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教案(完整版)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教案(完整版)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教案(完整版)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教案(完整版)

绪论

(一)教学目的:

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课程目标和基本原理,并掌握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音乐新课标的相关知识

2.难点:认识本课程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提问式教学。

相关教学内容:

一、该课程研究内容

1、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改革和发展

3、音乐教材的研究

4、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掌握

5、策划、组织、辅导音乐活动等

二、该课程研究任务: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态度,在关注学生学习和掌握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同时,重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教育价值观,热爱音乐教育事业,激发音乐学习热情,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教学操作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特点;力求在关注音乐教育教学理论和知识体系的同时,结合音乐教学改革实践,调研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音乐教育教学研究意识,力求使音乐教学技能的掌握与创作型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在发现问题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提高。

[关键点:提高认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该课程学习目标

体现为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和教师职业意识,较系统地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具有较高的音乐教师职业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及教学创新能力,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的指导,为学习者的教师资质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教师资质]

四、学校音乐教育基本原理:

1、音乐教育研究方法

2、音乐教育技术学

3、音乐教育哲学

4、音乐教育社会学

5、音乐教育经济学

6、音乐治疗学

五、课本外的知识点:

1、《音乐新课标》简介: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改革的热潮。《音乐新课标》是在总结我国近百年来音乐教育先进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教育思想,结合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以科学的态度制定的。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逐步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也要求教师们以开放、学习的态度来迎接改革。

2.《音乐新课标》研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作出回答,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便顺理成章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鲜明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努力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第一章学校音乐教育基本理论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理念及价值。

2、探讨学校教育的理论内涵,解读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概念理清,其中包括学校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理念及价值等。

2.难点:阅读、思考、讨论与交流

(三)教学方法、手段:

1、通过回答问题学习有关概念,同时测试学生是否理解相关的内容,然后进

行讨论和校对;

2、自学“课程标准”,结合中国目前学校音乐教育理念讨论、完成课后思考

题。

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理念及价值

一、学校教育及学校音乐教育

(一)学校教育

思考:何谓教育?(请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考虑)何谓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什么?学校教育体制由何而组成?

(二)学校音乐教育的定义(P1)

思考:何谓学校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及其组成部分是什么?

关键词:活动

二、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理念及价值:

(一)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

1、概述

思考:学校音乐教育目标包含了哪些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关键词:行为变化表现和学习结果。

2、学校音乐教育目标

音乐新课程目标内涵:以学生为本,强调过程与方法

3、学段目标

(二)学校音乐教育的理念:

1、定义(P4)

2、音乐课程标准中的音乐理念(义务+高中阶段)

九年义务教育: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3)面向全体学生

(4)注重个性发展

(5)重视音乐实践

(6)鼓励音乐创造

(7)提倡学科综合

(8)弘扬民族音乐

(9)理解多元化

(10)完善评价机制

高中阶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三)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

思考: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诸如审美活动、真善美等表述的认识或理解。

1、审美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开拓创造——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3、社会交往——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文化传承——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关键点:审美体验、开拓创造、社会交往、文化传承

第二节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支点

(一)教育理论

思考:教育理论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简要介绍教育基本理论的几种功能?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1、定义(P8)

关键词:教育思想,理论体系

2、教育基本理论的特征

(1)实践性

(2)社会性

(3)历史性

(4)多样性和借鉴性

3、鉴于基本理论的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

(2)指导教育实践

(3)推动教育改革

(二)20世纪教育理论的发展

传统教育:赫尔巴赫为代表

“新教育”的特点(P10)

二、20世纪学校音乐教育

(一)国外:提高国民素质

1.思考:1986年,美国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修订的《学校音乐方案:描述与标准》中将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概括为那十条?谈谈你对哪一条或几条感受最深?为什么?

(二)中国:改革之前:现存问题(非艺术化倾向+专业化模式等)

改革之后:素质教育理念、转变、宗旨、重点

讨论:请看p.13倒数第二段,谈谈你对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现存的最为突出的两个问题的看法?

