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听华应龙之化错体会

听华应龙之化错体会

听华应龙之化错体会
听华应龙之化错体会

听华应龙之化错体会

闸口小学甘娟

9月24和25两天,我去武汉参加了“第二届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摩会”,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华老师一句句精彩的言论迎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首先是华应龙老师的展示课《阅兵的数学故事》,让大家看到了华应龙老师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将“化错”教育思想融于其中的。学生在自由、放松、允许出错的空间中,围绕“阅兵”这一感兴趣的事件,经历了一次美妙的数学学习历程。

紧随其后的主题报告《我不只是数学》,以“为什么说我不只是数学——为什么要我不只是数学——出来数学,我还能有什么——怎样才能我不只是数学”为线索,结合实际案例,向大家展示了他的数学观、教师观和教学观,并详细阐述了“化错”的由来、内涵和实际运用。在两天的活动中,特邀专家、华应龙名师团队的成员、华应龙的弟子,围绕“化错”教学,进行了专题报告、现场教学、微讲座、名师对话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深深震撼了我。

报告中华应龙老师说,教育就是教己育人、正己化人、以人育人;作为老师,要不忘初心。我们惊叹于华老师课堂教学的精妙、教学思想的深刻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其对数学教育、对学生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种热爱支撑他从江苏农村到首都北京,从村小教师到数学名师,从喜欢数学到“我就是数学”,从研究差错到融错再到化错直至我不只是数学。

惊艳于华老师的睿智、博学多才、乐学善思,我买了他的著作《华应龙与化错教学》。他在书中说“化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错误为正确,“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人生自古谁无“错”,差错的产生和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错”更具必然性。没有化错何来创新?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发生。有化错,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有化错的课堂,才有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华老师致力于探索人文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尊重、沟通、宽容、欣赏”使他的课堂教学充盈着时代气息,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一股清新流动的生命活力让学生特别爱上他的“疯狂数学”。经过了这次报告,我认识到课堂上,要解

放孩子的思想,解放孩子的嘴,让孩子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我们要不断尝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孩子们的思考才能任意奔驰。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带给学生一些思考,让其寻找数学知识背后的东西。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追问名师成功的原由,我有着强烈的感受,华老师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他的喜读善思成就了他的博学和大家风范,是他的不抛弃、不放弃、要扬弃的执着追求成就了他的缜密、严谨而又不失浪漫才情的教学风格,是他的“以学定教”“蹲下来和孩子对话”成就了听了华老师课的学生不愿下课的现实。

回想当时听华大师的课,也是久久不愿下课啊,讲座也是希望华大师永远不要停下来。希望以后还会有机会领略到华大师的课堂,学习到更多课堂知识,以及如何和学生相处。

两天的时间很短暂,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绵长。

听华应龙老师上课有感

“数学是我们的玩具” ——听华应龙老师上课有感5月21日在海门实验学校聆听了华老师的《规律中的规律》一课,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为之振奋,真不愧是大师,上出来的数学课含金量十足,不仅学生学到了很多,我们听课的教师更是收获匪浅。 这节课是华老师自己编写的一个教学内容,课开始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所得的积,学生说出得数,白板显示142857×1=142857,142857×2=285714,142857×3=428571,142857×4=571428。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交流。生:乘数越来越大,积的第一个数也越来越大了。教师此时并没有启发学生深入探究其中的奥秘,而是让学生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抢答142857×5、142857×6和142857×7的积。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很快猜出了142857×5=714285,142857×6=857142,但142857×7的积学生没法猜了,因为在前面的乘积中最大的数是8,没有比8再大的了。这是时,华老师引导学生用计算器算算,学生发现142857×7=999999,华老师惊讶道:“嗯,怎么会这样?”一个女生答道:“因为1/7化成小数约是0.142857。”(我很惊讶学生的知识积累,连1/7化成小数约是多少都记得很清楚。)这时华老师介绍142857这个数是走马灯数,华老师还形象的用一张写有142857数字的长方形纸,把它圈成一个圆介绍什么是走马灯数。老师一般到这个地方就会结束,不敢再越雷池一步,因为下面的规律学生更难发现,教师也更难掌控课堂。而华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继续追问:“用计算器计算142857×8、142857×9、142857×10的积,你发现了什么?”生1:“最前面一个数是1,后面一个数越来越大。”生2:“142857×8=1142856积的最后一个数与142857×1=142857积的最后一个数相差1,142857×9=1285713积的最后一个数与142857×2=285714积的最后一个数相差1,……”教师继续让学生口答142857×11,142857×12,142857×13,142857

