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素质教育概论(简答题汇总)[1]

2018素质教育概论(简答题汇总)[1]

2018素质教育概论(简答题汇总)[1]
2018素质教育概论(简答题汇总)[1]

1.、人的素质结构存在怎样的关系?

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3科学的评价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4.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关键:

5.简答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6.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7.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8.简答潜能的特征

9.如何理解潜能的可开发性:

10学生发展的特征:

11.发现的特征:

12.激励的特征:

13终身学习:

14.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条件

15发展教育观念的内容:16.积极探索创造性人才的途径与方法

18心理素质的明显特点:17我国的道德教育特别要加强哪方面的教育:19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原则:

20审美素质教育的目标:21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22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23面向全体,全面和谐地发展

24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

25简述国内外几种基本课程观:

26新的课程观:

27、国外课程目标的共同趋势:

28素质教育的课程标准:29改革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

30、现代学习活动表现出与以往学习活动不同的特点

31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

32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

33素质教育评价的作用:

34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3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

意义:

36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

迎接世界挑战的需要

37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

基本特征

38怎样写教学后记:

39课外教育的特点

40课外教育的管理策略:

41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

该具备哪些素质

42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

特点:

43社区教育在实施素质

教育中的作用:

44学前教育实施素质教

育的策略:

45素质教育作为政府行

为应体现在:

46各级政府可以从两个

角度来考虑改革现行的招

生?

47.简述素质教育的三个

要义、三个关键?

48.建树实施素质教育,建

立的科学的评价制度地主

要特征?

49.简述学生发展的特

征?

51.简述激励特征?

50.简述发展的特征?

52.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

观点?

53.简述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的条件?

54.简述邓小平教育理论

的主要内容?

55.简述教师在教育实践

中探索的新方法?

56.简述如何实现科学文

化素质教育?

57.简述心理素质教育目

标的实施原则?针对性原

则;全体性原则;关注个

别原

58.简述心理素质教育目

标的实施途径?

59.简述审美素质教育的

目标?

60.简述审美素质教育的

意义?

61.简述创新素质的培养

目标?

62.简述实施创新素质的

原则?

63.简述发展性教学评价

的基本特征?

64.简述符合素质教育要

求的新的课程观的内涵?

65.简述现代学习活动与

以往学习活动不同的特

点?

66.简述国外课程目标的

共同趋向?

67.简述培养学生创新精

神的意义?

68..如何实现教师主导和

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

69.简述教学后记的内

容?

70.课外教育的管理策

略?

71.简述教师语言特色?

72.实行民主办学的基本

要求?

73.简述素质教育评价对

象包括哪些方面?

74.学生主要从哪些方面

对任课教师的教学作出评

价?

75.简述全面教育质量观

的内涵?

76.、市场化大趋势对人的

素质的要求?

77.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

特点?

78.、学前教育实施素质教

育的策略?

79.如何发挥政府在素质

教育中的作用?

80.社区教育在实施素质

教育中的作用?

81.如何探索素质教育多

样化的模式?

素质教育概论简答题汇总

1.、人的素质结构存在怎样的关

系?

(1)人的素质结构是一个由生理

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组成的

有序、分层、开放的人的身心系统。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素质的三

个层面统一于人的一身,其中任意

层面的缺限都可能影响另外两个

层面的正常发展,以至影响素质的

整体水平。(3)素质结构的三个层

面之间并非并列关系它们各自具

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生理素质是

人的素质结构中的基本物质载体

是人的整体素质敕以生存的基础,

人的心理素质处于素质结构的中

间层次体现为先天因素与后天因

素的结合。人的社会素质的主要内

容是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标志着人

素质的方向(4)素质的三个层面

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重点

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内在性:这是人的素质所具

有的最基本的特征,表现为两个方

面一是素质与人的遗传有密切联

系二是从素质的社会性方面来看,

内在性表现为人的品质特征的深

层蕴底(2)整体性,人的素质水

平是一种综合效应,是人各方面素

质的综合体现,是人们顺利从事任

何实践活动都必须具有的基础条

件。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素质作为

人身心发展的总水平,不能仅从个

体某一方面或素质做出评判二人

和各项素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相互促进的关系(3)差异性,

素质的差异性造成了人与人之间

的差别,使每个个体都带上鲜明的

独特色彩,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气

质。差异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在同

一方面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差异,其二在能力发展的差异三是在个体心理特征发展上的差异(4)发展性。人的素质不仅是一种既定的历史形成而且是面向未来的开放性生成处于永恒的流动之中

3科学的评价制度的主要特征是:(1)评价的动态性。素质教育注重用动态的观点,对学生进行个体内差异评价(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3)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由此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提高和发展(4)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使评价更具有发展性、激励性(5)考试内容的改革,适当增加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鼓励学生创新精神。

4.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关键: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所规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2)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既是我国基础的性质和任务要求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要求的(3)素质教育要促使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既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5.简答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广义的说,强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国民,使任何一名社会成员都享有受到正规或非正规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从狭义来说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是使全体学生接受基础教育和素质得到提高,而不是少数尖子生。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教育的着眼点必须面向全体国民和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

6.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是指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育者必

须尊重学生的主人地位和学生的

主动精神。主体性的内涵包括自主

性、选择性和创新三个方面(1)

所谓的主动性就是尊重学生的自

主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人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人(2)

所谓的创新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和学习。

(3)所谓的选择性是指教师要给

学生留下选择和思考的余地,给学

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7.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主要表现在四

个方面。(1)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

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

能力,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观察、

学会创造,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

社会对人提出的新要求。(2)是将

学生的差异当作资源开发出来,把

发展人的个性作为身心发展的需

要(3)学校和教师创造必要条件,

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即要

保证经过共同努力都能达到一定

的素质水平(4)让学生学会正确

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良好的

非智力因素

8.简答潜能的特征

潜能是指人自身所具有的在发展

中可能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一种潜

在、指向将来的能力倾向,是现实

能力的一种源泉,人的潜能具有下

列特征(1)丰富性。脑科学研究

表明,人脑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

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开发(2)

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

能,但其潜能的优势不同,如果从

某一方面要求学生,就会扼杀其他

方面的才能(3)可开发性。人的

潜能是巨大的,但其存在的方式是

潜在的,这就需要挖掘。

9.如何理解潜能的可开发性:

