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二节 重力1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二节 重力1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二节 重力1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二节 重力1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③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②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

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为学好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课本50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说明:1.让学生通过实验先感受橡皮不会飞走是因为受到“引力”作用,拉进了学生跟所学知识的距离。2.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现象的体验,并且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插图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于重物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知识探究

1.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说明:方法简单明了,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实验方法是: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质量为100克、200克、300克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填入书中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使学生自己“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为9.8牛/千克,由此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并将数据整理画出图像。(正比例函数图像,利用事物投影展示。)

此实验的关键是:①要选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秤。②要正确使用弹簧秤。

(说明: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

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组合建模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面附近的

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既G = mg。2、我要向牛顿学习,细心观察身边所发生的现象,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去研

究,当发明家。

目标检测

1 、重力: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2、重力的符号是重力的计算公式:式中m代表,单位是:;g代表,单位是:;G代表,单位是:。(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

g= );重力跟质量成。

作业深化动手动脑学物理1—3题。

板书设计第十三章第二节重力

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

G=mg (g=9.8N/kg)

三要素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教学反思:重力对我们生活在地球的人来说在平常不过了。因此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通过事

例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好

理解的。

(word完整版)高一物理力学分析习题及答案.docx

高一物理力学 受力分析 1 如图 2-1-7 所示,甲、乙球通过弹簧连接后用绳悬挂于天花板,丙、丁球通过细绳连接后也用绳悬挂天花板.若都在 A 处剪断细绳,在剪 断瞬间,关于球的受力情况,下 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球只受重力作用 B .乙球只受重力作用 C .丙球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 D .丁球只受重力作用 图 2-1-7 分析:当在 A 处剪断时两球看作一个整体,整体加速度为 g ,此时弹簧中的力不变,对 A B 球都会有力的作用故 A B 错,绳在松弛状态不能提供力,假设绳中有拉力,则丁的加速度会大于 g 而丙的加速度会小于 g ,则两球会相互靠近,绳则松弛,假设不成立,故绳中无拉力 2.如图 2-2-8所示,物体 a 、b 和 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 F b 、F c =10N =5N 分别作用于物体 b 、 c 上, a 、b 和 c 仍保持静止.以 F 1、 F 2 、F 3 分别表示 a 与 b 、 b 与 c 、c 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 A . F 1 , F 2 ,F 3 =5N =0 =5N F b a B .F 1=5N , F 2 =5N ,F 3=0 b C . F 1 ,F 2 ,F 3 F c c =0 =5N =5N 图 D . F 1 ,F 2 ,F 3 =5N 2-2-8 =0 =10N 分析:(分析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因为 a 、b 、c 均保持静止,故加速度,合外力都为 0。先分析 a 只受 b 对 a 的支持力,以及重力故 F1=0,再分析 b , b 受到重力、 a 对 b 的压力、 c 对 b 的支持力、 Fb 、以及 c 对 b 的摩擦力, c 对 b 的摩擦力为水平方向,故需水平方向的力来平衡,故 F2=Fb=5,方向向右。同理在对 c 分析 3 如图 2-2-1 所示, A 、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力 F 作用在 A 上,使两者 一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 B 间无摩擦力 A B .A 对 B 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F ,方向向右 C .B 对地面的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F ,方向向右 B D .B 受到了向右的静摩擦力和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分析:两者一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加速度都为 0,处于平衡 图 2-2-1 状态。对 A 分析, A 受到重力、 B 对 A 的支持力、 F 、及 B 对 A 的 静摩擦力且等于 F ,方向向左, A 对 B 则向右。同理在对 B 分析 4 如图 2-2-2 示,物体 A 、B 在力 F 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率沿 F 方向匀速运动, 关于物体 A 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F .甲、乙两图中 A 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 F 相同 A 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 F 相反 A .甲、乙两图中 A B F B 甲 图 2-2-2 F A B 乙

高中物理必修重力势能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重力势能》优秀教学 设计 【一、任务分析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定义及定义式。 2.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号的含义。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4.培养探究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观察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法。 2.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协作探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科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的改造自然。 【学习起点】 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学生在初中时已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在高中阶段重点是定量的学习重力势能。 3.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重力做功的计算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重点是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对重力势能的应用。

