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印度

4.印度

4.印度
4.印度

课题4 印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

4.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2.方法与过程:

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水丰沛,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掠夺,经济落后。只有在独立以后,经济才得到较快发展。

(讲授新课)

一、世界文明古国

[自学] 学生自学“世界文明古国”课文,并看阅读材料、“印度舞蹈”图、“泰姬陵”彩图。教师巡回检查。

自学要求:①了解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②了解印度从文明古国→殖民地→独立的历史。

[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疑。

讨论题:①为什么说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②简述印度从文明古国→殖民地→独立的历史。

[小结] 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8亿多,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是著名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400多年前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印度人发展了农业,建造了城市,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长期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1950年成立共和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自学] 学生自学“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课文,并结合课文阅读“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南亚地形图”。教师巡回检查、辅导。

自学要求:①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②分析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③了解印度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的情况。

[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疑。

讨论题:①印度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②印度有哪些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它们各分布在哪里?这些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③为什么人口给印度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小结]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作出必要的补充和纠正,然后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广,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水丰沛。不利条件: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印度在六十年代开始推广先进的耕作方法和良种,农业发展快,农产品产量大大提高,但人口增长过快,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印度政府正在努力控制人口增长数量。

(总结新课)

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富饶,地形、气候对农作物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六十年代以后印度农业发展较快,但人口急剧增长,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指图说出印度有哪些主要农作物?它们各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

(讲授新课)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1.矿产资源

[读图] 学生读“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

[提问] 印度有哪些主要矿产?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回答] 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小结]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储量都很丰富,为重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工业部门

[讲述] 教师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情况:

独立前——遭受英国殖民统治,经济畸形发展,只有采矿业、纺织业。

独立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比较发达的国家。

3.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读图] 学生读“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和“印度农作物分布图”。

[思考] 学生读图思考:①印度有哪几种主要工业?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②对照“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与“印度农作物分布图”,说出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回答] 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小结]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作出必要的补充和纠正,归纳后列成表格。四、印度的主要城市

[读图] 学生读“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弄清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这三个城市在图中的准确位置。并看“新德里—角图”和“读一读”中的图文。

[讲述] 教师介绍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三个城市后,总结归纳:

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

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

(复习巩固)

①印度有哪几种主要工业?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②在印度轮廓黑板图上用矿产符号填出煤、铁、锰的主要产地,并填注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三个城市。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和纠正。

【板书设计】

一、世界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1.矿产资源:煤、铁、锰

2.工业部门:采矿、纺织、电力、钢铁、机械

3.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四、主要城市

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

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在课上任选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收集印度有关的资料,介绍印度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办一个知识竞赛或表演。

2、讨论:人口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是什么?

3、上网收集印度与巴基斯坦有关克什米尔地区的争议的原因,关注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和中国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 俞金尧,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史反思—以拉丁美洲和印度为主要对象的分析,世界历史,2011(03);13

·城市史研究· 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历史反思———以拉丁美洲和印度为主要对象的分析 俞金尧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的城市化历史,指出了城市化的特点和问题,并分析了它们的原因。20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历史为我国今后的城市化提供了 三个方面的重要启示:一、把握城市化的速度与城市生活质量的关系。城市化水平虽然体 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不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推进城 市化要以城市能够为它的居民提供更为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主要目标。二、在很大程 度上,健康的城市化需要与乡村共同发展。农村和农业的不发展是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 的根源。三、要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追求新型的工业化具有战略意义,但现实 的社会状况仍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以缓解就业压力。 关键词20世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度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通常被看成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的确,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很高。2003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为78%,德国为88%,法国为76%,加拿大为79%,日本为79%,英国则达到了90%①。相比之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同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40.53%;到201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也只有47.5%。 但是,城市化水平并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因为城市化水平仅仅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当中居住在城市里的人的比率,它并不反映城里人的工作状况和生活质量,从而也难以全面地反映该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很明显,发展中国家一些地方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这些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形并不令人如意,更遑论达到西方的水平。比如,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也是在2003年,当地总体 ①世界银行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组织翻译:《2005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表3.7,第166—169 页。

印度传统食物

印度传统食物 尝遍世界美食,想想就让吃货倍感兴奋。那你想知道印度的传统美食是什么吗?下面是分享的印度传统食物,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有着多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及多元的传统和习俗,因此其饮食习惯也随著信仰及地区而有不同的变化。影响印度饮食文化最深的两个宗教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而葡萄牙、波斯和英国对于印度饮食文化也有很大的影响。 印度料理千变万化,所以并没有所谓正统的印度料理。在印度各地,烹煮食物的方式和使用的材料都不一样,每个家庭也有自己的传统,只有米饭,是印度家家户户都吃的主食。 在印度,吃素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印度教不吃牛肉,伊斯兰教不吃猪肉,最后大家只好吃素......)肉菜的选择比较有限,主要是羊肉、鸡肉及海鲜鱼虾,穆斯林们也会选择吃牛肉。 肉汁做成的料理,也就是俗称的咖喱菜在印度相当风行,每一个地区都有各自口味的咖喱。印度料理的本质就是香料的使用,香料不仅可以开胃,也可以帮助消化。在喀拉拉,香料之王是胡椒,但该区同样也盛产数种不同的香料,如小豆蔻、肉桂、肉豆蔻、丁香、姜和郁金。 印度料理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乳制品;;奶油和炼乳,扁豆和蚕豆也常常被拿来入菜。蔬菜的部分会因为季节或是地区而有不同,

