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7章作业解答(除解答部分)

1—7章作业解答(除解答部分)

1—7章作业解答(除解答部分)
1—7章作业解答(除解答部分)

《数据库原理》1—7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1章数据库技术基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DBMS:

DBS:

DB:

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

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的集合称之为层次模型:

⑴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根结点)

⑵根以外的其余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

网状模型:

满足下面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的集合:

⑴有一个以上的结点没有双亲;

⑵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⑶两个结点之间可以有多重关系;

⑷一个结点有到自身的关系。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可以看作用一张二维表格来描述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每一列称为属性或字段;每一行称为元组或记录。用关系模式来描述。关系模型既能反映属性间一对一的联系,又能反映属性间一对多的联系,还能反映属性间多对多的联系。

物理数据独立性:

逻辑数据独立性: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DD)是数据库系统中各种描述信息和控制信息的集合,它是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有力工具。数据字典的基本内容包括:

数据项描述实体的一个属性,每个数据项都有自己专有的名称。

记录若干数据项的集合,它是对一个实体的完整性的描述。

文件记录值的集合。

外模式用户视图的定义。

模式描述数据库所含实体、实体之间的联系和信息流。

内模式数据库存储结构的描述、实体之间的和存放方法、物理映象等。

外模式/模式映象描述外模式和模式之间信息的对应关系。

模式/内模式映象描述模式和内模式之间信息的对应关系。

用户管理信息如用户应用程序、用户口令和工作区信息的对应关系。

数据库控制信息主要有安全性要求、完整性约束、多个用户使用数据库时的并行管理、数据库副本管理、工作日志文件的维护等。

对数据库的操作都要通过访问DD才能实现。通常DD中还存放数据库运行时的统计信息,例如,记录个数、访问次数等。

DD分两类:一类是只能被用户和DBA访问,而DBMS软件不能访问,这类DD称为“被动的DD”,另一类是既能被用户和DBA访问,也能被DBMS软件访问,这类DD称为“主动的DD”。

管理DD的实用程序称为DD系统。访问DD中的数据是由DD系统实现的。现有的大型系统中,把DD系统单独抽出来成为一个软件工具,使之成为一个比DBMS更高级的用户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接口。

DDL:

数据描述语言对应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分别有三种不同的DDL:外模式DDL、模式DDL和内模式DDL。

外模式DDL:是专门定义外视图的,外视图是用户观点的数据库描述(与用户有关的数据元素名字、特征及相互关系),它是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

模式DDL:是用来描述概念视图的专用语言。概念视图是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它包括数据库中所有元素的名字、特征及相互关系的描述,并包括数据的安全保密性和完整以及存储安排、存取路径等信息。

内模式DDL:是用来定义内视图的数据描述语言。内视图是从物理层中分离出来的,但不是物理视图。虽然它有存储记录和块的,但它不受任何存储设备和设备规格(如柱面大小、磁道容量等)的限制。它包括对存储记录类型、索引方法等方面的描述。

用三种DDL描述不同的模式,有利于实现数据的独立性。

DML:

数据操纵语言是用户与DBMS之间的接口,它是DBMS提供给用户的对数据库进行检索的存储的工具。包括数据查询、插入、删除等各种操作命令。DML由一组命令语句组成,这些语句可分为4类。

(1)存储语句

用户使用存储语句向数据库中存放数据。系统给出新增数据库记录的数据库码,并分配

相应的存储空间。

(2)控制语句

用户通过这类语句向DBMS发出使用数据库的命令,使数据库置于可用状态。操作结束后,必须使用关闭数据库的命令,以便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保护。

(3)检索语句

用户通过这类语句把需要检索的数据从数据库中选择出来传至内存,交给应用程序处理。

(4)更新语句

用户通过这组更新语句完成对数据库的插入、删除和修改数据的操作。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CDDCA、DACBD

三、填空题

1.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体系结构是指__外模式___、___模式____和___内模式_。

2.数据库经历了_人工管理阶段__、__文件管理阶段_和_数据库管理阶段_三个阶段。3.层次模型的上层和下层实体之间表现为___一多_____联系。

4.当用E-R图表示数据库概念模型时,此E-R图能常按_局部E-R图__和_总体E—R图_两个步骤进行设计。

5.两个实体型联系分为_一对一_、_一对多_、_多对多_ 。

6.模式/内模式映象为数据库提供了_物理数据独立性_数据独立性。

7.在层次、网状模型中,数据之间联系用_基本层次_实现。

8.结构数据模型是由层次、网状和关系三部分组成的。

9.按照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分为概念结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10.提供数据库定义、数据装入、数据操纵、数据控制和DB维护功能的软件称为_DBMS___。

四、简答题

1.DB的三级模式体系结构描述了什么问题?试详细解释。

答:

2.试述模式在数据库中的重要地位。

答:数据模式是对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联系和约束的描述。某数据模式下的一组具体的数

据值称为数据模式的一个实例。因此,数据模式是稳定的,而实例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去做,用户只要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这样就减轻了用户使用系统的负担。主要是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独立性的好处在于,当数据的物理存储设备更新了,物理表示及存取方法改变了,但数据的逻辑模式可以不改变。数据的逻辑模式改变了,但用户的模式可以不改变,因此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变,这将使程序维护容易,。另外,对同一逻辑模式,可以建立不同的用户模式,从而提高数据共享性,使数据库系统有较好的可扩充性,给数据库管理员(DBA)维护、改变数据库的存储提供了方便。方便了用户使用数据库。在使用时只需去关心用户数据库的具体内容,不要考虑它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有利于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有利于数据安全和保密。

3.数据独立性与数据联系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答:联系是指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型)内部的联系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数据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物理存储设备更新了,物理表示及存取方法改变了,但数据的逻辑模式可以不改变。数据的逻辑模式改变了,但用户的模式可以不改变,因此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变,这将使程序维护容易,。另外,对同一逻辑模式,可以建立不同的用户模式,从而提高数据共享性,使数据库系统有较好的可扩充性,给数据库管理员(DBA)维护、改变数据库的存储提供了方便。

4.试述DBMS的主要功能。

答:

5.DBS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

6.DBA的职责是什么?

答:

五、综合应用题

1.奥林匹克运动会有来自世界各国运动员组成的体育代表团参赛各类竞赛项目。

一个代表团由多名运动员组成;一个运动员可以参加不同项目的比赛,而一个竞赛项目允许多名运动员参赛。为了管理赛事,将代表团、运动员、竞赛项目作为实体,其中:代表团包含:国家、团长、人数等属性;

运动员包含: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等属性;

竞赛项目包含:项目号、项目名、比赛时间、比赛场地等属性。

试为赛事涉及的各代表团、运动员、竞赛项目、比赛情况设计E-R模型。

2.某企业集团有若干工厂,每个工厂生产多种产品,且每一种产品可以在多个工厂生产,每个工厂按照固定的计划数量生产产品;每个工厂聘用多名职工,且每名职工只能在一个工厂工作,工厂聘用职工有聘期和工资。工厂的属性有工厂编号、厂名、地址,产品的属性有产品编号、产品名、规格,职工的属性有职工号、姓名。

根据上述语义画出E-R图,在E-R图中需注明实体的属性、联系的类型等。

第2章关系数据库

一、名词解释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数据结构(二维表格即关系);数据操作(其理论依据是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完整性)。

1.数据结构

在关系模型中,实体、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表示;其逻辑结构就是二维表格。

2.数据操作

数据操作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其理论依据是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

数据库主要有检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和修改)两大类操作。在关系模型中必须定义这些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符号、操作规则(如优先级)以及实现操作的语言。

(1)常用的关系操作

包括:选择(Select)、投影(Project)、连接(Join)、

除(Divide)、并(Union)交(Intersection)、

差(Difference)、插入(Insert)、删除(Delete)、

修改(Update)等操作。

特点:集合操作方式(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

操作方式:采用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方式。关系代数是用关系运算来表达查询要求的方式;关系演算是用谓词来表达查询要求的方式。在关系演算中又分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