《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后有感

《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后有感 《华应龙与化错教学》观后有感 华应龙老师致力于探索“化错教学”30多年,近日有幸品读了华老师的专著《华应龙与化错教学》,着实受益良多。无论是“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师生情谊,还是“以爱育爱”的新型师生关系,都拨动着我的心弦,现将华老师的教育观之我见部分心得分享给大家。 一、化腐朽为神奇 华老师说:没有错的课堂绝不是一节真课堂,少了差错就少了真实。其实“错”更是课堂中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华老师把化错归纳为:错是错,温暖地“容”;错不是错,智慧地“融”;错还是错,自豪地“荣”等三个阶段。这是化错课堂的三个阶段,也是对待差错的三种境界。 无论是上公开课还是日常常态课,我们都不能怕在课堂上出错,我自然达不到华老师的化错水平,但是我一直认同并践行着,在课堂上只有充分把学生的思想解放出来,真正的融入课堂,不怕出错,甚至有时候故意有意识的“导误”。因为出错有时候反而是好事,只有学生出错了,才能知道授课的关键点遗漏在哪里;只有学生出错了,才能深挖出知识点的突破口;只有学生出错了,才能剖析出出错的原因,找出是个性还是共性问题,才能真正的理解、掌握、提高。 二、师者若水 “上善若水”是老子的名言。华老师的体味是“师者若水”。师者若水,宽容博爱。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师者至柔为上,温温恭人。 华老师说:水,最值得我们教师学习的是“往低处流”,深有同感。只有我们放低姿态,“往低处流”,才会真正的和学生融入一体,倾听到学生的真实心声(我曾经以作为学生群里唯一的一位教师而骄傲过,学生拉我进群并能让我留下来是对我的一种信任和同行),融洽师生关系;当我们“往低处流”,才会和学生保持在同一个高度,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而且更容易走进学生内心,

让班主任在生命成长教育中感受幸福

让班主任在生命成长教育中感受幸福 ——汉阳区江汉二桥小学在全区班主任论坛上的交流材料 现代班主任理论认为: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更是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因此,班主任的幸福感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班主任的幸福感,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也是关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校把班主任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以成就班主任幸福人生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班主任生命成长的实践活动,全面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优秀班主任到哪里去了 现代学校教育生命关怀的迷失与班主任幸福感的缺失。 教育是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学校教育是基于人、为了人、发展人的事业,学生的生命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和学校管理者的生命质量,都应该进入学校教育“关怀”的视野之中。浓郁的生命期待,真挚的生命关怀,是现代学校教育目标的本质回归。 近年来,“关注生命”在教育界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呼声,从叶澜教授呼唤“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到呼唤“教育关注生命的完整、凸显生命的灵动、张扬生命的个性”,从倡导教育“关注个体生命存在”到倡导“教育关涉人生幸福”,无不表达着教育者对生命真谛的深切领悟和诗情守望,它表明了理解生命、关爱生命、滋养生命已成为一种理性的呼唤。然而,这些都是对学生的关怀多,对教师的关怀少,而对班主任关怀更是少之。 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注意到,接近七成的班主任教师不愿再当班主任。很多人认为当班主任太苦太累、工作压力大,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既要上课,又要教育和管理学生,还要在家长和学生之间沟通。此外学生安全更是时刻挂在心头,真是操不完的心。在学校中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要找班主任,都得由班主任来解决。班主任当中普遍感到工作重、压力大、待遇低,成就感小,缺少幸福感。班主任身心疲惫,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在每学年聘任班主任时,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我们老师本人,都希

《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学习心得

加强自身素养,提升工作绩效 ——《职业经理常犯的11种错误》学习心得近期,公司组织中层管理干部观看和学习了余世维老师的《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视频讲座,讲座中余世维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管理实践的经验,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指出了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包括有:1、拒绝承担个人责任;2、未能启发工作人员;3、只重结果,忽视思想;4、在公司内部形成对立;5、一视同仁的管理方式; 6、忘了公司的命脉:利润; 7、只见问题,不看目标; 8、不当老板,只做哥们; 9、未能设定标准;10、纵容能力不足的人;11、眼中只有超级巨星。 听完全部讲座后,虽然感觉有些囫囵吞枣,但讲座中一些典型的案例以及鲜明的观点还是让我获益匪浅,通过后期不断的体会和领悟,深刻认识到作为公司一名中层管理者,不论是在管理技能、个人心态、思维方式等各方面都应该具备一些职业化的素养,自己也深切感受到要不断加强自身职业素养,才能有效提升工作业绩。在此,结合实际工作浅谈几点学习后的心得和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用心做事,勇担责任 作为公司的一员,尤其是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我们必须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们对待任何一件事情必须要用心,我们要真正地做到用心做事,而不是简单的用手或用脑做事,我们必须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才能真正地将事情做好。 此外,只要做事,难免就会有失误和差错,那么一旦出现问题和事故

的时候,我们作为一名管理者或者一名负责人,我们必须要学会勇于承担责任,出现问题不可怕,但害怕出现问题就不可取,出现问题我们就积极去学习和纠正,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提升和锻炼自己,长此以往,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只会让我们在今后遇到其他事情的时候变得更加地游刃有余,应付自如。 二、积极引导和培养下属 管理,其实就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掌控他人做事的一门艺术。所以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更多的工作是要去教育和培养属下员工,不断地提升他们的技能和水平,从而达到让他们更好地做事,凡事都亲力亲为的人并不是一名好的管理者,同时,一名高高在上不积极带领和培育下属的管理者也非一名好的管理者。领导,字面意思即为带领并指导。所以我们要在下属做事时积极地带领并指导他们,不断地培训和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水平,才是一名好的管理者做事的最佳方式。 三、思想决定命运,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格局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思想决定命运”这句话,但当时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不深刻,而现在随着工作的历练以及对社会的接触和认识,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思想是我每一个人言语和行动的源泉,我们脑海中有怎样的思想就注定了我们将会说出什么样的话,注定了我们将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好的思想必将决定我们采取正面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之付诸行动之后也就必然会产生一个好的结果。所以,思想最终将影响着我们做事的结果和绩效。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一定注重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格局,因为视野和格局会决定我们管理的方式、处事的方法以及做各种决