第二章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及改革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国内外音乐课程及教学的历史发展基本脉络。

2、了解国内外音乐课程及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难点:阅读、思考、讨论与交流

(三)教学方法、手段:

第一、二节以自学为主(要求:结合阅读,做出学习卡片)

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节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国外学习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卡片制作方法如下例:

国外: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古罗马教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等

一、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体系:

斯巴达教育的主要课程是围绕军事体育教育设置的。

雅典教育是在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商业贸易基础上形成的。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它的两种音乐类型是:①“表现勇敢的…. 振奋精神的和②表现温文尔雅的….柔和的调式。”

[关键点]通过卡片的制作了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音乐美学家的音乐美学理论的阐发与形成对音乐课程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等,达到对知识点地掌握之目的。)

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两点:

1.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对古代音乐课程发展的贡献:

(1)昆体良是古罗马时期著名教育家西塞罗的后继者。昆体良提出:课程应当包括文法、作文与写作、音乐、数学、体育与声调练习。

(2)针对古罗马长期轻视音乐教育的传统,昆体良提出音乐可以有益于演说家声音的柔和与动作的协调,因此是必需的学科。昆体良对音乐课程重要性的论述在当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杜威的教学思想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在继承和批判传统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强调以“学生”、“经验”、“做中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思想流派。他的最大贡献在于使教学研究及实际教学从课堂教学、书本知识和教师这三个中心转移到儿童身上,儿童成为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际活动的中心。在教学思想发展史上,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

第三节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音乐课程的改革发展(以掌握要点为主)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从这时开始,中国的许多有识之士,积极倡导改革,要求废除科举,兴办学校。

1862年清政府受洋务派影响,开始建立京师同文馆等新式文化机构和学堂,接着全国各地兴办了许多新式学堂。

1901年建立的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是我国最早正式设立音乐课程的一所学校。

1902年上海的务本女塾、天津的严氏女塾相继成立,均设有音乐课程,并请日本人任音乐教师。自此以后,音乐课程在中国逐渐形成规模。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确立了美育和音乐教育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的地位。

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和《小学暂行规程(草案)》,明确规定了小学、初中直至高中均开设音乐课,普通音乐教育在建国初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1957年以后,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学校的美育教育开始被忽视,音乐课时被削减。

1989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

1992年,全国开始实行新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小学重新修订了音乐教学大纲。

2001年,全国开始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废除了音乐教学大纲,制定了音乐课程标准,确立了音乐课程新理念,设计了新的音乐课程总体目标。

二、我国音乐教学的改革发展

中国古代的音乐教学基本是师徒相传,代代相授的。

到了近代,由于学校的兴办及音乐课程的产生,音乐教学才真正走向正轨。

二十世纪初,学校的音乐教学是以乐歌的教学为主,1904年,沈心工出版了最早的乐歌教材《学校唱歌初集》,辛亥革命以后,音乐家李叔同也编写了乐歌教材《国学唱歌集》等。自此以后,我国音乐教学就开始了教授歌曲为主的音乐教学方式。

1912年,作为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针,倡导美育思想。他指出,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人的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他认为应适合学生的特点,不可机械照搬外国的教学方法;必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其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他还特别强调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成果,不可一味崇洋。他以独创的精神,提出将美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对后来我国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新文化思潮在全国的席卷,外国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我国不断引进,对于音乐教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这一点从1923年颁布的《小学音乐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中就可见一斑。

30年代,国民政府颁布了各级各类的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的目标、学时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和说明,中小学音乐教育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教育部颁发了初级中学及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进一步强调了美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

“文革”中,音乐教学处于非常时期。

十年动乱后,恢复时期。

改革开放后,音乐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001年,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制定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第三章音乐学习与教学理论

(一)教学目的:

1、掌握音乐美的本质、基本内涵和特征,对音乐审美等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有清楚的认识;

2、对现在学习理论有所认识,并能将之运用于音乐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教学与音乐教学的内涵,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审美特点。

2.难点:分组思考、讨论与交流

(三)教学方法、手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选出一位代表讲课;

2、讲述中既要准备PPT又要设计板书内容。

注意:讲课中内容简明扼要,条理清析;讲授时口齿清楚,表述到位

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节音乐审美心理

一、音乐审美

(一)什么是音乐美

1、音乐美的本质(P31)

关键点:指在一定的审美理想支配下的“丰富而有序的感性样式。”

2、音乐美的基本内涵与特征(P32)

内涵: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音乐的精神内涵构成样式的高度统一。

(1)音乐的形式美

(2)音乐的内容美

(3)音乐的特殊美

特征:非语义性、直观感受性和其听觉感受性。

(二)音乐审美

1、音乐审美意识与条件

(1)音乐审美意识:是一种以音乐感知、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为基本环节的人类意识活动。

(2)音乐审美条件:

A、主体必须基于审美母的来倾听音乐

B、要选择适合自己什么能力和趣味的音乐作品

C、对音乐作品的直接感谢接触

2、音乐审美体验与音乐审美趣味

(1)音乐审美体验:指对音乐美的品位的体验,是在对音乐形式美与内容美的感受和理解中获得的。

(2)音乐审美趣味:是指个体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3、音乐审美评价与标准

(1)音乐审美评价:音乐批评、审美选择、作品评选、表演比赛及音乐教学中的许多考试等等。

(2)音乐审美评价的标准:音乐的复杂性。

二、中小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发

(一)音乐审美心理要求

1、音乐审美感知

2、音乐审美想象

3、音乐审美情感

4、音乐审美理解

(二)中小学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

1、小学生:小学低年级是听觉最敏感的时期。中年级是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想象力开始增强,仅限于简单的形象。高年级音乐能力逐渐全面发展,情感体验与理解越来越准确、细致。

