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资本与剩余价值习题

资本与剩余价值习题

资本与剩余价值习题
资本与剩余价值习题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它们的不同形态

B.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不同的作用

c.不变资本是客观要素,可变资本是主观要素

D.以上均不对

2.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

A.劳动的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劳动的报酬

D.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的形式

3.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

c.是劳动力的价格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4.个别资本家追逐的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

A.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B.提高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c.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D.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5.资本的本质是()。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B.购买劳动力的货币

c.购买商品的货币

D.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能够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B. 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c.能够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D.能保存资本的价值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以上均不对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自由买卖

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

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

A.由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的多少决定的

B.由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c.由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决定的

D.由劳动力的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的

10.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11.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A.从100%增加到150%

B.从100%增加到200%

C.从100%增加到250%

D.从100%增加到300%

12.资本总公式是( )

A.G—W—G

B.G—W—G′

C.W—G—W

D.W—G—W′

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1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

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1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16.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8.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工人的( )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物化劳动

19.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A.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无关

B.在流通领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

20.资本从本质上说是( )

A.生产中的机器设备

B.流通中的商品货币

C.银行中的货币存款

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21.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

A.采用先进技术

B. 贱买贵卖

C.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全部部价值

D. 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2.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C.工人工资的高低

D.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23.资本的最初形态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

A.厂房、设备

B.原材料

C.劳动力

D.货币

24.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A.c+c

B.c+v+m

C.v+m

D.c+m

25.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工资变化的趋势是()

A.上升

B.下降

C.与名义工资变动的趋势一致

D.与实际工工资变动的趋势一致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是()。

A. 用来扩大生产规模的货币B.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D. 不断增值无休止地运动

E.一个历史范畴

2.剩余价值的产生()。

A.既不在流通中,又不能不在流通中

B.既不在流通中,也不在生产领域中

c.是在生产过程中,流通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D. 是在资本家省吃俭用的消费过程中

E.是在流通中贱买贵卖的结果

3.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A.工资被看作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工人只有在劳动了以后,资本家才支付给工资

关于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年级学号专业姓名一、名词解释 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所有制、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 二、单项选择题 1.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A.G—W阶段的的货币上 B.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2.资本是()。 A.货币 B.生产资料 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货币的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财产所有权 D.贷放 4.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A.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一种社会所有制 C.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D.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B.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C.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6.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7.不变资本是指()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C.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A.能转移自身价值 B.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C.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0.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11.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A.c是新创造的价值,v+m是转移的价值 B.c+v是转移的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C.c+v是新创造的价值,m是转移的价值 D.c是转移的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 12.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 B.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 C.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D.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 三、多项选择题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 B.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C.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D.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E.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剩余价值计算题

