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

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

【学习难点】

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学习难点】

直观利用朝代歌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

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

2.简述西晋建立的过程。(三国政权的演变)

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280年灭吴,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知识模块二八王之乱

自主阅读课本P79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八王之乱。(原因、目的、后果等)

(1)原因:吸取曹魏教训,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增大;

(2)目的:争夺中央政权;

(3)后果:劳民伤财,灾难深重,社会动荡,西晋衰落,人口迁徙。

4.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1)统治集团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

(2)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混乱(八王之乱);

(3)内迁民族趁内乱起兵反晋,西晋灭亡。

知识模块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自主阅读课本P80~81内容,完成第5题。

5.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内迁民族、影响。

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多战乱,民族矛盾很尖锐。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如此短暂

2.北方人口南迁的相关情况(从原因和影响介绍)

板书设计:

一、西晋的灭亡和少数民族的内迁1、西晋的统治

2、少数民族的内迁

二、淝水之战1、东晋的建立

2、383年淝水之战

教学反思

通过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资源,营造教学情景,使学生直观理解民族融合在

服饰、饮食、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表现。通过师生合作、生生互作,使学生初步掌握民族大融合,使得各民族之间生产、生活上相互影响。从而具备相应历史空间概念,可以减轻学生学习思维上的困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音乐课《夏》教案

歌曲《夏》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演唱中感受少年儿童在海边嬉戏时快乐的心情,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采用聆听、感受、体验熟悉歌曲的旋律; 2 通过模仿、视唱等方式学习歌曲,并通过口风琴的演奏掌握音准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夏》是一首希腊儿童歌曲,用连贯流畅的声音准确地演唱; 2 能够与他人进行演唱活动。 教学重点: 用欢快、愉悦的情绪表现歌曲《夏》 教学难点: 准确地运用休止节奏和跳音唱法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阶段目标:通过对夏天情景的想象激发学生想去海边玩儿的欲望,引出课题。导入:教师活动:播放二年学过的歌曲《秋》,这是一首描写季节的歌曲,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请你告诉大家夏天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学生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季节去最合适? 学生活动:充分想象后尽情地用语言描述大海的美, 接着问: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夏天,因为可以游泳、划船、打水仗、光脚在沙滩上跑等 设计意图:自然的引出了夏日生活的无限乐趣,为接下来的学习作了铺垫。 教师活动:夏天能做这么多有趣的事,希腊小朋友们也特别喜欢夏天、喜欢大海,还邀请我们到他们那儿旅游呢!可希腊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利用多媒体课件展

示图片并简单介绍希腊的历史文化和著名景观。(如:美丽的圣托里尼岛、令人神往的爱琴海、世界闻名的雅典卫城、希腊首都雅典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奥运圣火就是从这里燃起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希腊之旅的情境中了解了希腊,开阔了视野,不仅充分体现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而且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学唱歌曲: 教师活动:初听歌曲,搜集音乐信息。关注歌曲的拍子、速度、音乐情绪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歌曲、搜集音乐信息 出示歌篇,找出歌曲中的歌词、调式、词曲作者、前奏、间奏等 给歌曲划分乐句、并找出乐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歌曲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式结构。引导观察、对比找到歌曲旋律的特点(即:1、3句完全重复,2、4句节奏相同), 学生根据乐句的划分,进行口风琴吹奏练习。教师吹奏一三乐句、学生吹奏二四乐句。 学生演唱歌曲,运用跳音的唱法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提示同学们拍皮球的感觉发声方法,表现夏日里小朋友的愉快心情。 教师示范按休止和非休止方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对比聆听感受,教师提问:“为什么?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选择休止唱法。在合作中得出休止节奏更能表现欢快、愉悦的情绪。 此时再跟琴齐唱歌曲,不仅休止节奏唱准了,情绪也有了一点。 唱好歌曲: 律动学唱:教师设计了拍肩唱、拍手唱、踏步唱和学生们一起演唱。 轮唱练习:一声部多唱一小节。要求声部明显清晰,节拍准确。 小结:夏天是美好的,希望同学们用最美好的心情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天,有机会把这首希腊儿歌夏和你的父母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好吃的水果教案

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好吃的水果教案小学美术教案 课题 第17课:好吃的水果 学情分析 童话是低龄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相关联想。 教材分析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2、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第17课:好吃的水果 教学时间一(3)、一(4)、6/13-6/16 教学目标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2、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1、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准备自己最喜爱的水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激发兴趣。欣赏水果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 2、介绍火龙果、人生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直观了解水果的种类、形象特征、色彩,感受自然的美。新授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 小学美术教案 板书 17、好吃的水果 形状 颜色 味道

