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通县青稞丰产栽培技术

大通县青稞丰产栽培技术

大通县青稞丰产栽培技术
大通县青稞丰产栽培技术

大通县青稞丰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大通县青稞的主要栽培品种,包括北青9号、柴青1号、肚里黄青稞、昆仑13号等,总结青稞的主要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播前土壤处理、选种、药剂拌种、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青稞的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青稞;丰产;栽培技术;青海大通

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祁连山南麓,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2 280~4 622 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4.9 ℃,最大冻土深度114 cm,最大积雪厚度18 cm。年降水量523.3 mm,年平均蒸发量1 762.8 mm,全年降水天数168 d,年平均相对湿度56%。年内无霜期61~133 d,年平均日照时数2 553 h。

青稞含有的多种维生素、淀粉、蛋白质、18种氨基酸、赖氨酸含量均高于小麦和水稻,是大通县高海拔、冷凉地区特色杂粮作物品种之一,可作为粮食、优质饲料应用,在农牧交错的青藏高原区域种植应用前景广阔。

1 青稞主栽品种

1.1 北青9号

青稞新品种是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2011年11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株高(94.70±7.8)cm,茎粗(0.30±0.06)cm,穗长(6.70±0.96)cm;每穗粒数(41.80±7.99)粒,穗粒重(2.10±0.59)g,单株粒重(2.40±1.05)g,千粒重(45.90±2.14)g。籽粒粗蛋白质13.57%,淀粉57.81%。属春性、中熟。生育期(128±2)d,耐寒性、耐旱性、耐湿性、耐盐碱性中,较抗倒伏,高抗云纹病。平均产量5 250 kg/hm2。

1.2 柴青1号

是青海省利农种业有限公司、海西州种子管理站、青海省种子管理站于1995年从“肚里黄”品种中经系统选育而成。株高(80.12±5.21)cm,分蘖成穗率37.01%,每穗粒数(45.12±5.1)粒,穗粒重(2.22±0.38)g,单株粒重(5.02±0.56)g,生育期(113±2)d,耐旱、耐寒、耐湿、耐盐碱性中,抗倒伏性中等,不易落粒,中抗条纹病。平均产量5 700~6 750 kg/hm2。

1.3 肚里黄青稞

品种株高75~95 cm,穗长5.2 cm,春性,中早熟品种,生育期118~123 d。分蘖力强,成穗粒高,喜水肥,耐阴湿,抗寒性好,抗轻雹,较抗倒伏,落黄好,耐旱,抗病虫,适应性强,产量高。平均产量4 500 kg/hm2。

青稞种植技术

青稞种植技术 在封冻前要及时进行耙耱镇压,积极保墒,消灭土块(坷垃),做到耙耱平整。通过镇压,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一、精细整地 在封冻前要及时进行耙耱镇压,积极保墒,消灭土块(坷垃),做到耙耱平整。通过镇压,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二、轮作倒茬 青稞选茬是一个重要问题,重茬造成土壤养分缺乏,并加重了病、虫、草的危害和蔓延。导致产量无法提高,造成减产。因此,必须进行合理轮作。要求三年以上的轮作:一般轮作方式为青稞——洋芋——油菜——豌豆。 三、选用良种 80年代我县从省农科院引进的有肚里黄,白六楞头品种;90年代从张掖山丹引进的亩担、昆仑10号品种,从青海省海北洲农科所引进的北青1至6号青稞品种,均表现出了很强的抗逆性,尤其是北青6号,平均亩产250公斤以上,是我县脑山二阴山区适宜种植的最佳品

种。在浅山二阴山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昆仑10号,该品种较耐水肥,穗大粒多,千粒重高,节秆粗矮,耐寒抗病抗倒伏,不退化,在多年的生产中,均显示了优良的种性,大田生产平均亩产在300公斤以上。 四、合理施肥 青稞生育期短,前期对营养物质需求极为敏感。根据这一特点,青稞要求有机肥要腐熟。氮、磷、钾三要素配施要科学,基肥要足,追肥要早,青稞在生产中所需的氮磷钾比例为1∶0.5∶0.8,亩施纯氮8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氧化钾6公斤合理补充微肥,可采用叶面喷雾追施。每隔5—7天喷1次,一般喷3次为宜。 五、合理密植 青稞的密度,一般应视不同地区、品种特性、播种早迟、土壤肥瘦等具体条件而有所不同。土肥条件十分优良应合理密植,亩播量严格控制在18公斤,亩基本苗28—30万株左右,这样产量最佳。 六、适期播种 青稞应在谷雨后、立夏前播种最为适宜,过早过晚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播种深度掌握在5—6厘米。

