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班级管理》期末复习大纲

《班级管理》期末复习大纲

《班级管理》期末复习大纲
《班级管理》期末复习大纲

《班级管理》期末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

1.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母的,把出于一定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大题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基层教育组织。

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按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同学,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活动组织过程。

3.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

4.班集体: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

5.具体化目标法:具体化目标法是指把学校总的教育目标具体化为班级的目标,再根据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不同情况,提出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具体要求。(第三章第三节·班级目标与计划的制定)

6.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以性教育为主的生理、心理、伦理道德知识的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

7.德育:品德培养即德育。德育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简而言之,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8.品德: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9.品德认识:品德认知是指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10.品德情感: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奸恶的态度。

11.品德意志:品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母的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

12.品德行为:品德行为是指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其外部表现。

1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品德培养要做到系统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锻炼两者并重,做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和培养行为习惯相结合。

14.正面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的品德培养中要运用正确的思想、正面的道理、先进的榜样循循善诱、引诱力道,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同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贯彻和执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5.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的原则:品德培养中要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爱护、尊重、理解、信任结合起来。

1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者要教育集体,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同时又要通过教育个人来影响学生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17.整合一致与衔接连贯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教育者应按照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主动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步调一致、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

18.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知、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19.实践锻炼法:实践锻炼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质。

1

20.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指教育者利用环境、气氛、作风以及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

21.学习指导:学习指导就是一句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心理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标。

22.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即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正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

23.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是指以版规、班纪为内容的,班级师生共同制定、认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24.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体、围绕主体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

25.集体舆论:集体舆论是指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一轮、包边等形式肯定和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体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

二、问答题

1.简述班级构建的原则

答:(1)有利于教育的原则:这是组建班级的首要原则,在学校,班级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的组建,必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2)目标一致的原则:被组建到同一个班的学生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即使班级建立起来了,它也是不稳定的、缺乏凝聚力的;

(3)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青少年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发展时期,班级的组建不仅要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实施,而且要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班级各个方面活动的开展,促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2.简述班级管理的要素

答:(1)管理者:班主任、班上每一个学生、任课教师;

(2)管理对象(班级生活的全部构成方面),包括:全体班级成员(学生和相关教师)、空间、时间、班级活动可利用的物质设施和资源(包括经费);

(3)管理手段(班主任实施班组管理的各种措施)。

3.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4.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答:(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2)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

(3)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纽带和桥梁作用;

注:班主任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

5.班集体的特征

答:(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有合理的规章制度,自觉的纪律;

(4)有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5)有共同的活动;

(6)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2

6.班集体形成过程

答:(1)初建松散阶段(松散群体)

特点:班级核心尚未形成;班级活动目标靠班主任拟定,班干部靠班主任临时指定和培养,组织管理工作主要靠班主任来抓。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深入了解学生,选拔积极分子,加强常规教育,对学生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开展促进团结,维护集体利益的活动。

(2)基本形成阶段(联合群体)

特点:积极分子涌现,形成集体骨干,成为班级的领导核心。班级机构也建立起来,集体舆论也逐步形成,集体具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抓好领导核心的建立和培养,支持班干部大胆开展工作;加强对班集体舆论的正确引导,按照培养目标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教育活动。(3)巩固发展阶段(集体)

特点:集体成员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集体在发展和丰富自己的同时,也不断为每个成员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使个体在集体中找到自我实现的位置。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向集体提出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高班干部素质,扩大积极分子队伍;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班集体活动的质量,发展学生的个性。

7.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答:(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2)建立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3)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8.了解研究学生集体(个体)的内容

答:对班集体的调查研究

(1)班集体的基本情况

学生总人数、男女生的比例;学生的年龄结构及来源情况;班级集体形成情况和发展历史;班级组织和领导核心状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情况,等等。(2)班集体的思想品德状况

少先队员或共青团员的人数和比例;团支部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学生中思想品德优秀、中等、后进人数的比例;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表现。

(3)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本班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风气、学习习惯等;各科总平均成绩及学科平均成绩,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水平;学习优秀、中等和后进的情况与比例。

(4)全班学生的健康状况

身体基本健康、体弱多病的、残疾的学生人数及比例;近视的发病率和其他常见病的发病情况;体育锻炼情况和“达标”比率;学生的卫生习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5)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

学生家庭地址、家长职业、文化程度;学生家庭结构(复杂家庭、一般家庭、特殊家庭);学生在家庭中的排行与地位;独生子女的比例;学生家庭的物质条件和住房条件等。

对学生个体的调查研究:

(1)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

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情感和态度,对国家大事的兴趣和认识;对劳动、社会活动和社会工作的热心程度;集体观念和遵守纪律的情况;对人的态度和文明

3

行为的表现;奖励或处分情况等等。

(2)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智力发展状况;学习兴趣与特长、潜力与发展趋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各科成绩与原有基础、薄弱环节;完成作业的情况等等。

(3)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

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体质和健康水平,疾病状况;视力、听力状况,生活卫生惯和体育“达标”情况;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等等。

(4)学生的成长经历

了解学生的现实,也要了解学生的过去;了解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并将继续产生影响的事,从中找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等。

(5)学生生活小环境的具体情况

学生家长的职业、文化素养、教育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庭所在地区、乡镇和亲邻的情况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学生最崇敬的教师、最要好的同学和朋友;学生最喜欢参加的学校或班级活动等等。

9.了解与研究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答:(1)全面性:

a.研究对象是全班学生;

b.研究的是学生的各个方面;

c.不仅要了解、研究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了解、研究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表现;不仅要了解、研究学生个人的情况,还要了解、研究学生之间、学生与班级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2)经常性:

a.了解与研究学生应保持连贯性;

b.了解与研究学生应保持持续性;

(3)及时性:

a.尽快对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了解和分析;

b.对掌握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

(4)联系性:

a.将个别学生的情况放在学校以及班集体中加以研究和考察;

b.将学生放在他们的家庭中进行考察:

c.将外因影响的诸因素和内因(学生主体的思想和主观努力)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10.了解与研究学生过程中应克服的认知偏见

答:(1)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指班主任对某个或某些学生所得到的最初的信息因素所引起的心理效应;

