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技术

第二章水稻施肥技术

肥料使用技术被认为是作物栽培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通常又把效益显著的施肥技术称之为科学施肥。科学施肥可以扩展为高产施肥、高效施肥、优化施肥和经济施肥等多个方面,科学施肥就是综合运用现代肥料科学的研究成果,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的需肥规律、肥料的增产效应和栽培环境(气候、土壤、水分等因素),在作物生长期间人为提供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并优化其使用时期、使用量、使用比例、使用方法,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的综合技术,本章节主要讨论水稻营养元素的种类、作用、肥料品种与肥料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与作用

一、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对植物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任何一种植物体内均含有多种(70多种)化学元素,几乎地壳中所含有的化学元素都能在植物体内找到,而进入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并非都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科学家研究认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需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作物缺乏这种元素时,不能正常生长、结实;二是当作物缺乏这种元素时,其它元素不

能替代,只能靠补充这种元素来解决,三是这种元素在作物体内参与生理活动,起着固定的生理作用,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元素才被称之必需营养元素。

(一)大量营养元素

水稻生长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磷、钾6种,其中碳(C)占植物体干物质重量的45%,主要来自于空气中的CO2;氧(O)占45%,主要来自于空气和水(H2O);氢(H)占6%,主要来自于水(H2O);氮(N)占1.6%,主要来自于雷电所固定空气中的氮,动植物遗体分解腐烂后产生的氮和人为施入土壤或喷洒到植物体上的

氮素肥料;钾(K)占1.5%,主要来自于矿物风化和分解产生的钾离子;磷(P)占0.2%,主要来自于土壤固定的磷素,矿物分解和人为施入。大量营养元素植物需要量较多,约占植物干重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

(二)中量营养元素

中量营养元素植物的需要量介于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之间,约占植物干重的千分之几,主要有钙、镁、硫。钙(Ca)占植物体干重的0.5%,镁(Mg)占0.2%,硫(S)占0.1%。中量元素主要来自于土壤矿物和人为施入。

(三)微量营养元素

植物对该类元素的需要量很少,只占植物干重的万分之几和百万分之几,甚至更少,属于这一类元素的有:铁、硼、锰、

铜、锌、钼和氯。氯(Cl)每千克干重含量100克,铁(Fe)100克,锰(Mn)50克,硼(B)20克,锌(Zn)20克,铜(Cu)6克,钼(Mo)0.1克,主要以矿物元素和人工补施为主。

这16种必需营养元素中,除了碳、氢、氧是以气态养分(如:二氧化碳、氧气和水气)被水稻吸收外,植物大量吸收的仍然为无机态养分,其中无机态离子有:NH+、H2PO4-、HPO42-、SO42-、H2BO3-、B4O72-、MoO42-、Cl-等。16种必需元素之中,碳、氢、氧三种元素是构成植物体的的最主要元素,占植物体干物质总量的90%以上,可以从空气和水中获得,氮素占植物体干物重的1.5%左右,主要从土壤中吸收,其它12种元素仅占植物体干物重的5%左右,都是从土壤获得。在这16种元素中,除了碳、氢、氧以外,水稻对土壤中的氮、磷、钾需要量相对较高,而稻田中能为水稻吸收利用的氮、磷、钾数量却比较少。所以,人们称氮、磷、钾为“肥料三要素”。

二、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大量营养元素

1、碳、氢、氧的生理功能

碳、氢、氧在水稻植物体中含量最大,他们是水稻植株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他们可以构成碳水化合物(糖),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等。光合作用的产物—糖,是呼吸作

用及体内代谢作用所需能量来源,同时也是合成其它有机化合物的原料。此外,氢和氧在水稻植株体内还参入氧化还原反应,对水稻的生理生化反应和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2、氮

氮是水稻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在多方面影响着水稻代谢过程和生长发育,氮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含氮素16%~18%,也是植物原生质中的基本物质,同时又是水稻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没有氮就不能形成蛋白质,就没有有机体和生命现象。氮还是光合作用的叶绿体的组成成分,又是携带遗传特性的物质—核酸的组成成分。各种代谢过程起着生物催化作用的酶中也含有氮素,还是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5等),和生物碱(如:茶碱、烟碱)的成分。所以,氮对水稻的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3、磷

磷也是水稻体内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又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磷是核酸的主要组成成分,而核酸又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核蛋白存在于细胞核和原生质中,携带遗传特性,决定着细胞分裂和根系的生长,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磷也是磷脂的组成成分,而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磷脂以外,还含有很多重要的磷化物,如:腺三磷(ATP)、

各种脱氢酶、氨基转移酶等,磷还参与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脂肪等代谢过程。

磷具有提高水稻抗逆性和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如:磷能提高细胞中原生质胶体的水合程度和细胞结构的充水性,提高原生质体保持水分的能力,减少水分损失;磷能促进根系发育,使根扎入深层土壤吸收水分,从而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还能促进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使细胞中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增加,在低温时保持保持原生质处于正常状态,增强抗寒能力。

4、钾

钾与氮、磷不同,钾不是植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钾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汁液中。钾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催化剂,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光合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代谢,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利用。钾还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运输的主要参与者,钾对于渗透调节维持细胞膨压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促进生长,而且还可以促进经济用水。

钾还可以增强植物对各种不良环境调解(干旱、低温、病害、盐碱、倒伏等)和忍受能力。钾能使原生质胶体充水膨胀,提高原生质对水的束缚能力,减少水分蒸腾,增强植物抗旱和抗寒能力;钾还可以促进茎秆维管束的发育,增强抗倒伏能力;还能促进低分子化合物(氨基酸、单糖等)转化成高

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淀粉等),减少病菌的养分供应,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钾还有促进物质转移,提高千粒重、成熟度、籽粒充实度和稻米品质的作用。

(二)中量营养元素

1、钙

钙能稳定生物膜结构,保持细胞形态和完整性,在植物离子的选择性、生长、衰老、信息传递以及植物抗逆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钙构成植物细胞壁果胶质的结构分子,并存在于细胞壁中,对于稳定细胞壁起重要作用。钙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也是某些重要酶(如:α-淀粉酶、磷脂酶、ATP 酶等)的活化剂。存在于细胞液中的Ca2+对于液泡内阴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十分重要。