西藏青稞的生产与栽培

西藏青稞的生产与栽培 一、青稞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 青稞是西藏自治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用青稞磨制成的糌粑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主食,也是酿制青稞酒的主要原料。西藏自治区的青稞生产,不仅直接关系到藏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稳定和发展国民经济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也决定了青稞在西藏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与发展前景。 (一)青稞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青稞是藏民族聚居区的主要食粮,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在全自治区始终都占首位,而且常年均占一半以上。青稞比其他作物有其早熟、耐瘠、丰产和适应性广的特点,从河谷到高寒区,从东部三江流域到西部阿里,都以青稞生产为主,而且它的垂直分布最高,与其他作物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青稞产量高而稳定,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小麦相近,据1986年商业部绵阳粮食贮藏研究所对西藏5地(市)18个县不同地点的51份青稞籽粒测定,蛋白质含量在9.6~14.9%之间,平均含量11.3%。在氮肥丰富的河谷农区,蛋白质含量一般都超过12%以上。而且青稞所含的各类营养物质比小麦更易被人体吸收,与酥油、奶渣等拌成的糌粑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食品,携带方便,营养丰富,别有风味,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物,并以青稞为主体构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藏族人民的食物结构形式。由此体现了青稞在西藏粮食生产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二)青稞生产的发展 西藏和平解放后,青稞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单产与总产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50年代,西藏青稞播种面积约180万亩,但年总产量仅1亿公斤左右,平均亩产只有60多公斤。为了尽快解决西藏粮食问题,人民政府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推进先进农机具入于,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在总结提高群众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开展青稞良种选育及栽培规律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对推动西藏青稞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70年代,冬小麦在西藏大面积推广后,青稞播种面积和总产仍保持在55%和50%左右,种植面积最少的1980年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亦分别占粮食作物的53.4%和47.O %,仍然远远高于其他作物。到1989年,西藏青稞种植面积又恢复到178.4万亩,占全自治区粮食播种面积的56.08%;总产量已达到3.42亿公斤,平均亩产192.2公斤,与1959年相比,30年增长了近一倍,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就。 1981年以来,西藏青稞的种植面积与总产量一直保持回升和稳定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积极推广科学技术,不断增加了农业投入的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大面积亩产300~400公斤的丰产田到处可见,千斤高产地块亦层出不穷。一些生产水平较高的县,乡,平均亩产已达到350公斤以上。上述结果表明,只要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大力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青稞在西藏粮食生产中仍有很大的生产潜力。

β葡聚糖提取工艺

β-葡聚糖保健食品批文申报研发报告30 产品研发报告;一.产品的研发思路;β-葡聚糖就是禾谷类植物籽粒胚乳与糊粉层细胞壁的主;燕麦作为世界8大粮食作物之一,也就是我国北方各省的;目前,燕麦β-葡聚糖的结构已被确认,它就是由β(1;β-葡聚糖在增强免疫力方面的作用已经被大量学者实;此外,从燕麦中提取的β-葡聚糖目前已被证实在 以下;1.抑制肿瘤,防止癌变;2.降血脂;3.降血糖;目前,增强免疫力类功能食品就是 产品研发报告 一. 产品的研发思路 β-葡聚糖就是禾谷类植物籽粒胚乳与糊粉层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近20年来,围绕着从禾谷类植物中提取的β-葡聚糖,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的人体与动物试验,发现其在增强免疫力、加快人体免疫反应、降血脂及血清胆固醇、控制由胰岛素引起的糖尿病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燕麦作为世界8大粮食作物之一,也就是我国北方各省的重要的小杂粮作物。医学研究证明,长期服用燕麦,有增强免疫力、降血脂、降血糖与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而燕麦的保健功能,都归功于其中的主要功效成分,可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 目前,燕麦β-葡聚糖的结构已被确认,它就是由β(1-3), β(1-4)糖苷键连接组成的线性β-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2、62×106 。

