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民间戏曲非遗宁海平调

浙江民间戏曲非遗宁海平调

浙江民间戏曲非遗宁海平调
浙江民间戏曲非遗宁海平调

浙江民间戏曲非遗宁海平调

【江南非遗编辑】宁海平调是浙江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新昌调腔的分支,起源于明末清初,以宁海为中心,流行于象山、黄岩、温岭、临海、仙居、天台、奉化等地,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它有《小金钱》、《金牛岭》、《潞安洲》、《天门阵》、《白门楼》、《御笔楼》、《百花赠剑》、《贵妃醉酒》、《陈琳救主》、《偷诗赶船》等一百多出传统剧目,其中《小金钱》百余年来与耍牙的技艺紧密结合,成为宁海平调中最富于特点的代表剧目。

宁海平调,又称“宁海本地班”,在宁海北部亦称“调腔”,是浙东富有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在宁海、宁波、台州、舟山一带。宁海平调唱腔、表演非常有地方特色。唱腔以曲牌体为主,多为阴、阳两声结合。一般老生发音较高亢、洪亮,多用鼻音;小生较挺拔、有力,多用假嗓;净角较粗犷、雄壮,声带振幅大。演员一人前台唱,后场众人帮唱,遇到较长拖腔时,往往会根据字韵,将句末一字割裂开来,按其音韵行腔。白口以宁海官话为准,声音洪亮,听起来很动听。表演以耍牙绝活最精彩,口含四颗、八颗甚至十颗野猪獠牙,在口内,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或有两颗刺出鼻孔,尤其是有两颗牙始终藏于口内,仍要唱、做、念、打,这一绝技称为“绝活”,可与四川变脸媲美。此技相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老艺人杨先达(艺名红毛老生)所擅长。另外有些表演技巧如老艺人刘乾木(小丑)的“雀步”,葛时烟(小生)的“抱瓶滑雪”“一马双鞍”“买菜吐红”等,均有较高难度,也是宁海平调一大演技特色。宁海平调,是宁海县的一个地方剧种,约始干明而盛于清,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它的唱腔。属于调腔的一个支派、具有声调高亢而婉约,一唱众帮,锣鼓助节,不托管弦的特点、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断帮、一字帮等多种形式。其语音,除小丑用苏白外,基本用宁海方言、读书音",故县人又称之为'本地班"、当时流行在宁海、象山、黄岩、温岭、临海、仙居、天台、奉化等地。后到宁波、舟山、杭嘉湖以及上海一带作过短期演出。解放初期,平调一度停演。

1957年4月,在县文化部门扶持下,由老艺人杨先达、葛时烟等13人组成平调演出队,并陆续招收青少年演(学)员。1958年宁海并入象山县,1960年4月成立地方国营象山县平调剧团、1961年10月改称宁海平调剧团,并组织力量抢救平调传统剧目,整理出

传统剧83本、在老艺人的口授下,记录了平调唱腔、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大量平调剧本、服装、道具被毁、1969年4月,县平调剧团与越剧团同时解散,大多数人员另行安排工作。接着,以原剧团留下的人员为基础,吸收社会部分人员,成立县革委会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简称文宣队),以演出歌舞为多。1970年起,改演。样板戏。为主、1978年10月,复建宁海平调剧团、1980年8月,以《金莲斩蛟》片断参加省青年演员会演,叶全民、蒋玲波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1982年9月,陈亚娟、葛素娟、夏永盛获省小百花"奖、1983年6月县人民政府批复文化局,同意平调剧团演出越剧、此后平调剧不曾演出。角色行当分“三花”“五白”“六旦”即大花二花小花;老生、正生、副末、小生、外末;正旦、老旦、小旦、彩旦、刀马旦、闺门旦。旧时还有“上四柱”和“下四柱”之分。“上四柱”为小生、花旦、正生、大花;“下四柱”为小丑、二丑、正旦、外末。一个演员往往兼演多种行当,如艺人周明礼、邬学熊,既能演旦、生、末,又能演净、丑、外。

乐器伴奏主要分为唱功、做功和吹打三大类。唱功和吹打又分为“大鼓”和“小鼓”“大吹”和“小吹”几种。大锣、大鼓、大钹、大喇叭、小锣“四大一小”为主,另有单皮鼓和唢呐。打击乐器在唱腔的伴奏较有规律,节奏平缓,适于小生、花旦的演唱。同一节奏如用大锣、大钹,则较粗犷、豪放。唢呐是惟一管乐器,专设“正吹”与“副吹”,既用以表现较为准确的音阶,又要为名曲牌之间的连接起引导作用,更为演员上、下场、大幅度动作和更换地位等渲染气氛。宁海平调的起源有几说,一说源于新昌调腔的“山坑班”。所谓“山坑”,因为宁海有许多的山坑,与新昌山坑相似,但又很奇特。天台山、四明山蜿蜒伸入宁海境内,形成了四大干山,四大溪流。山山坑坑是宁海最具典型、最富魅力的景观,溪响松声,溪唱松吼,天籁喁喁。加上宁海邑人的个性太独特,故有宁海平调棱角分明、不同凡响、几近绝唱的那种禀性。一说来自宁波昆剧的“甬昆班”。就其剧目与曲牌与新昌调腔较接近,演唱风格较细腻、平柔,其小丑的道白不用绍兴方言而用苏白,均有昆曲的韵味。据一些老艺人回忆,自晚清起,不少艺人来自宁波的甬昆班,(既唱昆曲又唱调腔的班社),它是明末清初浙东流行的一支调腔。清中叶后,受昆曲影响,自成一家。“平调”这一称谓,显然受调腔、昆曲、曲牌的影响,又受本县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邑人个性诸因素而产生的。宁海平调在辛亥革命后一度盛行。

