率 就只 的贡献。 介质对的无限长圆柱体物理意义:半径为横积a d r r r dr r G G σ? =≡2 /0 )(的贡献。薄板状介质对无限延伸物理意义:单位厚度的a z dr z r g G σ?∞ ≡0 ),(的贡献。 板状介质对的无限延伸物理意义:厚度纵积a h h h dz z G G σ?-≡2 /2 /)(的贡献。圆筒状介质对的无限长 径为物理意义:单位厚度半a r r dz z r g G σ?∞ ∞ -≡),(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复习重点

第二章重力勘探重点 第一节重力勘探方法的理论基础 1、重力场、重力场强度与重力加速度关系 2、重力的单位 SI制和CGS制换算 3、地球的正常重力场正常重力场随纬度和高度变化规律 4、重力异常的实质 5、产生重力异常的条件 第二~五节岩矿石密度、重力仪、野外工作与资料整理 1、岩矿石的密度特征、影响岩矿石密度的因素 2、重力仪的平衡方程、角灵敏度 3、影响重力仪精度的因素与消除措施 4、确定重力测量精度和比例尺、布置测网的原则 5、野外重力观测资料整理 6、布格重力异常 第六~七节正反演 1、重力勘探正演、反演与反问题的多解性 2、球体重力异常的平面特征与剖面特征 3、水平圆柱体重力异常的平面特征与剖面特征,并与球体重力异常作比较 4、台阶重力异常的平面特征和剖面特征 5、计算几何参数与物性参数的特征点法 6、密度界面反演方法 第八节转换处理,应用 1、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说明它们的相对性 2、划分区域与局部重力场的方法与原理 3、重力异常的解析延拓,向上与向下延拓的作用 4、重力高次导数法,重力高次导数作用 第三章磁法勘探重点 1.地磁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图示之。 2.地磁场的构成。 3.解释名词:正常地磁场,磁异常。 4.世界地磁图分析:(1)垂直强度(2)水平强度(3)等倾线(4)等偏线等的特征。 5.解释名词: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 6.解释名词:地磁场的“西向漂移” 7.太阳静日变化特征,它对磁法勘探作用 8.解释名词:磁暴和地磁脉动 9.总磁场强度异常ΔT,ΔT的物理意义及ΔT与Za、Xa、Ya三个分量的关系。 10.解释名词:感应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总磁化强度,它们之间的关系。 11.岩矿石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2.解释名词:热剩磁,它在磁法勘探中有什么意义 13.质子磁力仪的工作原理。

艺术设计概论总结含课后答案

艺术设计概论 第一章导论 设计就是文化与文明的产物,又创造着新文化与新文明。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概念与定义 一、“设计”的概念 1974《大不列颠百科全书》“Design: blah blah、、、、、、、、只要就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从事设想、规划、计划、安排、布置、筹划、策划的都可以说就是‘设计’” 郝伯特·西蒙:“凡就是以现存情形改变成想望情形,为目标而构想行动方案的人都在搞设计。”——最本质的意义就是计划/设计,即预设一定的目标并为此而建立方案。(不就是以大工业生产为前提的意义) 二、设计的意义 设计就是人类改变原有事物,使其变化、增益、更新、发展的创造性活动。设计就是构想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涉及人类一切有价值的创造活动。【设计的宏观定义】 “一种对目标问题的求解活动” “从现存事实转向未来可能的思想跃迁” “、、、、、、”“、、、、、、” 1950麦德华·考夫曼·琼尼:现代设计的12项定义:【大工业生产后的定义】 1)应满足现代设计的需要 2)应体现时代精神 3)应从不断发展的纯美术与纯科学中不断汲取营养(自我发展) 4)应灵活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并不断使其发展(与时俱进) 5)通过运用适当的材料与技术手段,不断丰富产品的造型、肌理、色彩等效果(外观创新) 6)应明确的表达对象的意图、绝不能模棱两可(理念清晰) 7)应体现使用材料所具备的区别于她种材料的特性及美感(忠于材料) 8)应明确表达产品的制作方法,不能使用表面可行、实际不能适应大量生产的欺骗手段(诚实) 9)在实用、材料、工艺的表现手法上,应给人以视觉的满足,特别应强调整体效果的满足(效果展示) 10)应给人单纯洁净的美感,避免繁琐的处理 11)必须熟悉与掌握机械设备的功能 12)追求豪华情调的同时,必须顾及消费者节制的欲求及价格问题(物美价廉) 1957国际工业设计学会联合会(ICSID)1964年定义:“工业设计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她的目的就是解决工业产品的造型质量,这些造型质量不但就是外部特征,而且主要就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她从生产者与使用者的观点把一个系统转变为连贯的统一。工业设计扩大到包括人类环境的一切方面,仅售工业生产可能性的限制。”【设计从物向人的转变】【表明了设计的创造性质与意义;注重内部结构、功能与外观形态的统一;从人的需要出发(即实用、经济、美观),以造物的实用价值与实用功能的实现为基点,运用科学技术与大工业生产为条件达到为人所用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设计本身不就是目的,设计的目的就是人而不就是物,人(的需要)就是设计的根本与出发点。因此,设计师的工作首先与社会价值相联系,与人的需求相联系,而不就是与物质相联系。 1980年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