[教材以外的知识点]

1~2年级音乐学习目标:

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3~6年级音乐学习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2、中学生:音乐感知发展完善,可以辨别调式。想象力更丰富,情感丰富,音乐教育应放在审美修养的提高上。

[教材以外的知识点]

7~9年级音乐学习目标

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关键点]从感知能力、想象力、情感体验、审美理解去解说。

第二节音乐学习心理

一、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概念界定(P42)

[关键词] 个体行为;行为能力;持久变化

(二)现代学习理论

1、现代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

2、学习理论在音乐学习上的运用

①音乐学习的态度——动机的激发与保持

②音乐学习的方法——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获得、巩固和提高

讨论:学习理论在音乐实践中的作用

第三节音乐教学理论

一、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

1、音乐本位原则

2、协同融合原则

3、创造发展原则

4、情感体验原则

5、主动参与原则

二、发展性音乐教学策略

1、音乐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操作性

2、教学模式的多元综合

3、承认差异,允许个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4、教学氛围宽松自由

实践教学:观看高中教学视频《京剧大师梅兰芳》,并组织讨论观看该课后的感想,哪些设计可以值得学习和借鉴?为什么?

第四章音乐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一)教学目的:

1、掌握教学目标的定义及功能;

2、通过比较,了解各个学段目标的不同要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音乐课程目标的内容,并熟记三维目标2.难点:能够确定和书写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学生自学、提问式教学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节音乐课程目标

一、音乐课程总目标(三维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内涵: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状态

[选择教案片段,举例说明]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聆听音乐,展开想象,发表见解

2、模仿:动作模仿

3、探究:即兴式自由发挥

4、合作:集体表演形式

5、综合:音乐的意义和价值

[选择教案片段,举例说明]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4、音乐与相关文化

[选择教案片段,举例说明]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以过程和方法为途径,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

二、学段目标

(这一内容由学生看书自学,对比讨论各学龄阶段目标的一同)

第二节音乐教学目标

一、新课程教学目标溯源(自学)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功能有:

1、导向功能

2、评价功能

3、调节功能

4、激励功能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区别:

目的是通过某项活动要去的长远的预期结果,带有强制性;而目标是通过某项活动要达到的近期效果,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操作性。

四、如何确定和书写教学目标

1、准备工作(页69)

熟悉教学总目标、学段目标、教学理念,看优秀的教学案例,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学情进行分析,分析教材内容。

2、书写要求:

按三维目标要求,从三个方面进行。

描述: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行为标准(页72)

[注意]教学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切忌空泛、笼统。

思考:根据一节具体的音乐教学设计《京剧的感受与体验》,确定该课的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观看初中教学视频《茉莉飘香》,并分组讨论:

1、观看该课后的感想,哪些设计可以值得学习和借鉴?为什么?

2、请为该节课设计三维教学目标,并说说设计的理由

第五章音乐课程内容与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明确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2、能阐述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具体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音乐教材分析的方法,学会音乐教材分析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分组讨论、提问式教学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节音乐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取向

(一)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

(二)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三)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四)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它与课程目标密切相关,既是对老师“教什么”的规范,又是对学生“学什么”的规范,同时也是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不同的课程目标决定了不同的内容。

二、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的具体内容

(一)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内容:

领域一: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情绪与情感

音乐体裁与形式

音乐风格与流派

领域二:表现——演唱

演奏

综合性艺术表演

识读乐谱

领域三: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

即兴创造

创造实践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

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二)高中音乐课程内容(六个模块):

音乐鉴赏

歌唱

演奏

创作

音乐与舞蹈

音乐与戏剧表演

其中,音乐鉴赏为必修模块,其余自主选择。

(三)各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看书自学)

第二节音乐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方法

从知识与科学性、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认知与心理规律、编制技巧与工艺水平四个维度,进行分析评估。

二、教材编写的原则

1、审美为核心的原则

2、培养兴趣的原则

3、培养能力的原则

4、实践性原则

5、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相结合的原则

6、可行性原则

7、开放性原则

三、新教材特点分析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内容、过程,创设情境等都应是美的。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重视音乐为人文学科、素质教育的需要。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音乐以音响为主、以体验为主,以实践创造为主。

