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肺脑复苏术新进展与操作技巧.

心肺脑复苏术新进展与操作技巧.

心肺脑复苏术新进展与操作技巧.
心肺脑复苏术新进展与操作技巧.

心肺脑复苏术新进展与操作技巧

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张琦

心肺脑复苏术(CPCR)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世界上医学发达国家每隔一段时间就推出新的复苏指南,以将一些新的突破、新的进展加进去。最新的《国际心肺脑复苏与心脏急救复苏指南2005》是在2000年版本的基础上将一些规则做了修订,结合近年的相关文献现将新进展与操作技巧综述如下:

1、猝死

指看来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的患者,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未能预料的瞬间自然死亡。WHO规定其从发生到死亡的时间:1970年为24 h,1976年为6 h,目前改为<1 h。猝死的判定:①突然意识丧失,可伴有抽搐,对刺激无反应,多发生在心脏停跳后10 s内。

②大动脉如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③呼吸停止,胸壁无起伏,口鼻无气流,发生在心脏停跳后30s内。④心音消失;面色发绀并苍白。⑤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多在心脏停跳后40~60 s后出现。医护人员在实施心肺脑复苏术前要加以判断。当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无心音,无自主呼吸。心电监护或心电图室颤、无搏动性电活动,即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识别时间3~5秒,随即开始心肺脑复苏术。

2、复苏步骤

随心肺复苏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进步,心肺复苏已从过去的心肺复苏三阶段法演变成初级心肺复苏三阶段ABCD四步法与高级心肺复苏五阶段四步法。详见表1:

3、新观点

3.1 简化成人BLS按压频度和按压/通气比:过去主张单人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l5:2,双人为5:l,新的指南一律简化为30:2。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也由过去的80~100次/min改为100次/min。

3.2 更加重视气囊一面罩给氧:过去的观点认为通过气囊一面罩给氧的方法不如气管插管疗效确实可靠,现有资料证明两者的给氧效果几乎相同,所以在现场抢救时如条件许可应尽快施行气囊一面罩给氧。

3.3 现场除颤问题:鉴于猝死病人90%以上为室颤,所以是否及时进行电除颤是决定能否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的指南建议在公众中推广、普及除颤相关知识,并在重要公共场所配制除颤器,以便能够及时应用。

3.4 重视脑复苏:如CPR成功之后脑未复苏并不等于复苏成功,因此脑复苏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亚低温保护脑和及时高压氧治疗对促进脑复苏有一定作用。勿庸置疑,脑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缩短脑缺血灌注时间。在复苏过程中同时使用短暂高血压,即在获得自主循环(ROSC)后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150~200 mmHg水平或平均动脉压11O~130 mmHg,维持1~3分钟;以血浆代用品稀释血液,使血红蛋白维持在3O左右;使中心体温降至34℃至少1小时,若持续昏迷可达12小时;ROSC后30~60分钟,控制通气(使PaCO2在40 mmHg)、血红蛋白及平均动脉压,以防止脑静脉压<25 mmHg。这些都是脑复苏的重要手段。

3.5 强调心肺复苏后续治疗的重要性:几乎50%的复苏后综合症患者,其死亡多发生在发病后24小时内,这主要是因为在自主环节恢复后,心血管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12~24小时后才可逐渐趋向稳定。1~3日后,心功能和全身情况将有所改善,但由于肠道的渗透性功能损害,特别是有肝脏,胰腺和肾脏的损害,则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发生。晟终,严重的感染经常会发生在心搏骤停数日后,此时患者常常迅速发展为多器官衰竭(MOF)而发生死亡。心肺复苏后主要的治疗目标是完全地恢复局部器官和组织的血液在灌注。特别是内脏和肾脏血液循环的恢复,而这些器官对缺氧缺血,心搏骤停后导致MODS起到重要的作

用。

3.6 终止复苏时机临床工作中常遇到一些尴尬局面,CPCR已持续了60~90分钟,复苏无望,医生已精疲力竭,家属仍要求抢救。掌握终止复苏时机很关键,凡见到“三尸”现象,即尸冷、尸斑、尸僵,可终止复苏。终止复苏时最好有与患者直系亲属谈话的记录和签字记录。另外,详细的抢救记录非常重要。

表1 初级心肺复苏三阶段ABCD四步法与高级心肺复苏五阶段四步法旧概念新概念

A保持气道通畅(airway)

1、最初处理(第一个

ABCD)

B人工呼吸(breathe)(1)A(airway)开放气管

C循环支持(Circulation)一徒手胸外按压(2)B(breathing)正压通气

(3)C(circulation)胸外按压

(4)D(defibrilation)除颤

2、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

(1)A(airway)进一步气道控制,气管插

(2)B(breathing)评估气管内插管通气

是否充分,正压通气

药物与输液(3)C(circulation)建立静脉通道以

E心电图输注液体和药物,继续CPR,用抗心

F除颤律失常药

复苏后生命支持(4)D(diferential diagnosis)

识别心搏骤停的可能原因,并作鉴

别诊断,以确定有特殊治疗,可逆

转的病因

3、刚复苏后处理((第三个ABCD)

(1)A(airway)保证气道通畅

(2)B(breathing)给氧

(3)C(circulation)评估生命体征

(4)D(diferential diagnosis)