2.本节课难点是如何探究重力势能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控制变量法,演绎推理法,讲授讨论,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教具 铁球和橡胶球各一个,白纸若干张,CAI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投影多媒体图片:利用生活常见事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图片一:)这是一幅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图片。这个陨石坑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XX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米的大坑。据说,坑中可以安放下20个足球场,四周的看台则能容纳

4621高一物理力和重力习题

一、力和重力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B.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 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C.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D.一对互相平衡的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重心位置一定改变 D.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重心对物体的位置不会改变 4.图1所示的ABC是木匠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细不同、质量分布均匀,AB 和BC相等的木料做成,D是AC连线的中点,E是AB的中点F和BC的中点G连线的中点,则曲尺的重心在[ ] A.B点B.D点C.E点D.G点 5.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物体的重心位置有可能变化

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 6.关于重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绳子对它的拉力一定等于其重力 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一定等于其重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 D.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 二、填空题 7.放在桌上的书本,受到支持力的作用,其受力物体是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同时,书对桌面的压力,其受力物体是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由此可见,一个物体既是______,又是______。 8.下列各种力:(1)重力(2)拉力(3)支持力(4)弹力(5)浮力(6)摩擦力(7)动力(8)推力。属于按力的性质分类的是______,属于按作用效果分类的是______(用序号填写)。 9.重力是由于______而产生的,它的方向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可认为作用在物体的______上。 三、计算题 10.如图2,正方体边长为L,今用一力作用于AB边,使其绕C'D'边转动,直到平面ABC'D'处于竖直位置,求:正方体的重心升高了多少?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题型复习

一.典型受力分析题目 (一).水平面上 1.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与水平面成θ角的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F f () A.F f<μmg B.F f=μmg C.F f>μmg D.不能确定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方向成α角的拉力F 作用,恰好作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二).斜面上 1,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倾角为α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当用水平力F推物体时,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m,在沿斜面向上的推力作用下匀速向上运动,已知 推力大小为F,斜面倾角为α,求:⑴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⑵斜面对物体的 支持力;⑶斜面与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A C B F α 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30θ,一个重20N 的物体在斜面上静 (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2)若斜面粗糙,将这个物体沿斜面上移6cm ,弹簧与物体相连,下端固定,物体仍静止于斜面上,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竖直墙面上 1.重为30N 的物体与竖直墙壁的动摩擦因数为,若用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53°的推力 F =50N 托住物体。物体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 ,∠ABC =α,AB 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 是垂直于斜面BC 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 二.判断受力个数 1.如图,在水平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若A 与B 的接触面是水

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测试题。带答案

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拉车前进,马先对车施力,车后对马施力,否则车就不能前进 B.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相互作用的物体一定接触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D.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由施力物体产生,被受力物体所接受的 B.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C.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 5.铅球放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关于铅球和地面受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坚硬没发生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铅球也发生了形变 C.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铅球发生了弹性形变;铅球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铅球对地面的压力即为铅球的重力 6.有关矢量和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都叫矢量 B.矢量的大小可直接相加,矢量的方向应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C.速度是矢量,但速度不能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速度,因为物体不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运动 D.只用大小就可以完整描述的物理量是标量 7.关于弹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

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B.做功时间短的机械功率大 C.完成相同的功,用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D.功率大的机械在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多 2、甲、已两车的额定功率之比是1:2,当两车以各自的额定功率行驶时,可判定(): A两车装的货物质量之比1:2 B在相同时间内,两车做功之比2:1 C两车行驰的速度比1:2 D速度相同时,两车的牵引力比1:2 3、(双选)竖直上抛一物体,物体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物体的速度()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4、设飞机飞行中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如果飞机以速度V匀速飞行时,其发动机功率为P,则飞机以2V匀速飞行时,其发动机的功率为:() A 2P B 4P C 8P D 无法确定 5、关于重力势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的大小只由重物本身决定B.重力势能恒大于零 C.在地面上的物体,它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D.重力势能实际上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6.(双选)关于重力势能与重力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 B. 在同一高度,将物体以初速度V 向不同的方向抛出到落地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等,物体所减 少的重力势能一定相等 C.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 D.用手托住一个物体匀速上举时,手的支持力做的功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与物体所增加的重力势能之和 7、一实心的正方体铁块与一实心的正方体木块质量相等,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铁块的重力势能大于木块的重力势能B铁块的重力势能等于木块的重力势能 C.铁块的重力势能小于木块的重力势能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离地面高度(不为零)相同的两物体甲和乙,已知M甲>M已,则(以地面为零势面)() A甲物体的势能大 B乙物体的势能大 C甲. 乙两物体的势能相等 D 不能判断 9、用绳子吊起质量为M的物体,当物体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H的高度时,物体增加的重力势能为() A MgH B HgH+MgaH C M(g-a)H D MgaH 10、沿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向上拉同一个物体到顶端,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B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C沿坡度长,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D以上几种情况下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一样多 11、原来静止的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启动后就保持恒定的功率前进,在其后的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列车所受阻力恒定)() A列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列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C列车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列车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12、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运动中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则小球从抛出点到再回到原抛出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A 0 B -fh C -2fh D -4fh

