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课程发展实施方案

政治课程发展实施方案

政治课程发展实施方案
政治课程发展实施方案

彝良县角奎镇发达中学学校思想品德课程实施方案

思想政治教研组

一.思想品德课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发达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和教学实效分析,发现在当前的思品教学中,教育脱离生活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过于“理想化”,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模式偏于传统,过于僵化,教学实效性差,基本上是教师一讲到底,过后学生死记硬背;“讲条条、背条条”为基本方式的畸形化的应考型教学模式。按照这种模式,教师照本宣科、单纯说教,学生被动听讲、死记硬背。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越来越差,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他们除了记住课本上的一些抽象词句,思想品德和认识能力没有明显提高。教学评价手段简单、机械,就限于单元、期末试卷检测;教学结论难于真实反映学生实际品行的综合素养。

二.思想品德课学科发展目标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发展为总的指导思想,着眼于学校三年来发展规划,以校本研究为平台,加强资源、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增强学科组主动发展意识,逐步提升教研品质和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基础管理,总结优秀经验,注意推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配合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和德育工作,研发相关课程,引导广大学生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以及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提高初中生的政治、人文素养。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教会学生把握思品学科的学习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如:善良、正直、孝心、爱心、责任感等;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工作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创新与实践的能力、、、、、、。从资源的内容上注意收集、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资源和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资源。包括:时政热点材料、先进的教法、教学设计、优秀的课例、案例、专家名师的培训资源、先进的学法、创新课型、校本课程、课题研究资料等,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都要有较大提高。把名课程团队看做思想品德课学科三年的成长平台。

三、单元(模块)教学目标(应知应会)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教学目标:

本单元引导学生在新的环境、新的集体中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单元由二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进入新学校,珍惜新友谊,与新朋友结伴同行。

2.如何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新集体)。

3.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做学习的管理者。

4.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认识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最佳方式。

5.正确理解学习中的苦与乐。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崭新陌生的校园环境、人文环境及人际环境,对学生进行热爱新集体、创建新集体的教育。由此激发学生的高昂的情绪,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初中生活。

引导学生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掌握初中学习的新方法,珍惜学习机会和初中学习生活,由此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尊重知识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

教学目标:

本单元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点、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本单元由三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生命是需要相互关爱的。

2.认识生命独特性的各种表现。

3.如何珍爱、悦纳、善待生命。

4.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

5.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变化特点。

6.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及解决方法。

7.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真正个性与独立。

8.正确认识青春的真正含义,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青春期。

9.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10.认识自己的途径。

11.如何认识“追星”这一现象。

12.认识自己的潜能及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从珍爱生命认识生命多样性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自然生命与人的生命之关系的广阔平台上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进而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珍爱生命的一般意义推衍到更加珍爱生命、悦纳自己、提升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什么样的生命更有价值的教育,激励学生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引导学生认识青春,了解青春,将自我融于“青春”的大背景中,教育学生在了解青春意义的基础上,认识处于青春期中的“我”如何过欢快的、充满朝气的和蓬勃向上的生活,学会应对青春期的烦恼和困扰。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识到自我是常新的,可以变化发展的,在这个前提下,以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偶像崇拜”切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新期待,主动把握自己、发现自己。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教学目标:

处于青春期学生的特点,根据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本单元,由两课构成。

教学要点:

1.认识情绪的基本类型。

2.情绪对人的影响(作用)。

3.调节情绪的方法。

4.认识表达情绪要用合理的方法。

5.情趣与兴趣的关系。

6.高雅情趣的含义及作用。

7.能辨别高雅与庸俗之分,庸俗情趣对人的影响。

8.正确看待“好奇心”。

9.如何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理解情绪多样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快乐、从而为过有兴趣的生活和陶治高尚的情操打下基础。生活是色彩斑斓的,但是有高雅生活情趣的人才会体味到生活富有的乐趣,引导学生识别高雅与低俗生活情趣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有意识地追寻高雅的生活,使自己每天的生活都能充满情趣地品位生活的乐趣。

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教学目标:

本单元让学生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本单元由两课内容构成。

教学要点:

1.了解身边的存在的诱惑,并认识其利与弊。

2.如何正确对待电子游戏的诱惑。

3.网上交友应注意的问题。

4.如何战胜不良诱惑(包括具体方法)。

5.青少年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

6.青少年应怎样防范侵害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建议:

从学生生活中面临形形色色的诱惑引导他们过健康、向上的生活。从学生经常遇到的侵害如学习权利、健康权利的侵害入手,让学生了解一些自我保护常识、措施,引导学生提高警惕性,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用自己的智慧,通过法律手段有效保护自己、过安全的生活。

作业

第一单元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入相应题号后的括号内。

1.与小学相比,中学生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一切的改变都是一种新的开始。因此,我们必须()

A.重新认识自己B.积极适应新的中学生活

C.努力学习D.以不变应万变

2.面对新的中学生活,你认为以下哪一种想法是正确的()

A.唉!我上的学校不是重点中学,将来无法考上重点高中

B.只要认识新的伙伴,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就能适应新的中学生活

C.我要调整好心态,寻找到方法,积极适应中学新生活

D.在新的中学生活里,但愿其他同学都不如我

3.在小学,有的同学可能是佼佼者,有的同学可能却一直默默无闻。但所有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应为曾经拥有的荣誉而背上包袱,也不必为曾经有过的失误而懊恼。面对新的中学生活,我们应该()

A.寻找好的班级,少走弯路

B.把握住新的机会,在新学校、新集体、新老师面前展现新的自我

C.想办法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

D.努力学习,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

4.张美进入七年级已经一个多月了,还没有找到新朋友,只好与小学里的一些老同学玩,其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适应新的学习环境②面对陌生的新同学有孤单、失落的感觉③初涉陌生环境形成了“闭锁”心理④她周围的新同学都比较自私,缺乏团结互助的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小华自进入中学后,最大的感受是: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很多事情都得自己做主、自己做。小华的感受表明()