β-葡聚糖在增强免疫力方面的作用已经被大量学者实验并验证。早在1982年,图伦大学医学院研究表明,以β-葡聚糖免疫的小白鼠在经过高浓度的大肠杆菌注射后数小时内,不论死亡率还就是血液中细菌浓度都较未处理者低得多,证明β-葡聚糖的确具有免疫保护功能。上海第三军医大学郭波等进行的动物实验,结果证明,β-葡聚糖可明显提高小鼠的特异性IgG、IgG2a、IgG1抗体应答,具有促进抗体产生的作用[1]。加拿大的YUN CH等用感染了艾美球虫的大鼠实验同样证明,燕麦中提取的β-葡聚糖(oat-glucan)可明显提高大鼠血清中总IgG, IgG1, IgG2a, IgM 与 IgA抗体水平【2】。在后续研究中,发现从燕麦中提取的β-葡聚糖可明显提高对细菌及寄生感染等的抵抗力【3】。Estrada A等研究发现燕麦β-葡聚糖可促进腹膜巨噬细胞IL-1、TNF-alpha等细胞免疫因子的分泌,对脾细胞也具有促进IL-2,、IFN-gamma 、IL-4等细胞免疫因子分泌的作用【4】。对于燕麦β-葡聚糖增强免疫力方面的机理,目前主要认为, 燕麦β-葡聚糖与体内的巨噬细胞、嗜中性细胞表面的受体(CR3)结合,从而刺激免疫细胞,提高其活力,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效果,J、 M、 Davis等人的研究也确认了燕麦β-葡聚糖增强巨噬细胞等活力的作用【5】。 此外,从燕麦中提取的β-葡聚糖目前已被证实在以下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1.抑制肿瘤,防止癌变。燕麦中的β-葡聚糖可以刺激体内巨噬细胞、嗜中性细胞,提高活力,增强对癌细胞毒素的抵抗能力。美国的一项大鼠实验证明,在大鼠灌喂了燕麦β-葡聚糖10天后,静脉注射2 x 105的同源的B16黑素瘤细胞,之后继续灌喂14天。检测结果发现,大鼠的肺肿瘤病灶明显减少,同时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macrophage cytotoxicity)则也有所增强。另外,作为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燕麦β-葡聚糖在肠内促进肠管蠕动,缩短了废弃物通过肠道的时间, 减少了肠内致癌物对肠管的污染, 达到防癌作用【6-8】。

青稞栽培技术

青稞栽培技术 一、青稞栽培的重要意义 青稞是我国西南高原地区普遍栽培的一种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的阿坝、甘孜、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江苏的苏北等地海拔1900m~4200m的河谷地区。在海拔4200m~4500m的高寒农区,青稞几乎是唯一的作物。随着西部大开发及人民饮食习惯的改变,青稞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越来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青稞耐寒性强,是适应性最广、种植海拔最高的粮食作物。青稞苗期在-3℃~-4℃,甚至在-6℃~-9℃的低温条件也不致受冻。青稞生育期较短,一般仅110~135天,所需积温≥0℃为1200℃~1500℃,因此是重要复种作物的良好前茬。 其二: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可制成糌粑、糕点、稀饭。特别是现在我县发展旅游业以后,江浙等地群众将青稞压成碎片,混合大米同煮,或磨成粉制作糕点而食。陕西、甘肃等地喜欢青稞麦仁稀饭。 同时饲用价值也高,青稞籽粒是良好的精饲料,青稞的秸杆是最好的饲草,含蛋白质4%,其茎杆质地柔软,富含营养,适口性好,是高原地区牲畜冬季的主要饲草。随着人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青稞的加工和饲用地位更加明显,对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其三:青稞是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西部高原地区酿造青稞酒、啤酒、白酒、酒精、麦芽糖的主要原料是青稞; 其四:青稞营养成分丰富,是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和发展养殖业的重要原料。青稞的蛋白质含量为10.2%,最高可达到14.81%,脂肪为1.5%。每一百克青稞面粉中含硫胺素(维生素B1)0.32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21毫克,尼克酸3.6毫克,维生素E0.25毫克。这些物质与人体的健康发育都有一定的关系。藏族人民很少得糖尿病,与其食用青稞产品有很大关系。且青稞富含高赖氨酸,可制成珍珠米、麦片、麦芽、啤酒等食品和饮品,其营养价值比水稻、玉米和一般的小麦粉高。 其五青稞有保健功能。青稞味甘咸,性微寒、无燥热。益气补中,实五脏,厚肠胃之功,不亚于米。久食滑肌肤,能宽胸下气,消极进食,可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呕吐等。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入药,味咸、性平凉。其主要功能是下气宽中,壮筋益力,除湿发汗、止泻。 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种植约有400万年的历史,从物质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越来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青稞栽培技术 (一)、西藏麦类作物的优良品种

藏区青稞生产与发展

藏区青稞生产的现状与发展 ——青稞高产创建培训材料甘孜县作为我州青稞的主产县,总产和播种面积均居全州第一,因此,青稞生产应是甘孜县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我给合我所这几年在青稞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谈谈藏区青稞生产的现状与发展,以及在青稞研究领域的一些前沿研究成果,希望能对在座各位如何就如何发展甘孜县青稞产业有所启迪。谈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谅解。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对多棱裸粒大麦的统称,在其它一些地区称之为元麦、米麦。我州常年播种面积为50万亩左右,以春青稞为主。总产与播面分别占粮食总产与播面的1/3左右,为我州主要栽培作物。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青稞在农牧交错的青藏高原区域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目前,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青稞特殊的生态生产环境及其自身的营养保健价值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青稞正在由一个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全球性健康

