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空间分析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空间分析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空间分析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空间分析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收稿日期:2004-10-18; 修订日期:2004-12-09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资助项目(2003CB415101)

作者简介:郝成元(1970-),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综合研究。E-mai l:haocy@https://www.wendangku.net/doc/fc8036115.html,

空间分析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郝成元

1,2

,吴绍洪1,杨勤业

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通过对空间分析技术和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发展历程与趋势的分析,得出两个结论:1)现代地理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空间分析的支撑,即空间分析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空间愈来愈广,在自然地理综合研究中尤为如此,其主要原因就是空间分析在综合研究中的优势愈来愈明显;2)空间分析技术随其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及逐步拓展,愈来愈成为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也越来越离不开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这个促使其发展壮大的空间和能发挥其主导作用的领域。空间分析技术和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结合已经成为现代自然地理学以及地球空间信息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关键词: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K 90;P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5)01-0052-04

当前,知识经济的出现不仅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问题。现代地理学蕴含着信息科学及技术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探索诸多更为巨大、更为复杂的现实问题。同样,作为分支内容的GIS 中的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SA)与现代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拓宽

GIS 的内涵,而且也加快现代地理学研究的进程。在1981年举办的综合自然地理研讨会上,专家曾经预测:综合自然地理学要有较大发展,其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新技术和数学在自然地理综合研究中的密切结合与广泛应用。

1 基本概念的内涵

1.1 空间分析

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对空间分析的定义也不同。在地理学中影响较大的空间分析定义有两个。一是R.H aining 的定义: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空间布局的地理数据分析技术 [1],是地理科学研究空间分布和空间变异的一种方法。它以地理目标的空间布局为分析对象,从传统的地理信息统计与数据分析的角度出发,将空间分析分为3部分:统计分析、地图分析和数学模型。这是一种统计型定义法,强调统计分析,而将地图分析和数学模型置于其从属地位。二是郭仁忠的定义: 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

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2]

,侧重于空间信息的提

取和空间信息传输,分析对象是地理目标的位置和形态特征。该定义将空间信息分为: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统计、空间关系、空间关联、空间对比、空间趋势和空间运动等几大部分,其对应的空间分析操作为:空间位置分析、空间分布分析、空间形态分析、空间关系分析和空间相关分析等。这是一种信

息提取型的定义方法,本质上偏重于空间信息的管

理。总之,空间分析是基于地理对象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2]

,用于分析具有空间坐标变量的空间特征,并进行空间过程模拟以及空间插值的一种新型分析方法或手段,包括空间结构分析、克里格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模拟等技术[3],是地理科学研究地理事相空间分布和空间变异的一种重要方法。1.2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地理学自形成一个学科体系演化到现在,内容、范围乃至体系结构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地理学是以人类居住的地球表层,包括自然地理系统、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开放复杂巨系统为研究对象,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而这种以地域差异单元来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就是现代地理学[4],即现代地理学涵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5]。其中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地域差异的科学。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就

第21卷 第1期

2005年1月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Geo graphy and Geo-Infor mation Science

V ol.21 No.1Januar y 2005

是在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基础上,把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和地域分异规律等内容[6]。其主要包括现代过程与历史过程两个互相关联、互相补充的方面,其中现代过程包括:地表热量、水分的分布、转化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化学元素在地理环境中的迁移过程;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6]等。

2 自然地理学中的空间分析

作为GIS核心的空间分析功能,不仅能让研究者了解数据,而且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了解数据内含的更多、更本质的东西[7]。

2.1 空间分析的内容

GIS中常用的空间分析包括:空间查询(Spatial Search)、叠加分析(Overlay)、缓冲区分析(Buffer)、网络分析(Netw ork analysis)等几大模块[8]。各模块又包括许多内容,如空间查询是指在一组空间目标中定位或查找相应的目标,分为定位和范围查找。将地理空间划分成一些区域,定位就是识别所询问目标所在的区域;而范围查找是指检索或统计在询问域内的相应空间目标。定位和范围查找是一组对偶操作,可互相转化。

2.2 空间分析的方法

空间分析是将GIS数据库中各种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选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模拟某一过程或事件,最后提取隐含于空间数据中的某些事实和关系,并以图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为辅助决策提供依据。空间分析的基础是各种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这些数据的存储和再现都可以通过分层组织来实现,数据的分层处理使得空间分析成为可能。空间分析的方法主要有[9]:1)数据统计:通过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分析、统计,可以得到一些研究者感兴趣的结论,进一步绘制成直方图、饼状图,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2)空间量算:通过对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基本测量和计算,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如长度、面积、体积,还有物体质心的测算等。3)空间变换:对各个地理图层作适当的变换,可以得到新的图层和新的属性信息,这些变换包括拓扑叠加、逻辑组合、函数运算等。4)空间拟合:空间数据往往通过采样观测得到,带有很大的离散性。而在利用中,研究者往往对未观测点的值感兴趣,这就必须利用空间拟合的方法来完成,在已存在观测点的区域内通过内插来估计未观测点的特征值。这种方法在宏观尺度和多因素综合研究中更为常用。

2.3 空间分析的功能

自然地理学中的空间分析功能通常包括4方面[10]:1)空间特征的几何分析功能,指以空间要素的定位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集合的几何分析方法,确定空间要素多重属性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包括包含分析、多边形叠置分析和泰森多边形等。