长城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城优秀公开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一、导入 1、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华儿女的象征,有不少名人慕名而来,这些人都对长城赞叹不已,请看(出示名言: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统拉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指名读。 2、有一个词在他们的话语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是什么( 3、伟大) 4、 对于“伟大”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十分崇高卓越;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非常雄伟宏大) 5、今天,我们一起去伟大的长城游览一番。板书:长城,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划出课文中同样是赞叹长城,出现“伟大”这个词的句子。(回答,并读一读) 6、为什么说长城是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认真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请划出相关句子或词语。(板书:伟大的奇迹) 7、 二、精读感知 (一)学习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你认为其中有写长城伟大的词句吗? A、长城的长 (1)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长城的长? a、打比方:把长城比作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这样打比方有何好处(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为什么把长城比作长龙有何特殊意义把“长龙”换成“长蛇”好不好(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中国人不屈不饶的精神,成语中有“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蛇就差远了,“虎头蛇尾、蛇鼠一窝”等,我们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以此为傲,读读第一句) b、列数字:一万三千里,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位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万里长城,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吗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一起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精品教案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创设情境:师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森林里面有哪些动物吗?谁来说一说?(指名说,教师相机点评补充)出示动物图片,师小结过渡,引入新课——是呀,森林里的各种动物组成了动物王国。一天,百兽之王老虎让狗熊通知动物们来开会,呆头呆脑的狗熊通知了一遍又一遍也没把事情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让我们翻开课文一探究竟吧! 启发思考:师范读课文,学生标注自然段序号,圈注不会读的生字词;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出示问题,扫清字词障碍,引导发学生合作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白文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谁在发布通知,一共发布了几次通知。 自主(或小组)探究:分段落品读课文,通过自主探究或同伴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弄

懂狗熊发布的通知问题出在哪里,掌握拟写通知的基本要求。 协作交流: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分角色合作朗读课文,读出不同动物的语气,感受故事的趣味性。3.请代替班主任拟写一份通知,通知全班同学明天下午4:30到学校操场集合参加校园大扫除。 总结提高:教师总结点评,指导学生完成生字词书写练习,布置课后作业。 教材分析 《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狗熊四次通知小动物参加会议,反复多次才把通知说明白的经过。故事以动物为描写对象,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语言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学生在接受与理解上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朗读、品读、合作探究、协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故事主线,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把话说清楚的重要性,了解拟写通知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准确识读“物”、“虎”、“熊”等13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要”、“连”、“百”等6个生字; 2.准确、生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自主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狗熊发布的通知问题出在哪里,了解通知的基本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白把话说清楚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语言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识读13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6个汉字。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通知的基本要求; 2.明白把话说清楚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语言习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纸质词卡;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让学生读准字音,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提出疑难的方式,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蜿、蜒”,重点指导识记。引导学生根据旅游见闻理解“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3.表达运用 学生读懂课文以后,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出示写景物某一特点的一句话,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游览过程示意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出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的金华去旅游,让我们即刻出发吧! (2)(出示金华双龙洞图片)师引导:叶圣陶爷爷游览过这儿,写下了一篇游记。(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了解课题中的“记”的意思。(课件出示:记,即记录的意思) 3.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也叫移步换景。(板书:游记) 4.检查预习:展示课前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5.师指名汇报。(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师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代游程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板书:游程)所到之处,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设计意图】这样直奔主题导入新课的方式,新颖、直观,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板块二学习字词,了解洞名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含要求会认、会写的字的词语) (1)师指名认读,相机指导:注意“浙”读翘舌音。 (2)全班齐读,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3)师指名交流,重点指导:“浙”,形声字,左边是“氵”,右边是“折”,不要多写一点。 (4)师指导生书写“乳”字。 ①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书空练习。 ②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5)结合旧知,联系生活,理解“蜿蜒”。 ①(课件出示:蜿蜒)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②师:这个词并不陌生,你之前在哪儿见过?(课件出示长城图及《长城》一文中的句子)