鉴别诊断

G评估(Gauging)1、首次ABCD检查

H恢复智能,脑复苏(Human mention)2、再次ABCD检查

Cerebral resuscitation)3、给氧~开放静脉~监测~补容

4、体温~血压~心肺~呼吸

I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5、容量~周围血管阻力~心泵功能

4、操作技巧

4.1复苏顺序与胸外心脏按压

近年来有关复苏的顺序、方式以及用药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评价和认识,打破了一些传统的观念。有人提出复苏的顺序应改为CAB,首先心外按压,建立人工循环。在心脏骤停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此时心脏内有氧合的血,即使出现心室颤动也会在几秒内恢复正常,且

心脏按压及其后的胸廓回弹有助于肺通气。复苏最初1O~1 5分钟,任何可缩短胸部按压间断时间的技术,都将有助于心脏停搏患者的预后。临床常观察到随着有效的胸外按压,机体及脑组织血流量得以恢复后,出现间断而表浅的自主呼吸。另外,据研究表明心搏骤停患者易发生自发性气喘,而导致气管内压力的较大变化和声门的快速开启,这是一种自发性复苏反应,可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气体交换。因此,CPCR最初10分钟内.胸外按压和自主气喘所产生的潮气量已足以将动脉血气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实际上心跳停止后,若先进行人工呼吸,肺血氧浓度会增加,但由于血流中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临床操作中时常有心理及卫生方面的顾虑,而贻误时机。

4.2胸外肺心同步按压复苏法(ECPC)

自主循环(ROSC)的恢复取决于冠状动脉灌注压(CPP),即主动脉舒张压与右房压的压力梯度。这个压力达到15mm Hg时.患者可能恢复ROSC,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指标。监测CPP的方法甚多.以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好,二者呈正相关。常规胸外按压的部位在胸骨的中下段,应站在患者的右侧,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左手五指翘起,肘部伸直,靠肩背部的力量下压,深度要适宜,使胸骨下降4~5 cm,频率约8O~100次/min。要保证及时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血压维持在6O~80/30~ 4Omm Hg。单纯胸外肺心同步按压复苏(ECPC)为:全手掌(指)按胸骨中下段,6O~7O次/min,深5~6 cm,压松比1:1,稍延长按下与放松后停顿时间,以利胸廓充分收缩与回复,同时仅放口咽通气管畅通气道,不做其他呼吸支持。这样通过胸泵机制增加胸内压,使肺循环血流入左心和主动脉,而动静脉压力差有利于血液从外周动脉系统流向静脉系统;同时由于肺动脉瓣和上腔静脉系统静脉瓣关闭,阻止了反流。这可使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得以维持,减少酸中毒的发生,容易复苏成功。

4.3 气管插管

心肺脑复苏术过程中尽早气管插管机械或人工通气,可使患者低氧或无氧血液氧浓度增加,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使复苏成功。因此,传统CPR以开放气道为第一位,即ABC顺序。如上文所述,今应改为CBA,但应争取在5分钟以内插管成功。建议对于患者下颌短小、声门暴露困难、牙关紧闭、下颌关节活动受限,难以气管插管时,及时行气管切开,以免多次插管损伤气管导致气管水肿而加重气道的梗阻。临床实际工作中,引起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各异,应区别对待。心搏骤停(CA)患者发生呼吸骤停是呼吸中枢缺血缺氧所致,立即行胸外按压,5分钟内恢复自主呼吸的可能性较大,而不用气管插管。也可采用挤压胸廓辅助呼吸,可使胸廓被动地压缩和舒张,肺在负压下亦随着被动地伸缩,从而使气体交换得以持续进行,保证氧的供应,有利于自主呼吸恢复,也为气管插管赢得了时间。

4.4 电除颤

电击除颤在心肺复苏中地位重要,若在心搏骤停早期行心电图检查,可发现50%以上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室颤,随着心搏骤停时间的延长,室颤波幅逐渐降低并最终成为等电位。一般认为电击除颤最好在室颤发生2min内进行。电击除颤每延迟1 min,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心搏骤停1 min内及后给予心肺复苏或电击除颤的对照研究表明,前者复苏存活率为40%~60%,后者为90%。对于细颤患者应先行机械通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在心肌氧合改善后再行电击除颤。室颤电击能量从200 J起步,如无效,第二次、第三次能量分别增至200~300 J和360 J。《心肺复苏指南》2005年版指出双向波除颤较单向波能量低,更安全有效。但除颤时可以使用单向波或双向波,何者优先尚无定论。对难治的室颤(VF)/无脉搏性室速(VT)药物治疗前,电击除颤的理想次数尚不清楚,在至少3次快速的连续心前区除颤后仍未转复稳定节律,应迅速进行气管插管并建立静脉通道,然后可使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胺碘酮。证据支持对电复律无效的无脉搏VT/VF,在使用肾上腺素后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可促使自主循环恢复,增加存活率。但并非强调在进行第四次除颤前必须选用上述药物。对可以转为有效灌注节律但不能有效维持的复发性VF/VT患者,在重复除颤期间早

期开始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利于稳定循环状况。一般VF波幅较大时,除颤容易成功。如果波幅较小,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必要时加倍使用。同时行胸外按压,增加按压时产生的灌注压,增加心肌收缩力,刺激自发的心肌收缩并增大室颤波,使再次除颤希望成功。还可使用利多卡因,促使心肌细胞膜钾离子外流,减低4相除极速率,降低其自律性,促使VF转复。另有报道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VF 2小时有效率35%,24小时有效率76%。这表明胺碘酮具有明显的抗室颤作用,能有效对抗常规药物无效的VF。胺碘酮的冲击剂量为

150mg,静脉注射,5~10分钟后可以0.6~1 mg/min的滴速静脉滴注24~72小时,必要时可再静脉注射15Omg。近年来使用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优于胺碘酮。