4、加强实践与创造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既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比如音乐鉴赏课,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听,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语言、身体动作、内心、歌唱主题、演奏等。其次,音乐教学和学习中不存在标准答案。

5、加强综合与渗透

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综合,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联系,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6、激发学生兴趣于始终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讨论:根据中小学音乐教材,分组讨论编写时如何体现了教材的特点。

实践教学:观看小学教学视频《国旗国旗真美丽》,并分组讨论:

1、请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其设计划分课堂的过程步骤。

2、说一说该课从哪些方面体现了音乐课程要求的。

第六章音乐教学程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教学程序与教学程序的不同内涵与特征

2、了解音乐教学程序中交的程序和学的程序包括哪些环节及具体要求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音乐教学程序内涵与划分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分组讨论、提问式教学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学程序的内涵与特征

一、教学程序的内涵(P106)

内涵:教学程序通常被称为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展开和发展的基本程序,也是教师组织、调控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

教学程序是对教学过程的客观研究基础上进行的主观设计,是主观性要素,应用规范性的语言加以阐述。教学过程则强调对主观设计的教学程序的客观实施过程,从教学结果来看是一个客观性要素,对它的阐述应是描述性的。

教学程序包括教师教的程序和学生学的程序。

二、教学程序的特征:

1、系统性和整体性。

2、有序性和连贯性。

3、开放性和多样性。

4、宏观调控性和统一性。

第二节音乐教学程序

一、音乐教学程序内涵

二、教的程序

(一)备课(教材、学生、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具、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

1、分析音乐课程标准和研究音乐教材

[举例]《玩具兵进行曲》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设计

2、调查了解学生,进行学习者分析

3、查阅相关资料,创造性地选择与组合教学材料和汲取教学经验

4、确定教学目标及对应的课程标准

5、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的是在对弄清一堂课的知识要点的逻辑主次关系后进行分档排列,弄清它们的逻辑主次关系后确定的课堂教学中要着力解决的基础知识,也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教学目标中提到的不一定是重点,但教学重点一定在教学目标中体现。

比如歌曲教学中的重点,是指为完成歌曲教学目标,在歌曲教学中应着重体现的方面,如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有感情地表达情趣与风格等。

(2)教学难点是教材中比较抽象的且缺乏感性认识,理论性和技巧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

音乐课中的难点多半是学生较难掌握、表达的某些乐句,大体集中在节拍、节奏、音准、歌词处理、歌曲表现等方面,甚至是某个节奏、某个音、某个字,它一般只是歌曲中的某一片段。只有这些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快的解决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6、进行任务分析

(1)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

(2)分析使能目标和其他支持性条件

(3)写出结果类型和课的类型

7、设计教学组织形式

(1)课堂桌椅空间形式

(2)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8、合理安排教学方式

9、设计教具教学媒体等

10、设计教学方案中的教学过程

11、板书设计

12、教学反思

(二)上课——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导论、主体、结束)

1、导论

(2)导入的功能:(P121)

(2)常用导入的种类:

①故事、谜语导入

②问题导入

③律动、游戏导入

④生活经验导入

⑤情境导入

⑥利用旧知识导入

⑦直观教具导入

⑧利用生动实例导入

⑨绘画导入

⑩动画导入

[作业]

●1、请为初一年级唱歌课《七子之歌——澳门》设计导入片段。

●2、请为初一年级欣赏课《二泉映月》设计导入片段。

●3、请为小学二年级唱歌课《金孔雀轻轻跳》设计导入片段。

2、结束部分

(1)结束部分的功能(P125)

(2)常用的结束类型

①归纳式结束

②比较式结束

③练习式结束

④活动式结束

⑤系统归类总结

[作业]

●1、请为初一年级唱歌课《七子之歌——澳门》设计结束片段。

●2、请为初一年级欣赏课《二泉映月》设计结束片段。

●3、请为小学二年级唱歌课《金孔雀轻轻跳》设计结束片段。(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

(五)教学反思(教学后记)

(六)听课与评课

三、学的程序

(一)学习准备性

(二)预习

(三)上课——学生音乐学习活动展开

1、感知阶段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6敬业与乐业爱迪生曾经说过:人生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思考过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应该“敬业”“乐业”,并深信这是人类生活最合理的方法。阅读此文,相信你的心中会对这个严肃的话题有新的认识。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师(chán) 佝偻 ..(ɡōulóu) 咽.气(yàn)骈.进(pián)哭丧.着脸(sāng) 佛.门(fó)强聒.不舍(guō)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3.经典词句积累。 (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着名的“戊戌变法”。近代着名学者,其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一生着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5.文体链接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 (二) 开课单位:授课教师:授课班级: 教材版本:《哲学与人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杨耕 该父母犯主观主义。不从实际出发。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首先要解决一个出发点问题,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世界具有无限多样性 花鸟鱼虫、山川树木,日月星辰、宇观物质,社会事物、文化现象、人类自身,