食源作物发展。因此,全面分析藏区青稞生产、消费现状,对指导甘孜县青稞生产意义深远。 l青稞生产的基本特点 1.1地域分布辽阔,生态条件复杂、生产自成体系。 青稞的种植范围包括位于整个青藏高原地区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共二十个地、州、市。由于这一区域地势高昂,群山连绵,使青稞生产天然分隔,大致形成了藏南河谷农区、藏东三江流域农区、藏东南农林交错区、喜马拉雅山南坡秋播区、藏西北荒漠高寒农区、柴达木盆地绿洲农区、青海环湖农业区、青海环藏农牧业区、甘肃天祝藏蒙黄高原交汇农区、青(海)南一甘南一阿坝高原农牧过渡区、甘孜荒漠半干旱农区、迪庆温湿农区等十多个生产区域类型(这是西藏农科院强小林研究员和我所青稞研究人员共同提出的青稞生产区域分划,也是一种理论上的研究成果)。此外,临近青藏高原的云南丽江地区、四川凉山州木理县、和青海、甘肃接壤的河西走廊一带的军垦农(牧)场也有青稞种植。全区域青稞播种面积2004年数据统计近

从活化酵母中提取葡聚糖的工艺研究

从活化酵母中提取β-葡聚糖的工艺研究 [摘要]笔者采用酸法、碱法和酸碱融合法提取酵母细胞壁中的β- 葡聚糖,对得率和纯度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用碱法浸提工艺从破壁酵母中提取碱不溶性β- 葡聚糖效率最高。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在75°C 条件下、0.75mol/L 的碱液处理15min。不同脱水和干燥条件的对比实验表明:脱水和干燥条件影响产品的色泽;溶剂和水分蒸发得越快,产品最终含水率越低,产品颜色越白。 [关键词]酵母细胞壁β- 葡聚糖碱法酸法酸碱法 0.引言 β- 葡聚糖作为活性多糖不仅具有免疫促进作用,而且具有抗癌、 抗肿瘤、提高抗病能力和降低胆固醇等生理活性,是一类研究较多的活 性多糖。由于其具有高粘性、高持水性和热稳定性,以及制备工艺简单 等方面的优点,在食品、医学、化妆品、造纸和建筑材料等行业得以广泛 应用。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中,对于β-葡聚糖的制备,有酸法,碱法, 以及酸碱、有机溶剂和酶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碱法由于其浸提工艺简 单,产品纯度高,是从废弃酵母中有效提取高纯度β-葡聚糖的理想途 径。 本文在对比酸法、碱法和酸碱法的基础上,主要研究用碱法工艺提 取β- 葡聚糖的最佳条件,并分析不同提取条件对产物得率和纯度的 影响,以及干燥和脱水条件的选择对结果的影响,为啤酒生产中的废酵 母泥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试剂 酵母粉,乙酸,NaOH, 无水乙醇,无水乙醚,硫酸等,均为分析纯。 1.2 方法 1.2.1 酵母破壁 盐法破壁:在酵母菌体浓度 10%,氯化钠浓度 2.5%,破壁时间 2.5h,破壁温度70℃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破壁。 1.2.2 酸法 配制 1.0mol/L 醋酸溶液 60mL,加入酵母粉 3g,在70℃下水浴 1- 2 小时。3000r/min 离心 15min,沉淀物水洗 2 次,然后用无水乙醇洗涤,无 水乙醚脱水,在37℃条件下干燥至恒重。 1.2.3 碱法 配制 1.0mol/L NaOH 溶液 60mL,加入酵母粉 3g,在70℃下水浴 1- 2 小时。3000r/min 离心 15min,沉淀物水洗 2 次,然后用无水乙醇洗 涤,无水乙醚脱水,在37℃条件下干燥至恒重。 1.2.4 酸碱法 4g 酵母粉加适量水制成酵母泥,加入 200mL 1mol/L NaOH 在90℃ 下,作用 2h 后 3000r/min 离心 15min,水洗 2 遍,加入 4%的乙酸溶液 50mL 室温处理 2h,3000r/min 离心 10min 后,用无水乙醇和无水乙醚分 别脱水两次,在37℃下干燥 12h 至恒重。 1.2.5 碱法分离提取的最佳实验条件

