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诊断及手术救治探讨

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诊断及手术救治探讨

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诊断及手术救治探讨
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诊断及手术救治探讨

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诊断及手术救治探讨

发表时间:2019-08-19T10:11:32.15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作者:武福南孟永康邓继成刘进陈伟平彭宁波

[导读] 目的:探讨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

武福南孟永康邓继成刘进陈伟平彭宁波

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南株洲 4123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35例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3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5例行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双额叶脑挫伤清除术,占42.86%,8例行双侧扩大翼点入路,占22.86%,12例行冠状切口开颅双额脑挫裂伤清除术,占34.29%;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GOS分级评估患者预后,其中2例死亡,占5.71%,6例重残,占17.14%,27例恢复良好,占77.14%。结论:临床上根据CT检查结果,尽早给予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患者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中央型脑疝;脑挫裂伤;对冲性;手术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ntral Type of Cerebral hernia caused by impingement bilateral frontal lobe brain injury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rnia caused by bilateral frontal lobe injury. Methods: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35 patients with central type of cerebral hernia caused by bilateral frontal lobe injury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all 35 patient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of which 15(42.86%)underwent unilateral cerebral falx incision and bilateral frontal lobe contusion(22.86%),8(22.86%)were treated by bilateral expanded pterional approach. Removal of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of bilateral frontal brain by coronal incision in 12 cases,accounting for 3 cases After 12 months of follow-up,2 cases died(5.71%),6 cases suffered severe disability(17.14%),27 cases recovered well(77.14%). According to the GOS grade,the prognosis was evaluated in 2 cases(5.71%),6 cases with severe disability(17.14%)and 27 cases(77.14%). 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T,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entral cerebral hernia caused by collision bilateral frontal lobe injury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words]Central type of brain hernia,traumatic brain injury,concussion,surgery

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重型颅脑损伤,以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嗜睡等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具有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往往容易并发中央型脑疝,不仅加重患者病情,还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当前在治疗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时,通常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神经系统保护药物、脱水等,但是是否尽早行手术治疗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因此,本文对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8-72岁,平均(42.5±9.1)岁,其中10例为女性,25例为男性,入院GCS评分:12例<8分,23例≥8分,受伤原因:5例为击打伤,8例为坠落伤,22例为车祸伤。

1.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具体表现如下:①昏迷程度。3例为深度昏迷,4例为中度昏迷,6例为浅昏迷,22例为嗜睡;②呼吸。6例呼吸浅快,5例为潮式呼吸,4例为深大呼吸,20例呼吸节律正常;③瞳孔变化。6例双侧瞳孔扩大,光反应消失或迟钝,5例一侧瞳孔扩大,光反应消失且合并潮式呼吸;24例双侧瞳孔缩小,且存在光反应。

1.3方法

1.3.1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扫描,在CT图像中,可见25例广泛额叶脑挫裂伤合并脑内、硬膜外以及硬膜下血肿,10例额叶脑挫伤合并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17例双额叶斑点状高密度影合并低密度不规则片状水肿区,且中线结构位移<10mm;15例双侧脑室受压变形,,3例脑室系统正常,并且合并枕骨骨折24例。

1.3.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有手术指征的立即予以手术治疗;暂无手术指征的均行保守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颅内压监测以及脑神经营养等,并且对患者进行头颅CT动态复查,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下列情况,则立即行手术治疗:①意识呈进行性下降,烦躁加剧,且瞳孔变小;②经颅脑CT检查,结果显示脚间池、鞍上池以及环池压闭塞;③可见侧脑室前夹角呈进行性增加,并且>120°。本组的35例患者中,15例行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双额叶脑挫伤清除术,即脑挫伤灶局限于双额叶的,开颅时则选择冠状切口,保留矢状窦上骨桥,行去骨瓣减压术;而双侧额颞叶的,尤其是颞后叶合并血肿和脑挫裂伤的患者,则选择双侧扩大翼点入路,对于较多血肿侧,则行去骨瓣减压术,另一侧则给予骨瓣回纳。对于双额叶局限性挫伤者,则行双额叶脑挫伤清除术,术中对脑内血肿和一侧额极脑挫裂伤进行清理,避免损伤嗅神经,释放脑脊液,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侧裂池打开,使大脑镰和颅底充分暴露,并且在直视的情况下,顺着鸡冠将大脑镰切开直到上矢状窦下壁,彻底清除脑挫伤灶。

2.结果

本组的3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5例行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双额叶脑挫伤清除术,占42.86%,8例行双侧扩大翼点入路,占22.86%,12例行冠状切口开颅双额脑挫裂伤清除术,占34.29%;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GOS分级评估患者预后,其中2例死亡,占

5.71%,6例重残,占17.14%,27例恢复良好,占77.14%。

3.讨论

双额脑挫裂伤的致病原因主要为枕部受到减速性冲击,因为解剖学特点,前颅底内面和额骨眶板出现骨性凸出,在外力的因素下,与额叶出现摩擦,扩大额叶脑挫裂伤的范围,从而导致脑水肿[2]。而在双额脑挫裂伤患者中,中央型脑疝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原因

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价值探讨

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价值探讨目的:探讨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临床 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形成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其中观察组行床头钻孔血肿引流后送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则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获得颅内减压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并在患者出院时统计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获得颅内减压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形成,实施床头钻孔引流后实施开放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能在最短时间内解除颅内压迫,提高患者预后。 标签:钻孔引流;标准去骨瓣减压;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 脑疝形成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症,对脑疝治疗方法主要是开颅清除血肿或挫裂脑组织加去骨瓣减压术[1],但是对于病情十分危重,进展较快的脑疝形成患者,快速解除颅内高压对生命中枢的压迫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主要针对脑疝形成患者实施紧急钻孔减压,之后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并脑疝形成患者,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形成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6例,年龄36~68岁,平均(41.2±2.9)岁。单侧瞳孔散大者23例,双侧瞳孔散大者4例;意识昏迷行气管插管者20例。对照组:男20例,女7例,年龄35~68岁,平均(41.3±2.8)岁。单侧瞳孔散大者22例,双侧瞳孔散大者5例;意识昏迷行气管插管者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瞳孔状态以及意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完成手术,术中行自体血回收技术,其中观察组在患者进入急诊科后即请脑外科医师行床头的钻孔血肿引流,并完善术前准备后送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则仅在完善术前准备后送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获得颅内减压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并在患者出院时统计患者预后。 1.3 统计学处理