(2)关系数据语言

1)抽象的查询语言

关系代数、关系演算是抽象的查询语言,它们与具体的DBMS中实现的实际语言并不完全一样,但它们能用作评估实际系统中查询语言能力的标准和基础。

2)SQL语言

SQL语言是介于关系代数、关系演算之间的一种语言,它是把查询、定义、控制合为一体的关系数据语言。

3.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规则

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规则,是对数据的约束。在关系模型中提供了三类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主键: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侯选键称为主键。

外键:若有一个关系R中包含有另一个关系S的主键K所对应的

属性组F ,且F不是R的主键,则称F为R的外键。

候选键:能唯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组合。

实体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

关系系统:

当一个系统满足以下两条要求时,它就是一个关系系统:

(1)支持关系数据结构。在用户眼里,数据库是由表,并且只有表构成的。

(2)不仅应有关系代数中选择、投影和(自然)连接运算,并且不能要求用户定义任何物理存取路径。

上述两点构成了关系系统的最基本要求。

二、单项选择题

BBABB、ACDBD

三、填空题

1.“关系”这个术语来自数学中的_集合_概念,因此,关系中任意两个元组不能__重复__。2.关系代数运算都是_关系_级的运算,即它们的每个运算分量是一个_关系_,运算的结果也是_关系_。

3.关系数据库中,实现表与表之间的联系是通过__外码__。

4.两个没有公共属性的关系作自然连接时等价于它们作_集合并_。

5.关系数据库中,实现主码标识元组的作用是通过_实体完整性实现的_。

6.在关系数据库中,实现“表中任意两行不能相同”的约束是_实体完整性_。

7.传统的集合“并、交、差”运算施加于两个关系时,这两个关系的_度(列数)_必须相等,_对应列_必须取自同一个域。

8.在关系代数中,对一个关系做投影操作后,新关系的元组个数_等于或小于_原来关系的元组个数。

9.设关系 R 和关系 S 的元数分别是 3 和 4 ,关系 T 是 R 与 S 的笛卡尔积,即:T=R×S 则关系 T 的元数是 7 。

10.关系代数中,连接运算是__笛卡尔积、选择和投影_操作的组合。

四、程序设计题

1.解:

2.现有关系数据库如下:

S(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奖学金)

C(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SC(学号,课程号,分数)

用关系代数表达式实现下列各题。

(1)检索“英语”专业学生所学课程的学号、姓名、课程名和分数。

解:∏SC.学号,姓名,课程名,分数(S∞SC∞C)

(2)检索“数据库技术”课程成绩高于90分的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专业和

分数。

解:∏学号,姓名,专业(S)∞σ分数>90(SC)

(3)检索选修课程号为C2和C5的学生学号。

解:∏学号(σ学号=”C2”∧ 学号=”C5”(SC))

(4)检索不选修“C1”课程的学生学号,姓名和专业。

解:∏学号,姓名,专业(S)-∏学号,姓名,专业(σ学号=”C1” (S ∞SC))

(5)检索没有任何一门课程成绩不及格的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和专业。

解:∏学号,姓名,专业(S)∞∏学号(SC-σ分数<60(SC))

3.对于上题的关系S 、C 、SC ,试用元组演算表达式表示下列各题。

(1)检索选修课程号为K2的学生学号和分数。

(2)检索“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3)检索选修课程号为K2和K5的学生学号。

(4)检索不选修“C1”课程的学生姓名和专业。

(5)检索选修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

4.有关系R 、S 和W ,写出下列域演算表达式的结果。

(1) R1= { xyz| R(xyz) ∧(z>6∨y=a) }

(2) R2={ xyz| R(xyz)∨S(xyz)∧x=6∧z ≠7 }

(2) R3={vyx|(?z)( ?u)( R(xyz)∧w(uvt)∧

z>u)}

5.设 R 和 S 都是二元关系,把元组表达式

{ t| R(t)∧(?u)(s(u)∧u[1]=t[2]) }转换成等价的:

(1) 汉语查询句子;

(2) 关系代数表达式;

(3) 域表达式。

第3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一、基本概念题

1.SQL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1)语言功能的一体化

(2)模式结构的一体化

(3)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4)自含式语言(交互式语言),又是嵌入式语言两种使用方式、同一语法结构

(5)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6)高度非过程化

2.试指出SQL语言中基本表和视图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一个视图虽然也是一个关系,但是它与基本表有着本质的区别。任何一个视图都是从已有的若干关系导出的关系,它只是逻辑上的定义,实际并不存在。在导出时,给出一个视图的定义,此定义存放在数据字典中,但没有真正执行此定义。当使用某一视图查询时,将实时从数据字典中调出此视图的定义;根据此定义以及现场查询条件,从规定的若干关系中取出数据,组织成查询结果。因此,视图是虚表。

3.哪些视图是可以更新的?哪些视图是不可以更新的?请各举一例说明。

4.嵌入式SQL语言需解决的几个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答:使用嵌入式SQL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⑴ 预编译器不能识别和接受 SQL语句,因此,嵌入式程序中,应有区分 SQL语句与

宿主语言语句的标记。如:在C语言中使用EXEC SQL标记。

⑵ DBMS和宿主语言程序(程序工作单元)如何进行信息传递。解决方法:主变量及其指示变量、SQL通信区。

⑶ 一条SQL语句原则上可产生或处理一组记录(集合),而宿主语言一次只能处理一

个记录,必须协调这两种处理方式。解决方法:游标。

5.什么是游标?使用游标有哪几个步骤?

答:游标是系统为用户的查询结果开辟带指针的数据缓冲区,存放SQL的查询结果,每个游标有一个单独的名字。

游标的操作的主要步骤:

(1)用DECLARE语句声明游标,并定义游标类型和属性;

(2)调用OPEN语句打开和填充游标;

(3)执行FETCH函数(或语句)读取游标中的单行数据;

(4)如果需要,修改游标基表中的当前行数据;

(5)执行CLOSE语句关闭游标;

(6)执行DEALLOCA TE语句删除游标,并释放它所占用的所有资源。

6.嵌入式SQL语言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游标?什么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游标?

答:不需要使用游标的语句有:

.说明性语句;

.数据定义语句;

. 数据控制语句;

.INSERT语句

.查询结果为单记录的SELECT语句

.对满足条件的当前记录(或记录集),一次性进行修改或删除的UPDATE和 DELETE 语句(有些书上把 UPDATE或 DELETE语句这种使用形式称为非CURRENT形式)。

需要使用游标的SQL语句有:

.查询结果为多条记录的SELECT语句;

.对满足条件的结果集中记录分别进行修改或删除的UPDATE、DELETE语句。也称为CURRENT形式的UPDATE、DELETE语句

7.什么是Transact-SQL?它在哪些方面增加了标准SQL的功能?

答:Transact-SQL 的缩写为T-SQL,T-SQL是Microsoft 公司的SQL Server的数据库语言,它是对标准SQL语言的扩充。T-SQL以存储过程、函数、数据类型、逻辑运算符及流程控制语句等增加了SQL语言的功能。

8.什么是触发器?触发器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答:所谓触发器就是一类由事件驱动的特殊过程(特殊类型的存储过程),当一个触发器建立后,它作为一个数据库对象被存储。当某个触发事件发生时,触发器被触发,执行一系列操作。触发器一旦由某个用户建立,任何用户对该触发器指定的数据进行增、删或改操作时,DBMS系统将自动激活相应的触发器,定义在触发器中的功能将被DBMS 执行,在核心层进行集中的完整性控制。

触发器的主要优点

⑴触发器能够实施比外键约束,检查约束和规则对象等更为复杂的数据完整性检查。

⑵和约束相比,触发器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约束将系统错误信息返回给用户,而触

发器则可以打印错误信息,调用其他存储过程,或根据需要纠正错误。

⑶无论对表中的数据进行何种更新(增、删、改操作),相应的触发器都能被激活,对

数据实施完整性检查和处理。

⑷ 触发器能够级联更新数据库中的表内容。

9.在SQL SERVER中定义触发器时可使用系统提供的两张特殊的临时表inserted和deleted,这两个表的结构如何确定?作用是什么?