2、镁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中都含有镁,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呼吸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镁是许多酶的活化剂;镁参与氮素代谢和促进脂肪的合成;还能促进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合成,有利于提高品质。

3、硫

硫是蛋白质和酶的重要组成成分。虽然只有半胱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三种氨基酸含硫,但是植物体内许多蛋白质都含有硫。许多含硫的酶不仅与呼吸作用、脂肪代谢有关,对淀

粉合成也有一定的影响。硫还传递电子参与调解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维生素B1、维生素H、辅酶A等)都含有硫,在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中起到促进作用,还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三)微量元素

1、铁

铁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须的元素,铁通过化合价的变化参与植物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铁与有机物螯合成细胞色素、豆血红蛋白、铁氧化还原蛋白等,对植物体内硝酸还原起着重要作用。铁是一些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的主要成分,铁参与呼吸作用。

2、硼

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运转;参与半纤维素及有关细胞壁物质合成;促进细胞伸长与分裂;促进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调节酸的代谢和木质化作用;还能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及生长素的运输,在提高植物抗旱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3、锰

锰在植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酶的作用来影响其生长发育。锰可以活化许多脱氢酶及硝酸还原酶,对三羧酸循环与氮代谢产生作用,锰在叶绿体中直接参与光合作用中的氧化还原过程,促进水的光解。

4、铜

铜是植物体内许多氧化酶的成分,也是某些酶的活化剂,并参与许多氧化还原反应。铜与有机物结合构成铜蛋白,并参与光合作用;铜也是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重要组成成分;铜也参与氮素代谢,促进器官的发育。

5、锌

锌是某些酶的组分或活化剂,如:乙醇脱氢酶、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碳酸酐酶和脱氧核糖核酸(RNA)聚合酶都含有锌,锌通过对酶的作用对植物碳代谢、氮代谢产生广泛的作用;还可以促进蛋白质代谢,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提高抗逆性。

6、钼

钼是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成分,氮代谢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都少不了钼。钼对呼吸作用有一定的影响,还能促进光合作用。

7、氯

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水的光解过程中也起作用。氯在植物体内起着调节细胞液渗透压和维持生理平衡的作用,对于气孔的开闭也起着调节作用。适量的氯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转化,还可以抑制某些病害的发生。

三、水稻缺乏氮、磷、钾养分的典型症状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必需的营养元素,如果生长

期间缺乏某些元素往往会破坏体内正常的物质代谢,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以及花、果实等生殖器官显现出特殊的症状。这种由于营养失调所引起的生理病态,被称之为“缺素症”,作物缺乏大量营养元素与缺乏微量元素的外部特征有明显

的差别。由于氮、磷、钾、镁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具有再度利用的特点。因此,作物缺乏这些元素是,他们可以从下部老叶转移到上部新生叶片而被再度利用,缺素症往往先从下部老叶上显现出来;而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没有再利用的能力。因此,当缺乏微量元素时,缺素症易于在上部新生组织上表现出来。

(一)水稻缺氮的症状

水稻缺乏氮素营养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分蘖减少,叶片、茎秆、叶鞘呈黄绿色(叶色变淡),从叶尖至中脉发展到全叶,直至叶鞘和茎秆。稻穗变小,穗粒数下降,成熟提早。(二)水稻缺磷的症状

水稻缺磷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易于形成僵苗,返青后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分蘖少或延迟分蘖。叶片细弱,叶色暗绿,严重时有赤褐色斑点。稻丛呈簇状。鞘、叶比例失调,叶鞘变长,叶片变短。根系发育不良,生育延迟。

(三)水稻缺钾的症状

水稻缺钾叶色暗绿,有时呈现青铜色。老叶软弱下垂,新叶挺直。分蘖前易患胡麻叶斑病;分蘖期后,老叶有赤褐色斑

点,叶片呈枯焦状,茎易于倒伏或折断。根部褐色有黑根。抽穗期提前,籽粒不饱满,空秕粒多,易于感染病害(如:纹枯病、稻瘟病等)。

四、水稻营养元素过剩的一般症状

(一)氮素过剩

水稻氮素过剩,叶呈深绿色,组织(茎、叶)柔软,对病、虫害及冷害的抵抗能力减弱;生长过茂,茎、叶长度增加,分蘖数量增加,抗倒伏能力下降,出穗期、成熟期推迟,生育期延长。

(二);磷素过剩

磷元素过剩在其他作物上一般不体现出症状,水稻田间也很难判断出磷过剩。只有苗期(尤其是北方旱育苗)磷过剩,第二、三叶的叶尖出现褐色的斑点,并逐步向下扩展,三叶以后逐渐得到恢复。从生理角度磷素过剩易于引起生长停滞,提早成熟,产量降低。大量使用磷肥会诱发锌、铁、镁的缺乏症。

(三);钾素过剩

钾和氮一样,可以过量吸收,但是难以出现过剩症。土壤中钾过剩时,抑制镁、钙的吸收,促使出现镁、钙的缺素症。第二节水稻常用肥料的种类

一、常用的氮肥品种

适合于我国北方稻区的主要氮肥品种有尿素、碳酸氢铵、硝

酸铵、氯化铵、氨水和液氨等,氮肥品种约有12中之多(表2-1),其中普遍使用的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适合于旱田使用,因为NO3+易于随水流失,造成部分氮损失。

表2-1 主要氮素化肥品种名称

化学分子式

含氮量(%)

氮肥形态1

液氨

NH3

82

铵态2

氨水

NH4OH 12-16

铵态3

碳酸氢铵NH4HCO3

17

铵态4

硫酸铵(NH4)2SO4 20-21

铵态5

氯化铵

NH4CL 23-26 铵态6 硝酸钠NaNO3 15

硝态7

硝酸钙

Ca(NO3)2

13

硝态8

硫硝酸铵

(NH4)2SO4+NH4NO3 25-27

铵态、硝态9

硝酸铵钙

NH4NO3+CaCo3 20-25

铵态、硝态10

硝酸铵

NH4NO3

32-34

铵态、硝态11 石灰氮

CaCN2

20-22

酰胺态12

尿素

CO(NH2)2

45-46

尿素态(氰铵态)

