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宗教现状分析

中国宗教现状分析

中国宗教现状分析
中国宗教现状分析

中国宗教现状分析

摘要:这篇文章从中国宗教发展的现状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进

一步分析了当今中国宗教发展背后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宗教现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信教原因

中国宗教现状

2010年7月26日至2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中国宗教的现状与未来——第7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上,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他们的研究,在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中,存在着无神论的认同与自身宗教信仰、宗教实践相矛盾的现象。报告指出,85%的中国人有某些宗教信仰或某些宗教信仰活动的实践,只有15%的中国人是真正的无神论者。在报告中,真正的无神论者指的是明确认同自己是无神论者,并且不信仰任何宗教和超自然事物,也不参与任何宗教和民俗活动的人,这一概念的界定是比较严格的。按照“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的数据推论,中国自我认同为基督教信仰者的有3000万人,另外,还有4000万人虽不认同基督教,但却相信耶稣的存在,并且参加过基督教的宗教活动。1

在大学校园中,也出现了一些“宗教文化追随者”,还有个别大学生皈依了宗教。仅以北京地区为例,1998年,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显示,北京市大学生中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占13.4%;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李志英副教授在对北京地区10所高校282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信奉各种宗教的占9.2%。尽管不同调查的结果出入很大,但宗教信徒在大学生中的出现并增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理应坚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成为真正的无神论者。但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转而信仰宗教,这一现象体现了当今中国社会的某些问题。

为了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只有真正认识到了宗教的实质,才能明白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1《中国民族报》 2010.08.24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宗教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的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是一种由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意识形式,是人的种种愿望在幻想中的实现。早期人们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对自然现象的蒙昧无知与恐惧促使他们创立了宗教,阶级压迫给劳动人民带来苦难而人们又不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是宗教产生的又一根源。所以说,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

后来,统治者看到了宗教对广大人民精神上的统治,于是,宗教成为了统治阶级奴役民众的工具。残酷的教会统治和森严的等级制度,成为了黑暗的中世纪的标志。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继续通过宗教奴役者一无所有的劳动人民,促使劳动者驯服地为资本家工作,从而维持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列宁认为宗教为压迫阶级提供了“牧师的职能”:“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下减少苦难和牺牲的前景……促使他们放弃革命行动,打消他们的革命热情,破坏他们的革命决心。”1

除此之外,宗教还有着其他众多消极作用。宗教曾被用来作为殖民主义扩张和帝国主义侵略时掩盖其侵略剥削行为的工具。在中世纪,宗教严重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残害了一大批追求真理敢于反抗的科学先驱者。当今社会,纵观世界形势,有多少国际争端是由宗教所引起。宗教问题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已经构成了当代社会最不稳定的因素。

中国宗教现状分析

那么,既然宗教有如此多的负面作用,为何当代中国有如此多的人信仰宗教呢?我们必须要从个体和社会角度来分析。

当人们面对诸多需要他们独自处理的问题,无力解决、无法承受而又缺少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爱时,常会引发内心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在此状态下,他们会产生一种依赖感,需要找到心灵上的依托。宗教可以为他们提供超脱于现实之外的一种稳定心态,从而让他们感到内心的舒适和安宁。

正如马克斯所说:“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2

宗教是一种麻醉剂,它让人们感受不到现实社会的种种黑暗与不公,从而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精神是软弱的人才会信仰宗教,真正有着坚强意志的人是不会相信宗教的,精神上的坚强让他们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敢于和现实中的黑暗与不公作坚决的斗争。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正是这个理想支持着他们不懈地战斗,决不在困难面前低头,追求着心中的理想社会,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先驱,是真正的无神论者,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时期,无数革命者怀揣着梦想,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如今,依旧有数不清的社会主义者为了我们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在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中。

从社会原因来分析,宗教的社会作用不只是限于给生活贫穷、窘迫者提供“精1《列宁全集》第26卷,第248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4页

神安慰”,而且也可能为承受社会、心理压力者带来“精神解脱”。宗教还有对社会群体或个体的心理调适功能,这种“心理安慰”、“心理治疗”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亦很重要,因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尚不太健全、不太平衡,人们的物质及精神生活条件也还不太完满、不太理想,仍需相关的“精神慰藉”和信仰带来的超脱感、安全感和“平常心”,起到群众情绪“疏导”和社会“安全阀”的作用。

