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层次分析法_理论_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_戴黎刚

历史层次分析法_理论_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_戴黎刚

历史层次分析法_理论_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_戴黎刚
历史层次分析法_理论_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_戴黎刚

《当代语言学》第9卷2007年第1期14-25页,北京

历史层次分析法———理论、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3

戴黎刚浙江师范大学

提要 历史层次分析法既是一种新的语言史观,也是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它是在历史比较法分

析汉语方言时遭遇种种困难的背景下提出的。本文阐述了历史层次的定义、类型以及划分层次

的原则,并总结了历史层次的分析方法,比如,如何确定不同的历史层次,如何确定不同层次的

年代及其来源。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历史比较法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历史层次分析法汉语方言

近年,汉语方言的层次问题逐渐得到语言学界重视,吸引了众多学者参与讨论,比如, Jerry Nor man(罗杰瑞1979:268-73),郑张尚芳(1983:108-20),丁邦新(2004:1-9)、梅祖麟(2001:3-15),王福堂(2003:1-10)。这些论著有的讨论方言层次的定义,有的讨论层次的分析方法,有的讨论层次之间的竞争演变。总的说来,历史层次分析法尚处于草创阶段,讨论方言历史层次理论的学者多,讨论历史层次分析法以及具体分析历史层次的学者少。本文拟从历史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分析方法以及其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历史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观点

历史层次分析法包括两个方面:(1)对语言历史形成的看法,即语言史观;(2)历史层次分析的具体方法。这两个方面的联系是很密切的,历史层次分析法首先是一种语言史观,其次才有在这种史观指导下产生的层次分析法。历史层次分析法是在历史比较法分析汉语方言时遭遇种种困难的背景下提出的。

1.1历史层次分析法产生的背景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一个学术流派,它研究的内容是语言或方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及其历史演变,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比较法。这是语言研究中最早产生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在广泛研究印欧语系语言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最能体现这种语言史观的是Schleicher的谱系树(fa m ily tree)理论。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Schleicher运用类似生物学上的物种分类的模式给印欧语做了个形象的描述。他把整个印欧语系比做一棵树,树干是印欧母语,树干下分成若干个大枝,各大枝下面又分成若干小枝,见图1。

历史比较法是建立在语言同质说的基础之上的。实际上,完全同质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异质性是人类语言的普遍性。虽然印欧语系语言的层次并不显著,异质的成分也比较容易鉴

3本文系教育部社科项目“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06JC740014)阶段性成果之一。本文在游汝杰教授指导下完成,并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修改意见!如有错漏,概由本人负责。

41本刊网址:htt p://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7309896.html,

别,但是印欧语同样是有层次的,比如不同年代的借词。波浪说(wave theory )、方言地理学(dialect geography )正是从语言接触、语言扩散的角度,纠正历史比较法在语言形成史观上的简单化倾向。

a

原始印欧语b 北欧语族c

亚-南欧语族d 日耳曼语族e

斯拉夫-立陶宛语族f 南欧语族g

亚细亚语族h 立陶宛语i

斯拉夫语j 意大利-凯尔特语族k

阿尔巴尼亚语l 希腊语m

伊朗语n 印度语o 凯尔特语p 意大利语

图1 Schleicher 的印欧语谱系树(徐通锵2001[1991]:15)

汉语的历史形成和印欧语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汉语方言历史上经过了多次大规模的融合,这种融合可以是方言之间的融合,也可以是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融合。另一方面,汉语方言也受到来自历代北方权威方言持续的影响。因此,汉语方言,特别是东南部方言的历史来源非常复杂。所以,历史层次分析法认为,传统的历史比较法不宜直接用来比较汉语方言,历史比较法只能在同一个历史层次内进行。如果一种语言存在两个以上来自不同年代和地域的历史层次,那么,我们首先要把这些历史层次分清楚,然后再通过层次关系字,寻找对应的历史层次。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在不同的历史层次内部各自运用历史比较法。历史层次分析法认为,只有这样分层以后,历史比较法才有可靠的比较基础。

历史比较法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构拟原始母语。但是,传统的历史比较法并不注意汉语的层次,对汉语同一个音系的音类内部的层次不加区别。假设有A 、B 两个方言,A 、B 各包含三个语音层次,分别为A1、A2、A3和B1、B2、B3。1、2、3分别代表先秦、唐宋、近代三个历史层次。如图2所示

:

图2汉语方言的历史层次图

很显然,将A 方言先秦的语音层次(即A1)和B 方言近代的语音层次(即B3)一视同仁,或者将A 方言近代的语音层次(即A3)和B 方言唐宋的语音层次(即B2)等量齐观,以此为基础来构拟原始母语,必然是错误的。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

(1995[1940]:494)构拟的中古音,就有层次不分的问题。以高本汉构拟中古音果摄开口二等(即假摄二等)所使用的材料为例(作者稍做修改):5

12007年第1期

61当代语言学

联不同次方言中相同的层次。然后再在这些相同的历史层次间进行历史比较,构拟原始母语。图示如下:

图3汉语方言历史层次的分层示意图

1.2历史层次的定义和类型

层次(stratum)这个术语来源于考古学。语言的历史层次指叠置在一个共时系统中不同来源的语言成分。虽然,图3也借用考古学的层次示意图表示语言的层次,但是这两种层次有很大的不同。考古学的层次是一个层次压着一个层次,多重层次处于不同的时间平面上。也就是说,考古学的层次是从纵截面截取的,而语言的层次却是处于同一个共时的平面上。上述的语言层次示意图是我们经过梳理之后重排的结果。