水稻本田水分管理与施肥技术

水稻本田水分管理与施肥技术 一、水分管理:水稻本田灌水实行浅灌为主。插秧时以“花达水”为好,即80%的面积有1-2㎝的水层, 20%有漏泥的程度;返青时水层保持在2-3㎝,有利于生根、立苗;分蘖期水层应保持在3㎝左右为宜,利于提高水温,促进分蘖;拔节始期对于低洼冷凉地块应排水晒田7天左右,以促进根系发育,达到壮秆防病的目的;孕穗至成熟期应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强根系活力,灌水应浅灌,但7月中、下旬如果出现17度以下低温时,应深灌水20cm 以上,可减轻发生障碍性冷害。 二、施肥技术:水稻施肥提倡施用有机肥,配方施用化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施用量;低温冷凉地块增施锌肥;避免施大头肥;分期施用化肥、施补肥、追穗肥和粒肥,不提倡一次性施肥和施分蘖肥;在水稻齐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我区一般水稻品种公顷施有机肥10 -20立方米、纯氮量为130 -150公斤、纯磷70 -75公斤、纯钾75 -100公斤、硫酸锌25公斤,但是水稻吉粳88的品种要增加施肥量的20-30%。 底肥在耙地前全层施入,底肥要施纯氮的40%和纯钾的60% 以及全部有机肥、磷肥、锌肥。 由于分蘖初期分蘖慢、分蘖小,吸收养分少,底肥就可以满足生长需要。此外如果秧苗素质弱时,施分蘖肥多,秧苗生长过旺,延长营养生长,推迟出穗期。同时分蘖肥多则分蘖多,但如不施穗肥,无效蘖增加,出穗不齐、穗小。所以分蘖肥以少施或不施为原则,用补肥来调节。 在6月15-20日施入补肥,补肥施入纯氮的30%,此时正是水稻进入分蘖盛期,用肥量较大,追施补肥符合水稻分蘖和养分需求规律。 在7月10-15日追施穗肥,穗肥施入纯氮20% 和纯钾40%,有利于促进水稻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 选用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 二、采用旱地育秧技术 (一)选好苗床:选择离家近便于管理、肥沃疏松的旱地作育秧苗床。育一亩大田的秧苗,需长7米、宽1.2米(净播种面积)的苗床4厢。 (二)精细整理苗床:苗床按1.7米开厢,厢沟宽40㎝,厢沟深5-8㎝,厢面宽1.3米,将过筛后的细磷肥按每厢1公斤撒于厢面上后将土整细,并将磷肥与厢面表土拌均,将厢面整细整平。并提前筛好盖种的细土用塑膜盖上防雨备用。 (三)浇透底水与苗床消毒:整好的苗床上只用淡粪水或清水浇透(底水不足出苗时间长出苗率低),然后按4厢苗床50克敌松兑1-2桶水均匀地洒在苗厢表面上进行土壤消毒。 (四)适时播种:播种期低山在3月20-25日,二高山在3月25-30日。播种过早遇寒潮低温将造成烂种,播种过迟温度升高后苗厢上管理难度大,秧苗生长过快难以培育壮苗。

(五)精细播种盖土:不需摧芽直接播干种,将稻种分成与苗床厢数相等的份数后,每厢播一份稻种,注意播均匀。每厢种子播结束后及时用细土盖种,然后在盖种细土上喷施旱秧净防杂草(只喷一次,不能重复喷)及时盖塑膜,防止盖土盖膜不及时遇晴天苗床水分蒸发后出苗迟和出苗不整齐。 (六)盖膜:必须盖2层膜(第一层保湿,第二层增温),第一层膜平盖在厢面上,不能压边(以便齐苗后抽掉),第二层升棚覆盖,并将膜的四周用土压紧封严。 (七)苗床管理: 1、适时揭膜:齐苗后(苗高达1-1.5㎝)从拱棚的一端将平盖在厢面上的第一层膜抽掉,二叶一心时在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揭开膜的两端通风炼苗,三叶一心时选择晴天的下午将膜全部揭掉。 2、防治立枯病:秧苗一叶一心时,每四厢苗床用50克敌克松兑水100公斤均匀地浇洒在厢面上防立枯病,如雨水多时,间隔5天用同样浓度的敌克松药液再预防一次。 3、追苗肥:从二叶一心开始每长一片叶追一次淡粪水(最好用不是沼液的粪水,如用沼液必须用一桶沼液兑4桶清水,严防因沼液浓度过高导致烧苗),苗床上严禁施用尿素和碳铵。 4、适时移栽:在秧苗叶龄达 3.1-4.1叶时为移栽最隹叶

水稻的施肥技术

水稻合理施肥有窍门 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生产实践上,由于对施用技术把握不好,常使水稻遭致肥害。其症状有的表现为僵苗滞长或者停止生长;有的秧苗旺长,无效分蘖急剧滋生,导致贪青晚熟;有的秧苗长势荫蔽,诱发纹枯或稻瘟等病害。发生肥害的稻田,轻者造成减产,重者使秧苗翻耕改种。 为了充分发挥水稻的施肥效应,除了施足基肥外,在追肥上必须施好“三肥”,即分蘖肥、穗肥和粒肥。水稻施肥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等诸项因素来通盘考虑,灵活应用。水稻对肥料的需求表现在营养时期、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如早稻生育期短,需肥相对要少,施肥要早而集中;中稻、晚稻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大,强度大,则应增加追肥次数,提高追肥比例。水稻氮、磷、钾肥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出现在三叶期,有时氮、钾的营养临界期还出现在幼穗分化和幼穗形成期。水稻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出现在长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 据研究,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6-2.5千克,磷0.8-1.2千克,钾2.1-3.0千克。三要素的比例为2:1:3。了解水稻的需肥特性后,就应分期进行追肥。 一、早施分蘖肥 从移栽至幼穗开始分化前的追肥叫分蘖肥。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一般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第一高峰期,又由于水稻生育前期气温、水温、土温都较低,养分释放慢,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只有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降低分蘖节位,为争穗长、粒重创造条件。分蘖肥在水稻栽后7-10天施用,每亩施用尿素5-7千克。 二、巧施穗肥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高峰期。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促进穗大粒多。并能防止贪青、倒伏。在技术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地力好,底肥足、分蘖多的田不施;二是早晨叶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色的要施;三是阴雨天不施,晴天抢收施。施用时间为水稻圆杆期。亩施尿素3 -4千克,并配施少量磷钾肥。 三、酌施粒肥 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或壮籽肥。粒肥能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增进粒重。但要注意的是,苗不黄的不施,阴雨天不施,有病害的田不施。要选择晴天下午喷施1%的尿素溶液,或1比500倍的惠满丰活性液肥,每亩50千克。缺磷地区还要