烹煮的方式也依主菜的选择而有所变化。 印度招牌美食1. 波亚尼炖饭(Biryani) 波亚尼炖饭是莫卧儿人带入印度的米饭料理,这种蒙古风味菜以米饭搭配羊肉、鸡肉、牛肉或蔬菜,吃起来口感绵软湿滑。海德拉巴的波亚尼炖饭最为出名。 2. 坦都里烤鸡(T andoori Chicken) 这是北印度的一道著名宫廷料理,将整只鸡先以酸奶和香料醃渍过后放入坦都炉内烤,烤完后鸡肉呈红色,吃起来带点辣味。食用时配以绿色的酱料和洋葱,非常可口。 3. 奶油鸡(Butter Chicken) 这也是属于北印度的一道著名料理,几乎在每家餐厅都有供应。采用去骨切块的坦都里鸡肉,放入奶油、番茄与香料混合的酱汁中烹煮,搭配印度烤饼一起食用,是印度人民的日常美食。 4.塔利(Thali) 塔利是印度的定食,印度的每个省份都有属于自己风格的塔利。北印度塔利是以普里、恰巴提或罗提面饼,配上几道口味重的配菜和一份甜点;而南印度塔利则是以炸饼(papad)、米饭搭配。配菜一般是蔬菜泥、豆泥、马铃薯、炖菜、酸奶、甜点等。 由于吉加拉特省(Gujarat)是耆那教的大本营,吃纯素的比例相当高,因此Gujarat Thali就是纯素食的塔利。而拉贾斯坦省的塔利则采用沙漠植物和羊肉搭配麵包,口味也很特别。 5.馕(Nan)

印度电影业国际化的崛起与经验借鉴

印度电影业国际化的崛起与经验借鉴 印度每年的影片发行量、观影人数、电影从业人员数等均居全球之冠,除仅次于美国电影业外,无论在电影产量和电影票房收入上都优于其他任何一国的电影产业。印度与我国在地理、文化、经济上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如两国同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庞大、地处亚洲文化圈、具有悠久传承的历史等,但印度所取得的电影国际化成就,是中国无法比拟的。比如在2011 年度北美 上映的亚洲电影票房榜前10 名中,印度电影独占8 部,而华语片只有《雪花秘扇》排在第7位。2012 年,中国在这一榜单中的成绩表现更差,没有占到一席之地,印度电影却仍在前十位中占据8 席位置。博鳌亚洲论坛文化产业会上,史坦国际的首席经济学家汪康懋指出:亚洲各国均重视电影出口,只有中国出口少。中国电影出口表现不佳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研究印度的电影国际化经验对我国尤具借鉴意义。 一、印度电影国际化崛起的发展趋势 (一)电影产量世界第一印度的宝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常与美国的好莱坞影业相提并论,国际上对印度宝莱坞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印度共有三大影视基地,另外两个是凯莱坞和托莱坞。这三大影视基地所生产的影片各有侧重,如宝莱坞生产的大量歌

舞片受中下层民众的喜爱;托莱坞的影片偏重文艺、新潮,目标观众是知识分子;凯莱坞崇尚创新意识和商业意识,俘获了大量年轻观众。据统计,数十年来印度每年的故事片产量都保持在世界第一位。图1 中的数据显示,印度从2005 年开始,其年电影产量就一直保持在1000 部以上,2008 年受到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电影年产量有小幅下降,但在2012 年又达到一个新的产量高峰值1602 部。单从产量上看,印度各年的产量均远超位居第二和第三的中、美两国。 (二)电影出口势头强劲全球化为电影业带来了更大的销量、更高的利润以及更广泛的知名度。在过去10 年中,越来越多的宝莱坞电影,特别是高投入、制作精良的影片都投放到西方市场。如2009 年的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s ),获得7.1亿卢比的全球票房收入,其中海外票房占到总票房的一半,成为印度影片海外发行的最高纪录,成功引起全球电影市场注目;2013 年的《金奈快递》更是打破多项记录,在海外获得11.9 亿卢比的票房收入。据印度电影协会(FFI)统计,印地语电 影的出口自1996 年开始大幅增长,到2001年,印度电影的出口已经是世界第二位了。来自UNCTAD 数据库的数据表明,印度在2003至2011年的9年间,电影出口额在2010 年达到2900 万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6%,与世界第一大电影出口国(美国)的出口差距也越来越小,反映了印度在世界电影出口市场上的强劲表现。 (三)国际电影公司青睐的外包基地印度在承接电影制作外包业

东印度公司

可敬的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简称BEIC, HEIC),有时也被称为约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个股份公司。1600年12月31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实际上这个特许状给予“可敬的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于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权力为止,它还获得了协助统治和军事职能。 注:本条目中除非特别指明,提及的东印度公司均指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创建年代 公司总部设于东印度大楼 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The Company of Merchants of London Trading into the East Indies)。它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在1600年12月31日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公司共有125个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 原本的组织架构 东印度公司由一名总督和24名董事组成全体董事。他们皆由全体经营者委任,并要向全体经营者定时汇报。全体董事下辖10个要作定时汇报的委员会。 在印度立足 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在印度的拓居地(1501年至1739年)。 一开始东印度公司对荷兰的香料贸易威胁很小,因此起初它也未能在东印度建立一个持久的据点。1608年,公司的船到达印度半岛的苏拉特,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贸易点。此后两年中,东印度公司得以在孟加拉湾赛葵的默苏利珀德姆建立了它的第一所工厂。由于公司在印度登