仅宁海一县,就有邬聚元、宁舞台、王聚文、杨聚文、严聚文、杨聚丰、中山舞台等十多个班社,在岔路、历洋、梅枝田、沙柳、璜溪口等地分别办过科班,招收艺徒。20世纪30年代初期,这一剧种曾流入上海。1932年起趋向衰落,至建国前夕,几已湮没。1956年,三门县有关部门把流散在宁海的十余名平调艺人组织起来,成立半专业性的演出队。该队于1957年赴杭州演出传统剧目《金莲斩蛟》(《小金钱》的一折),受到好评。1960年初,正式成立宁海县平调剧团,并着手发掘、整理一批传统剧目和现代戏。1966年后剧团解散,1978年恢复建制。1982年宁海县成立平调整理研究小组,系统地对这一剧种进行艺术改革和剧目整理。宁海平调传统剧目,今存者主要有“前十八本”和“后十八本”,共三十六本,另有一些昆曲、乱弹剧目。建国以来,宁海平调剧团还移植上演过《三月三》《芦荡火种》《琼花》等现代戏,创作和改编《银瓶仙子》《王锡桐》《为奴隶的母亲》等二十多部剧目,其中神话剧《银瓶仙子》(又名《仙露》),表演上吸收传统剧《金莲斩蛟》中“耍牙”“抱瓶滑雪”等较有特色技艺。珍稀剧种宁海平调,是宁海县优秀文化艺术遗产,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1999年10月参加文化部在湖南长沙举办的“映山红”全国戏曲会演中,荣获表、导演等11项大奖。2004年7月,宁海平调《银瓶仙露》又应邀赴杭州参加了中国第七届艺术节展演,受到了好评。如今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指引下,古老的宁海平调像花朵一样定会绽放得更加鲜艳夺目,广大人民群众定会更加喜爱。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宁海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耍牙绝活:"宁海耍牙"是宁海平调表演中独具的一门绝活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口含四颗、八颗甚至十颗野猪獠牙,在口内,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或有两颗刺出鼻孔,尤其是有两颗牙始终藏于口内,仍要唱、做、念、打,这一绝技称为"绝活",可与四川变脸媲美。此技相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老艺人杨先达(艺名红毛老生)所擅长。另外有些表演技巧如老艺人刘乾木(小丑)的"雀步",葛时烟(小生)的"抱瓶滑雪" "一马双鞍" "买菜吐红"等,均有较高难度,也是宁海平调一大演技特色。它是一种粗犷中不失细腻、野性中凸现灵动的"变口"技艺,主要分一咬、二舔、三吞、四吐等几个步骤。艺人取200公斤以上的雄性肉猪下颚骨上獠牙含在口中,以舌为主要动力,而用齿、唇、气的各种活动辅

助表演。这种表演以精湛的"变口"功夫和狂放的身段配合平调的"三大一小"及【将军令】等曲牌,塑造出剧中独角龙不可一世的骄横之态,令人叹为观止。宁海平调中的耍牙技艺独特,程序讲究,看似轻松,实则是一门苦功,每一代传人都要经历艰苦的练习过程方能掌握。新中国成立后,耍牙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改进提高,由原来的六颗耍发展成十颗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赞誉。

平调传统剧有10O多出。大型戏有"前十八"和"后十八"。"前十八"以家庭戏为主,剧目为:《双合缘》、《双巧缘》、《仁义缘》、《双龙锁》、《分玉镜》、《双玉佩》、《碧玉管》、《鸳鸯带》、《凤头钗》、《玉龙镜》、《挂玉环》、《循环报》、《双金花》、《葵花配》、《报恩亭》、《节义报》、《白玉环》、《四喜缘》。"后十八"题材多样,剧目为:《三星炉》、《赠锦裘》、《白雀寺》、《闹阴阳》、《七侠图》、《孔雀裘》、《朱仙镇》、《忠岳传》、《鬓蓬山》、《游龙传》、《小金铀》、《三凤配》、《义冤报》、《合香缘》、《洗怨录》、《巧姻缘》、《龙虎缘》、《闹金钟》。解放后曾演出的尚有:传统剧《金牛岭》、《潞安洲》、《天门阵》、《秋汉宫》、《白门楼入《御笔楼》、《百花赠剑》、《贵妃醉酒》、《陈琳救生》、《偷诗赶船》等;移植的古装戏《碧血扬州》、《三请樊梨花》、《余太君斩子》、《白蛇传》、《劈山救母入《红梅阁》、《穆桂英挂帅》、《双枪陆文龙》等;移植的现代戏《南海长城》、《沙家浜》、《红灯记入《奇袭白虎团》、《琼花》、《杜鹃山》、《社长的女儿》、《夺印》、《双红莲》、《三月三》、《朝外货》、《红管家》等;创作的古装大戏《王锡桐》、《银瓶仙子》和现代小戏((伞》、《高山春梅》等。相传《小金铀》中《金莲斩蛟》(俗名"娇娇斩独角龙")的故事,发生在香山乡桶盘山。《偷诗赶船》(俗名"小尼姑追船")发生在薛岙埠头。以上剧目中,《金莲斩蛟》久演不衰,曾两次参加省会演、1977年《王锡桐》一剧,在本县及邻县共演出400多场次、1978年9月在城关演出《劈山救母》,连演18场,创最高纪录。

平调唱词用韵,据辨别为十三辙韵、曲牌有300多支,常用的有(点绛唇)、(新水令)、(山坡羊)、(锁南枝)、(一江风)、(风入松)、(一支花)、(江儿水)、(锦堂月)、(急三枪〕等40多支。音乐结构属曲牌联缀体。其联缀方法大致有:(点绛唇)(或(新水令))接(混江龙);(园林好)。(江儿水)、(玉姣枝)、(伍供养)、(川拨掉)等5支曲牌联接;(哭相思)、(江头金桂)(或(小桃红))、(落山虎)、(忆多娇)等4支曲牌联接(风人松)、(急三枪)等2支曲牌循环;(红

