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专题】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爱情闺怨诗

【高考专题】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爱情闺怨诗

【高考专题】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爱情闺怨诗
【高考专题】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爱情闺怨诗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爱情闺怨诗知识回顾:

综合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1—2)题。(9分)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绝句,不同的是金诗是五言绝句,刘诗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闺怨诗。

B.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

C.金诗的思路不是惯常的起承转合,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撕蕉剥笋,正符合所谓“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

D.刘诗从时间布局看,先写时间之晚,后写季节之晚。首句写纱窗日暮,引出次句窗内独处之人;第三句写空庭春晚,引出末句庭中落花。

2、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别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

答案

1、B

解析“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错,金诗塑造了一个纯真娇憨、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

2、①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莺儿打起,因为它的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的美梦,使她没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歌在对一个生活细节的记叙中,寄寓了一份闺“怨”(或通过动作展现:用女主人公被黄莺儿惊醒,起来打黄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不得梦到辽西的悲苦,体现了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诗歌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含蓄而蕴藉地表达了“怨”的主题)。

②刘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中借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表现主人公孤独、落寞的愁怨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4.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3、B (第三句只是承第二句“路几千”而来,讲述京城离边关的遥远,“皇宫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之情”都是曲解。)

4、【答案讲评】①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的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出和平宁静的场景。②对比,“莺啼燕语报新年”是和平宁静的春景,是亲人团聚的佳节,而在“路几千”的遥远边关,从征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③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5—6)题。(9分)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情。

C.“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出了对美好纯洁恋情的赞美。

6.请找出本诗中的细节描写,并说说其妙处。(6分)

【答案讲评】

5、C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的是“双关”的手法。)

6、【答案讲评】本诗精心选择了“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两个细节。“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聪慧的性格,表现出她的多情率真。“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意和迷恋程度。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9分)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宝函①钿雀②金鸂鶒③,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④.鸾镜⑤与花枝,此情谁得知?[注释]①宝函:华美的梳妆盒。②钿雀:雀饰的金钗。③鸂(xī)鶒(chì):水鸟名,又称紫鸳鸯。这里是金钗上的装饰。④芳草江南岸:化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升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⑤鸾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妆镜。

7、下面对这首晚唐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宝函钿雀金鸂鶒”触物生情,女子看到金钗上成双成对的“鸂鶒”时内心充满了悲愁苦命,表现了她内心与之相似的愿望。

B.“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两句实写窗外春景之繁盛、游子无信,反衬内心之思念愁苦之情。

C.“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虚实结合,由眼前回忆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

D.“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中“枝”与“知”谐音双关,女子感慨自己的相思之情无人理解,只有妆镜与花枝知道。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思想情感的主要历程。(6分)

答案:

3、B.“两句实写窗外春景之繁盛、游子无信”分析有误。这两句亦实亦虚,暗用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青青”的典故,写爱人远出不归,音问断绝。

4、女子晨起化妆,饰物上成双的鸳鸯触起她内心的伤感孤独;于是移目向外,试图排遣,沉香阁外吴山青翠碧绿;杨柳又轻细如丝,使她回想起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女子沉浸在回忆的悲伤中;眼前芳草茂盛萋萋,而远去之人无音讯到画楼,女子由回忆回到现实,内心有着春归人不归的隐痛和更加强烈的孤独。无限自伤自怜之情使她窥镜自照,感叹自己的心事鸾镜和花都懂得,自己的心事有谁能知道呢?伤感自己如花的青春在无尽的等待中渐渐逝去,这是全词的高潮。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诗歌阅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 (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 (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1)泰山 (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3)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解析】【分析】(1)岱宗:指的是泰山,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据此可作答。 (2)诗句“齐鲁青未了”一句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大。“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用“决眦”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据此,泰山的特点可概括为:山势雄伟高大,景色秀美壮丽。意对即可。 (3)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在突出了泰山的高峻的同时,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将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泰山 ⑵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 ⑶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文下注释明确。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泰山特点。 ⑶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感情。 2.古诗阅读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唐]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

