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揭开青蛙捕虫的秘密

揭开青蛙捕虫的秘密

揭开青蛙捕虫的秘密

揭开青蛙捕虫的秘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田里、池塘边-处处都有青蛙在欢快地蹦跳。很多人都见过青蛙敏捷捕捉各种在田间的害虫的英姿。蝗虫、中华蚱蜢、螟峨、棉铃虫等形形色色的跳将、飞将,只要它们一露头,青蛙就会立刻逮住它们。

青蛙为什么能那样迅速、敏捷地捕虫呢?下面让我们来揭开这个秘密。将青蛙仰放在蜡盘上,用手掰开它口部的上下颌,可以发现它的舌很特殊,不像常见

的哺乳动物那样舌根生在咽部,而是生在口腔底部的前端,舌尖却伸向口腔里面。用镊子将舌夹出后看到舌很长很宽,舌尖还分叉,并且较薄;用手摸一摸,舌尖布满了粘液。舌具有这些特征有什么好处呢?害虫大都身怀绝技,有的善跳,有的善飞,还有的善钻、善挖。青蛙捕虫就必须迅速而准确,不然,蝗虫

一类的就会跳开,螟蛾类的又会飞走。这就使青蛙要尽可能地不惊动害虫,在

距它们远一些的地方干掉它们。青蛙的舌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捕虫时,青

蛙猛然跃起,舌突然翻出口外,形似流星,疾如闪电。出其不易地将害虫粘在

粘液上。未等猎物反应过来,青蛙舌尖迅速翻回,把牺牲者送入大而阔的口中,口腔上方布满的细小的齿可有效地防止其溜掉。咽部蠕动,食物下送,它又怒

视耽耽地盯着别处了。一切完毕不过几秒钟,令人惊叹不已。搞清了口部复杂结构的作用,再让我们了解一下身手不凡的后肢。是什么力量使它能飞快跃起呢?观察后肢的外部形态,可以看到它十分粗大;用剪刀剪开肢部皮肤,剥下

后能看到长长的后肢骨上附着一块块丰满发达的肌肉。就是它们的收缩或舒展

使青蛙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在青蛙捕虫的过程中,完善的神经系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青蛙感觉灵敏:突出的大眼使其视野开阔,便于发现害虫;复杂的

视神经系统与大脑能在青蛙看到快速运动后的害虫零点二秒内判断出它的运动

速度、方向、角度等。初中说明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9568224.html,紧接着将出击,这一命令通

过遍布全身的神经系统传至各有关器官,不失时机地捕获。总之,青蛙捕虫的过程是一个各器官、系统紧密配合,共同协作的过程。科学的统计表明,一只田间的青蛙一年从春季至秋季大约可消灭一万多只害虫,这是一个多么可观的

数字。对那些危害青蛙以蛙为食的人来说,该是翻然醒悟的时侯了。为了农业

的丰收,环境的保洁,为了人们的幸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担负起保护青蛙的

责任吧!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加与减二3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1

《青蛙吃害虫》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每个人一张口算条。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正确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两位捕捉害虫的能手,你们知道是谁吗?(生答)出示图片“青蛙图”。 请同学们观察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大青蛙吃56只害虫,小青蛙吃30只害虫)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56+30=□(只)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 56-30 =□(只)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全班交流: 方法一:借助小棍 5个十加3个十是8个十 8个十加6个一是8个十6个1即86 方法二: 十位个位 十位个位 方法三:

56+30 = 十位5加3等于8 个位6加0等于6 你最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活动二 1.师:大青蛙和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它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题,请同学们,先看题估一估,哪题最接近60,然后在计算出来。 34+30 59-2 49+20 81-20 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师:看这是大青蛙给我们同学们出的第二组题,大青蛙请同学们帮助它找一找这组题有哪些规律,在计算出来。 45+20 = 76-4= 52+20= 45-20 = 76-40= 20+52= 请先小组讨论,然后找一组同学汇报。 3.师:大青蛙今天我们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它很想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几个好朋友,它写了几封信,想请同学们帮他把信送给他的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4 42个人,我们只准备了30把椅子,同学们,你们想想还缺多少把椅子?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练习设计 一、先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再计算。 55+20 96-60 42+20 20+55 96-6 42-20 二、给气球涂颜色. 66 29 35 课外延伸

