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课时 集 合

第1课时 集 合

第1课时  集 合
第1课时  集 合

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第1课时集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

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复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

2.猜一猜:你认为有多少人?(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3.同学们猜出了多少种结果,那么到底谁猜得对?

(1)有人数了数跳绳9人,踢毽8人,共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2)有人说参加比赛的人数没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没有17人,是因为有人重复报了两项比赛。)

4.那到底有多少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

呢?(引导:把重复的人连线或打记号等。)

可在表格上直接连线,能最清楚地看出有3人重复报了。

5.为了更清楚地让我们看出哪些人只报了一项,哪些人两项都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适当引出画集合图的方法。出示课题:集合)

6.你能把人名填到集合图中吗?

(1)小组协作完成。

(2)把人名不要了,换了人数你会填吗?(独立完成)

(3)观察集合圈图,要算出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怎样列式?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

(4)反馈:9+8-3=14(人)

①说算理。②适当追问:为什么要减3?

7.回顾算理,整理思路:通过对例1的分析解答,有什么要与同学们交流的?关键要注意什么?(减去重复的)

8.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①独立填写。②重点观察重复处。

(2)做一做第2题。

①独立填写。②反馈思路。

二、拓展深化,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1题。

(1)统计出共有多少种水果。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练习二十三第2题。

(1)如何把两项都会的很清楚地看出来(连线),填在什么地方?(2)解答问题。

(3)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你会解答提出的问题吗?)

3.练习二十三第3题。

(1)尝试完成。

(2)组内交流。

(3)教师适当点拨。

(4)全班交流。

4.练习二十三第4题。

(1)适当点拨如何根据所提问题,从三组条件信息中选取合适的信息画集合圈。

(2)然后根据问题尝试解答。

(3)反馈交流。

5.练习二十三第5、6题。

(1)注意提示学生根据数形对应性填写。

(2)尝试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3)反馈,注意算理要清楚。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研究,渗透集合思想。在开课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碰撞擦出火花。通过统计、连线引入到集合圈的出现,突显有层次的教学;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解题方法。化解“重复部分”如何理解的难点,体现有价值的研究和学习。

设计者:xxx 时间:2020年文档类型:word

文库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Word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放心下载

文档来源网络如有错误或者侵权,联系本店马上删除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第1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1、了解书序的特点。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初步体会作者"乐"到"悲"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掌握本文出现的“毕”“修”“引”“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 【学习内容】 一、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和特点,揣摩作者感情,做到有感情地准确地朗读;画出疑难问题;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利用文下注释解决字词问题,记录重要词义。 二、预习自测题 1、给下边加字词注音: 癸()丑修禊()流觞() 激湍()形骸()游目骋()怀齐彭殇()嗟悼()会()稽jī感慨系()之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趣舍万殊 悟言一室之内 3、解释下列加横线字含义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修禊事也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4)引以为流觞曲水 (5)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6)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7)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8)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0)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1)所以游目骋怀 4、王羲之(303-361),东晋大书法家。字,出生于两晋门阀世家,祖籍琅邪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善书法,被后世称为,其子王献之被后世评家认为是可与其父比肩的书法家,父子并称,可视为魏晋书法的代表人物。王羲之的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三、补充材料

1、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2、兰亭位于现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据传,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四十二人参加了修禊活动,众人临河踏青,饮酒赋诗。最终二十六人传下《兰亭》诗。王羲之作四言与五言诗各一首,并为二十六人的诗作写序。 3、王羲之书法 羲之书法在当时即享大名。评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对其书法推崇备至。 羲之家学渊源,幼年即从父辈学习书法,受到严格训练。稍后又从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卫夫人(名铄)学书。稍长四处游历,见得前辈书法家李斯、曹喜、蔡邕等人所书碑刻,于是开始精研各书体势,博取众家之长,创作出风格轻灵优美、潇洒飘逸的新体,从而突破了汉魏质朴厚重的古风。他的《兰亭集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今观其书,的确俊逸遒劲,笔势纵横,在用笔、结构、点画搭配等方面极富变化。全篇看来,纵则有行,横则无列,气韵生动,笔意畅通,给人以神采飞扬、起伏跌宕之感。梁武帝萧衍称赞其书云:“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唐太宗李世民对其书法更是情有独钟。大费周折从民间得来《兰亭集序》,一再把玩,临逝前又嘱咐用其真迹为自己殉葬。后其墓被盗,《兰亭序帖卷》真迹从此失传。 4.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大多用以题赠;一是书序,作为著述的前言,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特色,成书经过,写作目的等。《兰亭集序》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 四、课堂探究 诵读课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下列问题,教师点拨补充。 1、解释下面词语的活用情况: 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所以游目骋怀() 固知一死生() 齐彭殇为妄作() 一觞一咏() 2、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古义:今义: 俯察品类之盛古义:今义: 或取诸怀抱古义:今义: 所以游目骋怀古义: 今义: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夫人”古义:今义:

第01讲-集合(解析版)

第01讲集合 一、考情分析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针对具体问题能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 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能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能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体会图形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二、知识梳理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 (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A=B 子集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集合B中的元素A?B 真子集 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集合B中的元素,且集 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 B A?≠ 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 符号表示A∪B A∩B 若全集为U,则集合A 的补集为?U A 图形表示 集合表示{x|x∈A,或x∈B}{x|x∈A,且x∈B}{x|x∈U,且x?A}

4.集合的运算性质 (1)A ∩A =A ,A ∩?=?,A ∩B =B ∩A . (2)A ∪A =A ,A ∪?=A ,A ∪B =B ∪A . (3)A ∩(?U A )=?,A ∪(?U A )=U ,?U (?U A )=A . [方法技巧] 1.若有限集A 中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 2.子集的传递性:A ?B ,B ?C ?A ?C . 3.A ?B ?A ∩B =A ?A ∪B =B ??U A ??U B . 4.?U (A ∩B )=(?U A )∪(?U B ),?U (A ∪B )=(?U A )∩(?U B ). 三、 经典例题 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1】 (2020·全国高三一模(文))已知集合{}2 220A x x ax a =++≤,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a 的值为( ) A .0 B .0或2- C .0或2 D .2 【答案】C 【解析】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只有一个实数满足2220x ax a ++≤, 即抛物线2 22y x ax a =++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 ∴2480a a =-=△,∴0a =或2. 故选:C 【例1-2】(2020·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三月考)若S 是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所有字组成的集合,则S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是( ) A .62 B .32 C .64 D .30 【答案】D 【解析】因为“我和我的祖国”中的所有字组成的集合S 一共有5个元素, 所以S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是52230-=个. 故选:D 规律方法 1.研究集合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即弄清该集合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集合;然后再看集合的构成元素满足的限制条件是什么,从而准确把握集合的含义.

第1讲 必修1第一章集合的基本含、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以及基本运算-学生版

新知三: 子集、真子集、空集 ①如果集合A B ?,并且存在元素x B ∈且x A ?,我们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 ②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例3:写出集合{1,0,1}-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变式3:已知集合{}{}1,21,2,3,4,5P ??,那么满足条件的集合P 的个数是( ) A .5 B .6 C .7 D .8 【点评】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 n -个。 ★★例4:已知集合{13}A x x =-≤≤,2{,}B y y x x A ==∈,{2,}C y y x a x A ==+∈,若满C B ?足,求 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变式4:集合{}1,2,3,4A =,2{0}B x N x a =∈-=,若满足B A ?,求实数a 的值组成的集合。 ★★例5:已知集合A ={|25}x x -<≤,{|121}B x m x m =+-≤≤且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变式5:若集合{} 2|20M x x x =--=,{}|10N x ax =-=,且N M ?,求实数a 的值。 【点评】当出现“A B ?”这一关系时,首先是讨论A 有没有可能为空集,因为A =? 时满足A B ?。 【考点3】集合的新定义问题 ★★例6 若集合A 具有以下性质: (Ⅰ)0∈A,1∈A ;(Ⅱ)若x ∈A ,y ∈A ,则x -y ∈A ,且x ≠0时,1 x ∈A .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喜转 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文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文中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 者的思想感情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把握。 第一节 一、导入: 杜甫被誉为“诗圣”,司马迁被誉为“史圣”,有一位 名士被人们誉为“书圣”,他是谁呢?他的巅峰之作又是什么?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 被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今天我 们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这篇美文。 二、解题:

1、作者介绍: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兰山),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年轻时有 美誉,为人真率,胸怀豁达,为时人所重,目为“国举” (全国推崇的出类拔萃的人物)。曾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出身于一 个书法世家,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 是当时的书法名手。他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书法名手。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早年苦练书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美谈。少师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年长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 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晚年 书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后人评书法“字势如龙跃天门, 虎卧凤阙”“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 丰富,除《兰亭集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 王羲之也长于诗文,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 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新,不 尚辞藻而多情致。论者称其书札有远见卓识,但这些成就均

第1讲 集合及其运算

第一讲集合及其运算 主讲老师:徐剑 教学目标 1. 掌握集合的交、并、补集三种运算及有关性质,能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 2. 能使用数轴分析、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会求简单集合间的并集、交集;理解补集的含义并会求补集. 一、课前预习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或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 A∩A=;A∩?=; A∪A=;A∪?=; A∩(?U A)=;A∪(?U A)=;?U(?U A)=. 二、例题解析 1、集合的含义 例1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y,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 A.1 B.3 C.6 D.9

(2)已知集合M ={1,m +2,m 2+4},且5∈M ,则m 的值为( ) A .1或-1 B .1或3 C .-1或3 D .1,-1或3 (3)已知集合A ={x |x ∈Z ,且32-x ∈Z },则集合A 中的元素个数为________. 2、集合的基本关系 例2 (1)设P ={y |y =-x 2+1,x ∈R },Q ={y |y =1-x 2},则 ( ) A .P ?Q B .Q ?P C .?R P ?Q D .Q ??R P (2)设A ={1,4,2x },B ={1,x 2},若B ?A ,则x =________. 3、集合的基本运算 例3 (1)设U =R ,{|55}A x x =-<<,{|07}B x x =≤<. 求A ∩B 、A ∪B 、?U A 、?U B 、(?U A )∩(?U B )、(?U A )∪(?U B )、?U (A ∪B )、?U (A ∩B ). (2)已知全集{1,2,3,4,5}U =,若A B U =,A B ≠?,A ∩(?U B )={1,2}, 求集合A 、B . (3)已知集合A ={x |-2≤x ≤5},B ={x |m +1≤x ≤2m -1},若A ∩B =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三、课后作业 1. 如果集合A ={x |a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 A .0 B .0 或1 C .1 D .不能确定 2. 集合A ={x |x =2n ,n ∈Z },B ={y |y =4k ,k ∈Z },则A 与B 的关系为( ). A .A ≠ ?B B .A ≠?B C .A =B D .A ∈B . 3. 满足条件{1,2,3}?≠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个. 4. 设集合2{|3}M y y x ==-,2{|21}N y y x ==-,则M N = . 5.设集合A ={x |240x x +=}, B ={x |222(1)10x a x a +++-=,a R ∈},若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 徐雅帆 【教学目标】 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2、整体感知,结合课下资料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恨事。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摹本。(让学生看教材中《兰亭集序》书法作品)从摹本可以判断“书中极品”的评价绝非妄言。而此文为什么又被称为“文中上品”呢?它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集序》的魅力所在。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解题 1、走近作者 王羲之(公元321~379,一说303~361),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

亭序》《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2、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3、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四、整体感知 1、放录音(字音辨识) 癸guǐ丑修禊xì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形骸hái 游目骋chěng怀齐彭殇shāng 嗟悼jiēdào 会kuāi稽jī感慨系xì之 通假字:趣舍万殊悟言一室之内 2、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文意。 ①词类活用 映带左右(名作动,围绕、环绕,) 流觞曲水(使动用法,使……流;使……弯曲)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所以游目骋怀(动词作使动,使……游,使……骋) 固知一死生(数量词意动,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意动,看作相等。) 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 足以极视听之娱(动词作名词) 以之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教案