颅脑损伤

颅脑外伤 头颅部的外伤,以跌坠伤和撞伤最为多见,击伤次之。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类 头皮外伤单纯的头皮外伤可分为头皮擦伤、裂伤、血肿、撕脱伤。头皮擦伤有少量出血和血清渗出,有不同程度的头皮肿胀,有时皮下有瘀血,局部有压痛。治疗主要是清洁伤面,不需包扎,忌局部热敷。头皮裂伤出血较多,需要压迫止血,头皮血肿可根据头皮解剖部位的深浅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在对血肿进行抽吸治疗时,一定剃去头发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发生感染。头皮裂伤为开放性,治疗上应注意彻底清创,有头皮缺损的裂伤,可行头皮转移皮瓣缝合。头皮撕脱伤视情况植皮。 颅骨骨折颅骨骨折常与脑外伤合并存在。分为颅盖骨和颅底骨折两大类。 颅盖骨骨折以额顶骨多见,其次为颞骨。以线样骨折居多,其次为凹陷骨折和骨缝哆开。①线样骨折的骨折线呈线条状,可多发。骨折线多不移位。局部头皮可有挫伤及头皮下血肿。X射线摄片可助确诊。骨折本身无临床意义,亦不需特殊治疗,但若骨折线穿过硬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可使其破裂而致颅内血肿。②粉碎性骨折多为钝器猛击颅部的加速性损伤或头部坠地的减速性损伤。其临床意义亦在于其引起的脑损伤、脑受压和颅内出血等并发症。③凹性骨折,系头颅坠于有尖石块或突起的地面,或较强的暴力击于头颅所致。小的凹陷性骨折常与头皮血肿相混淆,诊断依靠X射线颅片并增拍颅骨切线位片。婴幼儿颅骨较软,其凹陷骨折多呈乒乓球样凹陷。有时在婴儿哭闹颅压增高时可自行复位,半年以上不自行复位的可以考虑手术。有局部性脑受压、癫痫发作、影响美容或深度超过0.5cm的凹陷骨折,应行手术复位。④嵌入性骨折是截面较小的钝器用力击于头颅,使骨折片脱落穿入脑内而成。临床意义在于硬膜或脑皮层血管的破裂所致的颅内血肿及脑组织盲管性损伤。无血肿并发症者亦需彻底清创。 颅底骨折属线样骨折。90%以上由穹窿部线样骨折延续到颅底所致。与穹窿部骨折相反,颅底骨折在X射线颅片上很难显示。其诊断常依靠临床表现而定。合并有脑脊液漏的颅底骨折属开放性颅脑损伤。 ①前颅窝底骨折的临床特点为眼睑及结膜水肿瘀血、青紫(称熊猫眼征),口鼻有血性脑脊液流出。②中颅窝底骨折时,外耳道有血性脑脊液流出,有时血性脑脊液通过耳咽管从口鼻流出。③后颅窝底骨折较少见,常在同侧颈部或枕部见到皮下瘀血斑(巴特尔氏征)。所有颅底骨折均可合并相应的颅神经损伤。其治疗主要着眼于脑损伤(脑脊液漏及颅内血管损伤所致的颅内血肿)。在有脑脊液鼻、耳漏的颅底骨折千万不能堵塞或冲洗鼻腔和外耳道,以免引起颅内感染,亦禁腰穿、擤鼻,应给予抗生素治疗。脑脊液漏一般在1周左右自止,若超过1个月不愈,需行开颅修补术。 脑损伤分为闭合性(伤后脑组织与外界不相通)和开放性脑损伤(伤后脑组织通过颅骨及头皮的伤口与外界相通)两大类。中国的分类标准:①轻型(主要包括单纯脑震荡,有或无颅骨骨折),昏迷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变。②中型(指轻度脑挫伤,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征),昏迷时间不超过12小时,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轻度改变。③重型(主要指广泛脑挫裂伤、广泛颅骨骨折、脑干损伤或颅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超过20mmHg,并持续超过5分钟以上。颅内压增高是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大脑中动脉和小脑的梗塞或出血。严重的致命性的颅内压增高占所有中风患者的10%左右。脑水肿引起脑组织肿胀,产生压力梯度,严重的可以导致脑疝。一般情况下,大脑中动脉的梗塞或幕上的出血引起脑的水平移位,严重的可以引起小脑幕切迹疝,而导致脑干的功能丧失。局部的压力作用于脑的其它部位的血液供应,可以使得梗塞灶扩大,如大脑中动脉梗塞可以引起大脑前和大脑后动脉梗塞。继发性的脑积水也可以引起颅内压增高或使颅内压进一步升高。一旦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组织移位,死亡率将超过50%。脑组织的广泛水肿是中风一周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原因] 颅腔(包括与之相连的脊髓腔)是一个不能伸缩的容器,由三种内容物组成,即脑组织、血液及脑脊液,它们的体积虽都不能被压缩,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互相代偿。成年人颅腔容积约为1400~1500ml,脑组织平均约为1250ml,占颅腔容积的90%左右。单位时间内贮留在脑血管内的血液约为75ml,约占颅腔容积的5.5%,因颅内血容量变动较大,可占颅腔总容积的2%~11%。脑脊液在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共约150ml,约占颅腔容积的10%。颅内容物可代偿的容积,按Morno-Kellie原理,即颅腔内容物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脑组织体积比较恒定,特别是在急性颅内压增高时不能被压缩,颅内压的调节就在脑血流量和脑脊液间保持平衡。为维持脑的最低代谢,每分钟每100g脑组织所需脑血流量为32ml,全脑每分钟为45ml。脑血容量保持在45ml时,脑血容量可被压缩的容积只占颅腔容积的3%,所以当发生颅内压增高时,首先被压缩出颅腔的是脑脊液,再压缩脑血容量。因此,可缓解颅内压的代偿容积约为颅腔容积的8%~10%。一般颅腔内容物容积增加5%尚可获得代偿,超过8~10%时则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脑梗塞引起的脑水肿是双向的,早期由于能量依赖性的钠泵衰竭,引起细胞内的水钠潴留,导致脑水肿。当再灌注时,在缺血区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细胞和血浆蛋白在细胞间空隙的堆积引起细胞外水肿。当水肿发展时,由此引起的局灶性和半球的肿胀使得脑中线结构移位。最终水肿脑组织的额外体积引起颅内压的增高。 脑织组移位和颅内压升高的结果引起神经功能减退。神经功能减退的早期表现之一是意识水平的下降,但并非都是由全脑的颅内压增高引起的。有研究表明,小于50%的病情加重是由全脑的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但早期有全脑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全脑颅内压增高不明显的患者,其意识水平的下降与中线移位的程度有明显的关系,而与下行性疝无关。其机制可能与脑干的扭曲、广泛大脑半球功能障碍或由于组织移位造成的压力使血管移位有关。中线偏移4-6mm可以引起嗜睡,中线移位6-8mm可以引起昏睡,而中线移位大于8.5mm可以引起昏迷。 脑出血时血肿的占位及继发的血肿周围组织的缺血引起的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因素。当血肿或水肿的压力引起一定程度的脑组织移位时,可影响室间孔或导水管的脑脊液循环的通畅,使侧脑室内的压力增高,从而使颅内压进一步显著升高。当颅内血肿直接或间接(血肿与脑室之间的脑组织因缺氧、水肿,经一定时间后软化,穿破)破入脑室时,更加重这种颅内压增高。小脑的血肿或梗塞,易于阻碍脑脊液从第四脑室流出,而使颅内增高发生较早且较严重。 脑梗塞和脑内血肿不同之处在于,梗塞引起的脑水肿和液化,是在梗塞之后才发展起来的,故颅内压增高比颅内血肿出现的要晚一些。这两种情况,都有一个颅腔内的高压区,形成不