纳袄)或(锁南枝)等单支曲牌的反复使用,以及若干曲牌的任意联接等等。所联接的曲牌,多属同一宫调。曲调属五声音阶,节拍有散板、慢板(2/4拍子)、快板(l/4拍子)3种。某些戏的一些折子用昆腔演唱。音乐的伴奏乐器是“四大一小”:大锣、大鼓、大钹、大喇叭和小锣、另有板、鼓等。以小锣、大鼓、板为主要伴奏乐器。1960年后,对唱调和音乐在尊重原有规律、韵味的基础上,配上管弦乐,作了一些改革的探索。

平调表演行当众多,主要分"三花":大花、二花、小花;"五白":老生、正生、小生、副末、外末;"六旦":老旦、正旦、小旦、彩旦、闺门旦、刀马旦。表演艺术,文武兼备。而且还有难度较高的特技。《小金钢》中的"抱瓶滑雪"、"一马双鞍"、"耍牙",《双玉佩》中的"喝粥"、"纺纱",《打铜台》中的"拳术"等,最具特色、尤其是"耍牙"。口装4~8只獠牙,鼻插2只獠牙,活动自如,变化多端,堪称绝技。

浅谈电视戏曲节目

浅谈电视戏曲节目 摘要:电视戏曲节目恐怕是我们年轻学子接触和了解最少的节目,同时也很可能是大家最不喜欢的电视节目。事实上,电视戏曲节目的市场的确没有一般的综艺娱乐节目大,但是不大不代表不存在。对于传统制作模式的理解与突破,对现代戏曲制作观念的把握与运用,一直是电视戏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电视戏曲,制作观念,突破发展 正文:电视是一门年轻的事业,从1958 年北京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开始试播,才标志着电视事业在我国的起步,而真正发展壮大更是近二十年左右的事。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电视还体现为一种展示最新科技的载体,一种为人们提供信息最为快捷的渠道,最重要的是还为大众提供了一种最通俗的家庭化娱乐方式。同时,它也对传统戏曲艺术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因为电视一兴起,就和舞台演出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当然,对这一点,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断言,只要电视不播戏曲节目,剧场演出时买票的观众就会多起来。而另一种说法是,在戏曲不景气的今天,正是电视大大地起到了宣传戏曲,介绍戏曲,普及戏曲的作用,从而扩大了戏曲的观众面,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了戏曲。两种说法令人莫衷一是,但今天电视时刻在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戏曲电视的意义 电视戏曲节目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扩大和宣传戏曲文化,从根本上引导更多的观众回归剧场,不在于要还原给观众一种剧场中戏曲艺术的审美享受,因为这是电视荧屏功能完成不了的。我们必须意识到,由于戏剧舞台的特有属性,使得戏剧演出一旦脱离了演员和观众同处一个空间的直接交流,也就丧失了真正的、最大的魅力,一个小小的电视机如何还原得了那样大的气概和神韵。而电视的录制方式和物质特性以及一般常规运作模式,决定了它的基本形式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新闻记录,一种快捷宣传与介绍。 而剧场之为剧场,实乃戏曲艺术之圣殿。它需要,也必须在“假定性”和剧场的前提下铺陈一切。而且必须是有观众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观众在场的表演严格意义上说不叫做演出。所以一些剧团直到今天仍有为了锻炼青年演员而举办的必须面对观众的演出,因为那才是真正的演出,它与其说是在培养演员的舞台感,还不如说是在学习如何与观众“对话”。而电视无法做到这一点。电视一开始就常用直播的方式来吸引观众,以便让直播所产生的一种未知、期待过程化,达到类似于新闻的及时、快捷以及戏剧的现场感。但一部戏剧的演出和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对观众所产生的悬念是不一样的,前者强化的是艺术享受,后者是满足信息的新奇感。而从心理期待来看,前者要求越完美越好,而后者则期待越无序越精彩。从这点来看,电视直播的优势对于戏剧演出而言意义不如新闻那么大,效果也不如新闻那么好。 2、戏曲电视的困境 统戏曲面临失传危险,青少年一代对传统戏曲缺乏认识与理解,兴趣点更不在此领域,人才培养也无法跟进,造成人才短缺。整个戏曲行业萎靡。我国现存的剧目和曲牌,只有少数整理、编印出来,相当一部分或存放于老艺人的箱子里被虫蛀,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中国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与发展 民间艺术根植于本乡本土,来源于劳动与生活,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繁衍生息的脉络,在长期的创作、积累、传承、演变的过程中形成。民间艺术是人类社会丰富多彩和无比珍贵的遗产。如何妥善地保护和开发民间艺术资源,是当前摆在整个人类面前重大而又迫在眉睫的课题之一。 中国民间工艺对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我国的整体文化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文艺百花园中,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奇葩”,已深深扎入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情感,它与人民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品种之众多,艺术之独特,内涵之丰富,在海内外影响很大。近年来,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不断加强品牌意识,在创新中求发展,为我国赢得殊荣。这为丰富中国的文化内涵,提升中国的整体文化形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就是保护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2、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备受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喜爱,影响极为广泛。目前正处于辉煌时期的寿山石雕,从雍正时期乘船出海,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批量化、企业化生产,随着产值规模的不断扩大,身价也节节攀升,至如今其巨大的价值潜力已不可估量,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这对扩大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海外形象,可以说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为消化剩余劳动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影响下,目前的传统工艺有了回春的迹象,订单也渐渐多了起来,由于它们“小作坊”、“手工型”、“密集型”的特点,一些过去从厂里出去的老艺人开始回到这个行业,或自己生产,或开店经销,他们的回头带动了一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 中国传统工艺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1、立法滞后,民间艺术资源管理乏力。 由于至今对民间艺术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有效的保护法,民间艺术保护工作无章可循。一些地方的领导决策失误,一些大师级的珍品被陆续卖掉;一些集成资料丢失、霉烂,或被当作废纸卖了;某些部门随意将工艺美术品集团化,流水作业化,传统特色减弱,个人风格淡化,导致一些地方民间工艺质量与数量严重滑坡。一些团体和个人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有的人甚至见利忘义,进行不正当开发,对民间艺术资源起了破坏作用。一些以次充好的产品破坏了真正优秀的民间艺术的声誉;一些“滥竽充数”式的表演也使得许多很有价值的民俗文化财富自然贬值;一些封建迷信活动打着民俗文化的旗号,不仅不能弘扬反而腐蚀、破坏了民族文化传统。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文化资源保护的宣传,更为急需的是要制定法律,完善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2、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协调和形成合力保护民间艺术。 文化、二轻、旅游、园林、宗教、公安、商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民间文艺家协会及一些科技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民间艺术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但是由于管理主体不明确,难以有效地协调各方形成整体合力,共同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部门对民俗文化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投入产出以及不同类型民间文化的经济运作方式和效益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当然更谈不上有计划、有步骤、有保护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2、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 传统的民间工艺的存在与发展有其特定的时代环境,由于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改变与市场经济的冲击,必然导致部分民间传统艺术的萎缩甚至消亡。传统手工艺与现