观摩华应龙老师8

观摩华应龙老师《游戏公平》有感 一切皆有可能 我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华应龙的一节示范课《游戏公平》,感受颇多,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回味。领略华老师的风采,再次被华老师所感动,感动华老师对数学本质的探究,感动华老师对数学教学的执著,也感动华老师艺术家的风范与博学。在名师的数学课中,孩子的思维始终处在跳跃与思考的状态。在一次次的尝试思考以后,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表现充满信心。对思维能力有目的地训练,让我看到数学名家的有效教学不是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课堂中每一分钟都在实践。华应龙老师的《游戏公平》一课从创设情境开始,问题便一个个接一个而来。“公平不公平?”“怎样才公平?”“如何来证明?”……即使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也没有停止,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全神贯注,兴奋地摇动着水杯,认真的记录。整堂课中始终感觉到学生的思维没有停歇,不断的尝试,不断的积累信心。数学的魅力估计正是这样沁入孩子心灵的。数学的课堂如果想让孩子喜欢,必须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本节课中情景数学活动,也格外引人瞩目。华应龙老师的课堂中,父子争看奥运会篮球半决赛的故事情景贯穿整堂课。孩子们在为华老师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中,开始对概率统计等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当华老师以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结束教学的时候,孩子根本没有下课的想法,情景教学让孩子对数学更喜欢。在情境中在活动中,数学的学习变成学生主动的探究,也只有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的结论才会让学生收获一种成功和自信,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在华老师的课上幽默也成为一大特色。华应龙老师介绍自己的方式很幽默,他先在黑板上写下:华佗—华罗庚然后再写华应龙;在介绍完中南海后他再说自己就在中南海往西若干米上班;正是有了激情和幽默,名师们的课堂才更精彩,生命在场的意蕴才更浓厚。 现在简单的谈谈自己的感受与需学习之处。

华应龙案例集

华应龙教育教学艺术系列报道之四评价不是筛子而是“泵” 【案例1】 一次,在讲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时,华老师出了一道习题:下面每组图中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如图:(略)大部分同学能够准确解答,而晨晨同学却有异议。他解释说:“为什么相等呢?因为那个图形像影子一样,所以相等。”同学们哄堂大笑,华老师也情不自禁笑了起来。晨晨显得局促不安。华老师说:“老师很欣赏晨晨同学能提出这条理由,人的影子确实有和身高一样长的时候。”晨晨的脸上露出几分自豪。华老师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不过,大家想一想,人的影子有时不是也比身高长或者短吗?”同学们点点头。“既然这样,能不能根据那个图的影子,就推断它们的面积相等呢?”晨晨摇摇头。“晨晨同学能想出从来没有人想到的理由,并且这一想法对了一半。我们为有这样的同学而自豪。”教室里掌声响起来,晨晨同学体面地坐下了。 【点评】 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它使课堂教学更趋完整,华老师除了对学生的参与作出评价外,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时肯定孩子发言中的合理成分。这种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快反馈,学生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 【案例2】 一次,华老师上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的复习课,要求学生把0.2

化成百分数。在兰兰同学回答出20%后,华老师让她说说是怎么想的。她说:“0.2=2/10,十分之……”还没说完,同学们“嘘”声一片。华老师示意别打断她,请她继续说。“0.2=2/10=1/5”。“扑哧”,有的同学禁不住笑出声来。华老师也在想:这扯到哪儿去了,可还是耐着性子让她说。“分子分母同乘以20,等于20%。”“哎呀,真了不起。”随着华老师的称赞,同学们鼓起掌来。 华老师接着说:“大家看,兰兰同学先运用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接着又一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数巧妙地化成了百分数。这一系列知识她掌握得多么清晰,并且能运用自如,太棒了。华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么好的复习小数、分数与百分数互化的例子,华老师要向她学习。”教室里响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整节课学生情绪激扬,学习效果非常好,“白开水”变成了“茅台酒”。 【点评】 这些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评价,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不断地激励孩子从成功走向成功。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作出积极努力。 【案例3】 一次,华老师发现一位成绩不好的学生用小手捂住卷面上的分数,