2)网络分析功能,主要有优化路径选择分析、时间和距离计算、网流量的模拟分析等。3)数字图像分析功能,可以认为是一个图像处理的子系统,它一般包括图像恢复、图像增强、分类和信息提取、图像统计和图像管理等主要功能。4)地形分析与多元分析功能,其中地形分析是自然地理学研究最为常用的分析方法,利用地形分析可进行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如坡度、坡向等),地表形态自动分类和典型剖面的绘制和分析等,高精度的DTM(Digital T errain Mod el,数字地面模型)还可用来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多元分析则包括一些多变量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模型,如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2.4 空间分析的实现

空间分析功能的实现过程分为4个层次[11]:1)认知,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获取和科学的组织描述,利用空间数据再现事物本身,如由气温的空间平面图绘制纵、横剖面图;2)解释,理解并解析空间数据的背景过程,认识事件的本质规律,如区域内植被指数的时空分布规律与地形、土壤、气候以及人类活动等因子的关系等;3)预报,了解、掌握事件发生的规律,运用预测模型对未来状况做出合理推测,如预测全球变化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等;4)宏观决策和调控,根据SA结果做出合理决策,调控地理空间上发生的事件,如合理分配各种自然资源等。

3 空间分析在自然地理综合研究中的作用

空间分析在地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数学概念与方法的引入,并从统计方法扩展到运筹学、拓扑学乃至分形理论等方法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其定量分析的能力。然而在目前的GIS中,这方面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数字地球计划的提出,作为数字地球技术基础之一的GIS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时的GIS不是简单的应用范围的扩大,而是一个质的飞跃[12],将有利于地理学家对瞬时信息进行定性分析、空间信

53

第1期 郝成元等:空间分析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息的定位分析、时间信息的趋势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的空间综合等。现代地理学将拥有新的内涵,而空间分析是现代地理学最有价值的财富之一[13,14],二者共同构成了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核心及基础[15]。

总之,从定量空间分析的角度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在以下4方面已经或可以得到极大发展。

(1)空间统计和格局:例如,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物种的空间分布以及遥感影像上识别对象的空间分布。地学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地学过程机理的空间体现,反过来又构成新一轮地学过程的边界和初始条件。因此,对于地学要素空间格局的描述、识别和统计对认识地学机理、因果关系有极大的帮助。

(2)空间过程模拟:例如,洪水演进、流行病传播、大气环流形成等,可以根据其物理机制建立常微分或偏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解析是头脑的逻辑推理过程。在这一领域,数学家起主导作用,GIS起数据支撑和运行平台的作用,而空间分析才是真正的实施者。

(3)空间相互影响:例如,多种污染物迁移转化、空间相互作用等,利用状态变量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类比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实测数据回归获得参数,然后进行分析预测。这项工作被认为是空间分析学者的主要研究领域。

(4)空间运筹:例如,水资源时空配置、污染物排放时空优化、空间监测采样优化设计等。当前世界许多城市和地区面临缺水的威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趋势更为加剧。水资源的空间配置是一个优化问题,其目标是在区域水资源总量不足的背景条件下,有效地将水资源在不同的子区域、行业和时间上进行配置,使全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最佳,其整个过程都需要空间分析这个工具来实施与操作。

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逐渐构成现代地理学日臻完善的技术体系。尽管空间数据具有复杂性,加上自然地理综合研究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数据源种类繁多,表达方式各不相同[16],但人们可以通过对地球信息机理的研究,认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内部的结构特征、分布规律、演化过程以及彼此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传递方式及其动力学机制,应用地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及地理空间信息科学的最新成果(特别是数据标准化、分析智能化),分析并最终解决区域性或全球性的一系列地理综合问题。如果没有空间分析的数量化和空间化,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发展将举步维艰。总之,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使系统分析和综合集成的方法得以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可促进自然地理综合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

4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拓展了空间分析的发展空间

任何自然地理事相总含有空间和时间的属性特征。如水文走线含时空特征,气团运动具有时间、空间属性,河道演变则反映了空间形态特征随时间变化性质。而所有空间分析的对象则涵盖空间轴的过程,且因其主体的空间形态表现为点、线、片和面过程,因此空间分析方法和功能需要到自然地理研究中验证乃至发展,即自然地理研究是空间分析的主要应用领域,尤其是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因为综合研究是自然地理学发展最主要的方向,也是带动部门自然地理学最有效的途径[17]。

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符合国际学科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需要。围绕着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前沿领域主要包括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自然地域系统的综合研究、全新世环境演变和自然地理界面过程[17]。其中现代地理学的重要方向就是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动态变化,即自然地理过程。其研究趋势可归纳为:由定性鉴别向定量实验发展;由单个过程研究向过程的综合分析发展;由中小尺度的局地地理过程向全球尺度地理过程研究发展;由单纯认识自然地理过程向预测预报其动态趋势的方向发展。这一切均为空间分析方法提供了验证与发展空间。

自然地理研究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揭示地球表面各种空间现象和过程的规律;二是为资源管理、环境整治和区域发展的决策服务。目前,空间分析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最大的应用领域是管理和决策领域,即资源管理和环境整治,在地表过程模拟模型上的应用相对比较弱,但却是目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18]。其主要原因是在管理和决策领域中人为因素作用影响较大,且可以运用空间分析这个强大的工具,依据过去及现在发展趋势预测将来的变化,为管理者和决策部门提供最有说服力的依据;而地表过程模拟模型以各种变化无常的自然因子组合为主要研究内容,加之现有的模拟模型在处理区域差异方面过于简单化,即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综合方法的落后及数据的缺乏等,致使空间分析中各种自然量值的预测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空间分析的应用不广泛,但却是自然地理学发展的需要。随着近年来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展开、地球系统科学的提出

