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风蚀及风蚀地貌

风蚀及风蚀地貌

风蚀及风蚀地貌
风蚀及风蚀地貌

风蚀

地表松散物质被风吹扬或搬运的过程,以及地表受到风吹起颗粒的磨蚀作用。

其主要形态有:吹扬、跳跃、滚动、磨蚀和擦蚀。干燥的土壤和地表上空相对稳定的风力是发生严重风蚀的主要条件。故风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和遭受周期性干旱的湿润地区。风蚀强度取决于风的侵蚀力,土壤或岩石的抗蚀性以及地表的粗糙度。风的土壤搬运量大约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一般情况下,表面越粗糙风蚀越轻,但极细微颗粒的光滑表面能够经受相当高的风速而不被侵蚀。测量局部地块风蚀量E的方程可表示为:E=f(I,e,k,L,N,),式中I为土壤抗蚀性,e为局部性风的条件因子,k为地表糙率,L为与一定风向相对的地面宽度,N为植物覆盖度。研究表明,在距地表30厘米以上,风速急骤减小,风所挟带的沙粒90%以上在地表30厘米的高度以内,故近地表范围内的磨蚀与擦蚀作用最强烈。风蚀使土壤颗粒在空间上重新分布和分选,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由于岩石的性质、产状多种多样,风蚀结果造成雅丹地形:风蚀残丘、风蚀柱、风蚀谷、风蚀洼地、风城、风蚀壁龛、风棱石、石蘑菇等。千姿百态的风蚀景观,既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又可供游览观光。增加植被覆盖,减低风速,扩大地表覆盖度,保蓄土壤水分,是防止风蚀的重要措施。

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

wind-erosion landform

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①风蚀石窝。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②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石蘑菇、风蘑菇。③雅丹地形。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形态。雅丹是中国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土丘,因中国新疆孔雀河下游雅丹地区发育最为典型而命名。其发育过程是:挟沙气流磨蚀地面,地面出现风蚀沟槽。磨蚀作用进一步发展,沟槽扩展

为风蚀洼地;洼地之间的地面相对高起,成为风蚀土墩。④风蚀城堡。水平岩层经风蚀形成的城堡式山丘,又称为风城。多见于岩性软硬不一(如砂岩与泥岩互层)的地层,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⑤风蚀垅岗。软硬互层的岩层中经风蚀形成的垅岗状细长形态。一般发育在泥岩、粉砂岩和砂岩地区。

⑥风蚀谷。风蚀加宽加深冲沟所成的谷地。谷无一定的形状。风蚀谷不断扩大,原始地不断缩小,最后仅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即风蚀残丘。⑦风蚀洼地。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所形成椭圆形的成排分布的洼地。较深的风蚀洼地如以后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储雨水即可成为干燥区的湖泊,如中国呼伦贝尔沙地中的乌兰湖等。我国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区在青海柴达木,南疆和田、罗布泊,东疆哈密、吐鲁番,北疆克拉玛依附近地区。柴达木风沙地貌中67%为风蚀地貌,尤其西北部,与构造线方向大致相同的强劲西风吹蚀第三纪泥、砂岩系,形成顺着风向排列的残余长丘,长10-100m甚至数千米。新疆罗布泊古楼兰雅丹地区风蚀地貌十分发育,有风蚀条形土墩与洼地相间组合的典型的雅丹地貌。和田以北麻札塔格(山)的风蚀蘑菇也很典型。东疆大风口七角井、天山达坂城、北疆老风口附近广布风蚀城堡、残丘言山等。克拉玛依东北乌尔和的风城平顶层状墩台,高10-30m。此外塔里木

盆地东南部库姆塔格风蚀柱、吐鲁番西部的风蚀穴也都十分典型.