可开发性。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但

其存在的方式是潜在的,这就需要

挖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出学说

指出,人有五种需要: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三种需要在每

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人人都

有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人人都有

积极向上和获得成功的愿望。这些

潜能一旦开发出来,就会成为自我

发展的内在动力源,并在学习和生

活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10学生发展的特征:

发展是指人的身心从低级到高级、

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

(1)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出

现问题、缺点、错误是正常的,教

师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

克服不足,解决矛盾,使其不断进

步提高(2)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

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渴望取得好

成绩,受到教师表扬和同伴的认

可,特别是小学生非常重视教师提

出的要求、教师的评价和希望。教

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恰

当的要求,促进学生推动自己向更

好的方向发展。(3)每个学生都有

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创

造潜能,学生一旦在自我学习中体

会到自我的价值,就会在学习和工

作中焕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干劲,超

水平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使潜能转

化为现实。

11.发现的特征:

(1)以个体内差异为起点。个体

内差异评价是在研究学生的过程

中,一是把学生各个方面的过去和

现在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规律变

化;二是把学生某几个侧面进行比

较,发现学生的强项、优势和特长

(2)发现是将差异作为资源开发

出来。学生的发展具有其独特性,

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同一方面发展

水平和速度的差异;学生在能力方

面发展的差异;学生在个性心理特

征发展上的差异工(3)发现的内

容是全方位的。对教师而言,学生

的一切生活内容都是展现学生才

能的领域,对学生各个方面的重视

有助于弘扬人格的主动精神

12.激励的特征:

(1)激励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发现

自我,发展自我。学生发现自己闪

光点和存在价值,体会到自我成就

感,从而不断向更高、更美、更远

大的方向努力。(2)激励的内容具

有期望性。教师的积极期望是重要

的外部教育条件可以成为学生发

展的内在动力。(3)激励的过程是

实现期望向学生自我良好性发展

的动态过程。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

教师积极期望作为外在行为目标

诱因,唤醒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

值意识和向上的要求(4)激励的

主要方式是鼓励、表扬、肯定和鼓

励。

13终身学习:

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

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

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

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

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

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终身学习不仅是种教育概念,更是

一种生活方式,更体现出学习者的

个性与主动性,更强调学习者的学

习权利。

14.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条件: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条件

(1)高度发展的生产力。这是人

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基础(2)

先进的社会制度,是人获得全面发

展的根本保证(3)教育与生产劳

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

15发展教育观念的内容:

发展教育观念要求教师用发展的

观点来认识和对待学生。发展教育

观念的内容包括(1)学生是处于

发展过程中的人,把学生作为一个

发展的人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

存在的不足,要帮助学生解决问

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

的进步与发展(2)学生具有巨大

的发展潜能,作为教育工作者,应

该相信学生潜能的发展能量,坚信

每个学生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他们

的潜力是需要挖掘(3)学生是独

特的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

学习主体的思想上,把学生看成是

有独特内心世界和巨大生命潜能

的个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创造性

16.积极探索创造性人才的途径与方法: ⑴树立正确的观念。①首先教师要懂得,每个正常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面向少数天才学生②教师要知道,学生的创造力及其发展具有层次和类型上的个别差异③教师要坚信,在学生创造素质的发展进程中,教育起主导作用⑵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没有崇高的情感力,创造活动就无法展开、杰出的创造才能需要高尚的情操来孕育。⑶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①文化刺激多元性②容忍学生的失败③突出创造的价值④保护学生的好奇性⑷克服消极文化的影响

17我国的道德教育特别要加强哪方面的教育: 尊重他人的教育能处理好自己同他人的关系。在尊重与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利益,以公平的心态、互惠的原则处理事务,谋求共同发展;多了解不同于自己的文化,尊重各科文化价值,在交往中重诚意与守信

18心理素质的明显特点: ⑴个性自我性,心理素质总是体现在个体身上并受到自我意识调节,自我意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心理素质的水平。⑵相对稳定性。偶尔表现的心理品性,不能称作心理素质。只有相对稳定、经常体现的心理品性才是心理素质⑶内涵丰富性 19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原则: ⑴针对性的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⑵全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⑶关注个别的原则。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⑷参与个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0审美素质教育的目标: ⑴使学生了解有关美的知识,养成爱美的情感。美的知识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尤其是引导学生欣赏体验优秀的艺术作品,这样不仅陶冶学生的心灵,还能使学生赏心悦目,提高生活的格调和情趣。⑵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点和较强的审美能力。审美指正确地透彻了解事物所包含的内在美和外在美,并给他们恰当的评价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需要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只有有了强烈的审美需要,才会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和希望,才会自觉地接受审美素质教育,并不断提高审美能力⑷使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努力按美的要求塑造自身世界,以正确的审美规范自己的言行,优化自己的性格。 21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⑷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⑸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个性⑹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 22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建立完整的主体性教学机制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一方面是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⑵设立主体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所以达到的具体标准,是教师期望学生发生的变化。⑶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学习就是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高效的学习者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进行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它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3面向全体,全面和谐地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⑴面向全体。为照顾每一个同学,教学应立足三个基点:一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二是教学者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是设立分层次的教学目标,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首先要树立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我们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提高,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面向全体也包括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⑵面向和谐地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从整个教学来看,教学目标应不仅注意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还要注意学生心理水平等方面的提高。素质教育教学是要通过贯彻认知、技能、情感相统一的主体性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24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 ⑴体现民主协商精神。发展性教学评价是由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双方共同承担发展目标的任务⑵关注目标的非预测效应和效果。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非预期目标的效应和效果因为非预期目标的效应和效果可能正是教师教学的艺术性所在,⑶注重评价标准及角度的多向化⑷强调评价过程的周期。评价活动呈周期性推进,不仅使评价对象能深刻了解教学过程,也使其了解评价过程,从而学会自我评价 25简述国内外几种基本课程观: ⑴学科中心观,这种课程观认为要以各门科学固有的逻辑,系统地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⑵经验中心课程观视为经验,认为课程是促进学生自我实现的手段,强调活动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此事课程观点是以人为中心,重视儿童的心理逻辑,与学科中心课程相对立⑶知识结构课程观。这种课程观强调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重视知识自身的内在逻辑性①强调学术性②强调结构化 26新的课程观: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观,应该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⑴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课程及教材编制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指学生本身在创造着课程②课程是沟通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课程的内容要把外部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内部的生活世界体系联系起来③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支柱④课程得以实施需要学生体验、理解、探究和创新等学习活动方式。