班主任心得:换个角度,班主任生活更美好

班主任心得:换个角度,班主任生活更美好 2018年3月19日-----20日到安顺双阳文化宫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师“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后感悟很深,使我受益匪浅。改变了我对数学教育和班主任管理的认识,以前我真是井底之蛙,只满足于现状成绩。教育模式,教育观点,太陈旧、太落后了。会后我立志要做一个用情感、用爱心、用智慧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具有实践能力的数学教师和优秀的班主任。 一、湖北省小学特级教师、全国劳模桂贤娣老师的《用情用智当一个快乐的班主任》的讲座让人如沐春风,耳目一新。我从来没听到过这样的讲座:长达6小时的激情演说竟然不用稿纸,整个讲座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鲜活精彩的小故事,或感人,或有趣,或引人深思。每一个故事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加上桂老师幽默的语言,率真的表演,整个会场欢声一片,掌声一片。一天听下来,身心愉悦,丝毫不觉得的疲倦。听了省级优秀老师桂贤娣的讲座后,让我感受良多:认识到做一个能真正地培养好孩子,让小朋友都爱戴,家长尊敬的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 在教师这行里桂老师无疑是非常出色的,我们要学习她,不仅要学习她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更要学习她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这个行业里真正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我更多的是希望用老师的威严来让孩子安静下来听我讲课,通过这次的讲课我才明白,原来可以通过环境的诱导作用,将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引导到老师的讲课内容中去。孩子天生好动,对太多的东西都有好奇心,所以注意力都不会太集中,如果老师一味只是通过单纯的说教去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学习,可能是吃力不讨好,效果很差。桂老师说的太对了,我们应该多想一些方法来配合自己的教学,通过各种适当的环境,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很好地结合环境,才能让孩子们乐于学习,并逐步培养起小朋友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第1页共4页

《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心得体会 邓惠民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学会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从而经常纠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也就是说的师生共同成长。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从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距离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司空见惯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会有所悟、有所省,从而避免因工作中的失误,而给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伤害”。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

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教师是潜在的动力源,运用社会赞许可以乌枣学生的行为”,“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这些闪烁着思想火花的语言,使我们共享卡罗林博士的智慧和方法,从而有助于改变自己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原型策略和技巧,从而得到发展。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着很高的权利。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成功还是失败,赋予学生权利还是剥夺学生权益,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像其他权利一样,如果不加以控制,这种权力就很危险,极易产生负面效应。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现在想想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所以作为新岗当老师的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如果当我行使权利出轨时,这些新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在此,我也建议老师来读读这本书,这本书真的很好。

听华应龙老师《平均数》有感

观华应龙老师《平均数练习课》有感听了华老师的课,我受到了很多的启示:没有平时的积累,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是不会有课堂上的精彩频现的。华老师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的基础上再精 心设计的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尊重别人,彰显风采。 1.尊重听课老师。华老师是我听过课的老师中唯一一位有与听课老师分享思考的老师。虽然他是一位名师,但他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他在这节课中就提出3个小问题:①参与求体验,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怎样让学生体验②“平均数不是真实的数”,那平均数是什么数③怎样的活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特点 2.尊重学生。与学生课前交流的时候,华老师说允许学生不用举手,可以自由发言。他的话语很亲切,说到猪八戒和孙悟空,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还故意说错,把《西游记》说成是《三国演义》。这样一位亲切幽默的老师,您说孩子会不喜欢吗 二、深厚底蕴,征服众人。 1.巧妙导入,突出意义。 第一个活动是口算比赛。华老师给孩子们20秒钟的时间做9道两步计算的口算。孩子们刚开始兴致很高,但后来发现这时间太短了,只做了一两道题,最多的孩子也就做了三道题目。这时,华老师跟孩子们说每道题目算30分,让他们计算自己的得分,并算出小组的总分。 华老师让孩子们汇报每组的总分,并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你有什么想法吗”“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问题。有个孩子一眼就看出第二组的分数算错了,华老师又接着问:“你为什么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算错了”这个孩子说:“每道题30分,而第二组得分是380分,不是30的倍数,所以是算错了。”这让全场

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通过比总分,有的孩子说不公平,再到比平均分。看!华老师设计的环节多奇妙!多完美! 2.扎实的活动,让数学意义“具体感知”。 第二个活动是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在一个集市上有一个猜牛重的比赛,参赛的有屠夫、农民还有很多其他外行的人。尽管外行人猜的牛的体重有多有少,但最后的平均数竟和实际牛的体重只相差1磅。这一个故事体现了移多补少的思想,也揭示了这样一句话:数学的研究证明,平均数总是更加地接近实际。(马希文) 第三个活动是猜8个人的年龄。有8个人在篮球场上打球,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2岁。你能想象一下,这8个人的年龄可能分别是多少吗? 学生猜的情况有:12、12、19、15、10、18、11、13; 11、14、13、10、19、18、15、16;12、13、11、13、12、11、13、11等,很快就有学生快速指出第一组和第二组写错了。这让孩子们再一次体现了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最后揭示答案的时候孩子们挺吃惊的,答案是:47、8、7、6、6、7、7、8。其中47岁这个人就是华老师本人。这张图片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个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有时候平均数是不能体现整体情况的。 3.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小结的时候,华老师与众不同地让学生畅谈“平均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孩子们的回答各式各样,有说易变的、公平的、神奇难测的、会忽悠人的、接近实际的等等。华老师还说他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并告诉孩子们诸葛亮不姓诸,姓诸葛;平均数也不姓平,姓平均,是计算出来的,不是数出来的!这句话其实是说平均数不是一个原始数据,是个统计数据。总结得多么精彩! 对于教材的处理与升华,华老师这节课给予我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思想方法。数学是什么数学就是一种思想方法。数学的教学就是思想方法的教学。但现在的数学课堂似乎少了许多数学的味道。在华老师的课堂里我找到了数学的真谛。他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在传授思想方法。他带领学生

