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讲 诗经用韵及上古韵部

第四讲 诗经用韵及上古韵部

第四讲 诗经用韵及上古韵部
第四讲 诗经用韵及上古韵部

第四講《詩經》的用韻及音韻學初步

《詩經》的用韻涉及兩個問題,一個就是《詩經》押韻的格律即韻例,再一個就是《詩經》的韻部。

在講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韻和韻母的區別。韻母有三部分,而韻只說除了韻頭以外的部分,中國古代詩詞押韻主要講的是韻。

一、《詩經》的韻例

我們通過幾首具有代表性的詩歌來看看《詩經》韻例。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句押韻的句尾韻:鳩、洲、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隔句押韻的句中韻:流、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句句押韻的句尾韻:得、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隔句押韻的句中韻:采、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隔句押韻的句中韻:芼、樂)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隔句句尾韻:華、家)

注意:桃之夭夭——後人用為“逃之夭夭”者,諧音斷章取義也。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隔句句尾韻:實、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隔句句尾韻:蓁、人)

芣苢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句中韻:采、有)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句中韻:掇、捋)掇:拾取。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句中韻:袺、襭)

jié,手提衣襟兜著。xié,把衣襟掖在腰帶間兜著。注意:僅換關鍵的一兩個字就另成一章,反復詠唱,正是民歌特色。

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躇。(句尾韻:姝、隅、躇。)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句尾換韻式:孌、管;煒、美。)自牡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句尾交韻式——一三句:荑、美;二四句:異、貽。)

鄘風·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偶數句句末押韻:河、儀、它;換句中韻:天、人)

泛彼柏舟,在彼河側。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偶數句句末押韻:側、特、慝;換句中韻:天、人)

翻譯:蕩著小小柏木舟,浮在那河中央。發垂兩邊好英俊,實是值得我效法。直到窮盡陳述沒有它,本源來自天啊,不誠實的只有人。

蕩著小小柏木舟,浮在那河岸邊。發垂兩邊好英俊,實是值得我匹配。直到窮盡陳述沒邪惡,本源來自天啊,不誠實的只有人。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句中韻:檀、幹、漣、廛、貆、餐)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句中韻:輻、側、直、億、特、食)

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句中韻:輪、漘、淪、囷、鶉、飧)

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句尾韻:鼠、黍、女、顧、女、土、土、所——每句押韻)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句尾韻:麥、德、國、國、直——隔句押韻)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句尾韻:苗、勞、郊、郊、號——隔句押韻)

重要的民俗詩——《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韻腳,句句押韻、换韵:火、衣;發、烈、褐、歲;耜、趾、子、畝、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韻腳,句句押韻:火、衣;陽、庚、筐、行、桑;遲、祁;悲、歸;)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鴂,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韻腳,句句押韻:火、葦;桑、斨、揚、桑;鴂、績;黃、陽、裳;)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蘀。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猏於公。

(韻腳,句句押韻:葽、蜩;獲、蘀、貉;狸、裘;同、功、豵、公;)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韻腳,句句押韻:股、羽、野、宇、戶、鼠、戶、處;)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韻腳,句句押韻:薁、菽;棗、稻、酒、壽;瓜、壺、苴、樗、夫;)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韻腳,句句押韻:圃、稼;穋、麥;同、功;茅、綯;屋、穀;)

二之鑿冰衝衝,三之日納于淩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韻腳,句句押韻:沖、陰;蚤、韭;霜、場、饗、羊、堂、觥、疆。)從上面的例子裏我們可以看到《詩經》的韻例:

第一、韻的位置:

1、句尾韻是最普遍形式;

2、也有在代詞或語氣詞前的句中韻(變相句尾韻)。

第二、從一章的韻數看:有“一韻到底”和“換韻”兩種。

第三、從韻腳相互距離看,有三種:

1、句句押韻——每句末都是韻腳。這種押韻形式也叫“密韻”,韻腳密集之意。

2、隔句押韻——奇句不押韻,偶句押韻。

3、交韻——奇句和奇句押韻,偶句與偶句押韻。

二、《詩經》的韻部

《詩經》韻部代表了上古韻部,所以我們來看上古韻部。上古韻部主要是從以《詩經》為代表的先秦韻文中歸納出來的,所以有些書中也把上古韻部稱作《詩經》的韻部。

(一)研究上古韻部的材料和方法

先秦兩漢時代,既無反切又無韻書,所以要想知道上古韻部有多少,無反切、韻書可利用。前人研究上古韻部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以《詩經》《楚辭》等先秦韻文為研究物件,採取系聯的方法從中歸納出上古的韻部;一個是以《說文解字》中的諧聲字為研究物件,通過諧聲系統去印證《詩經》的分部並擴大每一部的歸字。

1、《詩經》用韻的歸納對《詩經》的韻腳字進行系聯歸納,就可以大致弄清上古韻部的狀況。其系聯方法如下:

絺兮綌兮,淒其以風。

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詩·邶風·綠衣》四章

彼何人斯?其為飄風。

胡不自北,胡不自南?

胡逝我梁?祇攪我心。

《詩·小雅·何人斯》四章

燕燕於飛,下上其音。

之子於歸,遠送于南。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詩·邶風·燕燕》三章

翩彼飛鴞,集于泮林。

食我桑黮,懷我好音。

憬彼淮夷,來獻其琛。

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詩·魯頌·泮水》八章

《綠衣》的韻腳字是“風、心”,說明“風、心”在上古同部。《何人斯》的韻腳字是“風、南、心”,可證“風”與“心”押韻並非偶然。又說明“ 南”與“心、風”在上古同部。《燕燕》的韻腳字是“音、南、心”,其中也有“南”,可證“南”與“心”押韻亦非偶然,又說明“音”“南”“心”“風”上古同部。《泮水》的韻腳字是“林、音、琛、金”,其中也有“音”,說明“林、音、琛、金、南、心、風”等字上古同部。這種歸納韻腳字的方法就叫做系聯法,又叫做“絲聯繩引”。上古的韻部就是使用這種方法歸納出來的。具體步

驟是先用系聯法將《詩經》韻腳字歸納為若干組,有多少組就說明上古有多少韻部,然後對《楚辭》《易經》等其他先秦韻文進行系聯以驗證《詩經》分部的正確性並擴大各部的歸字。

2、諧聲字的歸納

通過《詩經》等先秦韻文歸納出來的古韻部是可信的,但是由於沒有將韻腳字以外的字歸納進去,而韻腳字本身又很有限,所以這樣的韻部含字太少,實用性不足。怎樣才能擴大每一部的歸字範圍呢?形聲字的諧聲系統能解決這一問題,同時諧聲系統對《詩經》歸部的正確性還起著印證的重要作用。形聲字的聲符又叫做主諧字,以主諧字作為聲符的形聲字又叫做被諧字,被諧字還可以作為主諧字構成新的形聲字。這樣,以第一主諧字作為聲根所形成的整個諧聲譜系就叫做諧聲系統。例如:

從原理上講,凡是聲符相同的字,在造字時代其讀音必然是相同或相近的,否則不會採用同樣的聲符。有些形聲字的讀音與主諧字的讀音或與同聲符形聲字的讀音在中古時期有了差異,那是語音在造字時代以後發生了變化的結果,如上例中的“待”字與其聲符讀音即不相同,與其他字的讀音也不相同。