54

第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第21卷

以及地表观测数据的日益丰富,将来空间分析发挥作用的空间将更大,有关自然地理过程的模拟模型(或称环境模拟模型)研究会不断深入。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空间分析技术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得出下述结论:1)空间分析技术为自然地理综合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手段及工具,而地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尤其是自然地理综合研究,为空间分析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源及研究对象,即自然地理综合研究需要空间分析,而空间分析也需要到自然地理综合研究中验证;2)空间分析技术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及与相关学科与技术的融合,必将开拓出新的应用领域,使空间分析技术在自然地理学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同时也推动地球空间信息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HAINING R.De signing spatial data anal ysi s modules for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 tems [A].FOTHERINGHAM S,REGERSON P.Spa tial Analys is and GIS[C].London:Taylor Francis ,1994.45-63.[2] 郭仁忠.空间分析[M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31-33.

[3] 乔家君.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技术结合应用研究[J].河南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4):70-74.

[4] 赵楚年,郭廷彬,吕克解,等.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交叉是现

代地理学发展的趋势[J].地球科学进展,1997,12(1):79-81.[5] 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J].地球科学进展,

2001,16(5):599-608.

[6] 郑度.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主要进展与前沿领域[J ].地理学会

月刊,1999(6):7-9.

[7] 时晓燕.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空间分析[J ].地图,1996

(2):28-30.

[8] 冯克忠,万庆,励惠国.基于组件技术的GIS 广义空间分析[J ].

地球信息科学,2003,3(1):62-66.

[9] 冉启兵.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在决策行为中的应用[J].福建

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1):7-10.

[10] 马虹.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及其若干应用[J].干旱区

地理,1997,20(3):30-35.

[11] 朱欣娟,石美红,薛惠锋,等.基于GIS 的空间分析及其发展研

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8:62,63,105.

[12] 赖格英.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模型与实现方法的分析和比

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2):164-166,184.

[13] 陈述彭.地球系统科学[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3-24.

[14] 刘纪远.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5-17.

[15] 王让会.GIS 与地理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0,19(2):104-109.[16] 陆守一,唐小明,王国胜.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18-20.

[17] 郑度.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J].地理学报,1994,49(6):

481-489.

[18] 黄秉维,郑度,赵名茶.现代自然地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358.

Spatial Analysis and Integrative Research of Physical Geography

HAO Cheng-yuan 1,2,WU Shao-hong 1,YAN G Q in-y e 1

(1.I nstitute of Geogr ap hical Sciences and N atur al Resources ,CA S ,Beij ing 100101;2.Gr 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Beij ing 100039,China)

Abstract:By study ing development and trend o f bot h spatial analysis and integrative research of physical g eog raphy,ther e comes to a conclusion as follow ed.Firstly,modern geog raphy needs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 y more and more w hile the field o f spatial analysis in physical geography becomes broader and broader.T 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superiorit y o f spatial analysi s over o ther technolo gy be comes obvious more and more in field of integ rative resear ch.Secondly,spatial analysis becomes a g reat dynamic force of geography w ith its theor y and practice ?s quick-developing w hil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 n geogr aphy requir es spatial analysis as its powerful tool.I n the near future,the co mbinatio n of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 y and integrative research of physical geography not only w idens t he field of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 y but also drives the developing rapidly of Geo-infor matio n Sciences.In a word,the combination of spatial analysis and integr ative research of physical geography has alr eady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modern physical g eog raphy and geo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s.

Key words:spatial analysis;geographical infor mation system;physical geogr aphy ;integrative research

55第第1期 郝成元等:空间分析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综合自然地理

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领域的主要矛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矛盾,其“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地理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对应于上述地理环境的三部分,地理学可分为三大学科,即研究自然环境的自然地理学;研究经济环境的经济地理学和研究社会文化环境的人文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自然环境,根据人类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自然地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阐明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形式和功能关系,能量与物质的迁移转换形式,系统结构的动态过程以及地域分异规律。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指自然综合体,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等组成成分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的特点,相应于这三个方面,自然地理学可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区域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又称为狭义的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形成历史、现代过程、类型特征、地域分异和发展演变,强调综合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组成的整体性、结构的多级性、功能的稳定性、发展的进化性。 四、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现代地理学的科学体系:三分法、三层次、三重性、三时段。 综合自然地理学以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阐明这个环境整体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功能效应、发展动态、地域差异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基本问题。 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着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具体而言: (1)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 (2)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 (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 (4)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参与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为因地制宜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服务; (5)揭示人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阐明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正确途径。 六、地理学发展简史 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 古代地理学阶段: 代表有埃拉托色尼的《地理学》和瓦伦纽斯的《地理学通论》。 近代地理学阶段: 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分别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地理学阶段: 现代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总-分-总的经历。 钱学森83年提出建立地球表层学,88年创立地理科学,与传统的九大科学并立成为第十大科学。 90年代,黄秉维提出强调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结合的“统一地理学”,陆大道提出了所谓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七、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物质组成、能量组成和要素组成。 物质体系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物质组成成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组成:包括太阳辐射、地球内能、潮汐能等。 太阳能是地理环境中物理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最重要的热量来源。 八、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1)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 (2)气体、液体与固体三相物质并存