故事1: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善于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受到大家的称赞。原来文与可在他居住的地方遍种竹子,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他对竹枝竹叶在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都有透彻的了解,所以他画竹时能下笔有神,他的朋友晁补之写下一首诗,称赞他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从此胸有成竹作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如果文与可不与竹子打交道,不论他怎样构思也不会胸有成竹即没有形成竹子的意识。 故事2:两只老虎的启示 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进行亲切的交谈。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的安逸。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里。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高高兴兴,在旷野里拼命地奔跑,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十分快乐,它不用再为一日三餐而发愁了。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是饥饿而死,一只是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第一,要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第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故事3:随机应变的烟灰缸 浙江省一厂家曾生产了一种质地和造型均不错的烟灰缸,大量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过了一段时间产品渐渐受到冷落,原来这些国家寓所里普遍安装了电扇,电扇一开烟灰就飞起来很不卫生,他们马上试制了一种口小肚大底深的新式烟灰缸,果然又受到欢迎,但好景不长销量再次下降,原来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有些国家的居民室内安装了空调,虽然烟灰飞不起来但主妇们嫌口小的烟灰缸不好清洗。为此,厂家又设计出一种口大而底深的新样式再度占领了市场。

《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二、作者及演讲知识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梁启超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2.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阅读课文整理文中重点生字词: 1. 生字 教诲huì禅师chán 拣择jiǎn 佝偻gōulǒu 蜩翼tiáo 羡慕xiàn 妥当tuǒ亵渎xia2.词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主眼:主要的着眼处。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言行相顾:言行一致。征引:引用。讨伐:出兵攻打(敌人或叛徒)。容赦:原谅赦免。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一课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在开始之前,我先做一个同学们好,今天由 我为大家讲述简单的自我介绍.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这门课程,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人生是什么?老师想先问问同学们 现实生活和情感生活这两个部分组成的。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人生 就是由我们说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由他经历过的事件串接成一部“个人史”,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这是从现象层面的理解的,也就是现实生活; 那么从意义层面理解来看,一个人生命中由他体验的意义串接成一部“情感史”,是他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情感生活。 怎么理解这个“个人史”和“情感史”呢?简单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叫“个人史”,像我们的成长,升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等等的就组成了“个人史”。而“情感史”指的就是我们感情世界的发展过程,比方说我们和家人的亲情,朋友的友情,还有未来将收获的爱情都是“情感史”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人生是一段时间,或长或短,所有的经历,现实的和感情的,构成了个人的整个人生。 在我们的书里有一则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摘苹果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有一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来的选择。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 三个最重要的特征:件事:郑重选择,不留遗憾:若有遗憾,理智面对,争取改变:若改变不了,就勇敢接受继续前进。 在这条无法回头的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候我们也会感到迷茫。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家庭、朋友的帮助,我们也需要知识与智慧的帮助。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门课程,哲学与人生,这中间的“哲学”就将为我们指导迷津。 那么哲学是什么? 在古希腊,一般把哲学叫做Sophia(智慧),后来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了拉近哲学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在Sophia前加上了Philia(爱)一词,这样哲学就成了“Philosophy”,就是“爱智慧”。“爱”智慧,我们就要追求智慧,思考怎么追求智慧从而获得智慧,这个过程就是哲学。. 哲学其实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这种智慧最大的特点在于反思,也就是反省与思考。正是因为反思,哲学将知识升华为智慧,启迪我们,培养我们的智慧,推动我们去探寻真理,最终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那哲学和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 人生比作走路,哲学比作老人。把哲学比作老人说明哲学是经过漫长历我 们可以把史的发展的,是千百年来无数智者的智慧、经验、思想的总结,这对于我们所走的漫漫人生路具有重要的帮助。 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这句话就是说,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

敬业与乐业预习教案

敬业与乐业预习教案 敬业与乐业这篇是同学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文章,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需要提前掌握哪些重点难点?下面是我整理的,教师们不妨参考一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旁骛( ):②亵渎( )( ): ③征引:④骈( )进: ⑤敬业乐群:⑥断章取义: ⑦不二法门:⑧言行相顾: ⑨强聒不舍( ):⑩安其居,乐其业: 3、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4、认真阅读课文二~三遍,想一想: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又是如何来论述自己看法的? 5、文中的"业"仅是指正式的谋生职业吗?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对文中的内容有疑问或对某些观点有不同见解吗?若有,请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2、3 (三)整体感知: J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用了哪些方法?试列出本文的提纲。 J文章结尾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试用自己的话谈谈"合理的生活"该是怎样的。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学生该如何"敬业与乐业"? (四)合作探究: 1、仿照示例,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几个例子。 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就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试说说他的一些事迹。 3、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中作者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而言不无道理,如今你对他的某些观点、某些说法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吗?若有,试作一简要说明。 4、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朗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三、巩固延伸: (一)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类型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教程