上古韻部研究最早的學者是北宋的吳棫。他創立“古韻通轉”之說,但還未能離析古韻。最早離析古韻的人是南宋朝鄭庠,他分古韻為6部。真正系統地大規模進行古韻研究,是從清代開始的。清代是上古韻部研究的鼎盛時期,先後出現的古韻學家有二三十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有顧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孫、孔廣森和江有誥等。顧炎武分為10部,江永分為13部,段玉裁分為17部。戴震創立“陰陽對轉”思想,分為25部。孔廣森分為18部,並定下“陰陽對轉”的名稱。王念孫分為21部。嚴可鈞分16部。江有浩分為21部。朱駿聲分為18部。上古韻部經過清人的辛勤研究,雖然大局已定,但是清代以後對上古韻部的探討工作仍然沒停止,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主要代表學者有章炳麟、黃侃、王力、羅常培、周祖謨等人。民國章太炎分為22部。黃侃是上古韻部的殿軍人,分為28部。總的說來,上述諸家一個比一個分得細,一個比一個分得精。然王力先生早年分為23部,晚年採用黃侃所分為28部。只是從脂部分出一個微部,成29部。對於今人的分部,我們認為羅常培、周祖謨與王力分部都比較合理。羅、週二人的分部與王力的差別實際很小,主要只是在祭、月二部的分歧上,而這兩部的分合對上古韻部的系統並無多大影響。

目前多數教材、辭書、專著都採用的是王力的分部,我們來看看羅常培、周祖謨二人的分部。下面是上古三十一韻部的音值表,表中的音值基本上採用的是王力《漢語語音史》中的擬音,只是將脂、質、真三部的主要母音改擬為[i],原因是在現代漢語方言中很難找到沒有[i]韻母的方言,由此推論,上古漢語不可能沒有[i]母音的韻母。這個[i]母音作為脂、質、真三部的主要母音比較合適。另外,表中“祭”部的擬音採用的是王氏原歌部的擬音,而將歌部的擬音改作後低母音[ɑ]。

在這裏涉及到音韻學上幾個基本概念,我們一一做介紹。

韻部:古韻學家把古代韻文押韻的字分成類,每類叫一個韻部。後來也推廣到先秦典籍中沒有用來押韻的字上去,如段玉裁把古韻分為17部。清初古韻學興盛,這個詞也有人用來指《切韻》系統韻書的“韻”。如《廣韻》有206韻,段玉裁說:“是書依陸氏法言二百六部之舊。”這裏說的“部”就等於平常說的韻,“二百六部”就是206韻。

韻目:韻書中對每一個韻部都取一個字做為該韻部的名稱,這叫做韻目。如《廣韻》把東、同、蟲、中、弓、戎等同在一起的韻部,用“東”字做為該部的名稱,這個“東”字便是韻目。《廣韻》分為206部,便有206個韻目。平水韻分為106韻,就有106個韻目。

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陰聲韻指沒有韻尾或以母音為韻尾的韻,陽聲韻指以鼻音m、n、ng為韻尾的韻,入聲韻指以塞音p、t、k為韻尾的韻。入聲韻與陽聲韻相承,陽聲收m 尾,入聲則為p尾;陽聲收n尾,入聲則為t;陽聲收ng尾,入聲則為k尾,對應得非常整齊。在《廣韻》61個韻部中,陰聲韻26個,陽聲韻35個,這樣入聲韻也應該是35個。

陰陽對轉:指陰陽入三類韻母的相互轉變現象。

對轉:主要指陰陽對轉,就是陰聲韻與陽聲韻之間相互轉變。從現代語音學角度分析,屬於韻尾的增加或脫落。多數學者把上古入聲歸併在上古陰聲韻中,所以入聲韻與陽聲韻,入聲韻與陰聲韻之間的相互轉變,也泛稱陰陽對轉。

旁轉:指一個陰聲韻變成另一個陰聲韻,一個陽聲韻變成另一個陽聲韻,一個入聲韻變成另一個入聲韻的情況。從現代語音學角度分析,是一個音節的收尾音不變,主母音的舌位高低發生了變化。

有時對轉和旁轉同時發生,也就是說,既有韻尾的增加或脫落,又有舌位高低的變化,通常稱這種現象為旁對轉。

講完《詩經》用韻,我們再來看看古人對上古語音的認識。這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朱熹的“葉音說”和明代陳第的語音古今有別觀點。

葉音(讀“協音”)也稱葉韻,葉句。“葉”也作“協”。指以改讀字音的(錯誤)方式,來讀詩經、楚辭等先秦的韻文。宋代之前,學者並沒有“古韻”的概念,當他們用自己的發音念先秦韻文時,發現並不協韻。有一些學者以為古書傳鈔有誤,便擅自改變用字(最有名的是唐玄宗﹞。而其他大部分學者認為,這些字不協韻的原因,是因為先秦的發音跟現在不同,所以必須改變讀音,例如朱熹在《詩經?召南?行露》二章與三章是這樣改變發音的:第二章

誰謂雀無角(覺韻古岳切,朱葉盧穀反)

何以穿我屋(屋韻烏穀切)

誰謂女無家(麻韻古牙切,朱葉音穀)

何以速我獄

雖速我獄(燭韻魚欲切)

室家不足(燭韻即玉切)

朱熹認為這篇詩應該每個字都押韻,但是他用自己的發音念,“角”和“家”不押韻,所以他改變了這兩字的發音。

第三章

誰謂鼠無牙(麻韻五加切,葉五紅反)

何以穿我墉(鍾韻餘封切)

誰謂女無家(麻韻古牙切,葉各空反)

何以速我訟(用韻似用切,葉祥容反)

雖速我訟

亦女不從(鍾韻疾容切)

相同道理,朱熹又改變了“牙、家、訟”三字的發音,卻造成了“家”在此兩章的發音不同。相同句子中的字,卻有不同發音,這是相互矛盾的。葉音事實上是對上古漢語韻部的一種誤解,到了明清,開始對上古韻有所瞭解,知道哪些字在上古漢語中可以押韻,葉音的方法就被淘汰了。

首先批判“葉音說”的就是明代的陳第。

陳第(1541~1617)明代音韻學家。字季立,號一齋,晚號溫麻山農。連江(今福建連江)人。萬歷時秀才。曾任薊鎮遊擊將軍,後致仕歸裏,專心研究古音,著有《毛詩古音考》《讀詩拙言》《屈宋古音義》等。反對宋人葉韻說,認為《詩經》《楚辭》反映的是古音,不能以唐宋今音為標準隨意改讀來求韻腳的諧合。他明確提出“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的觀點。他考證古音,以《詩經》《楚辭》韻例作為本證,以周秦漢魏韻文、諧聲、讀若、直音、異文、又讀等材料作為旁證,二者交相考辨,證實古音本讀。條分縷析,主次分明。他還對《詩經》韻例做了分析,指出《說文》諧聲與《詩經》韻部的統一關係。陳氏徹底掃清了葉音說的謬誤,對清代古音學家有巨大影響。

我們知道,漢語是有聲調的語言。那麼,我們上古時期的漢語聲調情況又是如何呢?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們聽不到上古人說話,所以前輩學者根據古代詩歌、韻文來構擬,在清代以致近代、現代有許多學者做這個工作。比如,顧炎武、江永、段玉裁、孔廣森、王念孫等。

而在國外的學者認為上古漢語無聲調。1954年法國學者奧德里庫爾(Haudricourt)通過歷史比較法的考察,發現越南語的聲調是已經脫落了的韻尾的痕跡,這些韻尾在比較原始的親屬語言中(如克木語)仍然存在。他發現,越南話的上聲來自喉塞音,去聲來自-s。由於越南話和漢語的聲調系統很相似,他提出漢語的聲調有同樣的來源,上古漢語沒有聲調。

這個假設得到了很多印證,最明顯的一個是可以自然的解釋“陰入韻對轉”。

關於先秦音系的聲調,語言學家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古無四聲說:陳第認為,“四聲之辨,古人未有。”(《毛詩古音考》)《詩經》一般都是以平協平,以上協上,以入協入,少有特例。因此王力認為這個理論是不成立的。

四聲一貫說:顧炎武認為《詩經》中都是四聲通押,即“古人未嘗無入聲也……入聲可轉為三聲也。”(《音學五書·音論》)但是《詩經》中,都以同調相押為常規,以異調相押(即通押)為變格。所以“古有四聲”是成立的。

