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七 维生素C的性质

实验七 维生素C的性质

实验七 维生素C的性质

实验七维生素C性质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维生素的一些重要性质

2、理解测定维生素的原理和方法

3、初步了解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实验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的结构

OH OH

C === C

CH2CH CH C=O

O

—C(OH)=C(OH)—,烯醇式结构具有酸性和还原性。

三、仪器及原料:试管、酒精灯、普通漏斗、铁架台、滤纸、小烧杯、西红柿、桔子、小白菜、黄瓜、维生素C片、碘一淀粉溶液5%FeCl3溶液,0.1%KSCN溶液

四、实验内容:

(一)维生素的酸碱性测定

100mg维生素C片溶解于装有5ml蒸馏水的试管中,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值。(二)维生素C的还原性

1、取一支试管,加入5ml蒸馏水,在蒸馏水中溶解100mg维生素片,滴加5%FeCl3溶液3滴,振荡,再滴加0.1%KSCN溶液1滴,观察现象。

2、取一支试管,加入5ml蒸馏水,在蒸馏水中滴加5% FeCl3溶液3滴。振荡,再滴加0.1%KSCN溶液1滴,观察现象。

3、取一支试管,加入5ml蒸馏水,在蒸馏水中溶解100mg维生素片,滴加碘一淀粉溶液若干滴,振荡,观察现象。

(三)维生素C的热稳定性

取一支试管,加入5ml蒸馏水,在蒸馏水中溶解100mg维生素片,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再加热4分钟,滴加一碘粉溶液,观察现象。

(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的测定

取两种水果或两种蔬菜各10g,榨汁,用细纱布过滤后,用100mg蒸馏水稀释滤液,再用滤纸过滤,取两支试管,分别只取一种溶液5ml,用碘一淀粉溶液滴加,估算那种水果或那种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高。

问题:

1、如何保存维生素C片剂?

2、为什么疏菜在烹制过程中,不能长时间加热?

作业:

根据您所在学校条件,设计定量测定两种水果或两种蔬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的实验方案。

1

15·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

专题15·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 一 . 物质性质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 3.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结合对物质性质进行探究,通过观察法初步了解外观性质,再运用分类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等预测物质的相关性质,利用实验法进行性质验证,根据实验现象运用比较法,进一步归纳物质的性质。 二.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的化学性质 铝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非金属单质、酸、碱。某些可溶性的盐反应。铝在空气中或在冷的浓硝酸中都能生成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膜薄膜,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但当有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铝制容器不能用来腌制咸菜。 2.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都是两性化合物,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Al203+6H+===2Al3++3H2O 3H2O+Al2O3+2OH-===2Al(OH)4- Al(OH)3+3H+===Al3++3H2O Al(OH)3+OH-===2Al(OH)4- 3.可溶性铝盐的性质 可溶性铝盐电离出Al3+水解产生胶体具有吸附性,常用于作净水剂等。 铝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Al(OH)4-、AlF63-等。配合物是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阴离子或分子)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Al3++6F-===AlF63- Al3++4OH-===Al(OH)4- 三.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比较 乙醇苯酚 官能团羟基—OH 羟基—OH 结构特点羟基与链烃基相连,不电离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可电离 主要化学性质①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②与HX发生取代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①弱酸性,能与NaOH、Na反应; ②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白色沉淀;