计算题(考试以选择题形式出题)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1.答案:M'=m'×n =100%×1/4 =0.25×100%=25%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 2.答案: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3.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 货币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 4、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4.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0000(1+20%) 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 5.答案:贴现金额=票据金额×(1—年贴现率*贴现日至到期日时间)=10000×(1—10%×73/360=9797.22(元)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 6.答案:P'=m/(c+v)=200/(200+800)=20% 7、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7.答案:在工厂有机构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9+1=10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19+1=5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为500元,所以本月工厂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 所以现在每月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8、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8.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流通中需要货币总额的数量为220元。 9、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作者:XXX 日期:2020年6月7日 此文档格式为word,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第八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资本和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各种 具体形式。资本的具体形式有产业资本(包括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相应地作为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则有 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资本主义地租。在剩余价值的这 些具体形式中,利润是它们的基础,所以在这一章中首先剖析利润 和平均利润。学习本章要着重掌握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利润,剩余 价值率怎样转化为利润率,利润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怎样转 化为生产价格。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 形式的考察,了解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各个集团怎样瓜分剩余价 值,以及资本主义的国民收入怎样进行分配。 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一)生产成本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包含三部分:不变资本价值 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由于生产成本范畴把商品价值中的C+V独 立化了,商品的价值构成也就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用k代表生产 成本,则商品价值W=c+v+m变成了W=k+m。 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前者是按资本的耗费计量的,后者是按全部劳动耗费计量的。资本的耗费等于商品价值中的C+V,而劳动耗费则包括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等于商品的价值,即c+v+m。可见,资本主义生产成本只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即只由资本的耗费来计量,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资本家是实际的商品生产者,同时他又是雇佣劳动的剥削者。资本家在生产上耗费的只是他的资本,商品价值中的剩余价值不需要他花费什么,它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所以,资本家在计算商品生产的费用时,只计算他自己的资本耗费,而不去计算商品生产中的全部劳动耗费。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首先,《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伟大的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诞生的重要标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共产党宣言》以尚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阶段的欧州为写作的社会舞台,早期的资本主义既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创造力,也相当程度地暴露了它令人恐惧的破坏力。所以,《共产党宣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采取的并不是简单否定的态度,而是采取理性分析的态度。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些赞誉之词,使得资产阶级自己对自身的辩护都显得苍白无力。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从现在来看,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资本主义还在不断地发展,还在前进,尽管步子很慢,有时候也遭到挫折,比如2008年延续至今的金融危机。但总体来讲,资本主义还在往前走,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讲到“社会主义胜利和资本主义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两个不可避免”原理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但是这个代替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几十年,甚至于也不是一两百年就能够完全实现的。马克思原来设想的是社会主义在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胜利,但实际上只是在个别国家获得了胜利,这样社会主义国家一定有一个阶段和资本主义国家相处,二者同时存在。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这两个制度并存的现实不会改变。在这个并存的过程中,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讲,既要认清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同时又要正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面说过:“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历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资本主义在经营这个过程当中的确累积了许多经验,这个经验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是有启发意义的,是可以借鉴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和资本主义打这样那样的交道是必要的、正常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相互学习的。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马克思谈及的未来社会的发展,由于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社会财富极大的丰富,人的思想水平和教育水平普遍极大的提高,旧的分工模式将被淘汰,强迫的分工将变成人们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单选题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B A.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交换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劳动起家勤俭节约 2.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因为:A 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B A.m′=v/m B.m′=m/v C.m′=m/c D.m′=m/(c+v) 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A A.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B.在流通中产生 C.不在流通中产生 D.在商品交换中产生 二、多选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C A.劳动力所有者是小生产者 B.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 C.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 D.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 2.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AC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一般剩余价值生产 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AC A.计件工资 B.名义工资 C.计时工资 D.实际工资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AB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B.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 D.商品生产过程 5.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AC A.不变资本 B.商业资本 C.可变资本 D.生产资本 6.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是:AB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提高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 C.降低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D.把工人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BD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 D.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8.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ABC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C.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9.资本主义工资:ABCD 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 B.掩盖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附答案

⒈某制些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 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4)每双鞋的价值量。 ⒉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 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⒈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 ⒉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 ⒊(2)c=22×(8/4)×50=2200(元) ⒋v=8×50=400(元) ⒌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 ⒍(3)m=2×4×50=400(元) ⒎m’=400/400=100% ⒏(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