古有四聲說:江永認為:“平自韻平,上去入自韻上去入者,恒也。”(《古韻標準·例言》)

此即承認古有四聲說,並不強調四聲通押,而強調常規。

古無入聲說:孔廣森執此說。但因其是曲阜人,官話中的古入聲已經派入三聲。所以王力認為其被方音所閼,結論“顯然是不合理的”。

古無去聲說:段玉裁認為,“考周秦漢初之文,有平上入而無去。洎乎魏晉,上入聲多轉而為去聲。”(《六書音韻表·古四聲說》)黃侃更加認為,“古無去聲,段君所說。今更知古無上聲,惟有平入而已。”(《音略》)

長去短去說:陸志韋認為上古長去聲通平上聲,則可升可降的短去聲可叫做上古的第五聲。(《古音略說》)即把去聲分為兩類:一類是促音(短去),來自入聲;另一類是舒聲(通平上聲),來自平上聲。

五聲說:王國維認為,“古音有五聲。陽類一……平聲有二……上去入各一,是為五聲。”(《觀堂集林》卷八)

王力與段玉裁都認為上古沒有去聲,這一點他們是一致的,但是段氏認為上古只有平上入三個調類,王力則主張上古有四個調類,他認為上古聲調不但有音高的分別,而且有音長的分別,他將上古聲調分為舒促兩類,即:

平聲,高長調長入,高長調

舒聲促聲

上聲,低短調短入,低短調

古汉诗律习题集

五、简答题 1、xxxx诗《送xx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xx。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的韵脚字为“秦”、“津”、“人”、“邻”、“巾”。其中,“秦”、“人”、“邻”现在读起来为阳平声,而“津”、“巾”读起来为阴平声。试说明一下原因。 答: 这首诗的韵脚字阴平声和阳平字通押的原因是,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声,都是由中古时代的平声分化而来的。中古平声字的分化是依据声母的清浊而分化的,其规律是: 清声母字变为阴平字,浊声母字变为阳平字。近体诗押韵依据的是中古时代的语音,那时平声调并没有分化,所以可以通押。 2、古书注解中常见注明“某通某”的情况,例如: 《论贵xx书》: “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政”通“徵”。 《列子·汤问》: “甚矣,xx之不xx。”“xx”通“xx”。 《xx·天论》: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错”通“措”。 请说明上述各组字可以相互通假的原因。

答: 所列例句中“政”通“徵”、“惠”通“慧”、“错”通“措”等通假字例,也叫做古音通假。这种通假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字的人只考虑了语音关系,而没有考虑形义的搭配,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所以某字和某字可以相通假的前提,是借字与本字的读音必须是相同或相近。 3、连绵词“匍匐”在古书中见到多种写法,例如: 《战国策·xx》: “嫂蛇行匍伏,xx自跪而xx。” 《史记·xx列传》: “嫂委蛇xx,以面掩地而谢。” 《诗经·xx》: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xx·昭公十三年》: “xx射怀锦,奉壶饮冰,以xx。” 请说明这些连绵词书写用字比较自由的原因。 答: 除了“匍匐”以外,其他连绵词同样也有用字比较自由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连绵词是两个音节合成的单纯词,两个音节合起来记录的只是一个词素,表示一个意义,不能拆开解释。单个的字对连绵词只起标音的作用,因此,记录连绵词的用字一般都比较自由,所以在古书中可以见到多种写法。 4、给下面各首近体诗标上平仄: (可平可仄处加上记号)

平水韵部

平水韵部 普通话中的汉字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汉字注音符号分别用“-”、“/”、“V”和、“\”表示四种声调。 阴平和阳平是平声;上声和去声是仄声。 在汉语中每一个字的字音都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例如"春"字的声母是"ch",韵母是"un"。"韵"只同韵母有关系。而与声母没有什么关系。"韵"有韵头和韵尾之分,可做韵头的有i、u、u(上边有两点,打不出来,读鱼)。这三个字就是"一屋鱼"。可做韵尾的有i、u、u和ng四个。凡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的就构成了韵。韵脚是指末尾押韵。一般说的"合辙押韵",就是韵脚要用相同的韵。 十三辙的名称是⒈花发;⒉梭波;⒊也斜;⒋姑苏;⒌衣期;⒍怀来;⒎灰堆;⒏遥迢;⒐由求;⒑言前;⒒人辰;⒓江阳;⒔中东。显然这十三道大辙与音韵密切相关。 上平,一东,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 上平,二冬,冬农宗钟龙舂松冲容蓉庸封胸雍浓重从逢缝踪茸峰锋烽蛩慵恭供淙侬松凶墉镛佣溶邛共憧喁邕壅纵龚枞脓淞匈汹禺蚣榕彤 上平,三江,江扛窗邦缸降双庞逄腔撞幢桩淙豇

上平,四支,支枝移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篱兹差疲茨卑亏蕤陲骑曦歧岐谁斯私窥熙欺疵赀笞羁彝颐资糜饥衰锥姨楣夔涯伊蓍追 上平,四支,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骊尸綦怡尼漪累牺饴而鸱推縻璃祁绥逵羲羸肢骐訾狮奇嗤咨堕其睢漓蠡噫馗辎胝鳍蛇陴淇淄丽筛厮氏痍貔比僖贻祺嘻鹂瓷琦嵋怩熹孜台蚩罹魑丕琪耆衰惟剂提禧居栀戏畸椅磁痿离佳虽仔寅委崎隋逶倭黎犁郦 上平,五微,微薇晖徽挥韦围帏违霏菲妃绯飞非扉肥腓 诽痱欷葳颀圻 上平,六鱼,鱼渔初书舒居裾车渠余予誉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徐猪闾庐驴诸除储如墟与畲疽苴于茹蛆且沮祛蜍榈淤好雎纾躇趄滁屠据匹咀衙涂虑 上平,七虞,虞愚娱隅刍无芜巫于盂衢儒濡襦须株诛蛛殊瑜榆谀愉腴区驱躯朱珠趋扶符凫雏敷夫肤纡输枢厨俱驹模谟蒲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呼吾 上平,七虞,梧吴租卢鲈苏酥乌枯都铺禺诬竽吁瞿劬需俞逾觎揄萸臾渝岖镂娄夫孚桴俘迂姝拘摹糊鸪沽呱蛄驽逋舻垆徂孥泸栌嚅蚨诹扶母毋芙喁颅轳句邾洙麸机

诗经韵例分析

诗经韵例分析 参考资料:《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韵部:鸠、洲、逑,幽部。句尾韵,一韵到底,首句入韵而后偶句押韵。)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韵部:流、求,幽部。句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韵部:得、服、侧,职部。句尾韵,一韵到底,首句入韵而后偶句押韵。)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韵部:采、友,之部。句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韵部:芼,宵部;乐,药部。句中韵,换韵,宵药合韵,隔句押韵。) 参差,双声联绵词;窈窕,叠韵连绵词;辗转,双声叠韵连绵词《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韵部:筐、行,阳部。句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韵部:嵬、隤、罍、怀,微部。句尾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韵部:冈、黄、觥、伤,阳部。句尾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韵部:砠、瘏、痡,鱼部。句中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

崔嵬、虺隤,叠韵连绵词;玄黄,双声连绵词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韵部:华、家,鱼部。句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韵部:实,室,质部。句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韵部:蓁、人,真部。句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芣苢》 采采芣苢,采之。采采芣苢,薄言之。(韵部:采、友,之部。句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采采芣苢,薄言之。采采芣苢,薄言之。(韵部:、,月部。句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采采芣苢,薄言之。采采芣苢,薄言之。(韵部:、,质部。句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韵部:门、殷、贫、艰,文部;为、何,歌部。前四句句尾韵,之后换句中韵,换韵,句句押韵)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韵部:适、益、谪,锡部;为、何,歌部。前四句句尾韵,之后换句中韵,换韵,句句押韵)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韵部:敦,文部;遗、摧,微部。前四句