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护理流程与管理

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护理流程与管理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护理流程与管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制定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各阶段护理流程,对两组患者术前麻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无论是平均手术操作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还是术前麻醉完成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的同时,结合神经外科、护理学相关知识,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手术流程,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前麻醉时间,进一步降低脑疝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 标签: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护理流程;管理 当患者颅腔内某部分出现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会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脑组织将会从高压区逐渐向低压区移位,从而导致血管、脑组织和神经等重要结构出现移位,进一步引发严重临床症状[1]。本次研究中对外伤性脑疝急诊患者手术护理方法以及流程进行了研究,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术护理能够有效缩短麻醉时间和术中时间,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疝急诊手术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1.3± 2.1)岁,10例硬膜外血肿、14例硬膜下血肿、15例脑肿胀、其他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32~53岁,平均年龄(4 3.3±1.8)岁,16例硬膜外血肿、13例硬膜下血肿、11例脑肿胀、其他4例。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出现昏迷状态,其中30例浅度昏迷,31例中度昏迷,27例深度昏迷。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性别以及受伤机理、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如下:首先成立外伤性脑疝手术护理单元:在神经外科手术护理人员中选择6名人员成立专病手术护理单元。对该6名单元患者进行麻醉专业知识、脑疝专业理论知识、手术特殊环节等强化培训。其次制定出护理流程:根据患者术中麻醉过程中的重点观察环节以及诊疗理论知识,制定出一套护理流程。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改进、检验护理流程,同时根据神经外科医师以及麻醉医师的习惯制定出个性化护理流程。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术前麻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

创伤性脑损伤台湾

690 Market Street, Suite 600 San Francisco, CA 94104 (800) 445-8106 (415) 434-3388 传真:(415) 434-3508 电子邮件:info@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14790632.html,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14790632.html, 疾病常识 创伤性脑损伤 (Traumatic Brain Injury) 定义 创伤性脑损伤,也称为脑损伤或头部损伤,是由外伤引起的脑组织损害。脑损伤有两种类型: 闭合性脑损伤是由于运动中的头部遭到急停,如撞到挡风玻璃或被钝物撞击,致使颅骨内的脑髓拍击坚硬的骨质层。头部未受到直接外伤,但在头部快速前后运动时也会发生闭合性脑损伤。例如颈部过度屈伸,或者婴儿受到摇动时。 贯穿性脑损伤由快速移动的物体,如子弹,穿透颅骨所致。 闭合性脑损伤和贯穿性脑损伤都可能造成大脑局灶性和弥漫性损害。 资料 据估计,每年有 200 万人遭受脑损伤。约500,000 人因严重脑损伤而需住院治疗。脑损伤最常见于 15 至 24 岁的男性,但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许多脑损伤是轻微的,通常只要给予适当的注意,症状就会逐渐消失。而有些则较为严重,并可能造成永久性残疾。后果 认知缺陷包括注意力范围缩小、短期记忆下降、解决问题或判断的能力欠缺和无法理解抽象概念。可能丧失时空感觉,以及自觉和感觉他人的能力下降。还可能无法同时接受一步或两步以上的命令。 运动功能缺陷包括瘫痪、平衡能力差、耐力下降、运动动作计划能力下降、动作迟缓、震颤、吞咽困难和协调能力差。 知觉障碍指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可能发生变化,身体部分感觉丧失、身体左侧或右侧麻木。患者的肢体可能会运用不自如。 语音缺陷最常见的是由发声肌肉(嘴唇、舌头、牙齿等)控制不良、呼吸方式不当引起的吐字不清晰。 语言缺陷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其它问题困难。包括辨别物品及其功能的问题,以及阅读、书写问题和数字运算能力的问题。其它还会出现语言的实际运用障碍、词汇量减少、替换字词困难等。语言问题有必要通过语言疗法加以解决。

