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DT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试行)

MDT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试行)

MDT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试行)
MDT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试行)

本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试行)

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利用我院现有技术能力对疑难病例患者的疾病类型、机体状况、病情发展转归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诊治方案,以期较大幅度提高治愈率和医务人员对疑难病例的诊治能力,我院特制定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

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简称MDT)的概念:是指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的临床讨论会,从而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

一、病房MDT制度:

1、由医务科遴选多学科专家成立MDT专家组。

2、MDT专家组采取联席模式,针对某个或几个患者,通过召开MDT 会议,专家共同参与的病例讨论,共同查看病人和相关临床资料,提出诊疗意见,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二、 MDT专家组如下:

组长:业务院长金杰(主任医师、外科主任)

副组长:李圣博(医务科长)

组员:李维杰(内科主任)、刘刚(肛肠科主任)、卢晓涛(外科副主任)、吕长军(外一科主任)、高嗣华(妇科门诊主任)、董妍妍(麻醉科主任)张志刚(放射线科主任)、常素红(功能科主任)郭怡(检验科主任)

专家组下设常务办公室由医务科负总责。

三、职责

1.定期召集召开小组会议,研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组员对患者本专业诊治方案有决定权。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自查本科室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3. 组长(副组长)对患者的综合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对治疗方案负总责。

四、工作制度

1、申请MDT应在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及针对性检查之后。如患有其他科室疾病者,申请前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交叉会诊,确保患者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及时有效的治疗。

2、对于需进行MDT的病人,经所在科室向MDT小组提出申请。由组长(或副组长)牵头、协调各组员,根据每位病人的机体状况、疾病不同类型制定最佳的综合诊治方案,以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申请科室要做好记录,积累临床证据和经验。

3、MDT以病例报告会形式进行。

五、监督管理

1、MDT的实施可使患者接受到规范化、专业化的治疗,实现提高医疗质量目的。

2、在诊疗活动中,各级医师应严格执行《会诊制度和分级会诊管理规定》中相关规定。

3、医院将按照我院《医师医疗不良行为管理办法》监管,督促各临床科室执行以上规定。

六、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医务科负责解释,在全院试运行,有不足之处,请各科室及时反馈医务科,以便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持续改进。

本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二0一四年四月十七日

附件1

MDT工作流程

科室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

提出多学科综合诊疗申

通知医务科

医务科通知MDT专家组成员按规定时

得出诊疗方案做好讨论意见记录

实施诊疗方案

向MDT专家组成员反馈诊疗效果

附件2

本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多学科会诊申请表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住院号

入院诊断

并发疾病经治医师

病情摘要

会诊目的

及理由

拟请会诊

科室或专

申请科室

主任意见年月日备注:

医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完整

XX医院 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 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是明确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医疗活动,为进一步规我院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情况,制定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下列情况必须向医务科申请组织院多学科综合会诊: (1)新发现的传染病病例; (2)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3)疑诊恶性肿瘤患者; (4)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多科室会诊(超过2个专业)的病例; (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6)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二、院会诊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三、院多学科综合会诊,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担任;科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授权科室其它高年资医生参加会诊。 四、院多学科综合会诊时,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前一天向医务科递交《XX医院院会诊申请表》(紧急会诊除外)并明确会诊主持人(主持人须科主任(副主任)或副高职以上医师)。医务科根据申请确定会诊专家后,将会诊专家反馈给申请科室。 五、组织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受邀会诊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完成会诊工作。会诊后,应及时书写院会诊记录,并登记。住院医师将会诊意见以及执行情况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医务科做全程记录。 六、申请科室做好院多学科综合会诊评价分析工作,每年至少开展2次评价分析。 七、科室每季度至少申请一次院多学科会诊。否则扣罚科主

任(含副主任)责任奖200元。 八、医务科每季度对会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认真执行会诊制度的科室进行通报表扬,对不按规定执行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每发现一例扣罚科主任(含副主任)责任奖100元,扣科室绩效1分。 九、因科室在诊疗过程中未执行该制度而造成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由科室负全责,并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十、其他事宜参照医院会诊制度中的院会诊部分执行。 十一、院多学科诊疗会诊医师: 抄送:院领导 市第四医院办公室 2014年5月15日印发 附件1 XX医院 多学科诊疗会诊工作流程

MDT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

本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试行) 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利用我院现有技术能力对疑难病例患者的疾病类型、机体状况、病情发展转归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诊治方案,以期较大幅度提高治愈率和医务人员对疑难病例的诊治能力,我院特制定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 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简称MDT)的概念:是指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的临床讨论会,从而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 一、病房MDT制度: 1、由医务科遴选多学科专家成立MDT专家组。 2、MDT专家组采取联席模式,针对某个或几个患者,通过召开MDT 会议,专家共同参与的病例讨论,共同查看病人和相关临床资料,提出诊疗意见,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二、MDT专家组如下: 组长:业务院长金杰(主任医师、外科主任) 副组长:李圣博(医务科长) 组员:李维杰(内科主任)、刘刚(肛肠科主任)、卢晓涛(外科副主任)、吕长军(外一科主任)、高嗣华(妇科门诊主任)、董妍妍(麻醉科主任)张志刚(放射线科主任)、常素红(功能科主任)郭怡(检验科主任)