语言的历史层次可以有不同分类方法。从语言结构系统来看,可以分为语音系统的历史层次、词汇系统的历史层次、语法系统的历史层次。历史层次也可以按产生的年代来分,比如上古的历史层次、中古的历史层次、近代的历史层次。历史层次还可以按来源来分,比如,汉语方言中来自少数民族语言的成分,一般称之为底层;而本方言自身历史传承的语言成分(包括滞后性音变层次),相应称为上层;受权威方言影响而产生的层次,可以称为顶层,这是个借自社会语言学的概念;另外,邻近方言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层次,可以称为旁层。上述四个层次,大体可以区分一个共时系统中不同来源的成分。尽管具体的称谓上还有些分歧,一般都认为上述四层应该属于历史层次。至于条件性音变,一般倾向于认为不属于历史层次的范畴。以浊声母北京话今读为例:

并平并仄定平定仄澄平澄仄

送气+-+-+-

不送气-+-+-+

表3北京话全浊声母今读比较表

从表3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古全浊声母北京话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并非是北京话浊声母今读包含两个历史层次,而是条件性音变。

滞后性音变的音类之间是演变的关系(徐通锵1988:35-52),异源的历史层次的音类之间是竞争的关系(陈忠敏2003:43-59)。不过,对于滞后性音变是否属于历史层次,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丁邦新(2004:1-9)、陈忠敏(2003:43-59)等主张滞后性音变(或者同源异

71 2007年第1期

读)不属于历史层次,因为这些都可以用音变规律来解释。王福堂(2003:1-10)、郑张尚芳(2004:1-4)等则都认为历史层次既包括外源(异源)层次,也包括本源(同源)的层次,如果把历史层次限于外源接触形成,就和汉语南方方言多层白读的实际不合,不利于方言比较。

在1.2小节中,我们将本方言自身历史传承的语言成分称为上层,如果把滞后性音变层次也归入历史层次,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些滞后性音变的历史层次暂时称为滞后性上层,而把历代不断自我更新的历史层次称为传承性上层。至于如何区别上述两类层次,陈忠敏(2004:1-17)等提出很多看法,简述如下:(1)滞后性音变多发生在特定词类(封闭类);

(2)滞后性音变一般是个别的现象;(3)滞后性音变属于内部音变,可以用音理解释。

历史层次的各种分类标准并不矛盾,实际上,我们总是从不同侧面综合讨论语言的历史层次。比如,我们可以讨论闽语音韵系统的历史层次,同时我们还希望了解闽语各个历史层次的来源以及它们产生的年代。

2.历史层次分析法的操作

历史层次分析法为历史比较法提供分析前提,但是,历史层次分析法并不只是历史比较法简单的补充。可以说,历史层次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分析方法。

首先,两者的分析原则不同。历史比较法通过外部比较,即不同方言之间的比较来拟测原始母语的音值。也就是说,要从事历史比较法,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的方言。比较的方言点越多,拟测的结果就越准确。在这一点上,历史层次分析法与历史比较法刚好相反。历史层次分析法可以说是一种内部比较法,这一点与内部拟测法有些类似。它一般是在同一音系内部,以中古韵摄为单位,通过音韵地位相同的字所使用的不同音类之间的比较,分析出不同历史层次。从理论上讲,它是完全可以在同一个音系内部进行比较,并不需要在几种不同方言之间进行比较。历史层次分析法也引用其他方言进行比较,其目的有两个:(1)验证本方言的历史层次。此类引用的材料一般仅限于同一个大方言内部,比如闽语、吴语、客家话。这是因为同一个大方言内部各方言点的音类比较类似,可比性较强。如果在不同的大方言之间比较,可能因为各自的音类差别过大,无法找到对应关系,从而失去层次比较的基础。另外,这种次方言内部层次的比较和系联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为我们寻找同源词以及拟测原始母语提供真正可靠的基础。(2)寻找本方言各历史层次的来源。此类引用的材料一般限于权威方言(顶层)或者邻近的方言(旁层),偶尔也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底层)。

其次,两者分析的目的不同。历史比较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拟测原始母语,而历史层次分析法所关心的是层次的离析,以及各个层次的来源和年代。

2.1如何确定不同的历史层次

我们所说的层次包括两方面:历史上外来影响所产生的历史层次和语音的内部音变所产生的历史层次。上文我们说过,内部音变产生的历史层次是演变的关系,而异源的历史层次之间是竞争的关系。一般说来,从共时的平面来看,一个音类历史上的内部演变,我们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因为由内部演变所产生的新形式总是不断地代替了原有的旧形式。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已经发生内部演变的音类,因为某种原因而同时保留了其原有的音质,那么这个音类就会同时有两个不同的层次,即这个音类还同时保留了滞古层。一个音类

81当代语言学

2007年第1期

似。如果两个音类出现的条件刚好是互补的,那么我们应该将这两个音类划归同一层次,而不是根据对立的原则将其划为两个层次。以北京话为例,假摄开二麻韵北京话读为a、ia两个音类,这两个音类出现的条件具有互补关系:

音类声母条件例字

a非见系 马拿茶查

ia见系 家下鸦 

表4北京话假摄麻韵今读比较表

从上述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麻韵北京话a、ia两个音类的出现条件,是以能否和见系声母搭配为条件,麻韵和非见系声母搭配时读为a,和见系声母搭配读为ia。可见两种不同的读法是由于声母的不同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引起的,因此我们应将其划为同一历史层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声母产生的音类变体之外,有些方言声调的不同也可能造成音类变体。以福州话为例(陈泽平1998:76),“恭、容、勇、供、共”同属通摄合口三等钟韵,《戚林八音》都归“银”韵目下,该韵类福州话凡属阴平、阳平、上声字读为本韵y ,凡属阴去、阳去字读为变韵 y 。福州邻近的方言也有类似的情况。请比较:

恭阴平容阳平勇阴上供阴去共阳去

福州 ky y y k y k y

屏南棠口ky y ky k

连江晓澳ky y y k Y k y

表5闽东话变韵比较表

福州话阴去、阳去变韵为 y 音类,屏南话阳平、阳去变韵为 音类,连江话阴去变韵为

Y 音类,阳去变韵为 y 音类。可见,声调的不同也会产生音类的变体。

至于声调不同造成声类变体的情况很常见,不再举例。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文白异读来划分历史层次。同一个韵读法相同的两个字,可能会因属于文读或白读的不同而分别属于两个层次。以闽语泉州话豪韵为例。豪韵泉州话有au 音类一读,不过,这些同是读为au音类的豪韵字又有文白读的区别。请看下面的豪韵字:白读:老草扫