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一、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 、常用的表达技巧1 、常见的情感、主旨2 、常见的语言风格3 4、常用的意象、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5 (详见学案)二、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鉴赏诗歌一定要通过阅读标题、作者、诗歌本体以及可能有的注释,先对诗歌有个整体认知,然后再读题目,按照题目的要求从某个角度鉴赏诗歌。具体说来,可分为三步:1、诵读,根据标题、作者、意象、注释、诗句、情语等,整体认知诗歌,体悟情感。 2、审题要细化。根据要求审清题目命制的角度,是思想内容的理解,还是艺术技巧的鉴赏。还是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是涉及诗的整体呢,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只涉及某一联、某一句或某一词呢。但是也要注意,不论如何要求,答题时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 3、答题要条理化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组织答案了。答案一定要 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能条理清晰又全面周到。三、解题技巧(详见学案)四、真题强化。(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分))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1【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分)这一意象的作用。(5)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2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霜月、枫桥等意象,鸟、【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鱼、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9题。(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注]①本诗为4分)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分)”二字的妙处。(4“软”、“涌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8.诗人怎能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陶醉于自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修辞作用。解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9——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涌“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答案: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奇丽景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苏卷)9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2分)“恨”是指什么?(的⑴词中“恨极在天涯”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解析:“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标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22:诗歌鉴赏(三)

专项训练二十二诗歌鉴赏(三)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闻觱篥 杜甫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题,点明了时间和觱篥声传来的位置,暗示了诗人漂泊无着的处境。 B.诗人时值“衰年”,漂泊江湖,前路茫茫,听到悲壮的觱篥声,悲情油然而生。 C.五、六两句,写积雪飞霜凝结着冬夜的严寒,觱篥管吹奏出急风猛浪的声音。 D.全诗内情和外物和谐统一,营造了浓厚的抒情氛围,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 (2)从全诗看,诗人“多感伤”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闺怨诗鉴赏(共3课时)

学习目标:⒈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 ⒉鉴赏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 ⒊试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分析形象、把握情感 一、闺怨诗定义 闺怨,就是抒写思妇独守空闺的愁怨之情。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二、闺怨诗的内容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闺怨 【唐朝】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简析】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哭夫 【唐朝】裴羽仙 良人平昔逐蕃浑,力战轻生出塞门。 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 【注】①唐裴羽仙者,裴悦之妻也;悦征匈奴不归,妻思慕悲切,为诗寄征衣云。 ②良人:古代女子称丈夫。③蕃浑:吐谷浑与吐蕃。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简析】前半写夫婿的勇敢,后半写不复相见独守空闺的悲怆与哀怨。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春怨 【唐朝】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简析】以小见大。四句诗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式结构。写她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表现女主人公思夫之情的深切与缠绵,思夫而不得的种种懊恼与惆怅。这首诗间接借闺怨来反映征戍之苦。 闺人赠远 【唐朝】令孤楚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 一剪梅 【南宋】李清照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含答案)

课案3 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 随堂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注】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要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阕的四句话:“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身怀怨恨,却无人知晓,是不敢,也是不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 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洲冷”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词人看似写山和月,其实是借它们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上片写青山“招不来”,又写青山唤我到溪边和它一起居住,再结合词后的注释②,青山的形象就一目了然了;下片写明月,“在天高处”,并且还夜夜听读屈原的《离骚》,结合屈原的形象,明月的特点也就很清楚了。 答案: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词人想象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 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词人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笋皮。③帙:包书的布套。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解析:这是一首咏竹诗,诗人要借“竹”言志,所以对“竹”的形象给以着力描绘,要准确把握其形象特点,必须关注分析这些描写其形象的诗句。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宜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答案:前三联描写出清新秀雅的新竹形象。它是新出嫩竹,颜色翠绿,竹影阴凉;雨洗后更加洁净,风吹过香气怡人。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理解诗句含义专练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理解诗句含义专练 真题回顾【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 (1).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2).“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评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对点综合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①平。 【注】①泰阶,古星座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诗写与朋友相遇,“各如萍”的情感内涵与文天祥“身世浮沉雨打萍”略有不同。 B. 诗人综合运用了对比、比喻、借代等多种手法,使情感表达鲜明、生动。 C. 诗人人生起伏跌宕,但仍然寻“春”赏“月”,追求美好、诗意的生活。

