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嵌入式系统课程标准(最新)

嵌入式系统课程标准(最新)

嵌入式系统课程标准(最新)
嵌入式系统课程标准(最新)

《嵌入式系统》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嵌入式系统》课程是所属学科为电气与信息类下的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属专业基础系列课程之一。

二、课程理念

1、课程所属学科分析及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和社会生产实际中的地位及作用。

《嵌入式系统》课程是我校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该课程受益面广,影响力大。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室建设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从最初的几台8031实验设备,发展到目前拥有89S51单片机实验室、凌阳61系列单片机实验室和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由于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嵌入式系统用在一些特定专用设备上,通常这些设备的硬件资源(如处理器、存储器等)非常有限,并且对成本很敏感,有时对实时响应要求很高等,特别是随着消费家电的智能化,嵌入式更其显重要。嵌入式系统无疑是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

2、课程授课对象分析

《嵌入式系统》课程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是在《单片机》和《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后开设的。在专业的培养计划中一般都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实施。它是学生进行相关工程设计和应用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分析

《嵌入式系统》是对计算机硬件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及嵌入式应用系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既是开发软件又兼具硬件特性,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包括软硬件系统)。嵌入式系统开发程序并不像桌面上电脑软件那么容易,必须借由各式各样的辅助工具和仪器,考虑各种平台的选择,修正多样化外围程序,以达到稳定,操作容易等条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嵌入式开发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继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以适应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培养适应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高科技人才。

4、课程学习要求的分析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与实际相联系的教学理念,将任务驱动方式运用于教学中,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扩展学习相结合,鼓励创新,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的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以培养学习能力为最终的目标。

5、课程考核目标和方法的分析

嵌入式系统课程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拓展,培养学生应用课程中所学到的技术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设计具体课题技术路线的能力,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本课程的考核目标重在使学生理解嵌入式中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路线和方法,并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能针对具体课题的技术路线进行验证。在多年的教学与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真正培养具有现代工程理念、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考核指标应是多元的,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既要考核学生掌握课堂重要内容、知识点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结合一些课程设计,课内教学实验,通过具体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讨论来指导、考核学生;同时结合重点教学内容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对所学知识牢固掌握,并且对相关问题开展分析讨论,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嵌入式系统》的理论及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嵌入式

处理器结构(ARM架构为主),异常处理,存储处理,系统控制过程,流水线作业及各种I/O接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掌握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以及在嵌入式OS支持下的开发应用方法,训练学生的系统整合能力、程序语言能力、市场应用导向能力,使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Linux内核,外围驱动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形成服务,为IT企业输送合格的软硬件从业者。

(二)分目标

内容单元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文化素质目标

01 基础部分掌握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包括嵌入式处

理器(主要是ARM处理器)和嵌入式操

作系统,了解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掌握ARM的体系结构,处理器状态,处

理器模式,异常处理、中断,三级流水

线技术,ARM体系的存储系统,

ARM7TDMI(-S)指令系统系统

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嵌

入式系统的状况,培养学

生系统整合能力

认知嵌入式系

统在社会中应

用,较强的自我

知识、技术更新

能力,快速跟踪

嵌入式的新技

术及新的动态

02 LPC2000

系列ARM

硬件部分

掌握LPC2000系列ARM硬件结构,包括

存储器寻址,系统控制模块,存储器加

速模块(MAM),外部存储器控制器

(EMC),GPIO,向量中断控制器(VIC),

Timer0和Timer1,SPI和I2C接口,

UART0 和UART1,A/D转换器,看门狗

(WDT),脉宽调制器(PWM),实时时钟

(RTC)。掌握外围接口电路的设计方

达到能从内核到外设,做

到将课本“由厚读薄”,

将文字用直观、简单易懂

的图和表来描述,能够根

据芯片的使用手册,据此

画出控制外设的寄存器

各个位的逻辑开关关联

图,然后采取“填鸭式”