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效果观察

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03-20T08:50:31.327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12月作者:董广佩陶俊孙伟 [导读] 观察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效果。 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董广佩陶俊孙伟 【摘要】: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例数6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以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1.67%,其中发生1例,所占比1.67%、未发生59例,所占比98.33%。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其中显效患者47例,所占比78.33%;有效患者12例,所占比20.00%;无效患者1例,所占比1.67%)。结论:通过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后,取得显著的效果,能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效果观察 Prognosis of severe traumatic craniocerebral injury treated with 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traumatic craniocerebral injury with 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 METHODS: Sixty-six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ere enroll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vasospasm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vasospasm in 60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as 1.67%, of which 1 case occurred, accounting for 1.67% and 59 cases did not occur, accounting for 98.33%.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60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as 93.33% (47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accounting for 78.33%; 12 cases were effective, accounting for 20.00%; 1 case was invalid, accounting for 1.67%) . Conclusion: Afte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craniocerebral injury with 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 significant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which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 [Keywords]: standard large craniotomy;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rognosis; effect observation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均伴有病情严重等特点,而对于该类患者实施一项有效的手术方式十分重要,不仅能改善患者预后,还能预防脑血管痉挛情况发生[1-2]。因此,我院对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预后效果进行分析,见本文研究详细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研究对象为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例数6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以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排除标准-(1)严重高血压。(2)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脑部肿瘤患者。 纳入标准-(1)患者均伴有颅脑外伤史、CT检查患者伴有颅内出血灶。(2)符合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诊断标准。 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年龄在30岁直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均为(50.21±1.15)岁,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性别:30例为女性、30例为男性。 1.2方法 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均使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 给予患者减压操作后,常规进行消毒,全麻后在患者颧弓上方处取切口,沿着患者耳廓上方往后进行延伸,常规标准大骨瓣钻孔开颅,仔细探测患者病灶位置后,清除坏死脑组织和血肿,充分进行止血后,结合患者硬膜处张力以及患者硬膜下血肿情况,决定其骨窗去留[3-4]。 1.3 观察指标 分析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处理采取SPSS25.0软件,本次研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总有效率指标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具有差异。 2 结果 2.1分析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1.67%,其中发生1例,所占比1.67%、未发生59例,所占比98.33%。见表1所示。表1:分析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发生未发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例数1591 占比 1.67%98.33% 1.67% 2.2分析总有效率 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其中显效患者47例,所占比78.33%;有效患者12例,所占比20.00%;无效患者1例,所占比1.67%)。见表2所示。 表2:分析6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n;%)例数4712159

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天幕切开在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脑疝中的应用研究

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天幕切开在重型、特重 型颅脑损伤脑疝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天幕切开在救治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沟回疝时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科救治的39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沟回疝继发脑干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去骨瓣减压+天幕裂孔切开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GCS昏迷评分,术前3~5分17例,6~8分22例。经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天幕切开术后有效率为82.0%。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暴露范围广,有利于彻底清除血肿、天幕裂孔切开、静脉窦修补,有利于颅内外减压及颞叶沟回疝复位,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大大缩短脑干受压时间,有利于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概率,改善继发性脑干伤预后,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标签: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重型颅脑损伤;颞叶沟回疝;脑干伤;颅内血肿;天幕切开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7-0158-02 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在3~8分,其预后差,特别是入院时患者已合并有颞叶沟回疝的患者,其预后情况会更不好。2006年9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根据出血情况采用逐步性清除颅内血肿并去骨瓣减压同时天幕切开,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9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39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沟回疝继发脑干损伤患者,女18例,男21例。年龄16~77岁,中位46.8岁;4例为硬物致伤,5例为坠落伤,28例为交通事故损伤,2例为其他原因损伤。病程30 min~10 h,平均1.5 h。临床症状:无肢体病理表现的患者17例,双侧肢体病理征阳性表现的患者7例,单侧肢体病理征阳性表现的患者15例。GCS 评分均小于8分,其中3~5分17例,6~8分2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T检查,3例为桥静脉破裂伴硬膜下血肿,6例患者为硬膜外伴硬膜下血肿,7例患者为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15例患者为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8例患者为单纯性硬膜外血肿。18例入院时已单侧瞳孔散大,其中5例经脱水治疗后散大瞳孔稍有回缩;14例无明显变化;7例入院时已双瞳散大并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呈鼾声呼吸。术前CT示,9例脚间池消失,16例环池消失,7例四叠体池消失;21例脑中线结构移位大于1.0 cm,3例脑中线结构移位小于0.5 cm。 1.2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血交配等检查后直接送手术室,30 min内成功全麻,标记标准外伤大骨瓣切口:切口平颧弓、始于耳屏前1.0 cm,绕过同侧耳廓向后上方至顶骨正中线,然后沿正中线向前额部发际下,呈“?”字形。开颅前于血肿较厚处切开头皮约2~3 cm,颅骨钻孔,吸出部分硬膜外血肿或打开硬膜1~2 cm 切口,吸出部分硬膜下血肿,以减轻脑组织及脑干受压,缩短脑干受压时间,此过程约需3~5 min,然后行常规开颅,术中清除硬膜外/下血肿及脑内血肿,去除