文读:抱牢好浩冒操袄

在泉州话中,这些字都读为au音类,但是有的字属于白读层,有的字属于文读层。属白读层的au应该是闽南话里的较早期层次,而属文读层的au应该是较为晚近的层次。文读层之所以能和白读层融合为一个au音类,是因为闽南话的白读层au音类和北方话的效摄豪韵读为au一致,北方话的au音类就借着这种一致性扩散到闽南话中,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文读层au。如果我们仅仅根据音类之间的对立和互补的关系来划分历史层次,我们就无法将其中的两个层次区别开来。

02当代语言学

2007年第1期

22当代语言学

2007年第1期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中文系,2003,《汉语方音字汇》北京:语文出版社。

陈泽平,1998,《福州方言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陈忠敏,2003,重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语言研究》第3期,43-59页。

,语音层次的定义和分析方法。2004年8月第一届汉语方言历史层次研讨会,上海。

丁邦新,汉语方言层次的特点。2004年8月第一届汉语方言历史层次研讨会,上海。

福建省汉语方言概况编写组,1962,《福建省汉语方言概况》(油印本,未正式刊印)。

高本汉,1995[1940],《中国音韵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刘晓南,1999,《宋代闽音考》长沙:岳麓书社。

42当代语言学

罗杰瑞,1979,闽语词汇的时代层次。《方言》第1期,268-73页。

梅祖麟,2001,现代吴语和“支脂鱼虞,共为不韵”。《中国语文》第1期,3-15页。

王福堂,2003,汉语方言语音中的层次。《语言学论丛》第27期,1-10页。

徐通锵,1988,音系中的变异和内部拟测法。《中国语言学报》第3期,35-52页。

,2001[1991],《历史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叶宝奎,2002,莆仙方言边擦音初探。见丁邦新、张双庆编,《闽语研究及其周边方言的关系》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91-6页。

郑张尚芳,1983,温州方言歌韵读音的分化和历史层次。《语言研究》第2期,108-20页。

,吴语中官话层次分析的方言史价值。2004年8月第一届汉语方言历史层次研讨会,上海。

作者简介

戴黎刚,男,博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兴趣:汉语方言学。电子邮件:dlg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7309896.html,

DA I L igang,male,Ph.D.,is a lecturer at the College of Hu manities,Zhejiang Nor mal University.H is re2 search interest is dialect ol ogy.E2mail:dlg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7309896.html,

作者通讯地址: 321004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第40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征稿通知

第40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I CST LL40)拟于2007年9月下旬在中国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召开。会议由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承办。现向国内外汉语和汉藏语学界征集论文提要。论文内容主要范围是:(1)古今汉语(包括方言)历时和共时的研究;(2)对藏缅语的历时和共时的研究;(3)对汉藏语言的比较的和类型学的研究;(4)汉藏语言与东南亚其他语系语言的联系和对比的研究;(5)汉藏语研究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展望。对于各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的汉藏语言研究成果,本会一概欢迎。

论文提要规格如下:

1.中文或英文的Word或Pdf电子文本,A4纸1页。

2.页面左上角注明I CST LL40/ASPECT字样,论文题目居中,题目下行依次排列姓名、所属单位、城市和国别、电子邮件地址,再下行起是提要内容。

3.在提要文字的右下方列出邮寄地址,中国(包括港台)学者只需中文地址,国外学者写英文地址。

会议网址为: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7309896.html,/icstll40/。论文提要须通过网络提交。论文提要截止日期为2007年6月30日。论文提要经审核通过后,组委会将寄发正式邀请函。

联系人:戴昭铭 dzh m8419@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7309896.html,

白达奕 icstll40@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7309896.html,

52 2007年第1期

《当代语言学》第9卷2007年第1期93-94页,北京

Abstracts of Arti cles

ZU Shengli,On the M ongoli a n P i dg i n Ch i n ese of Y uan D yna sty w ith spec i a l reference to its ten se and a spect ca tegory

The Mongolian Pidgin Chinese(M PC)was a contact language used as a maj or mediu m of communicati on be2 t w een Mongolian and Chinese during Yuan Dynasty,which is reflected by a nu mber of translated docu ments of the dynasty.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 ocial and hist orical backgr ound under which MPC was p r oduced,and exa m ines the existent materials reflecting MPC,and the nature of MPC.The author holds that MPC is a Chi2 nese2based p idgin language in nature,with Mongolian as its substrate language.Then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exp ressi on of tense and as pect(T A)category of M PC,and reveals s ome Mongolian characteristics of MPC,ac2 quired thr ough the influence of substrate language.Finally,the article compares the T A syste m of MPC with that of other p idgins and creoles,and offers an exp lanati on why M PC had a postverbal T A marker system 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 om many other p idgins and creoles.

Key words:Mongolian Pidgin Chinese,p idgin and creole,postverbal tense and as pect marker

DA I L i gang,D i a chron i c stra t a ana lysis i n d i a lectology:A cr iti ca l rev i ew of the theor i es,m ethods and d i ff i culti es

This paper p resents a critical revie w of diachr onic strata analysis in dialect ol ogy.It starts with s ome backgr ound p reparati on of theoretical assu mp ti ons and fra me words.The body of the paper focuses on research methods,da2 ta analysis,examp les and counterexa mp les.It concludes with discussi ons of vari ous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diachr onic strata analysis.