常见地貌单元的分类

常见地貌单元的分类表1

一、构造、剥蚀地貌 (一)、山地 1、山地按构造形式的分类 (1)断块山:由于断裂作用上升的山地称为断块山。断块山最初形成时,具有完整的断层面和明显的断层线。断层面成为山前的陡崖,外形一般为三角形;断层线则是崖底的轮廓线。但是由于断块山不断的上升,经过长期的凤化和剥蚀,断层面被破坏并向后退却;崖底的断层线也被巨厚的凤化碎屑物所掩盖。 (2)褶皱断块山:在构造形态上具有被断裂作用分离的褶皱岩层,曾经是构造运动剧烈和频繁的地区。 (3)褶皱山:具有背斜或向斜构造的山地。构造形态上并不复杂,除了简单的背斜或向斜褶曲外,有时还有次生的小褶曲。山脉的走向与褶皱轴的方向常相一致。在向斜构造的褶皱山区,河流常沿向斜轴部发育而成狭长的槽沟地形。在背斜构造的褶皱山区,由于背斜轴部张节理发育,容易遭受凤化剥蚀,同样也容易产生狭长的槽沟地形。 2、山地按地貌形态的分类(表2) 山地按地貌形态分类表2

3、丘陵 丘陵是经过长期剥蚀切割、外貌成低矮而平缓的起伏地形。其绝对高度小于500m,相对高度小于200m。丘陵地区基岩一般埋藏较浅,顶部常直接裸露,风化一般严重,有时表层为残积物掩盖;谷底堆积有较厚的洪积物、坡积物或冲积物,有时还有淤泥等;在边缘地带常堆积有结构松散的新近堆积物。丘陵地区地下水的分布较复杂,一般丘顶部分无地下水,边缘和谷底常有上层滞水或潜水型的孔隙水。 4、剥蚀残山 低山在长期的剥蚀过程中,极大部分的山地都被夷平成为准平原,但在个别地段形成了比较坚硬的残丘,称剥蚀残山。一般常成几个孤零屹立的小丘,有时残山与河谷交错分布。 5、剥蚀准平原 剥蚀准平原是低山经过长期的剥蚀和夷平,外貌显得更为低缓平坦,具有微弱起伏的地形。其分布面积一般不大。由于长期受到剥蚀,因而基岩常裸露地表,有时低洼地段覆盖有不厚的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等。剥蚀准平原的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或只有一些上层滞水,地下水位随地形的起伏而略有起伏。 二、山麓斜坡堆积地貌 1、洪积扇 山区河流自山谷流入平原后,流速减低,形成分散的漫流,流水挟带的碎屑物质开始堆积,形成由顶端(山谷出口处)向边缘缓慢倾斜的扇形地貌。

(完整版)地貌的形成原因

地貌的形成原因 1 流水侵蚀,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和长江三峡,虎跳峡这样的河流峡谷和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 2 风力侵蚀,如西北戈壁的风蚀城堡和风蚀蘑菇 3 流水搬运,如黄河中的泥沙 4 风力搬运,如黄土高原和沙漠的形成 5 流水沉积,如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河流冲击平原 6 风力堆积,如黄土高原和沙漠的形成 7 固结作用,如沉入海底的泥沙受到压力,固结成为石灰岩 8 冰川刨蚀,如挪威的峡湾和北美洲五大湖的形成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地貌分类,如有喀斯特地貌分类、风沙地貌分类,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地貌分类等。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1世界五大地形 平原 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指广阔而平坦的陆地。它的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5米,坡度在5°以下。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则是平原海拔低,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和丘陵的区别在于起伏较小。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 丘陵一般海拔在250米以上,55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10米,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山地 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高原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高原素有“大

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 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盆地 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东非大陆中部,叫刚果盆地或扎伊尔盆地,面积约相当于加拿大的1/3。这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区,盆地边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2中国主要地形分布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 1.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主要三大丘陵:

地貌成因类

地貌成因类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主观题常考的15题型之五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 [题型解读] 1.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类型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 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 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 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2.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成因的答题思路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 [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 侵蚀作用 河谷、沟 谷、峡谷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 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 2 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 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 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沉积作用 河流 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 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 扇(洪积扇) 河口 三角洲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 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沉 积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 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 积地貌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 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2013·山东文综,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 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

主要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简介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 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类型和分布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下流水侵蚀形成的地下河。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丹霞地貌 简介现今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 黄土地貌 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一般厚 50~200 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地貌特征与类型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众多、地面破碎。中国黄土高原素有“千沟万壑”之称。 ②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③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形面。 成因和过程黄土地貌是黄土堆积过程中遭受强烈侵蚀的产物。风是黄土堆积的主要动力,侵蚀以流水作用为主。黄土塬、梁、峁等地貌类型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各种沟谷则是强烈侵蚀的结果。 冰川地貌 分布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①大陆冰盖。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②冰帽。③山地冰川。 风蚀地貌 概念与类型风蚀地貌是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3 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①风蚀石窝。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②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石蘑菇、风蘑菇。③雅丹地貌。河湖和土状④风蚀城堡。⑤风蚀垅岗。⑥风蚀谷。⑦风蚀洼地。 分布风蚀地貌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火山地貌 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成的山体形态。