当一个社会出现大量的人民信仰宗教时,这必然反映了这个社会还存在众多不完美之处,正是现实的不完美才促使大量人民转向宗教寻求帮助。

当今中国,正经历着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初期所类似的阶段。如今,社会在飞速的发展,就像一个巨大的运行着的机器,我们每个人就像这个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只有不停的运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没有间歇的不断工作中,我们感到的不仅是体力上的劳累,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疲乏。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就表现了现代生活的巨大压力。在巨大的机械化工厂中,在看不见尽头的生产流水线中,每个员工就像机器人一样机械的工作,承受着无比庞大的压力。一年前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是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自杀,而国家疾控中心与北京回龙观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也就是说全球每年自杀身亡者的1/4集中在中国。工作的劳累、利益的诱惑促使人们对自身以外的事物变得冷漠。不久前的小悦悦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年仅两岁的女孩被车碾压后,在七分钟内,有十八人路过,却没有一个人施以援手。人们的日益冷漠和社会道德底线的丧失让人忧虑。正是由于生活压力的巨大和社会关爱的缺失,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信仰宗教,在宗教中寻求解脱。

中国作为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一直处于根本地位。但是精神文明层面的矛盾也一直存在,只是在社会主义刚刚开始建设的时期,经济矛盾处于主要地位,精神文化上的矛盾则居于次要地位,没有显现出来。如今,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逐渐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却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矛盾也就逐渐显现。虽然还不是主要矛盾,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问题的解决方案

毛泽东在他的《矛盾论》中写道:“对于不同质的矛盾,必须要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1对于经济矛盾,我们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力来解决,但对于精神文明问题,这一方法不再有效。不管物质文明如何发达,如果没有好的精神文明辅助,这样的社会依旧是腐朽的、堕落的,是充满铜臭的、拜金主义的社会。

对于如何从精神文化层面上解决这一矛盾,宗教信仰的确是一个途径,但显然不是最好的途径。宗教的确起到了一些规范道德素养、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但是,当一个教徒按照上帝的指示而完成某项任务时,他并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认为我应该这样做,而是上帝要我这么做。这样的结果是,他没有自己的分析能力,他所做的一切都来自上帝的指示。而事实上,上帝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他所认为的那些上帝的神谕其实是许多的牧师、主教们共同创造的,这样一来,他在精神上处于被奴役的状态,而心甘情愿的被统治者所利用和剥削。而且,当现实

1《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9—304页

发生变化时,那些所谓上帝的神谕也会出现错误,而没有分析能力的大量教徒们依旧严格遵守着上帝的指示,这样就会犯下严重的错误。当今社会,有多少国家与民族间的争端是有宗教引起。比如巴以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犹太教同伊斯兰教的矛盾,两种宗教都声称耶路撒冷的圣殿山为本教的圣地,正是这一根源,导致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数十年的争端,双方都为此付出了大量的牺牲。只是因为两种不同宗教的一个神谕,产生了如此惨重的伤亡,这不能不说是一场悲剧。在中国的历史上,佛教与道教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争端,只是没有演化到如此激烈的地步。这正是宗教的不稳定因素,如果大量中国人民也信仰宗教,会不会也发生这样的惨剧?

所以,对于精神文明的问题,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来解决。一方面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人民的思想素质,另一方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社会底层人民的劳动负担,这样才能构筑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而对于宗教问题,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尊重宗教的信仰者,不能简单否定神的存在和信教的需求,更不能进行强制管制,这样只会激化信教者的对立情绪,造成不必要的争端。我们应当支持他们进行正当的宗教活动,但同时任何鼓吹民族、种族或宗教仇恨的主张,构成煽动、歧视、敌视或强暴者,应以法律加以制止。无论信仰宗教的公民还是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们要采取合作的方式,和宗教者共同建设我们的社会。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开展无神论教育,分析宗教的起源和它的本质,树立科学务实的人生观,使广大人民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文献

1、《宗教观研究》,俞可平、李慎明、王伟光,中央编译出版社

2、《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恭学增,中国藏学出版社

3、《马克思主义和宗教》,《新社会主义者》第51期,米歇尔?罗伊著,陈文庆译

浅谈中国宗教文化发展

《文化地理学》期末论文:浅谈中国宗教文化研究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辽东学院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浅谈中国宗教文化研究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中国宗教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有自身的特点,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一、宗教文化的概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构成我国宗教文化的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含天主教文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如萨满教文化等等,诸多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林林总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重温中华文明的创造历程,包括宗教文化的创造历程,从中吸取智慧,经验和教训,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利于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中华新文明。中国宗教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共存的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多样性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中发展的,形成多源汇聚的过程和多元一体的结构。 (一)宗教文化的传入 在先秦,有邹鲁文化、燕齐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巴秦文化、吴越文化等地方性文化之间的对立与互渗;在秦汉则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道两家的互绌相摄,汉末以后有儒佛道三家的鼎立和互补,其后又有四家五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以及更多的亚文化体系之间的融汇与共存。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品格。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大传》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种多元开放的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形成兼收并蓄的传统。中国社会对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外来宗教,都相当宽容;各种宗教及其分支教派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正常存在和发展,相互和平共处,人们可以兼信两教或三教,这种事情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许多外国宗教以和平方式,通过正常的文化交流途径传入中国,其中以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最为成功。 佛教之进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主动请进来的,取经、译经活动绵延了数百年。中国人在理解、消化和改造佛学上,态度之认真,思索之深密,耗时之持久,都是相当惊人的。唐、宋、元、明、清诸朝,陆续传入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祆教、犹太教和近代西方天主教、基督教(新教),除了鸦片战争以后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教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联系外,其他宗教,包括明末利玛窦传入天主教,都是以和平的正常的方式传入中国。