的方法“按图索意”编程

即可

养成学生辩证

的思维能力,提

高综合素质的

培养,概括出抽

象通用的解决

问题方法,通过

对多个器件的

分析,应用达到

一个质的飞跃

03 操作系统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μC/OS-Ⅱ的程

序设计基础,系统函数的使用,移植μ

C/OS-Ⅱ到ARM7

培养程序语言能力,用简

单易懂的语言、图和表以

及简单的程序来说明负

责的理论知识

能够以质疑求

实的科学态度、

合作交流意识,

来指导自己的

日常生活与行

04 项目实训电脑自动打铃器设计全面阐述了设计要求,包

括硬件电路的设计,任务

的划分,数据结构的设计

和优先级设计,多任务之

间的同步/互斥与信息传

递,多任务环境下全局变

量的保护与公共函数的

编写,以及实时响应等

发掘学生自身

的兴趣,对今后

的职业进行规

划,参与嵌入式

领域讨论意识,

并能以理性的、

积极的态度关

注问题的解决。

鼓励学生通过

实验进行创新

四、课程内容

序号知识单元基础性内容提高性内容

拓展性内容

知识前沿拓展文化素质拓展

01

基础部分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

特点,嵌入式处理器,

嵌入式操作系统,ARM7

的体系结构,处理器模

式,处理器的状态,三

级流水线技术,存储系

统,内部大量的寄存

器,异常的入口、出口

和异常向量表,

ARM7TDMI-S指令系统

DSP处理器,SOC

片上系统,嵌入式

软件体系模型,嵌

入式软件开发流

程,熟悉软件体系

的架构方法,常见

软件系统的设计

和实现过程

基于集成开发环境

的应用开发、应用

系统的用户SOC设

计、操作系统的普

遍应用、普遍的网

络接入、先进的电

源技术以及多处理

器SOC技术

认清事物的本质

与事物间的联系,

抓住重点,提纲挈

领,认知嵌入式系

统的发展过程中

的各种技术的更

02 LPC2000

系列A R

M硬件部

LPC2000系列各功能

模块如存储加速模块

(MAM),系统模块,

系统控制模块,GPIO,

VIC,TIMER1,TIMER2,

I2C,UART,A/D看门

狗,PWM,RTC部件原

理,特性,结构,微控

制器设计硬件电路以

及微控制器的最小系

统电路设计方法和多

种外设的接口电路设

计方法

了解其他相关嵌

入式软件体系的

知识,运用ARM7

模块运行汇编指

令,掌握汇编语言

程序设计,会使用

C 语言编写简单

程序,ARM体系

结构版本V5及其

以上的版本的指

令系统,引脚连接

模块,协处理器,

以及SPI,D/A,外

部中断输入,Nor

Flash接口电路,

USB接口电路,

Lcd接口,

CAN-bus接口电

Jazelle DBX技术,

Thumb-2 技术,

VFP(协同处理器针

对ARM架

构),ARM

Cortex?-A15

MPCore? 处理器

对应的ARMv7指

令集,ARM7以上

及目前应用较多

的Cortex-A9处理

器能与其他Cortex

系列处理器,外围

器件硬件结

构,Cortex-A系列

处理器外围接口

电路

从身边的应用出

发,能够看见采用

的ARM身影,以及

新窜起新操作系

统平台 - Android

平板电脑,用精简

的指令能实现高

效的功能,性能,

速度。所对应的功

耗,面积和成本必

须与每一种应用

的需求相平衡。保

证领先的性能/功

耗(MIPS/Watt),

从目前ARMv6将研

发更有效的对这

些新性质和技术

进行有效的支持,

推进嵌入式硬件

的发展,从内核到

外设,深入进步嵌

入式领域

03 操作系统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μC/OS-Ⅱ移植到ARM7

体系结构上,以及如何

将移植代码应用到具

体的基于ARM7核的微

控制器上

嵌入式实时操作

系统μC/OS-Ⅱ移

其他的操作系统

VxWorks,WinCE,

PalmOS,pSOS,QN

X,Linux

完整的嵌入式系

统必须有硬件系

统还得有软件系

统,嵌入式linux

与ARM开发板,以

及Linux内核驱

动设备

04 项目实训电脑自动打铃器设计

与实现

全面阐述了设计

要求

硬件电路的设计,

任务的划分,数据

结构的设计和优先

级设计,多任务之

间的同步/互斥与

信息传递,多任务

环境下全局变量的

保护与公共函数的

编写,以及实时响

应等

提高动手能力,参

与嵌入式领域问

题讨论的意识,并

能以理性的、积极

的态度关注问题

的解决。鼓励学生

通过实验进行创

五、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1)理论课时安排

知识单元章次

学时分配

理论实验

第一单元

嵌入式系统概念

第1章嵌入式系统概述 4 0

第二单元基础部分第2章ARM体系结构 6 0 第3章ARM7TDMI(-S)指令系统 4 2 第4章LPC2000系列ARM硬件结构20 10 第5章硬件电路与接口技术 3 2

第三单元

操作系统

第6章μCOS-II程序设计基础12 4 第四单元

项目实训

第7章电脑自动打铃器设计与实现 4 0

总计51 18

(2)实验课时的安排

实验序号实验名称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实验学时

1

汇编指令实验掌握ADS1.2环境的使用,熟悉ARM7

的指令系统

设计性 2

2

GPIO蜂鸣器实验掌握I/O口的配置方法设计性 2

3

定时器实验了解定时器的工作方法设计性 2

4

SPI流水灯实验SPI总线的使用方法设计性 2

5

I2C存储器实验I2C总线的使用方法设计性 2

6

PWM输出实验掌握LPC2210 PWM 模块的基本原

理及应用

设计性 2

7 实时时钟实验

(LED)了解实时时钟的配置方法。

ZLG7290芯片的使用

设计性 2

8

电子时钟实验了解μC/OS-Ⅱ程序设计基础。掌握

其程序设计方法

设计性 4

(二)教学建议

1、教学组织与形式

为达到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的总目标,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进行组织教学。理论教学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扩展学习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并且,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辅导答疑。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鼓励创新,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集中和开放式相结合(除传统的集中式教学方式外,探索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科研和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课外参加教学团队成员及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的形式组织教学。

2、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任务驱动,系统仿真,开放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讲解主要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基础上,结合关键问题和实际应用举例,进行课堂讨论和讲解,指定文献供学生课后自学,通过布置作业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上,尽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每节课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并辅助以板书、视频等。尽可能全程录像,供网上学习,提供PPT教案、教学录像以及其他扩展性学习的教学资料,实现网络教学和资源共享。

