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全国不同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

2011全国不同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

2011全国不同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

男女00.560.47 10.640.53 20.640.53 30.620.52 40.620.52 50.600.51 60.600.51 70.550.46 80.560.47 90.580.49 100.590.50 110.560.48 120.620.53 130.610.53 140.640.56 150.710.64 160.730.67 170.810.75 180.810.75 190.830.79 20 1.07 1.04 21 1.000.99 220.920.91 230.970.96 240.850.85 250.750.75 260.740.74 270.740.73 280.850.83 290.740.72 300.720.70 310.760.73 320.740.72 330.700.67 340.790.76 350.810.78 360.880.84 370.920.88 380.950.91 390.970.92 40 1.05 1.01 410.950.92 42 1.030.99 430.810.79 440.920.88 450.920.88 460.890.86 47 1.040.99 480.770.740.0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490.420.42 500.540.52 510.500.47 520.640.60 530.710.67 540.640.62 550.670.65 560.670.66 570.610.60 580.610.60 590.520.51 600.520.50 610.500.48 620.430.42 630.410.40 640.380.37 650.340.34 660.330.32 670.300.30 680.290.29 690.290.29 700.280.27 710.230.24 720.260.26 730.240.24 740.220.23 750.200.22 760.180.20 770.180.20 780.150.17 790.130.15 800.130.15 810.090.12 820.090.12 830.070.10 840.060.08 850.050.07 860.040.06 870.030.05 880.020.04 890.020.03 900.010.03 910.010.02 920.010.01 930.010.01 940.01 950.01 96 97 98

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第二章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2.1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年龄 2.性别 3.人种 4.民族 5.宗教 6.教育程度 7.职业 8.收入 9.家庭人数 人口结构介绍 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又称人口构成。它依据人口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的、社会的、地域的特征,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总体,有性别、年龄、居住地、民族、阶级、文化、婚姻、职业以及宗教信仰等标志,但就其性质特征而言,人口结构类别可归纳为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社会结构、人口地域结构 3大类。 人口的自然结构 依据人口的生物学特征划分,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既是人口再生产的必然结果,又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对人口发展规模和速度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对人口自然结构起制约作用。 人口的社会结构

依据人口的社会特征划分,主要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婚姻结构、家庭结构、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社会结构及其变动;人口社会结构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社会结构对人口再生产有重大的影响,不同的阶级、民族、文化、宗教、婚姻、家庭、职业和部门,其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平均寿命也有相应的差异。 人口的地域结构 依据人口的居住地区划分,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和人口的城乡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状况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有关,合理的人口地域结构有利于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人口地域结构也是形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人口结构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产物。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下,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变动的规律性。了解人口结构变动的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政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理想的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年龄和性别是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结构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理想的年龄结构应符合“人口低增长和长寿命”二大特征;人口低增长是指年出生人口的低增长(人口出生率在14.0?~16.0?),年出生人口高增长(人口出生率高于16.0?)和负增长(人口出生率低于14.0?)均会使人口结构恶化!理想的性别结构应符合“同年龄的男女性别人数相等或相近”。 由于人口出生率较难控制(特别是进入少子化社会以后更难于实现),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主要通过抑制或鼓励育龄妇女的生育胎次来实现。要实现代际均衡(零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13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要实现代际低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2胎(中产二胎,金领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2.5胎(蓝领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 理想的人口结构如下图:

最新秘密数据:2012年中国真正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

2012年中国真正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马建堂: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54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出生人口163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比上年提高0.1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6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5‰,比上年提高0.16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上年末下降0.0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 从年龄构成看,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4%,比上年末提高0.27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我建议媒体朋友们关注这个数据。去年中国15-59岁或者15岁以上不满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首次下降,比重继续下降的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减少了345万人。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减少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79亿人,比上年末增加789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36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 今日国家统计局召开发布会公布2012年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称,2012年劳动人口的总量2012年是9.37亿,减少了345万,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相当长时期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要高度重视这个事情。 马建堂称,感觉跟朋友们发布这么一堆数据,就担心一些很有价值的数据淹没在数据的海洋里。你说是不是我对人口下降这个问题有忧虑,我也不否认。计划生育政策,我作为国家统计局局长来说,不一定很合适说,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对人口的控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取得了很了不起的进步。我们用了30年左右时间,人口增长模式就到了一个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模式,少生了一两亿人,对推动我们国家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年龄结构及消费现状