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课教案2

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课教案 授课教师:李鹏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重要性。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什么。它们都有哪些自治权。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懂得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维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非常符合我国国情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在现实生活中热爱维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通过自己家乡的巨变,从而感受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认识到国家集中统一领导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2、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的新时代。 2、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什么? 3、什么是“三个离不开”、“三个尊重”? 4、各民族平等的基本出发点、名族平等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5、我国各少数名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 6、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7、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8、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9、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二、导入新课 三、进行新课 (一)展示学习目标: 1、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重要性?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权? 4、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二)、学生自学 (三)达标测评 1、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重要性。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建立民族自治地方 以一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国家的关系 (2)设立自治机关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的县长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3)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 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 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权? (1)、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2)、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3)、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 (4)、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5)、保持或者改革并民族风俗习惯。 4、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1)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 民族问题的最终解决,要求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2)少数民族干部对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民族分布状况,有利于促进各

中国传统宗教建筑

中国传统宗教建筑 一、新课导入 由中国的宗教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到中国宗教建筑的学习之中。与学生互团动交流后,得出中国有较大影响力宗教有: ①佛教—外来宗教 ②伊斯兰教—外来宗教 ③道教—本土宗教 二、新课讲授 课程讲授先综述、后详细展开的方式。授课过程结合大量实例进行。1、中国宗教建筑概述 (1)佛教建筑发展概述 ○东汉初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内地,有记载最早佛寺是汉明帝时期洛阳白马 寺。 ○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当 时众多的佛教建筑有寺院、石窟和佛塔等,云岗、龙 门、敦煌等石窟已经开始开凿。当时的寺院采用“前 塔后殿”的布局。例如:北魏洛阳永宁寺。 “舍宅为寺”指的是什么?当时的一些地主、贵 族将自己的住宅捐献出来作为寺院,前厅改为佛殿, 后堂改为讲堂。 ○唐宋是中国佛教大发展时期,“前塔后殿”式的寺院不是主流,佛殿成

为寺院的中心,佛塔建在侧面,或别的地方另建塔院,如唐长安城大慈恩寺。 ○元代时西藏和蒙古开始流行藏传佛教,其建筑采用厚墙、平顶的藏式建筑样式。 (2)道教建筑概况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东汉时道教创立。唐宋时道教有较大的发展,清代以后,道教日渐衰落。 道教建筑称为宫、观,建筑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系,多依照我国传统的宫殿、祠堂形制,一般中轴对称,以殿堂建筑为主,不建塔和经幢。(3)伊斯兰教建筑概况 伊斯兰教唐代由西亚传入中国,称回教,清真教,其寺院称为清真寺或礼拜寺。伊斯兰教建筑多保持着固有的伊斯兰民族风格,如尖拱门、半球形穹顶,几何纹样的装饰等。 2、佛寺佛殿建筑 (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位于山西省五台山,依山势沿东西轴线自下而上依次布局,形成三进依次升高的院落,其最高处坐落着全寺的主殿-佛光寺大殿。