(2)晕轮效应:在教育上的表现就是以偏概全,或因一个缺点弥盖了整个优点;或因一个优点弥盖了其他缺点;

(3)推理定势::班主任没有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仅仅凭一般的经验、少量而不很可靠的信息和一些表面现象加以逻辑推理,造成判断错误;

(4)态度定势:班主任在工作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头脑中已有的固定模式,会对学生形成不自觉的较为肯定的看法,并以此作出不同的结论。

11.班干部的选拔应注意的问题

答:(1)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全员管理);

(2)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班干部轮换制)

4

12.如何培养班干部

答:(一)加强对班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和工作水平

让班干部明确:

(1)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2)班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3)班干部的基本职责(4)班干部工作的基本方法

(5)如何处理好几种人际关系(6)如何处理当干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7)如何对待挫折

(二)放手大胆地让班干部开展工作,班主任当好班干部的顾问和坚强后盾(三)对班干部要高标准,严要求

13.确定班级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答:(1)方向性原则(2)激励性原则

(3)中心性原则(4)渐进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

14.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应注意的问题

答:(1)计划的目的性(2)计划的整体性

(3)计划的现实性(4)计划的具体性

(5)计划的层次性(6)计划的灵活性

(7)计划的群众性

15.班主任学期常规管理工作内容

答:(1)确立班级奋斗目标,指导落实学生个人学期规划。

(2)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做到计划周密、目标明确、措施切实可行。

(3)完成班主任工作小结:包括班主任工作计划执行落实的情况和工作体会、经验及存在问题。

(4)根据学校要求,组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精神文明标兵、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的评比。

(5)填写素质教育报告书或成绩报告单,完成学生成绩汇总、操行评定等工作。

(6)整理分析学生档案,及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和违纪学生的教育工作。

(7)组织学生制定假期学习生活计划,安排组织好假期生活。

16.班级日常管理的原则

答:(1)每天到班级关注学生的身体、学习、生活与精神面貌,了解、关心班级情况

(2)检查班级学生出勤情况:如果学生缺勤了,要及时了解原因,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同时向教导处(规模大的学校可向年级组长)汇报。

(3)检查、督促班级卫生(晨扫、午休、放学后):及时给予表扬或批评,做好教室、包干区的保洁工作。

(4)升旗仪式、广播操应按时到班督促:要求学生整队做到静、齐、快。(5)观察班级公物保管情况:如发现有损坏要及时调查、教育和处理。(6)每天检查文明守纪情况:如学生衣着,佩载胸卡、红领巾、团徽等。(7)每天检查班级日志记录。

17.班级规则制定的基本原则

答:(1)规则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必要的;

(2)规则应该清晰明了;

(3)规则应该与教学目的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人们的学习方法一致;

(4)规则要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一致。

5

18.如何执行班规

答:(1)对事不对人:不论做任何事情,老师都要明白指出学生犯错的原因,并且告知学生了解老师是对事不对人,以免在学生心灵留上创伤。

(2)预防重于治疗:老师以身作则、让学生家长知道班规的内容、学生违反班规时,老师的态度要坚定且前后一致

(3)注重合作而非命令

(4)正向的导引:

尽你所能支持好的行为;

以身作则教导好的行为;

说出已有进步的情形:经由系统化的增强来塑造行为;

提到行为之后的结果:强调好行为和坏行为的逻辑后果;

给予鼓励性的激励;

(5)随时指导

教师认真指导学生实践班规,务使全体学生确实遵行,直到养成良好习惯为止。对于未能实践的学生,应究其原因,予以个别辅导。

(6)表扬优良表现

19.优秀学生的特点及教育

答:优秀生的一般特点

(一)优秀生的积极因素

(1)富有进取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爱憎分明的立场

(3)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

(4)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二)优秀生的不良因素

(1)优越感强

(2)高傲妒忌

(3)依赖性强,缺乏抗挫折的能力

优秀生教育的一般措施

(1)加强对优秀生的理想和人生观教育

(2)(2)高标准、严要求

(3)对优秀生要一分为二,做到长善救失

(4)根据优秀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0.后进生的特点及教育

答:后进生的一般特点:

(1)缺乏强烈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弱

(2)道德无知,是非模糊,法制观念淡薄

(3)自卑、疑惧、重感情、讲义气

(4)缺乏坚强的意志,自制力差

后进生的教育的一般措施

(1)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2)热爱学生,以情动人

(3)善于发现和利用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4)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5)发挥集体力量,形成强大教育优势

6

21.中等生的特点及教育

答:中等生的特点

(1)各方面的发展呈中等水平,但潜力较大;

(2)满足现状、停滞不前;

(3)沉默孤独、闭锁自封;

(4)渴求进步、希望赞赏。

中等生的教育措施

(1)主动接近,热情关心

(2)长善救失,鼓励进取:发现有进步,就“推”一把,发现向后滑,就及时“拉”一把。

(3)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22.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答:(1)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2)人体器官的发育和机能的完善

(3)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

23.青春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答:(一)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教育

(1)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生理发育特点;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卫生保健知识

(2)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性别心理差异;心理健康与卫生(心理疾病的防治);学习心理的优化;改善人际关系指导;优良性格的培养

(二)性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

(三)性法制教育24.青春期教育的基本原则

答:(1)正确认识的原则(2)预防为主的原则

(3)正面疏导原则(4)适时适度原则

(5)导向性原则(6)综合教育原则

(7)齐抓共管原则

25.青春期教育的途径

答:(1)开设专题讲座

(2)进行个别谈话

(3)保持书信交流

(4)推荐有益读物:心理学通俗读物;关于个性塑造、交往艺术等方面的小册子;中学生题材的文学作品;优秀人物的传记。

(5)争取家长配合::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培训家长;组织家长座谈交流经验;指导家长与子女开展心灵对话

26.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答: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品德的内容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

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人们思想观点、政治主张、道德标准的个人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发生发展则有赖于某一个体的存在。

同时,品德的发生、发展与社会道德一样都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7

27.品德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任何一种品德都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组成,都是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不断地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由不适应到相对适应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1)知(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2)情(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3)意(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