人体生物节律

人体生物节律 人体生物节律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由于它具有准确的时间性, 因此,也称之为人体生物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觉得自己的体力、情绪 或智力一时很好,一时又很环,人从他诞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其自身的体 力、情绪和智力都存在着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人们把这种现 象称作生物节律,或生物节奏、生命节律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物体内存 在着生物钟,它自动地调节和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活动。目录 发现 周期 1. 周期日 2. 高潮期 3. 临界日 4. 低潮期 因素 意义 测算

1. 公式 2. 说明 3. 代入公式 区别 调整 生产 利用 1. 如何合理应用生物节律 2. 工作学习的应用 3. 体育训练的应用 4. 婚姻家庭的应用 5. 医学的应用 展开 发现 周期 1. 周期日 2. 高潮期 3. 临界日 4. 低潮期 因素 意义 测算 1. 公式 2. 说明

3. 代入公式 区别 调整 生产 利用 1. 如何合理应用生物节律 2. 工作学习的应用 3. 体育训练的应用 4. 婚姻家庭的应用 5. 医学的应用 展开 简介 人体生物节律一词,代表人体内的生理——生物循环。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循环。科学家对人体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体力循环周期为 23天,情绪循环周期为28天,智力循环周期为33天。这三个近似月周期的循环,统称为生物节律,在每一周期内有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日和临界期。 人体生物节律理论认为,这些循环从人出生的那时刻开始,就分别按各自的周期循环变化,首先进入高潮期,然后经过临界日变换为低潮期,按正弦曲线的规律持续不断地变化,一直到生命结束为止。当这些循环处于高潮期,人们的行为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旺盛,情绪高昂、智力开阔;当循环处于低潮期,体力衰减,耐力下降,情绪低落、心神不宁,反应迟钝,智力抑制,工作效率低。特别是临界期,体内生理变化剧烈,各器官协调机能下降,容易发生错误行为。 编辑本段发现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1、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1、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部分细胞切片,并能作简单记录。 2.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2.认真地学习显微镜的使用,细致地观察不同的细胞切片。 科学知识 1.知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知道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人类揭示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第一课时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学习使用显微镜。 【材料准备】 1.教师:显微镜和课件; 2.学生用:洋葱、镊子、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或者教师为每组准备好切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种子到参天大树,从幼崽到成年,生物体在不断的长大。为什么生物体会长大呢?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人都想揭开其中的秘密,但一直都未能如愿,因为无法看到植物体的细微结构。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次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课件出示胡克老式显微镜),惊奇的发现软木切片中存在着一个一个“格子”(课件出示软木已死细胞图)。由此,人类发现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揭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显微镜的世界去探个究竟! 二、新授: ㈠、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对照实物,教师讲解,进一步加深印象。 ㈡、学习使用显微镜 1、刚才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构造,怎样正确的使用它呢?

【讲解演示: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步骤 (这一部分可直接出示教师制好的切片简单讲解,也可以讲解后由学生制作,根据教情学情自定。) 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需要制作切片。首先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然后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 取到标本后就可以制作显微镜装片,步骤如下: ①.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③.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 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④.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⑤.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2、教师演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师根据操作过程(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一步一步的演示讲解,请组长跟着操作,为了避免调试显微镜的时候发生挡光现象,请把显微镜摆放在迎光面,同学们调试显微镜时要站在背光面,其他同学不要围观。 3、教师检查组长完成情况后,各组分组在组长指导下按照操作步骤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整理回顾 组织同学们整理实验桌,向学生简单介绍洋葱表皮的完整结构,总结评价各组情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是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几种不同生物的装片,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准确记录不同生物中细胞的结构特点,继续训练学生使用显

青蛙吃虫子教案

青蛙吃虫子 一、教学内容 《青蛙吃虫子》(教材第53、54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 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 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在十位的算理。 四、教具学具 课件、信封、成捆的小棒、答题卡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一填。 (1)50里面有( )个十,30里面有( )个十,合起来是( )。 (2)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设计意图:复习数的组成,为学生铺垫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

