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知邃密求贯通_李华瑞教授访谈录_李华瑞

广知邃密求贯通_李华瑞教授访谈录_李华瑞

广知邃密求贯通_李华瑞教授访谈录_李华瑞
广知邃密求贯通_李华瑞教授访谈录_李华瑞

!"

广知邃密求贯通

———李华瑞教授访谈录

李华瑞!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天津%$$$&!)问:李老师,您好,《历史教学》编辑部组织策划了中青年史家访谈栏目,前一段日子,我已经给您做了一些介绍。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访问您。下面咱们就从您的求学经历开始这次访谈吧。!’&&年恢复高考后,你那时为什么会选择学习历史?请简单谈谈你的求学历程,其间哪些师长对你今后的治学和成长影响较大?

答:上大学之前,我没有学过历史。我和我的同龄人是被称作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共和国最有生气的前十年我没有赶上,然而当大跃进以后,共和国历次灾难,却成为我们青少年时代一段不能忘却的经历。当我们嗷嗷待哺,需要长身体的时候,赶上了三年困难时期;当我们到了上学读书的年龄,需要长知识的时候,又赶上了文革。而且在我读中小学时,甘肃省未开设历史和地理课。

!’&(年元月高中毕业后,我当过两年农场临时工,

插队一年,!’&&年元月又到煤矿做矿工,直到!’&)年!$月考入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

但是,上了历史系后,由于没有基本的历史知识背景,感觉很吃力,曾迷惘了一段时间,甚至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时,想要转学当时新兴的人口学,并在二年级结束时写了我的第一篇学术论

文《控制农业人口是当务之急》。这篇论文写好后,即被推荐参加了由兰州大学和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首届西北人口学术研讨会”。进入大学三年级学习后,为了将来的出路,准备考研究生,开始从头复习学过的课程,前后联系起来通识,似乎一下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从那时起,我对学习历史产生了兴趣。

从读本科、硕士,到博士,金宝祥、陈守忠、漆侠三位先生对我的学习有较大影响。金宝祥先生是我初入学时的系主任,我们学的中国古代史教材是由他主编的,这部教材贯穿了他以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轻作为认识中国古代史发展主线索的思想。金先生教导我们读书要读好书、读名著,这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到现在我也这样教

我的学生。大三时我选修他的“隋唐史专题”课。在

【收稿日期】"$$*+$)+!,-关键词.李华瑞,访谈录,宋史研究,贯通与邃密,历史教材与教学-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0

-文章编号.$(*&+,"(!1"$$,2$%+$$!"+$)

采访时间:"$$*年)月!,日采访地点: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裴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本访谈录李华瑞教授已审阅)编者手记:刘知己在《史通》序中说:“汉求司马迁后,封为史通子,是知史之称通,其来自久,

博采众议,爰定兹名。”李教授称,考研时曾将历史知识前后联系起来通识,有茅塞顿开之感。对于“唐宋变革论”李教授提出,不论是唐史学者,还是宋史学者,都应打通唐宋断代史的界限,真正把唐宋变革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仅此二例便可说明,“广知邃密求贯通”是其治学之要诀也。

历史教学3456789:;<=>4?@总第*$)期ABC D7#*$)

"$$,年%期D7#%E "$$,专

他的影响下,我在学校图书馆尘封已久的旧书堆里,翻到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首次知道在唯物史观之外,中国历史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写法。金先生是一位笃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他说他曾五次通读过《资本论》,还读过两遍黑格尔的《小逻辑》。他坚信私有制是人类社会由低级的原始社会向高级共产社会发展中间的过渡阶段,最终一定会消失。受他的影响,我也很认真地读过一遍《资本论》第一卷。他主张研究历史应注意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而不应纠缠于细琐的末节。

上大学时我偏爱世界史,但英语很一般,所以临时改报宋史。陈守忠先生是我读硕士研究生时的业师。他身上带有浓厚的西北乡土气息,热爱故土,精于考订西北历史地理和长城遗址。他的治学方法擅长把文献征引与野外实际调查相结合,得出的结论往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至今我还感佩陈先生对甘肃山川地貌、地名地址的熟悉。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就是陈先生帮我确定的。

!#$%年我考入河北大学,师从漆侠先生攻读博士研究生,这是我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我曾在不同场合说过,漆先生于我有再造之恩。记得先生决定录取我后,谈及今后的论文写作,先生说先不要着急,你的硕士论文思路不错,但读书太少,涉及面也不够深广,到我这里可以好好读书,没有翻阅二百种以上的文献,不能动笔写论文。于是我以《宋代榷酒制度研究》为题,开始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在漆先生的指导下,我翻阅了近六百种宋代文献,直接征引的书目达二百多种。由于资料丰富,使我对宋代酒专卖问题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而漆先生以经济关系把握经济史研究的思想和实践,对我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几位先生以“颇有师风”来评论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对此,我感到很欣慰。

问:您刚才说到,您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是以宋代酒的专卖为题的,涉及宋代酒业中的方方面面,那么,请您大致讲讲宋代酒业发展和酒专卖的特点,以及它与宋代财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关中国烧酒的起源,一度曾引起许多学者参与讨论。您将中国烧酒的起源定为宋代乃至唐代。也请您大致谈谈您是怎样分析这一问题的?

答:酒自从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联系以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便超越了纯粹的物态意义。特别是汉武帝在历史上初榷酒酤,酒又成为重要的财政税源,关乎着国计民生。自唐中叶以来到宋初开始,逐步形成了以专卖法为中心的税制和财政制度。其中酒类专卖,在宋代专卖制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宋朝自始至终实行专利榷酒政策,鼓励多酿多卖,就如吕祖谦所说,唯恐人不饮酒。所以,宋代的酿酒业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这里有三点值得称道:首先,宋代制麴酿酒工艺理论有较大发展,《北山酒经》是其代表作。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自南北朝以来的制麴酿酒工艺方面的新贡献。其次,宋代黄酒生产的工序和技术已与现代基本相似,并进入鼎盛时期。第三,宋代已经有了白酒。白酒俗称烧酒,关于烧酒的起始,过去一直沿用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说法,烧酒始自元代。从上世纪"&年代起,一些搞化学史的科学工作者向陈说提出了挑战,试图将白酒生产的源头向前追溯,大致形成了东汉说、唐代说、南宋说等几种观点,都因缺乏有力的证据,难以定论。漆先生就曾希望我在白酒起始问题上有所突破。经过研究,我个人认为,宋代已能制作蒸馏烧酒,理由有六点:一、宋代始出现的“蒸酒”一词,见于多种文献。二、宋代文献还有大量反映烧酒特征的其他资料,如酒能燃烧、酒度提高、水晶红白烧酒等。三、以“露”字命名酒,较之前代有了遽增的趋势,如“膏露”、“琼花露”等等。一个“露”字十分传神地捕捉到“用器承取滴露”,“炼酒取露”、“其清如水盖酒露也”等蒸馏工艺特征;四、南宋中后期人黄榦的文集中有“蒸烧”和“烧器”的专门记载,这是南宋酒坊中已有蒸馏环节的最好说明;五、两宋时期已经比较广泛的使用蒸馏技术和蒸馏器。有了蒸馏器,制造蒸馏酒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六、上世纪%&年代在河北省青龙县发现的金代遗址中出土的金代烧酒锅,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间接物证。其实,中国至迟在东汉就能制作蒸馏器,上世纪就有实物出土,只是目前尚未发现相应的文献记载,所以,烧酒始于东汉说暂且存疑,也许今后有了新的发现,烧酒的起始时间还可从宋代往前推移。综合以上所说的证据,说宋代已能制造白酒,应该是能够成立的。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自始至终实行榷酒制度的封建王朝。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榷酒制度趋于细致完备。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酒类产销与盐茶不同,宋朝对酒类产销的垄断经营与盐茶也不相同。这就是,第一,由封建官府直接控制生产和销售整个环节的官监形式,在榷酒制度中占统治地位,这与盐茶征榷制度中这类比重所占最小的情况

专栏

!"

有所不同。第二,从宋初直到南宋绍兴后期,宋政府严厉禁止大商贾直接经营酒业,这与盐商、茶商在盐茶征榷制度中是其主要经营者的情形大相径庭。第三,买扑制度是一种类似于现今的承包租赁式的经济制度,它广泛存在于宋代的诸多经济行业中,但只有在买扑坊场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这既是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宋朝自觉或不自觉的利用经济手段管理酒类的税收、生产和销售诸环节在其制度上的一种进步的反映。就这三点而论,宋代榷酒制度在盐茶征榷制度之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透视宋代社会经济结构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窗口。

丰厚的酒课收入是宋代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北宋初年酒课只有!#$万多贯,在货币总收入中不到!%&,天禧年间增长到近’%%万贯,占当时货币总收入(()(&,其后仍然稳步增长。仁宗庆历年间高达!*!%多万贯,占(#)’&+以后又逐年下降,至神宗熙宁十年仍有!(!%多万贯,占,$)’&。南宋酒课也达到一千多万贯,大约占南宋货币总收入的,%&左右。酒课作为宋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重要经济支柱,至为明显。

问:宋代经济史的研究,一直是您过去和现在,也许还是未来付出很多精力进行深入探考的学术领域。您对于宋代经济史中的一些问题,除酒的专卖之外,还有比如青苗法、工商税收中的租额等许多专精的讨论,请您说说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为什么您会把宋代经济史作为您一直关注并认真研究的领域,是否和漆侠先生的影响有关?