(4)行(品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28.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答:(一)品德的发展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1)思想品德的发展是其各构成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2)组成思想品德的各要素是一个彼此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知是情、意形成发展的必要重要条件,是行的先导;

(4)情是知在内部升华为信(信念),在外部转化为行的中间环节,也是产生动机和需要的基础,是一种内部的驱动力;

(5)行不仅受知、情、意的支配,同时影响着知、情、意,并影响着信念的形成。(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活动和交往

(1)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

(2)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习。

(三)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

(1)社会向学生提出的要求与学生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品德发展的内部动力;

(2)学生品德内部矛盾具有多样性。

(四)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1)品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不同阶段;

(2)自我教育能力是品德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29.德育内容有哪些

答:(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

(7)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8

30.德育(品德培养)原则的涵义及其基本要求

答:(一)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品德培养中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从现实出发,按方针政策教育学生。(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把学校德育置于社会大背景中,努力让学生了解真实的世界

(3)关注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过程中的内存需要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

品德培养中要做到系统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并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培养行为习惯结合。

(1)重视系统理论的教育

(2)注重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等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3)对学生的品德要求和评价要坚持心口如一,言行一致

(三)正面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在学生的品德培养中要运用正确的思想、正面的道理、先进的榜样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同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贯彻和执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3)坚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奖励为主,惩罚为辅,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四)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

品德培养中要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爱护、尊重、理解、信任结合起来。(1)爱护、尊重、信任

(2)严格要求学生

(3)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既要严肃批评,又要热忱帮助,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杜绝冷嘲热讽,揶揄挖苦等伤害学生的做法

(五)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相结合

品德培养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

(1)以“一分为二”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2)创造情景,启发思考,及时诱导,给品德品德中的积极因素的发展以扶持和助力

(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教育者要教育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同时又要通过教育个人来影响学生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1)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集体,使其成为教育的力量

(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个人转变来影响集体

(3)针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特点和问题,加强个别教育

(七)整合一致与衔接连贯相结合

在学生品德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应按照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主动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步调一致,前后连贯地教育影响学生

(1)学校内部的各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要求要一致

(2)学校要和家庭、社会加强联系,共同研究和协调对学生的教育

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3)互相接替的教育者要做好衔接工作,保持对学生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9

31.德育(品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答:品德培养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形式的品德培养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2)各科教学

(二)非课堂教学形式的品德培养的途径

(1)班主任工作(2)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3)课外和校外活动(4)劳动和社会实践

(5)家庭教育(6)社会教育

(三)潜在途径(隐性课程)--教师人格、校园文化

品德培养的方法

(一)我国常用的方法

(1)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中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说服教育法的特点有二:其一是强调正面教育,提高认识,教育时注意讲明道理、以理服人。其二是注意启发自觉。

(2)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

(3)实践锻炼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时间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4)情感陶冶是指教育者利用环境、气氛、作风以及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

(5)品德评价法,即依据学生守则、中学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作出评判,以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巩固,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6)心理咨询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7)生活指导法是就人生的整个生活领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具体引导和帮助,使其获得尽可能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二)国外常用的方法

(1)价值辨认法

(2)体验法

32.说服教育及特点

答:(1)说服教育: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中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工作方法。

(2)说服教育法的特点有二:其一是强调正面教育,提高认识,教育时注意讲明道理、以理服人。

(3)

33.品德培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答:(1)依据品德培养的目标

(2)依据品德培养的内容

(3)依据品德培养对象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34.学习指导的内容

答:(1)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预习、听课、复习、作业

(2)对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指导

(3)对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指导

(4)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指导

10

35.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答:(一)课程式

(1)课程讲授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教师的口头讲解,应结合多种方法进行。(2)讲授应结合各科具体知识。

(3)利用正反例证,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4)穿插谈话、讨论,实现师生双向交流和沟通

(二)渗透式

学科教学和学习指导有机结合,同步进行。

(三)门诊式

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的方式。(四)经验交流式

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之间进行学习方法交流的方式。

36.影响学习动力的内部因素

答:(1)学习需要(2)学习目标

(3)自我效能感(4)兴趣与选择性

(5)意志力与体力(6)成功感

(7)结果归因(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7.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答:(1)协调师生关系(2)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强化,及时反馈(3)适当的课业负担(4)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

(5)设置问题情境(6)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38.主题班会的设计

答:(一)确立主题

第一,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确定班会主题。

第二,根据节令、纪念日确定班会主题。

第三,根据突发事件,时事热点确定主题班会.

第四,用来缓解同学们的误解

(二)构思围绕主题设计活动的内容、形式、进程、时间、地点(三)组织准备----任务落实到人

(四)正式活动----班会程序

(五)总结----为了巩固深化

34.组织主题班会的基本要求

答:(一)主题鲜明,目的明确(二)计划周密,准备充分(三)形式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

(四)内容充实,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

(五)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六)巩固深化,注意实效性

35.指导家庭教育的内容

答:(一)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二)帮助学生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内容;

(三)帮助学生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四)帮助学生家长认识到必须以身作则,做子女的表率

(五)帮助学生家长做好子女的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11

36.指导家庭教育的途径

答:(一)家访(二)家长会(三)举办家长学校

37.操行评定的作用

答:(一)帮助学生发扬优先,改正缺点,不断上进;

(二)帮助家长了解子女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教育子女;

(三)帮助教师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中,找到自己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善自己的工作;对每个学生做出的诊断分析,有助于教师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学生取长补短。

38.撰写操行评语的基本要求

答:(一)实事求是(二)针对性要强(三)恰如其分(四)以鼓励为主(五)坦诚亲切——“四不要”:不要使用感情色彩过于强烈的词语,不要用“嘉奖令”式的颂扬的语句,不要用“最后通牒”式的带威吓的文字;不要用标语式的口号。

39.班主任家访应注意的问题

答:(一)做好充分的准备:

(1)间接准备:a.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b.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c.在学生家长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影响力

(2)直接准备:a.明确家访的目的

b.巧选家访的时机

(二)分析家访对象、确定谈话策略

(三)调整好情绪,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家长探讨有关问题

(四)家访应当让当事学生在场

(五)可以单独家访,也可以和任课老师或班干部一同家访40班级文化的构成.