4.5肾上腺素的应用

有关肾上腺素使用的剂量问题尚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大剂量肾上腺素(O.1~0.2 mg /kg)可提高冠脉灌注压,增加心肌和脑血流量,故能提高自主循环的恢复率;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剂量的危害是降低心输出量,增加心肌氧耗,可致心肌缺血、坏死,并容易出现复苏后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减少24小时存活率,不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因此多数学者建议CPCR 过程中首剂量为1 mg静脉注射,若无效,每隔3~5分钟可重复,剂量依次增加为2 mg、4 mg、6 mg,总剂量为0.1~ O.2 mg/kg。随着CPCR的进程,由于酸中毒的因素,使心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故应将肾上腺素的用量与用药时机结合起来是关键。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2019-09-20 慶25tqfiy...转自nevazhong 修改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 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保持呼吸顺畅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颏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者背部双手环抱于患者上腹部,用力、突击性挤压。 B 口对口人工呼吸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 (或口唇 ),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 (或鼻 )内吹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一次。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选择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左手的中指、食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邻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剑突上。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不低于100次。 一、人心肺复苏方法: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是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二、人心肺复苏方法:当有两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首先两个人应呈对称位置,以便于互相交换。此时,一个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人工呼吸。两人可

双人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流程

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教学技能竞赛现场双人心 肺复苏操作 具体操作流程 A口述:“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们今天进行的操作时徒手心肺复苏加简易呼吸囊的使用,操作目标:运用人工手法,快速恢复患者的循环、呼吸,预防和减轻脑水肿,有利于住院的后续治疗。” 一、自身评估 A、B口述:“操作者着装整齐,无长指甲,操作开始。” 二、评估环境: A口述:“操作环境安全。” 三、判断意识、呼吸: A口述:判断意识:“张三你还好吗?张三、张三你怎么了?”判断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1001、1002、1003、1004、1005、1006)” 四、呼救: A口述:“病人无意识,呼吸不正常,快来人,携带急救物品准备抢救,抢救开始时间***。” 五、判断颈动脉搏动: A口述:“1001、1002、1003、1004、1005、1006。患者无大动脉搏动,准备胸外心脏按压。” 六、摆放体位: A口述:“患者处于复苏体位、卧于硬板床上。” (去枕平卧、解开上衣、松解裤带,呈复苏体位。操作者A立于患者右侧,操作者B立于患者头侧。)

七、胸外心脏按压: A在按压间歇分别口述:“按压频率大于100次每分;按压深度大于5cm;按压与放松比1:1;每次按压数数从01、02、03……(大声 26、27、28、29、30)。” 八、开放气道: B口述:(在A开始按压的同时进行,检查面罩、连接氧气)“患者无颈椎损伤、无活动性假牙;清除口鼻分泌物;(仰头举颌)法开放气道;(EC手法)固定面罩。 九、人工呼吸: 注意人工呼吸的间隙保持呼吸道开放并打开呼吸面罩。 B在人工呼吸间歇分别口述:“连接氧流量8-10升每分;潮气量400-600ml;呼吸频率8-10次每分;按压与呼吸比30:2。” 十、评估复苏指标: A口述,B整理人工呼吸用物:①②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恢复;断呼吸是否恢复判断(间5~10秒钟)③判断瞳孔变化;④面色、嘴唇、甲床末梢循环是否恢复;⑤判断意识、肌张力是否恢复; B口述,A同时整理床单位:⑥心电图出现波形;⑦收缩压在;⑧有尿;记录抢救成功时间。 十一、健康宣教: A口述:张三,不要紧张,你刚刚出现了意外,经抢救已暂时脱离危险,但仍需住院治疗,我们会为你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请你配合。” B、用物按规定分类处理。

心肺脑复苏的护理进展

心肺脑复苏的护理进展 【关键词】心肺脑 【摘要】心肺脑复苏(CPCR)护理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护理技术。急诊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明确护士在心肺脑复苏中的角色,及时了解心肺脑复苏的新动态,帮助护士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及时准确地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复苏,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护理 心肺脑复苏(CPCR)护理是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的一项护理急救措施。成人的生存链体现在4个“早期”即(1)早期识别、求救;(2)早期CPCR;(3)早期电除颤;(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1]。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环的削弱或缺失都会带来生存机会的丧失。护士在CPCR的各项急救技术操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医护配合默契、操作正确熟练,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进行CPCR,提高CPCR 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2]。近年来对CPCR的护理方法有了新的进展和认识,现综述如下。 1 判断宜简而快,心前区扣击宜慎

对于心跳骤停后能否迅速进行复苏术和复苏成功,取决于护士(目击者)能否快速、正确地作出判断。目前判断的依据以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为准[3]。方法可通过摇动其双肩或大声呼唤来判断有无反应,如患者意识不清、呼吸及颈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进行复苏术,决不能等其他检查和症状出现或离开患者去呼叫医生、取抢救器材。心前区扣击可使部分患者的心律复转,但这种方法只能由经过训练的人员实施。叩击一次不成功,应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2 正确选用几种人工通气的方法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人工呼吸首选口对口人工呼吸,由于人们对口对口人工呼吸可能会导致传染病的传播而有所顾忌[4],所以目前正在逐步推广使用口咽吹气管[5]。将“S”型口咽吹气管从患者舌上方压入后做180°翻转,放置于中央位置,直至通气管前端开口面对声门。同时可防止牙唇部紧闭阻塞呼吸道,又可直接接面罩给氧或接简易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如为院内猝死患者应及早行气管插管连接气囊加压给氧或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2000年心肺复苏指南》指出:无论成人单人或双人CPCR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均为15∶2 [6]。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比例远优于5∶1,而且得到了国际性的认可。 3 主张增加胸外心脏挤压的幅度和频率在人工呼吸约5s后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根据胸泵学说或心脏泵学说均已证明