答:是的,与漆先生的影响有一定关系,但又不尽然。漆先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早年曾想写一部贯穿古今的中国经济史,后来,由于政治运动和其他原因而没能实现。

漆先生的经济史研究,是通过考察经济关系的演变,力图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我没有老师那样的抱负和学力,难以继承他的遗志,但是,我觉得,研究历史,不论是研究人与人,还是研究人与自然,经济利益最能体现各种关系的本质。任何大的历史问题背后的因果关系,都与经济利益的冲突密不可分。深入研究经济史,是探求和解开纷繁复杂历史现象必不可少的一把钥匙。

问:宋初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所谓黄老思想与政治+以及宋代政治史的分期、年号建元与政治变革的关系、宋代的祖宗之法等一系列问题,曾经是您深入钻研的课题。宋初的政治特点有哪些?是哪些独特的地方吸引您研究这些问题?

答:关于宋初政治的特点,学界已有很多很好的意见。如君权与相权的变化,崇文抑武、守内虚外国策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等等。如果从对后世影响的角度来说,我个人以为,宋初政治特点有四个方面的表现比较突出,一是在结束唐末五代以来的动乱的过程中,围绕重建统治秩序而展开的政权建设、制度建设,贯穿了一个总的原则: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其精神要旨即是“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从而奠定了有宋一代的政治规模和走向;二是太祖、太宗朝缺少一流的大政治家,大都是“斗屑之才”,所以,开国规模难有大手笔的制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延续了五代以来狭小的政治心态,并由此规定和影响了宋代政治发展的基本格局;三是因循苟且、墨守成规的保守政风颇为浓厚;四是太祖太宗不勤远略,对外部世界经常采取防范和猜疑的态度,并采取不与草原民族一争雄长的政策。

我写的有关宋初政治的几篇论文,实际上正是当时宋史学界展开讨论的几个问题,我只是在讨论中发表了一些个人的不同意见。比如说,过去认为宋初君臣其所以选择先南后北统一策略,是因为北方辽、北汉较北宋强大,不易攻取,而南方诸国相对较弱小,易于制胜,即所谓的先易后难,而这个根据又是直接承袭周世宗时期王朴的《平边策》。对此,我提出商榷,认为先易后难中的易,是指南唐与后周接境两千里,易于寻找到薄弱之处,这与许多论者以为的“易者”为易于制取的对手大相径庭。也就是说,王朴所说的“易者”是指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并非指在诸多对手中易于制取的对手。同时,我还提出,以往武断的说“宋初置燕云于不顾”,固然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但是,如果说宋太祖君臣制定的先南后北统一战略方针包括燕云,也是缺乏事实根据的。实际上,宋初的先南后北只是针对太祖不满“小天下”而言,太祖其所以汲汲于南北用兵,主要是削平割据,而不能容忍一榻之侧有他人鼾睡。这与他对内实行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借以强化唯我独尊的专制主义,是内外照应、一脉相承的。而幽燕之地则不能与之同日而语,太祖很看重幽燕的军事地理。幽燕之失,北部门户洞开,来自契丹的威胁成为心头之患。但是,幽燕归属契丹已近二十年,收复幽燕之举牵一发而动全身,故幽燕问题实质上是如何对待蛮夷之国造成的边患问题。解决边患的办法,诚如赵普所言,自古

专栏

!"

有上中下三策,即据险而守、和戎和以兵锋相见一争雄长。从宋初的实际行动来看,显然是倾向于“和戎”政策。当然,我写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为了重新考订先南后北方略中的一些基本史实,而是力图在考订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说明,过去的研究过于强调先南后北策略符合当时北宋与契丹综合国力强弱的客观性,而忽略对太祖君臣对契丹怀有畏惧情绪,不敢与其一争雄长的主观性的检讨。而这种心态和情绪,终北南宋一代未能有大的改观。后世叹惋宋朝不武,恐怕不能只追究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环境等客观原因,而更应探讨宋初以来君臣不敢与草原民族一争雄长的恐惧心理。

问:宋代的政治改革,尤其是这一政治变革期的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说到宋代的政治改革,最容易想到王安石的变法,您最近若干年一直埋头王安石变法研究史的梳理,一部厚重扎实的《王安石变法研究史》,使我们了解到几百年来王安石和他的变法在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风貌。请您谈谈您何以选择这样一个学术史进行研究?

答:你问的这个问题,我在《王安石变法研究史》后记中有所交代。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我深受邓广铭先生和漆先生的影响,但是我在叙述时尽可能地保持一种客观、平和的态度。因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不愿重蹈那种赞誉王安石,就把王安石说的一切有是而无非,否定王安石,又把王安石说的一切有非而无是的评价窠臼。力图把九百年来的是非曲直原原本本地告诉读者,不刻意站在肯定或否定的某一方。

依据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特点和评价主流意见的变化,可以把近九百年间评议、研究王安石及其变法分作三个时期:南宋至晚清;#$世纪前半叶;#$世纪后半叶。

在南宋初至晚清近八百年中,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可分为史家和思想家两大类。史家的评议主要散见于各种官史和私史有关宋神宗朝史实的记述。自南宋至晚清历代思想家在总结北宋兴亡史时,大都较为集中地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南宋至晚清最具代表性的批判意见有三点:!%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这个观点定于南宋初期的《神宗实录》,后经宋国史至元朝人修《宋史》所承袭,成为元明清时期的官方定论,不仅为史家所认同,而且被社会普

遍接受;#%荆公新学是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自宋理宗取缔王安石配享孔庙后,荆公新学所遭受的抨击之严厉,要远甚于对新法措施的否定。这种否定既与程朱理学和荆公新学在南宋的消长有关,更是理学家们自南宋初期以后不懈批判贬抑的结果,南宋理学家对荆公新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斥荆公新学为异端邪说,二是把新学作为变乱祖宗法度而致北宋亡国的理论。由于理学在元明清被定为一尊的统治思想,“是当时思想的主流”,荆公新学被视为异端邪说遂成不易之论。&%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为聚敛之术“聚敛害民”,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视作兴利之道“剥民兴利”,是北宋熙宁、元礻右时反变法派批评新法的主要观点,但自南宋至晚清仍是绝大多数史家和思想家评议王安石新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当然在“荆公受谤七百有余年”,而其间也有为其表衤暴的,如清人蔡上翔所著《王荆公年谱考略》即是为王安石及其变法进行辩诬。但这种辩诬并不是这一时期评价王安石及其变法的主流。

#$世纪前半叶,运用近世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重新评价王安石及其变法,梁启超的《王荆公》是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从!’$(年(光绪三十四年)初次印行后迄今约有十种版本行世,如前所述自南宋以降至元明清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一直以否定性意见为主流,梁启超的《王荆公》改变了这种局面,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案。他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胡适之先生亦持有相类似的观点。其后研究者虽然已涉及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方方面面,如变法的时代背景、动机、指导思想、代表的阶级、诸项新法的利弊、反变法派与变法派的斗争、变法的社会效果及意义、变法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等,但梁启超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尊奉,而成为#$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

!’"$年)!’*"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史学工作者对王安石及其变法作了再评价,虽然对王安石及其变法亦做出了全面的肯定,但因其观点、立场不同,在肯定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性质和时代上与#$世纪前半叶的肯定又不尽相同。其特点是:!%注重强调王安石变法的思想性和阶级性,即把王安石变法置于宋代特定的封建时代的历史环境中。指出王安石变法是地主阶级的一个改革运动,王安石的新法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尤以持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学者较多,王安石在政治哲学思想

专栏

!"