答:(一)物质文化,即教师环境;

(二)制度文化,即规章制度,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造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三)行为文化,即行为方式

(四)精神文化,即价值观念(包括群体意识、心理氛围)

41.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答:(一)班级环境的优化:让班级的环境说话,使教师的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氛,无形中就一定会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构建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

42.班级文化的功能:

答:(一)教育功能(二)凝聚功能

(三)制约功能(四)激励功能

43.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答:

12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考试大纲

附件7: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课程代码:05171)考试大纲 目录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的要求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二章中小企业创业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三章中小企业融资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四章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五章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六章中小企业营销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七章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八章中小企业文化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九章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 四、考核要求 第十章中小企业政府扶持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考试计中的地位

二、本课程考试的总体要求 三、关于自学教材 四、自学方法指导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附录:题型举例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的要求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企业管理(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有关现代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是以中小企业在企业经营中面临的战略决策与战略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课程,它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实践性、系统性与指导性的特点,是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的专业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当代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正确分析和解决目前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战略管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当代中小企业处理战略问题的效率,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中小企业成长与壮大的需要。 本课程重点(或难点)章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次重点章为:第四章、第五章;一般章节为:第七章、第十章。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应考者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有关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第一章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中小企业的概念、范围与条件,中小企业界定模式的含义,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演变轨迹及特点。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和过程,中小企业战略体系的基本理论及特点。理解战略管理者的分类及其主要职责,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了解中小企业战略层次的划分,掌握中小企业阶段战略的选择与常见经营战略的含义。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一)中小企业的涵义、范围与条件 (二)中小企业界定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三)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演变轨迹与特点 第二节企业战略管理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三)战略管理者 第三节中小企业战略体系及其特点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大纲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企业战略管理》阐述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介绍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战略管理的系统和过程,以及战略管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提出了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的方法,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战略目标;分析了企业战略的层次;剖析了组织结构与战略类型的选择、战略领导力及战略变革等问题。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学会运用科学的的分析方法、制定策略和实施方案,为以后在实际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四、教学进度表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考勤、作用)占20%,期中考查占20%,期末考试占60%。 六、内容提要 项目一绪论(学时6) 学习目的:通过对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战略分析方法及战略管理相关概念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战略管理对于组织的重要性以及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理解能力) 学习内容:战略管理的本质,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及作用,战略分析方法、选择及评价的方法、战略实施及控制的方法,战略的概念、战略的结构、战略经营单位。 学习要求: 1.理解为什么说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 2.理解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3.了解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4.了解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 5.理解战略管理的概念。 6.掌握战略管理的特点。 7.理解战略管理的作用。 8.了解战略分析方法。 9.了解战略选择及评价的方法。 10.了解战略实施及控制的方法。 11.了解影响战略管理系统设计的因素。

大一近现代史纲要最完整论述题答案

论述题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管理会计期末复习大纲1.doc

管理会计期末复习大纲 (2012年11月) 1.复习依据 (1)《管理会计学》教师上课课件(录像) (2)《现代管理会计学》,李天民编著,立信会计出版社 (3)在线作业 (4)复习题 2、考试题型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多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10分,只打对错,不改错)。 四、简答题:(2小题,共10分)。 五、计算题:(4小题,50分)。 3.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混合成本分解的高低点法中的高点是指() A、单位成本的高点 B、成本总额的最高点 C、业务量的高点 D、成本与业务量的最高点 2、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将()。 A、随业务量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 B、在不同业务量水平下各不相同 C、随业务量变动而呈反比例变动 D、在各种业务量水平下保持不变 3.在相关范围内,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将()。 A、随业务量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 B、随业务量变动而呈反比例变动 C、在各种业务量水平下保持不变 D、在不同业务量水平下各不相同 4.财产税、设备的折旧费、保险费属于() A、混合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约束性固定成本 D、变动成本 5.当期初无存货,期末有存货时,变动成本法营业净利()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净利。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6、当预计销售额确定的情况下,安全边际额受()的影响。 A、销售额 B、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C、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D、销售量 7.在变动成本法下运用成本加成定价时,加成的内容包括()

A、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目标利润 B、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C、固定成本和目标利润 D、变动成本和目标利润 8、生产能力允许范围内低于正常价格的追加订货的决策,其决策依据是() A、销售数量多 B、变动成本大于单价 C、不增加专属固定成本 D、单价大于变动成本 9、在零件自制、外购决策中,若自制方案和外购方案成本平衡点的业务量为1000个,当全年需要零件数量为1500个时,企业应选择()方案。 A、外购 B、自制 C、自制或外购 D、以上都不对 10.在先进工艺和落后工艺加工的决策中,若采用先进工艺方案和落后工艺方案成本平衡点的业务量为10000个,当全年需要加工8000个产品时,企业应选择()方案。 A、先进 B、落后 C、先进或落后 D、以上都不对 11.下列哪种情况称为成本的有利差异()。 A.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B.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C.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D.以上都不是 12、只衡量其货币投入量,而不衡量其货币产出量这是()的特点。 A、利润中心 B、成本中心 C、投资中心 D、责任中心 13.由于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引起的工资成本差异,称作() A、人工效率差异 B、生产能力差异 C、生产成本差异 D、工资率差异 14.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的中心是() A、成本中心 B、利润中心 C、投资中心 D、采购中心 15.确定盈亏临界点是()的核心。 A.成本性态分析法 B.本·量·利分析法 C.边际分析法 D.折现的现金流量法 16.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固定成本线是一条() A.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的直线 B.反比例曲线 C.平行于x轴的直线 D.平行于y轴的直线 二、多项选择题: 1.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具有()等特点。 A、工作点侧重于未来 B、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 C、程序固定、具有强制性 D、会计报告具法律效力 E、服务对象侧重于企业内部 2、下列()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 A、广告费 B、管理人员工资 C、房屋设备租金 D、科研试制费 E、职工培训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整理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 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 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 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 (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 (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家天下”。 (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宗族家长制。 4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2)经济上,人口大增长,人均土地减少,苛捐杂税,地主剥削;(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二、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林则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翻译《地理大全》 编成《四洲志》 魏源 《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 翻译《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救亡决论》 1840年 英国 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广夏福宁上。 2100万银元。两国协定贸易税率。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天津,开放的陆路 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 国公使常驻北京。外国商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口岸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 列岛。2亿两白银。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 1901年,《辛丑条约》列强允许在中国领土驻兵。北京使馆区, 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4.5亿两白银,39年还清,本息近十 亿。禁止中国人成立、加入反帝组织。 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规定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 (1)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2)1844年《望厦条约》