Key words:diachr onic strata analysis,Chinese dialect ol ogy

W ANG M aoli n,An O T Ana lysis of the d istr i buti on of na s a ls i n Guangzhou d i a lect and Be iji n g M anda2 r i n

This paper p resents an OT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 on of nasals in Guangzhou dialect and Beijing M andarin. There are the same three nasals f ound in the t w o dialects,[m],[n]and[ ].The three nasals can be at both onset and coda positi ons in Guangzhou dialect,while in M andarin,[m]can only be an onset and[n] can only be a coda,with[n]being either an onset or a coda.The distributi on of nasals in Guangzhou dialect can be adequately analyzed in the fra me work of traditi onal OT,while satisfact ory analysis of Beijing nasals can only be achieved in the way of comparative markedness(C M).C M is a ne w devel opment of OT,which p r o2 vides us with a more effective method for linguistic study.

Key words:nasal,Op ti m ality Theory,comparative markedness,Guangzhou D ialect,Beijing M andarin

ZHANG Rong and S O NG Rou,A recogn iti on stra tegy usi n g def i n i enda

Definienda are the words and phrases with definiti onal descri p ti ons.The fact that definienda lack the positi on infor mati on poses as a difficulty in recognizing them.This paper p r oposes the method based on definiti on ex2 tracti on patterns,with the considerati on of context,the rule of part of s peech sequence filtering,different strat2 egies of word length and frequency p r ocessing t o non2nested and nested candidates.Experi m ents show satisfact o2 ry results.

Keywords:Chinese p r ocessing,aut omatic recogniti on,intelligent matching,definiendu m

本刊网址:htt p://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7309896.html,

39

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是以经济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盈利少。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这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下文通过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企业克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 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有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主要表现在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考核之间存在脱节。 有些企业领导只注重生产质量和销售情况,对销售定单、产品的设计研发、产品质量等非常重视,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成本管理仅局限于降低成本,却很少从效益角度来看成本的效用,降低成本的手段也主要依靠节约方式。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成本管理观念,说起成本管理、挖潜增效,就只会想到对那些在企业成本管理中表面的那些费用的控制,如采购环节的原材料价格、行政管理中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而对那些不易被抓住和不易被“看见”的成本降低途径,则很少考虑,如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等。

在成本管理上缺乏全局观念,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成本核算,只重视生产成本的降低,只重视财务和成本报表,利用报表中的数字去管理成本。这种做法虽然对降低成本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归根结底成本核算还是事后控制,对成本没有做到预先控制和发生过程中的控制。 从传统成本管理看来,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而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的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管理方式。因此,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在市场上的效益。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企业更多地应依靠技术的投入,从而产生出更大的收益,也即相对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二、成本管理方法不当,没有形成有效的目标成本指标体系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需要,但是有的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而忽略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并作为全体职工奋斗目标而设定的一种预计成本,它是成本预测与目标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目标成本法在我国已得到较普遍的运用,企业根据市场价格及目标利润形成目标成本

层次分析法步骤介绍

层次分析法整个计算过程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目标;接下来分析影响目标决策的各个因素,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条理化、层次化;最后,用线将各个层次、各个因素间的关系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25] 通常,递阶层次结构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层次: 1.目标层:通过分析,明确目标就是什么,将其作为最高层的元素,必须就是唯一的, 如: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 2.准则层:即中间层,元素包含所有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且会随着问题的复杂 程度增多。这时,需要详细分析各准则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就是同级关系还就是隶属关系)。如果就是隶属关系,则需要构建子准则层甚至更下一层准则。 3.措施层:即方案层。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哪些,并将其作为最底层因素。 (2)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1.构造判断矩阵:将每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的元素作为判断矩阵的第一个元素(位 于左上角),隶属于它的各个元素依次排列在其后的第一行与第一列。 2.填写判断矩阵: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咨询专家,将两个元素两两比较,按照重要性程 度表赋值(见下表)。 表3 重要性标度含义表 设填写后的判断矩阵为A=(a ij)n×n,判断矩阵具有如下三个性质: 1.a ii=1 2.a ji=1/a ij 3.a ij>0 (3)层次单排序与检验 1.层次单排序 利用数学方法将专家填写后的判断矩阵进行层次排序。层次单排序就是将每一个因素对于其准则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实际就就是计算权向量。计算权向量有特征根法、与法等,以下详细介绍特征根法的计算方法。 A.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n j ij i a M 1 (3、2) 式中: M i 第i 行各元素的乘积 a ij 第i 个元素与第j 个元素的关系比值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结合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层次分析法问题提出 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修建通往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地铁(简称建地铁)。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 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的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递阶层次结构。 AHP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的预定目标;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措施层(最低 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 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最高层)的元素, 这个目标要求是唯一的,即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 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作为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因素,在复杂问题中,影响目标 实现的准则可能有很多,这时要详细分析各准则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即有些是主要的准则,有些是隶属于主要准则的次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关系将准则元素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组,不同层次元素间一般存在隶属关系,即上一层元素由下一层元素构成并对下一层元素起支配作用,同一层元素形成若干组,同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隶属于同一个上一层元素(受上一层元素支配)不同组元素性质不同,一般隶属于不同的上一层元素。 在关系复杂的递阶层次结构中,有时组的关系不明显,即上一层的若干元素同时对下一层的若干元素起支配作用,形成相互交叉的层次关系,但无论怎样,上下层的隶属关系应该是明显的。 最后分析为了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案(措 施),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面(最低层)。 明确各个层次的因素及其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问题中,市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使综合 效益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通过深入思考,决策人员认为还必须考虑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 方便日常出行、方便假日出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面貌等因素(准则),从相互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有 哪些方案。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建高速路或建地铁,这两个因素作为措施层元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层。很明显,这两个方案于所有准则都相关。

剖析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步骤

剖析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步骤(3 )本网据《安全健康和环境》报道: 1前期准备 收集整理四种清单: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人员(岗位)清单;环境因素清单。 2危害分析及评价方法 2.1 工作(岗位)危害分析法(JHA) 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或 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适用于在作业活动、检维修工作中,对作业人员操作活动中潜在危险和危害的识别,同时也适用于岗位人员工作活动的危害分析。