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高二化学专题复习学案 物质的制备实验 【要点解析】 制备实验的方案设计可以让考生在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方案解决问题,考查要求比较高。 一、经常涉及的顺序问题 1.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问题 气体发生装置→净化除杂→干燥→主要实验→尾气的处理 说明:考虑干燥与除杂的顺序时,若采用溶液除杂,先净化后干燥;若采用固体吸收剂常温除杂,则根据题意而定。 考虑尾气处理时,有毒气体常用溶液(或)固体吸收或将其点燃,无毒气体直接排放。2.接口的连接 总体上遵循第1点中所列排列顺序,对于吸收装置应“长进短出”,量气装置应“短进长出”,洗气装置应“长进短出”,干燥管应“大进小出”。 3.气体的发生 实验顺序:装置的选择和连接→气密性检查→装入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拆卸仪器→其他处理等。 二、同一仪器在不同位置的作用 1.酒精灯 首部:制气反应的热源 中部:需加热进行的反应的热源 尾部:出去一些有污染且易燃的气体 2.干燥管 中部:干燥气体;除去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检验水蒸气的存在 尾部:防止空气中的水气进入反应器;除去尾气中的有害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3.洗气瓶(通常放置于中部) 干燥:放置在气体进入加热的反应器之前;放置在收集干燥气体的集气瓶之前 除杂:用洗气的方法除杂(根据实验内容的具体需要确定放置位置) 检验:验证某气体的存在(根据实验内容的具体需要确定放置位置) 三、重要有机物的制取 需掌握典型物质的制备原理、实验装置、反应现象、操作要点。 1.乙烯的实验室制取 简述:实验室一般是在加热条件下,用浓硫酸使乙醇脱水制取。其中浓硫酸起催化剂和脱水剂作用。在约140℃时,乙醇脱水生成乙醚(C2H5)2O;在约170℃时,生成乙烯。这是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而生成物不同的典型例子之一。

1-2元素性质实验-实验报告

元素实验报告 实验18 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一、 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试管操作。 2. 学习离心分离操作。 3. 学习主族元素一些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内容 1. 卤离子的还原性:向3支盛有绿豆大小的KI 、KBr 和KCl 固体的试管分别加入0.5 cm 3浓硫酸,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和状态。把湿的醋酸铅试纸、湿的碘-淀粉试纸和湿的pH 试纸分别伸向装有KI 、KBr 2. 氯含氧酸盐的氧化性 往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ClO 、KClO 3 和KClO 4溶液,然后加入KI 淀粉溶液,观察现象。向不发 3. 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性 (1) 氧化性:取1小片Pb(Ac)2试纸,加1滴H 2S 的水溶液,则有黑色的PbS 生成。再向试纸上

(2)还原性:取少量3% H2O2溶液,用H2SO4溶液酸化,再滴加2~3滴0.01 mol·dm-3KmnO4 4. 过硫酸盐的氧化性 向盛有2滴 0.002 mol·dm-3Mn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cm3 3 mol·dm-3H2SO4、2~3 滴AgNO3溶液,再加入少量K2S2O8固体,小心加热,观察现象;另取1支试管,不加AgNO3, 进行同样实验。 5. 亚硝酸的氧化还原性 请利用0.5 mol·dm-3NaNO2、0.1 mol·dm-3KI、0.02 mol·dm-3KMnO4、1 mol·dm-3H2SO4试剂, 6. 硝酸根的检出 取少量FeSO4·7H2O固体于试管中,滴加1滴0.5 mol·dm-3NaNO3溶液及1滴浓H2SO4,静置,观察现象。反应式为: 2+-+3+2+2-

7. 磷酸根、焦磷酸根和偏磷酸根的鉴别 (1)分别向0.1 mol·dm-3Na2HPO4、Na4P2O7和NaPO3溶液中滴加0.1 mol·dm-3AgNO3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生成的沉淀溶于2 mol·dm-3HNO3溶液吗? (2)以2 mol·dm-3HAc溶液酸化磷酸盐溶液、焦磷酸盐溶液和偏磷酸盐溶液,再分别加入蛋白溶液,各发生什么现象? 3-4-- PO43-、P2O74-和PO3-的鉴别方法: 8. Sn2+、Pb2+、Sb3+、Bi3+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现有0.1 mol·dm-3的SnCl2、Pb(NO3)2、SbCl3和Bi(NO3)3,2 mol·dm-3NaOH、6 mol·dm-3NaOH 和40%的NaOH试剂。请制备少量氢氧化物沉淀,并试验这些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9. Sn、Pb、Bi不同价态离子的氧化还原性 -3-3