中国人口的结构变化与消费特征 中国人口的变化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与经济发展,让中国人迅速经历了老龄化与城市化。这样的人口结构变化有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中国自1979年实施“一对夫妇一个孩”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平均每位女性生育子女数量从1970年的5.5名降至2010年的1.54名,使中国的生育率急剧下降。 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人口增加速度得到了缓解,但是,由于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寿命逐步提高,使中国开始步入高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率占总人口的7%以上)。1970年,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例不过4.3%,而到了2010年,这一比例激增至8.2%,老龄人口数达到了1亿1,143万人。这种高龄化现象由于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一对夫妇一个孩政策),进程进一步加快了。 2011年4月28日,中国政府公布了第六次人口调查的结果:目前,中国总人口数为13亿3972万人,这一统计结果与2000年度的12亿6,582万人相比,增加了7,389万人(增幅为5.84%)。其中,14岁以下人口为2亿2,75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6.6%。10年前,每4名中国人中就有1名(22.9%)是14岁以下儿童,而现在,这一比例下降至每6名中国人中才有1名(16.6%)是14岁以下儿童。相比之下,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却高达13.26%,同比增长了2.93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人所占比例更是达到8.87%,显示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当65岁以上老人数超过总人口的7%时即视为老龄化社会)。受到中国传统

的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目前男性占51.27%,女性占48.73%,男女比例不均衡问题十分突出。 曾有人预测,中国从“高龄化社会”进入“高龄社会”可能不需要25年(2001年~2026年) ,而法国进入老龄社会用了115年时间,同时美国也用了73年,相比之下,中国进入老龄社会的速度明显过快。到了2035年,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将是韩国总人口数的8倍、日本人口数的3.5倍左右。到了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将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22%,相当于韩国总人口数的10倍、日本人口数的4倍。更为重要的是,在老龄人口中,75岁以上高龄人口的数量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在2010年至2050年之间,59岁以下人口比例将下降18%,与此同时,劳动人口数量也将会有所下降。 中国还尚未具备应对高龄化的消费水平之前,就已经开始经历高龄化社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为扩充社会保障制度等福利而投入的财政支出必将大大增加。特别是,与韩国、美国等国家相比,中国的收入水平较低,因此,中国政府应对社会高龄化的能力显得相对不足。 而且,社会高龄化导致了劳动人口的锐减,中国原来引而为傲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将逐渐消失,由于人工成本、物价、出口价格等水平的上升,将长期阻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中国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必须转化为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而且,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够完善,面对抚养老人等压力的逐渐上升,年轻一代将不得不降低家庭储蓄,减少个人消费水平,这种现象自然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老龄化现象,中国的银色产业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随着中国逐渐进入高龄社会、超高龄社会,银色市场有望出现惊人的发展。而在目前,中国的银色市场规模与老龄人口数量相比,依然显得微不足道,对此,专家指出,为了提升这种与老人服务设施与服务的水平,中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受到高龄化现象与城市化政策的影响,中国的年轻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因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地区高龄化问题。根据2010年第6次人口调查结果,居住在城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预测模型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预测模型摘要:本文根据中国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三个不同阶段人口从 1990年到2010年间的人口所占比例,利用matlab数据拟合,建立线性增长模型,并对202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人口总数进行预测,得出人口总数为140536万,人口老龄化加剧。 关键字:人口预测年龄结构老龄化 matlab excel 拟合 问题重述 根据中国1990年到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情况(如下表),建立线性模型,并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199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 表1990到2010年中国人口总数(万) 模型分析 根据所给的数据,我们借助excel首先作出图进行观察分析:(如下图)

模型建立 模型一:线性增长模型。(即为y=ax+b模型) 1、模型假设: 忽略环境对人口的影响,假设人口无限增长,人口增长率是恒变量。 2、模型变量和函数定义: A 人口增长率; x B 初始时刻的人口数量,即:(0) 3、模型建立: 依照上面的假设和定义,我们可以构造如下模型:

这是借助EXCEL相关工具得出的公式,为使结果更一步精确,我们借助

利用MATLAB求得系数a1= —0.0063 b1=12.8012 a2= 0.0037 b2=—6.7409 a3= 0.0026 b3=—5.0677 因此模型为: Y1=—0.0063x+12.8012 Y2=0.0037x—6.7409 Y3= 0.0026 x—5.0677 对比以上两种方法得到的a和b可以看出我们所用的方法误差较小

4、模型结果分析: 从拟合的结果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总数和老龄化系数会增加,老龄化程度加剧,建议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调整,增加0-14岁人口总数,从而减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程度,进而优化社会结构,增加人民福利。 参考文献 [1]胡守信,李柏年.基于MATLAB的数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 [2]扬启帆,康旭升,等.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3]于学军.《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2期,时间:2000-4-6,中国人口信息网. 附录: 以下为所用程序部分代码: >> x=[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 y=[0.6373 0.6306 0.6323 0.6355 0.6456 0.6664 0.6691 0.6834 0.6823 0.6867 0.7014]; >> plot(x,y,'g*'); hold on b=polyfit(x,y,2);%进行2次拟合,b是多项式前面的值。就如2次拟合中y=ax+b,a,b的值。yy=polyval(b,x);%得到拟合后y的新值 plot(x,yy,'r-')%画拟合图 ;>> a=polyfit(x,y,1) a = 0.0037 -6.7409 >> x=[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 y=[0.0858 0.0932 0.0976 0.1059 0.1113 0.1046 0.118 0.1236 0.133 0.1401 0.1326]; >> plot(x,y,'g*'); hold on b=polyfit(x,y,2);%进行2次拟合,b是多项式前面的值。就如2次拟合中y=ax+b,a,b的值。yy=polyval(b,x);%得到拟合后y的新值 plot(x,yy,'r-')%画拟合图 ;>> a=polyfit(x,y,1) a = 0.0026 -5.0677 >> x=[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 y=[0.2769 0.276 0.2701 0.2586 0.2431 0.229 0.2129 0.193 0.1847 0.1732 0.166]; >> plot(x,y,'g*'); hold on b=polyfit(x,y,2);%进行2次拟合,b是多项式前面的值。就如2次拟合中y=ax+b,a,b的值。yy=polyval(b,x);%得到拟合后y的新值 plot(x,yy,'r-')%画拟合图

中国人口状况统计(1956-2010年完整版)

中国(中国大陆)历次人口普查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普查年份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总人口(万人)59,43569,458100,818113,368126,583133,972 性别构成男性(万人)30,799 35,652 51,944 58,495 65,355 68,685 女性(万人)28,636 33,806 48,874 54,873 61,228 65,287 男女性别比107.56 105.46 106.30 106.60 106.74 105.20 年龄构成0-14岁年龄段比重(%)36.28 40.69 33.59 27.69 22.89 16.60 15-64岁年龄段比重(%)59.31 55.75 61.50 66.74 70.15 74.53 65岁及以上年龄段比重 (%) 4.41 3.56 4.91 5.57 6.96 8.87 民族构成汉族人口(万人)54,728 65,456 94,088 104,248 115,940 122,593 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93.94 94.24 93.32 91.96 91.59 91.51少数民族人口(万人)3,532 4,002 6,730 9,120 10,643 11,379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 重(%) 6.06 5.76 6.68 8.04 8.41 8.49 受教育程 度大专及以上(万人)416 615 1,422 3,611 11,964高中和中专(万人)1,319 6,779 8,039 11,146 18,799 初中(万人)4,680 17,892 23,344 33,961 51,966 小学(万人)28,330 35,237 37,057 35,701 35,876 文盲人口(万人)23,327 22,996 18,003 8,507 5,466 文盲率(%)33.58 22.81 15.88 6.72 4.08 城乡分布 城镇人口(万人)7,726 12,710 21,082 29,971 45,844 66,558 乡村人口(万人)50,534 56,748 79,736 83,397 80,739 67,415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主要特征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主要特征(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成因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它是过去和当前人口出生、死亡、迁移变动对人口发展的综合作用,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二)全球人口年龄结构的背景 自二战之后,全球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三代式变化,总的来说,规模最大的三个年龄群体是婴儿潮一代,X一代和Y一代。婴儿潮一代是二战后196-1964间出生的,他们是塑造营销环境最强大的力量之一,现在他们大多处于中,壮年,是消费能力最强的一群。X一代是指1965-1976年出生的一代,他们更热衷于消费和广告,同时又十分谨慎,关心环境,他们更关注工作满意感甚于为晋升牺牲个人的幸福和成长。Y一代指1977-1994年出生的一代,也是现今我们大学生所属的一代,年龄分布于青春前期到30岁。他们大多熟悉网络和电脑,热衷时尚,数码产品,是市场的新力军。 (三)人口年龄结构类型 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指标很多,主要有:①老年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②少儿系数。指少年儿童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③老少比。指人口中老人与少年儿童人口的百分比。④抚养比。又称负担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⑤老年抚养比和少年儿童抚养比。指老年人口或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根据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一定指标,可将人口区分为 3 种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即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子与妇女人数(或百分比)按"男左女右"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顺序"下小上老"排列。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