印度女性传统服饰--纱丽1

印度女性传统服饰--纱丽1 纱丽-传统女性服装在印度次大陆印度女孩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双漂亮幽深的大眼睛,和那热情奔放的舞蹈和迷人的笑容。身袭一身漂亮的莎丽,身材更显凹凸有致,令人着迷。女孩子一个人在印度旅行相当危险。有钱的印度男人将老婆藏在家里,在外面花天酒地,没钱的印度男人眼睛到处在搜寻新的猎物。在城市里以前的王妃们,被藏在雕花的墙里面,她们可以从缕空的窗棂里窥视外面的世界。平民的女人们虽然没有美丽的窗棂,却依然都被藏在家里。无论是饭店的侍者,商店里的店员,还是导游,司机,厨子,店主,全是清一色的男人的世界。女人,只是走在路上的风景。 印度莎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不凡的艺术魅力。用印度丝绸制作的莎丽一般长5.5 米,宽1.25 米,两侧有滚边,上面有刺绣。莎丽通常围在妇女长及足踝的衬裙上,先从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状,然后将末端下摆披搭在左肩或右肩。妇女穿莎丽不仅舒适凉爽,而且能掩盖其体态缺陷,突出其内在魅力。莎丽是印度妇女的传统服装,是妇女披在内衣外的一种丝绸长袍。这种服装距今已有5000 多年的历史。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就曾提到5000 年前存在一种珍珠滚边的莎 在印度的现代雕琢中,经常可以看到披莎丽的妇女抽象。最早的莎丽服是举行宗教典礼时男女都可穿的一种服装,到后来才

演化成妇女的服装。 (沙丽-传统女性服装在印度次大陆,这是一块面料的长度从4.5 至9 米,宽1.2 米,特别裹住身体。莎丽被用被称为choli 或Ravik 和衬裙上衣(pavada / pavadai 南部,什叶派在印度东部)。穿着纱丽的最常见的款式- NIVI ,当一端缠绕两圈的臀部,腿部悬垂,顶部边缘固定在腰带紧身裙下,然后扔在肩膀上。女人在大街上通常是抢购的纱丽(法路工作)在他的头上,像披肩的自由端。在印度,传统的材料从哪个制成纱丽,取决于妇女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但他的方式来穿他的制服对于一个给定的位置在印度传说面料代表了宇宙的形成。“华严经”(线程)的基础和“ sutradhara ”(织女-)创建者或宇宙的创造者。这个词纱丽从俗语词sattika 得出。在梵文中“殉夫”是指布的带历史的印度服装是深深植根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盛二八00 年至1800 年BCE 在现在的印度(古吉拉特邦,哈里亚纳邦和拉贾斯坦邦)和巴基斯坦(信德省和旁遮普省)的历史。纱丽的印度次大陆已知最早的描述-印度河流域神父的雕像戴悬垂的面料。)关于莎丽的发生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相 传很古很古的时分,有一个很有名的织匠,富有丰厚的想象 力。一天,他刚刚睡着时就做了一个美好动人的梦,在梦中 他碰见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女,这位少女的眼泪闪烁着丝光,

古印度文化

古印度文化 一、文学 1、文字 哈拉巴印章文字:2.5CM见方天青石、陶土、象牙、铜摩亨佐·达罗出土 雅利安梵语:吠陀经梵语、史诗梵语、古典梵语、俗语 (梵语:Samskrita,意为“整理好的”,引申为“完美”、“文雅”) 吠陀经梵语:用来书写《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的最古老的梵语 史诗梵语:用来书写《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古典梵语:称其它宗教、哲学、文学、科学等著作所用的语言。 俗语:民间雅利安人所用的梵语的各种方言,主要指摩揭陀语、半摩揭陀语、巴利语2、吠陀文学(产生于婆罗门祭司阶层) 婆罗门教四大吠陀本集:《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 《梨俱吠陀》最早、最重要、最具文学意义,四大本集成书于BC1500-BC500,韵文作品吠陀文学指文献中富文学性的成分,有颂诗、神话、咒语诗、传说等 3、史诗文学(产生于与刹帝利王族关系密切的“苏多”阶层) 重要标志:印度两大民族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的诞生 《摩诃婆罗多》被认为印度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峰,内容被视为印度人民的圣经,被誉为印度文学史上的《伊利亚特》BC4世纪成书,作者:毗耶娑 《罗摩衍那》作者:仙人蚁垤,成文于2世纪 4、往世书文学 《往世书》又译“古事记”、“富烂那”,印度教百科全书,基本用诗体写成,行文多问答《薄伽梵往世书》地位仅次于两大史诗,描写黑天,为最具影响力的往世书 5、佛教文学 巴利文佛教文学、梵文佛教文学(因佛教典籍有巴利文和梵文经典两大类) 巴利文佛教“三藏”:经、律、论经、律包含较多文学成分 律藏由《经分别》、《犍度》、《附篇》组成,《犍度》较有文学趣味 经藏《小尼迦耶》、《法句经》包含格言诗、偈颂诗、民间故事、寓言 《佛本生故事》是《小尼迦耶》第十部经,是一部体系庞大的佛教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大致分7类: 寓言故事:主角多为动物,隐喻人间各色人物 神话故事:主角为蛇精、仙鸟、罗刹,不乏对人类社会的映照 报恩故事:将人与动物对比,劝谕人心向善 魔法故事:主角基本是人,劝人不要贪财或心术不正 笑话故事:主角为愚人或智者,以幽默讽刺见长 道德故事:多劝人积德行善 世俗故事:描写男女青年如何通过巧妙的手段获取爱情的成功 梵文佛教文学:《大事》、《神通游戏》 6、梵文古典文学 特点:情节的非现实性和大量作品以恋爱为主题,文学和宗教混合在一起 体裁:诗歌、戏剧、故事、小说 诗歌:出现了伐致呵利、马鸣、迦梨陀娑等著名诗人 伐致呵利:梵文古典文学初期最引人注目的诗人,生活在公元初期,诗集《三百咏》(《世道百咏》、《艳情百咏》、《离欲百咏》)在印度长期广泛流传 马鸣:长诗《佛所行赞》、《美难陀传》