专家组下设常务办公室由医务科负总责。 三、职责 1.定期召集召开小组会议,研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组员对患者本专业诊治方案有决定权。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自查本科室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3. 组长(副组长)对患者的综合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对治疗方案负总责。 四、工作制度 1、申请MDT应在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及针对性检查之后。如患有其他科室疾病者,申请前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交叉会诊,确保患者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及时有效的治疗。 2、对于需进行MDT的病人,经所在科室向MDT小组提出申请。由组长(或副组长)牵头、协调各组员,根据每位病人的机体状况、疾病不同类型制定最佳的综合诊治方案,以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申请科室要做好记录,积累临床证据和经验。 3、MDT以病例报告会形式进行。 五、监督管理 1、MDT的实施可使患者接受到规范化、专业化的治疗,实现提高医疗质量目的。 2、在诊疗活动中,各级医师应严格执行《会诊制度和分级会诊管理规定》中相关规定。

会诊制度90293

第1篇:会诊制度 凡疑难病例,均应及时申请相关科室会诊。申请会诊医师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如化验、X光片等相关资料,填好会诊申请单。 一、科内会诊 对本科内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病例,由主治医师提出,(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召集本科有关医务人员参加,进行会诊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统一诊疗意见。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并分析诊疗情况,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 二、科间会诊 1、门诊会诊 根据病情,若需要他科或专业会诊者,由病人持门诊病历,直接前往被邀科室或专业会诊。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并同时签署全名;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诊疗范围的病人应转科被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 2、病房会诊 院内科间会诊申请必须经本科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同意,会诊医师要求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担任(急症例外),会诊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单后应签收并注明时间,并于24小时内前往会诊。如有困难不能解决,应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同处理。 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及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由主治医师签字后送往会诊科室。 被邀请科室医师会诊时,主管经治医师应全程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同时表示对会诊医师的尊重。会诊医师应以对病人完全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会诊单上。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时,应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作出诊疗方案并提出具体意见。对待病人不得敷衍了事,更不允许推诿扯皮、延误治疗。 申请会诊尽可能不迟于下班前一小时(急症例外)。 3、急诊会诊

多学科会诊制度及流程

急诊综合病区多学科会诊制度 一、需多学科会诊人员: 1.凡患者病情涉及多个学科 2.需要多专业协同诊治的病例; 3.入院3天诊断未明的疑难病例; 4.危重病例; 5.恶性肿瘤患者; 6.有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例; 7.某些特殊患者。 二、会诊申请: 1.急诊综合病区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病情超出本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须申请科间会诊,并提前开展科室内会诊、讨论。 2.急诊综合病区必须将各种资料准备齐全,时间允许时将科内讨论结果书面报医教科。 3.会诊经科室主任同意提出。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时间、地点和拟邀请人员(原则上应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或科主任)上报医教科(上班时间)或医疗总值班(下班时间),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 三、会诊要求: 1.会诊时由医教科或医疗总值班主持召开,管床医师要详细汇报病情、可能诊断,提出会诊目的,做好会诊记录。会诊中,会诊医师要详细诊查,提出明确会诊意见。医教科(医疗总值班)原则上应该参加,指定参加会诊人员中学术资历最高者作总结归纳,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

2.临床科室按照要求填写多学科会诊效果评价反馈表,医教科定期对多学科会诊进行效果评价、分析、汇总、反馈。 四、会诊绩效考核 1.对需申请会诊的病例而未申请会诊的扣除当月绩效考核5分/人次。 2.申请科室要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完善与诊治有关的各项检查、病历打印、病情汇报、科内讨论等。急诊综合病区科主任、责任组组长、管床医师至少两人参加,违者扣除当月绩效考核5分/人次。 3.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正常的会诊邀请,如被邀请科室的会诊医师因故不能及时到场,须请科内其他同级医师或上级医师代为会诊,违者扣除当月绩效考核5分/人次。 4.多学科会诊要求至少提前一天将病人病情摘要、详细辅助检查、入院诊断、治疗情况、邀请会诊科室、各科室会诊目的、会诊时间、会诊地点详细写明,将电子版发至医教科科长内网邮箱及会诊科室主任邮箱,通知医教科时需将以上资料纸质版送达医教科。会诊效果评价反馈表,会诊后3天内交至医教科,同时汇报会诊后疗效,违反规定扣除当月绩效考核3分/人次。 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 2018年8月10日 急诊综合病区多学科会诊流程图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版

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2018年修订) 为提高我院多学科联合诊疗水平,进一步规范多学科联合诊疗活动,加强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患者的管理,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方案,特制定本制度。 一、下列情况可申请医务科组织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 1.临床确诊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3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2.门诊患者中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诊治; 3.为恶性肿瘤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佳优化治疗流程,并解决晚期和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4.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 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6.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二、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展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开展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