27、国外课程目标的共同趋势: ⑴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⑵强调基本能力的培养⑶重视价值观、态度及品德教育⑷加强艺术、体育与健康、公民教育

28素质教育的课程标准: ⑴确立新的学生观,促使学生获得个性的充分发展⑵确立新的知识观,走出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⑶确立新的质量观,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新精神⑷确立新的教育观,使课程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⑸确立新价值观,重视学生精神、道德的发展

29改革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 明确了课程结构的三项基本原则,即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⑴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⑵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⑶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30、现代学习活动表现出与以往学习活动不同的特点

⑴强调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认知、想像、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心理能力都将在学习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⑵手脑并用。有效的现代学习过程必须是一个综合过程,只有交替协同运用,才会给学习者带来有价值的创造⑶过程与结果并重⑷学会⑸学习管理因素的介入。

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⑹强调对知识结构的探求⑺以现代化学习手段为媒介。不仅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习的方法上的操作性得到了有效的加强

31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 一是以启动学校内部活力,形成高效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充满生机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管理体制。二是以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使教职工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为断提高。

32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 ⑴素质教育评价是检测教育方针是否得到贯彻的手段⑵素质教育评价有利于确定素质教育目标在学生身上实现情况⑶素质教育评价有助于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得到发展⑷素质教育评价有利于学校整体工作的优化

33素质教育评价的作用: ⑴导向作用。由于素质教育评价结果之间存在的联系即不同的评价标准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由此评价标准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⑵激励作用。在素质教育评价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在评价过程中,由评价者与评价者之间、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及被评价者之间的相互接触、交流,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前进。⑶发展作用。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的评价基准立足于发展,主张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⑷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就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评价中,师生掌握评价手段,发挥内部评价的效用,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科学运用评价工具,搜集学生的信息,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了解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而改进教学,提高效率。 34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⑴整体性原则。素质教育评价把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对教育工作和教育效果进行总体的价值判断,即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从总体上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⑵科学性原则。素质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原则是指坚持以“两点论”为指导,力求对评价对象做出全面而辨证的评价⑶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首先应看到教育对象自身各种之间的联系,另处,我们还要看到学生与他人、与集体、与家庭的联系从而在广阔的背景下考察学生个体的发展,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⑷激励性原则。素质教育评价注重引导评价对象认识自己现有水平与更高水平的差异,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从而激发积极进取的热情。⑸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教师、学校领导、教育行政机关是评价的主体,这是毫无疑问的 35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 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建设现代强国的需要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迎接世界挑战的需要。

36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迎接世界挑战的需要 :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和教育现代化四在趋势正在我们身边声势浩大地展开。信息化是指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具体内容有四个方面。通信技术、智能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包括遥感、遥控的感测技术。世界化是指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世界化大趋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学会创新。市场化是指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习惯了计划经济生活的中国人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教育现代化是指更新教育观念,在现有教育基础上汲取传统教育的精华,利用一切现代化手段,从而达一到最先进的教育效果。面对当今时代的四大趋势,我们的选择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主动地迎接世界挑战,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7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⑴落实全体性。首先,在教学目标上既要有集体目标,又要不同的层次目标,其次在教学内容的浓度、难度上,要从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出发,并适当照顾到少数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生⑵体现全面性。全面发展的人要通过全面发展的教育来培养⑶强化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⑷培养创新精神。21世纪最受欢迎的是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协作型人才和信息敏感型人才。无论上面那种素质其核心都是创新精神。⑸激发实践能力。引领学生逐步接触社会、正确认识社会、勇于参与社会,强化他们将自我完善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观念,把学生锻炼成为将来能够用双手支撑生活并创造生活的栋梁之材。 38怎样写教学后记:

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找内容,把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一是要记教学中成功的做法。二是记学生在课堂上反映的问题。三是要记课堂后体会。 39课外教育的特点

:⑴参加学习的自愿性⑵活动内容的多样性。课外教育的内容有以下几类①思想教育活动②科学技术③学科活动④体育活动⑤公益劳动⑶活动形式的灵活性①大型活动②小组活动③个人活动⑷学生自主性

40课外教育的管理策略:⑴ 提高对课外教育活动的认识⑵建立健全课外教育活动的管理系统⑶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系统⑶加强课外教育活动的辅导员队伍建设⑷强化课外教育活动小组的管理⑸有效地协调课外教育工作⑹重视对课外活动管理质量的评价。 41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⑴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结合学校工作的特点,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则是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⑵豁达大度的思想素质。思想素质是做好人的工作,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⑶博闻强识的理论素质,教师的理论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素质量级。教师讲话既无深度,又无情趣,不能给人以知识和启迪,学生不欢迎也是自然的。⑷学富王车的知识素质⑸准确美活的语言素质⑹勇于创新的能力素质⑺开拓进取的管理素质。是否具有开拓进取的管理素质,这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一,增强信心,其二提出要求,其三教给方法。上述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2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⑴

学校管理职能的专门性。学校是受

国家、社会的委托,专门培养教育人的场所⑵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

性。学校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⑶学校教育的示范性。学校教育的示范性是由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⑷学校教育的全面性。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内容就必然具有多样性和全

面性 43社区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向社会的延伸与发展。⑴社区教育把学校教育纳入社区的大系统中,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封闭保守状态。⑵社区教育通过整合作用,使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渗透⑶以社区为龙头,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创造社区的文化建设为中心,形成教育青少年的合力,陶冶青少年情操。社区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环境。社区教育能够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优化社区、优化家庭育人环境

44学前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⑴带领幼儿在玩中学。在游戏中促进幼儿、智、德、美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⑵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便是要让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⑶渗透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教育,树立大课程观和具备渗透教育的策略和能力是素质教育又一方面的要求⑷因人放教⑸家园共育⑹创新精神的早期培养。幼儿阶段已萌发了创新精神的萌芽。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文艺活动进行培养,鼓励幼儿创新。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45素质教育作为政府行为应体现在:⑴要建立起地方党委、政府统一,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素质教育,各有关方面分人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⑵是地方党政领导必须努力防止和克服在抓“两基”和“两面”工作中出现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特别是易于出现的抓“普九”的手硬,抓转轨的手软⑶是树立素质教育思想,当前突出表现在对学校工作评价标准的转变上。 46各级政府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改革现行的招生?一是把学校教育教学任务与升学彻底分开,彻底改变学校直接承受升学压力的现状。二是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分类标准,推选预备制度,坚持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