主要地貌类型简介

喀斯特地貌 简介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类型和分布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下流水侵蚀形成的地下河。在地表常见有石芽、溶沟、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地貌形态,而地下则发育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 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丹霞地貌 简介 现今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地貌成因类

主观题常考的15题型之五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 [题型解读] 1.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类型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 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 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 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2.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成因的答题思路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 [答题模板]

[2013·山东文综,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 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图1图2 指出图2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思维流程】 答案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模板应用] 1.[2014·新课标Ⅰ,36(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解析抓住材料中“就地起沙”的关键信息分析可得,沙源应该是来自错那湖东北部(铁路附近)沿岸地区,包括河流入湖处的河滩和湖水下降出露的湖滩。再结合题干中“冬春季”这个时间点,可知此时间河、湖水位低,河滩和湖滩出露泥沙面积大,成为沙源。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2013·课标Ⅱ,36(1),(3),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着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

河口地貌类型及成因

河口地貌类型及成因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从河口区的动力特点来看,因河水受潮流的顶托,流速较小,最易形成心滩和江心洲,使河流发生分叉。在河口口门处,因水流扩散,流速减缓,泥沙常堆积成浅滩,横阻河口,故名拦门沙,为河口区航运的主要障碍。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 是在河流堆积作用超过侵蚀作用的条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冲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向海倾斜的水下三角洲。随着各叉道的消长与心滩的归并扩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缘不断向海推进,而其后缘因滩地淤高,并盖上洪水泛滥堆积物,便变为水上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叉道的不断变迁,在三角洲上往往形成许多交错的滨河床沙堤及湖沼洼地。 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有扇形三角洲、鸟足形三角洲、尖形三角洲、岛屿型三角洲等。 1、扇形三角洲 在海水浅波浪作用较强能将伸出河口的沙嘴冲刷夷平的地区,常形成弧形扇状三角洲。我国黄河三角洲就是在弱潮、多沙条件下形成的扇形三角洲。它的特点是: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变迁频繁,有时分几股入海。泥沙在河口迅速淤积,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减小,水流不畅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而老河口断流后,又受波浪与海流作用,沙嘴逐渐被蚀后退,形成扇状轮廓。直至其上再有新河道流经时,这段岸线才又迅速向前推

进。因此,随着河口的不断变迁,三角洲海岸是交替向前推进的,并在海滨分布许多沙嘴,使三角洲岸线路略锯齿状。 2、鸟足形三角洲 在波浪作用较弱的河口区,河流分叉为几股同时入海,各叉流的泥沙堆积量均超过波浪的侵蚀量,泥沙沿各叉道堆积延伸,形成长条形大沙嘴伸入海中,使三角洲外形呈鸟足状。由于这种叉道比较稳定,两侧常发育天然堤,天然堤又起着约束水流的作用,使叉流能够继续向海伸长。天然堤一旦被洪水冲积,就会产生新的叉流。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就是一个典型的鸟足形三角洲。在注入湖泊的河口,也常见有鸟足形三角洲。如我国的鄱阳湖、滇池等湖泊沿岸发育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鸟足形三角洲。 3、尖形三角洲 在波浪作用较强的河口地区,河流以单股入海,或只有小规模的交叉,在此情况下,只有主流出口处沉积量超过波浪的侵蚀量,使三角洲以主流为中心,呈尖形向外伸长,称为尖形三角洲。意大利的台伯河三角洲即属这一类型。 4、岛屿型三角洲 河流含沙量不多而有潮汐作用作用的河口区,泥沙堆积成许多向海洋延伸的垄状沙滩和沙坝,沙坝之间为冲蚀的潮汐水道。星罗棋布的沙洲和沙岛以及纵横交错的汊河构成三角洲的主体,故称岛屿型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既是典型的岛屿型三角洲。 此外还有介于两种类型之间的过度型三角洲。如我国长江三角洲就属于这种类型,从大的轮廓看。似一尖头三角洲,但在河口区有许多沙岛和浅滩,河道分汊,又象岛屿型三角洲 喇叭形河口—---三角湾