3、教学环境与策略

(1)教学环境

理论教学环境,采用多媒体、录像等电子化设备教学,并结合课堂讲授的重点内容,提供课外扩展学习的科研文献资料。提供网络教学环境,建设课程网站,设计相关如“教学扩展”、“网络课堂”、“学科前沿”等栏目,提供文字、视频、PPT、网站、科技进展新闻等补充资料,供课外扩展学习。

实践性教学环境,实验教学中心或实验室,提供相应的仪器设备,配有专职的实验教学教师。

(2)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条件综合考虑进行。每节课的教学策略都应不同,因此,总的建议是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前置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多种方式(讲授、自学、讨论等)组织教学。

从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方法;掌握嵌入式系统涉及开发的全过程,包括:嵌入式的操作系统,嵌入式芯片ARM7的基本结构,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嵌入式的ARM汇编。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方法,嵌入式系统与外部设备接口控制的方法。

从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主要由汇编指令、ARM7内核结构、综合性实验3个单元组成,其主要内容是针对ARM7内核结构进行的实验训练,在实验教学中,由学生根据实验指导提出具体的实验方案,细化实验过程,从应用开发板开始到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都由实验小组成员独立完成,教师提供相应的实验仪器,辅助指导。

4、能力培养方案及相应说明

(1)推行“研究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

将思考题穿插在具体章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预习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堂上,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同时,结合最新进展和生产实际精选代表性的科研文献作为教学补充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课下提供补充文献和相关网站供学生进一步课外阅读,培养学生查阅、分析科研文献的能力。

(2)注重启发互动,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采用启发诱导、讨论互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避免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科研辅助教学,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结合科研成果转化成设计型的综合大实验,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实践,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4)注重课外扩展学习,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结合重点教学内容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相关问题。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详细的点评,指出问题所在,并在总复习时给予详解。对课外作业完成优秀的同学,组织进行PPT讲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给予点评,使学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5)加强过程考核,使成绩评价更客观

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表现的考核,平时成绩占到30分(考试70分),避免考前突击和一考定终身。学生平时成绩由作业、出勤、回答问题与讨论、大作业、PPT介绍等综合给出。

(6)积极研究、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探索尝试学生申请创新实验项目,以及学生自主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新模式。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项目,提高教学质量。

(三)考核方法

(1)成绩评定方式的主要构成及比例:采用百分制评分,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情况、作业的成绩组成,实验成绩由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成绩组成,考试成绩为试卷成绩。

(2)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题型有填空题、选择、简答题、综合题。试卷满分值为100分,由填空题(20%)、单项选择题(30%)、简答题(30%)、计算题(20%)组成。

(3)考试形式与时间:闭卷、笔试,120分钟。

六、教材建设、选用及参考书

1、建议教材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第二版

作者:周立功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1月

该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已连续印刷6次,发行近万册,由樊昌信编著出版的教材已被多所高校选用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其中多家以该教材建设精品课程。选用高校涉及综合性、理工科、师范类等高校,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范围。现在正在使用的教材是周立功编著的《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第二版)。

2、教学参考书

[1]周立功,《ARM微控制器基础与实战》,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

[2] ARM公司,《The ARM-THUMB Procedure Call Standard》, 2000年

[3] ARM公司,《ARM Architecture Reference Manual》, 2000年

[4]马忠梅,马广云,徐英慧等,《ARM嵌入式处理器结构与应用基础》,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2年

ARM嵌入式基础课程标准.

《ARM嵌入式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ARM嵌入式基础是一门介绍ARM处理器原理及接口驱动程序开发的课程。在内容上涉及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ADS开发工具、嵌入式系统定义、处理器系统结构、ARM汇编程序设计、ADS开发工具、C与汇编程序混合编程、ADS映像文件结构及加载技术、ARM异常中断处理及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启动代码分析、嵌入式系统接口及驱动程序开发、 C/OS-II 操作系统在ARM处理器上的移植。学生学习完本课程之后,能够理解ARM处理器体系结构、初步掌握ARM编程方法,初步掌握基于ARM的32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了解S3C2410处理器的基本接口技术,从而为后续更高阶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嵌入式系统定义,处理器系统结构,嵌入式开发流程; (2)了解ARM指令集,掌握A ARM汇编程序设计,ADS开发工具,C与汇编程序混合编程; (3)掌握ADS映像文件结构及加载技术; (4)掌握ARM异常中断处理及程序设计 (5)掌握嵌入式系统启动代码分析 (6)掌握嵌入式系统接口及驱动程序开发 (7)基本掌握uC/OS-II 操作系统在ARM处理器上的移植 (8) 熟练使用式的开发工具和开发平台 2.能力目标 (1)能够编写简章的ARM汇编程序,能够阅读的较复杂的ARM汇编程序;

(2)能够编写简章的无操作系统驱动程序,能够读懂较复杂的驱动程序; (3)能够熟练的使用实验室的ARM实验平台,并能从事简单的嵌入式ARM程序开发; (4) 能够编写简单的嵌入式系统驱动程序; (5) 在老师指导下,能够完成小型的的嵌入式项目开发。 三、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 每周4学时,共64学时。 1.教学内容(打 * 号为重点讲授部分)。表中学时分配学时为:讲课学时+实验学时。 2.实验要求