自然地理学

1. 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全球气温长高使海水温度随之增加,这将使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长高;由于极地增暖剧烈,造成极地冰川融化而融化的水量会造成海平面抬升; 气温升高使高纬度降水增加而中纬度则因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因此降水增加; 就生态系统而言由于高纬度冰冻的苔原部分解冻,磊大北界会更向极地方向发展,中纬度将由于变干,某些喜湿润温暖的森林和生物群落将逐渐被目前在副热带所见的生物群落所代替。 全球沙漠化将扩大3%,林区将减少11%,草地扩大11%,全球的热带病将增多。 2.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何影响? 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导致空气污染;产生酸雨; 人为地往大气中排放氟里昂,使空气中的臭氧层曹受破坏。 3.为什么海水获热升温慢,失去热量后,降温也慢,而陆地获热升温快,失去热后,降温也快? 1)因为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吸收的太阳辐射比陆地多; (2)水体对太阳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此外水体的流动性,有利于表面与下层水体间的热量传输,使太阳辐射分散到较厚的水层中,而陆地只集中在陆地表面上; (3)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岩石的大; 4. 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地球自转的存在,形成三圈环流; 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得,带状的气压带分隔成一个个孤立的高低气压中心;暖、寒洋流的作用使得气候更加复杂。 5.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2)地球自转的存在;(3) 地球下垫面的不均。 6.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热量交换? 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下列方式进行热量交换:传导;辐射;对流;湍流;蒸发(升华)和凝结(凝华) 7.简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特征上有何差异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成因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既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又受东南信风转向成西南季 风的影响 特征 由于温度梯度及气压梯度都很大,故无论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势力都比较强盛。冬季由于北部有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冬季风比较弱,而夏季由于叠加了转向的西南季风,故风的势力很强 8.研究水量平衡有何重要性? (1) 通过水量平衡研究,可以对研究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做出评价。 (2) 水量平衡分析是水资源研究的基础。 (3) 水量平衡法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 (4) 水量平衡法是揭示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的方法之一。 9、简述三角洲形成条件 (1)河流动力减弱; (2) 泥沙来源丰富; (3) 海洋动力较弱; (4) 口外海滨区水浅。 10.崩塌的防治有那几种?

综合自然地理应用研究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 专业:地理科学 姓名:李德江 学号:2009260026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 摘要:综合自然地理学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并强调运用综合观点和 方法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因此,对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理所当然应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伴随着现代观测和分析手段在本学科的应用研究的蓬勃展开,方兴未艾。极大地促进综合自然地理学应用研究的发展,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应用性自然区划、自然保护、景观生态设计、区域开发,以及自然环境发展变化的预测等方面综合地然地理学都体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把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为社会建设服务,是本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根本方向。 关键词:综合自然地理应用研究观测手段实际应用前景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着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的物质能量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历史形成、现代过程、类型结构、地域分异和发展演变。目前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方向很多,应用也非常广泛。总的来说主要还是在应用理论与手段的研究和实际的应用研究两个方面。 一、应用理论与手段的研究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理论与手段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现代观测和分析手段的应用和基本理论的研究。 把遥感技术和数学分析方法应用于综合自然地理研究,是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遥感技术包括航空摄影、雷达、红外成像、卫星图像等的新观测技术。其意义,一可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大人们的地理视野;二可获得自然环境的综合信息(这对于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三可获得自然地理现象的动态信息(在短期内提供大范围的对比资料,对分析和预测自然环境演化尤其必要);四可改进野外调查和制图方法。因此,有效地应用遥感技术的研究得到了广大综合自然地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地理分析,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地理学偏重于定性研究,而缺乏定量分析。本世纪60年代以来,数学方法开始渗入地理研究领域,曾引起所谓“计量革命”。综合自然地理学应用多元分析、系统分析、数量分类、集合论、概率统计分析以及模糊数学等数学方法武装自己,将可逐步从原先对表象的描述及定性分析转入朝看抽象概括和数量表达的方向上发展,使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结合起来,并可借助电子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式,进行模拟试验,使综合自然地理学跨入地理预测的新时代。 尽管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迅速,但其基本理论从道库恰耶夫演进到卡列斯尼克和伊萨钦科以后,再没有重大突破,而且传统的理论还存在着分歧和不成熟的地方。因此,加强理论研究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这方面的工作目前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把物理学和化学的有关理论引入自然地理过程的研究之中。例如,运用传导理论、热力学理论、化学元素迁移理论等来描述自然客体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迁移活动,从而建立自然地理过程的物理、化学机制;二是以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综合研究,从而把传统的要素分析上升为系统分析。这两方面工作的进展,有助于利用电子计算机对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进行较精确的表达、模拟和预测。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浅析自然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前言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自然环境或其组成部分的科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现代自然地理学在过去近两个世纪中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主要探讨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应用领域的拓展,国内外研究的对比等问题。 一、自然地理学应用领域的拓展 地理学是伴随人类社会进步而产生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生活的舞台和生产的场所,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因此认识和了解地理环境的内容构成了人类早期知识的主体,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并遵循一定内在逻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地理学研究不断深入,由一般现象认识过渡到规律探讨。当代世界面临面临诸多新的危机和冲突,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冲突尤其称为全球性关注的焦点。自然地理学在全球变化和环境研究领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自然地理学还通过在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与社会问题、资源利用、布局决策和科学转让等方面的研究,对其他领域也作出贡献。学术界普遍认同,研究地球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和研究人类活动的社会科学,对于认识和对付全球环境变化同等重要,由于地球系统是一个自然和社会综合的系统,又由于自然地理学时候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所以其应该在认识和对付全球环境变化、发展地球系统科学中发挥核心作用。 自然地理学家的视角应该放在“全球变化、区域挑战”,“全球着眼、就地着手”。自然地理学家必须重视区域综合研究、发展新的视角、清楚地界定区域和地方尺度上的科学问题或热点地区都是自然地理学可以发回重要作用的领域。①二、自然地理学国内外研究对比 中国自然地理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从对宏观的研究走向微观过程和机理与宏观格局相结合的研究,从要素和过程的分离研究走向综合集成研究。在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地标自然过程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以及面向社会现实的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② 20世纪前半期,美国地理学已经成为世界地理里的研究中心,地理学对于美国的贡献也较大,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美国地理学界的研究重点放在国内社会与环境问题上,70年代以后,对于地球表面演化的特征与组织的研究、空间中自然与人文事件和过程的影响研究成为重点,这些都与美国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③ 三、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爆发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新的学科如雨后春笋涌现,传统学科动荡不安,地理学面临着一场大变革。 1、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就是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他研究相互联系的许多因素,多级子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研究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目的。 2、动力学分析根据古典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体在系统中流动,必然产生