水稻的施肥技术

水稻要怎样施肥_水稻的施肥技术 1、加强水分管理:受淹稻田浮泥得到沉实的基础上,间歇灌溉 新鲜水,既保持土壤通气,又满足稻苗用水需要,促使上部节位产 生更多的新根。若遇到高温烈日天气时,要适当保留水层。 2、清洗叶面:对受淹叶片粘有较多污泥的水稻,要用清水冲喷 叶片,以增强叶片光合作用。 3、看苗补肥:水淹后稻田养分流失较多,且根系生长受到影响,稻苗较弱小,要及时补肥。施肥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稻苗受害轻 的田块,施肥量可少一些,稻苗损伤重、还没有够苗和生势弱的稻田,要适当多施,但必须采取多次轻施的方法,防止一次施肥过多,造成肥害伤苗;肥料种类以速效性的高氮复合肥较好。 4、喷施叶面肥:叶面肥具有吸收快的特点,结合喷药进行根外 喷施,可选用高效硝铵复合肥、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喷施浓度为0.3-0.5%,连喷2-3次。 二、一般稻田 1、排水露晒田:对够苗的田块要立即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 蘖的发生,提高茎蘖成穗率和群体质量,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群体 通透性。 2、增施钾肥:适当增施钾肥,不仅可增强水稻叶片的光合能力,促进有机物向籽粒运输,提高粒重和结实率;而且能使茎叶生长健壮,减少病菌的入侵。 3、药剂防治:防治白叶枯病可用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液600-800倍液;防治纹枯病可用20%井冈 霉素水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30%苯丙·丙环唑乳油1500- 2000倍液;防治稻瘟病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或40%稻瘟灵乳油800-1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一、需肥规律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P2O5)0.8~1.2公斤、钾(K2O)2.1~3.0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 二、施肥技术 施足基肥: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一般亩施2000~3000公斤,通用型复合肥(15-15-15)30~40公斤,另外每亩增施硅肥6~8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稻田施用,要深施到12~20厘米的土壤中。 合理追肥: ①早施分蘖肥,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一般亩施高氮复合肥5~10公斤。 ②巧施穗肥,水稻倒二叶开始出叶,幼穗长约1厘米时,是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此时可每亩追高氮复合肥10~15公斤,能增加颖花数量,防止颖花退化,促穗大粒重,同时具有养根、健叶、壮秆、防倒伏的作用 ③补施粒肥,粒肥可以有效地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加快灌浆,促进成熟和籽粒饱满,改善稻米品质。追肥要视水稻长势而定,宜少不宜多。对抽穗前叶片有褪绿发黄的地块,可亩施高氮复合肥4~5公斤;前期肥足、中期分蘖过多过旺、叶色浓绿、群体间受光态势差、有贪青晚熟趋势的田块,可不追施粒肥。 水稻在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氮、磷、钾元素。一旦缺素,便影响其生长发育而导致减产。缺素后,其症状首先从叶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合理布局 按照地域类型,选用经过省级以上审定或办理引进种植手续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良种,种子质量达到国颁二级以上标准。因地制宜,合 理品种布局,严禁越界种植。平川主推丰优香占、隆优305、内香 8518、泰香8号、宜香19、宜香725、内5优H25、内5优5399、内香 18等优质高产品种;浅山丘陵推广D优2362、K优877、特优801;糯稻品种可选用糯优1号、汉中雪糯等;机械化插秧品种主推黄华占。 二、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壮秧标准:秧龄40-50天,叶龄6-8叶,苗高35-40cm,单株带蘖 3-5个,白根10条以上,叶片老健清秀无病虫害。 1、选好秧田,施足底肥,精耕细整。秧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的田块,按1分秧田插0.8-1亩大田的比例留 足秧母田;施肥要掌握“腐熟、速效、适量、浅施”的原则,以农家肥 为主,亩施腐熟圈粪1000-1500公斤,碳酸氢氨20-25公斤,过磷酸钙 30公斤或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作底肥,充分混匀;精细整地,做好秧田通气,关键是干耕干整,把田耕耙整细,拣净残茬杂物,起沟做畦,用 底肥把畦面泥块打碎,初步耙平,然后放水浸泡,再进一步把畦面整平 抹光、畦宽、沟宽以适宜田间操作为宜,沟深0.25米,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 2、选择适宜的育秧方式。坚持两段育秧或薄膜育秧方式,长生育期品种坚持两段育秧,以保证安全齐穗,增温早熟夺高产;生育期较短的

品种或劳力紧缺的可采用薄膜育秧或旱育秧,杜绝露地秧。 3、播前准备。每亩大田备种1公斤,播种前晒种1-2天,使其发芽 快而整齐。然后用清水预浸1天,期间打捞出秕谷及杂物;再用“500倍”的强氯精或抗菌剂“402”药液浸种1天,预防种子带病菌;最后再用清 水浸1-2天,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再进行催芽。催芽重点掌握三个环节: 一是高温破胸(将浸种消毒后的种子用45℃左右的温水淘洗3-4分钟, 然后趁热上堆,以后适当浇洒热水,以增温保湿,使谷堆内温度保持在35℃左右,促使破胸露白);二是适温催芽(在谷种露白后,经常翻动谷堆,使温度保持在25-30℃,必要时淋温水保温保湿,达到壮芽标准); 三是低温炼芽(根芽出齐后,摊开晾种1-2天,可喷淋冷水炼芽,以增 强芽谷抗寒能力)。催芽好的谷种才可进池或播种。 4、适期播种。温室两段育秧及薄膜育秧平川晚熟组合要保证在4月 5日前播种(芽谷落泥),地池两段秧在4月1日左右播种,旱育秧可适 当提早到3月底。 5、秧田管理:(1)水层管理:无论是两段秧、旱育秧和薄膜秧都 要培育好根系,坚持寄插后5-7天畦面不上水,保持畦面湿润即可,促 进根系下扎,3叶期以前干湿交替灌溉,3叶期后保持浅水层。遇寒流降 温天气,立即放深水护苗,寒流时间较长时,应加盖薄膜保温,寒潮过 后喷施多菌灵或敌克松等杀菌剂预防立枯病发生,防止烂秧死苗。在插 秧前1-2天,加深水以利拔秧洗泥。(2)及时追肥:在秧苗2叶1心期,亩泼浇淡尿水1000公斤或追施尿素3-5公斤做“断奶肥”;3-4叶期亩喷15%多效唑30-40克,矮化秧苗,促进分蘖发生;4-6叶期追施尿素7- 8公斤促分蘖发生;插秧前4-5天追尿素5-6公斤作“送嫁肥”。(3)病

