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情感目标:

·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萌发学习、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

·信息

·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

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

“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与后面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了完整系统的“信息技术介绍”模块。

介绍“计算机的应用”时,教材建议了一个学生讨论活动,该活动的实施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助于他们更为清晰地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信息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应用言语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听案例、说想法、看课件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同时初步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

【教学过程】

一、规范上课要求

师:不用说,同学们来到新的机房来学习新的课程,心情一定很激动、兴奋吧!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讲上课的一些要求,我们该怎么上信息技术课呢?

(展示并提醒学生上课应注意的一些方面,将上课要求打印出来贴在机房醒目的地方)

二、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1.引入──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在说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展示教材光盘中的图片)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大量的信息。走在街上,你会看到五颜六色的广告牌;翻开报纸,你会读到千奇百怪的新闻;走进课堂,老师会向我们传授很多很多的知识。信息就是消息、情报、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有。

2.了解信息技术

师:信息技术就是传递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时所使用的技术(工具)的总称。

三、了解信息传递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解信息传递的实例

师:刚刚上课铃一响,大家就知道要上课了!人行道上的红灯一亮,我们就知道不能过马路了!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在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大家能不能说说看,有哪些事物在给我们传递着信息呢?我们平时可以从哪获得新知识呢?

(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奖励,并作小结)

2.拓展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学生简单介绍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

四、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技术

1.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存储的重要性

师:刚刚老师用电脑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些图片,如果老师现在把电脑关了,这些图片我们还能再看一遍吗?

(请学生回答,通过操作验证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思考)

2.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的技术手段

师:就像我们的大脑一样,电脑也可以保存信息,而且还不会忘记信息。如果你生日那天,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参加你的生日庆祝会,那么有什么办法帮助你永远记住这样快乐的一天呢?

(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奖励,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小结)

3.体验多媒体信息的获取途径

(出示数码相机,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数码照相机。)

师:今天是新学期里这门课程的第一课,也让老师特别难忘。所以老师要用照相机把同学们的表现拍下来!

(拍摄同时讲解操作过程)

请个别学生拍摄一些照片,在学生拍摄之前引导他们说出为什么要拍摄这些照片。

师:刚刚老师和同学们拍摄的照片都保存在这个数码相机里,除了用数码相机看这些照片,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照片传送并且保存到电脑上

(演示从计算机上看照片的效果)

五、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1.制作明信片,引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

师:电脑像人的大脑一样,不仅可以存储信息,而且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计算,所以人们又把电脑叫做计算机。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可以把刚才拍下的照片做成明信片。

(选择一张学生最多的照片,打开PowerPoint插入照片并添加文字和声音)

2.拓展学习计算机的其他应用

师:计算机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处理的工具,除了制作明信片、贺卡,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大家想想看,计算机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讨论)

【课堂小结】

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一些传递、获取和存储信息的方式,知道了计算机是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它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帮助我们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下节课就让我们认识计算机,与计算机一起交朋友!

补充资料

通信技术的发展

古时候,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军队前来援助。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骑马传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很多驿站,有专门的人接力传递信件,这样,可以骑着马把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再以后,人们又发明了用旗语、灯光传递信息的方法。现代,人们充分利用

电话、电报、广播、电视、传真、通信卫星、电子计算机等选进技术传递信息。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可以很快知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并把本地的情况及时传送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传递的信息又多、又快、又准。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复习与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1.1.1 信息无处不在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1.1.2信息的特征 1.载体依附性: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信息是通过文字和纸张等信息载体来传递的。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需要载体,载体本身不是信息。) 2.价值性:(相对)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经过加工.处理,特别是经过人的分析.综合和提炼,使信息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 3.传递性 4.共享性 5.时效性:人们总是要及时掌握最新的.有用的信息。 6.真伪性

1.2 信息的编码 在计算机领域,“代码”两个字具有特指性,指由“0”.“1”(基本数码)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 1.2.1 二进制代码的特征 (1)有两个基本数码:0.1 (2)采用逢二进一的进位规则 (3)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