2.2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SCL是基于经验的方法,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 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适用于对建设阶段、固有设备设施,特别是对单一设备的危害识别。 2.3预危害性分析法(PHA) 在项目发展的初期(如概念设计阶段)识别可能存在的危害,是今后危害性分析的基础。适用于在工程项目或工艺装置等方案开发的初期阶段、设计阶段或建设初期进行的危害识别。 2.4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FMEA) 识别装置或过程内单个设备或单个系统(泵、阀门、液位计、换热器)的失效模式以及每个失效模式的可能后果。适用于对单一设备和系统,特别是对机械设备、电气系统的工作性能分析。

2.5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系统、详细地对工艺过程和操作进行检查,以确定过程的偏差是否导致不希望的后果。 适用于概念、设计初期阶段复杂流程或设备。 2.6 故障树分析法(FTA) 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故(称为顶上事件)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事故的原因事件按因果逻辑关系逐层列出,用树形图表示出来,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通过对这种模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事件发生的各种途径及发生概率,进而找出避免事故发生的各种方案,并优选出最佳方案的一种分析方法。适用于对确定的系统在过去发生的事故及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 2.7 环境因素识别输入输出分析法是环境因素识别的基本方法,即:确定每一作业活动的输入输出,识别相应的环境因素。针对每一作业活动再考虑 3 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3 种状态(正常、异常或紧急)、6 个方面(水、气、声、渣、能源资源、社区)基础上,对整个作业活动进行具

层次分析法步骤介绍

层次分析法步骤介绍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层次分析法整个计算过程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目标;接下来分析影响目标决策的各个因素,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条理化、层次化;最后,用线将各个层次、各个因素间的关系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25] 通常,递阶层次结构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层次: 1.目标层:通过分析,明确目标是什么,将其作为最高层的元素,必须是唯一的, 如: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 2.准则层:即中间层,元素包含所有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且会随着问题的复杂 程度增多。这时,需要详细分析各准则元素间的相互关系(是同级关系还是隶属关系)。如果是隶属关系,则需要构建子准则层甚至更下一层准则。 3.措施层:即方案层。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哪些,并将其作为最底层因素。 (2)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1.构造判断矩阵:将每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的元素作为判断矩阵的第一个元素(位 于左上角),隶属于它的各个元素依次排列在其后的第一行和第一列。 2.填写判断矩阵:最常用的方法是咨询专家,将两个元素两两比较,按照重要性程度 表赋值(见下表)。 表3 重要性标度含义表

设填写后的判断矩阵为A=(a ij )n×n ,判断矩阵具有如下三个性质: 1. a ii =1 2. a ji =1/a ij 3. a ij >0 (3) 层次单排序与检验 1. 层次单排序 利用数学方法将专家填写后的判断矩阵进行层次排序。层次单排序是将每一个因素对于其准则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实际就是计算权向量。计算权向量有特征根法、和法等,以下详细介绍特征根法的计算方法。 A. 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n j ij i a M 1 式中: M i 第i 行各元素的乘积 a ij 第i 个元素与第j 个元素的关系比值

层次分析法步骤.doc

层次分析法实例与步骤 结合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层次分析法问题提出 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修建通往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地铁(简称建地铁)。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的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递阶层次结构。 AHP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的预定目标; ●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 ●措施层(最低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 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最高层)的元素,这个目标要求是唯一的,即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 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作为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因素,在复杂问题中,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可能有很多,这时要详细分析各准则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即有些是主要的准则,有些是隶属于主要准则的次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关系将准则元素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组,不同层次元素间一般存在隶属关系,即上一层元素由下一层元素构成并对下一层元素起支配作用,同一层元素形成若干组,同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隶属于同一个上一层元素(受上一层元素支配),不同组元素性质不同,一般隶属于不同的上一层元素。 在关系复杂的递阶层次结构中,有时组的关系不明显,即上一层的若干元素同时对下一层的若干元素起支配作用,形成相互交叉的层次关系,但无论怎样,上下层的隶属关系应该是明显的。 最后分析为了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案(措施),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面(最低层)。 明确各个层次的因素及其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问题中,市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使综合效益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通过深入思考,决策人员认为还必须考虑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方便日常出行、方便假日出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面貌等因素(准则),从相互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有哪些方案。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建高速路或建地铁,这两个因素作为措

公司现存在问题及分析报告

公司现存在问题及分析报告 呈范总、谢总: 现将公司目前所见情况和分析以书面形式进行报告,请关注。此报告作为我短中期内重点关注和工作方向的内容,为公司未来的变革提供参考范本。 一、公司员工基本情况 1.新老员工比例:入职2年或以上员工占大多数,约占员工总数55%;入职半年至2年员工占少数,约占员工总人数的23%;入职半年以下员工占少数,约占员工总数的22%。全公司职工平均年龄38.2岁。以上数据来源最新版《员工花名册》。 分析:首先是老员工比例较高,存在较高劳动关系成本,在工资待遇或解除劳动关系时可体现出来。其次是新入职半年以下员工数据看似比较正常,但从入职半年以下的员工来分析,入职1个月以内的占83%,说明公司存在较大用工压力,难以吸引新员工加入。最后是员工平均年龄较大,对比传统轻工业企业务工人员年龄平均值偏高,侧面反映我公司难以吸引较为年轻化员工。另外存在其他高用工风险,即存在年龄较大且在一线上岗员工。 责任部门: 解决方法: 2.新员工辞工率较大或新员工无归属感:实际参考数据无,但从半年员工比例可以反映出。 分析:新员工入职公司服务不久后便辞职或自动离职,除员工个人原因外,很多时候与公司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是密不可分的,例如:

食宿条件、公司企业文化、部门的培训和跟踪、员工与员工的配合、薪酬待遇的公平和行业薪酬待遇定位、公司对员工的职业规划等等… 责任部门: 解决方法: 3.环境与卫生:有用的物料没按要求放到指定位置,无用的物品 随意丢弃或大量堆放,车间垃圾没及时清理,员工工作生活环境和卫生情况一般。 分析:容易造成材料和空间浪费外,对公司形象和客户的信心有一定的影响,不再详细列出。 责任部门: 解决方法: 4.销售人员的欠缺:公司订单靠老板一个人在跑,容易形成对现 有客户的依赖,对新客户群体出现断层等等,暂不评论。 责任部门: 解决方法: 二、公司现阶段问题 1. 组织结构:无组织结构图或已有组织结构图但没落实到位。具 体表现为发现问题不知找谁解决,出问题谁该负责,工作中遇到问题出现推诿扯皮(这不是我的责任、这不属于我管)等现象。 分析:组织结构是为目标服务的,没有合理的组织结构,企业无法配置相关责任人员。建立组织结构的作用是对于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分组(指令下达与执行)和协调合作(信息交换与反馈)。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简单来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新)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 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学习,无论是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途径、手段,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没有理论做指导,任何一种的研究都是盲目的,甚至是无从着手的,但是,我们在学校的课题研究中,往往会发现这样的问题: (一)教师没有成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以致理论依据比较单薄,无法支撑课题。; (二)是即使有部分理论依据,理论也比较陈旧,比较浅层次; 二、缺乏专业引领 学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有的热情是有的,认识它的重要性也无容置疑,但毕竟研究不是教师的专长,因此教育科研人员定期的进行专业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过程中总结还不够及时。 我们的教师大多重视做而轻视写,开展了工作而忽视了成果积累,因此好多资料保存不够完整,目前教师虽然已经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但在研究过程中大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及时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以致总结不够及时,好多资料保存不够完整,不能为下学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不能为下学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两头热,中间冷:“两头热,中间冷”主要是指在教育科研中的课题研究方面,大家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课题的立项、开题和结题上。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是比较普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应为大家所关心的并不是课题本身,而是课题的影响力,课题在上级那儿能引起多大的注意。说穿了,也就是一个“功利主义”在作怪。 3、泡沫成果多:功利主义、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必然产生“泡沫学术”,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热的背后,各种“泡沫”现象层出不穷,水分沙子越掺越多。在不少的科研项目中,老师为课题的名称的确化了不少心思,以取悦于领导,课题一旦获得通过,便在开题、结题方面大做文章,包装过度,大话空话不少,但对课题的实施研究过程,却并不看重。更为甚者,对研究的过程凭空想象,造假数据,东摘西抄,胡乱拼凑,把课题越吹越大,但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一些用巨资累起来的课题成果,不要说推广运用,就连本校教师甚至高课题研究的老师也不敢真正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谁敢拿教学质量开玩笑呢? 我们一定要强调教育科研的正确定位,进一步明确并强调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理论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功能,淡化名利,弘扬科学精神。 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几点意见: 1、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态度。需要我们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正确认识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的关系,多做实事,少空谈,不为名利。这样,中小学教育科研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也才

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原理

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原理 一般地,可以选用三层结构对发展战略作出整体评价。 第一层为目标层,它是企业要实现的战略目标,第二层是评价因素层,它包括战略目标实现进行评价的所考虑的各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对比值,并求出各要素实现总体目标所占的权重。第三层是指标层,即个评价因素需考虑的具体指标。 首先,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关系,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其基本形式为: 其中,a j表示对于C来说,A对A相对重要性的数值体现,通常a j可取1、2、3……、9以及它们的倒数作为标度。其中, 1――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3――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稍微重要; 5――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明显重要; 7――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强烈重要; 9――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极端重要。 2、4、6、8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值。 矩阵中的元素具有以下特征:①a j >0,②a j二丄,③a H=1o a ji 然后,根据判断矩阵计算相对于战略目标各评价元素的相对重要 性次序的权重,首先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入max和其对应的经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W=[W i, W2 , W3, , W n ]T,计算的公式为:(8 - 1)

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W=[W i, W2, W3, , W n]T即为各评价因素对于总目标的权重。 (8 - 2)W i - n W i i J 其 1 n 中,W = a j (8 - 3) 入max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计算公式为: (8 - 4) 其中,(AW)i表示AW的第i个元素。 最后,对矩阵A进行一致性检验。当a q二空时,称判断矩阵为a jk 致性矩阵。判断一致性的指标为C.R.的取值。 C.R.嚅 (8 - 5) (8 - 6) R丄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值是通过多次重复进行随机判断矩阵特征值的计算后得到的。随机一致性指标R丄的取值见表8-2。 表8-2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取值表 维数12 345 6 7 8 9 10 J (AW)i i吕nw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8.3.2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运用AHP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将所包含的因素分组,每一组作为一个层次,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这些层次大体上可分为3类 1、最高层:在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又称目标层; 2、中间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要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又称为准则层; 3、最底层:表示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又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层次分析结构中各项称为此结构模型中的元素,这里要注意,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不一定是完全的,即可以有元素(非底层元素)并不支配下一层次的所有元素而只支配其中部分元素。这种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所形成的层次结构,我们称之为递阶层次结构。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可不受限制。为了避免由于支配的元素过多而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每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地不要超过9个,若多于9个时,可将该层次再划分为若干子层。 例如,大学毕业的选择问题,毕业生需要从收入、社会地位及发展机会方面考虑是否留校工作、读研究生、到某公司或当公务员,这些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如图8.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图8.1 再如,国家综合实力比较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6 .2: 图6 .2 图中,最高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应用AHP 所要达到的目标;中间层表示采用某种措施和政策来实现预定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一般又分为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表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政策(即方案)。 然后,用连线表明上一层因素与下一层的联系。如果某个因素与下一层所有因素均有联系,那么称这个因素与下一层存在完全层次关系。有时存在不完全层次关系,即某个因素只与下一层次的部分因素有联系。层次之间可以建立子层次。子层次从属于主层次的某个因素。它的因素与下一层次的因素有联系,但不形成独立层次,层次结构模型往往有结构模型表示。 二、构造判断矩阵 任何系统分析都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AHP的信息基础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就是判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 (最新版) 文章深入分析国内外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拓扑优化方法的发展及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均匀化方法,渐进结构优化法,变密度法的优缺点。研究了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过程中产生数值不稳定现象的原因,重点讨论了灰度单元,棋盘格式,网格依赖性的数值不稳定现象,并针对每一种数值不稳定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主要对象是连续体结构,1981年程耿东和Olhof在研究中指出:为了得到实心弹性薄板材料分布的全局最优解,必须扩大设计空间,得到由无限细肋增强的板设计。此研究被认为是近现代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的先驱。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结构拓扑优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