浅谈海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一)

浅谈海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一) 论文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海南 论文摘要概述了海南水稻发展情况,并介绍了海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优良水稻品种的选择、适当安排播期、科学催芽、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海南的水稻栽培提供参考。 1海南水稻发展概况 水稻是海南岛传统的农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据农史研究,3000多年前的原始农业已有水稻栽培。海南的光、温条件优越,野生稻类型多样,水稻种质资源丰富,明代有水稻品种70个,民国时期有240个,20世纪70年代有560个1]。近期,优质、丰产的常规品种、杂交组合不断增加,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海南水稻播种面积由增加到减少,总产由增加到基本平衡,单产在逐渐增加。播种面积的减少与海南农业结构调整及市场经济导向有关。但是,海南是农业人口为主的省份,农村居民约占总人口的72.25%2];从长期战略与社会稳定以及气候方面选择,水稻仍是海南面积最大作物,农业地位不可动摇。海南由于人均水田面积少,农民生产水稻主要是解决口粮问题,造成长期以来,水稻生产管理粗放、栽培技术低。在人口日益增多、播种面积又逐年减少的局面下,粮食明显不能自给。因此,只有不断更新水稻品种,接受新的栽培技术,才能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 2优良水稻品种(组合)的选择 优良的水稻品种(组合)选择,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首要条件。目前,水稻品种(组合)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海南省下属各市县的农技部门应做好引种、试种、示范推广,帮助农户选好种、用好种。目前海南早稻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主要有Ⅱ优128、特优128、特优721、粤杂922等组合;晚稻主要有博Ⅱ优15、博优225、博Ⅱ优134等组合,常规品种主要有特籼占25、桂农占、科选13等。根据适应性不同,各地区应坚持优中选优,而且选择的品种(组合)要耐肥、抗倒,耐热性好,抗病性强,而且要不断尝试新品种(组合)。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当安排播种期 海南岛面积不大,但是冬季、早春气候,东南部和西北部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合适的播种期,确保苗期的安全和季节安排。 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12月中旬,晚稻安排在6月上、中旬;海南岛的西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在1月中、下旬,晚稻安排在7月上旬。 3.2科学催芽 目前我省农民催芽方法比较简单、缺乏科学性,在早稻遇到低温时经常出现烂种、出芽慢、质量差的情况。比较科学的催芽是采取多浸多晾。催芽的步骤为:1000倍的多菌灵泡种12h→清水洗干净晾12h→清水浸12h→晾12h→清水浸12h→晾干催芽。催芽一般用润湿麻袋包裹好,进行催芽,这种催芽方法虽然有些繁琐,但难度不大,农户也容易接受,目的是使种子出芽一致,秧苗生长均匀。 3.3科学管理 3.3.1苗期管理。播种前1d先将秧地整好,杂草除净,畦面宽一般为1.5m,秧地施复合肥75kg/hm2。早稻播种时如遇低温,必须及时用地膜覆盖,回温后或晴天要把畦面两端膜揭开,如果气温高,要把膜全揭开;晚稻播种时如遇雨天,也应采用地膜覆盖,以免雨水冲散、流失,但雨天过后要及时揭膜。秧地显绿后,开始灌跑马水,保持秧田湿润;秧苗长到2叶1心时,灌好1层浅水,施尿素75kg/hm2;插秧前3d左右,再施75kg/hm2尿素做为送嫁肥,秧地保水2cm左右至插秧,每苗争取带蘖到本田。 3.3.2田间管理。①插植疏密合理。目前,我省农民插秧普遍存在过密,而且一蔸多苗,这样不利于管理,又浪费种苗。一般杂交稻采用单、双苗插植,常规稻2~3苗插植;插植规

水稻施肥方案

水稻施肥技术综述 水稻要长好,施肥少不了,不但要施饱,方法更需巧。2008年的早稻就要插秧了,为了帮助农民朋友合理施肥、促进水稻早发、壮长和丰收,以下就水稻的科学施肥方法作一介绍。 一、水稻各个生长期施肥量 1.施肥量。水稻施肥量可根据预期产量、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进行计算。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丰产田(每667平方米一季水稻产量近500千克)的较佳施氮量为每公顷180千克纯氮,磷钾量可以通过氮磷钾比例计算。 2.施肥期。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2)分蘖肥。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3)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穗肥不分促花肥和保花肥,而在移栽后40~50天时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10千克撒可富10~6~24的复合肥或类似复合肥。 (4)粒肥。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 二、国外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V”字型施肥法。该施肥法由日本学者根据水稻追施氮肥时期与成熟粒百分率和产量的关系而提出。认为水稻应在抽穗前45天以后和抽穗前21天前一次大量施用氮肥。前、中、后期的施肥比例为 4∶0∶6。“V”字型施肥法可促进分蘖以保证穗数和保持后期叶片功能,利于灌浆结实,是经济、高产、早熟的施肥途径。但其后期施肥偏多,在我国有些地方对水稻的高产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水稻生长中、后期高温多雨,施肥偏多易导致徒长倒伏,易诱发稻瘟病、纹枯病等。 2.深层施肥法。以施肥总量的1/3作为全层肥施入土壤,余下2/3肥量在抽穗前35天以球肥深施入全层土壤10~12厘米深。以成穗率85%~95%,结实率85%以上作为目标。如果成穗率低于80%,则基肥过多;结实率低于80%,则追肥过多,此时应调整基肥、追肥数量。 3.片仓施肥法。此法认为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才是增产的途径。因此,在抽穗前40天,少施氮,增施钾,施氮占总量20%。抽穗前氮总量的50%分两次施,第一次在抽穗前30天,施促花肥,第二次在抽穗前10~15天施保花肥。余下的30%在抽穗后施,以孕穗期的叶色为标准,自抽穗至收获前10天叶色褪绿,每隔1周施1次,每次施10千克/公顷纯氮,至少3次。 4.桥川潮施肥法。该法大量减少基肥氮肥量,以追施肥为重点。要点:基肥氮素减半或基肥无氮素,在最高分蘖期追施大量氮肥(稻栽后40天最安全),在幼穗分化形成期,将花肥与粒肥合并1次施用。 5.侧深施肥法。水稻插秧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一侧土壤。此法促进早期生育,最适宜寒地水稻栽培。寒地水稻的高产稳产,重要的是促进前期营养生长,确保充足的茎数,用侧深施肥法可以解决低温、地凉、冷水灌溉、早期栽培:稻草还田造成的初期生育营养不足问题,是常规施肥方法难以做到的。北方水稻种植区宜采取此法。 三、国内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前轻~中重~后补法:足适量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合理施用穗肥,酌施粒肥,达到早生稳长,前期不疯,中期促花,后期不早衰。该