A.在中学,学习科目增多了B.在中学,学习负担加重了

C.在中学,学校生活非常丰富D.在中学,对自主管理的要求高了

6.为了适应新的中学生活,我们应该()

①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②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③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④顺其自然,一切都会慢慢改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句话说明()

A.要自觉维护集体荣誉B.我们要同集体中有“异心”的人作斗争

C.只要是集体,就有向上的力量D.团结就是力量

8.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进集体,才能充分展现他的才华和生命的价值。这说明()

A.集体是自然形成的,只要我们融入就行

B.集体有好、坏之分,好集体的形成主要靠老师

C.良好的班集体对我们的成长有着影响

D.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小刚在小学时是班里的学习尖子,可是进入中学后,虽然他努力学习,也有老师的格外关心,但各方面却逐渐下滑,特别是学习成绩每次考试均出现倒退……据此回答第9~10题。9.你猜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①学习方法不够科学②学习不够刻苦努力③没有与老师同学搞好关系④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③④

10.作为他的同学,你准备怎么帮助他()

①告诉他要努力适应新的学习环境②与他交朋友,在学习和生活多帮助他③告诉他及时调整心态,跟上中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④告诉他实在不行就转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如果我们想获得理解,就要袒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如果我们渴望人际中的温暖,就要献出自己的信任。这说明()

A.人际间的交往是单向的B.人际间的交往是双向的

C.在人际间的交往中要怀有戒备心理D.人际间的交往是无条件的

12.“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萧伯纳的这句话说明我们应()

A.克服闭锁心理,善于交流

B.无条件地接受任何人的思想

C.不必向他人袒露自己的真实思想

D.在任何时候与任何人敞开心扉交流思想

13.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是一种素质,是一种性格。与同学交往中下列不属于热情开朗性格表现的是()

A.尊重他人、助人为乐B.经常保持豁达、愉快的心情

C.对人漠不关心、待人虚情假意D.关心同学,帮助小同学

14.一天早上,小铭多年未见的表哥从车站打来电话,希望能见小铭一面。小铭虽然很想见表哥,但为了不因自己迟到而影响班集体得到的“流动红旗”,小铭在电话中向表哥讲明了情况,仍按时赶到了教室。这主要表明,关爱集体()

A.要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B.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C.要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

D.要放弃自己的一切利益

15.“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这个世界适应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

A.面对环境的变化我们要去适应它B.面对环境的变化我们要去改变它

C.面对环境的变化我们要去回避它D.面对环境的变化我们要去珍惜它

16.来到一个新的集体,与新同学初次见面,你怎么和他们交往呢?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不必主动与别人打招呼,时间长了自然就认识

B.除了周围的人外,还要主动去认识更多的同学,使自己尽快熟悉新的环境

C.只向周围的同学作介绍,并询问对方的情况

D.“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不必认识他人

17.我们之所以把中学称为“新的起点”,是因为()

①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生活②学习的东西更多更难了③开始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④开始思考人生的一些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离开小学,跨入中学大门,小青觉得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有必要加强自我管理。加强自我管理就是()

A.不听家长的管教,我行我素B.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不要别人管

C.克服依赖心理,增强自觉意识D.生活上靠自己,学习上靠老师

19.有心事不愿向朋友倾诉,对人怀有很深的戒备,这种心理()

A.稳重、严肃的心理B.闭锁心理

C.自信心理D.自傲心理

20.在集体生活中需要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你认为下列哪些方式有助于中学生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①每天保持一种好心情,对老师、对同学态度友好②主动与人交往③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求助别人④与人交往主动豁达,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二、回答题

21.刚进入中学,小华感到对周围的一切都不适应。看着周围一张张陌生的脸,小华有些紧张。每当看到同学们在一起说笑的时候,他便感到自己很孤独,觉得自己太内向,不善言辞,不敢主动与同学打招呼,恨自己太不活跃。

假如你是小华的好朋友,面对这一情况,你该怎么办?

22.七年级(1)班的班集体学习氛围很好。口语优异的英语科代表每天为同学们用英语讲一个小故事;酷爱文学的语文科代表为同学们精心选取“每日一句”;数学特好的数学科代表为同学们精心准备“每日一题”;思想品德科代表则每天准时为同学们播报“每日要闻”……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同学们学到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在期末班级评比中,该班以明显优势赢得了“优秀班级”称号。

(1)这段材料体现了该班什么特点?

(2)进入中学以后,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新的班集体。请你说说,我们应为新集体做些什么?

23.七年级(2)班的学生小强,在小学时性格内向,很少与同学交往。上中学后,通过学习、感悟,并且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变得热情开朗,不但能主动与同学交往,而且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根据事例请回答:

(1)小强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实际,简要说一说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需要做些什么?

24.一个七年级女生在一篇作文中写到:“……终于上中学了,一切对我而言都是崭新的,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个有说有笑的样子,我真想成为她们中的一员。可我太敏感、太内向了。我不知道怎样与她们交流,她们会不会觉得我太奇怪了,我真恨自己……”

看了上面的作文片段后,请你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这是一种什么心理?为什么要克服这种心理?

(2)如果你的班级也有同学成为类似的“孤独者”,你该怎样帮助他?

25.小庆刚上七年级,面对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内心虽有与人交往的愿望,脸上却总是一副高傲的表情,不肯主动与人打招呼,觉得“先与别人打招呼,好像就低人一等”,只想等着别人跟他打招呼。

(1)请问小庆同学的这种想法和做法能否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什么?