青稞有机种植栽培技术

青稞有机种植栽培技术 青稞耐寒性强,是适应性最广、种植海拔最高的粮食作物。青稞苗期在-3℃~-4℃,甚至在-6℃~-9℃的低温条件也不致受冻。青稞生育期较短,一般仅110~135天,所需积温≥0℃为1200℃~1500℃,因此是重要复种作物的良好前茬。 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可制成糌粑、糕点、稀饭。特别是现在我县发展旅游业以后,江浙等地群众将青稞压成碎片,混合大米同煮,或磨成粉制作糕点而食。陕西、甘肃等地喜欢青稞麦仁稀饭。 青稞有机种植栽培技术如下: 一、精细整地 在封冻前要及时进行耙耱镇压,积极保墒,消灭土块(坷垃),做到耙耱平整。通过镇压,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二、轮作倒茬 青稞选茬是一个重要问题,重茬造成土壤养分缺乏,并加重了病、虫、草的危害和蔓延。导致产量无法提高,造成减产。因此,必须进行合理轮作。要求三年以上的轮作:一般轮作方式为青稞——洋芋——油菜——豌豆。 三、选用良种 80年代我县从省农科院引进的有肚里黄,白六楞头品种;90年代从张掖山丹引进的亩担、昆仑10号品种,从青海省海北洲农科所引进的北青1至6号青稞品种,均表现出了很强的抗逆性,尤其是北青6号,平均亩产250公斤以上,是我县脑山二阴山区适宜种植的最佳品种。在浅山二阴山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昆仑10号,该品种较耐水肥,穗大粒多,千粒重高,节秆粗矮,耐寒抗病抗倒伏,不退化,在多年的生产中,均显示了优良的种性,大田生产平均亩产在300公斤以上。 四、合理施肥 青稞生育期短,前期对营养物质需求极为敏感。根据这一特点,青稞要求有机肥要腐熟。氮、磷、钾三要素配施要科学,基肥要足,追肥要早,青稞在生产中所需的氮磷钾比例为1∶

β 葡聚糖 提取工艺

β-葡聚糖保健食品批文申报研发报告 30 产品研发报告;一.产品的研发思路;β-葡聚糖是禾谷类植物籽粒胚乳和糊粉层细胞壁的主;燕麦作为世界8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各省的;目前,燕麦β-葡聚糖的结构已被确认,它是由β(1;β-葡聚糖在增强免疫力方面的作用已经被大量学者实;此外,从燕麦中提取的β-葡聚糖目前已被证实在以下;1.抑制肿瘤,防止癌变;2.降血脂;3.降血糖;目前,增强免疫力类功能食品是产品研发报告 一.产品的研发思路 β-葡聚糖是禾谷类植物籽粒胚乳和糊粉层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近20年来,围绕着从禾谷类植物中提取的β-葡聚糖,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的人体和动物试验,发现其在增强免疫力、加快人体免疫反应、降血脂及血清胆固醇、控制由胰岛素引起的糖尿病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燕麦作为世界8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各省的重要的小杂粮作物。医学研究证明,长期服用燕麦,有增强免疫力、降血脂、降血糖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而燕麦的保健功能,都归功于其中的主要功效成分,可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 目前,燕麦β-葡聚糖的结构已被确认,它是由β(1-3), β(1-4)糖苷键连接组成的线性β-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2.62×106 。

β-葡聚糖在增强免疫力方面的作用已经被大量学者实验并验证。早在1982年,图伦大学医学院研究表明,以β-葡聚糖免疫的小白鼠在经过高浓度的大肠杆菌注射后数小时内,不论死亡率还是血液中细菌浓度都较未处理者低得多,证明β-葡聚糖的确具有免疫保护功能。上海第三军医大学郭波等进行的动物实验,结果证明,β-葡聚糖可明显提高小鼠的特异性IgG、IgG2a、IgG1抗体应答,具有促进抗体产生的作用[1]。加拿大的YUN CH等用感染了艾美球虫的大鼠实验同样证明,燕麦中提取的β-葡聚糖(oat-glucan)可明显提高大鼠血清中总IgG, IgG1, IgG2a, Ig M 和 IgA抗体水平【2】。在后续研究中,发现从燕麦中提取的β-葡聚糖可明显提高对细菌及寄生感染等的抵抗力【3】。Estrada A等研究发现燕麦β-葡聚糖可促进腹膜巨噬细胞IL-1、TNF-alpha等细胞免疫因子的分泌,对脾细胞也具有促进IL -2,、IFN-gamma 、IL-4等细胞免疫因子分泌的作用【4】。对于燕麦β-葡聚糖增强免疫力方面的机理,目前主要认为, 燕麦β-葡聚糖与体内的巨噬细胞、嗜中性细胞表面的受体(CR3)结合,从而刺激免疫细胞,提高其活力,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效果,J. M. Davis等人的研究也确认了燕麦β-葡聚糖增强巨噬细胞等活力的作用【5】。 此外,从燕麦中提取的β-葡聚糖目前已被证实在以下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1.抑制肿瘤,防止癌变。燕麦中的β-葡聚糖可以刺激体内巨噬细胞、嗜中性细胞,提高活力,增强对癌细胞毒素的抵抗能力。美国的一项大鼠实验证明,在大鼠灌喂了燕麦β-葡聚糖10天后,静脉注射2 x 105的同源的B16黑素瘤细胞,之后继续灌喂14天。检测结果发现,大鼠的肺肿瘤病灶明显减少,同时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macrophage cytotoxicity)则也有所增强。另外,作为一种水溶性膳食