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三、多学科联合诊疗,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专科主治以上医师担任。实行科主任或医疗组长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四、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时,除急、危重症患者以外,至少提前一天科室填写会诊申请单,科室主任签字或确认后送交医务科。同时要求提出会诊的病例必须已进行全科讨论,并拿出讨论意见。 1.会诊前:经治医师完成各种病程记录,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收集影像学检查资料齐全,并附于病历中。 医务科收到申请后,组织邀请各相关科室专家医师参加会诊。被邀请专家不得推诿或拒绝(如确实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自行联络本科室其他专家医师代为参加,并向医务科通知确认)。 为保证会诊意见,必要时被邀请专家在会诊前查看病人,了解其目前状况。 2.会诊时:医务科工作人员到达科室协调会诊,被邀请专家准时参加会诊,不得迟到。由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主持会议;管床医师汇报病历,提出拟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补充;被邀请的专家医师到病房查看病人,询问病史,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后回到会诊室,提出专科诊治意见,管床医师详细记录,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发言,归纳整体治疗方案。

科间会诊制度及流程

精品文档 科间会诊制度及流程 1.会诊的提出: (1)涉及其他学科的诊治问题,在本学科无法解决的病例,可提出科间会诊; (2)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同意,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内容应真实,便于会诊医师充分掌握患者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 (3)—般情况下提普通会诊,普通会诊的含义是: 1)其他科情况为次要矛盾,可择期诊疗; 2)患者病情较轻,生命体征平稳。 (4)急会诊的条件: 1)患者病情突然变化,疑似合并其他学科疾病; 2)患者已知合并他科疾病,现有加剧趋势,需紧急治疗; 3)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他科协助。 2.会诊前准备 (1)经治医师及时记录病程,详实反映患者病情变化,各种检查结果附于病历中; (2)与病人或家属沟通,取得理解与配合。 3.会诊到达时限 (1)普通会诊:当天完成,最晚不超过24小时; (2)急会诊:医院为每个科室配备1部会诊移动电话,由当班 会诊医师持有,自接到急会诊单或电话请求,会诊医师必须于10分

钟内到达现场。 精品文档 4.对会诊医师的要求 (1)必须为本院的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医师; (2)如会诊医师对患者的诊治不明确,应请上级医师前来会诊,解决问题。 (3)会诊医师白天只负责全院其他科室的会诊,不负责本科内 值班。本科值白班医师由专人负责(周六、周日除外) 。 5.会诊进行 (1)会诊医师到病房询问病史、查体,回到办公室翻阅病历,汇总信息,提出诊疗意见,在会诊单中详细记录; (2)主治医师或以上医师应陪同会诊医师,并做必要的病史补充。如主治医师或以上医师有特殊医疗工作不能陪同,需经治医师陪同会诊医师工作。 6.会诊后 经治医师及时记录会诊情况,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会诊意见,管床 医师执行会诊意见,特殊检查或治疗应征得知情同意后方可进行。

多学科会诊总结

多学科会诊总结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2015年度多学科联合门诊工作总结 2015年,我院“多学科联合门诊”接诊病人0例,按照“三甲评审标准”要求,未达标。我院“多学科联合门诊”自2014年设立以来,一直采取预约形式,由首诊医师申请或患者直接预约,门诊部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多学科联合门诊开展的制度和措施,并做了问卷调研。2015年有29个临床科室申请成立了MDT 团队,门诊部多次动员并培训MDT团队骨干,但收效甚微。分析原因如下: 1、临床医生对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多数人不了解,选择什么样的病例并不是很清楚。 2、多学科会诊省内无统一收费标准。 3、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广大患者不知道什么是多学科会诊,不了解什么样的疾病可以多学科会诊。 4、科主任不重视,部分科主任认为多学科会诊能让科室的住院病人减少。 5、门诊电子病历记录体系不完善,多次复诊的患者职能部门无法进行监督。 6、肿瘤患者的多学科会诊医院没有统一要求,要想完成肿瘤初诊患者的多学科规范诊疗,不是门诊部一个部门能协调的。 综上原因,2016年,门诊部将:(1)加强“多学科联合会诊”的宣传力度,多角度,多途径进行对外和对内宣传,让人们了解多学科会诊给患者和医院带来的益处。(2)加快门诊病历信息化及完善门诊信息查询监督系统,方便职能部门筛查适合多学科会诊的疾病种。(3)到多学科联合会诊开展好的医院参观学习,借鉴经验。(4)修改原有的多学科会诊相关制度和流程,使其更易于实施。与财务科协商确定多学科会诊收费标准。(5)选取几个试点科室结合本科疾病特点,成立可实施的MDT团队,集中培训科室全体医生,并制作宣传牌,选取合适病例进行会诊。 通过多学科联合会诊流程的优化、门诊病历信息化、门诊医疗质控信息化,使我院多学科联合会诊工作逐渐开展起来,最终达到“三甲评审标准”。