58例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于丽丽

58例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于丽丽 发表时间:2017-06-21T17:26:53.3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8期作者:于丽丽 [导读] 以免丧失手术时机,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颅内压,动态复查头颅CT,早期手术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们救治的58例中央型脑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判断预后,其中恢复良好28例,中残2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中央型脑疝不仅仅见于重型颅脑损伤,还可见于其他双侧幕上病变。重视中央型脑疝问脑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及早开颅减压,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央型脑疝;临床特点;诊治分析 临床上我们常常遇见一侧额叶或者双侧额叶严重病变,继发性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治疗过程中难以把握手术时机,部分病例病情突然恶化,来不及抢救而导致中央型脑疝,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我们逐步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发现其有特殊的病理过程,早期判断并及时处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现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们救治的58例中央型脑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们救治的中央型脑疝患者经随访获得较完整资料者共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16-70岁,平均45岁。颅脑损伤43例,其中滑倒跌伤13例,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打击伤2例主要着力部位为后枕部;梗阻性脑积水7例,嗅沟脑膜瘤5例,双额叶肿瘤3例。入院时患者GCS13~15分20例,8—12分27例,<8分11例;瞳孔无明显变化者32例,瞳孔有变化者20例(其中瞳孔缩小的10例,一侧瞳孔散大5例,双侧瞳孔散大5例);肢体运动障碍5例;烦躁不安、狂躁型精神障碍12例。现43例颅脑损伤患者均急诊CT检查,并动态CT复查。CT示双额叶广泛脑挫裂伤38例;部分患者挫伤灶周围水肿明显,双侧脑室前角受压变小、移位,而脑室后角正常;第三脑室受压变小或消失。双颞叶脑挫裂伤3例及广泛脑挫裂伤并弥漫性脑肿胀2例,后者除均有脑挫裂伤外,还可见脑肿胀。CT 示侧脑室变小,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等明显受压变小或消失,但多数患者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脑积水和颅内肿瘤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部分患者病情稍稳定者行MRI检查。头颅MRI可发现天幕缘脑中线结构严重下移,中脑肿胀,可下移至天幕下,伴有脑肿胀,基底池尤其是中脑周围脑池及鞍上池闭塞,间脑受压向鞍背、中脑顶盖下后移位,小脑硬向后受压。 1.2方法 颅脑损伤患者43例入院时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15例开始行非手术治疗,包括限制入水量、脱水降颅压、预防感染、激素治疗、低温冬眠等治疗,并加强监护。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头痛加重、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多汗等脑疝前期症状,全部转为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冠状切口和(或)标准外伤大骨瓣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本组7例梗阻性脑积水中有2例行急诊脑室外引流,病情缓解后行MRI检查提示赫室内肿瘤,完善检查后二期行肿瘤切除术;5例给予保守治疗,限期行分流手术。5例嗅沟脑膜瘤患者中,有1例因入院时即出现昏迷,完善相关检查后急诊手术;另外2例为择期手术。2例双额叶肿瘤患者为择期手术。 2.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个月,平均8个月。按COS评价预后,良好,能工作、学习为5分有28例,中残,生活能自理为4分有23例,重残,需要他人照顾为3分有2例,植物生存,长期昏迷为2分有3例,死亡为1分有2例。 3.讨论 中央型脑疝是指幕上占位性病变压迫脑中线结构并使之向下移位从天幕裂孔疝出,由此产生一系列生命体征变化及间脑、中脑、桥脑、延髓相继受压表现。其实质为双侧小脑幕切迹疝合并脑干沿中轴向下移位,造成脑干结构受压、牵拉、缺血,严重者导致网状结构中呼吸和心血管中枢受压,发生不可逆性昏迷或死亡。对于颅脑损伤和颅内肿瘤患者其临床表现均相似,都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生命体征剧烈波动、病理征阳性,其症状为渐进性加重。脑挫裂伤患者出现迟发性脑挫裂伤灶扩大、出血增多及血肿融合形成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则是水肿加重或者肿瘤卒中,导致中心型脑疝的形成。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除了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外,双颞叶脑挫裂伤、广泛脑挫裂伤并弥漫性脑肿胀、梗阻性脑积水、嗅沟脑膜瘤、双额叶肿瘤等均可发生中央型脑疝。中央型脑疝病情发展快、病程短、预后差,病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病情的观察和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代偿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此时脑干功能尚存在,及时手术效果良好,如病情继续进展,一旦脑干功能遭到破坏,则预后不良。中央型脑疝的代偿期患者意识清楚,但逐渐出现烦躁伴精神症状,瞳孔稍缩小,光反射迟钝,逐渐出现神志淡漠,不愿对答,千万不要误以为病情减轻,临床上更应该重视其影像学的改变,为手术时机提供可靠依据。我们早期诊治中对间脑期中央型脑疝认识不足,许多患者错过了这个时机,导致严重后果。在我们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观察过程中突发意识丧失、呼吸骤停,立即给予胸外按压、强力脱水后患者呼吸和神志恢复;立即复查头颅CT,提示脑挫裂伤变化不明显,仅脑水肿略有增加,4例继续给予加强脱水等保守治疗,但患者随后再次出现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抢救无效死亡;2例急诊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总之,中央型脑疝患者的救治,切不可单纯以患者的意识状况、血肿或者肿瘤大小、中线有无移位等来确定手术指征,以免丧失手术时机,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颅内压,动态复查头颅CT,早期手术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宏国,蔡强,杜浩等.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附32例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6):340-342.DOT:10.3969/j.issn.1009-153X. 2011.06.009. [2]陈劲松,刘琦,周明安等.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15(2):179-180. [3]张建国,张晓峰,孙异春等.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表现及术式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2):347-348.