(2)请你给小庆同学想办法,使他能更快地融入到同学中去。

三、分析说明题

26.一天中午,七年级某班同学对如何创建优秀班集体各自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甲说:“创建优秀班集体是班干部的事,我不是班干部,与我无关。”

乙说:“学习是自己的事,只要我自己学习好,家长满意就行,集体好不好没关系。”

丙说:“班集体中每一个同学都是创建优秀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请问:你认为他们三人谁的说法对?为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阐述。

27.九月,第一阵秋风,第一缕阳光,第一片铺在大地的黄色……秋欲逝,意犹未尽地挽留;秋既去,依恋不舍地追思。猛然惊醒,我已是七年级的学生了。还记得小学时无忧无虑地与同学嬉戏玩闹;还记得老师在那三尺讲台上声情并茂地讲个不停;还记得初进小学时对童年的回味;还记得小学毕业时我们的不知所措……

此时的我已经站在育英中学的大门外了,看着那高高的大门,不禁心生敬畏。真好啊!可是我又是那么的渺小!在这片陌生而又熟悉的热土上,我不禁想:我真的已经是这个学校的一员了吗?

走进校门,学校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么美:那婀娜多姿的柳树,美!那整洁亮丽的操场,美!那林立肃然的建筑,美!那曲折通幽的小道,美!

校园好美!看到这里,我心中感慨道:中学的一切都是那么好,比小学好多了。由景即物,我又想到了学习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这样一座美丽的校园里,学习不好,对谁来说都将是一件憾事。今后我一定要在这个舞台上好好表现!啊!新的校园,新的环境。忘掉往事,立足现在,奔向未来!

上文是一个刚进入中学的七年级同学的博客内容的一部分,仔细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新的校园,新的感受。进入中学的你在感受学校环境变化的同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能做个有心人列举几点吗?

(2)在文章中,作者说“今后我一定要在这个舞台上好好表现”。你准备怎么积极应对新生活?

(3)请你给自己近期的学习生活制定一个具体可行的计划。

(第二单元认识自我)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请选出来填在相应空格内。)

1、下列关于对“自我”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我是完美无缺的

B、我是世上最笨的人,什么事都做不好

C、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我,我太没出息了

D、人无“完人”,我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2、我们应从_______三方面来认识自已。()

①生理自我②社会自我③心理自我④自我为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小张说:“我是班里的班长,我要和大家一起努力把我们班建成一个更有向心力的集体。”小明这是对_______的认识()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全新自我

D、社会自我

4、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自我的是()

A、我是一个中等身材的人

B、大家都很喜欢我

C、我是一个喜欢打篮球的人

D、我的头发有点卷

5、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的表现。( )

A、悦纳他人

B、孤芳自赏

C、悦纳自我

D、自命清高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告诉我们()

A、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是难能可贵的

B、能够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人

C、不仅要正确认识别人,更要正确认识自己

D、认识别人比认识自己更重要

7、“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不能凭大小来断定你的输赢,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一名!”道格拉斯?马尔洛赫的诗句启迪我们要不断地( )

A、认识自己

B、悦纳自己

C、完善自己

D、发展自己

8、“人非树木、孰能无情”,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是()

A、喜、怒、哀、惧

B、知、情、意、行

C、悲、欢、离、合

D、喜、忧、怒、愁

9、当我们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夸奖时,会非常高兴;当学习成绩明显退步时,会感到忧愁;面临危急情况时,会惊恐;遇到令人气愤的事情时,会愤怒。这表明我们每个人()A、都有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B、情绪是复杂多样的

C、都有喜怒哀乐这四大情绪

D、情绪的表现毫无规律可循

10、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一谚语启示我们()

A、情绪好坏因人而异B、不同的情景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C、情绪让人感到难受D、要保持乐观情绪

11、有位哲学家说过:“同样是半杯水,乐观者会说杯里还有半杯水,悲观者会叹息杯里已失去了半杯水。”这提醒我们( )

①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与情绪无关②要保持情绪的多样性

③要学会陶冶情操,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④对同一事物,情绪不同的人看法也不相同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2、我们要想做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必须掌握下列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

①学会控制和抑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均不露声色②在适当的场合、用合理的方法来发泄自己的情绪③减少或不与外人交往,以免别人引起自己情绪的变化和波动④日常生活中常常提醒自己调整情绪,注意言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3、下面是小红平时用来调节情绪的一些做法,不可取的是()

A、与父母发生矛盾时,告诫自己要冷静,想想自己有没有错

B、与同学发生误会时,用诙谐的语言打破僵局

C、考试失利了,把试卷撕得粉碎,发泄不快

D、感到孤独时,与同学聊天或给朋友写信

14、男生和女生无论在体质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需要我们进行正常交往,正确认识和对待男女差异和特点。这( )

①有利于组成一个多彩的世界②有利于个性的完善发展,促使人的全面成长③有利于我们青少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④有利于我们获得真挚的友情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下列关于男女生交往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有利于少男少女们的身心健康发展②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可以培养健康的性心理③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一定会发生早恋等不良行为④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正常的表现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我们进入青春期,与异性同学交往时()

A、可以在晚间与其单独相处

B、可以谈论不良情绪,无所顾忌

C、可以对对方想入非非

D、大方自然,交往有度

17、你觉得男生女生交往中以下哪些方式是不应该提倡的( )

A、自然大方地进行交往,建立纯洁的友谊

B、关系很好,课上互传字条交谈心里话

C、学会自爱、自重、爱护自己的尊严和名誉

D、注重珍惜自己的人品和人格

18、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这样告诉青年学生: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的成熟,就会过早的凋谢。我们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男女同学之间不要交往

B、男女同学之间不要有友谊

C、男女同学之间要到适当的时机交往

D、男女同学交往不要超出友谊的范围

二、简答题

19、小红跟随打工的父母转学来到城里的中学读书,她看到周围的同学穿得很漂亮,多才多艺,而自己一口土话,又矮又瘦,成绩也不如其他人,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非常苦恼。假如你是小红的同学,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劝导她。

三、辨析题

20、有人认为,在中学阶段,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必然会影响学习,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综合探究题()

21、相传有一个富商,生意做得很大,但是每日算计,操心,多有烦恼。在他家隔壁,住着一对贫穷夫妻,靠做豆腐为生,虽说清贫,却有说有笑,快快乐乐。

富商的太太心生嫉妒,富商说:“那有什么难,我叫他们明天就笑不出来。”言罢,一抬手将一大锭金元宝从墙头扔了过去。

次日清早,穷苦夫妻发现了这一锭来历不明的金元宝,心情大变:揣测这钱的来路,又琢磨能否弄到更多的钱......如此这般,三天三夜,茶饭不思,寝食不宁,自此,再也听不到他们的歌声和笑声了......。

一墙相隔的富商对他的太太说:“你看,当初我们不也是这样的吗?事情就这么简单!”(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我们应该怎样调节我们的情绪?