中职语文第一册——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课题敬业与乐业 课型新授 教学设想文章作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这是一篇演讲,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作者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的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的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课文文采飞扬,学习时应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词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情分析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大多在十六七岁,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积极向上,表现欲强烈,他们更愿意展现自我,在轻松氛围 中去感受新知识学习新知识。 学习目标知识 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和写作背景。 2、品味与领悟“乐业与敬业”精神的主旨,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 巧妙结合。 能力 目标 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情感 目标 4、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 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与领悟“乐业与敬业”精神的主旨,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理念本课的设计旨在以“自主”、“合作”为主要教学因素,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 合作教学原则。 教法设计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 学法设计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课时共2课时。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及思路 课前导入(5分钟)自古至今,从中到外,有许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 着无限热爱的的人。比如,白求恩,他是加拿大 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 抗日战争,对职业精益求精,收到毛泽东同志的 高度赞扬;诺贝尔,他全心研究炸药,自己多次 在实验中死里逃生,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不 放弃,最终成功研制出了炸药。对待自己的工作, 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今天这篇文章《敬 业与乐业》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引起好奇, 激发兴趣。 自主探究(8分钟)1、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 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 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 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 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2、重点字词积累 (1)注音 佝偻承蜩心无旁骛亵渎骈进强聒 倘若禅师 (2)解释词语 心无旁骛断章取义不二法门强聒不舍 自主探究法: (本环节让学生在做中 学,在做的过程中发现 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走 进课堂,使学习成为学 生的一种需要,而不是 要求。)

《哲学与人生》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哲学与人生》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分:2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34—38 授课对象:2014级学生 班数:9 授课教师: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理论依据: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现实依据: 中职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不高,对德育课学习热情不高,这给上课带来一定难度。他们有的是非不分,有时也很叛逆。这就要求正确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做人。 三、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

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基本观点;理解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哪个要作用。 ? (3)了解实践和认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理性思维、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4)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以及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人生目标、人生理想和个人的社会责任等人生问题。? (5)了解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性、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以及社会进步对人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理解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在劳动奉献和自身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2、能力目标? (1)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用于行动、干预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2)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解决好现阶段人生发展中遇到的矛盾。?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 (4)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 (5)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自觉地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3、素质目标

《敬业与乐业》获奖市级精品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15号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2、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3、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树立敬业乐业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教学难点:学习条理清晰的论证和生动有力的论据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勾画圈点法 3、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我的职业是什么吗?对,是老师,那你们呢?嗯,也对,是学生,非常好。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职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看看七十多年前的梁启超先生是如何说的。(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课前思考与新课准备 看了这个题目,《敬业与乐业》,我们先来个课前思考: 1、你所理解的“业”指什么? 2、你觉得“敬业”是什么意思? 3、你觉得“乐业”又是什么意思?(生思考后回答) 好,那就让我们来通过学习本课,看看题目中的“敬业与乐业”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不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我们还要先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1、作者介绍: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背景介绍:《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是一篇演说词,可看作议论文体。 3、文体介绍: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解决疑难生字词 2、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个部分提出的?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生回答,教师明确) 明确:(1)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在文章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2)“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那我们现在结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手工课教案

手工课教案 第一课剪纸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红纸剪双喜的方法, 2.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剪双喜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花纹设计。 2、设计出富有装饰美的多种效果的双喜纹样,启发创造性思维。教学用具: 1.教师:范画、红宣纸、剪刀、等 2.学生:铅画纸、红宣纸、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双喜的由来 2.提问: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还能见到双喜吗?它表达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3揭示课题:剪喜花 二、分析与尝试。

1、分析喜字的结构特点(找对称轴) 2、示范讲解喜字的折叠方法 3、重点讲解喜字剪法的关键 4、学生试剪双喜 5、评价学生作品找出剪错的原因 三、感受与体验。 1、欣赏民间优秀喜花作品 2、分析民间剪纸的内涵 谐音:连(莲)年有余(鱼)喜上眉(梅)梢蝙蝠(福)鸡(大吉大利) 寓意:石榴(多子多福)牡丹(富贵)龙凤{吉祥} 3、讲解剪纸制作的步骤:画稿设计-剪刻-托裱 4、教师示范剪纸制作过程 启发学生在喜字基础上怎样进行变化创作 四、想象与创作。 1、出示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设计一幅带花边的喜字 要求(1)、花边内容不限,要与喜子巧妙结合 (2)、形式不限 (3)、将作品粘贴在白色铅画纸上 五、展示与评价。 1 、请学生将作品按要求贴在黑板相应的区域(创意好、形式美、需