东印度公司的来龙去脉

东印度公司的来龙去脉 1600年的最后一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特许状,授予“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对印度贸易的特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从此正式成立。在之后的数百年间,它将印度由一个富饶的独立国家变为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并统治印度近两个世纪,彻底改变了这个文明古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一、争霸与征服 1. 接触与扩张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抵达印度,葡萄牙开始试图垄断东西方贸易。然而曾在葡萄牙教会任职的荷兰人林希霍登回国后于1595年出版了整套东方航海图集,通向东方的航路不再是少数几个国家的秘密。荷兰率先冲破葡萄牙的海上控制网,赚取巨额利润。 1599年,荷兰将欧洲的胡椒价格提高了一倍以上。暴利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很快,欧洲多国组建起了处理东方贸易的商业机构,光是名为“东印度公司”的就有以下数个:英国东印度公司(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600年成立; 荷兰东印度公司,1602年; 丹麦东印度公司,1616年; 葡萄牙东印度公司,1628年; 法国东印度公司,1664年; 瑞典东印度公司,1731年。 其中,英国、荷兰和法国三家实力较强。荷兰舰队于1605年打败葡萄牙,获得东方海上霸权。同年,荷兰在印度的第一个商站落成。但荷兰在亚洲的重心在东南亚的香料贸易上,对南亚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因此,英国人在东南亚与荷兰斗争失败后决定全力经营南亚。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对英国而言是相当正确的决定。 1608年,英国人与印度皇帝第一次接触。1613年,公司在印度苏拉特建立第一个商馆(一说第一个商馆于1611年在印度东南的马苏利帕塔姆建立),随后不断扩张势力范围。1700年,公司的马特拉斯、孟买、加尔各答三大管区格局正式形成。这一段时间,面对印度的莫卧儿王朝,西方各国都不敢有太多想法,主要采用的扩张手段为向地方小国谋求贸易特权、在商馆设防与建立殖民据点。只有以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主席为首的一些人试图用武力谋求特权,于1686年发动战争,结果英军大败,公司势力几乎被赶到海上,不得不在1690年与印度议和赔款。 2. 征服印度 西方列强的机会出现在下一个世纪。1707年,莫卧儿皇帝奥朗泽布去世,印度很快形成割据局面,大量地方势力崛起,互相征战不休,朝廷名存实亡。西方各国趁此机会在印度迅速扩张,摩擦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英国与法国和荷兰均进行了战争,后两个国家战败,在印度的政治及军事影响基本消失。

2020年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印度自1991年政府实施大刀阔斧的的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在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高速稳定地增长,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举世瞩目的亮点,也因此与中国、巴西、俄罗斯并列成为“金砖四国”,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本文全面地研究了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并客观地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 一、前言 同中国相似,面对不温不火的经济状况,印度在90年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年间,印度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7%以上,2011年印度GDP总量达到1.8万亿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同比增长8.5%,经济增速仅次于中国。印度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前景,甚至有机构预测印度在20年后其经济总量会超过中国。然而,印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和软肋。研究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印度经济全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印度经济的迅猛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业增长迅速。 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印度58%的国内生产总值由IT,金融,房产等服务业贡献,一般来说要达到挪威,芬兰这样的发达程度才会有这种比例。服务业出口业绩喜人,在2004- 2005年度服务出口额为460亿美元,出口增长高达71%,2005年4月至12月期间,服务出口增长创75%的高记录,创汇328亿美元,其中软件服务出口在2004- 2005年度增长34.4%,创汇172亿美元,在2005-2006年度上半个年度软件服务出口额103亿美元,增速为32% ,全球近一半的外包业务被发往印度,印度因其发达的外包服务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2、IT产业世界领先。 印度的软件业迅猛发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拥有巨大的软件人才库,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产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后勤工作将会雇佣400万从业人员,成为年出口额达到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额的7%。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其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 3、发达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全国共有78家商业银行和196家地区农业银行,分支行6100家;有证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过900家,年新发行股票可筹措650亿至700亿卢比资金。2010年孟买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34家,位列全球证交所首位,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 4、迅猛发展的旅游业 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印度的旅游业每年都要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2006年去印度旅行的游客多达440万旅游收益达67亿美元,旅游业的腾飞将也带动印度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世界经济论坛针对旅游业制定的排行榜显示,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的旅游业最具竞争力。 5、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 2002年印度制造业出口约370亿美元,2004年很快上升到540亿美元。印度政府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经济改革重点,为了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步伐,2004年9月成