(3)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七年级政治第三单元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番号填入下表中。

题号

正确选项

1.古语“没卷诗书喜若狂”、“怒发冲冠”、“哀民生之多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分别表达的情绪是:

A.喜、怒、哀、俱 B.怒、惧、哀、喜

C.喜、俱、哀、怒 D.俱、怒、喜、哀

2.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而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活动效率和能力;另一方面情绪也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这说明:A.情绪对人有积极影响 B.情绪对人有消极影响

C.情绪对人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D.情绪对人没有影响

3.有人把人的情绪比喻是奔腾的“洪水”,而把理智比作是一道坚固的“闸门”。这种

比喻说明:

A.情绪和理智是互不相干的 B.情绪是可以通过理智来调适的

C.调控情绪不需要用理智 D.人的理智是完全受情绪控制的

4.当我们看到别人遭遇不幸、难过得痛哭失声的时候,心情会显得特别沉重或难受。如果在别人高兴的面前,而我们却沮丧着脸,闷闷不乐时,别人的心理肯定不好受。这说明:A.人的情绪是不相同的 B.人的情绪是完全相同的

C.人的情绪是有相通性和感染性 D.人的情绪状态不会影响他人

5.我们往往有这的情感体验:当自己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很忘我,不怕苦,不怕难,而且做成之后,印象特别深,这说明:

A.情趣源于兴趣 B.情趣与兴趣无关

C.兴趣就是情趣 D.兴趣是从情趣中产生的

6.下列属于高雅的生活情趣有:①下棋、书法、音乐②养花、赏鱼、作画③打牌、玩游戏、染发④写作、登山、摄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生活中处处有情趣,高雅的生活情趣①是天生的②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③是对生活积极的和美好的感受④是靠父母培养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在追求生活情趣的过程中,我们的情感世界,总能在无形中受到陶冶,提升为情操,这种情操是

A.一种普通的个人情感 B.一种价值追求的情感

C.个人的全部情感 D.自然流露出来的情感

二、简答题

9.“情绪犹如奔腾的洪水,必须用理智的闸门去控制,对于肯少年来说,更是如此。”请问这是为什么?

10.驻守在远离祖国大陆的南沙群岛的水兵,在孤寂的岛上举办文艺演出,知识讲座,并用各种海螺贝壳做成各种小标本和拼制成精美图案……过着充满情趣的生活。请回答情趣对我们有哪些意义?

11.丰富的文化生活是陶冶情趣,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谈谈你打算怎样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三、材料分析题

12.材料一:有人说,喜、怒、哀、惧是个人的事情,何必管周围的人,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材料二:新年晚会上,战士李某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心里非常难过,但他却一人悄悄走出晚会现场,独自流泪,承担失去亲人痛苦和悲哀……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一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2)材料二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第四单元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吸毒人群的低龄化正在成为一个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下列对吸毒危害性认识正确的说法是()

A.吸毒是现代社会的时尚

B.吸毒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C.吸毒一口误入虎口

D.吸毒是一件新鲜刺激的行为

2.“网吧网吧我恨你,想说爱你不容易。因为以前迷恋你,致使成绩不如意。劝君要把时间惜,坚定立场勤学习”。这首校园歌谣告诉我们()

①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抵御诱惑②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吧的管理③青少年要远离网吧、远离互联网④青少年要正确利用互联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0年7月21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2010年春夏季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综合十大流行语是:地震、上海世博会、低碳、房价调控、南非世界杯、维和警察、债务危机、校园安全、十二五规划、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面对这些热词,我们应:()

A.不懈追求B.坚决抵制C.摆脱干扰D.冷静面对

4.2010年12月17日上午,中国国新办、信息部、公安部等五部委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将联手打击互联网不良信息。抵制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青少年应该( )

①充分认识其危害性,积极参与②依法自律,不浏览、不传播③提高判断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④发现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举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黄小刚放学回家经过一建筑工地,遇见窃贼正在偷建筑材料。下列是几个人的不同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窃贼是大人,我们斗不过他们,保护自己,不理他们是上策②拨打“110”报警电话③暗地里跟踪,看他们把材料偷到哪里去,好为将来破案提供线索④一人去报警,其余的人悄悄跟踪,不能让那几个家伙跑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很不成熟,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存在着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应学会自我保护,对不良诱惑说不,过健康安全的生活。错误的做法是( ) A.拒绝“黄赌毒”,预防艾滋病

B.夜不归宿,通宵达旦玩网络游戏、酗酒、吸烟

C.以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的品德与人交往

D.阅读健康书报、学习琴棋书画、参加文娱、体育健身活动

7.有一天,初中生张豪忽然收到一封厚厚的邮件,打开—看,:原来是一印刷厂寄来的征订单和宣传材料。张豪发现这些宣传资料是介绍犯罪手法和宣传淫秽的不健康读物,属于非法出版物,就把它们交给了学校的老师。他还向当地新闻出版局和公安机关写信举报。结果这家印刷厂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这件事说明( )

①张豪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②张豪用自己的智慧,采取了机智灵活的方法与不法侵害作了斗争③保护未成年人只是司法机关的事④保护未成年人只是学校的责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如你遇到漫画中的情况时,正确的作法是()