优化构建学校素质教育模式。 47.简述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三个关键?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48.建树实施素质教育,建立的科学的评价制度地主要特征?评价的动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化、考试内容的改革。 49.简述学生发展的特征?发展是一热动态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创造潜力。 50.简述发展的特征?以个体内差异评价为起点;发展是将差异作为资源开发出来;发展的内容是全方位的。 51.简述激励特征?激励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激励的内容具有期望性;激励的过程是实现教师积极期望向学生自我期望良性发展的动态过程。激励的主要方式是鼓励、表扬、肯定和鼓舞。 52.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人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的发展所决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条件。 53.简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先进的社会制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4.简述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特色。

55.简述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探索的新方法?体验教育法;情景教育法;讨论教育法;明理激励法;环境熏陶法;榜样激励法;师德垂范法;集体互动法。

56.简述如何实现科学文化素质教育?A 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B 积极推进学校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提供时间和空间条件。D 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 57.简述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原则?针对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关注个别原则参与性原则。 58.简述心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途径?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除与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外,还可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59.简述审美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了解有关美的知识,养成爱美的情感;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点和较强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需要与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努力按美的要求塑造自身和世界。 60.简述审美素质教育的意义?加强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美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加强美育是21实际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61.简述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62.简述实施创新素质的原则?基础性原则;示范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63.简述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体现民主协商精神;关注目标的非预期效应和效果;注重评价标准及角度的多向化;强调评价过程的周期性。

64.简述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观的内涵?课程的主体是学生;课程是沟通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支柱;课程得以实施需要学生体验、理解、探究和创造等学习活动方式。

65.简述现代学习活动与以往学习活动不同的特点?传统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现代学习建立在对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认识基础之上,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66.简述国外课程目标的共同趋向?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强调基本能力的培养;重视价值观、态度及品德教育;加强艺术、体育与健康、公民教育。

67.简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是迎接世界挑战的需要。

68..如何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让每个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与愉快;课堂教学立足于三个基本点,其要求让每个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其环节要始终靠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进程要保证与每一个学生的心智线路相通。

69.简述教学后记的内容?记教学中成功的;记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的问题;记课后体会。

70.课外教育的管理策略?提高对其认识;建立健全其管理系统;加强其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其小组的管理;有效协调其工作;重视其对管理质量的评价。 71.简述教师语言特色?教师的语

言必须符合规范:准、精、美、活,富有特色。 72.实行民主办学的基本要求?校长具备较高的素质;学校经济公开;教职员工共管校务。 73.简述素质教育评价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对教育对象即每个学生的评价;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对直接控制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的评价;对教职工、学生集体的评价;

对学校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评价;对学校行政管理,包括各个领域的管理的评价。 74.学生主要从哪些方面对任课教

师的教学作出评价?①教学目的:正确并且准确②教学组织:序量度科学③师生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最佳结合④教学效果: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新⑤教师教

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⑥教学语

言:符合规范富有特色⑦板书设计:端正规范⑧对教学目的的检测75.简述全面教育质量观的内涵?教育质量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针对每个学生个人特点的教育质量76.、市场化大趋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由被动服从转向自己作主;由注重投入与规模转向注重效益;由求同思维转向求异思维;由习惯模仿转向勇于并善于创新。

77.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学校教育的示范性;学校教育的全面性。

78.、学前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带领幼儿在玩中学,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渗透教育,因人施教,家园共育,创新精神的早期培养。

79.如何发挥政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广泛的改革,政府统筹协调才能成功;涉及宏观教育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的变革,必须由各级政府宏观把握,全面决策;素质教育这一改革的全面性决定了必须由全国、全省、全市的统筹安排,保证其运作条件。

80.社区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功能在时间上空间上向社会的延冲与发展;社区教育通过整合各种教育,形成相互联系的大教育体系;社区教育组织本区各种教育资源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社区教育活动优化社区优化家庭育人环境。

81.如何探索素质教育多样化的模式?因校制宜,寻找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扬长避短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特色;整体

艺术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二)简答题 1、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答:所谓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即是马克思所明确提出的“艺术生产”的概念之说,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从生产活动实践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人们满足审美的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即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但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即揭示了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3、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答:所谓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们意义首先是指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并且总是以一定的形式来体现、表现内容。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其次,在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的形式,例如一首乐曲的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或者一幅油画的丰富而和谐的色彩等。然后由这种形式或生动而鲜明地展示出或含蓄而微妙地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4、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 答: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是艺术所自有的一种独特的认知功能。艺术以其所特有的艺术形象为载体,在充分地表现出艺术家的对社会、人生敏锐的观察、深刻的评判、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时,让审美主体——欣赏者以及广大受众,在潜移默化的认同中与作者、作品因审美互动而形成了共识。 另外,艺术作品的真实,又因它的高于生活真实,超越生活真实而表示出人们的对更为美好的未来的憧景和热爱。展现了人的思想、灵魂的纯化和升华,从而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加深了对美好的事物、高尚的道德、诚真的情感的响往和追求。 有鉴于此,艺术的认知作用中的审美认知作用是艺术审美所特有的一种功能,是与人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去认识客观事物,所不同的一种认知功能作用。 5、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的审美需要得以满足,并由此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快。如通过阅读作品和观看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艺术作为一特殊的精神产品,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快感,是其审美娱乐的功能的体观。 6、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 答:“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一说,首先是指相对于实施美育教育之不同途径而言的。其次是指由于一般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而艺术美又是美的集中表现形态,以及艺术教育又总是以艺术美为基础,从而艺术教育便被赋于了更为不广泛的内涵而言的。尽管“艺术教育”的一种狭义理解是培养各种艺术家以及艺术专业的艺术专门教育,但艺术教育的更为广泛的自然的意义总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为一般特点,以此培养、造就人的审美理想、鉴赏能力,乃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陶冶高尚情操、熔铸完美人格等。从而使艺术教育在这个层面上,具有了与美育同质之意义。也就是说在这个层面上,艺术教育的这种广义的功能,可视为美育的核心。(答案可参阅教材63、64、65页。由韩修乾老师重新组织、整理、册改、补充)。 7.如何理解艺术的瞬间性与永固性 答:艺术的瞬间性与永固性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所谓艺术的瞬间性是指造