进制的转换 1.二进制转十进制 {按权位展开相加} 2.十进制转二进制 {除2取余,逆序输出} 3.十六进制转十进制 {按权位展开相加} 4.十进制转十六进制 {除16取余,逆序输出} 5.十六进制转二进制 {逐位肢解,1数4位} 注:(十六进制整数上的每一位数都对应着一组4位二进制数,如果转换后不足四位,在转换后的数字前边补0,凑足4位。如果遇到最左端一组最前端有0则把最前端的0省去不写。) 6.二进制转十六进制 {4位1数,逐组转换} 注:(二进制整数上的每4位数可以划分成一组都对应着一位十六进制数,所以转换时可以把二进制数的整数部分自右向左每4位数分成一组,最左端一组不 足4位部分前面用“0”补足)

第一节 信息和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和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完成后应: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方式; 3、了解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方法 4、了解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体会生活中的信息。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信息;树立信息意识。 教学安排:3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信息和信息技术两部分内容。要学习了解的内容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信息看似简单的概念,定义却不容易理解。信息泛指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的可被感受的声音、文字、图像、符号等表征的某一特定事物的消息、情报或知识。这个概念需要学生用大量的例子来体会和理解,而且比较抽象,也不如其他实际操作那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真正上好,理解这一课是有一定难度的。信息还包括信息的获取与传递,上好该节课将为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使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理想,形成信息素养起到重要作用。对信息技术形成正确的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形成终身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和工作的认识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本课的教学,宜制作精美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利用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多媒体功能来协助

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信息在生活中应用的X围之广和作用之大。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一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上的是什么课?那么谁知道什么是信息?你是怎样理解信息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信息”。 教学环节二 学习新课 1、信息: (1)师:信息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动态播放关于信息的各种图片如:鸟语花香的景色、大雁南飞的情境等) 鸟语花香带给我们春天的信息;大雁南飞带给我们秋天将到来的信息;在学校,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下课的信息;马路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给我们走或停的信息;广播中的天气预报里有当天和近期的气温、降雨、风向和风力等信息…… (在图象与老师的讲解中,学生对信息有个初步的感受) 师:消息、报道、事实、数据、新闻、知识等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信息。 人们通过信息认识各种事物,借助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从而互相合作,推动社会发展。 (2)师:同学们,既然这些都是信息,那么你能不能举例说说你知道的信息? 课件出示题目: 【说说看】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你熟悉的信息?它们向我们传递了什么?对我们起了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并讨论这几个问题。 请各小组推荐学生分别举例(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并引导学生说出离自己最近的相关信息) (3)我们举了这么多信息的例子,那什么是信息呢?能用你自己的理解来说说吗? 师概括:信息泛指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的,可被感受的声音、文字、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生:(讨论)找不到。师:这说明了什么?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师:(课件演示)1、载体依附性(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 信息可以增值;(3)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信息技术”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 (2)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 (2)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学习欲望; (3)通过学习,努力提高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的利用信息;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 教学难点:对“信息”这一概念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平台;关照全体学生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实践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要把新课程的理念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体现出来,我认为应该关注两点:一是教师教学观的变革,除了重视“双基”外,还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由“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地积极主动性,进而达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思维,倡导主动参与团队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我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进行了重新整合,目的是让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