加的算理。> 2.口算。 32+5= 70-60= 78-6= 39-4= 6+3= 88-5= 30+20= 83+6=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加减整十数,为学生架设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桥梁。> 二新知探索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今天带给你们的谜语是什么(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生:“青蛙”。 师马上予以肯定。 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 生:青蛙会吃害虫。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虫子这一课。(揭示课题:青蛙吃虫子) 师:青蛙会吃害虫,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做呢(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

青蛙吃虫子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在十位的算理。 教具学具:成捆的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填一填。 (1) 5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8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3)50里面有( )个十,30里面有( )个十,合起来是( )个十。2、口算。 50+30= 32+5= 40+50= 83+6= 50-30= 78-6= 70-60= 88-5= 二、新知探索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今天带给你们的谜语是什么?(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生:“青蛙”。 师马上予以肯定。 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 生:青蛙会吃害虫。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虫子这一课。(板书课题:青蛙吃虫子) 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目标,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 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 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师: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害虫? 3、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教师把三个问题呈现在投影仪上。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56+30等于多少,该怎样计算呢?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合作,利用你们的学具帮忙算一算。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行直观操作。 全班汇报交流。 (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6根,合起来是86根。 (2)从计数器上拨珠子,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这样十位就是8个珠子,个位上是6个珠子,合起来就是86。 (3)我们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拨计数器,我们是这样算的:先把个位上的6+0=6写在得数的个位,再把十位上的5+3=8写在得数的十位上,得数是86.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呢?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汇报交流。 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师小结:56+30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这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案1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知道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部分细胞切片,并能作简单记录。 2、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2、认真地学习显微镜的使用,细致地观察不同的细胞切片。 二、教学重点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三、教学难点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人类揭示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洋葱、镊子、小刀、滴管、碘酒。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从种子到参天大树,从幼崽到成年,生物体在不断的长大。为什么生物体会长大呢?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人都想揭开其中的秘密,但一直都未能如愿,因为无法看到植物体的细微结构。 新课讲解: ㈠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对照实物,教师讲解,进一步加深印象。

㈡学习使用显微镜 1、刚才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构造,怎样正确的使用它呢? 讲解演示: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步骤 (这一部分可直接出示教师制好的切片简单讲解,也可以讲解后由学生制作,根据教情学情自定。) 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需要制作切片。首先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注意不要弄掉内表皮;然后在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井”字;用镊子撕取“井”字中间的表皮。 取到标本后就可以制作显微镜装片,步骤如下: ①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③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 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④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⑤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2、教师演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师根据操作过程(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一步一步的演示讲解,请组长跟着操作,为了避免调试显微镜的时候发生挡光现象,请把显微镜摆放在迎光面,同学们调试显微镜时要站在背光面,其他同学不要围观。 3、教师检查组长完成情况后,各组分组在组长指导下按照操作步骤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整理回顾 组织同学们整理实验桌,向学生简单介绍洋葱表皮的完整结构,总结评价各组情况。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青蛙吃虫子-北师大版(2021秋)

青蛙吃虫子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学习目标: 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法: 探究合作 学法: 分组讨论 教具: 计数器 学具: 小棒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青蛙) 2.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3.小结: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 56+30= (3)除了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想出得数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4)求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 ①板书:56-30=26(只) ②那它在计数器上又该怎么拨珠呢? ③先拨5个十和6 个一,那减去30,该怎么办?(在十位上拿掉3个珠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所以56-30=26 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讨论一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1题: ①读一读题目请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②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虫子?它们一共吃了多少虫子? 2.练一练第五题 怎么样列式计算?讨论一下。 3.练一练第六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小啄木鸟吃了20条虫子。大啄木鸟吃了32条虫子。 一共吃了多少条虫子? 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条虫子? 算一算。 85-30= 36+50= 98-80=