浅谈水稻旱直播施肥技术(一)

浅谈水稻旱直播施肥技术(一) 论文关键词水稻;免耕;直播;平衡施肥;根外追肥论文摘要水稻旱直播要早施肥,根据水稻生长需要平衡施肥,宜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注意后期追肥,促早熟,防早衰。直播稻按其播种时的水层状况,可分为水直播(稻种播在浅水层下田面)和旱直播(旱直播至四叶期后灌水保湿),其中旱直播面积较大。直播方式有条播、穴播和撒播,目前发展得以撒播较多。最近几年,水稻直播面积在常坟镇逐年扩大,由于常坟镇属于沿淮流域,所种的品种大部分为中熟糯稻品种皖稻68,生育期较长,这也是不足之处,后期若寒流来得早,对水稻直播高产会造成一定威胁,所以水稻管理的关键是“早播种、早施肥、促早发”。现将常坟镇水稻旱直播施肥技术总结汇报如下。 1施肥原则 直播水稻施肥规律与移栽稻不完全相同。因前期分蘖早而快,养分消耗多,需要适当多施肥;因其中期易产生群体过大的现象,故需要适当控制施肥;因其后期早衰倾向较移栽稻明显,故需适当补肥。由于上述的特殊规律,底肥作业应与其他田间管理作业协调,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三叶期施好苗肥,少施分蘖肥,中期视苗情适当施用接力肥,后期施好促花保花肥。总体把握平衡施肥,浅湿灌溉,预防倒伏。 2施肥技术 直播稻的施肥必须针对其生育特点,合理施用基肥和追肥。为了克服水直播稻种于地表、根系分布浅、容易倒伏的缺点,基肥宜采用全层施肥法,即结合稻田耕翻,使腐熟的有机肥分布于10cm的土层中,并将50%~60%的氮肥、100%的磷肥、60%~70%的钾肥在耙田整地时一次施入,以促使根系向下伸长,有利防倒。由于直播稻分蘖早、分蘖多、幼穗分化与抽穗早等生育特点,苗期追肥要及早施用。一叶一心期和四叶期分别追施1次氮肥(占氮肥量30%),余下10%~20%的氮肥和20%~30%的钾肥作穗粒肥(拔节后、抽穗后)施用。 2.1基肥 根据我地近几年的经验,一般施有机肥11.25~15t/hm2、尿素225kg/hm2、磷酸二铵112.5kg/hm2、钾肥112.5kg/hm2、水稻专用肥600~750kg/hm2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 2.2追肥 (1)分蘖肥。一可及早供给分蘖节低位腋芽的养分,促进低位分蘖早生快发,提高成穗率;二可延长有效分蘖期,增加穗数。在二叶一心期和六叶期分别追施尿素75kg/hm2,促进早发,增加分蘖,当达到计划苗数时,进行晒田控蘖,提高成穗率,有效穗数控制在300~375万穗/hm2。 (2)拔节肥。水稻在拔节时由于幼穗开始分化,茎秆急速增长,使体内养分暂时不足,叶色落黄,此时可适当多施拔节肥,一般追施尿素150kg/hm2、氯化钾112.5kg/hm2,增施钾肥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促进粒多穗大,促进早熟,增强抗病性和抗倒伏。 (3)穗肥。合理施用穗肥可以增加颖花数量,防止颖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穗肥的施用时期一般在抽穗前15d施用较为适宜,目的是要在颖花退化严重的减数分裂期(出穗前12d左右)见到肥效。关于穗肥施用时期的判断:出穗前20d是倒数第二叶长出一半左右的时期,出穗前15d是倒数第二叶叶耳露出、倒二叶已展开、剑叶露尖的时候。 (4)粒肥。粒肥的施用时期应在齐穗期,追粒肥判断标准以孕穗期(出穗前5~10d)的叶色为准,当抽穗后的叶色比孕穗期淡时,才能施用粒肥。根据水稻长势可适当调整,长势好时可以不施,一般施尿素40kg/hm2左右。抽穗后虽然氮素吸收量减少,如果土壤供氮不足,会降低叶片的光合效率,适量追施穗肥和粒肥可有效防止根叶早衰。 3根外追肥 尿素是中性肥料,扩散性大,易被水稻吸收利用,特别适用于根外追肥。尿素做根外追肥的浓度以1.5%~2.0%为适宜。为补充水稻生育后期磷素不足,可喷施10%~20%的过磷酸钙或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与时期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与时期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硅肥为主,严禁使用复合肥、复混肥等,微肥、生物肥和调节剂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使用。施肥量依据国家作物施肥指导意见依据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中稻 1.存在问题 长江中下游一季地区中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肥用量少;氮肥普遍过量,前期施用过多;基肥在整地上水后施用。 2.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 (2)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肥及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3.施肥量及比例 (1)在亩产550~600公斤的情况下,粳稻氮肥(N)用量14~16公斤/亩,籼稻氮肥(N)用量10~14公斤/亩;磷肥