长城优秀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1、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华儿女的象征,有不少名人慕名而来,这些人都对长城赞叹不已,请看(出示名言:设计者太伟 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统拉宾;只有一个伟大 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指名读。 2、有一个词在他们的话语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是什么?(伟大) 对于“伟大”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十分崇高卓越;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非常雄伟宏大) 3、今天,我们一起去伟大的长城游览一番。板书:长城,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划出课文中同样是赞叹长城,出现“伟大”这个 词的句子。(回答,并读一读) 4、为什么说长城是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认真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请划出相关句子或词语。(板书: 伟大的奇迹) 二、精读感知 (一)学习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你认为其中有写长城伟大的词句吗? A、长城的长 (1)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长城的长? a、打比方:把长城比作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这样打比方有何好处?(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为什么把长城比作长龙?有何特殊意义?把“长 龙”换成“长蛇”好不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中国人不 屈不饶的精神,成语中有“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蛇就差远了,“虎头蛇尾、蛇鼠一窝”等,我们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以此为傲, 读读第一句) b、列数字:一万三千里,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位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万里长城,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吗?真是 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一起读。) (出示地图)一万三千里,从东头的山海关,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到甘肃的嘉峪关,横贯9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收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从时间上看,三部分内容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层层深入。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后的清军大肆扫荡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是以明末农民起义为线索,介绍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口号及结果;二是以明亡清兴为线索,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和清朝的建立。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要宏观把握明末清初的历史,以及明朝、明末农民军与后金(或清朝)之间的复杂关系。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司马光》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司马光》原文及教案 【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儿,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教案

四下第五单元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洞的事,是按照游览顺序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来到双龙洞,按照空间顺序先后介绍了外洞、孔隙和内洞,以表达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 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二课,既可作精读课文品读,也可当习作例文学习写作。本课条理清晰,按照游览顺序把作者游双龙洞的经过写得清楚明了,且景物之间过渡自然贴切,是引导学生学习按照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好载体。课文对于“孔隙”的特点描写,匠心独具,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窄小有了清晰的认识;写自己的感受,让人对孔隙的危险有了身临其境般的切身体会。而“内洞”的描写,突出了“大”和“奇”,既点明了“双龙洞”得名的由来,又展现了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奇景,却又言犹未尽,适合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实施语言实践。 二、教学要点 1.生字识写。 课文22个生字,7个要求会读、15个要求会写,其中,“浙、臀”两字,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 2.品味语言。 课文是一篇游记,是学习游览顺序行文的典范文本。教学时可让学生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同时关注景物之间的自然过渡。抓住重点语段,探究作者通过多种手段将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重点品味“孔隙”的“小”与“险”、“内洞”的“奇”与“大”。 3.习作策略。 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是这个习作主题单元教学重点。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学习按游览顺序习作的范文,围绕习作主题,需要开展三个层次的习作学习:(1)“游览路线图”,理清游览顺序;(2)“交流平台”,梳理归纳习作方法与策略;(3)“初试身手”,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景物,并尝试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特点写出来。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学习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3.聚焦重点语段,品味“孔隙”的“小”与“险”和“内洞”的“奇”与“大”,学习把景物特点写出来的方法。 4.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学习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长城》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长城》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崇、峻、嘉、峪、瞭、屯、垒、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蜿蜒、崇山峻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词句和资料展示体会长城特点和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产生民族自豪感和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教学难点】 产生民族自豪感和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方法】 引导法、品读词句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说一说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生自由发言) 2.同学们说的真棒!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长城谣》,在音乐中感受长城的雄伟。(课件播放歌曲) 补充长城资料。(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是啊,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长城都一如既往的屹立在绵延群山中,今天,咱们就一起去学习《长城》一课,深入的了解长城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课题:17.长城)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一些描写长城的词语。思考: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长城的哪些特点? 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长城的哪些特点? (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2.总结整理:这篇课文从远看、近观和联想三个方面写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并由长城展开联想,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和聪明才智,最后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3.出示带音生字:崇、峻、嘉、峪、瞭、屯、垒、魄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4.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本课重点词语:崇山峻岭嘉峪关瞭望屯兵堡垒气魄 (1)各种形式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 (2)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5.理解重点词语:气魄雄伟:气势雄壮而伟大。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高大坚固:很高很大,牢固结实。 6.学习多音字:堡:bǎo(堡垒)pù(十里堡);垛:duǒ(城垛)duò(麦垛)。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长城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赏一处花开,酿一曲生命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徐婷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文章写景妙处,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 3.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 1.体会文章写景妙处,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 2.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设置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一个爱花之人在像今天这样春风沉醉的日子里,漫步林径,遇到了一树紫藤萝花,写下了花的美,也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咱们今天就要学习这篇美文。题目是: (板书)紫藤萝瀑布 宗璞(p ú) 1、本文的描写对象是什么? “紫藤萝” 2、 为什么用“瀑布”形容紫藤萝?(一种是植物,一种是水流,作者却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很明显,作者在拟这个题目时用了一种修辞-比喻) 二、整体感知 1、字词学习。(预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比较难的字词?) 盘虬qi ú卧龙(虬:有角的小龙,形容弯弯曲曲的枝干) 忍俊不禁j īn (忍不住笑) 2、自读课文,出声地阅读。 你读到了一树怎样的紫藤萝?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到的?

