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四上全册测评试题附带答案

初四上全册测评试题附带答案

初四上全册测评试题(满分

120)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

20 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 分)

7. 默写填空。( 8 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须晴日,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A .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 yu án ),埋没于蓬篙荆棘之中,

② ,险躁则不能治性。

B .他老是吮( y ǔ n )吸着,咀嚼着那只小驯鹿的碎骨头,这是他收集起来随身带着的一点残屑。 ③《陌上桑》中运用通过少年侧面描写表现罗敷美丽的句子是: ________ ,__。

C .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 l é i )的果实。 ④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D .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赖俱寂,没有百鸟啾啾( ji ū),没有树叶沙沙

⑤蓬山此去无多路,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这首乐曲是作者经过了深深的思索之后,带着激情一气呵成的。

B 、比赛即将开始,但是会场里就到了几个微不足道的人。

C .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

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

D 、读书时老徐常常不求甚解 , 喜欢咬文嚼字 , 时而也会吹毛求疵。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一系列程序,选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

B .按照《规划》,湖南各县都要修建飞机场,机场建成以后能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

⑥ ,花光如颊。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12 分)

袁家渴 ①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 g ǔ)鉧( m ǔ)潭 ②

。由溪口而西,陆行,

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

濑 ⑤

(l à i )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 ⑥

( zh ǔ),间厕 ⑦

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活水平。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

。其树多枫、柟、

C .近年来非洲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把汉语作为到中国寻找梦想

石楠、楩( pi á n )、槠( zh ū)、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

ji ā o )

的工具。

轕( g é) ⑨

水石。

D .由于韩美执意举行联合军演,使朝鲜产生了取消元首会面的想法。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

w ě ng b ó)香气;冲涛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r ǎ n ) 众草,纷红骇绿,蓊葧(

旋濑,退贮溪谷;摇飏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A .有一句名言: “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生就是 “自我” 不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於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断实现的过程。

(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B .原西南师范大学校长邱玉辉、高级工程师彭燕华、重庆大学教授尹超 等多位国内人工智

【注释】①渴:音同“褐”,湖南方言称水的反流 ..(见注释④)。②钴鉧潭:形状似熨斗的水

能专家出席了大会。

潭。钴鉧,即熨斗。③朝阳岩:地名,在永州古城潇水西岸。④反流:水反向流,此处指西流。⑤

C .医学专家指出,大量快速的进食冷饮,会损伤孩子稚嫩的胃黏膜,引起急性胃痉挛,导致腹

百家濑:水名。濑:流在岩石上的溪水。⑥渚:水中小洲。⑦间厕:交错夹杂。⑧白砾:白色碎石。

痛,腹泻,食欲不振。

⑨轇轕:交错纠缠貌。⑩掩苒:弱草倾倒。苒:轻柔。

D .年少时,眼神澄澈,心地纯良;长大了,受到名利、欲望等熏染,变了质,走了味,失了魂。

(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① 舟行若穷

② 类合欢而蔓生

A .在《西湖游记两则》中,袁宏道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笔触,把西湖美景描绘得如诗

( 2)下列各组句子与“故以名焉”中“名”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如画,妩媚动人。

A. 不能名 其一处也

(林嗣环《口技》)

B. 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襁褓”来指代史书、家乡、月亮和不满

B. 并自为其名.

(王安石《伤仲永》)

周岁的要孩。

C.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C .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

D.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刘禹锡《陋室铭》)

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 3)画横线句没加标点,请用“ / ”标出两处停顿。

D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

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波浪线的句子。

6.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由朝阳岩 ③

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

A .请愚兄你别拿着比我高的成绩,还跟敝人说没有考好啊!