世界地理区域空间定位与区域特征分析

《考试地图》P68~89或《中学地理图文详解指导地图册》P95~131 一、东亚 1.朝鲜半岛(中朝边界)的 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中朝界 河,②重要的地形区,③沿38°N 纬线的地形剖面图,④重要的城市与港口,⑤相关的历史事件(热点问题),⑥周边的海洋,⑦河流流向与地势的关系。 2.朝鲜海峡(对马海峡)的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区域内国家 (韩、日)的经济特征,②海峡 与岛屿,③区域内气候特征, ④重要的港口。 3.日本濑户内海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海域名称, ②区域内重要城市与工业区的 分布及成因,③地壳活动频繁的 原因,④日本自然资源与经济特 征,⑤日本文字的创造与唐文化 的联系,⑥遣唐使的历史事件。 4.蒙古框图 考查内容、①自然地理特征(地形——高原、气候——蒙古高压),②畜牧业。 二、东南亚 5.菲律宾群岛的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两大岛屿名称,②首都的位置,③著名特产,④与我国南海海域专属经济区的重叠问题,⑤地质地貌特点。 6.中南半岛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湄公河流域 及其开发(热点问题),②泛亚铁路(起止点及其对我国西南地区开发的积极意义),③湄公河源头(澜沧江)的山河大势,开发时应注意的问题,④缅——泰——马——印尼的巨大锡矿带及旅游资源等,⑤克拉地峡及克拉运河有望开通后对泰国经济的积极意义和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⑥马六甲海峡及航线,⑦马来群岛的地质地貌特点及成因,⑧区域内自然资源与物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农业地域类型(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农业),⑨气候特征、旅游业等,⑩主要城市及首都的区位选择因素(华人、华侨对该区域的贡献)。 7.马六甲海峡框图 考查内容:①交通区位,②新加坡的工业区位,③气候——气压带和风带。 三、南亚 8.孟加拉国与喜马拉推山区域框图 考查内容:①喜马拉雅 山的成因,②雅鲁藏布江的水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具有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面对当前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科学问题,地理学家根据学科特点和领域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目前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各界面间的物理、化学、生物及人文过程,探讨多种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探求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地理学以“格局—结构—过程—机理”的研究思路贯穿始终。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以及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实验测试数据质量的提高和数据量的增加,当今地理学的研究在空间尺度上同时向微观、宏观两个方向扩展,模型研究不断科学化,已具备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总体上,表现为部门地理研究深化,区域综合研究加强。长期以来,中国地理学在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地表自然过程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以及面向社会现实的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 150年来我国地理学发展的辉煌成就 1.1根据我国自然利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学科体系 1952年全国进行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一些综合大学建立了地理学系,并属理科。在各大区与省师范院校中普遍设立地理学系,师资培养有很大进展。在几十年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中,地理学的方向和领域不断发展。在“文革”前高等学校的地理教育,采用前苏联的教学体制,分专业教学,以二三级分支建立专业,加强了数理化自然科学,增加了实践时间,使地理人才培养有很大的发展。在为国家自然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过程中,地理学研究机构逐步增加,形成了相当完整的学科体系。首先是在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综合性的地理学研究机构和有地区特色且针对我国特殊的地理问题的专业性地理学研究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在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建立的研究机构更多。80年代我国人文地理学得到复兴,促进了应用地理、计量地理、旅游地理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由地球信息科学家开拓的GIS在全国学术界和社会许多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动了地球信息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初步建立起一个地理信息科学基本体系。地理学研究机构和地理研究的发展,使地理学在为国家目标服务和科学问题的研究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以任务带学科”,提高了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以任务带学科”是我国50年来地理学取得蓬勃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地理学家组织和参与完成了国家一系列重大的关于我国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农业发展方面的调查研究任务,包括大规模的地区综合考察、综合自然区划、农业区划、黄淮海平原的综合治理、国土规划和发展研究等。在这个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地理学应用价值和科学水平,也是大量分支学科发展和形成的基本动力。相应地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建议和科学资料,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理论研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50至60年代,提出了水热平衡、化学元素地表迁移和生物地理群落等自然地理学的三个方向。学术思想早于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逐渐获得共识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和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通过实验研究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水分循环和水盐运动规律及其与作物生长关系方面,在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健康方面,在地域分异规律与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区域自然地理以及农业区划、地域生产综合体与区位理论和空间结 关于21世纪我国地理学的发展方向 (1)国土整治研究。 在21世纪来临时,我们必须明确地理学能给国家和人类解决什么问题,包括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退化的监控与治理、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全球环境变化和发展问题研究、全球一体化和多样化是国际地理学发展的基本方向。青藏高原问题及其对我国大的