上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对王安石变法的效果基本持肯定态度,即王安石变法在实现富国强兵,加强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还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对司马光及其反对派的否定,认为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的政治运动阻碍了历史的前进,这是对自南宋初以来是司马光而非王安石的传统观点的彻底否定,也与梁启超以来的评价有所不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翻案并未否定司马光。&$是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一般归结为保守势力的强大、变法派内部的分裂以及宋神宗的动摇和过早的去世。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年!*月在“四人帮”掀起的“评法批儒”闹剧中,王安石被作为法家的杰出代表、王安石变法被作为两宋儒法斗争的典型事例受到高度重视。这一时期,发表文章!+*多篇,然基本上无学术性可谈。!’((—!’(’年学界发表了二三十篇文章,批判和矫正“四人帮”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扭曲,并力图澄清一些基本史实,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进入#*世纪,*年代以后,王安石变法一直是宋史研究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年,《中国社会科学》第%期发表了王曾瑜先生的《王安石变法简论》。对王安史变法的再评价随之而热烈的展开,标志着#*世纪王安石变法研究新阶段的开始并形成了三种总评意见,即肯定说、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肯定说基本承接了五六十年代以来的肯定性意见。否定说又有两种不尽相同的意见,第一种是对五六十年代肯定观点的全盘否定:王安石不应算做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王安石变法的客观效果是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变法期间阶级矛盾依然尖锐,一句话,王安石“富国有术,强兵无方”,应予以基本否定。另一种否定意见是以全盘否定王安石,全面肯定司马光,亦即“尊马抑王”为其特色的。不完全肯定说,一方面充分肯定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的一次重要改革活动,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变法期间生产有所发展,财政状况好转,基本上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另一方面亦指出新法在实施过程中给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增加了新的负担。对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是既承认它对商业活动的发展有不良影响,又肯定它还有对商品经济发展起积极影响的一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年朱瑞熙先生对此前评价王安石及其变法时经常引用马列经典作家的论述从本源上进行了澄清。他指出:第一,马克思从来没有评论过王安石,说马克思称王安石为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是没有根据的。第二,列宁以为王安石确曾实行过土地国有的措施,因此称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但是王安石在土地问题上根本没有提出过土地收归国有的主张,也没有推行过土地国有的新法,因此列宁对王安石评论的根据是不正确的。

自南宋以降迄今为止,对王安石及其变法评议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三点:一是南宋以后占统治地位达七百多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评价价值标准;二是#*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三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内,与时俱进的社会意识变化,亦即现实政治发展路标的指向。

问:宋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及其尖锐的时代,过去,宋朝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软弱无能的一个政权。您对宋朝和西夏的民族关系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最后又出版了《宋夏关系史》这部专著。此外,您还将研究的视线转移到宋金关系等领域,对西北少数民族、西夏政治经济以及西夏的文化发展、金朝对陕西的经营、拓跋族的族源等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您都有自己独到的研究。那么,请您谈谈宋代民族关系的问题。

答:两宋时期民族关系错综复杂,辽朝和西夏与北宋鼎足而立,金朝以淮河划界与南宋对峙,最后南宋又亡于蒙古的铁骑。此外,还有大理、吐蕃、西辽等。但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特别是从!*)!%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全局来把握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迄今尚未见有分量的研究成果问世。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中,论唐代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外患与内政之关系,是治民族关系史极为重要的一种方法,对我研究宋代民族关系问题有很大启发。虽然唐宋历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陈先生观察民族关系的方法仍具有指导意义。我所讨论的宋与西夏的关系,只是宋代民族关系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在我之前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我个人认为,我的研究有三点较前人有所推进:一是我首次以专著的形式和分量,对宋夏关系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二是在使用资料上,以往治宋夏关系的学者多使用清人的著作,如《西夏书事》《西夏纪事本末》《西夏纪》,但清人的著作主要取材于宋人的记载,而这些宋人记载在今天又大多能够查阅到,因而我对宋夏关系的叙述,尽量重新梳耙宋人的原始记述,一般不把清人

专栏

!"

著作作为原始材料来使用,只把它们作为带有研究性质的著作来参考。三是对宋夏关系的描述没有停留在双方经济、军事交往的人和事件上,而是深入到双方的政治、军事体制中,深入到双方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大环境中,以北宋政治运行机制为切入点去探寻宋与西夏交往的发展轨迹。

问:余英时先生的一部《朱熹的历史世界》,引起了大陆学者更多的思考。此前,漆侠先生的《宋学的发展和演变》也在很大程度上上推进了学人对宋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热潮。我知道,对于宋代的学术思想,您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此,请谈谈您的看法。

答:余先生的书出版后在海峡两岸,甚至国际汉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可以说好评如潮。但是你注意过没有,书评主要来自学术思想史界,而在宋史学界却反响平平。我想从宋史的角度谈几点看法。对宋代学术文化思想的研究,在上世纪#$年代中期以后成为宋史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宋史的人多是从制度层面讲这个问题,而思想史学界则多从学派、人物或思想理路入手。一直到%$年代中后期,用新的研究取向和方法重写宋代思想史和中国思想史悄然兴起,这种新的研究取向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以哲学史等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受到一致的抨击;二是思想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学的联系受到关注;三是思想史解释资源的范围扩大,社会史、经济史、文学史、学术史乃至文献学、考古学等所依据的资料大量进入思想史的视野。余先生和漆先生的大作是用新的研究取向和方法重写宋代思想史的代表作。过去相当长时间内,一提到宋代的学术思想,似乎就只有程朱理学可讲,一部宋代思想史实际上成了一部程朱理学发展史。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虽然这个偏向在上世纪%$年代已开始在宋史学界得到纠正,但有囿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目前在思想史学界大致仍以程朱理学代替宋代的学术思想,所以漆先生和余先生对纠正这种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偏向就具有很重要的学术意义。

问:您对两宋时期的社会史也多用心关注,您对宋代妇女社会地位的思考,尤其是您对唐末五代宋初时期的食人现象以及相关文化陋俗的研究,眼光独到,见解超远,引起不少年轻学者的关注。请问您是怎样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的?其中究竟反映出哪些传统社会中的深层社会问题?

答:写这篇文章没有特别的背景,只是在读记述五代到宋初基本资料时,曾留意宋初重建社会秩序,革除社会陋俗,推进社会文明等举措,其中消除食人现象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所以把它提出来做专门的讨论。虽然我从武夫悍卒的残暴、割股疗亲和人祭等陋俗解释唐末五代宋初食人现象流行的原因,但还有再讨论的余地,比如还可从更广泛的角度揭示文化陋俗与食人现象之间深层次共同的文化意义。因为食人现象在宋初以后的和平年代中已不多见,但食人肉的现象仍然见怪不怪,常见于史端和文学作品之中。近几年读书时又发现了一些相关资料,如有时间,我想对此问题再作更深入的探讨。

问:从&$世纪初期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宋变革论”这一命题以来,近些年我国学者对此多有回应。我知道,您一直关注唐宋社会变革问题。这一问题反映出哪些社会历史内容?我们又该如何进一步深入探考?从哪些方面进行?

答:你说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唐宋变革论多有回应是对的,因为唐宋变革论自提出至今虽已近百年,但国内学者真正关注“唐宋变革论”,并引起唐宋史学界热烈回应,实际上是进入&!世纪以来的事情。此前虽也有学者不断论及,但终究未引起大范围的讨论,影响有限。唐宋变革说实质上是对中国历史的一种分期。对历史进行分期,不论是日本学者依照文艺复兴时代划分西洋史上古、中古、近代的正统分期法,还是中国学者依照斯大林五个社会形态理论进行分期,实质上都是按照近代西方的历史观来解读中国历史。日本学者的宋代近世说,是站在世界史的范围,认为中国的宋元时期与西亚、南亚、东亚及欧洲的近世化过程相同步,或者说是世界近代化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中国学者,特别是&$世纪’$年代以来的大陆学者的讨论,虽然也比照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历史,但多强调中国的独特性,并显现出就中国论中国的闭关自守式的研究倾向。因而,中国学者对唐宋变革的观点,在世界范围未产生多少回应和反响,日本学者的唐宋变革论却产生了极大反响。

要回答唐宋变革论反映出哪些社会历史内容?这首先要了解不同的唐宋变革论的不同主张。目前影响较大的唐宋变革论有三说,一是日本京都学派的唐宋之际变革论;二是中国唐宋史学者的中唐至北宋中期变革论;三是美国学者近二三十年来的两宋之际变革论。这三种说法不仅确定变化时间的迄止不同,更主要的是对社会历史变化内容的

专栏

!"