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

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医疗诊治水平也不断提升。疾病往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个体,涉及多学科协同的问题,一种疾病往往涉及多学科如外科、内科、放疗科、病理科、介入治疗科、医学影像科等多学科协作(MDT)治疗。MDT一般包括多个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期、定时的会议,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为了形成长期的、不乱的、规范化的多学科协作,需要组建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团队。 我院目前在肿瘤科、内分泌科(甲状腺)、消化科(早期肝癌)的成立MDT组。由相关科室主任牵头,普外科、消化科、胸外科、介入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病理科及护理部等多科的主任,提出规范、合理、最佳的诊疗意见,利用我院现有技术能力对疑难病例患者的疾病类型、机体状况、病情发展转归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诊治,为每一名需要多科室协作诊治的患者提供最佳方案。 一、住院MDT制度流程: 1、由医务部门遴选院级多学科专家成立MDT专家组。 2、MDT专家组通过召开MDT会议,专家共同参与的病例讨论,共同查看病人和相关临床资料,提出诊疗意见,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二、我院MDT专家组如下:

组长: 副组长: 专家组成员: (1)核心团队成员: (2)支持团队成员:各科室二、三级Attending 三、职责 1.由中心主任定期主持召开小组会议,研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最终专业性意见。 2.核心成员对本专业诊治方案有决定权。定期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自查本科室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3.支持团队成员对本科室患者需要多学科会诊意见的,应向中心主任提交书面申请,中心主任所邀请专家成员不得拒绝、推诿,按时参加讨论、解答,并提交专业性意见。 4、中心主任委托秘书人员进行全程记录操作,包括会诊前准备、协调、会诊后跟踪等。秘书人员做好会议签到,保管记录。协助中心主任工作。 四、工作制度 1、申请MDT应在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及针对性检查之后。如患有其他科室疾病者,申请前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交叉会诊,确保患者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及时有效的治疗。 2、对于需进行MDT的病人,经所在科室向MDT中心主任提出申请。由核心专家组成员牵头、协调各组员,根据每位病人

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制度与职责、流程

医院远程会诊中心 工作人员职责 一、会诊中心工作人员合理排班,组织和协调中心远程会诊工作,保障会诊工作正常进行。 1、接受XX个县镇医院提出会诊申请。 2、接收对口支援医院的会诊申请,并协调我院专家完成会诊。 二、定期收集、整理、分析远程会诊相关信息,建立远程会诊信息登记表,定期向分管领导进行汇总报告。 三、定期(每月)统计会诊中心会诊量、参与会诊医生的工作量,为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四、参加远程会诊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病人病情及隐私、不得泄露会诊相关数据、会诊期间非工作人员及患者家属不得参与会诊。 五、制定值班表,采取工作人员划片包干的方法管理会诊中心的环境卫生及安全。值班人员及时关闭设备及电源,下班前关闭好会诊室的门窗等,确保安全。 六、制定远程会诊流程和考核标准。 七、建立远程会诊专家库,对远程会诊专家进行资格认定。 远程会诊中心制度 一、工作制度 1、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远程会诊中心工作纪律。 2、申请上级医院会诊时,工作人员需充分准备会诊病例的相关检查资料,按照要求规范填写远程会诊申请表。

3、对协作医院会诊时,通知医生按照约定时间参加会诊,会诊专家遵守职业道德、本着严谨的精神给予会诊意见。 4、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和协调远程会诊工作,按照工作流程有序进行。 5、会诊人员严格按照计算机操作规程操作会诊中心的各种设备。 二、保密制度 1、为了维护患者利益,特制定本规定,医务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 2、严守秘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医院内外无关人员散布、泄露患者病情及隐私。 3、参加会诊工作人员不得随意传播会诊内容,特别是涉及病人隐私的病情。 4、调岗、离职时,必须将自己经管的会诊登记资料交接管人员,不得私自带走或销毁。不可随意移交给其他人员。 三、设备保养及维护制度 1、会诊中心的各种硬件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机器的除尘和清洁工作。 2、会诊数据必须定期备份,每个月必须统计一次。 3、会诊中心人员必须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一旦遇到故障,必须及时进行维修;会诊中心机器设备的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 4、每日会诊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当关闭机器设备的电源。 5、设备专职专用,不得在会诊专用计算机上安装其他与会诊无关的软件。

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

xxx人民医院 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试行) 肿瘤就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常常需要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不同的治疗有不同的预后与生存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提高生存率。为此卫生部肿瘤规范化治疗要求临床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应作为肿瘤治疗的标准模式加以推广。2014年江苏省出台了肿瘤治疗用药与肿瘤辅助用药规范化管理的苏卫医2014[30]号文件,为了使肿瘤诊治更加科学与规范,提高患者治愈率与生存质量,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特制定肿瘤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制度。并成立肿瘤多学科协作(MDT)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由与肿瘤诊治相关的科室如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介入微创科、消化科、呼吸科、影像诊断科、病理科等多科专家组成,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及肿瘤患者的疾病分期、病理类型与机体状况制定合理的序贯诊疗方案与最优化的治疗流程。 一、成立肿瘤多学科协作(MDT)专业委员会 名誉主任委员:院长 主任委员: 业务副院长 副主任委员: 肿瘤治疗相关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秘书长: 医务科长 副秘书长:肿瘤中心护士长、肿瘤外科副主任 秘书:专科护师2名