中国佛教现状

中国佛教现状 编者按Editor's notes加拿大时间2017年6月17日,由中国佛教协会、加拿大佛教会、美国佛教联合会共同主办,多伦多湛山精舍承办、多伦多大学协办的中加美佛教论坛,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隆重开幕。论坛主题为“圆融中道,持久和平”,来自中、加、美三国的佛教界高僧大德、著名佛教学者及加拿大联邦、安大略省、多伦多市有关政要、有关社团、各界嘉宾和多伦多大学部分师生、佛教护法居士数百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在多伦多大学作题为《中国佛教现状》The Current State of Chinese Buddhism的专题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以下为学诚会长专题讲座发言全文: 中国佛教现状The Current State of Chinese Buddhism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VenerableMaster Xuecheng, President of 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hina 一、历史的佛教与当代的佛教One:Chinese Buddhism: Past and Present 今天,我想和在座的各位分享中国佛教在21世纪以来的发展现状和探索成果,希望有助于更多人了解到一个真实、全面而富有活力的中国佛教。Today, I’d like to share with everyone present he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chievements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exploration of Chinese Buddhism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I hope to help more people have a true and full understanding of vigorous Chinese Buddhism. 首先,我想把21世纪的中国佛教放置于更深远的历史时空中,因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中国佛教现状,实际上是中国佛教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来自于过去,预示着未来,并非一个孤立的片段。对于不是很了解中国佛教的人来说,很容易用两种眼光看待当代中国佛教:一是停留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印象和认知,而将中国佛教看作一种古老的、甚至脱离现实的存在;二是完全站在现代时空因缘下、以实用角度看待中国佛教,忽视其穿越两千年的深厚历史底蕴和博大精深的理论实践体系。这两种视角的片面和局限性,往往导致对中国佛教的两种误解:一是将佛教抽离于时代,认为佛教是落后的乃至反现代的;二是将佛教抽离于历史,使之肤浅化、世俗化。First of all, I want to put the 21st-Century Chinese Buddhism in a broader historical time and space, because its present situation is actually a part of the long progress. It comes from the past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rather than acts asan isolated fragment.To those who are not very familiar with Chinese Buddhism, they tend to treat contemporary Chinese Buddhism with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在当代,包括文化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越来越成为各国相互关系的重要内容,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和国际冲突的一个方面。由新科技革命推动的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使文化作为一种新的实践力量“异军突起”:文化生产力既是一种“硬实力”,是生产力;又是一种“软实力”,是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同时,文化还是一种创新力,是民族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生产力正在给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更加强大的动力,文化凝聚力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更快、更加和谐,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空前提升;文化创新力使国家和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日益蓬勃地爆发出来。对当代文化这一特质的崭新认识,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 1.文化是一种硬实力,是生产力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第一产业以及第二产业构成了现实的生产力,而包括文化发展在内的第三产业尚未进入经济进步的视野。然而,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第三产业在人类社会的产业结构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化与经济的交融日益深入,文化经济化的发展结果是,以满足人们精神心理需求的消费品的生产及其服务活动逐渐成为一门产业。文化开始变为硬实力并直接成为生产力。其表现形式就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高新技术与文化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集中代表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全球性趋势的新兴产业。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文化活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智能化、国际化、网络化、创新化为特征的“新竞争时代”的来临,使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潮流。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可以说,当今时代,文化产业日益勃兴,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优势正在取代自然资源优势,它不仅直接体现与催生着民族国家的生产力和硬实力,而且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

民族宗教理论心得体会

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心得篇一 8月9日的“两学一做”学习活动,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几千年来,各族人民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建立了休戚与共的紧密关系,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行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真正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和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一是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不信仰宗教,但我们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要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积极力量。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最好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最成功的。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继续坚持不懈

地在全社会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及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疆的良好氛围。 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心得篇二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我学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之后,感到受益匪浅,感触很深。通过学习我明确了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代表共产党员可以信教。我们党宣布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这当然不是说共产党员可以自由信奉宗教。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是对我国公民来说的,并不适用于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公民,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毫无疑问地应当是无神论者,而不应当是有神论者。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宗教本质的认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对社会的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通过学习我加深了对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认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观点。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这是一项长期政策。我想,我们党之所以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基于对宗教本质的深刻认

中国当代宗教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当代宗教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发现,我国只有10%的人自认为有宗教信仰。在这些人中,女性、中老年人、受教育水平低的被访者比例偏高;宗教信仰与收入之间不存在相关,但当人们的客观收入相当时,有宗教信仰的人对自身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主观评价更高,这意味着宗教信仰有助于增加人们对现状的满足感。佛教仍然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6.75%的被访者自认为信仰佛教,几乎是其他所有宗教信徒总和的两倍;另外,相较于基督徒,佛教信仰者的年轻人和高学历者比例更高,而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更低。数据显示,1.9%的人信仰基督教,据此推算,我国大概有2600万左右的基督徒,从信徒规模来看,基督教已成为汉人地区第二大宗教;在局部地区基督徒的绝对数量已经超过佛教徒,所以我们判断基督教在我国已形成“全国存在、局部聚居”的格局。另外,从信徒的组织化程度、信徒参与宗教活动的频率以及信徒对宗教信仰重要性的主观评价这三个指标来看,基督教甚至已经超过佛教。 [关键词]: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当代宗教状况 引言 我国当代宗教状况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对于宗教的迅猛发展,学界对宗教人群的定量研究略显滞后。由于种种原因,全国范围涉及宗教信仰的抽样调查比较少见,学界能够公开利用的有关宗教的抽样调查数据更是缺乏。有感于此,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执行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项目组在2012年的调查中专门设计了一组有关宗教信仰的模块,其中包含以下三个问题: 一、请问您属于什么宗教? 1.佛教 2.道教 3.伊斯兰教(回教) 4.基督教(新教) 5.天主教 6.无宗教 7.其他【请注明】______ 二、不管您是否参加宗教活动/事宜,宗教对您来说重要吗? 1.很重要 2.有点重要 3.不重要 三、您大概多长时间参加宗教活动/事宜? 1.从不 2.一年一次 3.一年几次 4.一月一次 5.一月两三次 6.一周一次 7.一周几次7.其他【请注明】________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自2010年始至2012年已经开展了三期调查。调查对象为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家庭户和样本家庭户中的所有家庭成员,不含香港、澳门、台湾、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宁夏、海南。由于这25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不含港、澳、台)的95%,因此,可以将CFPS的样本视为一个全国代表性样本。该调查的目标样本规模为16000户。