答:两张表与创建触发器的表有相同的结构。

作用是:

.用户可以使用该表检查某些修改操作的效果。

.但用户不能直接修改该表中的数据。

.用户可以使用该表的内容作为查询操作的判断条件,但要在FROM中写出使用的表名(inserted 或deleted)。

10. 什么是存储过程?存储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存储过程是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的预先定义与编译好的SQL语句集合,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库对象。

存储过程特点如下:

⑴存储过程作为一个程序逻辑处理单元,使多个应用程序可以共享应用程序的处理逻

辑单元,所有的客户机程序可以使用同一个存储过程进行各种操作,从而确保数据访问和操作的一致性,也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

⑵由于存储过程在第一次执行之后,就驻存在高速缓存存储器中,减少了执行SQL语

句时的句法分析和查询优化的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执行效率。

⑶存储过程提供了一种安全机制。如果用户被授予执行存储过程的权限,那么既使该

用户没有执行访问在该存储过程中所参考的表或者视图的权限,该用户也可以执行该存储过程。

⑷减少了网络的流量负载。由于存储过程是存放在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客户端)

只需向服务器发出一次请求调用一个存储过程,服务器上就可一次执行一批SQL命令,中间结果不用送回客户端,大大降低了网络流量和服务器的开销。

⑸因为存储过程提供该前端应用程序共享的处理逻辑,若要改变业务规则或策略,只

需改变存储过程和参数,不用修改应用程序。

二、单项选择题

ACAAD、BDADC

三、填空题

1. SQL语言提供数据库定义、__数据操作______、数据控制等功能。

2.SQL语言特点之一是高度_非过程化_,只要说明要“做什么”,而不必说明“怎么做”。3.在各类视图中,一般_行列子集_视图是可更新视图。

4.子查询中使用了_存在量词_的嵌套查询一般是相关子查询。

以下5、6、7题使用如下的关系表R、S和T:

R(BH,XM,XB,DWH)

S(DWH,DWM)

T(BH,XM,XB,DWH)

5. 实现∏XM,DWH(σXB=‘女’(R))的SQL语句是SELECT XM,DWH FROM R WHERE XB=’女’。

6. 实现R×S的SQL语句是 SELECT R.*,S.* FROM S,R 。

7. 实现∏BH,XM,XB,DWM(σXB=‘男’∧R.DWH=S.DWH(R×S))的SQL语句是

SELECT R.BH,R.XM,R.XB,S.DWM FROM R,S WHERE R.DWH=S.DWH and R.XB=’男’。

8. 在SQL语言中,把对表S,C进行查询,修改,插入,删除等全部权力授予所有用户的语句是 __GRANT ALL ON S,C TO PUBLIC__。

9. 触发器一旦由某个用户建立,任何用户对该触发器指定的数据进行增、删或改操作时,DBMS系统将__自动_执行定义在触发器中的功能。

10.存储过程是存放在_数据库_上的_一组SQL_的语句集合,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库对象。

四、编程题

已知有三个关系如下,请用SQL语言完成下面各项操作:

图书(总编号,分类号,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单价)

读者(借书证号,单位,姓名,性别,职称,地址,借阅册数)

借阅(借书证号,总编号, 借书日期)

1.创建借阅基本表,同时指定主码和外码。(注:借书证号为字符型,宽度为 3 ;总编号

为字符型,宽度为 6 ;借书日期为日期时间型)

解:CREATE TABLE 借阅(借书证号 CHAR(3),总编号 CHAR(6),借书日期 DATE,PRIMARY KEY (借书证号,总编号),FOREING KEY(借书证号) REFERENCES 读者(借书证号), ,FOREING KEY(总编号) REFERENCES 图书(总编号))

2.给读者表增加约束‘性别只能为男或女’。

解:ALTER TABLE 读者 ADD CONSTRAINT C1 CHECK(性别 IN(‘男’,’女’))

3. 为图书表按总编号降序创建唯一索引。

解:CREATE UNIQUE INDEX ZBHSY ON 图书(总编号)

4.查找‘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所有图书及单价,结果按单价降序排列。

解:SELECT * FROM 图书 WHERE 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ORDER BY 单价 DESC 5.查找单价在17元以上已借出的图书。

解:SELECT * FROM 图书,借阅 WHERE 图书.总编号=借阅.总编号 AND 单价>17

6.查找藏书中比‘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所有图书单价都高的图书总编号。

解:SELECT 总编号 FROM 图书 WHERE 单价> (SELECT MAX(单价) FROM 图书 WHERE 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7.统计藏书中各个出版单位的册数和价值总和,显示册数在5本以上的出版单位、册数和价值总和。

解:SELECT COUNT(*),SUM(单价) FROM 图书 GROUP BY 出版单位 HAVING COUNT(*)>5

8 查找借阅了借书证号为‘006’的读者所借所有图书的读者借书证号、姓名和地址。解:SELECT DISTINCT 借书证号,姓名,地址 FROM 借阅 JYX,读者 WHERE借阅.借书证号=读者.借书证号 AND NOT EXISTS(SELECT * FORM 借阅 JYY WHERE JYY.借书证号=’006’ AND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借阅 JYZ WHERE JYZ.借书证号=JYX.借书证号 AND JYZ.总编号=JYY.总编号))

9.在借阅基本表中插入一条借书证号为‘008’,总编号为‘010206’, 借书日期为2000年12月16日的记录。

解:INSERT INTO 借阅(借书证号,总编号,借书日期)VALUES(‘008’,’010206’,’2000-12-6’)

10. 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图书单价增加5元。

解:UPDATE 图书 SET 单价=单价+5 WHERE 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删除所有作者为‘张三’的图书借阅记录。

DELETE FROM 借阅 WHERE ‘张三’=(SELECT 作者 FROM 图书 WHERE 借阅. 总编号=图书. 总编号)

12. 创建‘计算机系’借阅‘清华大学出版社’图书的读者视图。

解:CREATE VIEW DZST AS SELECT * FROM 图书,读者,借阅 WHERE 借阅. 借书证号=读者.借书证号 AND 借阅. 总编号=图书. 总编号 AND 单位=’计算机系’AND 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13. 授予张军对借阅表有SELECT的权力,对其中借书日期有更新的权力。

解:GRANT SELECT,UPDATE(借书日期) ON TABLE 借阅 TO 张军

14. 创建删除触发器,在借阅表中删除借阅记录时,将读者表的对应的借阅册数减1。解:CREATE TRIGGER TRG1 DELETE ON 借阅 FOR EACH ROW AS

15. 创建一个带参数的存储过程,完成对指定借书证号的读者在2000年1月1日以后的借阅情况查询。

解:(略)

第4章关系数据理论

一、基本概念题

1. 什么样的关系模式是一个不好的关系模式呢?其主要存在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

答:不好的关系模式有如下的一些问题:

(1)数据冗余

(2)更新异常

(3)插入异常

(4)删除异常

2. 简述Armstrong 公理系统。

答:设U为属性总体集合,F为U上的一组函数依赖,对于关系模式R(U,F),X、Y、

Z为属性U的子集,有下列推理规则:

A1:自反律:若Y?X?U,则X→Y为F所蕴函。

A2:增广律:若X→Y为F所蕴函,且Z是U的子集,即Z?U,则XZ→YZ为F所蕴函。

式中XZ和YZ是X∪Z 和 Y∪Z的简写。

A3:传递律:若X→Y、Y→Z为F所蕴函,则X→Z为F所蕴函。

3. 什么叫关系的规范化?各种范式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答:不好的关系模式导致关系操作异常,解决的办法是进行关系模式的合理分解,也就是进

行关系模式的规范化。关系的规范化的程度用范式来描述。范式提供了研究关系模式与其上

关系操作间关系的形式手段,也是衡量关系模式在其操作上好坏程度的依据。

各种范式之间的联系有:5NF?4NF?BCNF?3NF?2NF?1NF成立。

4. 关系模式的分解主要准则是什么?