《地球物理测井》试题答卷A参考答案

08地质专业《地球物理测井》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0分】 1.泥岩基线: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中,大段泥岩测井曲线幅度比较稳定,以它作为测井曲线的基线,称为泥岩基线。 2.周波跳跃:在声波时差曲线上,由于首波衰减严重,无法触发接收换能器,接收换能器被续至波所触发,造成”忽大忽小”的幅度急剧变化的现象。 3.水泥胶结指数:目的井段声幅衰减率/完全胶结井段声幅衰减率。 4.滑行波:当泥浆的声速小于地层的声速(V1

地球物理测井习题

、半幅点:测井曲线幅度的一半所确定的曲线上的点叫~。 2、半衰期:从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初始量开始,到一半原子已发生衰变所经历的时间。 3、半衰期:原子核衰变的个数是最初原子核一半时, 所用的时间称半衰 成对电极:在电极系中A 与B (或M N )叫~。 、单发 — 双收声速测井仪:声系是由一个发射换能器两个接收换能器组成的声速测井仪。 2、单发 — 单收声波测井仪:声系由一个射换能器一个接收能器构成的声速测井仪。 3、顶部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间的距离小于单电极与其相邻的成对电极间的距离,且成对电极位于单极的上方,这种电极系叫~。 4、底部梯度电极系:成对电极在不成对电极的下方的梯度电极系。 5、动平衡:在离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过程中正负离子富集形成自然电场。随自然电场的增大,正负离子的扩散速度降低,当自然电场的电动势增加到使正负离子的扩散速度相同时,电荷的富集停止,但离子的扩散作用还在进行此时称为动平衡。 6、地层因素:含水岩石的电阻率与所含地层水电阻率的比值总是一个常数,它只与岩样的孔隙度,胶结情况和孔隙形状有关,而与饱和含在岩样孔隙中的地层水电阻率无关。这个比值定义为~。 7、电极系:在井内由三个电极构成的测量电阻率的装置。 8、电极系:A 、B 、M 、N 四个电极中三个形成一个相对位置不变的体系 9、电流密度:单位面积通过电流强度。 10、电阻增大系数:地层电阻率R t 与水层(100%含水)电阻率R 0之比, 11、 电位电极系:成对电极间的距离大于单一电极最近的一个成对电极 、非弹性散射:高能快中子作用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变为复核后释放伽马射线又恢复原态,中子本身大量降低的能量的散射过程叫~。 2、放射性涨落:在放射性源强度和测量条件下不变的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对放射性射线的强度进行反复测量,每次记录的数值不相同,总是在某一数值附近上下波动。这种现象叫做放射性涨落。 3、放射性涨落:用相同的仪器,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 对同一放射性体进行多次测量,其测量结果不相同都围绕某一个值上下涨落的这种现象 、过滤电位: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压力大的五方的液体中的离子随液体一起向压力低的一方进行迁移,由于形成负电荷的分别富集,这种作用形成的电位称为~。 2、光电效应:r 射线穿过物质与原子中的电子相碰撞,并将其能量交给电子,使电子脱离原子而运动,r 光子本身则整个被吸收,被释放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这种效应称光电效 、含油饱和度:地层孔隙中石油所占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叫~。 2、宏观俘获截面:1立方厘米物质中所有原子核的微观俘获截面之和 3、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地释放出一种带电粒子(α或β),蜕变成另外某种原子核,同时放射出r 射线的过程叫~。 4、滑行波:当泥浆的声速小于地层的声速(V 1