青稞栽培技术

青稞栽培技术一、青稞栽培的重要意义 青稞是我国西南高原地区普遍栽培的一种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的阿坝、甘孜、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江苏的苏北等地海拔1900m~4200m的河谷地区。在海拔4200m~4500m的高寒农区,青稞几乎是唯一的作物。随着西部大开发及人民饮食习惯的改变,青稞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越来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青稞耐寒性强,是适应性最广、种植海拔最高的粮食作物。青稞苗期在-3℃~-4℃,甚至在-6℃~-9℃的低温条件也不致受冻。青稞生育期较短,一般仅110~135天,所需积温≥0℃为1200℃~1500℃,因此是重要复种作物的良好前茬。 其二: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可制成糌粑、糕点、稀饭。特别是现在我县发展旅游业以后,江浙等地群众将青稞压成碎片,混合大米同煮,或磨成粉制作糕点而食。陕西、甘肃等地喜欢青稞麦仁稀饭。 同时饲用价值也高,青稞籽粒是良好的精饲料,青稞的秸杆是最好的饲草,含蛋白质4%,其茎杆质地柔软,富含营养,适口性好,是高原地区牲畜冬季的主要饲草。随着人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青稞的加工和饲用地位更加

明显,对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其三:青稞是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西部高原地区酿造青稞酒、啤酒、白酒、酒精、麦芽糖的主要原料是青稞; 其四:青稞营养成分丰富,是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和发展养殖业的重要原料。青稞的蛋白质含量为10.2%,最高可达到14.81%,脂肪为1.5%。每一百克青稞面粉中含硫胺素(维生素B1)0.32毫克,核黄素(维生素B2)0.21毫克,尼克酸3.6毫克,维生素E0.25毫克。这些物质与人体的健康发育都有一定的关系。藏族人民很少得糖尿病,与其食用青稞产品有很大关系。且青稞富含高赖氨酸,可制成珍珠米、麦片、麦芽、啤酒等食品和饮品,其营养价值比水稻、玉米和一般的小麦粉高。 其五青稞有保健功能。青稞味甘咸,性微寒、无燥热。益气补中,实五脏,厚肠胃之功,不亚于米。久食滑肌肤,能宽胸下气,消极进食,可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呕吐等。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入药,味咸、性平凉。其主要功能是下气宽中,壮筋益力,除湿发汗、止泻。 青稞在青藏高原上种植约有400万年的历史,从物质文化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越来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青稞栽培技术