(新)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 1.(多选)在力的分解中,唯一解的条件是 A.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B.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C.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2.(单选)原长为10 cm的轻质弹簧被竖直悬挂,当其下端挂上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12 cm,换上一个质量为l00g的钩码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g=10m/s2) A.4 cm B.8 cm C.14 cm D.16 cm 3.(单选)有两个共点力,一个大小为10N,另一个大小为2N,它们合力的最大值是 A.2 N B.8 N C.10 N D.12 N 4.(单选)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摩擦力的大小总是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成正比 5.(单选)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时,这两个物体之间一定相互接触 B.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D.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作用 6.(单选)如图所示,A、B两物体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C物体叠放在A、B上,D物体是_光滑小球,悬挂在竖直线下端,且与斜面接触,若所有的接触画均光滑且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B 对A 有弹力,且弹力方向水平向左 B .D 与斜面接触时,斜面未发生形变 C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B 的重力 D .A 、B 物体对C 在竖直向上没有弹力 7.(单选)如图所示,汽车B 在水平路面上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1v 向右运动,车上的货物A 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2v 向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 12v v <,货物A 受到了汽车B 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B .若 12v v <,汽车B 受到了货物A 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 .若 12v v >,货物A 受到了汽车B 所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D .若12v v >,汽车B 受到了货物A 所施加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8.(单选)关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弹力必有摩擦力 B .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C .弹力增大则摩擦力一定增大 D .弹力是动力,摩擦力是阻力 9.(多选)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 B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它的方向竖直向下 C .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到重力 D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10.(单选)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O1是主动轮,O2是从动轮,A 、B 分别是皮带上与两轮接触的点,C 、D 分别是两轮边缘与皮带接触的点(为清楚起见 ,图中将两轮与皮带画得略微分开,而实际上皮带与两轮是紧密接触的).当O1顺时针启动时,若皮带与两轮不打滑,则A 、B 、C 、D 各点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是( )

新课标高一物理重力势能_练习题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练习题 1.下列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共同具有,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B.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 C.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 D.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2.一个实心铁球和一个实心木球质量相等,将它们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铁球的重力势能大于木球的重力势能B.铁球的重力势能小于木球的重力势能 C.铁球的重力势能等于木球的重力势能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将重为50 N的物体沿着竖直方向向上匀速吊起10 m高,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J,拉力对物体做功J.若物体以1 m/s2的加速度上升10 m高,此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J,拉力对物体做了J的功.(g 取10 m/s2) 4.盘在地面上的一根不均匀的金属链重30 N,长1 m,从甲端缓慢提起至乙端恰好离地面时需做功10 J,如果改从乙端提起至甲端恰好离地面需做功J.(g取10 m/s2) 5.地面上竖直放置一根劲度系数为k,原长为L0的轻质弹簧,在其正上方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h高处自由落到下端固定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弹簧被压缩,求小球速度最大时重力势能是多少?(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6.质量为10 kg的物体静止在地面上,现用120 N的竖直拉力提升物体,g取10 m/s2.在物体上升10 m时,拉力做功J,物体动能增加J,重力势能增加J. 7.质量是100 g的球从1.8 m的高处落到水平板上,又弹回到1.25 m的高度,在整个过程中重力对球所做的功为多少?球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8.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体积为V的铁球,用一细线拴住,慢慢地放入截面积为S、深度为h的水中.已知水的密度为ρ,求铁球从刚与水面接触至与杯底接触的过程中,水与铁球的重力势能分别变化了多少?水与铁球 组成的系统总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9.如图,长为L的细线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悬挂于O点,现将小球拉至与O点等高的位置且线恰被拉直.求放手