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学习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供销科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学习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和我县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结合当前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形势和任务,为扎实开展好此项活动,进一步普及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推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贯彻落实,结合实际,供销科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视察工作时的讲话和在全国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大力加强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法规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教育,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昭苏马场做出积极贡献。 主要目标: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和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和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民族宗教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进一步提高我科各族职工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二、主要内容 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教育年”活动,一个月时间内集中开展以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和民族宗教基本知识为主的四项基本教育。 (1)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实践历程、民族问题理论和中国民族问题、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五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宗教理论:宗教及其社会作用、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宗教的功能和社会作用、宗教的消亡、宗教问题理论和中国宗教问题、宗教问题的三性等。 (3)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杂散居地区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政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加强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发展少数民族

浅谈中西宗教建筑的差异

浅谈中西宗教建筑的差异 中国建筑体系与西方建筑体系,是在完全不同的两个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与不同民族的宗教观念有密切联系。不同的宗教观念,也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建筑理念、建筑法则及建造方式。 伦理观念、心理气质、宗教意识、传统文化 中西传统建筑的艺术气质,在宗教建筑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古埃及的君主利用宗教的神秘来统治国家,因此,宗教对埃及艺术和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埃及人坚信人死后还能复活,这种对死亡的认识促使历代法老把大量精力花在建筑陵墓和庙宇上。金字塔和神庙建筑非常巨大,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压力,让人心中产生巨大恐惧和压抑。尤其是著名建筑卡纳克神庙,它有直径3.5米的圆柱134根高达21米,全部是石质的。神庙是王权神化的集中体现。 希腊人在对神的信仰上不逊于埃及人。希腊神话是 希腊艺术的土壤,希腊人几乎把每一种自然现象都解释 为神的作用,赋予神以人的面貌、性格和思想情感多神 教的信仰左右着希腊人的社会生活,神庙就是城邦的象 征。在建筑上创立了多利安、爱奥尼、科林斯三种石柱 式风格。这三种形式在古代西方建筑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古罗马人也接受了这一概念,所以古希腊和古罗马 人在建筑上留下的最重要的作品就是神庙。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又被基督教更浓的神学所笼罩。 教堂作为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繁荣和力量的象征。“这 一时期的人民都是狂热的宗教信徒,甚至统治者都不例 外,唯一的知识就是背诵禁欲主义信条和圣经词句。这 时期的艺术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上帝与教会代言 人的角色。”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教堂就是这一 社会现实最好的建筑体现。所以,反映神权的宗教建筑 在欧洲建筑史中长期占据着主流地位。欧洲的教堂多用石头建造,著名的教堂工程都十分巨大,经常要经 历十几年或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建成。 西方的宗教建筑重在外现人心中的宗教激情,把人内心中的迷惘和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实在的视觉形象,借助这形象进一步把人的情感推向更高的境界。除希腊神庙外,西方宗教建筑都浸泡在沸腾的激情中,超凡的巨大尺度,强烈的空间对比,神秘的光影变幻,配以雕刻的体形,激情飞扬的动势。这些在埃及、拜占庭、罗马、哥特、巴洛克的神庙和教堂甚至于现代建筑(如巴黎近郊的勒·西兰的圣母教堂1922-1923)中都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即使是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时期的教堂也不能完全摆脱这种建筑结构。尽管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别,但它们在表达宗教的非理性这一方面是共同的,其作用都在于通过建筑艺术来感染人的理性,强迫人们跟随传教士走向彼岸。 这种特点在哥特式教堂中表现得尤其突出,那垂直向上飞腾的动势最为迷人,又尖又高的群塔,瘦骨嶙峋的笔直束柱,袒露的骨架结构,飞拱尖券,彩色玻璃透过来的富于变化的彩色光线使人产生一种腾空而起、飞向天国的神秘宗教情感,似乎人们的灵魂也随之升腾,一直升到上帝的脚下。 而中国社会发展史决定了中国建筑艺术要沿着自己的道路发展。 巴黎圣母院建于1163—1345年,建了182年