生理学简答题汇总

1.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相互关系怎么样 答:(1)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机能活动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体液调节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相互关系: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动更趋完善。 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怎样维持的这种稳态有何意义 答:内环境指细胞外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稳态的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何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 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 3.简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 答:本质: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 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 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 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 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4.物质通过哪些形式进出细胞举例说明。 答:(1)单纯扩散:O2、CO2、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 (2)易化扩散:①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②经通道易化扩散:如溶液中的Na+、K+、Ca2+、Cl-等带电离子。 (3)主动转运:①原发性主动转运:如Na+-K+泵、钙泵; ②继发性主动转运:如Na+-Ca2+交换。 (4)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 5.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是将较小的分子和离子顺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跨膜转运。 不同点:①单纯扩散的物质是脂溶性的,易化扩散的物质的非脂溶性的; ②单纯扩散遵循物理学规律,而易化扩散是需要载体和通道蛋白分子帮助才能进行的。 6.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和特征是什么 答:(1)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这类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快速开放和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电位的改变,从而实现神经信号的快速跨膜传导。 (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它是通过与脂质双层中以及膜内侧存在的包括G蛋白等一系列信号蛋白分子之间级联式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完成信号跨膜

艺术概论试题[1]

艺术概论 本试卷共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 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四种方式掌握世界,即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____b______。 A. 哲学的 B. 理论的 C. 冥想的 D. 观照的 2. 把音乐看作是唯一直接表现纯洁真情艺术的人是_____C_____。 A. 贝多芬 B. 肖邦 C. 叔本华 D. 尼采 3. 《西斯廷圣母》的作者是____D______。 A. 米勒 B. 罗丹 C. 柯罗 D. 拉斐尔 4. 提出“舞蹈是身体动作表现得最丰富、最纯粹、最富变化的艺术“的人是_____D_____。 A. 康德 B. 黑格尔 C. 叔本华 D. T.M.格林 5. 《情感与形式》的作者是____C______。 A. 佛洛依德 B. 荣格 C. 苏珊·朗格 D. 瓦萨利 6. _____A_____,是戏剧动作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高度凝练化、特殊化了的戏剧性情感符号。 A. 道白 B. 道具 C. 布景 D. 灯光 7. “形式服从功能”这一至今有效的建筑美学法则的提倡者是美国建筑学家_____C_____。 A. 莱特 B. 肯扬 C. 路易斯·沙利文 D. 费希特 8. 《费加罗的婚礼》的作者是_____A_____。 A. 莫扎特 B. 比才 C. 柴科夫斯基 D. 肖斯塔科维奇 9. 奥地利威林多夫的女裸石雕像大约产生于_____B_____。 A. 十万年以前 B. 三万年以前 C. 五万年以前 D. 八万年以前 10. 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格罗塞写作了《____C______》。 A. 谈艺录 B. 野性思维 C. 艺术的起源 D. 什么是艺术 11. 德国学者谷鲁斯认为无论人和动物的游戏活动都不是无目的的嬉戏,他不能同意的观点是”_____D_____”。 A. 巫术说 B. 自然主义 C. 符号论 D. 过剩精力 12. 欧里庇德斯的代表作是《_____C_____》。 A. 俄狄普斯王 B. 普罗米修斯

艺术概论的简答题汇总

简答题 1.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和整体艺术特色。风格具有以下特性:(1)独创性;(2)稳定性;(3)多样性。 2. 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艺术鉴赏是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和审美创造活动 3. 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功用。 (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 (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 (3)通过批评的展开,对艺术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4)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4. 简述三种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 (1)摹仿说。这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柏拉图、苏格拉底均持此说。 (2)游戏说。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具有的游戏本能,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可以运用于没功利性的活动中,体现为自由的游戏。 (3)表现说。克罗齐、柯林伍德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情现和交流的需要。 (4)劳动说。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人类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中。 5. 简述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1)高度的纪实性;(2)主题的创造性;(3)光与影的结合。 6. 简述三种主要的艺术作品分类方法及内容 (可以选择其中三种回答) (1)根据作品存在方式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2)根据对作品感知方式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 (3)根据作品对客观世界反映方式可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再现表现艺术。 (4)根据艺术作品物化形态可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 (5)从本质上讲,根据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可以分为五种: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 7. 哲学是怎么影响艺术的发展的 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的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进某些艺术流派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哲理性作品。 8. 简述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造型性与表现性的统一。 9.简述审美想像与联想的关系。 (1)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是艺术家从事创作和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审美联想是指审美主体由当前所感知事物引发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在审美心理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3)审美想像与联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联想往往能激发艺术家的想像力,二者可以相互交叉融合

艺术概论试题库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艺术概论试题库 命题人:孟宪伟 一、选择题: 1、艺术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是( ) A.社会性B.认识性C.审美性D.科学性 2、艺术作为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全面的社会生产劳动B.经济基础C.政治D.哲学 3、在阶级社会中,艺术是( ) A.无阶级性的B.有阶级性的C.超阶级性的D.为艺术而艺术的 4、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 ) A.模仿 B.再现 C.表现 D.反映 5.决定艺术存在的根本因素是( ) A.经济基础 B.社会意识 C.政治法律制度 D.科学文化 6.把“艺术”看作一种生产方式或生产形态,是谁的独特发现和一贯见解。() A.唯心主义 B.旧唯物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7.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是( )。 A.相互和谐 B.相互利用 C.宗教对艺术的否定 D.没关系 8.艺术形象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同时又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独特的认识和评价。因此具有( ) A.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B.抽象和具象的统一 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9、一切艺术审美特征的核心和艺术区别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是( ) A.科学性B.形象性C.逻辑性D.认识性 10、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 A.情感性 B.审美性 C.虚构性 D.形象性 11.艺术美感中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形象 B.情感 C.思想 D.生活 A. 情感 B. 理智 C. 知识 D. 科学 12.自然界具体事物的美称为( ) A.艺术美 B.现实美 C.社会美 D.自然美 13. 符合「黄金比」的矩形比例是( ) A. 3:5 B. 1:3 C. 1:5 D. 3:7 14. 美学上的最高形式原理就是( ) A.反复 B.节奏 C.对比 D.多样的统一。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所谓的“掌握世界”的方式? ( ) A.艺术的 B.时间的 C.宗教的 D.理论的 16.意大利哲学家从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和方法论出发,主张“艺术是幻象或直觉”,““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艺术的直觉总是抒情的直觉”,是一种心灵活动。( ) A.克罗奇B.伯格森C.科林伍德D.黑格尔 17.德过古典哲学家认为,“艺术作品是诉之于人的感官的”,“多少要从感性世界吸取源泉”,但艺术的最终根源却在于“理念”。( )