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 意象和意境 ?学习目标:掌握意境的构成,体会意境美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答题思路 要点阐释: 1、意象 诗歌的意象,即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诗中的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就是主观之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诗中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所叙之事、所描之人,就是客观之物“象”。“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叫“意象”。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例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就是用以下六个意象组成:“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2、意境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它是诗人主

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即象——境——情。 例如马致远的《秋思》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张旭的《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色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丽的意境。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连用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营造了孤独凄凉的意境。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全诗前运用了“阴雨”、”江草”、”鸟鸣”,柳”、堤”等意象构成了这样一种凄凉凄清意境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1)意象是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意境是通过一个个意象构成的生活图景或艺术氛围。 2)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 3) 意境和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没有意象,不能构成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凄凉悲清的意境,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总之,意境是作家所追求的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山水田园诗专练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山水田园诗专练知识回顾: 山水田园诗 对点综合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9分) 初夏江村 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②纬车:纺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野鸭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对。依此要求看,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 答案 1、A解析B项“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错,颈联后一句“林外时闻响纬车”是从听觉角度写所闻。C项“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错,尾联还是写景,点明了时间,没有点明主旨。D项“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错,颔联和颈联的对仗符合词性、结构、平仄要求,极为工稳。 2、全诗通过描写野鸭、莲叶、燕子、桐花、渔船、纬车、蛙声等意象,营造了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诗人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见这里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隐居生活的惬意和他的闲情逸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 —4)题。(9分)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杜牧专题练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杜牧专题练 【题文】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怀寄中朝①往还② 杜牧 平生自许少尘埃,为吏尘中势自回。 朱绂③久惭官借与④,白头还叹老将来。 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 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 【注】①中朝:朝廷。②往还:往来,此处指朋友。③朱绂:古代系印章或玉佩的红色丝带。④借与:即借绯。唐代五品以上官员穿绯衣,官阶不到五品而特许穿绯衣的称为借绯。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标题说明诗人想借写诗给在朝廷为官的朋友之机,表露自己的心声。 B. 首联写诗人本自不愿为世俗沾染,却发现做官后自己仍然难免沦于世俗。 C. 颔联写面对自己的官服感到惭愧,自责鬓角已白,却无所作为,白拿俸禄。 D. 颈联写诗人明白仕途是艰难的,虽然朝廷大门对天下人才都是大大敞开的。 2. 诗歌后两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颔联写面对自己的官服感到惭愧,自责鬓角已白,却无所作为,白拿俸禄”错误,从诗中来看,颔联“朱绂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叹老将来”,“朱绂”是以系印章的丝带来代指官职,而“久”则说明身处该官职的时间之长,“借与”则暗示官职不高,为官时间之久与官位之低形成反差,这里要表达的是对为官已久却未得重用的痛心。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前,首先要根据题干的提问明确提问的方式,如本题问的是“诗歌后两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局部来考查情感,然后要理解这后两联的意思,再结合全篇以及注释来分析其中的情感。颈联“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意思是要知道仕途是难以轻易进入,(我仕途不顺)难道是朝廷的大门没有打开吗?表面看来诗人认为朝廷的大门大开,而自己却仕途难进,实际上却是借这样的反嘲来表达自己不得重用的抑郁和不满;尾联“霄汉几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意思是朝廷上有很多官员都是自己的同窗好友,他们能够身在高位一定是身怀其材,表面看来是夸赞友人的才华,而实际上借写友人的得志来展示自己的不得志,借以表露自己不受重用怀才不遇的不满。 【答案】 1. C 2. 对自己官场不得志的抑郁和不满。颈联说朝廷对天下打开了大门而自己仕途难进,其实是反嘲自己不获重用,表达了不得志的抑郁。尾联写自己的同窗好友都在朝廷做了大官。看似称赞居高位者必有其材,实则表露自己对未受重用的不满。 【题文】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 杜牧 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爱情闺怨诗练习2017

爱情闺怨诗练习 班级姓名 (一)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是指什么?(2分) 答: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 (二)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 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3)答: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 答: (3)此诗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简要概括并说说其作用。 (5) 答:

(三)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概括上片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4分) 答: (2)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3分) 答: (3)词的下片是如何表现“春愁”的?(4分) 答:

答案:一. 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2分)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4分)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4分) 二、(1)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2)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②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藉,余味无穷。(答“手先知”为拟人也可) 或①善于捕捉细腻动作(细节),集中笔力于女子之手的触觉上,女子手先知秋之寒意、触知刀之清冷,夜深天寒仍在灯下赶制寒衣,足见女子思夫之切、挂念之深;②笔法含蓄,言简意丰,一“知”一“冷”,尽显女子内心之凄凉,孤寂之“怨”。(意对即可) (3)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幽静清冷的小屋秋月图。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寂静的气氛,烘托了女主人冷清、孤寂、忧怨心境。(意对即可) 三、⑴从清明前,面对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的愉悦(1分),到清明后,面对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郁闷惆怅(1分)。 ⑵“锁”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2分),暗示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1分),意味无穷。 ⑶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2分),通过对莺声、绿杨、海棠及红杏等美景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2分)。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政治讽喻(含答案)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政治讽喻 【主题解说】讽喻诗主要是借社会现实来表达讽谏之意,因而对社会现实的呈现是诗歌的重要内容。从这类诗的内容来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刻画人物形象;二是记述某个事件;三是描述某种现状。调喻诗多以诗歌作为斗争的武器,以达到边劝谏的目的,诗中的情理一般不是藏而不露的,而是在诗中有明确示的。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2)题。 放言五首?其一 【唐】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释】①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②臧生:臧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③宁子:宁武子,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典型。④燔柴,语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B.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C.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萤虫露水,只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D.这首诗就社会人生真伪的辨别议论说理,全诗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 2、尾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 1、B.“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错,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伪差不多,但性质不同。

2、道理: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说:“倘不取大火和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说明了要辨别真伪,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的道理。 情感:尾联诗人用“不取”“可怜”感叹当朝者昏暗到连大火和明珠都茫然不识,辨别真伪失掉了依据,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 译文: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是真珠? 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 赏析: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来,什么样的怪事没出现过?可有谁预先识破呢?”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伪差不多,但性质不同。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草丛间的萤虫,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呈球状,难道那就是珍珠吗?”然而,它们偏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明示辨伪的方法。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这两句是说:“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这就相当于谚语所说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该类诗的意象 2、掌握该类诗的表达技巧 3、总结该类诗的语言特色 4、总结该类诗的主题范围 闺怨诗分类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一、产生原因 皇权无上恩无常男尊女卑夫为纲别离迟暮源征商 二、闺中人的身份 ?宦妇(官太太) ?商妇 ?征人妇 ?宫妇 ?游子妇 ?弃妇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宦妇悔、怨、思念 《罗贡曲》刘彩春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商妇埋怨、后悔、盼归、思念 后宫词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宫妇怨、思念、寂寞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征人妇思念、担忧、怨战、盼团圆 明确人物形象=“怨”由+“怨”情+“身份” 三、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⒉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⒍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四、【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五、常用技巧 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直抒胸臆 细节描写烘托渲染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0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练)(含解析)

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练) 一练高考 一、【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先明确典故的类型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典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国家,一为个人。运用前者,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运用后者,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故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关注典故的内

2020届 语文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 古诗词鉴赏

2020届语文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古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 夏日梦伯兄寄江南① 黄庭坚 故园相见略雍容,睡起南窗日射红。 诗酒一年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 河天月晕鱼分子②,槲叶风微鹿养茸③。 几度白砂青影里,审听嘶马自搘筇④。 [注]①作此诗时诗人与长兄分别已一年。②鱼分子:游鱼产卵,散布水中。③鹿养茸:雄鹿长出初生之角。④搘筇:拄着竹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如梦如幻,动情地回忆了往日里与长兄从容和睦、懒睡醒来红日照射南窗的温暖而短暂的时光。 B.第三句的“隔”字无论是本身含义,还是在诗句中的位置,均十分微妙,是时空之“隔”,也是虚实之“隔”。 C.颔联手法灵活、情感曲折,一“隔”一“通”的巧妙呼应,使情思在虚实不同的时空中自由穿梭。 D.颈联与尾联巧妙衔接,自然无痕,景语情语融为一体。“几度”“审听”的渲染,使尾联尤富情韵。 2.尾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