答:关系模式经分解后,应与原来的关系模式等价。

在实际数据库设计中,关系模式的分解主要有两种准则:

1. 只满足无损连接性;

2. 既满足无损连接性,又满足函数依赖保持性。

5. 证明:若R∈BCNF,则R∈2NF。

我们证明若R∈BCNF,则R∈3NF。由于若R∈3NF,则R∈2NF已知。而不直接证明

(当然可以)证明:(反证法)

假设R∈BCNF,但R?3NF。

P

因为R?3NF,则必存在一个候选码X和非主属性Y使得 X→Y成立,

因此必存在X的一个真子集X’使得X’→Y成立。

由于X’是决定因素,但X’不包含码,所以R?BCNF。

这与假设矛盾,得证。

二、单项选择题

CABDA、ACBDB

三、填空题

1、设X→Y是关系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如果存在X的真子集X',使得X'→Y成立,则称

Y__部分函数依赖_X ,记__X→P Y__ 。

2、如果关系模式R中的所有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任何侯选关键字,则称该关系属于__3___

范式,记为__3NF___。

3、设X→Y是关系模式R1的一个函数依赖,并且Y是X的子集,则称X→Y是_平凡的函数依赖_;又

若在另

一关系模式R2中,如果存在非平凡函数依赖X→Y,Y→Z,而Y→X,则称Z__直接函数依赖X。

4、设有关系模式为R(A,B,C,D,E),其函数依赖集为:F={A→B,B→C,C→D,C→E},若把该关

系R分解为R1(A,B,C)和R2(C,D,E),则R1属于_2NF_范式,R2属于_BCNF_范式。

5、包含在_码_中的属性,叫做主属性。

6、将一个关系从2NF规范到3NF,目的是消除_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

7、设有关系模式R(A,B,C,D,E,F),其函数依赖集为:F={E→D,C→B,CE→F,B→A},则关系R的

候选码是__。

8、函数依赖AB→B是平凡_(平凡/非平凡)的函数依赖。

9、设有关系模式为R(A,B,C,D,E),其函数依赖集为:F={A→B,B→C,AB→D,AB→E},则属性集 AB关于F的闭包(AB)+为_____。

10、多值依赖具有传递性。即若X→→Y,Y→→Z,则X→→__Z 。

四、综合题

1. 设有一个商店的发票关系FP(发票号,商品名称,商品单价,商品数量),有关语义如

下:一张发票上可以有几种商品,一个商品只有一个单价。试指出该关系的关键字是什么?该关系属于第几范式?并请将该关系模式分解成几个满足BCNF范式的关系模式。1.设有关系模式ABC(供应商号,供应商名,供应商地址,产品号,产品名,产品型号,

产品单价,工程号,工程名,QTY,COST),其中属性QTY和COST为供应商供应每个工程每型产品的数量和金额,试将关系模式ABC无损分解成几个满足第三范式的关系模式。2.设有关系模式R(A,B,C,D,E),其函数依赖集F={A→B,E→C,C→A, CD→E},试

求A+和(CD)+。

3.设有关系模式R(A,B,C,D),其函数依赖集F={A→C,C→A,B→AC, D→AC},试求F

的最小函数依赖集Fm。

4.设有关系模式R(A,B,C,D,E),其函数依赖集F={A→BC,CD→E,B→D,E→A},ρ1、

ρ2是R的两个分解:

ρ1={ R1(A,B,C),R2(A,D,E) }

ρ2={ R3(A,B,C),R4(C,D,E) }

试判断ρ1和ρ1是否具有无损连接性。

5.现有某个应用,涉及到两个实体集: 实体集R(A#,A1,A2,A3),其中A#是码;另一个实

体集S(B#,B1,B2),其中B#是码;从实体集R到S存在多对一联系,联系属性是D。试完成下列任务:①设计对应的E-R图。②若设计关系模式RS(A#,A1,A2,A3, B#,B1,B2,D), 那么该关系模式的码是什么?属于第几范式?为什么?

7*. 设有关系模式R(A,B,C,D),其函数依赖集F={A→C,C→A,B→AC,D→AC, BD→A},

①找出R的所有关键字。②将R分解成3NF。③将R分解成BCNF。

需求分析阶段

逻辑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 数据库运行、维护阶段

物理设计阶段 数据库实施阶段 第5章 数据库设计

一、选择题

DADBA DDCBB

二、填空题

1.两个实体型联系分为_1:1__、_1:n__、_n :m_ 。

2.实体之间的联系可抽象为三类,它们是 分类、聚集和概括。

3.E-R 图中包括__实体__ 、__属性_和联系三种基本图素。

4.数据库的逻辑模型设计阶段,任务是将_E-R 模型____转换成关系模型。

5.假定一个E -R 图包含有A 实体和B 实体,并且从A 到B 存在着 M ∶N 的联系,则转换成关系模型后,包含有_3_个 关系模式。

6.假定一个E -R 图包含有A 实体和B实体,并且从A到B存在着 1∶N 的联系,则转换成关系模型后,包含有_2_个关系模式。

7.新奥尔良方法将数据库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它们是 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8.反映现实世界中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信息模型是 E-R 模型 。

9.__数据_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10

1

2.答:参考1题设计步骤图教材中说明

3.(略)

5.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目标是什么?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答:需求分析简单地说就是分析用户的要求。需求分析是设计数据库的起点,需求分析的结果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用户的实际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个阶段的设计,并影响到设计结果是否合理和实用。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充分了解原系统(手工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新系统必须充分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和改变,不能仅仅按当前应用需求来设计数据库。

调查的重点是“数据”和“处理”,通过调查、收集与分析,获得用户对数据库的如下要求:

1、信息要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

2、处理要求。指用户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处理方式是批处理还是联机处理。

3、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调查用户需求的具体内容是:

⑴调查组织机构情况。包括了解该组织的部门组成情况、责任等,为分析信息流程做准备。

⑵调查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包括了解各个部门输入和使用什么数据,如何加工处理这些数据,输出什么信息,输出到什么部几输出结果的格式是什么,这是调查的重点。

⑶在熟悉了业务活动的基础上,协助用户明确对新系统的各种要求,包括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完全性与完整性要求,这是调查的又一个重点。

⑷确定新系统的边界。对前面调查的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确定哪些功能由计算机完成或将来准备由计算机完成,哪些活动由人工完成。由计算机完成的功能就是新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在调查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和条件,使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常用的调查方法有:

⑴跟班作业。通过亲身参加业务工作来了解业务活动的情况。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但比较耗费时间。

⑵开调查会。通过与用户座谈来了解业务活动情况及用户需求时,参加考之间可以相互启发。

⑶请专人介绍。

⑷询问。对某些调查中的问题,可以找专人询问。

⑸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如果调查表设计得合理,这种方法是很有效,也易于为用户接受。

⑹查阅记录。查阅与原系统有关的数据记录。

做需求调查时,往往需要同时采用上述多种方法,都必须有用户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6. 什么是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试述其特点和设计策略。

答: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式的过程就是概念设计。

概念模型的主要特点是:

1、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

2、易于理解,从而可以用它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的设汁成功的关键。

3、易于更改,当应用环境和应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扩充。

4、易于向关系、网状、层次等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概念模型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它比数据模型更独立于机器、更抽象,从而更加稳定。

概念模型的设计通常分为两步:第1步是抽象数据并设计局部视图,第2步是集成局部视图,得到全局的概念结构;第3步是评审。

7. 什么是数据抽象?试举例说明。

答:概念结构是对现实世界的—种抽象。所谓抽象是对实际的人物进行人为处理,抽取人们所关心的共同特性,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把这些特性用各种概念精确地加以描述,这些概念组成了某种模型。(举例略)

8.试述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和设计步骤。

(略)

9. 什么是E—R图?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E-R图是一种直观地表示实体-联系模型的方法。基本图素(三种):实体、属性、联系。

10. 试述物理设计阶段的数据存储方式。

存取方法是快速存取数据库中数据的关键技术,物理设计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确定选择哪些存取方法。常用的存取方法有索引方法和聚簇(Cluster)方法。

11. 试述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略)

12.请设计一个图书馆数据库,此数据库中对每个借阅者保存读者记录,包括:读者号,姓名,地址,性别,年龄,单位。对每本书存有: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对每本被借出的书存有读者号、借出日期和应还日期。要求:给出E—R图,再将其转换为关系模式。

第6章事务管理和数据库安全

一、选择题:

DBCBB ADBAA

二、填空题

1、数据库保护问题包括:_数据库安全性_、完整性、故障恢复和并发控制等方面。

2、当数据库被破坏后,如果事先保存了__数据库日志______和数据库的副本,就有可

能恢复数据库。

3、关系中主码的取值必须唯一且非空,这条规则是__实体__完整性规则。

4、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理用一个词概括既__冗余______ 。

三、综述题

1、为什么引入事务的概念?事务的性质是什么?它的引入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如计算机硬件损坏,软件错误,机房所在地地震,有人恶意破坏等。在发生故障时,有可能会丢失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恢复子系统应该提供一定措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事务的原子性和持久性,数据不被损坏。

事务具有四个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续性(Durability)。这个四个特性也简称为ACID特性。

事务故障的恢复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对用户是透明的。系统的恢复步骤是:

(1)反向扫描文件日志(即从最后向前扫描日志文件),查找该事务的更新操作。(2)对该事务的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即将日志记录中“更新前的值”写入数据库。

即如果记录中是插入操作,则相当于做删除操作(因此时“更新前的值”为空);

若记录中是删除操作,则做插入操作;若是修改操作,则相当于用修改前的值代

替修改后的值。

(3)继续反向扫描日志文件,查找该事务的其他更新操作,并做同样处理。

如此处理直至读到此事务的开始标记,事务故障恢复就完成了。

2、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两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答:

3、有两个关系模式: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职务,工资,部门号)

部门(部门号,名称,经理,地址,电话号码)

请用GRANT和REVOKE语句,完成下列授权:

①用户WANG对两个表有SELECT和DELETE权力;

GRANT SELECT,DELETE ON职工,部门TO W ANG

②用户LIU对职工表有SELECT权力,对工资字段有UPDATE权力GRANT SELECT,UPDA TE(工资)ON职工TO LIU

③用户ZHOU对两个表具有所有权力,并具有给其它用户授权的权力GRANT ALL PRIVILIGES ON职工,部门TO ZHOU WITH GRANT OPTION 4、什么是数据库的恢复?

答:

5、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是什么?

答:

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1.设为三个事件,试用表示下列事件,并指出其中哪两个事件是互逆事件:CBA、、CBA、、 (1)仅有一个事件发生;(2)至少有两个事件发生; (3)三个事件都发生;(4)至多有两个事件发生; (5)三个事件都不发生;(6)恰好两个事件发生。 分析:依题意,即利用事件之间的运算关系,将所给事件通过事件表示出来。CBA、、 解:(1)仅有一个事件发生相当于事件CBACBACBA、、有一个发生,即可表示成CBACBACBA∪∪; 类似地其余事件可分别表为 (2)或ACBCAB∪∪ABCCBABCACAB∪∪∪;(3);(4)ABCABC或CBA∪∪;(5)CBA;(6)CBABCACAB∪∪或。ABCACBCAB?∪∪ 由上讨论知,(3)与(4)所表示的事件是互逆的。 2.如果表示一个沿着数轴随机运动的质点位置,试说明下列事件的包含、互不相容等关系:x {}20|≤=xxA {}3|>=xxB{}9|<=xxC {}5|?<=xxD {}9|≥=xxE 解:(1)包含关系:、ACD??BE?。 (2)互不相容关系:C与E(也互逆)、B与、DE与。 D 3.写出下列随机事件的样本空间: (1)将一枚硬币掷三次,观察出现H(正面)和T(反面)的情况; (2)连续掷三颗骰子,直到6点出现时停止, 记录掷骰子的次数; (3)连续掷三颗骰子,记录三颗骰子点数之和; (4)生产产品直到有10件正品时停止,记录生产产品的总数。 提示与答案:(1);{}TTTTTHTHTHTTTHHHTHHHTHHH,,,,,,,=Ω(2);{,2,1=Ω} (3);{}18,,4,3=Ω (4)。{},11,10=Ω 4.设对于事件有CBA、、=)(AP4/1)()(==CPBP, ,8/1)(=ACP 1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0)()(==BCPABP,求至少出现一个的概率。CBA、、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电力系统的干扰指什么?什么情况下的干扰最大? 答:电力系统的干扰指任何可以引起系统参数变化的事件。例如短路故障、电力元件的投入和退出等。其中短路造成的干扰最大。 2、为什么说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 答:由于实际电力系统的参数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所以电力系统总是处在暂态过程之中,如果系统参数在某组数值附近作微小的持续变化,则描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运行参量持续在某一平均值附近做微小的变化,我们就认为其运行参量保持平均值不变,即系统处于稳定工作状态。由此可见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实际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 3、为简化计算,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分析和机电暂态过程分析中都采用了那些基本假设? 答:电磁暂态分析过程中假设系统频率不变,即认为系统机电暂态过程还没有开始;机电暂态过程中假设发电机部的机电暂态过程已经结束。 4、简述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 答:电力系统的故障主要包括短路故障和断线故障。短路故障(又称横向故障)指相与相或相与地之间的不正常连接,短路故障又分为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短路接地,各种短路又有金属性短路和经过渡阻抗短路两种形式。三相短路又称为对称短路,其他三种短路称为不对称短路;在继电保护中又把三相短路、两相短路称为相间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短路接地称为接地短路。断线故障(又称纵向故障)指三相中一相断开(一相断线)或两相断开(两相断线)的运行状态。 5、简述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危害 答:短路的主要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短路电流大幅度增大引起的导体发热和电动力增大的危害; 2)短路时电压大幅度下降引起的危害; 3)不对称短路时出现的负序电流对旋转电机的影响和零序电流对通讯的干扰。 6、简述断线的特点及危害 答:断线的特点是不会出现大的电流和低电压,但由于三相不对称,将在系统中产生负序和零序电流,所以断线的主要危害是负序电流对旋转电机的影响和零序电流对通讯的干扰。 7、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中电压基准值、变压器变比通常如何选择?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答: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中电压基准值通常选择基本级的平均额定电压作为电压基准值,变压器的变比

各章作业参考答案解析

材料科学基础练习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原子排列 1. 作图表示立方晶系中的(123),(012),(421) 晶面和[102],[211],[346]晶向. 附图1-1 有关晶面及晶向 2. 分别计算面心立方结构与体心立方结构的{100},{110}和{111}晶面族的面间距, 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设两种结构的点阵常数均为a). 解由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结构中晶面间的几何关系, 可求得不同晶面族中的面间距如附表1-1所示. 附表1-1 立方晶系中的晶面间距 晶面{100} {110} {111} 面间距FCC 2 a2 4 a3 3 a BCC 2 a2 2 a3 3 a 显然, FCC中{111}晶面的面间距最大, 而BCC中{110}晶面的面间距最大. 注意:对于晶面间距的计算, 不能简单地使用公式, 应考虑组成复合点阵时, 晶面层数

会增加. 3. 分别计算fcc和bcc中的{100},{110}和{111}晶面族的原子面密度和<100>,<110>和<111>晶向族的原子线密度, 并指出两种结构的差别. (设两种结构的点阵常数均为a) 解原子的面密度是指单位晶面的原子数; 原子的线密度是指晶面上单位长度所包含的原子数. 据此可求得原子的面密度和线密度如附表1-2所示. 晶面/晶向{100} {110} {111} <100> <110> <111> 面/线密度 BCC 2 1 a2 2 a2 3 3a 1 a 2 2a 23 3a FCC 2 2 a2 2 a2 43 3a 1 a 2 a 3 3a 可见, 在BCC中,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为{110},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为<111>; 在FCC 中,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为{111}, 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为<110>. 4. 在(0110)晶面上绘出[2113]晶向. 解详见附图1-2. 附图1-2 六方晶系中的晶向 5. 在一个简单立方二维晶体中, 画出一个正刃型位错和一个负刃型位错. 试求: (1) 用柏氏回路求出正、负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 (2) 若将正、负刃型位错反向时, 说明其柏氏矢量是否也随之反向. (3) 具体写出该柏氏矢量的方向和大小. (4) 求出此两位错的柏氏矢量和. 解正负刃型位错示意图见附图1-3(a)和附图1-4(a).