重点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重点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作者:————————————————————————————————日期: 2

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3.1重力 1.力 (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性质: ①物质性: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作用的同时B也对A也有作用,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③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④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 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如何来表示一个力? ①力的图示: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 ②力的示意图: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 作力的图示步骤: ①选取合适的标度;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确定; ③在线段的末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注意:画同一物体受多个力的图示时,表示各力的标度应统一。 2.重力 (1)概念: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特点: ①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它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 ④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无关。 (3)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 同一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最大。 ②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质量分布、形状。 ②重心位置的确定: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几何中心;薄板型物体:悬挂法。 注意: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重心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 3 -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与宇宙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a 、b 、c 是地球大气层外圈圆形轨道上运动的三颗卫星,a 和b 质量相等,且小于c 的质量,则( ) A .b 所需向心力最小 B .b 、c 的周期相同且大于a 的周期 C .b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 的向心加速度 D .b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 的线速度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因卫星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它们所受的万有引力提供,由2 GMm F r =向知,b 所受的引力最小,故A 正确; B .由 2 2 22GMm mr mr r T πω??== ??? 得3 2r T GM =,即r 越大,T 越大,所以b 、c 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 的周期,B 正确; C .由 2 GMm ma r = 得2 GM a r = ,即 2 1a r ∝ 所以b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 的向心加速度,C 错误; D .由 2 2GMm mv r r =

得v= v∝ 所以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线速度,D正确。 故选AB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场上,一小球自由下落触地后,小球上下运动过程做的是简谐振动 B.用竖直轻弹簧连接的小球,在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上下运动过程做的是简谐振动 C.在同一栋高楼,将一在底层走时准确的摆钟移至高层后,摆钟显示的时间变慢 D.高速飞离地球的飞船中的宇航员认为地球上的时钟变快 E.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振动系统的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答案】BCE 【解析】 【分析】 【详解】 A.球场上,一小球自由下落触地后,小球上下运动过程所受力为恒力,不满足F=-kx,固做的是简谐振动,选项A错误; B.用竖直轻弹簧连接的小球,在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上下运动过程满足F=-kx,做的是简谐振动,选项B正确; C .根据2 T=在同一栋高楼,将一在底层走时准确的摆钟移至高层后,由于g变 小,则摆钟显示的时间变慢,选项C正确; D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可知,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t= 船中的宇航员认为地球上的时钟变慢,选项D错误; E.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振动系统的势能与动能之和保持不变,选项E正确。 故选BCE。 3.如图为某双星系统A、B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若A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星的轨道半径,双星的总质量M,双星间的距离为L,其运动周期为T,则 ()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弹力(含练习解析)