家长的态度会影响孩子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

家长的态度会影响孩子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如果家长对孩子学习要求严格,孩子自己就会自然的严格起来。我们要求家长检查孩子作业不是检查作业的对错与否,是检查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看看他们认真写了没有。 拿过孩子作业看也不看就签字完事,像是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似 的影响孩子,影响孩子做事的态度、方式、方法。 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努力做到最好。对于一件事情,我们先不求结果如何,先问问自己做的如何。

归到底,其实是“认真”二字,认真说起来何其简单,真做起来又不太容易啊。 “认真”去做足矣! ??????? 好的数学课是这样的 始的。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数学老师,要想真正把学生领进数学的殿堂,就必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应该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我们教育的现状是很多人升学后不想再去读书了,这难道不是

教育的失败吗?好的数学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学生领进数学的殿堂,并让他们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好的课堂要传递出这种趣味,紧紧的吸引住学生。 他的课堂毫不避讳差错。 课 得,只是里正确还差一小步,要正视差错,在差错中有所收获。课堂教学中真正的生成来自于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的处理和师生的互动。 正如华老师所说:“数学课堂差错资源化的要义是:尊重学生的劳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

错误的免疫力,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培育学生的创造创新意识和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的品质。”所以,我们要用心去利用差错,甚至有意识的去创造差错。 他的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上一篇┆?下一篇┆文章列表

学习桂贤娣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学习桂贤娣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今天读了关于桂老师的先进事迹报告,我感触很深。 桂老师是个用心的老师.唯有用心才是桂老师成名的秘诀.你看桂老师关于孩子的几句话总结便是她送给所有老师的金玉良言,桂老师说:什么是孩子?----孩子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童言无忌是孩子;想像力丰富是孩子;扯谎都不晓得变一下---孩子. 桂老师是个聪明睿智的人.她处理的几个案例足以说明这一点.在《藏书的故事里》,桂老师悄悄藏在门背后让恶作剧的同学获得极大的满足,然后轻描淡写的将书还给被盗学生, 私底下解决恶作剧同学的思想问题;在《情书风波》里,当小男生哭哭啼啼的告诉桂老师,自己给两个喜欢的小女生写了情书却没有得到回音时,桂老师这样说:别伤心,她们太小,看不懂你的情书;等你和她们大学毕业了,能看懂情书了,你再喜欢她们其中的谁,桂老师帮你撮合;小男孩破啼为笑;在《打架闹剧》里,两个男孩打了架,桂老师没有让他们检讨,也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别开生面的让他们写打架作文,围观者点评…….只有大智慧的老师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赢的学生的尊重;然而桂老师所提到和没有提到的案例,我们所有的老师几乎都碰到过,我们是否象桂老师那样处理得体? 桂老师的讲台是用情编织的舞台。她在班里设立了“卫生巾急救站”(当我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瞠目结舌);自助“小银行”;与学生一起跳橡皮筋,甩绳子;当班里发生盗窃事件的时候,桂老师买了68个红包,分给68给孩子,让他们带回家,装进该装进的东西,清晨自主放到指定的地方;当学生化疗掉了头发时,桂老师给每个学生一顶帽子……在密密的情网编织中,桂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俘获了学生的童心。 桂老师是个热情的人。而她的热情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还有对家长的热爱。为了了解家长的需求,她常常扮学生在家长中穿梭;清晨趴在食堂的餐桌上,聆听家长的议论,解家长之所急;代邻班家长交费,帮邻班家长给孩子送衣服……要怎样的智慧才能成就这样一个热情的,热爱生活的人!

解决问题培训心得三篇

解决问题培训心得三篇 解决问题培训心得篇1 今天培训的主题是“问题解决”,解决问题培训心得。体会颇深。 从董研老师的培训中,让我了解到了大到“智慧教育”以及国内外一些信息网络化的应用,小到我校双平台的运用,使我大开眼界深深的感受到现在是一个信息网络化的时代,我们要不认真用心的去学习,将会被淘汰,尤其学校给老师们提供了有力的资源平台,我们更要学会珍惜有利的资源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从郝晶晶老师的培训让我很震惊,一位80后的新教师居然进步这么的大,无论是专业还是思维、理解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俨然象一位专家型的教师,由此我体会到只要我们做个有心的、用心的、对学生负责的教师,就一定会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 铁补校长的培训,让我最受益的是学道的编写,即情境的设置、问题的提出、思维导图的设置等。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标的“问题体系”。这个体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教学结构,揭示了五种类型的“问题解决”情景对于开发学生潜