(完整版)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doc

(单人徒手模拟人心肺复苏术) 选手按规定着装(体能训练服短袖上衣、07 式丛林迷彩长裤、制式内腰带、制式作战靴、迷彩帽、黑(灰)色袜子),准备完操作用品后向主裁判报告:“裁判员同志,×号选手准备完毕,请指示”,主裁判下达“开始” ,选手回答“是” ,各裁判开始计时并逐步判分。 (一)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选手回答“是”后,迅速跑到患者身边,观察环境情况,口述“病人已处于安全环境” 。 (二)判断病人意识:双膝跪地在病人右侧,一侧腿与病人肩平齐,两腿之间相距一拳,膝部与 病人一拳距离;轻拍病人双肩(复苏时间计时开始),术者嘴距患者外耳道约 5cm ,“喂!你怎么啦?”(左右侧各一次),确认病人意识丧失。 (三)判断病人颈动脉搏动:选手左手手指并拢、轻度屈曲,小鱼际肌置于患者额部,右手食指 和中指指尖触及病人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触及同侧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判断时间为 5 - 10s 。如无颈动脉搏动,确认病人心跳停止,立即呼救:“快来人呀!准备抢救!” (四)体位摆放:检查身下有无硬物,摆好体位(平卧位),解衣露出胸廓,松开腰带。 (五)胸外心脏按压:选手将一手掌根部(以最小接触面)按在病人胸骨中下1/3 处(双乳头连线中点),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十指交叉,手指不触及胸壁。呈跪姿,双肘关节伸直,借臂、 肩和上半身体重的力量垂直向下有节奏的按压。按压频率至少100 次 / 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为 1 : 1 ,按压幅度(成人胸骨下陷)至少5cm ,而后迅速放松,放松时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廓,反复进行,连 续按压 30 次。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回弹恢复原状,尽量避免按压中断。整个按压(深度、频率)由复 苏电脑模拟人判断,并打分(心肺复苏计时从拍打患者双肩开始第 5 个循环最后一次吹气完成为止)(六)开放气道:将病人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内异物,复位后采用压额抬颌法开放呼吸道(用 左手小鱼际处按前额向下压,用右手食指、中指托起下颌,用暗力开放气道,避免动作粗鲁,防止医 源性损伤)。 (七)人工呼吸:采用“双C”手法固定通气面罩,用口吹气,每次吹气时间至少 1 秒,吹气量每次 500 - 600ml ,2 次吹气时间不超过 5 秒,以看到胸部起伏作为人工呼吸有效指标,通气完毕后 立即转入下一次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比例为30 : 2,共进行 5 个循环。 (八)评价复苏征象:听呼吸音;看病人胸廓是否有起伏;用颊部感受有无气流;摸颈动脉有无 搏动,检查瞳孔、面色;确定复苏有效,将病人取舒适体位(病人头部偏向一侧),整理病人着装。 起立,报告“病人呼吸恢复、颈动脉搏动、瞳孔缩小、面色转红,操作完毕,请指示”。(操作计时结束),主裁判下达“退场”口令,选手迅速退场。

心肺脑复苏抢救常规

心肺脑复苏抢救常规 【概述】 心跳呼吸骤停属最危重的临床疾病状态,必须分秒必争进行 抢救,采用急救手段恢复已中断的呼吸循环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CPR最早始于1958年,1960年将其标准化并广泛用于临床,最新的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于2010年重新修订。新指南对复苏程 序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 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C-A-B。 【诊断】 一、病因 儿童呼吸心跳骤停多由于气道阻塞和缺氧,先引起呼吸骤停,继而心搏骤停,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疾病,由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致的窒息成为小儿呼吸心跳骤停的主要直接因素。儿童呼吸心跳骤停的病因如下: 1.呼吸系统疾病:上气道阻塞(异物、反流、喉痉孪、喉水肿等)、下气道疾病(继发于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的疾病)。2.感染:败血症、脑膜炎。 3.中毒与药物过敏:麻醉性抑制剂、镇静剂、抗心律不齐药中毒、青霉素过敏。.

4.循环系统疾病:休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律紊乱。 5.婴儿猝死综合征。 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脑外伤、颅内感染、颅内出血、颅内肿瘤、脑疝等。 7.创伤和意外:窒息、溺水。 8.代谢性疾病:酸碱和电解质紊乱。 二、临床表现 呼吸心跳骤停常有如下临床表现: 1.突然出现昏迷,部分患儿有一过性抽搐。 2.瞳孔散大。 3.大动脉搏动消失。 4.心音消失及心动过缓。 5.呼吸停止或严重呼吸困难。 6.心电图显示等电线或极缓慢心律。 如能早期掌握心跳骤停前的先兆,及时判断并尽早实施心肺复苏术常可提高患儿存活率,临床上迅速而准确的诊断依据是: 1.突然出现昏迷。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 与成人相比,小儿心搏骤停很少原发于心脏疾病,而多

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图

心肺复操作流程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 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心肺脑复苏的阶段和步骤