1、导入:记得孔子有一次和子路、曾皙,冉有等几位学生一起谈论志向问题。当问到曾皙时,曾皙答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大得孔子赞赏。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春风沂水的三月,在那崇山峻岭的茂林修竹之中,亲密的朋友携手而来,席地促膝侃侃而谈,那该是何等怎样的乐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过时光的长河,走进那兰亭,一起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过渡句:《兰亭集序》一篇山水游记散文,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王羲之其人及其写作背景。) 2、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郡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在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兰亭集序》。 (提问:什么是序呢?) 明确:一般放在书或者文集的前面,是说明书籍著述或者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的作品进行评论,或者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 (过渡句:《兰亭集序》不仅是一幅书法极品,誉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更是散文中的佳品,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诵读、理解去探究文字的丰富的内涵。)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们认真听一下录音。 (要求:注意文章的语气、停顿、字音) 2、学生齐读 (指导学生的朗读) (过渡句:关于文言文的学习,对于文意的理解,首先应该是字词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一段,并尝试翻译,请特别注意老师用不同颜色标注出的字词及划线部分。)4、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梳理字词 5、品读课文,读出情感 (过渡句:字词的梳理,可以说是为我们理解文意打下了一个基础,那么接下来我们请男生读一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勾画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乐 作者为何而乐呢? 1、良辰:暮春之初 农历一、二、三月为春季,暮春也就是三月。 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翻然悔悟。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最美的一段时光。 2、美景:山、水、天气 比较王羲之笔下春景与其他文人笔下的的春景的不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明确: 《忆江南》和《晚春》写的是花红水绿,尽显春色之浓艳;

高一第1讲 集合概念与运算(教师)

第1讲 集合概念与运算(教师版)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集合. (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并会求并集、交集、补集;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集合、子集,空集的概念(2)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3)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4)理解集合的交、并、补运算的概念及性质 (5)会用Venn 图及数轴解有关集合问题 难点:子集与真子集、属于与包含关系、交集与并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知识梳理 1.集合的基本概念: (1)集合的概念: 具有某种公共属性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 ;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 (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 描述法,列举法,图示法。 2.集合的运算 (1)子集:若 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A ?B ; 真子集:若A ?B ,且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A 中 ,则A ?B ; ?是 任何 集合的子集,是 任何非空 集合的真子集. (2)交集:A ∩B ={|x x A B ∈∈且x }; (3)并集:A ∪B ={|x x A B ∈∈或x }. (4)补集:若U 为全集,A ?U ,则u C A ={|x x U A ∈?且x }, 3.集合的常用运算性质 (1)A ∩φ=φ;A ∩A =A ;(2)A ∪φ=A ;A ∪A =A ; (3) A ∩(u C A )= φ ;A ∪(u C A )= U ;u C (u C A )= A ;

《兰亭集序》试讲教案说明及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篇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第二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八课,该单元主要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其余篇目还有《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两大游记名篇。 单元说明中指出,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述,它还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这样的名篇时,学习重点应该放在对作者情感和抒发哲理的理解和感知。而这同时要求我们能够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反复阅读这些文章,体会其节奏、语气和韵味,这样的文章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同时增强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文言常识,结合在大量古代诗歌的学习后,结合这样的优美散文是必要而且必须的。这样的文章对于学生以后的古文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 而该教学教案是针对重点高中高一年级学生而设计,设想他们对于此课已有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结合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的关系,第一课时以工具性为主结合以人文性,但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接受人文性的熏陶。 三、教学用时: 该篇目设计教学用时为两课时,但教案部分只呈现第二课时教案。 四、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说明: 该课时,首先回顾第一课时内容,这能够有效复习工具性较强的第一课时内容,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然后开始对作者情感内容的把握,其中包括三种情感得具体显现,以及三种情感之间的过渡。同时分析三种情感对于作者内心的触动由浅到深的作用。这期间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或手段,而本课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正包含在这一环节。 最后,是是引导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在这一阶段应该注