河北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河北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河北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从人口总数量,0-14岁人口数量,15-64岁人口数量,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河北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河北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 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河北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河北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河北省不同年 龄段人口数量情况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河北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河北省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河北省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河北省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河北省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河北省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河北省人口总数量同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河北省0-14岁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河北省0-14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0-14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河北省0-14岁人口数量占全国0-14岁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河北省0-14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河北省0-14岁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0-14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浙江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浙江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浙江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从人口总数量,0-14岁人口数量,15-64岁人口数量,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浙江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浙江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 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浙江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浙江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浙江省不同年 龄段人口数量情况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浙江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浙江省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浙江省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浙江省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浙江省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浙江省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浙江省人口总数量同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浙江省0-14岁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浙江省0-14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0-14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浙江省0-14岁人口数量占全国0-14岁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浙江省0-14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浙江省0-14岁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0-14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矛盾分析

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矛盾分析 作者:翟振武 在人口的变化中,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最引人注目。从1973年开始的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运动,直接目的就是降低人口增长率,翟振武减缓人口规模的扩大速度。如今,经过千千万万计划生育干部的艰苦努力,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但是,由于巨大的人口惯性,中国人口总量仍然在以每年1000万以上的速度增加。与此同时,作为生育率下降的后果之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却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无论是人口总量的继续扩大,还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对未来的中国都是严峻的挑战。而且,人口数量控制与人口老龄化还是一对矛盾。人口数量控制越严格,人口老龄化速度越快,老龄化状况越严重。如果放弃人口控制政策,令生育率反弹和上升,人口总量虽然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但是,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却会因此而减慢。面对人口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我们该如何清醒地认识这对矛盾,明智地选择应对政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而急迫的问题。 1人口总量与人口年龄结构的矛盾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等多家单位的预测,即使保持目前生育水平不变的话,中国人口的增长还要持续40年左右,到2040年达到高峰值15.4亿左右,才能实现零增长及负增长(见表1)。也就是说,尽管资源在短缺,环境在恶化,但庞大的人口规模压力在21世纪的前40年,不仅不会减轻,反而会进一步加重。中国大陆人口总量还要在现有规模上再增加近3亿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人口总量预测的假定条件之一是生育率长期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1.86左右)。这是一个实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政策条件下的预测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人口年龄结构加速老龄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如果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作为衡量老龄化程度的指标,我们看到,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左右,中国刚刚跨入老龄社会的门槛。以后,这个比例呈加速上升状态。2010年为8.38%,比2000年提高约1.4个百分点,而到2030年以后,老龄人口比例在10年内提高近7个百分点,从2030年的14%快速上升到2040年的20.9%。在全社会中,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老年人口的数量从2000年的近9000万人上升到2040年的2.9亿人。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2000年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总和(1.6亿)的2倍。以致近年来,“中国将成为国际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