心肺脑复苏的阶段和步骤 2011年麻醉学-危重病考点指导:2011年麻醉学-危重病考点指导:心肺脑复苏的阶段和步骤 CPCR分为三个阶段:①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②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ACLS);③长期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生存链的概念:①早期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②早期基础生命支持;③早期除颤;④早期进一步生命支持。 (1)基本生命支持:BLS一般指现场徒手实施呼吸支持和循环支持,包括ABC三个步骤,即:A:Airway Control维持呼吸道通畅;B:Breathing Support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C:Circulation sLlpport or Cardiac Compression胸外心脏按压。 A:维持呼吸道通畅 采用抬颏法或托下颌法使头后仰、使下颌骨向前上、张嘴。采用

指抠、胸腹部推压法、击背法或胸部推压法清除气道异物。 B:人工呼吸(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通气) 在给予人工呼吸前,用5~10秒(不超过10秒)检查其是否存在正常呼吸。无呼吸时,首先2次人工通气后,立即实施胸外按压。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所有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1秒,每次吹入气量不要过大但须使胸廓起伏。 C: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①患者头、胸处于同水平,最好躺在坚硬平面上。②按压位置: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③下压3.5~4.5厘米,按压时手指不得压在胸壁上,以免引起肋骨骨折。上抬时手不离胸,以免移位,垂直按压,以免压力分散。④心脏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与放松的时间比为1:1,允许胸壁充分弹性复位,保证按压的连续性,中断按压时间不得超过1秒;⑤除新生儿外,对所有年龄段患者给予的按压通气比为30:2;⑥胸外心脏按压不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⑦心跳检查应在实施5个周期CPR(约2分钟)后进行。 胸外心脏按压的有效标志为:①可扪及大动脉搏动;②发绀减轻或消失,皮肤转为红润;③有时可测得血压;④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一、目的 通过实施徒手心肺复苏,建立患者的循环,呼吸功能,以保证期重要脏器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尽快恢复心跳、呼吸和大脑功能,达到挽救其生命的目的。 二、对象 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 三、操作准备 1、护士准备:者装整洁 2、环境准备:确定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四、操作要点 1、判断患者医师,拍肩并大声呼唤患者。 2、高声呼救,通知相关人员。 3、检查脉搏:摸颈动脉波动(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识别有无呼吸,检查时间不超 过10秒。 4、患者去枕平卧,解开衣领,暴露胸部。 5、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在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相交处。 6、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其上,双手指紧扣,手指翘 起不接触胸壁,手掌与胸骨水平垂直。 7、按压幅度: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cm,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 度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未4cm,儿童大约未5cm) 8、频率: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为1:1。 9、按压与呼吸比例30:2,没五个循环检查有无搏动。 10、按压部位准确,用力适当,节奏均匀,持续进行,迅速放松使胸廓复原,放松时手掌根部不离开胸壁。 11、开放气道: ①仰头抬颏法:检查患者头颈部,确定患者头颈部无损伤,以后置于患者前额,手掌向后下方施压,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手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来开颈部。 ②拖颈压额法:检查患者头颈部,确定患者头颈部无损伤,一手抬起患者颈部,另一手以小鱼际肌侧下按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颈部抬起。 ③拖颌发:抢救两手拇指置于患者口角旁,余四指拖住患者下颌部位,在保证头部和颈部固定的前提下,用力将患者下颌向上抬起,使下齿高于上齿,避免搬动颈部。 12、吹气方法:操作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孔,双唇紧紧包绕住患者口唇用力吹气,连续2次,每次吹气时间不超过2秒,同时检查患者胸部是否起伏。吹毕放开鼻孔,让气体自然由口鼻逸出。每次吹气量500-600ml。频率8-10次/分。 13、反复5个循环,观察心肺复苏是否有效,有效后停止抢救。 14、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整理用物。 五、注意事项 1、判断心跳、呼吸停止要迅速准确,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2、胸外按压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和幅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人工呼吸每次吹气量大约500-600ml,吹气量过大可引起胃胀气,吹气量过小达不到吹气目的。 4、检查颈动脉,手法要快而准确,触摸时间不能超过10秒。 5、心脏按压部位准确,按压过程中手不能离开按压部位。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

心肺复苏术五步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术五步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通过心肺复苏术使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和脉搏。通俗地讲,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使猝死的病人恢复心跳、呼吸。 步骤/方法 第一步判断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在双耳边呼唤。如果病人清醒,要继续观察,如果没有反应则为昏迷,进行下一个流程。 第二步求救: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接着联系打120求救,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第三步检查及畅通呼吸道:取出口内异物,清除分泌物。用一手推前额使头部尽量后仰,同时另一手将下颏向上方抬起。 第四步人工呼吸:判断是否有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维持呼吸道打开的姿势,将耳部放在病人口鼻处),一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声音;三感觉:用脸颊接近患者口鼻,感觉有无呼出气流。如果无呼吸,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2次,保持压额抬颏手法,用压住额头的手以拇指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张口罩紧患者口唇吹气,同时用眼角注视患者的胸廓,胸廓膨起为有效。待胸廓下降,吹第二口气。5 第五步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部正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肩前倾在患者胸部正上方,腰挺直,以臀部为轴,