《单片机》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单片机课程类别:核心课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时:108+2周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从事机电产品的生产企业培养具有单片机应用产品设计、分析、调试、制作、安装与维护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清楚的了解单片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建立起单片机系统的概念,最终能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中单片机控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能够用单片机控制各种常见的执行机构,完成产品的硬件电路的设计及驱动程序的编制,培养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调试与制作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毕业后的直接上岗能力(或经短期培训后上岗),并且毕业时已具备一定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开发经验。 本课程以“电子技术”、“C语言”、“电子产品制作”等基本知识、技能为基础学习,为学生进入机电产品生产企业中,从事单片机应用产品设计、分析、调试、制作、安装与维护、管理与营销等岗位打下基础。 1.2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强调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选择与序化,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重构课程内容。构建融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实训室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在此完成所有的教学环节。针对不同环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意识、有步骤地将职业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1.2.1 校企共建课程 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 (1) 走访大量从事机电产品生产、制造和机电设备使用、维护的相关企业,深入企业进行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调查; (2) 与企业生产一线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更能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力需求的能力训练体系; (3) 与从事机电产品生产和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作的毕业生交流,听取它们对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帮助我们审视以往机电一体化技

“嵌入式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嵌入式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50313404 课程名称:嵌入式组态控制技术 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课程属类:自动化技术类 课程学分:4 计划课时:60 教学组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任务驱动适用范围: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 先修课程:单片机技术、变频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 课程负责人:课程组成员: 制订部门: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教研室批准人: 第一部分前言 一、背景 随着后PC时代的到来,在制造业领域更注重使用符合其特定需求并带有智能的嵌入式工业控制组态软件,而嵌入式组态软件特具的按功能剪裁的特性,以及其内嵌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可保证整个嵌入系统小体积、低成本、高实时性、高可靠性的同时,方便不具备嵌入式软件开发经验的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使用嵌入式组态软件快速开发完成一个嵌入式系统,并极大缩短嵌入式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而且使产品具有丰富的人机界面。 目前自动化软件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向大型的平台软件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小型化方面,由通用组态软件简化成嵌入式组态软件,可使大量的工业控制设备或生产设备具有更多的自动化功能,发展机会更多、市场容量更大。北京昆仑通态MCGS 嵌入式组态软件作为国内主流工控产品,是企业实现管控一体化的理想选择,为此选择MCGS嵌入式组态与TPC触摸屏进行教学。 二、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培养工控系统综合应用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可从事工控系统组态、调试、维护、改造、运行、销售等。通过教学项目的完整练习,强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及故障诊断能力的培养,达到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相关要求。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通常一个人的学习途径包括听觉、视觉、视和听、自己动手或实践等,而学习效率分别为:听觉20%、视觉30%、视和听50%、自己动手90%,由此可见,“手脑并用”的实践可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同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新材料之后遗忘的程度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行为导向”的教学正是强调手脑并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定义为: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个体的知识又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所谓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则是指关于进行某项操作活动的知识,即技能。程序性知识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更有效。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焕发,它将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如爱好、志趣、好奇、求知欲等);学习的利益动机(如前途、奖酬、发展条件等);学习的社会动机(如社会竞争、集体的荣誉、团队的期望、角色的价值等)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对新知识或技能的初步尝试应用、评价、再实践等因素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改变了他们的信息接受、知识学习、技能提高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行为导向实质上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把学与教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 “行动导向”把实践性深深地渗透到了职教课程体系中,它的目标是“会做”,这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0 适应专业:电子类专业 制订人:段安红 2010年6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适应专业:电子类专业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单片机技术是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其在教学及产业界的技术推广仍然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热点,学习单片机并掌握其设计应用技术已经成为电子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也是现代工科学生的一个基本条件。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应用电子技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或汇编语言等课程为基础。它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片机技术及其在工业控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训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为将来从事电子电器新产品设计开发,电子产品的检测和维护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将来在电子类专业领域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学科的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本课程的“项目”包含了单片机就用技术的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均由若干个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应用电子专业的发展需要,为将来从事应用电子产品的设计、检测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析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以典型设备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按单片机项目实施的顺序逐步展开,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术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徽商职业学院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嵌入 式方向)、自动化 类、应用电子类 授课单位电子信息系 学分4学时 72学时(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安排) 编写执笔人 编写日期2012.9.18审定日期2012.9.20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嵌入式方向)和自动化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面向应用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主干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基本知识,获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各主要环节的设计、调试方法及开发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毕业后从事与单片机应用技术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安排,与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编写大纲的传统方法截然不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融合编写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掌握单片机基本原理,熟悉KEILL软件和PROTEUS软件的使用,熟悉MCS-51的结构与应用设计,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通过应用实例熟悉单片机在综合应用中的用法。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2)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3)理解人机接口的硬件结构与软件编程原理和设计方法。