能的功能作用。“所谓基本问题,教师在学道中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提出质疑,同时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研究方法,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来验证所学的知识,以及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解决问题培训心得篇2 6月底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班组长问题分析与解决》培训,通过此次培训,从中收获颇多。对演绎思维、归纳思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创新思维需要有独特的想法,就如老师所说的,“创新,就是把睡过两个月的床单拿起来抖抖,反过来再铺上”,其实创新也是蛮简单的,就是把平时所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或答案去实践,就可以做出不一样的结果。 老师让我们对一些案例使用头脑风暴来说出筷子的几百种用途、杯子里的水在不倾斜的情况如何倒出来等,通过这两个案例,让我知道其实你所想的也是别人所想的,你所想到的不一定别人也想到了,只要自己能通过自己大胆独特的想法去想每一件可行的事情,这样才能收获学习更多,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 这次培训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让我知道如何填写九宫格,虽然这是一道很简单的数据逻辑思维题,但是这次老师教了我们一个非常简便有效的填写方法,通过规律可以快速的填写出正确的

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听说于定海的老师从黄山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奖赛归来,由于传说得太好,所以一直想要一睹风采。但是一个月下来没能如愿。一个月后,参加杭州的新生代数学观摩,门口推销光盘的正好有这节课,迫不及待的买下来,第一时间欣赏了一番。正如传说,这节课可谓是上得出神入化,引起我深深地思索,常规课要上出自己的思想,同样能能折射出智慧的光彩。今晚重新欣赏,可谓更是一番惊叹,聪明如张,自叹太浅。现把其课堂实录整理出来,望有同感者多多。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师:丁丁和冬冬在野餐时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生:好! 课件出示丁丁和冬冬以及一个苹果、4个月饼和两瓶矿泉水。 师:你们能帮他们分一分吗?4个月饼谁先来? 生:4个苹果每人分两个。 师:两瓶矿泉水? 生:每人分一瓶。 师:同学们特别善解人意。瞧,月饼和矿泉水每人分得怎么样? 生:一样多。 师:数学上,我们把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什么? 生:平均分。 教师板书“平均分”。 师:可是问题来了,苹果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成两份吗? 生:能! 师:想一想,苹果要平均分成两份的话,应该怎样分?一起说! 生:每人分半个。 生:每人分一半。 师:有人说半个,有人说一半,如果让你分,你说该怎样分? 生:一人切一半。 师:张老师该从哪儿切? 生:从中间切。

教师将课件中的苹果切成两半。 师:拿出手指指一指,苹果的一半在哪里?这一块是苹果的一半吗?这一块呢?看来只要把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苹果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怎样用数来表示呢? 生1:二分之一。 生2:四分之一。 生3:还是赞成二分之一。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是一种新的数,而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至于苹果的一半究竟用二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表示,或者是这个小女孩一开始悄悄给我说的一分之二呢,让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判断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动手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把苹果平均分成了几份?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中的几份?瞧,平均分(在课件中的一半苹果中出示分数线),两份(出示分母2),中的一份(出示分子1)告诉同学们,这个数叫做二分之一。谁会读? 生1:二分之一。 生2:二分之一。 生(齐):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这块苹果是整个苹果的二分之一,那这份呢? 生:也是二分之一。 师:这样看来,只要是把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 生:二分之一。 师:非常捧! 教师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师:轻声的说一遍,我们是怎样得到苹果的二分之一的。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它的二分之一又该怎样表示呢?先折一折,然后用斜线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行吗?动手折一折! 师:谁第一个上台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长方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上台演示) 生:我是这样对折,就折出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了。

听华应龙老师《平均数》有感教程文件

听华应龙老师《平均 数》有感

观华应龙老师《平均数练习课》有感听了华老师的课,我受到了很多的启示:没有平时的积累,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是不会有课堂上的精彩频现的。华老师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的基础上再精心设计的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尊重别人,彰显风采。 1.尊重听课老师。华老师是我听过课的老师中唯一一位有与听课老师分享思考的老师。虽然他是一位名师,但他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他在这节课中就提出3个小问题:①参与求体验,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怎样让学生体验?②“平均数不是真实的数”,那平均数是什么数?③怎样的活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特点? 2.尊重学生。与学生课前交流的时候,华老师说允许学生不用举手,可以自由发言。他的话语很亲切,说到猪八戒和孙悟空,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还故意说错,把《西游记》说成是《三国演义》。这样一位亲切幽默的老师,您说孩子会不喜欢吗? 二、深厚底蕴,征服众人。 1.巧妙导入,突出意义。

第一个活动是口算比赛。华老师给孩子们20秒钟的时间做9道两步计算的口算。孩子们刚开始兴致很高,但后来发现这时间太短了,只做了一两道题,最多的孩子也就做了三道题目。这时,华老师跟孩子们说每道题目算30分,让他们计算自己的得分,并算出小组的总分。 华老师让孩子们汇报每组的总分,并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你有什么想法吗?”“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问题。有个孩子一眼就看出第二组的分数算错了,华老师又接着问:“你为什么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算错了?”这个孩子说:“每道题30分,而第二组得分是380分,不是30的倍数,所以是算错了。”这让全场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通过比总分,有的孩子说不公平,再到比平均分。看!华老师设计的环节多奇妙!多完美! 2.扎实的活动,让数学意义“具体感知”。 第二个活动是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在一个集市上有一个猜牛重的比赛,参赛的有屠夫、农民还有很多其他外行的人。尽管外行人猜的牛的体重有多有少,但最后的平均数竟和实际牛的体重只相差1磅。这一个故事体现了移多补少的思想,也揭示了这样一句话:数学的研究证明,平均数总是更加地接近实际。(马希文)