考虑年龄结构的人口模型(Leslie模型)

考虑年龄结构的人口模型(Leslie 模型) 对Logistic 模型的批评意见除了实际统计时常采用离散变化的时间变量外,另一种看法是种群增长不应当只和种群总量有关,也应当和种群的年龄结构有关。不同年龄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生育能力和死亡率,这一重要特征没有在Logistic 模型中反映出来。基于这一事实,Leslie 在20世纪40年代建立了一个考虑种群年龄结构的离散模型。 由于男、女性人口(或雌、雄性个体)通常有一定的比例,为了简便起见,建模时可以只考虑女性人数,人口总量可以按比例折算出来。将女性按年龄划分成m +1个组,即0,1,…,m 组,例如,可5岁(或10岁)一组划分。将时间也离散成间隔相同的一个个时段,即5年(或10年)为一个时段。记j 时段年龄在i 组中的女性人数为N (i ,j ),b i 为i 组每一妇女在一个时段中生育女孩的平均数,i p 为i 组女性存活一时段到下一时段升入i +1组的人数所占的比例(即死亡率d i =1-i p )同时假设没有人能活到超过m 组的年龄。实际上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一假设,少量活到超过m 组的妇女(老寿星)人数可以忽略不计,她们早已超过了生育期,对人口总量的影响是微小的而且是暂时性的,对今后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年龄结构不产生任何影响,假设b i 、i p 不随时段的变迁而改变,这一假设在稳定状况下是合理的。如果研究的时间跨度不过于大,人们的生活水平、整个社会的医疗条件及周围的生活环境没有过于巨大的变化,b i 、i p 事实上差不多是不变的,其值可通过统计资料估算出来。 根据以上假设可以得出以下j +1时段各组人数与j 时段各组人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 ?-=+=++++=+-) ,1()1,(),0()1,1(),(),0(),0()1,0(10 10j m N p j m N j N p j N j m N b j N b j N b j N m m ΛΛΛ 显然,0,≥i j p b 。 简记??????????=),(),0(j m N j N N j M , ?? ?? ? ?????++=+)1,()1,0(1j m N j N N j M 并引入矩阵 ??????? ???? ?????=--00 00000001 1 011 0m m m p p p b b b b A Λ M M M M ΛΛΛ 则方程组(4.28)可简写成

全国各地区岁以上分年龄人口比重

全国各地区40岁以上分年龄人口比重 以下数据基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整理而得,具体数据见第二部分(长表数据资料),第一卷(概要部分的1-3、1-3a、1-3b、1-3c各地区分年龄、性别的人口(网址)。其中城市人口数据为分年龄、性别城市人口数据与镇人口数据之和。包括以下数据表单: 表1-1 全国各地区40岁以上分年龄的人口比重(5岁年龄别) 表1-2 全国各地区40岁以上分年龄的人口比重(10岁年龄别) 表2-1 全国各地区40岁以上分年龄的人口比重(5岁年龄别,城市) 表2-2 全国各地区40岁以上分年龄的人口比重(10岁年龄别,城市) 表3-1 全国各地区40岁以上分年龄的人口比重(5岁年龄别,农村) 表3-2 全国各地区40岁以上分年龄的人口比重(10岁年龄别,农村) 表1-1 全国各地区40岁以上分年龄的人口比重(5岁年龄别) 地区40-44岁 所占比例 45-49岁 所占比例 50-54岁 所占比例 55-59岁 所占比例 60-64岁 所占比例 65-69岁 所占比例 70-74岁 所占比例 75-79岁 所占比例 80岁以上 所占比例 合计 全国21.96% 18.59% 13.86% 14.32% 10.33% 7.24% 5.80% 4.20% 3.70% 100.00% 北京19.96% 19.63% 16.24% 14.52% 9.05% 6.22% 6.07% 4.66% 3.64% 100.00% 天津18.52% 19.02% 17.32% 15.93% 10.10% 6.43% 5.13% 4.02% 3.54% 100.00% 河北20.41% 18.27% 15.52% 15.56% 11.08% 6.76% 5.34% 3.87% 3.19% 100.00% 山西22.03% 19.58% 15.99% 14.09% 9.71% 6.45% 5.39% 3.93% 2.84% 100.00% 内蒙古22.99% 20.52% 16.62% 13.88% 8.87% 6.08% 5.41% 3.41% 2.21% 100.00% 辽宁18.46% 18.93% 17.05% 15.60% 9.95% 6.85% 5.59% 4.02% 3.55% 100.00% 吉林21.77% 19.67% 16.18% 15.09% 9.97% 6.30% 5.12% 3.23% 2.67% 100.00% 黑龙江21.77% 19.94% 16.47% 14.60% 9.92% 6.30% 5.32% 3.24% 2.45% 100.00%