1-1-1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用处。 2、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 能力目标:1、让学生知道在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时应该树立哪 些正确的意识,避免哪些错误的行为。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用处。 2、知道在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时应该树立哪些正确的意 识,避免那些错误的行为。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用处。 2、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1、了解一些关于奥运会的消息。 2、能说出生活中其它方面的消息。 资源准备:1、奥运会相关资料的幻灯片。 2、swf课件——《信息无处不在》。 3、《信息技术应用》的电影片段。 4、大屏幕、多媒体教学网。 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提问:在即将到来的2008年,世界奥委会将在我国的首都北京组织召开一次轰动全世界的体育大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大会吗? 估计:学生能说出是奥运会。 2、你知道哪些关于奥运会的消息吗?怎么知道的? 估计:学生知道的多就直接指名回答,如果知道的不多可以先小组交流。 3、简单小结:老师在课前也搜集了奥运会的消息,并且进行了整理,你们想看看吗?(估计:想)我们一起来欣赏! (演示幻灯片) (教学意图:通过奥运会来导入,学生对奥运会即使不太感兴趣,也还是有印象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知、认识奥运会的信息,并且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7-11-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甘肃教育、甘肃声像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第一册模块一《信息世界》第一节教学内容0。 【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刚入学,对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本课又是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的第一课,对于学生来说,“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甘肃教育、甘肃声像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册模块一《信息世界》第一节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含义、特点和表现形式,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发展历程和分类,学会正确使用信息。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含义、特点和表现形式,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发展历程和分类,学会正确使用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学生阅读课本、小组讨论,让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把抽象的知识化为形象,使学生理解信息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与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新授: 一、信息 (出示课件图片1) 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生答) (出示课件图片2-4)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上册《信息技术》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第一节的内容,是让学生对传统的“计算机课”的认识转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上来。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信息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含义和它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信息技术的开篇内容,为以后学习信息的获取与管理打下基础,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跨入高中,相互还不是很熟悉,而且现在的学生有个性,喜欢表现自己,这又是他们在初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发言和参与表现的机会,通过对实验的分析,使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内容很好的迁移和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个人的信息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 1.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信息和信息技术含义的理解 处理思路:讲授,演示 五、教学环境(资源) 教室 六、教学思路(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理论性较强,“教法”以讲解法、演示法为主,“学法”以观察法、讨论法为主,并以适当的学生自主体验以及游戏为辅助 2.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介绍新教材讲解信息定义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讲解信息技术定义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七、教学过程

(一)介绍新教材 首先请大家把我们这节课的课本拿出来,是什么课啊?(学生回答) 那我们把书翻开到目录,我们大概的来看一下这门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它与你过去的计算机课本有什么不同?它有《走进信息世界》、《管理计算机》、《应用文档的设计》、《数据统计与分析》《图片的获取与处理》《音视频获取与处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呢信息技术课不相当于同学们眼中的计算机课,通过今天的学习呢,我们就能理解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了。 下面就开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什么是信息 老师: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如清晨的霞光送来了黎明的信息,树叶开始变黄隐含着秋天来临的信息,我们从报纸上可以获得当 天发生的消息,……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 为哪些属于信息? 学生:(举例) 老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非常好,可见,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那同学 们举了这么多关于信息的例子,在你们眼中什么才是信息呢? 学生:…… 老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我们来了解下书上对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同学们之前说了很多 自己对于信息的理解,其实不同的领域对于信息的理解是不同的,但 这里呢,同学们只要掌握书上的含义就可以了,如果对其他科学家的 理解感兴趣呢,可以上网查看一下。其实信息的表达有很多种方式, 比如说语言(广播),文字(报纸)、符号、信号、指令、代码等都 可以表达信息。 知道了信息的定义和表达方式之后,我们来通过一个实验体会一下, 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一:准备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那同学们是怎样来把这三种液体分辨出来的呢? 学生:(闻,看,尝) 老师:同学们通过这三种方式很快就可以将这三种不同的液体分辨出来了,可见,不同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 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 根据颜色、气味等各种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 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如何获取信息 呢? 学生:(发明工具、仪器) 老师:那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再比如我们平时用的摄像机、照相机,它延伸的我们的视 觉;看的电影、电视延伸了我们的视觉、听觉……;网络更是创造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知识结构 二、相关知识 信息: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一)、信息与载体 1、信息是内容,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客观存在。 2、信息需要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3、载体的形式多种多样。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具有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交通信号灯) 2、信息具有价值相对性和可处理性。 3、信息具有共享性。 4、信息具有时效性。(过时的信息是否具有价值) 5、信息还具有其他一些特性,如传递性、真伪性、不完整性等等。 信息只有被利用才能体现价值性 例题:说说下面五个例子,各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俗语故事。 ——共享性 ? 真假难辨。例如: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故事。 ——真伪性 ? 一传十,十传百。例如:中国载人航天成功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 玉不琢,不成器。例如: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可处理性 ?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例如,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价值相对性 ?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三)、信息技术的基本组成 1、计算机技术(核心) 2、通信技术 3、微电子技术 4、传感技术 例题:如果将信息技术进行拟人比喻,那么它的大脑、神经系统、感觉器官所对应的技术依次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及其特征 日新月异的信息 技术 丰富多彩的信息 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时效性、 价值性、共享性 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教案