急性颅脑损伤

FIGUIi£ 1 MONfKMCflUE DOCTRINE 四、 分类 1. 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 2. 按受伤后脑组织与外界相通与否,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 3. 按严重程度分级 (1) .轻型:GCS 13-15,昏迷时间<20m (2) .中型:GCS 9-12,昏迷时间 20m-6h (3) .重型:GCS 3-8,昏迷时间>6h 五、 对多发性创伤病人的分诊和处理 (一)对合并轻中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如留观或住院,在受伤后 24h 内禁食,禁用镇静药, 禁用含阿司匹林的药物,慎用镇痛药。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请专科会诊: 1. 嗜睡(每2小时叫醒病人一次) 2. 恶心、呕吐 、简介 、解剖 Cemtcirivt t?ue A|WWiiiWit — L$?? fliwkiF tdvfUf Pcnc^ahum . \ larenil tak* 急性颅脑创伤 Anadifl?i吹H (mm Mflil

3. 抽搐、痉挛 4. 耳、鼻渗血、渗液 5. 头痛加剧 6. 肢体乏力或麻木 7. 意识错乱或行为异常 8. 瞳孔不对称、眼球运动异常、复视或者其他视觉异常 9. 脉搏太快或者太慢,呼吸节律异常。 (二)对合并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必须优先初评和分诊 1. 所有昏迷的脑损伤患者应该一抵达急诊室就进行复苏(ABCDEs ) 2. 一旦血压恢复正常,马上行神经系统初评(GCD 和瞳孔对光反射)如果血压无法恢复正常,仍 然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同时记录低血压状态。 3. 如果患者的收缩压在积极补液后,仍然<100mmHg ,必须优先查找低血压的原因,神经系统检 查推后。可以在急诊室行诊断性腹腔灌洗(DPL ),腹部超声,或者送手术室行急诊剖腹探查。探查术后再进行头部CT 检查。如果有临床证据显示有颅内占位,可以在开腹术的同时进行诊断性颅骨钻孔术或者开颅术。 4. 如果患者的收缩压在积极补液后>100mmHg 而且出现颅内占位的体征(如单侧瞳孔散大,肢体 运动不对称),则优先进行头部CT 检查。DPL 和超声检查可以在急诊室、CT 室或者手术室再进行。 5. 对于临界性病例,即收缩压在积极补液后>100mmHg ,但仅能勉强维持血压的病例,则首选头 部CT 检查,再送病人行开腹探查术或者开胸术。 六.脑损伤的治疗 (一)保守治疗:所有措施都是为了降低颅内压、维持正常血容量、维持正常平均动脉压、恢复正常供氧和二氧化碳分压,达到增加脑血流量和脑灌注的目的。 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维持脑灌注压在60-70mmHg 可以改善脑血流。 1. 静脉补液:行复苏时必须进行静脉补液以维持正常血容量。低血压十分有害,但纠正低血压同时 要注意不能补液过多。禁用低渗液。由于高血糖会使脑损伤进一步恶化,所以建议使用乳酸林格氏液或者生理盐水进行复苏术。低钠可以导致脑水肿,故须严密监测血钠浓度。 2. 过度换气:正常的CO2 分压对大部分病人有利,最好维持PaCO2 在35mmHg 以上。过度换气仅能有限适度采用,对于急性恶化的患者,可以短暂地将PaCO2 降到25-30mmHg (4 kPa)。长时间过度换气可以引起脑血管收缩,导致脑缺血。 3. 甘露醇:1g/Kg 在5 分钟内快速滴入。禁用于低血容量病人。不支持无颅内高压的病人预防性 使用甘露醇。 4. 速尿:仅与甘露醇联用降低颅内压。0.3-0.5mg/Kg 。 5. 激素:不建议。 6. 巴比妥盐:可用于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由于可以引起低血压,不建议在急性复苏阶段采用。 7. 抗惊厥药:外伤后癫痫发生率在闭合性颅脑损伤入院患者为5%,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 为15%。有双盲实验显示苯妥英(大伦丁)可以减少外伤后第一周的癫痫发生率。在急性期成人起始剂量250mg 缓慢静注(<50mg/m ),100mg/8h 维持(缓慢)。II-III 度房室阻滞、窦房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的病人,乙内酰脲药物过敏史、盎司综合征患者禁用。老人、肝功能受损者慎用。 8. 颅内压监测 (二)手术治疗 1. 开颅血肿清除术

颅脑损伤试题及答案

。颅脑损伤试题及答案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 】 1、关于头皮裂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创口有脑组织外溢,须立即缝合头皮,变开放为闭合损伤 A 、清创时限放宽至C、尽早清创缝合D24小时 B、处置时着重检查有无颅骨和脑损伤、即使创口不大,出血也较多 E 】 2、诊断颅盖骨折通常依据是【A 、对侧肢体偏瘫、局部触诊闻及骨擦音D、剧烈头痛伴呕吐E A、头颅X线摄片B、头皮伤痕C 】 3、诊断颅底骨折通常依据是【D 、受伤机制、头颅X线摄片B A 、意识障碍D、临床体征E C、剧烈头痛伴呕吐】4、诊断颅底骨折最确切的依据是【E 、X线片示额骨线形骨折 A、头面部受暴力史B、眼睑青紫C 、鼻出血E、脑脊液鼻漏 D 】、关于颅底骨折,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5 、根据部位可分为三型、形态多为线形骨折B A D、可表现为中枢性面瘫 C、若伤及颈动脉,形成海绵窦瘘的骨折线~线片仅显示3050% E、X 】6、下列颅脑损伤最急需处理的是【E 5cm 1。、顶部的凹陷骨折,深度达 A、脑震荡B 、开放性颅脑损伤,脑组织外溢D C、颅底骨折引起外耳道出血 、颅内血肿并脑疝形成 E 】E 7、下列哪项不是诊断脑震荡的依据【、伤后逆行性遗忘、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 AB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意识障碍期间可有皮肤苍白,血压下降,呼吸浅慢 C 、脑脊液红细胞阳性D、清醒后头痛,恶心,呕吐E 】、关于弥漫性轴索损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8 、受伤当时立即出现的昏迷时间较长 A 、神志好转后,可因继发脑损伤而再次昏迷 B 、昏迷原因主要是皮层与皮层下中枢失去联系、造成广泛的脑皮层损伤D C 可见皮髓质交界处,胼胝体等区域有多个点状出血灶、CT E B】 9、关于外伤性下视丘损伤,下列哪样是错误的【 B、早期锥体束征 A、早期意识障碍 D、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C、高热或低温 E、尿崩症 B】 10、急性小脑幕上硬膜外血肿,最常见的出血来源是【 、脑膜中动脉A、脑膜中静脉B 、脑表面桥静脉D、骨折的板障静脉E C、静脉窦】、外伤性颅内血肿形成后,其严重性在于【D 11 、由对冲性脑损伤所致广泛的额颞部受累 A C、脑膜中动脉受损,出血速度快B 、血肿位于白质深部 E、伴发脑水肿程度 D、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导致脑疝】C 12、抢救颅内血肿病人,最根本措施是【 快速静点20%甘露醇250ml A、 C、气管切开,减轻脑水肿、清除血肿 B E、去骨瓣减压 D、人工冬眠及物理降温】、颅前窝骨折最易损伤的颅神经是【A13 、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嗅神经 ABCDE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14、颅中窝骨折最易损伤的颅神经是【E 、面神经、迷走神经EB、外展神经C、动眼神经D、嗅神经 A 】、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中,下列哪项不相符合【B 15 、迟发性瞳孔散大而无脑疝表现、伤后昏迷持续数小时到数周以上B A 、可有肢体瘫痪,失语等、常有生命体征改变D C E、腰椎穿刺脑脊液有血液 A】 16、急性硬膜外血肿,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 B、两侧瞳孔不对称 A、中间清醒期 D、进行性意识障碍 C、颅骨骨折线跨过脑膜中动脉沟 E、对侧肢体瘫痪或锥体束征阳性 】17 、关于慢性硬膜下血肿,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可有肢体偏瘫A、可有精神症状B 、多见于中老年C、一定有外伤史D 、可有颅内压增高症状 E 】、外伤后急性脑受压,最可靠的早期临床表现是【C 18 B、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A、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变慢 Cushing反应、头痛,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D、C 、瞳孔由正常变为不等大 E 】19、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致命因素,是【A B、脑脊液循环梗阻脑疝 A、急性脑受压——、蛛网膜下腔出血D C、弥漫性脑水肿 、昏迷-肺感染 E 】A 20、关于头皮裂伤,错误的是【、急救时应立即包扎止血、钝性撞击不会发生裂伤 AB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 、清创后,采用分层缝合为好24小时的裂伤清创后可一期缝合D C、、头皮缺损应予修补 E 】21、头皮裂伤的最长清创时间,是【E 小时、8小时 A、4B 小时、24C、12小时D