①坚决不怕他们,与其展开搏斗②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伺机呼救③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权其轻重,不可莽撞,保住自己的最大合法权益④心甘情愿地把身上的所有钱都给他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容易被一些不良诱惑所侵蚀,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要战胜身边的不良诱惑,必须要有()

①科学的态度②正确的方法③坚强的意志④清醒的头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参加夏令营等活动,在选择野外宿营地时,应注意()

①选择背风的地方②尽可能远离水源③防野兽虫蛇的侵害④选择日照时间短的地方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在公共场所发生人群拥挤踩踏事件是非常危险的。当出现混乱局面,而我们又不幸被卷入其中时,我们应该( )

A.与人群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B.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向前冲

C.采用体位前倾的姿势前进D.采用低重心的姿势前进

12.小刚参加“有奖调查”,填写了父亲的姓名、电话等基本信息。不久.他的父亲在外地接到电话.听说小刚正在医院紧急抢救需要两万元,急忙向对方帐户汇款,最后发现被骗了。这件事告诉我们不要( )

①接受任何形式的问卷调查②轻易向陌生人透透露庭信息③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或短信④向陌生的银行账户汇款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理解

材料一:妈妈反对小燕读“口袋书”,小燕辩解道:“老师说要我们多读课外书,对研究性学习有帮助。”(口袋书是指一种64开本或小32开的新型袖珍类出版物,体积小,便于携带。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口袋书有合法与非法两种,非法口袋书里面往往充斥着色情、暴力、恐怖等各种低级趣味的内容。)

材料二:据调查不良口袋书流行的原因主要有:吸引学生的优秀读物少;学习枯燥压力大,口袋书让中学生觉得放松;内容刺激,满足中学生好奇心;正规出版物价格昂贵,非法出版的口袋书便宜。

(1)对待材料一中小燕的辩解,你的观点是什么?

(2)作为一名中学生,面对不良口袋书,你应有哪些正确的做法?

14.活动探究

有些事情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它在现实生活中却偏偏发生了!依法保护青少年成长关系重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是成长的表现。请看下列情景。

⑴三幅图表明,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分别遭到的侵害是:

图中文字:小华才考40分××小学把钱都拿出来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⑵为有效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们先后颁布了_____和_____法律,并强调要大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____、____、____和____保护。

⑶在自我保护中,常常要使用一些十分重要的电话号码,你知道下列电话号码的特别含义吗?110是_______。119是_______。120是_______。

⑷由于社会生活极其复杂,青少年各方面又很不成熟,遭受类似于上图不法侵害的现象还时常发生,学会自我保护对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你知道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吗?

(5)其实,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有些青少年遭受不法侵害也与自己抗拒不了种种诱惑有关,例如抗拒不了“网吧”诱惑,整天沉迷其中,交一些身份不明的网友,结果受骗上当,等等。请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5.【案例分析】自从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看了那本小黄书”后,小磊就整日沉浸在书中荒诞离奇的情节里。刚开始,他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就是管不住自己,他渐渐厌学,感到生活空虚无聊。大家在集体活动中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小磊开始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快乐,很快结识到一些新的“朋友”。在“朋友”的开导下,他开始旷课,夜不归宿;为了能有足够的钱上网,他开始向低年级的同学敲诈勒索;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他开始吃“摇头丸”。他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劝说置若罔闻,越陷越深,最后发展到了为了筹集毒资而持刀抢劫。

(1)小磊的行为演变过程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成长感言】小磊在日记中写道:对于不良诱惑,如果第一次没有拒绝,第二次则更不容易拒绝;只有做到坚决拒绝“第一次”才能避免“第二次”“第三次”,才能避免无限的悔恨……

(2)结合小磊的行为演变过程,谈谈如何做到坚决拒绝“第一次”?

【校园论坛】学校团委开展了以青少年“远离犯罪,健康成长”为主题的论坛活动,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青少年要远离犯罪,健康成长,主要靠良好的社会环境;

观点二:青少年要远离犯罪,健康成长,主要靠自己的个人努力。

(3)针对以上两种观点,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16.就校园周边存在的敲诈勒索学生现象,某校九(1)班同学分成考察组、采访组、文献组开展调查研究,请你一起参与。

【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学校周边有多家网吧、游戏室、台球室。有些同学禁不住诱惑,经常出入这些场所,增加了与社会不良青年接触的机会,从而招致敲诈勒索。

(1)结合青少年自身实际,提出三种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现场采访】就学生遭遇敲诈勒索问题,学校德育处主任说:我们加强了门卫值班管理和学生安全防范方面的教育,但学校难以对学生的校外言行进行监管;还有,面对一些社会问题,学校有时感觉“势单力薄”。派出所所长说:我们加强了对敲诈勒索学生行为的打击力度,但很多家长或学生不及时报案,给案件的调查、取证带来很大难度。

(2)从承担责任角度,联系材料说明教师、警察、家长如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文献检索】同学们查找到的法律条文中有以下内容:

《治安管理处罚法》: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

(3)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谈谈我们如何避免自己和同学遭受不法侵害。

下学期七年级所学内容为: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我能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己的事自己干、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人生自强少年始、少年能自强、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面前也从容、为坚强喝彩、让

我们选择坚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感受法律的尊严、走进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对于各章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力求做到切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同时可操作和检测:七年级下各章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教学课题1: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学习目标

1、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

2、理解知耻是自尊的表现。

3、认识到虚荣与自尊之间的差距,理解虚荣和自尊的关系。

教学课题2: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尊重他人的概念。

2、认识到尊重他人的必要性。

3、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教学课题3: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学习目标:

1、明确人格尊严的含义。

2、理解宽容待人的必要性,做到尊重他人。

3、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在生活中不断体验自尊与被人尊重所带来的快乐。教学课题4:“我能行!”

学习目标:

1、“我能行”在思想上、行为上的表现。

2、什么是自负和自卑?