观看《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

观看《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 观看《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 华应龙老师致力于探索“化错教学”30多年,近日有幸品读了华老师的专著《华应龙与化错教学》,着实受益良多。无论是“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师生情谊,还是“以爱育爱”的新型师生关系,都拨动着我的心弦,现将华老师的教育观之我见部分心得分享给大家。 一、化腐朽为神奇 华老师说:没有错的课堂绝不是一节真课堂,少了差错就少了真实。其实“错”更是课堂中一种珍贵的教学资源,“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华老师把化错归纳为:错是错,温暖地“容”;错不是错,智慧地“融”;错还是错,自豪地“荣”等三个阶段。这是化错课堂的三个阶段,也是对待差错的三种境界。 无论是上公开课还是日常常态课,我们都不能怕在课堂上出错,我自然达不到华老师的化错水平,但是我一直认同并践行着,在课堂上只有充分把学生的思想解放出来,真正的融入课堂,不怕出错,甚至有时候故意有意识的“导误”。因为出错有时候反而是好事,只有学生出错了,才能知道授课的关键点遗漏在哪里;只有学生出错了,才能深挖出知识点的突破口;只有学生出错了,才能剖析出出错的原因,找

出是个性还是共性问题,才能真正的理解、掌握、提高。 二、师者若水 “上善若水”是老子的名言。华老师的体味是“师者若水”。师者若水,宽容博爱。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师者至柔为上,温温恭人。 华老师说:水,最值得我们教师学习的是“往低处流”,深有同感。只有我们放低姿态,“往低处流”,才会真正的和学生融入一体,倾听到学生的真实心声(我曾经以作为学生群里唯一的一位教师而骄傲过,学生拉我进群并能让我留下来是对我的一种信任和同行),融洽师生关系;当我们“往低处流”,才会和学生保持在同一个高度,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而且更容易走进学生内心,获得学生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无论是精神需求还是学科知识都可以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查漏补缺。

读《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有感》

读《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有感 泗阳县李口小学姜兴安翻开《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的第一部分《开学了,我能做些什么》,不禁回想起自己平时,不就是和同学们问个好,了解一下假期里大家都做了些什么,然后收收假期作业,发发新书,提一提下学期的要求,最后打扫一下班级的卫生吗?还能做什么呢?带着疑问,读完了第一部分,不得不佩服这些教师的用心,俞玉萍教师在开学前一天制作有百合花图案的胸卡并在胸卡的背面为每一位学生写一段个性化的寄语,在开学的第一天给孩子读《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粒百合的种子;桂贤娣教师在开学的第一天会微笑地站在校门口,从家长手中郑重地接过每一位孩子,日常生活中给予不同孩子的爱,表现的方式也是不同的;苏联教师阿莫纳什维利在前一天晚上将孩子名字与照片对照起来以便能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喊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 书是越读越精彩,书中还介绍了在课堂上名师们的特色教学,他们都能够以学生为最终的落脚点,拥有自己独特的备课艺术,对于教材的恰当处理,抓住孩子的兴趣以及培养孩子的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一视同仁,能以客观、公平、公正的态度和立场看待学生的行为,做到“眼里没有差生”。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一位叫“雷夫”的美国教师,第一次听说他,是在去年的班主任培训中,欣赏了根据他原型拍摄的一部电影片段,这次在书中又提到了他,从他对工作的坚持与投入、对学生用信任替代恐惧、用智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特别注重学生的品格培养四个部分来介绍他,每个部分都提到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看来想要真正了解雷夫,还是将两本书合起来一并欣赏。于是就有了我对雷夫教师更深刻的了解: 一、背景 一直以为远在大洋彼岸美国的教育方法,与中国的教育模式应该有着很大的差异,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通过阅读,我第一次知道雷夫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们遇到的差不多,但他对于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的。雷夫·艾斯奎斯从教二十五年来,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小学担任五年级老师。这所学校位于美国的洛杉矶,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