41常见四种地貌类型,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

常见四种地貌类型,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了解河流、海岸、风沙、黄土、冰川、喀斯特等地貌类型。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认识主要地貌类型的学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国山河的千姿百态、雄伟壮丽,激发爱国热情。 3.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图片等材料,能从图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 4.能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自读了解河流、海岸、风沙、黄土、冰川、喀斯特等地貌类型。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认识主要地貌类型的学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国山河的千姿百态、雄伟壮丽,激发爱国热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点一/活动一:河流地貌和海岸地貌 1.河流地貌 3.(1)定义: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_____、_____和_____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 4.(2)形成条件: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_____的地貌类型。 5.(3)类型:地貌类型中包括_____与_____地貌两类,前者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后者含: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对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河谷的结构的研究,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河流发育的未来。 2.海岸地貌 6.(1)定义:海岸地貌就是海岸在构造运动、_____、_____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7.(2)形成条件:在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波浪作用、_____、_____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 8.(3)类型: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_____地貌和_____地貌两大类。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

地貌成因

一)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 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的板块有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它们的区别造就了陆地与海底地貌的差异。以陆地来说,巨大的高原、盆地与平原多与地块的整体升降运动有关。象青藏高原是整体隆升的。巨大的山脉与山系则与地壳褶皱带相联系。这是从大尺度上来说的。 2从中尺度上来说,(1)呈上升运动的水平构造是形成桌状山(孟良崮:抗日战争期间发生的孟良崮战役,是临沂入选国家红色旅游线路的两个景点之一,另一个是华东烈士陵园。一个城市有两个景点入选,在全国也是很罕见的)、方山(褶皱区局部水平岩层构成)与丹霞地貌的前提。(凡是在第三纪红色沙砾岩地层上发育而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丹霞地貌。其景观特点是:“色渥如丹,灿若明霞”。广东仁化县丹霞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风景区,该山已经入选世界地质公园,是广东第一个世界级的名山,也是我国丹霞地貌研究最早开始的地方。由于红色沙砾岩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垂直节理和球状风化等特征,所以有类似花岗岩地貌特点的一面;又因为红色沙砾岩内部多钙质胶结物,所以又有近似石灰岩地貌特征的一面,因此,丹霞地貌形态万千,精巧玲珑,奇秀异常。我国的丹霞地貌南北都有分布。(2)单斜构造是形成单面山、猪背山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组成单斜山的岩层倾角较缓(倾角不足40°时),则顺岩层面的山坡坡度也较缓,而另一侧山坡成崖壁,两侧山坡有明显的不对成的现象,这种山地称为单面山。如果组成单斜山的岩层倾角较陡,山两侧的坡度都较陡,则称为猪背山。(3)褶曲构造可形成背斜山与向斜谷、穹状山与断陷盆地等众多的地貌类型。(4)火山活动则可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熔岩高原等地貌。大型的火山如日本的富士山,海拔3000多米。火山口是深部岩浆上涌喷至地面的出口。最简单的火山口是一个平底的圆形凹地,四周为火山喷出物堆积成的陡壁。如我国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就是一个火山口,但已积水成湖。火山锥是多次火山活动产生的、由火山碎屑物和熔岩堆积起来的锥体。熔岩高原是大规模的熔岩溢流活动造成的平坦高地,主要是玄武岩质的。如河北省北部的张北熔岩高原。 地壳升降运动可在短距离,小范围内形成巨大的地表高度差异,不同高度地貌特征因而表现出垂直分异。(二)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 关于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我们在前边已经说过了。大多数地貌外力都受气候因素的控制。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比如丹霞地貌,在我国东南和西北地区的特点就不同。 在高纬和高山寒冷气候区,降雪量大于消融量,冰雪逐年累积,发育成冰川,冰川和冰缘作用成为主要外动力。在冰川作用下,山地将形成角峰、刃脊、冰斗、U形谷、冰川三角面、冰碛垅、冰碛堤、冰碛丘陵等冰川地貌和冻胀丘、冰核丘、融冻泥流、融冻阶地、石河、石带、石海、石环、多边形冻土等冰缘地貌。如图5-1a,5-1b。这些将在第五节具体介绍。 在湿热气候区,地表径流丰富,以流水作用为主,各种流水地貌普遍发育。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作用虽然仍占主导外力地位,但同时化学风化强烈,红色风化壳普遍较厚(多发育红壤、砖红壤,如海南岛的砖红壤风化壳)。在该气候区内,植被覆盖率高,植被有效地减弱了流水侵蚀能力,平原、缓丘、穹状或钟状基岩岛山成为最常见的地貌类型。如图5-1d。这些是第三节的内容。 在干旱气候区,风与间歇性洪流为主要外动力。相应的地貌类型包括风蚀残丘、风蚀洼地、各种沙丘、沙垅、洪积扇、洪积倾斜平原等。干旱剥蚀山地山坡后退过程中形成的残留有岛山的山麓面,也是干旱区特有的地貌类型。山地河流往往在山麓或盆地边缘发育的洪积扇和冲积-洪积扇上隐没,地下水从洪积扇的前缘渗出,这里成为干旱区的绿洲。如图5-1e。 前面三个大家可以理解为按气候的水平地带性来划分的,此外还有按垂直地带性划分的地貌。山地气候与地貌均因高度而不同。湿润而有足够高度的山地以冰川冰缘作用与流水作用组合及相应的地貌类型占优势。干旱区山地高、中、低山带分别以冰川冰缘作用、流水作用和干旱剥蚀作用为主要外动力并形成相应的地貌类型。这是第六节的内容。 由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迁,可以引起同一地区主导外力与外力组合的变化。这样,在同一地区可以出现各种地质历史时期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地貌叠置在一起的现象,这称为气候地貌的叠置性。例如,现在的一些湿润气候区,第四纪层多次处于寒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古冰川地貌或冰缘地貌的遗迹与现代的流水地貌叠置在一起。现代的干旱和半干旱区,也发现有古代的湿润气候地貌遗迹。这种现象常被当作追溯气候变化的证据。 小结:总结图5-1,冰川气候地貌形态尖锐,冰缘气候地貌起伏较小;湿润气候地貌剖面轮廓和缓;湿热气候地貌多夷平面;干旱气候地貌除残山外,一般无太大高度差。 (三)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抗蚀性,也就是抵抗风化作用和其他外力侵蚀作用的强度。抗蚀性是岩石性质的综合反映,主要决定于岩石的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透水性和可溶性)、结构和产状等性质。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相同。