营销管理(本)总复习题

营销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是()C 是潜在与现实购买者的集合 2、市场营销管理是()A从开展市场机会分析开始 3、对企业来说最理想的那种需求是()B充分需求 4、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场合是()C 发明一个新产品时 5、大多数战略业务单位都是由()转化为D 问号类 6、制造商收购、兼并商业企业建立自己的分销渠道系统的战略属于()A前向一体化7、最适合采取“维持战略”的战略业务单位是()C 金牛类 8、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增长等因素在GE公司法中属于是()D业务力量 9、电视机厂在全国设置商店自产自销属于()B前向一体化 10、与市场规模直接相关的收入因素是()D居民购买力 1、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具有最广泛、最深远影响的因素是()A 文化因素 2、市场营销分析所考察的购买行为是() B 组织市场购买行为与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 3、在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中负责搜集企业业务活动信息的子系统是()C内部报告系统 4、成功的企业与营销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C 企业适应环境 5、下列产业购买行为类型中需要购买者做出最少决策的是()A 直接重购 6、以其观点、建议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结果的人士是下列中的() B 影响着 7、与产业市场特点相比消费者市场具有() D 需求价格弹性更大 8、消费者购买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B确认需要 9、选择扩大市场需求总量战略的公司通常是是()A 市场领导者 10、属于消费者市场特征的是()C消费者为生活消费而购买消费品 1、在消费者市场细分中最为容易测量的细分变量是() B 人文细分标准 2、构思的内部来源是() C 研发人员 3、为在炎热夏季满足消费者凉爽需要而提供空调,这属于下列哪种因素()A 核心利益 4、消费者购买投入最少的消费品是() B 便利品 5、顾客希望获得产品厂商更多的使用方法的指导,这属于() C 附加内容 6、在成本导向定价法中的目标成本的含义是()A 预期成本 7、下列哪项不属于目标市场营销的组成部分()A 市场环境分析 8、以下不属于市场细分成功与否的标准的是() D 适合性 9、下列价格折扣不向消费者提供的是() D 功能折扣 10、品牌决策的第一环节是()A 品牌有无决策 1、产业用品市场营销主要的促销工具是() C 人员推销 2、将广告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促销工具的是()A 消费品市场 3、面包作坊通过门市部销售自己的产品属于()A 零层渠道 4、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人员推销应该得到最多的运用() B 成长期 5、赠品作为一种营业推广工具主要的针对者是() D 消费者 6、属于短期促销刺激的促销工具是() C 营业推广 7、根据计划销售额水平来确定新的促销预算的方法是()B销售百分比法 8、对比以下最好的分销渠道类型是()C最窄的分销渠道 9、下列中属于电视广告媒体的优点是() D 覆盖面广 10、消费品市场的分销渠道一般是() B 间接渠道 下列说明企业产品组合有多少产品线的是()A、广度 负需求就是这样的一种特殊需求,即()C、对产品感到厌恶 对于企业管理者应该进一步完善自身能力的机会是()B、Ⅱ型机会 下列不属于政府市场购买特征的是()B、不需要交换 将顾客按品牌忠诚程度所做的市场细分,其细分标准属于()B、行为细分

对外经贸大学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 职能结构的优点是:() A. 规模经济性 B. 扩大员工工作范围 C. 容易找到问题的责任人 D. 在不稳定环境下具有灵活性 E. 可以发展各种一般性的管理技能 2. 战略决策经常是哪种决策的很好的例子?() A. 非程序化 B. 程序化 C. 不重要的 D. 重复发生的 E. 结构良好的 3. 程序化决策是针对哪一类组织问题进行的?() A. 不寻常的 B. 反复发生的 C. 重要的 D. 不重要的 E. 偶尔发生的 4. 非程序化决策的例子包括:() A. 对供应商下订单 B. 开发一种新的产品 C. 对于生产用机器进行定期的维护 D. 寻找人员填补职位空缺 E. 按照规定开除一名违反公司纪律的员工。 5. 某公司正在遵循成本领先战略,以下哪个方面的职能层战略内容与他们的业务层战略相关?()

A. 庞大的广告支出 B. 标准化的产品 C. 大规模的的营销 D. 对于人力资源的扩张需求 E. 用高薪雇用名人做代言人 6. 以下哪种战略更加倾向于将组织视为整体?() A. 业务层战略 B. 职能层战略 C. 公司层战略 D. 运作层战略 E. 竞争层次战略 7. 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采用一系列决策和行动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以在组织和环境之间获得竞争力,这一活动被称为:() A. 战略形成 B. 战略计划 C. 战略管理 D. 战略实施 E. 战略评价 8. 目标管理的第一个步骤是:() A. 设定目标 B. 建立行动计划 C. 评估整体绩效 D. 总结结果 E. 以上都不是 9. 使命说明描述了() A. 公司的价值观 B. 公司的哲学 C. 公司的目的 D. 以上所有选项 E. 选项A和B. 10. 哪种观点强调了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应当分享权力?() A. 人际观点 B. 古典观点 C. 科学管理 D. 官僚组织 E. 权变理论