古汉诗律习题集上课讲义

五、简答题 1、唐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的韵脚字为“秦”、“津”、“人”、“邻”、“巾”。其中,“秦”、“人”、“邻”现在读起来为阳平声,而“津”、“巾”读起来为阴平声。试说明一下原因。 答:这首诗的韵脚字阴平声和阳平字通押的原因是,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声,都是由中古时代的平声分化而来的。中古平声字的分化是依据声母的清浊而分化的,其规律是:清声母字变为阴平字,浊声母字变为阳平字。近体诗押韵依据的是中古时代的语音,那时平声调并没有分化,所以可以通押。 2、古书注解中常见注明“某通某”的情况,例如: 《论贵粟书》:“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政”通“徵”。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荀子·天论》:“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错”通“措”。 请说明上述各组字可以相互通假的原因。 答:所列例句中“政”通“徵”、“惠”通“慧”、“错”通“措”等通假字例,也叫做古音通假。这种通假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字的人只考虑了语音关系,而没有考虑形义的搭配,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所以某字和某字可以相通假的前提,是借字与本字的读音必须是相同或相近。 3、连绵词“匍匐”在古书中见到多种写法,例如: 《战国策·秦策》:“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史记·苏泰列传》:“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 《诗经·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左传·昭公十三年》:“司铎射怀锦,奉壶饮冰,以蒲伏焉。” 请说明这些连绵词书写用字比较自由的原因。 答:除了“匍匐”以外,其他连绵词同样也有用字比较自由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连绵词是两个音节合成的单纯词,两个音节合起来记录的只是一个词素,表示一个意义,不能拆开解释。单个的字对连绵词只起标音的作用,因此,记录连绵词的用字一般都比较自由,所以在古书中可以见到多种写法。 4、给下面各首近体诗标上平仄:(可平可仄处加上记号) (1)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2)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李商隐《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併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认识《平水韵106部》和辨识入声字

认识《平水韵106 部》和辨识入声字 目标: 1、认识押韵 2、掌握《平水韵106 部》,了解《词林正韵》《中华新韵》和“十三辙” 3、了解四声,掌握入声字 难点:掌握入声字 一、认识押韵和平水韵 1、什么叫押韵: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比如绝句,在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最后一字,律诗第一、二、四、六、八句最后一字,用同韵部的字,就叫押韵。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先来看看唐朝各个时期一些著名诗作的用韵:初唐时期,以初唐四杰为代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押韵的字秦、津、人、邻、巾,在《平水韵106 部》上平十一真部里 《咏鹅》 洛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押韵的字鹅、歌、波在《平水韵106 部》下平五歌部里 “初唐四杰”后以陈子昂为代表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押韵的字戎、雄、中、功,在《平水韵106 部》上平一东部里 盛唐时期的代表李白和杜甫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押韵的字光、霜、乡,在《平水韵106 部》的下平七阳部中唐的白居易和晚唐的“小李杜”为代表,其诗作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就不一一列举了。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唐朝诗人在写诗时就已经在押“平水韵”了。

2、什么是平水韵 那什么是《平水韵》呢? 其实,唐朝时《平水韵》还没有成书。 隋朝末年陆法言所著的<<切韵>>。一直以来,人们都说“切韵”有206 部,但据现代学者考证,《切韵》是 193部,“切韵”到了唐朝改为“唐韵” 。但唐朝规定,有些韵可通用,所以实际只有112 韵。唐诗的押韵应该就是押“唐韵” ,到了宋朝,“唐韵”改为“广韵” 、“集韵”,又有几个韵同用,实际只剩下108 韵,作为宋代诗词押韵的标准。到了南宋末,平水人刘渊根据这些韵书著成《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因刘渊是平水人,所以又称为《平水韵》。刘渊又把同用的韵都合并起来,把汉字划分成107 个韵部。到清代康熙年间,张玉书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 个韵部;我们现在所说的《平水韵》实际是指《佩文诗韵》,因为《佩文诗韵》基本上按刘渊的《平水韵107 部》进行合并和增删,所以我们又延续“平水韵”的叫法,一般就称《平水韵》或《平水韵106 部》。因为“平水韵”是从“切韵”等韵书一脉相承而成,因此,我们又称唐诗押的是“平水韵” ,当然这种说法的严密性,我们就不去讨论。 《平水韵》按四声分类,分为平声调、上声调、去声调和入声调,平声调又分为上平和下平,上平声15 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声15部,如一先、二萧、三肴、四豪……等;上声29部,如一 董、二肿、三讲、四纸……等;去声30部,如一送、二宋、三绛、四寘……等;入声17部,如一屋、二 沃、三觉、四质……等。 每一部里都列有若干字,这些字就是我们说的同韵字,诗词讲究押韵,要用同一韵部或允许通用韵部里的字。 3 、什么是四声 根据汉字的发音音节的高低变化分成了四种声调,唐宋时期的发音,我们称为中古音,中古音的四声,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这四个声调同时也说明字的发音方法。《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叫《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歌诀我们暂且不研究科学与否,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诗词创作时,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

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 一、《诗经》的韵例 诗歌一般都要讲究格律,而格律由这样几个元素构成:平仄、押韵、对仗等。当然不同的诗体对格律会有不同的要求: (一)几种诗体 1古体诗 就是古风”它产生最早,形式多变,没有规则的限制,比较自由。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2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 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3诗余 指词'而言,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二)格律要素: 1平仄 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以两句诗来做例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句) 这两句诗中无边”萧萧”长江”来”是平声,落木”下”不尽”滚滚”则属仄声,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其中一个标准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押韵 在古代,诗韵跟词韵是不同的,无论在韵字的选择、韵脚的安排,以及对待 押韵的宽容度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古韵跟今韵也有较大变化,比如在古代,东”跟冬”是不同韵部的字,花”跟斜”反而可以通压。但我们今天学写近体诗就没必要深究那么多了,只要按照普通话的韵脚来使用就可以了。 3对仗 对仗是近体诗的重要因素,对于增强诗歌的整齐美和声律美极为重要。 对仗的要求,相对的两句必须句式相同,词性一致,平仄根据体裁不同也要符合各自的规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一单元思考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请说明下列工具书之间的差别。 (1)字典与词典。 字典主要是以解释单个字的形、音、义为出发点的。“字典”一词出现在《康熙字典》问世以后,在此之前,凡是解释汉字形、音、义的书,都笼统地称为字书。 词典是以词为解释对象的工具书。词典的类型有多种,如普通词典、专科词典、分类词典。 (2)类书与政书。 类书是一种分类汇编各种资料的工具书。其体例都是先分大类,后标子目,各种材料类聚于子目之下。类书的内容无所不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类书的大类或子目,所以有人将其比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政书是记载历代政治经济、典章制度沿革变化的书籍。政书原本是一种历史著作,由于其中集中记载了典章制度,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人们就当做工具书来使用了。政书的特点是分门别类地加以叙述。一种典制系统是一个门类,每个门类之下再区分子目,与一般类书相同,只是一般类书门类子目无所不包,而政书的门类子目一般局限在典章制度的范围内。 (3)“十通”与会要、会典。 “十通”是通记历代典制的十部政书的总称,包括《通典》、《通志》、《文献通》等十部书。 会要、会典都属于断代政书。 (4)会要与会典。 会要以事类为纲,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会典则一般以官署机构为纲,重点记述国家政令、官吏职掌,汇编有关事例。前者以类相从,后者以官统事。 二、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主要有哪几部?指出其标古音的方法。 常见的字典、词典中标出古音的有以下几部,其标音方法如下所述; (1)《说文解字》。部分字用“读若”这一术语注出了读音。 (2)《康熙字典》。其释字体例是先列本音本义,再列别音别义。注音以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等古代韵书中的反切为主,辅以直音。 (3)《中华大字典》。在注音上,它以《集韵》的反切为准,每音只加一个反切,《集韵》中没有的字,再用《广韵》或其他韵书中的反切。反切之后加注直音和平水韵韵目。 (4)《汉语大字典》。其中对每个字,依次注出了今音、中古音和上古音。如一字多音则分列。其中,今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中古音用《广韵》或《集韵》的反切标注,同时表明声、韵、调;上古音只标韵部,采用的是近人考订的古韵三十部。 (5)《王力古汉语字典》。注音中不仅标出了上古的韵部,同时标出了中古的韵部、声母和声调。 (6)《辞源》。其注音同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注今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出了中古的声调、韵部和声母。 (7)《汉语大词典》。单字的注音分为二段式:用汉语拼音字母注现代音,用《广韵》的反切标注中古音,同时标明声调、韵部和声母。凡产生于近代的字,一律依近代韵书、字书中的反切标音,只标明声调和韵部,不标声母。 (8)《中文大辞典》。注音先列反切,后列平水韵目,最后列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