(P2O5)3.5~5公斤/亩;钾肥(K2O)4.5~6公斤/亩。缺锌土壤施用硫酸锌1公斤/亩;适当基施含硅肥料。 (2)氮肥基肥占40%~50%,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两次施用。 (3)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 当减少。 一.技术要点 1、秧田施肥 无论在水育或旱育秧条件下,提倡氮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水育秧时要求基肥于耕前或耕后上水耙地前施用,使肥料易被土壤吸收,减少损失。在旱育秧时,提倡施用硫酸铵或氯化铵为氮源,如果用尿素为氮源,要于播种前3—4天施入土层。秧田氮肥用量以7—10kg/667m2较为适宜。 2 、本田基肥 要求在灌水前一次深翻或旋耕入土,然后上水整平栽秧,这样使肥料易被土壤吸收,延长肥效期。 3 、本田追肥 要求在田面水自然落干或人为放干的条件下,先施肥,然后上水,使灌溉水在下渗过程中将氮素带入土层中(以

水稻管理施肥技术

水稻覆盖栽培应注意的几点:水稻覆盖栽培是指水稻移栽在有地膜覆盖或者用秸秆覆盖的湿润稻田上的一种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在采用秸秆覆盖栽培时,首先是将田面及四周进行适当清理,疏理好排灌系统,选阴雨天或睛天的下午直接在稻板田面以33至40厘米间距开3至4厘米深的浅沟,在沟内栽植旱育秧苗。栽植时可先撬窝后再将秧苗栽植于窝内,以少量泥土固苗,也可用小铲刀等工具边撬窝边栽植。栽植窝距为20至25厘米,每亩栽1.2万窝,每窝栽2粒谷苗。栽后灌足定根水,有条件的可灌跑马水。用秸秆、麦糠、油菜壳等均匀覆盖水稻行间。 在用地膜覆盖栽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精耕细整稻田。先施足底肥,再用微耕机耕作二至三次,达到土块细碎、田面平整。 二是要及时开厢覆盖地膜栽稻。整地后,按2米(6尺)开沟作厢,厢面1.67米(5尺),厢沟0.33米(1尺),并趁土壤湿润及时覆盖地膜打孔栽旱育秧苗。每厢面栽6行,窝距(退窝)4—5寸。田边留1.5—2米不栽秧,并在厢面行间栽一定数量的预备秧苗。 三是栽秧后要将地膜四周盖严压实,并用泥封好开孔口,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四是遇降雨或有水源时及时做好田边田脚,关浅水追肥促分蘖。如果降雨来得迟,则可结合施清水粪加尿素施用攻蘖肥。 五是关水后应揭去地膜,以利于水、气交换,提高地温,促进分蘖。 六是除草,要采取化学除草技术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办法。 如何培育适龄抗旱壮秧:有道是秧好半年粮,秧苗素质的好坏是水稻高产的关键。培育适龄抗旱壮秧,应着重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环节: 1)选好适宜品种。优良品种是指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水平和栽培技术相适应的品种。而不单是看穗子大不大,品质好不好。在抗旱育秧情况下,低海拔地区首先要考虑7月中旬水稻能否抽穗扬花,要尽量避开我市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发性的高温伏旱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中低山地区要考虑避开秋季低温阴雨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即在迟播情况下要选生育期偏短的品种。其次是抗干旱、抗低温能力较强。第三是在灾害天气情况下,病虫害较重,要选抗病性较好并进行过种子处理的品种。在伏旱威胁大的区域和田块,因缺水推迟播种期的地方,切忌布局生育期在160天以上的品种。 2)坚持适时早播。适期早播可有效地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长有效积温,提高光合干物质累积量,促进早熟,有效地减轻水稻生长后期的高温伏旱或秋风的影响,为提高水稻单产奠定基础。由于现有推广品种多数是大穗型、生育期普遍较长,为避过全年最大的灾害--伏旱的影响,通常要求在7月15日前抽穗扬花,所以要求适时早播。 在干旱缺水情况下如何育足水稻秧苗? 一年之季在于春。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育秧在全年生产中的重要性,在今年这种特殊条件下,育足苗子是打赢抗旱夺丰收的关键措施。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要育足水稻秧苗,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好育秧方式,其次才是抓好育秧技术措施的落实。在确定育秧方式时,有三条途径可选择参考:一是在局部可以取到水的地方,推广旱地育秧;二是在无水可取的地方,应通过乡镇政府协调,开展异地育商品秧;三是农民通过亲朋好友等方式,异地联系育客秧。在常年干旱、育秧困难的地方,也要抓住春播时机和土壤墒情,育好备灾的玉米苗,特别是

水稻高产施肥技术

水稻高产施肥技术,水稻施肥要点 一、本田施肥 1.本田施肥每公顷施3.75~4.5万千克农家肥为宜,施入15~18厘米土层中。使用化学肥料做基肥时将40%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一起结合翻地或耙堆施入稻田中,但在漏水田应以60%的钾肥做基肥,40%在拔节前做追肥,尿素施用量每公顷105~185千克,以深施为宜。 2.本田追肥水稻追施氮肥的原则是“蘖肥足、穗肥稳、粒肥轻”。 ①巧施穗肥:水稻孕穗期是肥料利用率最高的时期,穗肥可促进颖花数量增多和防止颖花退化。因此,穗肥又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有促进颖花分化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一是会引起基部节间加长,容易倒伏;二是对生育期短的品种还会促进后期无效分蘖。促花肥有减少颖花退化,提高粒重的作用。所以,穗肥要巧施,要看苗施肥。在土壤比较肥沃,基肥足,长势旺拔节黄后立即转绿的情况下,可不施穗肥,在拔节黄后叶色不转绿时,可在穗分化后的酌施穗肥。穗肥用量不易过大,正常情况下,每公顷可施硫酸铵52.2~150千克。 ②巧施粒肥:粒肥具有提高结实率、千粒重的作用,施用原则是早施、少施。每公顷施硫酸铵75~105千克为宜,也可采用每公顷用尿素15千克,加磷酸二氢钾3千克,兑水750~90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 ③锌肥的施用:水稻移栽后20天左右,新叶中筋失绿变白,基部老叶产生褐色斑点,根系细弱,生长迟缓等均为缺锌症状,可追施硫酸锌。每公顷用硫酸锌1.5千克左右,均匀撒施在田里。 二、施肥应注意的问题 1.底肥应氮、磷、钾配合施用,施足磷钾肥。目前仍有少数农民单一施用氮肥不重视磷、钾肥的施用。施用氮肥过多,促成水稻贪青旺长,是加重稻瘟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选择适宜的追肥时期。应在水稻完全返青产生新根群之后追第一次氮肥。每次追肥数量不可过大,间隔时间要适时而定。 3.不可过早过急过量追施氮肥。一是会产生肥害,二是使氮、磷、钾比例失调;三是会诱使稻瘟病加重发生。 4.沙土地露水田,底肥数量应适当减少,可以在追肥时实行氮磷钾配比追施,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流失。 水稻施肥要点 水稻在大田生长过程中,有三个需肥的重要时期:返青期、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因此大田施肥应该注重施基肥、分蘖肥和穗肥。应施足基肥,并注意早追肥。营养生长期间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44.5%,生殖生长期间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51%~56%,根据这些特点,水稻的施肥,应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着重追肥。 水稻大田基肥以农家肥为主,移栽时亩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尿素20—25公斤,