重力、弹力 【学习目标】 1.明确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重力及重心的概念 3.掌握力的图示,会画力的示意图 4.知道形变的含义及产生弹力的原因和条件 5.知道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 6.理解胡克定律,并能利用胡克定律解决问题【要点梳理】 要点一、对力的理解 要点诠释: 1.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具有物质性、矢量性、相互性 (1)力的物质性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力可以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比如不接触的电荷、不接触的磁铁,这些物体间也同样有力. 它们之间没有离开物质,它们之间存在着电场或磁场. (2)力的矢量性 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之所以称为要素,是因为这三个要素中的任一个发生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是矢量,因此求力时,不仅要写出力的大小,同时还要说明力的方向. (3)力的相互性 提到力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关键看研究的对象是谁.A 对B有力,B 对A也一定有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1)静力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形变),如把物体拉伸、压缩、扭转、剪切等. (2)动力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从运动变为静止(或使物体的运动速度从小变大、从大变小);或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等,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物体是否受力是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4.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为了更形象、直观地表达力,我们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一个力的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画力的图示的步骤:①选定标度(用多长的线段表示多少牛的力).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的长度,并在线段上加刻度. ③在线段的一端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2)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注意】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不同,力的示意图只表示物体受哪些力的作用及力的方向如何,不需要选定标度严格画出线段的长度. 5.力的分类力的分类有两种,按性质和效果分: (1) 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2) 根据力的效果命名:如拉力、压力、动力、阻力等.根据效果命名时,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如物体在上升过程,重力为阻力,物体下落时,重力为动力,所谓动力,其效果是加快物体运动的,而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则叫阻力,同一性质的力.效果可能不同,如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要点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重力势能的定义。 2.理解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知道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 3.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4.知道重力势能的值是相对的,理解重力势能正负的含义。 5.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二)能力训练点 1.据重力做功的特点,推导重力势能的表达方式。 2.从能的转化角度和功能关系来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品质 2.注意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的物理现象,激发和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到从自然现象中概括了来的物理概念具有的自然美,严谨的科学美。 二、学法引导 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和实验演示来分析讨论,指导学生总结、归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重力势能大小的确定 2.难点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的理解,参考平面的选择方法。 3.疑点 如何理解重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 4. 1.演绎推导物体重力势能的定义表达方式。 2.类比分析,举例释疑。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弹簧、铁球、木球、玻璃缸、细沙、长木板,木块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利用实例来引入问题,利用实验来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利用讲解来加深对概念的进一步认识。 2.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并通过实例分析来形成能力。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在复习初中掌握的重力势能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功的定义,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分析,理解重力势能的相对性、正负含义等,并能准确地计算重力势能值.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专题一: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 1.力的本质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不离开不是一定要接触)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力的矢量运算,同向相加,反向相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 2.力的作用效果 $ 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可同时产生。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当力 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 5.重力 (1).重力的产生: -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由G=mg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g取米/秒方。 ○由弹簧秤测量: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重力大小。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假设的点) $ ○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5).重力和万有引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处的向心力大小不同,但由此引起的重力变化不大,一般情况可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mg=GMm/R2。除两极和赤道外,重力的方向并不指向地心。 重力的大小及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加速运动的系统中,例如:发生超重和失

高一物理必修一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同步练习习题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同步练习 1.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D.重力的方向总是和重物的支持面垂直的 2.一人用细绳拉着一个重物在地面上前进,则 A.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重物 B.如研究细绳对重物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绳子,受力物体是重物 C.如研究重物对细绳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重物,受力物体是绳 D.如研究绳子对人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绳子,受力物体是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受重力,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 B.向下运动的物体受重力,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 C.受重力的物体也是施力的物体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下列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重心位置随质量分布的变化而变化C.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受的重力越来越大 B.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会掉下来,说明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 C.抛出的石块在空中做曲线运动,说明石块在空中所受重力方向不断变化 D.将一石块竖直上抛,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大小、方向都不变 6.如图3-1-2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A对B的压力是10 N.以3 mm长的线段表示2 N的力,请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并指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7.如图,把一个直立于水平面上的边长为a的正方形匀质薄板ABCD,绕C点翻转到对角线AC处于竖直位置,其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8、从离地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 ①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②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 ③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测试题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高一物理《重力势能》测试题 1.关于重力势能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势能的大小只由重物本身决定 B .重力势能恒大于零 C .在地面上的物体,它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D .重力势能实际上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 落到桌面过程中,势能减少多少? (2)以桌面为零势能位置,计算物体具有的势能,并计算物体由支架下落到桌面过程中势能减少多少?

9.如图7所示,重物A 质量为m ,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竖直固定着一根轻弹簧,弹簧长为L 0劲度系数为k ,下端与物体相连结,现将上端P 缓缓地竖直提起一段距离L ,使重物离开地面,这时重物具有的重力势能为多少?(以地面为零势面). ※10.如图5所示,劲度系数为K 1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 1、m 2的物块1、2栓接,劲度系数为K 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2栓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力将物块1缓缓地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物块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 1.D ; 2.AB ; 3. C ; 4. CD ; 5.ACD ; 6.1500J 7. mgssin θ 8.解:(1)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①Ep 1=mg(h 1-h 2)=24J ②下落过程中的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ΔEp ΔEp=Ep 2-Ep 1=24J (2)以桌面为零势能面 Ep 1′=mgh 1=8J Ep 2′=-mgh 2=-16J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ΔEp ′ ΔEp ′= Ep 1′-Ep 2′=24J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9.解:物体受力平衡,则由胡克定律F=kx 得: Kx=mg 则 x=mg/k 则物体上升的高度h 为: H=L+L O -x 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Ep=mgh=mg(L+L O )-(mg)2 /k 10.解:开始时弹簧K 2的弹力等于m 1和m 2的总重力;最后, 弹簧K 2的弹力等于零,由胡克定律和势能的概念得:物块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ΔE P2= 2 212)(k g m m g m + = 22212)(k g m m m +.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重力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gravit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重力 《重力》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代替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方法。 教学重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