⒐总双数=8/4×50=100(双) ⒑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 ⒒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 ⒓(2)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 ⒔(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⒕(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⒖解: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 ⒗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 ⒘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 ⒙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 ⒚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 六、计算题 ⒈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 0.5次。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⒉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入理解 一、概述 1865年6月在第一国际总委员会上,马克思通过《工资、价格和利润》报 告首次公开发表剩余价值理论,也即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在报告中,马克思指出,资本家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和手段,迫使工人进行合约工资以外的超额劳动,并无偿地占有这部分劳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完成资本的增殖。通过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揭露了工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表现为‘劳动的价值’的假象,论证了劳动者的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又是以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等价交换为基础的。”1 可以说,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得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2 二、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几点理解 1.从剩余价值理论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差别 从剩余价值规律中,我们不难看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殊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是使用价值的生产,而且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一方面,生产资料转移了自身的价值,即工人生产出的商品具有着一定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活的劳动创造了新价值,即剩余价值的生产。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产品的总价值。于是,存在资本与劳动相交换的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价值增殖过程。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不难发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包含着生产关系,它使劳动者无法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生产力发展受到阻碍。而社会主义生产又如何呢?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而我国的公有资本主要是掌握在国家和与人民集体的手里,资本增殖后带来的剩余价值也是公有剩余价值,占社会总收入中的主体地位,并主要由国家或集体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来掌握和支配。这部分公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很大一部分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例如如,剩余价值中约有一半作为税金上缴国家,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用于经济建设事业、科教文卫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国防和行政管理费用等;另一半作为税后利润留给企业,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而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由于这些企业的投资者不是国家和集体而是个人,由这些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当然归资本所有者占有,这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人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剩余价值是一样的。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生产建立了与现代社会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把最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让他们能够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破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阻 1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余陶生,(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浅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存在的根基。在劳动价值 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剥削的秘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经典形态出现了与新情况不能直接相符合的问题。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继续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可追溯到早期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中世纪著名神学家亚尔贝兹·马格努及其弟子阿奎那的“公平价格”学说。到十七世纪中叶以后,经过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及大卫·李嘉图这三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努力,劳动价值理论初步形成了体系。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的劳动价值理论还是粗糙的、不完善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中形成的惟一彻底、完备、科学的价值理论,是人类几个世纪以来对商品经济关系探索和研究的思想结晶,从根本上揭示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的特点和矛盾。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存在的根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正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剥削的秘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经典形态出现了与新情况不能直接相符合的问题。 最近一些年来,伴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新情况下的地位问题,学术界出现了争议,主要观点有三种:一是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主张以西方经济学的“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替代;二是全盘肯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认为其经典形态仍然适用于新情况;三是主张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增加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特色的新的观点和内容,以赵凌云教授的《劳动价值论新探》为代表。如果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那么整个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如果原封不动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那么我们所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就得不到理论上的说明和论证。可见,不但要坚持它,而且要发展,而发展的出路则在于创新。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的建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随后,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

剩余价值生产练习题

一、单选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 A.有一定的货币积累 B.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商品有充分销路 2.资本主义生产的两重性是指() A.一方面是产品生产,另一方面是商品生产 B.一方面是具体生产,另一方面是抽象生产 C.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另一方面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生产 D.一方面是生产资料生产,另一方面是消费资料生产 3.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 B.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C.在循环中的不同作用 D.在流通中的速度不同 4.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增加资本量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节约资本使用量而获得的 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的全部劳动报酬 B.工人的劳动价格

C.工人按劳分配的报酬 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6.在货币和资本之关系上,正确之论断是()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任何数量之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之货币都是资本 D.只有能增殖自身价值之货币才是资本 7.关于价值增殖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关系之正确表述是() A.价值增殖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之基础 B.价值增殖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是并列之两个过程 C.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之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形成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之价值增殖过程 8.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之是() A.剩余价值率 B. 年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 D. 年利润率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摘要]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加深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分析它是否与当代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资本、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了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因为它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对指导如何消灭剥削在当代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以及探究其对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否依然有指导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来源现实意义 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5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详细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各派的理论观点,肯定了他们在科学理论上的贡献,批判了他们的谬误,公正地评价了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透彻地阐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马克思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原则和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概述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19世纪的资本主义正处于早期的成长阶段,社会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企业经营规模也不是很大。当时的生产主要依靠工人体力来完成,资本家想获得高额的利润只有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这样工人的反抗情绪很激烈,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提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二篇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资本总公式 答:资本总公式是指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资本流通公式G—W —G 。资本的总公式表明,资本一旦进入流通领域,似乎自身就会发生增殖,然而,这同商品、价值、货币的性质以及流通规律是相矛盾的。因为,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只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自身不是价值实体,更不能发生价值增殖,商品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其流通是按等价原则进行的,所以只有价值形态的变化,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流通中只发挥媒介作用,只是表现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也不会引起价值增殖;商品流通规律要求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的形态变化与价值量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劳动力 答: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蕴藏在人体中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劳动力作用于生产资料的过程。离开劳动力,生产资料本身是不可能创造任何东西的。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3.劳动过程 答:劳动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但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因而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就属于资本家,工人是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为使工人的劳动合于自己的目的,就要对工人的劳动进行监督,迫使工人紧张地劳动,并节省生产资料的耗费。(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因而劳动成果也就归资本家所有。 4.价值形成过程 答:价值形成过程是指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1)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各种生产资料,如原材料、燃料,同时会发生机器设备的磨损被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并未消失,而是转移到新生产出的产品中去了,构成新产品价值的一部分。所以,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自身原有的价值量,只是使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由一种使用价值(生产资料)转换为另一种使用价值(新产品)。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是由工人的具体劳动实现的。(2)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根据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原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即支出了一定量的抽象劳动。这一定量的抽象劳动凝结到产品中形成新价值,这就是工人的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事实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绝不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而必须成为价值增殖过程。 5.价值增殖过程 答:价值增殖过程是指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