走近非遗文化方案

走近非遗文化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走近非遗文化,传承家乡文明 活动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应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经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途径,组织开展非遗文化学习宣传和考察调研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锻炼、成长,养成耳聪目明、胆壮气足、见多识广、能言善辩的二实小学生气质,同时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为生为中国人、宜兴人而自豪。 主题分工: 一二年级:说好宜兴方言 三年级:宜兴吃食 四年级:宜兴传说(还可包括周处、西施范蠡等) 2 2020年4月19日

五年级:宜兴生活 六年级:宜兴陶瓷 3 2020年4月19日

活动步骤: 1、根据活动方案,各年级组分头召开班主任会议,制定本年级主题活动方案,方案包括:活动分工、具体活动、成果形式等。(年级中各班主题不同,尽量选择紧扣一个主题,深入研究,丰富展示方法。各年级、各班主题活动方案确定后及早上报德育处,最迟上交时间9月30日) 2、根据确定的内容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全面收集有关资料,按照方案开展相关活动,要求人人参与。 3、针对研究主题各年级及早确定社会实践活动场地和活动方案。 4、除按时上交大队部规定材料,各年级可用队活动或展板、展品等展示研究成果。 活动要求: 对班主任的要求: 1、对学生宣传发动,要求人人参与活动,作为一项必须完 成的实践作业,并作好活动前分工。 2、经常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督促学生参与活动,及时表 扬、交流活动情况。 4 2020年4月19日

3、利用九、十月份队活动进行活动交流、利用黑板报展示 活动成果。 4、收集相关资料,作好班内活动优秀学生的评奖。 对学生的要求: 1、必须人人参与寻访探究,及早定好自己打算探究的内 容。 2、经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此项文化的相关材料。 3、在父母、亲友的协助下到实地考察寻访,拍好照片或视 频。 4、完成手抄报或调查小报告。 5、在队活动上作全班交流,并参与年级组评比。 对家长的要求: 1、与孩子一起确定探究内容,协助孩子收集资料。 2、陪同孩子到实地考察寻访,拍好照片或视频资料。 3、协助孩子完成手抄报或调查小报告。 具体活动: 1.“走近非遗”问号点击 由大队部提供相关的微视频资源,利用晨会、班会集中收看和学生课余自己学习、黑板报展示相结合,了解中国和我市 5 2020年4月19日

山东的传统戏曲文化

山东的传统戏曲文化 山东是我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其戏剧艺术的孕育最早可以追 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齐鲁诸国。山东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先后曾有 几十个种类流行。被中国戏剧界称颂的“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古剧, 其中的“东柳”就是山东的柳子戏。 现在在山东境内流行的戏曲剧种多达30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梆子腔系、 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这几种类型。山东流 行的梆子腔剧种,有豫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两夹弦、东路梆子、 河北梆子等多种。获得梅花奖的豫剧演员章兰、朱桂琴、李新花等还活跃在山 东各地的舞台上。 弦索腔 弦索腔,由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由于流传地域和伴奏乐器的不同,及受 其他艺术的影响,弦索腔形成了风格不同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的主要有柳 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号称“东柳”的柳子戏是弦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影 响较大的剧种之一。代表剧目有《李亚仙思夫》、《貂蝉思夫》、《莺莺思夫》、《李三娘思夫》等“十大思夫戏”。 肘鼓子腔 肘鼓子腔,是在流行于民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 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 灯腔、东路肘鼓子等。 吕剧 吕剧是山东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剧,在山东流行极为普遍。吕剧是在民间 说唱“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吕剧在建国后定名,经过改革创新,发 展迅猛遍布全省,影响所及北至黑龙江、南至江苏、西至新疆,均建有吕剧艺 术表演团体,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年轻剧种。吕剧曲调虽少,但富于变化,唱词 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无华、优美流丽,娓娓动听,而且,在民间有着深刻的群 众基础。吕剧传统剧目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反映下层人民普通的日常生活,内容表现家庭伦理、风土人情、恋爱婚姻、儿女情长,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大部分戏故事性强,情节细致生动,群众语汇丰富,表演朴实自然,没有 严格的程式规范,比较生活化。由于吕剧运用齐鲁乡音表现民间生活、民俗民情,充满人民的感情和生活气息,故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它的一些优秀剧目,如《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两垄地》、《逼婚记》、《小借年》等,相继被搬上银幕,流传塞北江南,远播港澳地区,饮誉华夏。 山东是一个戏曲大省,拿京剧来说,全国一共80多个京剧团,山东就有 20多个,占了四分之一。另外,山东是一个多戏种的省份,山东梆子、五音戏、柳子戏、茂腔等,可谓百花齐放。但是,山东戏曲人才比较少,人才面比较窄,