(4)掌握单片机系统扩展技术。 (5)掌握单片机A/D、D/A接口技术。 (6)基本掌握MCS-51串行通信技术。 (7)初步掌握MCS-51应用系统的开发技术。 2、能力目标 (1)能运用本课程知识独立设计和制作从简单到复杂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和硬件)。(2)能运用本课程知识技能维修单片机应用设备和产品。 (3)具备进一步自学拓展相关知识的能力,如自学应用其他型号单片机的能力。 3、素质目标 具备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与团队精神及养成认真、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内容标准 单片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理论与实践技能是从事机电类、计算机类和自动化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不可缺少的。本课程的教学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强调实际应用,要做到既重视基本知识的讲解,又注重学生在应用方面的训练。 第一章概述 (一)、理论教学标准 【学习目的要求】 (1)了解单片机的组成和其发展概况、特点以及应用领域,熟悉单片机主要机型。 (2)建立二进制和十六进制的概念,学会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熟记0-16之间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对应关系和相互转换。 (3)熟悉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四则运算和逻辑运算的方法;了解二进制原码、反码和补码的表示方法。 (4)了解BCD码的编码方法、转换关系和加减法运算时的修正方法;了解ASCII码和查表换算的方法。 (5)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和研发工具(Proteus、keil软件)。 【教学重点】 单片机开发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Proteus、keil软件的使用。 【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认识单片机 1、单片机的概念及特点应用 2、单片机的发展和系列产品 第二节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单片机技术是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其在教学及产业界的技术推广仍然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热点。学习单片机并掌握其设计应用技术已经成为电子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也是现代工科学生就业的一个基本条件。 《单片机应用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我系重点建设课程之一。它以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等课程为基础。后续课程是各专业课如:计算机控制、智能化仪器仪表、程控交换机等通信设备、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一般都要应用到单片机系统的应用。它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单片机知识在电子类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片机技术及其在工业控制、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为将来从事电子电器新产品设计开发,电子产品的检测和维护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将来在电子类专业领域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各学科的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本课程的“项目”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因而,它是跨学科的,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因而,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包含了单片机应用技术的七个项目,每个项目均由若干个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含实验)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应用电子专业的发展需要,为将来从事应用电子产品的设计、检

课程标准 模板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 表1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让刚学生熟练掌握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单片机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论述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重点讲授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I/O接口和外设应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培养学生在工程应用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 后续课程:《EDA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电子综合设计》 三、课程目标 该课程教学一是认知与导学;在教学中,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全面贯彻科学的思想方法,以科学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统领整个课程的教学,采取项目的的方式,把需要让学生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将要重点学习的主要课程内容,通过一个个项目实例,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对电子设计及以后的工程设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二是对将来学生就业的岗位分布和要求。对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知,对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为后续课程的教学留下“伏笔”,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按照学科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来开展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单片机微处理器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 2.了解单片机硬件系统与扩展电路。 3.熟悉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和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进行单片机程序和系统电路的调试。

2.通过单片机技术来实现一些项目设计。 (三)素质目标 1.通过学习单片机技术来实现电子产品的智能化,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求知热情,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制作。 2.了解电子设计的步骤和流程,为将来就业和深造打好基础。 3.增强学生的行业规范意识,初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表2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ARM嵌入式基础课程标准

《ARM嵌入式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ARM嵌入式基础 英文名称The Foundation of ARM Processor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软件技术(嵌入式应用)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64 学分 4 考核办法考试 先修课程:单片机原理 开课系部(单位) 计算机系嵌入式教研室 编写者杨宗德编写时间2009-6-26 审核者赵文革审核时间2009-6-29 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时间2009-6-29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ARM嵌入式基础是一门介绍ARM处理器原理及接口驱动程序开发的课程。在内容上涉及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ADS开发工具、嵌入式系统定义、处理器系统结构、ARM汇编程序设计、ADS开发工具、C与汇编程序混合编程、ADS映像文件结构及加载技术、ARM异常中断处理及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启动代码分析、嵌入式系统接口及驱动程序开发、C/OS-II 操作系统在ARM处理器上的移植。学生学习完本课程之后,能够理解ARM处理器体系结构、初步掌握ARM编程方法,初步掌握基于ARM的32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了解S3C2410处理器的基本接口技术,从而为后续更高阶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嵌入式系统定义,处理器系统结构,嵌入式开发流程; (2)了解ARM指令集,掌握A ARM汇编程序设计,ADS开发工具,C与汇编程序混合编程; (3)掌握ADS映像文件结构及加载技术; (4)掌握ARM异常中断处理及程序设计 (5)掌握嵌入式系统启动代码分析 (6)掌握嵌入式系统接口及驱动程序开发 (7)基本掌握uC/OS-II 操作系统在ARM处理器上的移植 (8) 熟练使用式的开发工具和开发平台 2.能力目标 (1)能够编写简章的ARM汇编程序,能够阅读的较复杂的ARM汇编程序; (2)能够编写简章的无操作系统驱动程序,能够读懂较复杂的驱动程序; (3)能够熟练的使用实验室的ARM实验平台,并能从事简单的嵌入式ARM程序开发; (4) 能够编写简单的嵌入式系统驱动程序;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2012修订)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型: 学时:64学时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计算机应用等 1. 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Linux操作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有关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使用,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图形化界面的基本操作,文本界面的相关操作与配置,能使用Linux操作系统配置各种服务器,完成简单的网络安全配置,并对网络加以优化和维护。1.2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主要围绕着一个叫“企业网络服务器规划”项目进行讲解,按需求分析、功能设计、服务器设计、架构设计、网络安全设计、测试等工程步骤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完成本实训项目。 1.3课程开发思路 学生通过实现本项目,可实践所学知识,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保证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开发和部署基于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的网络服务和安全。 2.课程目标 通过对操作系统的学习以及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使高等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安全与管理领域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地使用Linux操作系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方面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2.1知识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及其主要功能; (2)掌握Linux操作的特征、主要功能及其应用领域; (3) 掌握Linux常用命令的使用; (4)熟练运用vi编辑器; (5)掌握Linux用户和组管理; (6)掌握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结构管理; (7)掌握基本的shell程序的编写; (8)熟练掌握NFS、samba、DNS、DHCP、Apache、FTP等服务器的配置; (9)掌握Linux环境下网络安全配置。 2.2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嵌入式系统课程标准