把握不尽相同。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主张变革的主要内容:政治上隋唐贵族制衰废,宋朝君主独裁制兴起,经济上唐宋之际,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文化上由贵族文化转向平民文化。其后宫崎市定发展此说,更多地添加了社会经济史方面的研究,概括起来说就是由农村时代向城市时代推进的社会构造的变化,和由宗教时代向学问时代演变的文化形态的变化。

中国学者认为唐中叶以来各种形式的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衰落,土地私有制在宋居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在土地私有财产居于压倒的优势地位的同时,土地占有诸阶层也发生显著变化,从而使土地占有关系出现了新的格局。以新的社会经济结构为基础,整个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军事、教育、法律等制度,乃至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学术等意识形态以及风俗习惯都出现了相应的变革。

美国学者起初也受日本学者唐宋变革观的影响,到上世纪#$年代,美国的宋史学者研究的重点转向士大夫和学术文化思想,受当时西方流行的社会学中精英与分层理论的影响,他们以唐宋时代士人的变化为切入点,重新思考唐宋变革,进而否定日本学者的唐宋变革观。在他们看来,传统的阐释忽略了从北宋到南宋的社会变迁,忽略了道学在社会中发生作用的历史性。

很显然,日、中、美三国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和理论,对唐宋变革的社会历史内容变化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就讨论对象而言,日中学者有相通的地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日学者讨论唐宋变革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影响,尽管中日学者对封建社会是领主制还是地主制的内涵理解不尽相同,但都是从封建社会中的地主与农民、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基本社会关系、社会阶层身份、土地占有制等方面的变动展开讨论则是一致的。而美国学者不承认历史发展有规律可寻,所以他们的关注点与日中学者不尽相同。

至于如何进一步探考,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大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当然我也是在思考,但不一定成熟,我觉得目前虽然回应者很多,但总体上似还停留在唐史学者说唐史学者的唐宋变革,宋史学者说宋史学者的唐宋变革的阶段,真正打通唐宋史来讲唐宋变革的现还很少见。我个人以为,要想使唐宋变革的讨论向前推进,至少要做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不论是唐史学者,还是宋史学者都应打通唐宋断代史界限,真正把唐宋变革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也就是说,研究者要具备熟悉唐宋两个断代史的知识结构和修养,这样做有很大的难度,但不这样做就很难取得大的成绩。第二,在理论上应有所突破和新的建树,前面说过唐宋变革论实质上是一种历史分期,换句话说就是用近代西方的历史观来解读中国的唐宋史,唐宋变革论的提出本身就是建立在历史理论发展基础之上的。所以在新的时代要推进唐宋变革研究,就应有相应的理论做基础,对推动唐宋变革的历史原因、唐宋变革的主要社会特征、唐宋变革的历史走向、唐宋变革对中国历史进程的社会影响等,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解释。第三,目前还没有一部全面描述唐宋变革的著作,也就是说唐宋变革到底在哪些方面有哪些表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或是从某一方面论说,其实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只是缺乏大手笔的系统总结和梳理。

问:据了解,最近一段时间,您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宋代的治河和边防,同时也涉及宋代的历史地理和灾荒问题,这些似乎是宋史研究中不太受重视的领域。您对宋代的文献、西夏史等问题,也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请您谈谈您的研究,也顺便谈谈文献的整理和订正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性。

答:记得跟漆先生读书时,先生常常教导说,虽然人们对历史科学的种种问题存在明显的歧异,但是对于中外史学发展的进程中,真正够得上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真正能称得上优秀史学家的,则具有共同的看法和认识,亦即这部史学著作以极其丰富的资料来反映它所描述的那个时代的社会内容,而它所依据和使用的资料则是真实可靠经得住检验的。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既要搜集丰富的文献资料,又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考辨、鉴别,而后加以运用,由此完成一部优秀的著作。对文献资料的考辨、鉴别,也就是考据。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把史料的搜集与考订集于一身,所以他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考据学家。史学与考据是不可分割的。我很钦佩先生的治学之道,常以先生的教导作为座右铭,努力学习、努力实践,把文献的整理和订正作为我治史的基础。你提到的这几篇文章可以说就是注重文献整理和订正的具体表现。

问:学界有人多说您具有大宋史的学术眼光,说您对于百余年来两宋史的研究,做到了高屋建瓴,高瞻远瞩,胸有成竹,所以您的选题,基本上是慧眼独具的。那么,在您看来,过去和现在,宋史研

专栏

!"

究中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今后宋史研究的发展趋向,也请您谈谈个人的看法。

答:从上世纪初,开始运用近代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宋史,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如果讲在这近百年中存在的问题,我想有两个是贯穿其始终的,一是人才问题,二是研究方法的取舍。研究者众多、高手云集,宋史研究自然兴旺发达。近百年的宋史研究可化分为三个阶段,从上世纪初至建国前为第一阶段,建国后又可以!"$%年中国宋史研究会成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总起来看,!"$%年以前的宋史研究相对于中国古代其他各断代史是比较落后的。!"$%年以后,随着中国宋史研究会的成立和发展,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宋史研究也进入了繁荣时期。目前令人堪忧的问题仍是人才。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建国以来为宋史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研究者,绝大多数已谢世。目前领军的研究者多是五六十年代培养的,他们的研究成果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较好的承袭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甚或还有所发展。现今宋史研究的中坚力量是一批毕业于上世纪$%年代初,年龄在四十至五十多岁之间,他们大都是从文革动乱后积攒十年的人才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有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又逢$%年代注重人文学科研究的淳朴环境,因而有志于献身学术研究。目前最令人堪忧的是,自上世纪"%年代市场经济有了大发展以后,历史学受到自古以来所没有遭遇的冷遇。在大多数高校历史专业已很难招到第一、二志愿的考生,即使是勉强服从调配而学习历史专业,也缺乏积极性,更难说献身史学研究,因而从人才质量上讲,&%岁以上的青年学子,已不再是他们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优秀人才已流向那些将来能保证有好职位、高报酬的学科专业。所以,加强新一代宋史研究者的素质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您今后的思考和学术研究计划,请问能不能也大概谈谈?

答:十多年前也曾有过很大的抱负,现在看起来还是空想的多,其实认真做好一两件事就已很不容易了,如果能让自己的作品经得起十年、二十年的检验,那就更不容易了。今后也没有特别的计划,还是要多读一些书,既要继续梳耙原始资料增加积累,同时要多读历史理论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方面的理论书籍,希望能够充实自己,提高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过去,我的一位学兄说,搞研究平素心中没有八、九、十来个题目是不行的,我基本赞成这个说法。我现在已养成一个习惯,读书或思考时,把突然冒出的点滴想法和问题记在笔记本上,日积月累到现今少说也有十多个问题和可以作为被选的研究课题,当然这些想法都还很不成熟,还需更多的思考,不过,对启迪今后的研究思路无疑是有益的。目前正在做的课题是关于宋代灾害与对策方面的研究,其后也许会关注从中唐到王安石变法这一段历史的变化特点。

问:目前中小学的历史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广大中小学生只知道背诵那些书本上的历史知识,往往在升入大学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形成一些思维定式。当然,中小学的教师、教材也还有许多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在这方面,也请您谈谈您的想法和意见。

答:我上大学是学师范出身,但可惜除了大三时搞教学实习曾在中学讲过一个月的课,以后就再没有上过中学的讲台。我儿子今年九月份该上初三,已学习一年历史。他的课本我简单翻过,觉得总体上比过去有很大进步。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材反映和吸收新的研究成果较为滞后;二是由于高考体制所限,中学似普遍存在不够重视历史教学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过程中应有的作用。三是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似是大学历史教材的简写或缩写。没有关照到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觉得有些问题可以再商量,比如如何处理教材中抽象与兴趣的关系,现在的教材似乎抽象大于兴趣,而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的阶段,历史的感性认识对他们更重要,所以不必让他们过早地接触历史理论或范式,而是让他们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增长观察和认识纷繁事物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进而打下判断和鉴别正义与邪恶、是与非的初步基础。又比如如何处理中学历史教材与大学历史教材的关系,我以为不要按照培养历史专业人才的标准设置中学历史课程和编写教材。因为毕竟绝大多数中学生将来并不选择历史专业,而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恰恰是大学历史专业的教师按照大学的历史教材进行缩编和整合,能不能按照中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中学毕业后主要从事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实际,编写出更为适合他们需要的教材呢?我在这里只是提出问题,也许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谢谢您接受本刊的采访。

【责任编辑:蔡世华】

专栏

!"