额叶挫裂伤53例救治体会

额叶挫裂伤53例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额叶挫裂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53例额叶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额叶挫裂伤及中央型脑疝的特殊性,初步探讨额叶挫裂伤的治疗策略,分析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的选择。结果:53例治疗后6个月,按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41例,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5例。死亡原因多为中央型脑疝,具有突发性。结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及时复查CT,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在脑疝发生前或间脑期手术是救治的关键。 标签:额叶挫裂伤;手术指征;手术时机;中央型脑疝 额叶挫裂伤在临床上较常见,早期症状轻,但在病程中一些患者可突然加重,危及生命甚或死亡,因此具有潜在危险性、突发性,手术是救治的重要环节,如何选择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是救治的关键。本科2005年5月~2010年5月收治额叶挫裂伤患者53例,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2005年5月~2010年5月收治额叶挫裂伤患者53例,其中,男36例,女17例;年龄5~67岁,以中青年居多;车祸伤37例,坠落伤及跌倒伤12例,打击伤4例;合并颅骨骨折17例,四肢骨折6例,血气胸1例,脾破裂2例。 1.2 临床表现 入院时意识清楚7例,嗜睡5例,意识模糊16例,浅昏迷21例,中昏迷4例;GCS评分5分4例,6~8分16例,9~12分21例,13~15分12例。住院治疗中单瞳散大3例,双瞳散大3例。 1.3 CT扫描 CT扫描为额叶不规则高低混杂密度或合并血肿,单侧挫裂伤25例,双侧挫裂伤28例,其中合并单侧脑内血肿>30 ml 5例。侧脑室额角受压24例,三脑室、鞍上池受压或闭塞13例,环池受压或闭塞9例;枕骨骨折16例,额骨骨折1例。 1.4 治疗方法 8例急诊开颅手术,余先行保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根据脑水肿程度使用20%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使用注射用血凝酶、制酸剂、尼莫地平,营养脑细胞,吸氧,营养支持,防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循环正常。在保

