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俗与浪漫——七夕节的继承与发展

世俗与浪漫——七夕节的继承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6780318.html,

世俗与浪漫——七夕节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汪玉川范忆涵李婉君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7期

摘要:七夕节在过去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但现在过七夕节却不那么普遍了。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是,人们认为七夕节的那些活动已经过时了。为了让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体现人们对世俗幸福追求、对理想爱情向往的七夕节在现代社会中能继续焕发光彩,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七夕节的活动。

关键词:七夕节;赛巧;祈愿;爱情诗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277-02

七夕节在过去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不仅很普遍,而且活动丰富,至今一些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如越南、韩国、台湾依然在过七夕节。但在中国大陆,过七夕节反而不那么普遍了。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个是,人们认为七夕节的那些活动已经过时了。为了让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体现人们对世俗幸福追求、对理想爱情向往的七夕节在现代社会中能继续焕发光彩,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使之能与时俱进。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随着节日内容的越来越丰富,如神话牛郎织女这一神话故事的嵌入使得七夕节在人们生活中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七夕节无论在宫廷还是在民间影响都很大。其主要活动有以下几种:

穿针乞巧。上文所提东晋葛洪所撰《西京杂记》中有关七夕的记载即是。据传说: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在民间,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遥望银河,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

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

晒衣晒书。七月七正值夏秋之交,阳光充足且干燥,夏天的衣服应该晒晒以收藏,冬天的衣服应该拿出晒晒以备换装,有文化的家庭不仅要晒衣,也会拿出书来晒。

此外,还有拜织女、喜蛛应巧、拜魁星、吃巧果、扎巧姑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