东印度公司的来龙去脉40361140

东印度公司:重点掌握以下三个词:贸易机构殖民侵略工具走向破产 贸易机构 东印度公司的名称,(哥伦布把他到达的地方称为西印度群岛,把当地土著居民称为印地安人,把真正的印度称为东印度) 东印度公司的建立:东印度公司始建于1600年,是英国、法国、荷兰等继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扩张后17世纪新兴的殖民国家为了处理在殖民地地区的一些事物而成立的机构。英国、荷兰、法国、丹麦、奥地利、西班牙和瑞典等国都有东印度公司,其中荷兰与英国的公司是最有名的,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更是因贩卖鸦片和黑人奴隶而臭名昭著。 1613年,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不久,又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建立商馆。1698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政府买下了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设立了贸易总部,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殖民侵略工具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官商一体”的机构,后来它成为统治印度的“政府”,成为英国殖民侵略的工具。这主要表现在它的军事特权(训练军队、有雇佣军)、政治特权(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机构)、经济掠夺、贩卖奴隶、毒品等各个方面。 从贸易机构是怎样转变为殖民侵略工具的呢?最初,英国人主要利用东印度公司做生意,慢慢地到18世纪初期,强盛的印度莫卧尔王朝开始衰落,印度又重新分裂为许多的小城邦,而此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实力越来越强,于是它抛开了“商业公司”的外衣,逐渐占领了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孟买,然后在这里设立管区。为了能更顺利地入侵其他地区,英国东印度公司还在加尔各答修筑了一个巨大的堡垒,里面是为它服务的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英国军人。 做生意的东印度公司建立了军队,这下印度人终于不干了。1756年,孟加拉的纳瓦布(相当于总督)向东印度公司提出抗议,要求它们拆除堡垒,但英国人根本不予理睬。于是纳瓦布发兵赶走了英国人,收回了加尔各答。这就是著名的英印“七年战争”的导火索。1757年1月,英印开战,在狡猾的英国人的贿赂下,英军于普拉西战役中大败印军,孟加拉的纳瓦布被杀死,孟加拉国库被抢。据不完全统计,英军拿走的金银珠宝,总价值达3700万英镑, 1799年,在攻陷了印度封国迈索尔时,从迈索尔首府抢劫的价值超过1500万英镑的王室珍宝。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东印度公司管理法”,此法规定,原加尔各答的省督改为总督,并由国家直接任命,其任务是代表英国政府全权管理英国占领下印度的全部领土。至此,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

印度文化环境

梵天:梵天通常以四面,手持念珠,水壶(装着水的椰子壳),令牌(吠陀经),莲花。座骑是白天鹅,也有说是孔雀的。这代表四种种姓的人,婆罗门,地位权利最高,刹帝利,权利颇高,仅次于婆罗门,吠舍属于一般平民,首陀罗是地位最低的,也是人数最多的。后来被佛教吸纳为护法之神,在南传佛教的东南亚,尤其是泰国,信奉着,华人称为四面佛。梵天就相当于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传说他是从一个金蛋里出来的,蛋壳上部为天,下为地。据说开始他有五个头,创造出智慧女神辩才天,应该算他女儿,但是他娶了辩才天,有违伦理,所以湿婆砍了他的一颗头。梵天是有求必应的神,不管是神,魔,人,他都会帮他们实现愿望。传说梵天在宫殿只顾享乐,不管人间疾苦,做种种道德败坏的事,所以公元6世纪人们对他的崇拜衰落,大部分转移给了毗湿奴和湿婆。虽然他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但是现在印度信奉他的人很少。虽然这样,但是梵天的地位还是无与伦比的。 毗湿奴:毗湿奴是叙事诗中地位最高的神,掌管维护宇宙之权,与湿婆神二分神界权力。毗湿奴通常手持法螺贝,妙见神轮、棍棒与莲花,座骑是迦楼罗(千头蛇)。他的肚脐有一朵莲花,传说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梵天就开始创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不但循环反复。他性格温和,有多种化身,常以化身拯救危难世界。他的神妃是吉祥天女,拉克什米,代表吉祥与幸运,他们住的地方叫外琨塔也叫韦孔塔。在印度教徒中有一个毗湿奴派,他们只供奉毗湿奴,有1000多做寺庙供奉他。 湿婆:湿婆的地位是毁灭者,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手中分执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身着兽皮衣,浑身涂灰,头上有一弯新月作为装饰,头发盘成犄角形,,颈上绕着一条蛇,座骑是一头大白公牛南迪,湿婆居住在凯拉萨山(Mount Kalashi,即中国西藏阿里境内的冈仁波钦神山),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ī),又叫乌玛(Umā,光明、美丽),他的配偶还有另外两种形象,复仇女神,黑女神。湿婆派,湿婆节,纪念是破的诞生。