研究大多数建立在有限元法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但由于有限元法中单元网格的存在,结构拓扑优化过程中常常出现如灰度单元,网格依赖性和棋盘格等数值不稳定的现象。本文介绍了几种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及每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拓扑优化方法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开始于1988年Bendoe和Kikuchi提出的均匀化方法,此后许多学者相继提出了渐进结构优化方法、变密度法等拓扑优化数学建模方法。 1.1.均匀化方法 均匀化方法即在设计区域内构造周期性分布的微结构,这些微结构是由同一种各向同性材料实体和孔洞复合而成。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在每个单元内构造不同尺寸的微结构,微结构的尺寸和方向为拓扑优化设计变量。1988年Bendsoe研究发现,通过在结构中引入具有空洞微结构的材料模型,将困难的拓扑设计问题转换为相对简单的材料微结构尺寸优化问题。 很多学者发展了均匀化方法,Suzhk进行了基于均匀化方法结构

层次分析法的详细步骤

层次分析方法 问题1 某工厂在扩大企业自主权后,厂领导正在考虑如何合理地使用企业留成的利润。在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1)调动职工劳动生产积极性; (2)提高职工文化水平; (3)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状况。 请你对这些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供厂领导作参考。 分析和试探求解 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比较。由于不存在定量的指标,单凭个人的主观判断虽然可以比较两个因素的相对优劣,但往往很难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多因素优劣次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把复杂的多因素综合比较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两因素相对比较问题呢?运筹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首先找出所有两两比较的结果,并且把它们定量化;然后再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从所有两两相对比较的结果之中求出多因素综合比较的结果。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 进行两两相对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定量化。 首先我们把各个因素标记为B1:调动职工劳动生产积极性;B2:提高职工文化水平;B3:改善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状况。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在进行定性的成对比较时,人们头脑中通常有5种明显的等级:相同、稍强、强、

明显强、绝对强。因此我们可以按照下表用1~9尺度来定量化。 假定各因素重要性之间的相对关系为:B2比B1的影响强,B3比B1的影响稍强,B2比B3的影响稍强,则两两相对比较的定量结果如下: 为了便于数学处理,我们通常把上面的结果写成如下矩阵形式,称为成对比较矩阵。 123 1 2 311/51/3 513 31/31 B B B B B B ?? ? ? ??? (1) 2) 综合排序 为了进行合理的综合排序,我们把各因素的重要性与物体的重量进行类比。设有n件物体:A1, A2, …, A n,它们的重量分别为:w1, w2, …, w n。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解决方法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组内成员太少,每个人的负担太重,既要顾全平时的教学,还要能够静下心来搞研究,时间上达不到; 2、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没有能够建立成完整的体系; 3、课题组个别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摸式,但还是放不开,主要是担心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因此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充分。 4、教师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课题实验工作的开展和反思过于单薄,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难以提升。 5、实验教学中的基本课型探索较少,缺少一些细化的实际操作的内容。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9年在教育局和县教研室的指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小学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申报的县级三个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在反思中提高,学校课题组在课题研究方面的进行分析思考,查找问题,扬长避短,为今后能实现省市课题的申报提供宝贵的经验。 一、反思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选题与真正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有差距。从县级申报的三个立项的课题来看,很大一部分来自别人已经研究得比较多的选题或写得比较多的论文经验中,没有很好把握选题的角度,因而造成选题价值大、空、繁琐。例如《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建共享研究》就显得大而繁琐。 二是选题的切口太大,研究的问题也太大,研究的对象也不太明确。如“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的是学校?老师?学生资源运用呢,还是资源的开发?“与共建共享研究”是资源呢还是网络的建设?等等。 三是课题名称表达不规范。课题名称没有体现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三要素,相反重复、累赘、啰嗦。 (二)、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 1、教师没有成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以致理论依据比较单薄,无法支撑课题。; 2、即使有部分理论依据,但理论依据比较陈旧,层次比较浅。 (三)、研究过程中总结还不够及时。教师大多重视做而轻视写,重视开展了工作的过程而忽视了成果积累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提炼。因此好多资料保存不够完整,目前教师虽然已经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但在研究过程中大多教师没有注意到及时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以致总结不够及时,好多资料保存不够完整,不能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对下一步学校课题研究的几点改进思路 1、克服功利思想,端正严肃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与要点 结合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与要点。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层次分析法问题提出 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就是修建通往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地铁(简称建地铁)。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即就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的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递阶层次结构。 AHP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的预定目标; ●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 ●措施层(最低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 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最高层)的元素,这个目标要求就是唯一的,即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 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作为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因素,在复杂问题中,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可能有很多,这时要详细分析各准则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即有些就是主要的准则,有些就是隶属于主要准则的次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关系将准则元素分成不同的层次与组,不同层次元素间一般存在隶属关系,即上一层元素由下一层元素构成并对下一层元素起支配作用,同一层元素形成若干组,同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隶属于同一个上一层元素(受上一层元素支配),不同组元素性质不同,一般隶属于不同的上一层元素。 在关系复杂的递阶层次结构中,有时组的关系不明显,即上一层的若干元素同时对下一层的若干元素起支配作用,形成相互交叉的层次关系,但无论怎样,上下层的隶属关系应该就是明显的。 最后分析为了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案(措施),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面(最低层)。 明确各个层次的因素及其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问题中,市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使综合效益最高,即决策目标就是“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通过深入思考,决策人员认为还必须考虑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方便日常出行、方便假日出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面貌等因素(准则),从相互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有哪些方案。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建高速路或建地铁,这两个因素作为措施层元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层。很明显,这两个方案于所有准则都相关。 将各个层次的因素按其上下关系摆放好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同时,为了方便后面的定量表示,一般从上到下用A、B、C、D。。。代表不同层次,同一层次从左到右用1、2、3、4。。。代表不同因素。这样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图。