葡聚糖

花耳绣球菌 花耳绣球菌(胶囊) 从日本引进的一种抗癌保健食品。 内容量: 250mg/粒(其中含有花耳绣球菌干燥粉末150mg),150粒/瓶 建议食用量: 3-5粒/日,也可根据自身状况适量增减食用量 产品特征: 日本原装进口,100%使用日本和歌山栽培的高品质绣球菌 选用经过严格筛选和改良的KSC -03号菌种(日本农林水产省种苗登记号:FERM-19748), 使用独创NK瓶细胞栽培技术(具有PAT2628286,PAT2739394,PAT3205751三项专利, 并获得了日本第43届林业技术奖),全程不使用任何农药,可放心食用。研磨成5μm以下 超微粉末,从而使绣球菌粉末在人体内的接触表面积扩大了10倍,更易于人体吸收。 人工栽培的绣球菌中β-葡聚糖含量的高低是由种菌的特性、生产工艺及培土的养分决定的。 经日本食品分析中心鉴定,花耳绣球菌中β-葡聚糖的含量在日本同类产品中高居榜首。 葡聚糖 葡聚糖 [编辑本段]葡聚糖 由数个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同多糖就是葡聚糖。葡聚糖制成的凝胶常用来进行生化分离,如柱层析。 葡聚糖dextran ,glucan 葡聚糖不是单糖而是低聚糖,葡聚糖按照组成它的单糖-葡萄糖的单元数目,分为葡聚糖10万,葡聚糖14万,葡聚糖2万等等系列聚合物。 [1]为细菌性多糖之一。是由在蔗糖溶液中培养的细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des),葡聚糖明串珠菌(L.dextranicum)]的葡聚糖蔗糖酶催化下列反应而生成的:n蔗糖→葡聚糖+n果糖。在氧化葡糖杆菌工业亚种(Gluconobacter ox-ydans subsp.industrius)[以前将含有这种物质的菌称为粘稠醋杆菌(Acetobacter viscosum)和荚膜醋杆菌(A.capsulatum)]中,由糊精合成葡聚糖。葡聚糖的种类很多,仅由D-葡萄糖组成,主链是α(1,6)键,也有α(1,4)或α(1,3)键的支链。葡萄糖为白色粉末,在水中加一点点即可产生很强的右旋性。医药上用作代用血浆。 [2]是以葡萄糖为组成糖的多糖的总称。由于D-葡萄糖残基彼此间结合样式的不同而分为多种,广泛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动物界。其中代表性的有细菌的多缩葡萄糖(由α-1,6键的主链上支出以α-1,4和α-1,6键的侧链),褐藻类的海带多糖(lami-narin)(主要以β-1,3键),地衣类的木聚糖(β-1,4和β-1,3键),高等植物的纤维素、(β-1,4结合),直链淀粉(α-1,4键),支链淀粉(由α-1,4键的主链上支出α-1,6键的侧链),动物的糖原等。 [编辑本段]其他解释 葡聚糖以β-葡聚糖最具生理活性。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Pillemer博士首次发现并报道酵母细胞壁中有一种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之后,经过图伦大学Diluzio博士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酵母细胞壁中提高免疫力的物质是一种多糖——β-葡聚糖,并从面包酵母中分离出这种物质。 β-葡聚糖的活性结构是由葡萄糖单位组成的多聚糖,它们大多数通过β-1,3结合,这是葡萄糖链连接的方式。它能够活化巨噬细胞、嗜中性白血球等,因此能提高白细胞素、细胞分裂素和特殊抗体的含量,全面刺激机体的免疫系