(完整版)财务管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其序号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某公司全部债务资本为100万元,债务的平均利率为10%。当销售额为100万元,息税前利润为30万元,则其时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 A.0.8 B. 1.2 C. 1.5 D. 3.1 2.某企业按年利率12%从银行借人短期款项1000万元,银行要求企业按贷款总额的 15%保持补偿性余额,则该项贷款的实际利率为( ) A.10.43% B.12% C 13.80% D.14.12% 3.如果一笔资金的现值与将来值相等,则( ) A. 折现率为负 B.折现率一定为零 C. 折现率为正,且其值较高 D.不存在通货膨胀 4.在公司资本结构决策中,如果负债比率由低调高,则对公司股东产生的影响是( ) A.可能会降低公司加权资本成本,从而增大股东价值 B.提高公司的经营风险 C. 降低股东承受的风险 D.增加财务杠杆,从而降低股东收益能力 5.关于折旧政策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折旧政策不影响企业现金流,从而不会影响税负 B.采用加速折旧法,固定资产更新也可能会加快 C. 不同折旧政策会对企业收益分配产生不同的影响 D.折旧属于非付现成本,会影响投资项目的现金流测算 6.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指( ) A.应收账款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 B.调查顾客信用情况的费用 C.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D. 催收账款发生的各项费用 7.某一股票的市价为20元,该公司股票每股红利为o.5元,则该股票当前市盈率为 ( ) A.10 B.20 C.30 D.40 8.关于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证券投资组合能消除大部分系统风险 B.证券投资中构成组合的各证券种类越多,则该组合的总体风险越大 C. 最小方差组合是所有组合中风险最小的组合,所以其必要报酬率也最大 D.一般情况下,随着更多的证券加入到投资组合中,整体风险减低的速度会越来越慢 9.A公司只生产经营单一产品,其单位变动成本10元,计划销售量1000件,每件售价15元。如果公司想实现利润800元,则固定成本应控制在( ) A. 4200元 B.4800元 C. 5000元 D.5800元 10.如果某项目投资的净现值小于零,则可以肯定( ) A.该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为负数 B.该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可能为正数,但低于公司整体的加权资本成本 C. 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将高于资本成本率 D.该项目的现值指数将大于l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并将其序号字母

企业战略管理考试大纲

企业战略管理考试大纲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企业战略管理》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选修课 所属教研室:物流管理 学时及学分:总学时34、理论课学时34、实验课学时 考核对象:企业管理专业 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通过企业经营战略环境的分析及其企业有关战略的了解,同时结合企业的实例,使学生掌握在动态环境变化中企业战略的分析、选择与实施,帮助学生形成从战略高度来进行企业管理的思维模式。 理论部分分为二大板块,一块为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及可选择的战略,一块为企业内部核心能力的打造及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战略管理理论与企业实际运作以案例讨论的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能间接参与企业实际管理。 要求学生透彻理解理论部分,认真思考企业案例,积极参与教学讨论。 考试目的: 考核学生对于企业战略选择和企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基本的理论方法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企业战略管理》(第1版),湖南大学出版社,陈收着,2003年 参考书:[1]《战略管理》(第1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王方华,2006年 [2]《竞争战略》(第1版),华夏出版社,迈克尔波特,1997年 [3]《竞争优势》(第1版),华夏出版社,迈克尔波特,1997年 [4]《国家竞争优势》(第1版),华夏出版社,迈克尔波特,2002年 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教学计划,本课程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企业竞争结构与环境、通用竞争战略、产业演变、替代与互补、联合与兼并、多角化战略、先发制人战略、企业核心能力综述、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与多角化、核心能力与企业成长、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与管理。 第1章企业竞争结构与环境 第一节企业竞争战略 第二节产业竞争结构分析 第三节竞争力量及竞争活动 一、考核知识点 企业竞争战略的概念,企业战略包含的主要内容,竞争结构以及影响竞争结构的五种基本力量。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企业间的竞争行动及其主要形式 2.理解竞争战略分析的四个部分 3.掌握企业竞争战略的概念和分类 4.应用决定产业竞争状态的五种基本力量分析具体产业的竞争状态 第2章通用竞争战略 第一节总成本领先战略 第二节差别化战略 第三节专一化战略 一、考核知识点 总成本领先战略的经济机理、成本优势构成要素、差别化战略与买方价值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三类通用竞争战略的异同点 2.理解实施三类通用竞争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3.掌握三类通用竞争战略的特点、优势及优势构成 4.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企业的竞争战略 第3章产业演变 第一节产业演变的概念与过程 第二节新兴产业中的企业竞争战略

国开企业战略管理形考作业二

(一)走进海尔创客工厂,人人都是CEO 问题 1.海尔“人单合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人单合一”模式的内容包括:“人单合一”、“直销直发”和“正现金流”。 “人单合一”指的是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定单,并且要对其负责,定单与员工一一对应,合二为一。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库存成本、生产成本和应收账款数量,使得每个员工都贴近市场、参与市场,从而都能成为创造市场价值的战略事业单位。 “直销”指的是创新设计时要直接面对市场,针对客户的现实潜在需求。 产品制造时要面向定单,依据客户的现实需求进行生产。“直发”是在满足客户的交货日的情况下生产完成后,不经过仓库后直接发货。可见“直销直发”可以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研发费用的浪费和节约仓储成本。 “正现金流”是“人单合一”执行中避免过多的应收账款存在,和开发预付定货的必须的保证结果。 2.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海尔的创客模式是如何强化这种核心竞争力的?答: 海尔张瑞敏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创造用户价值的能力,由于用户的价值,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化,所以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地变化”。从张瑞敏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尔CEO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创新变化”,即,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海尔的创客模式分为: 1.员工提出创业项目,在海尔的创业平台上创业搭建平台 2.是针对用户在网上的抱怨和需求,全球创业者都可以利用海尔平台上的资源 提提出供解决方案。 3.原来是的海尔员工,创业项目不符合海尔,就脱离海尔创业,后者为创业团 队提供平台资源。 4.海尔将创意放在平台上,然后整合各方资源研发创新。 海尔通过创建家创业平台,为创业提供机会资源,人人都可以是创业者、创新者。用户的需求得到重视与关注并借助创业平台集思广益,能得到更快更好的解决方案。创客平台的实现更能强化海尔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3.你认为海尔“人单合一”模式是否适用所有的企业?为什么? 答: “人单合一”的最大好处就是避免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因过度分工导致各自为政毛病,能最大化的激发员工创造性和潜能,在企业内部创造多个利润中心,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企业效益,增加竞争力。“人单合一”模式适用于所有企业,但我认为此模式更加适合产品高度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以市场销售为导向的行业或企业。

