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北农业大学组织行为学作业

东北农业大学组织行为学作业

东北农业大学组织行为学作业
东北农业大学组织行为学作业

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组织行为学本科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情感的形态有激情、应急、心境、热情

2.情感的种类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3.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准实验。

4.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

5.组织行为学认为,领导就是影响和指引他人(个体)或群体和组织来实现其目标的行为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人的动机的因素是(C)

A.人对实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B.人对某种目标的重要性的评价

C.人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

D.人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

2.在勒温的组织变革程序中,利用必要的强化方法将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长久保持下去,这一阶段叫做(C)

A.解冻

B.改变

C.冻结

D.演变

3.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科学研究所研制的CPM领导行为评价法中,M是指(C)

A.领导者的个人品德

B.领导者的工作绩效

C.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D.领导者的指挥能力

4.具有"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典型特点的组织结构形式是(C)

A.职能制

B.直线制

C.事业部制(或分权事业部制)

D.超事业部制

5.在组织(结构)理论中,那种强调人际关系、信息沟通,强调人是组织的中心的理论是(B)

A.传统组织(结构)理论

B.行为组织(结构)理论

C.现代组织(结构)理论

D.综合组织(结构)理论

6.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C)

A.20-30年代

B.30-40年代

C.50-60年代

D.70-80年代

7.工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B)

A.人与事的关系

B.人与机器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8.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人的行为,不操纵自变量的方法为(D)

A.参与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控制观察法

D.自然观察法

9.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哪一个标准划分的(B)

A.神经过程的特征

B.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C.占优势的心理机能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10.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C)

A.敏捷活泼

B.小心迟疑

C.缓慢稳定

D.迅猛急躁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有(ABCDE)

A.需要和动机

B.兴趣

C.性格

D.气质

E.经验知识

2.影响态度形式和改变的个性心理特征因素,包括(ABCDE)

A.性格

B.兴趣

C.能力

D.气质

E.需要

3.在能力差异中,能力的类型差异,就基本能力看来有(ABCDE)

A.知觉类型

B.早熟类型

C.表象类型

D.记忆类型

E.思维类型

4.以下属于价值观来源的选项是(ABCD)

A.社会文化中主流价值观的教化

B.早期经验

C.个人判断

D.家庭、教育、大众传播媒介扮演的角色

5.领导权力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它们是(ABC)

A.资源控制权

B.奖惩权

C.专长权

D.职位权

E.个人权F.交流信息

6.冲突的来源主要有(ACD)

A.沟通因素

B.群体因素

C.结构因素

D.个人因素(个人行为因素)

E.激励因素

7.领导理论一般包括(ADE)

A.领导因素理论

B.领导绩效理论

C.领导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E.领导权变理论

8.双因素理论认为,企业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可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分为(AE)

A.激励因素

B.心理因素

C.生理因素

D.社会因素

E.保健因素

9.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BD)。

A.管理的两重性B.人的两重性C.组织的两重性D.多学科性E.多层次性

10.人的行为特征有(ABCDE)。

A.自发的B.有原因的C.有目的的D.持久性的E.可改变的

四、判断改错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其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在错误下面划"_____",并改正)

1.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静态综合体。(×)

2圆式沟通是一种典型的非正式沟通网络形式。(×)

3.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是最主要的保健因素。(×)

4.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做协同效应。(×)

5.工作态度是个体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五、简答题(共12分,每小题6分)

1.社会知觉会发生哪些偏差?

积极性偏差

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的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即评价他人时总有一种特别宽大的倾向,也称宽大效应

证实偏差

人们总是有选择的去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已有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

后视偏差

人们在回忆自己的判断时,倾向于认为其判断比实际上更为精确。如我们常说的“事后诸葛亮”。

虚假一致性偏差

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例如,吸烟者总觉得自己身边的人中烟民多于非烟民。

自我中心偏差

人们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情中的作用的倾向,例如,夫妻两个人各自都认为自己在家务中作用的事情更多。

2.态度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1、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

2、情感。

3、意向。

六、论述题(共18分)

一、简述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F.Herzberg)提出,要从人的内心、从工作本身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工作对人的吸引力才是最主要的激励因素。赫兹伯格的结论来自他对9个工业企业中203名工程师、会计师的调查。他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工作的激励》、《工作与人性》、《再一次,你如何激励职工》等著作中,资料分析表明: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环境所引起,后者则通常是由工作本身所产生的。由此,赫兹伯格得出结论,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或者对激励而言,存在着两类不同类型的因素,它们是彼此独立,且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赫兹伯格称能够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这一类因素为激励因素(moti?vating factor),相应地称另一类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此即双因素理论(2-factor theory)。二、现实意义

1、双因素理论修正了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

2、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积极性才能得到极大的调动。缺乏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很大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会激起强烈的激励。

3、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也就是说,激励因素是在工作进行时发生的,由于工作本身就有报酬,所以在进行工作时也就有可能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

七、案例分析(共20分)

1、明娟和阿苏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职权之争引发冲突,又因信息沟通障碍产生矛盾。2、威恩作为公司领导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否可行?

答:威恩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可行的,他采用了转移目标的策略,如给他们设置一个共同的冲突者马德,并促进明娟和阿苏之间的沟通信息,协调认知。

3、从本案例中,你对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发?

答:改善人际一定要体现平等的原则、互利原则和相容的原则。让明娟和阿苏和平共处、互相谅解,且告知他们升迁的利益更大,并使他们相信威恩的话。这一过程启发我们应该依据人际交往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下属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