生理学简答题

1.简述乙酰胆碱作为外周神经递质,它的分布、相应的受体和作用。 ①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引起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舒血管纤维)以及支配骨骼肌的纤维,都属于胆碱能纤维。 ②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引起汗腺分泌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舒血管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的胆碱能受体都是M受体。 ③Ach作用与这些受体,可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节后胆碱能纤维兴奋的效应,包括心脏活动的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胃肠平滑肌的收缩、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虹膜环形肌的收缩、消化腺分泌的增加以及汗腺分泌的增加和骨骼肌血管的舒张等。所有自主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和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上分布有N受体。小剂量Ach能兴奋自主神经节神经元,也能引起骨骼肌的收缩,而大剂量的Ach则阻断自主神经节的突触传递。 2.血氧分压下降或血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时,呼吸系统的活动会有何变化?为什么? 动脉血中PO2下降到10.7kPa(80mmHg)以下,可出现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或摘除人的颈动脉体,低O2不再引起呼吸增强。表明低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实现的。CO2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素,动脉血中一定水平的PCO2是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兴奋性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当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到2%时,呼吸加深;增至4%时,呼吸频率也增快,肺通气量可增加1倍以上。由于肺通气量的增加,肺泡气和动脉血PCO2可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当吸入气中CO2含量超过7%时,肺通气量不能作相应增加,导致肺泡气、动脉血PCO2陟升,CO2堆积,使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呼吸中枢的活动受抑制而出现呼吸困难、头昏、头痛甚至昏迷。 3.简述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负反馈性调节。 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它反过来抑制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同时抑制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这种负反馈作用,从而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血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此外,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也能抑制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负反馈作用在应激状态下会暂时失效,于是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大大增加,增强了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4.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后,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及胃运动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后进食时胃液分泌会减少,胃的运动会减弱。胃的迷走神经是支配胃的外来神经,食物直接刺激口腔,咽喉部的感受器引起胃液分泌属非条件反射,反射的传出神经为迷走神经,切断后非条件反射被阻断,胃液分泌减少。同时胃的容受性扩张也受迷走神经的控制,食物直接刺激口腔等消化道时通过迷走神经使胃做容受性扩张,切断迷走神经后胃的运动减弱。 5.何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各有什么生理意义?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控制系统影响中枢,最终加强自身的活动或使活动停止,这种反馈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负反馈是指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变化,若Sf为负,则为负反馈。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c),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艺术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艺术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二)简答题 1、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答:所谓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即是马克思所明确提出的“艺术生产”的概念之说,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从生产活动实践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人们满足审美的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即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但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即揭示了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3、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答:所谓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们意义首先是指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并且总是以一定的形式来体现、表现内容。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其次,在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的形式,例如一首乐曲的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或者一幅油画的丰富而和谐的色彩等。然后由这种形式或生动而鲜明地展示出或含蓄而微妙地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4、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 答: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是艺术所自有的一种独特的认知功能。艺术以其所特有的艺术形象为载体,在充分地表现出艺术家的对社会、人生敏锐的观察、深刻的评判、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时,让审美主体——欣赏者以及广大受众,在潜移默化的认同中与作者、作品因审美互动而形成了共识。 另外,艺术作品的真实,又因它的高于生活真实,超越生活真实而表示出人们的对更为美好的未来的憧景和热爱。展现了人的思想、灵魂的纯化和升华,从而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加深了对美好的事物、高尚的道德、诚真的情感的响往和追求。

艺术概论试题总汇

艺术概论试题总汇 名词解释 什么是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它是艺术家的最终劳动产 品,更是社会公众接触艺术的最主要途径. 现实生活经过艺术家的反 映,加工,创作等环节生产出来的作品,这才为满足社会的审美需要提 供了实在的具体的欣赏对象。 灵感:是指在创作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和思维 形式,它是一种抽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产生新概念或新意像的顿似 的思维方式。 意象:是有“意”的的形象和有“象”的意念的统一,意指的是艺术家的思想 感情和创作意图,“象’是具体生活中可以传达意的物象,意象并不是 意与象的简单结合,而是二者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加工之后的产物。 艺术意蕴:指在艺术作品呈现的客观存在于有限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无限,常 常只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接近不能穷尽的一种感受,未来得到艺术 作品的意蕴,欣赏者必须更全面,更深入地领悟作品的意味,就是所说 的妙悟 艺术家;是指具有艺术才能,掌握相应技术技能,专门从事艺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创造来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劳动者总称。 艺术语言:就是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和体验时运用的独特表 现方式和手段,艺术家运用独特的材料和工具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 得这这门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多选题 艺术形态划分 1)语言艺术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 音乐起源说简述之 劳动起源说语言信仰说巫术起源说 艺术的社会功能 审美功能认识功能社会组织功能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观点 艺术语言功能 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品内容,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

审美感觉审美理知审美形象审美共鸣 中国艺术的精神 天人统一观心物统一观神形统一观文质统一观 简答题 各门各类艺术语言的特征及作用 特点;1美术艺术语言特点2建筑艺术语言特点 3音乐艺术语言特点 4舞蹈 艺术语言特点 5戏剧,戏曲艺术语言特点 6电影电视艺术语言特点 7文学艺术语言特点 艺术家的主体性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1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表现艺术家首先是 个思想者 2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表现艺术家必须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3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还表现艺术家是一个殉道者,具有献身精神艺术家的创造性 卓越的艺术素质 2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力 3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3丰富的知识修养 4高超的艺术技能 单选作家及作品 顾恺之(洛神赋图)塞上(苹果与橘子)被称现代艺术之父凡高(星月夜)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达芬奇(蒙娜丽莎)德拉克(引导着人民前进) 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乔尔乔内(暴风雨)卡拉瓦乔(水果篮)莫奈。印象日出 论述题 艺术与哲学 哲学是关系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的一些根本性的思考,不只是哲学家才思考的问题,艺术家也不例外,哲学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去观察和宇宙人生之谜,艺术家的哲学观不能不通过其作品流露出来,使某些艺术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渗透,不仅体现在个别艺术家和个别艺术作品之中,更表现为每种艺术思潮,每种美学原则,每种创作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观点相联系。 当然,也并非每个艺术家都会在作品中直白表露哲学观点,并非任何艺术