急性颅脑损伤

急性颅脑创伤 一、简介 二、解剖 三.生理 四、分类 1. 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 2. 按受伤后脑组织与外界相通与否,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 3. 按严重程度分级 (1). 轻型:GCS 13-15,昏迷时间<20m (2). 中型:GCS 9-12,昏迷时间20m-6h (3). 重型:GCS 3-8,昏迷时间>6h 五、对多发性创伤病人的分诊和处理 (一)对合并轻中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如留观或住院,在受伤后24h内禁食,禁用镇静药,禁用含阿司匹林的药物,慎用镇痛药。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请专科会诊: 1.嗜睡(每2小时叫醒病人一次) 2.恶心、呕吐 3.抽搐、痉挛 4.耳、鼻渗血、渗液 5.头痛加剧 6.肢体乏力或麻木 7.意识错乱或行为异常 8.瞳孔不对称、眼球运动异常、复视或者其他视觉异常 9.脉搏太快或者太慢,呼吸节律异常。 (二)对合并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必须优先初评和分诊 1.所有昏迷的脑损伤患者应该一抵达急诊室就进行复苏(ABCDEs) 2.一旦血压恢复正常,马上行神经系统初评(GCD和瞳孔对光反射) 如果血压无法恢复正常,仍然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同时记录低血压状态。 3.如果患者的收缩压在积极补液后,仍然<100mmHg,必须优先查找低血压的原因,神经 系统检查推后。可以在急诊室行诊断性腹腔灌洗(DPL),腹部超声,或者送手术室行急诊剖腹探查。探查术后再进行头部CT检查。如果有临床证据显示有颅内占位,可以在开腹术的同时进行诊断性颅骨钻孔术或者开颅术。 4.如果患者的收缩压在积极补液后>100mmHg而且出现颅内占位的体征(如单侧瞳孔散 大,肢体运动不对称),则优先进行头部CT检查。DPL和超声检查可以在急诊室、CT 室或者手术室再进行。 5.对于临界性病例,即收缩压在积极补液后>100mmHg,但仅能勉强维持血压的病例,则 首选头部CT检查,再送病人行开腹探查术或者开胸术。 六.脑损伤的治疗 (一)保守治疗:所有措施都是为了降低颅内压、维持正常血容量、维持正常平均动脉压、恢复正常供氧和二氧化碳分压,达到增加脑血流量和脑灌注的目的。 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维持脑灌注压在60-70mmHg可以改善脑血流。 1.静脉补液:行复苏时必须进行静脉补液以维持正常血容量。低血压十分有害,但纠正低 血压同时要注意不能补液过多。禁用低渗液。由于高血糖会使脑损伤进一步恶化,所以建议使用乳酸林格氏液或者生理盐水进行复苏术。低钠可以导致脑水肿,故须严密监测血钠浓度。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性期病情观察与处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性期病情观察与处理 发表时间:2011-05-12T14:56:22.5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王宏瑜[导读] 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1/3,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一直徘徊在36.3%~64.3%之间 王宏瑜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0)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120-02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性期病情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1/3,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一直徘徊在36.3%~64.3%之间,占中青年人群组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是颅脑损伤整个救治工作的重点对象,其急性期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病死率高、护理难度大,常因颅内压突然增高导致死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的关键。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住了10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着重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正确反映病情,为抢救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81例,女26例,年龄8~79岁,平均年龄30.6岁,伤因:车祸伤63例、击伤15例、坠落伤18例、跌倒伤11例。 1.2 头颅CT扫描定位:脑挫裂伤36例,硬膜下血肿38例,硬膜外血肿24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颅底骨折27例,脑疝形成中线结构偏移9例。 1.3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44例,6-8分63例,均属重型颅脑损伤。 2 诊断与病情观察 2.1 诊断尽早确立主要临床诊断,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就诊时,有昏迷,病情危重,短时间内很难全面准确了解病史,查明相关阳性和阴性体征。对昏迷患者,查体时去尽身上衣物,有利于避免病情遗漏。在稳定呼吸、循环的前提下,尽快完善头颅CT和其他检查。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随时潜伏着病情恶化的危险,伤后6 h内头颅CT常不能全面反映颅脑损伤的伤情,应重视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动态CT检查,有利于尽早确立主要临床诊断,特别是枕部着地的重型颅脑损伤,其对冲伤常进行性加重,应特别予以警惕。 2.2 意识状态观察意识障碍是颅脑损伤的主要症状之一,表现为嗜睡、朦胧、半昏迷、昏迷,我们一般利用语言和物理刺激来判断,即定时唤醒病人作简单对话,如无反应进一步用疼痛刺激,压迫眶上神经与手捏胸大肌的外侧缘等方法观察病人反应,同时可观察肢体活动及各种吞咽反射,咳嗽反射以及有无大小便失禁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如昏迷后清醒以后再次出现昏迷,且昏迷呈进行性加深或当时无昏迷而以后转昏迷,多由于急性颅内压增高或伴发脑疝所致,如颅脑损伤后立即出现昏迷多表示原发性脑损伤严重。 2.3 瞳孔观察瞳孔是颅脑损伤最重要的观察内容。如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应正常说明病情稳定。如双侧瞳孔缩小随之呈进行性扩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同时有脑受压征象,反映瞳孔扩大的一侧幕上有颅内血肿或严重脑水肿。伤后一侧瞳孔一直扩大对光反应消失,多属动眼神经损伤。如一侧瞳孔缩小,光反应迟钝常是颞叶疝的早期症状。双侧瞳孔呈针孔样多为桥脑损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反映病情危等,短时内常发生死亡。 2.4 生命体征观察。一般颅脑损伤患者病情观察72小时。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15-30分钟测生命体征一次,有条件的可用血压心电监护仪监护,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果。颅脑损伤以呼吸变化最为敏感,如出现呼吸每分钟16次以下深而慢、血压升高,脉搏缓慢而洪大(即二慢一高)常提示颅内血肿,如未能及时发现治疗,患者进入失代偿期为时已晚。如颅脑损伤同时存在合并伤及开颅术后病人常可发生休克,其次颅脑损伤病人常有低热。间歇性高热常出现于丘脑下损伤,当病人体温恢复正常又突然上升,应考虑颅内、伤口、肺部等感染可能.如体温低于正常或不升,表明病人周身衰竭已经濒危。 2.5 及早开颅清除血肿,充分脑减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需急诊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及失活软化的脑组织,为充分降颅内压,需积极手术或行去骨瓣减压术,原则上颅脑损伤引起急性脑受压脑疝或开放伤引起内、外大出血者,皆需紧急手术;而合并伤引起内、外出血造成休克影响呼吸功能者宜紧急处理,手术方法包括:开颅血肿、坏死脑组织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手术时间越早,生存率越高,生存质量越好,在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要争取病人昏迷早期或脑疝初期开颅,至少也要争取呼吸停止前进行手术。 3 讨论 通过临床实践表明掌握颅脑损伤急性期的主要病情变化,为及时发现病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减少伤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起到了重要作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关键在于早期急救处理,及时手术减压,重视合并伤处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在本组病人观察期间9例病人因瞳孔及生命体征异常,当班护士及时发现,确诊为颅内再出血,再次行急诊开颅术;4例出现呼吸异常,2例呼吸突然停止,迅速行气管插管和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颅脑损伤的死亡病例多发生在伤后72小时以内。死亡原因为脑挫裂伤、严重脑水肿、颅内血肿、严重合并伤与休克,其次为早期肺炎、胃肠道出血,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与衰弱。因此在急性期72小时以内观察病情,尤其是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成活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是早期抢救治疗的可靠依据。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5:76. [2]许沛虎.中医脑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362-365. [3]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