意因为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或对于作者的不认同。同时有效对外拓展,使得学生可以进一步明了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并结合课外作业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时代背景的把握。同时课后作业的还体现可选性以及人文性突出。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积累文言知识,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2.理解文中作者行文所包含的三种情感之间的不断变化; 3. 正确认识,理解作者对人生无常、终归于尽的感慨,认识到作者感叹中蕴含的积极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文中作者行文所包含的三种情感之间的不断变化是本课时需要学生掌握并体会的重点; 3. 正确认识,理解作者对人生无常、终归于尽的感慨,认识到作者感叹中蕴含的积极之情。文中上升到一定高度的人生哲学,学生需要在没有生活经历的前提下感悟是本课时的难点。 【第一课时回顾】 一.欣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并简单介绍王羲之生平; 二.介绍“序”这一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文字。多介绍成书经过,意旨,作者情况等,也可以评论。古人宴集,常常一同赋诗,会推举一人作序。 三.文本解读。 1.基础知识识记:guǐ癸、xì禊、shāng觞、chěng骋、shāng殇; 2.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并朗读课文; 3.结合注释及参考书翻译课文,并未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在每一部分找到一个关键字“乐”、“痛”、“悲”;

《兰亭集序》教案(三课时)

《兰亭集序》教案(三课时) 王景瑞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能力:1.理清课文内容层次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以书法艺术名扬百世的《兰亭集序》。作者是谁?王羲之(请一位同学板书作者:王羲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兰亭,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了书序《兰亭集序》。《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那么这篇作品的文学内蕴如何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探究一下。 二、(听录音)或全班朗读。注意朗读节奏,把握感情。(纠正读音) 三、整体感知 1、全文共可分为三段,试从每段中找出一个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字眼。 明确:乐——痛——悲(板书) 【过渡】: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王羲之的情感世界。 2、思考:为何而乐?为何而痛?为何而悲? 四、研习文本 (一)研习第一段 1、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在这一段中作者说“信可乐也”,那么作者到底乐什么? 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分析一下。(学生在书中划出相关语句,学生分析,老师点拨并引导概括。) 明确: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人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美景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乐事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良辰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赏心 【过渡】:第一段主要是记叙了兰亭宴会的盛况,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面对即将散去的宴会,王羲之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心情一下子转入痛中来。

第01讲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原卷版)

第 1 讲: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一、课程标准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4、.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二、基础知识回顾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若对任意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则A B或B A。 (3)相等:若A?B,且B?A,则A=B。 (4)空集的性质:?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x|x∈A,且x∈B}. (2)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x|x∈A,或x∈B}. (3)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U A,即?U A={x|x∈U,且x?A}. 4、集合的运算性质 (1)A∩A=A,A∩?=?,A∩B=B∩A。 (2)A∪A=A,A∪?=A,A∪B=B∪A。A?B?A∩B=A?A∪B=B??U A??U B (3)A∩(?U A)=?,A∪(?U A)=U,?U(?U A)=A。 (4)?U(A∩B)=(?U A)∪(?U B),?U(A∪B)=(?U A)∩(?U B)。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章第1讲集合

第1讲集合 最新考纲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知识梳理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 (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若对任意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则A B或B A. (3)相等:若A?B,且B?A,则A=B. (4)空集的性质:?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 符号表示A∪B A∩B 若全集为U,则集合A的补集为 ?U A 图形表示

(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 (2)子集的传递性:A?B,B?C?A?C. (3)A?B?A∩B=A?A∪B=B. (4)?U(A∩B)=(?U A)∪(?U B),?U(A∪B)=(?U A)∩(?U B). 诊断自测 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任何集合都有两个子集.() (2)已知集合A={x|y=x2},B={y|y=x2},C={(x,y)|y=x2},则A=B=C.() (3)若{x2,1}={0,1},则x=0,1.() (4)若A∩B=A∩C,则B=C.() 解析(1)错误.空集只有一个子集,就是它本身,故该说法是错误的. (2)错误.集合A是函数y=x2的定义域,即A=(-∞,+∞);集合B是函数y=x2的值域,即B=[0,+∞);集合C是抛物线y=x2上的点集.因此A,B,C不相等. (3)错误.当x=1,不满足互异性. (4)错误.当A=?时,B,C可为任意集合. 答案(1)×(2)×(3)×(4)× 2.(必修1P7练习2改编)若集合A={x∈N|x≤10},a=2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A B.a?A C.{a}∈A D.a?A 解析由题意知A={0,1,2,3},由a=22,知a?A. 答案D 3.(·全国Ⅰ卷)设集合A={1,3,5,7},B={x|2≤x≤5},则A∩B=() A.{1,3} B.{3,5} C.{5,7} D.{1,7} 解析因为A={1,3,5,7},而3,5∈A且3,5∈B,所以A∩B={3,5}.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三、教学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兰亭集序》摹本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录音范读,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 (二)教学步骤。 1、导语: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着于世的《兰亭集序》 2、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教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课文《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 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