出示:这是一树________的紫藤萝。 三、赏美景,品美文 1、茂盛、壮观、有生命力 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改句法: 这一处藤萝真盛啊,我看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瀑布,从空中垂下。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 (比较重点词语:从未见过、只见、欢笑、生长…得出结论:比作“瀑布”,写出茂盛;“辉煌”“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中,发现了瀑布的“壮观”;“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说明生命的活力在延续。) 读出茂盛、壮观、有生命力。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换词法:“挑逗”换成“挑衅”行吗?挑衅引起冲突或事端,有攻击性,“挑逗”有玩闹之意,写出紫藤萝的可爱、生机。“迸溅的水花”照应文题-瀑布,写出流动感) 读出生机、可爱、流动 2、繁密、欢笑、活泼热闹(拟人)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___。 “我在开花!”它们_____。 换词法、填词法: 花朵儿一串接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挤着推着,好不活泼热闹!

人教版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教案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童话,全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课文讲了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老虎让狗熊去发通知。狗熊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提醒下,一次又一次才把通知说清楚。通过狗熊四次播报通知,让学生明白发布通知时要把重要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是低年级阅读的要求。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根据低年龄儿童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让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情境朗读来读懂这篇童话。同时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借助文中的插图和学习活动让孩子在品读童话、讲演童话中感悟语言的魅力,了解表达的要领,明确发布通知要说清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等要素。教学目标: 1、会写带走之的“连”“还”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借助插图、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 4、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要素说清楚。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发布通知时要讲清楚内容。教

学难点:借助插图、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课前准备:老师准备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图片。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就知道动物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谁来帮助大家回忆一下呀? 2、点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故事概述。 预设:动物王国准备开大会,()让()发布通知。经过()、()、()的提醒,狗熊终于通知大家来开大会了。 3、教师相机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字词,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一、品读童话。 1、谈话:孩子们,请大家细细地读读这篇童话,找一找狗熊发布 的四次通知是怎样的?2、学生汇报,PPT出示。 (1)出示第一次通知的内容:“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指名学生读) 老师:哦!原来叫大家开大会。(出示:人物事情)来,大家开大会去。走吧“狐狸”。 (老师走到一学生面前)导出学生读出文中狐狸的话:“你说一百遍,大会也开不起来。”“因为你没告诉大家,大会在哪一天开,是今天,还是明天,还是······”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教案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本课是一篇游记,在写作顺序及语言的运用上是一大特色,也是学生学习的好范本。教学本课时,抓住“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语文要素,帮助学生感悟游记的特点,掌握写作的方法。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能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所以,教学时采用“以读促学,读写结合”的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溶洞的景观图片,金华双龙洞的图片。 2.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溶洞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景色优美,你们瞧! 2.课件出示祖国的山川图片。(例如:西湖、庐山瀑布、黄山、洞庭湖等。) 3.看图交流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祖国山川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情境导入,质疑激趣 1.导语: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雕塑大师,它鬼斧神工,不仅在地面上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而且在地下也展示出奇妙的景观。 课件出示溶洞景观的图片,相机介绍关于溶洞、石钟乳、石笋等知识。 今天,让我们随同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让人叹为观止的迷人世界吧。齐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读题质疑。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这篇课文是游记。游记就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读了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双龙洞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去的?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双龙洞都有哪些景观?有什么特点?关于双龙洞有哪些美丽的传说?) 3.教师归纳问题,同时板书:游览的顺序、景观特点。就让我们快速跟随叶老的文字一起去游览一番。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语言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深入学文奠定基础。每个人都是在问题的驱使下学习的,让学生读题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典型问题就会理清学习的重点,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读文。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优质课获奖《长城》教学设计