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导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宗教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 产物,是对蕴涵在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宗教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蕴涵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有关宗教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政策的提炼概括,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宗教工作领域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十分重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学习 和研究,组织力量编写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学习读本》,从形成过程、基本观点、基本政策、基本要求和加强领导等方面作了系统阐述,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2013年12月读本正式后,国家宗教事务局及时向宗教工作系统发出了《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学习读本〉的通知》,推动宗教工作部门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2014年初,读本在《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连载,引起各界积极反响,被称为一部宗教理论政策的优秀教材,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宗教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阶级社会,宗教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剥削压迫制度的重要工具,但也经常充当被压迫阶级进行反抗的神圣外衣;社会主义国家应该严格实行政教分离原则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要保障群众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权利,又要坚持进行科学普及和无神论宣传。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 相结合,形成了我们党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创立了毛泽东宗教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宗教问题上正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主题班会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主题班会教 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主题班会教案活动内容:崇尚科学,反对非法宗教活动目的:为了增强学生识别非法宗教,抵制非法宗教的能力,进一步净化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教育学生树立“崇尚科学,反对非法宗教”的观念,强化师生的防范意识,自觉抵制邪教侵蚀,同时让学校成为传播科学文明的阵地。 亲爱的同学们,为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行为、活动渗透到学校教育及其它方面希望同学们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什么是非法宗教组织非法宗教组织--是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神化的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手段,盅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全世界上有5000多个邪教组织。 二、非法宗教的本质,非法宗教是“社会的毒瘤”“人类的公害”,“精神毒品”,是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的东西。 非法宗教组织的共同特点: 1、打着宗教,科学的幌子编造歪理邪说。 2、进行精神控制。 3、秘密结社建立地下组织,进行非法活动。 4、不择手段骗敛钱财。 5、反政府,仇视社会。

6、编造伪科学。 三、非法宗教组织对世界的危害 1、破坏家庭。 2、骗取钱财。 3、破坏生产。 4、奸淫妇女。 5、残害生命。 6、危害青少年。 7、煽动闹事。 8、危害政权。 四、非法宗教组织的主要特征 1、教主崇拜唯教主是从,为教主而生而死。 2、编造非法宗教打着宗教的旗号,冒用宗教术语,编造和散布各种歪理邪说,妖言惑众,为的制造恐慌心理和恐怖气分,达到对群众精神控制的目的。 3、精神控制是邪教教主为巩固自身的神圣地位,维持信徒对自己的效忠的基本手段。邪教组织的主要特征敛取钱财,这是现代邪教组织的一大经济特征。现代邪教教主大都是骗钱敛财的暴发户。秘密结社,各种邪教通常都有以教主为核心的严密的组织体系,采取诡秘的联络方式,开展秘密的非法活动。

中国宗教现状分析

中国宗教现状分析 摘要:这篇文章从中国宗教发展的现状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进 一步分析了当今中国宗教发展背后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宗教现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信教原因 中国宗教现状 2010年7月26日至2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中国宗教的现状与未来——第7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上,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他们的研究,在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中,存在着无神论的认同与自身宗教信仰、宗教实践相矛盾的现象。报告指出,85%的中国人有某些宗教信仰或某些宗教信仰活动的实践,只有15%的中国人是真正的无神论者。在报告中,真正的无神论者指的是明确认同自己是无神论者,并且不信仰任何宗教和超自然事物,也不参与任何宗教和民俗活动的人,这一概念的界定是比较严格的。按照“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的数据推论,中国自我认同为基督教信仰者的有3000万人,另外,还有4000万人虽不认同基督教,但却相信耶稣的存在,并且参加过基督教的宗教活动。1 在大学校园中,也出现了一些“宗教文化追随者”,还有个别大学生皈依了宗教。仅以北京地区为例,1998年,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显示,北京市大学生中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占13.4%;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李志英副教授在对北京地区10所高校282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信奉各种宗教的占9.2%。尽管不同调查的结果出入很大,但宗教信徒在大学生中的出现并增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理应坚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成为真正的无神论者。但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转而信仰宗教,这一现象体现了当今中国社会的某些问题。 为了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只有真正认识到了宗教的实质,才能明白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1《中国民族报》 2010.08.24

中国的宗教文化

专题二、宗教文化 一、中国宗教文化概况简述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社会现象:人类社会所特有。 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消亡。 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导游人员来讲,在学习宗教文化有关内容时,一定要正确认识宗教的性质、功用,产生、存在、消亡的原因、条件,尤其重要的是,要借助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和理性,正确对待宗教,克服、消除宗教心理,超越宗教偏见和宗教价值体系的束缚,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熟悉和了解、尊重国外游客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在导游工作中争取当一名优秀的“文化使者”。 二、中国的佛教 佛教在中国传播简况 佛教基本教义 佛教宗派(宗派佛教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 佛教经典与制度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汉地佛教 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天山山脉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而传入我国的,故又称“北传佛教”。 2、藏传佛教 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中国的西藏地区,与西藏地区的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俗称喇嘛教。 3、上座部佛教 由印度恒河一带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进而传入我国云南地区,史称“南传佛教”。 1、四圣谛 (1)苦谛:众生经常被看到或者没有看到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所患累,所逼恼,是谓“苦”。(2)集谛:解释形成所有痛苦和烦恼的原因。 (3)灭谛:灭尽了贪、嗔、痴等烦恼的理想境界。 (4)道谛:即解脱痛苦的方法。 2、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亦称十二缘起支,它们互相为因果,一个因造成一个果生起,此果又为后果之因,生生不断。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3、三法印