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绪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开学第一课,知道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求及学校机房的上机要求,学习并严格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保持机房环境的整洁。 过程和方法:计算机是我们的朋友,要想与它友好相处,就要了解计算机的使用规范,并且严格遵守,只有爱护它并正确使用它,计算机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爱护计算机的好习惯,进入机房严格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保持微机教室的环境卫生。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求及上机要求 教学难点:严格遵守学习机房的各种规章制度 课型课时:新授课 1 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i、导入 信息技术--课堂要求 1、上课一定要带教材。 2、老师提问时,请同学们先举手,再由老师喊同学回答。 3、不要随意打断老师讲课,有问题时,请举手。 4、同学回答问题后,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大家都应鼓励,不能因答案不正确而讥笑。 ii、新授 1.信息技术--机房上机要求 教师活动:有趣的计算机可就要开始了,首先我们想一想怎样爱护学校的计算机。来吧,一起准备! (学生)进入机房要保持安静,穿上干净的鞋套进入机房,保持机房的清洁卫生,不乱扔废弃物,不在机房内喝水、吃东西,不要手触摸显示器。 (教师)对,同学们都知道了机房的要求了,进入机房前我们应该穿上鞋套,双手要保持干净,并且不能是湿手。这样才能保持机房环境的清洁。 小试身手 学校和老师对同学们在上机前还有什么要求请简要的写下来。 机房除了卫生要求之外还有什么呢

(学生)道德规范、不随意修改或删除他人的文件,不要用力敲击鼠标和键盘,不随意打开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下面老师来说说机房的安全要求: 1、卫生问题,禁止带零食进入机房,只允许带纯净水进机房,不能带饮料进机房。 2、未经老师允许,不能动机房内的任何设备,更不能动计算机连接线。不随意动电源设备及接线。 3、不准在机房内打闹,进出机房应有序。 4、机房内不准换座位,同学们在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对号入座。 5、不准在机房内浏览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 6、不准在机房内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玩大型游戏和网络在线游戏,更不准自己拷贝游戏在机房计算机内。未经允许不随便开、关计算机。 7、不准在网络上发表不利于国家、学校、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话,更不能把别人的隐私发到网络上。 2.学习信息技术上机管理规范 为规范信息技术课的管理,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保证计算机设备安全和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教师岗位职责 1、上机过程中要保证出口畅通,指挥学生打开门窗。 2、加强防火防漏电意识,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并报知相关领导。 3、每天上课提前作好上机准备,并查机房设备是否有损坏现象。上课前5分钟到楼下带领学生排队进入机房,并组织学生添写微机使用记录。 4、上课时间要在机房中巡查,认真负责地指导学生上机操作,不得中途离开机房。 5、教育、监督学生不得随意挪动机房设备,并督促学生安排班级打扫卫生保持机房清洁。 6、上机时如果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上网、聊天、玩游戏、讲话、看其他书籍),要及时制止,情节严重的必须做好记录并上交教育处。 7、发现电脑故障应做好记录并及时通知信息中心。 8、上机结束后应全面检查一次机房设备,组织学生关好门窗、风扇、电源等,待学生全部离开机房后教师方可离开。 二、学生上机守则