艺术概论简答题,赏析题,议论题

简答题 1,简述艺术家应该具备的修养和能力。(修养: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2.广博的知识.3.深邃的思想.4.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能力:1.敏锐的感知能力.2.丰富的想象能力.3.精湛的艺术技能。) 2,简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1.艺术语言:是艺术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什么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哈方式.2.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什么主体与什么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夜包括情境画面或意境.3.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它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3,简述艺术活动构成的几个环节。(由四个环节构成:客体世界.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与接受.) 4,简述艺术批评的主要作用。(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给以帮助.通过批评的开展,对艺术接受者的鉴赏活动给予影响和指导.) 5,什么是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什么主体与什么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夜包括情境画面或意境。 6,什么是艺术意蕴(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它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7,什么是意境(是中国传统古典美学里的一个范畴,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统一,能够体现人生的至高境界,是一种审美理想境界) 8,什么是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风格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 9,什么是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情趣和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派别和团体) 10,什么是艺术传播(就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进行。) 11,什么是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等内容的主动扬弃,也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12,什么是艺术批评(根据一定思想立场和审美原则.对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艺术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评价的创造性文化活)13,什么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以具体景物作为思维的材料.渗透着创造者的审美感情色彩.突出审美创造功能的一种思维方式)14,什么是艺术家(艺术家是艺术创造的主体,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艺术家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15,什么是艺术典型(由艺术家经过艺术加工和艺术虚构而创作出来的,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作品赏析题 1,欣赏绘画作品《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创作于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宗教题材的作品,表现耶稣和他的门徒共进晚餐的故事.作品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 2,欣赏音乐作品《梁祝》(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由何占豪、陈钢创作于1958年,1959年首演.以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的曲调,运用西洋技法的单乐章标题音乐.是世界最有名的中国现代管弦乐作品之一) 3,赏析雕塑作品《马踏匈奴》。(是汉代霍去病墓前的石雕之一.一匹战马将一个匈奴踩在脚下,象征着胜利.既有象征意义,又有使作品稳重的整体感,巧妙的将园雕、浮雕和线刻结合在一起,是古代最重要的石雕作品.) 4,赏析音乐作品《二泉映月》。 (是中国二十世纪的二胡名曲,作者是华彦钧,也叫阿炳.作品表现了作者饱偿生活辛酸的感受和不屈的性格,以及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与回忆.作品旋律委婉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世界名曲之一.) 5,赏析书法作品《兰亭集序》。(中国书法作品,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内容表现了在兰亭的一次聚会,是此次聚会的文章序言.作品的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无一雷同,具有独特的风韵.成为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作品,王羲之也被称为书圣.) 6,赏析建筑作品《巴黎声母院》。(法国中世纪的建筑作品,是世界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作品.作为宗教题材的建筑,它代表了基督教的神秘与崇高.作品用石头建成,庄严和谐,中央的尖塔高90多米,总体平面呈十字形,体现了超脱红尘的宗教感情.是巴黎的象征,也代表哥特建筑的最高水平.) 8,《十面埋伏》(中国传统琵琶曲。作品以楚汉相争为题材,表现刘邦与项羽决战的情景,具有传统的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叙述方式的特点。采用琵琶各种手法表现战斗的情景。是中国流传最广的音乐作品之一。) 9,话剧《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他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表现他在报仇过程中的挣扎、痛苦的情绪。在人物塑造和思想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是世界艺术里的典型形象。)

【艺术概论】考试简答题资料汇总

【艺术概论】考试简答题资料汇总(一) 1、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答:(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是德国古典美学开山祖康德。(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认为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2、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一、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二、主体性。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三、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3、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重要启示。(了解) 答:“艺术生产理论”是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对艺术研究的重要启示是:1、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2、阐明了两种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4、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是什么? 答:1、“模仿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艺术是对于自然的社会的“模仿”。2、“游戏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席勒和斯宾塞。他们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这种说法又叫“席勒—斯宾塞”理论。3、“表现说”。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和科林伍德。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而已,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4、“巫术说”。代表人物是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5、“劳动说”。代表人物是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认为艺术发生于劳动,“劳动先于艺术”。6、“多元决定论”。认为艺术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多因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名词解释 美感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艺术典型在作品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典型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第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Δ什么是艺术灵感艺术灵感就是大脑皮质兴奋中心的神经细胞,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高度自 觉和异常紧张的苦思冥想寻求急需要的信息材料之后,调动其所有的脑细胞的警觉性,特别是调动起了习惯无意识和本能无意识心里活动的积极性,因而在习惯无意识同本能无意识心理活动中,突然发现了所急需的信息而产生了顿悟。 Δ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 方面行进或相类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它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深刻也更为本质的反映出时代,民族及艺术家个人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等内在特征的外部印记。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和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成熟的标志。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简答题 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空间与实体统一,空间与技术结合,风格性与象征性 为什么说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4)生产劳动时间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 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2)“准艺术”的发生(3)“准艺术”的繁荣(4)“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为什么说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第一,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第二,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

生理学简答题(必考)