高一地理主要地貌类型

地貌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主要的地貌类型--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形态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及阅读;地貌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 2、地位与作用 本专题是在《板块运动》和《岩石与矿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进一步讲述地貌与人类经济建设活动的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对于学生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为以后人文地理部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辨认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等主要典型地貌类型的图片,并说出正确的判定原因。 2、能说出河流上、中、下游明显的地貌差异,以及曲流、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3、能正确解释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并说出其典型的分布地区。 4、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能读出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正确辨认出山峰、盆地、鞍部、山谷、山脊、陡崖以及陡坡和缓坡,并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安排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

5、能举例说明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穆朗玛峰继续抬高和崇明岛面积不断增加原因的分析,明确地貌是在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阅读“长江上、中、下游地貌”图,发现各游段地貌的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3、阅读“喀斯特地貌类型示意图”,认识峰林、孤峰、溶蚀盆地、落水洞、地下河、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并归入地表喀斯特或地下喀斯特。 4、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5、结合“中国地形图”和黄土地貌的图片,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形态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究黄土地貌区人与环境的关系。 6、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分析地形图所表达的山峰、缓坡等地理信息,并规划农业和工程建设,体会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 7、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地貌形态对农业、工程建设、旅游、城市布局等经济建设活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各种地貌图片,感受自然之美,熏陶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对徐霞客的了解,体会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