3、学会如何区分自信、自负、自卑。

教学课题5: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学习目标:

1、了解自负、自卑的危害。

2、理解自信的意义。

3、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走出自信的误区

教学课题6:唱响自信之歌

学习目标

1、树立在准确认识自我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

2、在分析自己优缺点的过程中,培养悦纳自我的愉快心态。

3、能做到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教学课题7:自己的事自己干

学习目标:

1、理解自立的含义。

2、了解自立的表现。

3、掌握自立的方法。

教学课题7: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学习目标

1、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为将来走向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并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

3、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治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教学课题8:人生自强少年始

学习目标

1、理解自强的含义。

2、了解自强的表现和作用。

3、明白自强应从少年开始。

教学课题9:少年能自强

学习目标

1、知道有理想的重要性。

2、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3、初步形成自强的生活态度,立志做一个自强的人。

教学课题10:人生难免有挫折

学习目标

1、能知道挫折产生的原因,从而认识到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2、要知道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大致有三种态度,并且认识到不同的态度会有

不同的结果。

教学课题11:挫折面前也从容

学习目标:

1、能知道挫折对人们产生的消极影响和积极作用。

2、明确的找到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3、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后,能主动、积极地迎战各种挫折。

4、要培养自己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能列举出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能正确的面对挫折。

教学课题12:让我们选择坚强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说出意志坚强的表现。

2、能够认识到坚强意志是人们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3、能理解坚强意志的作用,并在实际生活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课题13: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学习目标

1、能列举出自己经历中坚强的意志品质。

2、学会如何磨砺意志。

3、通过学习,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课题14:走进法律

学习目标

1、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并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2、能认识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3、能说出法律的三个特征,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不同。

4、能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课题15:法不可违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并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2、能区别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并认识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明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并知道刑罚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教学课题16:防患于未然

学习目标

1、能认清犯罪的危害。

2、从法律角度,能知道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3、能认识到自己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教学课题17: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知道我国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

2、明确法律为什么要对青少年给予特殊保护。

3、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并学会怎样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课题18: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以及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

2、学会善于用非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知道什么事诉讼,并知道诉讼的三种类型。

4、学会运用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就目前我校的教学模式而言,基本就是传统教学模式或者说没有学校自己的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可以逐渐建立以下模式: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两型四环”

自主-合作课型:情境自学合作互学

展示-提升课型:展示解疑拓展提升

自主学习部分:将教学内容中的40%--60%的基础知识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教师组织下的自学来完成,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部分:将教学内容中的40%的重难点,学生自学不能完成的内容放在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表达能力、探究能力;

当堂练习部分;教师在完成教学过程后,立即在课堂上进行检测,重点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查缺补漏。原建立纠错本制度,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做错的内容重新在纠错本上做一遍,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单元(模块)教学目标(应知应会)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家庭中的亲情的温暖,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

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能力目标

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辩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

义务的责任观念。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二、能力目标:

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树轮图,并能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

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原则

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与冲突,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

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主动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正确使用网络,增强网上自我保护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与习俗,做弘扬民族精神的促进者。恰当运用网络交往,享受健康网络生活。

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有什么作用。

2、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3、懂得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什么作用。

4、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

二、能力目标:

1、在生活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2、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3、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乐于以礼待人。

2、通过礼貌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3、树立以不讲礼貌为耻的交往态度。

4、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

5、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责任,责任的来源,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体而负有不同的责任;理解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以及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积极主动地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的尊严且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彼此关爱,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技能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正确认识集体利益

与个人利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兴衰荣辱的关系,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自主反思自己责任的能力,培养关爱集体、团结他人、热爱公益、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增强责任意识,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尊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增强“我是集体一员”的归属感,培养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承担责任光荣、推卸责任可耻”的责任意识。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体验承担责任的快乐,树立“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人生追求。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会义,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核心

内容及重要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民族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认识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理解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学国战略。学会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认识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力量、地位、特点及影响,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和不断丰富发展的特性。知道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领会我们民族精神的意义,内涵及其丰富和发展,牢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材料,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能力,从历史进程和教材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形成,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深刻影响,体会民族精神的深刻与重大作用,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浅谈高中政治新课改

浅谈高中政治新课改 今年我省高中统一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经过半学期的具体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虽然新课程具有这么丰富的生活社会底蕴。但我们教师也不能仅仅从教材的方面去贴近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新的教材最终也会变成旧的教材。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授课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教材知识和学生周围的生活,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紧密联系起来。让教材的知识很好的融入到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当中去。从而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应一如既往的突出自己的德育特色 每一门的学科教学时都应该要注意学科性,没有学科性的话就体现不出其科学性,就不能体现自己的学科特色,而我们的政治课是一门以德育为主,兼有智育性质的学科,它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新的课改下我们的政治教学还应该重点的突出自己的德育特色教育这一块,应该要充分利用教学的素材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突出政治课的特色,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教育。 例如,我们在组织第一单元的“正确对待金钱”探究性活动时举了最近的陈良宇、一些腐败分子案例,同时又举了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例子。通过这两者的对比既让学生认识到获的钱财必须取之有道,同时让学生树立起服务社会的意识,这样就做到了一举两得,达到了教学时不仅体现了知识性同时又实现了进行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新课程改革下的政治教师应激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往往对我们政治课教学的无味与空洞的说教感到极其的厌烦,因此导致了长期以来学生对政治的学习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我们新课改就是避免政治和生活和社会相脱节,实践也证明,根据新课程的特点,恰如其分的设置各种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还能提高新课程的落实效果。 例如,我们在讲授“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节里的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时。我们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假设我们高一(8)班于2000年时成立一个水果有限公司,里面机构有营销部,市场调查部,董事会和附设一个水果加工厂等。同时把班级里的同学按组分为有营销部,市场调查部,董事会和水果加工厂等。本公司通过竟标承包了我们学校后

