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化学_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日期:

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能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面性,形成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二.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空气污染及污染来源:空气污染主要是空气中存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目前计入空气污染的项目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而这些物质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化工厂产生的废气等。

2.水资源污染及污染源: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3.测定溶液pH数据的方法。

所以本节教学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及个人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回顾,交流,讨论,探究,总结等方式,完成对本节知识的构建。

效果分析

这节课的主题为《化学与环境保护》,本节课建立起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下课堂上的知识技能素养培养到生活实践应用的外延。本节课我充分搜集相关资料,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入手,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通过精密的逻辑分析鞭辟入里的思考事物的本质,并进而学会“追本溯源”的问题分析方法。现在我按照我本节课的几个典型环节来对授课效果做一分析。

在课堂一开始,我通过广为传播的歌曲《卷珠帘》改编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当今环保问题的思考和感悟,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要引起对环保问题的重视,需要通过化学知识的积累来武装自己。发人深省的歌词迅速把学生引入到这节课的主题。

关于大气中的污染物分析,包括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来源分析,我采取“问题导向”,比如观看PM2.5的形成以及危害视频播放之前,我先提出疑问“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有何危害”,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有意识地尝试解决问题。

在引导学生分析雾霾、酸雨的危害时,在之前已经分析它们的直接来源的基础上,我通过PPT放映它们的形成流程图,引导学生从它们形成的来源上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地直接询问,通过这样的手段避免了学生回答的随意性,而是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进行判断,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建立起“万事皆有联系”以及解决问题“追本溯源”的思想。

在带领学生分析酸雨在我国的危害分布趋势时,我先设计分组实验让学生测定事先搜集好的济南的雨水样品,通过测定pH值让学生感受到济南受污染的程度不同,那全国受污染的程度也肯定不同,从而自然地展示我国的酸雨分布图,并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阵痛,我们应该提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通过这个设计很好的完成了学生建立起绿色的发展理念的培养,并唤起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

在济南近几年中考题中,鉴别题和推断题出现的频率较大,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一些环节来让学生进行这种题型的锻炼。在分析工厂污水的成分环节中,我引入了一道鉴别题,通过几种待选的药品来鉴别污水的成分。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特征的现象”比如沉淀、气体、溶液颜色来进行鉴别,从而让学生熟悉做这类鉴别题的一般思路。而我在介绍工厂在将废水“变废为宝”的时候,引入工厂处理废水的类似于推断题的流程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这个流程的具体细节进行分析,在后续的小组讨论中,学生集思广益,得出结论,而我在随后的点评补充中介绍了推断题的一些注意事项,让学生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加以注意。通过在对“工厂废水”这个情景下对这两类题进行分析,既契合了本节课的主题,又引导学生学习了一些应试技巧,扩展了这节课的外延。

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学生学习方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观察归纳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团队中协同一致的得出结论,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运用脉络化、系统化,从而使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本课内容从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和空气入手,介绍它们的污染现状和治理措施,最后得出只有发展绿色化学,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初步形成正确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的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最终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以及方法。

2.了解绿色化学化学的核心和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方面: 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学会用化学的原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评测练习

一.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PM

2.5的说法或减少PM2.5措施错误的是()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超过2.5微米的颗粒物

B.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

C.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D.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

2.如今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情况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用氢气作燃料B.露天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尾气D.节日燃放烟花爆竹

3.水污染在全球相当普遍,下列措施不能减少水污染的一项是()

A.农业上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

B.禁止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C.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D.抑制水生植物的繁殖

二.能力提升

利用海水脱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天然海水吸收了较多含硫烟气后,有H2SO3生成,通入氧气氧化后,海水酸性显著增强。氧化后海水为何与天然海水混合后才排放?(友情提示:天然海水显弱碱性)

《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反思

《化学与环境保护》这节课把化学这门学科与生活、社会联系紧密,基于此,我把这节课定位为“主题活动课”,因此我在设计之初就想到通过这节课不仅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突破,还要有观念的提升。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一、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在备课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对知识深挖掘,对这方面的知识做了深入的分析,真正做到重点突出。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了创设教学情景,以通过“化学知识”分析“环境污染问题”为主线,使这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节课的污染类型我带领学生重点分析了“大气污染”以及“水污染”,我通过建立“流程图”这一载体让学生学会“追本溯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学会用严谨的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用到丰富的影像资料,包括开头的改编版《卷珠帘》,“PM2.5”的形成及危害视频,自己参与录音的“酸雨形成”视频,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进行信息的搜集,很好的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我在“环保”这一主题下,还融入了济南中考化学的常考题型“鉴别题”以及“推断题”,通过这两种题型的练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观念,还提升了学生利用化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在整堂课上,我从不同方面引导学生尝试用辩证思维去看待问题,如酸雨受危害程度不同引导出事物的两面性,我还通过反光镜乐队的《还我蔚蓝》这首歌歌词引发学生对绿色化学情怀的感悟,以上的这些环节,都与本节课的主高度契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很好的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不足之处:

1.在这节课中,我可以尝试让学生讨论更加热烈,在汇报成果的时候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可以更加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污染问题以及危害,我觉得学生也可以提前在课外进行信息的搜集,然后在课堂上做一个当堂展示,更能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当然,我的这节课肯定还有不少问题,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争取可以更好的完成相关的教学目标,我也会为此做更大努力!

课标分析

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开发、使用教材,将教材作为出发点,作为素材来呈现。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化石燃料的燃烧、人们日常生活等对环境的污染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大气、水的污染情况及治理情况和措施,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主题探究活动自主生成结论并进行整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为载体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归纳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节课的主导思想是了解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认识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危害,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