第1章作业的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 作业参考答案 第1章概述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案: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将完整的报文(Message)分割为较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分组。分组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送的数据单元。发送分组,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后进行重组,这就是分组交换技术。 1.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案:因特网的基础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但这三个阶段在时间划分上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有部分重叠的,这是因为网络的演进是逐渐的而不是突然的。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级ISP结构的因特网。 1.14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进行计算的依据是: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1)发送时延为100s,传播时延为5ms。(2)发送时延为1μs,传播时延为5m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又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17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案:服务和协议的区别: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本层用户只能看到服务,而无法看到下层的协议。 服务与协议的关系:实体利用协议来实现它们的服务的定义;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只要不改变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实体可以任意地改变它们的协议。 1.19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案: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从高层到底层分别是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各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1)应用层:功能是确定进程之间的通信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即解决要做什么的问题。 (2)运输层:功能是使源端和目的端的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即解决对方在何处的问题。运输层只能存在于分组交换网外面的主机之中,运输层以上的各层就不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林则徐 D、魏源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A.日本B.俄国C.德国D.英国 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A.林则徐B.魏源C.洋务派D.义利团 4.“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 C.《四洲志》D.《瀛环志略》 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A.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B.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C. 八国联军战争爆发后 D.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8.外国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是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 B.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后 D. 中法战争《中法和约》签订后 9.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制度的腐败 B. 军事技术的落后 C. 西方列强的强大 D. 经济力量的薄弱 10.在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是() A.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B. 郑观应撰写的《盛世危言》 C. 冯桂芬撰写的《校颁庐抗议》 D.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 11.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12.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13.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 A、40至50年代 B、50至60年代 C、60至70年代 D、70至80年代 14.标志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开始相互勾结的事件是() A.签订《天津条约》 B.签订《北京条约》 C.北京政变 D.签订《辛丑条约》 15.导致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B.签订《马关条约》 C.三国干涉还辽 D.签订《辛丑条约》 16.近代中国一场不败而败的战争是()

财务报表分析 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D 5.B 6.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CDE 3.ABCDE 4.ABDE 5.ABCDE 三、判断题 1.答案:? 解析: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公司的财务报告,因此由财务报告本身缺陷所造成的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也就在所难免。 2.答案:? 解析:在比率计算中,一些数据的确定、时间上的对应与否等问题,也会影响比率所反映内容的可比性及准确度,这也就难免与公司的实际情况发生一定程度的脱节。 3.√ 4.√ 解析:财务报表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进一步说明。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对于报表而言,附注同样具有重要性。 5.答案:? 解析:确定报表的可信赖程度,是审计人员的工作,并非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工作。 四、名词解释 1.财务报表分析就是通过财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运用特定的方法分析、评价公司价值,为各利益相关方做出最佳经济决策服务

2.比较分析法是将指将相关经济指标与选定的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分析指标与标准之间的差异,明确差异方向、差异性质与差异大小,并进行差异分析与趋势分析的方法。 3.因素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影响财务指标的各项因素,并计算其对指标的影响程度,用以说明本期实际与计划或基期相比,财务指标发生变动或差异的主要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五、简述题 1.财务报表分析功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评估公司价值,保护投资者利益。 (2)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评估信用风险,保护债权人利益。 (3)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评价公司经营管理状况,改善公司管理。 (4)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发现公司舞弊及其他风险,强化公司外部监管。 2.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为:实事求是原则、系统性原则、因果关系与平衡关系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原则及动态分析原则。 3.由于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公司的财务报告,因此由财务报告本身缺陷所造成的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也就在所难免。这种局限性一般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财务报告是对公司以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信息反映,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价基础的(仅在个别项目上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就使得它所提供的信息缺乏一定的时效性,从而影响到财务报表分析对未来经济事项的预测结果。 (2)财务报告是基于公司具体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而编制的,不同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公司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进而也影响到财务报表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与可用性。

【高分子物理】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本习题参考答案大部分均来自于《高分子物理》(修订版),何曼君,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1.名词解释 ●旋光异构体:分子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能够形成互为镜像的两种异构体,表现出不同 的旋光性,称为旋光异构体。p12 ●顺序异构体:由结构单元间的联结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体称为顺序异构体,即头尾、 头头、无规表示的键接异构。p6 ●有规立构高分子:“等规高聚物”。分子链中旋光异构单元有规律性地排列的高分子。一 般指全同或间同高分子。p13 ●立构规整度:“等规度”。是指高聚物中含有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p13 ●链段:我们把由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算作一个独立的单元,称它为“链段”。P27 ●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称为柔顺性。P17 ●平衡态柔顺性:静态柔顺性又称平衡态柔顺性,是指大分子链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的柔 顺性。高分子链的平衡态柔顺性,通常用链段长度和均方末端距来表征。链段是指从分子链划分出来可以任意取向的最小运动单元。动态柔顺性是指高分子链在一定外界条件下,从一种平衡态构象转变到另一种平衡态构象的速度。 ●高斯链:高分子链段分布符合高斯分布函数的高分子链。P28 ●受阻旋转链: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对于分子骨架中环绕单键的旋转造成了阻碍,这种类型 的高分子链称为受阻旋转链。 ●自由旋转链:假定分子链中每一个键都可以在键角所允许的方向自由转动,不考虑空间 位阻对转动的影响,我们称这种链为自由旋转链。P21 ●自由联结链:假定分子是由足够多的不占有体积的化学键自由结合而成,内旋转时没有 键角限制和位垒障碍,其中每个键在任何方向取向的几率都相等,我们称这种链为自由联结链。P20 ●等效自由结合链:令链段与链段自由结合,并且无规取向,这种链称为“等效自由结合 链”。P27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构象数与规整度无关。 (2)错误共轭双键间的单键实际上具有双键的性质,不能旋转。 (3)错误与结晶条件有关(如淬火样品中可能没有结晶);正确,具有结晶能力。 (4)正确温度高,内旋转越容易,内旋转异构体数目越多。 (5)正确结晶是三维有序,取向是一维、二维有序,有序代表着构象数减少,显然结晶构象数最少。 (6)错误高分子处于无定形态时,其末端距相等。 (7)错误自由结合链统计单元是一个化学键。而高斯链的统计单元是一个链段。高斯链包括自由结合链,而自由结合链只是高斯链的一个特例。 (8)错误高分子链段无固定长度,无固定位置,是个统计概念。可以通过le=h2/lmax求得平均链段长度,但是h2仍需通过实验得到。 (9)正确对于极端刚性链,高斯统计理论不适用。 (10)错误依据分子链柔顺性的不同,几何计算得到的末端距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无扰状态分子链的末端距。 (11)正确键角变大,均方末端距变大;键长变大,均方末端距变大;键个数变多,均方末端距变大。 (12)错误长支化---分子链之间的物理缠结作用增加,分子链活动受阻,柔顺性下降。短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计算机基础知识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1946年诞生的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 A)UNIVAC-I B )EDVAC C )ENIAC D )IBM650 【答案】C) 【解析】1946年2月15日,人类历史上公认的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诞生,名称为ENIAC。 2.第一台计算机在研制过程中采用了哪位科学家的两点改进意见()。 A)莫克利 B )冯·诺依曼 C )摩尔 D )戈尔斯坦 【答案】B) 【解析】众所周知,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其两点改进意见:一是采用二进制运算;二是将指令和数据存储,由程序控制计算机自动运行。 3.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是()。 A)继电器 B )晶体管 C )电子管 D )集成电路 【答案】B) 1958~1964年)是晶体管时代。IBM7000 系列是影响最大的第二代计算【解析】第二代 ( 机的代表。 )。 4.硬盘属于 ( A)内部存储器 B )外部存储器 C)只读存储器 D )输出设备 【答案】B) 【解析】PC常用的外存是软磁盘(简称软盘)和硬磁盘(简称硬盘),此外光盘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 5.显示器的什么指标越高,显示的图像越清晰?()。 A)对比度 B )亮度 C )对比度和亮度 D )分辨率 【答案】D) 【解析】分辨率指显示器所能表示的像素个数,像素越密,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6.下列的英文缩写和中文名字的对照中,正确的一个是()。