《将军和士兵》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将军和士兵①月光如水。②枪刺在月光下闪烁出一道寒光。士兵威严地站立在哨位上。③将军踏着月光走来了。身后跟着一大帮陪同和随从人员。哨兵以规整的姿势迎接将军的到来。④将军打量了一下哨兵,以几十年马生涯铸就的威严口发问:“想不想家呀?” ⑤“……,……,不想家!”⑥“假话!”将军剑眉一竖,大声斥责。⑦哨兵的腿发抖了。他知道,眼前这位威严的将军是战争年代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⑧“革命就不要家了?没有家哪来的国?连家都不想咋保国?大话、空话、套话、假话!”⑨人们被震住了。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谁敢说这样的话?⑩“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将军看出了哨兵的紧张,走上前去,拍了拍还稚嫩的肩,“记着,要想着家里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 (11)将军走了。 (12)士兵的眼睛湿润了。不由悄悄将手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打量()稚嫩()(rong)_____马生涯口____(wen)2.文章第⑤段战士答话中所空缺的前两句话写在下面。 3.战士一句话,为什么竟引得将军发怒?4.听了斥责,哨兵究竟为什么腿发抖了?5.文中画线句是什么描写,删去这句会对作品产生哪些影响? 6.最后一段文字对全文的表达有什么作用?7.如果你就是当时的那个小战士,当你听到第⑧、⑩自然段中将军的发问、训斥和安慰,都是怎么想的?现在你已经早就复员回到了故乡,每当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你又有什么想法或感慨?8、文章的标题设计有什么特点?请另就文章的构思立意、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等任何一方面对这篇文章再作一点评价。答案1.打量(li áng)稚嫩(nèn)(róng)戎马生涯口(wěn)吻2.报告首长,为了革命,3.主要原因是当时人们说假话、说大话的世风和这中世风对战士思想的污染。4.因为战士被发现自己在说假话。5.画线句是社会环境描写。删去这句,就抽去了大的时代背景,这会使将军的形象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大失其色。6.强化了人物形象,具体说就是将军说出了战士心中的实话。7.(第一问答案)打从穿上军装,进了连队,连长就发了话:‘革命就不能想家,想家是孬种!’可俺心里头就没有一天不想娘啊,娘等着俺的立功喜报呢。猛听得将军的问话,俺连想都没想,嘴里就蹦出了早就背熟了的话,眼前是将军哪,说想家还不扒了俺的军装,那俺还咋立军功呢?啊?假话!将军咋就知道俺想家呢?……连长早说了革命就不能想家,俺想家就是假革命,假革命就是不革命,不革命革啥呢……不革命不就是反革命吗?将军,绕了俺吧,俺立不了功,当不了兵,俺咋回去见俺娘呢!……咦?将军,你咋说到俺心里去了呢?俺是真说了假话呀,俺哪能不想家呢?俺记住将军的话了,扛好钢枪,当个好兵!娘啊,俺真想这就回去给娘敬个军礼,把将军的话说给娘听听。可俺不能回去,回去还咋立军功哩?……8.“将军和士兵”这个标题不仅表明了作品的人物,更寓含着“将军和士兵都是人民的子弟兵,将军和士兵心贴心”的深意。(第二问答案举例)①以小见大,立意深刻。②用人物语言直接展示人物风貌,手法简炼。③全用白描勾勒,形象鲜明,人物语言描写个性化,使人物形象跃于纸面,真实可感。……

浅析苔丝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分析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姓名:杨锐 学号:201330280219 班级:1332802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指导老师:熊进萍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摘要: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进入晚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传统的威塞克斯农村社会已大体上被资产阶级社会所占领,社会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寻找一条同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于是哈代将创作的重心放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在主题上更加广泛和深刻地表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爱情、教育制度、人际关系等等重大社会问题,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性描写转入整个社会的揭露、控诉和批判。 故事内容: 在小说中女主角苔丝?德北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姑娘,但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劝说,跑到地主的庄园去做工,后被地主的大儿子亚雷奸污。怀着身孕的她回到了家乡。孩子夭折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厂当挤奶工,在那里遇到了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两人产生了爱情。新婚之夜,苔丝出于一片忠诚,向克莱尔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想不到丈夫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翻脸无情,独自到了巴西。苔丝被遗弃后,又跑到一家农场做苦工。恰在这时亚雷又突然出现,一再跑来纠缠苔丝。后来家庭发生变故,使得苔丝一家人沦落街头,而克莱尔又杳无音讯的情况下,苔丝只好舍身救家,答应与亚雷同居。谁知克莱尔经过一场磨难,终于回心转意,从巴西回来寻找苔丝。苔丝悔恨交加,怒不可遏的刺死了亚历克。她在逃亡中与丈夫度过了几天幸福生活,最后被捕,并被判处绞刑使悲剧达到了项峰。 关键字: 苔丝、悲剧、社会、命运、性格

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感800字_读后感_模板

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感800字_读后感_模板 读《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感800字 叶翠婷 李广其人,功有之,过亦有之,在汉代的几百年历史上,他以一种极其微妙的经历存在,与匈奴作战七十余场,爱士卒,轻权贵,骁勇善战精骑射,然,万般才华亦被弃。 人的一生太长,故事却太短,经历太传奇,描述却太平淡。司马子长用几页的字句汇聚他的一生,将英雄辗转指尖,我们仅来得及了解他起起落落的生平,在字里行间感受他鲜血溅沙场,却在朝堂上处处掣肘的无奈,同是保家卫国,部下青云直上,他却因种种缘由官途滞留不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在一个战争频发的时代,人的命运是自己的奋斗,在一个君主制下,人的命运是上位者的爱才之心,在一个复杂的官僚机构下,人的命运是关系的错综复杂,李广得以以足够高的身份驰骋沙场,在生命的最后却依旧只能以一个这样的身份自刎谢罪,不过可叹一句:时耶?命耶?史上人物入朝堂,封侯拜相,摆不脱皇室的亲近或疏远,无论是汉室或是任何一个朝代,纵是千古一帝亦有个人喜好,站在人类顶尖的他们,满足的只是大局上的成功与仁爱,他们为人间百姓而忙碌或担忧,却不会至始至终总为某一个人而停留,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要有合适的时候,总会有另一个合适的人物在这段故事中粉墨登场,然后让后世反复揣摩。我们慢慢咀嚼历史,品尝历史上的一切带给我们的心酸或感怀,感慨帝王意,不可猜,玩味权臣和英雄们的意气风发,看着他们一个一个微笑或苦涩地谢幕,让历史这本书翻过一页又一页,然后终于到了留下他们的名字的时候,李广不过是这其中一个,带着他的家族慢慢没落,而岁月后的我们慢慢重温他们的故事和光年,得到点点不知道算不算教训和道理的教训和道理,然后期待这些或许能举一反三在我们如今的世界上演,其实,我们只是多了点故事可说而已。 历史上的功与过,我们仅见九牛一毛,我们从千年后的今天对他们大肆批评或代他们遗憾,不得不有些片面,今天夜晚的月亮或许曾照耀过他们某个孤寂或是得意的夜晚,但是谁又知道今晚的月亮还是不是千年前的那轮圆月。时间在日升日落中流逝,生命在人来人往中换了一代又一代,也许”江湖”流传的故事很美,但我们只是想让历史上的人物与故事来为我们的没有道理的生活增添道理,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罢了。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要告诉李广,只是望和他共饮一壶酒,一祝沙场骋驰,壮志难掩,二敬心系山河,暮年辗转,三四似见,月下独酌,愁绪难挽,五念含恨终了,一生望断,六感后世难忘,书中重演,七八唯愿,世间再见,无忌从前。 《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给救赎我的天使 作者:16级思本二班梁燕萍 我只想保护你,用我自己的方式。你可以不理解,但你不可以不幸福。 在别人眼里,我为你付出了太多,他们都说,我的头脑用在这件事上,太可惜了。可是他们不知道,是你给了我新生。你让我学会了羡慕别人的年轻,让我理解了暗恋的苦涩,你让我明白了为一个人不顾一切的成就感。所以,我不是在帮你,而是在报答你。 生命就像永不停歇的指针,而人类却是钟表里最无用的齿轮。我,那么的无用,在遇见你之前,我认为,最美的东西不过是数学罢了。所以,我沉醉在数学的美色了,不问世事,我变得衰老而丑陋,而当我被数学拒之门外,遇见自己也束手无策的难题时,我想过放弃,我想要结束我这段荒唐而又无趣的人生。人们都说我是一个怪物,那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个怪物也不会有人难过吧。我,不过是钟表里最无用的齿轮罢了。 而上天似乎还没有玩弄够我,他把你送到我身边。当你敲打我门时,你也敲醒了我沉睡多年的灵魂。那天的夕阳好美,那天你的笑容好甜。我暗暗告诉自己,有生之年,定要护你

《史记》人物分析——李广难封

<史记>人物欣赏——李广难封李广他号称飞将军在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重将,但是他也是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一场,他终其一生为了封侯,以自刎的方式向人生做了写故,给后人留下了李广难封的感慨。 在汉武帝与匈奴作战的四十四年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将领,像卫青,霍去病,他们可以说是绝代双骄,他们的战功,成就了他们的一世英名,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但同时还有一个人打了一辈子的仗,却终其一生未得封侯,这个人就是李广,李广从文帝朝一直打到汉武帝时期,几乎打了半个世纪,最后却自刎于疆场,那么李广为什么自杀呢,他又为什么终其一生不得封侯呢。引刀一绝平生梦。 李广自身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汉文帝当时就有一个评价“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到汉景帝时期,李广担任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打仗,天天作战,到最后汉景帝旁的一个官叫典属国,对汉景帝说了非常有名的八个字“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可以看出李广确实是一个有才干的人,他的才能,第一,智勇神射之才,第二,奇特带兵之才。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是情理之中事。而李广终生未封,千载以下,文人武夫,无不扼腕。庙堂江湖,纷纷叹息。既然天降奇才,为何又如此不公?李广难封,是不是机遇未到?第一次机遇: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时,李广是太尉周亚夫的部将,他夺得叛军军旗,战功赫赫。但就在此时,