平水韵(简版)

平水韵 “平水韵”(平水韵部)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合用,所以唐朝《切韵》实际简化版为193韵。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人刘渊,在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时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平水韵部 [上平] 一东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中[中间]衷忠盅虫冲终忡崇嵩[崧]菘戎绒弓躬宫穹融雄熊穷冯风枫疯丰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濛朦瞢笼胧栊咙聋珑砻泷蓬篷洪荭红虹鸿丛翁嗡匆葱聪骢通棕烘崆 二冬冬咚彤农侬宗淙锺钟龙茏舂松淞冲容榕蓉溶庸佣慵封胸凶匈汹雍邕痈浓脓重[重复]从[服从]逢缝峰锋丰蜂烽葑纵[纵横]踪茸蛩邛筇跫供[供给]蚣喁 三江江缸窗邦降[降伏]双泷庞撞豇扛杠腔梆桩幢蛩[冬韵同] 四支支枝肢移[竹移]为[施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湄篱兹差[参差]疲茨卑亏蕤骑[跨马]歧岐谁斯澌私窥熙欺疵赀羁彝髭颐资糜饥衰锥姨夔祗涯[佳、麻韵同]伊追蓍缁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治国]骊綦怡尼漪牺饴而鸱推[灰韵同]匙陲魑锤缡璃骊羸帔糜蘼脾芪畸牺羲

曦欹漪猗崎崖萎筛狮蛳鸱绥虽粢瓷椎饴嫠痍惟唯机耆逵岿丕毗枇貔楣霉辎蚩嗤媸颸埘莳鲥鹚笞漓怡贻禧噫其琪祺麒嶷螭栀鹂累踟琵祁骐訾咨睢馗胝鳍蛇[委蛇]陴淇丽[地名]厮氏[月氏]僖嘻琦怩熹孜罹磁痿隋逶郦嵋唯椅[音漪,木名] 五微微薇晖辉徽挥韦围帏违闱霏菲[芳菲]妃飞非扉肥威祈畿机几[微也、如见几]讥玑稀希衣[衣服]依归饥[支韵同]矶欷诽绯晞葳巍沂圻颀 六鱼鱼渔初书舒居裾琚车[麻韵同]渠蕖余予[我也]誉[动词]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墟徐猪闾庐驴诸储除滁蜍如畬淤妤苴菹沮徂龉茹榈於祛蘧疽蛆醵纾樗躇[药韵同]欤据[拮据] 七虞虞愚娱隅无芜巫于衢癯瞿氍儒襦濡须需朱珠株诛硃铢蛛殊俞瑜榆愉逾渝窬谀腴区躯驱岖趋扶符凫芙雏敷麸夫肤纡输枢厨俱驹模谟摹蒲逋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吾梧吴租卢鲈炉芦颅垆蚨孥帑苏酥乌污[污秽]枯粗都茱侏姝禺拘嵎蹰桴俘臾萸吁滹瓠糊醐呼沽酤泸舻轳鸬驽匍葡铺[铺盖]菟诬呜迂盂竽趺毋孺酴鸪骷刳蛄晡蒱葫呱蝴劬殂猢郛孚 八齐齐黎犁梨妻[夫妻]萋凄堤低题提蹄啼鸡稽兮倪霓西栖犀嘶撕梯鼙赍迷泥溪蹊圭闺携畦嵇跻奚脐醯黧蠡醍鹈奎批砒睽荑篦齑藜猊蜺鲵羝 九佳佳街鞋牌柴钗差[差使]崖涯[支麻韵同]偕阶皆谐骸排乖怀淮豺侪埋霾斋槐[灰韵同]睚崽楷秸揩挨俳 十灰灰恢魁隈回徊槐[佳韵同]梅枚玫媒煤雷颓崔催摧堆陪杯醅嵬推[支韵同]诙裴培盔偎煨瑰茴追胚徘坯桅傀儡[贿韵同]莓开哀埃台苔抬该才材财裁栽哉来莱灾猜孩徕骀胎唉垓挨皑呆腮 十一真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亲申身宾滨槟缤邻鳞麟珍瞋尘陈春津秦频蘋颦濒银垠筠巾民岷泯[轸韵同]珉贫莼淳醇纯唇伦轮沦抡匀旬巡驯钧均榛莘遵循甄宸纶椿鹑屯呻粼嶙辚磷呻伸绅寅姻荀询峋氤恂嫔彬皴娠闽纫湮肫逡菌臻豳十二文文闻纹蚊云分[分离]氛纷芬焚坟群裙君军勤斤筋勋薰曛醺芸耘芹欣氲荤汶汾殷雯贲纭昕熏 十三元元原源沅鼋园袁猿垣烦蕃樊喧萱暄冤言轩藩媛援辕番繁翻幡璠鸳鹓蜿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通论十五《诗经》韵例分析

重点:诗经有些要会默写和分析韵律,要会背韵部&声母和重要结论:韵例(押什么韵), 押韵格式(韵数,押韵位置,换韵or一韵到底),分为几章。默写一首诗经,再分析它的韵 例ps要背王力的三十韵部,默写的诗经范围(卷耳,桃夭,芣苢,静女,相鼠,木瓜,风 上古三十韻部列表 序号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 第一类之职k 蒸 第二类幽 u 觉 uk 冬 u 第三类宵?药?k 第四类侯 o 屋 ok 东 o 第五类鱼 a 铎 ak 阳 a 第六类支 e 锡 ek 耕 e 以上收g[k]尾,舌根,清塞音以上收ng[],舌根,浊鼻音第七类脂 ei 质 et 真 en 第八类微I 物t 文n 第九类歌 ai 月 at 元 an 以上收d[t],舌尖中,清塞音以上收n[n],舌尖中,浊鼻音第十类缉 ep 侵 em 第十一类叶 ap 谈 am 以上收b[p],双唇,清塞音以上收m[m],双唇,浊鼻音上古32生母 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清浊清浊 七音 牙音见溪群疑 端(知)透(彻)定(澄)泥(娘)余(喻四) 舌音 章(照三)昌(穿三)船(床三)书(审三)禅 唇音帮(非)滂(敷)并(奉)明(微) 精清从心邪 齿音 庄(照二)初(穿二)崇(床二)山(审二) 喉音影晓匣(喻三) 半舌音来 半齿音日