浅谈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导入法

浅谈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导入法 【摘要】新课程理念给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本文 所要探讨的。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方法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 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 弊端提供了机遇。 1.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 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状况的形 成固然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 一个重要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 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 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讨论 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二哲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 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 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 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 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科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 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 3.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 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 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课的时候,我 发现许多同学对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和如 何走现代农业之路等知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我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我 让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几个课题小组,让他们围绕家乡农业发展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制定 研究计划。有的小组以《家乡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为课题,有的小组以《家乡农业 资源利用状况研究及对策》为课题,也有的小组利用有同学家长开面粉厂的有利条件,确立 了《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这样的课题。 因为当时正值入冬,加上这些课题在短期内不可能研究出象样的成果来,所以我就决定让他 们利用放假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详细记录研究过程,在第二年国庆节期间完成研究课题, 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结果在第二年讲授高二哲学常识《要从整体上 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一课时,我要求各课题小组展示成果。以《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为研究课题的小组展示了他们的成果:从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到对小麦进行加工的各个环节,一直到小麦、面粉市场行情变化及其对小麦生产、加工的影响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并且还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解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 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三组重要关系依次构成了本课程的三大内容板块。每一内容板块中均涉及道德、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总结 高明四中龙建书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开始使用按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这标志着我们正式实施新课程改革。三年以来,我们思想政治科全体教师,坚决贯彻新课改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一、深入学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确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首要的任务是学习课改理论,培训教师提高素质。实施新课改前后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统一培训外,主要采取了两种培训学习的形式,自学和集中辅导,以自学为主。我们按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范围、自学的提纲进行学习,并限定完成的时间,并写好自学笔记和体会,定期交流学习体会。我们科组先后开展了“课改的意义”、“课改中教师角色怎样转变”等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培训,我们初步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并依据这些理论制定的课改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走进新课改 1、确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宗旨。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

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成为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课堂教学目标上,坚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三维”是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两个重视:一是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思想品德的塑造者。学生由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4、转变教学方法,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落实到实处,体现在每一个课堂教学中。主要做到:(1)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知道“授之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的道理,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教会学生会学习、会求知,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挖掘他们的自身的潜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老师不断总结经验,做到以美引趣、以奇诱趣、设疑激趣、以动唤趣、练中增趣,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去学习。(3)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

高中政治课程改革浅谈

高中政治课程改革浅谈 发表时间:2015-12-08T14:38:42.3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2期供稿作者:毕彩华[导读] 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 ◆毕彩华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261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所面临的难题及解决的办法,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政治教学难题解决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对新教材高中政治必修课的几点看法 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许多地方甚至采取以图代文的形式,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可能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的理念。教材还删除了一些比较难懂、不易理解的内容,但教材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 1.淡化知识间的逻辑联系,过于看重感悟、探究和活动。新教材试图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观点,以开展探究活动来达到降低难度、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发现性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目的,但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阐述不够简洁明了,缺乏严密性,给人一种什么都想讲又什么都讲不清、讲不透的感觉。 2.有的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过多,过于理想化,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新教材试图通过探究活动的设计,使学生能够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形成结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精神无疑是对的。但探究活动设计过多,课堂时间的有限使得很多探究活动不能真正展开。 二、新课改中教师面临的难题 首先,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是忠实地执行教学计划,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只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而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这说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还远远不到位。 其次,教师对新课改纲要和课程标理解得不够透彻。虽然课程改革己经开始实施了,而有些老师对于课改的目标是什么还不太清楚,关于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法改革心中没底。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教师大多为应付统考和高考升学率所累,无暇学习新的理论;另一方面是教师满足于目前的教学现状,甚至陶醉于自己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取得的经验,不注意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 第三,教师的权威意识太强,习惯于给学生标准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时表面讨论很热烈,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在争持不下的情况下,老师就给出了所谓的定论作为标准答案,这通常属于教师的思维定势。 第四,教师不习惯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但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往往以学生很好地回答了问题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束,却很少教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新课改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教师要建立起新课程、新观念下的教学方式。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深刻地影响并引导着教师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应重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应注重把握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联系,要求并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第二,重视课堂导入的运用。精彩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能进入到角色中来,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般来说,只有让学生开始对课程产生兴趣了,他们才能进一步掌握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学习方法,我们也才能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第三,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教学也一样,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提出疑问、解决疑问。 第四,要重视让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身边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来选择素材,确定合适的题目,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搜集、整理、分析身边的资料和信息,进一步了解社会。这样既加深了对本学科内容的了解,又能同自己身边的事情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使我们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课改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面临新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都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努力、共同为新课改贡献力量。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解读

2018年高中政治新课标修订情况介绍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提高法律与道德修养的公民教育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紧密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养基础。 二、基本理念 1.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领 2.构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3.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建立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 三、学科核心素养 相对于现行课标从三个维度陈述课程目标的方式,根本的变化在于以核心素养的陈述来表达课程目标。这种陈述,分为两步展开。 首先,表达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明确每个素养的内涵,阐述其学科意义和育人价值,表明每个素养对于国家发展和学生成长有多么重要。 然后,以每个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作为课程的具体目标来陈述。 “◆具有政治认同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导;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具有理性精神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作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珍重人生价值,展现人生智慧,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 ◆具有法治意识的素养,学生应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解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树立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具有公共参与的素养,学生应能够:遵循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公共服务、践行公共道德、展现公共精神;获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具备公共交往中善于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表现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6 四、课程结构 遵循课程方案的规定: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解读第一章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和要求: 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及其特点,明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在中学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发展的历史,分析总结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 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我国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明确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和新特点。 了解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结构及其确立的依据,明确基础教育改革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把握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结构调整的趋向。 教学重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1、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界定;2、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历史考察;3、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4、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目标;5、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结构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界定 1、课程与思想政治学科课程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就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质、担负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承载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的教学科目。 (1)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2)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课程 (3)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 3、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历史考察 (1)民主革命时期(清末、民国、民主革命) (2)新中国成立后(初创、加强和发展、严重破坏、恢复和发展、改革时期) (3)改革时期 ①实验阶段(1985~1992) ②调整完善阶段(1992~1994) ③总结发展阶段(1994~1999) ④新课程改革阶段(1999年至今) 4、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①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本课程的核心。 ②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础。