《嵌入式系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 《嵌入式系统》课程是所属学科为电气与信息类下的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属专业基础系列课程之一。 二、课程理念 1、课程所属学科分析及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和社会生产实际中的地位及作用。 《嵌入式系统》课程是我校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该课程受益面广,影响力大。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室建设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从最初的几台8031实验设备,发展到目前拥有89S51单片机实验室、凌阳61系列单片机实验室和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由于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嵌入式系统用在一些特定专用设备上,通常这些设备的硬件资源(如处理器、存储器等)非常有限,并且对成本很敏感,有时对实时响应要求很高等,特别是随着消费家电的智能化,嵌入式更其显重要。嵌入式系统无疑是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 2、课程授课对象分析 《嵌入式系统》课程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是在《单片机》和《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后开设的。在专业的培养计划中一般都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实施。它是学生进行相关工程设计和应用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分析 《嵌入式系统》是对计算机硬件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及嵌入式应用系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既是开发软件又兼具硬件特性,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包括软硬件系统)。嵌入式系统开发程序并不像桌面上电脑软件那么容易,必须借由各式各样的辅助工具和仪器,考虑各种平台的选择,修正多样化外围程序,以达到稳定,操作容易等条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嵌入式开发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继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以适应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培养适应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高科技人才。 4、课程学习要求的分析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与实际相联系的教学理念,将任务驱动方式运用于教学中,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扩展学习相结合,鼓励创新,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的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以培养学习能力为最终的目标。 5、课程考核目标和方法的分析 嵌入式系统课程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拓展,培养学生应用课程中所学到的技术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设计具体课题技术路线的能力,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本课程的考核目标重在使学生理解嵌入式中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路线和方法,并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能针对具体课题的技术路线进行验证。在多年的教学与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真正培养具有现代工程理念、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考核指标应是多元的,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既要考核学生掌握课堂重要内容、知识点以及利用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嵌入式技术与应用 【课程代码】 【开课时间】第3 学期 【学时/学分数】68学时/4学分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授课对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为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方向)专业学生开设的职业技能课。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嵌入式系统的最新发展;掌握STM32F103X 系列嵌入式硬件系统的组成和使用;使学生初步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过程和常用方法,了解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的基本功能和移植方法。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今后学习及从事嵌入式系统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先导课程为《电子线路CAD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等。 后继课程为《嵌入式实训》、《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 三、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学生前期所学的基础专业知识为基础,通过四个模块十二个子项目单元的学习锻炼,达到一定的嵌入式系统硬件驱动、软件移植、项目工程实施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Cortex-M3系列嵌入式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内部资源编程与配置,能够在Keil MDK开发环境下进行仿真、调试等操作;了解μC/OS-II操作系统内核机制,理解操作系统的移植条件及方法,最后能在硬件开发平台上进行开发移植等。在此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体现了知识的价值,使得学生初步成长为一个嵌入式系统助理工程师。 1、专业能力 ●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嵌入式系统分类、发展历程、特点、应用领域、发展 趋势。 ●掌握STM32F103X系列嵌入式硬件系统的组成、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特点、存储器

《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课程标准

《嵌入式系统设计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授课单位: 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测控仪器与仪表专业的专业课程,限选课程,在第5学期开设。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解嵌入式处理器的工作原理,理解前入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嵌入式设备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课程的衔接在课程体系中,前导课程有《高等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及接口技术》等课程,需要学生具备高等数学、C语言、数电、单片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2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贯彻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多元智能的学生观、“设计导向”的职教观、能力本位的质量观、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等职业教育理念。 1.3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作为培养专业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扩展学生知识面而设的专业选修课程的重要一环。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以ARM为代表的嵌入式处理器的体系结构;了解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与操作方法;掌握在嵌入式设备平台上进行软件开发调试的流程与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与课程配套的ARM实验板教学资源,教学与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地完成各种操作流程。同时,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对学生学习本门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课程目标 2.1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今嵌入式系统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和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技能,特别是嵌入式系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软件的开发技能,培养学生的专 268