李广接受梁孝王刘武的将军印,汉景帝因此没有给李广封侯。因为梁孝王一直觊觎储君之位,汉景帝对此芥蒂颇深。李广公开接受梁孝王的将军印,无疑犯了汉景帝的大忌。所以,尽管李广刚立大功,汉景帝必然对他采取冷冻政策,不予封侯。李广不自觉地卷入宫廷斗争,成为汉景帝和梁孝王斗法的牺牲品。第二次机遇:元狩四年(前119)漠北决战。这是李广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征,也是他第一次被授前将军。前将军是部队先锋,最有可能立功封侯。但是,大将军卫青得知匈奴大单于的具体位置后,将李广强行调往右将军赵食其部,逼迫他走右路。同时,卫青却安排新近失侯的公孙敖为前锋,将立功封侯的机会双手奉送公孙敖。漠北决战,汉武帝本不想让李广参战,李广年龄大了,自己对李广早有看法。在李广执意要求下,汉武帝勉强同意让他担任前将军。但是,临行前汉武帝却暗中告诫卫青:李广年迈,命不好,不要让他与匈奴单于对阵,以免误事。 李广错过这两次机遇是难封侯的原因之一,但是汉景帝和汉武帝对李广的排斥和压抑,才是李广终身难以封侯的重要原因。 李广难封也有一定的自身原因。第一,恃才而骄。李广确实有才,但是,他自负其才,不讲谋略。公孙昆邪评价李广: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战。自负其才,对一个军事统帅来说,无疑是一处致命伤。第二,铤而走险。追杀三位匈奴射雕手,李广大展神勇,但并非良将所应为。一不和军中商议;大军根本不知道统帅李广去哪儿了,因此,无法组织接应。二不该亲自追杀;李广判明三名匈奴人是射雕手后,派人追击即可,不应撂下大军,亲率一百骑兵前往。“兵不可一时无将”,这种兵家常识,对李广这个“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的老将来说,是不应该违逆的。如果匈奴识破李广的圈套,或者也冒险赌一把,这一百名骑兵包括李广本人,能够逃此一劫吗?绝难。李广作战时,惯用近距离射击。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语文2020.5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网络直播并非由我国产生,早在1995年,美国苹果公司就已经进行了目前看来最早的一场网络直播,直播的内容是一场音乐会。但由于当时技术所限,这一直播只是音频直播,并未实现画面的同步。如果从专业角度来对网络直播进行定义,它其实就是一种借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的媒体演示,不过是能够从一个内容源分发到多个用户端,实现内容的共享而已。 网络直播行为涉及的各参与方包括直播平台、主播以及直播的用户。其中,直播平台作为信息发布的承载者,为行业提供实时网络服务及技术支持;主播则负责直播节目的具体内容的发布,例如策划、编辑、制作、与直播间观众进行互动等,作为节目的把控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是信息发布的实施者;网络直播的用户,具体指网络直播的观众,作为直播信息辐射的主体,是网络直播内容的主要受众。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腾讯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网络表演(直播)社会价值报告》深刻分析了网络直播的重要社会价值:一方面,网络直播满足了青年人丰富娱乐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代表了互联网业务的未来方向。直播为好奇心强的青年人打开了一扇窗,有机会了解日常生活环境外的多元体验。主播与观众通过问答、点播、打赏等方式全方位互动,实现密集化的社交互动,观众之间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达到情感共鸣。另一方面,直播用户数量迅速增加,占网民近半,高学历高收入高职级群体成为主流用户,直播用户人群素质快速提升,也将带来内容生产和消费的主流化,成为直播内容去低俗、精品化、专业化的优良土壤。实质上,直播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好的直播产品对增强社会归属感和凝聚力有着独特的优势。 (取材于白玥、杨雨洁等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网络直播”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网络直播并不一定是视频直播 B.其行为涉及平台、主播和用户 C.直播平台是直播信息的发布者 D.互动让直播用户收获情感共鸣 材料二 经历过2016年的融资大战后,中国网络直播行业进行了一轮大洗牌,于2017年从高速发展过渡到市场结构化调整、直播平台重塑业务规划的时期。2017年,网络直播已经成为网络文化内容供应、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代表,成为网络文化市场重要组成部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众多直播平台基于自身优势展开了差异化布局。网络游戏直播平

封建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封建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小组成员:蔡煌、周健、胡龙飞 论文撰写:蔡煌 中国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基本上仍是一种以男性为主导的环境架构。因此,诸如“男尊女卑”(语出《周易》)、“男主外,女主内”(语见《大易通解》)、“女子以弱为美”(源自班昭《女诫》),与“女子无才便是德”(参见《易酌》)等说法,确实对中国的女性影响深远,也已发展成多数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极多女性的才艺,终其一生,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女性的处境与心声,透过一些优秀艺术品的诠释,如《红楼梦》、《西厢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作品,才幸运地博得同情与关注。 中国古代有不少给女性的人身自由加以摧残和束缚的封建礼教和陋习,其中如“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三妻四妾”、以缠足为美等。 商周二代是华夏制度文明确立的关键时期,正是这两个王朝的更迭完成了由父系制的高级阶段(商代)向父权制时代(以周礼确立为标志)的过渡。从此,为巩固和强化男性的支配地位,便造出了一系列宗法伦理的信条,既以规范社会,更以桎梏女性。女性地位之全面低落,既肇因于这种宗法伦理所维护的男性统治,男性统治更藉这种宗法伦理而大行其道,世泽绵长。 一、女性是父权社会的经济附庸。在父权社会中,女性丧失了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只得借助婚姻或血缘的关系,依附于男子,沦为家庭的奴隶。旧时有“男称丁,女称口”之说,封建时代皆以一家中“丁”的数目分配土地和担负赋税,把女性排除在外。这“计丁受田”制度最典型说明女性毫无经济地位的事实。女性在家庭中也没有私有财产。《礼记?内则》谓“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这就是说,女子在出嫁前没有财产,出嫁后作为妻媳也无私有财产,甚至女子从娘家带去的财产的所有权也被剥夺了。有些女性出于家庭的原因被迫出外劳动,仍一样为男性所歧视,冠以“三姑六婆”之称。有时女性甚至沦为男性买卖的对象,有卖为奴婢、卖为妻妾、卖为童养媳、卖为娼妓,陷入最悲惨的境地,这都是因为女性在经济上不能独立造成的。泯灭女性的经济权力,令其成为男子的性奴隶与生育工具,已成为封建宗法约束女性的有力武器。 二、女性被排除在政治之外。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乾坤正位”便成为规范男女的理论基础。“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男主内,女主外……这种分工模式给两性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男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增长了‘才干’,那些成功者制造了自己的‘历史’,成为财富与权力,妻妇与奴隶的拥有者,而生活于其中的妇女不得不屈从于男人为自己设就的生活范围和既定的角色,将自己的职分降到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从而形成了妇女无权的隐忍的经历,形成了认为妇女是无能的短见的偏见,从而妇女本身也就成了无史的沉默的群体。” 妇女被禁锢在家中,服役于人,料理家务,就是连统治阶级的皇后也属被禁之列。不仅如此,封建时代还宣扬“女祸论”,即认为宠信妇人,使之预政,必酿成祸患,甚至宠信妇人,使之预政便是祸患的传统理论。无论家政、国政,都奉之为信条,引之为鉴戒,使只成为限制女性预政的一件理论武器。总之,一切女性的基本政治权利在这一男权社会中消失殆尽。 三、传统女教自始至终渗透着封建伦理的观念。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石,故传统女教向以贯彻儒家的宗法伦理观念为宗旨。在汉代以前,已出现了奴化女性的封建女教。女教轻视智育,认为“妇女只许初识柴米鱼肉数百字,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