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技术 摘要根据水稻的需肥特性,从施肥原则、施肥量和施肥期的确定、施肥方法等方面阐明水稻的施肥技术,以期为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需肥特性;施肥技术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一种高产作物。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而产量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因此水稻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肥料的施用为农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传统的施肥方法、施肥量和施肥期不易掌握,不仅造成作物产量不高,生产成本加大,还造成农业的面源污染,给水稻生产、人们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为此,必须根据水稻的需肥特点、土壤的供特性以及生产实际,提出合理的施肥技术,以利于水稻的高产和稳产。 1 水稻的需肥特性 氮、磷、钾是水稻吸收量多而土壤供给量又常常不足的3种营养元素。生产500 kg 稻谷及相应的稻草,需吸收纯氮7.50~9.55 kg、五氧化二磷 4.05~5.10 kg、氧化钾9.15~19.10 kg,三者的比例大约为2∶1∶3。水稻各生育期内的养分含量,一般是随着生育期的发展,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氮、磷、钾含有率渐趋减少。但对不同营养元素、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水稻类型,变化情况并不完全一样。水稻秧苗期氮、磷、钾分别占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0.50%、0.26%、0.40%;水稻分蘖期氮、磷、钾分别占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23.16%、10.58%、16.95%;水稻拔节期氮、磷、钾分别占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51.40%、58.03%、59.74%;水稻抽穗期氮、磷、钾分别占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12.31%、19.66%、16.92%;水稻成熟期氮、磷、钾分别占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12.63%、11.47%、5.99%。 2 施肥技术 2.1 合理施肥原则 水稻合理施肥原则:施足基肥,控制氮肥,重视施用磷钾肥,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1]。一是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仅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而且对营养元素的循环和平衡有重要意义。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可以培肥土壤,供应多种元素,特别是一些微量元素。同时,还能提供具有生长素和激素性质的化合物。有机肥料养分释放缓慢,而化肥是速效,两者配合使用可使养分的供应过程较为平稳。二是氮磷肥或氮钾肥配合使用。单施氮肥易导致贪青、倒伏、发生稻瘟病、空秕率高、千粒重低而影响产量。必须使施肥配比合理才能高产。依据试验,产量8 t/hm2的地块,耙地前施有机肥(优质农家肥)15 t/hm2,均匀施入土中,水耙地时施二铵100~150 kg/hm2、尿素20~30 kg/hm2、钾肥50~70 kg/hm2,反复耙耢以后在抽穗前12 d,追施穗肥尿素90 kg/hm2。因此,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氮肥用量。 2.2 施肥量的确定 一般根据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来确定水稻的施肥量。在有机肥施用上,一般早稻施商品有机肥900~1 200 kg/hm2或厩肥

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施肥技术 第二章水稻施肥技术 肥料使用技术被认为是作物栽培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通常又把效益显著的施肥技术称之为科学施肥。科学施肥可以扩展为高产施肥、高效施肥、优化施肥和经济施肥等多个方面,科学施肥就是综合运用现代肥料科学的研究成果,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的需肥规律、肥料的增产效应和栽培环境(气候、土壤、水分等因素),在作物生长期间人为提供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并优化其使用时期、使用量、使用比例、使用方法,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增产作用的综合技术,本章节主要讨论水稻营养元素的种类、作用、肥料品种与肥料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与作用 一、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对植物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任何一种植物体内均含有多种(70多种)化学元素,几乎地壳中所含有的化学元素都能在植物体内找到,而进入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并非都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科学家研究认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需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作物缺乏这种元素时,不能正常生长、结实;二是当作物缺乏这种元素时,其它元素不

能替代,只能靠补充这种元素来解决,三是这种元素在作物体内参与生理活动,起着固定的生理作用,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元素才被称之必需营养元素。 (一)大量营养元素 水稻生长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磷、钾6种,其中碳(C)占植物体干物质重量的45%,主要来自于空气中的CO2;氧(O)占45%,主要来自于空气和水(H2O);氢(H)占6%,主要来自于水(H2O);氮(N)占1.6%,主要来自于雷电所固定空气中的氮,动植物遗体分解腐烂后产生的氮和人为施入土壤或喷洒到植物体上的 氮素肥料;钾(K)占1.5%,主要来自于矿物风化和分解产生的钾离子;磷(P)占0.2%,主要来自于土壤固定的磷素,矿物分解和人为施入。大量营养元素植物需要量较多,约占植物干重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 (二)中量营养元素 中量营养元素植物的需要量介于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之间,约占植物干重的千分之几,主要有钙、镁、硫。钙(Ca)占植物体干重的0.5%,镁(Mg)占0.2%,硫(S)占0.1%。中量元素主要来自于土壤矿物和人为施入。 (三)微量营养元素 植物对该类元素的需要量很少,只占植物干重的万分之几和百万分之几,甚至更少,属于这一类元素的有:铁、硼、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