教学难点: 1、"重心"概念的理解 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法、分析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二人一组)质地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学生准备)、木圆环、直角三角尺(教师用)重锤线(演示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跳起来,总会落回地面,扔出去的东西,也都要落回地面,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总会指向地面,这都是因为在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探讨有关重力的知识。 板书:第二节重力 二、新课教学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在预习后回答: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来总会落在地上,扔出去的东西总要落回地面。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和力的图示 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 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 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 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 7、四种基本作用 (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 3、弹力产生条件

(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5、常见弹力 (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 F=kx k 劲度系数N/m 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产生条件: 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 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0≤f≤Fmax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有相对滑动 大小:f=μN 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 N可能等于G 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 4、合力最大值F=F1+F2 最小值F=|F1-F2| 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 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找分力的方法: 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 2、形变效果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练习卷含答案

次空课《万有引力》3高一物理第 ,下列说g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半径为R,地面重力加速度为1. )( g/R A.人造卫星的最小周期为2πRg/2处的绕行速度为B.卫星在距地面高度R /4 R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C.卫星在距地面高度为 地球同步卫星的速率比近地卫星速率小,所以发射同步卫D. 星所需的发射速度较小D 答案的轨道相ca、、c、d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四颗人造卫星.其中2.a、b轨道在同一平面上.某时刻四颗卫星的运行方向、bcb、d在同一个圆轨道上,交于P,) 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的加速度a、c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a 的角速度、c的角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B.b 的线速度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cdC.a 点相撞的危险c存在在PD.a、A 答案22v4πMm2 A正确.、D错误,C==mrωmr=ma,可知B、=解析由Gm22 Trr 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实现“落月”的新阶段.已20133.“嫦娥三号”探月卫星于“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绕月球作圆周运.周期为T知月球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11不计周围其他天体的影响.根据题目给出.,万有引力常量为r,周期为TG动的半径为22) (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能求出“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的质量A .能求出地球的密度B.

C.能求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33rr21.可得出=D22TT2124πMm可知通过已知量只能估算中心天体的质量,因而可以估算出地mr由G=解析22Tr正错误,选项C”探月卫星的质量,选项A球和月球的质量,而不能算出“嫦娥三号”“嫦娥三号B错误.由于确.由于地球的半径未知,因而不能估算地球的密度,选项33rr12错误.=不能成立,选项D探月卫星和月球做圆周运动的中心天体不同,因而22TT21C 答案 已知卫.4. 如图所示,甲、乙两颗卫星在同一平面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公转方向相同,卫星乙都要运动到与卫星甲同居地球一侧且三TT,每经过最短时间5星甲的公转周期为) 者共线的位置上,则卫星乙的公转周期为( 89B.T A.T 98910D. C.T T 109A 答案 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减小5.1) (为原来的,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变轨前、后卫星的21 4∶A.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 为1 ∶.角速度大小之比为B28 ∶C.周期之比为12 D.轨道半径之比为1∶v E2211k2=.根据=解析根据Em v得v=,所以卫星变轨前、后的速度之比为k v1m2222vv1Mmr21G=m,得卫星变轨前、后的轨道半径之比为==,选项D错误;根据22 v4rrr12216arMm21G=ma,得卫星变轨前、后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选项A错误;根22 rar112. 3ω8Mmr212错误;rB=,得卫星变轨前、后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据G=mω,选项32ω1rr12ω2π1T21,选项C正确.T根据=,得卫星变轨前、后的周期之比为== ωω8T12C 答案 日,神州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对接前神州十号与天宫6月136.2013年一号

高一物理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一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一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 2.正确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及位置; 3.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知道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力的概念、领会重力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重心的概念。 新课教学 引入: 在初中你们已经学过了力,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力。 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学生观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呢? 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 变化呢? 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由于这些物体受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方向,大小和方向)。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吗? (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分先后。在研究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不是有生命的物体才能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绝对的,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同一物体有时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问题: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呢?(让学生用力打桌子,体会手的感觉) (2)、相互性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问题: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 (3)、矢量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