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途径

第31卷第1期中国戏曲学院学报 V o l 31 N o 1 2010年2月Journal ofN ati ona lA cade my of Chi nese Theatre A rts February ,2010 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 发展途径 陈健雄 作者简介:陈健雄,陕西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综合策划部导演;主要研究方向:电视戏曲。 摘 要:在媒体多元与泛娱乐化的信息时代,电视戏曲的发展一方面呈现出较好势头,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同行之间的竞争、观众的审美观念转变等因素,制约和限制着电视戏曲的发展;电视戏曲工作者必须从电视戏曲的栏目定位、节目质量、受众群体、人才引进、市场运营等方面,寻找出电视戏曲发展的自身规律,进一步研究市场,全方位的打造电视戏曲的精品栏目和创新电视文艺作品,电视戏曲才有可能健康、良性地发展。关键词:电视戏曲 我国是一个戏曲大国,戏曲艺术历史久远,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有其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审美取向,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古老典雅的艺术情韵,承载了传播传统文化和正统价值观念的重任。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戏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久以来,戏曲将艺术和文化巧妙融合,丰富了观众的视野,活跃了百姓生活,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传播形式和传播样式多元化的今天,电视广泛、快捷的传播和教化功能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当传统戏曲遭遇电视时,其影响和传播打破有限的舞台空间,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散落到千家万户。电视在传播戏曲上有着更多的优势,它兼容了图像和声音,视听结合、图文并茂,而且其栏目众多,观众可以随意选择,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样化的风格追求和多种形式的探索,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但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使得戏曲在面临外来文化和多种娱乐形式时,显得有些薄弱。内外因素的错综复杂的交织,既给戏曲带来了挑战和冲击,也带来了发展和完善。 一、电视戏曲面临的现状和问题首先,电视戏曲面临着严重的时代特色。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传播方式方式日益多元化, 卫星电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的介入, 改变了传统的电视戏曲联盟规则。目前,已经出现了网络戏曲,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信息量大、容易操作,并且融合舞台、广播、电视的优势,比电视播放更为迅速和便捷,大大缩小了戏曲和观众的距离,为传统戏曲的普及和传播建立了高速公路。WTO 的加入,使得外来文化的渗透有了合理的理由,精彩纷呈的大众娱乐形式和琳琅满目的大众文化消费品,使观众乐此不疲,应接不暇。而传统的戏曲则显得势单力薄,无人问津,观众流失严重。因此,电视戏曲的发展面临着紧迫感和危机感。 其次,同行之间的竞争无疑会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发展有很大冲击和碰撞。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主要有京剧、越剧、昆曲、豫剧、黄梅戏、秦腔等剧种。这些剧种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因此,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都不同程度设置了 戏曲频道!和 戏曲栏目!。例如: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有专门的戏曲频道,北京由京都韵味的?同乐园#,四川有雄踞一方的?川剧戏院#,浙江有余韵回肠的?戏曲红茶坊#,辽宁又别开生面的?戏苑景观#、安徽有通俗严整的?相约花戏楼#,河南有风风火火的?梨园春#,陕西有热腾奔放的?秦之声#,这些戏曲栏目既体现了当地特色,又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引进新的剧种,不断推陈出新,兼容传统与现代的特色。在稳定本地观众的同时又试图辐射全国的观众,有着咄咄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根据考古剪纸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让我们查看一下有关文物和史料记载: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时期: 1、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2、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这是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也是我国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剪纸实物。 据考证,中国剪纸源于北方,南方剪纸是在这门工艺传到南方后才发生演变的。从风格上来说,北方剪纸大多豪放、粗犷,能够寻觅到远古图腾崇拜的踪影,南方剪纸大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故而精细婉约。 剪纸原来常用于宗教仪式。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非遗博览园规划思路

国家非遗博览园概念性规划 思路 引言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又是中华民族身份和中华文化主权的有力象征。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弥足珍贵。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中华民族血脉的传承,关系到精神家园的维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2003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启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计划到2020年,初步构建起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体系,基本实现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日益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不断拓展,从原来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民族民间艺术,拓展到目前包括传统体育、

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门类,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全面。 截至2011年11月,我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87万项,共有29个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7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在此之前,全世界共有213项代表作名录,其中中国的“非遗”数量占到了13%,位居世界第一。进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非遗项目有7万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2012年国家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历史文化发展的“根”,强化保护文化发展“根系”意识,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保护好文化的“根系”,壮大“根系”,带来文化产业的“枝叶”繁茂。而“国家非遗博览园”就好似粗壮的树干。建成后的“国家非遗博览园”将是全国规模最大、涵盖整个非遗文化产业全域性的国际性文化工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园项目拟选址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九龙山,项目定位为国家非遗保护重点工程、国家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打造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聚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集散地和国家5A级旅游产业基地。据初步测算,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旅游人次可达1000万,年销售收入过1000亿人民币(含贸易额),安排就业人口约2万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计划于2013年底建成一期,2014年全部完成施工。项目将密切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当地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文化大国,也是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北京作为中国首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非遗重地和经济文化发达的超大都市,在中国、亚太和全世界极具影响力,可以满足建设国家非遗博览园的需要,易于形成文化产业,得到更大的效益。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建设国家非遗博览园,是国家意志的高度体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模拟试卷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模拟试卷 一、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唐传奇《李娃传》的作者是()。 A.蒋防 B.元稹 C.白行简 D.白居易 2、下列作品不属于白话小说的是()。 A.《碾玉观音》 B.《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C.《虬髯客传》 D.《新编五代史平话》 3、下列作品中在题材类型上属于历史演义小说的是()。 A.《封神演义》 B.《杨家府演义》 C.《新列国志》 D.《荡寇志》 4、十三妹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A.《三侠五义》 B.《儿女英雄传》 C.《好逑传》 D.《醒世姻缘传》 5、中国戏曲上著名的悲剧《赵氏孤儿》是戏剧家()的作品。 A.马致远 B.康进之 C.尚忠贤 D.纪君祥 6、下列作品中属于关汉卿的是()。 A.《救风尘》 B.《东堂老》 C.《陈州粜米》 D. 《王粲登楼》