实验4、性质实验1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烃、卤代烃、醇、酚、醚、醛和酮的性质所在班级:专业班学号: 姓名: 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成绩:

实验四 烃、卤代烃、醇、酚、醚、醛和酮的性质 【实验目的】 1、验证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和酮的主要化学性质。 2、掌握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和酮的鉴别方法。 【实验原理】 烃类中烷烃在一般情况下比较稳定,在特殊条件下可发生卤代反应。而烯烃和炔烃由于分子中具有不饱和双键(>C=C< )和叁键(—C ≡C —),所以表现出加成,氧化等特征反应。具有R —C ≡CH 结构的炔烃,因含有活泼氢,能与重金属,如亚铜离子,银离子形成炔基金属化合物,故能够与烯烃和具有R —C ≡C —R 结构的炔类相区别。 芳烃由于在环状共扼体系中电子密度平均化的结果,它的化学性质比烯烃、炔烃稳定,难于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却易发生取代反应,构成了苯和其它芳香烃的特征反应。 卤代烃分子中的C-X 键比较活泼,—X 可以被—OH 、—NH 2、—CN 等取代,也可与硝酸银醇溶液作用,生成不溶性的卤化银沉淀。烃基的结构和卤素的种类是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分子中卤素活泼性越大,反应进行越快。各种卤代烃卤素的活泼顺序如下: R-I > R-Br > R-Cl RCH=CHCH 2X ,PhCH 2X > 3°R-X > 2°R-X > 1°R-X >CH 3 -X > RCH=CHX ,Ph-X ; 醇类的特征反应与羟基有关,羟基中的氢原子可被金属钠取代生成醇钠。羟基还可被卤原子取代。伯、仲、叔醇与卢卡斯(Lucas )试剂(无水氯化锌的浓盐酸溶液)作用时,反应速度不尽相同,生成的产物氯代烷不溶于卢卡斯试剂中,故可以根据出现混浊的快慢来鉴别伯、仲、叔醇。立即出现混浊放置分层为叔醇,经微热几分钟后出现混浊的为仲醇,无明显变化为伯醇。此外,伯仲醇易被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而叔醇在室温下不易被氧化,故可用氧化反应区别叔醇。 多元醇如丙三醇、乙二醇及1,2-二醇等邻二醇都能与新配制的氢氧化铜溶液作用,生成深蓝色产物,此反应可用于邻二醇的鉴别。 酚的反应比较复杂,除具有酚羟基的特性外,还具有芳环上的取代反应。由于两者的相互影响,使酚具有弱酸性(比碳酸还弱),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而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苦味酸(2,4,6-三硝基酚)则具有中强的酸性。苯酚与溴水反应可生成2,4,6-三溴苯酚的白色沉淀,可用于酚的鉴别。此外,苯酚容易被氧化,可使高锰酸钾紫色退去。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特征性的颜色反应,可用于酚类的鉴别。 醚与浓的强无机酸作用可生成 盐,故乙醚可溶于浓硫酸中。当用水稀释时, 盐又分解为原来的醚和酸。用此可分离或除去混在卤代烷中的醚。蒸馏或使用乙醚时,严禁明火 醛和酮分子中含有羰基 (>C=O),所以它们都能与许多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其中与2,4―二硝基苯肼加成时生成黄色2,4―二硝基苯腙沉淀是鉴别羰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 (R)H R C O + NHNH 2 NO 2 NHN H(R) H 2O R C NO 2 2 NO 2+ 受羰基影响,α-H 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卤代、缩合反应。 醛和甲基酮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以结晶形式析出。如果将加成物与稀盐酸或稀碳酸钠溶液共热,则分解为原来的醛或甲基酮。因此这一反应可采用来鉴别和纯化醛或甲基酮。 R C O +(CH 3)H NaHSO 3 OH R SO 3Na C (CH 3)H 醛和酮结构上的区别,在反应中表现相互不同的特点。醛羰基碳上连接一个氢原子而有还原性,