086应电嵌入式系统开发课程标准

《嵌入式系统开发》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开发课程编码:0501052 学分:4 总学时:72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嵌入式系统开发》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选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的课程。本门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为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其前导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调试等。课程注重嵌入式产品相关的实践,做到基础理论适当,相应拓宽知识范围,突出技能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为今后从事嵌入式产品开发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2.基本理念 本课程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及岗位能力培养,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教、学、做一体”的指导思想,以嵌入式产品的典型项目和产品开发过程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项目,构成不同的学习情境,在实践中融合相应的理论知识、安排相应的技能训练,实现“做中学”的课程理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设计思路 课程以项目为驱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紧密结合,以学习项目为主干,以工作任务为支撑。课程以真实的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嵌入式系统开发》课程的总体设计原则是“以实现嵌入式产品开发过程为设计依据,以具体的开发过程为载体,将开发过程的内容具体化为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都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既包含学习任务需要的知识,又要通过实践引导学生行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嵌入式系统开发》课程的设置,整合了学科教学体系中电子电路设计、单片机技术、C语言编程、Linux基础、ARM体系结构的主要知识内容,实现了嵌入式系统领域内知识点、开发流程和基本技能的融会贯通。 课程内容包含13个学习项目:项目1嵌入式开发板认知;项目2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环境的构建;项目3 Linux基础;项目4 嵌入式Linux开发基础;项目5 嵌入式Linux启动过程;项目6 字符型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项目7 GPIO接口控制LED灯应用实例;项目8 远程温度采集与曲线的生成综合实例;项目9 PWM控制蜂鸣器;项目10 QtE开发流程;项目11 Qt应用实例;项目12 LED 图形界面控制程序综合实例;项目13基于手机遥控的视频监控车的设计与实现。设计的13个教学项目涵盖了课程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并有与之对应的教学载体。 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72学时。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和遵循实践导向教学原则组织课程的教学,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课时比重为50%。 课程考核将采取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指导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平台搭建、程序编译、综合调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分析教学大纲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分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开发技术是继互联网技术之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又一个发展热点,它的发展,对人类的工作、生活的影响,将较之互联网技术的影响更为深远,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嵌入式系统是一项以计算机开发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特别是嵌入式软件开发中,如何更好的使用各种开发工具,组织各种开发资源,是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核心问题,其中,操作系统作为嵌入式基本软件资源,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学生在学完前续课程之后,开设《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分析》这门课程。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分析》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嵌入式系统管理软件、应用软件开发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是计算机系嵌入式系统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本课程在教学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于软件设计,特别是计算机管理软件设计构思、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分析》是计算机系嵌入式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嵌入式系统应用原理》、《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处于同一层次。它与《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单片机》等课程构成计算机系嵌入式系统专业系列课程体系。先修课程有《电工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单片机》、《操作系统》。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为“计算机系嵌入式系统专业”专业的学生,在系统软件应用设计与编程方面奠定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课程目标 1.具有正确的系统软件设计思想、勇于创新探索、实事求是的严谨学习态度2.掌握系统管理软件的基本工作机理,掌握实时操作系统工作的—般规律,进而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研究改进或开发新的基础管理软件及设计简单的管理模块的能力; 3.具有运用编程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掌握计算机系统管理软件的基本设计方法,获得有关计算机管理软件设计的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随着微电子、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化、扩展,继互联网技 术之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应用技术成为新的技术发展的热点,它的发展,必将引发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本院从08年上学期起,就开始了《嵌入式系统》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嵌入式应用技术是一门典型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型应用课程,作为一门技术含量 很高的应用开发技术课程,除了必要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外,还应当依据现有条件和创 造条件,开出《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实训课程,以便强化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以及训 练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开发软、硬件工具。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工作建立必要的基础。 课程总学时18学时、总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包括、《接口技术》、《单片机》《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技术基础》等。 2.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实时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及程序设计课程 的后续实验课,它对于巩固学生学习关于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系统应用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十分必要。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嵌入式系统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和 实际知识,掌握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硬件开发工具:如Protel、Protues等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并对所设计的硬件系统有一个基本分析、评判能力。学会从实际功能的要求出发,合 理选择单元电路,并考虑制作工艺、使用、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培养计算机系统的硬 件设计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基本会使用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如ADS或GNU等,并对此类