( 5)文章开头先写钴鉧潭、西山等景点,一步步引出袁家渴,试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B .家父常教育我,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6)联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请深入品味“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於

C .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世”所蕴含的意思。

D .学生我认真读过老师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

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

三、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 题。( 12 分)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

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宇经》

《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

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

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

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

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

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

学生的学习,这可“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

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

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

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

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

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街·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

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

“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

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息安办

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

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

“改过薄”“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薄”并非

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 ,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

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⑦看来在古代私塾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豆古不变的道理。

(选自《青年文携》,有删改)

9.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4 分)

10.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 分)

11.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

请简要分析。( 2 分)

“人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

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1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2 分)

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力,

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B.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

了独特的贡献。

C.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班”“特

优班”。

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

较严格。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 题。( 20 分)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 儿子 14 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连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父

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儿子

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继续走,

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

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踩。

那是儿子 14 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

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 14 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

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 2017 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3.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4.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 分,每小题 3 分)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15.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 14 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你

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3 分)

1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 分)

17.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3 分)

四、专题学习( 6 分)

18、 2016 年 11 月 30 日,“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际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 。学校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气” 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节气与农事】谚语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田野是一块崭新的黑板,庄户人要在

上面一笔一划书写丰收二字。还有哪畦地没有,还有哪条渠没有,他们要像给孩子洗

脸一样慢慢地。

(打理翻整修理)请为以上农事在横线上选择恰当的词语。

( 2)【节气与诗词】古代文人墨客根据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的一首首优美隽永的诗词,为人们的

生活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如在“雨水” 的春日,可以读一读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在,;

请在横线上进行仿写,要求每句话都要含有与节气有关的诗词。

(3)【节气能双关】洪承畴原是明朝重臣,后来兵败降清,官至大学士。传说他降清后,在谷

雨那天与人下棋,随口吟出一句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同弈者应声对出下联:“两朝

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这副对联中,运用双关的词语是哪个?它有何含义?

五、写作( 50 分)

19.请按要求作文。

花儿有了雨露的滋润,色彩更加绚丽;孩子有了母亲的呵护,成长更加快乐;生活有了坚定的

信念,步履更加矫健因为有了你,生命里都是奇迹,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有一个人,一段情,一本书,一处景,一首歌曾深深地感动着自己,激励着自己。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有你,我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 2)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 字。

(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6 CBCDCB

7、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淫慢则不能励精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青鸟殷勤为探看山色如娥

8. (12 分)( 1)到尽头像(2)C

(3)山皆美石 / 上生青丛 / 冬夏常蔚然

(4)从朝阳岩向东南走水路到芜江,风景较好的有三处,风景没有比得上(最好的是)袁家渴。

(5)先从永州的全景全貌着笔(从别人所知较多的冉溪,溪口风景谈起),既把袁

家渴的地理位置做了明确的交代,又通过对比和映衬,引出并突出文章所要描写的主

要对象——袁家渴。(意对即可)

(6)( 1)袁家渴之景美,不为外人知道,连“永之人”也“未尝游焉”,所以要让大

家知道,不敢独自享用。( 2)寄情于景,以美景自比,既为未被人知的人才呼吁,又

寄托自己有才识而壮志难酬的伤痛之情。(意对即可)

9.( 4 分)从学习内容及考试、分班、体罚及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注重德育等方面

进行介绍。

10.( 4 分)本文主要运用举例子和引资料(引用)的说明方法。示例:第段举宋代“三舍升补法” 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塾教育也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 。第段引用《论衡 ? 自纪篇》《泰泉乡礼 ? 乡校》中的话,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盛行

体罚。

11.( 2 分)它印证了本文第段的内容。第段讲古代私塾盛行体罚,而《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说到戒尺和罚跪,说明也有体罚。

12(2 分) B

13. 儿子( 14 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 2 分)儿

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 2 分)

14.(1)(自然)环境描写。( 1 分)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 1 分),烘托了儿子

害怕的心理。( 1 分)

(2)动作描写。( 1 分)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 2 分)(或: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

15.父亲没有看到灯光。( 1 分)理由: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

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

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

没有底。(写出两点即可,每点 1 分)

16.示例:沉着镇定。面对困境,父亲并没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2 分)充满智慧。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

激励着儿子跟着他走出森林。(2 分)(或: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要求:答出两点,结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1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形象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在成长困境中的引领作用,如一盏灯,照亮儿子一路温暖前行,(1 分)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 分)

18.(1)翻整修理打理

(2)示例:在“小满”的夏夜,吟一吟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大雪”的夜晚,欣赏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清明既指节气,又暗讽洪承畴失义辱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