2018高考化学复习物质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题

课时3 物质制备及性质探究类实验题 1.(2016·课标全国Ⅲ,26)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用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一)碳酸钙的制备 (1)步骤①加入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________。 (2)右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 ________(填标号)。 a.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 b.玻璃棒用作引流 c.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 d.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二)过氧化钙的制备 CaCO3――→ 稀盐酸、煮沸、过滤 ②滤液――→ 氨水和双氧水 冰浴③ ――→ 过滤 白色结晶 (3)步骤②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 是________。 (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 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品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反应混合液中盐酸过量,加入氨水可以中和盐酸,调节溶液的pH 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过滤分离。(2)a项,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容易造成溶液飞溅,错误;b项,玻璃棒用作引流,正确;c项,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防止有气泡,正确;d项,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错误;e项,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容易划破滤纸,错误。(3)步骤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O2,溶液呈酸性,而CaO2溶于酸,故应将溶液煮沸以除去溶解的CO2气体。(4)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CaCl2、H2O2、NH3·H2O,产物为CaO2、NH4Cl和H2O,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NH3·H2O+H2O2===CaO2↓+2NH4Cl+2H2O,由于H2O2在高温下易分解,所以反应应在冰浴中进行。(5)由于乙醇与水互溶且易挥发,所以使用乙醇洗涤去除晶体表面的水分。(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产品的缺点是:没有除杂净化工艺,所制得产品纯度低。 答案(1)调节溶液pH使Fe(OH)3沉淀过滤分离(2)ade (3)酸除去溶液中的CO2 (4)CaCl2+2NH3·H2O+H2O2===CaO2↓+2NH4Cl+2H2O或CaCl2+2NH3·H2O +H2O2+6H2O===CaO2·8H2O↓+2NH4Cl 温度过高时双氧水易分解 (5)去除晶体表面水分 (6)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纯度较低 2.(2017·广西适应性测试)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探究实验。

物质性质实验方案设计及其强化练习

物质性质实验方案设计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 1、药品和仪器是部分给出还是有剩余 如果药品和仪器只是部分给出,则应该作必要的补充;如果药品和仪器有剩余,则应该筛选和淘汰。 2、条件有无特殊要求 如果采用最简单或最合理的实验步骤,则要求我们考虑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确定实验步骤的时候,已经有了限定,要给予高度重视。 3、实验过程中隐蔽性的操作 如果某些必要的干燥、除杂、冷凝等,这些都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但很容易被忽视。 4、药品的描述和仪器的描述 有的题目要求指出药品和仪器的名称,要注意准确地描述。是粉末还是块状固体?是溶液还是固体?是浓的还是稀的?是饱和的还是不饱和的?是有规格的还是没有规格的? 例如: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浓硫酸、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250mL容量瓶。 5、会绘制简单的实验装置图 能够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有的要求用“示意装置图表示”。 6、语言表达逻辑性和科学性 实验题很重视语言表达,要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回答问题。如物质鉴别鉴定的语言一般描述程序是:取样语言+操作语言+现象语言+判断语言。 6、其他注意的问题 ①冷凝回流问题 ②冷却问题 ③防止倒吸的问题 ④具有特殊作用的实验装置的改进问题。 二、物质性质实验方案设计 1、性质探索性实验方案设计 从物质的结构特点和所属类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测物质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质,然后据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去探索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我们推测的性质不一定准确,所以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开放探究型实验题,指的是具有明确实验目的,但是答案具有不确定性或者条件不唯一性或者解题方法多样性的试题。这类试题往往以基础知识为背景设计而成,要求考生自己选择相关知识或方法去解答,主要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归纳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2、性质验证性实验方案设计 结合已知的物质具有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物质是否具有该性质。 这类题目往往和气体的制备实验组合在一起。 三、强化练习 1、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专题16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