体力智力情绪规律_1

---------------------------------------------------------------最新资料推荐------------------------------------------------------ 体力智力情绪规律 揭开人体生物节律的秘密体力、情绪和智力盛衰的规律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 由于它具有准确的时间性,因此,也称之为人体生物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觉得自己的体力、情绪或智力一时很好,一时又很环,人从他诞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其自身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存在着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生物节律,或生物节奏、生命节律等。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物体内存在着生物钟,它自动地调节和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活动。 人体生物节律一词,代表人体内的生理生物循环。 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循环。 科学家对人体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体力循环周期为 23 天,情绪循环周期为 28 天,智力循环周期为 33 天。 这三个近似月周期的循环,统称为生物节律,在每一周期内有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日和临界期。 人体生物节律理论认为,这些循环从人出生的那时刻开始,就分别按各自的周期循环变化,首先进入高潮期,然后经过临界日变换为低潮期,按正弦曲线的规律持续不断地变化,一直到生命结束为止。 1 / 13

当这些循环处于高潮期,人们的行为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旺盛,情绪高昂、智力开阔;当循环处于低潮期,体力衰减,耐力下降,情绪低落、心神不宁,反应迟钝,智力抑制,工作效率低。 特别是临界期,体内生理变化剧烈,各器官协调机能下降,容易发生错误行为。 历史早在本世纪初,德国医生菲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斯瓦波达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人体生物节律中体力周期是 23 天、情绪周期是 28天。 此后,奥地利的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许多大、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智力周期是 33 天。 在 1937 年。 国际上召开了首届生物节律会议。 到了 1960 年,在美国召开了专门讨论生物节律的国际会议,生物节律为一门新的学科正式问世。 1981 年,《科学画报》杂志刊登《揭开生物节奏的秘密》的文章( 1981 年 2 月号) 、将奇妙的生物节律介绍给国内读者,引起大家很大兴趣。 以后,中国不少地方和部门也开展了生物节律的应用研究工作,国家有关部门曾发文件肯定生物节律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 周期二十世纪初,德国医生弗利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瓦斯波达通过长期观察,揭开了其人体生物节律周期表中的奥秘。 原来人体内存在着一个 23 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期以及 28 天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青蛙吃虫子教案

青蛙吃虫子。(教材第53、第54页的内容)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课件、信封、成捆的小棒、答题卡。 1.填一填。 (1)50里面有()个十,30里面有()个十,合起来是()。 (2)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设计意图:复习数的组成,为学生铺垫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算理。】 2.口算。

32+5=70-60=78-6=39-4= 6+3= 88-5= 30+20= 83+6=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为学生架设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桥梁。】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今天带给你们的谜语是什么。(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生:“青蛙”。 师马上予以肯定。 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 生:青蛙会吃害虫。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虫子这一课。(板书课题:青蛙吃虫子) 师:青蛙会吃害虫,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听听,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课件) 生: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师:听了它们的话,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害虫? 【设计意图:学习内容的形成来源于学生,而且呈现形式活泼,学生感到亲切,能够调动学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53~54页教材 执教者:张颖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虫子”这一情境,使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本课首先利用“青蛙吃害虫”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图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是探究计算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来完成。学生的算法大致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学具操作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二种是运用数的组成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想法,最后,在学生交流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会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计算课。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只是在由直观到抽象出算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磕碰。但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拨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设计理念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2、关注内容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3、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积极的主动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准备:《青蛙吃虫子》的课件,计数器、小黑板、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50里面有()个十,30里面有()个十,合起来是(). (2)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 口算 32+5 70-60 78-6 39-4 26+3 88-5 30+20 83+6 二、新知探索: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老师今天带给小朋友的谜面是什么?①(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生边读边激动地说出谜底是“青蛙”。师马上予以肯定。②(大眼睛,阔嘴巴,说起话来呱呱呱,会捉害虫人人夸。)师马上予以肯定。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生:青蛙会吃害虫。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害虫这一课。(板书课题:青蛙吃虫子)师: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认识捕虫树 - 捕虫幌科(Roridulaceae)中的捕蝇幌属(Roridula) - 食虫植物资料