《综合自然地理学》教案2解析

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环境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 1、广义的地球表层 上自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岩石圈沉积层底部(陆地部分在地下5~6km,海洋部分平均在海面以下4km处), 2、狭义的地球表层 指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的交接面,上限离地面不超过100m,相当于对流层近地面摩擦层下部—地面边界层,下限为太阳辐射能可到达的深度。 第二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1、从研究对象看,地理学可以分为:①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学;②研究经济地理环境的经济地理学;③研究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人文地理学。三者的研究对象组合起来便是地理环境,这是地理学研究的整体的对象。 2、从研究层次看,地理学可分为:①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②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③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组成要素的部门地理学,如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 3、从研究领域看,地理学可分为:①理论性的理论地理学研究,即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②应用性的应用地理学研究,即应用理论和具体方法的阐述; ③区域性的区域地理学研究,即运用上述两种理论和方法对特定区域进行具体的研究。 上述三方面可依次概括为:三分支、三层次和三重性。综合自然地理学从“三分支”来看,它属于自然地理学范畴;从“三层次”来看,它又属于部门综合的层次;从“三重性”来看,它包括综合理论研究(如整体性规律、时间演替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等)、综合应用研究(如农业土地类型、农业自然区划等)和综合区域研究(如中国土地类型、中国自然区划等)。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结构 二、自然环境的组成 (l)对流圈。大气圈底部对流运动最显著的大气圈层,主要由气态物质组成。这里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全部水汽。它的下界是海陆表面,上界随纬度、季节及其他条件不同而不同。根据观测,对流层的平均厚度在低纬度为17—18 公里,在中纬度为10—12 公里,在高纬度为8—9 公里。一般夏季厚而冬季薄。

高中地理: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

高中地理: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 区域特征分析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背景中提供区域图和相关资料,进行空间定位,概括区域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征,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确定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区域特征分析的内容和思路 1.区域特征分析的内容 区域地理特征内容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描述)和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人口、聚落、文化等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要运用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内容,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包括气候的特点、成因;地貌的特点、成因;水文特征;土壤、生物与自然带分布原因;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时空变化等。关注人文要素的整体分析和典型案例的应用,包括资源和能源分布特点;工业、农业的地域类型和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和发展趋势;城市和城市化发展;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类型;旅游资源特征与旅游业发展;人口与环境问题;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 2.区域特征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该地区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气候进而影响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便构成了区域自然特征。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经济活动,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①位置特征: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 ②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地势高低、主要地形区。 ③气候特征: 气温和降水的数值特征、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④水文特征: 河流汛期、流量、冰期、含沙量、落差等。 ⑤人口特征: 人口数量、年龄结构、人口迁移、人口分布。 ⑥经济特征: 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农业区和工业区分布、主要产品和部门等。

综合自然地理第二版复习资料

综合自然地理第二版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开放性:指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也有物质的交流,其基本特征就是系统有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系统成分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反馈关系来调节,使输入与输出实现动态平衡,从而使系统达到稳定。 2.耦合性:在自然地理系统中,任何一种组分同时要受到多种层次节律的作用。这些节律在地理事物上得到巧妙的耦合,使得地理事物不断向前进化。不同主体的地理事物,所耦合的节律层次是不一样的,进化程度高的地理事物所耦合的节律数量多,进化程度低的地理事物所反映出来的节律作用层次就少,如生物受到的节律作用要比无机界的地理事物受到的节律作用层次多。 3.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按纬线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而按经线方向有南北更替、循序排列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称为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 4.双列系统:地域分异的结果,使自然界划分为一系列大小不同、等级有高低的区域单位,任何一级区域单位都是同时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然而,一部分区域单位的分化主要取决于地带性因素,另一部分则主要取决于非地带性因素。因此,自然界同时存在着两类区域单位,区划也有两种等级单位系统。 4.单列系统:由于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同时作用于地标自然界,而上述两类区域单位各自反映其中一种地域分异因素,因此他们是不完全的综合性单位其登记系统也是不完全综合性的区划等级系统。自然界还存在着反映两种分异因素的完全综合性单位,其等级系统就是一般所谓的单列系统。 5.土地: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对他们作用的后果。 6.地理节律:自然地理过程或现象随时间的演化而重复出现的变化规律叫自然地理环境的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教材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地理节律: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时间的演化而表现出的周期性规律称为地理节律。2.整体性: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开放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双列系统:分别按照地域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所拟定的两种并列的等级系统。 4.地质循环:在自然地理系统中,岩石圈的内部以及与其环境之间所存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称为地质循环。 5.节律性:把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之为节律性,或周期性。 6.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的统称。7.综合自然区划双列系统:双列等级系统是把各级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并列的等级系统,其理论基础是以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为两种互不从属的规律作为前提,双列系统中的地带性单位是以表现地带性规律为主的单位,非地带性单位则是以表现非地带性规律为主的单位。 8.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根据具体的生产目的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及生产性能进行评定的过程。 9.开放性:系统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0.耦合性:自然地理系统中任何一种组分同时要受到多种层次节律的作用,这种节律在地理事物上得到巧妙的耦合,使地理事物不断向前进化。 1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的水平地带性分异。12.单列系统:综合反映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的统一的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等级系统。 13.土地:土地包括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基础地质、水文和植物,还包括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当前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 14.自然地理系统: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这样的物质整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使其内部维持着有序的结构和稳定的功能,是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体系,这个特殊的物质体系,我们称之为自然地理系统。 15.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16.主导标志法:这是贯彻主导因素原则经常运用的方法。区划时,通过综合分析选取某种反映地域分异主要因素的自然标志或指标,作为划定区界的依据。 17.土地潜力评价:通过对土地自然要素(土壤、气候、地形等)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的评价,揭示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能力。