努力) 2 、挑选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请学生评价,并发布金点子 3 、教师简评 第二课折纸花 教学目标: 1:掌握折花的基本步骤; 2:能运用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制作纸花的基本步骤;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完善。教学工具: 1.教师:彩色纸、卡纸、纸折百合、玫瑰花、范画 2.学生:彩色纸、卡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周围有很多漂亮的花,你们都见过什么花?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三中常见的花(玫瑰花、太阳花、百合)每出示一种花,请学生回答,然后揭示正确答案并对学生提出表扬。 师:“同学们看到了这么多漂亮的花,想不想自己动手做花呢?”学

哲学与人生 教案设计 中专 中职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提问: 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 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讲授〉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

的。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学生分析) 展示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学生比较) 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 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 投影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含义: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6敬业与乐业爱迪生曾经说过:人生是短暂的。对这短暂的人生,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思考过人生与事业的关系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应该“敬业”“乐业”,并深信这是人类生活最合理的方法。阅读此文,相信你的心中会对这个严肃的话题有新的认识。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师(chán) 佝偻 ..(ɡōulóu) 咽.气(yàn)骈.进(pián)哭丧.着脸(sāng) 佛.门(fó)强聒.不舍(guō) 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3.经典词句积累。 (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着名的“戊戌变法”。近代着名学者,其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一生着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小学手工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手工课教案教学设 计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教学目录 一、撕纸游戏……………………………………………………………………… 二、制作树叶画…………………………………………………………………… 三、手工七色花………………………………………………………………… 四、漂亮的头饰………………………………………………………………… 五、美丽的热带鱼……………………………………………………………… 六、漂亮的水果娃……………………………………………………………… 七、制作小点心………………………………………………………………… 八、泥工—海底世界…………………………………………………………… 九、奇妙的折纸………………………………………………………………… 十、折孔雀…………………………………………………………………………十一、植物标本制作……………………………………………………………十二、废物利用之花篮制作…………………………………………………十三、废物利用之贺卡制作…………………………………………………十四、有趣的剪纸………………………………………………………………十五、剪春天………………………………………………………………………十六、美丽的窗花………………………………………………………………十七、巧手大比拼……………………………………………………………… 一、撕纸游戏

课题:撕纸游戏 教学目标: 1.学习撕纸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的过程,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在表现所感所想的事物过程中,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撕一撕、看一看的过程中,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想想、画画表现所感事物。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彩纸、图画纸、彩笔、撕纸作品。 学生准备:彩色纸、胶水、彩笔。 课堂教学: 一、撕纸游戏 1.教师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撕成一根根细长的纸条 师:这一根根细长的纸条像什么 生:像面条、像铁轨、像粉丝、像柳条……师:(故意把纸条撕断,非常着急)纸条撕破了,怎么办 生:(安慰老师)没有关系,可以把它当做一块肉放在面条里。 2.撕纸条比赛 学生比一比看谁的纸条撕得直,撕得长。 二、教师撕纸,学生想象 1.教师闭着眼睛随意撕出任意形状 师:(把撕出的纸的形状变化不同方向,让学生观察)像什么 生:像站立狗熊、像一只鸡、像刺猬、像蘑菇…… 2.填画老师的作品 让学生到前面来把老师撕的形状随意填几笔,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像什么。

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 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

敬业与乐业教案1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二年级_手工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手工制作教学设计 一.折小狗 1、通过折纸(小狗)让学生了解小狗的基本特征。 2、掌握折纸基本技能 3、能合理添画小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基本技能 课前学生准备 卡纸,剪刀,水彩笔 教学流程 一.引出活动内容,了解小狗基本特征 你们见过小狗吗?在哪见过? “小狗”有什么特点? 你喜欢小狗吗?想不想用小巧手把小狗变出来? 二、看步骤图折“小狗”并添画 1、(出示步骤图)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折“小狗”一共需要几步?(8步)在这8步中哪几步比较难,你可以和同座讨论一下。 2、谁来说说看你有什么困难?(请几名学生说出有困难的地方,其他学生帮助解决) 3、介绍材料及交代折纸要求。 我们的学生真聪明,真能干。现在就用水彩笔给美丽的小狗