题李愬①画像(节选) 惠洪 淮阴北面师广武②,其气岂止吞项羽? 君得李祐不敢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③。 君看鞬櫜见丞相④,此意与天相始终。 [注]①李愬,唐德宗时西平郡王李晟之子,曾生擒叛将吴元济。②广武,指广武君李左车,赵国谋士。③大梁公,唐朝功臣梁国公狄仁杰。④丞相,唐朝宰相裴度,为平叛之役的最高统帅。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中,“师”是“请教”的意思,诗句是说韩信破赵,不杀赵国谋士广武君,向其请教攻燕伐齐之计,遂平燕、齐,项羽势孤。 B.三、四两句讲的是李愬设计擒获叛将吴元济的手下李祐,李祐不肯投降,李愬便将他诛杀了。 C.第五句赞美李愬有其父当年的风范,这里把李愬与西平郡王并提,表明了李愬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D.诗歌刻画李愬的形象特征时,通过议论统摄史实,这使得诗歌在议论的同时又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4.请结合全诗,概括分析李愬的人物形象。(6分)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分) 卜算子①

爱情闺怨诗学习资料

爱情闺怨诗

爱情闺怨诗 一、爱情闺怨诗的定义 爱情闺怨诗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闺”的本意是小门。古人建房其内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以“闺”也常指代女性。“怨”,埋怨,抱怨也。 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爱情闺怨诗歌的特点。 2、了解此类诗中所写意象和寄托的感情类别。 3、掌握鉴赏此类诗的手法。 三、温故知新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忆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四、爱情闺怨诗的常见意象

言愁意象:秋风、夜雨、寒夜、寒衣、白发、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又飞”“临笺泪长”等。 行为类意象:眉锁、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室内用具: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绮席、碧纱、鸳被、相思枕、等。 建筑意象:翠楼、高楼、宫殿、玉阶、窗等。 五、爱情闺怨诗产生原因 皇权无上恩无常 男尊女卑夫为纲 别离迟暮源征商 六、爱情闺怨诗的内容 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 从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 未能终成眷属的男女恋情诗。 七、爱情闺怨诗的常见情感 1、相濡以沫的浓厚感情 2、表现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 3、空兰独守的思亲之怨 4、情梦难圆的遗憾之怅。 5、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八、常用的技巧手法

最新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练习题word版本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练习题 1、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2、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4、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请结合全诗解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6、 采莲曲采莲词 白居易(唐)张潮 菱叶萦波荷飐风,朝出沙头日正红, 荷花深处小船通。晚来云起半江中。 逢郎欲语低头笑,赖逢邻女曾相识, 碧玉搔头落水中。并著莲舟不畏风。 (1)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2)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一、学习用品(school things) pen钢笔pencil铅笔pencil-case铅笔盒ruler尺子book书bag包comic book漫画书post card明信片newspaper报纸 schoolbag书包eraser橡皮crayon蜡笔sharpener卷笔刀 story-book故事书notebook笔记本 Chinese book语文书English book英语书math book数学书 magazine杂志dictionary词典 二、人体(body) foot脚head头face脸hair头发nose鼻子 mouth嘴eye眼睛ear耳朵arm手臂hand手finger手指 leg腿tail尾巴 三、颜色(colors) red红blue蓝yellow黄green绿white白 black黑pink粉红purple紫orange橙brown棕 四、动物(animals) cat猫dog狗pig猪duck鸭rabbit兔horse马 elephant大象ant蚂蚁fish鱼bird鸟eagle鹰beaver海狸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教学内容

2016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专项练习一.考点介绍:在近年的古代诗歌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加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高考的新宠。它有利于引导学生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学习。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一两个方面相同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考生要注意求同,更要求异。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2015全国新课标卷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例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问题。(11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1)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其中《苏幕遮》所写的是______________之荷,《系裙腰》所写是____________之荷。 (2)两词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系裙腰》的下片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说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