(二)一些結論 1、古無輕唇音:所有輕唇音 2、古無舌上音:上古舌頭音實際上包括中古的舌頭和舌上音 3、喻三歸夏,喻四歸定:中古的喻母只和三等、四等韻相拼,與三等韻相拼的喻母字上古屬於匣,與四等韻拼的喻母字在上古屬定。 4、照二和照三分屬不同古紐:即把莊、初、崇、生並入上古精、清、從、心,把章、昌、船、書、禪並入端、透、定 5、娘、日二紐歸泥:中古的娘、日二音紐,在上古都歸為泥紐,本來上古的娘和泥就是一個聲母,中古时分化為兩個聲母,泥母和娘母 诗经韵例分析 从《卷耳》到《月出》是1班给的重点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韵部:筐、行,阳部。句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韵部:嵬、隤、罍、怀,微部。句尾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韵部:冈、黄、觥、伤,阳部。句尾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韵部:砠、瘏、痡,鱼部。句中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 崔嵬、虺隤,叠韵连绵词;玄黄,双声连绵词 《桃夭》

上古音的韵部

通论(四)上古音的韵部 上古,是指先秦两汉时期,主要指先秦时期。韵部是古人从押韵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提出的概念。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上古的韵部指主要元音(韵腹)和韵尾,韵头和声调不计。 上古韵部主要是从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韵文中归纳出来的,所以有人也把上古韵部称为《诗经》的韵部。 一、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 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诗经》《楚辞》等先秦韵文为研究对象,采取系联的方法从中归纳出上古的韵部;一是以《说文解字》中的谐声字(形声字)为研究对象,通过谐声系统去印证《诗经》的分部并扩大每一部的归字。 1、《诗经》用韵的归纳 《诗经》每一篇都是押韵的,所以对《诗经》的韵脚字进行系联归纳,就可以大致得到上古韵部的状况。系联方法如下:

絺(chi1)兮綌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邶风绿衣》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 胡不自北,胡不自南。 胡逝我梁,祗搅我心。《诗小雅何人斯》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詩邶风燕燕》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食我桑葚,怀我好音。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詩鲁颂泮水》

《绿衣》的韵脚字是“风”“心”,说明二字在上古属于同一韵部。《何人斯》的韵脚字是“风”“南”“心”,可以证明“风”“心”押韵并非偶然,又说明“南”与“风”“心”在上古同部。《燕燕》的韵脚字是“音”“南”“心”,其中也有“南”,可证“南”与“心”押韵亦非偶然,又说明“音”“南”“心”“风”上古同部。以下类推。 这种归纳韵脚字的方法就叫系联法,又叫做“丝联绳引”。上古的韵部就是使用这种方法归纳出来的。具体步骤是,先用系联法将《诗经》韵脚字归纳为若干组,有多少组就说明上古有多少韵部,然后对《楚辞》等先秦韵文进行系联以验证《诗经》分部的正确性并扩大各部的归字。 2、谐声字的归纳 通过《诗经》等先秦韵文归纳出来的古韵部是可信的,但是由于没有将韵脚字以外的字归纳进去,而韵脚字又很有限,所以这样的韵部含字太少。形声字的谐声系统能够扩大

平水韵(什么是平水韵、平水韵在线阅读)

平水韵(什么是平水韵、平水韵在线阅读) 本文是关于平水韵(什么是平水韵、平水韵在线阅读),感谢您的阅读!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 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193韵,到唐朝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到了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北宋重修广韵》(《广韵》)在隋朝陆法言的《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但《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 【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 【上平】 一东,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 二冬,冬农宗钟龙舂松冲容蓉庸封胸雍浓重从逢缝踪茸峰锋烽蛩慵恭供淙侬松凶墉镛佣溶邛共憧喁邕壅纵龚枞脓淞匈汹禺蚣榕彤

三江,江扛窗邦缸降双庞逄腔撞幢桩淙豇 四支,支枝移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篱兹差疲茨卑亏蕤陲骑曦歧岐谁斯私窥熙欺疵赀笞羁彝颐资糜饥衰锥姨楣夔涯伊蓍追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骊尸綦怡尼漪累牺饴而鸱推縻璃祁绥逵羲羸肢骐訾狮奇嗤咨堕其睢漓蠡噫馗辎胝鳍蛇陴淇淄丽筛厮氏痍貔比僖贻祺嘻鹂瓷琦嵋怩熹孜台蚩罹魑丕琪耆衰惟剂提禧居栀戏畸椅磁痿离佳虽仔寅委崎隋逶倭黎犁郦 五微,微薇晖徽挥韦围帏违霏菲妃绯飞非扉肥腓威畿机几讥矶稀希衣依沂巍归诽痱欷葳颀圻 六鱼,鱼渔初书舒居裾车渠余予誉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徐猪闾庐驴诸除储如墟与畲疽苴于茹蛆且沮祛蜍榈淤好雎纾躇趄滁屠据匹咀衙涂虑 七虞,虞愚娱隅刍无芜巫于盂衢儒濡襦须株诛蛛殊瑜榆谀愉腴区驱躯朱珠趋扶符凫雏敷夫肤纡输枢厨俱驹模谟蒲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呼吾七虞,梧吴租卢鲈苏酥乌枯都铺禺诬竽吁瞿劬需俞逾觎揄萸臾渝岖镂娄夫孚桴俘迂姝拘摹糊鸪沽呱蛄驽逋舻垆徂孥泸栌嚅蚨诹扶母毋芙喁颅轳句邾洙麸机膜瓠恶芋呕驺喻枸侏龉葫懦帑拊 八齐,齐蛴脐黎犁梨黧妻萋凄堤低氐诋题提荑缔折篦鸡稽兮奚嵇蹊倪霓西栖犀嘶撕梯鼙批挤迷泥溪圭闺睽奎携畦骊鹂儿

诗经用韵

诗经韵例 一、定义:即关于用韵的格律。就是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和怎样用韵。 《诗经》用韵的特点: 韵式多种多样。 韵密。 二、《诗经》的韵例 1.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 a.句尾韵。 b.句中韵。 富韵:句尾是虚字,韵就常常落在倒数第二个字上,这样就构成富韵,因为句尾虚字本已可以押韵了,但同字押韵不好,所以在虚字前加上押韵的字,实际构成两个韵脚,故称:富韵。 句尾虚字被称为“虚字脚” 如:之字脚、兮、矣、也、止、思、只、焉、哉、与、乎、我、汝 2.从一章中所用韵数来看。 a.一韵到底。从韵脚之间相互的距离来看: 偶句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鱼)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真)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质)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誓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鱼) 首句入韵:也是偶句韵,不过第一句加上韵脚,与一般偶句稍有不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幽)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脂) 句句用韵: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屋)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鱼) b.两韵以上的诗章。 一般换韵: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元部)彤管有炜,悦怿女美。(微脂合韵)。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铎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侵部)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月部)。 交韵:两韵交叉进行,单句与单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野有死麕,(文)白茅包之,(幽)有女怀春,(文)吉士诱之。(幽) 自牧归荑,(脂)洵美且异(职)匪汝之为美,(脂)美人之贻。(之) 抱韵:

平水韵106部表

上平 上平一东 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中?中间 衷忠盅虫冲终忡崇嵩?崧 菘戎绒弓躬宫穹融雄熊穷冯风枫疯丰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蒙朦瞢笼胧栊咙聋珑砻泷蓬篷洪荭红虹鸿丛翁嗡匆葱聪骢通棕烘崆 上平二冬 冬咚彤农侬宗淙锺钟龙茏舂松凇淞冲容榕蓉溶庸佣慵封胸凶匈汹雍邕痈浓脓重?重复 从?服从 逢缝峰锋丰蜂烽葑纵?纵横 踪茸蛩邛筇跫供?供给 蚣喁 上平三江 江缸窗邦降?降伏 双泷庞撞豇扛杠腔梆桩幢跫?冬韵同 上平四支 支枝肢移?竹移 为?施为 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湄篱兹差?参差 疲茨卑亏蕤骑?跨马 歧岐谁斯澌私窥熙欺疵赀羁彝髭颐资糜饥衰锥姨夔祗涯?佳、麻韵同 伊追蓍缁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治国 骊綦怡尼漪牺饴而鸱推?灰韵同 陲魑锤缡璃羸帔蘼芪畸羲曦欹猗崎崖筛狮蛳绥虽粢瓷嫠痍惟唯机耆逵岿丕毗枇貔楣霉辎蚩嗤媸飔埘莳鲥鹚笞漓贻禧噫其琪祺麒栀鹂累踟琵祁骐訾咨睢馗胝鳍蛇?委蛇 陴淇丽?地名 厮氏?月氏 僖嘻琦怩熹孜罹磁痿隋逶郦嵋椅?音漪 木名 上平五微 微薇晖辉徽挥韦围帏违闱霏菲?芳菲 妃飞非扉肥威祈畿机几?微也、如见几 讥玑稀希衣?衣服 依归饥?支韵同 矶欷诽绯晞葳巍沂圻颀 上平六鱼 鱼渔初书舒居裾琚车?麻韵同 渠蕖余予?我也 誉?动词 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墟徐猪闾庐驴诸储除滁蜍如畲淤妤苴菹沮徂龉茹榈於祛蘧疽蛆醵纾樗躇?药韵同 欤据?拮据 上平七虞

虞愚娱隅无芜巫于衢癯瞿氍儒襦濡须需朱珠株诛朱铢蛛殊俞瑜榆愉逾渝窬谀腴区躯驱岖趋扶符凫芙雏敷麸夫肤纡输枢厨俱驹模谟摹蒲逋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吾梧吴租卢鲈炉芦颅垆蚨孥帑苏酥乌污?污秽 枯粗都茱侏姝禺拘嵎蹰桴俘臾萸吁滹瓠糊醐呼沽酤泸舻轳鸬驽匍葡铺?铺盖 菟诬呜迂盂竽趺毋孺酴鸪骷刳蛄晡蒱葫呱蝴劬殂猢郛孚 上平八齐 齐黎犁梨妻?夫妻 萋凄堤低题提蹄啼鸡稽兮倪霓西栖犀嘶撕梯鼙赍迷泥溪蹊圭闺携畦嵇跻奚脐醯黧蠡醍鹈奎批砒睽荑篦齑藜猊蜺鲵羝 上平九佳 佳街鞋牌柴钗差?差使 崖涯?支麻韵同 偕阶皆谐骸排乖怀淮豺侪埋霾斋槐?灰韵同 睚崽楷秸揩挨俳 上平十灰 灰恢魁隈回徊槐?佳韵同 梅枚玫媒煤雷颓崔催摧堆陪杯醅嵬推?支韵同 诙裴培盔偎煨瑰茴追胚徘坯桅傀儡?贿韵同 莓开哀埃台苔抬该才材财裁栽哉来莱灾猜孩徕骀胎唉垓挨皑呆腮 上平十一真 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亲申身宾滨槟缤邻鳞麟珍瞋尘陈春津秦频苹颦濒银垠筠巾囷民岷泯?轸韵同 珉贫莼淳醇纯唇伦轮沦抡匀旬巡驯钧均榛莘遵循甄宸纶椿鹑屯呻粼嶙辚磷呻伸绅寅姻荀询峋氤恂嫔彬皴娠闽纫湮肫逡菌臻豳 上平十二文 文闻纹蚊云分?分离 氛纷芬焚坟群裙君军勤斤筋勋薰曛醺芸耘芹欣氲荤汶汾殷雯贲纭昕熏 上平十三元 元原源沅鼋园袁猿垣烦蕃樊喧萱暄冤言轩藩媛援辕番繁翻幡璠鸳鹓蜿湲爰掀燔圈谖魂浑温孙门尊?樽 存敦墩炖暾蹲豚村屯囤?囤积 盆奔论?动词 昏痕根恩吞荪扪昆鲲坤仑婚阍髡馄喷狲饨臀跟瘟飧棔 上平十四寒

《诗经》韵例分析

诗经韵例分析 参考资料:《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句尾韵,一韵到底,首句入韵而后偶句押韵。) 参差存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句尾韵,一韵到底,首句入韵而后偶句押韵。) 参差存菜,左右米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参差存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部。句中韵,换韵,宵药合韵,隔句押韵。) 参差,双声联绵词;窈窕,叠韵连绵词;辗转,双声叠 韵连绵词 《卷耳》 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陟彼崔嵬,我马虺饋。我姑酌彼金疊,维以不永怀。 (韵部:嵬、卩 貴、 疊、怀,微部。句尾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兒觥,维以不永伤。 (韵部:冈、 黄、 觥、伤,阳部。句尾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 陟彼<1矣,我马猪矣,我仆痛矣,云何吁矣。(韵部:51、猪、痛,鱼部。 句中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韵部:筐、行,阳部。句 (韵部:鸠、洲、逑,幽部 C (韵部:流、求,幽部。句 (韵部:得、服、侧,职部

韵,一韵到底,句句押韵) 崔嵬、虺饋,叠韵连绵词;玄黄,双声连绵词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 尾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 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 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 中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 《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 宜其室家。(韵部:华、家,鱼部。句宜其家室。(韵部:实,室,质部。句宜其家人。(韵部:蓁、人,真部。句薄言有之。(韵部:采、友,之部。句 薄言捋之。(韵部:掇、捋,月部。句薄言襭之。(韵部:袺、襭,质部。句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韵部:门、殷、贫、艰,文部;为、何,歌部。前四句句尾韵,之后换 句中韵,换韵,句句押韵) 王事适我,政事一埋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已焉哉!天 实为之,谓之何哉!(韵部:适、益、谪,锡部;为、何,歌部。前四句句尾韵, 之后换句中韵,换韵,句句押韵) 王事敦我,政事一埋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韵部:敦,文部;遗、摧,微部。前四句句尾韵,之后换 句中韵,换韵,句句押韵) 《静女》