8李广射虎 【教材分析】 《李广射虎》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本课以文助读诗歌,故事简明生动,为理解诗的意境与形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作为一种新的课文结构形式,要求教师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运用新观点、新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提高古诗教学效率。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PPT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吴老师和同学 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李广,人称“飞将军”。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 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3、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 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李将军列传》读后感-文本素材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李将军列传》读后感 夜读《李将军列传》,二千年前的故人故事在灯下犹如活过来一般。读第一遍,便为李将军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迫自杀的不幸遭遇而扼腕痛惜。读第二遍,又被李将军的美好德行而深深感染。读第三遍,不觉出了一身的冷汗,一代名将李广的高风亮节足以使我辈凡夫俗子永生景仰。 李广作为将军,一生征战沙场,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他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带兵有道,常常为兵士做出表率。当李广带着百来骑兵追击射雕者的时候,凭着自己高超的射术,杀死两个,活捉一个。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这样的紧急关头,李广的百名骑兵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可李广却镇定自若,出奇谋退了敌兵,保全了部队。真可谓有勇有谋,紧急关头现大智,在士兵前做出了表率。 李将军又是一个重情重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将军。李广的俸禄为两千石,四十余年,家里却没有多余的钱财。每受赏赐,他总是和士兵们一起分享。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所以每次战斗,李广的部下总能拧成一股绳,奋不顾身,英勇杀敌。 李将军还是一个敢于负起责任的人。在最后一次和卫青共同对付匈奴的时候,卫青让朋友公孙敖和自己一起攻打单于,而把李广调开,让他从东路出击。东路有些迂回绕远,最终迷失道路。卫青派长史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而李广却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去了之后,因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而拔刀自刎了。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而死。 掩卷沉思,从李广的品性和遭遇延伸开去,我们可以获益良多。一个人一身中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困难和挫折,如何去处理和面对这些事情和问题呢?是冷静的沉着,不以个人得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准绳,还是斤斤计较功名利禄的索取和获得? 当今这个时代,李广这样的品质是十分欠缺的。他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现代人的正好相反;他的重情重义、大智大勇,现代人的薄情寡义、胆小怕事;他的宁可自刎,也不愿受辱,现代人的鲜廉寡耻、虚伪透顶。 记得父亲曾对我说起过他的青年时代。当时我们农场里不管是干部还是群众,大家都一起劳作,甚至一起吃睡,相处十分融洽。但是现在不同了,场里的领导干部一年也难得去几趟下面各个村子里,更别说是一起劳动了。偶尔去一趟,也只是隔着车窗向外望一下,没有深入了解。前后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想,不管什么年代,干群关系、干部作风都应该是关键的问题吧。倘若做干部的能有李将军的表率作用,能有爱民如子的品性,我们亲爱的祖国是不是会前进得更快些?农村经济的状况是不是会大有好转? 现代人很少有少有能负起责任的。一个公司里出了问题,主管就会说,这是张经理的错,是李经理的错。一个小孩偷了别人的东西,被人抓住后,他会说,这是我妈妈的错,她没有给我买最好的。一个学生成绩下滑,她会说,这是我爸爸的错,他没有给我请家教。这就是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4.《刷子李》课内外阅读训练(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训练 14.刷子李 课内阅读 (一)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 )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 )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 ),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 )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A.天衣无缝 B.稀溜溜 C.匀匀实实 D.平平整整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悠闲——( ) 特别——( ) 洁白——( ) 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刷墙,包括他刷墙的和 ,反映了“刷子李”。 4.从刷子李说出了徒弟的心理,可以看出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 ) A.刷子李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心细如发。 B.刷子李说了徒弟的心理,是要让徒弟好好佩服自己。 C.刷子李这样做,明显是要压服一下徒弟。 (二)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自得清爽。有人说这蘸.(zh ān zhàn)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diào tiáo)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着鼓点,()着琴音,每一道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xiān xián)接得天衣无缝.(fèng féng),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píng bǐng)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

浅谈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讲解

浅谈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内容摘要】祥林嫂是鲁迅的《祝福》中的女性形象,其形象的典型意义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妇女的经济枷锁和精神摧残,本文从祥林嫂自身、他人及社会环境等的影响,通过揭露祥林嫂悲剧命运分析了封建礼教,引出了社会的本质。【关键词】悲惨命运原因社会本质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妇女最典型的形象代表。历史和现实社会总是呈现出异常复杂的面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主要是由这种复杂的历史条件和人物关系造成的。《祝福》中深刻地描绘出复杂的祥林嫂时代背景,真实地描述了社会环境对形成祥林嫂性格的作用,它所刻画的复杂性格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但鲁迅在《祝福》里,不仅十分重视描写影响人物命运、铸造人物性格的复杂环境,而且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个体生存的全貌,祥林嫂的命运早已不是她自己个体的命运,她已经成为旧社会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的代表,肉体遭受压榨、蹂躏,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而作品中鲁迅先生对祥林嫂眼神的刻画,也生动体现了祥林嫂性格的发展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她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从而印记着祥林嫂悲剧一生的足迹。 一、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先是丧夫,再改嫁,丧子,又被逐出鲁家,最终没有得到未庄人的谅解被逐出未庄而精神崩溃,她从未想过抗争,从未做任何改变,最终在绝望中离开。但祥林嫂的一生坎坷悲惨,她不仅受到封建主义政治上、经济上的压迫,

更遭致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的残酷精神虐杀,祥林嫂周围的世界,也被封建伦理道德所支配,祥林嫂踯躅在这个冷漠无清的世界里,她不仅生前哀苦无告,还须怀着更大的恐惧走向死亡。同时从肉体到精神都被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摧残虐杀,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她,几经抗争非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被践踏、被愚弄、被鄙视,而最终被吞噬,就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冻饿致死。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她吃苦耐劳,身体状态良好。但在旧社会她夫死后,被逼再嫁,儿子死后呗逐出家门,得不到人们的谅解而精神崩溃,最终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在《祝福》中,主人公祥林嫂具有一种中国封建传统妇女的性格。在当时,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妇女的地位是相当低的,妇女从一而终的理念深入人心,对于一个寡妇,这种鄙视就更加强烈了,就连和她地位相当的柳妈也这样。然而,祥林嫂也就有反抗性,曾经试图反抗,但没有成功。尽管她对这种命运的抗争,正是祥林嫂对生命和自由的向往,也完全符合普通人正常的心态,只是她无论怎样挣扎,她这个可怜的个体仍逃不脱社会的羁绊。她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她是一个寡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佣工,虽然夫死悲切,但尚年轻,尽管有初当佣工的胆怯,但尚可自食其力相慰。可这时的祥林嫂是从严厉的婆家逃出来的,在当时封建社会当中,无疑这只是她恐怖命运悲剧的开始。祥林嫂的悲剧还在于,她一生顺从封建礼教,到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范文1李广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一般一提到将军,我们都会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霍去病、廉颇、卫青等等,对李将军李广就不太熟悉。其实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首诗《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王昌龄对李广的称赞。 司马迁的《李将军列传》就记叙了他的生平事迹,在司马迁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临危不惧的将领。对于李广悲惨的结局,我们也可以从这篇文章中看出,司马迁对这名英雄的惋惜和悲痛。 从他的才能来看,他确实是名英雄。他与匈奴多次交战,匈奴闻风丧胆还称他为“飞将军”。他的射箭技术高超,李广有次出猎,看到草丛中的石头,以为是老虎,就拿箭射向石头,整个箭头都射进石头里。他不但箭术高超,而且足智多谋。他在捉捕匈奴的射雕手时,看到了几千名匈奴骑兵。而李广只有一百名骑兵,李广认为只要他们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会来击杀他们。只要他们不跑,匈奴就不会攻打他们。于是他率领了一百名骑兵射死了匈奴的将领,匈奴觉得汉朝有伏兵就领兵撤离了。李广的一百名骑兵就这样吓跑匈奴的几千名骑兵,让人不得不称赞他的谋略。 李广为人清廉,做官四十多年,家里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财物,即使得到了赏赐也会分给他的部下。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没有喝到水,他也不喝水,士兵没有吃饭,他也不吃饭,所以深受士兵们的敬

佩。 然而像他这样一名有才能,深受士兵爱戴的将军却终身未得封爵。这对一个有才能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委屈,即使他已不再年轻,他也想在年老的时候继续拼出一番战纪。终于等到了一个立功的机会,但卫青却因为私情而排挤李广,不想李广立功并且轻辱了李广,李广一气之下就回到自己的军营,结果迷失了方向,没有赶上与匈奴作战,自己请罪自刎。 如果他大气一点,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就像司马迁受了宫刑,受到了嘲笑也不放弃自己的生命一样,在牢中完成了自己的巨作《史记》,即使有才能也不一定会获得巨大的成就,还要有耐心。毕竟是金子的话,总会发光。 飞将军李广读后感范文2《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写了许多历史故事,我最喜欢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李广在汉文帝的时候就做了将军。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有派她去做上郡太守。 有一次,匈奴进了上郡,李广带着一百多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匈奴射手,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回营,远远望见有三千名匈奴骑兵追了上来。李广手下的兵士突然碰到了那么多的匈奴,不由的都慌了。李广随即下令前进,在离开匈奴阵地仅仅两里的地方停下来,命令士兵一起下马,把马鞍全写下来,就地休息。匈奴的将领看到李广这样布置,不敢上