专题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 一 . 物质性质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结合对物质性质进行探究,通过观察法初步了解外观性质,再运用分类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等预测物质的相关性质,利用实验法进行性质验证,根据实验现象运用比较法,进一步归纳物质的性质。 二.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铝的化学性质 铝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非金属单质、酸、碱。某些可溶性的盐反应。铝在空气中或在冷的浓硝酸中都能生成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膜薄膜,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但当有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铝制容器不能用来腌制咸菜。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都是两性化合物,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 ()++++ ()+-()- .可溶性铝盐的性质 可溶性铝盐电离出水解产生胶体具有吸附性,常用于作净水剂等。 铝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等。配合物是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阴离子或分子)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6F--++-()- 三.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比较 乙醇苯酚 官能团羟基—羟基— 结构特点羟基与链烃基相连,不电离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可电离 主要化学性质①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②与发生取代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分子间脱水反应; ①弱酸性,能与、反应; ②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白色沉淀; ③遇发生显色反应

《物质性质的探究》知识总结

1.4物质性质的探究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和溶解性等。 【例1】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酸碱性B.密度 C.温度D.硬度 解析:酸碱性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为化学性质,而密度、温度、硬度都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答案:A 2.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物质性质的探究要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一般科学探究分六步进行。 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拓展与迁移 (2)探究活动: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实验1】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观察与问题 观察到铜片变成黑色。 铜片上的颜色为什么会变成黑色? 假设与预测

铜片变黑,我的预测是: ①燃烧产生的少量烟灰附着在铜片上 ②铜与其他物质发生了反应 由此可进一步预测: 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可以假设:铜片会变黑,是因为火焰中有烟灰附在铜片上。由此可以做出两种猜测: a.如果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 b.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不会变黑。 联想镁燃烧实验,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许多物质都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还可以做出假设:c.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若此假设正确,可以预测:d.如果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没有氧气的试管中加热,铜片的颜色将不变。 【实验2】验证假设与预测a的实验:用洁净干布或湿布擦一擦铜片黑色部分,观察现象。 【实验3 【实验4 如果学校实验室有真空泵,可用它抽出装有铜片并用胶塞塞紧的试管里的空气,

2020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解读:物质的性质实验

物质的性质实验 例1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饱和NaHCO3溶液法 (4)某同学进行图D所示的操作时,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解析(1)仪器X是长颈漏斗。(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因此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或B,但由于B装置中长颈漏斗没有伸入液面以下,会导致产生的二氧化逸出,因此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只能选择图中的A 装置。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发生在溶液中,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3)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由于在常温下,二氧化碳难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因此也可采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收集二氧化碳。(4)D操作是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若倾倒速度过快则会导致上方蜡烛周围氧气浓度减少,从而使得高的蜡烛先熄灭。 答案(1)长颈漏斗(2)A CaCO3+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3)b (4)倾倒二氧化碳过快,先使高蜡烛火焰附近氧气浓度减少 例2 同学们到实验室去进行“探究金属的性质”实验。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请你填空。 (1)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 ①滤液里一定含有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______。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 (2)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3)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1)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会先与锌粉反应,当锌粉反应完后再与铁粉反应。若将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置换出的Ag,可能含有锌;滤液中一定有反应先生成的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2)若滤液呈无色,说明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亚铁,即说明铁没有参与反应,滤渣中一定有反应的生成的银及没有反应的铁。(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能辨别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能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用实验手段研究物质。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二、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三、学习用品 胆矾石灰石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石灰水氧气二氧化碳铝柱铜柱铁柱水酒精试管烧杯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研钵集气瓶药匙火柴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案 (一)课前预习 预习任务:自读课文P6-9,完成预习思考题。 预习思考题: 1.什么是化学? 2.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这个世界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回忆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变化以及你对这些变化的认识。

3.灯泡发光发热是什么变化? (二)课堂教学 师:组织教学 活动1:预习情况交流 师:通过绪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化学,感受了化学的神奇。课后,同学们进行了复习和预习。现在,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复习和预习的情况。 师:什么是化学?(课件) 生: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师:请大家先观察关于纸的几种变化 【演示实验】 (1)将纸揉成一团,(2)将纸撕碎,(3)将纸点燃 师:上述变化可以分成哪几类?哪个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生: 师:(评价) 活动2:探究物质的变化 师: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变化。请大家按预习和提示完成实验。(课件提示注意事项)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学生实验】 课本P6【实验1-1】【实验1-2】【实验1-3】【实验1-4】 四人小组再分为2个小组,分别完成实验1、4和实验2、3。 【实验现象】(由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最后课件显示) 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 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1—1 液态水 水沸腾,生成水蒸气,在玻璃片 上凝成水珠。 液态水无