上古汉语韵部研究简史

上古汉语韵部研究简史 对上古音的研究开始于宋代。南宋吴棫作《韵补》分古韵为九部(东、支、鱼、真、先、萧、歌、阳、尤)。 其后郑庠作《诗古音辨》,就《广韵》求古音之通合,把二百零六部归并成六部(东、支、鱼、真,萧、侵),这些就是系统的古韵分部的开始。 至明代中叶,陈第在《毛诗古音考》中首次提出了今音不同于古音的历史观点,他的观点成了其后古音研究指导思想。 如果说陈第是古音学的开路先锋,那么顾炎武则是古音学的奠基者。 顾炎武作《音学五书》,把古韵分为十部。他的原著只称第一部,第二部等等。为了便于比较、说明,一般音韵著作称为东、阳、庚、蒸、支、鱼、歌、真、萧、侵,共十部。如果拿这十部和郑庠的六部相比较,粗略地说,是从郑氏东部中分出阳、庚、蒸三部,又从鱼部中分出一个歌部,这样多了四部。 ·顾氏分古韵为10部,初步确定了古韵分部的规模。顾氏对古韵研究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三点: 其一,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古音学的有关问题,初步建立了古音学理论。 其二,运用离析唐韵的方法归纳古韵,不再把《广韵》的每一个韵当作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按《诗经》押韵的实际情况仔细地审定每一个韵字的归部,从而使古韵分部符合当时的语音实际。顾氏所做的离析工作,直到今天仍然被音韵学者所称道。 其三,入声配阴声。顾氏认为中古音以入声配阳声是配错了,人声应该配阴声。后代学者并不认为中古人声配阳声是配错了,但却同意他的上古韵人声配阴声见解,因为在《诗经》中常常有入声与阴声通押的事实。直到今天,人们仍然认为上古入声配阴声是合理的。 江永作《古韵标准》分古韵为十三部,平、上、去各为一卷,又有入声八部。他是修正顾氏的分部的。江氏古韵分部的特点,是注重审音。他认为顾氏的真部应该再分出个元部,真部口敛(比较闭口)而声细,元部口侈(比较开口)而声大。顾氏的萧部应该再分出个尤部,萧部口开而声大,尤部口弇而声细。顾氏的侵部应该再分出一个覃部,覃部之声侈,侵部之声弇。这样,江氏的古韵分部就比顾氏多出三部。此外,江氏还从顾氏的第三部鱼部中分出侯部字,归入尤、幽部。因为没有另立侯部的名称,不影响十三部的数目。顾氏的入声韵部没有独立,实际上是四部,江氏的入声韵,则分八部。他主张数韵共一入,大部分阴声、阳声韵都有入声配合。 段玉裁作《六书音均表》分古韵为十七部。段氏分部的特点有三:(1)支、脂、之分部。 (2)真、文分部。(3)侯部独立。段氏十七部分为六类,第一部是之部,第二部是萧部,打破了《唐韵》“始东终乏”的传统次序。他说,“十七部次序出于自然,非有穿凿。”分为六类,是按音的远近排列的。但他没有分出独立的入声韵部,如果把入声独立出来单立为一个韵部的话,则是26部,比现代学者王力29部仅仅少3部。段氏同时提出“同谐声必同部”的理论,同时应用这个理论对《诗经》韵字之外的所有汉字做古韵分部工作。 戴震作《声类表》,分古韵为二十五部,其中有阳声九部,阴声七部,入声九部(戴氏当时尚未立“阴”、“阳”之名)。其阳、阴、入相关者为一类,二十五部共合为九类,自此古韵各部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关系才清楚明白起来。戴氏是段氏的老师,但古韵分部晚于段氏。戴氏古韵分部的特点有二: (1)把段氏的脂部再加剖析,使祭、泰、央、废四部独立为霭部。 (2)明确承认上古音有入声,使它独立。 孔广森作《诗声类》,分古韵为十八部。与段氏十七部比较,孔氏从东部中分出冬部,从侵部中分出合部,而把真,文(谆)又并为一部。他还主张段氏第三部(尤部)中从屋从谷从

平水韵里的多韵部字(多音字)

一、平声韵部里意义相同的多韵部字 1、般——上平十四寒;上平十五删 2、掺——下平十二侵;下平十五咸 3、车——上平六鱼;下平六麻 4、呱——上平七虞;下平六麻 5、槐——上平九佳;上平十灰 6、饥——上平四支;上平五微 7、瞢——上平一东;下平十蒸 8、蛩——上平二冬;上平三江 9、坛——上平十四寒;下平十三覃 10、推——上平四支;上平十灰 11、崖——上平四支;上平九佳 12、涯——上平四支;下平六麻;上平九佳 二、仄声韵部里意义相同的多韵部字 13、懊——上声十九皓;去声二十号 14、伴——上声十四旱;去声十五翰 15、北——入声十三职;入声二沃 16、悖——去声十一队;入声六月 17、炳——上声二十三梗;去声二十四敬 18、簸——上声二十哿;去声二十一个 19、刺——去声四寘;入声十一陌 20、打——上声二十一马;上声二十三梗 21、大——去声九泰;去声二十一个 22、但——上声十四旱;去声十五翰 23、啖——上声二十七感;去声二十八勘 24、澹——上声二十七感;去声二十八勘 25、祷——上声十九皓;去声二十号 26、纛——去声二十号;入声二沃 27、弟——上声八荠;去声八霁 28、娣——上声八荠;去声八霁 29、递——上声八荠;去声八霁 30、掉——去声十八啸;上声十七筱 31、耋——入声四质;入声九屑 32、缎——上声十四旱;去声十五翰 33、盾——上声十一轸;上声十三阮 34、遁——上声十三阮;去声十四愿 35、咄——入声六月;入声七曷 36、掇——入声七曷;入声九屑 37、忿——上声十二吻;去声十三问 38、缶——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 39、匐——入声一屋;入声十三职40、妇——去声七遇;上声二十五有 41、副——去声二十六宥;入声一屋 42、富——去声七遇;去声二十六宥 43、缚——去声二十一个;入声十药 44、溉——去声五未;去声十一队 45、鹘——入声六月;入声八黠 46、馆——去声十五翰;上声十四旱 47、盥——去声十五翰;上声十四旱 48、犷——上声二十二养;上声二十三梗 49、鳜——去声八霁;入声六月 50、国——入声十三职;入声一屋 51、核——入声六月;入声十一陌 52、卉——上声五尾;去声五未 53、唧——入声四质;入声十三职 54、笈——入声十六叶;入声十四缉 55、楫——入声十六叶;入声十四缉 56、蹇——上声十三阮;上声十六铣 57、饯——上声十六铣;去声十七霰 58、揭——入声六月;入声九屑 59、碣——入声六月;入声九屑 60、掘——入声六月;入声五物 61、厥——入声五物;入声六月 62、侃——上声十四旱;去声十五翰 63、扣——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 64、块——上声十贿;去声十卦;去声十一队 65、蒉——去声四寘;去声十卦 66、篑——去声四寘;去声十卦 67、轹——入声十药;入声十二锡 68、敛——去声二十九艳;上声二十八俭 69、篓——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 70、卵——上声十四旱;上声二十哿 71、莽——上声二十二养;上声七麌 72、泌——去声四寘;入声四质 73、陌——入声十一陌;入声十药 74、某——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 75、母——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 76、亩——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 77、牡——上声七麌;上声二十五有 78、昵——上声八荠;入声四质 79、睨——上声八荠;去声八霁 80、怒——去声七遇;上声七麌 81、帕——去声二十二祃;入声八黠 82、堑——上声二十八俭;去声二十九艳 83、悄——上声十七筱;去声十八啸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

古漢語通論-詩經的用韻 一、《詩經》的韻例 詩歌一般都要講究格律,而格律由這樣幾個元素構成:平仄、押韻、對仗等。當然不同的詩體對格律會有不同的要求: (一)幾種詩體 1古體詩 就是“古風”。它產生最早,形式多變,沒有規則的限制,比較自由。唐代以前,寫詩不講究平仄、對仗,用韻自由,句式句數不拘,每句則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古體詩,七言者較多),唐人因而將這類詩歌稱為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 2舊體詩、近體詩、今體詩 都是指“格律詩”而言,主要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等。不能將“今體詩”跟現在所說的“新詩”混為一談。 3詩餘 指“詞”而言,有長調、小令、慢、

引等不同格式,用“詞牌”作為格式的標誌。 (二)格律要素: 1平仄 “平仄”就是古人對聲調的區分,以今天的普通話來說,“平”就是第一聲(陰平)、第二聲(陽平),“仄”就是第三聲(上聲)、第四聲(去聲)。以兩句詩來做例子: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句) 這兩句詩中“無邊”、“蕭蕭”、“長江”、“來”是平聲,“落木”、“下”、“不盡”、“滾滾”則屬仄聲,由此,構成七言律詩的其中一個標準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押韻 在古代,詩韻跟詞韻是不同的,無論在韻字的選擇、韻腳的安排,以及對待押韻的寬容度方面都有很大差別。古韻跟今韻也有較大變化,比如在古代,

“東”跟“冬”是不同韻部的字,“花”跟“斜”反而可以通壓。但我們今天學寫近體詩就沒必要深究那麼多了,只要按照普通話的韻腳來使用就可以了。 3對仗 對仗是近體詩的重要因素,對於增強詩歌的整齊美和聲律美極為重要。 對仗的要求,相對的兩句必須句式相同,詞性一致,平仄根據體裁不同也要符合各自的規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 第一句,“明月”對“清泉”,“松間”對“石上”,“照”對“流”,句式一致; 第二句,“花”對“蓬”屬名詞植物對,“徑”對“門”名詞屬器物對,“不曾”對“今始”,“緣”對“為”,“客”對“君”,“掃”對“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