《将军的部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将军的部队 我越来越多地想到他了。想到他,我感觉脚下的土地,悄悄晃动一下,然后空气穿过了我,我不见了,我回到了将军的身边,我重新成为了干休所里那个二十一岁的勤务员。 将军的部队装在两只巨大的木箱里。向昔日进行眺望的时候,我再次看见了那两个木箱上面已经斑驳的绿漆,生锈的锁,生锈的气味和木质的淡淡的霉味。 对住在干休所里,已经离休的将军来说,每日把箱子从房间里搬出来,打开,然后把刻着名字的一块块木牌从箱子里拿出来,傍晚时再把这些木牌一块块放进去,就是生活的核心,全部的核心。直到他去世,这项工作从未有过间断。 那些原本白色的,现在已成为暗灰色的木牌就是将军的部队。直到现在,我仍然无法说清这些木牌的来历。我跟身边的伴儿说的时候,他只给了我粗重的喘息,并未做任何的回答。我跟他说,我猜测这些木牌上的名字也许是当年跟随将军南征北战的那些阵亡将士们的名 字吧,我的猜測是有道理的,可后来,我在整理这些木牌的时候,却发现,上面有的写着“白马”“黑花马”“手枪”,而有一些木牌是无字的,很不规则的画了一些“0”。也许,将军本根不知道那些阵亡战士的名字? 他非常缓慢地把其中的一块木牌拿出来,看上一会儿,摸了摸,然后放在自己的脚下。—块块木牌排了出去。它们排出了槐树的树阴,

排到了阳光的下面,几乎排满了整个院子。那些木牌大约有上千个吧,很多的,把它们全部摆开可得花些时间。将军把两个木箱的木牌全部摆完之后,就站起身来,晃晃自己的脖子,胳膊,腰和腿,然后走到这支部队的前面。 将军说,我记得你,当然。我记得你的手被冻成了紫色。是左手吧? 将军说,你这小鬼,可得听话呀。 将军说,我不是叫你下来吗。 将军说,马也该喂了。 他用手使劲地按着眼角边的两道皱纹。 有时将军也和我聊一些和他这支部队相关的陈年旧事。譬如一个战士特别能睡,打完一场战斗,将军一发出休息的命令,即使他站着也会马上鼾声如雷。他脚还特别臭。将军说我原本想让他当我的警卫员来着,可我受不了他的臭脚。说到这里时将军的声音很细,并且有种笑意。他笑起来的样子让他年轻了很多。 将军还跟我说过逗蛐蛐、抓毒蛇、吃草根一类的小事,说过某某和某某的一点琐事,他很少跟我谈什么战争。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谈。要知道将军一生戎马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要知道将军在这无数次的战争中很少失败,要知道他现在指挥的这支木牌上的部队,很可能是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啊。 我悄悄地留下了两块木牌,那是两块没有写字的木牌,上面画的是“0”。原来我留下的木牌是三块,那一块木牌上写的是“白马”。

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 卞春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故事了解《塞下曲》描写的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理解诗意,感受他的高超武艺及神勇无比,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感受李广的高超武艺及神勇无比,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也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来给大家露一手,指名背诵古诗。 师:真棒!时间关系咱们今天就只能先背到这儿,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跟古诗有关,这首诗的题目是——板书《塞下曲》。 2.简介卢纶《塞下曲》: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他写的塞下曲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箭破敌、凯旋庆功等军营生活,因为是和hè张仆射(púyè)之作,因此也叫《和张仆射塞下曲》 其中两首比较有名,其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中出现的,示诗: 指名读,自读,齐读。读准字音。 3.由诗句,简单介绍"飞将军"李广。

4.师简介李广的故事。 有一次,李广不小心被匈奴俘虏了。匈奴拿来一张网将他困住,然后用几匹马拖着他走。机智过人的李广看准时机,猛然从随行的匈奴身上夺过一把弯刀,将网割破。当其它匈奴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广已经再用那把弯刀连杀了数人,跃上一匹快马,逃离了匈奴的阵地。要知道这一连串的事情,只是发生在短短的十几秒钟之间。匈奴人愚昧无知,以为李广是神,懂得飞天遁地,自此便称李广为“飞将军”。更神奇的是,因为李广的名字威震边疆,据说匈奴人的婴儿夜晚哭啼,一但在耳边说出李广这个名字,婴儿就马上不敢哭了。 5.板书课题,揭题,生读题。 相信我们学了《李广射虎》这一课后,你们对“飞将军”李广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二、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6.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7.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优雅转身,活在当下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读后感 历事练心,任风雨雷电来去自如;细水长流,需一颗明镜清新的心。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去。不刻意,不讨好;优雅转身,活在当下,如此,安好…… ——题记 很多时候,往事,犹如一杯变质的果酒,色泽依然诱人,却已没有了最初的香甜滋味,有的只是某些残破的幻象。面对昨日的种种,在安静下来的那一刻,我们都应学会沉淀、释然。 过去已成为历史,不管明天将如何,我们都要坚定信念的走好今天的路,强大的人,都应直视自己的伤口,走出偏执泥沼。《不畏将来,不念过去》一书令我感触颇深,她用最无所畏惧的态度、最直接了当的语言,彻底击碎那些不切实际的幻影;用犀利的语言,打醒那些迷茫沉沦、不愿从梦中醒来的人们;只为活在当下,为自己建立全新的世界。 席地而坐,静静的反思。抬头,发现,昨天已是昨天,它永远不可能再回来,只有勇敢的往前走,踏上另一旅途,披荆斩刺,又怕什么,全新的路上才会有意外,将人生变成余音缭绕的歌。”人总是要这样渐渐活得好:孤僻,反省,寻找自我,继而活出真我。总是要在繁华落空之后才懂得,怎样的感情才是纯粹的、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 年少时,总想要写点什么东西,兀自拿着本子反复斟酌,让好友写下一番番话。现如今再读这些文本,才发现都是言之无物的客套话,除了偶然可以让自己忆起故人,再无其他。那些该离去的终将离去,当时光覆没在岁月里,看到的,在乎的也只是现在所拥有的。 偶然有一次听朋友说我生活挺优雅恬静的,咋一听我还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的生活如何能攀谈得上这四字。无非不是没有任性过,砍掉了那些不必要的念想,给自己一个幸福的可能,清清淡淡的,活在当下,不再复忧伤而已。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重在体验,每个转角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景。做个通透的人儿,站起来,坚壁清野,不畏将来,不念过去,成就最好的自己…… 停不了的时钟将现在变成了过去,将将来不可及的幻象逐渐变成了真实。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都需要给自己找到一个定位,这位置能给予你太多安定。就如我知道我不够美丽,不够优秀,但我不纠结,不落魄,仍坚定的朝着正前方走下去,无怨无悔。我只愿”在生命有限的时光里,宁愿心随我动的放肆,也不愿随时像一个垂死者一样向旁人乞求帮助。”不能失去勇气,只有当你对了的时候,你的世界才会对。 其实,我也曾迷惑过、气馁过、心灰意冷过,只是到最后,看开了,明白了,往事便化成一粒粒沙,散落在了天涯。我只想,坦然从容面对一切事和物,收拾行囊,甩开羁绊,与自己的心私奔一回,何处没有幸福?心安处即吾家。 当走到这一程,回眸,隐隐的是些烟绕香缭的阴柔和微风中的软语,有些感觉,一生一次就够了,那里曾是梦想最初开始的地方…… 过去总是伴随着伤感、惋惜的感情;而未来总是伴随着悸动、梦幻的情感。 过去,我们把那些人,那些事交予时光;未来,时光交予我们,这些人,这些事。 只有自己找到的,才会是你终生拥有的,活在当下,如此便好。我希望自己,淡泊于明镜,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去;优雅转身,活在当下,如此,安好…… (张晓园) 独辟外治蹊径,打开儿科治疗一扇窗 ——读《武简候中医儿科外治备要》有感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丁玲 “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 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姓娃!”她把灯点着了。里面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 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淋子。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 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 “砰!”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 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 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这老死鬼干嘛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 “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里燃烧着火焰。 “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 “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嚎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

对《魂断蓝桥》女主角悲惨性命运原因的研究分析

对《魂断蓝桥》女主角悲惨性命运原因的分析

————————————————————————————————作者:————————————————————————————————日期: 2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逆向思维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 2 《好人难寻》中体现出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3 从现代主义角度分析《月亮和六便士》 4 Cultur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5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 6 The Weakness of Human Nature in Gulliver’s Travels 7 抽象名词词义内涵及其翻译策略 8 从汉英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9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挣扎 10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的模糊化现象 11 论《牧师的黑面纱》中的宗教讽刺 12 从原型批评理论角度分析威利?洛曼的悲剧 13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英汉商标翻译 14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etaphors with Animal Im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5 An Analysis of Textual Functions of the English Passive Voice 16 商务信函的写作原则与技巧 17 论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8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19 A Study on the Factors Motivating Students’ Speak ing in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20 英语新词汉译原则研究 21 小说《紫色》和《妻妾成群》中女主角不同命运的的比较 22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 23 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 24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 25 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 26 析《远大前程》主人公性格之路 27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28 浅析《阿拉比》中男孩的心理成长历程 29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30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31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 32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Francesca in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Based on Jung’s Collective Unconscious 33 布什总统演讲词中幽默话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34 迪斯尼动画《木兰》中的中美文化融合分析 35 Struggle and Compromise in North and South 36 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的彰显 37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 38 《太阳照常升起》中科恩屡遭排斥的根源分析 39 《远大前程》与《名利场》叙事技巧比较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