委员(专家组成员):肿瘤多学科核心团队及支持团队成员(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首席专家:肿瘤科主任(肿瘤综合治疗知识较全面的资深肿瘤专家) 二、职责 主任委员负责行政、业务及工作流程执行情况督查,牵头组织大查房,主持多学科会诊;定期召集小组会议,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院部提出需医院协调的建议;副主委兼任委员会协调员,协助主委工作,定期参加小组会议,并对本组患者MDT会诊负责(个别专家)会诊时间的协调沟通,根据需要参加多学科会诊,对患者本专业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自查本科室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首席专家对患者的综合序贯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负责。秘书长负责协调联络会诊人员、患者流程追踪,协助主委制定培训计划,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并分工负责协助本专业副主委工作,秘书(两人排班)负责肿瘤中心深部热疗、毫米波免疫治疗等并接受第一手资料(接听会诊申请电话)会议记录与档案的保存及追踪随访。委员根据主委、秘书长联络要求及时参加肿瘤多学科会诊。 三、工作流程(附流程图) 1、门诊:各门急诊医师发现肿瘤患者时,首诊医师完成病历,引导病人到肿瘤综合门诊(肿瘤内、外科在一个诊疗片区)会诊,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初步诊疗方案并确定收治病区。如需手术治疗,则收住外科系列相关病区。如需放疗、化疗,则收住放疗科、肿瘤内科病区。如需内镜检查可先收入呼吸科、消化科或肿瘤科、外科等首诊科病区,

多学科会诊记录评价分析模板

精品文档 . 2012年上半年院内会诊记录评价分析 一.优点: 1.我科本季度共收治病人119例,其中12例病情复杂,涉及多学科专业,经本科室人 员讨论无法解决,均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及时组织涉及的学科专家以院内大会诊形式进行讨论。 2.院内会诊均由分管床位的主治医师根据病情需要提出,经科主任同意组织讨论,讨论由科主任主持,邀请了相关科室专家参加,本组医师、护士长参加(基本上全体医师均能参加,包括轮转医师、进修医师。 3.病例讨论前主管医师能将患者的相关医疗资料准备齐全,讨论时经管医师能详细介绍病史、病情及诊疗经过,能够提出本次讨论的目的及诊治等方面的疑难点、注意事项等问题。 4 各科室会诊专家能踊跃发言,有不同意见时均及时提出,大家讨论后进一步统一意见,明确病情及下一步治疗,为患者下一步诊疗计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5讨论结束后经管医师能及时记录并登记。讨论意见能及时执行。所管床位主治医师能及时向病人家属讲明专家的讨论意见。得到了家属的好评,避免了医患纠纷的产生。 二.存在问题:本季度对院内会诊制度落实较好,对于诊断尚不十分明确,治疗效果欠佳的的疑难病例均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及时邀请院内相关科室,进行了院内大讨论。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工作中加以改进:1.部分病例资料准备不齐全。2.会诊时间仓促,对患者病情的分析不是十分透彻。 三.原因分析:1.准备时间仓促,特别是紧急会诊时,时间紧迫,有时患者资料尚为查全; 2.我科病房工作繁忙,病人周转较快,会诊讨论时间较紧。 四.改进措施:1.除紧急会诊以外,提前1天由主管医师准备病例讨论所需的资料;2根据我科病房的工作选择合适的会诊时间,避免与病房工作相冲突,影响会诊效果。

等级医院多学科会诊制度

重症医学科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 为提高我院多学科会诊的质量,加强多学科会诊的管理,特对全院多学科会诊做出以下规定,请各临床、医技科室参照执行,并在实际执行中广泛征求意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细节。 一会诊程序 院内多学科会诊由经治科室科主任提出,医务处负责安排、组织,由医务处及科主任主持,会诊前应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有病理报告者可邀请病理科医师参加,会诊前会诊医师要熟悉病情。会诊中经治医师做好详细的记录,并按照会诊意见及要求实施诊疗。 二会诊申请 1.病例选择:多学科会诊的病例,一般是入院2周诊断不明或特殊需要,患者病情疑难、危重、复杂,需三个或三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诊治。 2.会诊申请要求:除急、危重症患者以外,至少提前1天,科室填写会诊申请单,科主任签字或确认后送交医务处。同时,提出全院多学科会诊的病例,原则上要求必须已进行全科讨论,并拿出科室讨论意见。会诊申请单内容包括: (1)患者病情介绍,在诊治上需解决的问题(2)拟会诊时间(3)拟请会诊人员(4)科室主任签字或盖章 二会诊前准备 1. 经治医师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得理解