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及其当代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剩余价值生产力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规律,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依然有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字: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当代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和核心内容,是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剩余价值理论是与时俱进的,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可贵品质,也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实践要求我们准确而完整地把握剩余价值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剩余价值理论,赋予剩余价值理论时代的新内涵,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概述 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劳动处于异化状态;劳动力是活的人体中存在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剩余价值成为劳动力商品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了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劳动力进入劳动过程进行消费,耗费了体力和智力,形成了商品的价值。而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即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费用。劳动力耗费体力和智力形成的商品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的差额,即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资本主义利润的源泉和本质,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不断加强对工人的剥削,所使用的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通过延长工作日榨取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由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为基础的;通过劳动力的智力耗费,通过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发展社会生产力,变革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的分配 剩余价值生产出来后,还要在资本家间进行分配。剩余价值的分配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

劳动价值与剩余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剩余价值理论 与我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在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理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似乎不能完全解释现代经济、社会实践,于是各种发展、修正甚至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潮纷起,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辩证发展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说明商品价值由劳动创造和决定的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资本主义制度是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雇佣劳动制度。按照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有两点:商品经济和雇佣劳动。资本主义生产的产品都是商品,尤为重要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因此商品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的一个特征。资本主义制度是雇佣劳动制度,雇佣劳动制度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这使资本主义成为一种特殊的、不同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新制度。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紧密结合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状态,生产资料属于少数人,劳动力属于大多数人,是通过雇佣劳动把二者结合起来的。 从历史看,劳动价值论对于推动工人阶级革命,获得解放,也产生了极其巨大的作用。然而,正像真理也是相对的一样,今天来看,劳动价值论仍是不完善的,这是我们今天在坚持它的同时,又要深化对其讨论的原因所在。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它的发现使以往的全部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也为马克思建立系统的无产阶级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全面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本质和运动规律奠定了基础。剩余价值本身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作为商品价值构成。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中渗透着鲜明的价值立场,这不仅体现在宏观的含义层面,而且体现在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前提、动力来源和生产方法等微观逻辑层面。可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与价值立场是密不可分的。 剩余价值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经济范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和定义。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基石,此理论的创立使得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矛盾和历史趋势。从剩余价值理论的切入点、地位和影响方面足显马克思本人的价值立场,这一点不言而喻。 马克思认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生产关系,成为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只要资本存在着,就必然会存在剩余价值,它是被规定了的物化劳动或死劳动,其本性、灵魂和唯一的生活本能就是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以增殖价值。“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资本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去了活劳动,它的生命就会终结,马克思在这里也带有一种主体的价值倾向性,旗帜鲜明地表征着主体的价值旨趣和价值偏好。正因为资本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违背了“善”的道德原则,所以,资本或更准确地说是资本的持有者缺乏一种人道主义关怀,表现为:其一,不尊重人,没有把工人放在与自身等同的条件下给予尊重;其二,对工人缺乏关怀,不是把工人当作人,而是将其视为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对此,《共产党宣言》中也有过相似的论述:“当代的工业劳动,现代

第三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名词解释 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所有制、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 二、单项选择题 ⒈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 ① G—W阶段的的货币上② 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 ③ 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④ 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⒉资本是() ①货币②生产资料 ③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④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⒊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①货币的积累②劳动力成为商品 ③财产所有权④贷放 ⒋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①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②一种社会所有制 ③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④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①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②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 ③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④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⒍超额剩余价值是() ①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②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③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④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⒎不变资本是指() ①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②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③资本家的商品资本④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⒏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①能转移自身价值②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 ③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④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⒐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①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②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③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④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⒑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①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②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③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④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 ⒒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① c是新创造的价值,v+m是转移的价值 ② c+v是转移的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③ c+v是新创造的价值,m是转移的价值 ④ c是转移的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 ⒓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①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②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 ③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④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 三、多项选择题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③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④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⑤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①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②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③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④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⑤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浅谈剩余价值理论的产生与意义