17长城 宜宾凤凰外国语学校陈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简笔画的形式,理解长城的构造。 2. 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4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引入 师:同学们,想猜谜语吗?请猜猜我是谁吧!“我是世界遗产,我属于中国,我像一条长龙横卧在祖国的北方。”生猜。对了,今天我们继续去登长城。板书课题:长城 二、复习生词 1、请生读。 2、开火车读。 三、感知长城 1、引导看图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翻到82页。你从文中这两幅图发现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生答。顺势板书:远看、近看 2、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先结合插图找出文中对应的段落学习你们喜欢的部分,勾画出介绍长城特点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你的体会。 四、品味长城 1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1)学习远看长城的孩子我们来说说远看长城有什么特点。板书:像一条长龙为什么把她比作长龙而不是长蛇呢?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2)学习近看长城的孩子我们来说说远看长城有什么特点。板书:高大坚固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高大坚固呢?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利用简笔画帮助生理解。 五、悟读长城 1 、“不到长城非好汉”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板书:联想 (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智慧体现在哪里? (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然后小组讨论。

第17课《夏》教学设计(苏教版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

第17 课《夏》教学设计(苏教版初一上)2doc 初 中 语文 、教学目的要求: 1.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明白得文章的思路。 3.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目的要求3 三、教学时刻:一课时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许多吟咏四季的古诗。古诗配美景,真美!演示多媒体画面〔春、秋、冬〕。在每一幅画面后,让学生背属于那个季节的诗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觉,少了哪个季节。生:没有夏季。 师:专门好。让我们先背诵一下有关夏的诗吧!〔生齐背〕。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山西霍县人。要紧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 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要紧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四〕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1.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明白的字词句,自由发咨询。 2.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板书:景美人勤} 颂扬紧张烈火急促} 颂扬 〔五〕精读课文: 1.齐读第一段: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 ②它起什么作用? 2.指名一生读第二段。学生概括段意。哪些画面突出了夏的特点? 3.男生读文章第三段: ①找出采纳对比手法的句子。 ②哪个句子呼应第二段。 4.女生读文章第四段: ①农民的辛勤表达在哪里? ②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 5.全体学生齐读第五段: ①找出采纳对比手法的句子。

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好吃的水果教案

好吃的水果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课题 第17课:好吃的水果 教学时间 6/6 三(4)三(3)三(1) 6/7三(2) 教学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2、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准备 自己最喜爱的水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激发兴趣。欣赏水果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 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 2、介绍火龙果、人生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直观了解水果的种类、形象特征、色彩,感受自然的美。新授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 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 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看老师变成了苹果姐姐,我开着椰子火车,带着香蕉汽车来接你们的水果精灵快快来水果乐园吧!西瓜变成了西瓜城堡,苹果变成了苹果精灵。你的水果能变成什么?(学生畅想汇报)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

受并引发回忆、联想。尝试绘画尝试着自己发挥想象,把自己带来的水果“变”一个样画出来。(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引导学生抓住特征。展示评价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总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呢?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17、好吃的水果 形状 颜色 味道 变形教学后记童话是低龄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相关联想。许多学生都能表现水果的画面,但缺少趣味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针对性的引导。 课题 第17课:好吃的水果 学情分析童话是低龄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相关联想。 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2、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17课(平铺式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15-17课教案) 15.生物与非生物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生物的共同特征。 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生物的特征。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事件发生的探究兴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乐于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描述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教材分析】 《生物与非生物》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并发现了动物和植物分别具有某些特征。通过三年级下册第1、2单元《植物的一生》、《植物与环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植物的生长,并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并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存依赖周围环境的各种条件。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调动学生已经的知识和经验,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进行整理,然后概括出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形成生物的概念。第二部分,观察相关图

片,判断石笋和青苔等,它们的特征是否符合生物的概念;再出示地衣、松萝、水绵等图片请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不是生物,进行交流后出示资料进行判断。第三部分,观察大自然中的画面,识别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思考并表达出生物和周围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会有所了解,也知道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但对于什么是生物,生物的共同特征有是什么,没有系统的认识和总结,比较模糊不清。对于这个物体是不是的生物的判断,没有明确的判断依据。对于生物与周围环境中非生物的密切而复杂的关系,没有有意识的去发现过。但学生对于动物和植物的最基本的特点是有所了解的,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建立生物的概念,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并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密切的关系。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明确生物的共同特征,会判断生物和非生物。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自然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乐于去交流,对于如何交流也有一定的经验。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生物。 2.知道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3.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密切关系。 科学探究: 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 科学态度: 在活动中乐于交流,分享出自己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和非生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学习活动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