市场营销管理 期末复习 章节测试题

第一章营销概述 市场营销的核心是交换 需要这个营销核心概念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市场营销的目标是满足需求和欲望 当顾客的事先期望高于购买后的获得,这个时候消费者可能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不满意 核算利润不属于现代营销活动的主要环节(包括发现评价市场机会、细分市场和选择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市场营销组合) 当一个人的基本需求没有被满足时,他可以降低这种基本需求或寻找可以满足这种基本需求的东西 市场营销就是推销和广告——错误 企业市场营销是一种有机的整体性活动过程,并不等同于销售或推销。推销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推销是企业营销人员的职能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职能。——正确 在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中,所强调的利益应是企业、消费者与社会的整体利益 市场营销活动可以通过营销活动影响人们的需求 模仿竞争对手不属于确定目标市场战略所需步骤(包括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定位)需求是欲望的一种,指人们有购买力来获得满足需要的物或活动方式 第二章企业与营销战略 1,根据波士顿方法,对战略业务单位进行分类和评价的指标体系是市场增长率和相关市场占有率 2,在微波炉行业,格兰仕占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财源滚滚而入。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分析法,微波炉是格兰仕的(现金牛战略业务单元) 3,鉴于供应商的重要性,不少企业为降低供应成本以获取优势,正奉行(后向一体化)策略。

4,山东“三联”的主营业务是家电销售,近年将触角伸向餐饮、房地产、旅游等业务,这种多样化增长方式属于(复合多样化)。 5,在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来订购车船机票和购买产品,这要求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组合战略时还应当着重考虑( 技术环境)。 6,企业实行市场渗透策略可用的措施有:( 吸引竞争者顾客,争取新顾客,留住老顾客)。 7,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当前偏好会影响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 8,, 利用波士顿咨询集团法评估业务组合时,相对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增长率高的业务单位属于“明星”类 生产婴幼儿食品的企业将其食品投向老年人市场,是通过(多种经营)寻找市场营销机会的方法。 如果企业在目前业务范围以外的领域发现了好的经营机会,就可以采用多样化增长战略 某电子产品企业选择少数几个子市场,制订一套营销方案为之服务。这种目标市场策略称为集中战略 营销组合中,最基本的营销组合工具是产品 如果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都采用差异性市场策略,那么本企业也应毫不犹豫地采用差异性市场策略——× 第三章营销调研 总体被分成互不相干的组别,从每一组中抽取随机样本。这属于随机抽样中的分层抽样 网吧不能对未成年人开放,香烟不能销售给未成年人,这说明公司能触及的就只能是合格的有效市场 专题组座谈法、深度访谈法、影射法都是定性研究方法 调查法中与调查对象的接触方式有邮件访谈、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

(完整版)蓝海林-企业战略管理-期末复习提纲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提纲 单选(2’*5),多选题(3’*5),简答题(10’*3),论述题(20’*1),材料题(25’*1) 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 ?战略:就是企业在适应和主动利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为建立和发挥优势而做出的一系列重大、长期和根本性的决策和行动 ?战略的特点(5P理论): 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计划学派) 战略是一种模式(Pattern)(学习学派) 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定位学派) 战略是一种愿景/期望(Perspective)(企业家学派) 战略是一种计谋(Ploy)(权力学派) ?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依据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制定战略,实施战略,并根据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来调整、制定新战略的过程”。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模型 ?有效的战略: 两个目的——发现现有优势→←创造未来优势 ?有效的战略管理:坚定的承诺,科学的决策,迅速的行动 ?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是指一个企业在向消费者提供具有某种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超越或胜过其他竞争对手,并且能够在一定时期之内创造更多的超额利润或获取高于所在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的资源和能力。 ?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企业的愿景和宗旨,同时也受企业战略产出的影响,并对企业经营绩效拥有主张权的个人或群体。 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组织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关系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

战略思维模式:产业组织模式(I/O ) 战略思维模式:资源基础模式(RBV )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2.1 外部环境的构成 外部环境分析的步骤和目的 2.2 宏观环境分析:PEST 模型(详细看PPT ) 外部环境·总体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 有吸引力的行业 ·该行业的结构特点预示着它能带来超额利润 战略设计 ·选择在某一特定行业中可获取超额利润的战略 资产和技能 ·实施所选战略所需的资产或技能 战略实施 ·选择战略行动以有效实施所选战略 超额利润 ·赚取超额利润 1. 研究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环境 2. 选择超额利润潜力巨大的市场 3. 找出此行业赚取超额利润所需的战略 4. 发展或购买实施战略所需的资产和技能 5. 利用公司优势(发展或购买的资产和技能)实施战略资源 ·企业生产过程的投入 能力 ·将众多资源结合起来运用以完成一项任务或活动的能力 竞争优势 ·企业在经营表现上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 有吸引力的行业 ·利用公司资源和能力能够发掘出机会的行业 战略设计和实施 ·采取能够获取超额利润的战略行动 超额利润 ·赚取超额利润 1. 找出公司资源,研究其对于竞争者而言的优势与劣势 2. 确定公司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可以让公司做些什么以战胜竞争对手 3. 确定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够多大程度上增强其竞争优势 4. 定位于有吸引力的行业 5. 选择能使公司最大限度利用其资源和能力来发掘外部环境机会的战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封建社会: P5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P9 西方殖民主义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了把它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 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P21) 开始(1842南京条约,英,割让香港岛)→1895马关条约(日,割让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完成(1901辛丑条约,外国军队有权“留兵驻守”) P12为什么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P1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的基本特征(6条)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P14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主要来源: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出现时间:①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船舶修造业、出口加工业、口岸码头 (△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诞生) ②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创办的大型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 ③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民族企业 P15 中国资产阶级: 主要来源:买办(被外国人聘用的高级白领,如:翻译、管理层),商人、地主、官僚投资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构成:官僚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P16 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 P16 矛盾与任务 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个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P20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大纲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企业战略管理 英文名称:Strategic Management 课程编号:2414266 开课专业:信息科学与管理 开课学期:第6期 学分/周学时:3/3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任选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企业战略管理》是经济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战略管理是当今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它不仅在企业管理理论中占有显赫的地位,而且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价值。企业战略管理是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局和未来发展出发来研究有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被视为最高层次的管理学科。由于战略管理在实践中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因此,战略管理课程业已成为管理类专业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战略分析和选择的基本工具,从而培育学生的战略制定和实施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战略”、“战略管理”、“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内部环境”、“战略集团”、“市场信号”、“企业使命”、“资源规划与配置”、“战略与组织结构”、“领导与战略”、“战略控制”、“五力模型分析”、“BCG矩阵”等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了解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泰勒、法约尔、安索夫、波特、哈默等)及主要理论和贡献,熟悉战略管理中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