与配合。 2. 会诊前经治医师完成各种病历记录,各项检查结果完善,并附于病历中,影像资料收集齐全。 3. 医务处收到全院多学科会诊申请后,应立即组织通知被邀请的各位专家,拟请专科会诊的通知专科科主任参加会诊。被邀请专家无特殊情况不得拒绝及推诿,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必须自行联系落实本科其他副主任及以上医师代为会诊,并向医务处报告确认。 4. 为保证会诊质量,被邀请专家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尽早了解病情,必要时会诊前查看病人。 三会诊过程 1. 会诊专家应准时到达会诊科室,不得迟到。 2. 医务处工作人员到达科室协调会诊,确认拟请的会诊医师均到场,及时联系未到场的医师,若有拟请会诊医师因故不能前来会诊,需立即落实,更改会诊医师。 3. 提请会诊的科室主任主持会诊,管床经治医师详细汇报病史,提出拟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补充。 4. 会诊医师到病房进一步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5. 各位会诊医师回会诊室,提出各专科诊治意见。经治医师做好详细记录。 6. 科室主任总结发言。 四会诊后 1. 经治医师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于疑难危重讨论本中,并详细

远程会诊中心管理规定

安徽省远程会诊中心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我省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和基层医疗水平,便于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得到方便、及时、有效、优质的诊疗服务,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促进我省远程医疗会诊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远程会诊,是指医疗机构之间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手段,实现跨地域医疗会诊。 第三条本办法仅适用于本中心开展的远程医疗会诊。 第二章机构设臵与职能 第四条安徽省远程会诊中心由专家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与基层远程会诊分中心(县、市医院)、各网络单位(包括一级及以上各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以及管理、信息、收费等部门组成。 第五条远程医疗会诊中心管理工作在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由省立医院院外医疗部负责日常管理,其主要职能是:(一)组织和协调中心远程医疗会诊工作; (二)制定远程医疗会诊的流程和考核标准;

(三)远程医疗会诊专家资格的认定; (四)远程医疗会诊专家的推荐,建立并及时公布和更新安徽省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库; (五)收集和管理远程医疗会诊资料; (六)定期收集、整理、分析全省远程医疗会诊相关信息,并提出工作意见、建议,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参考; (七)负责审核加入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单位的资质,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安徽省立医院信息中心在省卫生厅信息中心的指导下负责实施技术保障、会诊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第六条各市、县可依托本地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远程医疗会诊管理分中心,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报省卫生厅备案。 第七条设立中心或分中心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中心或分中心建设方案; (二)依托单位《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及复印件; (三)辖区内各网络单位管理人员与会诊医师人员名单; (四)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医院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

XX医院 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 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制度是明确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医疗活动,为进一步规范我院院内多学科综合诊疗会诊情况,制定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下列情况必须向医务科申请组织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 (1)新发现的传染病病例; (2)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3)疑诊恶性肿瘤患者; (4)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2个专业)的病例; (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6)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二、院内会诊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三、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担任;科主任因故不能参加的,可授权科室其它高年资医生参加会诊。 四、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时,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前一天向医务科递交《XX医院院内会诊申请表》(紧急会诊除外)并明确会诊主持人(主持人须科主任(副主任)或副高职以上医师)。医务科根据申请确定会诊专家后,将会诊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 五、组织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受邀会诊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完成会诊工作。会诊后,应及时书写院内会诊记录,并登记。住院医师将会诊意见以及执行情况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医务科做全程记录。 六、申请科室做好院内多学科综合会诊评价分析工作,每年至少开展2次评价分析。

七、科室每季度至少申请一次院内多学科会诊。否则扣罚科主任(含副主任)责任奖200元。 八、医务科每季度对会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认真执行会诊制度的科室进行通报表扬,对不按规定执行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每发现一例扣罚科主任(含副主任)责任奖100元,扣科室绩效1分。 九、因科室在诊疗过程中未执行该制度而造成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由科室负全责,并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十、其他事宜参照医院会诊制度中的院内会诊部分执行。 十一、院内多学科诊疗会诊医师名单: 抄送:院领导 朝阳市第四医院办公室 2014年5月15日印发 附件1 XX医院 多学科诊疗会诊工作流程

门诊疑难病会诊中心制度

门诊疑难病会诊中心制度 1. 门诊导医台凡遇疑难病例,应当及时告知患者申请会诊。 2. 单病种会诊:由门诊部疑难病会诊中心医师提出并填写会诊单,患者缴纳会诊费,发往相关科室。 3. 外院申请门诊会诊:外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与本中心联系并预付会诊费用,由中心负责预约相关专家,确定会诊时间。外院应将病历摘要随患者携带或陪同患者到本院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到本院,进行书面会诊。 4. 多种疾病多科治疗的患者申请本院专家集体会诊:门诊接诊医师要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接诊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专组家成员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最后交由门诊接诊医师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5.会诊后讨论会:疑难病例会诊结束后中心应该组织讨论会,由首诊医师主持,本科室相关成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评估会诊质量,尽早明确诊断,提出合理临床治疗路径。 6. 会诊前讨论会:对被媒体报导的疑难病患者,必须进行会诊前讨论,预先评估会诊质量。 北京市海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 2017-5-25