用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互扣翘起,以掌根按压,手臂要挺直,胳膊肘不能打弯。一般来说,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首先要了解生命的脆弱性,人类的脑组织在缺氧的状态下十秒内导致意识丧失,4~6分钟脑细胞开始部分损伤变性,十分钟出现大量脑细胞不可逆转的坏死。施救最有效时期和脑细胞的坏死是直接相关的,临床实践证明,最佳抢救时期就是脑细胞损伤之前的4~6分钟,随后效果明显下降,错过10分钟抢救成功率几乎降为零。 开放气道的重要性:很多人在实施徒手的心肺复苏术过程,不了解开放气道的重要性,在实施人工呼吸的过程往往效果极差,甚至有些反而导致患者气道异物的发生成为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常见堵塞气道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异物问题,常见的如溺水患者的口鼻吸入物、昏迷患者的呕吐物、老年患者的假牙松脱等等,都易导致患者气道受阻,因此实施人工呼吸前,都应常规检查排除。另一类是患者舌头后坠现象,原因是患者昏迷后肌肉松弛,处于平躺仰卧体位时舌头后坠堵塞呼吸道。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因此也要解决。 心脏挤压的准确部位:一般人大多都会以为人的心脏在左侧胸腔内,因此在实施心脏挤压过程中,往往把手压在了患者的左侧胸壁,如此以来非但无效,还极易导致患者肋骨骨折,甚至导致血气胸形成。只有准确的部位才能使得患者血液能够有效循环起来。

心肺脑复苏(CPCR)

心肺脑复苏(CPCR)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心肺脑复苏(CPCR)?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心跳停止意味着死亡的来临或临床死亡(clinical death)的开始,近代医学认为,因急性原因所致的临床死亡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为使心跳、呼吸恢复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由于脑神经最不耐受缺氧,所以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是脑复苏。仅有呼吸、心跳而无脑功能的的人(即所谓的植物人)对家庭和社会都是十分沉重的负担,目前已把心肺复苏扩大为心脑肺复苏(CPCR )。 第一节 心跳骤停的原因、类型和诊断 ?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原来并无严重器质性病变的心脏因一过性的急性原因而突然中止博血而致的呼吸和循环停顿的临床死亡 状态。临床上又称为循环骤停。因其发生十分突然,而且往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是临床上极为紧急的情况。如不能得到极为有效的复苏,即意味着临床死亡的开始。所以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以恢复循环呼吸功能,临床上称为心肺复苏(CPR)。 ?凡原有严重心脏病或其他治疗乏术的慢性病晚期发生的心跳停止均 不属此范畴,也非CPCR的对象。 一、心跳骤停的原因 ?引起心跳骤停原因好多,可大致分为心脏本身和外来因素。凡是能导致心博出量减少、冠状血流下降、心率失常、气道阻塞、心肺功能衰竭的各种因素均可引起心跳骤停。 ?1、心脏器质性病变:心肌病变、机体内环境的异常变化、过度使用抑制心肌收缩的药物等均可导致心跳骤停。如冠心病、心肌更塞、急性心机炎等; ?2、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改变:如大量失血、循环量严重不足、休克、椎管内麻醉平面过广、应用过量的血管扩张药、、血压骤降等;使用

心肺脑复苏的步骤

心肺脑复苏的步骤 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不仅是自主呼吸和心跳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从心脏停搏到细胞坏死的时间以脑细胞最短,因此,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是心肺复苏的重点,一开始就应积极防治脑细胞的损伤,力争脑功能的完全恢复。故将“心肺复苏”扩展为“心肺脑复苏” ,并将其分为初期复苏、后期复苏、复苏后治疗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期复苏初期复苏是呼吸、循环骤停时的现场急救措施,一般都缺乏复苏设备和技术条件。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 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ABC: A 、指保持呼吸道顺畅, B、指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C 、指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是初期复苏时的主要措 施。 第二阶段后期复苏 后期复苏是初期复苏的继续,是借助于器械和设备、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后期复苏的内容包括: 1、继续初期复苏 2、借助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肺泡通气和循环功能; 3、监测心电图,识别和治疗心律失常; 4、建立和维持静脉输液,调整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衡;

5、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药物、电除颤等)维持病人的循环功能稳定 (一)呼吸道的管理 为了获得最佳肺泡通气和供氧,或需要行机械通气治疗者,应施行气管内插管。而对于不适宜气管内插管者,可施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二)呼吸器的应用便携式呼吸器,。。。。。。,尤其适用于有气管内插管者和病人的转运。多功能呼吸器是性能完善、结构精细的自动机械装置。可按要求调节多项呼吸参数,并有监测和报警系统。使用这种呼吸器不仅能进行有效的机械通气,而且能纠正病人的某些病理生理状态,起到呼吸治疗的作用。主要在重症监测治疗室或手术室等固定场所使用。 (三)监测 1、应尽快监测心电图。因为心脏停搏时的心律可能是心室停顿,也可能是心室纤颤,其临床表现虽然相同,但治疗却不相同。只有心电图(或开胸直视)才 能对二者进行鉴别。在复苏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心律失常,心电图监测可以明确其性质,为治疗提供极其重要的依据。 2、在后期复苏期间,尤应重视呼吸、循环和肾功能的监测。 3、在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时,都应维持Pa02 在正常范围,至少不低于8 kPa (60 mmHg);PaC02在4.8-5.3 kPa (36-40 mmHg)之间。 4、应密切监测血压并维持其稳定,在条件允许时应监测直接动脉压,也便于采取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 5、留置导尿管监测尿量、尿比重及镜检,有助于判断肾的灌注和肾功能改变,也为输液提供参考。