加上尾巴! 4、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能力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巡回指导时注意添画的合理性。同时将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教学效果反馈 三.堆雪人 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我展示折纸来增强对折纸的兴趣 2.学生教学生锻炼其能力 3.掌握一些简单折纸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一些简单折纸 课前学生准备:卡纸,剪刀等 教学流程 1.导入:小朋友们你喜欢折纸吗?喜欢看那白白的一张纸在你的小巧手下变成千变万化的形状吗? 那你会折纸吗? 2.晒一晒。请小朋友上台展示自己已掌握的折纸(适当夸奖,增强其信心) 3.教一教。通过投影仪小老师教大家折纸。(预计小朋友已掌握的折纸有:裤子板凳东南西北千纸鹤等) 4.学一学。小朋友们自己动手跟着小老师折纸 四.翻版画 教学目标 1. 唤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2. 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哲学与人生 第二课 教学设计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 情感态度观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该课题共4个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案例1:(多媒体展示)李宁广告——《一切皆有可能》 案例2: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提问:请问你从“一切皆有可能”、“心动不如行动”的广告语和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人生是运动变化的,只要我们积极行动,我们的未来具有无限可能性。 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1.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 案例1:(多媒体展示)《Time scapes 时间的风景》 提问:为什么会有天天日来月往?为什么年年岁岁寒暑相推? 教师:地球自转产生昼夜循环,地球公转四季更替。 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日往月则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提问教师::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如果物质不是运动的,世界将会如何?譬如:地球停止自转将会如何? 教师:如果地球不动了,世界将是死寂一片,毫无生命力。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从物体位置的移动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 2.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谈到运动,自然要说到时什么在动呢?即运动的主体是什么? 案例2:填填看:到底是什么在运动? 生物运动的载体——(); 机械运动的载体——(); 热运动的载体——(); 电运动的载体——(); 思维运动的载体——()。 案例3:(多媒体展示)《天使与魔鬼》视频剪辑——反物质运动 教师:生物运动的载体是生命有机体;机械运动的载体是宏观物体;热运动的载体是分子;电运动的载体是电子;思维运动的载体是人的大脑。 运动时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案例4:“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敬业与乐业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案设计及教学观评 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长华班/实验班/ 励志班 教师 课题《敬业与乐业》 2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梁启超及写作背景; 2、积累“旁骛”“亵渎”“断章取义”等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1、学习筛选提炼议论文的论点;(重点) 2、辨析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重难点) 3、辨析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重难点) 学科素养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求知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习重点1、学习筛选提炼议论文的论点; 2、辨析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3、辨析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辨析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辨析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 易错易混点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辨析 近五年中高考 命题特点趋势 对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的第一、二题(励志班不做要求);练习册“巩固基础”1-5题。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导入(1分钟)—投放目标(2分钟)—预习检测(5分钟)—整体感知(9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课堂小结(2分钟)—作业布置(1分钟) 具体环节具体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古今中外有许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着无限热爱的人。白 求恩、诺贝尔等,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我们应该采取怎 样的态度呢?今天这篇文章《敬业与乐业》将会告诉我们答 引导学生 进入学习 情境 激发学生 学习兴 趣,启发

案。学生思考 投放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背景,积累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1、学习筛选提炼议论文的论点;(重点) 2、辨析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重难点) 3、辨析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重难点) 学科素养: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求知中体会 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明 确本堂课 学习任 务,并朗 读学习目 标 培养学生 主动参与 课堂教 学,知能 并重 预习检 测 1、作者简介 2、背景介绍 3、字词检测(音形义) 学交流预 习结果并 补充笔 记。 让学生养 成自己动 手的习 惯。 整体感知 1、本文围绕什么展开的论述?(本文的论题是什么?) 论题:敬业和乐业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中 心论点:敬业和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作者在文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是怎样的 关系? 分论点:有业之必要;敬业;乐业。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速读课 文并在书 上圈点勾 画 培养学生 筛选信息 和提炼中 心论点的 能力 合作探究 一、研读探究一——阅读“有业之必要”部分,思考: 1、第二自然段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论据? 1、孔子的两段言论;(道理论据) 2、百丈禅师的故事;(事 实论据)3、作者自己讲的道理。(道理论据) 3、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道理论证(引用孔子言论) 2.举例论证(讲百丈禅师的故事) 二、研读探究二——阅读“敬业”部分,思考: 1、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 1.先解释什么叫做敬业; 2.再分析为什么要敬业; 3.最后提出怎样才是敬业。 3W原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 析。 主要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生独立思 考然后小 组交流讨 论,回答 问题 指导学生 初步学习 如何判别 论据类型 和论证方 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