中国宗教建筑简析

中国宗教建筑简析 摘要:众所周知,佛教自从在东汉传入我国后,在经历其后2000多年的发展,对我国的文化、思想、艺术、建筑等方面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其中,对建筑的影响表现的最为清晰广泛。可以说,佛教自从传入中国的那一瞬间,便于中国的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键词:佛教佛教寺院建筑 在我国古代曾出现过多种宗教,比较重要的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其它还有摩尼教、袄教、天主教、基督教、等等。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多样,有宫殿、庙宇、住宅、祭祀和宗教建筑,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形式,意义和作用等。当然这些对我们认识和掌握古代建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有关佛教及佛教建筑的了解和认识很有必要,加大宣传和教育以保护现存佛教建筑。 1、佛教的传入及发展 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的古印度,传入中国,大约是在汉朝,很快受到广大百姓的信奉,也受到传统者的重视与扶持,朝廷组织专人传译经书,讲习教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5-6世纪)形成了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第一高潮。佛教主张“普渡众生”的思想,唐朝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盛期,几代帝王都崇信佛教,他们在京都设立伊经院,聘请国内外高师,培养了大批高僧学者;在各地兴建宫寺,使其逐步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佛寺建筑因而也成了中国古建筑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佛教因其传播的地区及

影响可分为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 1.1藏传佛教 西藏大约在10世纪后期形成了富有特征的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密宗佛教特别讲究仪规,对设坛、供奉、诵咒、授戒等都有一套严格规定,内部管理与组织也十分严密,佛寺中不仅有总管和尚,而且还设有管纪律,查违法,领众颂经,管理学经,辩论,考试等方面的专职喇嘛。由于实行政教合一,不仅寺院中僧职也起到官职作用,总管还代表寺院出席地方政府的重要会议。在西藏几乎全民信教,这些佛节也几乎都成了全民的盛大节日。并且在当地也留下了十分富有特色的建筑——布达拉宫。 1.2汉传佛教 流行于汉族为主的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佛教称为汉传佛教,在古代社会以四大名山为其圣地,分别是山西的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川的峨眉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江西的九华山(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和浙江的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传说是文殊菩萨诵经礼拜、宣讲佛法之所。因此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的殊像寺是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寺中文殊菩萨佛龛的背面塑着三世佛,即药师佛、释迦佛、阿弥陀佛。让三佛居于文殊背面倒做上是极其特别的,很不合一般寺院惯例的。五台山的寺庙有许多“中国寺院之最”。如五台山首刹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寺院之一,是五台山开山的第一座寺院。 2、佛教建筑

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新源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2、自治州党委提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奋斗目标是( )。 3、清朝政府于()年建立新疆省。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规定,“三史”教育是指()()()。 5、新疆精神的是指()()()()。 二、单选题(10分,每题2分)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面积166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A 、四分之一 B 、五分之一 C 、六分之一D、七分之一 2、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 A、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文字 B、汉语 C、汉字 D、外语 3、国家在()举办民族中学或者在普通中学开设民族班,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实施中等教育。 A、沿海地区 B 、内地省市C、发达地区D、沿海省市 4、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A 、平等互利 B 、团结互助C、交流提高D、友好平等 5、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的基本原则。 A、民族平等、民族尊重和民族共同发展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相互尊重 三、简答题(30分每题6分) 1、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第九条对不得破坏

民族团结是如何要求的? 3、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第三十七条对破坏民族团结如何追究责任? 四、论述题(40分) 1、零散朝觐有哪些危害?(15分) 2、“瓦哈比”极端思想的危害?(15分) 3、你认为父母让不满18岁的孩子封斋、非法学经是否正确?(10分) 新源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法规知识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到2015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 3、(公元1884) 4、(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教育) 5、(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二、单选题 C A C D B 三、简答题 1、答: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久积而形成的喜好、风尚、习俗和禁忌等,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生产等方面。 2、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不得收集、提供、制作、发布或者传播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信息,不得实施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3、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答: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