第八章 层次分析法

第八章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i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ii )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iii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iv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1.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 应用AHP 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 (i )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ii )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iii )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来说明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例1 假期旅游有、、 3个旅游胜地供你选择,试确定一个最佳地点。 1P 2P 3P 在此问题中,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居住、饮食和旅途条件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3个侯选地点。可以建立如下的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 选择旅游地 O 准则层 景色 费用 居住 饮食 旅途 C 措施层P 1P 2P 3P

存在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措施(最新)

通过学习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对照自查,我对个人进行了认真剖析,深刻感受到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现对自己在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一、个人存在问题和不足 1、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不深。在理论学习上存在浮燥情绪,在学习内容上,认为没有业务知识更实用。在学习的方式上,理论联系实际还不够,不能融会贯通到真正的在干中学和学中干。 2、在思想上还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在思维方式上,有时习惯于凭经往常经验考虑问题,大胆探索的方式方法比较少。 3、工作作风有时不够扎实、不够深入、处理问题有时有时还存在不妥之处,工作中还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我思想有时还存在。 二、根据以上的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的整改措施: 1、努力强化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自己越来越注意到在当今这个与时俱进、知识与信息不断更新的社会里,学习是提高自身素质的第一要务,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形式和环境中,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这不但要学习应具备的相关业务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还要学习更多的知识,目的就是为了今后游刃有余的工作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问题,还要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有德有才的大家认可的机关人员,做一个高素质的人。 2、不断提高和改变工作思路,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工作水平。我现在从事的工作,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和新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实践本领的同时要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新见解,这样才能把良好的愿望和实际工作效果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争创一流。 3、要在工作中埋头苦干,求真务实,提高效率。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模范地履行一个机关干部的职责。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克服华而不实,飘浮虚荣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不讲条件,“埋头苦干、少说多做”,把每一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全面提高素质。工作中还要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说实话,办实事,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把心思用在具体工作上,把精力放在具体干事上。经常反思自己,做到常学,常思,常用。总之要实实在在做人、高效率做事。 总之,今后我将在局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改正不足,提高自己,真正使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净化、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

层次分析法步骤解析—根法、和法、幂法

层次分析法(AHP)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是由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学家T.L.Satty提出的。它是指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简便的决策方法。 AHP十分适用于具有定性的,或定性定量兼有的决策分析。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系统分析和科学决策方法,现在已广泛地应用在企业信用评级、经济管理规划、能源开发利用与资源分析、城市产业规划、企业管理、人才预测、科研管理、交通运输、水资源分析利用等方面。 一、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一般来说,可以将层次分为三种类型: (1)最高层:只包含一个元素,表示决策分析的总目标,因此也称为总目标层。 (2)中间层:包含若干层元素,表示实现总目标所涉及的各子目标,包含各种准则、约束、策略等,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3)最低层:表示实现各决策目标的可行方案、措施等,也称为方案层。 典型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 一个好的递阶层次结构对解决问题极为重要,因此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时,应注意到: (1)从上到下顺序地存在支配关系,用直线段(作用线)表示上一层次因素与下一层次因素之间的关系,同一层次及不相邻元素之间不存在支配关系。 (2)整个结构不受层次限制。 (3)最高层只有一个因素,每个因素所支配元素一般不超过9个,元素过多可进一步分层。 (4)对某些具有子层次结构可引入虚元素,使之成为典型递阶层次结构。 二、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设有m个目标(方案或元素),根据某一准则,将这m个目标两两进行比较,把第i个目标(i=1,2,…,m)对第j个目标的相对重要性记为a ij,(j=1,2,…,m),这样构造的m阶矩阵用于求解各个目标关于某准则的优先权重,成为权重解析判断矩阵,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8.3.2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运用AHP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将所包含的因素分组,每一组作为一个层次,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这些层次大体上可分为3类 1、最高层:在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又称目标层; 2、中间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要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又称为准则层; 3、最底层:表示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又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层次分析结构中各项称为此结构模型中的元素,这里要注意,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不一定是完全的,即可以有元素(非底层元素)并不支配下一层次的所有元素而只支配其中部分元素。这种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所形成的层次结构,我们称之为递阶层次结构。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可不受限制。为了避免由于支配的元素过多而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每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地不要超过9个,若多于9个时,可将该层次再划分为若干子层。 例如,大学毕业的选择问题,毕业生需要从收入、社会地位及发展机会方面考虑是否留校工作、读研究生、到某公司或当公务员,这些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如图8.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图8.1 再如,国家综合实力比较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6 .2: 图6 .2 图中,最高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应用AHP所要达到的目标;中间层表示采用某种措施和政策来实现预定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一般又分为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表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政策(即方案)。 然后,用连线表明上一层因素与下一层的联系。如果某个因素与下一层所有因素均有联系,那么称这个因素与下一层存在完全层次关系。有时存在不完全层次关系,即某个因素只与下一层次的部分因素有联系。层次之间可以建立子层次。子层次从属于主层次的某个因素。它的因素与下一层次的因素有联系,但不形成独立层次,层次结构模型往往有结构模型表示。 二、构造判断矩阵 任何系统分析都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AHP的信息基础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就是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AHP工作的出发点,构造判断矩阵是AHP的关键一步。 当上、下层之间关系被确定之后,需确定与上层某元素(目标A或某个准则Z)相联系的下层各元素在上层元素Z之中所占的比重。 假定A层中因素Ak与下一层次中因素B1,B2,…,Bn有联系,则我们构造的判断矩阵如表8.16所示。 表8.16 判断距阵 Ak B1 B2 …B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