第一章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_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_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六次信息革命及各阶段特征(2)用丰富图片感受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网络的作用(3)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个方面((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与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难点: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以提问方式引入本节课的第一个概念:信息是什么?二、新课1.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学生回答作出评价,补充信息的正确定义: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举一个例子:书本内容、文字、图片2.六次信息革命六(表格见后)重点强调第五次及第六次信息革命:计算机的产生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它使信息记载、存贮及传播数字化,它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又使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消除了距离上的限制,加快了信息的交流。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各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指明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及应用。信息技术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一门新技术。 3.现代信息技术IT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产生及发展: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美国,ENIAC,5000次每秒,理论原理的提出者:数学家冯诺依曼,重量30T,170平方米个人计算机(PC)的产生:1981年,美国IBM公司, PC和计算机不是同一个概念从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发发展速度快从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速度快:摩尔定律:每18个月计算机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体积、能耗降低一半:摩尔定律:每18个月计算机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体积、能耗降低一半。 5.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在信息革命处已提及,此处重提,强调一下)网络及多媒体化: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正迅速将全球联成一个整体,“地球村”不再是梦,信息的交流及传播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从处理文字和数值,扩展到处理声音、图像、影像等。简单提及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现有水平,指出我国信息技术同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印度及美国),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操,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报效国家 1、课堂练习书面练习:课后作业1-4,可以留时间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后完成,下一次课可抽查完成情况。2.鼓励学生查找有关的资料:电脑报、上网、十万个为什么之信息学科等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自习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设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只有广泛开展这项活动,使它成为学生在校活动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有具备明确具体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成为有效的教育活动。第二,活动的选题首先要考虑是否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成长密切相关,是否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其次是选题须小,从小问题、小角度人手,利于操作落实,利于挖掘问题的深度,促进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坚持以发展性

小学三年级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反思

信息与信息技术 莫愁湖小学胡燕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的第 1 课,重点了解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信息和信息技术本身的内涵极其丰富,教材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旨在让小学生初步感知这一概念,知道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尽可能多地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信息现象,知道信息就在我们身边, 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工具对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意义。由于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抽象,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突破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他们理解的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电脑的课。根据学生情况,本节课用一课时完成,帮助学生转变认识,明确信息的概念,认识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信息现象,了解信息,并在活动中初步了解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 能够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初步培养学生选用合适技术工具处理信息的意识。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认识 (2)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2.教学难点 认识信息活动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采用观察、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并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建构信息与信息技术概念。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课件、小游戏、学案 ■教学过程

加工的循环过程。(板书)师:好,现在我们开始玩游戏,首先请第一组的两位同学上来,老师给你们的要求是,只能用动作比划来描述词语,不能发出声音。(板书) (学生游戏)统计猜词个数。然后是第二组的两位同学,老师给你们的要求是,只能用语言描述词语,不能带任何动作。(板书)(学生游戏)统计猜词个数。最后是第三组的两位同学,你们既可以用语言苗述又可以用动作比划。(板书)(学生游戏)统计猜词个数。师:三个小组的成绩已经出来了,大家觉得哪一个小组做的最好?为什么?哦,因为他们的表达方式更容易理解。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冋的信息可以 用不冋的方式来传递,即使是相同的信息也可以有多种传递方式,而选择最合适最有效的方式能帮助我们去更好地传递信息。 师: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会不会选择最有效的传递方式,(出示讨论题)请分小组讨论,将你们认为的最有效的传递方式填在表格里,并派代表发言。(学生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 师:大家回答的都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选择最合适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了。 师:其实,从古到今,人们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利用不冋的方式传递信息,例如,烽火台(出示图片)、飞鸽传书(出示图片),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不断改变传递信息的方式,例如19世纪发明的电话,20世纪发明的电视,计算机,甚至通信卫星。让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和变化,认识到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信息的概念 2、了解信息的作用及其特点 3、培养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分类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信息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那么,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又是什么呢?课本的第一章就着重介绍了信息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个活动。 学生:进行活动1.1 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讨论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 2、信息的表现方式是唯一的吗?信息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呢? 3、尝试归纳信息的概念 教师:归纳信息的概念: 信息:用语言、文字、符号、场景、图像、声音等方式表达的新闻、消息、情报和数据统称为信息。 例如:记录考试成绩的纸张、教师讲课发出的声波、雷电闪过的光波以及转播奥运会实况的电磁波等,其本身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才是信息。 信息广泛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传播、加工和利用信息,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时时处处都需要信息。 2、讨论:把学生分为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范围。 学生:进行活动1.2美国农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讨论并回答问题: 1、格林采用了什么信息技术? 2、列举几种信息处理技术的例子。 教师:归纳信息技术的含义: 1、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molony),就是利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及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