A)URL——用户报表清单C)USB——不间断电源 B D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RAM——只读存储器 【答案】B) 【解析】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PS——不间断电源, ROM——只读存储器。 7.下列关于 ROM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ROM中的信息只能被CPU读取 B)ROM主要用来存放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和数据 C)不能随时对 ROM改写 D)ROM一旦断电信息就会丢失 【答案】D) 【解析】ROM为只读存储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而RAM是随机存储器,其所存内容一旦断电就会丢失。 8.下列正确的叙述是()。 A)十进制数可用10个数码,分别是1~10 B)—般在数字后面加一大写字母B表示十进制数 C)二进制数只有两个数码:1和2 D)在计算机内部都是用二进制编码形式表示的 【解析】基数是指某种数制中,每个数位上所能使用的数码个数。如十进制:可用0~9,基数为10。二进制:可用0或1,基数为2。一般在数字后面用大写B表示二进制数,用H表示十六进制,用K或不加字母表示十进制。 9.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 A)程序、数据和相应的文档 B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C)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 D )编译系统和办公软件 【答案】B) 【解析】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0.按操作系统的分类,A)批处理操作系统C) 分时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是 ( B D )。 )实时操作系统 )单用户操作系统 【答案】C) 【解析】按操作系统的分类,UNIX操作系统是分时操作系统。

第1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 1.试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Uo,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 解: (a)图分析: 1)若D1导通,忽略D1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1V,U D2=1-4=-3V。即D1导通,D2截止。 2)若D2导通,忽略D2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4V,在这种情况下,D1两端电压为U D1=4-1=3V,远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D1将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因出现这种情况。 综上分析,正确的答案是U O= 1V。 (b)图分析: 1.由于输出端开路,所以D1、D2均受反向电压而截止,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所以U O=U I=10V。

2.图所示电路中, E

解: (a)图 当u I<E时,D截止,u O=E=5V; 当u I≥E时,D导通,u O=u I u O波形如图所示。 u I ωt 5V 10V uo ωt 5V 10V (b)图 当u I<-E=-5V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E<u I<E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u I≥E=5V时,uo=u I 所以输出电压u o的波形与(a)图波形相同。 5.在图所示电路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F的电位UF及各元件(R、DA、DB)中通过的电流:( 1 )UA=UB=0V;( 2 )UA= +3V,UB = 0 V。( 3 ) UA= UB = +3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 解:(1)U A=U B=0V时,D A、D B都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U F=0V mA k R U I F R 08 .3 9.3 12 12 = = - =

(完整版)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第一章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 1.X射线学有几个分支?每个分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X射线学分为三大分支:X射线透射学、X射线衍射学、X射线光谱学。 X射线透射学的研究对象有人体,工件等,用它的强透射性为人体诊断伤病、用于探测工件内部的缺陷等。 X射线衍射学是根据衍射花样,在波长已知的情况下测定晶体结构,研究与结构和结构变化的相关的各种问题。 X射线光谱学是根据衍射花样,在分光晶体结构已知的情况下,测定各种物质发出的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从而研究物质的原子结构和成分。 2. 试计算当管电压为50 kV时,X射线管中电子击靶时的速度与动能,以及所发射的连续谱的短波限和光子的最大能量是多少? 解:已知条件:U=50kV 电子静止质量:m0=9.1×10-31kg 光速:c=2.998×108m/s 电子电量:e=1.602×10-19C 普朗克常数:h=6.626×10-34J.s 电子从阴极飞出到达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总动能为: E=eU=1.602×10-19C×50kV=8.01×10-18kJ 由于E=1/2m0v02 所以电子击靶时的速度为: v0=(2E/m0)1/2=4.2×106m/s 所发射连续谱的短波限λ0的大小仅取决于加速电压: λ0(?)=12400/U(伏) =0.248? 辐射出来的光子的最大动能为: E0=hv=h c/λ0=1.99×10-15J 3. 说明为什么对于同一材料其λK<λKβ<λKα? 答:导致光电效应的X光子能量=将物质K电子移到原子引力范围以外所需作的功hV k = W k 以kα为例: hV kα = E L– E k

h e = W k – W L = hV k – hV L ∴h V k > h V k α∴λk<λk α以k β 为例:h V k β = E M – E k = W k – W M =h V k – h V M ∴ h V k > h V k β∴ λk<λk βE L – E k < E M – E k ∴hV k α < h V k β∴λk β < λk α 4. 如果用Cu 靶X 光管照相,错用了Fe 滤片,会产生什么现象? 答:Cu 的K α1,K α2, K β线都穿过来了,没有起到过滤的作用。 5. 特征X 射线与荧光X 射线的产生机理有何不同?某物质的K 系荧光X 射线波长是否等于它的K 系特征X 射线波长? 答:特征X 射线与荧光X 射线都是由激发态原子中的高能级电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多余能 量以X 射线的形式放出而形成的。不同的是:高能电子轰击使原子处于激发态,高能级电子回迁释放的是特征X 射线;以 X 射线轰击,使原子处于激发态,高能级电子回迁释放 的是荧光X 射线。某物质的K 系特征X 射线与其K 系荧光X 射线具有相同波长。6. 连续谱是怎样产生的?其短波限 与某物质的吸收限 有何不同(V 和 V K 以kv 为单位)? 答:当X 射线管两极间加高压时,大量电子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以极高的速度向阳极轰 击,由于阳极的阻碍作用,电子将产生极大的负加速度。根据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一个带 负电荷的电子作加速运动时,电子周围的电磁场将发生急剧变化,此时必然要产生一个电 磁波,或至少一个电磁脉冲。由于极大数量的电子射到阳极上的时间和条件不可能相同,因而得到的电磁波将具有连续的各种波长,形成连续X 射线谱。 在极限情况下,极少数的电子在一次碰撞中将全部能量一次性转化为一个光量子,这 个光量子便具有最高能量和最短的波长,即短波限。连续谱短波限只与管压有关,当固定

数字逻辑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数字逻辑基础作业及参考答案 () P43 1-11 已知逻辑函数A C C B B A F+ + =,试用真值表、卡诺图和逻辑图表示该函数。解:(1)真值表表示如下: 输入输出 A B C F 0000 0011 0101 0111 1001 1011 1101 1110 (2)卡诺图表示如下: 00011110 0101 1111 由卡诺图可得C B C B A F+ + ==C B C B A? ? (3)逻辑图表示如下: 1-12 用与非门和或非门实现下列函数,并画出逻辑图。 解:(1)BC AB C B A F+ = ) , , (BC AB? = (2)) + (?) + ( = ) , , , (D C B A D C B A F D C B A+ + + = 题1-12 (1) 题1-12 (2) A BC

1-14 利用公式法化简下列函数为最简与或式。 解:(2)C AB C B BC A AC F +++=C AB C B BC A AC +??= C AB C B C B A C A ++?++?+=)()()( C AB C B C C B C A C A B A ++?++++=)()( C AB C C B C B C A C AB C A C B A C B A ++++++++= C AB C C B C B C A C AB C A C B A C B A ++++++++= C = 解(3)DE E B ACE BD C A AB D A AD F +++++++= DE E B BD C A A ++++= E B BD C A +++= 解(5)))()((D C B A D C B A D C B A F +++++++++= D C AB BCD A ABCD F ++=' D C AB BCD +=ABD BCD += D B AC D B A D C B F ++=)++)(++(=∴ P44 1-15利用卡诺图化简下列函数为最简与或式。 解:(3))+++)(+++)(+++)(+++(=D C B A D C B A D C B A D C B A F 方法1:)+++)(+++)(+++(=D C B A D C B A D C B A F ))((D C B A D CD D A D C C A D B C B B B A AD AC B A ++++++++++++++= ))((D C B A D C A B AC ++++++= D C BD AD D C A C A C B A D B C B B A D AC ABC AC +++++++++++= D C BD AD C A D B C B B A AC +++++++= 方法2:D C AB CD B A D BC A F ++= F 的卡诺图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的生产 2.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共同构成( )。 A.劳动产品 B.生产资料 C.生产方式 D.劳动过程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D.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 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家庭关系 C.生产关系 D.外交关系 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6.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 )。 A.政治关系 B.物质利益关系 C.人际关系 D.经济关系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劳动力 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力自身的内存矛盾 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C.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 D.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 )。 A.主观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抽象法(二)多选题 1.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 A.劳动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 C.劳动对象 D.劳动方式 E.劳动资料 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以下选项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 A.原始森林中正在被砍伐的树木 B.开采中的地下矿藏 C.炼钢厂的生铁 D.织布厂的棉纱 E.织布厂的纺织机 3.劳动资料主要可以分为( )。 A.生产工具 B.基础设施