第四章 地貌类型与成因

第四章地貌类型与成因 1.火山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景观意义。 玛珥式:只有火山口,没有火山锥,地面形成巨大的漏斗状的洼地,如湛江的湖光岩。维苏威式:外轮老火口内套着新火山锥,形成复式火山。 夏威夷式:溢出的岩浆层层叠加,形成穹隆式(盾状)火山。 泥火山:地下喷出的气体携带大量泥浆,堆积成规模较小的锥体。 火山地貌赏析的要点 ◆神秘的“身世”:地壳深处的‘来客’,历史的见证(庞贝城),神话传说的摇篮; ◆奇特的地貌:峰、洞、锥、石、泉、瀑、湖等,是重要的风景旅游资源; ◆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火山对人类构成威胁;地热与火山经常联系在一起,地热能是人类可利用的清洁能源之一;优质的矿泉水与温泉有很好的医疗价值。 2.断裂构造地貌的主要特征? 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当作用力超过岩石本身的抗压强度时就会在岩石的薄弱地带发生破裂。断裂构造是岩石破裂的总称,包括劈理、节理、断层、深大断裂和超壳断裂等断块山地、断陷盆地、断崖、峡谷,如秦岭北坡、昆明滇池的龙门断崖、台湾的清水断崖等。峡谷往往沿断裂带发育,如贵州花江附近的北盘江大峡谷就是沿断裂带发育的。 3.河流上、中、下游的地貌各有什么特点? 河流的纵剖面:上游坡度大、水量小,上游山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峡谷;中游坡度变缓、水量加大,以搬运作用为主,中游丘陵区形成宽谷;下游地面坡度很小,以堆积作用为主,下游平原、低地形成宽平开敞的河谷。 4.举例说明河流地貌与景观规划的关系。 河流阶地对于城乡建设、农业开发和文化景观的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河流不仅是水的通道、物的通道,而且是文化的廊道,如黄河孕育了黄河文化。 阶梯状的地貌条件影响着城市的空间格局;沿江、沿河城镇滨水而居。 景观规划应追求人水和谐,处理好水文与人文的关系。精心规划,保护河流的自然景观和沿河的历史文化景观 复习题 1. 什么是卡斯特地貌?有哪些类型? 喀斯特(岩溶)地貌:可溶性岩石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溶蚀作用下(化学的、物理的)形成的地貌。 类型地表的:溶沟、石芽、峰林、峰丛、溶蚀洼地、岩溶盆地、岩溶平原、孤峰、岩溶漏斗、落水洞、竖井(天坑)天生桥和泉华台等。 地下的:地下河、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张家界峰林地貌的成因分析

典型的地貌景观及其成因 通过各种文献,图片,案例分析数据,实践调查文献的文章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张家界峰林地貌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岩层产状平缓,地壳水平上升,流水沿构造破裂面的节理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造就了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基本形态。地貌形态的物质基础是特定的岩性。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主要由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构成。其岩石胶结良好,刚性强,节理发育。物理风化很强烈,风化物和土壤十分疏松,内聚力小,抗蚀能力弱。存在着水土流失的潜在地质条件。【1】另外,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本身的地貌特点,水文气象要素都促使其山体风化、崩塌,景观的形成与及成熟后的消亡 张家界峰林地貌是一种由石英砂岩构成的峰林景观。它的奇峰异石、深峡危崖的风貌特征颇与卡斯特峰林、丹友峰林,以至美国的科罗拉多峰林相类似。故曾一度对其成因和类型归属有过争论.但实际上它是一另种的峰林地貌类型.由于它藏在深山,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起众多的旅游者和地貌学者的注意.它既是具有高度吸引力的旅游胜地,又是饶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貌新类型,经于1992年12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正式被承认为世界级的重点保护地区。的确,只要是进入这个充满奇幻垅界的人,无不被那些千姿百态、形神兼备的石峰石柱,与乎曲径通幽、密林芳草的深壑狭谷所组成的清静画境所陶醉。【2】本文试从景观地貌学的角度,探究张家界峰林地貌的成因,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历史背景和环境条件. 张家界峰林地貌简介 发育于张家界的峰林,按其岩石可分为二种:一种为石英砂岩峰林,另一种为石灰岩。但是大家所说的张家界的峰林一般都是说武陵深峰林,她是仅指前一种。陈国达老先生于1986年作为科学顾问参与北京科教电影厂摄制峰林电影片,初次考察时,曾依其岩石命名为“砂岩峰林”。后来进一步研究结果,考虑到仍以其标准地命名更为全面和确切,故另用今名。至于区内的石灰岩峰林,则属于卡斯特地貌范礴,已为人所熟识,不入本文探讨之列【3】.张家界具有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有“三千翠微峰,八百琉璃水”(“峰三千,水八百”)之称【4】。“峰三千”指泥盆纪(距今3·5亿~4亿a)厚层石英砂岩风化侵蚀形成的三