地球物理勘探考点汇总

地球物理勘探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动校正:校正因炮检距不等而存在的正常时差的影响。 2.时距曲线:若测线是沿一条线进行的,则测线上各观测点坐标与波至时间的关系图称为时距曲线。 3.多次覆盖:指采用一定的观测系统获得对地下每个反射点多次重复观测的采集地震波讯号的方法。 4.电阻率剖面法:当保持供电电极距AB不动时,电极系探测深度一定,移动电极系时就可以反应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情况,这种方法称之为电阻率剖面法。 5.电法勘探:是以岩石、矿石的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介电性和导磁性的差异为物质基础,使用专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地壳周围物理场的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的一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6.转换波:与入射波波形不同的反射波和透射波。 7.高密度电法:是集电测深和剖面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方法。 8.槽波地震勘探:是在井下煤层开采工作面内进行的,地震测线接受点和激发点沿煤巷布设,直接探测煤层内地质构造或其他地质异常体的勘探方法。 9.温纳四极装置:一种三电位电极装置,一次组合,可以获得三种电极排列的测量参数。 10.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11.地电断面:根据地下地质体电阻率的差异而划分界限的断面。 12.视电阻率:在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地质体电阻率综合反映。 13.正常时差:各观测点有不同的炮检距,因而有不同的旅行时,他们相对于自激自收时的差称为正常时差。 14.静校正:设法消除地表因素影响的校正过程。 15.观测系统:测线上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关系。 16.同类波:与入射波波形相同的反射波和透射波。 17.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18.电测深:电测深法是根据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的差异,在地面上不断改变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位置,观测和研究所供直流电场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了解测点电阻率沿深度的变化,达到测深、找矿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目的。 19.瞬变电磁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电极向地下发送脉冲式一次电磁场,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由该脉冲电磁场感应的地下涡流产生的二次电磁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从而来解决有关地质问题的时间域电磁法。 20.水平叠加:又称为共反射点叠加或共中心点叠加,就是把不同激发点、不同接收点上接收到的来自于同一反射点的地震记录进行叠加。 二、填空题 1.地震勘探的三个主要步骤是采集、处理、解释 2.地震勘探的横波有SV波、SH波 3.联合剖面法曲线中的正交点和反交点分别反映低阻和高阻特征 4.常用电阻率法测量方法有:电阻率测深法、电阻率剖面法、高密度电阻率法 5.观测系统图示方法有视距平面法、普通平面法、综合平面法 6.从实用性出发,地震波可分为有效波和干扰波

艺术设计概论考题解析

《艺术设计概论》期终考试A卷试题 时量:120分钟共100分 一、选择(28分,每空一分) 1.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 ) ,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a) 设计文化学 b) 人机工程学 c) 设计美学 d) 设计史学 2.( )是近现代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设计运动。 a) 波谱运动 b) 新艺术运动 c) 绿色设计运动 d) 装饰艺术运动 3.按照( )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semiotics,semiology) 或语义学(semasiology) ,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sema( 符号) 。” a) 毕加索 b) 贡布里希 c) 索特萨斯 d) 莫里斯 4.( )理论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 a) 解构主义 b) 抽象主义 c) 立体主义 d) 符号学 5.( )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a) 格罗佩斯 b) 贡布里希 c) 米斯 d) 莫里斯 6.设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的研究对象。 a) 艺术设计 b) 设计方法 c) 设计批评 d) 设计史 7.设计disegno概念产生于( )文艺复兴时期。 a) 中国 b) 法国