严格意义上来说,捕虫树属于捕虫植物,并不是食虫植物。但是捕虫树因为其独特的外观、超强的捕虫能力、较大的种植难度、繁殖速度慢以及不耐运输等特点,已经成为众多食虫植物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稀有品种! 捕虫幌科(Roridulaceae)中的捕蝇幌属(Roridula)是唯一的一属木本食虫植物,一般直接称为捕虫树,这一属中只有齿叶捕虫树(Roridula dentata)和美杜莎捕虫树(Roridula gorgonias)两种。捕虫树通过叶子上的腺体分泌的粘液捕捉昆虫,但是它们并不能分泌消化酶将猎物分解,而是通过与一种名为刺蝽(Pameridea)的食肉昆虫的共生关系来获取养分。它们靠食用捕虫树捕获的昆虫生存,而它们排出的粪便则掉落地面,变成捕虫树可以吸收的肥料(有说法认为叶片也可以吸收粪便的营养)。所以捕虫树与苹果猪笼草以及一些品种的太阳瓶子草一样,自身无法分泌消化酶,而是通过共生生物来分解猎物。但一般认为捕虫树的叶片不能吸收营养,而后者则可以。 食虫特性: 这两种捕虫树都不会分泌消化酶分解昆虫,而是通过与一种名为刺蝽(Pameridea)的食肉昆虫的共生关系来获取养分。它们像蚊子一样,将吸管一样的口器扎入昆虫体内吸食体液。 刺蝽有P.marlothii和P.roridulae两个品种,它们都只有几毫米大小。能在树叶上行走自如,而不会被粘液所黏住。Pameridea marlothii只寄生在齿叶捕虫树上,Pameridea roridulae则寄生于两种捕虫树上。它们靠食用捕虫树捕获的昆虫生存,而它们排出的粪便则掉落地面变成捕虫树可以吸收的肥料(有说法认为叶片也可以吸收粪便的营养)。同时,在原生地也偶尔能看到一种蜘蛛寄生在捕虫树上。 捕虫树与苹果猪笼草以及一些品种的太阳瓶子草一样,自身无法分泌消化酶,而是通过共生生物来分解猎物。严格意义上来说,捕虫树并不是食虫植物。 形态特征: 捕虫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小型灌木,美杜莎捕虫树可高达1.5米,齿叶捕虫树则可长到2米多高。它们的叶片形状类似于露松细细长长,叶片上有密密麻麻的腺毛,腺毛顶端是能分泌粘液的红色腺体。这些粘液粘液很强,并不会像毛膏菜一样运动,但是粘性却是毛膏菜的好几倍。通常能黏住一些像蜜蜂这样的“大力士”昆虫,所以捕虫树的叶片往往沾满了一层黑乎乎的虫子,更有传闻说捕虫树能粘住一些鸟类等小型脊椎动物。这些粘液甚至在叶子干枯后的一段时间内依然能黏住昆虫。

人体生物三节律

人体生物三节律 一、生物节律的发现 人们早就发现,一个人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情绪高潮、才思敏捷、记忆力强,有时却浑身困乏、情绪消沉、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这是什么原因呢? 二十世纪初,德国医生弗利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瓦斯波达通过长期观察,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人体内存在着一个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期以及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期。以后奥地利的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成绩后,发现以33天为周期的智力强弱周期。 他们的发现揭开了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存在着周期性变化的秘密。后来,人们把这三位科学家发现的三个生物节奏总结为“人体生物三节律”,因为这三个节律象钟表一样循环往复,又被人们称作“人体生物钟”,外国人叫做“PSI周期”。注:PSI是英文Physical (体力)、Sensitive(情绪)、Intellectual(智力)的缩写。 二、认识人体生物节律 体力生物钟一周期是23天,它影响着人们的体力状况,包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肌肉收缩能力,身体各部份的协调工作能力、动作速度、生理变化适应能力,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的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等。 情绪钟一周期是28天,它影响着人们的创造力,对事物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情感与精神及心理方面的一些机能等。 智力钟一周期是33天,它影响着人们的记忆力、敏捷性以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等。 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从出生日算开始,都呈正弦曲线变化。 人体生物钟从0开始,进入高潮期,经过1/4周期时为高峰日,高峰日前后2-3天为“最高峰区”。高峰日后开始向低潮期过渡,到达1/2周期时,正是高潮期向低潮期过渡交替的日子,称为“下降临界日”。此后便进入低潮期,到达3/4周期时为低谷日,低谷日前后2-3天为“最低潮区”。低谷日过后开始上升,向高潮期过渡,到达整周期(0周期)时,称为“上升临界日”,生物钟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行,进入另一个周期运行。临界日前后1-2天称为临界期(“危险期”)。 三、高潮期和低潮期 1、周期日——周期日是每个周期的开始日,为期一天。周期日时,人体正处在转换之中,新思想、新行动易在此时产生。虽思维活跃,但辨别力差,身心起伏不定,盲目易动。 2、高潮期——高潮期是能量释放阶段。在体力高潮期,人的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在情绪高潮期,人的心情舒畅、情绪高昂;在智力高潮期,人的头脑灵敏记忆力强。 3、低潮期——低潮期是能量蓄积补充阶段。在体力低潮期,则疲劳乏力、无精打采;在情绪低潮期,人总是心情烦燥、情绪低落;在智力低潮期,则迟钝健忘、理解力差。 四、临界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数学思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解决问题: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情感态度: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在十位上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50里面有()个十,30里面有()个十,合起来是()。 (2)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设计意图:复习数的组成,为学生铺垫了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2、口算: 32+5,70-60,78-6,39-4,26+3,88-5,30+20,83+6 。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为学生架设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桥梁作用。) 二、新知探索: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老师今天带给小朋友的谜面是什么?(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生边读边激动地说出谜底是“青蛙”。师马上予以肯定。 师:那你们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呢? 生:青蛙会吃害虫。 师:对!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青蛙吃害虫这一课。(板书课题:青蛙吃害虫) 师:青蛙会吃害虫,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职欲望,活跃了