7、蔡伯喈是戏曲()塑造的一个文人形象。 A.《拜月亭》 B.《琵琶记》 C.《五伦全备记》 D.《荆钗记》 8、明代戏曲流派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 A.梁辰鱼 B.汤显祖 C.沈璟 D.阮大铖 9、《狂鼓史渔阳三弄》是明代戏曲作家()的代表作。 A.徐渭 B.王衡 C.康海 D.杨显之 10、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出自古代小说集()。 A.《西京杂记》 B.《后搜神记》 C.《传奇》 D.《世说新语》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1.古代文言小说集《搜神记》和《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分别是和。 12、唐代沈既济的小说《》描写了贫士郑六与狐精幻化的美女任氏的爱情,开《聊斋志异》描写花妖狐魅的先河。 13、明代拟话本《》借年轻商贾蒋兴哥与妻子王三巧的离合遭遇,表达了一种新的贞操观念和爱情观念。 14、清代李宝嘉的小说《》是一部专门暴露官场黑暗的力作,对于中国社会崩溃时期的官僚政治进行了总体解剖。 15、所谓南戏四大声腔指的是、海盐腔、余姚腔和弋阳腔。

(完整版)戏曲知识竞赛及答案

戏曲知识竞赛 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参军戏) 2、我国的戏曲剧种大约有多少种?(360种) 3、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我国的哪一个剧种?(昆曲,即昆剧,被称为"百戏之祖"。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 4、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什么?(中国戏曲) 5、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哪一剧种?(京剧) 6、中国的三大国粹是什么?(京剧、中医、国画) 7、你知道昆剧有多少年的历史吗?(400多年) 8、你知道京剧有多少年的历史吗?(200多年) 9、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特点是(虚拟,程式,写意) 10、京剧四大名旦是哪四位?(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11、梅派擅长表演(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 12、程派擅长表演(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妇女。) 13、荀派擅长表演(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14、尚派擅长表演(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有刚健婀娜的风格。) 15、京剧中的梅派、尚派、荀派、程派、各擅长表演什么样的女性?(梅派擅演"仙女",程派擅演烈女,荀派擅演少女,尚派擅演侠女。)

16、目前京剧的四大行当是什么?(生,旦,净,丑。) 17、“生”分为哪几类?(老生也叫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18、"旦"可分为哪几类?(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也叫摇旦) 19、“净”俗称(花脸),分为哪几类?(大花脸、二花脸) 20、“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21、戏曲中的"四功"是指哪些艺术手段?(唱,念,做,打) 22、戏曲中的"五法"是哪些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 23、中国首部电影是由哪一位京剧大师演出的《定军山》?(谭鑫培) 24、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什么?由谁主演?(京剧《四郎探母》谭富英主演) 25、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什么?由谁主演?(京剧《生死恨》梅兰芳主演) 26、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彩色电影是由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 27、昆曲发源于哪一省哪一地区?(昆曲:江苏昆山〈苏州〉) 28、越剧发源于哪一省哪一地区?(越剧:浙江嵊县〈绍兴〉) 29、黄梅戏发源于哪一省哪一地区?(黄梅戏:湖北黄梅县) 30、黄梅戏发展壮大于哪(安徽安庆) 31、秦腔的别名、特点?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

第三届电视戏曲节目'兰花杯'

第三届电视戏曲节目“兰花杯” 创优评析终评结果 一、一等奖 8个 1、《戏曲采风》--《藏书人家》中央电视台 2、《大秦之声》—四大名旦的产生、秦腔的传承与发展陕西电视台 3、《梨园春》版《红灯记》河南电视台 4、九州大戏台—走进陈永玲的艺术世界中央电视台 5、《越女争锋一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中央电视台 6、《海峡元宵乐》小陶阳京剧演唱会福建海峡电视台 7、《2006相约梨园—欢聚淄博》迎春电视戏曲晚会淄博电视台 8、《宰相刘罗锅》北京电视台 二、二等奖 13个 1、《中华神韵,放飞江苏》 纪念梅兰芳诞辰110周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2、《人民的艺术家宋长荣》淮安电视台 3、《胡风汉月》石家庄电视台 4、《“吉祥如意”大叫板—少儿组》陕西电视台 5、《2005萍乡市电视戏曲春节晚会》萍乡电视台 6、《奉献杯”全国戏曲梅花奖元旦电视戏曲晚会》安阳电视台 7、《“大戏台”走进平凉大型戏曲晚会》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

8、《秦香莲怒打包公》趣味短剧河南电视台 9、《河洛戏苑》栏目“河南地方戏曲名家名段赏析”洛阳电视台 10、《黄梅阁》特别节目安庆电视台 11、超级票友太原电视台 12、《跟我学》霸王别姬中央电视台 13、《梨园春》FLASH《新月下相会》河南电视台 三、三等奖21个 1、《戏曲采风》--妇唱夫随中央电视台 2、新编历史京剧《大足》重庆渝中广电中心 3、《乡村戏苑---二人转演员翟波专场》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 4、《戏曲化妆系列》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 5、现代淮海戏《豆腐宴》淮安电视台 6、《大秦之声》中国秦腔四大名旦晋京演出陕西电视台 7、《擂台紧急风》第53期 全国戏迷选拔赛邯郸站河南电视台8 、《爱我山河、强我中华》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型评弹演唱会苏州广播电视总台 9、《相约菊城—电视戏曲晚会》开封电视台 10、2005年《迎春戏曲晚会》石家庄电视台 11、“二女争夫”古装戏曲小品广州电视台 12、人圆月圆—元宵戏曲晚会安徽电视台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妙之旅2019尔雅答案

???????????????^_?^?????????????????????? 开篇共识 1 艺术两大类 表演 ,其作者主要是()。 我国 【单选题】在 ,民间艺术包括造型艺术和 答案:农民 A、农民 B、牧民 C、市民 D、手工业生产者 2 【单选题】永丰农民画起步于()。答案:20世纪80年代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80年代 C、20世纪 90年代 D、20世纪 3 目()取材于陆丰红色革命故事 。答案:《碧【单选题】陆丰皮影戏红色题材精品剧 海丹心》 A、《碧海丹心》 B、《高文举连》 C、《秦雪梅连》 D、《卢雄迫债》 4 造的艺 创 者 动 【单选题】关于民间艺术说法错误的是()答案:民间艺术并不是劳 术 A、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的概 出来的 念提 动者创造的艺术 B、民间艺术并不是劳