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全文

普通高中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統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关于高中政治学科新课程培训心得 安县中学成劲松 在参加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培训的四天里,新课改的部分专家给我们介绍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及核心理念;分析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教学实施及评价要求,使我了解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天,本人仍然受益匪浅。 在学习过程中,本人的最大感受是新一轮课改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一个“变”字,涉及到教材编制、教育教学理念、教法学法、评价考核标准等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已向我们袭来的时刻,作为一个高中政治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直面新课改大潮的挑战,则需要的是更多的勇气和魄力,更多清醒的认识和改革创新的精神,需要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 通过本次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树立起全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评价观”。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课改的关键和核心却是教师。因为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是新课改的直接执行者,肩负重大使命。所以通过培训,我感觉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需要多方的努力和改变。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坚持自学不懈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学习吸收更多的新知识,拓宽自己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新教材对于我们刚接触老师,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说,都是新手,面对新课程对于每个老师来讲都没有现成的路可走,而新课程的任务又重,所以我感觉要想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有从头做起的准备,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和新教材,领会大纲,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指导新教材的教学;其次需要各个老师之间共同研究、讨论,精心设计这样才能把课上好,才能把课改精神落到实处。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准确理解现行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依据内容定位合理配置教学时间统筹规划,大胆“放手”,不留恋于“过去”,不滞留于“熟知”,分层次教学,善于整合教材,善于把握重点。新课程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新教材力求改变“繁难偏旧”的倾向,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落实:要正确对待这个目标,高中生应该主要是思维活动,该目标同样非常重要,而且有很多课的情感目标重于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并不矛盾。达成目标的方法:利用“逻辑推动”实现目标,抓住“各种境遇”实现目标抓住“新鲜事实”实现目标。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重视生活经验、重视情境体验、重视过程方法、重视学生参与、重视迁移运用、重视归纳。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设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

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请勿商用 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内在关系;联系实例分析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 2、能力目标: 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观察、处理民族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民族团结观念、珍惜民族团结、自觉维护国家统一。 [ 教学重点 ] 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增强民族团结观念、维护国家统一。 [ 教学方法 ] 启发式教学、分组讨论法、收集资料法、模拟记者招待会等。 [ 教学用具 ] 多媒体教学课件 [ 教学流程 ] (一)设置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启发学生结合教材边欣赏边思考:歌中蕴涵了我国民族国情的哪些内容? (二)新课流程 多媒体展示:(由歌曲内容归纳出一、二)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多媒体展示:历届参加全国人大的少数民族代表数示意图 提问: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 (学法指导:图表题解题法。以图表为背景考查有关知识,是近年来高考常使用的方式。教 师点拨:各少数民族平等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是平等原则的主要体现)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 1、民族平等原则平等地行使权利 2、多媒体展示:民族平等的含义平等地履行义务 3、民族团结原则同等地位,无高低优劣之分 4、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引导学生分析国家提出共同繁荣原则的理论依据,列举落实的具体措施。 设问:有人说西部大开发实际是民族地区的大开发,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设问讨论:历届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所占比例高于少数民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国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少数民族特殊的帮助和照顾,采取一定的特殊优惠政策。这是否违反平等原则。(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 5、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的比较: 展示结论: 四、要求: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004)》规定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的基本理念有 1.3.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1.3.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1.3.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1.3.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1.3.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次课程改革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为标志的。省作为全国首批实施新课改的省市之一,本人是新课改的参与者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认为新《课标》与旧《课标》相比有了很大变化。现将新旧《课标》从课程性质、指导思想、结构体系、课程框架、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七个方面作一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的理念,从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科体系的把握到今天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转变。 一.课程性质比较,旧《课标》在序言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注:划线部分为新增要求)它与与“思想政治课”的提法明显有了区分。 二、指导思想比较 旧《课标》的指导思想不够突出,新《课标》则明确提出了以下五个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综观五个基本理念不难发现,它对于我国政治学科课程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不仅涉及了课程改革的一般问题,如对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基本定位和普遍导向;而且涉及了政治课程改革的具体问题和学科策略。例如(3):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意味着打破了过去学科知识的体系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为以生活为主题的系统联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4 )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 这些既涉及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如平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涉及了教师的教学方式问题,如倡导教师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充满教学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既涉及了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传统问题,如重视基础知识、技能的优良传统.又涉及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问题,鲜明地凸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如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各种生活关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同时,还涉及了政治课必须面对的更富挑战的问题:如在“应试教育”影响至深的背景下,如何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既能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又能考查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新课程标准容框架的比较(如下图) 思想政治 1 (经济生活)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主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定义(P2)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就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性质、担负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承载着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学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的教学科目。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地位(P3)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中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是中学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的国家课程。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此外,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也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三、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特征(P4)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1、思想政治课程是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2、思想政治课程是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课程。 3、思想政治课程是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 四、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念(P13)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 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2、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语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五、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P17) 1、教育目的体现国家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适用于整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属第一层次。 2、培养目标体现不同性质教育和不同阶段教育的价值,适用于一定性质和阶段的教育教学,属第二层次。 3、课程目标体现一定课程的价值,适用于一定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属第三层次。 4、教学目标体现课程中一定内容教学的价值,适用于一定内容的教学与评价,属第四层次。 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含义(P17) 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就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通过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 1、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指向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预期的结果和标准。 3、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尤其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七、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目标的结构(P18) (一)课程目标的两个层次 课程目标的两个层次即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分类目标。1、课程总目标是从宏观层面规定的课程的整体目标,相对比较抽象、概括,是具体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行为活动的宗旨或方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