课堂气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 2、师:请同学们听听两只青蛙在说什么呢? 生:(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我吃了30只害虫。) 师:听了它们的故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生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害虫? (设计意图:学习内容的形成来源于学生,而且呈现形式活泼,学生感到亲切,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为问题解决打下基础,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3、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1)师把三个问题呈现在黑板上。 (2)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①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合作利用你们的学具帮忙算一算。 ②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行直观操作。 ③全班汇报交流。 a、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6根,合起来是86根。 b、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 c、我们没有摆小棒也没有拨计数器,我们是这样算的:先把个位上的6+0=6写在得数的个位上,再把十位上的5+3=8写在得数的十位上,得数就是86。 师: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a、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b、汇报交流。 c、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师小结:56+30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出了好几种,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你喜欢那一种?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同时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培养优化意识。) (3)师: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生:56-30。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教材内容 五年级下册科学36-4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知道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过程与方法::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部分细胞切片,并能作简单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习惯。 材料准备 显微镜和洋葱表皮细胞切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种子到参天大树,从幼崽到成年,生物体在不断的长大。为什么生物体会长大呢?历史上曾经有许多人都想揭开其中的秘密,但一直都未能如愿,因为无法看到植物体的细微结构。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次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由此,人类发现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揭开了生物体结构的秘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显微镜的世界去探个究竟! 二、新授: (一)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对照实物,教师讲解,进一步加深印象。(二)学习使用显微镜 1、刚才我们认识了显微镜的构造,怎样正确的使用它呢? 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教师演示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教师根据操作过程(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一步一步的演示讲解,请组长跟着操作,为了避免调试显微镜的时候发生挡光现象,请把显微镜摆放在迎光面,同学们调试显微镜时要站在背光面,其他同学不要围观。 (三)观察生物切片,建立较完整的细胞概念: 1、明确观察活动纪律:以小组为单位,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参与;静心观察、认真绘图;正确使用仪器,不得损坏仪器。 2、观察切片(教师密切观察各组活动情况) (1)检查显微镜的安放,完成对光、上片、调焦活动(也可由教师课前准备好),组织学生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 (2)展示、交流 3、更多的生物细胞 (1)讲解常见细胞的作用,(<1>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又称为神经元。神经元的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青蛙吃虫子》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青蛙吃虫子》 【内容分析】 《青蛙吃虫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做铺垫。 【学情分析】 由于一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口算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此外,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陈述】 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1、在青蛙吃虫子的具体情境中,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用语言描述学具(小棒或计数器)的操作演示过程,并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学习难点:】知道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评价设计】