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几种,举例说明之。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五种: (一)单纯扩散:如O2、CO2、NH3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 (二)易化扩散:又分为两种类型: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Ca2+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三)主动转运(原发性)如K+、Na+、Ca2+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四)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五)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如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为入胞作用;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则为出胞作用。 2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共同点是均为被动扩散,其扩散通量均取决于各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电位差和膜的通透性。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 (一) 单纯扩散的物质具有脂溶性,无须借助于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进行跨膜转运;而易化扩散的物质不具有脂溶性,必须借助膜中载体或通道蛋白质的帮助方可完成跨膜转运; (二)单纯扩散的净扩散率几乎和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而载体易化扩散仅在浓度差低的情况下成正比,在浓度高时则出现饱和现象; (三)单纯扩散通量较为恒定,而易化扩散受膜外环境因素改变的影响而不恒定。 3描述Na+--K+泵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Na+--K+泵活动的生理意义是: (一)Na+泵活动造成细胞高K+是细胞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的; (二)Na+泵不断将Na+泵出胞外,有利于维持胞浆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的正常容积; (三)Na+泵活动形成膜外Na+的浓度差是维持Na+-H+交换的动力,有利于维持胞pH值的稳定;(四)Na+泵活动建立的势能贮备,为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以及非电解质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 4简述生理学上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及其意义。 生理学上最早把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之为兴奋性,而把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的外部可见的反应(如肌细胞收缩,腺细胞分泌等)称之为兴奋。自从生物电问世后,近代生理学术语中,兴奋性和兴奋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含义,兴奋性被视为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奋则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是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最先出现的共有的特征表现,是触发细胞呈现外部反应或功能改变的前提和基础。 6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有何变化?机制何在? 各种可兴奋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当时和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兴奋性将经历一系列的有次序的变化,然后恢复正常。 神经细胞其兴奋性要经历四个时相的变化: (一)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兴奋,此时大多数被激活的Na+通道已进入失活状态而不再开放; (二)相对不应期兴奋性较正常时低,只有用阈上刺激才可引起兴奋,此时仅部分失活的Na+通道开始恢复; (三)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可以引起兴奋,此时大部分失活的Na+通道已经恢复,且因

艺术概论简答题(1)

(试题一)简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艺术的联系表现为:一方面,一定数额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另一方面,艺术通过其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的评价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简答意境及其特征:意境是传统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艺术作品中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两者有机结合,境中有情,情中有境。特征:1朦胧美2超越美3自然美。 简述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表现:1.民族艺术思想内容相互影响。2。民族艺术形式得相互影响 简述主体与题材的关系:1.艺术作品是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与评价,是通过艺术形象呈现出来的主要思想2.题材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社会进行选择、提炼、加工,而在艺术作品中,予以表现的社会生活。关系:1.主体是统帅灵活的灵魂2.题材对主体有一定制约作用。 5.简述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艺术特色。形成原因:1.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精神生产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2.艺术风格风格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理,生活环境,阅历修养与艺术追求。3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简述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主要思维:1.艺术创作全过程是种离不开具体可感到的形象2.艺术创作全过程始终依赖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因此艺术创作主要思维方式只能是形象思维3.艺术创作全过程始终具有整体的特点。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围绕着客体世界、艺术家、艺术作品,读者分为四类。1.社会历史批评:立足于客体世界来评价艺术。情调艺术作品,必然自觉不自觉地打上社会环境印记,艺术价值高的取决于它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深刻反映程度以及社会生活影响力2.心理批评:从创作主体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入手来评价艺术3.文本评判:艺术作品本身是一自足的整体,其意蕴魅力需从文本中寻找,有注重文本语言和物质媒介4.接受批评:强调从接受者入手研究艺术,突出了接受者的能动性、创作性。 简述小说的基本特征:小说是通过文正的情节和具体额环境描写,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广泛、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由此形成三大鲜明特征:1.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细致刻画人物性格2.能够描写曲折而又完整的故事情节3.能够描写具体可感的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成情节发展的客观条件的总和。 简述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过程:1.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的拿来2.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精髓3.把外来艺术与民族艺术有机结合起来。 简述中国园林的基本特征:1.文化美事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与核心,中国园林十分重视营造自然美和建筑美(1)充分利用与创造自然美,山、水、林、花、鸟、桥(2)重视建筑美,讲究亭、台、楼、阁、桥、榭(3)注重环境与建筑的融合2.历史文化的融合3.美学思想、借景、隔景来创造空间美。 简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广泛。艺术活动会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对人们的政

生理 简答题大全

生理学 简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机体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 (1)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各种活动实现,其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体内最普遍的 一种调节方式,具有迅速、准确和作用时间短暂的特点。 (2)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它的作用特 点是缓慢、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是指细胞和组织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的作用,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 性反应。其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 何谓正反馈、负反馈?在机体功能活动中有何作用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意义: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行对稳定。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意义:促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就迅速加强,直到生理过程完成为止。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何特点?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如:O2 CO2顺浓度差,不耗能,也不需要膜蛋白帮助 (2)易化扩散:是指水容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蛋白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 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顺浓度差,不耗能,需要膜蛋白帮助 可分为两种类型: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转运葡萄糖和氨基酸。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门控通道又分两种: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转运Na+和K+ 等离子。 (3)主动转运: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泵蛋白的帮助下逆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耗能转运过 程。如:钠泵对Na+和K+的逆浓度转运。逆浓度差,耗能,需要泵蛋白帮助 (4)出胞和入胞:是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进出细胞的转运方式。如: 白细胞吞噬细菌和激素的分泌。 什么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是什么? 静息电位:是指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膜内较膜外低。 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静息时K+外流形成的K+平衡电位,还有Na+内流及Na+-K+泵的活动。

艺术概论 试题

一、选择题 1人面鱼身纹是(A )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a) 仰韵文化彩陶b) 庙底沟彩陶c) 马家窑彩陶d) 半山彩陶 2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候乙墓出土的铜尊盘,上有玲珑剔透的装饰,就是用(D )铸造的。 a) 染缬工艺b) 夹缬工艺c) 景泰工艺d) 失蜡法工艺 3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是(C )。 a) 螺旋纹b) 云气纹c) 饕餮纹d) 莲花纹 4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B)。 a)《考工记》b)《园治》c)《天工开物》d)《营造法式》 5西班牙建筑师(B )在整个新艺术运动中是最引人注目,他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那公寓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a) 霍塔b) 戈地(安东尼奥·高迪)c) 格罗佩斯d) 查尔斯莫尔 6.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B )设计著名的“水晶宫”。 a) 麦金托仕b) 博克斯登(约瑟夫.帕克斯顿)c) 戈地d) 毕亚莱至 7宋代(A )瓷器大量使用开片的装饰方法。 a) 定窑b) 汝窑c) 钧窑d) 哥窑 二、简答题 1试论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 2中国古代设计的鲜明特征 3什么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 4什么是装饰艺术运动 一、选择题 1、《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 A.李诫 B.鲁班C.吴道子 D. 计成 2、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 a) 《考工记》b) 《园治》c) 《天工开物》d) 《营造法式》 3、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 )设计著名的“水晶宫”。 a) 麦金托仕 b) 博克斯登 c) 戈地 d) 毕亚莱至 4、1919年,( )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和设计理论,使该校成了现代主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 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 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4章生命活动的调控 神经部分: 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