它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大众传媒技 术和传感技术等。 信息技术涉及信息的采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数据可以是文字、声音或图像,是信息的具体表示形式。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生先自己读课本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谁能叙述一下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学生先自己讨论,再找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最后教师小结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信息的概念,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习题: 1、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有关信息的例子。 2、从古到今,人们进行联系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试列举并以表格形式表现出来。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综合测试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综合测试 说明:本章测试分为两卷。第一卷为客观题,其中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判断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二卷为分析题,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全卷共100分。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是用来消除确定性的东西 B.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C.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D.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A.学校起床的铃声 B.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C.红灯信号 D.装有DV的数码摄像机 3.划分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的主要依据是()。 A.体积 B.软件系统 C.耗电量 D.电子元器件 4.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才能够表现出来,为人们所接收。所以信息具有()。 A.依附性 B.多样性

C.依附性及多样性 D.依附性及公开性 5.随着卫星电视、国际互连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大,这体现了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A.多媒体化 B.虚拟化 C.智能化 D.网络化 6.名著《三国演义》在图书馆被不同的人借了又借,网上登载的文章《我们如何应对入世》被数以千计的人们不断地翻阅。这都说明信息具有()的特点。 A.传递性 B.变换性 C.共享性 D.时效性 7.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某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①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信息技术就是人们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处理、显示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A.统计、分析 B.输入、加工 C.传递、存储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什么是信息? 信息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无处不在。信息已经和物质、能量一样,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物质资源为人们提供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必要材料,能量资源为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动力。信息则为人类的学习和各个领域的生产提供了素材和知识来源。因此,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2、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广义地说,凡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它包括微电子技术、感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3、信息技术的发展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信息技术,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已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的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使用;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技术的应用;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4、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小学:第1课 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信息技术教案 / 小学信息技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情感目标: ·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萌发学习、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 ·信息 ·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 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资料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通渭县襄南乡黑石头初级中学 令晓彬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甘肃教育、甘肃省声像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材模块一《信息世界》第一节教学内容。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校学生生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电脑,但也仅仅会一点基本操作、会画画、浏览网页、打打游戏;而有的学生连鼠标都不会使用,为零基础。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每周一节课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动手操作机会有限,而且学生家庭电脑拥有量很少,平时练习的机会几乎为零。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由于认知基础以及操作技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利用

分组合作和分层教学的方式,使其能够在同伴的影响下和能力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甘肃教育、甘肃省声像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材模块一《信息世界》第一节教学内容,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的含义、特点和表现形式 (2)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3)学会正确使用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举例,体会信息的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信息与信息技术苏科版新版

第 1 页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新教材已经投入使用好几年了,翻阅信息技术教材,作为本学科教师,我深感它巨大的变化,其教学任务取材于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内容,还有些取材于人文学科的内容,但是一切任务都是以学生获取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最终目的。 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领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个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4.创新与行为

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 教学重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和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领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和特征。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第 2 页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室 学习方法: 体验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导入,播放音乐,“在水一方”让学生回答此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看到每一幅图片都想到了什么。 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所谓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鉴别实验,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