门诊疑难病会诊中心医师职责 1.在门诊部主任领导领导下,根据工作能力,负责患者的初诊分诊、健康体检筛查、疑难病会接诊工作。 2.对疑难病患者进行病史资料收集,全面体格检查、完善试验诊断、并做出初步诊断,书写会诊单并组织落实专家会诊。 3.书写会诊后总结。一般应当在会诊完成后48小时内完成。 4.向会诊专家及时报告会诊后患者病情的变化,收集诊疗意见。 5.疑难病会诊中心医师对所接诊的疑难病患者应当全面负责,离岗前应该做好交接班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重大病患者,应该及时联系相关科室安排住院治疗。 6.组织参加疑难病讨论会,应详细汇报患者的病情并陪同专家诊视。 7.认真执行诊疗常规,亲自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严防漏诊。 8.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了解掌握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会议,及时总结工作经验。 9.随时了解患者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患者对疑难病会诊中心工作的意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北京市海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 2017-5-25

MDT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

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试行) 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利用我院现有技术能力对疑难病例患者的疾病类型、机体状况、病情发展转归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诊治方案,以期较大幅度提高治愈率和医务人员对疑难病例的诊治能力,我院特制定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 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度(简称MDT)的概念:是指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是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的临床讨论会,从而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 一、病房MDT制度: 1、由医务科遴选多学科专家成立MDT专家组。 2、MDT专家组采取联席模式,针对某个或几个患者,通过召开MDT 会议,专家共同参与的病例讨论,共同查看病人和相关临床资料,提出诊疗意见,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二、MDT专家组如下: 组长:刘刚 副组长:郑涛 组员:临床医技主任 三、职责 1.定期召集召开小组会议,研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组员对患者本专业诊治方案有决定权。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自查本科室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3. 组长(副组长)对患者的综合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对治疗方案负总责。 四、工作制度 1、申请MDT应在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及针对性检查之后。如患有其他科室疾病者,申请前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交叉会诊,确保患者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及时有效的治疗。 2、对于需进行MDT的病人,经所在科室向MDT小组提出申请。由组长(或副组长)牵头、协调各组员,根据每位病人的机体状况、疾病不同类型制定最佳的综合诊治方案,以解决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申请科室要做好记录,积累临床证据和经验。 3、MDT以病例报告会形式进行。 五、监督管理 1、MDT的实施可使患者接受到规范化、专业化的治疗,实现提高医疗质量目的。 2、在诊疗活动中,各级医师应严格执行《会诊制度和分级会诊管理规定》中相关规定。 3、医院将按照我院《医师医疗不良行为管理办法》监管,督促各临床科室执行以上规定。 六、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医务科负责解释,在全院试运

院内多学科会诊记录半年评价分析

2018年上半年重症医学科 院内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评价分析 一.优点: 1.我院重症医学科上半年共收治病人356例,因重症医学科以疑难、危重病人为主,为提高我院医疗救治水平,服务患者,我院专门针对重症医学科制订了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机制,包括科间会诊、院内多学科会诊、院外会诊、远程医疗咨询会诊、多学科联合查房等多种方式。其中1例病情复杂,诊断不明确,涉及多学科专业,经本科室人员讨论无法解决,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及时组织涉及的学科专家以院内大会诊形式进行讨论,8例申请了远程医疗咨询会诊,6例邀请了院外专家会诊。另外多次组织多学科联合查房,为明确诊断、解决疑难、提高医疗救治水平提供了极大的帮助。Array 2.院内多学科会诊均由分管床位的主治医师根据病情需要提出,经科主任同意组织讨论,讨论由科主任主持,邀请了相关科室专家参加,本组医师、护士长参加(基本上全体医师均 能参加,包括轮转医师、进修医师。远程医疗咨询会诊及院外

专家会诊均按相应会诊流程落实执行。 3.病例讨论前主管医师能将患者的相关医疗资料准备齐全,讨论时经管医师能详细介绍病史、病情及诊疗经过,能够提出本次讨论的目的及诊治等方面的疑难点、注意事项等问题。 4 各科室会诊专家能踊跃发言,有不同意见时均及时提出,大家讨论后进一步统一意见,明确病情及下一步治疗,为患者下一步诊疗计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5讨论结束后经管医师能及时记录并登记。讨论意见能及时执行。所管床位主治医师能及时向病人家属讲明专家的讨论意见。得到了家属的好评,避免了医患纠纷的产生。 二.存在问题:上半年对院内会诊制度落实较好,对于诊断尚不十分明确,治疗效果欠佳的的疑难病例均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及时邀请院内相关科室,进行了院内大讨论。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1.被邀请科室的会诊医师,应能代表我院该专业的最高诊疗水平,由所在科室科主任或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参与,部分科室选派人员为主治医师。 2.会诊流程仍需完善,主管医师汇报病历及相关病史不够详细。 3.参与会诊医师对病人的专业查体不够仔细。 4.由于会诊时间仓促,未能给各科室会诊医师充足的时间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汇总。 5.参与会诊医师的发言顺序混乱,应按照与患者病情相关的最主要的、最急需解决的专业科室人员开始,最后由职能部门人员总结发言,并选派合适的医师与病人家属沟通会诊意见及结论。 6.院内多学科病例较少。 三.原因分析:

医院多学科诊疗管理制度

医院多学科诊疗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提高疑难复杂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 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以多学科专业人员为依托,为患者提供科学诊疗服务的模式,具体通过MDT病例讨论会形式开展。 (三)基本要求 1.医院应成立MDT工作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医院相关职能处室及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审议医院MDT相关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工作委员会下设MDT办公室,负责MDT工作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具体事务,包括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进行质量管理,收集议题、定期组织召开委员会会议,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各项诊疗规范的培训等工作。 2.医院应按照学科或病种等成立MDT专家组,由来自多个相关学科、相对固定的专家构成,专家组团队组成如下: (1)组长一般由具备高级职称、具有专业影响力和领导力的专家担任,负责MDT病例讨论的主持工作。

(2)组员一般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专家及麻醉、护理、康复、临床药学、营养等专业的专家。 (3)协调员负责安排病例讨论会、收集患者资料准备必要的设备设施记录MDT病例讨论会的决议、追踪MDT治疗方案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协调MDT成员之间的关系。 MDT专家组职责包括:确定病例纳入标准,并根据工作的推进情况和学科发展不断更新纳入标准;根据要求及时参加MDT讨论会,提出本专业的诊治意见;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合理诊疗方案。 3.医院应成立MDT评价小组,由相关专业专家和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组成,负责行政、业务及工作流程执行情况督查,定期召开评价小组会议,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MDT执行原则MDT必须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以患者为中心。一般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开展病例讨论会,参与人员均可发言,共同讨论形成诊疗决议。 5.MDT诊疗方案的实施患者MDT诊疗方案形成后应由患者的首诊医师/主管医师向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并引导患者落实各项诊疗方案。如未按照MDT诊疗方案实施,应及时在病历中记录相关原因。 6.MDT团队应当建立病例随访机制,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 (四)具体细则 1.门诊患者MDT流程 (1)预约挂号接诊医师判断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后,应向患方充

医院会诊制度、实施办法与流程

会诊制度 (一)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二)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5分钟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 (具体到分钟)。 (三)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周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会诊由科主任或总住院医师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 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 (五)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疗服务部同意或由医疗服务部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疗服务部,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诊时由医疗服务部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疗服务部原则上应该参加并作总结归纳,应 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

记入病程记录。 应有选择性地对全院死亡病例、纠纷病例等进行学术性、回顾性、借 鉴性的总结分析和讨论,原则一年举行》2 次,由医疗服务部主持,参加人员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六)院外会诊。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到外院会诊,须按 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42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急诊会诊制度 (一)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病人,首诊医务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记录。 (二)紧急情况下,急诊科人员可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在岗医师须于3~ 5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不在岗被邀会诊医师须在10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同时要带上本专科所必须的抢救治疗及检查器械设备。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多发伤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 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在会诊单上补写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三)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诊病历本上注明" 已请XX科急会诊"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会诊科室应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及时到达急诊科。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规定审批稿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 理规定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办法 为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宗旨,提高医务人员对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促进各学科融合,协调多学科(亚专科)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规范、高效地开展临床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多学科联合诊疗”来自三个及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进行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会,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即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 Disciplinary treatment)团队,以下简称MDT 团队。 MDT是医疗业务协作组织不属于二级业务科室,不具备独立人事权,不作为独立经济核算单元,原则上不新增工作场地和人员编制。团队的运行实行负责人负责制。 第二条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1、门诊或住院病人所患疾病病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需要多个专科协同诊疗或综合解决者;2、门诊病人就诊3个专科或者在一个专科就诊3次以上尚未明确诊断者;3、恶性肿瘤患者;4、其他需要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患者。 第三条申请或成立MDT团队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团队负责人应为本院内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其他相关学科参与MDT的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特殊情况下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本专业工作5年以

上)也可参与,参与科室之间有较强的专业互补性,其合作预期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二)团队有明确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对诊疗相关病种有明确界定,制定相关疾病的诊疗常规、治疗方案及工作流程。 (三)团队成员自愿参加,人员相对固定,定期、定时、定址进行会议,提出诊疗意见。 第四条 MDT团队的申报和审批遵循以下流程: (一)团队负责人填写并提交《XXX疾病MDT团队申请表》;(二)医务处初审; (三)院内公示; (四)医务处组织专家评审; (五)院长办公会审议批准,各类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在院内只设置一个; (六)在医院网站上发布公告。 第五条 MDT团队分为AB两个等级: (一)MDT团队A级:MDT团队已形成一定规模,有明确的团队负责人,有固定的省级专家组成员,制定有相应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及流程,现阶段已经开展针对某一器官会系统疾病的院内多学科诊疗活动。 (二)MDT团队B级:MDT团队处于萌芽阶段,没有固定组织,无相应的省级专家组成员,未制定相应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