1、通过在青蛙吃虫子的情境中,学生能否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否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从而探索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来评价目标1的完成。【表现性评价】 2通过学生能否用语言完整描述摆小棒、拨珠的过程和说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来评价目标2达成。(论述式评价)。 3、通过练习题解决问题【求跳下水了几只青蛙】来成目标3的达成.(表现性评价)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听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 对,青蛙。青蛙可是吃虫保庄稼的能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青蛙吃虫子】。 2、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解决数学问题、探讨计算方法 ⑴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①怎样列式?怎么计算? ②同伴合作: 1、先自己独立思考 2、再把你的算法用画一画、摆一摆或者拨一拨等方式讲给同桌听! ③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方法间的关系 这些方法之间有没有联系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体力智力情绪规律

揭开人体生物节律的秘密——体力、情绪和 智力盛衰的规律 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体力节律、情绪节律和智力节律。由于它具有准确的时间性,因此,也称之为人体生物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觉得自己的体力、情绪或智力一时很好,一时又很环,人从他诞生之日起,直至生命终结,其自身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存在着由强至弱、由弱至强的周期性起伏变化。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生物节律,或生物节奏、生命节律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物体内存在着生物钟,它自动地调节和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活动。 人体生物节律一词,代表人体内的生理——生物循环。人体生物节律,是指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循环。科学家对人体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体力循环周期为 23天,情绪循环周期为28天,智力循环周期为33天。这三个近似月周期的循环,统称为生物节律,在每一周期内有高潮期、低潮期、临界日和临界期。 人体生物节律理论认为,这些循环从人出生的那时刻开始,就分别按各自的周期循环变化,首先进入高潮期,然后经过临界日变换为低潮期,按正弦曲线的规律持续不断地变化,一直到生命结束为止。当这些循环处于高潮期,人们的行为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旺盛,情绪高昂、智力开阔;当循环处于低潮期,体力衰减,耐力下降,情绪低落、心神不宁,反应迟钝,智力抑制,工作效率低。特

别是临界期,体内生理变化剧烈,各器官协调机能下降,容易发生错误行为。 历史 早在本世纪初,德国医生菲里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斯瓦波达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人体生物节律中体力周期是23天、情绪周期是28天。此后,奥地利的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许多大、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智力周期是33天。在1937年。国际上召开了首届生物节律会议。到了1960年,在美国召开了专门讨论生物节律的国际会议,生物节律为一门新的学科正式问世。1981年,《科学画报》杂志刊登《揭开生物节奏的秘密》的文章(1981年2月号)、将奇妙的生物节律介绍给国内读者,引起大家很大兴趣。以后,中国不少地方和部门也开展了生物节律的应用研究工作,国家有关部门曾发文件肯定生物节律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 周期 二十世纪初,德国医生弗利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瓦斯波达通过长期观察,揭开了其人体生物节律周期表中的奥秘。原来人体内存在着一个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期以及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期。以后奥地利的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成绩后,发现人类智力的波动周期为33天。这些就是人体的生物节律!

青蛙吃虫子教学设计 (1)

青蛙吃虫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 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同学们,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60+30= 90-50= 80-70= 80+6= 83+5= 4+65= 87-3= 44-4=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哪一位朋友?(课件出示一只青蛙图)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了些什么?(播放青蛙吃害虫音乐) 师:小青蛙是有益动物,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来学习——青蛙吃虫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教师板书: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2.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 板书:56+30= 讨论算法: ○1摆小棒的方法:56是5个十和6个一,用5捆和6根来表示,30是3个十,用3捆来表示,要把它们合在一起,5捆和3捆合在一起是8捆,也就是8个十,即50+30=80,再把8个10和6个一合在一起就是86,即80+6=86。 ○2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加上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3个珠子。 5个十加3个十也就是8个十,即50+30=80,再把8个10和6合在一起,结果是86。 板书:56+30=86(只) 师:通过演示,我们发现两位数加整十数,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答:略 (2)求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虫子?(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虫子?)怎么列式计算? 板书:56-30= 讨论算法: ○1摆小棒的方法:56是5个十和6个一,用5捆和6根来表示,再从,从56中减去30,30是3个十,用3捆来表示,5捆减去3捆还剩2捆,也就是2个十,即50-30=20,再把2个10和6个一合在一起就是26,即20+6=26。 ○2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减去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去3个珠子。5个十减3个十也就是2个十,即50-30=20,再把2个10和6个一合在一起,结果是26,即20+6=2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