失败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失败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孩子就像是一本神奇的魔法书,他能够为你带来各种各样的“魔法”,你的开心和不 开心,他都能够为你改变!孩子能够改变老师,老师同样也能够改变孩子。 以前我们总以为只有孩子成功了,才是最棒的,所以只想到要为成功的孩子鼓掌。面 对失败的孩子,我们也总是鼓励他“加油,宝贝!只有成功才会让你快乐”。可又有谁关 心过那些失败的孩子呢?虽然那些孩子现在失败了,但并不代表他们以后不会成功。这个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答案来衡量一个人是成功还是失败。也许现在来说,孩子的回答叫失败,但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他的回答也许会是一门艺术的起源,会是一门真正的创作。 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请不要吝啬你的掌声,也为那些失败的孩子鼓鼓掌吧! 我现在带的是小班,小班的孩子想象力是最丰富的时候,每次教他们画画,都让我受 益匪浅。明明我教的是画个太阳,可是有好多孩子画的就不是太阳,刚开始我还会很着急,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得多鼓励画的好的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像他们学习。可是后 来的一次画画课上,我让小朋友们画红红的苹果,可是有的孩子居然画成了一个“花脸” 苹果,于是我就很生气的走过去问他“老师明明说画红红的苹果,你为什么把苹果画成了 花脸啊?” 孩子笑着告诉我“因为我觉得每次老师笑起来得时候,就像花朵一样漂亮”。当时听 完孩子的话我还没能明白她的意思,可是事后我才明白,原来我们经常把脸蛋比作红红的“苹果”,可是在孩子的心目中他觉得老师的脸蛋不像苹果,更像是一朵五颜六色的“小花”。这就是孩子,小脑袋里永远装满着大智慧,我们无法用常人的眼光去判断。直到现 在我才明白,那些所谓的“失败”只是孩子的创造,我们追求的不正是这种创造吗?所以 我们的老师不光要给成功的孩子鼓掌,更要给失败的孩子鼓掌。没有现在的失败,哪有以 后的成功。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要理性地对待。只有理性地分析、汲取失败的教训,认 真整理、总结成功的经验,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学习脚踏实地,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次成功 的背后,会有千百次难言的失败。当我们处于失败时,往往会颓唐、惆怅于自己所设的重 重迷雾之中,看不到光明的前途。其实,一次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再爬起来,继续前进。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失败了一千六百多次,如果他萎 靡于第一次失败之中,他还能有以后的若干次失败吗?他还会有那令世人瞩目的成功吗? 我们能生活在今天华灯初上、霓虹四射、流光溢彩、“火树银花”的不夜城吗?正是爱迪 生在许多次失败中的一次次不懈努力,最终走进了成功的“殿堂”,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只有理性地正视失败,在失败中不气不馁的人,才会在失败的中,逐渐找到通往“柳暗花明”的成功路口。

2021年听华应龙老师的课及讲座有感

听华应龙老师的课及讲座有感 欧阳光明(2021.03.07) 12月16日,特级教师京郊行活动在我们学校拉开了序幕。这次我们很荣幸的看到了华应龙老师本人,也有幸亲临现场听到华应龙老师的课,真的有种感觉叫特级教师就是不一般,大师就是大师呀!华老师的课堂是那样的轻松愉悦,弥漫着书香气息;华老师的文学功底又是那样深厚,让我们望尘莫及。 华老师这30年主要致力于探索“融错教育”,“尊重、沟通、宽容、欣赏”。使他的课堂充满了时代的气息,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在他的课堂上比较凸显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做中学,玩中学,清新流动的生命力让学生特别爱上他的“疯狂数学”。 这次讲座的题目是《教育即融错》,是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融错,为什么要融错,怎样融错。融错就是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怎样融错?第一,错是错,温暖的“容”。也就是包容、欣赏学生的差错;让学生悦纳自己和同学的差错;创造机会,暴露差错。第二,错不是错,智慧的“融”。首先探明差错背后的真正原因;其次,让正确从差错中生长;再次,要用教师自己的错。第三,错还是错,自豪的“荣”。首先是拾错;其次是分享;再次是感谢。 反思自己的课堂,我往往都是怕学生犯错误,总是先告诉他们要注意什么,哪边容易错,你们要当心一点,这样子的结果只是告诉学生表象,你那里不可以这样子写,学生可能这次听了老师提醒,这次记住了,但是下次没人提醒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华老师说的“有些错误早晚都会犯,早出现比晚出现损失少”,真是有道理!所以今后在我的课上,我觉得我应该做到像华应龙老师说的:包容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探究的勇气,保持学生探究的激情。华老师还强调我们要创造机会暴露差错,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的掌握知识。再想想自己的教学行为:总是在新课前安排大量的复习和铺垫,到位的提示,越位的暗示。正是因为我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扫除了学生的障碍,让学生很快的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但是心

化错课堂求真育人——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

化错课堂求真育人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 “化腐朽为传奇”,变“事故”为“故事”,“相克相生,相反想成”,这些与数学教学有什么关系呢?在《华应龙与化错教学》一书中就能寻找到答案。“化错课堂,求真育人”我在认真学习中,感悟着华应龙老师数学富有灵动与睿智。 一、什么是化错 “化错”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化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化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最重要的是,把“差错”化为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华老师对“化错”的理解真是太有深意了:“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如果教师能够艺术的处理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了差错的宝贵价值,促进学生全身心地化入到创造性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那才是真正把数学富有价值的内涵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啊! 二、为什么要化错 化错的目的是什么呢?人生自古谁无“错”,差错的产生和存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错”更具必然性。没有化错何来创新?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发生。有化错,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有化错的课堂,才有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成长发生在容错中。学生才有进步,多么精辟的解释,让我对“化错”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怎样化错 可是在课堂上,我们怎么样才能去化错呢?华老师一语道破: 第一阶段,容错,错是错;这里容错,是指宽容、包容、容纳差错。首先,包容、欣赏学生的差错。其实,让学生悦纳自己的差错。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成功人士的高明之处,并不是他们先知先觉,一贯正确,而是他们有一个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有一双善于发现错误的眼睛,有一个肯于思索的头脑。最后,创造机会,暴露差错。允许差错存在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的自然展开,是给予学生自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