β-葡聚糖研究进展

?-葡聚糖的研究进展 程彦伟李魁赵江 一、?-葡聚糖的性质 1、?-葡聚糖的结构 ?-葡聚糖(Glucan)是一种天然提取的多糖,分子量大约在6500以上,大多数为水不溶性或胶质的颗粒,易溶于水,溶解度大于70%,10%水溶液的pH值为2.5-7.0,无特殊气味。在自然环境中可以找到相当多种类的?-葡聚糖,通常存在于特殊种类的细菌、酵母菌、真菌(灵芝)的细胞壁中,也可存在于高等植物种子的包被中。?-葡聚糖不同于一般常见糖类(如淀粉、肝糖、糊精等),最主要的差别在于键连接方式不同,一般糖类以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为线形分子,而?-葡聚糖以β-1,3-糖苷键为主体,且含有一些β-1,6-糖苷键的支链。?-葡聚糖因其特殊的键连接方式和分子内氢键的存在,造成螺旋形的分子结构,这种独特的构形很容易被免疫系统接受。 β-葡聚糖属于植物细胞壁中的结构性非淀粉多糖,是以混合的(1,3),(1,4)-β-糖苷键连接形成的D型葡萄糖聚合物。β-葡聚糖分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种,但是水溶性占大多数。β-葡聚糖的溶解性受结构中β- (1,3)-糖苷键的含量和聚合度的影响。水溶性β-葡聚糖中(1,3)糖苷键与(1,4)糖苷键含量之比为1:(2.5~2.6),而非水溶性β-葡聚糖中相应糖苷键含量之比为1:4.2。水溶性β-葡聚糖中约90%由β- (1,3)-糖苷键随机连接起来的纤维三糖和纤维四糖构成,剩余的10%由β- (1,3)-糖苷键连接的10个或10个以上β- (1,4)-糖苷键组成。在40 o C或65 o C条件下提取的水溶性β-葡聚糖分子量和粘度都较高,但二者在精细结构上却存在着差异。65o C下的提取物分子中由纤维三糖或纤维四糖连接构成的部分较少。分子量也比40 o C条件下的提取物低些(Woodward等,1988)。 2、?-葡聚糖的功能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发现大麦特别是裸大麦(青稞)中的β-葡聚糖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后来,β-葡聚糖的调节血糖、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的作用陆续被发现,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生物医学界普遍认为β-葡聚糖具有清肠、降低胆固醇、调节血糖、提高免疫力等四大生理作用。 Degret在1963年对燕麦的研究表明,燕麦中特别是在燕麦麸皮中可溶性纤维含量较高,其有效成分除和其他食用纤维一样具有通便作用以外,还能够降低人体胆固醇的合成。由于β-葡聚糖和水混合后具有粘性,食用后降低了肠胃道吸收脂肪的速率。据报道,β-葡聚糖能够降低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低密度脂蛋白,保持和提高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一种名为washonupana的蜡质大麦能引起胆固醇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减少。 β-葡聚糖还能控制血糖的水平。一些糖尿病患者食用高燕麦纤维食物后可减轻依赖于胰岛素的治疗。尽管在一些研究中也提到燕麦中亚油酸及燕麦、大麦中三甘油脂和大麦中的生育三烯酚也具有降脂作用,但在这些因子中,当今的研究重点仍是燕麦,大麦,小麦和其他谷物中的β-葡聚糖。 葡聚糖还具有低热值,抗龋齿功能。龋齿的形成实际上是口腔食物经唾液酶降解后,其分解物沉积在牙齿上,这些物质大部分为胶质物,由于这些物质营养比较丰富,很容易被口腔中的微生物利用,特别是一些产酸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分泌物会对牙齿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久而久之牙齿会变的脆弱,而小麦麸皮制备的低聚糖属于难消化糖,口腔中的微生物不能利用这种糖源,因此具有抗龋齿功能;另外由于人体缺乏水解该聚糖的酶系,其能量值很低,又由于其代谢不受胰岛素调节控制,因此该聚糖产品是糖尿病,肥胖病,高血脂等病人的理想糖源。 β-葡聚糖是食用纤维的组成部分。食用纤维对人体的作用已为广泛地了解。一个最主要的功能是预防肠癌。医学上的解释是食用纤维减少肠道黏膜和致癌物质的接触,从而使肠内物质快速通过内脏。由于结肠内微生物的作用,β-葡聚糖分解生成挥发性脂肪酸,降低了pH值,从而降低了胆酸的脱羟基作用。这一结果降低了第一级胆酸转换到第二级胆酸,如肿瘤促进剂的脱氧胆酸,起到了抑制一些肿瘤微生物的作用。 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Louis博士发现酵母细胞中存在一种活性物质具有免疫刺激作用,但不知是哪种物质。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Nichclas博士才发现这种活性物质正是?-葡聚糖。20世纪70年代,?-葡聚糖

葡聚糖来源与分类

葡聚糖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且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来源有燕麦,菌菇,酵母。葡萄糖分子的键合方式的改变会使葡萄糖分子的整个立体结构及物理、生物性能发生变化, 功能亦随之改变。葡聚糖是由D-葡萄糖单体以α- 或β- 糖苷键结合的聚葡萄糖分子。α-葡聚糖最常见有α-1,4-葡聚糖。β- 葡聚糖最常见有β- ( 1、3) , β-( 1、4) , β-( 1、6) 这3 种构型,其中只有β-(1,3)构型的葡聚糖具有生物活性。直链β-(1,3)-D-葡聚糖应是免疫活性最强。 1、β- 葡聚糖的来源 市面上大多数β- 葡聚糖从燕麦,菌菇,酵母,真菌细胞壁中提取。也有通过生物转化工艺获取,此种方法得到的β-(1,3)葡聚糖含量高。 燕麦β- 葡聚糖(德之馨)是一种由燕麦中提取的可溶性葡聚糖( 存在于燕麦胚的细胞壁中) , 由交替的β-( 1、3) 和( 1、4) 糖苷链连接而成(约30%的β-(1,3)和70%的β-(1,4))。化学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真菌和酵母菌β- 葡聚糖(百朗德、BASF)来源于真菌和酵母菌的细胞壁,含有确定比例的β- ( 1、3) ,( 1、6) 键, 其化学结构如图2 所示。这些结构性葡聚糖与纤维素一样, 是极端不溶于水的,因而难以直接应用。这类化合物进行羧甲基化后, 溶解性有所改善, 但同时也会影响到β- 葡聚糖的立体结构和生物活性。对不同程度羧甲基化的葡聚糖进行效力研究后发现, 羧甲基化程度大于75%时,β- 葡聚糖开始丧失其生物活性;整个分子彻底羧甲基化后则完全丧失了生物活性。 图2 生物转化来源的β- 葡聚糖(启正)采用一种新型海洋微生物专利菌株ZX09,以蔗糖为原料,发酵产生的新型结构的水溶性β-1,3葡聚糖,其化学结构如图3 所示。 图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