【单选题】“民间美术”这一概念的流行和使用,始于二十世纪()年代。答案:七十年代 A、七十年代 B、五十年代 C、八十年代 D、六十年代 6 【单选题】以下四个选项中错误的是()答案:民间美术不是美术形式的一种 A、民间美术是普通劳动者创造的艺术 B、民间美术主要是为劳动者自身生活需要而创作的艺术 C、民间美术不是美术形式的一种 D、民间美术经历了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 7 【单选题】民间艺术与科学民俗的关系体现在()答案:民居方面 A、民居方面 B、人生礼仪 C、宗教信仰 D、岁时节令 8 【单选题】北方四合院、粤赣的客家土楼、草原上的蒙古包、丛林中的(),从民居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可以发现民间艺术。答案:吊角楼 A、四合院 B、客家土楼 C、蒙古包 D、吊角楼 9 【单选题】在人生礼仪中,获得亲友的祝福和社会的承认是()礼仪。答案:婚礼 A、诞生礼 B、年礼 C、婚礼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规划方案位于省市金牛区两河城市森林毗邻古蜀文明代表之一的金沙遗址是国唯一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整个主题公园占地4897亩主题公园将分三期建成总投资预计20亿元。第一期主题公园核心区占地1400亩在2007年6月9日前完成并对游人开放第二、三期将逐步在后两年完成。 建筑原则按照“传承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融入生活方式、守望精神家园”的原则主题公园建设将坚持“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产业化相结合、与市场化相结合”着力打造成文化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主题公园。建成后的主题公园将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全国文化产业示基地、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公园构成十个聚落据悉由于日前国务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518项中分成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传统中医、民俗等10大类别主题公园将划分为十个聚落即中国民俗风情聚落、中国民间工艺聚落、中国民间美术聚落、中国中医药聚落、中国地方戏剧聚落、中国曲艺聚落、中国民间文学聚落、中国传统竞技聚落、中国民间音乐聚落和中国民间舞蹈聚落每一个聚落都代表一种类别。按照保护性原则、独特性地域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产业化原则将在每一类别中甑选二至十个具有代表性并能实现互动体验效果的文化产业项目。

八百工程主题公园还将打造“百卷楼”、“百工坊”、“百戏城”、“百草堂”、“百趣园”、“百闲河”、“百味街”、“百客栈”等“八百工程”。按照初步规划“八百工程”将在一期工程中建设完成。 其他部分主题公园将突出人的参与性并通过功能分区和特色项目立体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独特的文化感观和景区吸引力主要分为展示区、体验区、展销区、文化景观区和商业服务区五大功能区。主题公园由生态、水景、园林、建筑和文化景观五大部分构成其建筑风格将以中国古代建筑、民族建筑、中式园林为主国际馆则拟采用古罗马或希腊的建筑风格。 关于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的建议一、总论华夏文明看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黄河文化和古老的民俗风情为三晋儿女留下了无数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燃烧起抟泥烧走向文明的灿烂之火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文明古城在当代又是经济、文化、中心的省会城市。保护、传承好我省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推动由矿产资源大省向人文资源开发强省的战略转变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树立以文化品牌为中心打造旅游文化强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名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项目编制单位市园林局省大众传媒学校三、省大众传媒学校简介省大众传媒

古代小说戏曲试题库

古代小说戏曲 一、填空题 1、《红楼梦》蕴涵着宝玉的爱情、________、________三重悲剧。 2、关汉卿杂剧艺术重视舞台效果,创立________风格。 3、被贾仲明称作“曲状元”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 4、在现存的宋元南戏中,被称为“南戏之宗”的是《_______》,主人公是蔡伯喈和_______。 5、清代苏州剧派主将李玉的传奇作品“一笠庵四种”包括《一捧雪》、《_______》《_______》和《占花魁》。 6、洪升的代表作《________》写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7、乱弹的声腔系统大致包括三个:_________、_________和皮黄。 8、京剧的行当主要分为生、________、净、丑四大行。 9、__________:清代小说,作者吴敬梓,是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 10、中国古代戏曲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繁荣兴盛于__________,发展演变于__________。 11、中国古代小说形成于在魏晋南北朝。当时有志怪小说如干宝的__________和志人小说如刘义庆的__________。 12、在六朝志怪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__》。 13、《________》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小说”为书名的作品集。 14、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文言小说的成熟。 15、宋元时期文言小说向两方面分化,一是保持语言的______;二是语言趋于浅显,注重故事的______意义。 16、元代前期的社会剧,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有《窦娥冤》、《看钱奴》、《潇湘夜雨》、《秋胡戏妻》等。其中,关汉卿的《_______》无疑是元代前期社会悲剧的光辉代表作。 17、公案戏与绿林戏在元代前期剧坛上的火爆,应视为吏治腐败、民怨沸腾的社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 形态,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论述了其发展的现状,并指明了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传承方式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 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 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 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 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资料 中国戏曲是在民间艺术的土壤里发芽生根的。歌舞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因素,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据《书经·舜典》记载,我们的祖先在庆贺打猎收获时,会披着各种兽皮在用石器相互击打出的节奏中跳着、唱着,欢庆胜利的成果。到了春秋时代,歌舞成了欢庆丰收、庆贺战争胜利、祭祀神灵、驱魔禳疫等民俗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戏曲艺术的另一个源头是装扮表演。《史记·滑稽列传》中优孟模仿孙叔敖的表演,可以看做一个宫廷讽刺喜剧。从《北史·柳彧》的记载和新疆唐墓出土的歌舞戏《踏摇娘》泥塑看,除具备以歌舞演故事的特点外,在化装方面亦采用了面具、假扮等艺术手段。 戏曲艺术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武术。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角抵戏到了汉代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带有戏剧色彩,如《西京杂记》所记载的角抵戏《东海黄公》、《黄帝战蚩尤》。 戏曲形成的最初形式是杂剧。所谓杂,有将各种技艺杂合在一起的意思。宋杂剧代表剧目之一《目连救母》,就是一个脱胎于民俗活动的节目。当时北宋都城开封的艺术家们以佛经中目连救母的劝善故事为纽带,将民间的说唱、装扮、武术、杂技等表演艺术结合在一起,在中元节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此后,七夕至中元节举办盂兰盆会,演目连戏成