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

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 岚皋县大道九年制学校—邱爱强 教学目标 1、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 2、学会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体验到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4、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教学用品: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坩埚钳、铜片、火柴,干布。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展示焰火表演图片;老师想问一下,燃放焰火属于什么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请同学们对照P21图1-27,快速回答各图变化是什么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能推知相关各物质所具备的性质吗? [展示目标]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请认真自学课本20页,2分钟后回答问题。

[自学检测一] 1、不通过______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通常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直接_________或用_________方法去测定。物质在_________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而化学性质要通过_________观察和测定。 2、下列叙述中,那些属于物理性质的表述?那些属于化学性质的表述?那些属于化学变化的表述?那些属于物理变化的表述? A.镁带燃烧 B.镁带能燃烧 C.镁带是银白色金属D镁带用砂纸打光。方法提炼: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是,在描述性语言中,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有”等词语的,描述的是物质的() [引言]用什么方法才能了解金属铜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1、物理性质用观察法和物理测定法进行探究。 2、化学性质用化学实验探究法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实验指导一]请用实验桌上用品按【实验1-11】方案进行实验。 2分钟后回答问题。 观察与问题:【实验1-11】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假设与预测:1-a.如果铜片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 1-b.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不会变黑。

常见的物质状态及其性质

第4章物质的粒子模型 第1课时常见的物质状态及其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共同性质。 过程与方法 观察并描述固体、液体、气体的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2、使学生在团队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区分固态、液态、气态的性质。 2、知道物质三种状态的性质。 难点: 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1、幻灯投影片。 2、学生每小组(4-6人):小木块、水、植物油、密封于玻璃容器中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橡皮、密封于玻璃容器中的空气、铁钉、有机玻璃、橡皮泥、玻璃棒、石块、泡沫塑料、牛奶、酒精、烧杯、锥形瓶、试管、玻璃片、酒精灯、量筒等。 2、内容与设计

3、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区分并认识物质的三态,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出固体、液体、气体的特性,为学习“粒子理论”打下基础。 本课时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在学习物质的状态时,由老师提供几种不同的物质,学生进行分类,学习气体、液体、和固体性质的时候,由老师提出可探究的问题,设计好活动,学生自己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结果,小组讨论分析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五、训练与评价 探究活动设计说明活动1:物质的分类 活动2:气体的性质 活动3:液体的性质 活动3:固体的性质

活动记录纸 活动1:物质的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气体的性质 活动3:液体的性质 活动4:固体的性质

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三部分 专题16 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

一 . 物质性质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 3.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结合对物质性质进行探究,通过观察法初步了解外观性质,再运用分类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等预测物质的相关性质,利用实验法进行性质验证,根据实验现象运用比较法,进一步归纳物质的性质。 二.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铝的化学性质 铝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非金属单质、酸、碱。某些可溶性的盐反应。铝在空气中或在冷的浓硝酸中都能生成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膜薄膜,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但当有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铝制容器不能用来腌制咸菜。 2.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都是两性化合物,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Al203+6H+===2Al3++3H2O 3H2O+Al2O3+2OH-===2Al(OH)4- Al(OH)3+3H+===Al3++3H2O Al(OH)3+OH-===2Al(OH)4- 3.可溶性铝盐的性质 可溶性铝盐电离出Al3+水解产生胶体具有吸附性,常用于作净水剂等。 铝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Al(OH)4-、AlF63-等。配合物是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阴离子或分子)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Al3++6F-===AlF63- Al3++4OH-===Al(OH)4- 三.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比较

【要点探究】 1.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 [说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