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绍 学生读注释①。 教师补充: 1、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着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书圣”的美称。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 王羲之的诗文以《兰亭集序》最出色。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 2、了解序的体裁特点: 明确: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

第1讲-集合的基本概念高一新教材

主题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 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 掌握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一、集合的概念 1、看图片 ①一群大象在喝水;②一群鸟在飞翔;③一群学生在热烈欢迎来宾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一群大象、一群鸟、一群学生)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2、观察下列对象: ①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②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③金星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 ④2004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⑤所有的正方形; ⑥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的点; ⑦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

2)互异性: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二、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问题】高一(4)班里所有学生组成集合A,a是高一(4)班里的同学,b是高一(5)班的同学,a、b与A分别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上述问题,发表学生自己的看法。 得出结论:①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②如果b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b不属于集合A,记作b?A。 再让学生举一些例子说明这种关系。 熟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符号名称含义 N非负数集或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 N*或N+正整数集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Z整数集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 Q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 三、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出来(不考虑元素的顺序),并且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描述法: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划一条竖线,在竖线后面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即:{} =满足的性质,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 A x x p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轮流回答的形式) 例1. 下面给出的四类对象中,构成集合的是(D) A.某班个子较高的同学 B.相当大的实数 C.我国著名数学家 D.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 试一试: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C)A.所有的正数B.等于2的数C.接近于0的数D.不等于0的偶数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讲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2019·常州调研测试)设集合A ={-1,0,1},B ={0,1,2,3},则A ∩B =________ . 解析:由A ={-1,0,1},B ={0,1,2,3},可知A ∩B ={0,1}. 答案:{0,1} 2.(2019·江苏省名校高三入学摸底卷)已知全集U ={x ∈N |(x +1)(x -5)≤0},集合A ={1,3,4},则?U A =________. 解析:全集U ={0,1,2,3,4,5},则?U A ={0,2,5}. 答案:{0,2,5} 3.设集合I ={x |-3

答案:{1} 4.(2019·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设集合A ={1,3},B ={a +2,5},A ∩B ={3},则A ∪B =________. 解析:由集合A ={1,3},B ={a +2,5},A ∩B ={3},可得a +2=3,得a =1,即B ={3,5},则A ∪B ={1,3,5}. 答案:{1,3,5} 5.(2019·苏州地区七校模拟)已知集合A ={x |x =x 2-2,x ∈R },B ={1,m },若A ?B ,则m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根据集合A ,由x =x 2-2可得,x =2,故m =2. 答案:2 6.(2019·江苏省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卷(一))已知集合A ={-2,-1,0,1},B ={x |3x >1},则A ∩(?R B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________. 解析:因为?R B ={x |3x ≤1}={x |x ≤0}, 所以A ∩(?R B )={-2,-1,0},所以A ∩(?R B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23-1=7. 答案:7 7.(2019·盐城模拟)设全集U =N *,集合A ={2,3,6,8,9},集合B ={x |x >3,x ∈N *},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 解析:A ∩B ={6,8,9},所以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2,3}. 答案:{2,3} 8.设y =x 2+ax +b ,A ={x |y =x }={a },M ={(a ,b )},则M =________. 解析:由A ={a }得x 2+ax +b =x 的两个根为x 1=x 2=a , 即x 2+(a -1)x +b =0的两个根x 1=x 2=a , 所以x 1+x 2=1-a =2a ,得a =13,x 1x 2=b =19 , 所以M =? ??? ?? ????13,19. 答案:???? ?? ????13,19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 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 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 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这节课,学习的角是个全新的概念,但是又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通过身边中的角引入到概念的角,提高了学生的接受度,最终学生感知角的概念就减少了困难。在画角的时候,大部分都能掌握角的基本特点来画,一个顶点,两条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