福建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福建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福建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从人口总数量,0-14岁人口数量,15-64岁人口数量,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福建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福建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 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福建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福建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旨在全面梳理福建省不同年 龄段人口数量情况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福建省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福建省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福建省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福建省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福建省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福建省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福建省人口总数量同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福建省0-14岁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福建省0-14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0-14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福建省0-14岁人口数量占全国0-14岁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福建省0-14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福建省0-14岁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0-14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从人口总数量,0-14岁人口数量,15-64岁人口数量,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 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旨在全面梳理上海市不同年 龄段人口数量情况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上海市人口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人口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人口总数量占全国人口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上海市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人口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人口总数量同全国人口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上海市0-14岁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0-14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0-14岁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0-14岁人口数量占全国0-14岁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上海市0-14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上海市0-14岁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0-14岁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2013年中国人口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及比例

年龄人口数0 13786434 1 15657955 2 15617375 3 15250805 4 15220041 5 14732137 6 14804470 7 13429161 8 13666956 9 14248825 10 14454357 11 13935714 12 15399559 13 15225032 14 15893800 15 18024484 16 18790521 17 20775369 18 20755274 19 21543466 20 28026954 21 26556649 22 24474192 23 25695955 24 22658768 25 19933683 26 19709177 27 19480836 28 22322147 29 19568009 30 18928369 31 19866458 32 19474874 33 18179478 34 20689024 35 21186516 36 22906980 37 23990208 38 24730460 39 25211795 40 27397219 41 24956297 42 27032542 43 21355748 44 24012158 45 23962574 46 23355778 47 26972157 48 20075084 49 11228960 50 14097008 51 12838832 52 16617709 53 18351980 54 16847642 55 17610528 56 17738127 57 16093888 58 16167933 59 13701998 60 13618204 61 13029125 62 11276853 63 10791633 64 9951467 65 9073411 66 8640965 67 7942141 68 7740868 69 7715897 70 7389412 71 6265718 72 6893225 73 6343869 74 6080173 75 5632477 76 5175500 77 5082383 78 4254858 79 3706915 80 3737259 81 2816693 82 2757918 83 2237138 84 1824190 85 1648160 86 1344215 87 1065276 88 858879 89 715398 90 553805 91 371079 92 287676 93 209291 94 156456 95 117522 96 90889 97 68648 98 54689 99 38231 100岁及以上359342005年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对203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的预测

对203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的预测 【摘要】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这使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预测未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我收集了1982年至2010年的人口数据并建立模型,对203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社会 一.提出并分析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如今,”4+2+1”的家庭结构在我国普遍形成,随之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未来,我国的人口年龄构成将呈现怎样的态势,又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计划生育的实施,使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的年龄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预测未来中国人口的年龄构成,我收集了1982年以来的各类人口数据,并利用数学模型对203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进行预测. 二.建立模型 下表反映了1982年—2010年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各年龄段的人口

(1)全国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依照表中数据,可以绘制出1982年—2010年我国总人口数散点图. 1982年—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 020000 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980 198519901995 2000200520102015 年份 人口数(万人)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年-2010年我国总人口呈上升趋势,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82年至1995年的13年中人口增长了19467万人,而从1995年至2008年的13年中增长了11681万人,可见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不断下降,上升速度逐渐减慢.由此看出我国对人口的控制取得了成效. (2)0—14岁的少儿人口,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人数变化趋势 依表中数据,可以绘制出1982年-2010年我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的散点图.

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