了各地的一种传统习俗。 戏曲形成后,伴随着各种民俗演出逐步成熟和发展起来,产生了300多个剧种和数以万计的剧目。民俗为戏曲艺术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戏曲艺术又为民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1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2、繁荣 12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3、延展 16世纪明朝中叶,江南兴起了昆腔,涌出了《十五贯》、《占花魁》等戏曲剧目。这一时期受农民欢迎的戏是产生于安徽、江西的弋阳腔,昆腔受封建上层人士的欢迎。 4、鼎盛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如穆桂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doc期末试题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 一、填空题 1、元杂剧在艺术形式上直接上承宋__________________和金________________,并在诗词、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2、现存元前期杂剧的著名历史悲剧有______________所作的以昭君故事为题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作的描写春秋时期赵盾和屠岸贾两个家族矛盾斗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作的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 《_________________》等。 3、王实甫的杂剧代表作是《》。 4、杂剧的剧本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和宾白组成,宾白包括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剧本还规定了演员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做“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 5、《窦娥冤》是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作品,但从《汉书》、《说苑》、《_______________》等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它的产生收到汉代“_______________”故事的影响。 6、元末明初在宋元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产生了长篇章回小说,《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部杰作的出现,奠定了后世长篇章回小说的基础。 7、元末明初的“四大南戏”又叫“四大传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项脊轩志》是明代作家的古文名篇,《湖心亭看雪》则是 的小品文佳作。 9、所谓“二拍”指的是明代凌濠初编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和《》。 10、明代戏曲家的戏曲理论和创作蠃得了当时及身后作家的响应,在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吴江派。 11、“一人永占”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明末所作的四部传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称。 12、明代戏曲家的戏曲理论和创作蠃得了当时及身后作家的响应,在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吴江派。 13、汤显祖的传奇《》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作品借梦境抒发了现世的人生感慨。 14、杜十娘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塑造的一个外表温顺体贴而内心刚强果敢的风尘女子形象。 15、蒋兴哥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主人公,这篇小说被西方学者认为是“明代最伟大的作品”。 16、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集中所收作品的体裁,大致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7、《红楼梦》原名_______________,最初以八十回抄本的形式流传,这些抄本都附有脂砚斋等人的评语,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 1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洪升和孔尚任是康熙年间出现的两位戏曲家,因为洪升是______________人,孔尚任是_________________人,二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0、九死一生是晚清谴责小说《______________》的人物,傅彩云是《______________》中

电视戏曲直播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电视戏曲直播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人们常说主持人是一个电视栏目的“脸面”,这句话直白、通俗,却深深地给节目主持人打上了“个性化”的烙印,想想全球人口几十亿,上哪儿找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其实,在传媒发展得已十分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电视机构内,注重节目主持人 的个性化、权威感、明星素质,已成为其吸引观众的主要法宝。虽然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上有很大差异,但随着中国电视业的迅速崛起,人格化传播已渐渐受到了国内同仁的高度重视,如香港的凤凰卫视、内地的湖南卫视和北京电视台已从中尝尽甜头,个性化主持人通过自己独特的魅力与团队合作拉动收视高峰的例子也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电视界遍地开花。 同其他类型的主持人一样,电视戏曲直播类节目主持人也同样需要以个性魅力来吸引和感染观众。《梨园春》是一档电视戏 曲直播类晚会类节目,也是河南卫视的当家金牌栏目,在全国有着庞大的收视群。作为其主持人之一,我很荣幸与它共同成长。几年来,我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也更加深刻体会到个性化对一个主持人及其依靠的节目有多重要。结合主持该类节目的实践和体会,我粗浅谈四点看法,与同仁探讨。 专业性与娱乐性并重 电视晚会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它的娱乐性,让观众在辛勤工作一周后乐一乐、笑一笑,轻松一下,这也是我们主持节目的一个出发点。戏

曲晚会不同于综艺晚会、游艺晚会,它的专业性很强,而且有很多传统剧目的唱段节奏也比较慢、比较平,能让大家开怀一笑的“点”并不太多。但作为晚会的形式,诙谐幽默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导演在选择节目时有目的地安排一些欢快的唱段或老戏新编,或创作喜剧小品,或引进相声等曲艺节目之外,也要求主持人发挥创造力从现有的节目中挖掘、提炼、制造笑声,这种发掘创作不能随意性太强,信马由缰,而是要合乎戏曲晚会的特点,符合戏曲晚会的节目内容。 比如《梨园春》有一期“丑角”专场,众所周知,在戏曲节目中,丑角虽然难做主角,但他对整出戏曲的气氛烘托及活跃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做这样的专场节目,主持人如果仍是周吴郑王、一板一眼地介绍,那最终出来的效果很可能是主持人和节目如同两张皮根本无法融合。为了增加节目的娱乐性,我和搭档倪老师精心设计了这样一出开场。 灯光一起,我和倪老师一个扮老丑,一个扮官丑。扮官丑的倪老师给观众来了一段熟悉的《七品芝麻官》唱段后,便向我扮演的老衙役询问:“我们的主持人晓戈哪儿去了?”由于戴着胡子、穿着行头,观众开始还愣没看出老衙役就是我,接过询问,我赶忙回答“你找晓戈吗?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由于我和倪老师从身段、眼神、道白完全都运用了丑角的表演方式,与晚会主题水乳交融,自然贴切,观众立马给予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笑声中,本期节目开场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