《嵌入式系统应用》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应用》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是当今IP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它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已经逐渐成为理工科专业学生从事相关领域学习必须掌握的知识及技能。嵌入式系统应用应用技术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密切结合工程实际的一门新型技术科学和边缘科学,与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课程处于同一层次,是计算机、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属专业课程范畴。 嵌入式应用技术以应用为核心,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技术、如数值分析、数据结构、编程技术、操作系统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构建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以满足目标系统的应用需求。 2.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的前置课程有《数值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与数字电路基础》、《数据结构》、以及《单片机》、《微机原理》、《电工电子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根据产品性能要求,具有初步分析设计嵌入式系统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知道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实用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 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嵌入式系统基本模型的建立步骤、基本设计方法,学生也应具备一定的目标系 统的仿真能力。。 4.了解嵌入式系统技术在电子产品中的典型应用,熟悉典型应用系统。 5.知道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及最新技术发展。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标准 一、概述 1、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新兴科学,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为学生的必修课。实施网络安全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进行网络防范设置。深入细致的安全防范是成功阻止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途径,缺乏安全防范的网络必然是不稳定的网络,其稳定性、扩展性、安全性、可管理性没有保证。本课程在介绍计算机网路安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细致的介绍了网络安全设置的方法和经验。并且配合必要的实验,和具体的网络安全案例,使学生顺利掌握网络安全的方法。 2、课程基本理念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模式,将《计算机网络基础》、《Windows 2003Server 服务器安全配置》、《计算机网络管理》、《Internet安全设置》等学科内容按计算机高级网络安全管理员岗位的实际项目进行整合,按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设计。它体现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不仅强调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岗位的实际要求,还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要求。因而,该课程的设计应兼顾企业实际岗位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还需根据当前计算机常见网络安全的典型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岗位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学时数 3、课程改革思路 ⑴、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日新月异、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不断升级,教师应对课本内容的及时更新。 ⑵、授课方式的改革 可以考虑采用以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为教学主线,先讲基本设置,再讲各种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最后讲网络中各种安全设置方法。 ⑶、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建议课程总学时为7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训52学时,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1:2。

《嵌入式系统基础》课程标准

《嵌入式系统基础》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基础 课程代码: 适用对像:3年高职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建议学时:60 学分:6 修订时间:xxx年xxx月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基础、嵌入式ARM处理器、嵌入式开发平台搭建、Linux应用开发基础、嵌入式Linux 应用编程、嵌入式系统开发、Linux设备驱动开发、Qt编程基础、Android应用开发。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嵌入式技术方面的应用设计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熟悉目前嵌入式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2)能对嵌入式产品进行装调与维护; (3)能进行功能相对简单的嵌入式产品开发; (4)熟悉目前常见的嵌入式产品的软硬件结构。

2.知识目标 (1)掌握嵌入式技术基础知识; (2)能熟练地安装Linux、QT、Android等开发工具; (3)能熟练地运用Linux C编写应用程序等; (4)能基于嵌入式开发平台初步做一个综合性的项目。 3.素质目标 (1)在项目完成训练中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等良好态度; (2)在项目完成训练中培养团队合作、人际交流、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3)在项目完成训练中培养做决定与计划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评价(自我、他人)管理,时间管理能力、学习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学时

四、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任务通过“任务引入、系统演示、方案制定、方案实施、系统展示及评估、完善总结”六个步骤进行教学,在每个步骤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小组讨论法、启发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 1.课程概述 该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单片机基础应用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单片机知识在电子类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片机技术及其在工业控制、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为将来从事电子电器新产品设计开发,电子产品的检测和维护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将来在电子类专业领域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将各学科的内容按“项目”进行整合。本课程的“项目”以职业

实践活动为主线,因而,它是跨学科的,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因而,本课程的设计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包含了单片机应用技术的八个项目,每个项目均由若干个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均将相关知识和实践(含实验)过程有机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应用电子专业的发展需要,为将来从事应用电子产品的设计、检测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以典型设备为载体,通过具体案例,按单片机项目实施的顺序逐步展开,让学员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4.课程目标 本课程先修要求:学生已学习《电子线路》、《C语言设计》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有一定的电路识图、分析能力后进行本专业能力学校。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

《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1.课程名称:单片机技术与应用 2.适用专业:通信技术 3.开设学期:第2学年第1学期 4.学时: 48 5.学分: 3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随着电子设备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普及,单片机作为电子设备智能的核心其应用日益广泛,在包括各种通信设备在内的电子应用领域中随处可见单片机的应用。因此,高职院校信息电子类专业大都开设了单片机应用的相关课程。我院通信技术专业作为一个信息电子类专业,特开设《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单片机应用相关的技能,并为后继通信设备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有效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 《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主要讲述单片机及其应用技术,该门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单片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单片机使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为后继的通信专业设备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本课程也和本专业的《电路分析与制作》、《通信电子技术与实践》共同构成电子相关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毕业后到电子相关岗位就业打下较好的基础,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及教学内容,以及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力求课程的教学在本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更好地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此,引导本课程的教学由传统的学科式知识组织方式转

换为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式知识组织方式,以“交通信号灯控制器设计”这一单片机实际应用系统作为教学项目,以该项目的实现过程为主线串起相应的知识要点讲解和技能训练,并将该项目的实现过程分解成由简到繁的多个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同时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为每一个工作任务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任务为引导,创设工作情景,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以市场应用主流的MCS-51单片机为载体,以“交通信号灯控制器设计”作为教学项目,以交通信号灯控制器的实际开发过程为主线,将整个控制器的实现过程分解成硬件电路设计、点亮一盏交通灯、顺序点亮多盏交通灯、启动开关控制多盏交通灯的顺序点亮、多盏交通灯的循环点亮、交通信号灯紧急工作模式的实现、交通灯的定时点亮、定时时间的设置和显示、多路口交通灯的联网控制等多个具体学习任务,从而将单片机应用过程中的硬件电路板设计、引脚输出状态的控制、引脚输入状态的判断、分支与循环程序的实现、中断的应用、定时器的使用、键盘和显示接口、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等相关内容贯穿其中,引导学生完成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单片机的特点及主要应用领域;熟悉MCS-51单片机的外部引脚功能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