人教版(2019)4.1常见地貌类型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学案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视频,图片识别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增强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 2、能分析描述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在不同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区域认知】 3、能说明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综合思维】 4、通过观察不同优美的自然地貌景观类型,树立科学美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基础·图图是道】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岩石在适当条件下,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从而在和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典型分布区域:、、等地。 3、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地表: ③二、河流地貌: 1、概念: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 包括“V”形谷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 山区

【拓展·放眼视野】 1、喀斯特作用中的溶蚀和沉积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①CO2+H2O+CaCO3Ca(HCO3)2②Ca(HCO3)2CO2↑+H2O+CaCO3↓ 2、地下河: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水汇集和排泄的通道。 3、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适当条件: 【探究·胸有丘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分析图中从出山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8分) (2)该区域冲积扇上古村落较多,试分析原因。(6分) 【小结·】 【练习·放眼山河】 读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石林地貌常见于()A.云南省B.陕西省C.辽宁省D.江苏省2.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 云南省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据此回答3~4题。3.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D.旅游景观更加独特 4.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②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③岩层渗水性强,土壤持水性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土层疏松,钙磷等矿物养分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 A.①②B.②③C.③④D .①④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回答5~6题。5.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A.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B.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 C.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 D.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6.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②海浪作用明显 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地貌成因类

主观题常考的15题型之五侵蚀地貌和沉积地 貌成因类题目 [题型解读] 1.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类型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 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 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 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2.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成因的答题思路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 [答题模板]

[2013·山东文综,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 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图1 图2 指出图2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思维流程】 答案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模板应用] 1.[2014·新课标Ⅰ,36(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

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解析抓住材料中“就地起沙”的关键信息分析可得,沙源应该是来自错那湖东北部(铁路附近)沿岸地区,包括河流入湖处的河滩和湖水下降出露的湖滩。再结合题干中“冬春季”这个时间点,可知此时间河、湖水位低,河滩和湖滩出露泥沙面积大,成为沙源。 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2013·课标Ⅱ,36(1),(3),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着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第(2)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 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2013-2014学年下学期 中国地理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三大特殊地貌 形成及其特点 姓名梁滔 学号 5 院、系生科院 专业生物科学 二0一四年六月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摘要:地貌即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不能称为地形。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大气和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关键词: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 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与等内力因素,以及复杂多变的、水文、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

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状。中国民族地区几乎连成一片,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一)雅丹地貌 主要存在地域:新疆 成因: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岛以外的其它地区。[1]我国新疆地域辽阔,四周环山,在南北两边都有较大的山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冷空气流经山口进入新疆北部,然后绕过天山东段,进入塔里木盆地,在沿途各地造成长时间的区域大风。新疆的风,持续时间长(一年可达100天以上),分布广,风力大,所以我们经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来自新疆冷空气的消息。 作为“干旱王国”的新疆,风力对地貌的塑造具有特殊的意义。雅丹、龙城、魔鬼城等特殊地貌类型就是风神的杰作。“雅丹”,又名“雅尔丹”,是维吾尔族对“陡壁的险峻小丘”的称呼,这种地形在罗布泊周围的雅丹地区发育得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广。19世纪末叶至此20世纪初叶,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国人斯坦因,赴罗布泊地区考察,在撰文中采用了这个词汇。于是,“雅丹”一词就成了世界上地理学和考古学的通用术语,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雅丹”地貌通常发育在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上,由于湖水干涸,粘性土因干缩裂开,盛行大风沿裂隙不断吹蚀,裂隙逐渐扩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演变成许多不规则,具有顺盛行风向平行延伸陡壁的垄岗(墩台)和宽浅不一沟槽相间的奇特地貌。土丘高半米至十多米,长数十米至数百米,成份是粉砂、细纱和砂粘土;沟槽最窄的一两米,最宽的几十米。在罗布泊古湖盆的东、西、北部,有3000平方公里这样的“雅丹”地貌。

各种地貌类型

1、丹霞地貌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是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