浅谈剩余价值理论的产生与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中,我的理论视频讲解的是剩余价值理论,所以本次研读《资本论》,继续学习剩余价值,浅谈剩余价值理论的产生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和动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商品的价值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从原材料和工具中转移过来的价值;二是工人在劳动中新创造的价值。工人为资本家创造出10元的产品,但是资本家只付给工人7元工资,资本家所付的工资,只是工人作为劳动力本身的价值但是工人却能够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也就是剩余价值。他们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家将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以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好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资本家为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会延迟工作日或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在工作日长度已定的情况下,则改变工作日中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划分,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获得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延长工作日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改变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比例的,叫相对剩余价值。 商品的价值与劳动力成反比。劳动力的价值也是这样,因为它是由商品价值决定的。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它随着生产力提高而提高,随着生产力降低而降低。资本家提高劳动生

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目的决不是为了缩短工作日。它的目的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由于劳动是价值增值的唯一源泉,即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于是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剩余价值,一方面要通过牺牲工人的劳动条件来减少不变资本的支出,另一方面通过浪费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压低工人的生存条件,减少可变资本的投入。于是资本就表现为这样一种趋势,即把利用体现生产力的机器代替活劳动,以使其缩减为必要劳动。这个趋势的后果一方面是资本家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则是造成大量的过剩人口。过剩人口的出现和工人生存条件的下降导致社会消费能力的下降。资本家所有的商品的价值也就实现不了,从而出现了商品的生产过剩。因此,马克思指出,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局限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克服,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政治经济学 计算题

1、假定某一资本得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1年周转4次,问该资本得年剩余价值率为 A、25% B、50% C、200% D、400% 答案:D 【答题思路】年剩余价值率就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得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 m 'n , 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 m '代表剩余价值率,n 代表周转次数。在本题中,m '=100%,n=4;二者得乘积为400%。 2、一张面额为100元得股票,预计股息收益率为8%,银行此时得存款利率为5%,股票得理论价格应就是 A、100 B、120 C、160 D、200 答案:160 【答题思路】股票价格就是股息收入得资本化,或者叫做资本化得股息收入。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预计股息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所需要得货币投放量就是 A、4200 B、2400 C、42000 D、420000 答案:A 【答题思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得不断运动就就是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得规律,其内容就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得货币量,与商品得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得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得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得流通次数)==42000/10==4200(亿) 4、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该年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问货币得流通速度应当就是 A、6次 B、8次 C、10次 D、12次答案:B 【答题思路】流通中所需得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得流通次数);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流通中所需得货币量=42000/5250=8。 5、某资本家得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就是 A、10% B、20% C、30% D、40% 答案:B 【答题思路】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得比率,用公式表示为:P'=m/(c +v)=200/(200+800)==20% 6、某企业年产商品10000件,每件产品价值30元;所投入得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所投入得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1次得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问该企业得剩余价值率为 A、100% B、125% C、150% D、175% 答案:B 【答题思路】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得比率。剩余价值=总产值—预付资本=(C+V+M)—(C+V);年商品总社会价值=30元×10000件=300000;年预付资本=固定资本年周转额+流动资本年周转额=10万元/10年+5万元×12月/3月=210000;年剩余价值=年总产值—年预付资本=300000—210000=90000; 年可变资本总额=30元×200人×12个月=72000元。 剩余价值率=90000/72000=125%。 7、某企业所投入得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所投入得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1次得时间为3个月;该企业得年预付资本得周转速度就是 A、1次 B、1、4次 C、1、6次 D、1、8次答案:B

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与剩余价值(精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本章将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说明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及其它有关剩余价值分割的问题。本讲重点要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掌握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生产的实质和方法以及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了解资本积累过程是资本家用古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从而进一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过程。 资本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货币、机器、厂房、原料、商品等,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资本的主要特征有:(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资本是一种运动;(3)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实际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与之相对应,劳动也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剩余劳动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耗费的劳动叫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早期以手工劳动为主时期的主要方法。随着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新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越来越成为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叫做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由劳动力的使用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使预付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叫做可变资本。 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通过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因此,工人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这种剥削程度用剩余价值率表示。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的本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工资有两种基本形式,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使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具有了隐蔽性。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在本质上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之分。名义工资是指以货币数量表现的工资。实际工资是指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物品和服务的数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