外国城市化

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进城市化的国家,经历过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所有现象,因此总结英国城乡统筹推进城市化的经验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英国的发展得出以下主要经验:推进城市化必须首先制定正确的计划;农业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来保证城乡统筹发展;采取大城市和小城镇相结合的战略;广泛宣传,争取公众参与和政府决策结合起来。[ “工业化是英国城市化的动力,也是其他国家城市化的动力。”傅崇兰指出。英国由于城市化发展较早,因而大城市占据了相当比重。1800年,世界只有一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伦敦。19世纪晚期,英国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英国城镇人已经占总人的33%,2001 年。英国的城市化率为89%。Il_到2005年,英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在此过程中,英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出现过“城市病”,也出现过逆城市化现象。 2、加拿大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80%以上,且已经形成了4个明显的城市区域:多伦多安大略湖滨城市群,蒙特利尔城市群,温哥华城市群、渥太华—加蒂诺城市群。作为一个联邦体制国家,其政治架构是把关于城市的立法置于省政府的立法管制之下,因此各省有自己的城市规划立法体系和政府体系。其中安大略省在促进区域协调,促进大多伦多地区的形成上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被认为是世界上都市区治理最为典型、经验最为丰富、改革最为彻底、实践最为成功的大都市区。 3 揭批伪专家系列之一:误读城市化率可能误判房市前景 2009-5-7 全球品牌网宋延庆 最近几年来,在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讨论中,城市化率的概念被引用的程度非常高。相对一部分观点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逐年提高,市场需求将会随之放大,甚至视为房市长期发展的最大利好。这显然缺乏对城市化率的深入、系统认识,特别是对城市化率的误读可能导致对未来房市做出错误的判断,有误人误己之虞。 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或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通常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率。城市化率变化趋势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但是如果不综合考虑我国的特殊因素,而简单地用城市化率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既有可能犯严重的逻辑错误。

印度节日大全

印度节日 国名: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 国名释义:得名于印度河。河名出自梵文“信度”,意为“河”。 别称:婆罗多 ◆独立日:8月15日(1947年) 印度于1947年8月15日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国庆日(共和国日):1月26日(1950年) 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印度政府规定每年1月26日为共和国日。 ◆印度的丰收节 丰收节是印度北方农业产区人民每年4月间举行的传统节日。 ◆印度的“胡里节” 在印度伯尔萨纳,周身被洒上各种颜料的人们欢笑着庆祝“胡里节”。“胡里节”又称“洒红节”,是印度教的春节,也是印度全国性节日。这一天,人们友好地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涂抹水彩和红颜料,以示庆贺。 胡里节是印度人庆祝春天开始的传统节日。 ◆印度的沙漠节 ◆印度“奥里萨节” “奥里萨节”3月27日至31日在新德里举行,旨在展示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独特风情。 ◆印度教“黑天圣诞节” “黑天圣诞节”是印度教的一个重要节日,信徒在这一天庆祝黑天神的诞生。 ◆印度驯牛节 参赛者必须抓住牛跑上50米,才能获得奖金;如果牛逃脱了,奖金就归牛的主人所有。 ◆印度女神节 女神节是全印度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在印度教神话中,“难近母”女神是力量与胜利的象征,拥有8或10只手臂,骑狮或虎行走。 ◆印度宗教节日“昆梅拉节” “昆梅拉节”是印度最盛大的朝圣节日,每12年内分别在恒河之畔的“赫尔德瓦尔”、锡布拉河畔的乌贾因、戈达瓦里河畔的纳西克和恒河与亚穆纳河交汇的安拉阿巴德举行一次。“圣浴”是“昆梅拉节”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又称恒河圣水沐浴节。 相传,自古以来印度教徒一直视恒河水为圣水。他们认为,在圣水中沐浴,可以洁净身心。

印度传统服饰

印度传统服饰 印度全名印度共和国,得名于印度河。而河名出自其梵文名“Sindhu”,意为“河”。我们在东汉时称其为“天竺”,唐代时改称印度。印度人自称“婆罗多”,国内民族众多,有印度斯坦族、泰鲁固族、孟加拉族、泰米尔族等。印度的语言异常繁杂,宪法承认的语言就有有十多种,但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等。印度教盛行“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虔诚的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愿:到圣城朝拜湿婆神,到恒河洗圣浴、饮圣水,死后葬于恒河。牛被印度教教徒视为“圣兽”,印度教徒认为,牛既是繁殖后代的象征,又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基本保证。所以他们以牛为神,对它顶礼膜拜。信奉伊期兰教的印度人不吃猪肉,虔诚的教徒不喝酒。正统的锡克教徒不剪发,头上缠着头巾。他们不吸烟,也不吃牛肉。正统的穆斯林妇女一般不见男客。 印度南部男性着装以白色为主,传统的男子服装上身为肥大过膝的长衫“古尔达”(Kurta),下穿"托蒂"(Dhoti),实际上就是一块缠在腰间的布,通常为三四米长的白棉布,也有麻质或丝质的,围裹在腰间,下垂至膝或脚背,有的带滚边。男子在家一般都穿这种传统服装,在部分农村地区,男子一般不穿上衣,只在肩上搭一条汗巾,或用一块布围住上身,一端搭在肩上,人们叫它“恰达”。头上包头巾,头巾的色泽各异,缠法也不同。拉贾斯坦人的头巾和锡克人的头巾很有名,有时人们还在头巾上插上羽毛。老百姓很少穿袜子,多数人即使在寒季也是穿凉鞋,有时穿皮鞋也不穿袜子。由于气候炎热,男子出外流行穿猎装。印度传统正装类似于中山装,小竖领,中间一排扣子很醒目,下面搭配窄腿的长裤。由于印度长期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故西服很流行,穿印度正式民族服装的反而不如穿西服的多。 印度传统男装