33_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

学案33 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阶段分析方法 [目标定位] 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经济、人口、城市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综合地理特征,既有对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描述,也有对其成因的解释。应掌握区域特征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分析法和比较法。 一、区域特征 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例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地势高、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例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区域地理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0、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 【命题规律】 选取典型的世界或中国的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系统地地理知识的命题设计,此类命题比重较大,因此准确把握重点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学会区域分析与比较是灵活应考的关键。 【学习目标】 1.能在地图上辨认各种地形,能描述各类地形的特征。 2.能描述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并解释原因。 3.能解释世界上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能力初探】 (2008年北京卷)36.(36分)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6分)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7分)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图 9

【2012年福建卷】图13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图 13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7分)

(经典例题)图一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二是其区域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离岸风 M 2000 城市 国界 等高线 河流 洋流 (1)读图一,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4分) (2)图中回归线地区沿海与内陆、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温差异很大,试分析原因。(4分) (3)分析图二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4分)

【特别提醒】解答区域综合特征类试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即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如地形特征要从地形类型、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等方面分析。 (2)语言的组织:①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②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③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 【课后拓展】 (2008年北京卷)36.(36分)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7分) 【2009年安徽卷】 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 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 地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图 9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1、简述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系统及其要素 2、简述地理学的科学体系 答:三分法(地理学分科):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三层次(综合层次):部门地理学、综合地理学、统一地理学 三重性(研究性质):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三时段(时间性质):过去地理学、现代地理学、未来地理学 横断面(横断科学):地理哲学、方法论等横断科学(地图学、3R 、测量学等) 3、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2)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属于自然地理学 (2)位于第二层次综合层次(第一综合层次) (3)包含理论、应用和区域三重属性 4、地球表层是指那个范围?有何特征? 答: 1)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底部到大气圈对流层顶的空间范围 2)特征:(1)内外能的叠加区 (2)三相物质共存并相互转换 (3)有表层体(新生体)的生产 (4)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与循环 (5)人类生产与发展的场所 5、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理论 4)土地科学 5)人类活动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6、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7、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形成 答: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8、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整体性思想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 1)自然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基本内涵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性质。 2)整体性思想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为:自然综合体学说、地理系统学说、耗散结构理论 9、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 答:地质基础是构造岩石,其次是地貌、生物、土壤、大气和水 10、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来源和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流通过程 答: 1)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占%,地球内能占%,引力能占% 2) 应用层次研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综 合 自 然 区 划 景 观 类 型 研 究

高中阶段要掌握的自然地理过程

高中要理解得自然地理过程,用图形表达 一、大气得运动 1、热力环流得基本原理图(注明冷热、高低压、气流方向) 2、常见得热力环流图(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3、在热力环流图上标出近地面与高空得等压面 4、分别模拟南北半球,高空与近地面上得等压线图,选择一个点,标出她得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地转偏向力方向与近地面摩擦力方向。并指出三个力分别对风得影响。 5、画出单圈环流图,标出假设条件 6、画出三圈环流图,能解释每支气流得成因 7、画出全球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解释气压带得成因与风带得风向。 8、结合以上俩个模式图,能找出气压带与风带在三圈环流图上具体对应得哪支气流. 9、利用赤道低气压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解释太阳直射点得移动对气压带与风带得影响。 10、用表格整理北半球亚欧大陆、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在冬夏俩季分别形成得高低气压场中心。 11、读图(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仔细研究南北半球冬夏俩季气压场与风力场得分布(位置与时间),认真探讨这个实际分布图与理想化得气压带风带模式存在什么关联,并尝试推测,冬夏俩季之间,该气压场会发生什么循环变化。 12、用图说明东亚与南亚季风得成因。 13、能用气压带与风带解释气候得成因,能画出理想大陆上气候得分布模式图 14、对比大陆性气团与海洋性气团,对比冷气团与暖气团得物理性质. 15、用剖面图表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对比她们过境前后得天气变化,找出异同点。 16、用图分别表示南北半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得水平剖面图、与垂直剖面图,能解释每一支气流得方向,与气流得性质。

17、用图解释分析温带气旋(锋面气旋)上锋面、雨区、风向得分布,南北半球都分析. 18、用垂直剖面图表示热带气旋(台风)剖面结构,并分析它得原因与移动路径 19、对比分析台风寒潮得成因,危害与预防措施,找到规律 20、用图表示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得具体表现,用图表示沃克环流。 二、水得运动 21、用图表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注明各环节名称。 22、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得干预方式及带来得影响。 23、用图表示湖泊、水库、沼泽等湿地与河流得相互补给方式。 24、用图表示河流与地下水之间得相互补给关系。 25、用图分析沼泽得成因。 26、用图理解潮汐现象,解释大潮与小潮。 27、用洋流理想模式图与全球风带理想模式图对比,分析洋流得成因。 28、画出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洋流分布图。 29、用南亚季风解释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分布图。 30、熟悉南极洲附近,北冰洋附近得陆地轮廓与洋流走向。 31、用垂直剖面图表示直布罗陀海峡两边表层与底层海水得流向,并分析原因。 三、地壳得运动 32、用图表示海底扩张学说 33、读全球板块构造图,理解板块构造学说 34、用图解释岩浆活动,表示火山,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35、用图表示外力作用得主要环节之间得关系 36、用图表示岩石圈得物质循环 37、记住典型得冰川、海浪、流水、风力等侵蚀与堆积地貌图 38、用示意图认识褶皱、断块山、与火山