光学第一章习题及答案解析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2011级应用物理班 姓名:罗勇学号:20114052016 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题: 1001.光得相干条件为两波频率相等、相位差始终不变与传播方向不相互垂直。1015、迈克尔逊干涉仪得反射镜M2移动0、25mm时,瞧到条纹移动得数目为1000个,若光为垂直入射,则所用得光源得波长为_500nm。 1039,光在媒介中通过一段几何路程相应得光程等于折射率与__路程_得乘积。 1089、振幅分别为A1与A2得两相干光同时传播到p点,两振动得相位差为ΔΦ。则p点得光强I= 1090、强度分别为与得两相干光波迭加后得最大光强=。 1091、强度分别为I1与I2得两相干光波迭加后得最小光强=。 1092、振幅分别为A1与A2得两相干光波迭加后得最大光强=。 1093、振幅分别为A1与A2得两相干光波迭加后得最小光强=。 1094、两束相干光叠加时,光程差为λ/2时,相位差=。 1095、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消干涉得条件就是光程差为半波长得倍,相位差为π得倍。 1096、两相干光波在考察点产生相长干涉得条件就是光程差为波长得倍,相位差为π得倍。 1097、两相干光得振幅分别为A1与A2,则干涉条纹得可见度v=。 1098、两相干光得强度分别为I1与I2,则干涉条纹得可见度v=。 1099、两相干光得振幅分别为A1与A2,当它们得振幅都增大一倍时,干涉条纹得可见度为不变。 1100、两相干光得强度分别为I1与I2,当它们得强度都增大一倍时,干涉条纹得可见度不变。 1101、振幅比为1/2得相干光波,它们所产生得干涉条纹得可见度V=。 1102、光强比为1/2得相干光波,它们所产生得干涉条纹得可见度V=。 110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屏上任意一点p到屏中心p点得距离为y,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点得光程差为。 110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波长为λ,屏上任意一点p到屏中心p0点得距离为y,则从双缝所发光波到达p点得相位差为 1105、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波长为λ,屏上任意一点p到对称轴与光屏得交点p0得距离为y,设通过每个缝得光强就是I0,则屏上任一点得光强I=。 1106、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入射光得强度为I0,波长为λ,则观察屏上相邻明条纹得距离为。 1107、波长为600nm得红光透射于间距为0、02cm得双缝上,在距离1m处得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则相邻明条纹得间距为__3_mm。 1108、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缝距为d,缝屏距为D,屏上干涉条纹得间距为Δy。现将缝距减小一半,则干涉条纹得间距为。 1109、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一薄云母片盖住实验装置得上缝,则屏上得干涉条纹要向_上移_____移动,干涉条纹得间距不变_____。 1110、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得到干涉条纹得得间距为Δy,现将该装置移入水中,(n=3/4),则此时干涉条纹得焦距为。 1111、用波长为500 nm得单色光照射杨氏双缝,入用折射率为1、5得透明薄片覆盖下缝,发现原来第五条移至中央零级处,则该透明片得厚度为_______________。 1112、增透膜就是用氟化镁(n=1、38)镀在玻璃表面形成得,当波长为λ得单色光从空气垂

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 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 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 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 4.(Q4) List six access technologies. Classify each one as residential access, company access, or mobile access. Answer:1. Dial-up modem over telephone line: residential; 2. DSL over telephone line: residential or small office; 3. Cable to HFC: residential; 4. 100 Mbps switched Etherent: company; 5. Wireless LAN: mobile; 6. Cellular mobile access (for example, 3G/4G): mobile 5.(Q5) List the available residential access technologies in your city. For each type of access, provide the advertised downstream rate, upstream rate, and monthly price. Answer: Current possibilities include: dial-up (up to 56kbps); DSL (up to 1 Mbps upstream, up to 8 Mbps downstream); cable modem (up to 30Mbps downstream, 2 Mbps upstream. 6.(Q7) What are some of the physical media that Ethernet can run over Answer: Ethernet most commonly runs over twisted-pair copper wire and “thin” coaxial cable. It also can run over fibers optic links and thick coaxial cable.

电路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一章

第一章习题 1.1 题1.1图示一段电路N ,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标。 (1) 若1t t =时1()1i t A =,1()3u t V =,求1t t =时N 吸收的功率1()N P t 。 (2) 若2t t =时2()1i t A =-,2()4u t V =,求2t t =时N 产生的功率 ()P t 。 解:(1) 111()()()313 N P t u t i t W ==?= (2) 222()()() 414N P t u t i t W ==?-=- 1.2 题1.2图示一段直流电路N ,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电压表内阻对测试电路的影响忽略不计,已知直流电压表读数为5V ,电流I 。 解: 10 25 P I A V -===- 1.3 题1.3图示一个3A 的理想电流源与不同的外电路相接,求3A 电流源三解: (a) 223218s P I R W ==?= 电流源输出功率 (b) 3515s P I V W ==?= 电流源输出功率 (c) 31030s P I V W ==?-=- 电流源吸收功率 1.4 题1.4图示某电路的部分电路,各已知的电流及元件值已标出在图中,求I 、s U 、R 。 解:流过3Ω电阻的电流为 12A+6A=18A 流过12Ω电阻的电流为 18A-15A=3A 流过电阻R 的电流为 3A-12A-5A=-14A 可得: I=-14A+15A=1A 18331290S U V =?+?= 151123 1.514 R ?-?= =Ω-

'28 I R -- 1.6 求题1.6图示各电路的开路电压。 解:(a) 20 10530OC U V A V =-?Ω=- (b) 开路时,流过8Ω电阻的电流为 9 31189A ?=+ 流过6Ω电阻的电流为 18 32189 A ?=+ 可得: 26184OC U V =?-?= (c) 开路时,8Ω电阻的电压为 8 208128 V ?=+ 2Ω电阻的电压为 5210A V ?Ω= 可得: 82100OC U V V V V =+-=

第1章 习题参考解答

第1章习题参考解答 1.填空和选择 (1)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I/O接口、总线及电源合在一起被称为主机。 (2)计算机的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系统软件软件,一类叫应用软件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属于系统软件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属于应用软件软件。 (3)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并调度用户的作业程序的软件称为操作系统;负责将高级语言的源程序翻译成目的程序的软件称为编译程序。 (4)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分为外存储器和内存储器。在CPU执行指令时,必须将指令存放在内存储器中。 (5)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是字节。1 KB容量的存储器能够存储1024个这样的基本单位。 (6)在计算机系统中,多个系统部件之间信息传送的公共通道称为总线。就其传送的信息的性质而言,在公共通道上传送的信息包括控制和数据信息。 (7)采用2的补码形式表示的8位二进制整数,其可表示的数的范围为(A)。 A.-128~+127 B.-2-127~+2-127 C.-2-128~2+127D.-127~+128 (8)在定点数运算中产生溢出的原因是(C)。 A.运算过程中最高位产生了进位或借位 B.参加运算的操作数超出了机器的表示范围 C.运算的结果超出了结果单元的表示范围 D.寄存器的位数太少,不得不舍弃最低有效位 (9)下列逻辑部件中,不属于运算器的是(A)。 A.指令寄存器B.ALU C.累加器D.状态条件寄存器 2.说明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硬件构成和各部分功能。 微型计算机硬件一般由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系统总线、接口电路、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组成。 主要组成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分析如下: (1)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单元ALU、控制单元、寄存器组以及总线接口部件等组成,其功能是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和控制系统中的各个部件有机地工作。 (2)内存储器:用来存放计算机工作过程中需要的操作数据和程序。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RAM存放当前参与运行的各种程序和数据,特点是信息可读可写,存取方便,但信息断电后会丢失;ROM用于存放各种固定的程序和数据,特点是信息固定不变,关机后原存储的信息不会丢失。 (3)系统总线:是CPU与其它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道。可分成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 (4)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完成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由寄存器组、专用存储器和控制电路等组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