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一、成人心肺复苏术 假设心肺复苏模型人为心源性心搏骤停患者,两名医务人员中第一施救者(简称A)担任主角;而第二施救者协助(简称B)为配角。按照CPR’2010国际指南的最新标准,AB两人配合共同完成BLS即第一个CABD四个环节的技能操作(要求全程戴保护手套)。 考试操作流程与细节手法:(依据CPR’2010国际指南) 1、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第一施救者A首先上场看天看地(巡视上下左右4个点),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确定安全后开始抢救。 2、A角检查意识:A角先到达患者身边,跪于右侧,就地抢救。A应尽量靠近患者身体,双膝分开、距离与自身肩部同宽,左膝盖平患者肩部水平(操作过程中膝盖无来回移动)。判断是否昏迷的方法为呼唤、拍肩,应凑近病人耳旁5公分,分别对着左、右两个耳朵各大声呼喊一遍:“喂、喂,你怎么啦?”、“喂、喂,你醒醒!”,同时用手拍打患者的双肩,不能击打或摇晃其它部位,检查意识限时2秒钟完成。 3、A角观察呼吸:发现患者无反应,A角接着用眼睛扫描患者的面部和胸部,观察呼吸是否正常(例如有无呼吸急促、呼吸缓慢甚至临终前异常呼吸),而不用检查有无自主呼吸。规范数数计时“一千零一、一千零二”,观察呼吸限时2秒钟完成。 4、A角启动BLS:一旦发现患者连呼吸也不正常,立即高声呼救:“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或叹气样喘息),快来人呐、准备抢救!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吩咐第二施救者B赶快准备急救箱(抢救车)、氧气面罩-复苏球囊及氧气袋,拿取除颤仪。 5、摆放体位:A角将患者体位摆放成标准仰卧位,置于平整的地面上,保持身体平直、四肢无扭曲;同时A角自身的跪姿和体位也保持正确。此时,B角携带上述4样急救物品上场,跪在患者的头顶部。开始装配氧气面罩和复苏球囊备用。 6、 A角判断循环征象:A角用右手食指和中指,规范手法在正确部位触摸患者的右侧颈动脉搏动,同时眼睛沿顺时针方向巡视患者四肢,检查肢体是否还在抽动,最后将目光停留在脸部看有无咳嗽反

抢救流程图

抢救流程图 心肺脑复苏流程 C: 胸外按压 基础生命支持 B:开放气道 第一阶段ABCD A:人工呼吸 吸 CBA A:气管插管 B: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机械通气 进一步生命支持 第二阶段ABCD C: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活性药物 D纠正酸中毒~保护中枢神经细胞及 对症 A:保证有效通气 B:依血气分析结果评估通气与换气持续生命支持效果 第三阶段ABCD C:维持有效循环、评估生命体征 D:危重症加强监护室系统监测,自主循环、心脏功能,等~进一步脑复 苏~防止并发症 心脏呼吸骤停抢救程序 1.呼叫EMS 1.观察 2.呼叫除颤判断病人 1.施行2次人工呼吸 2.相应治有反应无反应无呼吸疗 3.判断呼吸,开放气有无反应 2.判断循环 道~看、听和感觉,

有呼吸无脉搏 有脉搏 1.开始CPR,心肺复1.继续开放气道、人 苏, 工呼吸、给予高浓度1.放置于抢救体位,无 2.降颤器显示室颤/氧、呼吸支持外伤, 室还即行电击除颤首2.相应治疗 2.相应治疗 选200J 恢复自主循环持续室颤/室速或复发电机械分离心脏停搏 1.继续CPR,心肺复苏, 1.继续CPR,心肺复苏, 2.立即气管内插管人工辅助 2.肾上腺素1mg静注~每呼吸 3.建立静脉通道 3-5分钟1次 1.继续CPR,心肺复苏 2.争取心脏起搏 1.肾上腺素1mg静注~每3-5分钟 重复/加压素40U静脉注射除颤,300J~不成功则360J, 2.儿童0.014mg/,kg.次,~按 0.007mg/次递增已作气管内插尚未建立静脉通 道~可作气管内给药~此时药 物应稀释至5,10ml 病碳酸氢钠1mol/kg(CPR)有利多卡因1,1.5mg/kg静推~3,因效通气10分钟后~有代谢性酸中治 5分钟重复1次/可达150,300mg疗毒或高钾血症 静脉注 1.缺氧 2.酸中毒 3.心律失常 4.低/高血钾

心肺脑复苏的新进展

心肺脑复苏的新进展 论文摘要:复苏学是研究导致机体氧输送突然停止或接近停 止的病理状态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发生机制和急救治疗的一门科学。这种病理状态严重影响心、肺和脑的功能,它是危重病领域的一个重要课 题,复苏学尤其强调发生机制、全身缺氧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现代心肺复苏方法在急诊医学、心脏学和麻醉学等多个学科都是富有挑战 性的课题。现代心肺复苏方法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挽救了众多人的生命,1956年除颤器的发明,1958 年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应用及1960年胸外按压的应用均大大推进现代心肺复苏学的迅速发展。现就近年来我国心肺复苏的某些进展作一介绍。 复苏程序的争议 心搏骤停患者临终前出现濒死呼吸(抽泣样叹气)对通气有代偿 作用,故认为心搏骤停现场急救应以胸外按压为主,不需要做口对口呼 吸。一些学者提出心肺复苏的ABC顺序应改为CAB顺序,即胸外心脏按压、气道开放、人丄呼吸。虽然CAB是可取的复苏步骤,但建立人工气道必须及时,C与AB间隔时间应W5Diin。对未被目击的心搏骤停的患者复 苏时不宜应用CAB顺序,应用传统的CPR顺序。 生存链的概念美国心脏协会用“生存链”这一名词来描述这一过 程,包括 4个相互依赖的环节: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基木心肺复苏.早期除颤 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社区内的生存链己意识到,需要通过改善社区 ECC体系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1992年指南提出了“生存链”的基本概念,这一方法在复苏和ECC中得到了成功的证实。如评价院内心脏猝死预后的Utstein指南;用来检查儿童病人心肺急症的方法,都根据“生存链”的概念得到了发展。各个社区应该为院外危重病人不断完善及优化其救治系统。1992年指南中描述了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是降低急性心脏病有关的死亡率的一系列行动中重要的环节,这与Liaison国际复苏协会1997 年所推荐的方法相一致。现在强调要尽早进行电除颤;尽量缩短由胸外按压转到电除颤的时间,这样可以挽救更多的患者。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新版)