d) 意大利 8.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 a) 借用 b) 理论 c) 社会性 d) 参照和创造 9.国际经济界的分析认为:“( )经济=设计力”。 a) 日本 b) 法国 c) 德国 d) 意大利 10.设计的特征有? a) 文化性 b) 社会性 c) 国家性 d) 民俗性 11.人面鱼身纹是( )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a) 仰韵文化彩陶 b) 庙低沟彩陶 c) 马家窑彩陶 d) 半山彩陶 12.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 a) 《考工记》 b) 《园治》 c) 《天工开物》 d) 《营造法式》 13.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 )设计著名的“水晶宫”。 a) 麦金托仕 b) 博克斯登 c) 戈地 d) 毕亚莱至 14.1919年,( )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和设计理论,使该校成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 a) 彼特贝伦斯 b) 罗维 c) 格罗佩斯 d) 赫尔佐格?德梅隆 15.展示设计属于( )的设计。 a) 二维 b) 三维

地球物理测井试题库

地球物理测井试题库

A .R xo《R t C .R i =R t 13. 一般好的油气层具有典型的 A ?高侵剖面 C. 伽玛异常 14. 与岩石电阻率的大小有关的是 A .岩石长度 C. 岩石性质 15. 在高阻层顶界面出现极大值,底界面出现极小值 A .顶部梯度电极系 C. 电位电极系 16. 下面几种岩石电阻率最低的是 A.方解石 C .沉积岩 17. 电极距增大,探测深度将. A .减小 C. 不变 18. 与地层电阻率无关的是 A .温度 C. 矿化度 19. 利用阿尔奇公式可以求 A .孔隙度 C. 矿化度 20. N0.5M1.5A 是什么电极系 A .电位 B .R xo》R t D.R i 》R t 【】 B. 低侵剖面 D. 自然电位异常 【】 B. 岩石表面积 D. 岩层厚度 ,这种电极系是【】 B. 底部梯度电极系 D. 理想梯度电极系 【】 B .火成岩 D.石英 【】 B. 增大 D. 没有关系 【】 B. 地层水中矿化物种类 D. 地层厚度 【】 B. 泥质含量 D. 围岩电阻率 【】 B. 底部梯度 、选择题(60) 1. 离子的扩散达到动平衡后 A ?正离子停止扩散 C ?正负离子均停止扩散 2. 静自然电位的符号是 A ? SSP C. SP 3. 扩散吸附电位的符号是 A .E da 【】 B. 负离子停止扩散 D. 正负离子仍继续扩散 【】 B. U sp D.E d 【】B. E f C. SSP D.E d 4. 岩性、厚度、围岩等因素相同的渗透层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值油层与水层相比【 A .油层大于水层 B. 油层小于水层 C. 油层等于水层 5. 当地层自然电位异常值减小时,可能是地层的 A .泥质含量增加 C. 含有放射性物质 D. 不确定 B. 泥质含量减少D.密度增大 6. 井径减小,其它条件不变时,自然电位幅度值(增大)。 A .增大 B. 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7. 侵入带的存在,使自然电位异常值 A .升高 B. 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8. 当泥浆滤液矿化度与地层水矿化度大致相等时,自然电位偏转幅度 A .很大 B. 很小 C.急剧增大 D.不确定 9. 正装梯度电极系测出的视电阻率曲线在高阻层出现极大值的位置是 A .高阻层顶界面 C. 高阻层中点 10. 原状地层电阻率符号为 A .R xo C. R t 11. 油层电阻率与水层电阻率相比 A .二者相等 C .油层大 12.高侵剖面R xo与R t的关系是B. 高阻层底界面 D.不确定 B. R i D.R o B. 水层大 D.不确定 [ 【 [ [ 【 [ 【 【 】 】 】 】 】 】 】 】 】