东印度公司的来龙去脉

东印度公司的来龙去脉 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一个股份公司曾经是印度这样一个大国的正式政府,它就是东印度公司。从1600年的成立到1874年的解散,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不得不说,研究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对世界历史的了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东印度公司的创建及其背景 东印度公司设立于1600年,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其时正值英国都铎王朝到斯图亚特王朝的过度时期,国内重商主义的发展使得工商业迅猛发展,加之海盗行为和殖民侵略为英国积累了大量财富,更重要的是英国海军在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争中取得胜利,这让英国树立了海上霸主地位,后顾无忧的海上运输线,为英国日后迅速取得世界霸主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东印度公司,在英国取得霸主地位上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是英国处理在殖民地地区的一些事物而成立的机构,或者说是英国为了更好地掠夺东印度地区财富而设立的机构。 二,东印度公司的发展与扩张 一开始东印度公司的影响很小,它也未能在东印度建立一个持久的据点,由于与其他西欧商人利益冲突,公司成立之初,就遭到荷属东印度的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抗争。紧接荷兰人为了抑制新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将原本存在的十数家小公司合并为荷兰东印度公司,英荷两国商人剑拔弩张,直到1623年,英荷两国才达成默契:荷兰垄断东印度群岛,英国垄断印度次大陆。但在与其他商人的抗争过程中,英国东印度公司并没有停止发展,160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到印度的达苏拉特,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贸易点。此后两年中,英国东印度公司在默吉利伯德讷姆建立了它的第一所工厂,也是其早期的重要据点,1613年,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不久,又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建立商馆。1698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政府买下了资源丰富且地理位置优越的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设立了贸易总部,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由于西欧商人控制的出口型经济增加了印度人的就业,有利于增加税收,因此东印度公司的已经建立了23个工厂,或早期发展并未受到来自印度本土政府限制,到1647年为止它在印度可以说是23个殖民据点。1711年,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广东建立了一个贸易点(澳门十六柱)来使用银换取茶叶。 英国皇室复辟后公司的地位更加提高。1670年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授予东印度公司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令要塞等权利。东印度公司的权利膨胀了,为了更好地保

印度传统文化

二、印度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第一,多元复杂性。印度是一个种族众多、人种多样的国家。印度有100多个民族,还有500多个表列民族,素有“人种博物馆”之称。人口超过千万的民族多达十几个,譬如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泰鲁固族、马拉提族、泰米尔族、拉贾斯坦族、旁遮普族等,它们被划归为六个主要的人种: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蒙古人、地中海人、雅利安人和阿尔卑斯迪纳拉人。不同种族有不同的语言,也有不同的习俗,信奉不同的宗教,像印度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佛教文化、耆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和部族文化,它们构成了底蕴丰厚、丰富多彩的印度文化。印度著名历史学家高善必说:“凡是不带偏见的观察家站在公正的立场以敏锐的洞察力来考察印度时,就会发现印度具有两个相互对立的特点:它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二,浓重宗教性。印度文化中,宗教信仰不仅是特有的,而且是重要的,印度文化中充满了宗教色彩,形形色色的宗教势力在印度久盛不衰,影响无远弗至,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世界十大宗教中,印度占了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耆那教、锡克教、拜火教等七大宗教。对于印度来讲,其宗教与文化的结合达到了不可分离的深度。在印度,人以宗教划群,物以宗教定性,几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宗教的控制,都能看到宗教的影子。宗教不仅仅作为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宗教意识主宰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以至印度人认为,信仰宗教是天经地义的,而不信仰宗教却是不可思议的 第三,极大的包容性。印度传统文化非常活跃,不时地根据需要而吸收进入印度的外来文化,是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极大的宽容性和包容性,印度文化中“它(印度教)采取的宽容态度,不是出于策略的考虑或者权宜之计,而是作为精神生活的一项原则。宽容是一种责任,并不仅仅是一种让步。在履行这种责任时,印度教几乎把形形色色的信仰和教义都纳入了它的体系之中,并且把它们当作精神努力的现实表现,不管它们看起来是怎样的对立。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它是一种从“农业——宗法”(农业文化、血缘文化、宗法文化)社会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伦理性文化。 地域特征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探究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中国文化生成与演进的环境既其地域特征。 1.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什么叫三纲呢?就是君臣、父子、夫妇。他讲的当然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里边有糟粕,如夫妻应该是平等的,怎么男人成了女人的纲了呢?这个我们先不讲它。六纪,一是诸父,就是父亲的兄弟姊妹;二是兄弟;三是族人;四是诸舅,就是母亲家的人;五是师长;六是朋友。他说,这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我看他的话很有道理。因为人类自有社会以来,必然要有一种规则来维系,不然的话社会就会乱七八糟。 2.第二,我们的文化还有一个提法,是我们的特点,就是“格、致、正、诚、修、齐、治、平”。意思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先从自己开始格物,就是了解事物,了解以后致知,把规律找出来,正心、诚意就不用讲了,修身就是修自己,然后齐家,把家治好,然后再治国,治国以后是平天下。就是从个人内心一直到天下。 3. 第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就是说,礼义廉耻是国家的四个支柱。除了这个提法外,古人还提出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说法,意思都差不多。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精华的内容,它在世界人类文明遗产中的特殊性非常之明显。 印度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面仅从四个方面简单加以阐述: (1)在思想或意识形态领域 独立以后,以印度教教派组织为代表的正统思想与西方思想斗争加剧,一直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这些“主义”都是与印度传统相对立的,印度传统精神是人与人、团体与团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统一,就必须在印度教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建立起“达摩之治”。所谓“达摩”,就是一个印度教徒必须履行的行为法则和社会义务,婆罗门有婆罗门的达摩,首陀罗有首陀罗的达摩……只要每个人都按自己的达摩办事,社会就会和谐统一。 “达摩之治”的学说,在印度民众中影响很大,它生动地反映出印度传统思想对西方思想的抵制和抗争。 (2)在文化领域 近年来,在文化领域上印度教传统文化也与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发生较强的冲突和对抗。 西方文化与印度文化的冲突随处可见。例如,2001年2月14日“情人节”这一天,印度教教派组织——湿婆军和世界印度教徒大会在德里、孟买等许多城市捣毁商店和餐厅,上街游行,反对情人节,以维护传统节日。美国的肯得基、麦当劳快餐店在印度经营多年,绞尽脑汁,但进展不大。2000年,肯得基宣布退出印度市场,麦当劳也只在印度开了二十几家,这是因