成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新版) 一、操作前准备 1、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态度严肃,反应敏捷。 2、物品准备:模拟人,简易呼吸器,硬板床或硬板,纱布,弯盘,手电筒,笔,护理记录单,手表。 3环境准备:脱离危险环境或隔帘。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C—A---B) 1、观察周围环境,确定安全,口述“环境安全,可以操作”。(开始计时) 2、判断患者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同时俯身分别对左、右耳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判断有无意识,如无意识,口述“意识丧失”,高声呼救,寻求他人帮助,记录时间。 3、判断大动脉搏动:触摸颈动脉(右手食、中二指并拢,由喉结向内侧滑移2-3㎝检查颈动脉搏动),判断时间小于10秒,口述“大动脉搏动消失”。 4、摆放患者体位:仰卧在坚实的平面或硬板上。 5、解开衣领、腰带。 6、胸外心脏按压(C): ①术者体位:双手按压,位于患者右侧,根据个人身高及患者位置高低选用踏脚凳或跪式体位。 ②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成人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中点或食指、中指沿肋缘向上触摸至剑突上两横指处。 ③按压姿势:手臂长轴与胸骨垂直,双手掌根重叠,手指扣手交叉,手指不触及胸壁,双臂肘关节绷直,以髋关节为支点运动,垂直向下用力。 ④按压深度:胸骨下陷3.8-5㎝。 ⑤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⑥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1:1,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按压部位。 7、开放气道(A): ①双手轻转头部,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检查口腔,纱布缠绕手指,去除异物或义齿(疑有颈椎骨折除外)。 ②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左手掌外缘置于患者前额,向后下方施力,使其头部后仰,同时右手食指、中指指端放在患者下颌骨下方,旁开中点2㎝,将颏部向前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和身体水平面呈90°(疑有颈椎骨折采用托颌法)。 8、人工呼吸(2次)(B): 口对口人工呼吸:吸一口气,用操作者口唇严密地包住患者的口唇,平稳地吹气,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患者的口腔到肺部,使胸廓抬起;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紧鼻孔的手指,使气体呼出。并侧转头吸入新鲜空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再进行第二次吹气;吹气时间大于一秒,每次吹气量500-600毫升。 9、如此反复操作,完成五个循环、呼吸周期。 10、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呼吸、颈动脉搏动、四肢循环及瞳孔情况),口述判断情况,整理患者衣物。如心肺复苏有效,口述“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进一步生命支持”。(计时结束) 11、操作者口述“操作完毕”。 2012年11月23日

最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100 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

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 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心肺脑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大纲)

心肺脑复苏技术规范化培训 ——急诊室陆影 心跳呼吸骤停 原因: ?1、各种心脏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且70%死于院外。 ?2、突发意外事件:电击伤、溺水、自缢、严重创伤。 ?3、手术及麻醉意外。 ?4、严重的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 ?5、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药物过敏等。 现场心肺复苏术 适应症 ?因突发意外事件(电击、溺水、自缢)心脏疾病、手术及麻醉意外、药物中毒、药物过敏、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心脏呼吸骤停者。 禁忌症 ?1、开放性胸外伤,合并有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胸者。 ?2、前胸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3、心肺有严重损伤者。 基础生命支持复苏程序——BLS ?2011心肺复苏指南推荐按照英文字母C、A、B、D的顺序进行。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D—电除颤 C—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使人工呼吸后带有氧的血液从肺部血管流向心脏,再流经动脉,供给全身主要脏器,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A—开放气道 ?1、判断患者有无意识 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唤:“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其名。如无反应,立即呼救。 ?2、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 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B—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方法:a.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患者口部张开的位置进行; b.用按于前额一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紧患者的鼻孔; c.首先缓慢吹气两口,以扩张萎陷的肺脏,并检查开 放气道的效果; d.深吸气后紧贴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 住); e.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快而深,直至患者胸部上 抬); f.每一次吹气完毕后,应与患者口部脱离,抬头看患 者胸部; g.吹气量约800—1200ml。

心肺复苏抢救流程之欧阳家百创编

仙桃市中医医院 欧阳家百(2021.03.07) 心肺复苏抢救流程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 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 3、 1004、1005…)告知无呼吸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 状软骨滑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有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一下) 5、松解衣领及裤袋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1/3处),用左手 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 按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频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按30:2 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 脉搏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后续的专业用药根据美国今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这,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5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纽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颌,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A(airway):保持呼吸顺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A 保持呼吸顺畅 昏迷的病人常因舌后移而堵塞气道,所以心肺复苏的首要步骤是畅通气道。急救者以一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头部后仰,并以另一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颌,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怀疑有颈部损伤者只能托举下颌而不能使头部后仰;若疑有气道异物,应从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