中西方宗教在建筑中的影响对比分析

中西方宗教在建筑中的影响对比分析 神学力量甚至在文艺复兴及以后时代仍然浸透着人的心灵,以至于在本质上是和神学抵触的思想,如人本主义和君权主义常常也还要以教堂为寄托。欧洲的教堂用石头建造,著名的教堂工程都十分巨大,经常要经历一二百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建成。宗教建筑在欧洲系建筑中长期来占据着主流的地位。与此相反,在古代中国相对于君权而言,神权始终处于次等的地位。所以中国宗教建筑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受着科学水平的限制,古人对于鬼神灵魂的信仰是不可免的,但是在中国,注重人事,人们儒学对于鬼神问题采取了清醒的态度。孔子虽然也倡导由原始社会延续下来的祖宗崇拜,但却尽量减弱其中的宗教意识,而特别强调把它引向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伦常纲教为内容的人世关系中去。对于鬼神的有无,孔子机智地采取回避态度,故“子不语怪力乱神”。到了非谈论不可的时候,孔子则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来积极地提醒人们注重人事。 儒学的清醒理性,对人们尤其对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有深刻影响,历代有作为的皇帝对于宗教在利用与容忍的同时,莫不都采取了限制的政策。佛的因果报应、咎由自取,道的清静无为,逆来顺受都是“有用”的,甚至皇帝也参加一些活动,以示恩宠。但当宗教和皇帝产生矛盾时(主要是经济上争夺民力),就坚决限制,甚至下令灭佛。 中国和欧洲一样,也承认君权神授,但欧洲的君权神授重点在神,君主的权力也须由教会授予。中国的君权神授的重点却在君,他是天的儿子,他的权力直接受之于天,无须乎教会为媒介,中国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教皇制。 这些情况,映射在建筑中,就是宗教建筑比起一般的实用性建筑来,或者可以说是宏伟精丽的,有时也相当可观,但相对于代表君权的建筑而言,它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在都城,它没有超过皇宫,在郡县,没有超过王府和衙署。它也没能成为城市布局的中心,《考工记》中“左祖右社”,王宫居中的体制就说明神权和族权都只是皇权的陪衬。 在中国宗教建筑的艺术风格上,也从来没有过分地陷入于神学的激动,接受过超人性的迷狂。换言之,即使在宗教建筑中也没有失去人的清醒理性,而人的理性,正是儒家所特别重视的。所以,中国的传统建筑包括宗教建筑在内都具有理性的性格,这个性格,或可用“温柔敦厚”四字表述之。 温柔敦厚,诗教也 西方的宗教建筑重在坦率地外现人心中的宗教激情,把内心中的一切迷妄和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实在的视觉形象:超人的巨大尺度,强烈的空间对比,神秘的光影变幻,出入意表的体形,飞扬跋扈的动势,骚动不安的气氛,这些在埃及、拜占庭、哥特式或巴洛克神庙和教堂以至现代教堂(如法国朗香教堂)中都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它们在表达宗教的非理性这一方面是共同的,其作用都在于通过建筑来催毁人的理性,扼杀人的自信力,强迫人们跟随教士走向彼岸。 中国的宗教建筑则与此相反,并不注重表现人心中的宗教狂热(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始终也没有达到西方宗教徒那样的狂热程度),而是重在“再现”彼岸世界那种精神的宁静和平安。中国佛教说“色即是空”,“诸行无常”,认为现世间的一切都是幻影,而世外的佛国净土才是真实的存在。佛国并非超然物外,渺不可寻,而是一切普通善行的必然报答,是辛苦恣睢的生命历程之自然归宿,是善良人生的一个肯定的构成。于是净土信仰在中国大行其道,只要一心向佛,死时便可平静地得到佛的接引。这里没有狂热,没有神秘,有的只是冷静的虔诚。禅宗更是主张在个人的内心中去寻找解脱,深山养息,面壁打坐,寻找平和与宁静。 这样的宗教意识使得中国的古刹本身就是佛国精神的象征或净土的缩影。人们在这里应该寻求到庇护,体验到解脱,不应该有任何骚动不安,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 “刹”是梵语音译,其意义既可指佛国,也可指佛寺,这是耐人寻味的。佛与佛国同在,作

学习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心得体会

学习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提高了我们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理论水平,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大家纷纷表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民族团结的表率,并畅谈党的民族政策好,学习上我都每堂课认真听讲、做笔记,积极发言。在短短的培训时间里,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我的理论水平、知识素养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在学习内容安排上,此次培训可谓是精心谋划、精益求精。不仅有提高思想和理论水平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知识》,更有提高工作能力的《犯罪心理学》,还有与我们工作密切相关的《人权法》等等,可以说教以致学,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各位教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给我们做了深入分析和讲解,让我们听到了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对民族宗教知识有了更详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我们的工作领域更加广阔,工作对象更加复杂,工作方式更加多样,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这些都对监狱民警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应变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次培训就是帮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学习的大门,不仅在理论知识上获得了一笔财富,更强化了我们不断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学习让人的思想更加活跃、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捷。作为一名年轻民警,不断获取知识、拓宽

视野、积累经验是不可或缺的,对我今后的工作来说,无疑将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今后,我要在本职工作中不断磨练、自我加压,勤练、苦练,将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关心转化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争取达到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要求,为推进监狱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