地震勘探重点总结

绪 论 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地质法—岩石露头 物探法—面积覆盖、连续测量、间接 钻井法—一点、直接勘探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重力法—岩石密度差异 磁法—岩石磁性差异 电法—岩石电性差异 地震勘探—岩石弹性差异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作业范围大、布局灵活、成本低等特点,是最有效的物探方法。 (3)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 透射波路径 反射波路径 滑行波路径 (4)地震勘探的几种方法 折射波法 反 射波法—主要的地震勘探方法 (基本原理: 回声测距原理)h=1/2vt 透射波法 地震勘探的三大环节 野外采集 室内处理 资料解释 (1) 野外采集 按照预先设计的观测系统,炮点激发、检波器接收、仪器记录,得到原始地震资料(按时分道)。数据通常记成SEGB 或SEGD 格式,班报有电子格式的和手写格式的。这一部分工作由物探地震小队完成 (2)室内处理 将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转化为可用于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 包括:预处理、常规处理和特殊处理三块内容。 这部分工作由资料处理中心完成 (3)资料解释 结合地质、测井、录井、油藏工程等,进行综合解释。多由物探研究院、物探公司、地质研究院、采油厂地质所等完成。 井间地震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地下成像资料,能分辨2-5米薄层和小断层,为描述井间精细构造、薄层砂体分布,确定储层连通性、剩余油分布等复杂地质问题,指导调整井的布署和采收率的提高,提供非常可靠的技术手段 地震勘探期望解决的问题 ? 1、 h=1/2vt ,时间t 不仅包含有地下界面的深度信息,而且还有炮检距(x )的信息。如何消除?-----动校 正 ? 2、地表的起伏变化、表层低速带厚度变化等如何消除?------静校正。 ? 3、地下地层的成层性导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如何认识和利用速度及其差异。 ? 4、野外采集地震资料时如何消除干扰? ? 5、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能量问题。 ? 6、地下界面的复杂性问题----偏移归位 ? 7、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的对应关系问题 ? 8、地震资料的地层、岩性解释及油气检测 ? 9、精细的构造解释、油藏描述、储层预测 ? 10、开发地震解释(四维地震、油藏监测) 总论 1波的种类 时距曲线 地震波的种类:体波(纵波,横波),面波(瑞利面波和勒夫波)1、纵波(P 波):质点位移与传播方向一致,速度快;在固、液、气中传播。2、横波(S 波):质点位移与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慢;只在固体中传播。 地震波的特征 (1)时间域(空间域): 周期:质点振动一次需要的时间。 频率:质点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振幅:质点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 波峰:最大的正位移。 波谷: 波长: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是波在一个周期里传播的距离。 波数:波长的倒数。 (2)频率域: 波形特征可以转换成频谱特征——完全等价——傅氏变换———将时间域上的波形变换为频率域的振幅谱和相位谱(通称为频谱) 激发地震波——某时刻刚刚振动的点组成的曲面——波前面(波前) 停止振动的的点组成的曲面叫波尾 射线——地震波从一点到另一点的传播路径。 射线与波前垂直 费马定理 波传播——费时最少——最佳路径——垂直于波前面 视速度: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 折射波的形成 这个角度叫做临界角。 折射波盲区 大地滤波作用大地不是完全弹性介质,在弹性波传播过程中,高频成分容易被吸收。从而对震源激发的地震子波起到改造作用,由粘弹性理论证明:吸收系数与频率成正比还与地层的物质成分、结构的不均匀性有关。一般疏松地层比致密地层对弹性波的吸收更大。 波阻抗是速度与密度的乘积 岩石的弹性性质决定了弹性波的传播规律。弹性~塑性 物质的弹性性质可用几个弹性模量或常量来描述。它们可以定量地描述不同类型的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影响速度的因素: 孔隙度、岩石的埋藏深度、变质、脱水、相变等等。 21v v >090c i i = 时,透射角等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