印度文化分析

市场营销二班陈晓丽2010021459 印度文化分析 近年来,印度正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进,其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以上,是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它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不断攀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我们自身也深刻感受到印度这个巨大邻国正在加紧追赶中国的脚步。随着印度经济实力的上升,其军事能力、外交活力乃至文化张力随之增强。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印度现代化和崛起的过程中,印度的文化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很多精华,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作为长期研究印度问题的学者,笔者想就其中的一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这里就几个主要的方面进行分析。 一、宗教文化 印度是个宗教国家,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对其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也拥有广泛的信徒。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为中心。在印度文化体系中不难看出其他文化成分如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点。形成印度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二是和平方式的文化交流。此外,印度有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的部落,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度对所有的外来文化均采取兼容并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类型的地域文化、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成分,又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二、政治文化 印度是一个施行民主制的国家。它的宪法规定,印度施行议会民主制和联邦制。按照议会民主制的原则,印度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行使,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形成了一套复杂的权力结构网络。议会对政府的组成及其施政行为拥有决定性的权力。总统由联邦议会两院议员和各邦议会议员按照比

从一张油纸事件分析东印度公司破产

浅析“一张油纸毁掉东印度公司” 据资料显示,印度在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前,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而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后,它成了人们眼中的“落后国家”。 英国殖民统治之前,印度的传统手工业发展良好,占有比较大的优势,而到了18世纪中叶前,上千年曾经辉煌于世界的印度手工业从此一蹶不振。英国的殖民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印度的手工业,是成千上百万德手工业者失去了生活来源,很多人因此而饥饿而死去。不仅如此,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人不断剥削压榨印度人民,从18世纪60年代起,东印度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而英国东印度公司破产违背了管理伦理上的很多伦理道德。 东印度公司显然是知道自己旗下的印度士兵大多都崇尚穆斯林或者印度教,穆斯林不能吃猪肉,而印度人则将牛视作圣物,而东印度公司在知道这些的前提下,依然将猪或牛的脂肪熬成的油脂用于制造裹弹药的纸。印度士兵相当于是东印度公司的员工,这就相当于对于自己的员工,领导没有给予充分的尊重,东印度公司没有尊重印度士兵的信仰和原则,必然会激起反抗。 印度士兵的反抗起初并没有显出什么成效,东印度公司的官员将几名因为信仰而不愿意触摸新弹药的士兵送上了军事法庭,而且宣布谁不服从就惩罚谁。这相当于“暴政”,也就是不管这是不是真的,反正你就得听我的,我错也好没错也好,我下达了命令你就得服从。东印度公司面对印度士兵的怀疑,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而是直接将反抗的士兵送上军事法庭,并且扬言恐吓,这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证实了印度士兵们的猜测。而且,这种专权式的行为,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扩大,事实上也是如此的,这种做法使得更多的印度士兵开始反抗叛变。 当印度士兵开始反抗叛变后,英国人对于自己不尊重印度人的所作所为依旧不知悔改,印度士兵强烈的反抗,使得很多英国人死去,并且手法也很残忍,面对这一切,英国人抓捕了大量反叛的印度人,用更加恐怖的手段加以处决,甚至还将印度人塞在大炮里当做炮弹放出去。可以看出,印度人反抗得越强烈,东印度公司就有更残忍的手段去恐吓、压迫他们。然而,东印度公司不知道的是,压迫得越厉害,反抗只会更加强烈。 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成为印度的主宰者,作为公司,我想他们应该明白管理中的伦理道德,而政治上的权力,经济上的不断扩张,使得他们失去了本性,可以说已经变得残暴无比。他们这一切违背管理伦理以及人文伦理的做法,使得东印度公司的破产成为必然。一个企业,最后竟变得不像企业,而像是一个国家,一个残暴的国家,而印度人则是其子民,这是一个残暴国家对自己子民的剥削压迫,或许不应该说是子民,东印度公司从来没有把印度人当成自己人,或者从来不把他们当作是人。它的破产是必然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