综合自然地理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如何理解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3.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部门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部门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A.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B.综合自然地理学以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 第二章综合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 1.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有哪些阶段? 答: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有四个阶段:A.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B.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C.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D.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2.古代地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古代地理学的主要特点是:A.从远古到18世纪中叶,地理学处于搜集和积累资料的时期;B.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C.古代地理学以纯粹描写地理现象为特点;D.古代地理学存在两大基本学派:一是”博杂派”,另一是”宇宙派”. 3.洪堡,李特尔的主要学术贡献有哪些? 答:洪堡的主要学术贡献有:A.创立了一门科学的自然地理学;B.创作了<<宇宙>>一书,奠定了自然地理学的理论基础;C.创立了多种重要的自然地理研究方法;D.发现了一系列自然地理规律;E.明确指出了自然地理学研究客体的综合特征. 李特尔对科学的积极贡献有:A.他把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结合起来研究,强调变化中的”人和自然统一”;B.他把地球表面作为人类活动的舞台,认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住宅的地球表面;C.他把古代的地志学发展成为人文地理学. 4.简述李希霍芬,道库恰耶夫的学术思想. 答:李希霍芬的主要观点有:A.地理学必须限于研究地球表层;B.首先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来研究,同时还要考察地球表面的更细小片段;C.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区域是自然多要素的集合体,对它们必须进行全面地描述;D.区域地理不限于单纯地描述独特现象,还要寻找现象发

高中阶段要掌握的自然地理过程

高中要理解的自然地理过程,用图形表达 一、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图(注明冷热、高低压、气流方向) 2、常见的热力环流图(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3、在热力环流图上标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 4、分别模拟南北半球,高空和近地面上的等压线图,选择一个点,标出他的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地转偏向力方向和近地面摩擦力方向。并指出三个力分别对风的影响。 5、画出单圈环流图,标出假设条件 6、画出三圈环流图,能解释每支气流的成因 7、画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解释气压带的成因和风带的风向。 8、结合以上俩个模式图,能找出气压带和风带在三圈环流图上具体对应的哪支气流。 9、利用赤道低气压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解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0、用表格整理北半球亚欧大陆、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在冬夏俩季分别形成的高低气压场中心。 11、读图(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仔细研究南北半球冬夏俩季气压场和风力场的分布(位置和时间),认真探讨这个实际分布图和理想化的气压带风带模式存在什么关联,并尝试推测,冬夏俩季之间,该气压场会发生什么循环变化。 12、用图说明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 13、能用气压带和风带解释气候的成因,能画出理想大陆上气候的分布模式图 14、对比大陆性气团和海洋性气团,对比冷气团和暖气团的物理性质。 15、用剖面图表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对比他们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找出异同点。 16、用图分别表示南北半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水平剖面图、和垂直剖面图,能解释每一支气流的方向,和气流的性质。

17、用图解释分析温带气旋(锋面气旋)上锋面、雨区、风向的分布,南北半球都分析。 18、用垂直剖面图表示热带气旋(台风)剖面结构,并分析它的原因和移动路径 19、对比分析台风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措施,找到规律 20、用图表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具体表现,用图表示沃克环流。 二、水的运动 21、用图表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注明各环节名称。 22、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干预方式及带来的影响。 23、用图表示湖泊、水库、沼泽等湿地和河流的相互补给方式。 24、用图表示河流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5、用图分析沼泽的成因。 26、用图理解潮汐现象,解释大潮和小潮。 27、用洋流理想模式图和全球风带理想模式图对比,分析洋流的成因。 28、画出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洋流分布图。 29、用南亚季风解释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分布图。 30、熟悉南极洲附近,北冰洋附近的陆地轮廓和洋流走向。 31、用垂直剖面图表示直布罗陀海峡两边表层和底层海水的流向,并分析原因。 三、地壳的运动 32、用图表示海底扩张学说 33、读全球板块构造图,理解板块构造学说 34、用图解释岩浆活动,表示火山,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35、用图表示外力作用的主要环节之间的关系 36、用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 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特征: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地形特点描述: ①地形组成(主要地形类型)②地形分布,延伸方向③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④特殊地形地貌⑤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 3、区域气候特点描述: ①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⑤气象灾害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特点:①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为主,热带季风气候面积小②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雨季长雨量大,夏秋季节多台风,地处湿润区,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4、河流水系水文特点 水系特点: 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大或小③支流多或少④河网密度、⑤落差大小或峡谷数量分布(例如长江上游水系特点:落差大,多峡谷,支流多,金沙江段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川江段自西向东流,流域面积较大) 分析金沙江段流域面积小的原因:因为流经地区河谷狭小,汇水面积小所以流域面积狭小。 水文特点: ①流量大小、②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哪个季节③水位季节变化大小、④含沙量大小、⑤有无结冰期及其长短、有无凌汛⑥水能⑦流速 5、植被、土壤特征 植被:①类型(森林、草原、荒漠)+疏密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 土壤:①类型(红壤、黄土、棕壤;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②分布③特点(肥力高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