评价和战略实施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并初步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由于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是建立在企业整体、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管理,需要具有管理基本理论和职能管理的相关知识,因此,《管理学》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最为重要的先行课程,其他专门的职能管理课程如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可安排同一学期或后续学期开设,这样不仅保证了企业战略管理学习的基础性,同时也保证其学习的延续性。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近现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一、 单选题 二、 材料分析题(民国) 三、 简答题(重大事件简要介绍及评价) 洋务运动 (一) 洋务运动的形成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目的:为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主张:引进和效仿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企业,兴办洋务。 目标:“自强”“求富” (二) 主要事件: 1、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2、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3、 到19世纪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由李鸿 章管辖。 4.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总理洋务的中央机关。 (三)洋务新政的兴办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四)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五)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多方阻挠。 (五)洋务运动的失败: 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维新运动: (一)维新运动的形成 时间:1898 年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开始变法,史称维新变法(103天)。 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物质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二)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1.向皇帝上书(1895年公车上书)2.著书立说;3.介绍外国的变法; 4.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三)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1.要不要变法。认为只有维新变法,革除积弊,才能挽救中国所面临的危机局面,以图求存和自强。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这次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四)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战略管理》期末考试大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战略管理》期末考试大纲 (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考试试卷的出题范围。本次期末考试题目题型分为两种: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其中,判断占40%,单项选择占60%. 一、判断题: 1、与成本领先和差别化战略不同,聚焦战略是针对某一细分市场而进行的活动。 2、兼并与收购战略在塑造相关企业的联系上不如战略联盟或者合作关系那么持久,购并 活动参与各方的经营活动之间很难密切联系,从而无法对新形成的企业形成更多的控制与自主权。 3、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要在追求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两者之间以及追求广大的市 场整体和某一狭小的细分市场两者之间进行权衡。 4、当公司与竞争者在价格基础上进行竞争的时候,成本领先战略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5、外包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却可以使企业集中于最核心的业务,因此,有助于企业 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6、业务层战略反映了一家公司对于为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的信念。 7、成本领先战略的采用者可以通过持续的提高效率来对潜在的进入者制造壁垒。 8、差别化战略可能会意味着在提高可靠性、耐久性、方便性和舒适性等方面进行努力。 9、只要产品是差异化的,就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溢价价值。 10、持久的差别化通常同独特的核心能力、独特的竞争能力以及对价值链活动的杰出管理 紧密相联。 11、采取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不需要关心竞争对手是否在模仿它的战略。 12、战略联盟对于企业的价值在于合作各方所具有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合作协议本身。 13、合作联盟一经缔结就会在很多年内维持良好的运转。 14、战略联盟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之一是陷入到对于合作方的关键技术的依赖上。 15、战略联盟是目前非常风行也是成功率相当高的一种战略。 16、聚焦战略的风险在于处于狭窄的细分市场中的顾客可能在需求上会变得与普通的一 般顾客需求相同。 17、大型复杂的两家公司在采用兼并或者收购战略的时候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合并问题。 18、垂直一体化可以是参与行业价值链的所有阶段,也可以是进入整个行业价值链的某些 阶段。 19、最优成本供应商战略是在实施上最为困难的一种战略,因为稍不小心就会陷入到处于 差别化和成本领先战略之间的局面。 20、企业兼并自己的零售商被称为后向整合,反之,如果兼并自己的供应商,则被称为前 向整合。 21、双赢是能够保证联盟成功的主要因素。 22、外包指的企业的某些活动,依靠外部供应商来供应所需的产品、支持服务、或者职能 活动,而非自己来做。

蓝海林企业战略管理期末复习提纲

蓝海林企业战略管理期 末复习提纲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企业战略管理复习提纲单选(2’*5),多选题(3’*5),简答题(10’*3),论述题(20’*1),材料题(25’*1) 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 战略:就是企业在适应和主动利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为建立和发挥优势而做出的一系列重大、长期和根本性的决策和行动 战略的特点(5P理论): 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计划学派) 战略是一种模式(Pattern)(学习学派) 战略是一种定位(Position)(定位学派) 战略是一种愿景/期望(Perspective)(企业家学派) 战略是一种计谋(Ploy)(权力学派) 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依据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制定战略,实施战略,并根据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来调整、制定新战略的过程”。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模型 有效的战略: 两个目的——发现现有优势→←创造未来优势 有效的战略管理:坚定的承诺,科学的决策,迅速的行动 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是指一个企业在向消费者提供具有某种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超越或胜过其他竞争对手,并且能够在一定时期之内创造更多的超额利润或获取高于所在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的资源和能力。 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企业的愿景和宗旨,同时也受企业战略产出的影响,

并对企业经营绩效拥有主张权的个人或群体。 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组织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关系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 战略思维模式:产业组织模式(I/O)战略思维模式:资源基础模式(RBV) 第二章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的构成 外部环境分析的步骤和目的 宏观环境分析:PEST模型(详细看PPT) 行业环境分析:五力模型(详细看PPT) 战略群:是指某一行业内强调相似战略维度并采用相似战略的一组企业。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耐克和阿迪达斯) 同一个战略群中的企业在许多方面彼此相同,例如可比的产品线宽度,相似的价位、档次,相似的分销渠道,相似的目标消费群体,相似的技术手段,相似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同一战略群内的竞争更直接和激烈;其次是相近的战略群之间的竞争。 战略群的形成和竞争是行业竞争结构稳定和竞争行为成熟的表现;战略群的存在和互动有利于保护本行业竞争力。 第三章内部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过程 内部环境分析的挑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